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场会各镇村经验交流材料要求
现场会各镇村经验交流材料要求
按照现场会要求,交流材料分为镇办和村两类。每个镇办撰写经验材料一份,另选2个有特色、有亮点的先进村介绍特色经验。
镇办材料内容:
1、创新机关管理、农村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经验;
2、开展“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经验;
3、发展一村一品,壮大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经验。
村材料内容:
1、如何当好农村党组织书记的经验;
2、开展“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经验;
3、发展一村一品,壮大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经验;
4、推行“四议两公开”,加强村级规范化管理的经验;
5、创新农村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经验。
要求:根据以上内容范围,突出一个或几个侧重点,按照重点突出、言简意核的要求,有特色、有亮点,高质量的把好思路、好做法和好成效反映出来。经验交流材料题目自拟,字数应控制在1500字以内,于3月12日以前交组织部组织科,5216339。
第二篇: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2[定稿]
全力推进便民服务制度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全市推行便民服务制度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
(2012年4月23日)
尊敬的周书记,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我区坚持把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按照廉政勤政一起抓、以勤政促廉政的工作思路,在全市率先开展便民服务工作,有效解决了乡镇职能部门分散、服务滞后、效率低下等问题,形成了“群众对干部、干部对干部、窗口对窗口”的有效监督体系,转变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维护了基层和谐稳定,助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跨越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建立健全服务网络。政府职能由管理向服务转变,是推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从根本上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以勤政促廉政,我们把开展基层便民服务工作摆上重要位臵,大力建设乡镇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和村居便民服务站点。一是整合资源,建设平台。乡镇政府各业务口办公分散、条块分割、职能不清,群众办事摸不到门、找不到人,是影响干群关系的主要问题。坚持不增加编制、不大拆大建、不加重基层负担的原则,注重实在实用,坚持因地制宜,把较为分散的各业务口进行整合,建立集中规范的便民服务中心。暂 时没有条件改扩建便民服务中心的乡镇,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现有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有条件改扩建的乡镇,高标准建设便民服务大厅,要求七站八所全部进入大厅办公,实现集中透明办公,形成规范高效、功能完善的便民服务中心。目前,在全区的9个乡镇和城区的7个办事处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116个行政村(社区)建立了便民服务站,为便民服务工作构建了有效平台。二是整体进驻,转变职能。按照“便民利民,应进必进”的原则,将农村产业发展、惠农政策兑现、民政、信访、计生、农经、组织关系接转等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项目,统一纳入中心,实现了人员、事项、职能的整体迁移,通过受理、承办、回复三个环节,实现了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从根本上避免“前店后场”现象发生,使基层政府办公方式彻底实现由分散到集中、由后台到前台、由封闭到透明的变革,以办公方式的变革促进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三是健全制度,悉心服务。建立了乡镇领导带班、乡镇纪委监督和首问责任、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办结销号、责任追究等制度,规范了办理程序,提高了服务质量,确保了便民服务中心有序运转,为群众提供“零距离”、“全方位”和“一站式”服务。我们还创新推出了延时服务、延伸服务、预约服务、应急服务等服务方式,很好地解决了以往群众办事“人难找、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的问题,切实提高了群众办事效率。坚持把政务公开作为推进便民服务的关键环节,通过印发资料、设臵公开栏、电子显示屏公开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行服务内容、程序、时限、政策、标准、结果“六公开”,建立了公开透明的权力运行机制,促进了农村社会公平正义。截至目前,全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为群众办理各类服务事项5.9万件,群众满意率达98.8%。四是构建网络,主动服务。在建设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基础上,以村(居)委会办公地点为依托,建立便民服务站,实行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形成了基层便民服务网络。推行村居干部轮流坐班制,由村两委会成员轮流坐班,并建立了代办、协办制度,主动为群众代办各项事务同时,还提供劳务输出、技能培训、信息咨询和科技、政策、法律咨询等服务事项,安排大学生村官为老弱病残户办事提供主动上门服务,全程代办,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形成了“群众动嘴、干部跑腿”的服务模式,实现了群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区。2011年,全区村(居)便民服务站为群众办理服务事项2万多件,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
