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司法行政机关新媒体宣传工作策略
基层司法行政机关新媒体宣传工作策略
—以闵行区司法局新媒体探索为例
随着社交新媒体技术方式的不断发展,广大受众的社交方式、信息采集方式、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对我们基层司法行政机关而言,尤其是法宣工作,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如果不与时俱进,必然会导致受众的流逝和宣传效果的降低。鉴于此,我们从2011年就开始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法宣工作探索,遭遇过无人问津的冷落,遭遇过技术瓶颈的制约,遭遇过内容匮乏的困境,也尝到不少甜头,更获得网友支持鼓励和荣誉,不断摸爬滚打,着实发现,新媒体法宣工作要坚定的做、实在的做、创新的做,因此,我个人也在2012年开设了个人实名微博,“@海民视角”,学新媒体思维,探索新媒体的路径,一步步学习、一步步探索,一步步总结,不断的变化策略、变换方法,迎合受众的需求。2014年初以来,随着微信的崛起,我们再一次尝试又一全新的平台,开通了微信公众账号“闵晓法”„„虽然我们吃过很多亏,但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
今天,就想以我们闵行司法行政新媒体探索为例做一下交流,作为一个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在没有省部级机构权威发布信息源,在没有像公检法一样丰富的案例素材源,在没有像新闻媒体一样采编团队,甚至没有专门的工作经费保障下,如何依托自身职能,构建机制,组建队伍,转变思路,走出自己的新媒体探索之路,在传播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不断提升网络影响力,把握舆论话语权,是今天我想与大家交流汇报的。
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背景介绍:首先,先和大家聊聊我对目前整个法治新媒体平台的整体认识,从我个人观察来看,目前微博领域以新浪为主,腾讯基本已经进入冰封期,新浪微博在2013年下半年开始也出现了明显下滑,这一点很明显的体现在了转发量上,但是2014年以来,很多重大事件、舆论事件、娱乐爆料事件,如马航失联、文章劈腿等等,在新浪微博上的快速传播,使新浪微博迎来第二春,相比微信而言,新浪微博具有更强的权威信息传播力,适合作为权威信息发布、民生信息公开和法治舆论引导的传播平台。尤其是法治舆论引导方面,敌对势力、所谓的“公知”不时的煽风点火,在新浪微博上具有较强的煽动力,还有需要法治案件的利益相关人通过微博造势,压迫司法、倒逼司法舆论审判现象也比较明显,而与之相对的正义力量反而比较薄弱,网络安全问题、法治舆论引导研判问题、快速的法治信息公开问题,也应当是我们政法机构在微博领域应当重视和关注的焦点。
接下来谈一谈微信,这是一个新秀,目前也正处于百花齐放的时期,前一阵子腾讯大力清理了一大批敏感公众账号,目前微信平台对发布内容的关键词审核也非常严格,相对而言微信圈里谈生活、谈八卦的比较多,从上海的法治类新媒体来看,主要是新闻、政法机构、深度解读、服务营销和综合五大类,新闻类主要是指以上海法治报、新民晚报法制周刊等以新闻形式运营的公众账号,他们也是传统法治报纸在新媒体领域的转型探索;深度解读类,目前是在微信公众号中比较有影响力的一类,例如东早的“一号专案”,专门以重大司法案件、司法改革为切入点,深度剖析一些法治敏感点的内容,从而推进法治进程,由于观点透彻深入,所以受众比较多,粉丝达到数万;服务类,是以一些律所、律师个人或者法律工作者为主,他们通过发布一些案例,提供一些法律咨询服务来提升自身品牌价值,具有一定的营销性;还有一类是综合类,代表的就是上海报业集团旗下的上海法治声音,采用众筹方式,以原创、转载、活动、服务、新闻相结合的一种综合传播形式;最后,就是我们政法机构开设的微信公众平台,数量很多,形式也多样,各有千秋。
一、明确定位
船要有舵,航海要靠灯塔,基层司法行政的新媒体平台,需要有正确的方向定位。我也一直在思索,一个基层司法行政机构的新媒体平台,应该以怎样的定位来运营,做法治新闻?我们没有专业的记者,做案例宣传?我们和公检法比起来,案例的曲折性、舆论热点性、案件的数量等都没法比,司法行政工作涉及的案件,如医患纠纷、婚姻纠纷等,往往都是家长里短平凡琐碎,靠以案释法为主又不行?搞怪博眼球,又不符合政务机构属性的要求。所以一开始我们也是带着迷茫,只能先不断地摸索前行,每天从网友的反馈中不断调整定位和策略,最终我们发现,做一个基层司法行政机构,我们唯有立足于本职工作借新媒体发挥好司法行政职能作用,才能得到网友的认可,才能长久,唯有坚定不移姓法、姓政,才能确保宣传内容不偏颇,“姓法、姓政、做服务”应当作为基层司法行政机构新媒体运作规范的衡量标准,而这种标准与网友的需求,与我们自身工作职能的要求是高度一致的,大家可以看到,这张图就是我们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我们微博发布的原创帖8000条做的大数据分析,70%以上的关键字充分体现了“姓法、姓政,做服务”的理念,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二、组建队伍
司法行政的新媒体宣传工作离不开人,其实任何一样事情要做成,必须要有合适的队伍,新媒体是一项创新工作,这个团队需要有很强的新媒体传播意识,司法行政工作本身又需要较强的法律功底和良好的群众思维,所以我认为,要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首先要组建一支有战斗力的新媒体团队。
(一)法制宣传核心队伍的培育。很多时候,大家可能会认为,现在微博也好、微信也好,都是圈子里在转圈子里的内容,存在一定的自娱自乐的情形,但是我们坚信一种理论,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就可能是奥巴马,你转发的转发的转发就可能传遍全世界,唯有建立有效和长效的内循环机制,才可能扩大外循环。因此,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培育法制宣传的骨干队伍,所以我们是以体制内司法行政工作人员为核心,在微博上形成以官方微博@闵行法宣零距离,以13街镇(工业区)司法所官博、法律援助中心、公证处、人民调解协会官博为枝干,以40余名实名认证的司法行政工作者和近百名法宣志愿者为补充的“1+16+X闵行法宣微博联盟”。在微信上形成,以司法局公众账号“闵晓法”为核心,以特色服务账号“闵行公证”、“掌柜晓骏”为两翼,以60余名司法行政工作者和87名法律工作者为支撑的“闵行法宣微信集群”,从而张开了新媒体法制宣传工作的的翅膀,短期带动内循环基础,有了内循环基础,再由内循环激发外循环,再加上高质量的内容,就能高概率产生几何级的传播力。尤其在微博中,我们还产生出诸如“@侠骨柔情的杨华”、“掌柜晓骏”等一系列微博大V、中V,在政府机构官博和广大受众之间架起桥梁,在传播正能量过程中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二次传播作用。
