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经费使用和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共五篇)

时间:2019-05-14 21:0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教育经费使用和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教育经费使用和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教育经费使用和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教育经费使用和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局领导的统一安排,审计股组织全体人员,下到联系学校,采取“听汇报、与校长教师座谈、查看财务相关资料”等方式,对学校的教育经费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2007年以来,全县中小学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扎实推进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县教育核算中心建设、运行情况良好

按照教育局安排要求,县教育核算中心于2005年成立以来,学校的财务收支实行报账制,推进了财务管理网络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⑴收费管理。每季开学,由局、学校、教师之间,层层签订责任状,每学期初组织各校校长和有关人员学习应知应会卡、中小学收费管理制度和上级有关收费文件精神,对收费标准实行张榜公布,禁触收费这根高压线,确保不出现乱收费现象。

⑵预算规划。每年年初,按照预算要求和标准,教育局组织各校财务人员根据各自的教师.学生等情况进行全额预算,局、各单位各学校根据预算情况安排资金,并合理安排建设及办公用款规划,同时分期分批的拨付到和校,做到了不截流,不拖欠。

(3)审核报帐。学期初由教育核算中心根据单位大小情况借用一定数量的备用金,确保学校教育教学正常开展,确保大额资金不外流.按照财务收支管理规定,各单位每月将学校的收支票据到中心进行审

核,不合格的条据不予报销,审核合格的票据入帐,有效的杜绝了违规票据,加强了财务管理。

(4)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认定发放程序。贫困寄宿生资助工作严格按照评审、公示、拟定、再公示、发放、签名等程序,建立档案资料,由局和学校分别存档。

2、合理使用管理好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

⑴中小学公用经费全额划拨。在拨付过程中不挪用、挤占、截留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要求学校使用过程中做到不用于人员经费、基本建设投资、偿还债务等方面的开支。

⑵各学校按照轻重缓急、统筹兼顾的原则,既保证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基本开支,又适当安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活动经费开支。加强实物消耗核算,建立规范的经费、实物管理程序,厉行节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对公用经费政府采购的物品和学校根据教学需要自行采购的物品加强使用管理。要求学校建立物品采购登记台账,建立健全物品验收、进出库、保管、领用制度,明确责任,将公用经费使用情况定期在校内外公布,接受师生和群众的监督。

3、规范使用管理好中小学修建工程及其他专项资金

中小学校修建工程,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和工程规范,组织工程管理和质量监督,责任到人,对工程质量负终身责任。严格“工程”质量管理和资金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其他专项资金坚持专款专用,确保专项经费全额用于项目建设,对专项资金实行集中支付、封闭运行,严禁挤占、挪用“工程”专款。主动接受财政、审计、教育等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和专项审计。实行项目公示、工程预算和竣工决算审计制度,严格控制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用经费有用于吃喝招待和发放教师的个人津贴、补助、福利等

自2007年全县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以来,公用经费拨付到学校,据不完全了解,除按政策规定用于正常开支之外,也有用于吃喝招待和教师津贴、福利等占有一定的比例,这是新机制政策所不允许的。

2、住宿费的取消给学校的正常运转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住宿生不再收取住宿费政策要求,自2009年取消住宿费后学校普偏反映,住宿生的住宿设备添置、小型维修、水电费等开支无具体的资金来源,学校也无法垫付此笔开支,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三、几点建议

1、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认真执行公用经费的使用范围,使学校的经费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2、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和财政投入,切实解决高中学校的债务问题。

3、上级部门应对取消的住宿费按比例安排一定的资金给予补充,维护学校的正常运转。

第二篇:财政性教育经费使用调研

财政性教育经费使用调研:后4%时代路如何走?

2013年03月19日 11:14 来源:光明日报

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1994亿元,占GDP比例首次超过4%,成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里程碑。然而,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需摆脱对政府行政动员机制的依赖,成功地从运动式发展走向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建设;摆脱对政府不断确认“优先发展战略”的依赖,从部门间协调、专家决策走向广泛的教育政策对话机制。

3月8日,财政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戴柏华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访谈,在解读《关于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时表示,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1994亿元,占GDP比例达到了4%。这一目标,是经过20年艰苦卓绝努力获得的成果,是去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代表政府所作承诺的兑现,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里程碑。“4%”,已经成为牵动中国教育的“符号”,成为教育人魂牵梦萦的期盼与硕果。4%实现后,后4%时代怎么办成了社会热点。一种观点认为,4%仅是初步达到基本标准,未来需要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教育经费投入水平,最终在2020年时占GDP比重达到4.5%-5.0%;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4%的目标达到后,需要考虑教育经费的使用是否恰当,需要评估经费支出的使用效率。两种观点之间的差异表现为,4%是个经验性的总量目标,今后是将重点放在总量支出的形成机制上,还是放在保障经费的使用效率上。如果把财政性教育经费比喻为水库,那么,今后的重点是确保继续往里面灌水呢,还是要重新规划和监测沟渠的设计和水量分配呢?本文拟分析2012年各省区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分配去向,在一定程度上为今后的道路选择提供决策依据。

