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新媒体下企业文化宣传策略及创新
浅析新媒体下企业文化宣传策略及创新
摘要:伴随着当前信息技术发展不断取得突破性的革命成果,基于这一背景环境下,企业的文化建设与宣传工作同时也出现了巨大的转变,新媒体技术所具备的高效、互动、便捷等特性,给企业的文化建设与宣传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鉴于此,企业必须要及时摒弃传统的固步自封实现,采取与时俱进的发展原则,不断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与宣传工作,并由此带动企业的文化发展。本文重点就新媒体下企业文化宣传策略及创新展开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新媒体 企业文化 宣传 创新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已经深入的影响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方面,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手段。对于企业文化宣传工作而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使之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与挑战,基于这一背景环境,企业要想取得长久、健康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企业文化宣传力度,就必须要立足于新媒体,并借此来构建起符合时代特征的企业文化宣传策略,以期促进对企业文化的全面推广。
一、新媒体下企业文化宣传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与时俱进
在我国的部分企业当中,长期存在有“家长制”的情况,企业中的任何事宜无论大小巨细均要由上级领导决定。所采取的文化宣传模式也往往是传统模式,即大会动员、小会宣讲,布设专栏,将下发的有关文件利用报纸宣传。在开展企业文化宣传工作时仍是以报纸方式进行,鉴于目前企业员工绝大部分为青年人群,其往往更加喜好手机、个人电脑等设备,很难专心阅览报纸,由此也就造成了利用报纸进行企业文化宣传形同虚设,对于员工难以起到有效的文化影响,未能够与时俱进也就导致了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创新工作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并且也导致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损耗。
(二)缺乏文化认知
在部分企业当中,单纯的认为企业发展的核心与关键始终是技术、效益等,往往片面性的追求经济利益,而对于员工的身心情况未能够予以有效的关注,针对企业文化宣传工作也仅仅是在报纸上进行宣传,由此也就造成了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价值收效甚微,企业文化宣传工作已经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当中。
(三)缺乏改革创新
由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而言,绝大多数的政工人员其工作职位的级别、薪资待遇均与生产、科研人员存在有巨大的差距,而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则是由于有关领导对政工人员的作用价值未能够予以正确的认识,由此也就使得政工人员在日常工作当中缺乏工作热情,使得企业文化的改革与创新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基于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当今时代,企业文化的宣传工作已经处在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境地当中,针对企业文化宣传工作而言,要想在新的历史时期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就必须要牢牢把握新理念,采取新手段,积极探索出有助于解决新工作难题的新方法。
二、新媒体下企业文化宣传策略
(一)内容创意传播
基于新媒体不断发展的大背景环境之下,企业文化具备了一定的社交、学习特征,企业员工可利用社交网络来开展各项工作,并使得日常工作取得了极大的便捷性与高效性。电力企业各部门员工可基于新媒体平台之下开展沟通、交流,其获得工作资源的便捷性也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并且在新媒体的基础上,企业文化内容除了传统的报纸文字宣传外,还可利用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采用声音、视频等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展示给员工。因而,基于新媒体平台,企业应当加强对文化内容的创意传播,利用各种新途径、新方式来转变传统的单一传播方式,并最终实现对企业文化的宣传与创新。
(二)弹性文化传播
针对电力企业文化宣传工作而言,通常是采用口头语言为主要的传播媒介,在企业内部利用非正式交流活动来产生出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在宣传企业文化时应明确两个主体,一方面是信息传播主?w,另一方面为信息接受主体,即就是企业的全体员工。基于新媒体背景下,企业文化的宣传途径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与转变,企业文化宣传工作已经不单单再局限于特定文化的宣传场所及方式,企业可将所宣传的文化内容直接发送到员工的手机、电脑等多媒体终端设备上,无论员工深处何地均可接收到企业文化。因而,企业就必须要紧密结合实际情况,构建起弹性化的文化宣传机制,并借此来实现对企业文化的有序传播。
(三)多元媒介传播
基于新媒体的环境下,电力企业在开展文化宣传工作时,应建立起多元化的媒介传播方式,如黑板报、企业手册、报纸、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综合利用起来,同时再依据具体的企业文化内容,选取相适宜的传播方式,例如将关于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等内容可利用宣传手册、宣传墙壁等方式对员工进行长期化的熏陶,针对企业所取得新发展、新进步可采用微博、微信等工具向员工推送最新消息,以促使员工能够及时掌握企业发展动态,这同时也是对企业与时俱进发展的深化落实。
(四)创新文化传播
增强电力企业的文化宣传工作,还需对工作方法予以积极的改进,拓宽工作思路,以实现对文化传播的创新性传播要求,具体可采取以下几点来予以实施:
