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农业投入品经营现状及管理对策(推荐5篇)

时间:2019-05-14 21:04: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某县农业投入品经营现状及管理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某县农业投入品经营现状及管理对策》。

第一篇:某县农业投入品经营现状及管理对策

农业投入品(主要指农药、化肥、种子、蚕用物质等)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保障,农业投入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广大农民的利益和食用农产品的安全,也是农业行政执法部门监管的工作重点。为此,我们采用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对我县农业投入品经营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目的在于摸清我县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从业人员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适合我县的管

理模式,促进我县农业投入品经营行业及农业生产健康、稳步发展。本次调查问卷共回收问卷材料133份,涉及经营企业133户,分布全县各个乡镇,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1 我县农业投入品经营基本情况

至2005年6月,我县有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340余家,其中农药化肥企业240余家,种子经营户100余户,分布在全县37个乡镇及部分行政村。其中乡镇政府所在地占80余户,占总数量的23.5,其余大部分分布在人口相对集中和交通相对便利的行政村。所经营的化肥品种有50余个、农药品种有100余个、种子品种有50余个,基本满足我县农业生产的需求。

2 我县农业投入品经营及从业队伍的现状

2.1 经营渠道多样化。从过去单一的供销系统独家经营农资产品和农业系统经营种子,到目前供销系统、农业系统及部份个体经营户(主要是种子)三驾齐驾的格局。我县目前所有的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中,农资系统占142家,占总量的59,农业系统占98家,占总量的41,同时也形成了一批松散型的规模经营企业;种子个体经营户18家,占全部种子经营企业的18,其余则由农业三站和农资系统经营。市场的多样化促进了农业投入品经营的竞争格局。

2.2 经营品种系列化、配套化。过去的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所经营的产品,要么是农药化肥,要么是单一的种子。经过几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种子、农药、化肥、农用配套设施等一系列品种,为消费者提供一条龙服务。

2.3 网点多,服务质量不断提高。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农业投入品经营网点已从乡镇所在地向规模行政村和交通相对方便的自然村发展。据统计,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75以上分布在行政村。由于网点众多,市场竞争加强,商家从单纯追求销售数量转为服务质量的提高,送货上门、缺货预约、夜间营业等等,部分资金实力较好的经营户还在农忙季节对困难农民赊货,大大方便了消费者,同时也发展了自己,扩大了影响面。

2.4 经营人员法制意识增强,专业知识逐步得到提高。从过去的单一经营体制发展到现在的多元市场格局,经营者法律法规意识逐步增强,专业知识也得到进一步充实。一是管理部门举办的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参加的人数比例逐年扩大,自觉办理上岗证的人员也逐年增多,持证上岗比例从过去的85左右扩大到2005年的98。进货时严把质量关,从主观上杜绝假冒伪劣,行动上遵守法律法规。

同时通过近几年管理部门组织的较为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经营者的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充实,从过去单纯的卖货到现在能为消费者提供使用知识、注意事项及技术咨询,自身的信誉也等到了提升。

3 我县农业投入品经营存在的问题

3.1 经营规模偏小、流通体制不健全、发展壮大难。我县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从数量来看已基本满足广大农民生产的需求,但总体规模小,大多处于分散状态,难以抵御市场风险。据调查,大部分经营企业的注册资金都在5万元以下,从参与调查问卷的133经营企业显示的数据,60的经营户年经营额在10万元以下,10-20万元占26,年经营额在30万元以上的只占14,其中100万元以上的更是凤毛麟角,全县只有2户。

企业规模小,加上流通体制不健全,就很抵抗市场风险,同时也不能产生较好的经营效益,也难以不断壮大自己。

3.2 经营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难以适应市场变化。经营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是我县农业投入品经营队伍的一个弱点。所有经营人员中,年龄在40岁以下的只占总数的35,40岁以上的占65,其中50岁以上的占总数的30,60岁以上的也不在少数。文化程度初中以下占63,其中部份还是小学文化;高中以上文化只占总数的37。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势必难以适应市场千变万化,同时在日常经营中也很难有作为。

3.3 经营队伍不稳定、经营年限短、变更频繁。经营队伍的不稳定,也是制约我县农业投入品经营发展壮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经营者没有长期打算,干一年算一年,从2003-2005这三年中,农药化肥经营企业转让或者关门歇业的有近30家,占总数的12.5;还有部分设在行政村的经营点处于半歇业状态,主要表现为货源不足、经营无规律等,一些松散型联合体因无制度约束,分合频繁。

目前我县所有的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以农药化肥经营户为例),经营年限普遍较短。从参与调查的情况看,经营年限在5年以下的有50户占40,10年以上的35户占27,其余为中间类。

3.4

第二篇:某县农业投入品经营现状及管理对策

农业投入品(主要指农药、化肥、种子、蚕用物质等)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保障,农业投入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广大农民的利益和食用农产品的安全,也是农业行政执法部门监管的工作重点。为此,我们采用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对我县农业投入品经营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目的在于摸清我县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从业人员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适合我县的管理模式,促进我县农业投入品经营行业及农业生产健康、稳步发展。本次调查问卷共回收问卷材料133份,涉及经营企业133户,分布全县各个乡镇,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1我县农业投入品经营基本情况

至2005年6月,我县有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340余家,其中农药化肥企业240余家,种子经营户100余户,分布在全县37个乡镇及部分行政村。其中乡镇政府所在地占80余户,占总数量的23.5%,其余大部分分布在人口相对集中和交通相对便利的行政村。所经营的化肥品种有50余个、农药品种有100余个、种子品种有50余个,基本满足我县农业生产的需求。

2我县农业投入品经营及从业队伍的现状

2.1经营渠道多样化。从过去单一的供销系~家经营农资产品和农业系统经营种子,到目前供销系统、农业系统及部份个体经营户(主要是种子)三驾齐驾的格局。我县目前所有的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中,农资系统占142家,占总量的59%,农业系统占98家,占总量的41%,同时也形成了一批松散型的规模经营企业;种子个体经营户18家,占全部种子经营企业的18%,其余则由农业三站和农资系统经营。市场的多样化促进了农业投入品经营的竞争格局。

2.2经营品种系列化、配套化。过去的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所经营的产品,要么是农药化肥,要么是单一的种子。经过几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种子、农药、化肥、农用配套设施等一系列品种,为消费者提供一条龙服务。

2.3网点多,服务质量不断提高。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农业投入品经营网点已从乡镇所在地向规模行政村和交通相对方便的自然村发展。据统计,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75%以上分布在行政村。由于网点众多,市场竞争加强,商家从单纯追求销售数量转为服务质量的提高,送货上门、缺货预约、夜间营业等等,部分资金实力较好的经营户还在农忙季节对困难农民赊货,大大方便了消费者,同时也发展了自己,扩大了影响面。

2.4经营人员法制意识增强,专业知识逐步得到提高。从过去的单一经营体制发展到现在的多元市场格局,经营者法律法规意识逐步增强,专业知识也得到进一步充实。一是管理部门举办的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参加的人数比例逐年扩大,自觉办理上岗证的人员也逐年增多,持证上岗比例从过去的85%左右扩大到2005年的98%。进货时严把质量关,从主观上杜绝假冒伪劣,行动上遵守法律法规。

