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经费保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4 21:07: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经费保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经费保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关于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经费保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经费保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总体上讲,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经费保障状况有了较大改善。但在有些地区由于缺乏稳定、有效的基层司法行政经费保障体制,经费保障不足仍是制约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发展进步的突出问题之一。因此,在更大范围内加快建立体制更加合理、机制更加有效、管理更加科学、保障更加有力的司法行政运行体制,已成为摆在司法行政机关面前的重大问题。按照上级要求,为全面掌握我县司法行政经费保障情况,近期,县司法局组织专门人员对我县的司法行政经费实际保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司法行政机关经费保障的现状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目前,县司法局局机关共有行政编制22人,县法援中心及县公证处两个,二级单位共有事业编制11人。全县辖11个乡(镇、街道),共有司法所11个(2010年前为10个乡镇,10个司法所),全县共有司法行政专项编制43名。近年来经费保障的基本情况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司法行政机关经费紧张的状况有所缓解。2005年之前,县司法局无论是办公经费还是业务专项经费均未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基本运转毫无保障。2005年后,县财政逐步加大了对专项业务工作开展的支持,专项经费从2005年的3万元

增加到目前的23万元,每年均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在现有保障体制之下,相对有效的保证了司法行政机关基本业务的开展。除县级财政加大支持外,中央、省、市政策性转移支付对司法行政机关的投入也不断加大,如中央装备款、办案经费、省财政配套资金、市财政司法所建设补贴资金等,一些系列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改变了过去司法行政机关经费完全无保障的情况。

(二)办公经费一直未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局机关基本运转仍无经费保障。受县财力制约,目前,县财政对我县司法行政机关的保障还仅仅是建立在基本业务开展的基础之上。多年来,司法行政机关基本办公经费从未列入财政预算,仅有的一点业务经费既要保障运转,又要办业务,造成司法行政机关在经费开支上时刻捉襟见肘,这直接导致了整体工作的运转困难。

(三)基层司法所基本无任何经费保障,司法所职能发挥受到严重限制。自2005年司法所收编上划以来,司法所纳入了县司法局和乡镇政府的双重管理。按照收编文件规定,收编后司法所人员的办公经费、福利等仍由乡镇政府负担。由于收编后人员管理与经费划拨脱钩以及乡镇政府财政困难,再加上部分基层领导在思想上有“重打轻防”的习惯性思维,忽视了司法行政工作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过程中的潜在价值和不可替代作用,司法所运转所需经费从未列入乡镇财政预算。司法所日常开支只能靠临时向县司法局和所在乡镇政府汇报来解决,事实上大部分得不到解决,极大的限制了司法所业务开展。诸如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人民调解等一些重点工作开展起来都十分困

难。

二、基层司法行政经费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司法行政机关保障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办公条件也得到日益改善。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一个完善的经费保障体制在鱼台司法行政系统仍未建立起来,影响了司法行政机关正常有效的运转和司法行政工作的科学健康发展。现阶段,我县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在经费保障方面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地方财政困难,司法行政保障受制于地方财力。鱼台县地处山东、江苏两省交界处,工业基础薄弱,第一产业农业的比重较大,县财政收入来源较为单一。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在经费预算上,需要保工资、保发展,因而绝大部分党政机关的办公经费都得不到保障。这是我县司法行政经费困难的根本原因。

(二)司法行政系统公用经费保障制度得不到落实。财政部、司法部在2006年就联合出台了《关于制定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的意见》,提出要从加强国家基层政权建设、提高基层执政能力的高度,按照“收支脱钩、全额保障、因地制宜、适时调整”的原则制定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目前,其他省份都已按照《意见》要求,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制定落实了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但山东省由于各方面原因,一直未将文件精神向下传达、贯彻和落实,文件棚架在了省一级,导致基层经费落实无依据,申请无办法。自2009年起,我县政法机关中公、检、法三部门的公用经费

均已落实了中央两部门的文件精神,唯有司法行政系统没有落实,给司法行政工作造成了不应有的困难。这是当前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经费困难的关键原因。

(三)上级有关业务经费的文件精神落实情况不好。对于司法行政重要业务工作的开展,上级党委政府是很重视的,因此,在安排部署相关业务工作开展时,都对经费保障问题提出明确要求,并出台了专门文件。如在人民调解、普法宣传、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律援助等方面都提出了经费保障的具体要求。但从我县情况看,这些文件精神落实状况不好。有的是落实标准低,有的方面多年来就一直没有落实。究其原因,有地方财政困难、相关部门协调争取力度不大等因素,也有上级主管机关督促检查力度不够的问题。上级主管部门只止步于文件发了,从未检查督促过文件的落实问题。这也是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经费困难的重要原因。