第一,不断发挥党组织的先进性,增强党支部管理目标,将建立其富有电力企业自身文化特色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纳入进党建考评体系之中,促使企业的文化建设与日常的经营管理能够得以有机的结合,并最终促使企业在开展相关的经营管理活动之时还可开展好相关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第二,创造特色文化传播模式。鼓励广大的企业文化宣传人员到基层窗口服务,树立起企业的文化品牌意识。在此基础上,对广大基层职工开展更具针对性与人文性的文化宣传工作。
第三,建立文化宣传志愿者注册平台,扩大文化宣传志愿者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宣传活动,如采取文艺汇演、企业文化专题讲座等形式促进企业文化的落实与改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新媒体的大环境之下,电力企业文化宣传工作已经不仅只是单一性的报纸宣传,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必须要在不断增强文化创新的力度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企业文化宣传的途径方式,并由此来展开具体的文化建设工作,并以此来促成宣传新局面,给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阳.新形势下电力企业文化宣传的渠道[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8).[2]关晋宝.加强企业文化宣传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J].品牌,2013,(01).[3]范佳富.企业文化宣传重在落细落小落实[J].工会博览,2014,(25).(作者单位:国网四川泸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第二篇:如何运用新媒体创新税收宣传
如何运用新媒体创新税收宣传
摘要:税收宣传是税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思想意识日趋多元化,新媒体的广泛运用,引发人们思想浪潮。税务机关应充分认识并把握新形势新变化,与时俱进地做好税收宣传工作,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税收宣传形式,不断增强税收宣传影响力、扩大税收宣传成效。
关键词:税收宣传;传统媒体;新媒体;创新
一.税收宣传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税收宣传是税收征管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在实际工作中,税收宣传总是被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不能发挥其应起的作用。例如税务网站起步晚,发展缓慢,发布消息不是官方报道就是 理论知识,难以吸引纳税人驻足浏览;和税收相关的报刊大部分限于内部发行,隔绝了纳税人获取税收知识的又一渠道,传统媒体未尽到税收宣传的责任;税收征管人员轻视税收宣传的作用,税收宣传人员职责分散,不能有效调度、协调人员安排。凡此种种现象,无不体现当今税收宣传存在某些问题。一方面,税收宣传机构不健全,职责分散,征管人员素质略低,亟待加强队伍建设;另一方面,税收宣传应与时俱进。在经济迅猛发展,意识形态多元化的今天,税收宣传不能依靠传统媒体固步自封,坐井观天,而要学会运用新媒体创新税收宣传。二.传统媒体不适应税收宣传的表现和原因
传统媒体是指依靠报纸、广播、电视等传播信息的媒体。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社会的持续进步,传统媒体日益呈现出不适应税收宣传的疲态。在内容上,传统媒体所借助的文字,声音形式呆板,缺乏趣味性,难以吸引纳税人的目光;在形式上,传统媒体借助报纸、广播、电视等中发布消息,不能满足纳税人在任何地点获取信息的诉求;在时效上,传统媒体发布、更新消息缓慢,不能满足纳税人在任何时间获取信息的诉求。传统媒体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适应的症状,原因有如下四点。
一是纳税人对传统媒体的依赖度降低。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和来势汹汹的新媒体让纳税人为传统媒体预留的时间大大缩减,降低了对其的依赖。二是相关税收政策调整频繁,传统媒体不能高效简便地将消息传递给纳税人,造成消息的延迟。三是网络媒体的崛起暴露了传统媒体在信息处理、反馈方面的迟缓,令纳税人更加倾向新媒体。四是传统媒体重在对纳税人进行信息的灌输,忽略或轻视了与纳税人的平等沟通、交流。三.新媒体的概念及特点
正因为仅仅依靠传统媒体进行税收宣传已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新媒体,重视如何运用新媒体来创新税收宣传。何谓新媒体?联合国的某组织对新媒体的定义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简而言之,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外的媒体便可称为新媒体。新媒体有诸多区别于传统媒体的特点。例如新媒体可以以超链接的方式汇集来自不同时空的信息,可以以多媒体的形式丰富多彩地传播消息;新媒体可以让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并且注重群体的互动;新媒体大多依赖手机客户端,可以满足使用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信息的诉求;新媒体能够在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前提下为纳税人提供海量信息,共享资源。四.新媒体的优势及存在问题
由这些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在税收宣传中新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所不能比拟的优势。一方面,新媒体利用超链接的方式为纳税人提供海量的信息资源,并且可以借助文字、音乐、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另一方面,依托互联网的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成本低廉,不仅能满足纳税人时间碎片化的阅读,更能推动纳税人之间、纳税人与税收机关之间的交流。但任何事都有两面性,新媒体自然也存在着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是信息的真实性
