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新农村建设的抓手
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新农村建设的抓手
中共宁阳县委书记刘卫东
近年来,我们宁阳县始终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破解“三农”问题、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抓手,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彰显出巨大活力。截止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301个,加入合作组织的农户达到8.3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46.4%,入社社员年人均增收300多元。其中,乡饮粮食和饲料合作社被确定为全国百家示范合作社,宁阳镇金阳林草牧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
一、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突出抓好六个环节,努力冲破农民增收致富的困局
一是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突出抓好特色增效。大力培植优势特色产业,引导农民自愿建立或加入苗木花卉、制种、林果、畜牧养殖、林草牧一体化等各种专业合作社或行业协会,实行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以结构调整促增收。东疏镇苗木花卉种植大户与经营大户自愿联合,成立苗木花卉合作社,年销售各类苗木花卉300多万株,收入1200多万元,苗木花卉成为全镇种植业的强势产业,东疏镇也成为全国苗木花卉标准化示范乡镇。伏山镇黄瓜制种合作社带动发展各类蔬菜制种1.4万多亩,年产优质蔬菜良种150多万公斤,其中黄瓜制种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0%,蔬菜制种户年增收3000多元。乡饮乡柳云西瓜专业合作社,申请取得了省级农产品无公害标志,注册了“西云岗”牌西瓜商标,统一收购、营销社员生产的西瓜,产品畅销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价格也比普通西瓜每公斤高出0.5元。
二是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突出抓好加工增值。依托有一定实力的龙头企业建立合作组织,组织社员(或协会会员)与龙头企业签订协议或定单,指导农户按照标准要求生产,让农民通过加工增值增加收入。乡饮粮食和饲草合作社依托鑫元草业公司,利用玉米秸秆、花生壳、稻草、紫花苜蓿等加工饲料,并与韩国企业和经销商合作,不断开发其它加工项目,让农产品不断增值增利。目前,该合作社总资产已达到100多万元,是成立之初的20倍。合作社成立以来,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基地5万亩,注册了“乡风”牌商标,通过了农业部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发展优质牧草基地5000亩,推广畜禽良种2万头,供应各类化肥3000吨,收购各类秸秆1000吨,向韩国出口工艺草鞋6万双,培训社员2000多人次,合作社总经营额达到3571万元,社员总增收815.3万元。恒新制鞋协会利用农村分散劳力资源,把传统的手制造业和产业化经营模式结合起来,把制鞋的各道工序分解到千家万户,让农民坐在家里打工挣钱。目前,各制鞋企业通过该协会配套加工站点200多个,从业人员1万多人,年产各类布胶鞋2000万双,成为山东省最大的布胶鞋生产基地。
三是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突出抓好服务节支。借助农民合作组织,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降低的生产成本,减少费用开支,让农民在完善的服务中受益。伏山镇黄瓜制种合作社向农民提供原种、赊买物料、免费提供技术指导、统一组织销售等服务,使1000多个社员户以
“零投入”实现大产出。东疏镇郑庄村建起了占地300亩的奶牛养殖小区,吸引东北、青岛、河北等地大户进区养殖,并按照养殖户的意愿成立了奶牛养殖合作社,对养殖户统一提供技术、饲料、防疫、销售、结算和安全保卫等服务,减少了养殖户的费用支出。乳品加工企业按收奶量每公斤0.2元返还合作社服务费,村集体按股分红年增收入30多万元。
四是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突出抓好嫁接共赢。商贸流通部门有明显的市场优势,是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重要载体,发挥优势带领农民进入市场,可以准确把握市场行情,让农民化“风险”增收为“保险”增收,同时商贸流通部门也会实现增收。葛石镇供销社利用商业网点和位于大枣主产区的优势,领办了大枣专业合作社。通过大量收购枣农的鲜枣或干枣,并组织入社企业加工蜜枣,稳定了市场枣价,避免了“内耗式”恶性竞争发生,解决了农户卖枣难题,也防止了枣贩子压级压价损害农民利益。目前,入社农户600多户,2006年购销鲜枣360万公斤,加工蜜枣35万公斤,年经营额700万元,社员平均增收400多元。
五是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突出抓好链式联动。合作组织通过产业延伸、拓展服务、挖掘潜能,可实现农民多渠道、多环节、多链条增收。乡饮粮食和饲料合作社针对社员农民生产规模小、效益低、季节性强,剩余生产时间和闲散劳动力较多的实际,开展了为养殖户加工玉米秸杆草粉、发展树下牧草种植和蘑菇养殖等项目,让社员一年四季有干头。宁阳镇西关社区的金阳林草牧专业合作社,栽107速生杨18000株,种紫花苜蓿500亩,养鲁西黄牛良种牛40头,均由合作社统一集中经营,实现了林草牧的有机结合,使全村80%的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社员除获得以每亩地1200斤粮食的当年市场价作折算的固定分红外,还可获得合作社扣留积累资金后再按股分配的二次返利。2006年,该社实现销售总收入195万元,社员分红44万元,人均增收200多元。
六是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突出抓好人力开发。建立农民用工协会,有利于整合农村人力资源,实现零星用工组织化,让农村富裕劳动力有活干、有钱挣、有饭吃。华丰镇泊家庄村面对附近工厂、车站常年需要临时用工和农忙季节需用帮工的形势,由该村妇女杨礼凤发起成立了华丰镇泊家庄用工协会,逐步发展形成拥有220人的专业用工合作组织,用工范围包括田间农活、家政服务、装车卸货、干工厂车站杂活等,年收入30余万元。
二、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彰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优势,大力营造“凝民心、聚民力、保稳定、促和谐”的环境
