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08年环境经济核算研究报告完成

时间:2019-05-14 21:00: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2008年环境经济核算研究报告完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2008年环境经济核算研究报告完成》。

第一篇:中国2008年环境经济核算研究报告完成

中国2008年环境经济核算研究报告完成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衡量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尺度。环境保护部和国家统计局于2004年联合开展了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绿色GDP)的研究。考虑到目前开展的核算与完整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还有差距,从2005年这项研究更名为“环境经济核算研究”,研究报告名称也调整为《中国环境经济核算研究报告》。

目前,以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为代表的技术组已经完成了2004年到2008年期间共5年的全国环境经济核算研究报告,标志着基于环境污染的绿色国民经济年度核算报告制度已经初步形成。2008年的全国环境经济核算已于2010年10月完成。全国连续5年的环境经济核算结果表明,尽管我国“十一五”期间污染减排取得了进展,但经济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代价持续增长,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破坏压力日益增大,5年间的环境退化成本从5118.2亿元提高到8947.6亿元,增长了74.8%;虚拟治理成本从2874.4亿元提高到5043.1亿元,增长了75.4%。环境退化成本占GDP的比例为3%左右。

根据《中国环境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8(公众版)》,2008年的生态环境退化成本达到12745.7亿元,其中环境退化成本8947.5亿元,生态破坏损失(森林、湿地、草地和矿产开发)3798.2亿元,分别占生态环境总损失的70.2%和29.8%。2008年,生态环境退化成本占当年GDP的3.9%。2008年,利用污染损失法核算的环境退化成本为8947.5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613.5亿元,增长了22.0%,增幅略高于2007年。2008年,环境退化成本分别占地区合计GDP和行业合计GDP的2.73%和2.98%,略高于2007年。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充分保证核算结果的科学性,在核算方法上不够成熟以及基础数据不具备的环境污染损失和生态破坏损失项没有计算在内,目前的核算结果依然是不完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损失代价。

第二篇: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

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公众版)

为了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实现环境保护的“三个转变”,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统计局于2004 年3 月联合启动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简称绿色GDP 核算)研究》项目,并于2005 年开展了全国十个省市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和污染损失评估调查试点工作。两个部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顾问组,由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规划院和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专家组成了项目技术组,负责建立核算框架体系、提出核算技术指南、开展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 核算,并指导地方开展试点调查和核算工作。

经过近两年的艰辛努力,项目技术组完成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中国环境经济核算技术指南》、《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软件系统》、《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等成果,建立了环境经济核算的技术方法体系,并应用于全国与地方试点核算。项目技术组最终提交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就2004 年全国各地区1和各产业部门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的实物量进行了核算,同时采用治理成本法和污染损失法的价值量核算方法,核算了虚拟治理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并得出了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核算结果。

1、核算方法与内容

2004 年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内容由三部分组成:(1)环境实物量核算,运用实物单位建立不同层次的实物量账户,描述与经济活动对应的各类污染物的产生量、去除量(处理量)、排放量等,具体分为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物实物量核算;(2)环境价值量核算。在实物量核算的基础上,运用两种方法估算各种污染排放造成的环境退化价值;(3)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 核算。

环境实物量核算是以环境统计为基础,综合核算全口径的主要污染物产生量、削减量和排放量。核算数据较目前的统计数据更加全面,更能全面地反映主要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情况。采用治理成本法核算虚拟治理成本。虚拟治理成本是指目前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按照现行的治理技术和水平全部治理所需要的支出。治理成本法核算虚拟治理成本的思路是:假设所有污染物都得到治理,则当年的环境退化不会发生从数值上看,虚拟治理成本是环境退化价值的一种下限核算。

采用污染损失法核算环境退化成本。环境退化成本是指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各种损害,如对农产品产量、人体健康、生态服务功能等的损害。这些损害需采用一定的定价技术,进行污染经济损失评估。与治理成本法相比,基于环境损害的估价方法(污染损失法)更具合理性,更能体现污染造成的环境退化成本。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简称绿色GDP 核算)是一项涵盖了资源核算和环境核算的系统工程,目前提出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绿色GDP 核算,仅仅涉及了其中环境核算的部分内容,没有包含资源核算,即使是环境核算也是不完全的,主要表现在:(1)环境保护投入产出核算、生态破坏损失的实物量核算和价值量核算没有纳入。(2)环境污染损失的核算范围很广,由于缺乏相应的剂量反应关系研究和数据的支持,还有多项污染损失没有核算在内,包括:水污染引起的传染和消化道疾病的患病人数及其门诊和住院医疗、误工损失;水污染造成的新建替代水源成本;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损失;臭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损失;大气污染造成的林业损失;大气污染造成的清洁和劳务费用增加;噪声、辐射和光热污染等造成的经济损失;地下水污染损失;土壤污染损失等。

2、实物量核算结果

核算结果表明,2004 年全国废水排放量为607.2 亿t,COD 排放量为2109.3 万t,氨氮排放量为223.2 万t;二氧化硫、烟尘、粉尘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为2450 万t、1095 万t、905 万t 和1646.6 万t;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1761 万t,生活垃圾堆放量为6667.5 万t。

2.1 水污染实物量

(1)第二产业废水排放量居首,城市大生活废水和农业面源已成为水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2004 年,第二产业废水排放量为221.1 亿t,占全国废水排放量的36.4%。城市大生活废水(指第三产业和城市生活废水)和第一产业废水的COD 排放量分别占总排放量的 39.3%和 36.6%,氨氮排放量分别占总排放量的40.7%和36.1%。

(2)各工业行业水污染物排放差异显著,造纸、化工、冶金、石化等重点污染行业治理任务仍很艰巨

2004 年,工业行业废水排放量和排放未达标量列前2 位的都是化工和造纸行业,这两个行业的废水排放量和排放未达标量之和分别占总量的 33.3%和40.4%。废水排放量排在第3-6 位的分别是电力、钢铁、纺织业和食品加工业。

2.2 大气污染实物量

(1)大气污染物排放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

2004 年,第二产业SO2排放2185.6 万t,占全国排放量的89.2%;第一产业SO2排放量占全国排放量的6.3%,第三产业和城市生活SO2排放量仅占全国排放量的4.5%;第二产业烟尘的排放量占全国烟尘总排放量的81.8%,NOx 的排放量占全国NOx总排放量的80.0%。

