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我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有何新看法和建议
对我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有何新看法和建议?
答:对我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新看法:第一,改革开放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鲜明的特点,经济快速发展则是改革开放的最显著成就;第二,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第三,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是因为我们坚持了“十个结合”,即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建议:第一,一定要客观认识当今中国的国情特征。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海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4)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治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6)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7)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8)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第二,必须科学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任务,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必须搞好“五个坚持”:1)坚持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2)坚持吧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3)坚持吧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4)坚持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5)坚持吧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必须对我国当代经济发展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即“另个没有变”,一是我国人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第二篇:浅谈对新医改的看法和建议
浅谈对新医改的看法和建议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着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加快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
此次医改立足于我国现实国情,确立了“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为此次医疗体系改革的总体目标,并且确定了从2009年到2011年我国需要进行的五项重点改革。它们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相比于其他四项,基本药物制度的完善和健全程度还远有差距。
一、我国现行的国家基本药物政策的现状
1、我国的基本药物制度还不健全,缺乏强有力的实施保障
我国在发布基本药物目录时就明确提到: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指导合理用药,指导药品生产经营,指导药品报销目录的制定。所谓的“基本药物”指的是能够满足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保证供应、基层能够配备、国民能够公平获得的药品,主要特征是安全、必需、有效、价廉。“基本药物目录”则是对所有上市的药品进行适当的遴选编制而成的。
从1982年1月18日卫生部、原国家医药管理局于以(82)卫药字第l号文件正式下发第一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化学药部分)》(其中只收载西药278个品种,而未收选中药)到2009年8月17日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第六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现有品种307种,其中西药205种,中药102种),我国的基本药物目录才经历了不到30年的考验,才正一步步走向完善,所以它的指导性作用还是很有限的。
2、基本药物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这一点是不难理解的。我们国家对于基本药物政策的宣传还不到位,除了专业性的医务工作者,其他人还是很少关注这个方面的,比如我们学生,比如普通的市民,再比如说农民„„
3、基本药物使用率低,合理用药水平亟待加强
在我国,不能规范合理地使用药物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由于很多医生偏于按照自己的习惯喜好开药方,更有甚者为了获取更多利润故意开出高价药、出口药,这些不仅使基本药物的使用率下降,还会使看病的花费升高,更使基本药物目录的指导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4、患者对基本药物的认识情况有待加强
这一点其实和国家的宣传力度不够是有关系的。普通人大都不会主动去获取这些信息,当然不会认识到以基本傲物目录为指导对大家和国家的好处。人们得了病,首先还都是根据以往经验去药店买药。再者,大多数人由于医学知识的缺乏,容易受形形色色的广告影响而去购买使用新药、高价药,这不仅增加了病人的负担,而且使得基本药物的使用率得不到提高,基本药物目录的指导性作用也很难充分发挥。
二、实现基本药物制度面临的难题
1、政府的投入与补偿不足
2、定价与临床使用难题
三、新医改中关于基本药物制度的内容
针对上文中我国实现基本药物制度所面临的难题,此次医改中也提出了一系列改善解决办法。
1、增加投入,重视保障
建立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体系,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基本药物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减少中间环节,在合理确定生产环节利润水平的基础上统一制定零售价,确保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规范药品生产流通。这体现了国家对此的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在增加。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减少甚至避免不法商贩从中牟利,也更加确保了药物的安全性,使人们的基本用药使用得到了保障。