不足,权威性降低。便捷的发布渠道和较低的发布成本使任何人都有机会发布消息,而不需要相关部门的批准。二是垃圾信息较多。信息的海量性使纳税人无法辨认并且从中挑选自己需要的信息。更有可能因错信虚假信息给个人生活带来麻烦。三是信息缺乏原创。例如一条微博少则几,多则几十万的转发让重复的内容遍布网络,不同标题下相同的内容已成为网络媒体惯用招数。四是新媒体在年轻一代中的利用率较高,而中、老年阶层显然更偏向于传统媒体,对新媒体的热情度不高。
五.如何运用新媒体创新税收宣传
固然新媒体存在一些问题,但运用其进行宣传已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那么,我们该如何运用新媒体来创新税收宣传呢? 1.思想方面。在思想上,首先要具备提高税收宣传在整个税收征管工作中地位的认识,其次在宣传过程中要摒弃陈旧思想,不一味地依赖传统媒体,而要重视新媒体的运用。将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更好地结合,取长补短,共同建设税收宣传事业。在宣传过程中,要转变思路,广开思路,善于学习,敢于运用新形式、新方法。只有在思想上保持生机与活力,税收宣传工作才会充满生命力,永不停歇,一直向前。
2.组织机构方面。在人力资源上,一方面要加强组织领导,协调部门间的合作,健全宣传机构,提高宣传机构在整个税收机关中的地位,避免出现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等情况。另一方面,亟待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成员素质,有计划的实施人才培养计划,不仅要吸收懂得利用新媒体的新生力量,更要对原有队伍成员在新媒体方面进行系统的培训。鼓励成员们主动学习,勇于尝试,保持与时俱进不与时代脱节。
3.资金投入方面。在资金投入上,一方面要加大经费的投入,整合资源,用于更新宣传设备、聘请专业人才、开发手机应用等。另一方面,不仅要做好经费的预算控制,更要加强支出过程中的监督,杜绝任何假公济私、贪污腐败的事情发生。
4.宣传手段方面。在宣传手段上,首先要提高宣传能力,使纳税人更加容易接受。可以通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税收宣传。也可使用网络流行语让文字内容变得生动、活泼,吸引纳税人的兴趣。让纳税人由被动变成主动,主动了解和自身息息相关的税收信息。同时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纳税人思想教育,提高素质,在更好的社会氛围下,推动宣传工作的开展。其次要改变宣传形式,税务机关与纳税人进行双向互动。传统媒体的宣传往往侧重于信息的发布,忽视了与纳税人的沟通。而新媒体则更看重与纳税人的平等交流。所以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宣传形式,从“灌输”到“沟通”,充分利用新媒体在技术手段上创新税收宣传。
5.宣传内容方面。在宣传内容上,税务机关要了解纳税人需求,内容宣传告别以往占据宣传大量比重的略显呆板的法律法规、政策条例、工作动态等,选取贴近纳税人生活、与纳税人自身利益休戚相关的事,重点可考虑实际生活中发生的真人真事、典型案例,同时开辟不同模块以适应不同纳税人的需求,从而达到增强税收宣传生命力与影响力。在宣传内容的表现形式上,可以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告别原先形式略显单薄、内容晦涩难懂的尴尬境地,增强内容的可读性,让纳税人有主动获取相关信息的欲望。在宣传内容更新的频率上,积极开拓新的服务项目,高效利用现有资源,以此达到多与纳税人接触互动,让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关系更加和 谐。
6.日常管理方面。在管理上,应加强税收宣传的日常管理,与时俱进,利用新媒体把握涉税舆论环境,消除纳税人的不解或误会。做到事前规划,事中及时跟进,事后强化总结。并且在整体工 作中加强监督,弥补管理的不足,修正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在处理涉税舆情时,能做到分门别类、分析根源,通过微博,微信,腾讯QQ等新媒体手段加强税收宣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真正做到让新媒体推动管理的与时俱进,进而更好进行税收的宣传。7.制度方面。在制度上,建立新媒体税收宣传的常态机制。例如通过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或腾讯QQ群发布日常消息。在一定硬性指标的前提下,各税收机关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将新媒体真正运用在税收宣传上。建立税收宣传的绩效评价机制,能者多劳,多劳者多得,提高税收宣传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将税收宣传真正落到实处,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宣传队伍的建设。建立税收宣传的监督机制,可以通过开通微博、微信,建立QQ群等手段,加强纳税人对税收宣传的监督,听取纳税人的意见和建议,利用纳税人的层层监督为税收宣传工作保驾护航,避免工作方向的偏离。随着公民的税收意识日渐增强,税收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的焦点热点,于此同时,在税收新征管模式中,税收宣传成为税务机关优化服务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不可否认,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利用新媒体进行税收宣传已是大势所趋。因而税收宣传工作要紧跟时代潮流,税务机关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媒体,积极及时发现和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整合现有资源,将新媒体与传统宣传方式相融合,加强税收宣传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增强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良性互动,以构建双方和谐互信的关系。总而言之,税务机关在利用新媒体开展税收宣传时,应围绕纳税人的需求,坚持整合资源,坚持特色宣传,坚持良性互动,坚持长效机制,做出纳税人喜闻乐见的税收宣传。参考文献: [1]梁公民.对创新税收宣传工作的思考[N].永州日报,2009-06-12(003).[ 2 ] 崔 崇 伦.关 于 税 收 宣 传 工 作 的 思 考 [ J ].中 国 税 务,2012,10:56.[ 3 ] 马 建 军.借 助 新 媒 体 加 大 税 收 宣 传 力 度 [ N ].中 国 税 务 报,2012-11-14(011).[4]闫靖仁,王振风,闫玉琢.借助新媒体增强税收宣传针对性 [N].中国税务报,2013-02-20(011).
