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财政资金投入项目的全程监督和管理的提案

时间:2019-05-14 21:07: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强财政资金投入项目的全程监督和管理的提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强财政资金投入项目的全程监督和管理的提案》。

第一篇:关于加强财政资金投入项目的全程监督和管理的提案

关于加强财政资金投入项目的全程监督和管理的提案

现状:

近年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资金投入,拨款逐年增加,还通过政策引导等方式,不断拓展融资渠道,吸引和筹集了越来越多的资金用于事业的发展。充足的资金确实推动了事业的发展。然而,由于对资金的疏于管理,也出现了资金流失现象和使用混乱、效益差的问题,甚至有人以种种名目进行私分、侵吞等。对此类现象和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要坚决地加以制止与处理。

建议:

首先加强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是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认真抓好落实。实践证明,只有靠制度管理,才能管好。因此,我们应该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结合形势的发展和任务的变化,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及时制定新制度或修改有关规章制度,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式、新情况的需要。使事业经费从预算执行、会计核算到监督等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制可依,事业经费的管理必然会上一个新台阶,必然会最大限度地防范事业经费违规使用等问题的发生。为将这一办法落到实处,我们还应该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只有加以细化才有利于推动落实。

其次要实施全过程的管理。应该做到并坚持:立项时,要推行预算评估制度,以加强经费预算决策的科学性,并将评审结果作为项目能否立项的依据,使用时,加大监管,从而为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

同时还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律宣传,进行反腐倡廉教育,这也是加强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通过宣传教育,帮助有关人员提高法律意识。增强廉洁自律的自觉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利益观,切实从思想上筑起牢固的道德防线,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决地抵制和防止不轨行为的发生,确保事业经费资金的正确使用,使之发挥出更大的效能。

第二篇:我国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机制分析

我国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机制分析

李小云 唐丽霞 张雪

[内容提要]财政扶贫资金的治理关系到扶贫效率和效果,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开始关注因为管理问题带来的扶贫资金投入效果不善,但对于扶贫资金治理中其他环节,如投入、分配、拨付和使用所产生的扶贫资金投入效果和效率的研究很少,但恰恰是这些环节中出现的制度上的缺陷更容易造成扶贫资金出现目标瞄准偏离,从而直接影响到贫困农户参与和受益于我国的扶贫投资。本文尝试全方位分析我国目前财政扶贫资金运行情况和效果。[关键词]财政扶贫资金,瞄准,偏离,治理结构

财政扶贫资金的治理涉及到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管理、分配、拨付和使用等各个方面,财政扶贫资金只有在这几个方面都做到、合理、公平和公正,才能有效地提高其扶贫效率。虽然近些年有很多学者关注扶贫效果,并且对扶贫效果不善的原因进行了很多研究,但从资金治理的角度来看,大部分研究仍然是将讨论的焦点放在了资金的管理环节,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认为项目和资金管理问题也是我国政府扶贫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成为影响扶贫效果的重要因素。夏英(1994)的研究指出:由于项目管理方面制度不全、监控不力,导致大量资金的外溢;或者是由于甄别受益贫困户的工作不力或方法不当,导致了目标组认证错误,致使扶贫资金流向偏离目标,从而发生“目标转换”问题。康晓光(1995)认为,许多部委、部门参加意味着配套资金短缺变得更加突出,很多项目不能完成,项目资金过于分散,难以产生影响。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督也变得更加复杂,有的项目资金被转移。汪三贵(1997)在研究中发现,1993年财政拨款55.4亿元,占扶贫资金的1/2。然而财政拨款的75.2%用于贫困县财政补贴、维持行政事业费开支和职工工资,即将近2/3的总扶贫资金没有落实到贫困户的生产与交换环节中。因此扶贫资金被贫困地方政府挪作他用,直接抵达贫困户比例低。李含琳等(1998)认为,同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相比较,20世纪90年代初反贫困的资本供给是比较充足的,但由于管理和体制方面的原因,扶贫资金的使用效果不十分理想。扶贫资金管理体制机构庞大,手续繁杂,管理层次、环节多,扶贫资金经常被截留挪用,造成扶贫资金的低效率。扶贫资金的来源和管理分散,多头管理,并且在资金的分配过程中平均分散使用,难以形成效益,大大降低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果。扶贫贷款的期限与生产周期不相适应、资金被用于非贫困户和地区、扶贫贷款财政化现象严重,都使其很难发挥脱贫的作用。吴国宝(1997)等指出,由于扶贫是由地方政府具体管理实施的,因而地方政府在目标上可能与中央政府设定的目标相冲突,加之体制的各种弊端、官僚主义、寻租腐败等,从而可能出现扶贫资金不用于扶贫的现象。

