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绘制UML序列图时必须注意的六个问题
本文和大家重点讨论一下UML序列图绘制的相关内容,如何养成良好的绘制UML序列图的习惯呢?通过本文介绍的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您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提高UML序列图的质量和效力。
养成良好的绘制UML序列图的习惯
请尝试本文所介绍的技巧来创建有效的UML序列图。本文改编自TheObjectPrimer2ndEdition的第6章。
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您提高UML序列图的质量和效力。它们包括:
◆和主题问题专家一起验证决策
◆使解决方案尽量简单
◆为绘制消息和返回值选择一种一致而有效的风格
◆将UML序列图分层
◆遵循一致的逻辑风格
◆牢记UML序列图是动态的1.验证决策
在开发图1UML序列图的过程中,我做了一些对其它模型可能有潜在影响的决策。例如,在对第10步建模时,假设(大致上是个设计决策)费用显示屏幕同时也处理学生对费用是否可接受所进行的验证。该决策应该由用户界面原型反映出来,并由主题问题专家(SME)进行验证。您应该和SME(特别是那些对于如何开发类似模型有着深刻见解的富有经验的人)一起执行UML序列图的绘制工作。
2.保持简单
在对第2和第3步建模时,我忽然意识到学生可能应该使用口令进入系统。在向SME提出了这个概念后发觉我错了:姓名和学号组合对于我们的目的来说已经足够唯一,并且学校也不希望增加复杂的口令管理。这是个很有意思的决策,因为这是学校的一个运作策略,所以可以作为一条商业规则记载到增补规范中。通过与SME一起检验这个想法,而不是假定我比他们知道得更多,我避免了“镀金”的机会,因而减少了我们小组开发这一系统所需的工作。
3.绘制消息和返回值
我更喜欢从左至右地绘制消息,从右至左地绘制返回值,尽管这样对于复杂的对象/类来说不总是非常合适。我将消息上的标签和返回值对齐到离箭头最近的位置。我不喜欢在UML序列图上标出返回值,为的是使图尽可能地简化。不过,始终标出返回值也同样有效,特别是在UML序列图用于设计而不是分析目的时。(我希望我的分析图尽量简单,而设计图尽量全面。)在分析期间,我的目标是理解逻辑和确保逻辑的正确性。而在设计期间,则要赋予消息精确的细节,如图1中的注释提醒我对“qualifications()”消息执行的任务。
4.将UML序列图分层
我喜欢将UML序列图从左至右地分层。先标出参与者,然后是控制器类,然后是用户界面类,最后是商业类。在设计期间,可能需要添加系统类和持久类,我通常将它们放在UML序列图的最右侧。以这种方式将UML序列图分层往往使它们更易于阅读,并且更容易找出分层逻辑问题,例如用户界面类直接访问持久类(在今后的建模技巧中将对此做更多介绍)。
5.遵循一致的逻辑风格
请注意,在图1UML序列图所示的过程中,逻辑风格做了部分更改。一开始,特别是在登录时,用户界面处理一些基本逻辑--而在选择研习班,以及稍后的验证时,则是控制器类进行处理。这实际上是个设计问题。我不会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太久,但和往常一样,我建议选择一种适合于您的建模风格,然后始终如一地贯彻在所有UML序列图中。
6.牢记UML序列图是动态的您可能听说过诸如动态建模和静态建模这样的术语,其他一些熟悉面向对象建模技术的开发人员常常会提到它们。您甚至可能听到过有关每种风格的优点的争论。
动态建模技术主要集中在标识系统中的行为,包括UML序列图的绘制和活动图的绘制(请参阅“如何绘制UML活动图”)以及UML协作图的绘制。而静态建模则集中在系统的静态方面,包括类、它们的属性,以及类之间的关联。类模型和持久/数据模型一样,都是静态建模的主要产物。
因此实际上没有什么好争论的--要想恰如其分地说明面向对象系统,同时需要动态和静态建模技术。
第二篇:班级心理辅导必须注意的六个问题.
班级心理辅导必须注意的六个问题
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位目标。一般说来,同一年龄层次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基本上处在同一层面上。他们在智力、人格的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大体呈现出一种普遍性和规律性。因此,完全可以通过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心理辅导,来促进他们个性心理品质的整体发展。在我国的具体国情下,这样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对于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防止因缺少关怀、引导而发生的心理不适应、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它的特殊功能,是其它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载体所难以替代的。正如台湾一些学者所说,用“团体方式进行辅导可说是目前学校辅导工作的主要趋势之一”(吴武典,1995)。
要有效地开好班级心理辅导,必须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六个方面的问题。
班级辅导必须让学生“动”起来
为什么班级心理辅导一定要“动”起来?