第三篇:新媒体时代下新华书店发展策略研究
新媒体时代下新华书店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新华书店创建于1937年,经历过4个阶段的艰苦变革历程,并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企业制度,实施连锁经营方式和股份制改革,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品牌。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实体书店的发展举步维艰,新华书店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得立足之地而不被彻底淘汰,必须进行大刀阔斧、实质性的改革。
关键词新华书店;影响;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5-0052-02 新华书店的“辉煌”与“没落”
1.1 新华书店曾经的辉煌
毛泽东主席曾经为新华书店3次题名,认为它的建立是“人民群众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党的大事,是国家的大事”,经过70余年的发展以及多次改革,如今的新华书店建立了以行政区划为单位的、具有庞大的分销渠道,发行网点遍布全国各城镇(包括香港、台湾和澳门)的国有图书发行企业,已经具备较强的综合实力并成为一个含金量非常高的自主品牌。
1.2 新华书店成为“没落的贵族”
新华书店经历第一次滑铁卢是随着1985年后我国出版业增长速度骤然放缓,接下来几年甚至出现了零增长和负增长。此外自我国2001年加入WTO以后,中国承诺对外出版物流通领域逐步开放,大量的外资图书出版机构趁机打入中国市场,如德国的贝塔斯曼在其成立3年之内已经与300多家出版社建立了稳定的供货关系,进货折扣只有4折,相比于当前新华书店6折进货折扣可以多拿20%的利润。再加上新华书店长久以来形成的传统的图书发行体制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已经疲于应对来自行业内外各方面的挑战,其一统天下的图书发行商的垄断地位已经不复存在。
发展至今,实体书店似乎已经成为一道即将消失的风景。每个实体书店都是其所在区域传播文化的一个窗口,而新华书店作为中国实体书店的代表,是一个拥有79年辉煌历史的文化品牌,它见证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并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我国文化传承现状和文化软实力发展水平,重振新华书店的雄风对于我国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新媒体时代下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传统实体书店零售业带来的影响
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世界各国的移动终端、数据库、卫星传送等新的传播方式也在逐渐增多,知识的多元传播已经成为现实。因此,伴随着新媒体时代到来的更是一场文化和知识传播的革命,是对我们旧有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据资料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在2005年图书阅读率首次下滑低于50%,2005年后呈逐渐上升趋势,但总体趋势是下降的。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阅读以及电子阅读器阅读等新型便捷的阅读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使阅读行为打破了时间、空间和环境的限制。?
我国从2008年首次开始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进行考察到2014年的6年间,明显呈现出逐年攀升的态势,特别是自2009年以后的近5年中,增长幅度都维持在6个百分点左右。
特别引人注意的是,2014年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的接触率为58.1%,较2013年的50.1%上升了8.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和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均表示,相关统计显示数字阅读率首次超过传统阅读率。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不仅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与此同时也使得我国的电子商务和网上购物这种新的商业模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展起来,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是呈加速度态势增长的,在图书零售行业,我国网上书店销售的图书在图书发行市场占据的份额急剧上升,其中的佼佼者卓越亚马逊网上书店以其低价的图书价格、多样的促销方式、安全的支付环节、覆盖面广泛的物流配送服务以及高水平的服务和优质的购物环境使其拥有了一大批忠实的消费者,其2015年实现净销售额227.2亿美元同比增长15%,而此时我国实体书店销售额为344亿元,同比增长为0.3%,在2012年和2013年甚至出现过负增长。
网上书店虽然是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但它并不是对传统的实体书店零售业的颠覆和取代,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的兴起和发展是对生产力的一种解放和补充。然而,这两种零售业态模式是处在一种零和需求的市场环境中。它们面对的是同一个消费群体,要分食同一块蛋糕,未免会产生猛烈的摩擦和激烈的竞争。事实上,新媒体时代下新兴的网络书店商业模式的快速发展带给传统实体书店零售业的是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新媒体时代下新华书店的发展策略
综上所述,新华书店要想在新形势下不被社会所淘汰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重振雄威,必须结合线下、线上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保护下的新华书店,面对民营、外资、网络书店三方的威胁,必须对传统国有独资模式进行股份制改革显然已经成为老生常谈的话题,虽然现有的新华书店已经进行了股份制改革,但是仍旧不彻底,革除体制弊端仍然需要打持久战,在此笔者从更加具体的微观视角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策略。
3.1 线下改革凸显人性化服务
美国营销学家劳特朋教授提出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4C理论,认为企业必须“以消费者为核心”。新华书店的线下改革主要是实体书店的改革,而实体书店的目标群体是消费者,所以应该以4C理论为基础制定科学的发展策略。