同时通过近几年管理部门组织的较为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经营者的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充实,从过去单纯的卖货到现在能为消费者提供使用知识、注意事项及技术咨询,自身的信誉也等到了提升。

3我县农业投入品经营存在的问题

3.1经营规模偏孝流通体制不健全、发展壮大难。我县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从数量来看已基本满足广大农民生产的需求,但总体规模小,大多处于分散状态,难以抵御市场风险。据调查,大部分经营企业的注册资金都在5万元以下,从参与调查问卷的133经营企业显示的数据,60%的经营户年经营额在10万元以下,10-20万元占26%,年经营额在30万元以上的只占14%,其中100万元以上的更是凤毛麟角,全县只有2户。

企业规模小,加上流通体制不健全,就很抵抗市场风险,同时也不能产生较好的经营效益,也难以不断壮大自己。

3.2经营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难以适应市场变化。经营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是我县农业投入品经营队伍的一个弱点。所有经营人员中,年龄在40岁以下的只占总数的35%,40岁以上的占65%,其中50岁以上的占总数的30%,60岁以上的也不在少数。文化程度初中以下占63%,其中部份还是小学文化;高中以上文化只占总数的37%。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势必难以适应市场千变万化,同时在日常经营中也很难有作为。

3.3经营队伍不稳定、经营年限短、变更频繁。经营队伍的不稳定,也是制约我县农业投入品经营发展壮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经营者没有长期打算,干一年算一年,从2003-2005这三年中,农药化肥经营企业转让或者关门歇业的有近30家,占总数的12.5%;还有部分设在行政村的经营点处于半歇业状态,主要表现为货源不足、经营无规律等,一些松散型联合体因无制度约束,分合频繁。

目前我县所有的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以农药化肥经营户为例),经营年限普遍较短。从参与调查的情况看,经营年限在5年以下的有50户占40%,10年以上的35户占27%,其余为中间类。

3.4无序竞争现象严重,货源渠道混乱,产品质量不容乐观。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条件放宽后,在一定程度繁荣了市场,给农民带来了实惠。但现在的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大多是承包性质,随着市场的逐渐饱和,加上经营行为准则的缺乏,无序竞争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

竞争是市场规律,它可以起到优胜劣汰、提高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降低商品价格的作用,使消费者等到实惠。但无序竞争所带来的后果是产品质量的下降、缺斤少两、以次充好等现象,加上目前部分经营者进货渠道混乱,进货随意性大,甚至靠流动批发商,致使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给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留下可乘之机,管理部门查处的伪劣农资产品和种子案件,货物的来源大都来自于不规范进货。无序竞争严重影响了农业投入品经营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最终的受害者是农民消费者入。

3.5专业性不强、经营品种混杂,不利于专业化经营体制。由于以承包经营为主,规模小,大多数没有形成专业经营体制,他们在经营农业生产资料和种子的同时,兼营日杂用品、日用百货;一些行政村的经营点还有兼营副食品现象存在,甚至有主业变付业。根据我们对参与问卷统计,同时兼有经营日杂用品和日用百货的农资产品经营企业有75户,占55%,极易产生安全隐患。

3.6农业投入品经营行业利润低,物价不稳定,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九十年代中期,由于市场刚开始转型,经营农资产品利润大,经营企业发展快。而近几年市场基本饱和和竞争的激烈,利润已大不如前,一些大宗产品甚至出现保本或亏损。其中化肥的零售利润已不足3%-5%,农药和种子也仅在8-10%左右,加上生产企业成本不断攀升,价格不稳定,涨价频繁。以尿素为例,在2003年下半年吨价还是1300元左右,到2004年上升到2000元,上升幅度近54%,2005年又创新高。

3.7无证无照经营现象多,冲击合法经营企业。由于一些人法律意识淡薄,加上我县地域广、交通不发达、监管部门协调不够等原因,一些乡村小店无证无照经营农业投入品现象非常普遍。他们大多经营规模孝无长期打算,时常出现坑农事件,特别是种子质量问题尤为突出,但出现纠纷以后消费者往往无法得到合理解决。据我们调查,几乎三分之一的行政村有无证无照经营农业投入品情况,不完全统计,多达365户。这种现象的存在,除了容易发生坑农事件外,由于他们大多是经营食品小百货的小店,也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4农业投入品经营的管理对策

农业投入品市场健康稳步的发展,除了有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还必须要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模式和适合于我县的经营思路,以及部门协作、行业自律和经营人员素质的提高,具体就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经营人员守法意识和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科技宣传、咨询等机会,宣传农业投入品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假冒伪劣产品的识别知识,以提高经营者遵法、守法的自觉性,使各级领导支持、重视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工作;引导广大消费者自觉维权,利用96323这个举报投诉平台,抵制和举报假冒伪劣产品,形成一个强大的~压力和监管机制。

4.2加大政府财政经费的投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管理水平。我县的农药、化肥、种子经营的管理机构主要是农业行政执法大队,以我们现有的人员配置、执法手段难以适应我县面广、点多、交通不便的现状,从而不能对所有的经营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管。除了我们自身的素质和执法水平亟待通过不断学习、交流和实践来提高外,地方政府应重视农业行政执法队伍的基础建设,加大财政投入,从而保障执法经费、完善执法手段、提高执法能力、稳定执法队伍。

4.3重视岗前培训,规范经营行为,加强行业自律。为规范市场,对农业投入品经营实行一定的准入制度,对经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应该成为一个经常性的制度,经培训合格才能上岗。一是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使经营者知法、懂法、守法;二是专业知识培训,使经营者掌握一定的经营理念、懂得假冒伪劣产品的识别方法、能指导农民科学用肥用药用种;同时引导经营者自觉规范经营行为,合理公平竞争,不卖假劣产品,提高服务质量。

4.4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品牌经营,推行信誉承诺制。要使农业投入品经营得到长足发展,必须结合当地实际,借鉴连锁超市经验,推行连锁经营和品牌经营,改变现有规模孝散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的现状。我县可以发展2-3个连锁实体,推出2-3个经营品牌,实现经营连锁化、品牌统一化、进货渠道规范化,从根本上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同时推行信誉承诺制,一旦发生质量纠纷,可以进行有效的监督举报、投诉和索赔。

4.5加大违法查处力度,严惩违法行为。对零售环节杜绝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加强市场监管,加大抽检力度,严把流通关。除了平时不放松的同时,积极开展“绿剑”集中行动,加大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对屡次违法不改的经营户从严处罚,特别是对经销明令禁止销售农资产品行为要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对经营假冒伪劣产品的经营者在处罚的同时,要通过各种媒体予以曝光,增强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增强管理机关的影响面和威慑力。

4.6开展诚信企业建设活动,增强经营者的诚信意识。在做好市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和重视培训等工作的同时,联合工商、质监等有关职能部门,开展诚信企业建设活动,对守法经营、信誉好的企业授予“诚信企业”称号,奖优惩劣,籍以增强经营者的诚信守法意识。