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规模和去向

目前,财政部网站已公布除西藏、湖北之外的29个省(区、市)和大连、厦门、青岛、深圳4个计划单列市的财政预算报告,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作为重要的项目,都已经被详细地列出了支出的规模和去向(见表一)。

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仅是衡量教育投入的单一指标,还谈不上系统的公共财政支出评价。通过对全国29个省(区、市)预算执行报告中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信息的初步汇总,可得知,制度建设不能停留在审查支出是否达GDP4%的阶段,需要思考后续的支出管理问题,需要回答省、市、区各级政府在教育投入中承担的主要责任是什么?财政性教育经费增加如何与教育发展方向相匹配?如何看待地区间的差异情况?

从各省支出表中可以看出省本级和地方政府在支出上的匹配职能:全省支出是汇总地方政府支出的结果,省本级支出是省财政划拨地方后由省级政府作出的安排。以省为单位的财政性教育经费预算从两个渠道四个“户头”支出:全省和省本级公共财政支出、全省和省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理论上讲,地方政府主要支付基础教育的运行经费,省级政府承担第三级教育和促进教育机会公平分配的支出,以及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探索性支出。大多数省本级支出都放在了农村教育和农村学生生活补助上,放在发展本省高校建设上,这样的支出安排基本上符合省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能分配。

从各省支出内容还可以看出省际间支出重点的高度一致性。绝大多数省(区、市)2012年的支出安排在学前三年行动计划、校舍安全工程、普通高中多样化建设、提高各教育阶段生均经费标准、农村寄宿生营养改善计划、化解普九债务、高校债务上,这些支出大都匹配中央政府大力推进的教育发展计划,为落实全国范围内的基本教育服务均等化提供了财政保证。

省级支出安排与国家教育发展重点的一致性还提出了教育事业规划应考虑地区差异的问题。国家在确定教育发展重点时,无论是内容还是标准都要适应大多数省(区、市)的需要,对于少数超出基本服务水平的省区,其指导意义就打折扣了。在省级层面,北京、上海、天津和广东的支出内容与其他省(区、市)就有所不同;在省内,省会城市与地级市在生均拨款水平上是否能够合理地差异化,保证在消弥城乡或者城市级别差异的同时,体现不同城市和地区之间在物价和要素价格方面的自然差异,也对进一步推进教育事业发展与规划制度改革提出了要求。

根据2012年各省(区、市)的预算执行报告,教育支出安排反映出三个基本特征,向教育经费支出管理制度提出了两个需要深入讨论的根本问题,涉及到达到GDP4%后的道路选择。对财政性教育经费目标和标准的思考

关于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管理的目标与标准问题,早在4%的目标还远未达到时,就有一些学者希望借助确定基本服务标准,实现4%或者更高的目标。这实际上是通过事权核定机制确保教育财政支出的制度设计。然而,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不能停下来等待系统的制度设计。如今,实现了4%的目标后,关于机制问题的讨论更加富有实际意义。

制度目标财政达标还是财政充足?

财政制度之所以存在是为了满足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公共教育需要多少钱政府就安排多少钱,这是财政预算的基本原理。保证按照基准化的教育服务标准提供充足的经费,是财政制度设计的出发点。但是,这些原则是以国家财政制度、政府间完善的行政制度为条件的。实际上,发展中国家在教育供给上,往往存在财政支出无法匹配政府制定的教育发展目标的情况。

为了实现教育发展目标,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需要通过“社会动员”和“政策优先”等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财政上的缺位。前者表现为90年代初“人民教育人民办”,政府动员社会资源发展教育事业,这是政府动员对财税汲取能力的替代;后者表现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国家层面上的确立,减少了政府部门之间、各级政府间的政策协调成本,这是行政对预算支出管理的替代。在中国以往的教育事业发展中,行政力量通过社会动员和确定教育发展目标,成功地实现了对尚不成熟的财政制度的替代。

然而,暂时性的替代不应该也无法成为永久性替代。在支出达到GDP4%之后,还需要回到稳定的教育财政制度建设上来,回到财政充足的原则上来,不断淡化对各省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是否达4%的审核。还需要不断地追问,各省应该为民众提供什么标准的教育服务,财政支出安排是否充份地保证了按照标准提供教育服务,如果无法保证,是否启动中央政府的救助机制,省级政府借债机制?或者成本节约机制?