一是引导农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群众感觉合作组织“有为”。合作组织能够引导支持农民开阔思路,拓展领域,群策群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在参与合作中服务自我、有所作为、实现价值。乡饮乡有4万亩耕地地下贫水,每年从乡境以外的月牙河水库和引汶灌所引水经费需要几十万元。每次引水时,沿途群众争水、抢水,有的毁闸、扒渠,矛盾非常尖锐。乡饮乡把引水的事交给受益的各村和群众来办,成立了引汶蓄水协会,引导群众自己管理引水工作,水利站给予指导,引汶蓄水协会负责收水费,组织受益村的干部群众看水渠,协商各村水量分配和引水
时间。通过成立蓄水协会,解决了长期以来的矛盾纠纷,理顺了群众情绪。
二是引导农民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群众感觉合作组织“实惠”。乡饮乡针对群众普遍感到头疼的建房难、建房贵的实际,成立了泰安市第一家新农村建筑住宅合作社,合作社积极为农民提供申请建设住宅手续、确定住宅基地、选择设计图纸、施工建设、质量监督、工程验收,以及住宅装修、管理维护、住宅转让、住宅建设贷款等多方面的服务,既让农民少操心、少花钱,又能住上宽敞舒适的住房。同时,这个乡为切实保护50多公里的村村通公路,成立了公路养护协会,并将全乡15个行政村分成15个分会,确定了每个分会管理的路段,主要承担清除路肩杂草,维护路坡,管护路边林网,监督、制止超载超重车辆上路等管理任务,确保了乡村公路的完好、安全、通畅。
三是引导农民参与发展农村各项事业、维护社会稳定,群众感觉合作组织“可靠”。农村合作组织为提高经营和生活条件,需要建设水、电、路、通讯、医院、学校、幼儿园、养老院、图书馆、文化体育中心等生产经营和生活福利设施,能够促进社区社会事业发展。另外,合作组织也要对社员进行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科学技术、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组织社员参加村民自治活动,能够推动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农村的社会治安工作面广量大,成立治安联防协会,依靠群众的力量,搞好平安社区建设,是一条非常有效的路子。乡饮乡由乡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牵头,发动95%的农户成立了治安联防协会,已调解矛盾46起,制止打架斗殴58起,制止乱砍滥伐树木20起。目前,全县的联防协会、平
安协会等组织达到17个,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载体作用,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基础,促进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一是发挥农村合作组织纽带作用,实现党支部、村委会、合作社“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培育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把农民组织起来,解决了党支部、村委会在管理、服务等方面“想做而做不了、想办而办不好”的问题。乡饮乡率先进行了有益探索,使党支部、村委会、合作社三个村级机构并存,各自发挥职能,既互相支持,相互促进,又不越位包办代替,为村“两委”推动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针对全县各类合作组织迅猛发展的实际,明确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要党社联建,同频共振,协调运作,共同提高,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党推动农村工作的有效抓手。截止目前,全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已建立党组织17个,其中,建立党总支1个、党支部16个,党的工作的覆盖面进一步拓展。
二是发挥农村干部在合作组织中的带头作用,引领农民群众发展致富。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引导他们牵头创办合作组织,引领农民群众发家致富,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信赖。伏山镇桑庄村是有机生态农业示范村,支部书记桑芝峰既是奶牛合作社、有机蔬菜合作社的社长,又是奶牛养殖大户、有机蔬菜种植大户,经常同社员一起探讨奶牛饲养、蔬菜种植技术,分析行情,协调贷款,想社员所想,帮社员所需,被社员誉为“贴心人”。
第二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杨林峰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型集体经济,是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参与激烈市场竞争,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手段。近年来,樟树市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有效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及类型
近年来,樟树市始终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破解“三农”问题、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抓手,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彰显出巨大活力。目前,全市具有法人资格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家,入会(社)员2372个,带动农户35600户,涉及农民98600人。此外,还建立了樟树市农村民间流通组织协会1个,下设19个分会,流通专业办(组)81个,通过各级流通协会,培育出各种形式的参与农产品流通的经济实体4193户,18460人。主要有三种经营模式:
一是“农户+合作组织+龙头公司”模式。其特点是:按加入自愿,退出自由的方式组成。如永泰镇蔬菜专业协会成立于2004年7月,协会会长李喜如以自己的公司——江西省其门堂蔬菜食品有限公司(亦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组织当地及周边农户种植榨菜、黄瓜、萝卜等各种蔬菜近5万亩,合作社统一提供良种、肥料、栽培技术,并与农户订合同保价收购产成品。由于产销落实,调动了广大农户种蔬菜的积极性,2005年由国家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45万元,有偿资金105万元,支持农户连片种植藠头基地5000亩,2007年6月合作社集中收购藠头5290吨,农户达4380户,不仅为本公司加工蔬菜备足了原材料,保障了生产,而且促进了农民增收。