三、解决当前经费保障问题的建议对策

基层司法行政经费保障工作是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基层司法行政经费的保障就没有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科学健康发展。强有力的经费保障是基层司法行政机关有效履行职责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努力解决基层司法行政经费保障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经费保障水平,不断改善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工作条件,是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需要,也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更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为解决我县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经费困难问题,结合鱼台实际,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落实公用经费保障标准,确保基层司法行政部门履行职能的经费需要。建议省、市相关部门加大协调力度,尽快落实财政部、司法部《意见》精神,尽快制定落实我省、我市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加强与财政部门沟通,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我县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实及施计划,切实满足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基本经费需求,维持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正常运转。

(二)建立监督机制,认真做好保障标准的落实工作。要充分发挥上级机关、人大、政协等部门的监督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政权建设的高度,牢固树立“经济发展是政绩,社会稳定也是政绩”的观念,认真抓好司法行政公用经费保障标准的全面落实。这不仅关系到司法行政工作良性发展的物质基础能否夯实,更关系到国家社会的长远发展。

(三)加大支持力度,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经费保障标准要适应司法行政工作任务的变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增加,随着地区财政能力的提高和国家有关政策的调整适时进行调整,以此保证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各项经费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中央政法专款要体现扶贫解困作用。对经济欠发达、财政困难的县(市区),中央,省市要加大支持力度。近年来,中央政法专款及省市配套资金的发放力度不断加大,但在发放办法上基本上是采取的平均主义,按照县市区人口多少来安排专款数量。这就造成了无经费困难的县市区也得到了扶持,而经费困难大的县市区又无法从

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建议下一步在专款安排上要向困难县市区倾斜,以此解决困难县市区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燃眉之急。

第二篇:司法行政机关经费保障情况调研报告

司法行政机关经费保障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总体上讲,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经费保障状况有了较大改善。但在有些地区由于缺乏稳定、有效的基层司法行政经费保障体制,经费保障不足仍是制约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发展进步的突出问题之一。因此,在更大范围内加快建立体制更加合理、机制更加有效、管理更加科学、保障更加有力的司法行政运行体制,已成为摆在司法行政机关面前的重大问题。按照上级要求,为全面掌握我县司法行政经费保障情况,近期,县司法局组织专门人员对我县的司法行政经费实际保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司法行政机关经费保障的现状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目前,县司法局局机关共有行政编制22人,县法援中心及县公证处两个,二级单位共有事业编制11人。全县辖11个乡(镇、街道),共有司法所11个(前为10个乡镇,10个司法所),全县共有司法行政专项编制43名。近年来经费保障的基本情况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司法行政机关经费紧张的状况有所缓解 之前,县司法局无论是办公经费还是业务专项经费均未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基本运转毫无保障。后,县财政逐步加大了对专项业务工作开展的支持,专项经费从的3万元增加到目前的23万元,每年均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在现有保障体制之下,相对有效的保证了司法行政机关基本业务的开展。除县级财政加大支持外,中央、省、市政策性转移支付对司法行政机关的投入也不断加大,如中央装备款、办案经费、省财政配套资金、市财政司法所建设补贴资金等,一些系列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改变了过去司法行政机关经费完全无保障的情况。

(二)办公经费一直未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局机关基本运转仍无经费保障 受县财力制约,目前,县财政对我县司法行政机关的保障还仅仅是建立在基本业务开展的基础之上。多年来,司法行政机关基本办公经费从未列入财政预算,仅有的一点业务经费既要保障运转,又要办业务,造成司法行政机关在经费开支上时刻捉襟见肘,这直接导致了整体工作的运转困难。

(三)基层司法所基本无任何经费保障,司法所职能发挥受到严重限制 自司法所收编上划以来,司法所纳入了县司法局和乡镇政府的双重管理。按照收编文件规定,收编后司法所人员的办公经费、福利等仍由乡镇政府负担。由于收编后人员管理与经费划拨脱钩以及乡镇政府财政困难,再加上部分基层领导在思想上有“重打轻防”的习惯性思维,忽视了司法行政工作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过程中的潜在价值和不可替代作用,司法所运转所需经费从未列入乡镇财政预算。司法所日常开支只能靠临时向县司法局和所在乡镇政府汇报来解决,事实上大部分得不到解决,极大的限制了司法所业务开展。诸如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人民调解等一些重点工作开展起来都十分困难。

二、基层司法行政经费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司法行政机关保障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办公条件也得到日益改善。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一个完善的经费保障体制在鱼台司法行政系统仍未建立起来,影响了司法行政机关正常有效的运转和司法行政工作的科学健康发展。现阶段,我县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在经费保障方面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地方财政困难,司法行政保障受制于地方财力