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
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和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农村、城市社区和中西部地区服务。对长期在城乡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2、改革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合理调整政府定价范围,改进定价方法,提高透明度,利用价格杠杆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促进国家基本药物的生产和使用。对新药和专利药品逐步实行定价前药物经济性评价制度。对仿制药品实行后上市价格从低定价制度,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严格控制药品流通环节差价率。对医院销售药品开展差别加价、收取药事服务费等试点,引导医院合理用药。加强医用耗材及植(介)入类医疗器械流通和使用环节价格的控制和管理。健全医药价格监测体系,规范企业自主定价行为。
这些新的规定和举措,确实是针对与现实问题而制定的,现在,新医改的正式出台已经有一年多了,所取得的成效也是为大家都认可的。
同时,我觉得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我们的政策也要不断完善,我个人有以下两个建议: 第一,要充分发挥民族医药、中医药的优势。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几千年的人类历史进程中,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中医药在防治疑难疾病、治疗常见病领域也有着巨大的优势。更重要的是,中医药具有医疗费用低的特点。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实行全民医疗保健,其基层的医疗机构就广泛使用植物药。基于我国国情,国家应大力提倡使用中医药,让老百姓能够以较低的医疗费用防病治病。建议采用经济杠杆,凡采用中医药的降低个人医疗费用支付比例,以鼓励老百姓选择中医药治疗疾病。还要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采用医师注册制,中医药知识应该纳入考核内容。
第三,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要实行公开竞标。为切断“医”、“药”利益联系,征求意见稿给出的“药方”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减少中间环节,在合理确定生产环节利润水平的基础上统一制定零售价,确保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保证群众的基本用药需求。笔者认为,在国家增加对医疗机构的投入,保证医务人员的基本工资福利待遇的基础上,这个方法是可行的。为防止腐败,鼓励公平公开竞争,建议实行竞标,避免暗箱操作。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不仅能提高公众的药品可获得性,促进“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解决,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基本药物政策推行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合理用药水平根据我国国情和实际用药情况,在完善基本药物目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努力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多数人都享有健康。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年4月6日出台
2、《浅谈我国的基本药物制度》万学炳
《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3期
3、改革药品价格形成机制调整政府定价范围
第三篇:你对保障新进城农民权益有何具体建议
你对保障新进城农民权益有何具体建议?
摘要:国家十分重视农民工进城就业和权益保护工作。农民工在职业选择、劳动待遇、社会保障、子女就学等方面仍受到不公正待遇,合法权益还没有得到基本保障,农民工没有被真正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等种种问题。对做好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工作的建议:政府成立专为进城农民工服务的职能部门;加快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不合理限制和乱收费问题;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和义务教育制度;整合职业教育培训资源,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生产效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劳动保障监察等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关键词:平等就业、保障、教育权、法律法规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必然条件。2003年,我国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达1.139亿,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23.2%。农民工目前是建筑、采掘和一般服务业的劳动者主体,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非农产业的各个领域辛勤劳动创造着巨大的社会财富,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快速增长重要的贡献者。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还受到城乡分割等各种体制上的制约,进城农民的就业环境存在“三难”:打工难、维权难、发展难。他们的工伤医疗、养老保险、子女教育等权利尚未得到基本的保障。
国家十分重视农民工进城就业和权益保护工作,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五个统筹”,其中之一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加强农民工培训,多渠道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要求切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省委、省政府也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一、进城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的现状
农民工在职业选择、劳动待遇、社会保障、子女就学等方面仍受到不公正待遇,合法权益还没有得到基本保障。
