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梁鸿村部分区域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的报告
对梁鸿村部分区域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的报告
鸿山国土所:
自2002年以来,梁鸿村深入贯彻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题,按照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加大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和苗木培育,目前已取得可喜的成效。
通过这6年多的努力,梁鸿村农业结构得到了优化,村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但是,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水产品种已不完全与市场需要对口,品种结构急需调整,二是苗木经过几年成长,急需扩大培育面积。
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观条件下,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重要性,为了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同时应水产养殖户、苗木户申请,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梁鸿村村民委员会拟对梁鸿村部分区域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范围涉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主要是______________,具体规划由梁鸿村村民委员会牵头编制。
梁鸿村村民委员会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三日
第二篇:杭州市农业区域结构调整问题的调研报告
杭州市农业区域结构调整问题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02-09-1
3杭州市调研组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 重要途径。如 何发挥我市的区位、经济和技术优势,按照法地的自然条件、产业特点,加快建立和形成市 场适销、土壤适生、规模大、效益好的农业区域经济,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 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为此,我们就全市农业结构区域化调整问题开展了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杭州市农业区域结构现状分析
我市地处东经118°21′-120°44′,北纬29°12′-30°31′,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势由 西南 向东北倾降展开,西部山峦起伏,中部丘陵绵亘,东部平原广阔。拥有中低山1208万亩,丘 陵454.5万亩,平原667.5万亩,水域204万亩。全市耕地总面积285万亩,其中水田245.5 万亩,旱地39.5万亩。上述自然条件,决定了我市农业生产的多宜性。中央十五届三中全 会提出实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户把调整作为增效、增收的突破口来抓,并且逐步把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有机结合起来,农业经济区域化开始起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平原地区粮经结构比例日趋合理。近年来,平原稻区已开始打破农田单一种植粮食作物 的格局,粮食种植面积逐步调减,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等经济作物和水产养殖面积逐年扩 大。2000年全市种植粮油作物的农田131.1万亩,比1999年调减26.74万亩,粮油作物和经 济作物的比例从1999年的74∶26调整到2000年的66∶34。如油菜以经济作物计,粮经比例由 67∶33下降到59∶41。
2.山区、半山区及围垦区发展茶桑果势头较猛。蚕桑、茶叶、水果等多年生经济作物,是 我市种植业中三大传统“拳头”产品,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展和工业企业的发展,蚕桑基地逐 渐 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成为我市淳安、临安等西部山区农村脱贫致富的骨干经济之一,并呈现 区域化趋势。全市50个蚕桑生产重点乡镇,桑园面积92164亩,产茧量6868.8吨,占总产量的82.3%,其中有43个集中在淳安、临安、桐庐、建德。茶叶生产呈现了名优茶区域化发展 态势,西湖龙井、千岛玉叶、径山茶、千岛银珍、雪水云绿等生产规模发展很快,2000年全 市茶叶总产量为2.42万吨,其中名优茶产量7681.58吨、产值4.19亿元,分别占总产量的 31.74%,占总产值的82.8%。淳安县依托7万亩茶叶基地,2000年千岛玉叶产量达到1426.7吨,产值9523.2万元。建德市2000年茶叶基地发展到4万亩,生产千岛银珍46吨,产值120 0万元。水果生产区域布局基础较好,主要优化品种结构。我市在巩固老基地,提升传统产 品品质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新基地和新兴水果生产。目前已逐步形成了一个以发展梨为主体,同时兼有柑桔、桃、草莓、枇杷、青梅等小水果为重要内容的生产格局,2000年全市梨种 植面积5万亩。柑桔是我市栽培面积最大的水果,面积在16万亩左右,主要分布在建德和淳 安。通过高接换种,早熟温州蜜柑和柑的面积在逐步扩大。优质梨发展速度较快,集中在 我市桐庐的钟山、富春江,余杭的横湖,萧山、滨江的围垦地区,而且呈规模发展趋势。