一、我国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和管理机制及影响

我国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和管理机制的典型特点是分项投入、多头管理。虽然说我国政府有组织的大规模的专项扶贫行动开始于1986年,但实际上早在1980年政府就设立了“支援不发达地区资金”,专门支持老革命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边缘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当年的资金规模为5亿元;1982年设立了“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每年投入资金2亿元;并且也开始以实物形式来进行以工代赈扶贫活动。随着市场化经济改革的逐渐展开,经济增长对减缓贫困的影响日趋减弱,继续采用以往增长为主、辅以适当救济的反贫困战略已经很难有效地对减缓贫困发生积极的作用。基于这种形势,国家成立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开始了专项扶贫活动,所采取的扶贫模式为开发式扶贫。在财税政策方面,继续执行前述的各项资金扶持政策,并扩大了资金的规模。在“八七”扶贫攻坚阶段,国家又增设了“新增财政扶贫资金”,同时将以工代赈资金原有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按比例承担改由中央财政专项拨款,并扩大了资金规模。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财政扶贫资金主要包括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新增财政扶贫资金、“二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以下简称“三西”扶贫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以工代赈资金。通常将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和新增财政扶贫资金统称为财政发展资金。

从总体上来说,中央财政扶贫资金是国家为解决少数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温饱成果,提高贫困人口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加强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改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落后状况,为达到小康水平创造条件而设立的专项扶贫资金,但具体来看,每项资金的用途都有自己的投向重点(见表1)。资金的多部门管理虽然可以鼓励政府各部门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扶贫工作中,但是却带来资金管理成本的增加和效果的降低,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和沟通机制,各部门在资金管理和使用方面都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定和程序,从而造成了实际中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上的混乱,同时也给资金的监测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不便。

根据财政部统计数据,1986~2003年,我国政府共投入扶贫资金2383.6亿元,其中以以工代赈资金、财政发展资金、三西扶贫资金及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为主的财政扶贫资金为1039.6亿元,占到扶贫资金总量的43.6%。虽然从绝对数量上看,我国中央财政扶贫资金每年都在增加,但从财政扶贫资金占全国GDP的比重波动图可以看出,中央政府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强度间波动较大,1988~1990年投入强度最低,1994尽管是“八七”扶贫攻坚开始年,但1994~1996年政府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强度逐年下降,1996~2000年略有上升,而到了2000年以后又开始略下降。从整条波动曲线来看,我国政府的扶贫投入强度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两点:(1)官方报道的我国的贫困发生率以喜人的成绩逐年下降,国家扶贫资金的投入强度也就有可能相应地下降;(2)目前对实际扶贫资金的最佳需求量与规模还缺少科学的测算与估计,也就是说,政府扶贫资金投入规模的客观依据还不存在。

二、我国财政扶贫资金的分配机制及影响

1978年以后,农村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贫困问题,农村贫困从广泛的普遍贫困状态过渡为特征性和结构性贫困,农村贫困人口在分布上更加集中,因此1986年开始的开发式扶贫开始以贫困县为瞄准单元来分配国家财政扶贫资金。由于在国家层面直接向贫困县分配资金缺乏可操作性,并且同时由于我国财政扶贫资金省级负责制的实施,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分配原则为:(1)中央财政扶贫资金按照因素法分配到各个省区,考虑因素分别是贫困人口数、地方财力、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GDP四项指标数据和政策调整因素。(2)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全部直接用到国家确定的扶贫开发重点县(以下简称重点县)*和各省区确定的贫困县(或贫困乡村),至少70%中央扶贫资金用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这些规定无疑为规范我国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因素法使扶贫资金的分配方法更明确,按因素法分配财政扶贫资金是力图为扶贫资金的公平分配提供政策依据。但是财政扶贫资金的无偿性质使地方政府有获得无偿资金的巨大努力,同时也形成了地方政府为获得无偿资金的博弈行为。理论上讲,如果因素法依据的各因素的方法很明确、透明,那么地方政府的努力将会是无效的,博弈也是无结果的;反之就为地方政府的努力与博弈留有很大的空间与余地。但实际工作中,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公开、透明和可操作的基础数据的收集方法、具体标准、计算影响因子的方法,使得因素法分配仍然停留在口号的层面,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方案,其作用也就很难真正发挥。

中央下达给各省区的扶贫资金必须全部用到贫困县的规定,试图从政策层面杜绝层层挪用财政扶贫资金的做法,减少扶贫资金目标偏离的机会。至少70%的扶贫资金要用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政策本身考虑了贫困人口在重点县和非重点县不平衡分布的实际情况,隐含的假定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与非重点县对财政扶贫资金的实际需求强烈程度比值为7:3。这一方面为更高程度地瞄准贫困人口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减少扶贫资金的层层挪用与流失、减少扶贫资金目标偏离提供了政策保障。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扶贫资金在重点县和非重点县之间的分配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的比例进行,2001~2003年的财政扶贫资金流向上看,大约只有60%的资金是流向重点县的(见表2)。