4.7加强部门协作,共同规范和繁荣市常农业投入品的市场监管除了农业行政执法机构外,应联合其他执法部门,如工商、质监等,共同探讨一套长效管理模式,相互支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同时,作为农资产品经营主渠道的供销和农业部门要加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利用技术优势,开展综合防治、配方施肥、高产栽培等技术的宣传和咨询,大力推广配方肥、专用肥、高效低残留新农药、新种子、新技术,使广大农民用上放心肥、放心药、放心种,造福于广大农民消费者。

5结束语以上观点是从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的角度对我县农业投入品的经营现状、存在的问题和管理对策三个方面在通过问卷调查和近几年来在执法监管工作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初浅的探讨。市场是千变万化的,作为农业行政执法管理机构和执法人员,必须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和充实自我,不断提高执法水平,以繁荣市尝维护消费者利益为己任,促进我县农业生产快速稳定的发展。

第三篇:某县农业投入品经营现状及管理对策

农业投入品(主要指农药、化肥、种子、蚕用物质等)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保障,农业投入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广大农民的利益和食用农产品的安全,也是农业行政执法部门监管的工作重点。为此,我们采用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对我县农业投入品经营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目的在于摸清我县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从业人员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适合我县的管理模式,促进我县农业投入品经营行业及农业生产健康、稳步发展。本次调查问卷共回收问卷材料133份,涉及经营企业133户,分布全县各个乡镇,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1 我县农业投入品经营基本情况

至2005年6月,我县有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340余家,其中农药化肥企业240余家,种子经营户100余户,分布在全县37个乡镇及部分行政村。其中乡镇政府所在地占80余户,占总数量的23.5%,其余大部分分布在人口相对集中和交通相对便利的行政村。所经营的化肥品种有50余个、农药品种有100余个、种子品种有50余个,基本满足我县农业生产的需求。

2 我县农业投入品经营及从业队伍的现状

2.1 经营渠道多样化。从过去单一的供销系统独家经营农资产品和农业系统经营种子,到目前供销系统、农业系统及部份个体经营户(主要是种子)三驾齐驾的格局。我县目前所有的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中,农资系统占142家,占总量的59%,农业系统占98家,占总量的41%,同时也形成了一批松散型的规模经营企业;种子个体经营户18家,占全部种子经营企业的18%,其余则由农业三站和农资系统经营。市场的多样化促进了农业投入品经营的竞争格局。

2.2 经营品种系列化、配套化。过去的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所经营的产品,要么是农药化肥,要么是单一的种子。经过几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种子、农药、化肥、农用配套设施等一系列品种,为消费者提供一条龙服务。

2.3 网点多,服务质量不断提高。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农业投入品经营网点已从乡镇所在地向规模行政村和交通相对方便的自然村发展。据统计,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75%以上分布在行政村。由于网点众多,市场竞争加强,商家从单纯追求销售数量转为服务质量的提高,送货上门、缺货预约、夜间营业等等,部分资金实力较好的经营户还在农忙季节对困难农民赊货,大大方便了消费者,同时也发展了自己,扩大了影响面。

2.4 经营人员法制意识增强,专业知识逐步得到提高。从过去的单一经营体制发展到现在的多元市场格局,经营者法律法规意识逐步增强,专业知识也得到进一步充实。一是管理部门举办的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参加的人数比例逐年扩大,自觉办理上岗证的人员也逐年增多,持证上岗比例从过去的85%左右扩大到2005年的98%。进货时严把质量关,从主观上杜绝假冒伪劣,行动上遵守法律法规。

同时通过近几年管理部门组织的较为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经营者的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充实,从过去单纯的卖货到现在能为消费者提供使用知识、注意事项及技术咨询,自身的信誉也等到了提升。

3 我县农业投入品经营存在的问题

3.1 经营规模偏小、流通体制不健全、发展壮大难。我县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从数量来看已基本满足广大农民生产的需求,但总体规模小,大多处于分散状态,难以抵御市场风险。据调查,大部分经营企业的注册资金都在5万元以下,从参与调查问卷的133经营企业显示的数据,60%的经营户年经营额在10万元以下,10-20万元占26%,年经营额在30万元以上的只占14%,其中100万元以上的更是凤毛麟角,全县只有2户。

企业规模小,加上流通体制不健全,就很抵抗市场风险,同时也不能产生较好的经营效益,也难以不断壮大自己。

3.2 经营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难以适应市场变化。经营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是我县农业投入品经营队伍的一个弱点。所有经营人员中,年龄在40岁以下的只占总数的35%,40岁以上的占65%,其中50岁以上的占总数的30%,60岁以上的也不在少数。文化程度初中以下占63%,其中部份还是小学文化;高中以上文化只占总数的37%。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势必难以适应市场千变万化,同时在日常经营中也很难有作为。

3.3 经营队伍不稳定、经营年限短、变更频繁。经营队伍的不稳定,也是制约我县农业投入品经营发展壮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经营者没有长期打算,干一年算一年,从2003-2005这三年中,农药化肥经营企业转让或者关门歇业的有近30家,占总数的12.5%;还有部分设在行政村的经营点处于半歇业状态,主要表现为货源不足、经营无规律等,一些松散型联合体因无制度约束,分合频繁。

目前我县所有的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以农药化肥经营户为例),经营年限普遍较短

。从参与调查的情况看,经营年限在5年以下的有50户占40%,10年以上的35户占27%,其余为中间类。

3.4 无序竞争现象严重,货源渠道混乱,产品质量不容乐观。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条件放宽后,在一定程度繁荣了市场,给农民带来了实惠。但现在的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大多是承包性质,随着市场的逐渐饱和,加上经营行为准则的缺乏,无序竞争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

竞争是市场规律,它可以起到优胜劣汰、提高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降低商品价格的作用,使消费者等到实惠。但无序竞争所带来的后果是产品质量的下降、缺斤少两、以次充好等现象,加上目前部分经营者进货渠道混乱,进货随意性大,甚至靠流动批发商,致使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给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留下可乘之机,管理部门查处的伪劣农资产品和种子案件,货物的来源大都来自于不规范进货。无序竞争严重影响了农业投入品经营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最终的受害者是农民消费者入。

3.5 专业性不强、经营品种混杂,不利于专业化经营体制。由于以承包经营为主,规模小,大多数没有形成专业经营体制,他们在经营农业生产资料和种子的同时,兼营日杂用品、日用百货;一些行政村的经营点还有兼营副食品现象存在,甚至有主业变付业。根据我们对参与问卷统计,同时兼有经营日杂用品和日用百货的农资产品经营企业有75户,占55%,极易产生安全隐患。

3.6 农业投入品经营行业利润低,物价不稳定,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九十年代中期,由于市场刚开始转型,经营农资产品利润大,经营企业发展快。而近几年市场基本饱和和竞争的激烈,利润已大不如前,一些大宗产品甚至出现保本或亏损。其中化肥的零售利润已不足3%-5%,农药和种子也仅在8-10%左右,加上生产企业成本不断攀升,价格不稳定,涨价频繁。以尿素为例,在2003年下半年吨价还是1300元左右,到2004年上升到2000元,上升幅度近54%,2005年又创新高。