二是“农户+基地+龙头公司”模式。如“江西樟树天齐堂中药饮片有限公
司”,2004年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批准,给予无偿财政资金161万元,其中:财政贴息33.6万元。财政贴息吸引了银行贷款500万元,自筹630万元。公司利用这些资金,采取“农户+基地+龙头公司”的经营模式,与吴城乡药材种植大户联合进行产业化经营开发黄栀子等中药材种植基地4000亩,把基地变成生产“车间”,基地与农户签订劳务用工合同,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而且带动了800多名农民季节性从事中药材劳务及加工,人均年收入3000多元。目前,该公司发展成为集科研、生产、种植于一体的现代化中药炮制加工企业,产、加、销一条龙的省级龙头企业。
三是专业股份合作模式。其特点是:按照入股自愿,退股自由,自负盈亏,自担风险,按股分红的原则组建。如樟树市蛟湖蔬菜专业合作社,由市供销社和城北办事处横路村50户村民合办,农户以土地及地上设备等折价入股,供销社以资金入股,负责向农户提供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确保优质优价,为农户销售牵线搭桥,提供信息,在种植技术上给予指导服务,盈利时按入股比例分成。
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存在的问题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民实行土地承包经营制以来,在实践中萌发出来的一种新生事物,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一是章程制度不全。一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没有章程,有的章程简单,对各方面的责、权、利关系不明确,缺乏符合合作经济规则的决策。二是整体规模不大。合作组织不仅数量太少,而且规模普遍较小,没有统一的产品销售网络和畅通的销售渠道,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对一些特色种、养业户引导组合成为专业合作组织还不够。三是科技水平不高。大部分农民专业组织在人才引进和培训农民上做得不够,专业合作社缺乏科技人才。四是资金投入不足。支持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个数以及资金数额不足,致使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
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思考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增强农
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载体。当前,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做到“四轮驱动”,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
一是政策鼓动。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帮助完善政策和利益调节机制,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良好环境,要积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企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制订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帮助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在每个乡镇着力培养1—2个特色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典型,由点的成功带动面的发展,引导种养大户和经济能人强强联合,特别是对一些特色产业的种养大户,鼓励他们以乡或村为单位,实行自愿组合成为专业合作社。
二是龙头带动。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综合效应,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推进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经营,采取“龙头+合作组织+农民”的发展模式,扩大规模,大力推进逐步形成特色产业的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加强优质专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基地建设,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实现产业链条各个环节的相互贯通和紧密联结,形成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运行机制和组织方式。
三是扶持促动。要加大资金和项目扶持力度,今后农业开发项目如特色农业基地、基础设施、加工企业等应重点安排在合作社覆盖区域内实施。要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稳定的培训基地,有组织、大规模地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农民质素,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办成生产园地、学习园地、娱乐园地。四是市场拉动。要根据市场需求,建设一批区域化、集约化、商品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并不断提高基地建设的整体水平,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形成“集群”经济,“块状经济”,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经济实力,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发展起来。
作者系江西省中共樟树市委政研室副主任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以农民素质教育为切入点
新农村建设:以农民素质教育为切入点
山东九曲蒋家村通过扎实开展农民素质教育,被评为全国十佳小康村、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环境保护示范单位、全国首批管理创新示范单位等。