(二)以便民利民富民为根本,积极拓展服务功能。一是拓展服务致富功能。在乡镇村居便民服务中心(站)成立支农工作队,开设支农服务电话,在有条件的乡镇还建立了支农服务网站,为群众提供政策信息、劳务信息和市场信息等服务,开展农业技术、小额贷款、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指导服务,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帮助群众创业致富。针对城郊乡镇园区项目建设多的实际,设立重大项目全程代办窗口,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创业环境。有的乡镇采取“便民服务中心+产业协会+公司+农户”的模式,建立健全便民服务中心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的运行机制,真正使中心成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基地。共为群众提供用工、农技信息3万多条,实现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有机融合、优势互补和良性互动,促进了农村基层发展。二是拓展畅通民意功能。我们在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服务的同时,紧密结合干部作风整顿暨“三问三解”活动,着力向收集社情民意、解决基层信访问题等方面拓展。要求干部在服务中,注重征求群众对上级政策、农村基 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定期向党委、政府反馈,使便民服务成为党委、政府“关注民生、倾听民声、了解民意”的重要渠道。广泛听取群众对基层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对一些干部存在工作粗放、方法简单、作风浮躁等不良现象,做到及时发现、立即纠正,树立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广泛听取基层群众对各种热点问题的意见,依托村居便民服务站,认真落实“五议三公开”制度,发挥村民监督委员会作用,加强对村级决策、重大事项、村务公开的监督,及时化解农村各种矛盾。依托便民服务中心,扎实开展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设立专门的信访接待室,印制信访流程图,推行“阳光信访”,使农民群众话有地方说、理有地方讲、难有地方帮,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去年以来,全区便民服务中心共化解群众矛盾400余件,涉农信访投诉量同比下降27.2%。三是拓展预防腐败功能。严格执行“村财民理乡监管”管理模式,将村级财务账目、资金全部由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代理,要求所有村级集体财务收支必须由监委会成员集体审核,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监委主任“三审联签”后,才能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报账;把支农惠农资金管理发放纳入便民服务中心,将各种惠农补贴资金直接划拨到账户上,实行一户一折一号,加强对支农惠农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将基层权力运行臵于阳光监督之下,切实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使中心成为集体资金资产资源阳光交易的监管平台,成为预防腐败的“隔离带”。
(三)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努力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基层便民服务工作,多次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把开展基层便民服务工作作为促进农村经济社 会发展的有力抓手,从政策、资金、人员等方面,为全面推行便民服务制度提供有力保证。区纪委监察局紧密结合干部作风整顿和“三问三解”活动,采取常委包片、干部包乡镇(办事处)的工作方法,夯实工作责任,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对各乡镇(办事处)进行巡回督促指导,全力推进。各乡镇(办事处)党(工)委、政府切实把便民服务放到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组织实施,做到认识、项目、人员、运转、监督、考评“六到位”,确保了便民服务工作顺利开展、取得实效。二是建立健全教育引导机制。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乡镇政府转变职能、提升服务,要以基层干部创新观念、转变思想认识为基础。在全区深入开展以“密切干群关系、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干部形象”为目标的干部作风整顿活动,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调研暨“三问三解”活动,转变基层干部“官本位”思想,提升干部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教育引导各级干部牢记党的宗旨,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为民理念和服务意识,弘扬尽职尽责、为民高效、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为全面推行便民服务制度奠定思想基础。三是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专门设立纪律作风监督岗,公开投诉电话,对窗口单位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出勤情况等进行监督,加强对便民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的绩效管理,纪检监察部门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老干部等,对便民服务机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评议,及时表彰先进典型,通报批评不良现象,切实解决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保障基层便民服务工作高效运行。全部安装了电子监控设备,实时监控,以科技手段转变作风、提升效能。同时,我们把便民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乡镇政府和基层干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与“创建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挂 钩,建立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奖优罚劣的责任追究机制,有效提高了各级各部门开展便民服务工作的积极性。
二、主要成效:
两年来,我们推行便民服务制度、开展便民服务工作,收到良好成效。一是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基层便民服务工作,不但使农民群众享受到了规范、优质、高效的服务,而且给农民致富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和有力帮助,使农民找到了致富门路和发展方向,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2011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8428元,同比增长27.6%,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粮食总产值5.2亿斤,农业总产值33.1亿元,同比增长10.6%,基层便民服务成为了全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二是改进了基层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基层便民服务工作的开展,规范了各项服务制度,明确了办事流程,公开了办事指南。