这种目标偏离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去解释:(1)假设“至少70%的财政扶贫资金用到重点县”的规定本身是合理的,那么这种偏离至少可以说明为保证财政扶贫资金准确瞄准的监管不力,财政资金使用的约束性不强,以及制度保证不完善。从某种程度上说,扶贫资金层层下拨、层层管理所形成的多元化的权利资源可能会诱发项目寻租,从而导致目标偏离。(2)这一目标偏离至少从一定程度上暗示了“70%的扶贫资金用于重点县”的某种不合理性。如果以贫困人口分布作为决定财政扶贫资金分配比重的主要依据,那么2001年重点县覆盖了全国61.9%的贫困人口,应该规定至少60%的财政扶贫资金用于重点县。因此,如果按照70%的分配要求分配扶贫资金,会有许多分布在非重点县的贫困人口不能公平地受益于国家财政扶贫资金的扶持。

三、我国财政扶贫资金的拨付机制及影响

在中央一级,资金的分配是从每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国家财政预算开始的。根据规定,财政扶贫资金必须在预算通过后的1个月内下拨到各省区财政厅。地方各级财政在收到上一级财政下达的财政扶贫资金后,应尽快与扶贫办、计委(以工代赈办)衔接项目计划,分批下达资金。首批下达时间不得超过1个月,比例不得低于80%。当年计划的项目和资金应该在财政之前完成和拨付。财政扶贫资金的拨付规定考虑了贫困人口需求项目生产的季节性与市场的变化性,从政策上限制了延迟拨付的可能。但实际中发现,从中央到省区的拨付都能按时,但从省再到市、县的拨付就有延迟的现象。2004年8月份笔者调查时,有的县2003年的资金还没有完全到位。迟到的资金影响了扶贫资金的及时有效使用,降低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

财政扶贫资金迟到的主要原因是行政层层拨付的制度,使得经手机构实际上无形中把经手权变成了控制权,形成了一种无形的权力资源。权力资源的利用会弱化资金分配的公平与合理性,也同时为县级单位最大化获取财政无偿扶贫资金的目标提供了博弈的机会,这也是各地出现“跑项目、争资金”的主要原因。跑项目、争资金不管是多么隐蔽的形式都增加了获得资金的交易成本,这一交易成本相当大,而这些成本最终都来自于扶贫资金,会极大地降低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据非正式调查,每年每个县扶贫办的非项目活动经费超出行政开支达3~8万元,如果按照3万元的最低数估算,全国592个重点县每年就会有1776万扶贫资金被“挪用”,占2002年重点县财政扶贫资金总量的0.5%;如果按照8万元的最高数估计,每年会有4736万元被“挪用”,占2002年重点县财政扶贫资金总量的1.3%。以上分析说明了:(1)目前保证财政扶贫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的拨付方式缺乏高效率的技术措施;(2)目前的行政层层拨付资金方式本身效率很低且不合理。

四、我国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机制及影响

我国财政扶贫资金在使用上有几个特点:(1)明确规定了资金的投向,这种规定在实际中的反应就是财政扶贫资金投向重点,从产业上看以农业为主,从项目类型上来看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1998~2002年的5年间的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平均投向,农业占40.8%,占22.5%,其中还有约6%左右是投向农副产品加工业,用于农村文教卫生和科技培训的社会服务约为5%,用于包括道路、农田水利、人畜饮水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约占22.8%,而用于其他方面的约占到9%。(2)资金使用上必须以项目为承载,即通常说的“资金跟着项目走”。中央对财政扶贫资金使用上的这两点规定的根本目的是想从制度层面上为扶贫资金不被挪用提供制度保证,从而降低扶贫资金的目标偏离。但是在实践中这种规定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并且还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产生了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扶贫资金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贫困农户的需求,排斥了真正的贫困农户受益于扶贫干预。

由于中央对财政扶贫资金用途有严格的限制,地方政府则把这部分扶贫资金的用途限制在更小的范围内,如村路、沼气池—猪圈一改厕三位一体、人畜饮水、小水窖、灌溉小水窖及少量的技术培训。而实际上,我国农村贫困问题非常复杂,剩余贫困人口面临的生存环境差异巨大,贫困人口的需求也是千差万别,这种差别不仅体现在省区间,即便在同一个县内也十分普遍,因此采取这种一刀切的扶贫方式很难适应贫困问题的多样性特点和满足贫困人口的不同需求,这也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扶贫资金的使用偏离贫困人口的实际需求,从而也无形中降低扶贫资金的使用效果。