提高认识,把对农民的素质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我们村是远近闻名的 “穷山村”,集体经济名存实亡,人心涣散,一些村民理想信念和集体主义观念淡薄,邻里纠纷、赌博现象时有发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2004年村集体收入达到2.6亿元,人均收入1.2万元。此时,我们对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行了回顾和反思,同时在党员干部和村民中开展“我们村精神文明建设怎么抓、抓什么”大讨论,并做问卷调查。党员干部和广大村民积极踊跃提出各种建议400多条,98%的人提出,应当把农民素质教育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村委认为,越是经济发展,越要抓精神文明建设,不能富了腰包穷了脑袋。为此,我们提出了“教育强村、人才兴村、生态立村、自治安村”和“一手抓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手抓农民素质提高”的思路和理念。从2005年开始,农民素质教育工作在全村展开。
健全机制,确保素质教育长期有效地开展。
1.制定教育规划,确定教育目标。经过广大村民讨论,聘请专家指导,根据村民实际,我们出台了《九曲蒋家村民素质教育“十一五 ”规划》,对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培训目标、教育培训的原则、教育培训的内容、教育培训的形式和方法等作出规定。目标是到2010年实现“212”目标(村民的行为道德水平在教育基础上实现2年赶烟台,3年赶济南,5年达到北京、上海水平);在技能培训上,培养一大批懂专业、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和农民干部;教育培训原则突出强调“德”字育人;培训对象是“全员参与,人人受教育,终生受教育”。教育重点对象侧重党员干部、青年、未成年人和学生家长。每位村民平均年受教育时间最低不少于80小时。
2.规范教育培训,确保村民素质教育正常化。对农民素质教育实行终身教育全覆盖。对学前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段的学生,建立校外活动中心,聘任专职老师进行校外辅导;对60岁以下村民,每年聘请专家到村进行专题性培训;对60岁以上村民,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进行教育。成立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编写《村民素质教育手册》、《春雨集团企业文化手册》等培训教材;建立“村民教育培训考试”制度和“村民行为道德四级联评”制度,对考试成 绩记入村民档案,结合考试成绩实行“四级联评”(本人自评、村民小组评、全体村民评、考核小组评),根据综合评定分数确定奖惩档次,与经济利益挂钩。
3.教育内容系列化。在对农民进行文化、科技教育培训的同时,重点放在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对村民的教育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荣辱观;法律法规、村规民约;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维护团结、顾全大局、支持村干部工作;做优秀员工和文明市民;感恩时代、感恩党、富而思进等。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包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性党规党法;勤政自律、反腐倡廉;品行人格、作风方法、密切联系群众等。对青年的教育包括:正确的荣辱观、婚姻观、家庭观、幸福观、事业观;对个人、家庭、村和企业及社会负责、对自己将来负责的责任心教育等。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包括:理想、信念、诚信、爱心、孝心、感恩之心;社会公德、人格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接受挫折等,主要是献“五心” 和“三种精神”教 育,即把忠心献给祖国、热心献给家乡、爱心献给社会、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三种精神”即勤奋好学、刻苦求知的上进精神,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承受磨难、积极乐观的自强精神。对学生家长的教育包括:以身 作则、言传身教,树立良好家风门风,营造文明和谐的家庭氛围;现代教育理念方法等。
4.教育形式多样化。我们坚持忙时少学,闲时多学;集中学与分散学、脱产进修与自学、固定学习与灵活安排相结合的7种教育培训形式:一是“请进来”、“走出去”,定时定题请专家讲座;举行先进模范和道德标兵事迹报告会; 选派人员到高等院校进修;组织村民员工参观考察。二是选调业务骨干参加岗位和工种需要的技术技能培训。三是定期召开各级各类会议进行教育培训。四是校企(村)共建,与清华、北大、山东大学等合作,资源共享。五是基地合作,利用省委讲师团、烟台市委党校等在春雨集团设立的宣传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实施“借脑袋”战略。六是利用好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办好家长学校。七是以考促学,组织村民员工自学考试。几年来,先后派出80多人到清华大学、中央美院等进修,组织3000多人(次)到国内外参观学习,举办专题讲座50多次。
加强基础建设,搭建素质教育平台。村里办起《春雨报》,在大街小巷设立宣传栏,办起黑板报,针对村民需求不断更换;投资700万元,建起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和青年俱乐部、文化活动大院、影剧院、校外辅导中心、老干部和妇女活动之家、图书馆、阅览室等文化活动场所;成立艺术团、威风锣鼓队等业余文化团体,寓教于乐。村里每年划拨100多万元用于农民素质教育。
抓载体,增强素质教育的吸引力。以实践《公民道德教育实施纲要》为主线,村里每年开展一次评选“好媳妇标兵”、“教子育人标兵”、“敬老标兵”、“文明健康老人”、“文明风尚好少年”、“优秀在校大学生”及“十星级文明户”、“新型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开展各种文艺演出活动。村民把本村具有代表性的人和事编成戏曲、小品等演出;经常开展“技术能手比赛”和“做文明人、办文明事、说文明话,我为九曲蒋家村添光彩”等演讲比赛活动;建立“功德簿”和“警示录”。“功德簿”专门记录党员干部和村民做好事、做文明事;“警示录”专门记录党员干部和村民做的不文明的事。这两部册子放在村荣誉室里,公开让村民阅览;编写村歌让村民传唱,激发村民奋发向上和爱村的热情。
5年来,对村民的素质教育收到明显成效: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法律意识、生产技能普遍提高,突显全村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明和谐的大好局面;村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大幅提高,致富能手层出不穷,村委执政为民水平提高,村民得到更多实惠。村的经济发展5年迈出五大步,2009年集体收入16亿元,人均收入3万元,分别是2004年的13倍和2.5倍。