(2)电力行业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控制行业

2004 年,工业行业排放SO2 2173.2 万t,其中电力行业排放的SO2占63.3%。在燃烧过程排放的SO2中电力行业占86.6%,是SO2排放的绝对大户。工业行业共排放烟尘886.6 万t,电力和非金属矿物制造业排放量达559.0 万t,占工业行业总排放量的87.5%。工业行业NOx共排放1309.3 万t,主要集中在电力和钢铁行业。

(3)中部地区的大气污染物治理任务重

2004 年,SO2排放最多的三个省分别是:山东、河北和山西,都集中在中部地区,且这三个省SO2 的去除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治理任务非常繁重。2004年烟尘排放量最大的三个省依次为山西、四川和河南,也主要集中在中部省份。2004 年全国排放工业粉尘最多的三个省分别是湖南、河北和河南,且它们的治理水平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3 固体废物实物量

(1)工业固废集中在五个行业,东部地区产生量大

2004 年,全国一般工业固废产生量为11.9 亿t,利用量为6.74 亿t,其中利用当年废物量为6.52 亿t,处置量为2.64 亿t,处置利用率为78.8%。位于全国一般工业固废行业产生量前5 位的电力、黑色冶金、煤炭采选、黑色和有色矿采选业的产生量占总产生量的 76.9%。东部地区一般工业固废产生量较其他地区高。

(2)危险废物产生和处置利用的行业和地区差异明显

2004 年,全国危险废物产生量为994 万t,利用量为404 万t,其中利用当年废物量为379 万t,处置量为275.2 万t,危险废物的平均利用处置率为68.3%。危险废物产生量列前5 位的化工、有色矿采选、非金属矿采选、石化和有色冶金业的产生量占总产生量的83.6%,化工和石化工业的危废处置利用率较高,分别

为90.9%和98.5%。危险废物产生量列前五位的省市分别为贵州、广西、江苏、山东和青海,贵州省危废处置利用率达到85.3%。青海省危废处置利用率仅为 0.22%。

(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尚待提高

2004年,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产生总量为1.91 亿t,平均无害化处理率为42.0%,处理率为65.3%。省级行政区中,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最大的5 个省分别是广东、山东、江苏、湖北和黑龙江省,占总产生量的36.7%。无害化处理率最高的是青海省,达到了95.4%,其次为北京、浙江和山东,都在60%以上。西藏、山西和安徽的无害化处理率都低于20%,无害化处理水平有待提高。

3、虚拟治理成本核算结果

3.1 水污染治理成本 2004 年,全国行业合计GDP(生产法)为159878 亿元,废水实际治理成本为344.4 亿元,占GDP 的0.22%;全国废水虚拟治理成本为1808.7 亿元,占GDP的1.13%。废水虚拟治理成本约为实际治理成本的5 倍。

(1)第二产业治理成本大,造纸、食品加工、化工等行业治理成本较高

2004 年,工业废水实际治理成本占总废水实际治理成本的74.2%,工业废水虚拟治理成本占总废水虚拟治理成本的55.5%。在39 个工业行业中,实际治理成本列前五位的分别是黑色冶金、化工、造纸、石化和纺织业,五个行业的实际治理成本为145.5 亿元,占总实际治理成本的57.0%;虚拟治理成本列前五位的分别是造纸、食品加工、化工、纺织和食品制造业,五个行业的虚拟治理成本约占工业废水虚拟治理成本的70.1%;总治理成本居前四位的分别是造纸、化工、食品加工和纺织业。

(2)东部地区的废水治理成本最高,中西部地区实际投入不足

2004 年,东部地区的实际废水治理成本最高,为212.8 亿元,占全国总量的61.8%,相当于中西部地区总和的1.6 倍;虚拟治理成本最高的也是东部地区,为687.5 亿元,占全国总量的38.0%,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为566.6 和554.6 亿元。东部地区实际治理成本占总治理成本比例为23.6%,而中西部地区的这一比例仅分别为13.1%和7.6%,因此,总体来看,中西部地区的废水治理投入缺口较大。

3.2 大气污染治理成本

2004 年,全国的废气实际治理成本为478.2 亿元,占当年行业合计GDP的0.29%;全国废气虚拟治理成本为922.3 亿元,占GDP 的0.55%。大气污染虚拟治理成本是实际治理成本的1.93 倍。

(1)工业行业的虚拟治理成本较高,电力行业是工业废气治理的重点

2004 年几乎所有行业的大气虚拟治理成本都高于实际处理成本,说明大气污染治理的缺口仍然很大。2004 年工业大气污染总治理成本882.9 亿元,其中电力行业治理成本为551.4 亿元,占总治理成本的62.5%,是工业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2)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实际投入最高,治理任务也最重

2004 年,大气总治理成本1400 亿元,东部地区为649.2 亿元,将近占全国 成本的1/2。全国虚拟治理成本922.3 亿元,占总治理成本的65.9%,其中,东部地区的大气虚拟治理成本最高,达到398.2 亿元,中西部地区的大气虚拟治理成本基本相等,都占总虚拟治理成本的28.4%。东部地区实际治理成本占其总成本38.7%,在3 个地区中实际治理投入最高。

3.3 固体废物治理成本

2004 年,全国固体废弃物实际治理成本为182.8 亿元,占当年行业合计GDP的0.11%;全国固废虚拟治理成本为143.5 亿元,占GDP 的0.09%。固体废物虚拟治理成本是实际治理成本的0.79 倍。

2004 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实际治理成本为 111.3 亿元,占总治理成本的52.7%;虚拟治理成本99.9 亿元,为总治理成本的47.3%;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实际治理成本为71.5 亿元,占总成本的62.1%;虚拟治理成本为43.6 亿元,占总成本的37.9%。

2004 年,西部地区固废总治理成本最高,其中,实际治理成本仅占41.4%,远低于东中部地区的67.3%和62.7%,西部地区的主要差距在于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规模大,工业固废总治理成本相当于东西部地区之和,其虚拟治理成本占总工业固废虚拟治理成本的61.9%,未来需要加大西部地区工业固废的治理投入。

3.4 治理成本综合分析

(1)环境污染治理投入严重不足,废水治理缺口较大

2004 年,实际和虚拟治理总成本为3879.8 亿元,实际治理成本只占总成本的26%,可见环境污染治理投入欠帐较大。其中,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废污染实际和虚拟治理总成本分别为2153.0 亿元、1400.4 亿元和326.3 亿元,分别占实际和虚拟治理总成本的55.5%、36.1%和8.4%。2004 年,环境污染的实际治理成本是1005.3 亿元,其中,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实际治理成本分别是344.4 亿元、478.2 亿元和182.7 亿元,分别占总实际治理成本的34.3%、47.6%和18.2%;虚拟治理成本为2874.4 亿元,其中,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虚拟治理成本分别为1808.7 亿元、922.3亿元、143.5 亿元,分别占总虚拟治理成本的62.9%、32.1%和5.0%。水污染虚拟治理成本占废水总治理成本的84.0%,是实际治理成本的5.3 倍。因此,在三类污染治理中水污染治理缺口最大。