在某省2个县的8个贫困村农户扶贫需求与扶贫项目对接情况。村民的第一需求是道路修建,这和其大石山区的贫困特征密切相关,排在第二至九位的是提供盖房子方面的支持、养殖业、提供补助、发展沼气、解决人畜饮水、进行科技培训、解决通讯问题和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将农户需求与两县扶贫资金投向作比较,不难发现,农户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需求基本上能够得到满足,如道路建设、沼气池、人畜饮水和农田水利建设,但是对于住房改造、发展养殖业和教育补助等具有明显的个体性特征的需求基本上没有涉及。

“资金跟着项目走”从制度设计上是为了避免财政扶贫资金被截留和挪用,从而保证财政扶贫资金的专款专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上,扶贫部门为了降低扶贫项目的实施成本和利于监测,从而在项目选择时考虑的重点是:(1)项目有一定的规模;(2)以扶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重点。“项目有一定的规模”的审批偏好,往往使多样性、分散性及小规模性的贫困人口需求因为不能满足这一偏好而被筛选掉,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扶贫资金的目标偏离。同时实际中具有一定规模的项目多是更能使非贫困人口受益的项目,如大规模修建需要农产配套资金的沼气池多是把难以支付配套资金的最贫困的农户排除在外,更多受益者是有能力支付配套资金的相对富裕农产。而如果不需要配套资金,只是把有限的扶贫资金用来扶持真正的贫困户,让富裕农户自费修建沼气池,可能的结果是沼气池的规模(数量)短期内不会很大,达不到审批偏好的“有一定规模的项目”。“以扶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重点”的项目审批偏好,考虑到了项目的覆盖度与受益范围,能使更多的人口得到扶贫资金的扶持,但是对商品生产程度低、收入来源缺乏的农产,有限的扶贫资金只便利了他们的生活,而不能增加其持续发展、摆脱贫困的经济收入来源。也就是说,扶贫资金的使用偏离了最贫困人口的实际需求。

从表5中可以看出,在XX县6项扶贫项目覆盖贫困农户比重平均仅为18%,除了沼气池—猪圈—改厕三位一体项目覆盖51%的贫困户与贫困人口外,其他扶贫项目对贫困农户及贫困人口的覆盖度都很低,最低的易地开发项目只有6%。

利用参与式评价工具对一些到村的具体扶贫项目进行受益群体分析,其结果同样也表明贫困户受益比重要远远低于中等户和富裕户,贫困户受益比重仅为16%,中等户为51%,富裕农产为33%,详细情况见表6。出现这种情况的核心原因是一旦扶贫资金的投入转为项目机制以后就面临着项目成本与扶贫资金投入缺口的问题,地方政府往往会把不足的部分以农户提供配套资金的形式转嫁到目标群体身上。

五、简短结论

1.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类型多样,资金数量可观,充分反映了我国政府解决贫困问题的决心和努力,但是资金分散到各个部门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和信息交流平台,从而造成了扶贫资金管理上的不一致性和使用上的重复性,带来了扶贫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为资金的有效监测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2.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分配根本上仍然遵循着以重点县为基本单元的县级瞄准,但实际上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在重点县的投入比重远小于“至少70%”的目标规定,大约仅为60%左右。

3.财政扶贫资金在各层次的拨付时间有明确的规定,中央到省区的拨付都能按时到位,但从省到市、县的拨付就有延迟的现象,这种延迟势必导致扶贫资金使用效率的降低。

4.依托项目进行日标瞄准长期以来受到了研究者的质疑。一方面,对扶贫项目的类型限制使得扶贫项目并不能适应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复杂性特点和农户需求的多样性,项目的选择受到了管理方便与农户需求分散这一矛盾的制约而无法做到准确瞄准,从而造成了我国扶贫资金不能准确瞄准穷人的结果;另一方面,对于项目的资金配套要求和技术要求也为排斥穷人受益、鼓励富人参与提供了合理性,从而造成了扶贫资源在目标群体瞄准上的偏离,研究表明,扶贫项目对贫困群体的覆盖率只有16%,而对中等户与富裕户的覆盖率分别为51%和33%。

文章来源:《农业经济问题》 2007年 第10期

第三篇:“健康管理”项目提案(参考)

“健康管理”项目提案

一、健康管理的含义及国内外发展状况

健康管理在我国是一个新概念,但在国外却已经很成熟,它是以个人、家庭及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一种新型的健康服务模式,是针对个人或人群的危险因素进行全方位管理服务的过程。健康管理1971年开始在美国出现,到如今美国有700家健康管理公司,有9000万人口在使用健康管理服务,并有市值达500亿美元的健康管理巨头出现。我国自2001年北京中关村诞生第一家健康管理公司以来,到2005年已有300家以上的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分布于全国100个城市的社区,但大部分机构仅能提供健康管理的某一个环节中的某项服务,还没有整合成为一个完整的价值链。有一部分企业正朝着综合服务方向发展,他们以互联网和电话呼入接口为平台,搭建消费者与医疗机构(或保健中心)的沟通渠道、做资源整合和流程控管工作,提供预约挂号、预约体检、专家咨询、个人健康计划、企业或保险公司健康资产第三方托管等,如北京爱康网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环球医疗救援有限公司、浙大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广州中医药大学网络有限公司等。