鱼台县地处山东、江苏两省交界处,工业基础薄弱,第一产业农业的比重较大,县财政收入来源较为单一。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在经费预算上,需要保工资、保发展,因而绝大部分党政机关的办公经费都得不到保障。这是我县司法行政经费困难的根本原因。

(二)司法行政系统公用经费保障制度得不到落实

财政部、司法部在就联合出台了《关于制定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的意见》,提出要从加强国家基层政权建设、提高基层执政能力的高度,按照“收支脱钩、全额保障、因地制宜、适时调整”的原则制定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目前,其他省份都已按照《意见》要求,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制定落实了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但山东省由于各方面原因,一直未将文件精神向下传达、贯彻和落实,文件棚架在了省一级,导致基层经费落实无依据,申请无办法。自起,我县政法机关中公、检、法三部门的公用经费均已落实了中央两部门的文件精神,唯有司法行政系统没有落实,给司法行政工作造成了不应有的困难。这是当前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经费困难的关键原因。

(三)上级有关业务经费的文件精神落实情况不好

对于司法行政重要业务工作的开展,上级党委政府是很重视的,因此,在安排部署相关业务工作开展时,都对经费保障问题提出明确要求,并出台了专门文件。如在人民调解、普法宣传、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律援助等方面都提出了经费保障的具体要求。但从我县情况看,这些文件精神落实状况不好。有的是落实标准低,有的方面多年来就一直没有落实。究其原因,有地方财政困难、相关部门协调争取力度不大等因素,也有上级主管机关督促检查力度不够的问题。上级主管部门只止步于文件发了,从未检查督促过文件的落实问题。这也是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经费困难的重要原因。

三、解决当前经费保障问题的建议对策

基层司法行政经费保障工作是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基层司法行政经费的保障就没有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科学健康发展。强有力的经费保障是基层司法行政机关有效履行职责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努力解决基层司法行政经费保障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经费保障水平,不断改善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工作条件,是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需要,也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更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为解决我县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经费困难问题,结合鱼台实际,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落实公用经费保障标准,确保基层司法行政部门履行职能的经费需要 建议省、市相关部门加大协调力度,尽快落实财政部、司法部《意见》精神,尽快制定落实我省、我市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加强与财政部门沟通,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我县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实及施计划,切实满足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基本经费需求,维持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正常运转。

(二)建立监督机制,认真做好保障标准的落实工作

要充分发挥上级机关、人大、政协等部门的监督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政权建设的高度,牢固树立“经济发展是政绩,社会稳定也是政绩”的观念,认真抓好司法行政公用经费保障标准的全面落实。这不仅关系到司法行政工作良性发展的物质基础能否夯实,更关系到国家社会的长远发展。

(三)加大支持力度,不断提高保障水平

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经费保障标准要适应司法行政工作任务的变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增加,随着地区财政能力的提高和国家有关政策的调整适时进行调整,以此保证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各项经费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中央政法专款要体现扶贫解困作用 对经济欠发达、财政困难的县(市区),中央,省市要加大支持力度。近年来,中央政法专款及省市配套资金的发放力度不断加大,但在发放办法上基本上是采取的平均主义,按照县市区人口多少来安排专款数量。这就造成了无经费困难的县市区也得到了扶持,而经费困难大的县市区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建议下一步在专款安排上要向困难县市区倾斜,以此解决困难县市区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燃眉之急。

第三篇:关于人民陪审员经费保障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人民陪审员经费保障的调查与思考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司法活动,行使国家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去年5月1日我国颁布实施了《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标志着人民陪审员工作进入了法治化的轨道。全面贯彻人民陪审员制度,对于各级人民法院进一步促进司法公正,保障司法廉洁,加强司法能力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人民法院要依法贯彻落实《决定》,经费保障是关键,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也需要强有力的经费保障作为物质基础,否则制定出来的各项措施无异于纸上谈兵。实施《决定》后,人民陪审员经费保障如何?现就我院人民陪审员经费保障的情况进行了粗浅探讨。

一、我院落实人民陪审员经费保障的基本情况

开展人民陪审员工作,需要充足的经费作保障。对此,《决定》第十九条针对人民陪审员经费来源及保障作出了明确规定:“人民陪审员因参加审判活动应当享受的补助,人民法院为实施陪审制度所必需的开支,列入人民法院业务经费,由同级政府财政予以保障。”而我院在编制部门预算时,要求财政拨给人民陪审员专项经费,当地财政部门却以财力有限或以法院有行政性收费为由,不再另行安排陪审员专项经费。基层法院人民陪审员经费均不到位,经费缺乏,毫无保障而言。