(2)第二产业污染治理任务依然艰巨,城市废水污染治理投入亟待提高

2004 年,第二产业污染虚拟治理成本为1790.3 亿元,是实际治理成本的2.9倍,其中第二产业废水治理的缺口最大,还需要投入 1003.7 亿元,占第二产业总虚拟治理成本的56.1%;第二产业大气污染的治理投入缺口相对较小,占总虚拟治理成本的38.4%,但绝对量也相当大,达到686.7 亿元。与城市大气污染治理相比,城市生活废水处理能力严重不足,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废水的实际治理成本为47.6 亿元,只有废气治理的47.1%。因此,城市污染治理投入的主要压力来自城市生活废水。

(3)各工业行业污染治理重点不同,治理投入差距比较显著

2004 年,在39 个工业行业中,治理成本最高的是电力行业,达到593.5 亿元,其实际和虚拟治理成本都列各行业之首。列总治理成本前2 至5 位的分别是造纸、化工、钢铁和食品加工业,以上4 个行业总治理成本的排名与虚拟治理成本基本相同,说明这4 个行业的污染治理水平都不高,治理投入缺口大。

(4)中西部地区污染治理投入严重不足,东部地区治理投入仍需加大

东部地区人口密集、工业化水平高,经济发展迅猛,但同时环境污染也比较严重。2004 年,东部地区的实际治理成本为545.1 亿元,占全国总实际治理成本的54.2%,但其虚拟治理成本仍然高达1125.5 亿元,是实际治理成本的2 倍,说明东部地区的治理投入仍需加大,而中西部地区的形势更为严峻,其虚拟治理成本分别占其总治理成本的77.0%和81.4%,说明中西部地区的污染治理投入严重不足。各地区环境污染实际和虚拟治理成本如图1 所示。

4、环境退化成本核算结果

4.1 水环境退化成本

2004 年,水污染造成的环境退化成本为2862.8 亿元,占总环境退化成本的55.9%,占当年地方合计GDP 的1.71%,其中,水污染对农村居民健康造成的损失为178.6 亿元,污染型缺水造成的损失为1478.3 亿元,水污染造成的工业用水额外治理成本为462.6 亿元,水污染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为468.4 亿元,水污染造成的城市生活用水额外治理和防护成本为274.9 亿元。

2004 年,在东中西3 个地区中,东部地区的水污染环境退化成本最高,为1517.7 亿元,占总水污染环境退化成本的53.0%,占东部地区GDP 的1.5%;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水污染环境退化成本分别为777.5 亿元和567.5 亿元,分别占水污染环境退化成本的27.2%和19.8%,但这两个地区水污染环境退化占地区GDP的比例高于东部地区,接近2.0%。

4.2 大气环境退化成本

2004 年,大气污染造成的环境退化成本为2198.0 亿元,占总环境退化成本的42.9%,占当年地方合计GDP 的1.31%,其中,大气污染造成的城市居民健康损失为1527.4 亿元,农业减产损失为537.8 亿元,材料损失为132.8 亿元。2004 年,在东中西3 个地区中,大气污染环境退化成本最高的仍然是东部地区,为1311.6 亿元,约占总大气污染环境退化成本的60.0%,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大气污染环境退化成本分别为541.6 亿元和344.7 亿元,分别占大气污染环境退化成本的24.6%和15.7%。中部地区大气污染环境退化占地区GDP的比例最高,为 1.4%,而东部和西部地区大气环境环境退化占地区GDP的比例分别为1.3%和1.2%。

4.3 固废污染退化成本

2004 年,全国工业固废的新增堆放量为1762 万t,约新增侵占土地617.7 万平方米,丧失土地的机会成本约为1.26 亿元。城市生活垃圾的新增堆放量为2987.7万t,农村生活垃圾的新增堆放量约为6458万t,生活垃圾侵占土地约新增2553万平方米,丧失的土地机会成本约为5.21 亿元。两项合计,2004 年全国固体废物污染造成的环境退化成本为6.5 亿元,占总环境退化成本的0.1%,占当年地方合计GDP的0.004%。

2004 年,在东中西3 个地区中,中部地区的固废环境退化成本最高,为2.43 亿元;其次为西部地区,为2.27 亿元;固废环境退化成本最低的是东部地区,为1.77 亿元,中、西、东3 个地区固废环境退化成本分别占全国总固废环境退化成本的37.6%、35.1%和27.3%。

4.4 环境污染事故退化成本

2004 年,全国共发生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1441 起,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3.33 亿元。根据《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04 年全国共发生渔业污染事故1020 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8 亿元,因环境污染造成天然渔业资源经济损失36.5 亿元。两项合计,2004 年全国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损失成本为50.9 亿元,占总环境退化成本的1.1%,占当年地方合计GDP 的0.03%。

4.5 环境退化成本综合分析

(1)环境退化成本总量分析

2004 年,利用污染损失法核算的总环境污染退化成本为5118.2 亿元,占地方合计GDP 的3.05%。其中,大气污染造成的环境污染退化成本为2198.0 亿元,水污染造成的环境退化成本为2862.8 亿元,固废堆放侵占土地造成的环境退化成本为6.5 亿元,污染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0.9 亿元,分别占总退化成本的42.9%、55.9%、0.1%和1.1%。

(2)地区环境退化成本分析

东部11 省市的环境退化成本为2896.7 亿元,占全国环境退化成本的55.3%;中部8 省市的环境退化成本为1332.7 亿元,占全国环境退化成本的25.5%;西部12 省市的环境退化成本为959.3 亿元,占全国环境退化成本的18.3%。三个地区的环境退化成本和占各地区GDP 的比例如图2 所示。

5、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 核算

5.1 经污染调整的GDP 总量

2004 年,全国行业合计GDP 为159878 亿元,虚拟治理成本为2874.4 亿元,GDP 污染扣减指数为1.8%,即虚拟治理成本占整个GDP 的比例为1.8%。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角度核算,如果在现有的治理技术水平下全部处理2004 年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约需要一次性直接投资10800 亿元(不包括已经发生的投资),占当年GDP 的6.8%。

