实验诊断学英文名词解释

时间:2019-05-14 20:05: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验诊断学英文名词解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验诊断学英文名词解释》。

第一篇:实验诊断学英文名词解释

1、实验诊断(laboratory diagnosis):是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包括实验室前、实验室和实验室后3个部分。

2、贫血(anemia):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低限(其中血红蛋白是最重要的指标)。

7、棒状小体(auer bodies):为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红色细杆状物质,一个或数个,长约1~6um,故称~

8、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是由正常骨髓释放至外周血液中最年轻的红细胞。细胞内残留的核糖体,核糖核酸经特殊染色呈网状结构而得名,外周血液中网织红细胞计数可反映骨髓内红细胞的增生程度。

9、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又称血沉率,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的改变)正常人参考值男性0~15/1h末;女性0~20/1h末。

10、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reaction):是由多种原发病因引起的外周血液白细胞明显增高并出现幼稚细胞,即类白血病表现的反应,原发病因去除后类白血病即随之消失。

1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ibintime,PT):在被检血浆中加入足量的组织因子(组织凝血活酶)和钙离子,测定血浆凝固时间。

12、溶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破坏增多或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不能相应代偿而发生的一类贫血。

13、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为获得性红细胞膜缺陷引起的慢性血管内溶血,常在睡眠时加重,可伴发作性血红蛋白尿和全血细胞减少症。

14、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将皮肤刺破后,让血液自然流出到血液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称~

15、凝血时间(clotting time,CT)静脉血放入试管(玻璃管、塑料试管)中,观察自采血开始至血液凝固所需的时间,称~

16、血尿(hematuria):尿液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称为~可呈淡红色云雾状、洗肉水样或混有血凝块。每升尿液中含血量超过1ml,即可出现淡红色,称肉眼~;如尿液外观变化不明显,离心沉淀后,镜检时每高倍视野红细胞平均>3个,称镜下~(microscopic specks ofhematuria)。血尿可见于泌尿系统炎症、结石、肿瘤、结核、外伤…..也可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镜下脓尿(microscopic specks ofpyuria):如尿液外观变化不明显,离心沉淀后,镜检时每高倍视野白细胞平均>5个,称为~

17、蛋白尿(proteinuria):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定量试验超过150mg/24h尿时,称~

1.选择性蛋白尿(selective proteinuria):以清蛋白为主,并有少量的小分子量蛋白(β2-MG),尿中无大分子量的蛋白(IgG.IgA.IgM,C3.C4),半定量多在+++~++++,典型病种是肾病综合征.2.非选择性蛋白尿(non-selective proteinuria):说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有严重的损伤断裂,尿中有大分子量蛋白质,如免疫球蛋白.补体;中分子量清蛋白及小分子量的β2-MG,半定量在+~++++,几乎均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也可见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18、糖尿(glycosuria):当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一般为8.88mmol/L)或尿糖定性试验阳性称~

20、管型(cast):是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

22、黄变症(xanthochromia):即指脑脊液呈黄色,常因脑脊液中含有变性血红蛋白、胆红素或蛋白量异常增高引起,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

26、内生肌酐清除率(endogenous creatininechearance rate):肌酐大部分从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排泌量很少,故肾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液中的内在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

27、肾小球性蛋白尿(glomerular proteinuria):最常见的一种蛋白尿,各种原因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及电荷屏障受损,血浆蛋白大量滤入原尿,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常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等原发性肾小球损害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SLE、妊高症等继发性肾小球损害性疾病。

28、同工酶(isoenzyme):是指具有相同催化活性,但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免疫学反应等都不相同的一组酶,这些酶存在于人体不同组织,或同一组织、同一细胞的不同亚细胞结构内,测定同工酶可提高肝胆系统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的特异性。

29.多尿(polyuria),少尿(oliguria),无尿(anuria):24h尿量超过2500ml,称多尿;成人尿量低于400ml/24h或17ml/h称少尿;而低于100ml/24h,则称为无尿.30.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是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者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产生或升高的一类物质.

第二篇:医学影像诊断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CT值:是测定人体某一组织或器官密度大小的一种计量单位,通常称亨氏单位(hounsfield unit,HU)。2.窗宽:是指CT图像上所包含的CT值范围。在此CT值范围内的组织结构按其密度高低从白到黑分为16个灰阶供观察对比。

3.窗位:又称窗水平。是图像显示过程中代表图像灰阶的中心位置。

4.流空效应:由于信号采集需一定的时间,快速流动的血液不产生或只产生极低信号,与周围组织、结构间形成良好的对比,这种现象就是“流空效应”。

5.PACS(Picture Archiving & Communication System):即医学影像的存储和传输系统,它是放射学、影像医学、数字化图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的结合,它将医学图像资料转化为计算机数字形式,通过高速计算设备及通讯网络,完成对图像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处理及传输等功能,使得图像资料得以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

6.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肺野。正位片上,两侧肺野透明度基本相同,其透明度与肺内所含气体量成正比。为便于指明病变部位,通常将两侧肺野分别划分为上、中、下野及内、中、外带。

7.肺纹理:胸部X线片上,在充满气体的肺野,可见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称为肺纹理。主要是由肺动脉、肺静脉构成。

8.肺实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及结构,如肺泡及肺泡垫。9.肺实变:肺泡内气体被病理性液体或组织的代替,常见于急性炎症。

10.空气支气管征:是影像学术语,当实变扩展至肺门附近,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形成对比,在实变区中可见到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称为支气管气像或空气支气管征。是肺实变的重要征象。

11.原发综合征:原发性肺结核时,肺部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称为原发综合征,X线呈哑铃状阴影,临床上症状和体征多不明显。

12.中心型肺癌:是指发生于主支气管,肺叶及肺段支气管的肺癌。

13.分叶征:肿块向各个方向生长速度不一,或受周围结构阻挡,轮廓可呈多个弧形凸起,弧形相间则为凹入而形成分叶形,多见于周围型肺癌。

14.毛刺征:是周围性肺癌的征象,其病理基础是癌瘤浸润性生长及渗出或增殖性间质反应。在胸片上表现为肿块边缘呈长短不一致细毛刺结构。

15.胸膜凹陷征:指肿瘤与胸膜之间的线形、幕状或三角形阴影,尖端指向病变,系肿瘤瘤体内的瘢痕组织牵拉临近的脏层胸膜所致。以腺癌和细支气管肺泡癌多见。

16.心胸比率:是心影最大横径与胸廓最大横径之比。心影最大横径是心影左右缘最突出一点至胸廓中线垂直距离之和。胸廓最大横径是在右膈顶平面两侧胸廓肋骨内缘间连线的长度。正常成人心胸比例≤0.5。

17.肺少血:是指肺动脉血流量减少。见于右心室流出道梗阻和右心输出量减少时,肺门血管影变小和肺野内血管纹理普遍变细稀少而边界清晰,称为肺少血或肺血减少。18.肺充血:是指肺动脉血流量增多。

19.肺淤血:是指肺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滞于肺内,通常由左心衰竭引起。肺静脉扩张普遍,呈模糊条纹状影,中下肺显著。肺野透明度减低,两肺门影增大,肺门血管边缘模糊,结构不清。

20.克氏B线:当肺静脉压升高,引起渗出液存留在小叶间隙内,X线表现为在肋膈角附近见到与外侧胸壁垂直的间隔线,称克氏B线。21.肺循环高压:肺血管床内压力超过正常最高值称肺循环高压。分为肺动脉高压及肺静脉高压两种。肺动脉压超过30/15mmHg或平均压超过20mmHg称肺动脉高压;肺毛细血管压或左房平均压超过10mmHg称肺静脉高压;二者兼有者称混合性肺循环高压。

22.肺门舞蹈:当肺充血时,在透视下观肺动脉段和两侧肺门血管搏动增强,称为肺门舞蹈。

23.肺门截断现象:见于阻塞性肺动脉高压时,肺门肺动脉及其分支扩张,而肺野中外带分支收缩细小,与肺动脉分支间有一突然分界,称为肺门截断现象。

24.双心房影:当左心房增大,心底部出现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增高影,常略偏右,与右心房重叠,在正位片上显示呈双心房影。

25.漏斗征:当动脉导管未闭时,主动脉在动脉导管附着处呈局部漏斗状膨出,其下方主动脉骤然细小而内收,称为漏斗征。

26.法洛四联征:为一种先天性心脏病,病理畸形为: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其中以肺动脉狭窄和室间隔缺损为主要畸形。

27.龛影:钡剂造影时,钡剂进入消化道管壁上深浅、大小不一之溃烂、凹陷处,切线位观类似佛龛影,正位加压观呈火山口状。主要用于良性溃疡,也为恶性溃疡借用。

28.憩室:钡剂造影时消化道管壁局限性囊袋外突影,正常粘膜伸入其内,常有长短、宽窄不等之蒂部。多因先天性消化管道肌层发育不全或局部薄弱加之腔内压增高所致。

29.充盈缺损:钡剂造影时,消化道内因占位性病变导致钡剂不能充盈,多为良、恶性肿瘤所致。

30.半月征:溃疡型胃癌典型X线征,由三点构成:① 龛影大而浅呈半月形;② 龛周有透亮环堤 ③ 切线位龛影位于胃轮廓线内。

31.项圈征:良性胃溃疡切线位观钡剂造影表现,龛口部有5~10mm透亮带,宛如头颈部戴有一项圈,为显著肿胀,胃粘膜向龛影口部翻卷所致。

32.革袋胃:胃癌侵犯胃大部或全胃时,使胃腔缩小、粘膜平坦、胃壁僵硬、蠕动消失的现象。

33.膈下游离气体:一侧或双侧膈肌下新月形宽窄不等透亮气体影,多为胃肠脏器穿孔后,肠内气体逸出腹腔,上升至腹腔最高处膈下所致。

34.跳跃征(线样征):溃疡性肠结核时,回肠末端和盲、升结肠因为炎症刺激痉挛,排空加速,钡剂呈线样充盈或者完全不充盈,其上、下端肠管充盈正常,称为跳跃征(线样征)。