特别是基层干部透明办公和主动服务,切实解决了“人难找、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的问题,使基层干部与农民群众“零距离”,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基层干部作风转变,也让群众获得了更多的尊严,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维护了基层和谐稳定。连续两年,我区群众对乡镇和基层站所工作的满意度达到了93.5%以上。三是促进了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提升了行政效能。便民服务中心的建设,整合了办事职能和服务功能,对行政资源进行重组和优化,使乡镇办公由封闭式变为开放式,打破了条块分割,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的状况,实现了乡镇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四是预防了腐败问题发生,推动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基层便民服务工作的推行,促进了乡村“阳光政务”建设。将行政事项集中办理、公开办理,不但加强了干部与干部、窗口与窗口之间的相互监督,也使权力运行臵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建立了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杜绝了暗箱操作和乱收费行为,防止了吃、拿、卡、要现象,达到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目的。
三、今后打算:
两年来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推行便民服务制度、开展便民工作,是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新举措,是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尝试,是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科学发展的好抓手。市纪委在我区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鞭策。我们将会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落实周书记的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借鉴市直部门和兄弟县的宝贵经验,紧密结合干部作风整顿和“三问三解”活动,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狠抓任务落实,力争在年底前实现所有乡镇(办事处)、村居全覆盖,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区行政服务中心,逐步建立起覆盖区、乡、村三级,管理规范、运转协调、服务高效的基层政务服务体系,努力在建设实力、魅力、活力、幸福现代新榆阳中,走出一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路子。最后,预祝会议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第三篇:后峪小学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
后峪小学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
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打造高效幸福课堂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在这里召开我们水东教学区课堂教学改革的现场会。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式下我们后峪小学也正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下面就我校一年多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和大家交流一下。一.远处想 增加动力
在一年多的课改实践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对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多或少存有畏难情绪,比如,怕完全放开不好控制,怕学生团团坐影响纪律,怕教学任务完不成,怕教学内容的进度跟不上,怕学生的成绩受到影响,还有,就是怕麻烦。学生在课堂上怕说话、懒举手、不交流、难沟通,莫体现不出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这使我们认识到:即使有了先进的教学手段也还远没有激发学生所有的激情,学生的潜力也还远没有被挖掘出来。我们课堂教学迫切需要找到一个着力点与突破口,迫切需要一面旗帜的引领。
去年始,我校以“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为办学理念,大力实施幸福教育。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幸福教育、提升师生幸福指数的主渠道、主阵地,我们就响亮地提出了“打造高效幸福课堂”的口号,就是要让老师成为为学生带来快乐幸福的使者,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快乐、体味到幸福,让大多数学生能在课堂上认真听、敢于说、开心
笑,个性大胆张扬,激情充分释放。我们迫切需要找到“打造高效幸福课堂”的钥匙。
太古模式使我们领略到了小组合作学习魅力和境界:课堂上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尝试,教师能引、能导、能放、能创新。赏识学生的优点,宽容学生的错误,表扬学生的进步,让学生的手举起来、嘴说起来,脸笑起来,脑想起来,还给学生时间,还给学生权利,还给学生自主。他山之石给了我们以无尽的鼓舞和无穷的动力,让我们一下子找到了课改的方向与旗帜,找到了苦苦寻觅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着力点与突破口,也找到了“打造高效幸福课堂”的那把金钥匙,那就是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小组合作模式。
记得有位名人说得好:“只要动起来,哪怕东施效颦,总比什么也不做要好。”这更给了我们义无反顾地推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二.实处做 注重实效
基于以上的认识,为了在全校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我们从宣传到位、认识到位、组织到位、培训到位、保障到位,从细微处着手,一步一个脚印,积极稳妥的推行。
全员培训是前提。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关键在在教师。教师的心态和理念的转变是前提。我们利用周一业务学习时间对全校教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培训。内容既有小组学习的理论,也有小组学习课堂教学录像观摩。经过培训,教师旧的脑筋得到了充电,学到了新的教育思想,更主要的是消除教师了的畏难心理,使他们认识到小组
合作学习并不是那么神秘的、高不可攀的,实施起来并不复杂,坚定了老师搞好小组学习的信心。