5.2 经污染调整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

2004 年,从各地区GDP 与GDP 污染扣减指数排序来看,东部地区的GDP污染扣减指数最低,为1.13%;其次为中部地区,GDP 污染扣减指数为2.17%;GDP 污染扣减指数最高的是西部地区,高达3.12%,说明西部地区的经济水平和污染治理水平都较低。从全国来看,GDP 污染扣减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的省市有21 个,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8%的省市有10 个。各地区GDP 污染扣减指数如图3 所示。

5.3 经污染调整的行业增加值

(1)三大产业部门

2004 年,从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 产业部门核算结果来看,第一产业虚拟治理成本为330.7 亿元,GDP 污染扣减指数为1.58%;第二产业虚拟治理成本为1790.3 亿元,GDP 污染扣减指数为2.42%;第三产业虚拟治理成本为753.4 亿元,GDP 污染扣减指数为1.16%。三大产业虚拟治理成本及占其增加值的比例如图所示。

(2)39 个工业行业

2004 年,从各工业行业来看,增加值污染扣减指数最低的行业是自来水生产业,扣减指数为0.04%;其次为烟草制品业和家具制造业,扣减指数为0.05%,不超过0.1%的行业还有印刷业、通信业、电气机械业和文教用品业等,说明这些行业的环境污染程度较小。GDP污染扣减指数最高的两个行业分别是造纸和有色冶金行业,分别为30.13%和11.63%,说明这两个行业的经济与环境效益比最低,污染比较严重。39 个行业污染扣减指数如图5 所示。

附件:相关术语解释

1、实物量核算

就环境主题来说,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实物量核算,一是价值量核算。所谓实物量核算,是在国民经济核算框架基础上,运用实物单位(物理量单位)建立不同层次的实物量账户,描述与经济活动对应的各类污染物的产生量、去除量(处理量)、排放量等。

2、价值量核算

价值量核算是在实物量核算的基础上,估算各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货币价值损失。环境污染价值量核算包括污染物虚拟治理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核算,分别采用治理成本法和污染损失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各地区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工业固体废物污染、城市生活垃圾污染和污染事故经济损失核算;各部门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工业固体废物污染和污染事故经济损失核算。

3、治理成本法

污染治理成本法与污染损失法是计算环境价值量的两种方法。在SEEA 框架中,治理成本法主要是指基于成本的估价方法,从“防护”的角度,计算为避免环境污染所支付的成本。

污染治理成本法核算虚拟治理成本的思路相对简单,即如果所有污染物都得到治理,则环境退化不会发生,因此,已经发生的环境退化的经济价值应为治理所有污染物所需的成本。污染治理成本法的特点在于其价值核算过程的简洁、容易理解和较强的实际操作性。污染治理成本法核算的环境价值包括两部分,一是环境污染实际治理成本,二是环境污染虚拟治理成本。

4、污染损失法

在SEEA 框架中,污染损失法是指基于损害的环境价值评估方法。这种方法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污染损失调查,计算环境污染所带来的种种损害,如:对农产品产量和人体健康等的影响,采用一定的定价技术,进行污染经济损失评估。目前定价方法主要有人力资本法、旅行费用法、支付意愿法等。与治理成本法相比,基于损害的估价方法(污染损失法)更具合理性,体现了污染的危害性。

5、实际治理成本

污染实际治理成本是指目前已经发生的治理成本,包括污染治理过程中的固定资产折旧、药剂费、人工费、电费等运行费用。

6、虚拟治理成本 虚拟治理成本是指目前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按照现行的治理技术和水平全部治理所需要的支出。虚拟治理成本不同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是当年环境保护支出(运行费用)的概念,可以从GDP 中扣减。采用治理成本法计算获得。

7、环境退化成本

通过污染损失法核算的环境退化价值称为环境退化成本,它是指在目前的治理水平下,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排放的污染物对环境功能、人体健康、作物产量等造成的种种损害。环境退化成本又被称为污染损失成本。

8、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通常所说的绿色GDP 核算,包括资源核算和环境核算,旨在以原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基础,将资源环境因素纳入其中,通过核算描述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提供系统的核算数据,为可持续发展的分析、决策和评价提供依据。

9、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

所谓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又称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是关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一整套理论方法。为了把环境因素并入经济分析,联合国在 SNA-1993中心框架基础上建立了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简称SEEA)作为SNA 的附属帐户(又称卫星帐户),1993 年公布了SEEA 临时版本,2000 年公布了SEEA操作手册,目前SEEA-2003 版本也已正式公布。

10、环境污染核算

环境污染核算是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一部分。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包括自然资源核算与环境核算,其中环境核算又包括环境污染核算和生态破坏核算。环境污染核算,主要包括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污染的实物量核算与价值量核算。

11、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 核算 经环境调整的GDP 核算,就是把经济活动的环境成本,包括环境退化成本和生态破坏成本从GDP 中予以扣除,并进行调整,从而得出一组以“经环境调整的国内产出(Environmentally Adjusted Domestic Product,EDP)”为中心的综合性指标。

12、绿色GDP

联合国统计署正式出版的《综合环境经济核算手册》首次正式提出了“绿色GDP”的概念。在理论上,绿色GDP=GDP-固定资产折旧-资源环境成本=NDP-资源环境成本。其中,NDP是国内生产净值。从上式可看出,绿色GDP是与NDP 相对应,而不是与GDP 相对应。在本研究中,考虑到在实际应用方面,GDP远比NDP 更为普及,因此采用了绿色GDP 与GDP 相对应的总值概念,而没有采用净值的概念,即绿色GDP=GDP-环境成本-资源消耗成本。简单地说,绿色GDP 就是传统GDP 扣减掉资源消耗成本和环境损失成本以后的GDP。绿色GDP是一种大众性的提法,较容易被政府官员、公众和媒体接受。

第三篇:(原创)2011年版中国墙体材料行业研究报告(100%已完成)(最终版)

深圳市兴信行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原创)2011年版中国墙体材料行业研究报告

版权所有:中企情报完成日期:2011年09月 ——本报告100%已完成报告简介:

价格:6500元/套(含电子版、彩色纸制版本以及发票)

规格:PDF格式电子版、A4大小彩色印刷纸质版本

图表:40个 报告页数:152页 报告字数:10万字

备注:本报告由深圳市兴信行咨询有限公司原创,并独家销售的最新版本,请谨防假冒和仿冒。

(鉴别方法:

1、目录是否标注正文页码;

2、图表目录是否编号;

3、报告名称标题与内容是否一致;

4、10分钟内是否能够提供报告内容节选)

