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农业植物检疫工作现状及对策.

时间:2019-05-14 04:39: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康市农业植物检疫工作现状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康市农业植物检疫工作现状及对策.》。

第一篇:安康市农业植物检疫工作现状及对策.

安康市农业植物检疫工作现状及对策

[ 10-12-26 15:49:00 ]

编辑:studa20

作者:贾学新 王显安 王春卷

摘要介绍了安康市农业植物检疫工作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业植物检疫工作的对策,以期为农业植物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植物检疫;现状;存在问题;对策;陕西安康

陕西省安康市为北亚热带地区,秦巴大陆性季风区,四季分明,雨量集中,温暖湿润,无霜期长,生物资源丰富,水热条件良好,作物种类繁多,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发展特色产业潜力巨大。市内传统特色作物,如烤烟、蚕桑、茶叶、魔芋、柑桔、中药材等在省内甚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优越的自然条件同时也为各类农业有害生物提供了最佳适生环境。据2009年普查统计,全市柑桔、魔芋、桑树、烤烟、黄姜、马铃薯、食用菌、蔬菜八大类区域特色优势作物共发生各类有害生物75种,其中2种有害生物属国内检疫对象,2007年市内发现1种新传入外来有害生物。近年来,安康市周边地区检疫性有害生物频繁出现,形势严重。同时,种子市场开放后,各类种子经营门店突增。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目前已有种子经营门店近600家,其中跨地区种子分公司8家,所经营的种子来源于全国各地,增大了检疫执法的难度,安全隐患和危险性加大,给植物检疫市场监管带来了巨大压力。

1检疫工作现状

安康市植物检疫工作为农业生产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曾成功地堵截和铲除了毒麦、柑桔溃疡病、水稻白叶枯病等一批入侵本市的危险性生物。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深化,有害生物灾害预警愈来愈受到各级广泛关注,加大了对有害生物防控资金的投入[1]。安康市的植物检疫事业在近年来得到长足发展,检疫业务大幅提升,年办理各类农作物产品调运检疫业务600~800批次,调运货总量0.8万~1.0万t,办理各类花卉苗木150余批次,调运量125万~150万株(盆),办理申请调引种要求函130余批次,核准调入主要农作物种子200~300 t。种子市场监管制度化、规范化,种子经营持证率明显提高,连续3年执法检查和调查,“三杂”种子持证率达100%,常规种子持证率达85%以上。目前,植物检疫工作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全面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使检疫工作更趋于规范化、科学化,疫情普查经常化。自2001年,每年坚持全市有害生物疫情普查,对红火蚁、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扶桑棉粉蚧、柑桔小实蝇、梨枝枯病、稻水象甲等危险性有害生物进行了全面监测与防范,为安康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安全环境[2]。

2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检疫业务量与人员数量匹配极不相称。目前安康市仅有专职检疫员45名,只占全省专职检疫员总数的4.5%。边远小县专职检疫员仅1~2名,而且还不能专职专用,严重制约了检疫事业的发展。有些县专职检疫员调动过于频繁,造成检疫队伍新手多,业务衔接缺位、断档,虽然经过培训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检疫手段滞后。目前全市11个植保站,除汉滨、旬阳、汉阴、平利4县为国家植保工程建设项目县,装备有检疫监测设备,其余各站近20年内没有添加检疫检验专项设备,连最基本的显微镜、解剖镜和必需的标本都很少,很难应对当前错综复杂的疫情形势需要[3]。三是经费严重短缺,制约检疫业务的正常开展。市县区检疫经费从未列入财政预算,仅靠每年收取微不足道的检疫费维持运转,开展疫情普查没有必需的交通工具,普查面积小,代表性不强,疫情潜在危险性大。四是疫情形势严峻,防控任务繁重。据农业部统计,2001—2006年6年间,国内入侵危险性生物物种增至20种,是2001年前的10倍。安康市自2002年开展大面积疫情普查以来,外来生物入侵物种也有所增加,特别是2007—2008年,因防控稻水象甲,各级财政2年共投入经费50万元,出动各级技术干部100余人次,挽回经济损失800余万元。近年来柑桔大实蝇已直接危胁到柑桔生产,每年造成经济损失逾1 000万元,周边省市疫情形势更为严峻,随时都有入侵安康市的可能。