3.7 无证无照经营现象多,冲击合法经营企业。由于一些人法律意识淡薄,加上我县地域广、交通不发达、监管部门协调不够等原因,一些乡村小店无证无照经营农业投入品现象非常普遍。他们大多经营规模小、无长期打算,时常出现坑农事件,特别是种子质量问题尤为突出,但出现纠纷以后消费者往往无法得到合理解决。据我们调查,几乎三分之一的行政村有无证无照经营农业投入品情况,不完全统计,多达365户。这种现象的存在,除了容易发生坑农事件外,由于他们大多是经营食品小百货的小店,也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4 农业投入品经营的管理对策

农业投入品市场健康稳步的发展,除了有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还必须要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模式和适合于我县的经营思路,以及部门协作、行业自律和经营人员素质的提高,具体就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经营人员守法意识和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科技宣传、咨询等机会,宣传农业投入品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假冒伪劣产品的识别知识,以提高经营者遵法、守法的自觉性,使各级领导支持、重视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工作;引导广大消费者自觉维权,利用96323这个举报投诉平台,抵制和举报假冒伪劣产品,形成一个强大的舆论压力和监管机制。

4.2 加大政府财政经费的投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管理水平。我县的农药、化肥、种子经营的管理机构主要是农业行政执法大队,以我们现有的人员配置、执法手段难以适应我县面广、点多、交通不便的现状,从而不能对所有的经营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管。除了我们自身的素质和执法水平亟待通过不断学习、交流和实践来提高外,地方政府应重视农业行政执法队伍的基础建设,加大财政投入,从而保障执法经费、完善执法手段、提高执法能力、稳定执法队伍。

4.3 重视岗前培训,规范经营行为,加强行业自律。为规范市场,对农业投入品经营实行一定的准入制度,对经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应该成为一个经常性的制度,经培训合格才能上岗。一是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使经营者知法、懂法、守法;二是专业知识培训,使经营者掌握一定的经营理念、懂得假冒伪劣产品的识别方法、能指导农民科学用肥用药用种;同时引导经营者自觉规范经营行为,合理公平竞争,不卖假劣产品,提高服务质量。

4.4 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品牌经营,推行信誉承诺制。要使农业投入品经营得到长足发展,必须结合当地实际,借鉴连锁超市经验,推行连锁经营和品牌经营,改变现有规模小、散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的现状。我县可以发展2-3个连锁实体,推出2-3个经营品牌,实现经营连锁化、品牌统一化、进货渠道规范化,从根本上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同时推行信誉承诺制,一旦发生质量纠纷,可以进行有效的监督举报、投诉和索赔。

4.5 加大违法查处力度,严惩违法行为。对零售环节杜绝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加强市场监管,加大抽检力度,严把流通关。除了平时不放松的同时,积极开展“绿剑”集中行动,加大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对屡次违法不改的经营户从严处罚,特别是对经销明令禁止销售农资产品行为要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对经营假冒伪劣产品的经营者在处罚的同时,要通

第四篇:关于海南农产品及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现状及对策

海南农产品及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现状及对策

海南省农业厅厅长 肖 杰(2008年10月23日)

近年来,国内由农产品质量引发的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特别是“三鹿事件”的发生,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海南是全国人民冬季“菜篮子”生产基地,海南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全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因此,海南必须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按照无公害、绿色环保的要求,标本兼治。这是提升我省农产品竞争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潜力和关键所在。胡锦涛总书记今年四月在海南考察时强调“海南农业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品牌农业”。省农业厅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厅领导班子带头开展调研,解决制约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些突出问题。最近我选择农产品质量专题,到省现代农业检验检测预警防控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省农垦总局、海口市农业局等单位就我省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进行调研和思考,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

(一)监管机构。

按照四条“保障线”的要求,省农业厅、质检、工商、卫生、进出口检验检疫局都在各自职能范围内承担质量监管任务,农业部门负责初级产品生产环节监管,质检部门负责加工产品监管,工商部门负责市场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监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出入境产品检验检疫。

1.检验检测机构。全省农业部门共有省、市(县)两级检测机构36个。主要承担农药残留与质量监测、肥料质量监测、土壤检测、种子质量监测和兽药残留与饲料、兽药质量监测工作。其中:省级检测机构有4个,分别为省农药残留与质量监测中心、省土壤农化监测中心、省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省兽药饲料监察所;市县级检测机构有32个,主要分布在市县农业局和农技中心。

此外,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省农垦总局设有检验检测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检测中心主要承担省内外的农业部定点市场检测、转基因作物检验检测、热带作物种子种苗检测及绿色、无公害基地认证检测。省农垦中心测试站主要对天然橡胶质量检验监督并承担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任务。部分企业设有自检机构,全省共有80多个农业企业有自检设备和测检人员。

2.执法机构。全省现有农业行政执法机构121个,其中行政编制23个,事业编制98个,分散于农业局、农技中心、畜牧局(中心)、农机中心、热作中心、乡企中心等部门共8个种类的15个专业执法中。自2002年在澄迈县成立了我省第一支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以来,我省先后在琼海、三亚、临高、昌江、儋州、定安、屯昌、文昌、乐东等总计10个市县成立了综合执法机构,占全省18个市县的半数以上,10个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均经过当地编制部门正式批准成立,核定为财政全额拨款的科(副科)级事业单位。

(二)监管队伍。

全省农业部门共有各类检测人员407人。其中农药残留检测与质量监测人员315人,占77.4%;肥料质量检测人员17人,占4.2%;土壤检测人员36人,占8.8%;种子质量检测人员17人,占4.2%;兽药残留检测与饲料、兽药质量监测人员22人,占5.4%。检测队伍中,高级职称的有11人,占2.7%;中级职称的有72人,占17.7%;技术人员324人,占79.6%。

全省农业执法定编人数899人,持执法证执法人数1372人,分散于农业局、农技中心、畜牧局(中心)、农机中心、热作中心、乡企中心等部门共8个种类的15个专业执法中。其中,综合类行政执法人员380人(内含10个市县执法大队执法人员110人),占27.7%,,种植业类355人,占24.4%,畜牧兽医类341人,占24.9%,农机类296人,占21.6%。

(三)设备及监管能力。

省级检测机构配备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仪等180多台套,可承担农药、肥料、土壤、种子、兽药、饲料等监测工作。市县检测室配备农药残留速测仪、土壤快速检测仪、电子天平、干燥箱等420多台套,可承担农药残留速测和土壤检测,但不能进行农药、兽药、种子、饲料质量监测。全省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流动服务站有流动检测汽车13辆,配备农药残留速测仪、GPS卫星定位系统等;有流动检测摩托车204辆,配备农药残留速测仪;有测土配方施肥流动服务车19辆,装备土壤快速检测仪、GPS定位仪、手提电脑等。全省农业部门可进行农药残留检测72000个/年,农药质量监测100批次/年,肥料质量监测9000个/年,土壤检测18万批次/年,种子质量监测3600个/年,兽药残留检测400个/年,兽药、饲料质量监测1000个/年。

全省农业执法服务购置执法车辆15辆,照相机12部,数码摄像机3部,电脑35台(其中手提电脑14台),传真机5台,投影机1台,录音笔11支,购置农业执法人员服装4500余套。