研究方法与数据:本报告根据竞争情报学的理论,运用统计学、产业经济学和市场调查的研究方法,组织行业内专家撰写。全部数据采集于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数据截止到2010年12月。

销售电话:010-86453172、86453173(北京 全国客户服务中心)

电子邮件/MSN:cccic@hotmail.com 总部电话:0755-26873472(深圳)

在线客服(点击进入):腾讯QQ在线咨询 或者 微软MSN在线咨询

报告目录(目录每一行后面的数字为页码)

第一部分 行业定义与分类 9

第一章 定义与分类 9

第一节 概述 9

一、块材 9

二、墙板 12

三、轻质墙板 12

第二节 墙体块材 12

一、加气混凝土砌块 12

二、混凝土空心砌块 15

三、粉煤灰硅酸盐砌块 16

四、石膏砌块 16

五、空心砖 16

六、非粘土砖 16

第三节 复合墙板 17

一、预制石膏板复合隔墙板 17

二、混凝土岩棉复合外墙板 17

三、钢丝网架夹心板 17

第四节 轻质墙体板材 18

一、石膏板 18

二、石膏空心条板 18

三、植物纤维板 18

四、建筑用纸面草板 19

中企情报http:// 独家销售电话010-86453172、86453173 1

五、加气混凝土墙板 19

六、纤维水泥板 19

第五节 墙体材料对土地、能源与环境的影响 20

一、墙体材料生产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20

二、墙体材料生产对能源的影响 20

三、墙体材料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20

四、墙体材料对建筑节能的影响 21

第二部分 我国建材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22

第二章 建材行业发展状况 22

第一节 建材行业发展现状 22

一、行业科技发展现状 22

二、与国际水平间的差距 23

第二节 影响建材行业的因素分析 24

第三节 建材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5

一、企业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低。25

二、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26

三、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缓慢。26

四、资源利用和环保问题十分突出。26

第三章 建材行业发展趋势(十一五规划)27

第一节 建材工业“十一五”发展重点方向 27

第二节 “十一五”发展主要内容 29

一、“十一五”发展目标 29

二、“十一五”重点工作和任务 29

三、“十一五”发展计划 30

四 建材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31

第三节 建材工业2007年经济运行分析及2008年展望 31

第三部分 墙体材料行业发展现状 36

第四章 我国墙体材料行业发展现状 36

第一节 墙体材料产业发展统计与分析 36

第二节 我国墙体材料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42

第三节 墙体材料产品与原料发展状况 43

第五章 2006年我国墙体材料行业回顾与2007年展望 47

第一节 2006年中国砖瓦行业发展分析 47

第二节 2007年上半年中国砖瓦行业分析 51

第三节 2007年第2季度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53

第四节 不利因素的影响 55

第五节 2007-2009年砖瓦行业市场发展与定位 55

第六节 2007-2009年我国墙材产业热点透视 57

一、构建和谐产业 57

二、发展绿色墙材 57

三、利用消纳废弃物 58

五、技术创新 61

六、新旧矛盾较量 6

2七、“禁实限粘” 64

第六章 我国墙体材料改革 65

第一节 墙体材料革新 65

一、组织、实施墙体材料革新动因 65

二、墙体材料革新的内涵 66

三、墙体材料革新取得了巨大成绩 66

第二节 墙体材料革新的途径 68

第三节 调整方针 69

第四节 拟发展的产品品种 70

第五节 烧结砖及烧结粘土砖 70

第七章 国外墙体材料发展的若干动向 76

第一节 国外粘土砖品种及性能 76

一、产量与比例 76

二、品种 76

三、强度 77

四、孔洞率和容重 77

五、保温隔热性能 77

第二节 国外粘土砖的发展趋势 78

一、企业向生产集中化方向发展 78

二、工艺向先进、合理化方向发展 78

三、产品向多功能方向发展 78

四、煤是未来制砖行业的首选 78

第三节 国外墙体材料现状 79

一、混凝土砌块 79

二、纸面石膏板 79

三、灰砂砖 79

四、加气混凝土 80

五、复合轻质板 80

第八章 墙体材料与建筑节能 81

第一节 国内外的建筑能耗 81

第二节 绝热保温材料 82

一、矿物棉绝热制品 83

二、玻璃棉及其制品 83

三、膨胀珍珠岩及其制品 83

四、泡沫塑料 84

第三节 高效保温墙体材料及墙体结构 84

第九章 国家出台的相关产业政策 85

第一节 我国墙体材料行业政策倾向 85

第二节 国家发展新型墙材的政策一览 86

一、鼓励发展新型墙材政策概要 86

二、新型墙体材料被列入我国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 87

三、国家建立专项基金对墙体材料产业进行扶持 88

第十章 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的展望 90

第一节 新型墙体材料的分类与发展史 90

第二节 国内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现状 92

第三节 新型墙材商品住宅的功能价格分析 94

第四节 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趋势 99

第四部分 我国墙体材料市场发展状况 102

第十一章 各地墙体材料发展状况 102

第一节 北 京 103

第二节 上 海 106

第三节 天 津 108

第四节 广东 109

第五节 江西 111

第六节 河南 111

第七节 河北 112

第八节 安徽 114

第九节 浙江 116

第十节 山西 117

第十一节 湖北 118

第十二节 福建 119

第十三节 江苏 119

第十二章 我国墙体材料市场现状 121

第一节 市场前景 121

第二节 市场结构与产品结构 122

第三节 节能型墙材成市场热点 124

第四节 绿色环保产品受市场欢迎 125

第五节 利用和消纳废弃物成主流 125

第五部分 我国墙体材料发展趋势 127

第十三章 我国墙体材料发展趋势分析(十一五发展分析)127

第一节 新型墙体材料前景广阔 128

第二节 多种因素推动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 129

第三节 绿色建筑的发展带动新型墙体材料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的提升 130

第四节 城市进程要求提供更多的新型墙体材料 130

第五节 “十一五”我国墙体材料产业发展分析 131

第六节 我国墙体材料的绿色化进程 137

一、绿色墙体材料的主要标志 137

二、发展我国绿色墙体材料的技术途径 138

三、墙体材料绿色化展望 145

第十四章 相关行业发展趋势 146

第一节 我国煤矸石综合利用趋势 146

一、我国煤矸石综合利用现状 146

二、当前煤矸石综合利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47

三、我国煤矸石综合利用发展趋势 148

第二节 粉煤灰进入新型墙体材料行业 149

一、我国粉煤灰综合利用现状 149

二、粉煤灰物理化学性质适于做建材 150

三、生产粉煤灰的优势和特点 1

51附件:关于进一步做好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工作的意见 152

国家统计局砖类的详细分类表 156

主要图表目录

图1-1 2002-2010年1-12月中国砖(折标准砖)产量增长情况(万块)