35.反“3”字征:癌肿向肠腔内突入,但乳头部受总胆管和胰管的牵引与固定,使突向腔内受限而形成反“3”字征。

36.灯泡征:肝血管瘤在T2WI上表现高信号,并且随着回波时间的延长,病灶的高信号越来越强,形成所谓的“灯泡征”。

37.飘带征:囊型肝包虫病合并感染或损伤时,内、外囊完全分离,内囊塌陷、卷缩,悬浮于囊液中,因形同飘带而得名,又名“水上荷花征”、“水上百合征”。

38.肾自截:肾结核病变波及全肾,形成肾大部或全肾钙化,肾功能消失,称为肾自截。

39.挛缩膀胱:膀胱结核时,整个膀胱变形和纤维化收缩,使膀胱容积缩小,边缘不规,称挛缩膀胱。40.肾小管回流:肾盂造影时,若肾盂内压力过高,造影剂经肾乳头进入肾小管,表现为由肾小盏中心向皮质方向散布的放射状致密影。

41.肾窦回流:肾盂造影,肾盂内压力过高,肾小盏穹窿部撕裂,造影剂回流入肾窦表现为穹窿周围不规则角状或带状致密影,显著者出现一片不规则毛糙影。42.IVP:静脉肾盂造影,根据有机碘(如泛影葡胺)在静脉注射后,几乎全部经肾小球滤过而进入肾小管,最后排入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使尿路显影。本法既可显示尿路的解剖形态,又可了解双肾排泄功能。43.马蹄肾:两侧肾脏的上极或下极相融合成马蹄铁样,发生在胚胎早期,是两侧肾脏胚胎在脐动脉之间被紧挤而融合的结果。

44.骨质疏松: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但1克骨内的钙盐含量正常。X线表现为骨质密度减低,在长骨松质内骨小梁变细,减少间隙增宽,密质骨表现分层,变薄现象在脊椎椎体内结构呈纵形条纹,周围骨皮质变薄,严重时,椎体内结构消失。

45.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X线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或形成骨质缺损,其中全无骨质结构。早期在哈氏管周围,X线表现破坏呈筛孔状,骨皮质表层的破坏,则呈虫蚀状。

46.骨质软化: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其X线表现为骨质密度减低,骨小梁,骨皮质边缘模糊,骨骼可见到各种变形,及假骨折线等征象。

47.关节破坏:是关节软骨及其下方的骨性关节面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侵犯,代替所致,其X线表现是当破坏只累及关节软骨时,仅见关节间隙变窄,累及关节面骨质时,则出现相应的骨破坏和缺损。

48.关节强直:可分为骨性与纤维性两种,骨性强直是关节破坏后,关节骨端由骨组织连接,X线表现为关节间隙正常。明显狭窄或消失,并有骨小梁通过关节连接两侧骨端。纤维性强直X线表现可见狭窄的关节间隙,并且无骨小梁贯穿,但临床功能丧失。

49.骨质坏死:是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死骨的X线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50.骨膜增生:又称骨膜反应,是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所引起的骨质增生。X线表现为与骨皮质平行的细线状致密影,同骨皮质间可见1~2mm宽的透亮间隙,以后可随增生骨小梁排列形式不同而表现各异。

51.骨膜三角 :恶性骨肿瘤累及骨膜及骨外软组织,刺激骨膜成骨,肿瘤继而破坏骨膜所形成的骨质,其边缘残存骨质呈三角型高密度病灶,称骨膜三角。是恶性骨肿瘤的重要征象。

52.骨折:是骨骼发生断裂,骨的连续性中断。骨骺分离也属骨折。在X线上呈不规则的透明线,称骨折线。根据骨折的程度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

53.青枝骨折:在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而不见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褶,凹陷或隆突。

54.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骨骺与干骺端骨性愈合的时间及其形态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以月或年表示即骨龄。

55.腔隙性脑梗死:特指发生于基底节、丘脑、脑室旁、脑干等区域,直径为 l~1.5cm的小梗死灶,多由穿支动脉闭塞所致。

56.模糊效应:脑梗死发病2周~3周左右时,梗死区因脑水肿消失和吞噬细胞的浸润,密度相对增高而呈等密度,称之为“模糊效应”。

57.弥漫性轴索损伤:指头部受到加速性旋转暴力时因剪切伤造成脑实质撕裂,主要分布于脑白质、以弥漫轴索损伤为主要改变。其特点为:① 广泛性白质变性,小灶性出血;② 神经轴索球、小胶质细胞簇出现;③ 常与其他颅脑损伤合并,死亡率高。

58.AVM:是脑血管畸形的一种,脑的部分动脉与静脉之间缺乏毛细血管,直接相通形成脑动静脉瘘畸形,导致脑血液动力学上的紊乱,临床上以反复的颅内出血、抽搐、短暂脑缺血发作及进行瘫痪为主要表现。59.脑膜尾征:脑膜瘤附著处的脑膜受肿瘤浸润,当MRI增强扫描时常有显著增强,肿瘤临近脑膜成窄带状强化,并表现为肿瘤邻近脑膜增粗,远端变细,称脑膜尾征。

60.脊髓空洞征:脊髓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病变。可为先天性,或继发于外伤、感染或肿瘤,其病变特点是脊髓内形成管状空腔以及胶质增生。临床表现为分离性感觉异常和下神经元性运动障碍。

二、问答题

1.大叶性肺炎的分期及X线表现。

答:由肺炎双球菌引起,好发冬春季,多见于青壮年。分为充血期、实变期和消散期。充血期早期无阳性发现,或只表现病变区肺纹理增多,透明度略低,或稍高的模糊影;实变期呈密度均匀的致密影,病变累及肺的一部分,其边缘模糊。可见支气管气象。依炎症累及的范围不同,X线表现也不一样;消散期实变区密度逐渐减低,先从边缘开始,消散是不均匀的,可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片状影,分布不规则,进一步吸收呈少量索条状影或完全消散。2.浸润型肺结核的X线表现。

答:X线表现可多种多样,一般为陈旧性病灶周围炎,多在锁骨上、下区,表现为中心密度较高而边缘模糊的致密影,症变的发展过程较为复杂,早期渗出性病变可以完全吸收,但一般多呈时好时坏的慢性过程,故可有渗出、增殖、播散、纤维和空洞等多种性质的病灶同时存在。

浸润型肺结核还包括结核球及干酪性肺炎两种特殊类型的病变。

3.肺内空洞的类型及X线表现。答:依病理变化可分为三种:

i.无壁空洞----虫蚀样空洞是大片坏死组织内的空洞,较小,形状不一,多发,洞壁由坏死组织形成。X线表现实变肺野内多发的透明区,轮廓不整,虫蚀状,多见于干酪性肺炎。

ii.薄壁空洞:洞壁薄,在2~3mm以下,由薄层纤维组织及肉芽组织形成。X线表现境界清晰,内壁光滑,圆形透明区,一般无液面,周围很少实变影。常见于结核。iii.厚壁空洞:壁厚大于3mm。X线表现形状不规则透明影,周围由密度高的实变区,内壁凸凹不平或光滑整齐,多为新形成的空洞。见于脓肿(有液平)、肺结核(少)、肿瘤(内不平)。4.中心型肺癌的CT表现。

答:中心型肺癌系指发生于支气管、叶支气管及肺段支气管的肺癌,以鳞癌和未分化癌居多,一般位于肺门附近。CT表现:

① 肿瘤沿支气管壁生长,显示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和管腔狭窄,甚至造成支气管闭塞。② 肿瘤致支气管狭窄而发生阻塞性气肿、阻塞性肺炎,甚至发生肺脓肿。

③ 肿瘤形成较大肺门肿块,此时多合并肺不张,肿块与不张肺相连,形成“S”状或反“S”状边缘。④ 中央型肺癌可直接侵犯纵隔,表现为与肺门肿瘤相连的纵隔肿块,增强检查不但有助于鉴别肺门肿块与血管,且可显示肺门及与之相连的纵隔肿块呈同样程度强化。5.左房增大的X线表现。

答:① 左心房扩大造成食管压迹和移位;② 右心缘双弓影,心底部双心房影;③ 左心缘可见左心耳突出(第三弓);④ 左主支气管受压抬高、后移。心后上缘的局部隆凸。6.简述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X线表现。

答:二尖瓣狭窄血流动力学改变:早期,由于瓣膜狭窄,血液流出左心房受阻,左房血量增多,左心房扩张、心肌肥大。后期,左心房代偿失调,心房高度扩张(肌源性扩张),左房血量淤积,肺静脉回流受阻造成肺淤血、水肿或漏出性出血。由于肺静脉压升高,导致肺动脉压升高。长期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室代偿性肥大,心肌纤维增粗;以后右心室心肌劳损损继而右心房淤血,右心房高度扩张引起三尖瓣相对关闭不全,导致大循环淤血。左心室一般无明显变化,严重者可出现轻度缩小。