制度标准全国统一管理还是地方自主决策?

稳定的财政支出制度,除了管理机制外,还涉及具体支出标准的确定。在确定标准方面又有两个不同的路径选择:中央政府进行标准管制,或者政策对话基础上的地方政府自主决策。

2在公共财政的范畴内,教师工资和生均经费是两个主要的支出项目,统一支出标准与地方消费水平差异之间存在难以避免的矛盾。目前,最低1.2万的本科生生均经费标准是中央政府确定,并以各地之间“锦标赛”的方式实施;统一管理程度较低的高职、中职生均经费标准就存在较大的省际差异。教师工资标准更加充分地体现了其中的矛盾。由于全国实行统一的专业职务制度(教师工资由专业职务等级和教龄、职务、工作负担综合确定),可以预计,随着公共财政制度的不断落实,中小学教师的工资离差会逐渐缩小。财政保证教师工资是为了确保教师质量和教师工作热情,但是,统一标准客观上会造成发达地区教师工资缺乏吸引力(见图一)。

从图一中可以看出,在我国最发达的北上广苏浙闽粤等地区,教师工资占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低,教师工资的吸引力明显小于西部地区。再考虑到这些地区获得其他职业的可能性非常高,可以得出结论发达地区很难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如果再考虑北京、上海、天津的城市化水平,将直辖市的中小学教职工年工资与其他计划单列市进行比较,也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见表二)。

因此,在基本制度一致的前提下,如何保证支出标准对各地的适切性?协调“标准管理”和“地方自主决策权”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支出管理制度设计的关键。

走出“财政确保”的路径依赖

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4%是总量估计的结果,本身并不涉及投入和支出机制。在我国GDP增长迅速的背景之下,之所以能够有这么大的政策影响力,是社会对教育重视的结果,也是我国各级政府成功地使用政策协调和社会动员的结果。达到4%以后,如果持续使用行政力量替代公共财政制度建设,不仅会产生机制效用衰退现象,还可能导致地方政府对要素的不合理配置。

虽然目前部分省教育经费支出细目并未提供,但是一个简单的逻辑推论不难得出即发达地区在GDP总量很高的情况下,为了确保4%目标的达成,会持续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而在安排经费支出预算时,由于教师工资这一最大的成本上涨受到制度约束,最现实的预算安排就是通过各种“工程”不断提高教育机构的资本投入水平。这种现象已经在发达城市的中小学中体现,首先是校舍不断翻新,然后是教育设备投入水平越来越高,但是,教师职业仍然不具备吸引力,由于男性养家的负担较重,教育行业女性从业比例不断提高。

站在教育部门的角度,在国家公共财政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寻求行政体系对制度的替代,构建“锦标赛”式的机制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是非常有效的战略。后4%时代可能还需要继续依赖这种机制。然而,应该清晰地看到,继续依赖该路径的成本会越来越高,不仅表现为“高于4%”的持续增长难以获得广泛社会共识,而且还表现为“财政确保”机制积累的要素配置扭曲会越来越严重。教师工资成本受到统一管理后,教育经费增长会导致使用不当,提高预算安排中的随意性。更严重的是,如果不引导经费投入有效转变为班额减少和农村教师岗位的有效供给,可能出现的结果是,一方面学校各项工程获得可有可无的经费,另一方面大班额无法降下来;一方面教师总量过剩,另一方面农村教师依然缺乏。现象背后是教育要素核算准则和教师岗位配置制度的缺失。教育部门如果不能在短期依赖“确保战略”的同时自觉打破对“确保机制”的依赖,就会在未来十年逐步丧失教育事业发展的友好社会环境。

结语: 持续发展面临转型

1978年以来,我国政府成功地实现了“穷国办大教育”的壮举,其中涉及的制度创新和行政效率,为发展中国家在财政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发展教育事业提供了可贵的经验。但是,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面临着主动退出“运动式”发展道路、向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建立的转型。这种转型已经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制定过程中,在“发展”和“改革”之间的顺序协调中,在后续各类试点工作的推进中有所体现。

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GDP的4%,为继续推动转型提供了更好的契机,希望教育事业顺利摆脱对行政动员机制的依赖,从运动式发展走向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建设;摆脱对政府不断确认“优先发展战略”的依赖,从部门间协调、专家决策走向广泛的教育政策对话机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曾晓东 龙 怡(光明日报)

第三篇:南街小学教育经费管理使用自查报告

南街小学教育经费管理使用自查报告

为确保义务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我校高度重视,保障日常公用经费的投入,确保学校正常运转,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现对近两年教育经费的投入、使用情况进行自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教育经费的保障情况近两年来,上级教育部门对我校义务教育经费按要求按时、足额到位,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兑现,统一发放。财政对基础教育转移支付经费由教育主管机构所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全部用于教育;学校还大力开展勤工俭学工作,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以及财政对学生杂费的补助,全部补充了教育经费的不足。