图1-2 2006-2010年1-12月中国各地区砖(折标准砖)产量比例(万块)

表1-3 2002-2010年1-12月中国各地区砖(折标准砖)产量(单位:万块,按2006年产量排序)图1-4 2005-2007中国商品混凝土产量增长情况(立方米)

图1-5 2005-2010年1-12月中国各地区商品混凝土产量比例(立方米)

表1-6 2005-2009中国各地区商品混凝土产量情况(单位:立方米,按2006年产量排序)

表4-1 砖的种类、原料与用途等

表4-2 砌块的种类、原料与用途等

表4-3 墙板的种类、原料与用途等

图4-4 1952-2009年中国墙体材料产量

图4-5 1995-2009年中国墙体材料年增长情况

图4-6 1995-2009年中国墙体材料产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关系

图4-7 1995-2009年中国墙体材料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

图4-8 1995-2009年中国墙体材料产量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长率

图4-9 1995-2009年中国墙体材料与全社会建设总规模之间的关系

图4-10 1995-2009年中国墙体材料与全社会建设总规模增长的关系

图4-11 1995-2009年中国墙体材料产量与全社会房屋施工面积之间关系

图4-12 1995-2009年中国墙体材料与全社会房屋施工面积增长关系

表4-13 生产墙体材料的原料储量与用途表

表5-1 2006年1-12月份砖瓦工业经济同比完成情况(单位:亿元)

表5-2 2002-2006砖瓦产品销售产值(单位:亿元)

表5-3 2007年第2季度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部分质量较好的产品及其企业名单 表5-4 2007年第2季度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部分质量较差的产品及其企业名单

表6-1 2000年-2009年耕地状况

表6-2 2009年各类非烧结类制品产量估算

表6-3 2003-2010年工业固体废弃物产量、综合利用

图6-4 1952-2004年中国烧结砖历年产量

图6-5 1952-1993年中国烧结砖增长率

图6-6 1978-2004年中国烧结砖在整个墙体材料中的比重

图6-7 1952-2000年中国烧结实心粘土砖历年产量

图6-8 1952-1992年中国烧结实心砖增长率

图6-9 1978-2000年中国烧结实心粘土砖在整个墙体材料中的比重

表8-1 欧洲主要国家的新建房屋保温标准

表10-1 国内外建筑能耗的对比

表10-2 几种墙体材料经济指标比较

表10-3 新型墙材的功能指标体系

表10-4 部分墙体材料指标比较数据

表10-5 主要材料用量比较

图12-1 三类墙材所占比例图

图12-2 三类新墙材所占比例

附录:全国主要300家墙体材料制造企业情报(销售额、主要产品结构、规模等)

附件:关于进一步做好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工作的意见 99

(以上仅为简单目录,欲了解包含页码的详尽目录和摘录,请与我们联系。另外,如需要在以上内容之外新增调研内容,我公司亦可订做,订做费用根据内容多少定价,一般不会超过报告原价,内容较少免费,完成订做项目的时间一般为3-5个工作日)

声明:本《(原创)2011年版中国墙体材料行业研究报告》是由深圳市兴信行咨询有限公司原创(非代理或经销,同时也敬请客户进行甄别)。未经我公司书面授权和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代理或经销该报告,也不得将该报告目录与介绍在任何媒体发布,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但是,我们欢迎用于非商业用途的转载和推介活动。

价格:6500元/套(含电子版、彩色纸制版本以及发票)

规格:PDF格式电子版、A4大小彩色印刷纸质版本

图表:40个 报告页数:152页 报告字数:10万字

备注:本报告由深圳市兴信行咨询有限公司原创,并独家销售的最新版本,请谨防假冒和仿冒。

(鉴别方法:

1、目录是否标注正文页码;

2、图表目录是否编号;

3、报告名称标题与内容是否一致;

4、10分钟内是否能够提供报告内容节选)

销售电话:010-86453172、86453173(北京 全国客户服务中心)

电子邮件/MSN:cccic@hotmail.com 总部电话:0755-26873472(深圳)

购买报告流程

1、选择报告

按本网站首页(左侧中部)报告检索或者本站检索 查询

按本网站首页行业分类 查询

2、咨询或定购报告(欢迎来电获取报告详细目录、内容简介、报告摘录和报价单)

请致电全国客户服务中心(北京):010-86453172、86453173或致电深圳总部:0755-268734723、付款方式/银行电汇

开户行: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梅林一村支行

帐号:***4795

开户名:深圳市兴信行咨询有限公司

4、发货时间

1-2天(定制报告除外)

5、送货方式

电子版报告(Adobe PDF格式):

Email发送

纸介版报告(彩色精美印刷版本):

国内—中国邮政EMS特快专递

国外—UPS快递

更多产品、市场研究报告请见本站首页搜索栏http://

第四篇:汽车及环境研究报告

汽车及环境研究报告

慧典市场研究报告网讯日本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内能源资源匮乏,但技术人才优势明显,如何趋利避害,在确保资源安全、环境保护的同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官民合力攻坚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日本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日趋规模化、效益化,有望成为未来拉动日本经济增长的新支柱之一。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面对日趋严峻的能源形势和巨大的减排压力,日本汽车制造产业正在酝酿一场重大技术革命,以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开发代替传统燃油汽车。目前技术相对成熟,市场需求增多,逐步进入全面推广阶段,有望成为未来日本汽车产业的新引擎。专家认为,日本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有三:一是用于近距离的小型家庭车辆,为电动汽车;二是一般家庭用汽车,为混合动力车,包括汽油、天然气及合成燃料等;三是用于长途运输的商用车,为燃料电池汽车。

1、混合动力车。长期以来,日本致力于混合动力汽车研发,其技术水平领先于欧美,丰田公司是日本研发和生产混合动力车的先驱,1997年第一代普锐斯上市后,丰田继续加大研发力度,到2009年5月第三代普锐斯上市时,价格大幅下降,每升汽油行驶里程可达38公里,是欧美车的2-3倍。当年销量超过20万辆,是上一年的2.9倍,荣登日本新车销量榜首,截至09年底,丰田累计销售普锐斯200万辆。本田公司亦不逊色,09年2月推出混合动力车Insight,销量远超预期。此外,日本各大汽车厂商还在既有车型的基础上安装混合动力系统,加快了节能环保汽车的推广和普及。