二、我国健康管理市场需求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人的身体、心理以及社会适应性的完美状态,按照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定义的这一概念把人群的健康状态分为三类:健康、亚健康和疾病,亚健康和疾病都属于不健康范畴,据WHO统计,在现代社会的高负荷、高节奏的状态下,处于不健康状态的人群达70%以上,而其中只有20%的人是出现疾病而接受医院治疗,也就是说有将近总人口50%的人群是需要进行以预防、保健、康复为主的健康管理。

事实上因为国人的健康概念还比较滞后,健康管理虽远未在中国达到普及的程度,但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和城市,健康管理市场需求开始初具规模。与医疗需求相比,医疗是应急性的需求,而健康管理消费是一种持续性的需求,是主动性消费,主要集中在高收入阶层。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深圳这样的大城市,中产阶层正在形成。他们有相当一部分人愿意每年交纳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来换得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而国内众多公共健康医疗机构的服务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对企业而言,在健康管理上投资1元钱,在医疗费用上就可以减少8~9元。健康管理服务对降低整体医疗费用的支出功不可没。

根据业界的估算,中国健康管理市场规模有600亿元。而现阶段只有10亿元左右,发展潜力巨大。2005年,仅健康险的收入就大约为300亿元,这其中如果有10%用于第三方公司进行管理,就有30亿元的商机。许多保险公司也乐意为客户找健康管理公司,因为这类公司客观安排医疗资源,让保险公司方面节约医疗开支。

此外,健康管理公司在医疗资源信息化方面可以有所作为,他们可以利用其技术优势开发出相应的信息化产品,为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的解决方案,并借此收取佣金。根据一项对中国卫生信息化投入总费用的调查分析,今后5年将是我国卫生信息化发展的高速增长时期,“十一五”期间全国卫生信息化投入规模将保持稳定快速增长的趋势,年投入费用将从2005年的50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00亿元,这些数字显示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在目前,向国有医疗机构收取佣金还做不到,此项收入主要来自民营医疗机构。

三、健康管理的运作方式及经营组织

目前国内健康管理业主要有三种经营方式:一是自建服务实体提供体检、门诊、康复、保健等服务,如上海国宾体检中心、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等;二是采用“IT+健康”模式,即不建任何医疗实体,以网络平台、会员制、只做桥梁和管理来实现经营目标,类似于“行和住”领域的e龙和携程,如爱康网、中国医药热线等;三是前两种方式的结合,既有自建医疗实体,又提供网络平台充当患者与社会医疗资源之间的桥梁,如环球健保网。

以下重点详述第二类“IT+健康”经营模式的运作方式

(一)经营理念 将IT、医疗、保险相融合,把体检中心、医院、国家级实验中心、医药行业协会、专家团队等整合为一个完整的平台,提供从电子病历档案到健康体系、健康评估、就医通道、跟踪干预、健康咨询、健康保险等一系列的服务,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医疗服务价值链。

(二)经营实体

硬件方面,要建立包括IT平台、客户平台、呼叫中心、远程诊疗中心;软件方面包括分析系统、专家信息系统、医疗资源、质控操作标准等等;合作平台包括医疗机构、体检机构、学术机构、保险机构、网络支付金融服务机构等。

(三)服务内容

① 预约挂号:个人通过网络或电话呼叫平台预约健康管理公司合作范围内的医院的挂号,可以预约专家号。

② 预约体检:个人能过网络或电话呼叫平台预约健康管理公司合作体检机构的体检服务。

③ 专家服务:专家通过网络平台为客户提供咨询、指导、会诊、远程医疗等服务。

④ 健康托管:企业或保险公司为了减低职工医疗支出或医疗险赔付支出,把职工或保险客户的健康管理整体打包给健康管理公司,由健康管理公司安排医疗资源为企业职工或保险公司客户提供就诊、体检、健康咨询、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健康评估、健康指导等整体健康服务。