在经费紧缺的困难前,我院想方设法努力筹措资金,通过自筹资金或挤压办案经费,拿出一部份经费用于开展人民陪审员选任、考核、任命、业务培训等工作及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而支出的交通费、就餐费、误工费、奖励等补助开支,切实保障了我院人民陪审员工作的顺利开展。去年我院共聘请了25名人成陪审员,来自全县各行各业,人民陪审员正式上岗后,认真履行职责,广 泛参与各类案件的审理工作。半年来,共有20人次参加了我院的开庭审判工作,参加审理刑事、民事、行政等各类案件50余件,充分发挥了人民陪审员的职能作用,特别是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教育、感化和挽救工作上表现积极,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二、我院人民陪审员经费保障存在的问题

由于存在人民陪审员经费保障不到位的现象,许多好的工作设想或制度措施也因缺少经费而举步难行。经费问题成为了制约陪审员制度发展的一个“瓶颈”。

1、人民陪审员办公、业务培训条件无保障

为了保证人民陪审员依法履行阅卷、听证、开庭及合议等权利,法院必须为陪审员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如安排专门的陪审员办公室,提供办公桌椅及笔墨纸张等其他办公用品,让陪审员感受到队伍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此外,法院还要订阅《人民法院报》、《司法文件选》等法律书籍供陪审员学习,定期发放一些司法信息资料及办案手册,举办陪审员法律业务培训,从而不断提高陪审员的法律知识和办案水平。但在实际调查中,基层法院因自身办公用房也比较紧张,无法为陪审员提供专门的办公室,有的基层法院原计划每季度定期举办一次陪审员业务培训,但因经费不足,无法支付培训所需的资料费、场地租赁费、聘请老师费用及陪审员交通、误餐补助,业务培训只能缩减次数或改为陪审员自学形式......人民陪审员履行职务的基本条件无法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陪审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陪审员的工作热情。

2、人民陪审员补助无法及时落实。

由于地方财政比较困难,很难拿出专门用于陪审员的专项经费,县级法院的办案经费也很有限,以至于人民陪审员补助得不到及时落实,也影响了人民陪审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人民陪审员开庭服装、标致未落实

人民陪审员与法官同坐在法庭上开庭时,法官有专门的制服、国徽,而人民陪审员却没有统一的服装和徽标。开庭时陪审员穿着五花八门的便装从在威严的高背椅上,无法体现法律的威严,也无法识别陪审员的身份,甚至有些当事人还怀疑陪审员的真假。为了维护司法形象,建议给陪审员制定统一的服装和徽标,但苦于经费短缺,该项工作很难得以落实。

4、人民陪审员人身财产、工资待遇无保障

《决定》第十八条规定:人民陪审员因参加审判活动而支出的交通费、就餐等费用,由人民法院给予补助。有工作单位的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期间,所在单位不得克扣或者变相克扣其工资、资金及其福利待遇。无固定收入的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期间,由人民法院参照当地职工上平均货币工资水平,按实际工作日给予补助。但在实践中,由于当地财政状况较差,法院的办公经费和办案经费往往不能足额到位,对于人民陪审员履职保障经常是心有余力不足。如在任职保障方面,由于陪审员在执行职务期间,行使的是国家审判权。但目前,在陪审员的人身财产等任职保障,尚无具体的规定和可操作性的程序,以至不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受到严重的干涉,当人身、财产受到严重侵犯时,权利得不到应有的救济和保障。此外人民陪审员的履职保障,还涉及到其所在单位和基层组织的支持。有的单位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对人民陪审员的工作不予支持,有的甚至将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视为“不务正业”,在工资福利待遇、工作业绩考核、提拔作用等方面给予歧视。对此,法院深知人民陪审员仅有政治荣誉感是不够的,还需必要的物质予以保障。

三、我院人民陪审员经费无法保障的原因

由于目前的财政管理体制采用分级负担、分级管理的办法,人民陪审员经费由同级财政负担,地方财政的财力状况如何和当地党委、政府对人民陪审员保障的认识程度完全影响人民陪审员的经费保障程度。

1、认识不深 重视不够

人民陪审员制度对提高审判工作透明度,强化公众监督,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和法治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全面落实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党和国家机关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有些党委、政府领导对《决定》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认识不深,缺乏大局意识,片面认为人民陪审员工作只是法院部门的事,经费由法院自行解决。有的领导还存在陪审员“只陪不审”的旧观念,认为增加几名陪审员工作,无须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财力......领导对人民陪审员制度认识不深,重视不够,经费保障问题也就变行无足轻重了。

