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为抓手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范文)

时间:2019-05-13 18:30: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为抓手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为抓手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范文)》。

第一篇: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为抓手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范文)

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为抓手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张福山

新发朝鲜族乡是全区唯一的朝鲜族乡,素有“歌舞之乡”和“水稻之乡”的美誉,301、111两条国道贯穿南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十分便利。全乡总面积为16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56万亩,人口11712人,辖7个行政村、27个自然屯,其中新发、东光两个村是朝鲜族聚居区。新发乡东光村2006年被确定为全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全区北疆文明大通道创建试点村,该村以优美的环境、秀丽的自然风光、灿烂的民族文化、欢快的民族歌舞、独特的饮食文化吸引着众多区内外游客慕名而来,留连忘返。

2006年全旗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以来,新发乡党委政府按照“试点先行、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对东光村进行了一个整体的规划。两年来,在旗委旗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旗委宣传部、文明办和有关部门的关心和大力帮助下,在全乡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投入建设资金1000余万元,建设了村部综合楼、民族广场、民族敬老院、水泥环路、餐饮一条街和民俗馆,改造茅草房30栋,安装路灯20盏,清理垃圾5000立方米,植树1.2万株。一幅“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文明生态新农村壮丽画卷已初步绘就。

一、创建工作中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一)成立组织,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

乡党委政府为确保文明生态村创建取得成效,首先成立了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文明生态村创建的指导、检查和督查工作,并制订《东光村创建北疆文明大通道实施方案》;二是利用召开干部大会和村民大会的形式在全乡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同时利用宣传标语、广播等形式进行社会宣传,达到了家喻户晓。三是认真组织实施,把实施试点村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把握建设重点,突出项目带动,精心部署,全力推进,切实负起组织领导和推动的责任。成立了9个文明生态村创建项目推进工作小组,搭配专门的工作人员40余人,班子成员人人抓项目,具体工作人员人人有责任,实行每周项目进展汇报制,做到了干部工作有动力、群众创建有热情,确保了项目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二)实施项目拉动,推进创建工作进程

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设文明生态新农村样板,我们狠抓了交通条件的改善和民俗风情旅游业的开发。争取资金150万元修建了从301国道通往东光村长2050米、宽5米的水泥环路,极大改善了交通环境,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水泥路两侧栽植了观赏灌木树带和各种花卉,美化了村屯环境;其次,通过招商引资的形式,建设了长270米、宽30米,占地面积8100平方米的朝鲜族特色餐饮一条街,同时建筑了五栋民族特色餐馆,凸显了朝鲜族文化风情,打造了民族餐饮和旅游特色文化品牌;三是实施绿化、美化、亮化,改善人居环境。在聘请辽宁省沈阳市城市建筑设设计院对东光村屯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的基础上,在东光村道路两侧和水稻灌区两侧植树8000余株;在村路口设置了新农村建设永久性宣传牌;在水泥路两侧安装了20盏路灯;在水泥环路和村主要公路修建木栅栏围墙3700延长米;讨论通过了《东光村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在水泥环路两侧安放了垃圾箱17个,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卫生。在上述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全乡干部和群众一道参加劳动,在村屯规划、施工现场、项目基地都留下了干部和群众心血和汗水。文明生态村创建过程中,同时得到了共建单位阿荣旗森警大队全体官兵的大力支持,在警民共建中形成了文明生态村创建的强大合力。

(三)壮大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为增加农民收入,充分挖掘现有资源,乡党委结合东光村实际,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生产。一是以基地建设为龙头,打好绿色品牌。为了做大做强水稻这篇文章,从加强水稻基地建设上下功夫,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对3500亩水稻灌区进行了清淤改造,同时引进了沙沙泥、长粒香、农粳12和农粳13等优良水稻新品种,并在成功注册了“阿伦新”优质大米商标的基础上,提升了加工水平,提高了包装档次,使“阿伦新”远销牙克石、海拉尔、满洲里等地,仅此一项年收入就达200余万元;二是以劳务输出为突破口,开辟了农民增收新领域。通过文明生态村创建,加强了对农民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农民务工理念有了新的变化,广大农民外出务工由体力型向脑力型转变。今年春天以来,仅东光村到韩国和日本打工的朝鲜族农民就有73人,到国内各大城市韩资企业打工的70人,年收入800多万元;三是以民俗餐饮旅游为特色,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结合文明生态村创建,乡党委政府在东光村努力挖掘“民俗游”和“乡村游”旅游文化资源,按农家旅游的形式改造破旧茅草房30栋,建特色餐饮一条街民俗餐馆5栋。截至目前,东光村民族特色餐饮业已发展到15家,吸引了大量的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等地的游客,每个业主年收入预计可在10余万元以上。通过对典型的引导和宣传,基地建设的带动,鼓舞了全村农民参加文明村建设的博大热情,营造了良好的创建氛围。