因为只有活动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改变学生的意识和情绪状态,使他们专注于辅导主题的展开,从而降低心理防御水平,更好地敞开自我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只有活动才能打破课堂环境中长期以来存在的“知识本位”、“教师中心”、“灌输为主”的固有模式,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辅导过程,并增强班级团体辅导的开放性与实践性。所以,活动是构成辅导的基本环节,精心设计好活动形式是辅导成功的关键。
在操作上,要注意将它与一般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加以区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开设一次心理知识讲座比设计与组织一节班级心理辅导课要容易得多。有些教师,在时间紧迫又缺少经验的情况下,很容易以“讲”代“动”,因为这是最省事的“捷径”。当然,讲座是一种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但讲座不能代替团体辅导。作为团体辅导的一种形式,班级心理辅导课必须精心设计好一个又一个基本的活动板块,在辅导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真正让学生动起来。
班级辅导必须从情境体验开始
按照皮亚杰的观点,任何学习都应从情境开始。
班级辅导活动也是这样,活动为辅导主题提供了模拟的生活场景,而提供动态的生活经验又是所有的团体辅导的基本原理。人的心理活动或心理问题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发生发展的,所以,把来自社会环境和人际交往中的问题放回到类似的环境中去再认识,重新进行调
整,这既有它的针对性,又有它的实际效果。它有助于学生澄清问题的实质性情境,体谅当事人的情感,发现建设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可以使学生直观地筛选出令人满意的行为模仿标准。
在操作上,体现“情境性”要考虑模拟生活场景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同感;要注意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呈现问题;角色扮演或小品要有情节及适当的道具,尽可能生动有趣,使学生兴味盎然,专注投入。
班级辅导必须促成主体自我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需求和动机,用以促进自己的成长和提高;而且每个人都有一种解决自身问题的潜在能力,即使是心理适应不良的人也同样如此。班级辅导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治疗,而是为了唤醒学生内在的这种需求,激发学生改变自我的动机和潜在能力,以促进每个学生的自我发展,包括使每个学生了解自我、寻找自信,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个人的成长和自我实现。因此,在辅导活动全过程中,教师必须面向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包括后进学生,引导学生自己来改变认知模式和行为方式,而不要由教师代替学生做出决定。
在操作上则应注意:
一是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被辅导教师注意到了,并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都被大家听清了。当辅导教师因种种原因未能听清时,有必要委婉地追问:“你的意思是说……是吗?”以表示自己对该学生的关注与尊重。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全体学生注意倾听每一位同学的发言,因为只有当每一个学生都切身体验到自己是被团体高度重视和注意着的时候,他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才会焕发出光彩。
二是辅导教师不要讲得太多,不要喧宾夺主。但目前我们常见的情况往往是教师动不动就要接学生的话茬,接过来后就滔滔不绝,一直说到学生两眼发直为止。所以,教师一定要改变“讲课”的***惯,把注意力集中在引导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上。
三是要把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好,如果调动不好,没有氛围,学生沉闷不语,老师就只好点名回答问题,那还有什么主体性可言?而氛围的创设又和教师的精神状态是否振奋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教师心不在焉,或应付任务,或居高临下,那么学生就不可能出现主体参与的积极氛围。
班级辅导必须注重团体内部的交流互动
班级心理辅导是一种互动的“团体的过程”,这个过程会产生影响团体成员及整个团体的力
量,此即所谓的“团体动力”。在这种团体的辅导过程中,每个成员认知的矫正或重建、情感的体验或迁移、行为方式的改变或强化,都依赖于成员间的交流和互动,这种班级社会环境的互动强化作用往往比个别的辅导帮助更有成效。大量的实践经验表明,当学生身处班级中接受团体心理辅导时,他的情感体验和心灵上受到的震撼力是他在个别辅导、主题班会、课堂教学及心理健康理论讲座等场合下所无法想象的。因此,台湾一些学者认为,参与团体互动的经验具有重大的意义。团体提供给学生一个现实的社会的缩影,使他能把在团体互动中所获得的感受同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并在安全、信任的气氛中尝试着去学习或改变行为。