1、农民工平等就业权利保障还不充分。一些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单位招用工人规定应聘者必须持有城镇户口,或者是“先城镇后农村,先省内后省外”。和城镇职工相比,农民进城务工就业还要承担很多额外费用:农民工外出前须在当地乡镇办理《婚育证明》、《现实表现证》等,进城要办《暂住证》等,办证要缴纳一笔费用。有的地方还要收城市增容费、暂住人口管理费等。对外出打工的育龄妇女,有些地方强行要求返乡孕检,有的乡镇对育龄妇女收取高额押金。
2、农民工同工不能同酬,工资拖欠严重,工作环境存在安全隐患。农民工就业多不稳定,流动性大,他们以非正规就业为主,劳动关系呈现动态化、市场化、复杂化。大量用人单位不与农民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口头协议的占60%;有些用人单位或雇主收取或变相收取上岗押金,扣押身份证或暂住证;超负荷加班加点工作却不按法定标准支付加班费。有些地方,尽管劳动部门要求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以影响招商引资环境为借口,阻碍劳动保障和监察工作开展;个别地方在招商引资时过分夸大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
3、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没有得到保障。目前,我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的子女已将近1500万,如果把未与父母一起外出的留守子女也计算在内,这一部分儿童的数量将大大增加。他们不能接受或不能良好地接受义务教育,这不仅仅会
影响儿童个体的发展,同时也影响我国“普九”工作的深入进行,影响社会公平体系的建立,影响我国公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必将对我国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带来隐患。
4、农民工没有被真正纳入社会保障体系。2001年,劳动部文件要求农民工城镇就业要参加养老保险。例如在个体私营企业工作的农民工已参保而要回去的,可以退回个人缴费部分;但由于农业社会“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再加上缺乏有力度的宣传,农民工个体参保意识淡薄,实际参保人数很少。养老保险统筹资金在全国相应转移的机制尚未建立,加大了输出地今后社会保障的压力。此外,城市居民比较普遍参保的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基本与农民工无缘。
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根本缘于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由于历史的原因,城市和乡村被人为地割裂,公民划分为标志鲜明的两个类别,即农民和城镇居民,其实施的手段是户籍管理制度。农民工权益普遍受到损害形成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民工集体上访、集体怠工、讨薪不成爬楼自杀等采用极端手段威胁公共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二、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工作的建议:
1、政府成立专为进城农民工服务的职能部门。建立并实行农民工投诉等现实办理制度;对特殊工种的农民工定期组织体检,为其子女免费预防接种,加大参加养老保险的工作力度。检查并督促用工单位遵守国家法规,履行对工人引进的责任和义务;指导农民工就业,协助政府搞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等。
2、加快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不合理限制和乱收费,努力营造有利于农民工平等就业的环境。(1)严禁越权对农民工设立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任意提高收费标准。实行暂住证一证管理。(2)建立和完善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关系。劳动合同期间,农民工享有《劳动法》规定的各项权利,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3)改善就业服务,积极发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开放城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免费向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职业介绍领域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规范企业招用工行为。
3、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和义务教育制度。(1)建立统一的覆盖全体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针对农民工的职业特点,建立农民工的分层保障体系,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紧急情况救助制度,分层分类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解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提高农民工投身城市建设的积极性。
(2)修改和完善《义务教育法》相关条款,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使《义务教育法》能惠及包括农民工子女在内的每个适龄儿童。我们应当结合实际,立足长远,建议①为农民工子女入学主动提供服务。可以凭农民工的暂住证明,劳动用工合同或工商营业执照并交纳社保,依照临时居住地就近入学,有关学校因允许借读,不得拒绝。②省政府应考虑对辖区内城市投入教育资金以分担城市的财政负担。对接受农民工子女的学校要给与补贴。③鼓励举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并实行同规划、同指导、同评估、同发展。在教学上给与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实现政策同惠,教育同步,机会同等,真正做到“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4、整合职业教育培训资源,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生产效率。①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的形式组织和动员社会各类教育资源参与农民工培训。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农业厅等可以进行合作,避免重复建设。②应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突出加强职业技能和法规政策培训,同时应用合适的形式进行城市文