第四篇:以农民为主体健全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
以农民为主体健全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
——江西省全南县健全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的调查
曾海房
全南,地处江西省最南端,历来有“江西南大门”之称,国土面积1521平方公里,辖9个乡镇86个行政村,978个村民小组,813个自然村庄,总人口约19万,其中农业人口约13万。至2006年底,全县完成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累计达389个,累计涉及353个自然村庄、18160户、人口70889人,分别占全县村庄、农户和人口的43.4%、54.1%和54.2%。倡导的“自主申报,动态管理”新农村建设模式和长效保洁管理机制得到了省市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江西日报》、《新农村建设周刊》等各大新闻媒体,对全南县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报道,产生了良好反响,至去年底,已吸引外省、市、县(市、区)考察团50多批3580多人次来参观考察。
一、以农民的积极性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起点
农民是否有积极性,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全南县积极倡导“自主申报、动态管理”的做法,充分调动、激发了农民参加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一是自主申报。按照“三个不搞”和“五个优先”的原则,由群众自主决定是否设立示范点。“三个不搞”:即群众申报率未达到80%的不搞、群众筹资未达到应出资60%的不搞、居住率未达到60%的不搞;“五个优先”:即大点优先、难点优先、申报率高的优先、“三清”动作快的优先、群众自筹资金多的优先。二是动态管理。针对少数示范点农民在申报时热情高、但进入实质性阶段特别是遇到困难时积极性低的现象,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末位调整,对建设过程中农户积极性差、工作进度慢的示范点及时进行调整,以勉励后进、激励先进。
二、以农民为投入的主体创新建设机制
积极引导农民自主投入。坚持民主管理,实行村民自治,用好用活“一事一议”,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把群众推向建设主战场。捆绑专项资金投入。按照“统筹安排、挂点帮扶、重点倾斜”的原则,2006年投入“3个300万元”以上(县财政预算300万元以上、涉农项目资金300万元以上、从其他方面筹集300万元以上)。吸纳社会资本投入。通过开展“百企千村”、“与新农村建设同行”等活动,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加大文明村、信用村创建力度,开展文明信用农户评选活动,引导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积极投放新农村建设贷款和捐助资金投入农村公益事业。2006年,全县筹集新农村建设资金2460万元,其中县、乡(镇)政府投入860万元,社会捐助100万元,农民自筹1500万元。
促进农民增收是为维护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投入积极性的重要渠道。为此,全南县把培植新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支撑点,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组织化经营、品牌化销售”的发展路子,坚持产业优先、产业带动战略,在稳定粮食生产、优化粮食种植的同时,按照抓特色、抓规模、抓品牌、抓产业化要求,调整种养业结构,发展特色,实现了传统农业与生态经济的对接。重点培植壮大了高山蔬菜、蚕桑、烟叶、林业和以脐橙、椪柑为主的果业五大特色农业主导产业,以及草食畜禽、工业原料林、中草药、香草、石蒜等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农业产业新格局。
三、以农民为管护的主体完善保洁机制
在坚持农民群众的管护主体的基础上,一方面,用“城管”的理念管理农村。把加强新农村建设点卫生保洁长效管理列入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按照“专人管护、定期清运,属地管理、各方参与”的原则,通过制定《关于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村庄卫生保洁管理的实施意见》,完善了各村组成立的村镇环境卫生管理办公室和村级环境卫生管理站的建设。目前,全南县为已完成村庄整治的村配备了垃圾清运车,设定了垃圾处理点,按30户左右聘请1名村庄卫生保洁员,聘请人员的费用由县民政、县财政和乡(镇)、村、组共同解决,使建设点保洁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实现农村整洁卫生。另一方面,用市民的要求教育农民。着力增强农民的环境意识、公共卫生意识和健康意识,通过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自我教育,着力解决村民“自治”的问题,在农民群众中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结合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活动,在农村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卫生户”、“文明信用户”、“卫生流动红旗”等群众性评比活动,充分调动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了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得到进一步改观。
四、以农民为受益的主体,完善干部服务机制