首先,各地区的新华书店应该对消费者进行精准定位。开办书店首要考虑的问题便是确定目标读者,读者的年龄、性别、收入水平和教育水平等都与书店的地址选定、图书品种的选择、业务经营范围以及书店环境的设计和相应的营销活动的开展都息息相关。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新华书店对于“定位”并无明确概念,其一直以来都以教材教辅图书的发行为主,并且推行的是大而全的“全方位”图书策略,并没有对市场进行细分,无法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其次,新华书店经营成功与否在于其定位和图书选择。由于其主营业务是教学教辅书,而且学术类图书品种不全,专业性、权威性不够,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且易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因此造成了顾客大批流失。因此,新华书店在今后的采购图书方面应该遵循“内容上雅俗共赏,质量上追求卓越”的原则,对市场需求进行认真调研,了解顾客的购买意向再进行有目的、有原则的图书采购。
再次,在新媒体时代,消费者更注重的是消费体验。因此书店的环境应该以消费者感觉为中心,以“让不爱读书的人也爱进新华书店”为宗旨,在具体的装帧设计上体现自己的文化特色,如在书架的选择上应该充分考虑到读者的心理、身高等要素,在照明的选择上应该尽量选择自然光,打造柔和、愉悦的购物氛围等。通过无处不在的创意力求以及无微不至的服务细节为市民倾心打造生活的第三空间,提供文化消费新方式。
最后,新华书店还应该尽可能的提供一些必要的增值服务,超出常规的个性化服务如礼品包装、爱心雨伞、应急药箱、失物招领、到货通知等。此外,新华书店还可以在各个地区的实体店内建立自助打印系统,让消费者可以在自助打印系统上选择自己需要打印的电子书,并根据不同的价格自行选择图书的装帧。另外,还可尝试为学生提供定制服务,即学生提供讲师的讲义,由新华书店为其定制发行。既能最大限度抓住所有的潜在消费者,也能为自己赢得良好的口碑。
3.2 与新媒体时代特征紧密相连的线上改革
对于书店而言,了解读者情况是书店能够可持续性发展最基本的要求。在大数据时代,新华书店通过VIP会员档案建立和网站点击等手段收集读者的信息而建立的读者数据库不仅仅是一份读者的名单,它更是一个信息资源的宝库。在数据库提供的数据分析基础上进行精准定位,通过电话、短信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有针对性的向读者制作和推送营销信息,最大程度上维护和巩固客户资源。
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企业获取消费者反馈和信息的重要媒介平台之一。新华书店管理层应该意识到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所拥有的巨大号召力,注重网络营销并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与平台管理,规范运营;应该与时俱进综合运用移动互联网等现代通讯工具开展新媒体营销,充分利用文字、图画、语音、视频等信息包装图书,通过多渠道将书店发布的活动信息更快速、准确地传递给消费者,提高营销效果。
最后,新华书店可以利用网络技术独立经营自己的网络书店,实现网络一体化,如建立全国大中专教材网,也可以与天猫、众筹、京东等综合电子网站合作建立自己的网店,将自身的优势与网络数字技术结合,打开网络市场。现在已经有一些新华书店开始尝试建立自己的网上书店,但是具体的运行措施如打折优惠力度和线上线下是否实行不同价格以及邮费等等细节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商讨。
结论
在新媒体时代下图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华书店要想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并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地与时俱进,跳出刻板的思维框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制定科学的发展策略,向成功的民营书店和网上书店学习他们的优点和长处,从它们以及自身失败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并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变革传统营销模式,革除传统经营模式的弊端,在书店发展过程中对各方面不断地进行创新,并结合自身传统渠道优势和集团化实力,拓展业务类别,增加服务项目,实现同心多元化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细分化的市场中不断提高读者的品牌忠诚度,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为自己赢得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1]张咏华,曾海芳.传媒巨轮如何转向[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4.[2]汪耀华.留在笔下的新华书店[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3]施晨露.新媒体时代下的实体书店:店不在大,有特色就行[J].解放日报,2013(8).[4]花培娟,论实体书店的发展与未来[J].神州民俗,2012(180):86-90.[5]翁刚佑.新华书店改革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走向[J].今传媒,2008(11).[6]王德忠,蒋和胜.新华书店连锁经营战略的实施要点[J].出版发行研究,2002(1):49-50.
第四篇:新媒体:税收宣传
新媒体:税收宣传未来之路
宁江区国税局 冯宇
一、新思路、新途径:税收宣传在新媒体
税收宣传在税收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税收工作的先导,也是营造良好税收环境的主要手段。税收宣传也是“生产力”,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发挥着“喉舌”作用,对促进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营造公平、公正、有序的税收环境,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税法遵从度等方面都作出了积极贡献。税收宣传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体,将需要向公众传递的信息有效发出并送达。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新媒体出现,它对人们观念意识和生活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也悄然影响着税收宣传的方式。
新媒体是在新技术支撑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是当今年轻人使用率较高的媒体。当今的新媒体从内容上来分,包括网络,动漫,游戏。从载体来分,包括互动性较高的新形态网页(国际上统称Web 2.0)和移动平台(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媒体以移动
和互动为主要特征,其传播效果与传统媒体相比有很大进步。通俗来讲,互联网和手机是新媒体最具代表性的两种。
税收宣传工作使用新媒体进行相对于传统媒体有许多优势:可以花费较低的财务成本和时间成本,取得超越传统媒体的宣传效果。2010年上海世博会美国馆虚拟馆馆长西门孟曾对新媒体宣传的优势总结了几点,同样也适用于税务宣传运用新媒体:传播性能价格比高过传统媒体、可准确快速根据受众反应进行调整传播内容、受众接受度高、更受年轻人青睐。