(四)财政投入。

2007年以来,全省总投入2.6亿元建设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投入近1.2亿元建设省现代农业检验检测预警防控中心;投资 1500万元购置检验检测设备;投资1700万元,建设海口、三亚、琼海、儋州、屯昌等五个区域性检测分中心,有关市县已经落实了项目建设用地;投资800万元建设农作物种子南繁检验检疫中心、三亚市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测分中心、临高县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测分中心;投资724万元建设全省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流动服务站;投资270万元建设全省测土配方施肥流动服务站,初步建立起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2007年以来,投入400万元启动全省农业执法服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其中省级财政投入280万元,市县财政投入120万元,购置执法车辆15辆,装备农业执法大队,10市县执法大队基本实现有队伍、有相配套的硬件设施、有稳定的经费来源,为执法监管提供了保障。

(五)法规规章。

从2000年9月至今,我省共制定实施6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面的法规和规范性文件。2000年省政府下发的《关于切实做好无公害瓜果生产工作的意见》,2001年以来通过省人大颁发了《海南省无公害瓜果菜保护管理规定》、《海南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办法》、《海南省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办法》、《海南省动物及动物产品准入管理办法》、《海南省经济特区农药管理若干规定》等地方法规。特别是2007年国家颁布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关于切实加强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管理工作的特别规定》,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法制化轨道。省农业厅及时下发了《海南省农业厅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家和省一系列有关法律法规,为我省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提供法律依据,从根本上改变了“无法可依”的历史。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去年以来,各级农业部门认真履行农产品质量监管责任,创新理念、机制,提高监管手段和能力,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明显成效。瓜果菜、畜禽产品和农产品检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6.4、99.6和90%,平均合格率高出全国1.9个百分点,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今年奥运会期间,农业部指定海南木瓜等优质农产品上奥运会餐桌。

(一)牢固树立了“质量重如泰山,质量重于数量”的新理念。

农业部门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摆上突出的位置,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重要载体和工作抓手,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作为农业部门的重大责任,把质量贯穿农业各项工作中,使广大干部从传统“重数量,轻质量”的观念中解脱出来,以理念创新推动工作创新。

(二)初步建立了覆盖全省的农产品质量流动服务站。投入700多万元建立了217个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流动服务站,配备了13辆配有卫星定位系统的流动检测车,204辆配有快速检测仪的摩托车。流动服务站的建立,使农产品监测工作深入田间地头,提高了检测的时效性,方便了农户。

(三)现代农业检验检测预警防控中心和区域分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省现代农业检验检测预警防控技术中心项目得到罗保铭省长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被列为省重点基本建设项目,省农业厅成立了“筹建办”,已落实土地和7487万元,今年9月份动工兴建,罗省长亲自下达开工令,目前已进入第二期工程。规划建设南繁种子检疫中心以及海口、三亚、琼海、儋州、屯昌等五个区域性分中心,儋州分中心已动工建设,南繁种子检测中心项目落实土地20亩和项目资金392万元。

(四)建立健全质量监管机构。

去年省农业厅成立了专项整治领导小组,今年6月,省委省政府批准农业厅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处,成为农业部增设农产品质量监管局以后,国内第一个设置相关处室的省级农业部门。成立省动物卫生监督所,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保障“无疫区”安全。

(五)建立配套的监管制度,推进监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立例行检测和信息发布制度。定期不定期对农产品和农资产品进行检测,及时公布质量安全状况,接受社会监督。去年以来,省农业厅共向社会公布农药、兽药等5大类共75批次农资产品和农产品检测情况,质量不合格的生产经营单位责令其整改,情节严重的,取消经营资格。实施生猪二维码标识可追溯制度,水果条形码追溯系统,给生猪、水果佩上了“身份证”。

(六)开展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活动。

去年我省实施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行动,实现了4个100%目标,即:肉禽蛋奶瓜果菜等主要农产品100%纳入监测范围,进入定点批发市场、乡镇以上农贸市场批量销售的农产品100%纳入监测范围,万亩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和规模以上畜禽养殖等主要生产基地100%纳入监测范围,农药、兽药、饲料、种子、肥料、农机等主要农业投入品100%纳入监测范围。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检查验收组到我省检查专项整治工作,对我省农产品专项整治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七)加强对重大活动及节假日质量安全监测。今年博鳌亚洲年会期间,农业部门流动检测车集聚博鳌,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奥运会期间加强供奥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瓜果菜抽检合格率达94.9%,同比提高近4个百分点。建立节日值班值勤制度,保证举报电话畅通,车辆、设备和人员在流动服务总站指挥下,统一深入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和农资供应市场,开展监督检查和质量监控工作,消除安全隐患。特别是“三鹿牌”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省农业厅紧急部署开展我省奶牛养殖场检查工作,深入海南新海乳业、艾森牧业有限公司奶牛场进行专项检查,与奶制品生产企业签订质量承诺书,把源头饲料监管纳入监测范围,加强动物用药检测,督促企业对奶牛养殖档案不健全、用药记录不规范等问题进行整改,做到万无一失。

三、存在问题

(一)管理体制还不健全。

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线长面广,农业、工商、质检、卫生等多部门管理,尽管各守一条线,各管一块,但实际工作中既有职责交叉,又有监管盲区。特别是缺乏协调合作机制,存在重复建设和重复检测现象,资源还不能有效整合,整体合力不强。因此,从全局和长远看,如何建设长效监管体制机制,有待认真深入研究。

(二)监管能力不适应现代农业要求。

一是监管机构不健全。省农业厅专门设立了农产品质量与标准化处,市县农业部门还没有专门的监管机构,部分市县监管工作还未引起市县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导致监管力度不大,存在安全隐患。二是检测设备不足。检测设备不齐,检测项目单一,省级检测机构还未通过计量认证,市县、乡镇检测机构不能开展定量检测,只能进行一般的快速检测。三是检测人员素质不高。检测人员基本上是从农业系统属下的各个部门调配过来,对检测技术和仪器缺乏系统培训。四是基层监管人员缺乏。镇、村监管力量薄弱,基本没有专门监管人员,缺乏资金,平时很少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任务时才临时找一两个人协助。

(三)监管体系不健全。大多数生产企业都没有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多数企业产品不能自检。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发布手段落后,信息网络不健全,向基层网络延伸刚刚起步,涉农企业、生产和经销大户入网率低,导致有效服务不够。追溯体系还不完善,追溯范围仅局限在生猪和少数水果产品。农产品市场检测比较薄弱,绝大部分批发市场没有农产品检测室。

(四)执法力度有待加强。

目前我省还未建立省级综合执法总队。全省农业执法发展不平衡,还有8个市县未成立执法大队,执法力量未能得到有效整合,据2008年上半年种子、农药质量抽检情况通报,未成立农业执法大队的市县,种子、农药的合格率低于有执法大队市县近6个百分点。