(四)传承民族文化,建设文明和谐新村

文明生态村创建首先要从文化上下工夫,从特色上找出路,对此,我们发挥朝鲜族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大力突出文化主题,以朝鲜族“歌舞文化”和“餐饮文化”特色为品牌,打造民俗旅游文化精品。2006年在东光村建设了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的民族小广场;其次,为给农民群众提供读书看报、文化娱乐的场所,申请资金建设了建筑面积为302平方米的朝鲜族综合文化活动室,今年9月份,中宣部和中央文明办又给我们捐赠了价值10万元的图书,成立了东光村“农民书屋”;第三,为弘扬民族文化,乡党委和政府投资10万元组建了朝鲜族新发艺术协会,购买了服装和乐器等设施,艺术协会成立后紧紧围绕文明生态村创建编排了一批相关的文艺节目,并进村入户开展演出活动,两年来,该艺术团承担全旗大小接待演出80多场。民族广场、综合活动室、艺术协会这三位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形式,极大的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和引导,提升了文明生态村创建的内涵,带动了创建活动的有序开展。

(五)突出特色,打造民俗旅游名村

东光村独具特色的餐饮文化和民族歌舞文化,加上日新月异的文明生态村建设成果,得到了各界领导和众多人士的关注。2006年全市两个文明经验交流会和全区北疆文明生态文明村创建现场会期间,来自内蒙古的各界领导和来宾在东光参观视察了文明生态村创建成果;2007年6月18日和19日,在全旗首届丹敖节期间,东光村作为民俗文化活动的场所,迎来了人民日报、中国经济日报、黑龙江日报等40余家新闻单位记者和全市200多名各界旅游朋友的光顾;刚刚过去的旗庆60周年庆祝活动中,在东光村成功举办了迎旗庆新农村建设成就展,得到了参观来宾的一致好评。今年的9月19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内蒙古自治区主席杨晶在阿荣旗视察期间,到东光村进行了参观指导,对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和取得了成果给于了成分的肯定。截至目前,东光村民俗馆和新农村建设成就吸引了5万余名人士参观,来宾在东光村不但感受到了优美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而且独具魅力的朝鲜族歌舞文化、特色美食文化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和美好的印象,这些都已成为阿荣旗打造文化大旗的头牌,也使东光村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区朝鲜族民俗第一村。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的,彻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继续加强水稻基地建设,扩大劳务输出范围,发展民俗生态旅游业。三年之内改造所有的茅草房;按照“民俗游、乡村游”的发展规划,打造朝鲜族民俗文化风情园;

(二)以文化活动场所为平台,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利用民族广场和综合活动室,经常开展健康向上的娱乐活动,不断满足群众求知求乐的需求,打造民族歌舞、民族餐饮、民族旅游文化精品。

(三)深入开展“北疆文明大通道文明生态示范村”创建活动,抓住国家和自治区关于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发展民族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

(四)积极争取农村沼气池建设项目,力争通过三年的建设,使东光村每家都建上沼气池,并合理开发新能源。

总之,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以来,我们紧紧抓住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收入这一中心,克服了建设时间短、资金严重短缺等诸多困难,全乡干部群众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攻坚可难,取得了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的丰硕成果,强力推动了全乡新农村建设进程。在今后的创建工作中,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把文明生态村建设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抓手,把各项创建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团结拼搏,扎实苦干,创优争先,为把东光村建设成为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文明生态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内蒙古阿荣旗新发乡人民政府

张福山

第二篇:创建文明生态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可以说,新农村建设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内容丰富,涵义深刻,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加快构建和谐当阳的有力“抓手”。

一、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意义、任务和目标

什么叫文明生态村?简单的讲,文明生态村就是三个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行政村。

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有重大意义。首先,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是在广大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小康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通过广泛开展这一活动,使农民群众在生动、具体的实践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农村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项事业;提高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本领,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勤劳致富、科技致富的能力和关心生态、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促进经济与社会、农村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第二,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是在广大农村坚持以人为本,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大举措。广泛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就是要在实现农民愿望、满足农民需要、维护农民利益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使农民群众的居住环境更加整洁,精神更加充实,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一个显著的提高。第三,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是在广大农村建立新的生活方式、改善人居环境的一场伟大革命。千百年来形成的落后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以及脏乱差的居住环境,与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极不适应。随着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和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广大农民对改变这种状态的愿望越来越迫切,解决这些问题的客观条件已经基本具备。通过广泛开展这一活动,引导广大农民建立起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依靠农村和社会各方面力量营造出文明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使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和广大农村的环境面貌发生一个历史性的变化。

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主要任务是: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为主要内容,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根据我市的有利条件和客观实际,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可以确立“两年试点、三年推广、五年普及”的工作目标。即:2005年开始启动,成立机构,宣传发动;2006年至2007年,把10%左右的行政村建成文明生态村;2008年至2010年,用三年时间,推广创建经验,再把40%左右的行政村建成文明生态村;2011年至2015年,再经过5年左右的时间,把全市农村基本建成文明生态村。

二、文明生态村标准

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必须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必须体现创建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各个方面,还要统筹考虑全市农村发展的客观现状和预期目标,因此只能是“基本标准”。结合我市实际,文明生态村的基本标准可以拟定为:

1、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连接公路主村道和村内主干道硬化;推广使用沼气、垃圾定点存放、改水改厕、禽畜圈养,无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农户房前院内种有树木、村内道路两旁植有行道树、村庄周围有绿化林带;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工业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2、思想道德风尚良好,文教卫体设施健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制定有村民民主讨论形成的《村规民约》;创建“十星级”文明农户的各项机制落实;红白事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健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无封建迷信活动;建有文化活动室和体育健身场所,形势政策教育、科学普及和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坚持经常;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达标;合作医疗制度健全,设有卫生室,群众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常见病治疗有保障;无计划外生育。