统筹安排是保障。出台方案。我们按照教育局的关于小组学习的指导意见制定了《水东教学区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这是我校开展小组学习的指导性文件。方案从小组构建、管理、操作流程、评价等方面对班级小组建设提出了详细的要求。细化小组建设。按照每组4人,从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自控情况、性格特点等方面合理搭配,并为小组成员编号,不同小组的同一层次的学生号数相同。小组成员实行动态管理,座位为“方阵式座次”形式,发动学生为小组设计组名、组训、口号,班级制定合作规则,班主任定期对小组长和学生进行培训。完善操作流程。按照“温故互查---设问导读---合作交流---汇报点评(个人或小组展示)---拓展延伸”的流程进行。规范展示汇报。规定了学生汇报的语言范式:●个人汇报语言模式:“大家好,下面由我来汇报......我的汇报完毕,请大家来为我补充”。●小组汇报语言模式:“大家好,下面由我们组来汇报,先由XXX来发言。我的汇报完毕,接下来请我们组的XXX继续汇报。我们组汇报完毕,请大家补充”。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实践,我们的课堂有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学生层面。学生学习习惯的改变和能力的提升。合作意识初步形成。班级对小组的评价是以集体为单位的捆绑式评价,小组内每个人的表现直接影响小组的优劣,所以小组内的同学都有强烈的合作愿望,个体之间,群体之间的交流得到了增强,学生的文明礼仪、表达能力也得到
了培养。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小组合作学习最大限度的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我们发现,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一些在课堂不会说的也能说了,不举手的能举手了,胆小的也能上台了。那些所谓的学困生也能在小组汇报展示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开心的笑了。也许他们的成绩并没有上升,但是他们都多多少少的变了,变得更自信。自我管理能力得到锻炼。把管理权交给了小组,多数学生都积极参与到了小组的管理当中,因为自己个人的纪律表现、作业优劣等都可能影响组长对自己的评分,所以,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了自我调控,自我勉励,自主思考,为终生发展打下了基础。教师层面。改变了满堂灌的方式方法。“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打造高效幸福课堂”,催生了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在课堂上更加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课堂逐渐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由“填鸭式”向“牧羊式”转变,尽管这种互动是浅层次的,转变也是静悄悄的。教学手段多样化。在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导的课堂,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小白板、学习卡等手段,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效益有所提高。尽管距离我们所要的高效幸福课堂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教师角色逐渐转变。多数教师认识到:教师不应是手执教鞭、高高在上、滔滔不绝的学者。教师正逐渐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拥有者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引导者、激励者、服务者转变,逐渐由独奏向伴奏转变。尽管这种转变并不那么明显。对评价学生的评价更具有鼓励性。新教学策略的核心就是“激励与唤醒”。小组学习的课堂上孩子没有对与错,只有激励和鼓劲。“说错了,没关系,再说一遍”,“听不懂,没关系,再听一遍”。“某某小组(同学)汇报得真不错”......多数教师在整堂课上用赏识性语言对学生‘夸’不绝口,用恰如其分的语气激励每一个敢于表现自己的学生,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我参与我收获,我展示幸福”的喜悦。尽管孩子的表现也许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出彩。三.细处改 逐步完善
尽管小组合作学习有诸多优越,实施以来也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说实话,效果的确很有限,距离我们理想的高效幸福课堂还很大,距离洋思、杜郎口、綦江等地的课堂境界更是遥远。透过热闹的课堂,我们也看到了小组合作学习背后存在着一些假象,使我们产生了些许困惑。
困惑一:合作学习的内容怎样设计。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对怎样的问题适合小组合作学习感到茫然,问题太深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问题太浅内容过于简单又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学校当如何指导引领,我们一时也感到茫然。
困惑二:合作学习的精髓如何把握。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发现,大多数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理解很片面,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也不太熟悉把小组谈论当成合作学习的也大有人在。有的教师有时为了凸显小组合作这一方式,大用特用,不管什么问题都要求小组或讨论、或合作,一节课下来,整堂课都充溢着“合作”的气氛。
有的教师在问题提出来后根本没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立马要求学生讨论。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闹哄哄一阵子后就不了了之,课堂表面繁华,学生实际收益不大,造成了开放与有效性非但没有相伴相生还是背道而驰的尴尬。这种多用甚至滥用小组学习的情况比较普遍,与我们提出的“温故互查---设问导读---合作交流---汇报点评(个人或小组展示)---拓展延伸”操作流程相去甚远。不熟悉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律,不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这,必然会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表面热闹实则效率不高,也就是虚有其形而无其实。
困惑三:合作学习的全员参与如何保证。就是如何解决“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的问题。如何在小组学习时给予学困生更多的机会,解决他们自信心的不足,这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难题。小组内拿笔杆子、动嘴皮子的经常是那个人。有时小组学习变成了小组长学习。如果硬要压制小组长不出头,又变得没有气氛了,冷场了。此问题不解决,最终会导致两极分化严重。