(五)农业标准化实施力度有待加强。

一是多数涉农企业尚未制定农产品质量标准,并且产后标准和系列标准少,标准与市场、流通结合不紧,跟不上市场变化的需要,满足不了产品更新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二是缺乏统一规划。标准还处于自发和分散状态,针对性不强,导致标准的重点不突出,主导产品缺少配套和完整性,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的要求。三是农业标准的技术指标与国际标准和先进国家标准相比差异较大。表现在技术含量低、安全标准订得太低太宽,致使许多特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出口创汇潜力难以发挥。四是分散农户经营推行标准化难度很大。

(六)部分农资产品质量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仍存在私下销售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现象,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或过量使用农药的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今年4月份乐东农民反映假劣农资坑农问题,农资市场秩序和农业投入品监管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兽药残留问题比较突出,兽药合格率不到70%,低于全国水平近10个百分点。2007年海南出口农产品被国外预警通报共11批次,农兽药残留问题共5批,占国外通报总数的45.45%。

四、对策与建议

针对我省农产品质量监管存在的问题,今后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强化“质量重于泰山,质量重于数量”的理念,以“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标志溯源、实时监控、消费安全”为目标,全方位加快构建具有热带特色的农产品及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体系。

(一)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加快建设海南省现代农业检验检测预警防控中心,争取明年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快南繁种子检疫中心以及海口、三亚、琼海、儋州、屯昌等五个区域性分中心的建设。完善流动服务站建设,为尚未配备检测车的8个市县配齐检测车和检测设备。加强流动服务站的管理,加大对检测人员的培训力度,争取将流动服务站的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争取3—5年内,构建以省现代农业检验检测预警防控技术中心主体,区域分中心为支撑,流动检测服务站为基础的布局合理、职能明确、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二)加强对农业生产、流通全程监管。1.加强产地环境管理。重点解决化肥、农药、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制定相关农产品的产地环境标准,全面开展农产品重点生产基地环境监测,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

2.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健全农业投入品的市场准入制度,把全省农资经销企业纳入监管范围,建立农资监管信息库,严格记录农药、兽药、鱼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购进和销售。

3.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在全省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站。重点建设一批以田头冷库为主的固定农产品收购点,配备质量安全检测设备,抓住田头批发环节,既可有效把住进入市场农产品质量关,又可追溯到产地和生产者。

4.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进一步健全疫情监测、动物免疫、卫生检疫、执法监督和人工屏障体系,建设覆盖码头、规模养殖场、重点乡镇、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的质量监控网络。加强植物病虫害检验检疫,建立植物病虫害监控可视系统,建立植物流动医院,开展统防统治和专业化防治。

(三)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

尽快在全省18个市县全部建立农业执法大队,同时建立全省农业综合执法总队,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部门分散多头执法现象,形成一支素质过硬,廉洁公正、作风优良、反应快速的专业农业执法队伍。

(四)建立农产品信息管理系统。加快建设覆盖全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时监测系统”。将省、市县和乡镇三级农产品的例行监测网点的监测数据纳入系统中心数据库。通过枢纽站、工作站对重点监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规模化养殖场进行网络化监控,实现全省农产品信息化监控管理的目标。

(五)建立基层监管员制度。

广西省基层监管员的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农业部的充分肯定,其经验值得借鉴。建议我省以行政村为单位,每个村设立1名专职农产品质量监管员,建立一支贴近基层、深入田间地头的基层农产品质量监管员队伍,使农产品监管网络更加完善,生产源头更加可控制,责任更加落到实处。基层监管员可参照村干部的标准,给予适当补贴。

(六)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

推进农业标准化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治本之策。一是加强海南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围绕大宗特色农产品出岛出口,从基地建设、产品等级、技术规范、保鲜运输、加工包装、检测技术等方面组织制定农产品地方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重点抓好农业企业标准,逐步上升为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二是加大标准化组织实施力度。加快农业准化示范区的建设,以大企业、大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推动标准化实施。发挥“无疫区”优势,开发特色畜禽品牌,建立文昌鸡等特色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突出“无公害”特点,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建设特色瓜果菜标准化示范区。

(七)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各级政府应强化质量重于数量的理念,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建议市县尽快成立相应的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明确职能和事权,落实属地监管责任。要加大投入力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安排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用于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把农产品质量监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财政资金投入主要用于农产品质量宣传、技术推广、农产品检测、标准化基地建设以及农产品质量监管员队伍建设,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资金保障。

第五篇:关于海南农产品及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现状及对策.

海南农产品及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现状及对策 海南省农业厅厅长肖杰(2008年10月23日

近年来,国内由农产品质量引发的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特别是“三鹿事件”的发生,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海南是全国人民冬季“菜篮子”生产基地,海南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全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因此,海南必须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按照无公害、绿色环保的要求,标本兼治。这是提升我省农产品竞争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潜力和关键所在。胡锦涛总书记今年四月在海南考察时强调“海南农业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品牌农业”。省农业厅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厅领导班子带头开展调研,解决制约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些突出问题。最近我选择农产品质量专题,到省现代农业检验检测预警防控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省农垦总局、海口市农业局等单位就我省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进行调研和思考,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一监管机构。

按照四条“保障线”的要求,省农业厅、质检、工商、卫生、进出口检验检疫局都在各自职能范围内承担质量监管任务,农业部门负责初级产品生产环节监管,质检部门负责加工产品监

管,工商部门负责市场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监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出入境产品检验检疫。

1.检验检测机构。全省农业部门共有省、市(县两级检测机构36个。主要承担农药残留与质量监测、肥料质量监测、土壤检测、种子质量监测和兽药残留与饲料、兽药质量监测工作。其中:省级检测机构有4个,分别为省农药残留与质量监测

中心、省土壤农化监测中心、省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省兽药饲料监察所;市县级检测机构有32个,主要分布在市县农业局和农技中心。

此外,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省农垦总局设有检验检测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检测中心主要承担省内外的农业部定点市场检测、转基因作物检验检测、热带作物种子种苗检测及绿色、无公害基地认证检测。省农垦中心测试站主要对天然橡胶质量检验监督并承担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任务。部分企业设有自检机构,全省共有80多个农业企业有自检设备和测检人员。

2.执法机构。全省现有农业行政执法机构121个,其中行政编制23个,事业编制98个,分散于农业局、农技中心、畜牧局(中心、农机中心、热作中心、乡企中心等部门共8个种类的15个专业执法中。自2002年在澄迈县成立了我省第一支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以来,我省先后在琼海、三亚、临高、昌江、儋州、定安、屯昌、文昌、乐东等总计10个市县成立了综合执法机构,占全省18个市县的半数以上,10个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均经过当地编制部门正式批准成立,核定为财政全额拨款的科(副科级事业单位。

(二监管队伍。

全省农业部门共有各类检测人员407人。其中农药残留检测与质量监测人员315人,占77.4%;肥料质量检测人员17人,占4.2%;土壤检测人员36人,占8.8%;种子质量检测人员17人,占4.2%;兽药残留检测与饲料、兽药质量监测人员22人,占5.4%。检测队伍中,高级职称的有11人,占2.7%;中级职称的有72人,占17.7%;技术人员324人,占79.6%。

全省农业执法定编人数899人,持执法证执法人数1372人,分散于农业局、农技中心、畜牧局(中心、农机中心、热作中心、乡企中心等部门共8个种类的15个专业执法中。其中,综合类行政执法人员380人(内含10个市县执法大队执法人员110人,占27.7%,种植业类355人,占24.4%,畜牧兽医类341人,占24.9%,农机类296人,占21.6%。