化和文明教育。③理顺农民工技能培训的管理机制,努力把培训与就业服务结合起来,逐步健全与规范培训信息发布渠道和制度,把培训市场信息与就业市场信息相沟通,增强农民工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5、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劳动保障监察等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劳动保障监察机构
经费普遍紧张,国家没有专项经费,地方财政困难又没拨专项经费。应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完善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制度,今年12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必须尽快健全管理部门对用工单位的督察监管体制。严格执法,严厉追究行政不作为者的责任,设立以司法救助为核心的权利救助机制。
第四篇:关于区经济发展的一些看法和政策建议
前 言:本篇文章仅仅是基于我所看到、听到、了解到的事情和内容,并结合我自己对经济发展的一些看法和想法所写,个别名词的解释也借鉴了网络上的定义。囿于我自己的见识和了解的情况的限制必然存在很多认识不正确或不准确的地方,个别内容也显得过于简略,希望能够获得原谅。
本篇文章主要是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展开来论述,而没有过多的叙述我们的成绩,事实上,我们保持年均20%工业增长已经很不容易,已经是我们最重要的成绩,但我想多说问题,因为问题才是我们发展的动力和台阶。
一、大武口区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面临的问题
(一)目前大武口区的各产业发展情况1.第一产业农业已经相对萎缩,农业占gdp得比重仅为1%。农业萎缩的原因有土地被占用的原因,有农业自身的原因,也有我们并没有将农业作为一个发展重点的因素。而事实上农业不仅能提供城市饮食所需要的蔬菜,还能为城市提供苗圃和花卉,能为大武口区的绿化提供树苗和草坪的繁育。我区每年的苗木采购资金就达1000多万,而来源的90%都是外地。另外,农业也能为轻工业,比如食品加工行业、酒业提供原料。
2.第二产业从宏观情况看:“十一五”以来,我区工业经济年均增长20%,我区工业增加值预计为70亿元,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0%以上,一、二、三产业的构成比例为0.5:72:27.5。我区当前的工业产业结构为:以煤炭开采加工为传统产业,以新材料、煤矿机械制造、特种汽车制造和新能源为主的新型产业两大部分。从工业产业结构水平看,煤炭开采及加工业占工业经济总量的58%(数据),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占工业经济总量的23%(数据)。因此主体仍然是资源依赖型产业,新型工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从微观产业的结构看:煤炭产业主要以洗选加工为主,缺乏煤炭的精深加工产业链条,因此从煤炭所获得的附加值很低。煤炭市场凌乱,小型加工居多,大型的有技术和资本实力的太少,面对市场的竞争能力差。新材料产业,主要是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的钽、铌、铍、钛及其合金加工材料,华亿镁业的镁及镁合金,海力电子的高压电极箔材料。我区新材料产业的特点是:原材料属性强,而且产业类别少,并且与本区其他产业的发展联系不紧密。煤矿机械制造产业是我区的传统强势产业,重点企业为天地奔牛公司、西北煤机公司、三一骏马公司,其中天地奔牛主要生产刮板输送、转载机、破碎机、及矿山设备,西北煤机公司主要生产皮带输送机,三一骏马主要生产防爆电机。煤矿机械制造产业存在的问题是缺乏成套装备的生产能力,而当前煤机市场已经呈现由单机制造转向成套装备的竞争态势。大型化、智能化以及成套装备逐渐成为发展趋势和市场热点。另一方面,我们还没有开发煤矿机械制造在其他领域,如汽车产业、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的研究和制造能力。汽车制造产业目前以宁夏三庆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为龙头(预期内还有中国青年汽车集团公司),重点发展特种汽车、轻型汽车、工程机械等,目前还没有形成制造能力,并且缺乏自主研究能力。新能源产业,以宁夏日晶电子科技公司和宁沪太阳能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及电池组件、风力发电设备等项目,配套建设150mw太阳能光伏电站、多晶硅拉晶炉、单晶硅切片机及坩埚铸锭炉、太阳能电池切片及电池组件等光伏产业项目。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并且缺乏自主创新和制造的能力。3.第三产业上半年我区第三产业(服务业)gdp占全区gdp比重的30%,共有户数1万多户,从业人员2.8万人,已经基本形成餐饮、娱乐、商贸、房地产体系。而存在的问题:小规模多,大规模少,总量少,行业零散、自主化水平低、缺乏特色服务业、商品档次低、产业化程度低、无专业市场、未形成产业链、农村服务发展滞后。4.园区建设目前有石嘴山开发区和隆湖经济开发区,其中石嘴山开发区主要建设四个产业示范基地: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煤机制造产业示范基地、特种汽车制造产业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另外规划建设常胜煤炭加工区。(二)大武口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缺乏产业发展的长期规划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制造类产业,需要一个长周期的发展,而目前我们还缺乏这样的一个规划,从而我们对于产业的选择和支持,局限于我们招商引资的结果。我们的主导产业还不够明晰,也缺乏明确的产业政策。从某种角度上说,我们刺激产业发展是相对被动的,这里的原因主要是发展压力,这制约了我们从长远来进行当期布局的积极性。
2.我们目前的产业格局和发展水平还不能很好的体现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两化融合,从企业层面讲就是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变,包括流程重组、机构重组等。有四个环节,两个能力。四个环节是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制造,内部的管理,外资资源的管理,市场的营销;两个第五篇:对我国三农问题的看法
『天涯杂谈』 对我国三农政策的一点看法
对我国三农政策的一点看法
本人从小在农村长大,又在基层工作,想以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对我国三农问题的一点看法.自这届政府上台以来,转而实行亲民政策,客观来说,广大农民确实得益不少,“村提留,乡统筹,农业税,特产税,包干费,屠宰税”等以前压在农民身上的大山没有了.在我们这个经济较为落后基本以农业为主的地方,乡政府除了车辆使用税外已没有面向农民的收费项目了,不仅如此,每年的“直补良补”还向农民给钱,这在以前简直是想也不敢想,由此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已使得农民的“地位”相比以前大大提高,这本来是件好事,可是,现在在农村由于这些政策的影响,已出现了无政府主义的苗头.主要表现在:一些合法的税费农民也不交了,乡政府的一些本来是对农民有利的工作农民也不支持了,农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有钱吗?没钱别啰嗦!