3、基层民主制度健全,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制度落实,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产生,村干部依法行政,村务公开,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农民的公民权利得到保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治安防范体系健全,无重大刑事案件、严重经济案件和重大治安案件,无重大责任事故。

4、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农民生活更加殷实。产业结构合理,绿色产业、高效农业和庭院经济健康发展;集体经济实力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全;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病残孤寡农民的生产生活困难得到妥善解决。

5、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干群关系和谐融洽。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目标,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受到群众的拥护和信赖。

三、外地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主要经验

目前我们收集到的资料,全国已有海南、河北、山东三个省开展了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

海南省开展这项活动最早。该省为推进生态省建设,2000年开始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探索。他们以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农村走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之路,推动农村奔小康的步伐为主要目标。据海口市创建活动的调查资料,他们的主要做法是因地制宜、创新思路、整合力量、突出特色。主要经验一是发挥资源整合优势,优化农村生态环境;二是发挥经济带动优势,发展农村生态经济;三是发挥文化辐射优势,繁荣农村生态文化;四是发挥政治中心优势,建设农村政治文明。

河北省2003年3月开始建设文明生态村试点,2004年3月11日发布《关于在全省农村广泛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意见》,由试点推向全省。2004年5月28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作了报道,全省4711个行政村开展了创建试点工作。2005年4月25日,河北省在保定市召开了“全省创建文明生态村经验交流大会”。该省创建活动的主要经验是“五个坚持”:一是坚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实际出发开展创建工作;三是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协调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四是坚持以城带乡、结对帮扶,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帮建活动;五是坚持以建为主、建管并重,不断巩固和发展创建活动成果。河北省在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中出现了5个优秀典型村,体现了5种精神,它们是:迁安市徐流口村的艰苦创业精神;邢台县南沟门村的团结奋斗精神;易县燕子村的积极创新精神;曲周县小弟八村的务求实效精神;献县小屯村的不断进取精神。

山东省2005年6月中旬召开了全省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现场会,《中国环境报》6月20日作了报道。该省把“生态”摆在前面,因而更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在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中,该省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全面推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济南市平阴县总结了“五个结合”的工作方法:一是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把改善人居环境与发展种养业结合起来,实现既保护生态环境又增加农民收入,人与环境协调发展;二是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以制度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三是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相结合,建设一批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和体育健身场所,推进环保、文化、科技“三下乡”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四是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五是与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以整治脏、乱、差为重点,抓好村容村貌和生态绿化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发展道路。枣庄市坚持“试点引导、分批完成”的工作思路,提出了“五化(硬化、亮化、净化、美化、绿化)、四改(改水、改厨、改厕、改栏圈)、三通(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等具体目标和要求。

四、我市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有利条件和值得探讨的问题

目前,全省和XX市尚未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我市如果率先开展此项创建活动有许多有利条件。

1、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2004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3551元。取消农业税后,农民的收入又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特别是一部分发展条件比较好的村,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可以作为试点先行创建。

2、具有优越的生态条件。我市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经过多年的生态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长江防护林建设、推广无公害农业等项目,市域生态环境状况更加优越。近几年大力推广沼气,进行村级道路硬化建设,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许多硬件设施建设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

3、具有先进的人文环境。我市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全国科技先进县(市)”、“省级文明城市”。近几年通过开展建立“文化中心户”、“科技示范户”等活动,推动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涌现了XX等先进模范人物。通过广泛深入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增强了广大市民的环境意识,广大农民对于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比较强烈。

在全市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例如:一是不能搞成强制达标升级活动。参加这项活动一定要自愿,要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通过,要和以前进行的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协调一致,不能搞多头创建,增加基层负担。二是不能搞“一刀切”。我市各村自然环境有差异,经济社会条件也各不相同,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要鼓励群众大胆创新,突出特色。三是不能因创建活动增加农民负担。创建活动有一些硬件设施需要资金投入,要鼓励农民自主投资、投劳,要防止搞摊派。

没有广大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广大农村的和谐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是在广大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综合抓手,是全面做好农村工作的有效载体,在全市广泛深入的开展此项创建活动,必将有力推动构建和谐XX的进程。

第三篇:创建文明生态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意义、任务和目标

什么叫文明生态村?简单的讲,文明生态村就是三个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行政村。

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有重大意义。首先,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是在广大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小康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通过广泛开展这一活动,使农民群众在生动、具体的实践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农村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项事业;提高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本领,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勤劳致富、科技致富的能力和关心生态、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促进经济与社会、农村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第二,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是在广大农村坚持以人为本,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大举措。广泛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就是要在实现农民愿望、满足农民需要、维护农民利益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使农民群众的居住环境更加整洁,精神更加充实,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一个显著的提高。第三,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是在广大农村建立新的生活方式、改善人居环境的一场伟大革命。千百年来形成的落后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以及脏乱差的居住环境,与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极不适应。随着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和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广大农民对改变这种状态的愿望越来越迫切,解决这些问题的客观条件已经基本具备。通过广泛开展这一活动,引导广大农民建立起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依靠农村和社会各方面力量营造出文明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使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和广大农村的环境面貌发生一个历史性的变化。