传统媒体依然是税收宣传的主阵地,但因为时代背景和新媒体的众多优势,税收宣传运用新媒体,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潮流。
二、实践与蓝图:税收宣传对新媒体的运用
在实际的税收宣传工作中,已经有税收机关运用新媒体进行了一些税收宣传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江苏常州税收宣传运用“网游”进行税收宣传,通过研发全国首款集税收、体育、旅游于一体的网络小游戏 “乐乐游龙城、开心学税法”,将知识性、趣味性、游戏性、互动性融为一体,让纳税人在轻松的游戏环境中学习税法;吉林松原税收宣传运用了短信和QQ,既能够向纳税人宣传税收法律知识和税收政策,又能够获得纳税人对相关宣传内容的反馈,从而不再只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在交流中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河南商丘制作发行了“税收知识漫画扑克”,采用漫画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幽默诙谐、形象生动地介绍了与广大纳税人密切相关的税收法律法规知识,鞭挞了涉税违法犯罪
行为,被新华社、人民网、中国税务网等强势媒体誉为“中国第一副税法宣传娱乐用品”。
作为基层税务机关,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以后的税收宣传工作可以有以下一些具体的运用新媒体进行税收宣传的形式。
一是开办手机报。内容主要以税务新闻、管理、文化和信息服务为主,使之成为了税务部门传播新闻、宣传典型、宣贯文化、展示形象、反映民意、推动工作、引导舆论的工具。
二是开通微博。利用“微博”和“QQ聊天“工具,开通了税收宣传微博,根据税收法律和税收政策近期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定期设置主题,一期一个话题,宣传人员通过帖子宣传税收法律和政策,纳税人可以通过评论和留言与税务宣传人员展开交流,进行咨询、求助等。
三是短信宣传。运用宣传月和部分节日通过短信,一方面以祝福为信息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将税收重要信息和税收宣传新媒体的地址,如微博地址,税收宣传QQ号等,联系邮箱等推广出去。
税收宣传运行新媒体在取得高效宣传效果的同时,在操作上也需要注重方法。用传统媒体的方式在新媒体上宣传是不会有效果的。太过于直白的说教或是单方向宣传,并没有真正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宣传效果也就等同甚至低于传统媒体了。因此运用新媒体进行税收宣传核心重点是让宣传的对象——纳税人自己形
成关于“税”的结论和良性认识,如此的效果最为显著和长效。
三、问题与展望:新媒体承载税收宣传行更远
在看到新媒体税收宣传的巨大优势和已经取得的一些成果的同时,也必须正视其正在和即将显现的问题。胡锦涛在人民日报考察工作时提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的著名论断。而手机也已经不仅是通讯工具,也逐渐成为信息的中转地和传播媒介。正因为这样的特点,新媒体所具有的问题也容易被放大和扩散。
新媒体给税收宣传工作带来了很多的机遇,但更多的还是挑战:一是从众心理,许多关于税收的不当言论和负面舆论、错误认识,会在一个很短的时间段里迅速成为热点,正面的声音和舆论相对显得苍白无力而被淹没。二是许多信息无法核实,“意见领袖”的声音会在一定时期内引导和左右网络和手机等平台的税收舆论风向,出现“少数人的声音通过网络放大为群众的声音”等现象。三是新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互动增强,部分平面媒体报道的有关公务员队伍,包括税务干部的新闻,因为在网络论坛中铺天盖地地讨论,由冷变热,热到一定程度时,传统媒体又参与其中,社会的影响迅速扩大,使局部问题像“滚雪球”一样被不断放大。因此,税收宣传学会应用新媒体,加强网络舆论引导,为税收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已经成为税收宣传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面对新媒体兴起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没有现成的答案告诉我们税收宣传工作者该怎么做。这就需要们每一位税收宣传者都应下工夫进行深入研究,认真思考如何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处理好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关系,充分利用新媒体做好税收宣传工作。首先,要转变观念,主动作为。新媒体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出现的,早做早主动,应树立主动运用的意识和积极作为的心态。再者,借助外力,主动与有影响的网络媒体建立战略联盟,让税收宣传的声音及时传达到网民和手机等新媒体终端。同时,加强对新媒体人才的培养。培养一批懂得数码工具使用、熟悉网络技术的税收宣传人员。最后是加强舆论引导。积极进行有效的正面信息引导、沟通和预防,扩大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交流的平台,增加多种税收宣传途径。
新时代背景下,税收宣传工作承载着提高全民的纳税意识,实现依法治税,促进税收工作的任务,新媒体的出现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税收宣传工作者共同努力,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主动运用好各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将税收宣传工作做好,将税收法律和税收政策送到千家万户,为税收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
第五篇:新媒体企业文化的建构
浅谈新媒体文化的建构
内容摘要:
随着新媒体传播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文化也已开始彰显其威力。本文从新媒体文化的生成对原有媒介状态的冲击谈起,分析了新媒体文化的特点与新媒体文化自身所形成的模式,并指出了当前新媒体文化发展的优势条件。
关键词:网络文化;新媒体传播;文化建构
在已经过去的一年多里,人们提及最多的一个词除了“房价”,或许就当属“微博客”了,有人说2009年是“微博客元年”,这一年里,iphone手机上的Twitter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9年最潮的事情,许多人在这一年里发现了微博客的魅力并相继拥有了“围脖”。以此为引,以微博客为代表的诸多新媒体正在以强大的攻势占领着曾经被传统媒体牢牢把握的传播阵地,一场新媒体的文化浪潮正在全球范围内席卷而来。
一、新媒体的出现打破原有媒介文化形态
1、新媒体定义
要研究新媒体文化,那首先得知道什么是新媒体。对于新媒体的界定, 尽管学者们见仁见智, 众说纷纭, 但至今仍没有定论。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则认为, 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然而至今人们较普遍认为所谓新媒体, 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是我们平时见到的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外的新的媒体形态1。