3.城郊蔬菜和水产稳步发展,区域性结构开始形成。目前,全市有常年性蔬菜基地
5.72万 亩,其中江干、西湖等郊区就有4.8万亩,占83%,随着城市行政区划的调整,还将进一步 扩大。为了保证蔬菜均衡上市,高山蔬菜生产应运而生,临安、桐庐等县(市)利用高山小气 候的特殊地理条件,积极发展高山蔬菜,仅临安市高山蔬菜面积就
有1.38万亩,主要分布 在石门、临目、龙井桥、上溪等乡镇。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为水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 的条件,西湖区及萧山、余杭的水产生产发展势头迅猛,目前,西湖区及萧山、余杭两市就 有水产养殖面积7.4万亩,占全市内荡养殖的73%。
4.畜牧业规模生产发展迅速,区域性布局趋势日显。现代化的畜禽饲养场正从近郊向远郊 扩散,规模饲养、专业饲养逐渐成为主体。全市已基本形成市郊的奶牛,市郊、萧山、富阳 的瘦肉型猪,西湖、萧山、临安的野鸭、特禽和放养鸡,余杭的肉羊和蛋鸭,桐庐的蜂和肉 兔,建德的蛋鸡等呈现出一定规模的区域生产态势。食草型牲畜在丘陵地区发展势头很好,部分山区县(市)出现了“养羊热”。畜禽饲养规模不断扩大,1999年全市各类畜禽规模场(户)达9781个,其中年出栏肉猪5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户)4260个,出栏瘦肉型商品猪117.59 万头,占总出栏数的48.23%;全市有年出栏肉鸡2000羽以上的规模场(户)590个,出栏肉鸡 412.4万羽,占全市出栏肉鸡的20.3%;规模蛋禽场户提供禽蛋41729吨,占全市禽蛋产量的73.54%。
5.新兴的特色产业发展方兴未艾,规模逐年扩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地都因地制宜 地发展了一些农产品,有的已经争取到市场,形成了气候。起步较早的建德草莓,目前已发 展到1.84万亩,集中在建德杨村桥一带;临安的竹笋已发展到25万亩,并开始形成产业化 生产;萧山的花卉苗木已有5万余亩,集中在新街镇一带,远销全国各地。富阳的芦笋位居 全省前列。还有临安的山核桃、建德里叶白莲、余杭塘栖枇杷等传统产品,均有不同程度的新发展。
我市的区域化农业经济虽然已开始起步,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规划、引导不力,组织 化程度不高,靠农户自发形成的区域布局不尽合理,自然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二是区域 分布不够集中,信息、技术、加工密集程度低,流通服务组织规模小,不利于产业化经营,不利于产品档次提升;三是具有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发展不快,规模优势难以凸现;四是主 导产业优势不明显,存在着各地雷同的状况;五是政策支持和服务滞后,特别是加工、流通 缺乏体系,难以适应区域性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实施农业结构区域化调整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新一轮的农业结构调整是战略性调整,而不是适应性调整。因此,必须在指导思想上实现战 略性的转变,这就是要从过去单纯追求产量的数量型调整转变到质量型和效益型上来,从小 打小闹、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转到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现代化商品生产上来。按照大 市场、大流通的思路,由区域内自求平衡向发挥区位优势、形成区域间专业分工与协作转变,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农业区域结构调整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优势竞争原则。区域结构 调整的目的就是创造产业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使各地能够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优势产 业、支柱产业,形成别具一格的区域特色农业的新格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制高点。二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就是要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处理 好资源开发利用与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环境保护与发展特色农业之间建立起一种 相辅相成的良性关系,实现农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共同提高。