(二)新媒体创作团队的培育。新媒体传播,内容是王道,创作内容的人是王道,懂法不懂宣传不行,懂宣传不懂法不行,大家都知道新媒体传播的形式有很多种,文字、图画、动画、音频、微电影等等,在不同的节点、不同的场合,运用恰当的形式往往会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但是,作为一个基层司法行政机构,从目前的体制情况下,人员上、编制结构上对这块是不可能有明显倾斜的,那怎么办呢?唯有走志愿化途径。有这样一种理论,叫“7人理论”,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只要一个办公室里有七个人,必然会有一个人活泼开朗善于带领大家做事的,必然有一个是愿意在闲暇时刻请客大家吃饭,也必然有一个人是闷声不响不愿与人交往的,7个人里面必然就会有不同性格的人。所以,我们就基于这种理论,70个人的司法局必然就有会不同技能的人,我们充分挖掘司法行政系统内的志愿者(包括律师),找到有技能有兴趣有志愿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然后通过委托培训、交流实践等各种方法,提升他们的技能,之后,成立了虚拟机构“新媒体法宣工作室”,人员包括视频剪辑、摄像、音控、文字采编、美工等各方面,而这支队伍在不打破局内编制框架,不影响传统该工作的基础上,用碎片化的时间、业务时间,来创作新媒体法宣工作所需要的内容。
(三)跨机构的项目团队培育。现在政府机关常是以项目化的方式来开展工作的,但是很多项目其实是伪项目,把传统工作包装了一下,填了个表就算是项目了。我觉得真正的项目化工作,是一种针对某种实效目的,具有创新意义和探索价值的工作,基于这种项目以跨机构的方式挑选团队,在实践中培育团队。比如,我们现在探索的微电影制作团队,不做不知道,做了才知道不简单,从剧本、拍摄、演绎、配音、后期、推广各个环节都需要不同的人才,我们通过项目化的机制来整合队伍来凝聚人才,交大传媒设计学院的老师成为了我们的指导力量,交大现代法治传播中心为我们提供了大数据支持,我们的志愿者到电视台和新闻工作者一起磨练学习提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七宝海派皮影戏大师朱墨钧老先生一起创作,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跨机构的合作让这支队伍的创作能力更加多元,更加丰富和全面。
三、机制保障
除了团队之外,我们还需要有力的机制保障,这块我简单谈一下。
(一)注重实效的考核机制倾斜。目前政府机关的工作是以考核为导向的,不纳入考核就很难引起各级领导重视,所以我们也是千方百计将新媒体宣传工作逐步渗透到考核之中,从原先单列考核、纳入法宣工作考核,到现在纳入依法治区工作考核的一部分,直接和成员单位一把手年底奖金挂钩,从而逐步争取新媒体宣传工作的地位。
(二)项目主导的激励机制支撑。我们新媒体法宣工作室的志愿者们都有这样一种信念,基于友情、基于创作的快乐、基于广泛传播的成就感,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以志愿心态投身于新媒体创作,但是作为领导,我们要用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志愿者不能白干,因为白干不长久。所以我们通过制定《关于建立闵行新媒体法宣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将激励保障机制固化下来,以一个个项目为标准,支付一定的志愿补贴,让这项工作持续开展下去。
(三)长效完善的保障机制维持。新媒体宣传工作是需要软硬件支撑的,拿着粉笔对着黑板是无法开展新媒体创作的,所以我觉得持续长效的培训机制和必要的硬件支撑是必要的。我们现在新媒体法宣工作室的硬件标配:一台高性能的电脑+一台主流中档相机+移动网络WIFI+半专业的音频视频制作设配。软件标配:定期例会交流+微信圈实时指导+依托交大的专业培训。
四、转换思路
坚持什么思路,决定了新媒体宣传工作的前进发展方向。
(一)新媒体群众路线的逆向思维。新媒体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平台,也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挑战,我们必须直面网友的反馈,每天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第二天我们就能看到网友的反应,好还是不好,一目了然无法逃避。如何提升效果,我们需要逆向思维,真正从受众角度解决四个问题,第一,受众为什么关注你?第二,为什么愿意看你的内容?第三,为什么愿意转发你的内容?第四,为什么在信息过载的时代视觉疲劳之后仍旧愿意不取消关注你?如果我们自己不能找到答案,凭什么期待受众能够找到答案?这种被我们称之为新媒体群众路线的逆向思维模式始终贯穿着我们的发展过程,稍后我将也从方法和服务等方面一一回答刚才四个问题。
(二)大法宣整合资源的众筹思维。和公检法不一样的是,司法行政的法制宣传部门,他一般也是同级政府法宣领导小组的下设办公机构,他主导和牵头全辖区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看上去涵盖了方方面面,其实一回过头来一看,没有一部法律法规是由这个机构参与制定或是实施的,换一句话说,法宣部门开展专业法宣传本身就是不专业的。基于此,我们一直强调的就是专业法由专业部门宣传,谁执法谁宣传,而作为我们法宣部门而言就是搭建平台,用专业化的宣传方式和广泛的宣传渠道,给各个专业部门提供一个能够提升宣传效果的大舞台,建立和畅通一种类似“来料加工、推广包装”的运作平台。此外,这种整合资源的众筹的思维方式,还要站在更高的高度来思考,法是什么?道德是什么?教育是什么?要知道,有时规则意识、文明意识、传统美德意识的教育和熏陶就是法治理念渗透的过程,比单纯的普法往往有更好的效果,基于此,我们需要大法宣整合资源的众筹意识,这种大不是机构的大,不是职能的大,而是服务范围的大,是宣传内容选择的大,是法宣工作视角的大,是一种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氛围。
(三)新媒体服务线下的反哺思维。有时我也在反思,有了新媒体,传播效果提高了,比起传统宣传工作而言,投入小产出大了,那是不是传统的东西就不要了?线下的东西就不要了?我觉得,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新媒体的发展过程,必然存在三个阶段,一开始是通过传统媒体带动新媒体传播,比如线下易拉宝宣传、制作宣传册、报纸上刊登二维码等等;第二步是新媒体比较成熟运营后,相对独立的自我运作,持续凝聚人气提高影响力;第三步,就是新媒体服务线下的过程,比如通过新媒体的传播效果好坏来调整线下宣传的内容,通过新媒体的影响力来传统宣传的缺失补位,最终形成有机整合互补的过程。传统宣传工作有其忠实的受众和稳定的传播效果,而通过新媒体的介入,可以有效提升我们宣传内容的质量,辅助和配合传统媒体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比如,我们现在线下社区宣传栏里的案例内容大都来自于新媒体高转发的内容,上海市法宣办发布的法宣挂图中的漫画部分来自于我们微博普法品牌栏目“普法微四格”,闵行区公益电影放映前插播的是我们依托新媒体自编自拍自导的微电影宣传片。
五、巧用方法