X线主要表现:① 心脏呈二尖瓣型;② 左心房增大,可靠征象;③ 右室大;④ 心腰突出;⑤ 肺淤血,肺水肿;⑥ 左室、主动脉结缩小。7.良、恶性胃溃疡的X线表现鉴别。良性溃疡

恶性溃疡

龛影形状 龛影位置 龛影口部 龛影周围 胃壁 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整齐 不规则,扁平或半月状,有多个尖角 突出于胃轮廓外

位于胃轮廓内 粘膜水肿表现:粘膜线、项圈征、狭颈征 指压迹征、裂隙征 粘膜皱襞均匀性纠集,直达龛影口部

可见环堤征,粘膜破坏中断、不均匀纠集

柔软,蠕动存在僵硬、峭直,蠕动消失

8.肝囊肿的CT和MRI表现。

答:肝实质内圆形低密度区,CT值0~20HU,边缘锐利,境界清晰;MRI 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无强化。

9.原发性肝癌的CT 及MRI表现。

答:常见肝硬化,肝实质内圆形或类圆形肿块,CT平扫呈低密度,MRI T1WI为稍低或等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多不均匀。肿瘤周围可见假包膜,呈低密度,T1WI为低信号。增强呈“快进快出”征象:动脉期呈斑片状、结节状强化,CT值迅速达峰值;门脉期及平衡期大多呈低密度/低信号。10.肝血管瘤的CT及MRI表现。

答:CT平扫表现境界清楚的低密度;肿瘤T1WI呈均匀低信号;T2WI呈均匀高信号,随回波时间延长,其信号强度越来越高,即“灯泡征”。增强呈“早出晚归征”:动脉期从周边部开始强化,并不断向中央填充,强化程度接近同层大血管;平衡期呈等密度/信号。11.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

答:又称错构瘤,是由血管、平滑肌、脂肪三种成份按不同比例组成。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主要根据瘤内脂肪成分和瘤内变异粗大的血管。表现典型者平扫呈边缘清晰的肿块、密度不均,内含脂肪密度和软组织密度结构,脂肪CT值-125~-20Hu。增强扫描软组织成分略有强化,脂肪区无强化,血管平滑肌明显强化,但低于正常肾实质的强化。12.泌尿系结核的X线表现:

答:肾结核:将近10%的肾结核病例平片上可见到钙化,多为不规则散在或局限的斑点状,也可为云絮状、环状或花瓣状。全肾或大部呈弥漫性钙化,则为肾自截的表现。尿路造影:早期局限在肾实质的结核病变,未侵及肾乳头时,尿路造影可不出现异常。结核病变侵及肾乳头时,可刺激肾小盏使其颈部痉挛变细,引起局限性肾盏积水,进而侵犯肾小盏,使小盏杯口边缘模糊,不规则,呈虫咬状。当肾锥体乳头的结核性脓腔与肾盏相通时,表现为肾盏远侧有边缘不规则、密度不均匀的脓腔阴影,小盏杯口境界模糊,肾盏变形,边缘不规则。继而邻近肾盂肾盏破坏,形成多个脓腔阴影。肾盂肾盏如广泛破坏则形成结核性脓肾,肾功能明显减退,排泄性尿路造影浅淡延迟,逆行肾盂造影可显示多发性脓腔,形如成串葡萄状阴影,波及全肾。肾盂肾盏也可变成大而不规则的腔隙、健侧肾盂肾盏可积水,肾影增大。

输尿管结核:由肾结核蔓延而来。造影表现为输尿管粗细不一,边缘不规则,失去自然形态,有时呈串珠状,晚期表现为缩短而僵直,可有条状钙化。膀胱结核:早期改变不明显,有时可见到膀胱边缘稍粗糙。晚期膀胱挛缩变形,容积缩小,边缘不规则。当病变侵及对侧输尿管口引起狭窄时,则出现该侧肾盂及输尿管积水。13.何为骨折对位不良和对线不良?

答:骨折端向内、外、前、后方向的移位,统称为横向移位或侧方移位。纵向移位则包括重叠(缩短)移位和分离移位。重叠移位常必然伴有侧方移位。一侧断端围绕该骨纵轴向内或向外回旋,称为旋转移位。横向移位、纵向移位及旋转移位统称为对位不良。

骨折两端纵轴不再在同一直线上,而形成大小不等的交角时,称为成角移位。而成角移位则又称为对线不良。14.脊椎结核的X线表现。

答:最常见腰椎﹥胸椎﹥颈椎﹥骶椎,多累及相邻两个椎体,附件受累少。椎体结核主要是干酪性骨炎,引起松质骨破坏。X线:① 椎体破坏、变形:塌陷,变扁或呈楔形;② 椎间隙变窄:软骨板破坏,侵入椎间盘,甚至消失,椎体互相嵌入融合。病变扩展侵及周围,常出现后突畸形。③ 椎旁冷脓肿:表现为局限性梭形肿块。病变在破坏骨质时产生大量干酪样物质,流入脊椎周围软组织中形成脓肿。15.良、恶性骨肿瘤的X线鉴别诊断要点。

答:(1)生长情况:良性生长缓慢,不侵及临近组织,但可引起压迫移位,无转移。恶性生长迅速,易侵及临近软组织,有转移。

(2)局部骨变化:良性呈膨胀性改变,边界清晰锐利,骨皮质变薄完整,破坏区周围反应性骨硬化。恶性呈浸润性骨破坏,边缘模糊,无硬化,骨皮质无膨胀,虫蚀状破坏、中断,有瘤骨。

(3)骨膜增生:良性一般无骨膜增生,病理骨折后可出现,骨膜新生骨连续,无破坏、中断。恶性多形态的骨膜增生,并可被骨瘤破坏、中断形成袖口征。

(4)软组织改变:良性多无肿胀及肿块影。恶性软组织块影边缘多模糊不清,其内可有瘤骨或钙化。16.骨肉瘤的X线表现。

答:骨肉瘤X线基本表现为长骨干骺端好发,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多见。骨质浸润性破坏、肿瘤骨形成、肿瘤软骨钙化、骨膜反应及骨膜三角、软组织肿块。其中骨破坏区或软组织块内出现肿瘤骨,为诊断骨肉瘤较特异的X线征象。X线表现大致可分为成骨型,溶骨性和混合性。

成骨型以肿瘤骨形成为特征;溶骨型以骨的溶解、破坏为特征,易引起病理性骨折;混合型多见,兼有上两型的特征。

17.化脓性骨髓炎的X线表现。

答:骨髓、骨和骨膜的化脓性炎症。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血行感染、邻近蔓延、随外伤进入等3种途径入侵所致,血行感染为主要途径。病变常见于长管状骨,依序好发于胫骨、股骨、肱骨及桡骨。细菌常由干骺端侵入,在此繁殖后,形成局部脓肿。若细菌毒力小或者机体的敏感性不高,则骨脓肿可局限化,形成慢性骨脓肿。否则,病变向骨干方向蔓延发展,可以波及整个骨干。儿童的骨骺软骨板对化脓性感染具有阻力,所以感染一般不直接穿过骨骺进入关节。在成人中由于缺乏这种阻力,故可直接侵入关节引起化脓性关节炎。

X线表现:(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早期仅表现为软组织肿胀,约两周后于干骺端出现小片状、分散的、边缘模糊的骨质破坏区,继而蔓延至全骨干,并可见死骨,急性期病变以骨质破坏为主,但同时亦可见少量骨膜新生骨,病程越长骨膜增生越趋明显。(2)慢性骨髓炎是以大量的骨质增生为主,可形成包壳,同时可见残存的骨质破坏区,有死骨、死腔及瘘管、窦道形成,骨胳轮廓增粗变形,骨髓腔可以闭塞。18.脑出血的CT和MR演变规律。

答:脑出血的CT演变规律:出血后即显示高密度;10~14天呈等密度;2周后呈低密度,逐渐液化形成软化灶。脑出血的MRI演变规律:① 急性早期(24小时内):T1WI血肿以等信号为主,可略低或略高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周围无明显水肿带。② 急性期(1-3天):T1WI仍为等信号,T2WI略高信号,周围有水肿带。③ 亚急性期(3天-2周):T1WI与T2WI均为高信号,周围伴水肿。④ 慢性早期(10天-3周):T1WI与T2WI均为高信号,但周围水肿带消失,血肿边缘含铁血黄素沉着,表现为T2WI低信号。⑤ 慢性期(3周以上):T1WI与T2WI血肿均为高信号,血肿周围含铁血黄素低信号环更加明显。19.简述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的CT鉴别诊断要点。

鉴别点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病史 有明确外伤史 有外伤史或无明确外伤史

陷入昏迷者无中间清醒期 可有中间清醒期 临床特点 形态 范围 边界 梭形

新月形、镰刀形

较局限,一般不跨越颅缝,可跨越中线 较广泛,常跨越颅缝蔓延,不跨越中线

与脑组织分界清晰 分界欠清晰

相对较轻

较重 占位效应

大小、范围变化 复查基本无变化 常有变化 20.缺血性脑梗死的典型CT和MR表现。

答:典型CT表现:脑血管闭塞后24小时内,CT可无阳性发现。以后则出现与闭塞血管分布范围一致的低或混杂密度区,累及髓质和皮质,多为楔形和不整形,边缘不清。1~2周后边缘变清楚,2~3周后病灶变成等密度,与脑水肿消失和巨噬细胞反应有关。4~6周则变为边缘清楚,近于脑脊液密度的软化灶,病侧脑室扩大。脑梗塞3天至6周时于低密度区中可出现脑回状、斑片状或环状增强,多在皮质,也见于髓质。