三是市场导向原则。农 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及区域特色农业的基本定位,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必须认真分 析研究市场信息,瞄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谋划和安排农业生产布局。四是效益最大化原则。实现效益最大化是农业区域结构调整的最根本目的,通过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最大限度 地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五是创新原则。在新一轮区域结构的调整中,要解放思想,开阔视 野,拓展思路,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圈圈,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经济发展的水平,发展高 新农业,建立起全新的农业区域结构模式和格局。
三、我市农业结构区域化布局的基本思路
我市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又是国际著名风景旅游城市和省会城市,区位优势十分突出。要充分发挥杭州城郊、平原、山区半山区等不同农业区域的比较优势,使主导产业向优势地 区集中,实现农业的区域和专业分工,提高杭州农业的效益和品位,加快建设并形成四个特 色农业区域:一是围绕发展旅游观光和休闲农业、创汇农业、精品农业,以园林化、设施化、科技化为特点,形成杭州城郊都市绿色园艺产业区域;二是围绕发展大型花卉苗木、畜牧 及水产养殖、粮食生产和创汇农业基地,以规模化、集约化为特点,形成萧山、余杭等平原 地区为主的种养加多种经营高效农业产业圈;三是围绕发展茶、桑、果、竹、药材等经济作 物及特种畜禽养殖,以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为特点,形成山区半山区名特优稀特 色农业圈;四是依托杭州西湖至千岛湖黄金旅游线、临安生态旅游线等旅游大资源,大力发 展高标准的休闲、观光旅游农业,使自然风光和农业风光相得益彰,为杭州的山水增色,使 之与杭州旅游城市的地位相适应。根据以上总体思路和具体区域布局,提出如下指导性意见 :
1.粮油生产:稻麦作物在我市是适种作物,但不是优势作物。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我 市生产的稻麦品质不具优势,市场占有份额很小,加上杭州经济发达,稻麦生产成本相对较 高,效益较差。因此,粮食生产的区域布局重点是保持175万吨生产能力,保护基本农田。其布局:①城郊区块:江干、西湖、拱墅、滨江、下城五区,作为省会城市和国际旅游城市 的郊区,应与城市发展目标相配套,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使黄金地段产生黄金效益,故粮食 作物应逐年压缩直至最终退出。可连片规划发展部分油菜,既具一定的经济效益,又可利用 油菜花作为旅游资源。②东北水网平原区块:本区块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机械化程度高,要稳定粮油生产,防止大起大落,十五期间保持一定的水稻面积。加快发展鲜食、加工型粮食作物。粮食总产稳定在50-60万吨。③西南部丘陵山区、半山区:该区块人多地少,粮食缺口较大,农业生产水平和机械化程度较低,应以单季稻和旱杂粮为主。
2.蔬菜生产:城市消费以自给为主,外地调剂为辅,保持均衡上市,平稳供应,大力发展 加工、外销蔬菜,积极发展高山蔬菜,提高省内外市场占有份额,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按其 功能,划为三个区块:一是城市消费蔬菜基地。全市蔬菜基地达到7.5万亩,其中杭州市郊 6万亩,各县(市)1.5万亩。鉴于城市建筑用地和环境绿化用地的需要,杭州市郊蔬菜基地 应逐步从近郊向远郊即郊区的内环向外环转移,以留出足够的城市发展空间。二是发展加工、外销蔬菜基地:萧山、余杭以鲜食毛豆、大葱、酱菜原料为主,积极发展订单农业,扩大 外销和出口加工量;富阳以芦笋、蘑菇为主,根据市场需求适度扩大基地规模;临安的竹笋 应巩固已占有的市场,延长生产、供应期,并积极拓展新的消费市场。三是野生、高山蔬菜 区:利用临安、淳安、建德、桐庐等地得天独厚的山区小气候条件,以不影响生态环境为前 提,发展高山蔬菜和野生蔬菜。野生蔬菜要扩大加工能力和规模。
3.水果生产:要以优化结构、提高品质、形成特色为目标,到“十五”期末,面积从39.6 万亩扩大到45万亩,优质水果比例提高到70%。具体的调整思路和区域布局为:①大幅度调 减柑桔种植面积,“十五”期间,面积逐步从16万亩调减到10万亩,发展区域主要定位在淳 安千岛湖库区周围及建德新安江、富春江、兰江两岸,利用库区周围良好的小气候条件,并 通过品种结构调整,提高柑桔的总体品质。其它地域凡树势严重老化、品质不良的都应下决 心淘汰出局;②利用我市为梨适栽区的优势,大力发展蜜梨生产,面积从目前的5万亩扩大 到“十五”期末的8万亩,逐步代替柑桔成为我市水果的主导品种。桐庐的钟山、富春江,余杭的横湖一带,萧山、滨江的围垦地区均适宜蜜梨的生产,应利用现有的生产规模和生产 技术设施,积极扩大种植;③桃子