2、财政预算流于形式

经费保障不力

法院开展人民陪审员工作需要财政予以经费保障,但“财政保障”真正的落脚点却是列入当地财政预算,没有列入财政预算,经费保障也只能是不可能充饥的纸上之饼。因此,我院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充分说明人民陪审员经费保障的重要性,努力落实人民陪审员专项经费。但由于我县经济发展欠发达,地方财政困难,财政预算是明脱钩,暗挂钩。有的财政部门只拨给法院人员工资,其它办公、业务经费均从回拨的诉讼费、罚没收入中开支;有的财政部门对法院预算实行诉讼费、罚没收入按比例回拨,以收定支。财政预算流入形式,经费保障不力,甚至还截留、拖欠上级拨入的业务补助经费。法院自身的办公、业务经费都不能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时常陷入捉襟见肘、入不敷出的困境,对于人民陪审员的经费保障更是无能为力。

3、经费保障机制未健全

虽然《决定》相关条款明确规定了人民陪审员的经费来源及开支渠道,但由于没有建立和完善专项资金追踪问效和监督机制,经费拨付、使用环节不透明,缺乏有力监督,许多条款在实际工作中得不到有效的落实。

四、解决人民陪审员经费保障的对策

1、加强人民陪审员经费预算管理

以往法院在编制部门预算时,项目笼统,编制粗放,预算开支与实际开支脱节,无法保障经费高效使用。加强人民陪审员经费预算管理是保障陪审员经费充足到位,合理开支的一个有效途径。法院在编制人民陪审员预算时,要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细化预算编制内容,对开展人民陪审员所需的培训费、资料费、办公费、差旅补助、奖励等各项费用分项单独预算,加强定量分析,提高预算编制质量。此外,还要加强对预算执行管理,对资金使用进行全程监督及信息反馈。将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三个不同环节实行控制,使有限的经费都用在“刀刃”上,从而增强预算管理透明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人民陪审员经费实行省财政垂直管理

为了确保人民陪审员经费及时到位,建议把人民陪审员经费列入专项资金,实行省财政垂直管理。陪审员经费由省财政直接拨付到法院系统,减少资金层层转拨环节,避免资金被截留、拖欠的现象。同时对经费实行单独管理、单独核算,保证专款专用,从而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根本上解决人民陪审员经费难的困难。

3、健立和完善人民陪审员经费保障监督机制

鉴于各个法院对人民陪审员经费保障落实情况不同,应健立和完善专项资金追踪问效制度和监督体系。每年由财政、法院等部门人员组成督查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人民陪审员经费保障情况进行检查。对陪审员经费落实、使用情况进行追踪问责,从而确保陪审员经费专款专用,进一步促进人民陪审员工作的良好发展。

第四篇:对法院经费保障的调查与思考

对法院经费保障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人民法院在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进程中,肩负着行使审判权的神圣使命,承担着惩罚犯罪、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任。独立审判,又是行使审判权的一项重要组成部份,而要实现独立审判,离不开充足的经费保障。孙子兵法云:“大军未动,粮草先行”,从古到今,充分的物质保障始终是进行一切活动的根本,物质保障也是法院实现审判职能的前提条件。尤其是当前全国法院全面落实“司法为民”的要求下,法院在经费难以保障的情况下,承担的责任更加重大,审判任务也更加艰巨。特别是2007年4月1日起施行的国务院第159次常务会议通过的《诉讼费用交纳办法》在缴纳诉讼费标准方面作了很大调整,大幅度地降低了收费标准。因此,确保法院审判活动正常运行的经费保障十分重要,只有保障经费到位,才能促进审判工作顺利进行。现就法院经费保障制度的现状及应采取的对策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一、法院目前经费保障的基本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在现行财政体制下,法院的经费来源,主要是依靠各级政府财政的拨款及法院自身收入的诉讼费作为补助经费。目前我国财政对于法院收入的诉讼费,实行“收支两条线”,即法院收 缴的诉讼费全额上缴给财政专户,财政统筹后再以预算外资金的形式,根据其经济实力与法院的开支预算报告决定拨款数额的多少。因此,不同地区的法院得到的财政拨款是各不相同的,也因此形成了有的法院经费相对有余,有的法院经费缺口很大。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的法院,诉讼费收入多,经费相对较充足,基础设施建设,硬、软件建设相对也较先进。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法院,尤其是部分被定为中扶县、列入西部大开发行列的老、少、边、穷“袖珍小县”的基层法院,受人口和经济总量的制约,县内商事案件案源少,且案件标的额小,诉讼费收入少,财政困难,得到的经费也相对不足,人员经费尚无法保证,更何况办案经费和建设资金?这么多年来,法院的“两庭建设”也一直是举步维艰,如按国家标准进行设计建设法庭,将直接影响法院正常的经费保障,只有采取建设单位垫资,法院自身从压缩开支中逐年偿还,因此,经费缺乏,已成为困扰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一个难题,在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社会经济正在起着翻天覆地的变革,各类案件剧增,法院的审判业务日趋繁重,现有的经费保障制度已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经费保障困难对法院工作的负面影响