第二篇:农业血防综合治理工作现状及对策

农业血防综合治理工作现状及对策

历史上潜山县是血吸虫病重疫区,有4镇1乡1区1个国有农场流行血吸虫病。历史累计钉螺面积超过802 hm2,病人10 115人,病畜5 673头,有近10万人直接受到血吸虫病的危害。经过50多年的积极防治,取得了一定效果,在1984年全县达到疫情控制标准。“九五 ”期间,分别又有黄铺镇、油坝乡和王河镇的王河、中河、天丛3个村达到传播阻断标准。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农业部门坚持“综合治理、科学防治”的方针,实施以控制家畜传染源为主的防治策略,紧紧围绕实现《安徽省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2005—2010年)》确定的防治目标,切实加强领导,积极履行部门职责,努力克服各种困难,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全面开展家畜血吸虫病查治和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农业血防工作为疫区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现状

潜山县自1956年始成立县委血防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历时3年对全县的疫区范围及流行因素进行调查,基本查清血吸虫病流行范围在县域东南部,东起余井大桥沿皖水西侧,南至油坝,西跨潜水至万岭,南抵王河张家坦,西南经天井湖沿五丰河,北至梅城。南北长20 km,东西宽13 km,为一三角形地带,集中有4镇1乡1区1个国有农场流行血吸虫病。疫区人口93 545人,确定潜山县发现钉螺面积802 hm2,感染性钉螺最高达72%,居民患病率22.4%,少数地区高达65%。经过50多年的积极防治,潜山县螺病情均大幅度降低。至2009年底,潜山县实有二类村7个,三类村1个,五类村32个,现有钉螺面积42.7 hm2,有螺点36处,分布在王河镇河镇、庆丰、新发、薛家岗、永和、陈家井、龙湖、丰收等8个行政村。其中99%集中在王河镇的洋荡圩,易感地带面积5.5 hm2。据2009年统计资料显示,疫区王河镇现有16个行政村,总人口达54 136人,二类村血检阳性率为3.86%,三类村血检阳性率为5.5%,五类村血检阳性率为1.4%,现存栏耕牛1 576头,耕牛感染率为0.32%,最高感染率为1.18%。疫区王河镇为圩畈区,境内地势低洼,河湖交织,港汊密布,水体流向多变,雨季易涝,夏水冬陆,植被茂盛,圩内百姓有放养家畜习惯,粪便污染严重,加之多方面原因,农业血防综合治理工作任重而道远。2取得的成效

潜山县委、县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血防工作,为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十五”期间,农业部门坚持“围绕农业抓血防,送走瘟神奔小康”血防思路,“十一五”期间,实施以“四个突破”为核心的综合治理,对部分重疫区村,如王河镇的河镇、庆丰、永河、新发、薛家岗村实施综合治理,并做到治病与治穷相结合,开创潜山县农业血防工作新局面,防治成效显著。经过治理的重疫区村家畜感染率、阳性钉螺感染率、村民感染率等明显下降,有效控制了疫情,受到疫区人民欢迎。在农业血防综合治理项目示范和辐射作用下,大量社会资金投入血防工程,共完成水改旱、水旱轮作154.93 hm2,低洼有螺地带挖鱼池14.33 hm2,种草11.87 hm2,圈养家畜1 200头,调整养殖结构发展水禽48.7万羽,建沼气池2 456口,以机代牛370头,沟渠硬化41 km。同时,抓住动物传染源控制这个难点,贯彻在减少放牧基础上进行查治的防治策略,疫区放牧耕牛大幅度下降。完成家畜查病5 586头,治疗和扩大预防性投药3 976头,耕牛感染率从“十五”初的1.18%下降到目前的0.59%,下降50%。3存在的问题

潜山县农业部门多年来加强领导,密切合作,坚持“综合治理,科学防治”,农业血防综合治理初见成效,但相对防治的目标任务、疫区现状和工作实际,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农业血防综合治理工作涉及到农业、卫生、林业、水利等多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有血防工作任务,工作中很难协调一致,出现各自为政、难以整合资源、无法集中精力抓治理的问题;二是疫区经济发展比较滞后,农业还保持着传统的耕作方式,群众有接触水田、水沟疫水生产生活的习惯,同时百姓有放养家畜的习惯,粪便污染严重,出现家畜圈养难,导致传染源难以控制的问题;三是潜山县是贫困山区县,县级财政相当困难,政府对血防投入有限,国家安排的血

防项目资金少,综合治理工作难以实施,出现规划的防治目标任务难以完成的问题;四是一些部门和乡镇对血防工作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认识严重不足,麻痹大意、盲目乐观的思想不同程度存在,出现对血防工作重视不够,支持配合不够的问题;五是农业血防查治工作主要由基层兽医站承担,基层兽医站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工资无保障,多年来血防技术人员均是无私奉献,出现血防技术人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动物血防工作后继无人的问题。