生产以调减早熟品种增加中熟品种为主,主产区安排在近郊、富阳、桐庐一带,并在适当时候恢复加工品种黄桃的生产;④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名优特 色小水果生产。我市有许多在省内外知名度甚高的小水果,如余杭塘栖和淳安白沙枇杷、萧山大青梅、临安天目蜜李、萧山杜家杨梅、淳安千岛无核柿、建德草莓等,这些名特小品种 在巩固老基地的同时,要加速新基地的发展;在条件相似的地区实行连片种植,以加快形成 品牌和规模效应,增加市场投放量,满足杭州国际旅游城市对果品多样性的需求及加工出口 的需求。尤其是建德的大棚草莓目前种植面积达到1.84万亩,市场开拓良好,已成为我市 水果生产上的一种强项品种,要积极地巩固发展。淳安的白沙枇杷品质突出,应加快发展,形成规模。
4.蚕桑生产:我国加入WTO,茧丝绸业发展前景看好。因此,要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充分发 挥杭州“丝绸之府”之优势,重振我市的蚕桑生产,提高蚕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蚕桑生产要相对集中,形成规模,重点向淳安、临安、桐庐、建德等西部山区转移,同时提高 富阳、余杭老蚕区的生产水平。在全市选择50个乡镇作为蚕桑重点基地进行扶持、建设。区 域分布如下:淳安县15个乡镇;临安市12个乡镇;桐庐县10个乡镇;建德市6个乡镇;富阳 市3个乡镇;余杭市4个乡镇。其建设规模设计为:到2005年,桑园基地总面积达到11万亩,其中新发展1.8万亩,改造老桑园5万亩;蚕茧总产9500吨,蚕茧总产值1.52亿元,户均茧 款收入从目前的1500元左右提高到2500元。总产量和总产值占全市蚕桑业的比重分别达到90 %和89%,使我市的蚕桑生产真正形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新格局。
5.花卉苗木生产:花卉苗木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应根据杭州城市定位,科学合理地制定产业规划,以使我市花卉苗木的生产能适应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省会城市环境美化和城市居民家庭美化的需求。初 步设想:“十五”期间,在近郊发展以盆花、鲜切花为主的生产基地1000亩左右,年生产盆 花800万盆。主要产地集中在江干区;以余杭和江干为主,发展草坪生产基地4000亩;在萧山逐步形成10万亩相对集中连片的优质绿化苗木基地。其它地区可根据自然资源,适当发展特色观赏园艺生产。
6.茶叶生产:根据我市的生产现状和市场的需求变化,茶叶生产仍应继续循着“增加名优 茶,压缩低档茶”的发展思路,以打响品牌、扩大市场份额、增加出口为主攻方向,努力提 高茶叶生产效益。布局设想:一是按地域特征和环境条件划分茶类生产区,对海拔500米以 下的地域,发展相对集中连片的茶园,主产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大宗炒青、烘青等绿茶,逐 步实行机采,有条件的可采用机耕,以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效益的增长;对海拔500米至800 米的地域,建立品牌名茶和有机茶基地,要及时淘汰更新劣质低效老茶园,发展早生优质高效茶园;对海拔800以上的地域,开发高山茶系列。二是各区、县(市)要以已经形成的品牌 为核心,及时调整茶类结构,扩大名茶生产规模。要充分利用已注册的商标和形成的品牌,余杭的径山茶、淳安的千岛玉叶、建德的千岛银珍、桐庐的雪水云绿、富阳的富春茗绿、临 安的天目青顶、萧山的云石三清等都已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应积极扩大生产,以提高规模效益和市场占有份额。
7.畜牧业生产:发达国家的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 比重已达到60%以上,而我市目前还只有25%,发展潜力很大,应把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作为 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突破口来抓。规划到2005年,畜牧业总产值占大农业比重达到30%以上,猪、家禽、食草牧畜及其它畜牧业的比重由现在的6.5∶2.5∶1调整为5.5∶3∶1.5。区域布局:要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牧业,城郊和平原农区主要抓好主体牧业的规模经营,山区半山区要挖掘潜力,因地制宜发展食草家畜和特种养殖。中心城区应禁止兴建饲养
场,现有近城区的饲养场应及早向远郊转移,①生猪生产:以萧山围垦区一带和市区外围一带 为主要发展区域,规模饲养的比重达到全市生猪出栏量的65%以上,逐步减少近郊农户的饲 养数量。②家禽生产:以建德市的莲花、三都、杨村桥、梅城等乡镇为主要生产区域,巩固 和发展蛋鸡300万羽;以余杭塘栖镇为主要生产地,饲养蛋鸭120万羽;在现有快速型肉鸡生 产的基础上,利用临安、淳安、建德、桐庐等地的山林、竹园、果园发展生态放养优质慢速 型肉鸡,发展规模200万羽;以西湖区、萧山区为主产地,发展野鸭1000万羽;以萧山、余 杭、市郊等地为主,积极发展鹌鹑、肉鸽、番鸭、绿壳蛋鸡、山鸡、富贵鸡等品种,饲养量 达到占家禽存栏量的2%。③奶牛生产:从市区逐步向萧山、余杭、富阳等远郊转移,发展规 模为2万头。④羊生产:以余杭、临安、富阳等半山区为主产地,发展山羊20万只;以余杭 的潘板、漕桥、瓶窑为主产区,发展绵羊10万只。⑤兔生产:以桐庐、萧山为主,建立生产 规模为年出栏20万只的肉用、皮肉兔生产基地。⑥蜂生产:以桐庐、萧山为主,稳定蜂生产 量,重点抓好产品加工和外贸出口。
四、实现农业结构区域化调整的对策和措施