(一)法律条文简易化。作为一个普通用户而言,大家平时用新媒体其实就是在玩,在休闲,人们在休闲的时候绝对不想花大力气去理解和思考的,我们要做好宣传工作,让他们愿意看,就必须事先把这个理解和思考的过程去掉,由我们先行把枯燥的法律条文简化,把与受众无关的内容去掉,把与受众有关的内容提炼出来,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唯有这样才能提高受众的点击欲。比如5月1日起,《上海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办法》,真心的讲,很长很繁琐,我们就用例题计算公式的形式,来告诉受众,如果你的账户里有5万元,退休后每月可以领多少钱,简单明了,网友只需查询自己的账户然后直接套用公式即可算出自己的养老保险待遇了。
(二)话题选择热点化。其实,话题的选择对于宣传内容的传播往往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我们在法制宣传实践过程中往往忽略这一点,往往是我们想宣传什么就宣传什么,比如上个月的6.26,铺天盖地的禁毒宣传,12月份宪法宣传周宣传宪法,3.8妇女节宣传妇女维权等等。当然,在宣传节点重点宣传当然不错,但是在社会热点的时候快速切入,重点宣传,可能会导致非常好的效果。比如6月9日高考一结束,我们就针对今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的作文题目创作普法版作文《你的自由,我的自由》微信,受到广大微友热赞,点击量近万。比如在上海车牌拍卖之后,5.5%的中标率,广大新买车一族急于上牌却没有拍到,他们就会尝试购买二手车牌,在这个热点档口,我们制作了发布了《二手车牌买卖的“死牌”和“活牌”》一文,解读了二手车牌交易中的风险问题,点击量近2万,被转发1100余次。
(三)切入视角共鸣化。有些内容,你可能愿意看,但未必愿意转,我们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内容是广大受众愿意转的内容,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能够以较小的切入点引发受众共鸣的内容,往往会激发较大的转发量。今年5月,上海徐汇区某小区群租房里一把火,二名年轻的消防队员牺牲,这两名消防队员都是我们闵行人,整个上海掀起了整治群租的热潮。可是,大家都知道,群租现象不是没有理由的,他是由供需关系导致的,光和老百姓宣传群租是违法的往往得不到良好效果的,因此,需要我们用多不同的宣传策略戳中群租关系的软肋点,从而引发共鸣,火灾第二天,我们就发布《痛定思痛!对群租说不!》表明态度,第三天发布普及帖,《解读五种群租的情形》,第五天发布主打帖《如果„„》,用换位思考法,用拟人的修辞,将主人公定位成房东、二房东、房客和中介,然后告诉他们群租,会失去什么„„别人群租,你会失去什么,从而引发了广大受众的共鸣,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四)法律知识可视化。现在很流行一张图看懂系列,新法新规出台也有很多机构在做图解,很多诉讼过程中很多律师也提出诉讼可视化,之所以通过图、表和简单的文字来传递信息,是由于这样的方式更易于被接受,所以作为司法行政宣传也应当尝试可视化的宣传方式。比如一张图解读基层司法服务,一张图看懂流浪儿安置办法、一目了然看懂新《商标法》等,今年4月1日,上海出台政策提高了一系列民生保障待遇,其中有一项就是工伤致残人员的生活补助费,它里面讲到生活部分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三种标准,我们就通过漫画的形式告诉受众,一目了然比较清楚。
(五)角色定位拟人化。我觉得作为一个基层司法行政机构的微信平台,我们更多的是要做服务,做互动,所以还是需要一些拟人化,让受众在和平台交流的过程中,能真切的感受到对方是一个有血有肉靠谱的人,而不是机械化没感情的自动回复,所以我们一直以“闵晓法”卡通形象作为自己的称谓,用“闵晓法”态度和言论来表达我们司法行政工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更易于被受众所接收和认可,比如在帖子《我在司法局工作„„》中“闵晓法”就代言了很多角色,用“人人眼中有、人人笔下无”的内容,用拟人化的手法使得公众微信平台不那么干巴巴,而是有血有肉有温度,这个帖子也得到了广大微博微信网友的热情转发,点击量近4万,转发2500多„„
(六)形式载体多样化。光有文字图片还是略显单调的,形式和载体还需要多元一点,前面我也讲到过,我们组建了新媒体法宣工作室,这就解决了我们形式载体多样化的创作来源,除了图文外,我们还从2月份开始创办了“晓法说”音频周栏,由一批志愿者创作了一批音频节目,比如《二分钟听懂医患纠纷调解办法》,比如文章出轨后我们创作了沪语版的《后悔》,很受本地听众欢迎。
(七)活动互动长效化。政务新媒体如果纯粹只是推送信息,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长效定期的活动,比如基于微博的有奖评论征集活动、漫画征集活动、微电影征集活动等等,通过定期的活动来凝聚人气。另外一块也是很多政务新媒体忽略的一块,就是互动,对网友的@ 和私信、微信等要有及时的回应。
以上这七个方法,就解答我们之前提出的2个问题,因为我们的内容很易懂很实用,所以受众愿意看,因为我们的内容能引发共鸣,所以受众愿意转。
六、深化服务
我们一直坚信,服务是联系群众,凝聚人心最有效的途径,我们三年多的实践也证明,紧密结合司法行政工作的各项职能在新媒体平台上深化服务,着实有效。“有法律问题,用微信问吧!”十个字就是我们微信平台的宣传口号,让受众觉得这是一个有功能的平台,能够解决问题的平台,这就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受众凭什么关注你?所以我们现在每新增3个粉丝就有一个是来咨询法律问题的。
(一)在线法律咨询服务。早在2011年,我们就在微博上尝试开通了在线法律咨询服务,3年来17个官方微博已经解答咨询1740次,而今年2月以来,在微信平台上开通了在线法律咨询服务功能,工作时段提供实时咨询服务,非工作时段提供延时服务,截止目前已经解答咨询2400余次,每一次咨询结束,网友都会打来2个字,“谢谢”,我想这就回答了第四个问题,因为这个平台是一个靠谱的可以实时提供服务的平台,受众认可,所以愿意持续关注我们。
(二)金牌调解私人定制。在司法行政工作者中,有一群人活跃在基层,奋斗在矛盾化解的第一线,润物细无声,他们用情理法结合的工作方法,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他们就是人民调解员。经常看上海电视节目的朋友们,可能会知道一个人,电视调解名人柏万青,在上海是家喻户晓的,其实在基层还有一大批金牌调解员,但是却很少有去关注,而通过他们化解的纠纷,会省去很多诉讼成本。有了自媒体平台,我们就给他们的创造了自我宣传的途径,“金牌调解私人定制服务”就营运而生,在新媒体平台上我们将18名闵行专调委的优秀调解员一一展示,供受众自由选择,并提供微信预约功能,很多原本要诉讼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调解就处理好了,降低了成本也促进了和谐。
(三)公证法援职能对接。这一块是我们将来探索的方向,现在还处于酝酿期,其实,现在政务新媒体在做服务号的也有很多,都是基于大数据库查询以及服务办理方面的,做非常好的比如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诸如签证办理、查询等等都能在微信平台上办理。今后,我们也会尝试做,比如公证业务的查询、法律援助的预约、预审等等,我觉得今后这也是司法行政新媒体的一种发展方向吧。
马云有句话叫“这个世界不是因为你能做什么,而是你该做什么。“套用过来,我觉得新媒体时代不是看你想宣传什么,而是看这个时代需要你宣传什么!”,我们在探索,欢迎大家一起来探究,共筹。谢谢各位!