⑤ 个人健康管理:健康管理公司安排医疗资源为个人提供就诊、体检、紧急救援、健康保险、健康咨询、心理咨询、健康评估、健康指导、私人医生、购药送药等整体健康服务。

⑥ 医疗客户关系管理平台:为医疗单位、保险公司、医药保健企业客户关系管理提供信息平台。

(四)服务对象

①个人会员,②企业,③保险公司,④医疗机构,⑤电信、移动通信、银行等服务企业的高端客户。

(五)服务方式

①自助电话呼叫预约②自助网络平台预约、咨询③声讯健康服务④手机短信健康服务⑤紧急电话救援服务⑥人员导医就诊服务⑦上门服务

(六)推广方式

主要以发展会员的方式吸收客户。对自然人以售卡、网络注册方式发展会员;对企业、保险公司以整体协议方式发展会员;与电信、银行等服务机构合作,为其高端客户如信用卡持有人提供增值服务;发展二级网络代理商,吸收各网站会员成为客户。

国内健康管理业主要经营组织:

1、挂号服务: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如深圳市卫生局和深圳市医学信息中心联合主办的95120医院预约挂号系统(www.xiexiebang.com

2、属地:北京

3、运营企业:北京环球医疗救援有限公司

4、成立时间:2004年

5、投资情况:北京环球医疗救援有限责任公司(环球医疗)是由中国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与香港主板上市公司——中国卫生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创建,经国家卫生部批准在中国大陆地区提供健康资产管理服务及紧急医疗救援的中外合资机构,公司于2004年推出环球健保健康资产管理服务体系。

6、规模:环球健保的医疗服务系统由覆盖全国的914家医院网络及环球健保会员专属诊所组成,向会员提供独享绿色通道医疗服务,从就医挂号到住院康复,全程由环球健保专业人士管理执行。此外,美国医疗业领袖机构——约翰.霍普金斯医疗集团(Johns-Hopkins Medicine)与环球健保达成战略合作,为环球健保会员提供世界级医疗服务。此外环球医疗负责国家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在中国大陆地区的运营,会员发生意外伤害时,由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出具担保函,遍布全国的环球健保医院为会员提供免押金医疗救治。目前,环球医疗还在参与筹建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际紧急救援平台。

7、经营实体:环球健保网;环球紧急救援呼叫平台;会员诊所

8、服务内容:紧急救援服务;健康管理服务:会员诊所、私人保健医生、国际医疗服务、24小时医疗咨询服务、医院就诊指导/全程陪诊服务、个性化健康指导服务、体检指导及陪诊服务、在线信息服务、企业健康资产管理服务。

9、收费方式:会员制;售产品卡;团体协议。

(三)中国中医药在线

1、网址:www.xiexiebang.com

2、属地:广州

3、运营企业:广州中医药大学网络有限公司

4、成立时间:2000年

5、投资情况:由广州中医药大学、新南方集团有限公司、珠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生创展有限集团(香港上市公司)投资设立。

6、规模:与广东省30多家三甲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广州、北京、上海、天津、长沙、西安、成都、深圳设有分部。拥用会员数十万。以广州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的专家队伍为基础,组建了一支专家团队。

7、经营实体:中国中医药在线网(www.xiexiebang.com)、99健康服务中心、99健康体检中心、99健康服务中心金卡会员俱乐部、99健康短信中心等。

8、服务内容:预约挂号、预约体检、健康咨询、个人和团体的全面健康管理。

9、收费方式:售产品卡;单次使用在线支付;团体协议。

(四)浙大健康网

1、网址:www.xiexiebang.com

2、属地:杭州

3、运营企业:浙江浙大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4、成立时间:2005年

5、投资情况:由由浙江大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和浙江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2000万元组建而成的。2005年浙大健康网与浙江地区最大的地方门户网站浙江都市网联合推出960520家庭医生网络平台。

6、规模:主要依托浙江大学医学院浙二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儿童医院和方回春堂名中医馆的医疗资源。目前规模相对较小。

7、经营实体:960520专家健康咨询中心;VIP贵宾服务中心;浙大健康网

8、服务内容:健康咨询、VIP会员就诊和家庭医生服务、预约挂号(免费)。

9、收费方式:会员制(缴钠会员费)。

五、项目建设方案提要

(一)经营定位:为中高收入阶层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为企业、团体和保险公司提供第三方健康托管服务。

(二)投资规模:3000~7000万元

(三)服务内容:预约挂号;预约体检;专家咨询;个人健康管理;企业或保险公司健康托管;服务企业高端客户的健康增值服务。

(四)实体建设:互联网IT平台;电话呼叫接入平台;客户服务平台;合作医院;专家团队

(五)营运管理

1、运作职能部门

IT技术部门:负责健康管理服务的IT技术实现,主要包括网络平台、呼吸接入平台的建设和维护管理,设计与医院信息平台的接口标准,设计分析系统、专家信息系统、各种操作标准等等;

产品设计与创意部门:针对不同客户需要推出个性化的健康产品; 市场推广部门:一方面建立与社会医疗资源、专家资源的合作,另一方面向目标客户群,采用各种推广手段发展会员;