1.通过信息、技术、政策支持体系加强对发展区域化经济的宏观引导。一是信息引导。加 强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是感觉农业向理性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农业实现效益的过程即 农产品从生产到市场的过程并非是自动实现对接,而是存在一个信息反馈、渠道开拓的复杂 的中间过程。“杭州龙网”业已开通,在建好市级农业网站的同时,要抓紧县乡各级网站建 设,真正实现信息传输反馈双向交流畅通的目的,从根本上克服盲目生产的倾向。这是发展 区域农业经济的必要条件。二是技术引导。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科技优势、协调优势,通过 科技示范带动农民调整、优化结构,指导农民学会运用新的农业科技提高生产水平,实现增 收目标。还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主导产业,重新调整乡镇农技人员的配备,以突出产业技术 重点。与此同时要鼓励农科人员与农民签订技术承包合同,为农民提供有偿服务。三是政策 支持。通过制定一系列促进农业区域结构调整的优惠扶持政策,尤其是农业发展资金的投入 应重点向农业骨干项目、优势项目、龙头企业、农业支柱产业倾斜,以政策的导向作用促进 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结构的纠偏和升级。
2.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区域化农业产业的升级。现代农业的发展已充分证明,科技含 量越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就越高,产业发展的档次和水平也就会随之提升。因此要以技术 创新为突破口,紧紧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农业的经济增长方式,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深度 开发,切实提高区域特色农业的产品品质和产业档次,降低生产成本。要通过科研和生产的 有机结合,把有比较优势的农业产业整合成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 作:一是大力实施种子、种苗、种畜工程,适应和满足区域化生产对优质种子、种苗、种畜 的需求;二是积极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提高科技成果的应用率和转化率,加快高 新技术取代传统落后技术的速度,尤其要注重针对不同的区域特点研究不同技术路线的问题 ;三是加快实施农业的标准化生产,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指导农民发展精品农业,培育 更多的品牌产品和名牌产品,尤其要大力发展无公害生产和有机农业;四是加强农业科技示 范园区建设,引导和带动农民走农业科技化道路。
3.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拓宽农业区域化的发展空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促进农业 的区域调整具有决定性意义。实施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生产后,原来的经营格局被彻底打破,农业能否真正增效,取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否同步跟上。生产的农产品如果不能有效地 转化为商品,那调整就失败了。因此,必须把生产与加工、流通结合起来,由单一经营向产 业化经营转化,生产基地、加工和流通体系的建设要统盘考
虑,三者不能偏废。目前,我市 农业产业化程度总的看还不高,如何达到调整农业区域结构与发展产业化经营相互推进,是 各级政府应作重点研究的问题。要通过政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宏观引导,并充分调动社 会民间力量,把我市产业化经营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把特色产品做精做深,把主导产 业做大做强,把农民单家独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有效地衔接起来,多层次地提高农 产品附加值。发展农业产业化,最重要的是培育、扶持龙头企 业,包括加工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以及流通中介组织,特别要采取优惠政策,保护农民专业协会和农产品营销大户的利益,保护他们的经营积极性。订单农业是农业产业 化经营的一种崭新形式,是实现生产与市场对接的有效途径,通过举办农业博览会宣传、推介农业精品、新产品,就是政府促进订单农业发展的一种有效举措。
4.切实加强领导,提高区域经济的社会化程度。各级政府要把培育区域特色农业作为农业 工作的一个新重点来抓,在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确保结构调整目标的实 现。首先,政府要进行科学决策,利用区划成果,组织搞好区域化农业的规划布局;第二,要增加农业投入,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第三,要创造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秩序,加强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评价体系和农业生产质量监督体 系建设,推进优质农产品的规范化生产;第四,要切实转变职能,搞好协调服务,帮助农民 开拓市场,着力解决农民自己无力或无法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充分保护农民的生产、经营积 极性;第五,要通过制定产业政策,为农民调整结构提供正确的产业导向,促进区域特色农 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第三篇:农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改