2014年7月1日
第二篇:浅谈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如何抓好党建工作
浅谈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如何抓好党建工作
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任务决定了党员标准的可变性,在战争时期,共产党员面临的是生与死;在建设时期,共产党员面临的是苦与乐;在现在的改革发展时期,共产党员面临的是得与失。面对权力、名誉、金钱和地位的考验,司法行政机关的党员队伍能否做到拒腐防变、公正廉洁。这个新时期党员标准的时代特征,给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党建工作注入了新的内容,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探索今后一个时期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党建工作的新路子,笔者愿与司法战线的同仁,具体做党务工作的同志,共同为搞好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党建工作出主意、想办法。
一、提升党员队伍整体能力素质,是搞好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党建工作的基础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的素质,其中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因为每个党员都工作、生活在党的基层组织之中,党组织的决议、主张、任务都要依靠每个党员去完成,特别是在基层司法行政机关中,党员人数多,分布广。比如笔者所在的党支部,在岗干警26人,其中党员就有 人,这个绝对优势的比例说明,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是现阶段司法行政机关党建工作的基础,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应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创新。
第一,要在党组织的设置上有所创新。目前,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党组织的设置都是党委、机关党总支、党支部和党小组,总支书记 1 由党委书记担任,机关党总支副书记和各党支部书记都是各处室、大队负责人兼职。笔者认为,这种与上级机关保持一致的党组织设置不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其一,支部多、党员分散,堡垒作用不突出;其二,党组织设置的层次多,实际的工作内容少,党的组织作用不突出;其三,党组织的设置流于形式的多,确实开展组织活动的少,机制发挥不突出。对策一,除党委书记外,党委委员按照分工设置党支部,并兼任党支部书记。对策二,改变形式上的机关党总支,由党委直接领导党支部。对策三,党小组按照内设机构设置,既便于开展组织活动,又不脱离实际业务工作。
第二,要在党员的管理教育上有所创新。现代社会呼唤理念更新和机制创新,党员的管理教育也不应该停留在“三会一课”的传统模式上,要学会由静态的制度管理向动态的机制创新转变,由外在的推动型管理向内在的自由型管理转变。从目前的情况看,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党员管理教育,通常还是通过制定大量的制度措施,以此来约束党员干警。从表面看,这是行之有效的,但这种陈旧的管理模式往往是被动的、静态的,党员只知道不该做什么,却不知道自己应该主动干什么。所以,在党员的教育中要有“文化”味。要把“文化”上升为一种精神,放下“党员”这个包袱,做一个正常的人,工作得快乐,生活得开心,确实把宗旨融入灵魂,把信仰融入追求,把使命融入责任。在党员的管理中要有“人情”味,要给党员正常的交往空间,要给党员做人的“面子”,谁都希望自己生活得体面些,党员也不例外。要让党员自觉的遵守党的纪律,变被动为主动,真正起到共产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第三,要在党员的考核标准和内容上有所创新。不断建立健全对党员的考核是保证党建工作正常运转、形成良性的党建机制、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迈上台阶的关键。看一个党员先进不先进,优不优秀,不能仅仅停留在党章的规定上,要根据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特点,针对党员的不同岗位明确切合实际的标准内容,做到因人而异、扬长避短。对于一线管教干警,先进性体现在现场管理的科学、文明、规范上;对于综合岗位上的干警,先进性体现在服务上、保障上和管理上。这种带有岗位特征的考核标准内容,既给党员创造了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又给党员设定了一个平等竞争的标尺。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实现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二、当好兼职党支部书记,是搞好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党建工作的关键
现阶段,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党支部书记都是由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兼任,在这种党建工作的运行机制下,客观上已经造成了兼职党支部书记抓业务工作多,抓党建工作少,抓业务工作当主角,抓党建工作当配角。如何能使两个方面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做到共同提高,协调发展,这既是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党建工作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也是摆在兼职党支部书记面前的现实问题。要当好支部书记,必须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增强主角观念和首位意识。作为一名兼职党支部书记,当党组织把党务和业务两个担子交给你时,就应该时刻意识到自己既是业务主管又是支部书记,在两个方面都处在主角地位。这时,要当仁不让地一肩双挑,强化自己在业务和党建工作中的主角意识,按照 3 主要角色抓好业务和党建两项工作,尤其不能把党建工作推给党支部的其他成员,更不允许在党建工作中当配角。这就要求支部书记时刻不忘双重职责,既要对业务工作负责,又要对党建工作负责,前者属于工作职责,后者属于政治职责,这二者都是应该履行的法定职责。实践证明,越是业务繁忙的部门党建工作的任务越重,越是业务繁忙的时候,越需要加强支部党建工作,绝对不能只是忙于业务而忽视了对党员干警的思想教育和管理。
其次,要带头做好表率,真抓实干。兼职支部书记的领导核心作用应体现在业务和党建工作的各个环节上,要牢固树立“党建工作不仅出凝聚力、战斗力,也出生产力”的思想,养成务实、求实、落实的工作作风。有的业务部门,具体的业务工作并不一定需要支部书记亲自去落实,因为干警都有各自的岗位目标,但抓党建工作却一定不能失去你这个中心,因为支部工作需要你计划组织,活动要靠你策划,党员的思想应由你去活化。所以,支部书记在党建工作中要身先士卒、真抓实干,不管对待哪一项工作,都要一办到底,绝不能表面应付,没有一股真抓实干的精神,是很难做出成效的。
再次,要强化创新意识,做到勇于开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时代发展的永恒主题。勇于开拓创新也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思想守旧、墨守成规的人,不可能干出什么大事业的。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支部书记,如果不具备开拓创新精神,那只能是“一潭死水”,永远只能跟在别人的后面。开拓创新要注重实事求是,新方法、新举措都要立足本单位实际,不能盲目地求新求变;开拓创新要在政策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做别 4 人没做过的事,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开拓创新要善于总结实践经验,不仅自己要带头创新,更要尊重广大党员和一般群众的创造性,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前提下,要敢于争先,做到“常规工作出亮点,重点工作突出特色”。
三、发挥好三个作用,是搞好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党建工作的手段 司法行政机关具有政治性强,党员比例高的特点,抓好党建工作,对于更好的履行职责,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强化完善党建各项制度的基础上,还应发挥好三个作用。
一是要发挥好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建工作抓到位。近几年来,在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个别党员中,的确存在着悲观失望、妄自菲薄的情绪,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党建工作薄弱所致。党建工作弱在哪里?就是党委的核心作用发挥的不好,抓党建的核心作用不强,甚至有个别的成员感到党建工作没什么抓,不知道怎么抓。笔者认为,司法行政机关的党建工作,党委不能把党建推给党支部,更不能依靠党支部,必须从党委自身抓起。要思想认识到位,强化对党建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要责任落实到位,加强对党建工作的领导和重视;要工作指导到位,增强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党建工作的“软任务”变为“硬指标”。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带头抓,职能部门负责人具体抓的党建工作格局。因此,加强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务必要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就是不称职”的观念,切实把党建工作摆在与日常业务工作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位置,纳入党支部重要议事日程,努力打造主要领导亲自抓、5 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配合抓并建立一支专职稳定的工作队伍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是要发挥好党支部的堡垒作用,把党建工作开展到位。让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是搞好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党建工作,活跃党组织活动的重要手段。