典型MRI表现:急性及亚急性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脑回肿胀,脑沟变浅,可伴占位效应、脑疝;慢性期病灶仍呈长T1、长T2信号,可类似脑脊液信号,局部脑组织萎缩,脑沟加深,大的病灶可伴负占位效应。FLAIR较T2WI发现脑梗塞病灶更敏感,均反映血管源性水肿,6-12h方能发现脑梗塞;DWI反映细胞毒性水肿,在缺血发作2h即能发现脑梗塞,能更早发现脑梗塞。21.脑膜瘤的典型CT和MR表现。

答:典型CT表现:平扫约60%脑膜瘤呈均一略高密度肿块,约30%肿瘤呈均一等密度肿块。肿瘤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广基与颅内板或硬脑膜相连,白质塌陷、变形并与颅内板距离加大,肿瘤处脑池、脑沟封闭,相邻脑池和脑沟扩大。较大脑膜瘤有明显占位,瘤周脑水肿较轻。骨窗观察,可发现肿瘤引起的内板局限性骨增生、弥漫性骨增生或骨破坏。增强检查,脑膜瘤血供丰富,不具血脑屏障,有明显均一强化。

典型MRI表现:平扫检查,绝大多数脑膜瘤具有脑外肿瘤特征,即灰白质界面塌陷并向内移位,脑质与肿瘤间有含有CSF的间隙或血管。T1WI上,多数肿瘤呈等信号,少数为低信号;在T2WI上,常为等或高信号。无论T1WI或T2WI,肿瘤信号常不均一,表现为颗粒状、斑点状或轮辐状,其与瘤内含血管、钙化、囊变及纤维性间隔有关。增强检查,脑膜瘤有明显强化,常为相对均匀强化,而囊变、坏死或出血部分无强化。60%脑膜瘤显示肿瘤相邻硬膜有强化,即脑膜尾征。22.如何鉴别脑内肿瘤和脑外肿瘤?

答:脑外肿瘤常呈现以下表现:① 肿瘤有一宽底部,紧贴于颅骨内面;② 肿瘤邻近蛛网膜下腔(脑池)增宽,或在脑池、脑沟内有异常信号;③ 邻近脑白质受挤压且向脑室方向移动;④ 肿瘤的脑室缘附近有裂隙状脑脊液信号,系脑池或脑沟向脑室方向移位所致。此外,脑外肿瘤可以呈现“假包膜”征象,但并非脑外肿瘤所特有,部分脑内肿瘤亦可有此征象。通常,邻近颅骨有变化以脑外肿瘤为多见。

第三篇:诊断学考试名词解释总结

1.血小板粘附(platelet adhesion):血小板粘附在受损的血管壁周围,称之为血小板粘附。2.血小板聚集(platelet aggregation):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粘附称之为血小板聚集。3.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将毛细血管刺破后,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出血时间。

4.凝血时间(clotting time,CT):自采血开始至血液凝固所需的时间称凝血时间。

5.血液流变学(haemorheology;hemorheology):是运用物理和化学的手段研究血液中细胞成分与血浆成份在宏观和微观下的变形和流动特性。6.血浆粘度(plasma viscosity):相同体积的血浆通过一定长度和内径的玻璃毛细管所需的时间与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所需时间的比值。

7.细胞抗凝作用: 体内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对进入血流的抗凝物质和被激活的凝血蛋白进行吞噬、清除或摄取、灭活。

8.体液抗凝作用:有肝脏和内皮细胞合成的抗凝血酶III,在肝素的介导下灭活凝血酶FIXa、FXa、FXIa等丝氨酸酶蛋白。

9.PT:即凝血酶原时间,在被检血浆中加入组织因子和钙离子,使外源性凝血途径活化,凝血酶原化为凝血酶,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而发生凝固,其凝固所需时间称为PT。10.APTT:以活化剂(如硅藻土)激活FⅫ,以部分凝血活酶(脑磷脂)代替PF3提供凝血的催化表面,在一定浓度钙离子存在下测定乏血小板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APTT。11.管型(cast):在一定条件下,肾脏滤出的蛋白质以及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远曲)、集合管中凝固后,可形成圆柱形蛋白聚体而随尿液排出,称为管型。尿中出现多量管型表示肾实质有病理性变化。

12.酮体(ketone body):是β-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的总称。

13.选择性蛋白尿(selective proteinuria):肾小球病变较轻时,只有中小分子量的蛋白质(以清蛋白为主,并有少量的小分子蛋白)从尿中排出,而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A,IgG等)排出较少,此种蛋白尿称为选择性蛋白尿,半定量多在+++~++++,典型病种是肾病综合征。14.细胞管型(cellular cast):细胞含量超过管型体积的1/3,称为细胞管型。15.颗粒管型(granular cast):是由肾实质性病变崩解的细胞碎片、血浆蛋白及其他有形物凝聚于T-H糖蛋白中形成的,颗粒总含量超过管型的1/3。16.本-周氏蛋白(Bence-Jone’s protein,BJP):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当浓度超过近曲小管重吸收的极限时,可自尿中排出。

17.镜下血尿(microscopic hematuria):尿外观变化不明显,离心沉淀后,镜检时每高倍视野红细胞平均大于3个,称镜下血尿。18.血尿(hematuria):尿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称为血尿。

19.透明管型(hyaline cast):主要由Tamm-Horsfall组成,尚有少量清蛋白和氯化物参与,为无色透明、内部结构均匀的圆柱状体,两端钝圆,偶尔含有少量颗粒。20.蛋白尿(proteinuria):当尿蛋白含量〉100mg/L或〉150mg/24h(小儿)4mg/m2/h),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即成为蛋白尿。21.胆红素尿(bilirubinuria):尿内含有大量的结合胆红素,尿液成豆油样改变,振荡后出现黄色泡沫且不易消失。

22.红蛋白尿(hemoglobinuria):血红蛋白出现于尿中,尿液呈浓茶色、红葡萄酒色或酱油色,主要见于严重的血管内溶血。

23.肾小球性蛋白尿(glomerular proteinuria):由于肾小球滤过屏障因炎症、免疫代谢等各种因素损伤后静电屏障作用减弱或滤过屏障孔径增大,甚至断裂,使血浆蛋白大量滤入原尿,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的蛋白尿,24.组织性蛋白尿(histic proteinuria):由于肾组织被破坏或肾小管分泌蛋白增多所致的蛋白尿,多为低分子量蛋白尿,以T-H糖蛋白为主要成分。

25.肾小管性蛋白尿(tubular proteinuria):由于感染、中毒等因素所致的肾小管损害或继发于肾小球疾病时,肾小球滤过功能正常或不正常,引起近曲小管对低分子量蛋白质的重吸收减弱所致的蛋白尿。

26.红细胞淡影(blood shadow):在低渗尿中,红细胞吸水胀大,血红蛋白从红细胞重脱出,呈大小不等的空环形,称红细胞淡影。

27.溢出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及肾小管重吸收均正常,但由于血中异常蛋白质增多,经肾小球滤出,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在尿中出现而产生的蛋白尿称为溢出性蛋白尿。如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排出的轻链尿等。28.肉眼血尿(visual hematuria):每升尿中含血量超过1ml时即可出现淡红色,称肉眼血尿。29.糖尿:当血糖浓度超过肾阈(8.88mmol/L)时,定性方法测定尿糖为阳性,称为糖尿。

30.肾小球源性血尿:由于红细胞通过有病理改变的肾小球基膜时,受到挤压损伤,其后在各肾小管中受到不同酸碱度和渗透压变化的影响,使红细胞出现大小形态及血红蛋白含量变化,此种血尿称为肾小球源性血尿。常见于各类肾小球疾病。31.肾性糖尿:血糖浓度正常,由于肾小管病变导致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降低所致,即肾阈值下降产生的糖尿,又称肾性糖尿

32便隐血(feces occult blood):隐血是指消化道少量出血,红细胞被消化破坏,粪便外观无异常改变,肉眼和显微镜下均不能证实的出血。33.柏油样便(tarry stool):稀薄、粘稠、漆黑、发亮的黑色粪便,形似柏油,称柏油样便,见于消化道出血。

34.隐血试验:上消化道少量出血时,因红细胞已被消化液破坏,粪便外观无异常,显微镜下也不易查见红细胞,这种肉眼及显微镜均不能证明的微量血液称为隐血,而靠化学方法检出就称为隐血试验。

35.漏出液(transudate):为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毛细血管内压升高,淋巴管阻塞形成的非炎性积液。渗出液(exudate):各种细菌感染形成的炎性积液或非感染性因素刺激后引起。

36.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受血浆中各种蛋白比例改变和红细胞数量形状影响。

37.类白血病反应(LR)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38.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肾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液中的内在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

39.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是在厌氧条件下取静脉血分离血浆再与正常人的肺泡气(pCO25.32kpa, pCO213.3kpa)平衡后的血浆CO2含量。