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主要任务是: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为主要内容,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根据我市的有利条件和客观实际,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可以确立“两年试点、三年推广、五年普及”的工作目标。即:2005年开始启动,成立机构,宣传发动;2006年至2007年,把10左右的行政村建成文明生态村;2008年至2010年,用三年时间,推广创建经验,再把40左右的行政村建成文明生态村;2011年至2015年,再经过5年左右的时间,把全市农村基本建成文明生态村。

二、文明生态村标准

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必须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必须体现创建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各个方面,还要统筹考虑全市农村发展的客观现状和预期目标,因此只能是“基本标准”。结合我市实际,文明生态村的基本标准可以拟定为:

1、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连接公路主村道和村内主干道硬化;推广使用沼气、垃圾定点存放、改水改厕、禽畜圈养,无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农户房前院内种有树木、村内道路两旁植有行道树、村庄周围有绿化林带;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工业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2、思想道德风尚良好,文教卫体设施健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制定有村民民主讨论形成的《村规民约》;创建“十星级”文明农户的各项机制落实;红白事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健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无封建迷信活动;建有文化活动室和体育健身场所,形势政策教育、科学普及和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坚持经常;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达标;合作医疗制度健全,设有卫生室,群众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常见病治疗有保障;无计划外生育。

3、基层民主制度健全,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制度落实,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产生,村干部依法行政,村务公开,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农民的公民权利得到保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治安防范体系健全,无重大刑事案件、严重经济案件和重大治安案件,无重大责任事故。

4、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农民生活更加殷实。产业结构合理,绿色产业、高效农业和庭院经济健康发展;集体经济实力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全;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病残孤寡农民的生产生活困难得到妥善解决。

5、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干群关系和谐融洽。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目标,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受到群众的拥护和信赖。

三、外地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主要经验

目前我们收集到的资料,全国已有海南、河北、山东三个省开展了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

海南省开展这项活动最早。该省为推进生态省建设,2000年开始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探索。他们以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

第四篇:中央党校课题组 以文明生态村为综合载体建设海南新农村

以文明生态村为综合载体建设海南新农村

2006年07月02日 海南日报

编者按:这是迄今为止省外同志研究我省文明生态村最深入、最有份量的调研报告,也是省外媒体(《学习时报》)一次刊载的篇幅最长的文字。报告实事求是,分析透彻,观点鲜明,对我省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做了深刻的总结,并就文明生态村对于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普遍意义进行了很贴切的阐述。现全文转载如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如何把中央的战略决策落实到全国各地的实践中去,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需要认真研究和总结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始于2000年底的海南文明生态村创建,以改善农民生存环境为缩小城乡差别的切入点,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变农村面貌为目标,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为基础,以点带面、连片创建,五年取得明显成效。农村生活环境、社会风气显著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党群、干群关系日益密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海南文明生态村创建是如何开展的,有哪些具体做法和主张,对于全国新农村建设又有怎样的启发借鉴意义?带着这些问题,中共中央党校第五期半年制中青班“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调研组赴海南开展了为期十天的调研。

一、文明生态村已成为海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综合载体 在座谈会上,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周文彰同志介绍,海南创建文明生态村的基本内容就是以自然村、行政村为单位,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引导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00年9月,海南省委意识到,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只有解决了“脏乱差”,才能谈及建设优美舒适的文明环境;只有大力发展经济,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才有物质保障;只有提高文化品位,才能引导广大农民在求知求美中进而求富;只有逐步树立广大农民的生态意识,才能使海南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省。为此,必须在广大农村中精心打造一个能够涵盖上述几方面工作的载体,让干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目标明确、实效明显。该省在深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思路,并在海口市琼山区的五个自然村开展创建试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经过近两年的试点,2002年1月,以在文昌召开的全省文明生态村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为标志,文明生态村创建在全省18个市县、国营农场推开,并成为海南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和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由于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加之文明生态村建设的三项内容抓住了农村工作的关键问题,从而增强了创建活动的针对性和群众参与的自觉性。海南文明生态 村的创建规模越来越大,创建质量越来越好,创建参与者越来越多,并从经济条件、群众基础比较好和领导力量比较强的示范村向问题村、难点村和贫困村延伸。同时,文明生态村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提升,综合效应日益明显。文明生态村创建涉及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基层组织建设、“三集中”扶贫、农村信用建设、发展生态经济和庭院经济、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等各项工作依托这个工作载体,有效结合、联动推行,使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逐步走上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截止2005年底,全省已建成文明生态村5300多个,占全省自然村总数的22.8%。其中,涌现出了一批受到全国、全省表彰的农村先进典型。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使海南人民备受鼓舞,为海南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增添了新的动力,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2006年1月全省文明生态村建设表彰大会上和《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文明生态村创建被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中,并被确定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综合载体。至此,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文明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四项任务都被纳入到文明生态村的创建中,从而赋予了文明生态村新的使命和新的内涵。标志着海南已经步入以文明生态村创建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新农村建设要求深化文明生态村创 建的发展新阶段。

透视海南文明生态村的创建历程,调研组认为,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促进了海南农村的全面发展,农村面貌为之一新,农民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得到提升。海南文明生态村的创建活动,不但完全符合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决策的要求,而且在实践中也具体体现了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正如刘云山同志2006年2月在海南考察时所指出的:“实践证明,创建文明生态村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和方向,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有效载体。”

二、海南文明生态村创建的主要思路及做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如何整合政府资源,动员千家万户的农民广泛参与,形成创建合力,这需要有效的体制和机制作保证。调研组认为,海南文明生态村创建的实践把党的领导、政府支持、社会动员和农民参与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值得研究和推广的路子。