据笔者掌握,现阶段基层的司法行政机关党建工作开展的不平衡,普遍存在着党支部堡垒作用发挥得不好的问题,有的组织观念淡化,有的形同虚设,有的上党课走过场,有的开展活动仅流于形式。因此,首先,党支部要真正担当起责任,起码要履行好党支部的义务,把党建工作纳入日程,摆上位置。其次,要象对待业务工作那样对待党建工作,抓党建联系业务,抓业务不忘党建,让党建带动业务,让业务推动党建。最后,要以活动为载体,强化党支部的辐射带动功能。司法行政机关的党支部活动,要突破“三会一课”的传统模式,活动要有司法行政机关的特点,要展示司法系统干警的形象;要结合工作实际,经常性的开展一些参与面广的党员活动,让广大基层民警都能参与进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要注重与社会其他行业和系统的沟通联系,加强学习、吸取经验,避免闭门造车;党建内容丰富了,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搭建起来了,就能够充分发挥党员在促进工作发展中的骨干作用。如我所组织民警到老山学习,重温党发展曲折和光辉的历程这一活动,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是要发挥好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把党建工作落实到位。共产党员是党建工作的直接落实者、实践者,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就要善于开动脑筋,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探索。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需要层次理念”,认为人都有不同层次的需要,只有低层 6 次的需要满足后,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要。党员先进性作用的发挥也应该是这样一个过程。因此,作为司法行政机关的共产党员,必须要在行使权利中把握住自己,保持平和的心态,清醒地看待名利,不以权谋私,不搞权钱交易;要在生活作风中把握住自己,不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去的地方不去;要在工作实践中把握自己,不能视工作纪律、法律原则为无物,要艰苦奋斗、敬业奉献。你只有做到了这些基本的品行之后,才能有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才能有更高境界的发挥,那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党建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都很强的工作,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党建工作必须加强,尽管前进的步伐艰难,今后一个时期的任务繁重,但我们要敢于创新、敢于实践,善于思考、善于学习,实现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党建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的那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只要全党同志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党的建设,我们党就一定能够更好把握历史大势、勇立时代潮头、引领社会进步。”
第三篇:对新媒体时代基层公安宣传工作的思考
对新媒体时代基层公安宣传工作的思考
机等新兴网络和手机媒体的迅速发展,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途径,已逐渐从依赖传统媒体向依靠新兴媒体转变。基层公安宣传工作如何顺应新媒体时代要求,把握宣传工作规律,树立新理念,寻求新途径,变革新方式,着力在创新上求突破,以宣传效应的正能量提升队伍战斗力、树立良好形象,避免和减少涉警负面舆情带来的危害,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基层公安机关不容忽视的课题之一。
一、客观审视当前基层公安宣传工作与新媒体时代不相适应的主要问题
(一)工作理念不适应。当前,个别基层公安机关和民警对公安宣传工作顺应新媒体时代,在理念上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对面临的新媒体舆论环境特点把握不准。有些人对公安信息发布的开放性、公众对公安工作的参与性和社会舆论的引导性认识不足、理解不深、理念滞后,缺乏与时俱进和科学的理性认识,对新媒体时代公安宣传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识不清。二是顺应新媒体的工作理念没有效转变。少数基层公安机关及民警没有打闹顺应形势发展变化的宣传工作新的思想基础,在认识上缺位。有的认为:“在报纸、网络上见一篇稿子,不如破一件案子。”“在电视上见一段影子,不如多发一点票子。”重业务、重实惠、轻宣传现象在一些地方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有的宣传意识虽然较强,但观念不新,仍以旧思想、老观念看待新形势下的公安宣传工作,没有真正树立“宣传出战斗力”的思想和“宣传也是中心工作”的理念。三是对涉警负面舆情重视引导有差距。少数地方和民警对新媒体各载体的地位、特点、作用等缺乏认识,对公众关心关注涉警舆情特别是涉警负面舆情,不能作出及时有效回应,公安宣传工作处于被动境地,甚至在有的地方发生了某些涉警舆情被网民、网友、公众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炒作、发酵、放大,成为了有碍队伍战斗力和形象提升的负面舆情。
(二)工作导向不适应。一是重视内部信息宣传,忽视利用新媒体对外宣传。一些地方为完成上级下达的内宣任务,从县级公安机关到基层所队和民警,便把宣传工作重心放在了只想完成信息任务、争取不扣分的所谓“关键点”上。以编、造、拼、攻和假、大、空、虚的方式,应付硬性指标任务,信息宣传脱离实际、质量差。二是重视内网宣传,忽视对外宣传。在公安内网中,因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和局域网的保密性,内网上所登载的信息,社会公众无法无权浏览和阅读,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无法全面知晓公安机关在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治安管理、安全防范、化解矛盾、规范执法、服务群众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和业绩。目前,一些地方网来网去、相互粘贴、自娱自乐、宣传面窄,出现了“内宣闹热”、“外宣淡白”的“反差过度”现象。三是重视内宣考核记分和奖励,忽视对外宣传效应。个别地方内宣任务下得过重,对外宣任务只重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忽视了利用互联网、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手机媒体进行宣传。在考核记分和奖励上,内宣记分过重、奖励过烂,外宣记分奖励少,由此造成基层所队不注重与新闻媒体沟通,外宣稿件量少质弱,“豆腐干”多,重量级、大篇幅和专题性、系列性的先进典型宣传报道,在互联网、官方网和媒体网站上宣传很少。
(三)工作手段不适应。一是缺乏与主流媒体网站的沟通。在省级、地方级主流媒体网站的联系沟通上,不少基层所队对其网站的特点、作用等认识不足,与新闻媒体单位和编辑等主动联系少、情感沟通少,就连投稿的基本方式、途径、主要受众面、可采用公安机关的何种新闻信息等都一概不知。二是缺乏主动运用新媒体回应公众关心关注。有的在发现涉警负面舆情时,思想敏锐性较低,把局、所、队长和民警的博客、微博作为摆设,没能及时有效地运用自己的博客、微博、微信发布有益信息,主动去引导、去回应社会公众对某时某事的极大关注,没有以宣传效应的正能量去正确引导公众、网民和网友,及时避免、减少和消除涉警负面舆情带来的危机危害,在个别地方出现因引导处臵不力,导致“导火索”引发“爆炸”,出现危害社会公共安全事端。三是缺乏主动应对媒体和舆论引导。少数地方对涉警舆情引导重视不够,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不强,特别是在发生涉警负面舆情和舆论时,对引导工作原则和方法等理解不深、把握不好,没有抢占先机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有的未建立健全重大新闻发布制度,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不健全,对发布信息“赢得第一落点、抢占第一落点”的理念没形成应有共识。“先入为主、先声夺人”的引导处臵法运用不够,“救火队”、“打架后放搞脚”、“雨后送伞”等现象和教训式的案(事)例屡见不鲜。
(四)工作重点不适应。一是偏重破案宣传,忽视队伍建设创新举措和先进典型宣传。个别地方对破获的大要案件,利用公安网、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互联网、地方官方网站和新闻媒体网站进行“轰炸式”的大量宣传报道,但对队伍建设中的新举措、新亮点、新人物等宣传不多不深,特别是队伍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人和事宣传少。忠诚、勇敢、正义、威严、亲民而鲜活的人民警察形象在公众中没有刻下清新印记和打下深深烙印。二是偏重工作成效宣传,忽视工作过程宣传。少数地方对专项行动总是以讲功劳、列数据、玩“文字游戏”来表现,没有将采取的新办法和下的苦功夫讲明说透,波澜曲折、细致入微、引人入胜、鲜活高大和扣人心弦的工作过程和精彩场面等,在简报或事迹中很难见到。三是偏重宣传任务数量取胜,忽视中心工作宣传策划。有的为完成下达的宣传任务,通过细化目标责任、建立落实奖惩激励机制等措施,促进了宣传任务的按时完成,但有的对宣传工作重点,没有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宣传方案,在紧扣中心工作、专项工作、专题工作等方面,缺乏周密而科学的宣传策划,出现宣传工作“神散”,对全局性、阶段性中心工作宣传不突出、不鲜明,成了“无主旨、无中心”宣传,造成了“内行不上心、媒体不愿用、公众不爱看”的现状。
(五)宣传队伍不适应。一是队伍素质急需提升。目前,内勤民警或文职、协勤人员是宣传队伍的主力军,但大多数人是刚跨进公安门不久的新警或文职、协警人员。这些人中,公安工作经历少、经验少、专业知识少,不少人没经过宣传工作知识技能培训,深感对宣传工作思想敏锐性不强、知识不系统和技巧不高,收集整理素材和信息缺方法,想写好信息或稿件欠功底。同时,因工作繁杂、任务繁重等原因,不愿写信息、写新闻稿件的现象普遍存在。二是顺应新媒体能力急需提升。在一些基层专兼职宣传干事中,缺乏对新媒体时代与公安宣传工作的认识,缺乏与新闻媒体打交道的沟通能力,缺乏运用新媒体手段和载体的宣传技能,缺乏对涉警舆情特别是涉警负面舆情的观察力、应对力和主攻力,在处臵本地本部门的涉警负面舆情时,不会用新媒体手段去有效回应或引导。三是务实进取的作风急需提升。宣传工作是一项原则性强、责任感强、费时费神“爬格子”的工作,需要有过硬的本领和务实的作风来有力支撑。在现实中,有的缺乏为公安宣传忘我工作、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精神,缺乏深入实际、务实进取、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图数量忘质量,东拼西凑,对新媒体多元化、立体化传播途径把握和运用不够好。