客户服务部门: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网下的各种服务内容。

2、推广方式

① 向客户的推广方式:媒体广告;派发宣传资料;发展二级网络代理,建立联盟网站;与门户网络联合,建立接口;向服务企业的高端客户推出增值服务;收购各类医疗信息公司,整体转换其会员;对企业、社区和保险公司进行公关,争取其整体健康托管业务。

② 面向医疗资源的推广方式:与政府卫生部门合作,争取医疗资源合作;对各医疗单位进行公关,争取合作;与卫生行业协会、组织、高校合作,获取医疗资源、专家资源。

(六)投资收益方式

会员服务收益;广告收益;网络代理加盟收益;出租专家学术资源,为医药保健企业提供健康教育、学术推广支持,可获取一定的收益;企业上市回报。

本项目投资回报期大约需3~5年。如果完整地重新建设整个项目,初期的投资会非常大,风险也较大。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初期考虑加盟,在二三线城市来开展。

第四篇:浅析房地产项目造价全程管理论文

摘要:通过对项目各阶段的分析,浅谈工程造价全程控制。

关键词:全程;成本;造价管理

所谓全程工程造价管理,是指从设计、施工图预算、招标合约、工程结算等各个阶段进行全面系统管理,从而有效完成预期成本目标。

一、设计阶段

通过了解工程设计要求想法,分析当期同类项目成本指标向设计单位提出限额设计指标,包括工程造价限额和工程实物含量限额指标,分别对应建筑、结构、机电、精装饰装修、园林绿化、环境工程、土石方及市政工程等。

首先根据方案设计,编制方案估算,提出对此方案是否可行或优劣的意见,并得出一些类似产品数据及技术要求等。然后在初步设计完成后,编制设计概算,得出相应概算和测算出经济指标,并与限额设计指标进行对比,提出更具合理化建议。在设计方案深化,进行方案比选时,采用专家咨询论证会,调整设计概算,从价值工程角度做不同方案的经济评价分析,给项目提供可选的最佳设计方案。

二、施工图预算及招标合约阶段

经审定的造价控制指标为限额指导,对施工图进行审查,加强施工图设计及其材料选配工作,找出施工图纸设计缺陷、错漏,制定出有利于成本控制的设计优化建议和材料/设备选配方案,并严格审核工程设计、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图预算,计算限额含量,并编制施工图预算(包括工程量清单,清单组价编制),保证差异范围在5%以内。

以预算总额为依据,制订成本控制目标。进行项目合约规划,对整个项目标段划分,包括总包、直接发包的独立工程、直接采购(甲供)的标段。编写总包单位招标文件(含合同文件),编制专业分包招标文件,做好开标、评标、澄清等相关工作,分析各投标人的投标报价,并与控制价进行分析比较(提出施工方案与报价是否相符、是否存在不平衡报价、是否有漏项),得出技术经济分析报告,并与中标单位进行合同谈判、签订等工作,办理招标及备案手续。

三、施工阶段

经审定的施工图预算为成本指导,全程监督的施工造价管理,对中标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对可能造成项目成本增加的情况提出应对措施。对施工过程中涉及造价调整的设计/工程(含材料)变更、经济签证、价格核定,作好监测跟踪,及时反馈,制定控制方案,同时编制动态成本报表数据、建安成本执行情况报告及工程成本超支预警报告。

1、核实、调整和分类统计工程量清单

为了动态管理工程造价,做到心中有数,在项目中开展核实、调整和分类统计工程量清单工作,在施工合同签订之后对中标人的工程量清单进行核实调整,修正投标时候的错误和笔录,在招标文件中加入限制不平衡报价的条款,譬如招标人若发现投标人的投标单价与按定额计算的单价相比大于30%的时候,业主有权按定额调整综合单价;而分类统计工程量的目的是掌握各单项工程各分部分项的工程量组成,以便于编制产值计划和提高审核进度款的效率。

2、编制产值计划、审核月进度款、动态成本报表

3、主要材料和设备认质、认价核定

(1)对材料设备价格及时进行调研,如遇可调材料价格上下浮动超过合同约定幅度时,及时提出书面分析报告,制定相应对策。

(2)在收到施工单位关于材料和设备认质、认价核定书面要求后,监理(项目部)及时确认质量标准要求后,根据合同约定的方法,及时进行价格招标或询价,根据其询价结果,对其进行核价:确定价格、品牌、材质、参数等。(3)在变更某项材料、设备时,通过市场调研和经济指标分析,可能引起的造价增加或减少时,应对其进行成本控制。

4、现场收量

对现场土石方工程、隐蔽工程、签证中不能按图计量部分,及其他需要现场收量确定工程量的项目,进行现场测量收方。在收到施工单位整理后的收方成果文件,及时完成收方成果审核和资料整理工作,如有整改要求,及时要求其整改后重新收量。因单项签证涉及造价金额预期超过合同总价1%时,及时提出造价分析报告并报审,根据报审最终意见在签证单上签署明确核价意见。