40.胆酶分离:急性重症肝炎时病程初期转氨酶升高,以AST升高显著,如在恶化时,黄疸进行性加深,酶活性降低,即出现了。

41.低蛋白血症:血清总蛋白小于60g/L或清蛋白小于25g/L

42.抗核抗体(AA):针对细胞核或者细胞成分的相应抗体,可作为某些自身免疫病诊断参考标准。43.免疫球蛋白(in):人体血清或体液中有抗体活性的蛋白质主要是丙种球蛋白,是机体抗感染免疫的重要防御机制。

44.心律失常(arrhythmias)心脏的起源异常和传导异常称为。

45.P波终末电势(Ptf)将V1负向P波事件乘以负向P波振幅,称为

46.期前收缩: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的激动。47.预激综合征(PES)正常的房室结传导途径之外,沿房室环周围还存在附加的房室传导束。

48.干扰性房室脱节(IAD)心脏两个起搏点并行的产生激动引起一系列干扰。

49.文氏现象(WP)P波规律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P波后QRS波脱落,脱落后传导组织得到一定恢复,P-R间期又趋缩短,之后又复逐渐延长,如此周而复始地出现,称为文氏现象 50平均心电轴: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平均QRS向量),借以说明心室除极这一总时

间内平均电势方向和强度。51.病理性Q波:坏死性Q波,Q波深度超过同导联R波高度四分之一,宽度超过0.04秒,多见心肌梗死

52:发生在希氏束以下的各种阻滞,包括左.右束支传导阻滞。

53.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下限。

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之后常伴随一个长的间歇,称代偿间歇。若联律间期与代偿间偿之和恰好等于两部的窦性周期,称代偿间歇完全,若小于两倍,克次体与变形杆菌OX19、OX2、OXk有交叉抗原,可利用这三种变形杆菌作为抗原检测立克次体感染者血清中的抗体。

77.冷凝集试验:大多数肺炎支原体感染时,患者的血清中常含有较高浓度的寒冷红细胞凝集素即冷凝集素,它能与患者自身红细胞或“O”型红细胞与0-4℃条件下起凝集反应,在37℃时已凝集的红细胞呈可逆性的完全散开,故称冷凝集试验,有助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

78.低钾血症:血钾浓度低于3.5 mmol/L ,称低血钾症,临床上多见于①摄取不足:如营养不良 ②则代偿间歇不完全

54.肾清除率:是指双肾于单位时间(min)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所含的某物质全部清除,结果以ml/min或L/24h表示。

55.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现晚、中、早幼粒细胞以致,见于严重的感染。56.浓缩稀释试验:在日常或特定的饮食条件下,观察病人的尿量和尿比重的变化,用以判断肾浓缩与稀释功能的方法称为浓缩稀释试验。

57.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Ret):是介于晚幼红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之间的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浆中含有多少不等的嗜碱性物质(RNA),经煌焦油蓝等活体染色后,胞浆中含有多少不等的蓝色点网状结构,故称网织红细胞。

58.正常色素性红细胞:正常红细胞在瑞氏染色的血涂片中呈淡桔红色圆盘状,中央有生理性淡染区,具有此类特征的红细胞被称之为正常色素性红细胞。

59.中性粒细胞核象:是指粒细胞分叶情况,它反映了粒细胞的成熟度,而核象变化则可反映某些疾病的病情和预后。

60.溶血性贫血:指各种原因导致RBC 生存时间缩短,破坏增多或加速,而骨髓的造血功能不能补偿其损失时所引起的一类贫血。

61.中毒颗粒:严重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内出现的染成紫黑色的粗大颗粒

62.导联:将电极板放置在人体表面任何两点,并用导线分别与心电图机相连,所构成的电路称为导联°

63.平均心电轴:平均心电轴一般指的是平均QRS电轴,它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通°常指的是它投影在前额面上的心电轴;; 64.低电压:六个肢体导联的QRS披群振幅(正向波与负相波的绝对值相加)都小于0.5rev,六个胸导联的QRS波群振幅(正向波与负相波的绝对值相加)都小于0.8rev,称为低电压°

65.异常Q波:Q波的时间≥0.04S;振幅≥同导联中R波的1/4,称为异常Q波°

66.逆行P波:P波在I、H、aVF、导联倒量,在aVR导联直立,称为逆行P波°

67.肺型P波:P波尖而高耸,其振幅≥0.2Stay,称“肺型P波”°

68.冠状T波:倒置深尖,双肢对称的T波称之为“冠状T波”°

69.窦性心律:凡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

70.干扰:正常的心肌细胞在一次兴奋后具有较长的不应期,因而对于两个相近的激动,前一激动产生的不应期必然影响后面激动的形成和传导,这种现象称为干扰

71.干扰素:是宿主细胞受病毒感染后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的防御因子,具有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免疫和控制细胞增殖作用。

72.血清结合胆红素:当血清与重氮盐试剂混合快速发生颜色改变,在1分钟时测得的胆红素 即为结合胆红素。(CB)。

73.1、ASO: 又称抗O或抗链球菌溶血素“O”,是链球菌溶血素“O”刺激机体产生的相应抗体。74.Widal Reactin: 即肥达反应,是利用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菌液为抗原,检测病人血液中有无相应抗体的一种血清凝集试验。

75.IgM嗜异性抗体 :在传染性单核细胞感染时患者血清中可出现一种凝集异种动物(如绵羊)红细胞的抗体,称为IgM嗜异性抗体。

76.Weil-Felix reaction: 即外-非反应,斑疹伤寒、斑点热、恙虫病等的病原体均属立克次体,立

丢失过多;如频繁呕吐 ③葡萄糖与胰岛素同时使用,周期性麻痹以及碱中毒等,钾过多转入细胞内。79.A/G倒置:根据清蛋白与球胆白的量可计算出清蛋白与球胆白的比值(A/G),正常时1.2-1.5,A/G倒置可以是清蛋白降低亦可见于球胆白升高引起。80.血清结合胆红素:当血清与重氮盐试剂混合快速发生颜色改变,在1分钟时测得的胆红素 即为结合胆红素。(CB)。

81同工酶指具有相同催化活性,但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免疫学反应等都不相同的同一组酶,因此又称同工异构酶。

82.胆酶分离”现象:急性重症肝炎时,病程初期转氨酶升高,以AST升高明显,如在症状恶化时,黄疸进行性加深,酶活性反而降低,即出现“胆酶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不佳。83.3P试验: 即plasma protamine paracoagulation test的缩写, 中文叫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其原理为受检血浆中加入硫酸鱼精蛋白溶液,如果血浆中存在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复合物时,则鱼精蛋白使其解离释出纤维蛋白单体,自行聚合成肉眼可见的纤维状物,为阳性结果,可见于DIC的早,中期,阴性可见于正常人,晚期DIC.84.P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总的凝血状况的筛选试验。

85.代偿性溶血病:当溶血程度较轻,骨髓代偿能力足以补偿红细胞的损耗时,可不出现贫血,称为代偿性溶血病。

86.多源性期前收缩:指在同一导联中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及联律间期互不相同的异位搏动。

87.非Q波心肌梗塞:部分患者发生心肌梗塞后,心电图表现只有ST段抬高或压低及T波倒置,ST-T改变呈规律性演变,但不出现异常Q波,通常其他检查可明确诊断。

88.Auer小体:在瑞氏或吉姆萨 的血或骨髓涂片中,白细胞胞质中出现染红色细杆状物质,1条或数条不等,长1~6um,称为Auer小体(棒状小体),这种Auer小体仅出现在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故Auer小体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及分型有一定参考价值。

89..网织红细胞反应: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病人相应给予铁剂或叶酸/vi+B12治疗后,网织红细胞升高,见于红细胞恢复,用药3~5天后,网织红细胞即开始上升,7~10天达高峰一般增至6~8%,治疗2周后网织红细胞渐下降,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才渐升高。这一现象升为网织红细胞反应,可作为贫血治疗时早期判断疗效的指标。也可用此现象作为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贫血的诊断与治疗

第四篇:影像诊断学的名词解释

大叶性干酪性肺炎:为一个肺段或肺叶呈大片致密性实变,其内可见不规则的“虫蚀样”空洞,边缘模糊。

占位效应:一般指脑组织病理解剖改变的一种影像学表现,由颅内占位病变及周围水肿所致,表现局部脑沟、脑池、脑室受压变窄或闭塞,中线结构移向对侧。

脑萎缩:萎缩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组织本身发生器质性病变而产生萎缩的一类神经精神性疾病

脑积水:脑积水(hydrocephalus)是指颅内脑脊液容量增加。脑积水是因颅内疾病引起的脑脊液分泌过多或(和)循环、吸收障碍而致颅内脑脊液存量增加,脑室扩大的一种顽症 10%肿瘤(嗜铬细胞瘤):即约10%肿瘤位于肾上腺外,约10%肿瘤为多发,约10%肿瘤为恶性

基底节:包括豆状核,屏状核,尾状核,其中豆状核包括苍白球和壳,尾状核,丘脑和豆状核的带状白质结构为内囊,分为前肢,膝部和后肢。豆状核与屏状核的带状白质为外囊 戒指征:柱状型支气管扩张时,当支气管和CT层面呈垂直走行时可表现为管壁圆形透亮影,呈戒指征