二、主观原因浅析
(一)认识不足是直接原因。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在传统与现代媒体并行并用的今天和将来、新媒体逐渐占据传播优势的时代背景下,公安宣传工作面临着新媒体时代传播方式数字化与网络化、受众思想观念和信息接受方式可变化、社会思想空前活跃和社会价值观多样化、以及公安信息发布的开放性、公众对公安工作的参与性和社会舆论的引导性等新特点和新情况,但有的把握不准。由于对新媒体特点、作用及其运用方式了解不多,思想上没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基础和进取精神,在宣传工作机制建设、策划与创新、队伍素质与能力建设、经费投入与硬件建设和与新闻媒体沟通等方面重视不够、用力不足,从而导致基层公安宣传工作与新媒体时代不合拍。对涉警负面舆情,有的思想不敏锐、洞察力较低,没有以新媒体多元、开放、快捷、高速、面广、容量大、公众多等特点与作用,对事前事中采取“先入为主”、“舆论先行”、“先声夺人”的办法去有效引导,总是以“屏蔽”、“网上巡查”来简单处臵,导致一些地方舆论“发酵”、“着火”、“助燃”,工作被动。同时,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外宣工作淡化弱化,同时也给宣传工作出战斗力、出新形象带来了非积极影响。
(二)运用不力是主观原因。运用是一种方法论,是基于对认知事物的实践活动。从主观上分析,由于一些地方和民警对新媒体信息引导、舆论引导的承载力和影响力认识不充分,特别是对我国新媒体的作用了解不多,因而在运用上显得乏力。据有关介绍,近年来,全国互联网和手机网民已超过6亿,微博用户群体有3亿多,互联网和手机网络已成为传播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作为公安机关,社会公众历来普遍关心关注,一些工作和行为稍有不慎出现闪失和纰漏,就会引来社会公众热议。譬如,因有的在执法、管理、形象、服务等方面出现问题,甚至造成涉警负面舆情时,社会公众、网民、网友等利用自己的“麦克风”发表意见、言论,但有的对此重视不够,不会用、不善用新媒体手段“抢占和赢得第一落点”,没有很好地利用新媒体舆论引导来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在运用上出现了“断层”现象。同时,对有效运用新媒体手段,没有建立常态化长效运行机制,相对固定的宣传力量和较为精良的设施设备配臵不强,也导致了某些地方在遇到紧急突发事情时,充分依靠宣传舆论引导社会公众,显得比较被动和苍白无力。
(三)素质不高是内在原因。从目前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看,宣传队伍素质问题也是影响和制约宣传工作质效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是想不到,二是为不到,三是办不到。一些专兼职宣传民警由于不重视对新媒体时代的认识、不重视对适应和顺应新媒体时代新知识的学习和能力培养、不重视运用新媒体观念去思考问题等,便出现了三个“不到”。一则对新媒体时代公安工作所面临的空前开放、高度透明、全时监督的舆论环境认识不清或认识肤浅。这是“想不到”的原因。二则不重视宣传队伍建设,在硬件建设和机制建设等方面缺乏与时俱进的过硬措施,造成一些宣传民警想干干不了。这是“为不到”的原因。再则由于受具体工作任务繁重影响,一些从事宣传工作的民警没有更充裕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宣传工作,对新媒体下公安宣传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缺乏观察力、应对力、引导力和沟通力,对一段时期宣传重点是什么,怎样做好正面宣传引导,怎样拓展宣传领域以及搞好宣传策划和创新等,缺乏前瞻性思考和谋划。这是“办不到”的原因。加之,有些民警不愿意从事内勤和宣传工作,有的没有机会去参与应对涉警负面舆情研判,造成耳不聪、目不明、心境不宽广,仅靠被动地接受任务。
三、几点思考
(一)强化对新媒体作用的认识。近年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已成为公众特别是中青年群体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目前,全国网民已有5亿多,数字化、网络化带来了传播方式的巨大变革,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有话语权。当前,基层公安宣传工作面临信息发布主体从单一走向多元、公众对公安工作的参与性越来越高和时代要求社会舆论的引导性等新形势和新特点,同时面临四个新挑战:一是传播主体的多样化,个人和社会组织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空前提升;二是传播模式发生重大变革,显现出极强的群际传播特点;三是传播内容多元海量,公众获取信息更加便捷;四是传播速度加快,影响范围广泛。作为基层公安机关,社会公众对公安队伍在打击犯罪、执法活动、治安管理、服务群众、队伍建设及整体形象等方面特别关注,信息传播速度可以秒来计算。因而,务必以清醒的头脑对新媒体特点和作用加以足够认识、理解和运用,充分运用好新媒体具有一针见血、杀伤力强、触及面广、方式多元、传播快速、受传者多等作用,在遇到出现负面涉警舆情时,通过传播方式多元化的途径,第一时间主动掌握话语权,尽快消除其影响、危机和危害。
(二)强化对涉警舆情的舆论引导。涉警舆情,说到底就是涉及公安工作人与事的各种积极或非积极情况。孟建柱指出:“全面提升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以开放自信的态度,更加积极主动回应人民群众期待和关切”。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宣传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和媒体的知情权,接受群众和媒体的监督;要正确认识和理解舆论引导能力与党的执政能力的关系;要充分认识和理解舆论引导能力与提高公安机关执法能力的关系。在当下,应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作为加强执法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切实增强准确把握判断涉警舆情的能力、正确应对舆论关注的能力、主动运用舆论推动工作的能力。工作中,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基本原则,改变过去应对舆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手段,树立媒体意识,增强媒体服务意识,提高应对媒体采访的能力,切实提高涉警舆情处臵、涉警舆论引导的能力和水平,在重大涉警舆情、涉警舆论的引导中充分运用新媒体抢占先机,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
(三)强化宣传工作的策划与创新。在新媒体时代,基层公安机关应积极通过宣传效应的正能量来提高队伍的战斗力和人民群众的满意率。基层公安机关在宣传工作中,应当切实抓好策划与创新工作。在策划方面,要借鉴和学习企业营销宣传策划的工作理念,通过成功的宣传去赢得市场、占领市场。这些年来,全国公安机关涌现出的任长霞、邱娥国、济南交警、漳州110等先进典型形象都是靠精心策划提炼出来的。我们应当坚持“中心工作整体策划、重点事项专题策划、大事策划出效应、小事策划育亮点”的工作思路,紧扣工作、围绕重点工作,策划广场宣传、媒体宣传和内外宣传;策划队伍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让榜样的力量在社会上产生强大感召力;策划专项重点工作成效宣传,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真实鲜活、有亲和力。在创新方面,基层公安机关和民警要充分运用新媒体的各种载体,把队伍中的先进典型人和事、工作中出现的舆情和舆论,通过新媒体进行广度、深度和纵横向宣传,特别是对涉警舆情的处臵进程要尽可能通过新媒体进行宣传,对涉警负面舆情要尽可能通过研判,并通过网络媒体、手机媒体进行舆论引导,防止涉警舆情尤其是涉警负面舆情带来危害,把人们的思想、言行等统一到正确的、理性的轨轨道上来,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四)强化顺应新媒体的机制建设。要做好新媒体时代公安宣传工作,机制建设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应着力抓好四项机制建设:一要抓好宣传队伍素质提升机制建设。建立素质培育机制,加强宣传队伍思想、纪律、作风和能力建设,提高洞察力、分析力和应对能力。二要抓好宣传工作激励机制建设。坚持内宣与外宣并重并用的原则,用必要的经费奖励有功宣传人员,开展优秀宣传员评比表彰活动,激发宣传人员积极性。同时,通过必要的改进措施,强化新媒体信息新闻宣传工作,鼓励民警自觉应对各种涉警舆情,尽量减少涉警负面舆情的发生。三要抓好涉警舆情研判工作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涉警舆情信息研判机制,畅通和完善涉警舆情信息汇集报送渠道,组建舆情宣传员队伍。各相关警种密切协作,及时掌握社会稳定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舆情动态。加大对重点社区、论坛、特定QQ群和特定搏客等网络场所的巡视,收集、掌握媒体的反映以及社情民意,定期不定期地对舆情走向进行分析、预测,力争在第一时间发现舆论炒作苗头,防止不实传言通过网络舆论进行扩散,激化人们的情绪。四要抓好涉警舆情引导工作机制建设。建立一支信息新闻宣传队伍,主动发布警务信息,积极为各媒体和公众提供有价值的警务信息,满足公众需求,对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社会广泛关注的突发案(事)件,尽可能在第一时间用权威声音从源头上杜绝负面炒作。工作中,要占领网上舆论高点,准确把握社会情绪引导,建立公安门户网站,公开工作信息。将网络作为最大限度澄清事实、宣传公安工作成绩和体现公安机关良好形象的新型平台,通过网络平台了解民意、汇集民智,畅通群众参与政治和利益表达渠道,及早发现问题、处臵问题,构建民众广泛参与、有序互动的舆论新环境。对已经热炒起来的舆情,采用发帖、跟帖、回复等方法引导讨论,积极疏导社会情绪,最大限度地消除负面影响。
第四篇: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如何克服困难实现新跨越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如何克服困难实现新跨越
一、用心反思,影响制约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的诸多因素亟待解决 居安必须思危,有备方能无患。当前,影响制约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的因素依然很多,需要进一步完善解决,突出表现在:
一是“系统工程”缺少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有力支持。法制宣传和依法治理、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工作,均属于社会建设“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各部门齐抓共管,各责任单位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部门和单位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在很大程度上仅仅停留在文件、口头上,司法行政机关唱“独脚戏”、“单打独斗”的状况仍未改变。