在操作上,体现这种“互动性”的前提是参与。班级心理辅导必须促成一种气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说话。其基本方法是改变座位的排列组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座位一变,四目相对,心灵的窗户就立即打开了。当然,班级心理辅导中的小组合作互动方式与真正的小组辅导是有区别的,但它却是一种促进学生在辅导过程中互动互助的有效形式,正如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所说,它可以“使儿童学会与别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小组组织形式以4~6人为宜。两人小组形不成多向交流的气氛,讨论也不可能深入持续;3人小组容易出现其中两人滔滔不绝、另一人被冷落的尴尬局面;8人小组则因人数较多而难以控制,或者因人数较多而互相等待甚至是相互推诿。但在特殊情况下,分组可不受人数的限制。
小组的座位排列方式也大有讲究。一般情况下,教师为图方便,习惯于让前后两排座位的四位学生组成小组,其实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反反复复转身太麻烦,一次次扭头又很吃力,结果往往是草率结束,使讨论无法收到应有的效果。还有的教师虽然撤去了课桌,但将4人小组一字排开,全班学生的面孔都朝向教师,或者是让全班围成方阵,即主题班会常用的那种座位排列方式,尽管教师也将这种方阵划分了小组,但同样也是不利于学生进行交流的。
小组座位应该以4人弧形排列、4人圆形排列、6人马蹄形排列为主要形式,再以这些小组为单位,组合成全班的圆形、方形、扇形、弧形、梅花形、散点式、对抗式、鱼缸(内外两圈)式等人际交流互动模式。
在台湾的班级辅导活动中,甚至还注意到小组组合的方式应该是随机的,例如采用数字抽签分组、动物抽签分组、拼图分组、诗句分组、英文字母分组、扑克牌分组、以组长为核心自由分组等。他们花费这么多精力去研究分组技巧,其目的就在于让每个学生在每次活动中都可以结交到新的伙伴,以便将团体的互动功能发挥到极致,而不是像我们有些教师那样,怎么省事怎么分,结果使学生每次活动时见到的都是几张老面孔,很难在彼此间碰撞出新思想的火花。
布鲁纳非常主张使小组讨论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因为在这样的互动合作的活动中,学生能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对别人的意见做出评价,并能通过集思广益形成自己的观点,既不钻牛角尖,也不人云亦云。这样一种能与他人和集体合作共事的人格特质,就是通过自由的没有压力的小组讨论中逐渐形成的。
有的教师问:“班级辅导活动经常使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是不是多了一点?”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不了解讨论是任何团体辅导的主要活动方式。不管在团体辅导中
采用何种多姿多彩的活动形式,但只要进入到实质性阶段时,就必然会使用讨论的方式,否则便无法使成员之间充分沟通,并使他们达到统整合作。其二,还是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习惯于自己“一言堂”,从来不去质疑自己是否讲得太多了。即使偶尔组织小组讨论,也只是作为一种点缀和陪衬,在内心深处说不定还有一种“做戏”的感觉,所以总是觉得心虚、不舒服。
还有的教师问:“小组讨论在小学低年级能行得通吗?”这要看我们从哪个角度来做判断。如果用我们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的确讲不出什么惊人的大道理出来;但我们若是深入到这些孩子的中间去观察,就不难发现在他们之间自有他们的认知标准和沟通方式,有他们更容易接受的游戏规则和共同语言,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是会有说不完的知心话的。
促成小组互动还有一个操作点,就是讨论话题必须是学生能力范围所能及的,同时又是有一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也就是说,应该有一定的思维力度。毫无争议性的问题不可能激发起互动的氛围。
班级辅导必须创设一种平等、和谐的气氛。
班级心理辅导是师生真情的流露、心灵的交融。因此,教师要转换自己“教育者”的角色,使学生尽量少受心理防御机制的阻碍,尽可能展露自己最核心的情感,揭示一个真实的自我,以便使自己能被大家如实地看待和评价,并从他人那里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反馈。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改变自己适应不良的行为方式,体会学习、生活的美好内涵。而这一切,都有赖于一种彼此信任、和谐的气氛。这也就是林孟平博士所说的,辅导是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能给被辅导者一种安全感,使其可以从容地开放自己。
在操作上,体现这种和谐关系的核心问题是辅导教师的三种人格特质:真诚、关注、共情。
真诚——指辅导教师是一个真实的自我,没有虚假的外表,愿意和学生一起表达真实的情感和态度。而教师的这种真诚,也必定会换来学生的真实的自我。
关注——指无条件的积极的关注与接纳,不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的好坏强加评估,使学生得以自由地表达情感体验,而不必担心失去教师的信任和接纳。但这里要强调指出:所谓无条件接纳是指尊重学生抒发感情、发表观点的权利,而并非同意他所有的看法或行为。因为教师若是在表情言语的反应上略有好恶之感的流露,学生就会立即设置心理防卫,那么人格的改变也就不可能发生了。
共情——指辅导教师设身处地地理解对方,能感受到学生的情感,包括感受到学生不明显、不清晰的情感,如同感受到自己的情感一样。但教师的共情不等于情感的迷失,不等于和学生有同样强度的情感表达。
如果不满足这三个条件,师生之间就有了心理距离,又称为师生“心理阻隔”。只要有“心理阻隔”存在,师生间的“空间阻隔”就破除不了。即使在形式上撤去讲台,让教师和学生坐在一起,师生之间仍有一种无形的排拒力和约束力,和谐的辅导氛围依然不能形成。所以,根本的问题在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角色。
除此以外,教师还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体态语言,因为口头语言是可以刻意筛选的,而体态语言却往往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潜意识中的情感倾向。有的教师在辅导课上,师生之间相处自然亲切,这既是教师平时的师德修养及工作作风的真实流露,同时也和教师的体态语言密切相关。这些教师的眼神、手势、身体倾斜的幅度、偏头的姿态等等,处处透出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与亲切,这是教育与辅导的功夫,更是教师人格魅力的闪光。而有的教师尽管语气温和,但表情却刻板冷淡,即体态语言失当,那么辅导中的和谐氛围也就无法形成。