二、教育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我校属事业单位,教育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教育的方针,如实反映财务状况,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学校对教育经费的使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

1、经费使用无存在挪用、移用、挤占和截留的情况,日常公用经费开支也无存在发放教职工津补贴和奖金福利。

2、能按时缴存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实行财政收费两条线管理。

3、公用经费使用规范,无挤占开支招待费、旅游疗(休)养和发放教职工福利等。

4、教育费附加使用规范,无挤占发放于教职工工资、奖金和福利等情况。

5、每学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程”和“爱心营养餐工程”经费能属实填写上报,按时发放,并无存在虚报冒领情况。

三、教育收费情况学校教育收费,一切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规定执行,无存在乱收费行为: 1.从未为学生办理代办服务费,一切收费规范。

2、教育教学中从无强制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培训机构举办的兴趣班等学习,学校也无存在从中获利用于日常开支和教职工发放福利的行为。学校无向社会出租场地办班,教师也无参与办班活动。学校为了自查工作认真无误,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办公室为成员的自查领导小组,并组织全体教职工讨论学习。自查工作一切顺利完成。

第四篇:聘用人员管理使用专题调研报告

湖南常德交警直属一大队聘用人员

管理使用专题调研报告

湖南常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直属一大队是一支以辖区道路交通动态管理为主要任务的正科级基层警队。大队管理的辖区主要是常德西城区,面积占了整个常德城区的近二分一。近年来,随着道路通车里程不断延伸,机动车和驾驶人的急剧增长,警力不足导致管理不到位现象日益突显。大队招聘的协警、工作人员等聘用人员作为大队的一支重要辅助力量,在协助交警开展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宣传、窗口服务、机关文印、接警值班、车辆驾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自去年4月常德市政府召开市直机关单位规范临时用工有关会议来,大队高度重视临时用工管理使用工作。大队按照市里文件要求,进一步规范临时用工的招录程序、人员管理、工资福利待遇等环节。目前,大队聘用人员全部实行了劳务派遣,人员思想基本稳定,临时用工管理逐步走上了规范化道路。

一、大队现有临时用工基本情况。一是岗位分布。大队现有聘用人员60人,其中协警44人,工作人员16人。协警主要分布在办公室、综合股和路面执勤中队,其中办公室2人,综合股1人,其余分布在5个路面执勤中队。工作人员主要分布在文秘、值班室、窗口服务、司机、计算机机房管理、保洁、文印等岗位。二是工资水平。大队为协警、工作人员全部购买了社保、医保、工伤保险、计生保险和失业保险五种保险(暂未购买住房公积金)。协警的月平均工资在1200元(含五险)。工作人员的月平均工资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群体是文秘岗位,月平均工资在3500元左右(含绩效工资、五险);第二群体是司机,月平均工资在1500元左右(含五险);第三群体是其他工作人员,月平均工作在1000-1200元左右(含五险)。三是文化程度。聘用人员文化程度绝大多数在高中以上,以大专、大学生为主体,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85%,高中以上学历占97%。四是年龄结构。

大队聘用人员年龄大多在20岁至50岁之间,20-30岁约占70%左右,30-40岁占近25%,50岁以上占近5%。五是工作特性。由于聘用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是道路交通管理的辅助工作,很多岗位还是关键性岗位,工作存在时间长、强度大、有危险等特点。路面勤务协警每天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上,干着周而复始的工作,长期与各类人群打交道;工作人员加班加点经常,全队聘用人员月人均加班在3日以上。