柏树乡农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柏树乡域面积25平方公里,全乡辖10个行政村,64个村民小组,3727户,总人口16192人,耕地面积22432亩,人均耕地面积1.46亩,2011年人均收入6083元。属山、井水混灌,且地处金塔和西营两个灌区,发展经济产业潜力大。
一、2012年农业结构调整情况
1、思路和措施:我乡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节水增收为目标,坚持压夏扩秋,压粮扩经,井水村小麦零种植原则,积极发展节水高效的大田农业。以石羊河流域治理为契机,着力推广“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不断壮大日光温室为主的瓜菜业,培育提升养殖暖棚为主的畜牧业。坚持生态建设和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特色林果产业,努力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格局,辐射带动全乡特色林果业发展。
2、取得的成就:今年全乡共落实旱作农业12000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6750亩,马铃薯1500亩),露地蔬菜2340亩;开工设施农牧业864亩,扣棚560亩,其中200亩以上示范点1个,为中畦一组养殖小区;50亩以上的示范点2个:接引三组养殖小区、亿家禾万头猪场续建项目;在我乡6个山水村共栽特色林果业3750亩,占任务的185%。栽植薄皮核桃3650亩97340株,枸杞100亩,补植黄冠梨125亩。其中500亩以上的连片示范点2个,300亩以上的连片示范点3个,200亩以上的连片示范点4个,100亩以上的示范点7个。全乡夏秋比例调整到15:85,井水灌区4个村、山水灌区沿路沿线全面实现小麦零种植。
3、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农业结构调整举步维艰。由于有知识的青年农民多已跳出“农门”,出门打工或经商,在家务农的农民普遍文化素质偏低,小农思想严重,市场观念淡薄,不愿或不会调整。根本原因还是缺乏科学知识,对市场了解不够,适应不了市场需要。
(二)缺乏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难以实现“订单农业”。农民怕有收成无销路,如大田制种玉米等高效节水作物不敢尝试去种,同样也影响了农业结构的调整。
(三)土地流转困难,难以形成规模种植。因部分农户为了满足自身生活需要进行生产,宁愿种“懒庄稼”也不愿调换或租让耕地,导致土地流转面积小、时间短、价格低,严重制约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二、2013年农业结构调整规划
1、思路和目标:明年我乡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我乡地域优势,抢抓机遇,创新发展思路和理念,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强化规模,发展具有我乡特色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
一是严格按照区委4301强基富民工程安排,大力发展“设
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重点发展以养殖暖棚为主的设施农业和以薄皮核桃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力争到2015年,全乡户均达到1座棚,1亩林,畜牧业收入达到农业收入的50%;二是以石羊河流域治理为主线,不断压缩高耗水、低效益作物,扩大双膜垄作沟灌玉米、沟灌马铃薯、制种玉米、精细蔬菜等高效节水农业种植面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力争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发展格局,推动我乡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2、具体打算:
(一)着力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瓜菜业。我们将按照柏树的实际,充分利用地域特点,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坚持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集中连片、有序推进的原则,在右
三、接引、清水、中畦四个井水村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提升已建棚的效益和质量,通过添平补齐、整村推进、优化种植结构、完善配套技术、强化生产标准、提高设施装备等措施,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日光温室发展水平,力争实现养殖小区(场)每村达到1个的目标。充分发挥乡农办和科技助理员的作用,使棚均收入达到万元以上。