班级辅导必须拒绝对学生作否定性的评价
团体辅导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使学生能在不受到伤害的状态下学习成长。因此,在辅导过程中,教师始终要保持一种随和、宽容、接纳的态度,支持、鼓励学生在团体中自由发表意见,充分与同伴沟通。即使学生中出现了一些较为偏激或是明显错误的看法,教师也不要简单否定,而应采取温和的态度,把问题反馈给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并让有错误观点的学生参与其中,教师也可以特地加入该组讨论,通过组内交流来澄清该生的错误认知或态度,然后在全班重提旧话,请这个学生自己再来谈谈新的认识。这样,就避免了教师的否定性评价。为了避免学生受到伤害,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遵守团体活动规范和“游戏规则”。
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克服自己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习以为常的一些习惯性语言,力避使用一些刺激性的、带有负面色彩的词汇。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班级心理辅导也在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启发教师反思和改变旧有的一些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作者单位系浙江省富阳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第三篇:新员工入职时,HR必须注意的十大问题
新员工入职时,HR必须注意的十大问题
杭州元海与您共享好文章:新员工入职时,HR必须注意的十大问题
员工入职,意味着劳动关系的开始,在入职阶段用人单位需要完成许多工作,包括对员工的入职培训、为员工办理录用手续以及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等。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圆满完成以上的各项工作,将对今后双方和谐履行劳动关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本文将具体介绍员工入职过程中的相关工作和具体法律依据。
1、入职培训的内容与意义:
答:入职培训,是新员工进入企业后工作的第一个环节,是新员工从组织外部融入到组织或团队内部,并成为团队一员的过程。新员工通过入职培训,可以对企业的发展情况、企业文化、业务流程、管理制度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
入职培训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①填写入职登记表:再次对新员工的基本情况与个人信息进行书面确认;
②确认岗位职责:使新员工了解其工作岗位所应当完成的工作内容以及达到的目标等;
③学习管理制度:让新员工学习并了解用人单位的员工手册、规章制度等管理性规范,并通过书面方式予以确认。
2、规章制度的合法程序要件有哪些:
答: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3、企业违法订立规章制度将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4、企业应在多久之内为新员工办妥招工手续、离职后多久应办理离职手续:
答: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含建立标准劳动关系和特殊劳动关系),应自招用之日起30日内,向本市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的职业介绍所办妥招工登记备案手续。用人单位办理招工登记备案手续时,应填写一式三联的“上海市单位招用从业人员名册”并盖章。第一联名册由用人单位直接送达或快递、挂号邮寄至职业介绍所。(关于印发《关于改进本市单位办理招退工登记备案手续的意见》的通知)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终止或解除劳动(工作)关系后(含标准劳动关系和特殊劳动关系),应在7日内向职业介绍所办妥退工登记备案手续。(关于印发《关于改进本市单位办理招退工登记备案手续的意见》的通知)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15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5、劳动合同的类型及必备条款:
答: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6、双倍工资的相关法律规定:
答: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合同的,视为双方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7、企业在哪些情况下应当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违法不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也要支付双倍工资:
答: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8、试用期长度规定:
答: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9、试用期工资标准:
答: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10、企业违法约定试用期的法律责任:
答: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第四篇:签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本文出自.cn/bbs 发自求职分舵