(三设备及监管能力。

省级检测机构配备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仪等180多台套,可承担农药、肥料、土壤、种子、兽药、饲料等监测工作。市县检测室配备农药残留速测仪、土壤快速检测仪、电子天平、干燥箱等420多台套,可承担农药残留速测和土壤检测,但不能进行农药、兽药、种子、饲料质量监测。全省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流动服务站有流动检测汽车13辆,配备农药残留速测仪、GPS卫星定位系统等;有流动检测摩托车204辆,配备农药残留速测仪;有测土配方施肥流动服务车19辆,装备土壤快速检测仪、GPS定位仪、手提电脑等。全省农业部门可进行农药残留检测72000个/年,农药质量监测100批次/年,肥料

质量监测9000个/年,土壤检测18万批次/年,种子质量监测3600个/年,兽药残留检测400个/年,兽药、饲料质量监测1000个/年。

全省农业执法服务购置执法车辆15辆,照相机12部,数码摄像机3部,电脑35台(其中手提电脑14台,传真机5台,投影机1台,录音笔11支,购置农业执法人员服装4500余套。

(四财政投入。

2007年以来,全省总投入2.6亿元建设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投入近1.2亿元建设省现代农业检验检测预警防控中心;投资 1500万元购置检验检测设备;投资1700万元,建设海口、三亚、琼海、儋州、屯昌等五个区域性检测分中心,有关市县已经落实了项目建设用地;投资800万元建设农作物种子南繁检验检疫中心、三亚市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测分中心、临高县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测分中心;投资724万元建设全省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流动服务站;投资270万元建设全省测土配方施肥流动服务站,初步建立起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2007年以来,投入400万元启动全省农业执法服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其中省级财政投入280万元,市县财政投入120万元,购置执法车辆15辆,装备农业执法大

队,10市县执法大队基本实现有队伍、有相配套的硬件设施、有稳定的经费来源,为执法监管提供了保障。

(五法规规章。

从2000年9月至今,我省共制定实施6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面的法规和规范性文件。2000年省政府下发的《关

于切实做好无公害瓜果生产工作的意见》,2001年以来通过省人大颁发了《海南省无公害瓜果菜保护管理规定》、《海南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办法》、《海南省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办法》、《海南省动物及动物产品准入管理办法》、《海南省经济特区农药管理若干规定》等地方法规。特别是2007年国家颁布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关于切实加强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管理工作的特别规定》,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法制化轨道。省农业厅及时下发了《海南省农业厅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家和省一系列有关法律法规,为我省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提供法律依据,从根本上改变了“无法可依”的历史。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去年以来,各级农业部门认真履行农产品质量监管责任,创新理念、机制,提高监管手段和能力,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明显成效。瓜果菜、畜禽产品和农产品检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6.4、99.6和90%,平均合格率高出全国1.9个百分点,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今年奥运会期间,农业部指定海南木瓜等优质农产品上奥运会餐桌。

(一牢固树立了“质量重如泰山,质量重于数量”的新理念。

农业部门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摆上突出的位置,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重要载体和工作抓手,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作为农业部门的重大责任,把质量贯穿农业各项工作中,使广大干部从

传统“重数量,轻质量”的观念中解脱出来,以理念创新推动工作创新。(二初步建立了覆盖全省的农产品质量流动服务站。

投入700多万元建立了217个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流动服务站,配备了13辆配有卫星定位系统的流动检测车,204辆配有快速检测仪的摩托车。流动服务站的建立,使农产品监测工作深入田间地头,提高了检测的时效性,方便了农户。

(三现代农业检验检测预警防控中心和区域分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省现代农业检验检测预警防控技术中心项目得到罗保铭省长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被列为省重点基本建设项目,省农业厅成立了“筹建办”,已落实土地和7487万元,今年9月份动工兴建,罗省长亲自下达开工令,目前已进入第二期工程。规划建设南繁种子检疫中心以及海口、三亚、琼海、儋州、屯昌等五个区域性分中心,儋州分中心已动工建设,南繁种子检测中心项目落实土地20亩和项目资金392万元。

(四建立健全质量监管机构。

去年省农业厅成立了专项整治领导小组,今年6月,省委省政府批准农业厅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处,成为农业部增设农产品质量监管局以后,国内第一个设置相关处室的省级农业部门。成立省动物卫生监督所,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保障“无疫区”安全。

(五建立配套的监管制度,推进监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建立例行检测和信息发布制度。定期不定期对农产品和农资产品进行检测,及时公布质量安全状况,接受社会监督。去年以来,省农业厅共向社会公布农药、兽药等5大类共75批次农资产品和农产品检测情况,质量不合格的生产经营单位责令其整改,情节严重的,取消经营资格。实施生猪二维码标识可追溯制度,水果条形码追溯系统,给生猪、水果佩上了“身份证”。

(六开展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活动。

去年我省实施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行动,实现了4个100%目标,即:肉禽蛋奶瓜果菜等主要农产品100%纳入监测范围,进入定点批发市场、乡镇以上农贸市场批量销售的农产品100%纳入监测范围,万亩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和规模以上畜禽养殖等主要生产基地100%纳入监测范围,农药、兽药、饲料、种子、肥料、农机等主要农业投入品100%纳入监测范围。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检查验收组到我省检查专项整治工作,对我省农产品专项整治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七加强对重大活动及节假日质量安全监测。

今年博鳌亚洲年会期间,农业部门流动检测车集聚博鳌,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奥运会期间加强供奥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瓜果菜抽检合格率达94.9%,同比提高近4个百分点。建立节日值班值勤制度,保证举报电话畅通,车辆、设备和人员在流动服务总站指挥下,统一深入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和农资供应市场,开展监督检查和质量监控工作,消除安全隐患。特别是“三鹿牌”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省农业厅紧急部署开展我省奶牛养殖场检查工作,深入海南新海乳业、艾森牧

业有限公司奶牛场进行专项检查,与奶制品生产企业签订质量承诺书,把源头饲料监管纳入监测范围,加强动物用药检测,督促企业对奶牛养殖档案不健全、用药记录不规范等问题进行整改,做到万无一失。

三、存在问题

(一管理体制还不健全。

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线长面广,农业、工商、质检、卫生等多部门管理,尽管各守一条线,各管一块,但实际工作中既有职责交叉,又有监管盲区。特别是缺乏协调合作机制,存在重复建设和重复检测现象,资源还不能有效整合,整体合力不强。因此,从全局和长远看,如何建设长效监管体制机制,有待认真深入研究。

(二监管能力不适应现代农业要求。

一是监管机构不健全。省农业厅专门设立了农产品质量与标准化处,市县农业部门还没有专门的监管机构,部分市县监管工作还未引起市县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导致监管力度不大,存在安全隐患。二是检测设备不足。检测设备不齐,检测项目单一,省级检测机构还未通过计量认证,市县、乡镇检测机构不能开展定量检测,只能进行一般的快速检测。三是检测人员素质不高。检测人员基本上是从农业系统属下的各个部门调配过来,对检测技术和仪器缺乏系统培训。四是基层监管人员缺乏。镇、村监管力量薄弱,基本没有专门监管人员,缺乏资金,平时很少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任务时才临时找一两个人协助。