困惑四:合作学习的规则怎样落实。一是在组内分工上是否有必要一定要在小组内设立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纪律员。由于学生年龄偏小,对自己应完成的任务没有足够的责任感和责任心。小学生毕竟有别于初中生,能主动说就不错了,如果还要求他们围绕中心和主题发表意见,还要有人记录下来再由另外的人来汇报,我们觉得真的是在为难他们。二是在规则的制定和落实上我们发现小组讨论存在
着表面上的“假热闹”,“活而无序”。有的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得不到落实,学习的效果就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困惑五:合作学习的评价标准怎样制定。在评价上,我们发现组长在组内的评价难以体现客观公平,教师对小组的也存在评价随意性较大问题。特别是学生评价学生操作起来真的很有难度。
此外由于教师担心学生成绩受到影响,对小组合作学习存在诸多顾虑,始终不敢放开手脚大胆尝试。比如有时由于讨论时间较长,怕完不成当堂课的教学任务而匆忙结束小组学习,有时又由于课堂小组学习效率不高,不得不课内损失课外补的现象,无形中加重了师生负担。还有就是学生按照“方阵式座次”形式围坐的纪律难以得到保证。这些也我们困惑的地方。
为此,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借鉴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结合我校小组学习存在的困惑与不足,抓准重点,突破难点,注重细节,力争在小组建设、管理、评价等方面做出自己的特色。
坚定信心。“关山仰渡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尽管小组学习在实践中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或困惑,但我们不能因此放弃新课程改革赋予我们的期待的理想,不会改变我们打造高校幸福课堂的追求,更不会动摇我们强力推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决心。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广阔前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小组学习是对传统课堂的改造,需要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望而生畏。如果
站在“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的角度去认识他,就觉得“畏惧心理”和“恐慌心理”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了,我们当以坦然的心态去面对。为此,我们将进一步坚定信心,消除疑虑,迎难而上,不动摇、不懈怠、不急躁、不折腾,坚持“边实践、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有句话说得好:只要方向对了,坚持就是前进。我们深信只要坚持下去,我们就一定会看到小组学习在课堂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就一定会让我们品尝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注重引领。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与教师认识以及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领悟有关,也就是与教师的心态和素质息息相关。为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课题研究,逐渐引导教师正确认识小组学习的真正内涵,充分认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经历的过程,熟悉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流程和操作要领。激励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借鉴别人的基础上防止囫囵吞枣、邯郸学步,穿新鞋走老路。
找准重点。加强学生合作能力培养。要进一步规范小组学习规则和要求,强化日常训练。教会学生会倾听、会交流,树立自信,特别要改变学困生成“收音机”优等生唱“独角戏”的状况,这是生生互动、互帮互学、合作探究、共同成长的前提。加强对合作学习过程的监控。这是合作学习得到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要求教师善于鼓励,关注每一个组员的活动,善于根据学习任务引发话题,组织讨论;用微笑、期待的目光或鼓励的话引导较少发言的同学发表意见。学生不能自控时用目光动作暗示,委婉地发出信号。要蹲下身子以一个普通
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地参与到各个合作小组中去,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究,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让学生觉察不出老师的“尊严”和“权威”,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起好示范作用。精心设计合作学习内容。指导备课组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合作能力把那些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制作成学习卡,解决好小组学习只顾形式而形同虚设的问题。探索多元评价机制。要求教师切实按照操作流程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及时进行总结评价。评价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对小组中成员的表现从“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评价,尤其要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他们的丝毫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和赞赏。要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不断探索小组评价方式的激励性和新鲜感。多种方式评价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注重小组学习的实效。教师要始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合作者,教给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积极参与到与学生的合作学习之中,适时调控课堂,有效引发讨论,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合作学习宁可少而精,也不能为合作而合作,杜绝表象上的“闹热与繁荣”。建立“活而不乱”的合作常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认真倾听、遵守合作规则的习惯。规范不应在纸面上,要不断通过强化训练使常规成为习惯。
我相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号召全学区的老师共同奋斗,我们水东的“课改”这朵花,经过大家共同去浇灌,一定会开的越来越红!