2、电动车。电动车成为日本各大汽车厂商着力研发的重点。三菱公司去年10月率先推出电动车“I-MiEV”,每次充电后可行驶160公里,最高时速达130公里,价格约为450万日元,当年产量1400辆全部售给政府和企业,今年4月起正式面向个人用户销售。此外,富士重工、日产也陆续推出了与三菱匹敌的电动汽车,其他厂商亦与电池供应商合作加紧研发,预计今后竞争日趋白热化。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其生产所需的稀有金属资源及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完善是目前制约电动车普及和推广的瓶颈。

二、相关政策措施

日本是全球最早全面启动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研发的国家,计划到2020年环保车的新车普及率达到50%。以每年100万辆的增速计算,日本将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最快普及的国家。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采取以下措施:

1、减税与补贴双管齐下,拉动新能源汽车消费。对09年4月起未来三年内新购混合动力车、电动车、天然气汽车全部免除购置税和重量税。根据上述标准,丰田公司“普锐斯”可累计减税14.45万日元,本田 “Insight”亦可减税13.77万日元。此外,日本政府还出台了总额达3700亿日元的“以旧换新”汽车补贴政策。车龄在13年以上的消费者换购环保汽车,最高可享受30万日元的补贴优惠。以普锐斯为例,减税、补贴合计可优惠39.45万日元,这是任何汽车经销商都无法给出的高额折扣。

2、政府大力扶植产业技术发展。为促进混合动力车、电动车产业发展,尤其是其核心技术——锂电池研发,日本经产省所属的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成立了“ALL Japan”体制。除丰田、日产等多家汽车厂商外,三洋电机等电池企业及研究机构共同参与,对新一代锂电池技术进行攻关,预计2015年混合动力汽车成本降至目前的六分之一,2020年单次充电可行驶距离增加3倍。此外,政府还直接向新能源汽车厂商提供补贴。三菱电动车“I-MiEV”每生产一台可领取100万日元的补助金,充分体现了日本政府对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决心。

3、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要实现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推广,完善充电站、充气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目前,新日本石油和出光兴产已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进行实证测试,今后将加快建设快速充电器等基础设施。此外,由日本经产省推动、新能源产业综合机构牵头,日产、三菱、富士重工等汽车厂商与东京电力拟共同成立“快速充电器基础设施推进协议会”,在推进日本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力争实现日本电动车快速充电器及充电方式的国际标准化。同时,日本经产省选定10座样板城市发展环保汽车示范项目,计划2013年前实现样板城市拥有新能源汽车32,000辆,快速和普通充电器5000台,并尽快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及。

第五篇:教室声环境研究报告

一.题目:阶梯教室中反射板对声品质的影响

二.摘要:对比调查问卷中几个典型的阶梯教室,参考相关文献,研究反射板的位置对教室声环境中声品质的影响,并找出反射板的最佳放置位置。

三.引言: 1.1研究问题: 大型教室不仅要满足混响时间的要求,还要注意设置适当反射面,以充分利用第一次反射声,保证室内有足够的声压级和均匀的声场分布。1.2研究目的: 充分了解沈阳建筑大学阶梯教室的声环境优劣状况,对影响声环境的反射板方面的因素做出科学的解释,分析反射板的空间位置对老师讲课、学生听课效果的影响。1.3研究背景: 许多学生是由于较差的教室声环境,听不清老师讲课内容而开始厌学甚至逃课的;劣质的教室声环境还对教师健康不利,许多老师为使坐于教室后部的学生听清楚而不得不提高声音,以致诱发许多疾病。相关资料也表明,良好的教室声环境将使许多人获利,首先受益非浅的是有听力缺陷的学生,他们可以获得想学的知识;其次,正常听力的学生也会因为良好的声环境而避免被打扰,更专注于学习;而良好的教室声环境对教师健康也是相当有帮助的。1.4研究假设: 本文以沈阳建筑大学乙四503中的200人用阶梯教室为例进行分析,但反射板具体设置与实际不同,该教室如图5—4所示,开间和进深分别为14.4 m和10.8m,层高4.5 m。该教室相关说明及假定如下:

声学处理采用矿棉装饰吸音板吊顶(井字梁下留约150 mm大空腔),反射板设置方案一在讲台上部离黑板600 mm处设12 m2的反射板,倾角100,最低边离地面3.1 m;方案二在黑板两侧分设6 m2的反射板,尺寸3 m×2 nl,最低边离地面1.7 131,顶部离地面3.7 m,接着吊顶,所选材料均为铝合金微穿孔板,且反射板里加50厚玻璃棉毡。其中矿棉装饰吸音板采用某建材制品厂生产的13厚FH9717型吸音板,铝合金微穿孔板面层1 mm厚,孔径0.8 mm,穿孔率1%。

1.5研究的意义: 将有利于教师健康,有助于学生学习,方便教与学的相互交流良好的教室声环境将使许多人获利,首先受益非浅的是有听力缺陷的学生,他们可以获得想学的知识。合理的放置反射板将有效的发挥建筑建构的作用,缩小建筑空间,节省使用的吸声材料。

四.研究方法: 利用声线法确定教室的反射板: 以一间矩形教室该矩形教室平面尺寸为14.4 mxl0.8 m,层高4.5 m,窗户总面积54.4m2,安装普通玻璃,设两个普通硬木拼板门,上有亮子,门洞面积为7.2 m2;该教室原形为太原理工大学新建教学主楼1 50座的阶梯教室,在为使模拟及其实验效果明显,净高取3.4 m,不考虑阶梯,也即考虑了前面观众对直达声的吸收,这样当设置阶梯,地面逐渐升起时,不仅满足视线要求,而且避免前面观众的声吸收,声学效果将会比实验时好。其余门窗设置等同教室原形。该教室声源假定离地面1.78 m,也即离讲台面1.58 irl左右,学生就座后,耳朵离地面约1.1~1.2 m;教师不可能固定一个位置不动,所以Sl,S2、S3.S4为声源活动位置,其中Sl,S 2之间约3 m左右,s3.s4之间约0.6 m左右,相应SI’,S2’.S3’.S4’为s1.S2.S3.s 4镜像点。见图5—2。要使教师在可能位置讲课时,都能将近次反射声反射到教室后部,需要设置反射板的最小面积范围为ADGF,其中AD=5.6 m,GF=3.0 m,满足反射板设置的边长要求,如反射板倾斜合适角度以及教室是阶梯教室时,其尺寸将会另有变化。