二、大队临时用工管理主要做法。一是制定规范,管理从严。

大队聘用人员全部实行了劳务派遣,大队与常德市邦业劳务公司签定了用工协议,全部临时用工与劳务公司签定了劳动合同。大队成立了以副大队长黄建群为组长的专门的聘用人员管理领导小组,并明确了办公室副主任刘薇薇、综合股民警黄启焕两名管理专干,负责对工作人员和协警的管理工作。大队制定了《协警管理办法》、《聘用人员管理制度》两个聘用人员的管理纲要性文件。文件规范了临时用工的招录辞退、与劳务派遣公司合同签订、与用工人员用工协议签订、工资标准、人员日常管理等聘用人员管理的各个环节。同时,大队制定了协警及工作人员日常考核细则,将聘用人员纳入大队队伍统一管理范畴。一方面,大队按照“谁用人,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参照民警精细化考核办法,对聘用人员的劳动纪律、工作绩效等进行统一考核考评,考核考评实行“日清、周结、月评”。另一方面,畅通社会监督渠道,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尤其是路面协警,大队还制定了“十大工作职责”、“五条禁令”和“五条工作纪律”。再就是,大队规定了不服从领导,不听从指挥,不按工作程序和制度办事,严重影响工作,造成恶劣影响的等八种行为将予以解聘;规定了1年内遵纪守法、工作积极、成绩显著、业务精通、工作能力强的,按聘用人员总人数的10%评定为优秀,对连续2年被评为优秀的,优先续聘。2011年,大队评选出优秀协警3人、先进工作人员3人,并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工作积极性,提高了队伍凝聚力和归属感。二是注重培训,眼光从远。聘用人员大多从事非执法的辅助岗位,许多岗位专业技术性较强,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大队采取各种形式,抓好聘用人员队伍教育培训工作,有效掌握大家思想动态,提升聘用人员队伍综合素质。2012年以来,大队组织聘用人员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3场次,对路面协警开展执勤执法业务技能集中教育培训4场次,有效的提高了用工人员的思想素养和业务技能。三是因才适用,待遇从优。大队在临时用工上力争做到因才适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工作水平,并对担负重要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特殊待遇,确保人才留得住、干得开心。一方面,大队把聘用人员当成交警大队大家庭的一员,在劳动报酬、节日慰问等福利方面尽可能的做到一视同仁,想方设法进一步提高他们工资水平,改善其食宿条件,稳定住整个用工队伍。譬如:大队对专业技术性较强的文秘岗位实行了固定工资加绩效考核工资,保证工资待遇不低于同行水平;对在大队工作10年以上的续聘人员,增加岗位补贴,提高基本待遇,确保留住这些熟练员工。一方面,尽可能把聘用人员融入交警队伍,使他们有归属感。大队把聘用人员中的党员纳入民警支部生活,并帮助进步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扰。通过帮助他们学习,进一步端正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例如:大队五中队协警李明就在大队领导的帮助下参考了今年公务员考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另外就是,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的福利待遇。大队想方设法为聘用人员在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送上一份贺礼;遇到聘用人员生日、生病、家庭变故,结婚生子等个人实际情况后,大队还组织民警为其送上一份关爱,送上一份真诚,彰显人性化管理。

三、大队临时用工存在主要问题。一是工资待遇较低,心理落差大。大队使用的临时用工普篇存在工资待遇较低,绝大多数人员扣除五险后能拿到手的实际金额在1000元左右,也没有为其购买“住房公积金”。这样的工资水平在我市仅仅维持在最低工资水平徘徊。微薄的工资收入,仅勉强够解决个人温饱问题,赡养父母、结婚成家、购买住房、子女入学等因素无疑加重了聘用人员的后顾之忧。由于聘用人员平时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工作也并不轻松,而这样的工资待遇、政治待遇与他们的实际付出产生了很大反差,这些用工人员思想产生落差。二是管理与用工脱节,缺乏归属感。由于“待遇没想头,工作没盼头”,积极性难调动。有的聘用人员“吃在碗里,看在锅里”,整天想着在外面联系工作,还有的准备各类再就业考试,很难安心工作。三是用工机制不完善,留住人才难。

根据市里有关要求,大队临时用工在去年11月19日全部实行了劳务派遣。劳务派遣用工运行一年来,发现这项制度存在一些缺陷,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是联系不紧密。由于在原本紧密的劳动用人关系中,大队和聘用人员是二元关系,实行劳务派遣后,关系成为了三元关系。劳动聘用单位、实际用工单位与用工个体存在“三角债”。劳务派遣公司对聘用人员的管理、服务、培训、考核等环节都是“水上浮萍”,形同虚设。另一方面是《劳动法》无法真正贯彻。我国《劳动法》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但由于没有用人单位同工不同酬的具体惩罚机制,用人单位违法成本太低,劳务派遣几乎成为了用工单位规避低成本、损害员工利益、逃避监管,同工不同酬等问题的代名词。劳务派遣不仅不能调动低薪职工的积极性,使聘用人员连起码的身份认同都没有了,损害了社会公平。

四、对做好临时用工的意见建议。一是严把进出关口,控制人员数量。一方面,对聘用人员的招录要实行统一招聘条件、严格招聘程序、明确招聘范围、实行公开招聘,把政治素质、文化素质相对较高、身体条件好、责任心强、热爱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优秀青年充实到聘用人员队伍中来。另一方面,要结合本地的交通状况,参照公务员招录管理程序,按照“控制人数、逐年减少”的原则,严格控制聘用人员的人数和岗位。二是落实经费保障,量化工作考核。一方面,市里应该制定全市统一的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单位临时用工的经费保障机制,指导性的规定各行业用工人员的基础工资参照标准、福利待遇参照标准、增长机制,尽量缩小他们与社会其他部门待遇的差距,健全完善福利、劳保制度,使他们能安心工作。另一方面,交警部门用工单位应根据不同岗位性质实行量化绩效考核,如秩序岗位以协警上岗工作时间,遵守纪律规定、劝阻交通违法行为次数和所辖路段交通秩序状况进行考核;交通安全宣传岗位以参加宣传活动次数、交通安全宣传投稿、制作新闻宣传作品数量进行考核。充分利用物质激励手段调动聘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工作潜力,更好地发挥他们在交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三是建立激励机制,维护合法权益。