轨道征:柱状型支气管扩张时,当支气管水平走行而与CT层面平行时可变现为扩张增厚的支气管壁呈平行排列的轨道状为轨道征

半月综合征:进行性胃癌龛影形状不规则,多呈半月形,外缘平直,内缘不整齐而有多个尖角;龛影位于胃轮廓之内;龛影周围绕以宽窄不等的透明带,称为环堤,其轮廓不规则而锐利,环堤上见结节状和指压迹状充盈缺损(指压痕),这些充盈缺损之间有裂隙状钡剂影(裂隙征)。以上表现统称为半月综合征

跳跃征:溃疡性肠结核时,患病肠管痉挛收缩,粘膜皱襞紊乱。钡剂到达病变区时,不能正常停留,而迅速被驱向远侧肠管。因此常见到末端回肠,盲肠,升结肠的一部分充盈不良,只有少量钡剂充盈呈细线状或完全没有钡剂充盈,称“跳跃征”

灯泡征:肝海绵状血管瘤中,T1WI表现为均匀的低信号,T2WI表现为均匀的高信号,并随着回波时间延长,信号强度增高,在肝实质低信号背景衬托下,肿瘤表现为边缘锐利的极高信号灶,似电灯泡

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取代而造成骨组织的消失,可以由病理组织本身或由它引起破骨细胞活动增强所致

医学影像学:是借助影像诊断设备是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成像,以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态及病理变化,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学科 咖啡豆征:见于不完全性绞窄性肠梗阻,如充气闭袢肠管呈“U”形,由于在形态上类似咖啡豆,称为咖啡豆征。

假肿瘤征:闭袢性肠梗阻,肠腔内充满液体,在腹平片上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的肿块,称为假肿瘤征。

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是利用人体中的氢原子核(质子)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励而发生核磁共振现象,产生核磁共振信号,经过信号采集和计算机处理而获得重建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

像素(pixel):数字矩阵的每个数字经数字/模拟转化器,依次数值转为黑白不同灰度的方阵形单元,称之为像素

体素(voxel):假定将选定层面分成一定数目,体积相同的立方体,即基本单元,称之为体素

PACS:图像存储和传出系统,是保存和传出图像的设备与软件系统,是为实现图像数字化管理而用于放射科,医院或医院间的图像信息管理系统

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为肺野 肺纹理:在充满气体的肺野,可见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称为肺纹理 肺尖区:第一肋圈外缘以外的部分,称为肺尖区

空气支气管征:当实变扩展至肺门附近,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形成对比,在实变区中可见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称支气管气象或空气支气管征

横“S”征:发生于右上支气管|的肺癌,肺门部的肿块和右肺上叶不张形成的水平裂拱开上抬连在一起形成的反“S”形的下缘,称为肺癌横“S”征

纵膈摆动:一侧主支气管内异物引起不完全阻塞时,两侧胸腔压力失去平衡,呼气时患侧胸腔内压力升高,纵膈向健位移位,呼气时纵膈恢复原位

骨膜三角(codman三角):骨膜增生的病变进展,已形成的骨膜新生骨可被破坏破坏区两侧的残留骨膜新生骨呈三角形,称为骨膜三角或codman三角

Colles骨折:Colles骨折又称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为桡骨远端2~3cm以内的横行或粉碎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Kerley氏B线:间质性肺水肿出现间隔线(即Kerley氏线),以B线最常见,为肋膈角区长2~3cm,宽1~3mm的水平线 脑膜尾征:脑膜瘤多以广基地与硬脑膜相连,边界清楚,MRI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均匀强化,邻近脑膜增厚并强化似尾可见脑膜尾征

双房影:左心房增大时,增大的左心房主要向右膨隆,突出右心源形成双重边缘,即双房影 心胸比率:心影最大横径与胸腔最大横径之比,正常人心胸比率小于等于0.50 龛影:胃壁局限性溃疡形成的凹陷为钡剂充盈,故在切线位时呈局限性向轮廓外突出的钡剂,称龛影

CTA:CT血管造影,是静脉内注入对比剂后行血管造影CT扫描的图像重组技术,可立体的显示血管造影

肺门:肺根(蒂)在胸片上的综合投影,肺门影主要由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伴行支气管及肺静脉构成

法洛四联症:是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基本畸形包括:肺动脉,肺动脉瓣或瓣下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室肥厚

骨质疏松:是指一定单元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

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因此,骨的钙盐含量减少,骨发生软化

青枝骨折:在儿童骨骼内钙盐沉积少柔韧性较大,外力不易使骨折完全断裂,仅变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而不见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即青枝骨折(grenstick fracture)

骨气鼓:骨干结核初期改变为骨质疏松,继而在骨内形成囊性破坏,故又有鼓囊样结核和骨气鼓之称

充气缺损:是指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向内凹陷的表现,它是因管壁局限性肿块突入腔内所致,常见于肿瘤,肉芽肿

项圈征:胃良性溃疡龛影口部的透明粘膜水肿带宽0.5~1cm,如一个项圈

假肿瘤征:闭袢性肠梗阻,肠腔内充满液体,在腹平片上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的肿块,称为“假肿瘤征” 憩室:当消化道因管壁局限性薄弱而引起内腔压力增高形成龛袋状膨出,或管腔因外在粘连牵拉而形成局限性幕状突出,可有正常粘膜通入,称为憩室

流空效应:流动的液体,例如心血管内快速流动的血流,在成像过程中采集不到信号而呈无信号黑影,即流空效应

肺纹理:在充满气体的肺野,可见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主要由肺动脉、肺静脉组成。

肺实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与结构,包括肺泡与肺泡壁。

间质:是支气管与支气管周围、肺泡间隔及脏层胸膜下的结缔组织形成的支架与间隙。中央(中心)型肺癌:肿瘤发生在肺段及段以上支气管,以鳞癌多见

外围型(周围型)肺癌:肿瘤发生于肺段以下支气管,(细支气管以上,)各种组织学类型均可见到,以腺癌为主。

充盈缺损:指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向内凹陷的表现。它是因管壁局限性肿块突入腔内所致,常见于肿瘤。

狭颈征:胃溃疡侧位像,龛影口部明显狭小,使龛影犹如具有一个狭长的颈部。

皮革胃:浸润型胃癌时,癌瘤沿胃壁浸润生长,常侵犯胃壁各层,使胃壁增厚、僵硬、弹性消失、胃腔狭窄,累及胃的大部或全部,形如皮革袋。尖角征:是溃疡恶变征象

第三收缩波:是食管的自动收缩,为粘膜下肌间神经从兴奋所致。当发生第三收缩波时,在X线上可见充盈的食管呈锯齿状,或呈串珠状阴影。常见于老年人降主动脉显著迂曲压迫食管下段或食管贲门失迟缓症患者,是食管功能紊乱的常见表现,常与食管功能性憩室并存。(查)

骨膜反应(骨膜增生):因骨膜受刺激,骨膜水肿、增厚,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导致骨膜增生。

杯口征:又称毛刷征,骨质软化时,干骺端宽大呈杯口状并有毛刷样致密影,骨骺与干骺端距离增宽。

骨气鼓:骨结核初期改变为骨质疏松,继而在骨内形成囊性破坏,骨皮质变薄,骨干膨胀,故又有“骨囊样结核”和“骨气鼓”之称。死骨: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sequestrum)。

青枝骨折:在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而形成不完全性骨折,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看不见骨折线或者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者隆突。Colles骨折:又称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为桡骨远端2——3cm以内的横行或粉碎性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疲劳骨折:又称应力性骨折或行军骨折,并非瞬间发生,而是在骨头达到疲劳点时才发生的,多发生于第二跖骨,运动员、长期行军新兵、舞蹈演员等多见。

肿瘤骨:是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血管、神经、骨髓等)的肿瘤,是常见病。关节脱位:是关节骨端的脱离、错位。有完全性脱位和不完全性脱位两种。

介入放射学:以影响诊断学为基础,并在影像设备的导向下,利用经皮穿刺和导管技术等,对一些进行非手术治疗或者用以取得组织学,细菌学,生理和生化材料,已明确病变性质。骺离骨折:骨折发生于儿童长骨,由于骨骺尚未与干骺端结合,外力可经过骺板达干骺端而引起骨骺分离

Schmorl结节:髓核可经相邻上下椎体软骨板的薄弱区突入椎体松质骨肉,形成椎体上下缘黄豆大小的压迹

肺门角:右下静脉干和右下肺动脉相交形成的钝角

空腔:肺内生理腔隙的病理性扩大,肺大泡,含气肺囊肿及肺气囊等都属于

结核球:常见于继发性肺结核,为圆形椭圆形阴影,大小0.5~4cm不等,常见2~3cm,边缘清晰,轮廓光滑,偶有分叶,密度较高,内部常见斑点,层状或环状钙化

T1,T2:纵向弛豫T1,为纵向磁化失量从最小值恢复到平衡状态的63%的弛豫时间;横向弛豫T2,为横向磁化失量由最大值衰减至37%的所经历的时间 椎间盘:两个椎体之间,由纤维软骨板周围的纤维环组成

Codman三角:骨膜反应中,已形成的骨膜新生骨可被破坏,破坏区两侧的残留骨膜新生骨成三角形

空气半月征:肺曲菌病时在曲球菌与空洞壁之间有时可见新月形空隙

原发综合征:原发性肺结核中原发性,淋巴管炎,淋巴炎三者组成的哑铃状双极现象 法乐氏四联症:基本畸形包括肺动脉,肺动脉瓣或瓣下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室肥厚