4对策

(1)加强领导,密切部门间合作。血防工作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政府出面组织,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实行综合治理,才能真正抓出成效[1]。县级要成立血防领导小组,建立多种形式的责任制,明确职责、任务、目标,定期考核,并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县、乡形成健全的血防组织领导体系,为血防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2)坚持“综合治理,科学防治”方针,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农田水利建设抓好血防工作。抓住当前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机遇,加强领导,切实把血防工作列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规划中去,积极引导并组织群众,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把血防工作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田水利建设和封洲育林结合起来,改变生产环境,有组织、有计划的对血吸虫病流行区优先安排,真正做到兴利除害,开创投资少、效益高的新局面。

(3)强化血吸虫病重疫区村综合治理。多年血防工作实践证明,单一防治技术措施不能有效防治血吸虫病,应根据血吸虫病流行特点、传播规律,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首先,实施水改旱或水旱轮作,切断血吸虫病传播途径[2]。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对现有钉螺分布的低产水田实施水改旱或水旱轮作,因地制宜种植旱地或经济作物,有效减少人、畜水田作业接触疫水机会,降低血吸虫病感染率,同时,也可改变钉螺滋生环境,逐步消灭钉螺,控制疫情。其次,实施挖塘养鱼,改造钉螺滋生环境灭螺。目前常用的方法:一是开挖精养鱼塘,实施立体养殖。在疫区低洼有螺潮湿地带,通过挖池养鱼虾等,水淹灭螺,既发展渔业,又改善疫区农村经济;二是矮埂高网蓄水养鱼灭螺,综合治理垸外易感地带。在防洪大堤外洲,修建一批矮埂高网蓄水养鱼灭螺工程,通过开发湖州治理易感地带,取得养鱼、灭螺、防病等综合效益。最后,实施家畜圈养,控制传染源扩散。从改变家畜饲养方式入手,实行圈养、禁牧等疫区控制血吸虫病流行措施,让家畜远离疫水,避免重复感染,防止病原散播,从而切断血吸虫病循环链,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疫情。同时,通过沼气池处理圈养家畜粪便,为种植业提供大量有机肥料,发展生态农业。

(4)扎实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和以机代牛工程。在血吸虫病疫区乡镇,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沼气建设项目,沼气池建设与改水、改厕、改厨相结合,改变农村生活环境,减少群众接触疫水,防止血吸虫病感染[3]。在疫区实施以机耕代牛耕,实行“五统一”(统一作业、统一调配机具、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负责维修、统一收费标准),实现稻田耕作机械化,减少耕牛饲养量,减少传染源数量,控制阳性钉螺形成,控制血吸虫病传播。

(5)强化疫区家畜查病和预防性治疗。抓好以耕牛为主家畜血吸虫病检查和治疗工作,对于阻断血吸虫病流行尤为重要,从杀灭病原体着手,以净化草洲草坡为目的,采取普遍投药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病畜体内病原体散布,净化环境。根据钉螺繁殖规律,确定每年对易感家畜实行局部抽查和全面预防相结合的查治措施,即每年8月查病1次,9、11月2次全面预防性投药治疗,确保家畜不排出血吸虫卵,有效控制阳性钉螺数量和感染率。

(6)逐步建设完善县级家畜血吸虫病专业实验室。配备必要的诊断检测设备,进行实验室改造,提高实验室诊断检测能力,满足基层血防工作需要[4]。

(7)增加投入,稳定和加强血防专业队伍建设,提高防治工作质量。在基层兽医站体制改革中,要将基层兽医站纳入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使血防工作人员工资有保障,解决 “老有

所养、病有所医”的问题,让他们能安心工作,同时要有计划地引进血防专业技术人才,保证动物血防工作后继有人,保证农业血防综合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5参考文献

[1] 陈弘,邹永根,朱仕英.常州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新发现钉螺环境调查[J].江苏卫生保健:学术版,2010,12(3):11-12.[2] 李秋娟,史丽娟,徐岷,等.江西省2005—2007年血防改厕效益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87-88.[3] 杨建洲,赵正元,张建斌.洞庭湖区洲垸亚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疫情分析及防治[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7,21(2):104-106.[4] 李以义,李晓阳,蔡凯平,等.洞庭湖区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及防治对策[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6,18(2):112-115.