在我们政府机关内部,聘用人员属于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经济待遇、政治待遇都无法和正式公务员或职工相提并论。但是,他们中的许多人政治素养好、专业技术水平高,是本单位不可或缺的人才。作为政府机关,应该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积极采取各项措施,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尽力留住这些人才。例如,我们可以由政府财政安排一定资金,给予表现优秀、工作突出的聘用人员绩效奖励;还可以组织评选全市交警系统、各大队内部的优秀协警、先进工作者,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我们可以组织聘用人员和民警一起参加党团活动、业余文体活动,积极营造团结友爱的生活氛围,帮助建立归属感和荣誉感,增加其主人翁意识。我们可以从精神上、工作上、生活上给予聘用人员鼓励、爱护和体恤,积极解决各种困难,一视同仁,使他们真正融入到大集体中。我们还可以正面舆论引导,邀请新闻媒体深入一线采访报道交通协警的工作情况,积极开展“优秀交通协警”评选活动,引导社会公众理解、尊重他们,支持、配合交通协警的工作。四是创新管理机制,构建和谐用工环境。2009年公安部出台《关于在城市公安机关试行文职人员制度的意见》来,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就辅警管理和用工制度进行了一些列改革创新,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目前,全国各地大量招录文职人员,由地方财政解决事业或职工编制,给予经费保障,从根本上解决公安机关警力不足的措施得到了政府和用工人员的认可。今后,大队将不断总结临时用工管理经验,认真抓好聘用人员管理工作,积极探索新的方法举措,确保整个队伍稳定,确保更好的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工作任务,确保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造福人民群众。

作者:刘小满

第五篇:民生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调研报告

民生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调研报告

民生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调研报告

民生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民生领域的专项资金运行管理非常重视,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惠农政策力度的倾斜和加大,民生资金量也越来越突飞增长,这样也给监督检查部门无形增加了超常的工作压力,反思过去,我们在审计民生专项资金中发现的问题,其手段之刁,危害之深,金额之多,影响之大,值得我们监督检查部门和民生资金项目单位领导和对象认真思考

一,民生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民生专项资金的种类主要有:民政低保专项资金、扶贫建设专项资金、林改专项资金、新农村建设资金、农业开发资金、教育专项资金、卫生防疫及改造资金,从资金的来源分类,有中央财政的,有省市县财政的,有国债,有省市和地方配套的;从资金的性质分类,有无偿的,有有偿的,无偿的表现为政府对某一项目的扶持所拨给的资金不用偿还,有偿的表现为政府对某一项目扶持的专项低息贷款需要偿还;从民生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六个方面,(一)账目管理不规范;一是一些单位专项资金没有实行单独核算,专户专账管理,或者虽然设置了专项资金专户,但很大程度上起着过渡账户的作用,与单位日常性开支混同一起核算反映,致使收支不能一目了然,资金结余情况也无法正常体现,二是支出票据不合规,收支核算不规范,表现在将“拨入专款”列入“拨入经费”或“财政补助收入”,以隐蔽专项资金的收支,从其账本报表上看,“拨入专款”和“专款支出”已销声匿迹。例如:我们在一单位的民生工程专项资金使用账面上发现,专款已拨完毕,拨付方向在单位经费账上,工程支出与单位支出混在一起,无法分清。

(二)弄虚作假,虚报冒领套取民生专项资金,一是借其他已完工的项目做替身,通过签订假合同,做假预决算,列假支出,暗箱操作,骗取民生专项资金,有的甚至在本系统内交替发生的基础上,还与系统外相似的项目上替身重复多次套取财政资金,二是申请项目大,实施项目小,虚增项目工程量,套取专项资金。三是采取拨入专款项目资金回流手段,以专款、赞助、设计、修理等形式向项目单位要回部分资金,例如我们在单位财务收支审计中发现一笔教育专项资金按规定数额已全部拨入项目单位(下属部门),可一边拨入,又一边用仪器费形式上交,向下属(项目)单位收回部分金额。