(三监管体系不健全。

大多数生产企业都没有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多数企业产品不能自检。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发布手段落后,信息网络不健全,向基层网络延伸刚刚起步,涉农企业、生产和经销大户入网率低,导致有效服务不够。追溯体系还不完善,追溯范围仅局限在生猪和少数水果产品。农产品市场检测比较薄弱,绝大部分批发市场没有农产品检测室。

(四执法力度有待加强。

目前我省还未建立省级综合执法总队。全省农业执法发展不平衡,还有8个市县未成立执法大队,执法力量未能得到有效整合,据2008年上半年种子、农药质量抽检情况通报,未成立农业执法大队的市县,种子、农药的合格率低于有执法大队市县近6个百分点。

(五农业标准化实施力度有待加强。

一是多数涉农企业尚未制定农产品质量标准,并且产后标准和系列标准少,标准与市场、流通结合不紧,跟不上市场变化的需要,满足不了产品更新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二是缺乏统一规划。标准还处于自发和分散状态,针对性不强,导致标准的重点不突出,主导产品缺少配套和完整性,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的要求。三是农业标准的技术指标与国际标准和先进国家标准相比差异较大。表现在技术含量低、安全标准

订得太低太宽,致使许多特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出口创汇潜力难以发挥。四是分散农户经营推行标准化难度很大。

(六部分农资产品质量问题比较突出。

一些地方仍存在私下销售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现象,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或过量使用农药的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今年4月份乐东农民反映假劣农资坑农问题,农资市场秩序和农业投入品监管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兽药残留问题比较突出,兽药合格率不到70%,低于全国水平近10个百分点。2007年海南出口农产品被国外预警通报共11批次,农兽药残留问题共5批,占国外通报总数的45.45%。

四、对策与建议

针对我省农产品质量监管存在的问题,今后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强化“质量重于泰山,质量重于数量”的理念,以“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标志溯源、实时监控、消费安全”为目标,全方位加快构建具有热带特色的农产品及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体系。

(一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加快建设海南省现代农业检验检测预警防控中心,争取明年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快南繁种子检疫中心以及海口、三亚、琼海、儋州、屯昌等五个区域性分中心的建设。完善流动服务站建设,为尚未配备检测车的8个市县配齐检测车和检测设备。加强流动服务站的管理,加大对检测人员的培训力度,争取将流动服务站的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争取3—5年内,构建以省现代农业检验检测预警防控技术中心主体,区域分中心为支撑,流动检测服务站为基础的布局合理、职能明确、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二加强对农业生产、流通全程监管。

1.加强产地环境管理。重点解决化肥、农药、兽药、饲料等 农业投入品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制定相关农产品的 产地环境标准,全面开展农产品重点生产基地环境监测,从源头 上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2.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健全农业投入品的市场准入制度, 把全省农资经销企业纳入监管范围,建立农资监管信息库,严格 记录农药、兽药、鱼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肥料等农业投入品 的购进和销售。3.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在全省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 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站。重点建设一批以田头冷库为主的固定农 产品收购点,配备质量安全检测设备,抓住田头批发环节,既可 有效把住进入市场农产品质量关,又可追溯到产地和生产者。4.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进一 步健全疫情监测、动物免疫、卫生检疫、执法监督和人工屏障体 系,建设覆盖码头、规模养殖场、重点乡镇、专业合作社和专业 大户的质量监控网络。加强植物病虫害检验检疫,建立植物病虫 害监控可视系统,建立植物流动医院,开展统防统治和专业化防 治。

(三)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尽快在全省 18 个市县全部建立农业执法大队,同时建立全 省农业综合执法总队,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部门分散多头执法现 象,形成一支素质过硬,廉洁公正、作风优良、反应快速的专业 农业执法队伍。

(四)建立农产品信息管理系统。

加快建设覆盖全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时监测系统”。将省、市县和乡镇三级农产品的例行监测网点的监测数据纳入系 统中心数据库。通过枢纽站、工作站对重点监控的农产品生产基 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规模化养殖场进行网络化监控,实现全省 农产品信息化监控管理的目标。

(五)建立基层监管员制度。广西省基层监管员的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农业部的 充分肯定,其经验值得借鉴。建议我省以行政村为单位,每个村 设立 1 名专职农产品质量监管员,建立一支贴近基层、深入田间 地头的基层农产品质量监管员队伍,使农产品监管网络更加完 善,生产源头更加可控制,责任更加落到实处。基层监管员可参 照村干部的标准,给予适当补贴。

(六)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推进农业标准化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治本之策。一是 加强海南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围绕大宗特色农产品出岛出 口,从基地建设、产品等级、技术规范、保鲜运输、加工包装、检测技术等方面组织制定农产品地方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重点 抓好农业企业标

准,逐步上升为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二是加大 标准化组织实施力度。加快农业准化示范区的建设,以大企业、大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推动标准化实施。“无疫区” 发挥 优势,开发特色畜禽品牌,建立文昌鸡等特色畜禽养殖标准化示 范区。突出“无公害”特点,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建设特色瓜 果菜标准化示范区。

(七)加强领导,加大投入。

各级政府应强化质量重于数量的理念,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 作摆在突出的位置,建议市县尽快成立相应的农产品质量监管机 构,明确职能和事权,落实属地监管责任。要加大投入力度,《农 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安排农产品 质量安全经费,用于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把农产品质 量监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财政资金投入主要用于农 产品质量宣传、技术推广、农产品检测、标准化基地建设以及农 产品质量监管员队伍建设,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资金保 障。

下载某县农业投入品经营现状及管理对策(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某县农业投入品经营现状及管理对策(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承诺书(农业投入品经营单位)1

    湖州市南浔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农业投入品经营单位)为确保本单位组织销售的农业投入品达到安全、优质的要求,深入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种子法》、《农药管理......

    农业投入品管理使用制度

    农业投入品管理使用制度为了达到科学合理选用使用农业投入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 种子管理使用制度: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严格控制种子来源,购买和使用的种子必......

    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范文大全

    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一、严把基地农业投入品管理,堵住农药残留源头,对基地使用的农业投入品,必须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产品,由基地负责人造册登记、跟踪检查、印发农户使用手册、指......

    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承诺书

    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承诺书 为共同维护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秩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本企业(门市)向社会公开承诺: 一、 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的规定; 二、......

    棋牌室经营现状及监管对策

    金山区棋牌室市场调研分析 棋牌游戏作为一种室内的,多人娱乐活动,男女老少,各个社会阶层在闲暇时光都喜欢参与其中,甚至乐此不疲,棋牌室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从经营规模看,营......

    来凤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来凤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当前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已席卷全球。信息是财富,信息是资源,信息就是生产力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现代信......

    街道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究

    街道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究【论文摘要】总结了南京市江宁区淳化街道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以期为该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

    农业电子商务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现状及发展对策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农产品的传统商务模式由于存在诸多局限性,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下的交易环境,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化将是未来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