第三篇:来凤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来凤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当前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已席卷全球。信息是财富,信息是资源,信息就是生产力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现代信息技术也逐步地向农业渗透,农业信息化已成为农村小康化、农民富裕化、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和关键,同时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充分认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的严峻形势和信息在国际农业竞争中的重要作用,抓住机遇,强化措施,加快构建适应我县新时期农业发展的现代农业信息体系,已成为增强我县农业竞争力的必要支撑条件。

一、来凤县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可悲的是来凤县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几乎为零,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极大的影响着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信息的闭塞,直接减缓了我县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直接减少了老百姓经济收入。我县的农业信息机构、农业信息网络、农业信息队伍建设几乎是没有,依托的是现有的农业机关和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农业信息体系的架构现状可想而知有多欠缺。

1、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县还没有成立农业信息服务机构,上联州,下系乡镇的农业信息体系没有形成,与各县市农业部门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信息交流共享机制,使得对农业信息的占有、分析、加工、预测能力不足,从而导致信息工作难以较好的开展。

2、没有基础设施建设。网络设备和网站建设没有,更谈不上网

页制作、网站维护了,需得到建设和完善。

3、农业信息队伍建设不健全。我们仅有的就是各个农业机关和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

4、影响了我县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没有农业信息机构、队伍的建设,就不能通过农业信息服务,为各级政府及领导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更主要不能为农民和农业企业提供急需的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农业政策法规信息、农业技术信息,促进农业增收和农业增效。

5、我们已滞后于老百姓的信息化意识。现实农村有很多的老百姓都会在电视、电脑上去看、去搜索他们所要的信息和技术。而我们连一个网站,能够为老百姓提供信息的平台都没有。

二、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增加投入

农业信息化是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是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能加速政府职能和传统工作方式的转变,能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工作效率,各级各部门必须形成这样的共识。我们应从思想上认识到,农业信息化对实现现代农业的重要作用,要有紧迫感,把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重视信息机构建设,充实配备信息人员。

农业信息化工作是一项投资大的系统工程,应积极争取各级政府

及部门扶持立项,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重点围绕搞好信息发布与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设立农业信息工作保障基金,确保必要的运行经费。多方筹资加强县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乡镇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站,发展壮大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农业协会、农村经纪人等组织,切实为“三农”做好信息服务工作。

2、尽快建立农业信息网站

3、完善制度,科学运行

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严格的信息采集、发布标准及分析预测制度,明确工作内容、方法和责任,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真实性,强化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与利用,增强信息引导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密管理制度的建立,确保全县农业信息网络安全高效运转;建好用活“来凤农业信息网站”。有严格的信息更新、发布制度,突出地方信息,紧紧围绕“三农”问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动态等采集、整理、发布信息。确保信息有效传播,推动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工作高效运转。

4、建设农村信息员队伍

推进我县农业信息化建设,网络设施是基础,信息资源的建设、开发、利用是核心,而信息技术人才是关键。建立农业信息技术队伍,加强农业信息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很重要。不仅要加强信息人员计算机网络知识,还要他们懂得农业科学知识和农业政策法规,并具有分析问题能力和一定的综合写作能力。

5、切实抓好县乡信息服务网络延伸工作

严格按照《农业部关于做好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延伸和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工作的意见》,以州局信息网络为中心,依托全国农村供求信息联播系统(一站通),因地制宜,找准农业信息工作的切入点,切实抓好农村信息服务延伸工作。逐步解决我县农业信息服务问题。

6、积极探索农业信息服务与农技推广相结合的方法

创办专门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的机构,由县、乡信息服务站与县、乡农技部门组成,利用现有的传统和现代媒体,借助在农村具有较高普及率的电话、电视、计算机网络,采取电话语音信息服务、专家坐席解答、农民上门咨询和农技人员主动下乡服务方式,为农民增收做贡献。

7、依托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社、切实开展好信息进村入户服务工作

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社、是与农民联系比较近,利益关系比较突出的组织和中介,也是传递农产品信息的主体,农业龙头企业对其所在区域的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的市场信息,而且因其在市场上的重要性还会影响市场信息。因此,对整个农业信息系统来说,农业龙头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是整个农业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农业信息系统中入网的企业越多,农业信息系统为农业生产提供信息服务的功能越强。对于农业龙头企业来说,建立企业自己的网站是开展电子商务的重要平台,是市场了解企业的重要窗口。农业龙头企业除了建立自己的网站对整个农业信息系统建设贡献力量外,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是建立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推动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因此,应切实加大对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的扶持力度,积极发展壮大农业合作社、农村经纪人组织,主动深入企业搞好服务做好宣传,特别是在企业网站制作和宣传上、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社、农村经纪人计算机应用、信息发布、查寻培训上下功夫,增强他们对农业信息的应用水平,引导他们入网建站,提高农业信息网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真正为促进“三农”服务工作发挥作用。