由于协调机制不完善,各级党员干部在为农民群众服务时,大多是各顾各的,效果不理想。许多问题都停留在表象,无法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农民对此也有不少怨言。为此,全南县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入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协调机制。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形成县、乡(镇)、村三级联动的格局。认真落实县级领导挂联责任和县级部门帮扶责任,抽调业务精、政策熟、有农村工作经验的优秀党员干部深入示范村和扶贫重点村驻村帮扶。深入开展驻百村、访千家、解民忧、帮民富活动,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从群众最需要办的事情做起。全南县着重解决了三个问题。一是解决贫困群众的生活问题。紧紧抓住国家、省市继续加大扶持的机遇,想方设法让贫困群众有钱赚,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有效解决贫困群众的生活问题。二是解决城乡群众干什么的问题。通过开展全民创业活动,发展重点产业吸纳就业、提供社会便民服务增加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发展民营企业扩大就业等有力措施,新增大量的就业岗位,千方百计让城乡群众有事干。三是解决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问题。高度重视并切实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建立健全了弱势群体救助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救助体系,加快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等社会保障事业,切实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实际困难,竭尽全力让弱势群体生活有保障。
五、以农民为管理的主体,规范民主管理机制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总体目标中的“管理民主”的要求,全南县采取引导村民自主选举的方式,建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将懂经济、会管理、想干事、能干事、肯干事,有奉献意识、有组织能力的人吸收到理事会中,让农民在民主管理中实现自我建设,充分调动、激发了农民参加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从规划、申报、筹资、施工到管理,充分发挥理事会的作用,尊重农民的意见,坚持农民“自己办自己的事,自己的事自己办”原则,实行民主决策和“阳光操作”,有效地杜绝了豆腐渣工程,确保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一是完善监管体制,规范了村务公开形式。设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同时加强村民民主理财制度建设,着力规范了村务公开的形式和基本程序。二是完善管理制度,确保了村民的决策权。从确定民主决策事项、明确民主决策形式、规范民主决策程序等方面,维护了村民民主决策的权威。三是完善自治机制,确保了村民的参与权。通过发动群众规范自我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了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规范了农村集体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四是完善约束机制,确保了村民的监督权。实行新农村建设项目责任制,突出监督重点,创新监督形式,完善了激励约束机制。
第五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简报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简报 第五期
大足县农业局农经科 二〇〇九年三月九日
【本 期 要 目】
●
农业部、中国银监会:要从五个方面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
社的金融支持
● 重庆:大力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五个一”示范化建设 ●
陈晓华:要从五方面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
● 杜晓山: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生产和经营的组织者 ● 大足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迅速
● 促农增收的大型专业合作社——横店养鸡专业合作社
● 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试点——大足天桥养蜂专业合作社
召开蜂农代表大会
政策在线---农业部、中国银监会:要从五个方面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支持
2009年2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 1 及《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有关规定,探索金融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着力点,中国银监会、农业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积极构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互动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服务,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稳定增收。《意见》明确,要从五个方面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支持。一是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部纳入农村信用评定范围。二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三是创新金融产品。四是改进服务方式。五是鼓励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信用合作。
(来源: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网)