目前学界对新媒体较流行的定义是2:新媒体(New Media)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 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 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 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新媒体是信息科技与媒体产品的紧密结合, 是媒体传播市场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在另一种比较技术层面的定义中, 新媒体被阐释为“TMT”, 即高科技(Technology)、媒体内容(Media)和通讯传输(Tele-com)的结合。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比较热门的新媒体不下30种, 如: 数字电视、直播卫星电视、移动电视、IPTV、博客(blog)、播客、网络电视(WebTV)、电视上网、楼宇视屏、移动多媒体(手机短信、手机彩信、手机游戏、手机电视、手机电台、手机报纸等)、网上即时通讯群组、对话链(Chatwords)、虚拟社区、搜索引擎、简易聚合(RSS)、电子信箱、门户网站等等。其中既有新媒体形式, 也有不少属于新媒介硬件、新媒介软件,或者新的媒体经营模式等。
2、新媒体对原有媒介文化状态产生冲击
曾几何时,我们已经开始不再阅读纸质的报纸,转而用手机收看每日两条乃至更多的手机报;曾几何时,我们已经开始不在电视机前守候,转而痴迷于电脑前那永远都可以自主选择的网络电视;曾几何时,我们已经开始不再关注广播电台中播放的广告,转而开始留心电梯间里楼宇电视中每每出现的新的广告产品;曾几何时,那些厚厚的名著作品们已不再出现在我们的案头书架中,孙悟空早已和少年维特一起悄无声息地进入到了我们身边的电纸书、手机和掌上电脑等等一切可以存储文字的电子终端当中。
新媒体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发起一场静悄悄的文化革命,人们宁愿在PPlive中收看被改编的体无完肤的新版《三国演义》电视剧,也不愿意花哪怕三天时间去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原著;人们宁愿花钱去订阅手机报来了解当下发生的时事,也不愿意在固定的时间里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免费的《新闻联播》。
中国传媒大学的李怀亮教授曾在其《新媒体的文化价值变革与发展动力》一文中举了这样几个例子来阐述新媒体对原有媒介文化形态的强大冲击:
1、美国著名媒体投资公司VSS 于2007年发布的媒体行业研究报告指出,未来几年,美国网络广告投放规模将以每年21% 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0年,将超过报纸广告。另据调查显示,2007年我国报纸的年轻读者和高学历读者流失较为严重,流失的主要去向是互联网。
2、据国内调查显示,15—34岁年龄区间的青年电视观众规模在2006 年和2007年均有明显下降,青年电视观众每周看电视的平均时间下降幅度超过了一个小时,已经不足16.5小时。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截至2007年底,18—35岁的青年网民占到了网民总数的60.9%,成人(18—84岁)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也超过了17.2小时。
3、据某著名品牌公司提供的数据,1967年全美国家庭使用的电子消费品是平均1.3台,2007年这个数字达到了26台,也就是说增加了20倍。在增加的电子产品中,属于新媒体的电子产品占了很大比重。
4、在书籍期刊等学术文献中,过去的注释、引用几乎全部出自图书或期刊,但是,这样的格局已经被新媒体打破,有越来越多的文献注释出自互联网站和电子图书。这已经显示出在专业领域内,新媒体也打破了原有的媒介使用格局。
这些信息的背后究竟发生了怎样的碰撞?新媒体到底拥有什么样的魔力能够改变曾经强大的传统媒介生态?这一切都要从新媒体传播所形成的新媒体文化特点谈起。
二、新媒体的普及形成其自有的文化模式
1、新媒体文化特点初探
1964年,加拿大著名传播学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在其代表作《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中,提出了“媒介即人的延伸”这一振聋发聩的论断。由麦克卢汉的这一论断可以看出,现代媒介的发展已经愈来愈密切的与人类自身的属性相关联。而事实证明,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也完全符合这一论断的预言。
从新媒体传播的角度来看。首先,传统媒体的传播具有单向、线性、点对面的传播特点,其受众以中老年人为主,他们习惯于纸墨飘香的意境与电视荧屏上晃动的倩影。而新媒体传播则具有多向、非线性、个性化与互动等新的特征,其受众群体与以往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成长起来的老一代不同,这批人多是年轻人,他们是伴随着电视、电脑与手机成长起来的“电子一带”。
其次,新媒体的技术支持满足了当代受众时尚化、个性化、即时化的互动传播需求。以网络电视为例。网络电视颠覆了现有的电视节目传播形式与观众的收视习惯。由于其不受时空限制,因此网络电视的出现将现行的点对面的传播方式转变为点对点的传播,从而使视听信息的传播更加个性化、即时化。而网络电视也向观众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互动和参与空间。比如,受众可以连续收看一个十几集的电视剧而无需遭受停播或限播之苦,受众还可以收看一场没有电视重播的足球比赛等等。曾经难以实现的愿望,在网络电视时代都将变成现实。而受众在收看实时播出的节目时,可以暂停,可以回放,也可以快进,还可以点播以前播放过的节目,或者从服务器上调看各类影视剧。这些功能都是传统媒体时代人们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现在通过新媒体,这些都已变为现实。
从新媒体的载体和渠道使用方面来看。首先,传统意义上的报纸、电影、广播、电视往往不是个性化的媒介,而是一种满足一定规模受众口味的公共媒介。因此,在小范围内,受众共同使用这些媒介便成为了司空见惯的事。比如,报纸常常会被传阅,电视或者收音机往往在家里会被许多家庭成员共同享用,电影则更表现为一种影院内的公共媒介。而新媒体的出现则使得载体的使用出现了两级扩散的趋势:一方面,手机、电脑网络等新媒体是个人媒体,实现的是公共空间之外的私人空间的使用;另一方面,车载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新媒体是渠道设计方面的创新媒体,这些媒体虽然置身于公共空间,但是吸引的却是具有相似特征人群的关注,使用的是目标群体的“等待”或“闲散”时间,因此,目标群体的一致性就
成为了这类新媒体的特征。
其次,新媒体在信息选择方面变被动为主动,在符号形式方面变一元为多元,在载体享用方面变群体为个性,在渠道设计方面变粗放为集约,在形态革新方面变渠道为平台,等等这些都使得新媒体成为了当今社会人们的一种现代生活方式3。新媒体改变了人们的经验世界,人们也通过新媒体来更好地掌控世界。《时代周刊》2006年的人物桂冠颁给了全体普通网民——YOU,这说明今天的世界掌控在你我手里,掌控在每一个网络媒体使用者的手里。
2、新媒体文化生态探析
哈罗德·英尼斯在其著作《传播的偏向》中曾说过:“或许我们可以假定,长期以来对媒体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被传播的信息的特性,而且,这种广泛的影响最终会建构起一种文明。在这种文明之中,难以保持生活的原样及其灵活性。因此,一种新媒体的诸多优势最终会导致一种新文化的产生4。”