5、技术、设计变更审核:因单项技术、设计变更引起造价上调预期超过20万元的,提出造价变更分析报告,报总经理审批。

6、索赔

(1)拟定引发索赔的控制点,如工期延误等,全程实施监控和预警,如发现符合合同索赔条件的情况出现,及时通知监理(项目部),并拟定索赔方案意见,报领导审批同意后,正式提出索赔。

(2)拟定施工方可能提出索赔的问题,如为我方可以预期的因素(譬如重大设计变更等,但不包括进度款到帐时间等我方不能预测的因素),全程实施监控和预警,如发现可能出现施工方索赔的情况,及时通知监理(项目部),并收集反索赔资料,拟定反索赔预案,施工单位正式提出索赔后,按合同约定的程序,及时处理索赔事宜,并将过程和结果报领导审批后执行。

四、结算审核阶段

工程完工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结算资料的审核,提交:工程结算总价及其明细结算报告、各分项工程结算书、全过程的造价控制及分析评估报告等专业审核结算报告。

1、结算资料的审查

(1)首先在工程计划竣工工期两个月之前,下发经审定《工程结算所需资料清单和资料质量要求》到施工单位,要求施工单位按要求及时完整的报送结算资料,并明示时间责任。

(2)工程竣工验收结束,在收到施工单位递交的结算资料后,按规定对资料的完整性进行审查。完成对结算资料的审查后,提出审核整改意见,或接受资料开始办理结算。但过程中施工单位因任何理由单方提出增加资料的要求将不被接受。

2、竣工结算的审查

(1)工程竣工验收结束,在对结算资料的完整性审查后,按合同的规定时限完成对竣工结算的审查。

(2)审核方法为全面审核法,包括所有实物工程量的审核,材料单价的审核等,审核依据严格按施工合同及相关文件的要求执行。

五、项目后评价

在竣工结算完成后,对比分析工程结算价与投资估算、设计概算、目标成本的偏差,进行偏差分析,并对造价指标和实物工程量指标进行分析,出具分析报告书,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相关经验和教训。

第五篇:全程监督 现场清点

全程监督 现场清点

双路乡派出所严管民用爆破物品

双路乡现有两座石料厂和一座改制在建煤矿,开煤矿和挖矿井经常需要雷管和炸药爆破,根据公安机关有关爆破物品管理规定,结合石料厂和煤矿外来人员状况复杂的实际,为了确保爆炸物品不流失,不为社会形成安全隐患,双路乡派出所高度重视该物品的管理和使用工作,历年来一直采取全程监督、现场清点的办法,即运送爆炸物品的专车一到,派出所立即派出民警跟随专车到达矿山,严密进行监控,待到爆破完毕,将剩余的雷管炸药进行清点登记,然后全部带回。此举有效地堵塞了民用爆炸物品的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漏洞,不为犯罪分子留下任何可乘之机,有效维护了当地社会的安全稳定。(供稿:王前锦)

下载关于加强财政资金投入项目的全程监督和管理的提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强财政资金投入项目的全程监督和管理的提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财政投资项目全过程评审监督论述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财政投资项目全过程评审监督论述 财政投资项目全过程评审监督论述 摘要: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属于公共产品,具有投资规模大、管理主体多、......

    海安县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现状、问题及建议

    海安县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现状、问题及建议农业科高阳近年来,我县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创新支农工作方式方法,城乡统筹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农业的......

    完善监督机制 实行全程监督

    完善监督机制实行全程监督 二、当前“一把手”监督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一把手”监督机制虽有较大的推进,但从总体上看仍处于“......

    财政项目管理交流材料(5篇范例)

    创新机制强管理管好项目促发展近年来,我县积极实施“**”发展战略,县域经济不断壮大,社会事业长足发展。特别是项目推动战略的实施,使我县城市品味不断提升,环境面貌大为改善,民生......

    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经验交流材料(大全)

    强化管理 创新机制 切实做好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和档案管理工作 ——全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项目管理·档案管理现场观摩会交流发言材料 (2011年 月 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财政支农项目管理费管理暂行办法(最终定稿)

    附件 财政支农项目管理费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财政支农项目管理费的管理,更好发挥对加强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监管的支持保障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根据相关财政资金......

    商业地产项目全程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关于商业地产核心问题的分析 P005 核心问题一:为什么创业容易守业难? P011 核心问题二:如何把握商业地产与住宅开发的本质区别? P019 核心问题三:商业地产市场调研与住宅......

    缸顾乡财政项目资金监督管理办法(范文模版)

    缸顾乡财政项目资金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项目资金监督管理,切实提高乡镇财政项目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