重庆:大力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五个一”示范化建设 推进示范化建设,大力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五个一”示范化建设:即一个良好的产业依托、一个灵活的运行机制、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一个团结能干的领导班子、一个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各区县(自治县)要紧密结合柑橘、生猪、蔬菜等市级主导优势产业和区域性特色产业发展,每年培育3―5个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市里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项目,每年从区县(自治县)示范社中优选50个进行试点,重点开展体制、机制及制度创新与产业链条延伸试点,着力探索解决农村土地承包、农业项目贷款、农村治理机制、新农村建设实施主体培育、合作社风险保障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大做强一批产业基础牢、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质量安全优、品牌效益高的示范专业合作社。
(来源:《重庆市关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讲话回放---陈晓华:要从五方面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近日就农民专业合作社问题接受了记者专访。他认为,当前,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要着力从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突出产业政策倾斜,各类农业财政专项和基本建设项目,委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资金持续化、制度化。三是加强金融支持,采取多种形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四是加大税收优惠,降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外部成本。五是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培训规划。
(来源:广东省农业产业化信息网)
杜晓山: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生产和经营的组织者 2009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晓山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农民专业合作社既是农民生产和经营的组织者,也是扎根基层、服务于广大农民的服务者。加强和改进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服务,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将对促进农民增收、进一步解决“小农民”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促进农业向现代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切实把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信贷支持“三农”工作新的切入点和新的增长点,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健康发展。
(来源:中国农经信息网)
行动播报---大足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迅速近年来,在市农委和各级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在县委、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大足县积极引导农民在农业生产发展中要向产业化、组织化、市场化方向靠拢,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呈迅速发展的趋势。
截止目前,全县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42个,其中专业合作社133个,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登记的有124个,专业协会有9个,成员总数24158人,带动非成员农户数9802户,获财政扶持资金的专业合作组织53个,财政扶持资金总额298万元,按《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中,以种植业为主的专业合作社有35个,其中蔬菜专业合作社17个,水果专业合作社15个,以畜牧业为主的专业合作社有45个,其中生猪专业合作社就有32个。
在我县发展的所有专业合作社中,多数都是以产加销一体化服务为主,其中,拥有使用农产品质量认证的合作社3个,实施生产质量标准的专业合作组织4个,拥有注册商标20个,共计培训专业合作社成员和农民31448人,资产总额9916万元,成员户均纯收入0.89万元。
大足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之迅速,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切实在为当地老百姓谋福、造利。
(来源:大足县农业局农经科)
乡镇动态---4 促农增收的大型专业合作社——横店养鸡专业合作社
大足县龙水镇横店养鸡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5年,刚成立时,该合作社吸纳附近规模蛋鸡养殖业主48户入社,养殖规模30余万只,占全县规模养殖总量的近50%。现在,已发展入社社员147户,饲养蛋鸡45万只,年产值达4300万元,经济效益700多万元。
横店养鸡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主要是加强信息技术交流、饲料组织、产品的组织销售等服务。目前,该合作社已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为了有效改善专业合作社的养殖条件,保障专业合作社周边的生态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该社于2007年引进了一家生物有机肥料厂,投资总额1500万元,现已基本竣工。该厂投产后,可以完全消化本专业合作社和全县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禽畜粪便,大大提高该专业合作社的经济效益,有效促进我县生态环境的改善。
该合作社的建立带动了当地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在全县养殖专业合作社中起到了一个带头和榜样的作用。例如,该合作社成员之一吕本松,他家的蛋鸡养殖规模是村里最大的,蛋鸡数量超过4万只,日产鸡蛋近4万枚。正是他加入了该专业合作社,在购买饲料等原料和鸡蛋销售方面都对他有很大的优惠,不但使他获得了更多的收入,也激发了他的养殖积极性,吕本松只是该合作社的一个成员代表,其他的入社社员也跟他一样,在加入了专业合作社以后,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来源:大足县农业局农经科)