(二)着力发展以暖棚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充分发挥我乡传统养殖优势,以“亿家禾”万头猪场为龙头,积极推广暖棚养殖和规模化养殖,逐步实现“人畜分离”,在山水灌区打
造以育肥生猪、肉牛、羊为主的畜产品养殖基地,突出抓好牛羊育肥,稳步发展奶牛业,逐步扩大养鸡产业,通过示范村和示范户,带动全乡畜牧业生产方式变革,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粗放型向集约型的实质性转变,由传统经营向产业化经营的根本性转变,大幅度提高以暖棚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在农业增加值中的比重,推动畜牧业的发展。使畜牧业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占到50%,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畜牧强乡。
(三)积极发展以薄皮核桃等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坚持生态建设和经济效益兼顾,环境治理与资源开发并举的原则。按照“一村一品”或“数村一品”的要求,在山水灌区大力发展以薄皮核桃等为主的特色林果产业,重点做好已栽植苗木的管护工作,计划新栽植特色经济林2500亩,辐射带动全乡林果业经济发展,使林果业收入在全乡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占到15%以上。
(四)积极发展节水高效的大田农业。全力推广玉米全膜垄作沟灌和双垄沟播、马铃薯全膜垄作、大田滴灌等大田节水种植技术,动员和组织农户以村民小组为单位,以末级渠系、井口为单元,引导群众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推进区域化节水种植,大力发展节水产业,进一步调整粮经种植结构,压夏、扩秋、扩经,压缩高耗水的大田作物面积,推广低耗水的全膜沟灌瓜菜和技术,计划种植全膜沟灌瓜菜3500亩,旱作全膜双垄沟播作物7000亩。同时,大力开展农业科
技培训,让培训服务于主导产业的发展,下大力气引导群众种植经济作物,以期达到节水增收的目的。
3、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要把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引领和统筹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各项工作。成立农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由书记、乡长任组长,靠上抓;农口负责人任副组长,具体抓;农口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包干包片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在全乡形成干群齐心抓调整的良好氛围,确保结构调整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指导。从乡农办抽调技术人员、从区农技、畜牧站聘请专家,实施品种、知识、技术指导,促进种养技术的快速应用。加大技术指导力度,深入村组农户和田间地头,及时解决农业结构调整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提高农业结构调整的技术含量。
(三)加强奖惩。制定与工作目标挂钩的奖惩措施,一阶段一落实一兑现。将工作任务分解到人,明确时限,实行倒逼机制。压担子、压责任,增强压力感,调动积极性。
第四篇:对敬信镇边境一线村调研报告
对敬信镇边境一线村调研报告
——大肚川村、西架山村、玻璃洞村
边境地区的安宁与繁荣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完全可以说,边境宁,珲春稳;边境兴,珲春荣。
根据珲春市五为一体合力治边工作需要,我组织市司法局机关同志和敬信司法所及敬信镇包村干部对敬信镇大肚川村(46户)、西架山村(20户)、玻璃洞村(57户),进行了边境管理工作调研。从西面的大肚川村,中间的西架山村、回龙峰村,到南部的玻璃洞村,称扇形分布于敬信镇西南部,都是中朝边境一线村屯,最近几年的边境治安形势令人担忧;尤其西架山村年年都发生朝方人员 ……(快文网省略444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实现治安形势趋于稳定、经济才能跨越式的发展,缩小与内地的差距,共进全面小康。因此,我建议:
一、深入调查研究,进一步弄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建议市综治委成立一个专门的班子,就边境地区的基本状况、边境工作进展情况等,作一次全面的调查,务必把困难、问题搞清楚,把潜力和前景搞清楚,形成一个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供党委、政府作决策参考。
二、巩固和扩大边境治安管理工作的成果,继续加强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边境治安治理工作的部署,不折不扣地把所有的项目建设好、使用好,如增强村警务室建设工作,作到遇事有人管;二是要查漏补缺,建设新的项目,如尽快在边境一线铺开“十户联防”报警器安装工作;三是要把尚未通电、通路、通水、通广播电视的村屯纳入规划,逐步实施,限期解决;四是要修复因沿边公路而损毁的水利设施、农田,恢复公路沿线的植被;五是引导和资助一些过度分散的、生存环境恶劣的边民建设新的聚居地,尤其是西架山村因村户驻地过分散时常发生非法越境人员骚乱事件。