第四篇:文明工地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
陕西省第十六次文明工地现场会
经验交流材料
陕西建工集团第七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坚守在文明的旗帜下
——陕西省第十六次文明工地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陕西省开展文明工地创建活动,历经了十六年风风雨雨,一路走来,非常不易。在本次现场会上,由我们陕建集团七公司承建的西安莱安逸珲工程被推选为观摩现场之一,让我们感到非常地荣幸。借此机会,向支持和帮助我们公司发展的各位领导、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作为陕西建筑行业的一份子,在创建文明工地活动这面文明旗帜的感召下,凭着对这份信仰的坚守,才让我们能够创建出更多更好的文明工地,为推动企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下面,向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汇报一下我们公司近几年在创建文明工地方面的做法和体会,不当之处,请予指正。
一、不断深化创建活动,凝心聚力提高文明工地创建水平文明施工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近年来,公司凝聚人心,形成合力,积极参加省市级文明工地创建活动,通过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实施、强化过程监督和建立奖励机制等方式,来进一步提高文明工地创建水平。
(一)提高思想认识,开展创建活动。文明工地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公司就把创建工作当做了向外界展示企业形象的窗口,在各类会议上向大家贯彻和强调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对企业整体经营和品牌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大家对这项工作的思想认识。公司要求每一个项目部要树立起施工现场就是市场的意识,积极营造争创各类文明工地的良好氛围,使得公司开 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二)加强组织实施,提高创建水平。公司在原有文明工地创建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将文明工地作为一项日常性的工作纳入到企业管理中,交由公司安全管理处负责全公司文明工地建设工作的组织与推进,形成了党政领导亲自抓,主管部门专门抓,政工部门重点抓,各个部门配合抓的良好局面。我们还召集全公司的项目经理,到先进观摩现场进行学习取经,同时,我们还邀请专家到现场指导,激发创新理念,逐步形成了“人文理念强、文明气氛浓、科技含量高、绿色环保”的创建特色,不断改进提高创建文明工地水平。
(三)强化过程监督,提升管理水平。我们在文明工地创建方面提出了十分严格的要求,即凡是工程面积达到标准的,必须按照公司创建文明工地实施手册的要求,搞好现场管理,创建相应的省市级文明工地。公司的创建文明工地领导小组定期组织生产、质量、安全等部门进行生产监督检查。生产检查时,要求分公司和项目经理必须到场,有问题现场交流并下发整改通知单。如果整改不到位,在每月生产会上进行点名通报批评,保证整改措施的落实。
(四)建立奖励机制,促进创建工作。公司制定了一系列奖励机制,对评选上国家级和省市级文明工地的项目经理分别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这些措施,大大激发了项目部开展文明工地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建文明工地这项工作如雨后春笋般在公司的工地上展开。仅在2012年上半年,公司就有17个工地获省级文明工地称号。
二、不断深化创建活动,促进文明内涵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 随着社会进步和城市建设的发展,我们公司与时俱进,通过不断深化文明工地创建活动,将文明工地创建活动与经营战略、企业文化、绿色施工、科技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对企业安全生产和提高工程质量这两者形成了有力保障。公司通过“四个结合”和“两个保障”,逐步把创建文明工地活动与企业管理协同进行,使得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提升。
(一)将文明工地创建活动与企业经营战略有机结合。公司通过文明工地的创建,建立了“干好现场,赢得市场”的企业经营战略,为企业创造了二次经营的条件。这项经营战略制定以来,使得公司的施工任务承接量有了显著的增加。例如:西安莱安逸珲一期工程通过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文明施工达到了省级水平,从而为公司顺利承接到二期工程打下了良好基础。可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文明工地创建活动与企业经营战略有机结合,是企业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的有利途径。
(二)将文明工地创建活动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公司创建文明工地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不但重视自有职工,而且非常关心农民工兄弟的身心健康。公司成立劳务公司来专门管理劳务队伍,对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进行及时的掌握,明确要求不得拖欠农民工工资,并为其缴纳劳保和意外伤害等保险,从管理制度上保证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公司在项目上设置了读书阅览室、洗衣房,在宿舍安装了空调和电视机,在有条件的项目部还设有羽毛球、乒乓球台、娱乐室等来改善从业人员的生活环境和增添他们的文化娱乐气氛。公司树立的以人为本思想与做法,不 3 仅使农民工及建筑从业人员的个人价值得到了极大的体现,而且向社会展示了企业奋发向上的风貌和文化内涵,实现了人与企业的共赢,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另外,我们公司在长时间的学习和借鉴其他单位创建文明工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后,摸索出一套我们自己的创建文明工地的标准,并制成了两个手册,即《企业文化手册》和《创建文明工地实施手册》。按照《创建文明工地实施手册》的内容,我们所有的施工现场,必须按照标准尺寸和颜色,来设置围档和大门,在安全通道、办公区、搅拌站、钢筋车间等处要搭设标准防护棚,临边、洞口等处要采用工具式标准防护。