由于农业税费的减免,本来以前就欠税费款的一些钉子户旧帐也一笔勾销了!当然也许你要说这笔钱本来就不该收,可是,这样一来,那以前交了税费的农户呢?这对他们不是很不公平吗?这样直接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以后谁还会交钱?政府不也是欺负老实人嘛,哦,不交的最后就不用交了,免了??
还有,现在农村工作中,涉及许多问题,乡政府碰都不能碰,明明是依法办事,可就是跟你闹!知道你们政府现在怕上访,一有个芝麻小事就上访告状,更有不少人纯属无事生非,煸风点火.也许你们会说我别有用心故意诋毁农民伯伯形象,可是当你真正在基层工作几年你就会体会到的.我们这有个乡,浙江移民多,出奇的乱,到目前为止只有二任乡党委书记没挨打,这二任基本靠作老好人,完全至法律政策于不顾换来的.乡派出所拘捕的流氓居然被其家属和同伙强行放走,还将民警打伤,这里的民众稍有什么事就聚众冲击政府部门.不达目的不罢休!在这里象计划生育,林政等执法工作根本很难开展,因为搞不好就要挨打!有一次县森林公安分局派出十多辆车三四十个民警去追查当地林木走私案,被几十名妇女围攻,她们专戳警车的车胎!
从这些情况看来,我认为问题在于:一是我们政府的政策总是以一种运动式的方式推行,而不是通过人大等立法机构以法制的方式稳步推行,许多政策的出台前缺乏全面周详的考虑,许多政策看似公平其实隐含着更大的不公平.二是中央集权过多过大,许多政策出于对地方执行变形的担忧往往一竿子到底,地方政府无法根据本地情况适当调整,而各地情况又千差万别,使得政策的效应大打折扣.三是我们的政策的出台和执行没有一个长效的稳定的法治轨道,就像钟摆,忽左忽右
评述:近年来我国财政政策的效果
张少春
1997年前后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出现新的变化,外贸出口下降、消费需求严重不足,银行资产状况面临加速恶化的趋势。为推动经济增长,国家开始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现在回过头来看,就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而言,这项政策的实施结果从两个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一是直接的方面,在经济不景气、银行普遍“惜贷”的局面下,通过补充银行资本金和对银行定向发债吸纳资金,防止了银行信贷资产大量向不良资产转化的可能,防止了银行存差持续增大对经营状况的影响,直接达到了化解银行风险的目标;二是间接的方面,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政府加大投资力度,通过政府投资拉动经济,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从而通过整体经济状况的改善达到化解金融风险的目标。
财政直接化解金融风险的措施包括补充资本金和对原来过高的储蓄沉淀进行吸纳,将信贷资金转换为财政投融资资金,用于公共投资的即期启动。这样的操作是在考虑银行实力、信贷风险、财政承受力等多方面因素后,分步骤完成的:(1)1998年5月18日,财政部首先面向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以外的其他商业银行和城市合作银行,发行了年利率6.8%的450亿元7年期专项国债,用以补充非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2)1998年8月18日,财政部又定向对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发行特别国债2700亿元,所筹资金全部用于补充上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的充足率,帮助银行规避风险,扩大其贷款的承受力。(3)1998年8月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决定向商业银行增发1000亿元国债、分两年纳入国家预算、打入财政赤字,同时由银行配套1000亿元贷款,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公共投资的拉动作用。
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措施方面,1998年财政吸纳的信贷资金有计划地从农村水利和生态环境建设、交通和通讯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和环保建设、电网改造、国家直属粮库建设、经济适用住宅建设六个方面流
向要素市场,通过对相关产业的带动直接拉动经济增长,其中一部分则转化为消费基金,带动即期消费增加。国债专项资金与银行贷款和地方配套资金的比率为1:2.53,说明1元国债专项资金的使用带动了2.53元社会资金的投入。据国家计委统计,1998年通过国债专项资金带动的2173.5亿元投入,形成了2074亿元的工作量,由此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左右。
1999年政府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8月30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通过增发600亿元国债用于增加固定资产投入的议案。新增国债资金主要用于在建的基础设施项目、一些重点行业的技术改造、重