三、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步伐,增强村民自救能力。一是加强敬信镇民兵应急分队建设,通过增添装备、定期训练、协同驻军、派出所执行任务等形式,增强处理应急事件、协同作战能力;二是加强护村队建设,协助驻军、派出所作好警戒、报警、维护等工作;三是村治保会、调委会、释解人员工作组等部门,及时处理好内部矛盾的化解,使小纠纷不出村、大纠纷不出镇,作到人民内部团结、和睦;四是加强信息交流工作,及时将村里发生的事情报告到镇里。
四、抓好各项工作,矛头直准边境稳定。一是抓好全年边境主要任务指标的落实。将年内边境管理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量化、细化,创新举措,抓好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全年边境管理工作目标和任务。二是抓好全村稳定工作的落实。认真排查各类社会矛盾和安全隐患,将其一一分解,落实到村干部和工作人员身上,要求限期加以解决。三是抓好村干部作风转变落实。围绕“责任、服务、监督、追究”八个字,要求村干部做到四个带头:带头履行职责,带头遵守纪律,带头搞好服务,带头转变作风。四是抓好加快村级社会 ……
第五篇:关于请求对长溪村社会救助工作实施重点帮扶的报告
关于请求对长溪村社会救助工作实施重点帮扶的报告
婺源县人民政府:我村是位于我县赋春镇西北最僻远的一个山村,交通十分不便.村距镇政府有35华里.全村辖8个村小组,总人口2132人,远离村庄15华里,人均不到半分位落景市界地的耕地上供养着全村二千多人口繁衍生息。由于劳动力文化素质偏差,农业抗灾避灾能力低下,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林业资源日益减少等诸多因素,虽经干部群众多年艰苦奋斗,这里仍未摆脱贫困的羁绊。特别是近两年,由于原来一些农田供水水塘漏水或倒塌,全村农田用水资源急剧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村民在春天播种希望,到秋季却双手空空。据调查,全村农民负债率在60%以上,256户贷款额达230万元,户均贷款9000元。许多村民目前无力偿还贷款,生病无钱医治,子女无钱读书不在少数,就是有的村民连日常生活不能为继的现象也开始出现。全村人均收入居于全镇未位,贫困人口大量增加,返贫率上升,贫困户由2000年的30多户增加到80多户,贫困人口达400余人。目前全村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585户农民中有90多户生活困难,共有各类救助对象330余人,其中贫困户38户160人;残疾人员82人(其中无业人员79人);农村五保户10人;民政传统救济对象42人;农村低保对象66人;大病重病患者19人;贫困学生18人;特殊困难人员39人。8户农民正面临断粮境地。。。近年来,我村社会救助工作坚持了“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开展为弱势群体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活动,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帮助解决了不少涉及吃饭、就医、就学等日常生活方面的实际问题,为我村的社会稳定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同时积极制定造血型扶贫帮困新措施。通过落实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帮扶措施,扶持可扶对象实行扶持脱贫。帮助部分贫困村民脱贫,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由于村级自身财力薄弱因素,我村的社会救助面还比较小,自我救助能力还很薄弱.据统计, 2005年我村实际享受农村低保救助人数为64 人,得到上级贫困扶助户数27
户.而从我村2005年底统计调查数据来看,我村年户均纯收入低于1500元的农村困难户就有26 户,涉及78 人,户均纯收入在500-800元之间的特困难户有13 户,涉及41 人.所以说,我村需要救助的缺口很大,得到救助的人员还只是村中急需救助扶贫的一小部份,根本不能达到应保尽保的要求。
做好社会救助工作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维护我村发展和实现我村经济社会的持续的一项重要工作.鉴于我村实际情况,请求县镇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我村社会救助的投入,确保困难人员的基本生活救助与保障,同时请求上级部门针对我村村情出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着眼发展,注重治本的帮扶思路,在文化、交通、通讯、农业开发、林业资源综合利用上选题立项,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倾斜,在打好全村经济发展基础的同时,对可帮扶对象创造有利的条件,给予特别的经济扶持,帮助他们掌握劳动实用技术,扶持他们从事适合自己的致富项目,通过政府、社会力量的扶贫困活动措施,从而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走上富裕之路。
特此报告
长溪村民委员会
二000六年元月十六日
执笔:戴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