(三)将文明工地创建活动与绿色施工有机结合。公司积极响应政府各级部门的号召,要求各项目部加强绿色节能型工地的建设,努力减少各项施工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实现与周围社区的友好和谐相处,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现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推行应用地下降水作为施工现场生产用水,要求项目部设置降水系统,用来为消防用水、工地卫生间冲洗﹑降尘洒水、花草养护、车辆冲洗等提供水源。现场木工车间采用保温隔声材料全封闭搭设,消除了噪声及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针对施工噪音、光污染、废水排放、垃圾回收等我们还建立了详细的管理制度和台帐,并且由专人进行管理,做到施工现场无搅拌站,无沙石堆放,无水泥库房,混凝土及砂浆全部商品化,大幅度的降低了噪音、污水、扬尘等环境污染,做到绿色、环保、不扰民。
(四)将文明工地创建活动与科技创新有机结合。公司成立 4 了企业科技委员会,每年按企业营业收入的1.5%进行科技投入,并制定出科技创新计划及清单,加强省级科技示范工程的建设。我们提出了这样的目标,在创建文明工地和科技示范工程的同时,要总结出企业的工法,加快培养出企业的科技人才。在工程施工中,大力推行深基坑支护及边坡防护技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粗直径钢筋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等建设部推广的十项新技术,不断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同时,施工现场要使用企业内部通用的文明标志牌、隔离栏杆、易燃易爆库等,不断推进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等先进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
(五)为企业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提供有力保障。抓好文明施工现场创建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企业长足发展的需要、建设者自身的需要,也是安全生产和提高工程质量的有力保障。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也和文明施工息息相关。公司要求在建的每一个工程项目部要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各项责任落实到人。要求项目部对安全生产责任进行具体化、详细化分工,对现场的安全保证设施坚持天天检查,实现安全工作的连续性,消除安全工作中的投机取巧思想。要求项目部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实现立体化,做到人人懂安全、人人讲安全、人人守安全、人人管安全,在现场内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安全生产管理网,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达标。
公司建立了完备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制定了详细的创优目标计划书和质量管理制度,通过公司、项目部及施工班组三级管理,做到了施工过程中明确责任、严格控制、科学管理。我们建立了完善高效的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对施工过程进行全过 5 程监控,制定周密严谨的质量保证措施,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目标。我们深知要提高工程质量最关键是人的因素,只有提高了操作者的水平,工程质量才能上台阶,所以公司通过农民工业余学校,在每分项施工前有针对性地对农民工进行操作技术要领培训,施工的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三、不断深化创建活动,促进企业人才队伍和品牌建设工作 我们公司在各级建设主管部门,省、市两级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和社会各界朋友的积极引导和帮助下,通过以文明工地建设为载体,全面向社会展示企业风采,不仅给公司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也极大地促进了企业人才队伍和品牌建设工作。2011年,公司完成企业总产值22.46亿元,新签合同签约额32.06亿元,竣工面积78.04万㎡,各项经济指标均创新高。工程项目遍布陕西,广泛分布在山西、四川、上海、内蒙古等地。
与此同时,企业锻炼出一大批的优秀人才,省级以上优秀建造师和项目经理更是层出不穷。公司董事长沈兰康被评为中国项目管理模范人物和陕西省劳动模范,总工程师王瑞良被评为全国优秀建造师。公司累计建成“国优银奖”工程4项,省部级优质工程17项,省级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10多项,创建各类文明工地百余项。
公司将创建文明工地活动与企业品牌创建工作密切联系起来,既推动了企业的品牌创建工作,又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公司先后荣获“全国质量管理优秀施工企业”、“全国建筑业科技领先百强企业”、“全国建筑企业100强”、“全国工程建设质量安全信誉AAA级保障单位”、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和“全国优秀 6 施工企业”等光荣称号。