大项目装备国产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环保与生态建设以及科教基础设施等。1999年的财政政策开始注重直接投资和技术改造贴息相结合。在增发的600亿元国债资金中,有90亿元作为技术改造的贷款贴息,专门用于支持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进行系统的技术改造。据测算,使用90亿元财政债券资金用于技术改造贴息,可拉动约1800亿元技改投资。采取这种方式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不但可以带动银行贷款和地
方、企业的配套资金投入,扩大投资需求,而且可以对企业技术进步、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1999年9月初,国家出台了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政策,这次调整收入政策重点是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包括适当提高社会保障“三条线”(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金、城镇居民最低生活费)的收入水平,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这方面需求对银行的压力。总的来看,1999年政府举债拉动经济增长2%。进入2000年,中央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发行长期国债,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我国近年来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效果是显著的,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政策的具体制定和执行中,有几个方面是需要注意的:一是政府通过举债直接吸纳银行资金的限度问题。向商业银行发行国债,可以直接减小银行“存差”过大带来的经营风险,但这种吸纳要以资金使用效果和财政的最终还债能力为基础,否则就变成了财政与银行间单纯的风险转移,而不是化解。此外,银行也必须考虑自身业务应有的发展规模和需要,考虑在市场经济中应有的定位,不能单纯为解决困难而缩减业务,影响发展目标。二是不管直接的措施还是通过经济增长创造宽松环境的间接措施,都只能起到防止新的金融风险增加和恶化的效果,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积淀下来的风险,改革、发展和银行自身的规范运作才是治本的战略选择。因此,要防止这种过渡性政策实施所带来的对金融风险意识的淡化。三是这几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着眼点主要在财政支出的扩大方面,财政收入始终保持着超常规增长,1998年名义增长率14.2%,1999年达16.6%,剔除价格因素则高达15.7%和21.1%。这种收入政策与支出政策的互逆调节可能产生政策效应上的“内耗”,影响对当期经济的拉动力度,同时由于可能产生的高税收等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则会影响到企业的融资选择、强化银行的“惜贷行为”,从而影响到经济自动恢复增长的最终效果。
我国退耕还林的有关政策
2002-7-6 10:26:47 责任编辑:
1999年,朱鎔基总理先后视察了西南、西北6省(区),提出“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综合措施。200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林业局、国家计委、财政部联合发出了《关于开展2000年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林计发[2000]111号),初步明确了退耕还林政策。为了明确责任,严格管理,推动试点工作的健康发展,2000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0]24号)。为适应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启动的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完善退耕还林的政策措施,2002年4月国务院又及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国发[2002]10号)。目前,退耕还林的主要政策是:
(一)退耕还林要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兼顾农民吃饭、增收以及地方经济发展;坚持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并重,采取综合措施,制止边治理边破坏问题;坚持政策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坚持尊重自然规律,科学选择树种;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二)实施退耕还林要认真落实“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坚持个体承包的机制,实行责权利相结合。必须切实把握“林权是核心,给粮是关键,种苗要先行,干部是保证”这几个主要环节,确保退耕还林取得成功。