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

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是推动文明生态村创建的重要前提。五年多来,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坚持抓住文明生态村创建不放。历届省主要领导同志都亲自决策、亲自部署,认认真真抓落实。前几任领导及现任省委书记汪啸风、省长卫留成、省委副书记罗保铭等都经常深入示范村调研,亲自指导示范点的工作。省委、省政府明确把创建文明生态村列为“为民办实事” 的一项重要内容,党代会、省委全委会、人代会的工作报告均对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做出部署,提出要求。省委连续五年召开了六次文明生态村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加以推动。各市(县)也相继成立了由党委主要领导挂帅,宣传部、文明办和农业、财政、发改委、卫生、文化等有关部门组成的文明生态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党委政府一起抓,相关部门协助抓,职能部门具体抓,包点单位直接抓,农村基层组织重点抓的“六抓”组织领导机制,并把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的成效,作为对干部工作业绩考核的内容,从而保证了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海口市在这方面的做法很有代表性。目前,海口市已经建立健全领导制度、工作制度、资金投入制度、联动制度、奖惩制度等组织领导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担任市文明生态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经常下村调研,具体指导,使文明生态村创建真正成为“一把手工程”。市、区文明办同志经常深入基层,组织、协调、规范、督查创建工作。他们还多次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等对创建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市委把文明生态村创建业绩作为各级领导干部考核内容,把机关干部下乡帮扶创建的成效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每年末组织人员对全市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进行检查,奖优罚劣。

切实可行的创建指导思想

尊重农民的意愿,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是扎实推进文明生态村创建的基本前提。鉴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海南在文明生态村的创建中,只提基本要求,不搞整齐划一,不提绝对量化标准。海南开展创建活动遵从了三个基本原则:一是有目标,但不搞达标;二是有要求,但不搞强求;三是动员群众,但不“摊派”。各市、县、乡镇制定的文明生态村标准一定要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区位特点和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搞统一的标准和模式。在具体实施时,要尊重农民意愿,讲求实效,因村创建,创建过程可繁可简。海南安定县就依据此指导原则,将修路作为当地文明生态村建设的突破口,并根据创建难易不同,确定了三类标准:示范标准、普及标准和过渡标准,因村制宜,分别展开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达到了基础不同、干劲相同,措施不同、标准相同,进度不同、目标相同。

在工作方法上,海南各级党委政府注意用典型引路,靠事实说话。通过试点示范、技术培训、召开村民会议、座谈讨论、参观学习、对比激励等办法,发动、教育、引导群众自觉参与、积极投入,成为新农村的主要建设者。对于干部群众的认识暂时还未转变的村庄,海南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的工作原则,逐步、稳妥地引导当地农民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

因地制宜的生产发展思路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创建文明生态村的中心任务和物质基础。海南的文明生态村创建正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长远目标的,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把经济发展和生态优化 融为一体,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无疫区、无公害热带高效农业和庭院经济的产业发展思路。经过5年多的实践,海南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渐成规模,许多文明生态村已发展成为科技致富示范村、香蕉村、槟榔村、养殖村、胡椒村等专业村,给当地农民带来显著的收益。在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昌文村调研时,我们看到,在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活动中,该村充分发挥本地优势,着眼自身实际,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槟榔、香蕉等种植业,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槟榔村”。仅种植槟榔一项户均收入达8000多元,2005年该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5000元。经济发展带来当地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近几年来,昌文村先后被市、区评为“法制示范村”、“信用村”“美德在农家活动先进集体”,被省评为“卫生村”、“文明生态村”、“文明生态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同时,海南各级政府着力强化组织、引导、服务职能,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升级换代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进而把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引向深入。以琼海的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例,近年来,琼海市委、市政府按照“调优、调高、调精”和比较效益最大化的原则,重点落实强化示范引导、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打造“万泉河”系列农产品品牌四个方面的措施,大幅度提高了畜牧业和水产业在大农业中所占的比重,促进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当地农业的经济效益。

资金捆绑使用的投入机制 农村建设投资是推动文明生态村创建的先决条件。长期以来,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农业、农村和农民做出了巨大贡献,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因此,在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时,财政投资向新农村建设倾斜是应有之义。但面对新农村建设庞大的资金需求缺口,财政投资不仅存在着总量不足的问题,而且也存在着资金分散、衔接不够、效率不高等问题。目前,县级政府分配管理支农投资的有十几个部门之多。各种支农投资基本上都是以“条条”为主管理,主管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致使不同渠道的政府支农投资在使用方向、项目布局、建设内容等方面难以形成合力,使有限的资金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

有鉴于此,为最大化地发挥相对不足的财政投资在创建活动中的作用,海南各级政府部门在实践中都普遍借助于文明生态村这个新的载体,按照“渠道不变、职责不变、捆绑使用、成片推进、政企分开”的原则,整合支持农村建设的各项资金,如改水、改厕、民房改造、沼气池建设、道路建设、农业开发等专项资金,加以“捆绑使用”、配套使用,集中力量办大事,重点扶持文明生态村建设,大大提高了支农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同时探索建立健全支农资金投资绩效评估机制,通过整合监督,规范资金投向,合理配置公共财政资源,提高投资效率。例如,万泉河长廊文明生态村片区作为琼海市倾力打造的文明生态村建设重点片区,其创建过程充分体现了专项资金捆绑使用办大事的优势。海南省委 宣传部、省文明办亲自参与策划,并在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宣传文化设备配套上给予支持。省科技厅将长廊列入农业科技110村级服务点建设重点,给予大力支持。省国土资源厅表示支持万泉河综合整治,并共建若干个文明生态村。省建设厅把长廊墟镇整治列入计划,当年安排专项整治资金,并在长廊规划设计中给予指导支持。