纵观我们这个时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使得人们感觉十分疲惫,从而决定了人们的精神消费方式不可能是十分从容、有条不紊的,现代人需要的是快餐式的、冲浪式的精神消费方式,人们甚至愿意一边工作、一边吃饭、一边接受社会的各种信息。这样, 迅速、快捷的新媒体工具无可置疑地成为人们的“新宠”,同时其所构建的新媒体文化也无以选择地被裹挟进现代消费文化的大潮。随着现代人在精神消费方面对大众传媒的依赖越来越大, 新媒体文化内容开始也成为人们精神消费的主要供应源头。
而曾经以印刷传播为代表的精英文化和以影音传播为代表的大众文化都已在新媒体文化所掀起的大潮中日落西山。事实上,在当今“媒介即讯息”的“地球村”时代,无论是精英文化还是大众文化, 都无法避免地要依赖于新媒体文化的传播, 二者已在新媒体文化的强大气场下出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两种文化及其传播已没有决绝的分界, 在新媒体文化中更多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加之全球化了的后现代语境使得二者在内容和形式上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文化已卸下过去只有知识群体才能赏玩的贵族式光圈,而变得越来越大众、平民。另外,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普及,高雅也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理解、接受。这一切都充分显示了新媒体文化的强大糅合力和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
三、新媒体文化发展的当代视角
1、新媒体文化发展的优势条件
首先,新媒体的技术支撑体系已经比较成熟,这是我国新媒体传播及新媒体文化发展的先决条件。从全世界范围内来看,相关新媒体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计算机成为新媒体传播的中心环节,互联网成为其基本载体,光电传导、电子纸也已经日趋成熟。我国新媒体传播的硬件技术和支持条件也已经成熟,特别是在通讯领域,技术上不但与国际发展水平相当,甚至有几十项技术能够领先于国外发达国家。
其次,使用新媒体的消费者已越来越多。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进行的阅读调查中,阅读传统出版物的人数在以每年12%的速度下降,而阅读新媒体的人数则以30%的速度在增长,特别是年轻人和知识分子人群表现尤为明显5。过去人们读书、看报的时间,现在已经被大量的转移到了网络和各种移动电子终端上。这些事实都说明了新媒体已经被读者、观众和听众所接受,人们的阅读、学习、接收信息的习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而习惯的改变终将形成一种新的文化。
再次,新媒体的终端设备已经相当普及。任何曾经出现的媒体传播都没有今天新媒体传播的条件好,中国目前手机用户的数量已经达到4.2亿,计算机显示器、阅读器有1.3亿,市场上流通的电子书有30多万种,新媒体的终端设备已经相当普及。而绝大多数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已经具备新媒体阅读的终端,这为产生一个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群体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支持。
最后,新媒体的传播内容正在日益丰富。目前传统媒体每天传播的信息量不及互联网传播信息量的1/4,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为受众带来了精神享受,新媒体的市场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新媒体的市场逐年扩大,产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光是手机的产量每年就是
3.3亿。一些通讯公司自己或者通过委托创意公司正逐渐转向新闻媒体内容生产,如开发手机报、手机刊。大批城市的创意园区、文化园区,也正在为新媒体提供内容软件。
此外,国家对发展新媒体产业非常重视。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中就明确地指出“大力发展以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产和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新兴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民族动漫产业,大幅提高国产动漫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积极发展网络文化产业,鼓励扶持民族原创的健康向上的互联网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研发,拓展民族网络文化发展的空间。”此纲要还提出要“大力推进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文化生产和传播的新兴行业,加快传统发行业向现代发行业的转换,积极发展电子书、手机报刊、网络出版物等新业态,发展手机网站、手机报刊、AP电视、数字电视、网络广播、电视、电影等新兴的传播载体”,“鼓励自主研发、数字内容、数字传播、数字服务终端的产品和装备,开发数据处理、存储、传输、下载、适用互动等数字出版的增值业务,扩大数字出版的产业群体。”这些政策性的语言表明我国已经把新媒体传播的发展列为了国家层面的事情,这为新媒体文化的发展培育了一方沃土。
2、小结
新媒体是一种传播方式,其传播内容没有该变,新媒体带来的只是传播方式的不同,但就是这种不同,正在深刻的影响和改变着人们对信息的接收习惯。新媒体文化的形成,归根结底是新媒体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人们阅读、消费与生活习惯的改变。当我们惊叹于新媒体正在以势如破竹之势对传统媒体带来了强大冲击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晰的看到,新媒体的发展虽不可阻挡,但它并不能够完全代替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信息虽然更新快、容量大,但传统媒体却更加符合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对互联网论文的应用,远远低于书报刊论文应用的原因。
总之,对待新媒体传播与新媒体文化,我们不能小瞧其能量,但也不必过分的渲染其影响。毕竟,手机、网络电视、移动电子终端等等这些今日的新媒体产物终有一天会成为明日黄花。科技的发展正在愈加剧烈的改变着这个世界,而文化,永远都将忠实于人们的习惯与感受。
参考文献:
1、汪敏:《新媒体文化征候探析》,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6期
2、辛摘:《新闻与写作》,2006年第12期
3、李怀亮:《新媒体的文化价值变革与发展动力》,当代电影,2008 年第6期
4、Innis.H.A:《The Bias of Communication》,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Toronto5、柳斌杰:《新媒体现状与趋势》,青年记者,2007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