(三)凡是水土流失严重和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坡耕地和沙化耕地,应按国家批准的规划实施退耕还林。对生产条件较好,粮食产量较高,又不会造成水土流失的耕地,农民不愿退耕的,不得强迫退耕。
(四)退耕还林要以营造生态林为主,营造的生态林比例以县为核算单位,不得低于80%。对超过规定比例多种的经济林,只给种苗和造林补助费,不补助粮食和现金。
(五)国家无偿向退耕户提供粮食、现金补助。粮食和现金补助标准为: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粮食(原粮)150公斤;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粮食(原粮)100公斤。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20元。粮食和现金补助年限,还草补助按2年计算;还经济林补助按5年计算;还生态林补助暂按8年计算。补助粮食(原粮)的价款按每公斤1.4元折价计算。补助粮食(原粮)的价款和现金由中央财政承担。
在粮食和现金补助期间,退耕农户在完成现有耕地退耕还林后,必须继续在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由县或乡镇统一组织。
(六)国家向退耕户提供种苗和造林费补助。退耕还林、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的种苗和造林费补助款由国家提供,国家计委在计划中安排。种苗和造林费补助标准按退耕地和宜林荒山荒地每亩50元计算。尚未承包到户及休耕的坡耕地,不纳入退耕不林兑现钱粮补助政策的范围,但可作宜林荒山荒地造林,按每亩50元标准给予种苗和造林费补助。干旱、半干旱地区若遇连年干旱等特大自然灾害确需补植或重新造林的,经国家林业局核实后,国家酌情给予补助。
退耕还林种苗和造林补助费发放方式,由各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尊重退耕农户意愿的前提下,退耕农户与种苗供应方签订书面合同,并在造林验收后,由种苗供应单位与退耕农户结算种苗补助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退耕农户指定种苗供应商。种苗和造林补助费,只能用于种苗、造林补助和封育管护等支出,不得挪作他用。
(七)关于退耕还林的农业税征收减免政策。凡退耕地属于农业税计税土地,自退耕之年起,对补助粮达到原常年产量的,国家扣除农业税部分后再将补助粮发放农民;补助粮食标准未达到常年产量的,相应调减农业税,合理减少扣除数量。退耕之前的常年产量,按土地退耕前五年的常年产量平均计算。补助给农民的现金不计入补助粮食标准。退耕地原来不是农业税计税土地的,无论原来产量多少,都不得从补助粮食中扣除农业税。
实施退耕还林的县,其农业税收入减收部分,由中央财政以转移支付的方式给予适当补助。
(八)实施退耕还林后,必须确保退耕农户享有在退耕土地和荒山荒地上种植的林木所有权,并依法履行土地用途变更手续,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放权属所有证明。
(九)在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基础上,实行“谁退耕、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的政策。农民承包的耕地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以后,承包期一律延长到50年,允许依法继承、转让,到期后可按有关法律和法规继续承包。
(十)采取多种形式推进退耕还林。有条件的地区可本着协商、自愿的原则,由农村造林专业户、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租赁、承包退耕还林,其利益分配等问题由双方协商解决。鼓励在有条件的地区实行集中连片造林,鼓励个人兴办家庭林场,实行多种经营。
(十一)为了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要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开展生态移民、封山绿化,开展农村能源建设,实行封山禁牧、舍饲圈养,加强川地、缓坡耕地的农田基本建设,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十二)退耕还林实行“目标、任务、资金、粮食、责任”五到省,省级政府对工程负总责。各省级政府要层层落实工程建设的目标和责任,层层签订责任状,并认真进行检查和考核。
(十三)退耕还林工程的规划、作业设计等前期工作费用和科技支撑费用,国家给予适当补助,由国家计委根据工程建设情况在计划中安排。前期工作费用和科技支撑费用的有关管理办法,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退耕还林地方所需检查验收、兑现等费用由地方承担,国家有关部门的核查经费由中央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