齐心协力的多方共建模式

在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中,海南各级党委政府在注重充分发挥农民创建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广泛发动机关、部队、企业等社会各界来支持文明生态村建设,形成创建合力。海南各市县均已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策划指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广泛开展了城乡共建、工农共建、军民共建、各党政机关“包点”共建等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真正形成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举全省之力共同创建文明生态村的局面,构筑了文明生态村强大的民心基础、社会基础和工作基础。以海口市为例,仅2005年,驻市部队就筹集173万元,投入兵力12000多人次支持创建活动;各村外出人员捐助也达到300多万元;企业运用信息、人才、技术、资金、市场优势,与村庄开展联手扶贫、联手创建活动,摸索出“政府引导、公司赞助、农户参与”的一帮一创建新路。同时,海口市委市政府共派出市区200名机关干部下乡挂职当村干部,与农村结对子,开展帮扶工作。此外,在财政投入相对匮乏的情况下,为弥补投资不足,海南各地在创建文明生态村的实践中也逐渐摸索出一套“一个为主,四个一点”的多方投资创建机制。即以群众投工投劳为主,各级财政投入一点,在外工作干部捐助一点,企业支持一点,华侨和其他热心人士赞助一点,从而确保了当地文明生态村的创建进程。据统计,创建五年来,海南全省机关干部和个体、民营企业家捐款9150多万元,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捐款1500多万元,有力地推动了文明生态村建设。这种多方筹款、齐抓共建的投资创建机制对于财政投入相对匮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实践无疑具有启发借鉴意义。

循序渐进的农村发展思路

文明生态村创建长效机制的形成不但要依赖于各级党委政府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态度,而且也与广大农民群众迫切需要改变家乡面貌的要求息息相关。文明生态村的深化创建过程就是一条不断让农民得实惠的过程。海南各级党委政府所普遍遵循的先规划,后修路,再植树,然后治理脏乱差,最后再建文化室的环境治理思路,其实质就是循序渐进地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需求。随着农村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当群众改善环境的愿望变成了迫切需求时,现阶段治理生态环境的脏乱差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海南开展创建活动的最佳切入点和突破口。实践证明,从道路硬化、推广沼气和民房改造等入手,突击清除垃圾、植树种草、设垃圾箱、改水改厕,到建设宣传文化室、篮排球场、休 闲小广场、文化室等文化休闲设施,切切实实让农民从创建中得到了实惠,从而充分调动了农民创建的积极性,保证了创建的可持续性。在海南文明生态村的调研过程中,给我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已建成的文明生态村,村村是花园,处处是美景,树木郁郁葱葱、密密匝匝、错落有致;鲜花盛开、姹紫嫣红;池塘、乡间小道和一座座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掩映其中,真是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景象。

三、海南文明生态村创建的普遍意义

海南文明生态村创建过程,是一个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各项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把中央精神与海南实践相结合,其五年多的主要工作思路具有普遍意义,值得总结和推广。

普遍意义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精神文明与生态环境建设为切入点

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是基础、是根本。如果生产不发展,经济搞不上去,农民的腰包鼓不起来,其他方面建设就只能是空中楼阁。海南的文明生态村创建正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长远目标的,从而保证了文明生态村创建的可持续性。海南以抓精神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实践证明,既符合海南财力有限的实际,实现了低投入快速启动新农村建设工程,又使农民群众很快看到了创建的效果,得到了实惠,发挥了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保证了文明生态村创建的可持续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而言,必须 要从大多数农民群众最迫切要求解决同时经过努力又能够解决的问题作为切入点,以最具有连锁效应,最能带动农村各项工作的工作作为突破口。基于此,调研组认为,海南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具有普遍借鉴意义。

普遍意义二:坚持心向农民、尊重农民、依靠农民、农民受益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把以人为本的原则贯彻到农村的各项工作中去,就是要以农民为本。以农民为本的含义主要有两点:一是为了农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是农民,一切工作的归宿还是农民;二是尊重农民,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人,农村各项事业都要依靠农民,由农民决定,由农民支撑,由农民获益。在这场美化自己家园的活动中,海南广大农民群众之所以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正是因为海南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根本,才有了文明生态村创建的深入持续发展。

普遍意义三:政府统领推动,领导真抓实干

党委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海南各级党委政府统筹城乡发展,坚持把文明生态村创建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纳入考核内容,成立各级文明生态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坚持贯彻领导抓、抓领导、各级领导层层负责制,持续投入财政资金启动创建工程,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共建,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全社会创建热情,才成就了海南今天丰硕的创建成果。海南的实践告诉我们,政府统领推动,领导真抓实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的一项有力保证。

课题组成员:

孙忠诚(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副局长)、倪健(海南省国资委副主任)、张立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2师副政委)、王俊(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何绍青(国家烟草专卖局机关服务局副局长)、赵棋山(中央党校培训部组织员)。