第四篇:街道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究

街道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究

【论文摘要】总结了南京市江宁区淳化街道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以期为该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参考。

【论文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江苏南京;江宁区淳化街道

江宁区淳化街道地处长江中下游属南京郊区,全街道有9个行政村和9个社区。区域面积121.80km2,439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49333人,其中劳动力26687个;耕地面积6239.07hm2;水田面积4169.4hm2,其中水面养殖面积848.6hm2;林、茶、果面积1710.51hm2,其中茶叶面积529.2hm2。淳化街道现有南京金陵优质米公司、山田和卫岗奶业等龙头企业,有“土桥牌”珍珠米、“城雾牌”茶叶和2个绿色食品及青虾、优质稻米、茶叶3个无公害农产品品牌。淳化街道自成立以来,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方针,以农业增收、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实施品牌农业、设施农业、旅游农业、生态农业为重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立足资源,发挥优势,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农业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1街道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1.1初步形成区域化布局

农业结构调整经历了种植业内部到种养产业间调整再到农业功能性调整,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种植布局和种养结构,优势特色产业区域化格局初步形成,形成了五城、西城、大埝3个666.67hm2大圩绿色、无公害优质稻米和无公害青虾养殖基地,西城、淳化茶厂为主的绿色、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索墅、双岗社区为主的奶牛养殖区,青龙、吴墅社区蔬菜生产基地正在规划实施建设(编辑整理)中。

1.2稳步推进生态旅游农业建设

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至2006年底,全街道通过认定、认证的绿色食品基地有2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5个,尤其是3666.67hm2优质稻米生产,实现了100%的绿色和无公害。二是旅游休闲农业崭露头角。旅游农业是以农业景观、农事活动、农展节庆为载体,展示农业现代化、传播农耕文化、体验乡村风情,集参与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于一体的新型生态产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如在山田蒙古草原风情园,可领略草原风光,尽享特色的蒙族美食风味;凯进、景业、毛虎山庄、青龙村分别被南京市林业局评为生态农庄和生态农业示范村;银莱的休闲与餐饮、九竹文化园等农业观赏景点正在建设之中。

1.3扎实推进基地建设

土桥优质稻米生产基地是南京市农林产业基地之一,2005年被列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无公害青虾养殖基地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土桥大米、五城青虾、城雾和淳茗茶叶都通过了国家、省级绿色、无公害认定、认证,均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基地在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上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展示该街道农业发展水平的窗口。

1.4形成了独特的品牌优势

淳化街道在实施“五大农业”的基础上,形成“六大板块”产业(优质稻米、特种水产、茶叶、花卉苗木、蔬菜、奶业)。蔬菜生产刚刚起步,花卉苗木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土桥牌”珍珠米和“五城牌”青虾连续获得南京市名牌产品,“城雾牌”系列茶叶获得绿色食品证书,尤其是土桥大米在市场上已有一定知名度,并具有一定品牌优势,2007年荣获江苏省名牌农产品称号。

2存在的问题

淳化街道的农业有良好的基础,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新形势发展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大,综合实力不强,农民人均收入不高,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偏小,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产品加工缺乏,龙头企业和农(编辑整理)业基地、科技园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民增收渠道不多,增收难度较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不高,且发展很不平衡,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刚刚起步,与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农民增收的持续、稳定、高速增长机制尚未形成等。

3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

3.1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

一是大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市场前景好、技术起点高、促进优势产业发展、对农民增收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政府要从资金、项目、土地等方面给予支持,培育壮大优势骨干企业,增强其带动功能[1]。如优质稻米公司、山田和卫岗奶业等龙头企业,为农民增收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要支持龙头企业进行设备改造、技术创新、品牌创建、基地建设,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二是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农民经纪人和运销大户。培育市场主体,提高其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加强培育农民的科技化、市场化意识,充分发挥各类产销协会的作用,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型联合体,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产业经营模式,从而推进产、加、销一体化的步伐[2]。三是发展订单生产与超市化销售。大力发展和规范订单农业,充分发挥农业部门在订单生产中的纽带作用,推进各种有效订单模式(如农产品订货会、展销会)。积极组织农产品经营单位与农民按平等互利的原则,提高订单履行率,化解由于农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使农民获得稳定收益[3]。同时,把发展超市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作为提高农产品档次及综合效益的主渠道,以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鼓励更多农产品进入超市,通过超市销售来提升农产品品牌形象和综合效益。四是加快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做大做强该街道“土桥牌”珍珠米、“五城牌”青虾、“城雾派”和“淳茗牌”茶叶、山田及卫岗奶业等,打造省市名牌,进一步开拓市场,扩大规模,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3.2加强区域化特色规模基地建设