签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目前,高校使用的就业协议书是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统一制订的,由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三方共同签署后生效。它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权威性,是学校制订就业方案、用人单位申请用人指标的主要依据,对签约的三方都有约束力。有些用人单位从自身工作考虑也制订了条款不一的就业协议或就业合同,有的是由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共同签署,有的则只有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方,没有学校意见栏。由于现在就业形式严峻,许多毕业生在签定教育部协议书的同时还要被迫签定条件苛刻的合同,而它们之间有时是相互矛盾的。因此,有必要提醒毕业生注意以下问题。
1、签约是非常严肃的事情,也是一个法律行为,因此签约前的了解洽谈十分重要。毕业生应详细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一般包括单位的规模、效益、管理制度等;单位的隶属也很重要。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一般都有人事接收权;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则需要经过人事局或人才交流中心的审批才能招收职工,协议书上应签署他们的意见才能有效。毕业生还应对不同地方人事主管部门的特殊规定有所了解,除协议书外,如北京市非本地生源进京还应经过市人事局大学生处的审批,上海市、广东省、福建省等也有类似的规定。
2、签约的一般程序为:毕业生持用人单位的接收函到院系领取教育部就业协议书,先由毕业生、院系在协议书上签署意见后交用人单位,由用人单位签署意见后再交给学校,学校签字后协议书生效。
3、一般到用人单位报到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要签定劳动合同书,因此在签约前了解合同书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尤其重要的是合同书的工作年限和待遇。毕业生应向招聘人员索要样本或复印件,以免报到后发生纠纷,遭受很大损失。
4、为避免到用人单位报到后发生纠纷,签约前达成的收入、住房和保险等福利待遇最好在协议书中写明。如果报考了研究生或准备出国,应事先向用人单位讲明,并写在协议书中。有些毕业生向用人单位隐瞒这些情况,这是不可取的,也会带来许多麻烦。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遇到问题而犹豫不决时,应及时向学校主管就业的老师询问,征求他们和父母的意见,经过深思熟虑后方可签约。
第五篇:签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标题: 签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2001年02月04日19:03:21 星期天), 站内信件
签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阅读次数:407
2000-10-30 11:07:55
--------------
----
目前,高校使用的就业协议书是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统一制订的,由学校、毕业生、用 人单位三方共同签署后生效。它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权威性,是学校制订就业方案、用 人单位申请用人指标的主要依据,对签约的三方都有约束力。有些用人单位从自身工作 考虑也制订了条款不一的就业协议或就业合同,有的是由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共同 签署,有的则只有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方,没有学校意见栏。由于现在就业形式严峻,许多毕业生在签定教育部协议书的同时还要被迫签定条件苛刻的合同,而它们之间有时 是相互矛盾的。因此,有必要提醒毕业生注意以下问题。
1、签约是非常严肃的事情,也是一个法律行为,因此签约前的了解洽谈十分重要。毕业 生应详细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一般包括单位的规模、效益、管理制度等;单位的隶属 也很重要。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一般都有人事接收权;民营企业、外资企业 则需要经过人事局或人才交流中心的审批才能招收职工,协议书上应签署他们的意见才 能有效。毕业生还应对不同地方人事主管部门的特殊规定有所了解,除协议书外,如北 京市非本地生源进京还应经过市人事局大学生处的审批,上海市、广东省、福建省等也 有类似的规定。
2、签约的一般程序为:毕业生持用人单位的接收函到院系领取教育部就业协议书,先由 毕业生、院系在协议书上签署意见后交用人单位,由用人单位签署意见后再交给学校,学校签字后协议书生效。、3、一般到用人单位报到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要签定劳动合同书,因此在签约前了解合同 书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尤其重要的是合同书的工作年限和待遇。毕业生应向招聘人员 索要样本或复印件,以免报到后发生纠纷,遭受很大损失。
4、为避免到用人单位报到后发生纠纷,签约前达成的收入、住房和保险等福利待遇最好 在协议书中写明。如果报考了研究生或准备出国,应事先向用人单位讲明,并写在协议 书中。有些毕业生向用人单位隐瞒这些情况,这是不可取的,也会带来许多麻烦。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遇到问题而犹豫不决时,应及时向学校主管就业的老师询问,征求他们和父母的意见,经过深思熟虑后方可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