二是人员编制偏少与工作任务繁重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司法所,受人员编制的制约,全县18个司法所仍有10个只有一名工作人员,与所承担的9项职能不相适应,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在开展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工作中,一个人调查取证,不合程序要求。特别是去年,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等13家单位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明确今年在全市范围内铺开社区矫正工作,司法行政机关履行指导社区矫正这一新的工作职责,无论是人员力量、工作手段、经费保障,都显得力不从心。
三是经费保障不足。县司法局业务用房建设尚有200多万元的资金缺口,无法按期完成建设任务;社区矫正工作专项经费尚未按照省、市要求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法律援助工作经费达到全省要求的最低保障标准;普法、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等经费尚难以满足日常工作需要。
二、用心谋划,全面推进司法行政工作新跨越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必须围绕县委、县政府“做好发展和稳定两篇文章”的总体思路,用心谋划,持续求进,积极作为,努力创造工作特色,充分发挥各项职能作用,全面推进司法行政工作新跨越。
——围绕发展大局作出新贡献。整合司法行政资源,制定司法行政机关服务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具体措施,将司法行政工作深入到招商引资、产业集聚区建设、项目建设和城市建设四项重点工作中,努力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组建服务产业集聚区法律服务团,开辟法律服务“绿色通道”,开通法律服务热线电话,推行上门预约服务,构建“半小时法律服务圈”,对涉及劳资纠纷、借款合同、抵押合同、证据保全、入股协议、租赁厂房等事项的,由律师、公证员提供减、免费服务;组织法律服务人员积极为文化产业发展担当法律顾问,通过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参与纠纷调解、进行诉讼代理等形式,为文化产业的项目研发、融资、合同签订、生产经营等提供法律服务,推进全县文化产业发展。
——维护社会稳定取得新成绩。认真组织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采取普遍排查和重点排查相结合、定期排查和专项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动员县、乡、村、组四级人民调解组织和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各司其职,形成全覆盖、无盲区的网格化大排查工作格局;
积极开展人民调解“春风化雨”专项活动和“人民调解服务企业发展”主题活动,健全完善纠纷预警、排查、调处机制,集中力量开展矛盾纠纷大调解活动,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突出拖欠农民工工资、劳动争议、征地拆迁、医疗纠纷、道路交通事故、治安案件民事损害赔偿等重点,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配合,推广“阳光调解”经验做法,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工作体系中的基础作用,形成工作合力,有效预防矛盾激化。
——保障改善民生实现新突破。把法律援助工作作为保障改善民生的有力抓手,建立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适应困难群众民生需求,依法扩充法律援助事项范围,进一步降低门槛,逐步将法律援助覆盖人群从低保群体拓展至低收入群体,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确保更多困难群众享受法律援助;完善便民服务举措,保持“12348”法律服务热线畅通,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简化审批环节,实现法律援助便民服务规范化;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广泛运用电话、手机、互联网等,利用博客、微博、QQ群等搭建服务平台,推行延时服务、错时服务、预约服务、流动服务,针对不同群体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法律援助,根据案情需要引导当事人采取非诉讼方式解决纷争,努力实现最佳纠纷解决效果。
——创新社会管理创造新作为。推进依法治县,充分发挥法律引导功能,引导规范社会行为,提高全县公民依法办事能力,为优化社会管理效能奠定坚实的基础;加强特殊人群管理,实行刑释解教人员
出狱(所)由司法所通知家属或基层组织接回制度,对刑释解教人员建立“一人一档”,根据其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分类管理,协调相关部门落实“五扶一促”(扶心、扶困、扶技、扶业、扶学,促其思想和行为转变)措施,不断创新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管理机制;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全面开展,确保每个司法所至少有一名专职社区矫正工作者,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例会和有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健全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探索实施分类管理、因人施教、重点帮扶等矫正方式方法,努力提高矫正质量和效果,防止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新形象。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做到“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突出业务能力建设,建立全局岗位练兵长效机制,组织开展干部业务实践交流、业务技能培训、岗位练兵竞赛、干部业务考试等活动,重点抓好知识更新和知识面拓宽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司法行政工作者的创新能力和应变新形势、新情况的能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工作,加大对党员干部的廉洁从政和纪律作风情况进行检查、督导的力度,突出抓好对重点领域、重点对象和关键环节的监督,确保公正、廉洁、规范执法执业。
第五篇:司法行政机关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司法行政机关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提纲
一、我县司法局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概况
二、司法局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1.部分党员干部对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高,政治思想觉悟与职能不相适应
2.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和工作还没有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形式单一
三、做好司法局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设想
(一)完善党建制度建设,在提升工作实效上有新提高
1.抓好党建制度的制定与完善,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2.抓好思想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
3.抓好制度的监督与落实,推进党建工作走前头
(二)找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结合点,在工作方法上有新突破
1.要在业务工作上找准结合点
2.要在做好党员思想政治工作上找准结合点
3.要在各项创建活动和公益活动上找准结合点
(三)优化活动载体,在活力激发上有新作为
1.要抓好争先创优活动,促进各项工作开展
2.要发掘、培育和树立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和表率作用
3.要加强系统文化建设,努力打造党建工作品牌
正文:
司法行政机关是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部门,党建工作在司法行政工作中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新形势下司法行政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能否适应新时期、新任务的要求,关乎司法行政系统的长远发展和职能作用的发挥。下面就司法局基层党建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县司法局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概况
司法局党组织设有...个机关党组,...个党总支和...个党支部(机关支部、律师支部和离退休支部),共有党员...名。局机关党员...人,离退休支部...人,榕城律师支部...人。
二、司法局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坚定“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决心,对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司法局严格落实党中央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个方面:
1.部分党员干部对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高,政治思想觉悟与职能不相适应