围绕产业优势,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推动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区域特色,提高规模效益,加强绿色食品和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是产业化的基础环节,是龙头企业发展的依托和条件,按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挥优势、相对集中、突出特色、高产高效的原则,把农产品基地建设与主导产业的形成和龙头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发展优质油菜、特种水产等特色产业,集中优势地区,建设规模基地。

重点围绕产业开发,形成有产业特色的布局。以五城圩、西城圩、大埝圩为主,发展优质粳稻生产;以圩区低洼田和现有水面发展特种水产养殖;以西城、淳化等丘陵地区为主,发展茶叶生产;以索墅、双岗社区为主,扩大奶牛养殖规模,提高奶量和质量;以青龙、青山、周郎等社区为主,发展西瓜、蔬菜生产和苗木、花卉产业。

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使其逐步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实现产与销的相促并进,从而营造成重点行业形成优势、重点产业形成规模、重点区域形成特色、重点产品创出品牌的基地建设格局。

3.3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应用水平

深入实施品种、技术、知识3项更新工程,依靠科技进步提升产业化经营档次。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加快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一是加大名、特、优、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力度。重点推广达国标3级以上的优质稻米品种和高产高效抗性强的双低油菜品种以及优质蔬菜、优质畜禽、特种水产等优良品种(种苗),抓住品种规范优质化、技术应用轻型标准化、投入品应用达标管理3个环节,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改善品质(编辑整理)、提高效益。围绕旅游休闲农业的开发,积极引进示范推广食用、观赏兼备的特色种苗、保健产品和观光产品。二是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抓好优质标准化栽培,推广高效及节本增效技术,提高综合生产能力。重点推广良种良法高效栽培技术、轻型栽培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设施栽培技术、生物工程和信息化技术以及畜牧、水产无公害标准化养殖技术等,从品种、技术上全面提高该地产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全面推进无公害基地和产品认证、认定,重点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和农业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在农业生产、加工、贮运、销售全过程中,严格按照已制定的各项操作规程和标准化实施,推广应用安全、高效、经济的农药、化肥和可降解农膜,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有毒肥料,降低农业投入品对食品安全的威胁和对环境的危害。四是进一步强化农技推广,充分发挥科技主力军作用,提高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水平。通过典型示范,从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入手,建立农业科技先导性产业,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加强农资及种子市场的管理,对农作物新品种、新农药和新肥料,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程序的原则,对未经试验示范的新品种、新农药一律不予推广。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充分发挥他们的科技优势。切实抓好农村基层干部、农技人员和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3.4开发旅游农业

随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市场消费日趋丰富和多样化,拥有较好生态环境的农村和特色农业已成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载体,各种生态旅游农业、乡村旅游将农业和农村融入了现代旅游大潮中,人们渴求返璞归真、亲近泥土、回归自然。因此,要顺应发展变化,尽早做好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促进农业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带动高效特色农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4]。淳化街道拥有较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地理区位优势,交通便捷,积极打造农家乐旅游线、点,建设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农庄。

3.5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目前,农民收入来源呈多元化格局,在城市化和工业化条件下,农民要致富,就必须树立新的农民致富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从农村、土地、农作物本身跳出来,依托城市中的市场、资本、技术等资源,发展高效农业。一方面,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速农村工业化进程,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发展高效畜牧、园艺、水产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农业领域的就业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等行业,通过产业分工,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转移,即劳务输出,增加农民非农收入。帮助和鼓励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更多的就业机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向城市流动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务市场,大力发展劳动经济。

3.6落实各项财政政策

继续落实粮食直补、种禽补贴、征地拆迁等政策,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生产自主权和经营收益权,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4参考文献

[1]彭涛.农民增收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J].现代农村科技,2010(8):6-7.[2]赵艳春.浅谈农业经济发展的途径[J].农民致富之友,2010(2):47.(编辑整理)[3]张百忍.农民增收面临的问题及增收途径[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8(10):13-14.[4]黄建彬.原州区农业经济工作中的问题与发展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4):4-5.