(原载6月26日《学习时报》341期)

第五篇:以强化城市管理为抓手 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以强化城市管理为抓手 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高水平的城市管理,是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健康 发展的需要。当前,城市管理既面临着地方经济实力增强和人民群众热情参与 的新机遇,又面临着经济利益多元化和体制转轨带来的新挑战。如何进一步提 升城市管理水平,是各级地方党委政府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的现实问 题。最近,XX区委办公室对XX区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开展了专题调查研究。

一、XX区城市管理的现状

1、城市管理理念日渐深化。近年来,XX区坚持抓规划与抓经营并重,使广大市民切实感受到城市日新月异带来的自豪感,广大市民的思想观念在宣教中得到了提高,在实践中得到了陶冶,在参与中得到了升华,自觉参与城市管理的各项工作,自觉维护XX的城市形象。现在随着市民文明意识的提高,城市管理志愿者变多了,市民栽花种草的多了,人们不文明习惯得到了彻底改变,城区净化绿化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

2、城市管理体制逐步理顺。2005年,针对XX城市建设和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区委、区政府对城管体制实施大胆改革。在城市管理模式上,实现建管分离,将城市管理的职能从城市建设中剥离出来,成立了城市管理局。把原有的区、乡(镇)、街道纵向城市管理体制引入社区,逐步形成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新型格局。同时,加大了城市管理的综合协调管理力度,增强了乡镇、区直部门的协调配合,强化了街道、社区的主要功能,初步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城管牵头协调、部门齐抓共管”的管理模式。

3、城市管理机制有所创新。为强化城市管理的主体责任,XX区明确了建设、规划、公安等16家区直单位为城市日常管理的主体,充分发挥了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为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全区先后开展了争创“楚天杯”、创“两城”活动,对全体市民、单位职工、中小学生全方位开展文明意识教育,培养市民争创文明城市理念,着力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

4、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针对近几年城市建设欠帐太多的实际,XX区以城市重点工程建设为着力点,加快全区城市建设步伐。四年来,全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亿元,是前五年的4倍。其中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工程、翔宇集团项目、常安商业步行街工程、天然气输配气工程等

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完成。已建和在建城市主干道22公里,总投资3.1亿元,其中北环大道双向六车道13.8公里、红城大道双向四车道2公里、章华大道双向四车道4公里、荆南大道双向四车道2公里。有效地缓解了基础设施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极大地改善了投资硬环境,为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5、城管执法水平明显改进。为努力提高城管执法水平,XX区在城管执法上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将管理工作关口前移,宣传在先,教育在前,逐步实行人性化管理,最大限度地争取管理对象的理解与支持,并且做到变“分散执法”为“集中执法”,变“事后管理”为“事先管控”,较好解决了城市管理中多头执法、职责交叉、重复处罚、执法扰民等问题,城市管理工作步入法制化、规范化、长效化的轨道。

6、城市面貌得到大幅提升。在基础设施维护上,先后投入680万元用于城市道路新建与维护,维修城市道路20条,城市道路总长度4.2万平方米。先后投

入350万元,新修下水道近6000米,硬化人行道8000平方米。通过狠抓城市配套完善,城区彻底消灭了断头路,地下管网实现了大联通。在城市日常管理上,实施净化、绿化与亮化“三化”工程,先后投入环卫基础建设约160万元,清扫面积由原来的210万平方米扩大到270万平方米,保洁面积由原来的170万平方米扩大到230万平方米;投资1500万元,新建和改造主干道绿地15.6万平方米,新植行道树7400多株;新建主干道路灯600多盏,新安装景观灯110多盏,新增大型霓虹灯招牌10多处。在城市环境整治上,先后开展了木材市场、建材市场、修车洗车市场、餐饮市场专项整治,规范了商业网点经营行为;开展了占道违规建筑专项整治,规范了临街建筑安全作业;开展了城区交通秩序专项整治,规范了城区交通客运市场。通过多项城市环境整治,XX城区告别了乱搭乱建、占道经营、“麻木”乱窜的历史。

二、XX区城市管理面临的问题

1、专业规划滞后。一是专业规划编制滞后。目前XX区城新的规划只有大纲,还没有条分缕析的专业规划,而省级卫生城市评比标准中明

确规定应有省建设厅备案的环境卫生专业规划。二是修建性专业规划滞后。不 少大型建设项目只做了一个庭院规划与印象图,即通过规划评审,开工建设。环卫、给排水、供气、绿化、排污、电力、通讯等都是采取“边设计边建设” 的办法进行,根本谈不上建设性规划。三是专业规划管理滞后。在城市建设 中,绿化建设许可、排水设施使用许可、建筑垃圾处理审核、环卫设施建设核 准等工作均未开展,致使不少单位不仅违规,而且贻害自身。

2、综合执法缺位。一是现行的综合执法还缺乏统揽全局的法律依据。城市管理工作涉及部门众多,综合执法缺少一部独立完备的城市管 理法律法规。二是综合执法主体责权不对等。目前,由于城管执法权分散,造 成管理部门多,职能交叉,功过不明,出现了棘手问题,该管的不管,能管的 又不主动,城管部门常常冲锋在前,孤军作战,缺乏权威性。三是综合执法总 体水平不高。在城市管理执法过程中,常用的是突击式管理,大部队执法,造 成决策与执行上不同程度的脱节,执法效率低下,城市管理总体处于低层次状 态。