时光荏苒,全省开展的文明工地创建活动已经走过了十六年的光辉历程。我们公司取得的成绩得益于文明工地创建这项活动的开展,今后,我们将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更加坚持严格管理,规范落实,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地探索文明施工管理的新方法、新机制,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把文明施工的理念灌输到每个员工的思想中,脚踏实地做好文明施工现场管理,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在此,恳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能不吝良言,多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让我们一起坚守在文明的旗帜下,携手将文明工地建设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谢谢大家!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六日
第五篇:村扶贫现场会发言稿
在全区扶贫整村推进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上午好!下面我将xx村扶贫工作整村推进情况作如下汇报: xx村位于裕安区xx镇街道北头,六单公路从我村中心穿村而过,辖13个居民组,535户,2065人;总耕地面积744亩,人均占有耕地不足0.4亩,年均收入2530元以下的贫困户198户600人,危房户18户63人。
2011年以来,我们紧紧抓住区委、区政府在我村实施扶贫工作“整村推进”机遇,在镇党委镇府的高度重视和精心谋划下,村两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按照“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方针,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充分发挥扶贫资金效益,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2011年投入资金64万元用于蔬菜基地及配套设施建设,争取财政扶贫发展资金35万元用于修排,富民蔬菜协会投资29万元,建设钢架示范标准大棚50多亩,竹架大棚50亩,露天蔬菜种植200余亩。其中钢架大棚秋、冬季投产,生产的蔬菜摆上了六安的满天星、天星等超市,当年纯收益10余万元,带动10户脱贫和20多人就业。在扶贫资金示范效应下,去年夏秋季节又引进无锡四家蔬菜大户发展连片钢架大棚300亩,目前大棚早熟菜俏销六安市场。近期镇党委政府牵线引进金安区明牛公司在我村发展钢架大棚2000亩,兴建专业化蔬菜加工批发大市场,届时xx蔬菜将真正实现量和质的飞跃。同时,为加快蔬菜产业循环发展,我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投资环境,促成了六安市
1华好生态奶牛养殖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新建占地200亩的奶牛养殖基地,建成投产后可饲养奶牛2000余头,解决就业100
多人,解决蔬菜废弃茎叶和秸秆1000余吨。目前工程前期围墙、迁坟、租地、杆钱迁移全部完成,正式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二、抓住整村推进项目机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2011年修建了蔬菜基地田间机耕路,硬化排涝渠1500米,整合农田水利建设资金2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发展资金10万元,其他资金10万元,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推动了农业增产和群众增收。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4098元增长到2011年的5109元,年增长达到25%。
三、发挥班子整体功能,促进新农村统筹发展
我们通过农业合作社组织和协会组织,适时开展种植业科学技术培训,提高广大群众的生产能力和综合素质。今年以来共开展各类技术培训5期,培训人数350多人次,涉及蔬菜种植、病虫防止、蔬菜保鲜等多项农业生产技术。为了让困难群众早日住上放心房,村两委以老宅复垦为抓手,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对有条件的村庄规划点实施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分步建设,确保此项民生工程真正落到实处。
xx村近几年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离不开村两委班子的大力配合,是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结果。我们的体会是:
一、领导重视是前提。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整村推进工作,成立了由镇人武部长人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及部分人大代表,展开专题调研,多次听取我村扶贫工作汇报,多次召开扶贫工作现场会,帮助解决困难,对我村2012扶贫工作也作了及早计划安排。
二、规范运作是关键。扶贫工作是雪中送炭、促进发展的民心工程,扶贫资金使用是上下关注的高压线。我们对整村推进项目款使用始终做到手续清、账目明、支付规范、使用透明,并且立足实际,精打细算,让每一分扶贫款发挥应有效用。我们还坚持以“瞄准贫困、进村到户、生产优先、突出实效”为原则,由镇贫困统计监测机构牵头,扶贫、民政、财政、人口计生、残联等部门配合,严格个人申请、村民评议、乡镇审核、区级核定的程序,建立及时、科学、准确的贫困统计监测体系。
三、班子团结是根本。“人心齐泰山移” 村两委班子是一个整体,只有团结才能提高执行力、向心力、凝聚力,更好地服务群众,扶贫工作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是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马虎不得,稍有偏差,就可能造成失误,贻误发展时机,造成干群隔阂。我村两委班子充分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主动理顺关系和情绪,形成抓落实的合力,达到了两委之间和睦相处,互相配合,分工协作,确保了我村扶贫工作的有序开展。
通过实施扶贫工作整村推进,进一步改善了我村的基础设施条件,推动了农业增产和群众增收、促进了群众生活条件的提高,展望“十二五”,xx村两委将继续在xx镇党委政府领导下,学习借鉴兄弟乡镇经验,进一步做好整村推进后续工作,让整村推进成果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促进全村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