第五篇:农业电子商务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农产品的传统商务模式由于存在诸多局限性,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下的交易环境,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化将是未来贸易的一个新方向。农业电子商务是一种先进的商务模式,由于中国农村市场的突出特点, 决定了在我国开展农业电子商务必须走多层次、多形式的路子。建立适合中国农业的电子商务模式是开展中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关键。文章通过分析现阶段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进一步改善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体系、电子商务模式、冷链运输

一、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远远低于税务、海关、邮电、交通、化工等行业,加上一家一户的农业小规模生产经营方式,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同在。目前,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应用基本上处于刚刚起步的初期阶段。

有数据显示,通过电子商务流通的农产品只有1%左右。1%是什么概念?服装电子商务目前占整个服装零售业的17%;而3C产品电商占总零售约为15%;相比较而言,农产品是电商行业几乎最后一个大市场,增长潜力巨大。农业和其他工业产品不同,产业周期漫长,标准化很低,信任度不够,流通和保质不易;电子商务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这也造成了农业电子商务的步履蹒跚。

二、农业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1、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不健全

目前,生鲜电商的平台有顺丰优选、易果。但有意思的是,所有这些平台,进口食品的品类都超过了40%。这和中国农产品的非标准化是息息相关的。很显然,既然物流成本高昂,当然高客单价才能获利,而高客单价意味着高端人群,而打动高端人群的最直接的就是进口食品。

2、物流配送成本高昂,供应链不完善

关于农业电子商务电商的物流提货成本,能够发现,假设客单价是100元,25%到40%的成本是物流成本,相比较服装电商5元左右的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的高昂让农产品电商相比较传统的超市分销模式变得缺少竞争力。农产品物流成本的高昂和中国冷链的不完善也有很大的关系,可以看以下的数据,日本有冷藏车32万台,约400人/辆;美国有冷藏车60万台,约500人/辆;中国有冷藏车约4万台,按照美日标准,中国至少应300万辆;由于冷链的不完善,造成中国农产品流通不出去,即使流通出去,也卖不出好价钱。据统计,中国果蔬损耗率25%~30%/年,年损失800亿,可解决2亿人的温饱问题。

3、农业电商平台不完善,缺乏信任

电子商务的本质是通过互联网获得目标客户,并实现销售、获得收入,除了目前主流的淘宝(天猫)、京东、1号店等平台,目前还包括了微博、微信、移动

互联网等各类进行电子商务的渠道和方式;但电子商务无法解决线下的各种问题。消费者如何对广告宣传产生信任感?是否真的有机?是否真的没用化学物质保鲜储存?如淘宝网给其他的电商产品有相对比较强的控制力来解决信任度的问题;包括如果买到假货可以由淘宝先赔钱等。但农产品淘宝很难解决信任问题。目前淘宝做的“特色中国”频道,实际上是按照地域特色把销售食品的店铺重新做了一次排列组合,即导购。但任何一个地标特产,都有无数店在卖,消费者很难鉴别哪个是真的,哪个是高品质的。淘宝的评价体系在农产品的信任体系的建立完全不够。

4、涉农网站内容与农民信息需求脱节

我国涉农网站呈现以下特点:第一,网站集中度不均衡。并没有真正深入到基层农业第一线。在我国目前1500多家农业网站中,各级政府主办的网站占有很大比例,约为40%左右,但农业基层站点数量不多,尤其是乡一级网站,还不到4%;第二,网上信息重复现象严重,实用性差。特别是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的网站过分强调信息服务功能,而相对忽视网站的商务功能的拓展,相当一部分网站以信息撮合功能为主,支付等功能很不完善;第三,信息发布、传输滞后。涉农网站大多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多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出资兴建并进行更新维护,更新周期长;第四,网站内容缺乏行业和区域特色,时效性和服务性不足,而且利用程度低。缺乏农产品季节性、区域性特征,不解决本地农民的实际需要,信息的价值和传输效率与农民需求和实际运用脱节;第五,涉农网站建设水平低,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用户定位不够明确,缺少专业水准和特色,网上信息不够开放

三、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

1、建立健全农产品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体系

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电子商务呈现出爆炸式发展的趋势,但由于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起步较晚,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产品电子商务还处于初级阶段,虚假交易、网络诈骗、黑客侵袭等现象时常发生,这就急需政府部门加强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的建设。针对电子商务交易、信用、物流、供应链协同、融资服务等环节,制订一批具有前瞻性、可行性、开放性、兼容性的法规、规范、标准,维护电子商务交易秩序,防范交易风险。