间隔B线:小叶间隔中积液,小叶间隔增宽,形成B线为长约2~3cm,宽约1~2mm的水平横线,最多见于肋隔角区

MRI磁共振成像:利用人体中的氢原子核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激励而发生核磁共振现象,产生磁共振信号,经过信号采集和计算机处理而获得重建断层像的成像技术 干骺端:小儿长骨骨干两端向骨骺移行的较粗大部分 肋隔角:横隔外侧逐渐向下倾斜,与胸壁间形成的锐角 间质性肺水肿:出现各种间隔线即kcrley线,B线最常见 梗阻性脑积水:梗阻近侧脑室扩大,脑池无增宽。

波浪隔:因膈肌附着于不同的肋骨前端,在深吸气时受肋骨的牵引所致,在深呼吸的状态下,横隔成波浪状

PACA: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由图像信息的获取,传输与存档和处理等部分组成

肺上钩癌(pancoast瘤):发生在肺尖部的周围型肺癌,并与脏层胸膜相连,可引起肋骨或脊柱的破坏,又称肺尖癌 可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引起Horner’综合征:同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和眼球下陷

肺泡性肺水肿:亦称实质性肺水肿,表现为两肺广泛分布的边缘模糊的斑片状阴影,重者两肺大片阴影聚集在肺门区形成蝶翼状阴影,短期内变化较大是肺泡内肺水肿的重要特征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变,他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同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腔隙性脑梗阻:好发于基底节,丘脑,小脑及脑干的约10~15mm大小低密度缺血灶,CT表现脑深部的片状密度减低影,无占位效应,为深部脑髓只质小动脉闭塞导致

骺板:当骺与干骺端不断骨化,二者之间的软骨逐渐变薄而呈板状,X片上呈横行半透明线,居骺与干骺端之间,称之为骺线

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骨的原始及继发骨化中心出现的时间及骺与干骺端骨性结合的时间及其形态变化都有规律,这种规律用时间来表示就是骨龄

空洞:为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后经引流支气管排除后形成的,多见于结核,肺癌 肺淤血:肺静脉高压时,上静脉扩张和小静脉,下静脉正常或缩窄;肺血管纹理普遍增多,增粗,且边缘模糊;肺门增大且边缘模糊;肺野透明度降低

肺门截断现象(残根样改变):肺动脉高压时,表现为肺动脉段突出,肺门肺动脉大分支扩张而外周分支变细,与肺动脉大分支间有一突然分界

穿透性溃疡:龛影深而大,深度和大小均超过1cm,龛影周围常有范围较大的水肿带 Budd-Chiari综合征:是由于肝段下腔静脉或肝静脉狭窄或阻塞所致肝静脉回流障碍 CT值:CT图像不仅以不同灰度显示其密度的高低,还可以用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说明其密度高低的程度,实际工作中,不用吸收系数,而换算成CT值,用CT值说明密度,单位为HU,水的CT值为OHU 恻隐窝:呈漏斗状,其前方是椎体后外面,后方为关节突,侧方为椎弓根内壁,其前后径不小于3mm,恻隐窝是椎间孔的入口,内有穿出的神经根

包裹性积液:为胸膜炎时,脏壁层胸膜发生粘连使积液局限于胸膜腔的某一部位,多见于胸下部侧后胸壁,切线位片上表现为自胸壁向肺野突出的半圆形或扁丘状阴影,其上下缘与胸壁的夹角呈钝角,密度均匀,边缘清楚,常见于结核

盔甲心:结核性心包炎较常见,积液量多较大,常引起广泛性粘连导致缩窄性,增厚的心包可呈盔甲样包裹心脏,常伴有钙化,称盔甲心

肺门舞蹈:肺充血性疾病时,如房室间隔缺损,由于肺动脉血流增多,形成肺动脉段隆起和两侧肺门阴影增大,系动脉扩张,透视下见搏动增强,血管边缘清楚 激怒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时,表现为钡剂到达球部后不易停留,迅速排出

革袋状胃:浸润型胃癌(硬癌),癌瘤沿胃壁浸润生长,长侵犯胃壁各层,使胃壁增厚,僵硬,弹性消失,粘膜表面平坦粗糙,与正常区分界不清,病变可侵及胃的全部

肝脓肿的环征:肝脓肿对比增强检查,脓肿壁呈环形明显强化,脓腔无强化,而周围水肿带发生延迟强化,低密度的脓腔和环形强化的脓肿壁以及周围早期无强化的低密度水肿带构成环征

第五篇:检体诊断学【名词解释】

名解

【Austin-Flint杂音】严重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左室舒张期容量负荷过高,使二尖瓣基本处于半关闭状态,呈现相对狭窄而产生舒张期杂音。

【Cullen征】脐周围或下腹壁发蓝,为腹腔内大出血的征象,见于宫外孕破裂或出血性胰腺炎。

【Duroziez双重杂音】当脉压增大时,以听诊器件稍加压于股动脉可闻及收缩期与舒张期双期吹风样杂音,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Graham-Steell杂音】肺动脉扩张时可导致肺动脉瓣相对性关闭不全,而产生杂音。杂音呈递减型,吹风样,柔和,常合并P2亢进,多见于二尖瓣狭窄伴明显肺动脉高压。

【Horner综合征】病侧眼球下陷,上眼睑下垂,瞳孔缩小,面部汗闭。

【Murphy征】检查者以左手掌放于患者的右前胸下部,左手拇指指腹钩压胆囊点处用力按压腹壁,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呼气,如吸气过程因疼痛而终止称Murphy征阳性。见于急性胆囊炎。

【Musset征】与颈动脉搏动一致的点头运动,见于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Oliver征】主动脉弓动脉瘤时,由于心脏收缩时瘤体膨大将气管压后向下,因而每随心脏搏动可以触到气管的向下曳动。

【Occult blood stools】隐血便,少量出血(每日5ml以下)无肉眼可见的粪便颜色改变,须经隐血试验才能确定者。

【Traube区】即胃泡鼓音区,位于左前胸下部肋缘以上,约呈半扭形伪胃底穹窿含气而形成。其上界为横膈及肺下缘,下界为肋弓,左界为脾,右界为肝左缘。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在窦性节律下,P-R间期>0.20s。

【Ⅲ度(完全性)AVB】指室上性激动均不能下传到心室,因而阻滞以下由逸搏心律代替,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P波与QRS波毫无相关性,各保持自身的节律,房率高于室率,常伴有交界性(多见)或室性逸搏。

【柏油便】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则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使粪便呈黑色,由于附有粘液而发亮类似柏油故称之。

【板状腹】因急性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膜受刺激而引起腹肌痉挛,腹壁明显紧张,甚至强直如木板。

【奔马律】在第二心音之后出现的响亮额外心音,当心率增快时与原有的第一第二心音组成类似马奔跑时蹄声,是心肌严重损害的体征。

【扁平胸】胸廓呈扁平状 其前后径不及左右径的一半 见于瘦长体型者 亦可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

【肠鸣音】当肠蠕动时,肠内气体随之流动,产生一种断断续续的咕噜音称之。

【潮式呼吸】特点为呼吸由浅慢而深快,再由深快变浅慢,随后有一呼吸暂停,然后再重复以上变化,呼吸周期长达30秒至2分钟,暂停期5-30秒,呼吸中枢抑制引起的,与许多严重的疾病有关,如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巴比妥中毒等。

【尺压试验】鉴别腹水与巨大卵巢囊肿的一种试验。方法是当患者仰卧时,用一硬尺横置于腹壁上,检查者两手将尺下压,如为卵巢囊肿,则腹主动脉的搏动可经囊肿传到硬尺,使尺发生节奏性跳动;如为腹水,则硬尺无此种跳动。

【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 波动较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 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可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大炮音】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房室分离,当心房心室几乎同时收缩可使第一心音明显增强。

【二尖瓣面容】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发热】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反跳痛】检查压痛时,如突然将手抬起病人腹痛加剧,呈反跳痛。

【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称之,见于粘连性心包炎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也可见于重度右心室肥大。

【腹部膨隆】平卧时前腹壁明显高于肋缘至耻骨的水平面,外观呈凸起状,可因生理状况,如肥胖,妊娠或病理状况如腹水,巨大肿瘤等引起。

【腹膜炎三联征】腹膜炎时在腹部可检查到腹壁肌紧张,腹部压痛和反跳痛。

【腹泻】指排便次数增加,大便稀薄、或带有粘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液波震颤】腹腔内有大量游离液体时用手触击腹部可有液体波动冲击的感受。

【干啰音】是由于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狭窄或部分阻塞空气吸入或呼出时发生湍流所产生的声音,常见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肝颈静脉回流征】当右心衰引起肝淤血肿大时,用手压迫肝脏可使颈静脉怒张更加明显,称为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肝掌】慢性肝病患者手掌大、小鱼际处常发红,加压后褪色,称为肝掌。

【呼吸困难】患者主观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为呼吸用力, 重者张口呼吸、鼻翼扇动、端坐呼吸,甚至发绀,辅助呼吸肌运动(点头、耸肩等),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

【黄疸】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的症 状和体征。隐性黄疸:胆红素在17.1~34.2μmol/L,临床不易察觉。正常值:总胆红素(TB)≤17.1μmol/L ;结合胆红素(CB)3.42μmol/L;非结合胆红素(CUB)13.68μmol/L。