(三)挤占挪用民生专项资金,将民生专项资金直接拨入单位的经费账户,支出使用和单位的经费使用混在一起;其实民生专项资金充当了一部分单位经费支出。例如:我们在一审计单位下拨的民生专项资金过程中,发现上级专项资金通过财政以全部拨入其经费账户,从经费账户中反映用于专项使用的不符下拨的金额,单位领导解释,因未结清专项支出,有待以后处理。其实通过了解分析,专项资金已被单位的经费支出挤占挪用。

(四)在专项资金的列支中,直接以争取项目的接待费、礼品费、请客送礼费还有用招商名义支出来充当一些金额。

(五)在专项资金的安排上,有的是项目单位为了弥补单位经费不足,以某项名义,通过各种关系,向上级申报,使得上级安排有一些专项资金,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戴帽子资金,而这些专项资金其实都全部花费在单位的经费上,一丝没有用在民生项目上,(六)民生专项资金工程操作上,有的根本没有招投标,因此谈不上什么招投标书,合同、预决算和竣工验收手续等合法文书,造成工程质量没有保证,形成“豆腐渣”工程。

二,产生的影响和根源

在民生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存在的许许多多的问题中,绝大部分是由领导干部主观原因造成的,但也不排除少数客观因素的存在和业务人员的操作技能差等原因,这些问题的发生和存在对民生专项资金的健康运行和作用的有效发挥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安全隐患,得不到应有效果。同时也为领导干部自身造成违纪、腐败现象的机会。一从民生专项资金账目管理不规范讲,由于没有专账专户管理,支出混为一谈,分不清科目支出,容易造成项目资金流失,作为他用。专项资金不能用到专项上,使专项资金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和目的。同时流失的专项资金到哪里,很可能造成有关人员和干部浑水摸鱼,挥霍浪费,为违纪现象的发生创造条件;二从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现象看,直接导致专项资金的使用不能到位,民生专项资金用在其它风马牛不相及的支出上,使专项资金安排应做的事不能做,或者做了也不能按标准竣工,达到目的和效果。三从虚报冒领套取民生专项资金讲,一是没有使专项资金真正使用在应发挥效益的民生项目上,形成滥用专项资金现象,二是民生专项资金流失浪费,造成民生专项资金失去专项作用,三是民生专项资金不能全部用于该用的民生项目上,通过隐蔽手段和手中职权分配或指意下级下属利用各种形式拨回部分专项资金,造成该用的专项资金只能部分使用,从而形成项目资金紧缺,工作不能完成到位,影响质量,也埋下了不必要的隐患。四从民生专项资金投入的工程项目未实行招投标、专项资金的列支用部分不该冲抵的请客、送礼、接待费用等问题讲,一是给有关项目掌权的领导和有关人员创造了贪污腐化的条件,他们可通过行贿、受贿手段达到谋取私利的目的,二是给民生项目工程质量、项目的效益带来了重大影响和安全隐患,要么容易出现豆腐渣工程,要么出现不必有的夸大浪费;五从拉关系、通过各种渠道要取专项资金来弥补经费讲,一是使民生专项资金没有体现专项效益作用,失去了专项资金的意义,也浪费了财力,二是使得一些该使用民生专项资金的项目单位因为关系不畅不能达到该享有的公平政策和保障,三是为拉关系争取专项资金的上下领导创造了行贿受贿、腐败堕落的机会。以上造成民生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诸多问题的根源:一,是民生专项资金项目单位的领导对民生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认识不足,认为自己向上争取的资金不分来源高低,不管制度多严,不论资金多少,可以为所欲为;二,是部分单位的业务人员业务技能水平较低,没有民生专项资金和经费概念的区别,混为一谈,对拨入的资金不能区别性质正确核算,更谈不上严格执行会计制度规定、民生专项资金管理规定,为领导决策提供正确的建议,三,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部分单位民生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与财务核算脱节,财务人员对具体的项目实施情况不清楚,只负责拨付的资金和设账,造成责任不明确,四,监督不严,处罚不力,由于专项资金的监督体系和程序不十分规范和健全,没有做到事前事中监督,只有事后检查,而在事后的检查中,发现的相关问题,甚至是严重的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和处罚,不管涉及到的人还是涉及到的事,都不了了之,因而造成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中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继续蔓延。

三、民生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建议

为了防止和杜绝民生专项资金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保障民生专项资金健康有序的运行,使民生专项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益,首先,加强民生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的宣传,树立县乡部门主要领导的法纪意识,政策意识,廉政意识,提高单位领导对民生专项资金使用管理重大意义的认识,强化他们自觉履行经济政策、经济规律和经济秩序的法制观念,尤其是使他们思想上筑牢维护专项资金健康运行、保障民生专项资金发挥作用的道德防线;其次,由政府牵头,部门协调配合,形成民生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监督体系和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检查方案,并成立民生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审计组,做到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事前、事中、事后有人问,有人查,有人管。同时在项目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上,各部门要做到有计划,有分工,有奖惩,实行部门问责制;三,加大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力度,提高单位会计人员的业务、政治、法规素质,使他们严格执行会计制度,正确进行会计核算,发挥会计职能作用,为单位领导决策提供正确的建议;四,建立健全民生资金项目单位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包括项目申报计划、项目报告程序、资金拨付手段。具体讲:

1、规范项目申报计划:凡民生资金项目单位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向上申请安排专项资金的前期,必须到政府审计组进行报告备案,同时请求审计组实地考察专项资金项目的合理性,有无弄虚作假,立项是否结合本地实际,资金分配是否合理,工程建设项目程序是否合规,是否有损失浪费和决策失误现象。

2、规范民生专项资金项目报告程序:项目申报单位在取得民生专项资金的管理分配使用权后,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向审计组书面报告民生专项资金的立项情况,资金规模来源,专项用途和资金管理方案等,审计组对项目及资金审查时有不符合政策、法规等情况时,应及时提出意见或建议。

3、规范民生专项资金使用拨付程序:需要分配拨付的资金,主管部门在拟定分配方案时,必须通知县审计组派员参与、审核。县审计组对所审核事项应及时出具审核意见,并备案登记,按资金流向跟踪审计。财政部门、民生专项资金管理和项目执行单位应根据审计组审核意见办理资金拨付手续。

4、规范建设工程项目资金的管理程序:建设工程项目除遵守其他民生专项资金程序外,还必须从项目立项之日起,向县审计组书面报告项目的总体概况。在项目勘察、设计、预算编制、工程控制价编制、招投标、订立合同、设计变更、增减工程量等环节,必须通知县审计组派员参与,县审计组应将审计掌握的有关情况及时向县政府汇报。建设工程项目竣工必须经决算审计后,才能进行资金结算。

5、明确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的责任人:加强项目管理人员与资金管理人员的协调,避免双方在民生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上的脱节和扯皮。

五、加大对民生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审计监督力度。

(一)监督的内容:(1)民生专项资金的立项情况。立项是否结合实际、资金分配是否合理,工程建设项目程序是否合规,是否有损失浪费和决策失误现象。(2)民生专项资金实施情况。是否按批准执行,有无未经批准擅自改变计划,突破资金规模。(3)民生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各项支出是否合理合法,有无挤占、挪用、虚列支出、虚报冒领和损失浪费。(4)民生项目结余资金是否解缴县财政,有无未经批准随意动用。(5)民生专项资金的管理情况。项目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资金是否实行专户管理,单独设帐,单独核算。

(二)监督的程序:

1、申报项目程序是否合规,2、资金拨付程序是否合规,3、民生工程资金使用管理程序是否合规。六,加大对民生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中违纪违规问题的处罚力度,一是追究监督部门存在的对民生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失职、渎职现象,涉及到相关的当事人,要进行责任追究。二是对民生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中违纪违规的人和事,对号入座,严肃查处,绝不姑息。

下载关于教育经费使用和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教育经费使用和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

    宝陵小学教育经费管理情况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财务管理,确保我校教育经费安全高校,切实管好用好经费,我校根据宝金教发【2013】50号关于印发《“金台区教育经费管理年”......

    中小学教育经费管理

    关于中小学教育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自查报告 为确保义务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我校高度重视,保障日常公用经费的投入,确保学校正常运转,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现对近两年教育经费的投......

    关于印发《信丰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信丰县教育局文件 信教计财字[2008]4号 关于印发《信丰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监督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中学、中心小学、县直学校、民办学校: 现将《......

    关于对董王庄乡教育经费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董王庄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董王庄乡位于宜阳南部,距县城35公里,辖20个行政村,216个村民小组,3.1万人,总面积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8万亩,属传统的山区农......

    潢川县教育经费使用监督管理工作情况

    潢川县学校教育经费的使用监督管理工作情况报告 我县学校教育经费资金由财政局教科文股统一管理,教育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密切配合,教育局责成财务股、内审室、电教馆、学生资......

    关于涉农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的调研报告

    关于涉农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的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政策的调整,加之受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国家为了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各级下拨我县的各项涉农项目资金逐年增......

    关于全市电梯使用管理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上传)5篇

    关于我市电梯使用管理有关情况的 调研报告近年来,我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驶入“快车道”,高层建筑与日俱增,电梯保有量迅猛增长,电梯在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了便利的同时,其安全性......

    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问题调研报告

    在人们日常生活患有各种疾病的时候,只有一般的小病能到药店购买药品治疗,其他大部分疾病需要到各级医疗机构进行用药治疗,医疗机构的病患者相对集中,用药人群大,在用药品种、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