3、队伍建设不强。从城市管理工作职能要求及城市经济发展要求来看,城市管理队伍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工作能力。由于

区城管队伍人员的文化水平与工作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城管人员工作方法简单 粗暴,直接导致了这支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影响城市管理的效率。

4、绩效考核乏力。由于缺乏绩效考核的目标管理机制、综合协调机制、社会监督机制、督办检查机制和政策激励机制,使得城市管理工

作责任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在这种模式下,职能部门占有主要的地位,又缺乏 刚性约束;街道社区处于辅助地位,又缺乏政策鼓励。由于责权不对等,特别 是财权没有与事权同时下放,职能部门的效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社区的作 用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三、进一步做好XX区城市管理的对策建议

1、创新城市管理理念。在城市管理上,要牢固树立三种理念。一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城市管理的对象是人,服务对象也是人,人与城市的和谐相处,是城市管理的终极目标。城市管理工作要充分尊重广大市民的各项权利,推行“人性化”管理,从而实现标本兼治,有序繁荣。二是依法行政的理念。城市管理是涉及多个部门的系统工程,要实现城市管理长效化,必须建立权威性的城市管理综

合协调机制。三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强化三种理念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实现由管人到管事的转变,把具体事务推向社会,通过市场竞争提高管理效能;改进传统的工作方式,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改革传统的工作机制,实现由突击到长效的转变,从依法管理入手,建立长效监督、投入和管理机制。

2、创新城市管理体制。一是建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系。开展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省市有要求,群众有呼声,条件已成熟。要学习赤壁、襄樊等地经验,组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作为负责全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的区政府组成部门,与城市管理局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二是建立城市管理市场运作机制。要打破“端着金饭碗讨饭吃”的局面,努力实现政府管理与社会参与优势互补,城市管理能够社会化的尽量社会化。充分运用市场规律,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城市管理公用行业,把清扫保洁、绿化养护、灯饰广告等适合放手的让各类市场主体投资、经营和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3、创新管理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城市规划刚性机制。一方面要建立一套系统、规范的城市管理规划体系,同时又要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彻底公开城市规划,健全城市规划社会监督机制,让每个市民都有最充分的“知情权”,从而成为执行规划最强有力的维护者。二是建立舆论宣传教育机制。加强对城市管理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的宣传报道,加大对反面典型的曝光力度。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市民素质。三是建立城市管理指挥协调机制。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通过联席会议、专题会议等形式,及时研究、解决城市管理重点难点问题。四是建立城市管理多元投入机制。要强化政府公共财政主体投入机制,同时,不断延伸合作领域,做大做强城投公司平台,为城市建设与管理提供源源不断的财力支持。

4、创新城市管理责任。一是明确责任和目标。将城市管理效果纳入地方政府综合考核范围,制定考核指标体系,将责任量化到个人,细化到具体时间段。二是建立城市长效管理实施细则。使一线人员明白管什么、怎么管,使检查考核部门明白管好没有、责任主体是谁。实行每月一考评,每季一通报,年底结硬帐。三是建立城市管理责任追究相关办法。严格实行责任追究,使广大干部看得重、围着转、跟着干;严格实现奖惩兑现,在实践中严明纪律,彰显权威,促进城市管理工作提档升级。

下载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为抓手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为抓手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目标责任制管理为抓手 全面推进省直机关各项工作(模版)

    以目标责任制管理为抓手 全面推进省直机关各项工作 中共湖北省委督查室 2008年第8期 ——政治建设 为了进一步提高省直机关的工作效率、转变工作作风、促进工作落实,不断探......

    分类指导全面推进打赢创建文明生态村攻坚战

    分类指导全面推进打赢创建文明生态村攻坚战分类指导全面推进打赢创建文明生态村攻坚战××镇党委书记××各位领导、同志们:××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全县第一......

    分类指导全面推进打赢创建文明生态村攻坚战

    分类指导全面推进打赢创建文明生态村攻坚战 分类指导全面推进打赢创建文明生态村攻坚战 分类指导全面推进打赢创建文明生态村攻坚战 ××镇党委书记××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以文明新村创建为载体加快新农村建设

    一、健全机制,保证文明新村建设工作“三个到位”··县委、县政府为切实加强文明新村建设工作,首先从机制建设入手,抓领导力量,抓奖励资金,抓帮扶单位,保证领导、资金、措施“三个......

    以创先争优为抓手 全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本站推荐)

    以创先争优为抓手全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泰兴市济川街道创先争优情况总结 我们街道地处泰兴市市区,去年4月,根据省政府批复,撤销泰兴市泰兴镇改设济川街道,下辖18个社区居委......

    以教育信息化推进为抓手

    以教育信息化推进为抓手,有效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2007-06-30 22:03:10 摘要: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学生需要具备信息处理的能力,因而教师也必须具有很高的信息素养。同时,教师信......

    新农村建设总结-县以“十二件实事工程”为抓手推进新农村建设

    县以“十二件实事工程”为抓手推进新农村建设**县认真贯彻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和市新农村建设动员会议精神,坚持从解决当前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坚......

    以创建为抓手 以活动为载体

    以创建为抓手以活动为载体 不断推进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向前发展近几年来,我乡在上级关工委的指导和乡党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基层工作年”工作目标,健全组织网络,创新活动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