【交替脉】节律规则而强弱交替的脉搏。一般认为是左室收缩力强弱交替所致。(意义:是左室衰竭的重要体征。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稽留热】体温恒定≥39℃,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波动<1℃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伤寒高热期等。

【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间停呼吸(Boits式呼吸)】特点为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间停数秒后又开始呼吸,呼吸中枢抑制引起的与许多严重的疾病有关如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巴比妥中毒等。

【颈静脉怒张】正常人立位或坐位时颈静脉常不显露,平卧时可稍见充盈,充盈的水平仅限于锁骨上缘至下颌角的下2/3以内。若取300~450的半卧位时颈静脉充盈度超过正常水平。

【开瓣音(二尖瓣开放拍击音)】是二尖瓣狭窄时,第二心音后出现的一个高调而清脆的额外音。听诊特点:音调较高、响亮、清脆、短促,呈拍击样。部位:在心尖部及其内侧,呼气时增强,见于狭窄早期,瓣膜弹性好。是二尖瓣叶弹性及活动尚好的间接指标。

【咯血】喉及喉部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腔咯出称为咯血。

【咳嗽】一种反射性防御动作,通过咳嗽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气道内异物。

【咳痰】气管、支气管的分泌物或肺泡内的渗出液借助咳嗽排去体外。

【肋骨胸】由胸骨柄与胸骨体的链接外向前突起而成 其两侧与第二肋软骨链接,位计数肋骨和肋间隙的主要标志 还标志气管分叉 心房上缘上下纵膈交接及相当于第五胸椎水平

【肋脊角】背部两侧第12肋骨与脊柱的交角,为检查肾脏扣痛位置。

【满月面容】面圆如满月,皮肤发红,常伴痤疮和小须。见于Cushing综合征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患者。

【毛细血管搏动征】用手指轻压病人指甲末端或以玻片轻压病人的口唇粘膜,可使局部发白,当心脏收缩时局部又发红,随心动周期局部发生又节律的红白交替改变现象,称毛细血管搏动征。主要见于主动脉重度关闭不全。

【莫氏型(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ECG可见PR间期固定(正常或延长),部分P波未下传,无QRS波峰。阻滞部位:1/3在希氏束,2/3在希氏束分叉之下;多属于器质性损害,容易发展为Ⅲ度AVB。

【慢性腹泻】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粘液、脓血以及未消化的食物,病程超过2个月。

【脉搏短绌】指脉率小于心率,见于房颤。

【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或全身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奇脉】指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见于心脏压塞或心包缩窄时,吸气时右心舒张受限,回心血量减少继而影响右心排血量,使肺动脉回流入左心房血量减少,因而左室排血减少,出现奇脉。吸气时收缩压较呼气时低10mmHg。

【牵涉痛】内脏疾病引起身体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

【枪击音】在外周较大动脉表面,轻放听诊器件时,若闻及与心跳一致短促如射抢的声音。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和重度贫血。

【强迫体位】患者为减轻痛苦,被强迫采取某种特殊的体位。

【揉面感】慢性弥漫性结核性腹膜炎,使腹壁肌紧张度增加,触诊有轻度抵抗感,如揉面团一样,故称揉面感。

【三凹征】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内,吸气时呼吸机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

【水冲脉】①指脉搏如潮水般骤起骤落;②是收缩压增高和(或)舒张压降低使脉压差增大所致;③常见于甲亢、贫血、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静脉瘘等。

【室性早搏】提早出现一个增宽变形的QRS-T波群;QRS时限常>0.12s,T波方向多与主波相反;早搏的QRS波前无P波;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湿啰音】由于呼吸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内的分泌物 形成水泡破裂时所产生的声音又称水泡音 或由于小支气管壁因分泌物粘着而陷闭 当吸气时突然张开重新充气所产生的爆裂音。

【水肿】人体组织间歇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不包括内脏器官的水肿,如脑水肿、肺水肿等。

【体征】是指医师或其他人能客观检查到的改变。

【桶状胸】胸廓前后径增加 有时与左右径几乎相等甚或超过左右径 呈圆桶状 常见于肺气肿

【抬举样心尖搏动】心尖区徐缓、有力、较局限的搏动,可使手指尖端抬起持续至S2开始。为左心室肥厚的体征。

【蛙腹】当腹腔内有大量积液时,平卧位时腹壁松弛,液体下沉于腹腔两侧,致腹部呈扁而宽。

【问诊】通过医生与患者之间的问与答,了解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蛙腹】腹腔内有大量积液即腹水时,平卧位时腹壁松弛,液体下沉于腹腔两侧,致腹部扁而宽,称为蛙腹。

【完全代偿】配对间期加代偿间隙,等于两个窦性心动周期。

【心包叩击音】是在S2后约0.1s出现的中频、较响亮而短促的额外心音,为舒张早期快速舒张的心室被迫骤然停止导致室壁震动而产生的声音,在心尖部和胸骨下段左缘最易闻及,见于缩窄性心包炎。

【心包摩擦音】心包的脏层与壁层由于生物性或理化性因素导致纤维蛋白沉积而变得粗糙,以致在心脏搏动时产生摩擦而出现一种音质粗糙、高音调、搔抓样、近耳、与心脏搏动一致的声音,发生在收缩期与舒张期,与呼吸无关,常见于各种感染性心包炎,也可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尿毒症,心脏损伤后综合症。

【心力衰竭】指在静脉回流无器质性闻得情况下,由于心脏损害引起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种合征。临床上以肺和/或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灌流不足为特征,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源性哮喘】急性左心衰竭时因急性肺淤血常于睡眠中突感胸闷憋气惊醒,被迫坐起,惊恐不安伴高度气喘,面色青紫、大汗,呼吸有哮鸣音,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底有较多湿性音,心率增快有奔马律。

【心脏杂音】是指在心音与额外心音之外,在心脏收缩或舒张时血液在心脏或血管内产生湍流所致的室壁,瓣膜或血管壁振动所产生的异常声音。

【心音分裂】指第一心音或第二心音的两个主要成分之间时距延长,导致听诊时出现一个心音分成两个部分的现象。

【胸骨角】由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向前突起而成。其两侧与第2肋软骨连接,为计数肋骨和肋间隙的主要标志,还标志气管分叉、心房上缘、上下纵膈交界及相当于第五胸椎水平。

【心房颤动】P波消失代之以“f”,频率350~600次/分。节律绝对不规则。QRS波为室上性,但R波之间稍有差异。

【液波震颤】又称波动感,腹腔内有大量游离液体时,如用手触击腹部,可有液体波动冲击的感觉。

【移动性浊音】当腹腔内有中等量以上腹水时,让病人取仰卧位,腹部两侧因腹水沉积而叩诊呈浊音,腹中部因肠管漂浮在液面上叩诊呈鼓音,让病人侧卧位时,因腹水积于下部,肠管上浮,故下部叩诊呈浊音,上侧腹部转为鼓音,此种因体位不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称之。

【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在正常肺泡呼吸音听诊部位听到的支气管呼吸音 又称管样呼吸音

【语音震颤】被检查者发出语音时 声波沿气管 支气管及肺泡传导到胸壁 并引起振动 可用手掌触及 故又称触觉语颤

【粘液性水肿面容】面色苍黄,颜面浮肿,睑厚面宽,目光呆滞,反应迟钝,眉毛、头发稀疏,舌色淡、肥大。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隐性黄疸】指血清中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而在临床上不易察觉皮肤、巩膜发黄。

【症状】指患者主观感受到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

【舟状腹】平卧时前腹壁凹陷几乎贴近脊柱,肋弓,髂嵴和耻骨联合显露,腹外形呈舟状。

【主诉】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和)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其持续时间。

下载实验诊断学英文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验诊断学英文名词解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验诊断学总结_副本

    实验诊断学总结 第一章 总论 概念 [1] 临床检验:以离体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为标本,通过试剂、仪器等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最终得到可靠的检测结果或数......

    实验诊断学复习纲要

    实验诊断学 一、总论 1.实验诊断学教材、教学内容是什么? 2.实验诊断学概念、应用是什么? 3.标本如何正确采集和处理? 4.标本种类分哪几种? 5.危急值的概念是什么? 二、血液细胞......

    吉林大学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

    白院08级临床八班荣誉出品 实验诊断教学大纲(2个版本) 总 论 了解实验诊断学概念、任务; 熟悉影响检查的生理因素及干扰结果的原因、参考值、异常值、误差的概念; 掌握实验诊断......

    《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1[推荐]

    《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 前言 一、临床血液学一般检验 【目的要求】 1.掌握:外周血细胞计数的方法和临床意义;Hb、Ret、Hct、RDW、红细胞三个平均指数、血沉、测定的方法和临床......

    国际私法英文名词解释

    英文中文名词解释international private law国际私法是以直接规范和间接规范相结合来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并解决涉外民商事法律冲突的法律部门civil and c......

    常用环境保护名词解释英文

    常用环境保护名词解释 1、工业废水排放总量:指经过企业厂区所有排放口排到企业外部的工业废水量。包括生产废水、外排的直接冷却水、超标排放的矿井地下水和与工业废水混排的......

    广告业常用英文名词解释

    广告业常用英文名词解释 Radio broadcasting advertising ——广播 Television advertising ——电视 Yellow page advertising ——黄页广告 OD广告(Out Door)——户外广告......

    药理学完整英文名词解释范文

    1. Drugs are chemicals that alter the function of living systems by interactions at the molecular level and can be used to prevent, diagnose and treat dis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