2、大力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标准化进程

地域的限制决定了依靠传统市场模式无法实现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大市场。对此,可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用电子信息聚集贸易主体和交易信息,提高空间集聚效率,在统一的交易规则下实现农产品交易,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大市场,实现农产品资源科学合理配置,并建立科学的农产品定价体系。

3、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

各级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扶持、规范和引导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首先,加强财政支持。建立全国性的电子商务体系,鼓励县乡政府建立大型农产品网站,为农户提供专业化的信息网络平台。同时,鼓励企业参与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政府应该大力吸纳通信运营商以及科技企业的资金支持合作,帮助企业开发农村

市场。其次提供技术保障。鼓励科研院所、技术服务机构和农业电子商业协会开展针对电子商务知识的普及和推广,积极开展成果转化、咨询培训等工作,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创新发展。再次,正确引导舆论。

4、完善物流体系,大力发展冷链运输

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体系,就是要改变传统物流分散的状态,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对农产品物流实行系统的组织和管理。首先建立跨地区物流配送组织和载体,即配送中心,连接生产和销售。其次建立地区内、城区内配送网络。地区内、城市内的配送网络是单层次的平面网络,在城区内,由配送中心完成采购订货、验收入库、储存保管、分拣、加工、补货、配货、配装等一系列的配送活动,为农产品销售提供支持。再次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在连接城乡市场中的作用。大力发展冷链运输,使一些易腐烂的农产品得到保鲜。

5、选择适合的电子商务切入模式 根据各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采用适应本地区发展的农业电子商务切入模式。经济发达地区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接洽、合同和货款支付的电子化交易,除物流之外,商流、信息流、资金流都在网上进行,以真正体现电子商务的优势。不发达地区可以采用通过农业信息网的信息发布平台在网上发布供销信息,网下完成交易的初级电子商务模式。发展完善C2B、O2O电商模式。

6、开展农业信息化知识培训,大力培养信息人才 采取各种措施培养新一代“电农”。农民的素质,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也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要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长远目标出发,制定详细的规划,采取具体措施,有步骤、分阶段,踏踏实实地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和农业技术水平。在此基础上,对农民进行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培训,教育农民使用和掌握检索网络信息和网上交易的方法和技术,提高农民的信息素质和技术水平,改善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的社会基础。

7、农产品的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

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商品的品牌化和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信息分类标准体系。今后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农产品名牌战略, 加快实施农产品包装化、商标化销售策略。另一方面, 政府或行业协调机构应该尽快制定并出台我国农产品标准体系。

四、总结

电子商务有利于推动农业的生产和销售,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是新农村建设的助力器。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先进的商务模式,能很好的解决农产品贸易中因信息不对成、交易成本高而效率低、受地理限制等引起的种种问题。我们应根据我国的现实状况飞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行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产品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沈阳理工大学,王敏、金敏力,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2006(7)

2、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巩敏焕,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分析

3、青海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马小军,业电子商务现状及发展对策

下载安康市农业植物检疫工作现状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康市农业植物检疫工作现状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京市农业植物检疫办法

    【发布单位】北京市 【发布文号】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46号 【发布日期】2013-04-26 【生效日期】2013-07-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政府网......

    青岛市农业植物检疫暂行办法

    【发布单位】81508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0-10-23 【生效日期】1990-10-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青岛市农业植物检疫暂行办......

    黑龙江省农业植物检疫实施办法

    【发布单位】80802 【发布文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7号 【发布日期】1993-11-08 【生效日期】1993-11-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黑......

    保险论文县级农业保险的现状及对策

    一、政策性农业保险开展情况 (一)农业保险险种概况。目前,洪泽县开展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主要有三麦、水稻和能繁母猪保险。三麦、水稻保险是从2005年开始试点,到2007年在全县......

    我国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青岛农业大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我国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学生专业班级: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质量与安全专业 学生姓名(学号):陈安顺 (20104111) 指导教师:王勇完成时......

    我国农业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农业旅游资源现状及对策农业旅游是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览、品尝、休闲、体验、购物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即以农、林......

    我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对策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推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具有长周期性、复杂性、选择性、市场性特点。一项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轻则可以使农业生产产生很大的改进,创造出巨大的效......

    我国农业旅游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农业旅游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08 级资环1班 冯佳珺学好:20087381[摘要]早在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初期,广大农村就依据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业旅游”活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