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试点——大足天桥养蜂专业合作社召开蜂农代表大会
2008年,大足县被定为重庆市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试点县,在市农委的指导下,在县委、县府高度重视下,大足县农业局制定了《大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试点方案》。目前,该方案“完善机制模式”发展完善天桥养蜂专业合作社已正式启动。天桥养蜂专业合作社现已建成了一条完整的蜂蜜生产流程线,并且已顺利通过QS认证,成功申报了绿色食品,在2008年被市政府评为模范专业合作社。
为能更好地发展养蜂专业合作社,使各地蜂农能够相互交流养蜂经验,2月25日,在蜂业园区会议室,召开第二届蜂农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大足、铜梁、荣昌等地蜂农代表,农业局、畜牧局、供销社、宝顶政府等领导参加了本次大会。会议由该合作社办公室主任霍志能主持。
会上,该合作社股东之一龙训民作了讲话,主要回顾了天桥养蜂专业合作社在2008年取得的成绩,他说,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合作社实现总产值1.3亿元,户均收入13.5万元,同比增长25%。龙训民还对2009年的工作计划作了安排,结合天桥养蜂专业合作社办公地址临近世界文化遗产、文化旅游胜地大足石刻优势,2009年该合作社准备投入120万元修建蜜蜂博物馆,投入60万元修建产品展示厅,以增加合作社知名度。投入20万元修建蜂具加工厂,降低社员成本。该合作社还将入社社员实行生产合同制,价格保底制,对社员所交的产品实行标准制,利益分配实行双赢互利制。所有这些计划投入使用后,天桥养蜂专业合作社将更具规模化,入社蜂农会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会上,农业局、畜牧局、供销社等单位领导分别作了发言,都对该专 6 业合作社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要求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树立团体意识、品牌意识、发展意识和安全意识,更要有团结合作的精神,也愿意为该合作社的发展提供服务。
会上,大足片区蜂农代表郭友仁的发言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注意,他是一位74岁高龄的老人,戴着一副眼镜,精神饱满,看起来比他的实际年龄更年轻,在会上,他讲了他这几十年来的养蜂感受,以及他经过实践总结出的一套养蜂经验,他还说,做一项事业,首先你要热爱它,然后你要用心去做,一定会取得好成绩。郭老的一番话,得到了全场所有人的热烈欢迎。
会议最后,还表彰了2008年对天桥养蜂专业合作社的各项工作作出贡献的片区负责人,奖励了蜂具三套,面网三包等一些适用的养蜂工具以示鼓励。
(来源:大足县农业局农经科)
区县取经---重庆市武隆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五大特点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强力推动下,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施行后,重庆市武隆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得以不断发展壮大,呈现以下五大特点:一是带动农户多。2005 年到2008年,全县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22个,入社农户19515 户,覆盖农户达34567户,占全县96200户农户的 60 %左右。平均每个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240户,最多的如火炉镇华禹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养殖户496户。从产品看,烤烟带动的农户最多,7 全县118个烤烟专业合作社带动种植户达到6081户。二是覆盖范围广。从种养植面积看:专业合作社履盖面积达191189亩,占全县农耕面积20 %以上。从产品看:履盖几乎涉及所有种养殖业的农产品,如粮食、烟草、蔬菜、畜禽、水产、果品、中药材、茶叶等。从业态看:有种植、养殖、采集、加工、流通、服务业等。三是发展势头好。合作形式已从最初的松散型逐步向紧密型发展,管理由各自为政向集中统一管理发展,销售由各自对外向统一对外发展,核算由单户核算逐步向统一核算发展,服务由分散指导向统一服务发展,种(养)技术由传统向现代标准化发展,发展模式由单一的种养植(殖)向种(养)、加、销发展••••••如风来乡绿林蔬菜专业合作社共吸收社员255户,2008年发展榨菜2000亩、辣椒1500亩,建成榨菜池10口,能腌制榨菜3500吨,并已签定协议引进人才指导加工。
四是培养了能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农村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如火炉镇华禹生猪养殖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合作采取赊销饲料、指导饲养、回收活猪、对外销售等一条龙服务,效果很好。2007年收购销售生猪30000多头(其中专业社内收购12000多头、户均30头以上,社会收购17000多头),养猪户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较好地带动了火炉镇的养猪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五是促进了增收。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不仅促进了观念转变、增强了科技意识、市场风险意识,同时学到了技术、增强了致富本领、拓宽了致富门路。如火炉镇梦冲塘村四季养殖专业合作社吸收社员32户,发展水产养殖120亩,实行统一发展规划、统一供应饲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对外销售。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108万元,平均每户收入3.5万元。文复乡兴隆村社员王峰是一名种植日本甜柿的大户,在加 8 入专业合作社前每亩产量只有250斤左右,亩平收入只有500元左右,2007年在专业合作社的指导下,种植的9亩甜柿平均亩产500斤以上,亩平收入突破了1000元。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第2369期)
抄报:县委办、人大办、县府办、政协办,并江书记、周县长、颜常委、文全副主任、建华副县长、家胜副主席,重庆市农委 抄送:各街镇乡人民政府
发:农业局各科、站、场、校,各街镇乡农技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