司法经费保障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物质保证,是巩固国家政权、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更是推动清除和防止司法腐败的需要。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逐步推进,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由经费紧张而引发的各种弊端已经明显暴露出来并持续不断地加深着对法院各项工作的负面影响。

1.《诉讼费用交纳办法》实施后,法院工作运转难度进一步加大。制定和实施《办法》的目的是进一步降低诉讼门槛,减少涉诉群众的经济负担,规范诉讼费用的交纳和管理,畅通诉讼渠道,完善人民法院经费保障体制,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作用,促进公正司法和社会和谐稳定。随着《办法》的实施,诉讼费收入也减少,而法院司法经费主要依靠诉讼费收入维持法院正常运行的困难即刻显现,经费不能及时足额保障已直接影响到法院的正常运转和工作开展,极大地挫伤了法官的积极性,更影响了多年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司法为民宗旨的司法效果。原《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规定依法由当事人承担的案件受理费及其它诉讼费用,在司法审判活动中具有补足审判成本、遏制诉权滥用、倡导诚实信用的功能,《办法》实施后,在地方财政比较困难,主要依靠诉讼费收入维持正常运行的贫困地区的基层法院,由于现行财政保障没有变化,经费保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法院经费保障越来越严峻的形势,如果现行财政保障的情况不变,经费保障问题将进一步突出,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法官的积极性,影响审判质量和司法的权威与效果。

2.对司法公正与效率的负面影响。新的《诉讼费用交纳办法》规定,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和诉讼调解结案的诉讼费要减半收取。虽然调解、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能够及时高效的化解 矛盾纠纷,作到案结事了,但是需要法官做大量的工作,既增加了法官的工作量,也增加了办案成本。新的《办法》这一规定,使得法官审判理念正悄悄发生变化,为了保住原本就少得可怜的诉讼费收入,尽可能的不使用简易程序,对调解撤诉案件就可能采取变通处理的方式,如不进行调解或尽量少调解,或以判决形式出现,尽量不同意当事人的撤诉要求,以避免退还费用等。这不仅导致调解撤诉率的大幅下降,简易程序的使用范围的缩小,还影响了案件质量效率指标的考核,更为重要的是这将极大地削弱法院审判的社会效果,这与中央司法政策和最高法院要求扩大简易程序的使用范围,提高调撤率,发扬东方调解经验的要求相悖,对化解矛盾、创建和谐社会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3.较低的工资、福利待遇,不利于法官队伍素质的提高。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司法队伍。这就必须以增强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为目标,不断加强法院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继续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而这些必须要有必要的经费作为保障。一是贫困地区法官待遇低,法官资源不稳定,留不住人才。同为共和国的法官,不同省份、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法院,工资福利相差几倍甚至十几倍,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法官,有的被长期拖欠国家规定的政策性津贴和补贴,有的被长期拖欠工资和差旅费,严重影响了干警的工作信心和积极性。二是培训经费严重不足。贫困地区法院的正常办案经费、津贴、通勤补 助费用都难以有效落实,培训经费更是捉襟见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了贫困地区法官的职业化建设以及法官素质的提高,不利于法官队伍的稳定和建设。

三、法院经费保障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法院经费保障机制未健全,领导认识不够。受司法行政化的误导,一些党政领导把人民法院等同于一般的行政机关,错误认为法院与行政执法机关一样,也就是办案、下乡调查,好像没有更多的工作可做,没有认识到审判工作的特殊性,在经费供给上与行政机关一刀切。办公经费的多少在很多方面取决于党政领导的认识上,领导重视的,办案经费相对多些。殊不知,法院95%以上的工作是审理和执行大量的刑事、民商事、行政案件,每审理一个案件要通过调查取证、开庭审理、合议、裁决,最后执行生效裁判各个环节才能完成的,每个案件都必须按法律规定的程序公开、公平、公正地审理,这就需要法官做一些大量的调查取证和庭审工作。如法院经费的保障机制不健全,将直接影响法院的公正与效率。尽管法院在审理民商、行政、执行案件中收取了当事人的诉讼费和执行费用,但这些费用属于国家财政规费,按“收支两条线”规定,实行收缴分离,全额上缴国库,法院本身不得随意使用,如财政不能及时保障法院的办案经费,就不能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