具体表现在部分基层党员对于“三会一课”制度的贯彻执行不到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存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目前司法所的党员组织关系分布在乡镇,所在党支部党员人数多、部门多、工作性质各不相同,有些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不正常;二是少数党员平时忙于业务工作,不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对必要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感到无所谓,淡化了组织纪律观念,这种思想认识上的偏差,致使司法行政系统基层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不到发挥,与司法行政服务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不相适应;三是部分党员把党建工作与单位发展割裂开来,导致党建工作与单位和个人的发展相脱节,不能充分运用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来推动司法行政事业的发展,从而实现个人自身价值。
2.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和工作还没有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形式单一
党员教育方式仍习惯于以单向灌输为主,受教育者始终处于被动
接受状态,缺乏互动性、思辩性;学习的针对性不强,学习方式还停留在读报纸、读文件、读领导讲话上,联系实际少,针对性、指导性弱;在激发党员学习内在动力上缺乏有效措施,少数党员学习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对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
三、做好司法局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设想
司法行政系统基层党员队伍素质关乎司法行政事业的长远发展、整体形象和职能作用发挥。因此,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设意义重大。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完善党建制度建设,在提升工作实效上有新提高
做好新时期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党建工作,要在制度建设、落实上下功夫,才能确保党建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具体说来,要做好“三抓”:
1.抓好党建制度的制定与完善,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一是健全机关工作制度。
要在学习贯彻落实《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廉政准则》等党章党规的同时,根据司法行政机关内部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党支部工作制度、学习制度、民主生活制度等配套制度,并在实践中根据出现的问题不断予以发展和完善,如党组会议制度、办事办文程序、政务公开制度、首问责任制度、公开承诺制度等。二是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积极落实“一岗双责制”,运用制度对工作进行检查对照,运用制度对全局干警进行监督约束。通过制度建设,用制度规范行为,有效遏制了违法违纪和FB现象,有力促进了干警作风的转变。三是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用人导向是最好的作风导向。要不断完善以竞争上岗为核心的选人用人机制,选拔年青干警走上领导岗位,激发干部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潜能。
2.抓好思想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
一是建立学习制度,制订学习计划。
年初,要制定《司法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司法局机关学习计划》,明确了学习内容、时间和要求,确保学习有序进行;同时,坚持局机关每周二下午的集中学习制度,并建立了学习签到制度,使学习计划较好地落到实处。二是抓好政治理论学习,夯实思想基础。要通过开设专题讲座、上专题党课、邀请专家授课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会议精神、《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的基本知识、时事政治等,做到学习有计划、有记录、有收获感悟,确保政治理论学习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同时,通过组织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使党员干部在思想和灵魂深处得到深刻洗礼,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三是运用各种形式,确保学习效果。为取得学习成效,坚持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并以自学为主,并注重创新学习方法,注重教育实效,采用学习文件材料、集中学习、专题宣讲辅导、观看警示片、正反典型教育、组织座谈讨论、进行知识测试和撰写学习体会等形式,从而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3.抓好制度的监督与落实,推进党建工作走前头
在重视制度建立健全的同时,要狠抓制度落实。要结合实际,对基层党支部推行党建目标责任制管理,并集思广益,制定出台了基层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及考核实施细则,坚持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加强对支部党建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从严治理基层党支部的工作。通过实行司法行政工作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与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建立长效机制来保证党内
生活会的定时召开,保证学习的质量,保证谈话、戒勉制度的开展,保证严格按标准发展党员等,从而使司法行政机关的党建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找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结合点,在工作方法上有新突破
司法行政机关的党建工作,要根据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找准结合点。
1.要在业务工作上找准结合点
司法行政机关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从总体上说,是要“围绕司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司法”,要紧紧围绕司法行政中心工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激发党员干部比学赶超、敢想敢干、敢为人先,切实在法律保障、法律服务、法治宣传、社区矫正等司法行政职能发挥上有新作为。要抢抓机遇,充分发挥政策的最大效应。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下更大决心、花更大力气推进基层基础建设、社会矛盾化解、体制机制创新等重点问题的解决,为增强发展活力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切实把机关党建工作优势转化为促进司法行政工作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优势。
2.要在做好党员思想政治工作上找准结合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发展过程中,人们的利益和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新形势、新情况,要借助现代科技技术途径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宣传途径,充分利用现在网络媒体快速的优势,把对方针政策、政府信息、工作目标及工作相关的最新信息传递到干部职工中去,通过局机关门户网站、QQ群、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建立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调研信息网络,进一步增强网上宣传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为广大干部职工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思想沟通的平台。
3.要在各项创建活动和公益活动上找准结合点
要以机关党建工作为中心,采取积极措施,开展党建活动。积极参加两结对三互比一联创活动,积极主动组织机关党员到结对支部开展“进村入户、访困问需、访贫问计”的“一进二访”活动,促进全局司法干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自觉、文化自觉、责任自觉和道德自觉。
(三)优化活动载体,在活力激发上有新作为
党建工作必须依托于载体建设,以活动为依托,充分发挥载体作用,提高党建工作水平,这是增强司法行政机关党建工作的生机与活力的有效途径。
1.要抓好争先创优活动,促进各项工作开展
把争创活动贯穿于党建工作各个环节,通过开展争创“先进党支部”、“党员先锋示范岗”、“优秀党员”等活动,充分调动各支部、各党小组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和鼓励广大党员立足法律服务、法治宣传教育、矛盾纠纷调解、特殊人群管理等业务职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争做先进,推动司法行政机关的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2.要发掘、培育和树立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和表率作用
坚持把培养先进典型、发挥典型人物示范引领作用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举措来抓,开展在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人物、身边的先进典型学习活动,努力把典型人物的可贵精神和先进经验转化为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在全系统形成学习先进、赶超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3.要加强系统文化建设,努力打造党建工作品牌
要把融精神文化、物态文化、制度文化为一体的系统文化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载体,要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文化主题活动,如举办全局文化建设推进会,警体运动会,蓝排球比赛,营造积极向上的司法行政系统文化氛围,树立全系统的公共形象和服务品牌,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