五、研究结果及分析

1.反射板选材对教室声品质影响的模拟分析

在容积较大而没做任何声学处理或声学处理不成功的教室,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响时间过长、背景噪声较高、声压级尤其是教室后部声压级较低等现象,以致降低了教室的语言可懂度。其中较低的声压级是影响语言可懂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提高教室声压级,则需设置声学反射板(必要时还得设置电声辅助)。声学反射板设置讲台顶部或黑板两侧时,反射声的来源方向与声源方向一致,给人亲切的感觉,即虽然离声源较远,但就像在近处一样,设在侧墙的反射声给听者环绕感,一般音乐厅、影剧院等观演类建筑用的较多,教室一般不用;教室后部一般不设反射材料,以免形成回声。反射板设置角度、面积等除要满足设置原则,还与教室尺寸、座位升起坡度等有关。借助声学软件EASE模拟分析反射板所选材料不同时对教室声环境的影响。

1.1混响时间的频率特性: 我国《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规定,对于体积在500~1000m 3范围的合班教室,500 Hz频率时的混响时间为1 S,其中混响时间可有0.1 S的变动幅度,教室体积可有10%的变动幅度Il”。从图5—5可见:两种情况下混响时间均满足要求,且低频、中频和高频混响时间基本接近。反射板悬挂在讲台项部时的混响时间要比反射板布置在黑板两侧时的混响时间略长。500 Hz时的混响时间分别为O.91 S和O.88 S。频率(1iz)1.2声压级及其信噪比: 美国ANSI S12.60一2002标准规定教室信噪比(S/N)最小应为15 dB,“教室声学”研究表明教室信噪LE(S/N)d'于10 dB时,听力正常的学生语言清晰度会严重降低,要使听力上有缺陷的儿童听清楚,需要至少15 dB的信噪比。教室1000 Hz时背景噪声采用40 dB:当声源位于讲台左、右两侧时对教室声压级的分布情况有影响;悬挂在讲台顶部反射板的反射效果要比黑板两侧反射板的反射效果略好,其相应的信噪比也较高。

1.3辅音清晰度损失率(Alcons): 语言可懂度是混响时间、声压级和信噪比等的综合评价标准,语言可懂度有许多评价指标,现以辅音清晰度损失率(Alcons)为指标说明,损失越小,可懂度越好,根据软件规定损失率为O%~7%时,优秀:7%~11%时良好;11%~15%为一般;15%~18%时较差:18%以上很差,不可接受。分析表5—3可知,反射板设于两种不同位置时,均有比较满意的结果;其中在黑板两侧布置反射板的教室声学效果较好:声源位于讲台中央比位于讲台两侧时,整个声场有较好的语言可懂度。表5--3反射板位置不同时,对应的声学特性模拟值。

2.反射板布置位置对教室声品质影响的模拟分析: 反射板一般设置于(或悬挂于)大厅的顶棚下,以使反射声能不致因掠过前部席位而被吸收,同时,反射板在满足装修等要求时,应尽量装的低些,以使听众接受到的直达声和反射声之间的时差减到最小;但在阶梯教室里,一般也在讲台附近墙面设置竖直反射板,因为演讲者可能经常站在讲台一侧讲话,并很可能背朝着部分听众。无论从讲台两侧还是顶部传来的近次反射声,都能给听众亲切感,即虽然离声源较远,但就像在身边发声一样。本节将以150人阶梯教室为例,用声学软件EASE分析反射板装于讲台顶部和黑板两侧时的不同声学效果。

六.讨论: 教室反射板可装于(或悬挂在)大厅的天棚下,但也可装于黑板两侧;装在天棚下的反射板在满足建筑装修等项要求的同时,应尽可能装得低些,以使听众接受的直达声和反射声之间的时差减到最小;反射板的位置和倾斜角度,要根据需要加强大厅后部听众区域听音的要求来确定;为使后部听众区域都能得到反射声,反射板应有足够的宽度。反射板的边长不宜小于3 m,以免反射声因板边缘的衍射而减弱;反射板应当是平面或接近于平面,对于所有频率的声音,反射板的吸声系数都应该很小。

七.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知反射板布置在讲台顶部和黑板两侧时各有其优点。如想得到较短混响时间,应把反射板设在黑板两侧;如想使教室后部得到较高声压级,可考虑将反射板置于讲台顶部。但最后方案确定除要考虑实际需要,还得注意装饰效果,避免明显声学痕迹。该教室在实际中考虑到声学及其装饰效果,以及为避免人为损坏,将反射板设于讲台顶部,剖面形式采用倾角不同的折线形反射板,可以更好地将声音反射到教室听众区的前、中和后部,取得良好效果。八.参考文献: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教师声环境研究》

《广西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教室声学设计及其声环境评价》

九.调查问卷:

你经常所处的阶梯教室是

在乙二401教室中你经常处于哪一侧?

在乙二401教室中你经常处的位置?

乙二401教室扩音设备效果如何?

乙二401教室外有没有噪音?

下载中国2008年环境经济核算研究报告完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2008年环境经济核算研究报告完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池危害环境研究报告

    电池危害环境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生活中,人们总会不削一顾地将废旧电池随地乱扔。可是,你真的仔细想过没有?它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危害?这使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我决定好好调查......

    中国民俗文化研究报告

    中国民俗文化研究报告 一、概述 1、民俗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

    中国电子政务研究报告

    摘 要随着电子政务浪潮的蓬勃兴起,越来越多的政府认识到只有接受全新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的洗礼,才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逐步形成的今天有所作为。而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引......

    中国网上药店研究报告doc

    2010中国网上药店研究报告 在许多连锁药店仍处于观望之时,今年上半年又有9家网上药店获得牌照,这比2009年颁发的8张还多,仅比2005年初至2008年底四年时间颁发的10张仅少一张。......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报告

    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一)研究目的 1、熟悉调查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春节),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好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快餐业研究报告

    食品产业体系概论课程讨论中国快餐业研究报告1987 年4 月肯德基快餐连锁店进入中国市场, 揭开了中国现代快餐的发展里程。经过多年的发展, 我国经济形态与居民消费结构发生......

    中国建筑行业年度研究报告

    中国建筑行业年度研究报告 (2011-2012 年)中国建筑行业 年度研究报告 行业外部环境分析 行业发展周期分析 行业财务数据分析 各省市竞争力对比分析 细分市场分析 产业链上下游......

    中国民俗文化研究报告

    中国民俗文化研究报告概述 1、民俗(Folklore)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也是民众现实社会生活的一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