2、受当地财政困难影响,法院经费得不到保障。在中扶县这样一个贫困县里,财政首先要解决的是干部职工的温饱问题,其次是教师工资,再次才是政法部门的办案经费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法院不能因为没有经费而不办案,也不能收了诉讼费而不办案,个别党政领导把法院办案所需的经费等同于行政机关,不管办案经费是否落实,以致法院不得不自谋出路,拉赞助、经费包干、乱罚款、违规收取诉讼费,势必产生一系列司法腐败,结果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由于经费保障不落实,受当地政府和财政制约,影响到案件的及时审理和执行。

四、解决法院经费保障制度的对策

人民法院经费保障工作做好了,直接体现法院的公正与效率,对于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对经费使用保障制进行改革。

1、加快改革步伐,确保法院经费保障到位。按照我国目前“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财政管理体制,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办公经费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担,从实际上看这种管理体制的确给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带来了一些不便,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人民法院。由于地方经济欠发达,财政困难,行使审判职能所需要的经费难以得到保障,这是一个长期困扰人民法院的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人民法院经费不足的问题,就必须从法院经费管理体制上入手,通过司法体制的改革来实现。只有加快法院人、财、物的管理制度改革的步伐,才能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方针,实现审判工作的公正与效率,克服地方保护主义,依法行使审判权,摆脱法院对地方政府在经费上、物质上的依赖性。因此,从我国国情出发,宜建立法院系统垂直管理 的财政体制,建立垂直的财政体制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好处:一是能确保法院人员的工资、补贴和办案经费,解决地区之间因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差别,消除法院干警对各法院之间经济不平衡所产生的攀比情绪。二是能确保法院物质装备和“两庭”建设经费的正常开支,解决法院装备落后、“两庭”建设欠债、审判场所维修等问题。如实行垂直财政统管,则可根据地区差别,综合调控,按轻重缓急进行统一计划安排,投资分期分批解决建设项目。三是能确保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部门、团体和个人干涉。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法院经费由各地方财政供给,受制于地方政府的不利局面。

2、搞好司法独立预算,确保经费供给。笔者认为,在当前强调司法改革的进程中,经费保障机制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应改变这种法院经费单纯依靠地方财政拨款的做法,应当实行全国法院系统的经费由国家计划单列,财政统一拨款,并立法保障司法经费,建立独立的司法预算制度。法院的司法独立预算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务必从实际出发,加强和规范人民法院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法院依法履行审判职能并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一些法定的必需的支出和人员经费及业务正常开支的经费要如实编制上报,财政部门在安排预算中不能把审判机关经费等同于一般行政机关,要确保按审判工作需要的经费供给。法院物质装备和“两庭”建设所需经费也应列入国家计划,根据实际情况逐步予以安排解决,否则,将使法院审判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3、增强透明度,健全法院经费保障监督机制。为保障法院经费使用的公正、透明、廉洁,首先要解决管理机制上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实行上下监督和横向监督,如定期或不定期从上级法院挂派和纪检监察部门及审计部门派驻监督,审核法院经费,建立法院系统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及审计制度,规范法院系统的财务管理,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专门审计,避免出现审计漏洞,有效防止腐败,加强对法院正常审判业务经费的监督和重点项目建设的跟踪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腐败分子暗箱操作、假公济私的违法行为,才能彻底解决以往监督不力的问题。通过监督,切实保障人民法院经费保障制度得以落实,为人民法院的司法公正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第五篇:财政部 司法部关于制定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的意见

财政部 司法部关于制定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司法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司法局:为切实做好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经费保障工作,保证基层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能的经费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财政部关于政法机关不再从事经商活动和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后财政经费保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办发[1998]30号)等法律和文件规定,现对制定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制定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工作的重要性

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含县、市、区司法局和乡、镇、街道司法所)是国家政权的基层组织,肩负着人民调解、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重要任务,在推进依法治国、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定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是建立和完善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经费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工作职能作用,加强国家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规范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经费保障工作的基本措施,也是实现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合理保障、有效保障的重要依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司法行政部门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重提高基层政权执政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高度来认识和支持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制定工作,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研究,抓紧制定本地区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

二、制定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制定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的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根据事权划分和现行“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司法行政经费管理体制,贯彻收支脱钩、全额保障、因地制宜、适时调整的原则,不断提高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经费保障水平。

制定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的主要原则:

(一)收支脱钩,全额保障的原则。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各项收入和行政性收费要按规定上缴财政,履行职责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予以全额保障。

(二)突出重点,确保基本需要的原则。基层司法行政机关所需公用经费,特别是业务经费等要作为重点予以保障;履行职责、开展工作所必需的日常开支要足额给予保障。

(三)因地制宜、分类制定的原则。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财政保障能力差异较大等特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研究制定本行政区域内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保障标准。

(四)适时调整、合理增长的原则。保障标准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司法行政工作任务的增加和本地区财政保障能力的提高,适时进行调整,保持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经费的合理增长,保证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经费需要。

三、制定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的范围

(一)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的通知》(财预[2006]13号)规定和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特点,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的范围包括行政运行的公用经费和基层司法业务费、普法宣传费、律师公证管理费、法律援助费等。其中,行政运行公用经费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费、电费、交通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差旅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福利费、劳务费、办公设备购置费等。

(二)在上述公用经费范围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结合本地区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实际工作任务,确定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应包括的具体开支项目。

(三)上述公用经费保障标准执行范围应包括经费由乡、镇、街道保障的司法所。

四、制定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的办法

(一)测算经费保障标准的基础数据。按照公用经费保障标准的开支范围,以当地2004年和2005年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经费实际开支数额为基数,扣除一次性开支和不合理开支,作为测算经费保障标准的基础数据。

(二)测算不同类型经费保障标准的差异数据。选择有代表性的基层司法行政机关进行典型调查,并在调查、统计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地理、交通、气候、物价和司法行政业务量等特殊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测算出不同地区、不同类别保障标准的差异数据。

(三)制定分类保障标准。根据本地区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实际工作需要和财政保障能力以及上述测算数据,对所辖基层司法行政机关进行分类,确定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经费保障标准。

五、制定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工作的要求

做好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责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司法行政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本地区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确保保障标准的落实。

(一)抓紧研究制定本地区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的保障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结合本地情况,于2007年6月30日前制定下发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同时报财政部、司法部备案。

(二)认真做好实施工作。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可根据制定的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向同级财政部门编报经费预算,财政部门要按照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下发的保障标准安排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预算。对于部分财政确实困难的县、市、区,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制定分落实计划,原则上3年内必须达到本地区确定的经费保障标准。

(三)建立监督机制,推动保障标准的落实。省级财政部门要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并加强检查和监督,督促本地区县级财政部门按照制定的保障标准安排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预算;对本地区内确实难以按保障标准落实公用经费的贫困县、市、区,省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补助力度,帮助贫困县、市、区落实保障标准。

(四)切实加强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加强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经费预算管理,并加强预算的追踪反馈和监督检查工作。基层司法行政机关要按照“两个务必”的要求,教育广大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牢固树立执政为民和艰苦奋斗的思想,坚持节俭办事的原则,厉行节约,杜绝浪费;要根据工作重点和实际需要,合理调整支出结构,优先保证重点工作需要;要合理规划和配置资源,提高现有设施、设备利用率,避免重复购置,减少消耗;要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切实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下载关于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经费保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经费保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安徽省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xiexiebang推荐)

    安徽省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 为切实做好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经费保障工作,保证基层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能的经费需要,根据财政部、司法部《关于制定基层司法行政......

    对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对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调查与思考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以下简称基层工作)是司法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司法行政工作的根基。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法制宣传、人民调解、安置帮教、基......

    行政机关经费保障情况调研报告

    行政机关经费保障情况调研报告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总体上讲,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经费保障状况有了较大改善。但在有些地区由于缺乏稳定、有效的基......

    试论司法经费保障制度改革

    试论司法经费保障制度改革 目 录 写作提纲 内容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引 言 一、充分而有力的司法经费保障是司法公正的核心基石 二、司法经费分级负担是当前司法改革纵深发展的......

    基层机构设置及其经费保障情况调查

    根据盛市森林公安机关关于开展森林公安基层派出所机构设置及其经费保障情况调查的统一部署。近日,我分局办公室工作人员就相关问题专题开展调研,并对局属5个基层派出所进行了......

    ***基层机构设置及其经费保障情况调查

    > 根据省、市森林公安机关关于开展森林公安基层派出所机构设置及其经费保障情况调查的统一部署。近日,我分局办公室工作人员就相关问题专题开展调研,并对局属5个基层派出所进......

    基层机构设置及其经费保障情况调查5篇

    基层机构设置及其经费保障情况调查森林公安经费保障困难给森林公安工作、民警队伍带来了难言的苦衷,也带来了重大损失。解决森林公安经费保障的问题和困难是民警队伍的强烈心......

    ***基层机构设置及其经费保障情况调查(5篇)

    根据省、市森林公安机关关于开展森林公安基层派出所机构设置及其经费保障情况调查的统一部署。近日,我分局办公室工作人员就相关问题专题开展调研,并对局属5个基层派出所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