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 服务咸宁经济社会发展(定稿)
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 服务咸宁经济社会发展
咸宁市人民检察院
当前,我市经济社会正处在提速发展、爬坡上升阶段,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加快咸宁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非常及时,意义重大。作为检察机关,就是要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立足法律监督职能,通过优质高效服务,为咸宁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具体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端正执法思想,强化服务意识
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必须端正执法思想,更新执法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明确服务方向。
一是要牢固树立检察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观念。主动了解党委、政府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政策、新措施,及时调整检察工作部署,做到思想上与大局合拍,行动上与大局同步,始终如
一、上下一体地为大局服务。进一步明确建设“和谐咸宁”和咸宁“十一五”规划对检察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找准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的出发点,落实到检察工作的每个环节。
二是要牢固树立全面、平等的服务观念。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破除执法中的等级观念,保障所有当事人在法律 1
适用上的统一平等。统一执法尺度,不分公有私有、国有民营、内资外资,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环境。
三是要牢固树立服务必须优质、高效的观念。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及时、高效、优质、便利的服务,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服务的方向和重点,增强服务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坚持效率优先、质量第一的服务理念,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措施,加强机制建设,保证服务水平和质量逐步提高。
四是要牢固树立服务必须依法办案的观念。办案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手段,检察机关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必须坚持“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以办案为中心,通过“多办案、办好案”,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好的法治环境。
五是要牢固树立在服务中发展检察工作的观念。要强化有为才有位的意识,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通过优质高效服务,提升检察机关的形象和声誉,提高检察机关的社会公信度。
二、充分履行职能,提升服务效果
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只有立足检察职能,才能做到依法、有效服务,取得良好的服务效果。
一是进一步加大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力度,维护社会秩序,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坚定不移地贯
彻“严打”方针,充分利用批捕、起诉职能,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促进社会治安形势进一步好转。当前要积极参与“扫黑除恶”、整治“一霸四强”等专项行动;要加大对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的打击力度,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二是进一步加大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力度,促进反腐倡廉,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清廉的政务环境。要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查办大案要案,深入职务犯罪多发易发、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行业和领域,深挖细查,突破一批大案要案和窝案串案。积极参与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严肃查办和预防涉及国家工作人员在商业活动中的贿赂犯罪。要结合咸宁实际,注重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大涉农职务犯罪案件的查处力度,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救灾、扶贫、移民、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的管理和各级政府扶持农村建设的项目经费中出现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犯罪问题,坚决依法惩治,决不手软。积极探索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新途径,切实开展个案预防、专项预防和系统预防,促进预防工作取得新成效。
三是进一步加大诉讼监督力度,维护公平正义,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公正的司法环境。要进一步强化监督意识,做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规范监督,强化诉讼监督的效能。重点监督纠正有案不立、以罚代刑、有罪不究以及滥用刑事追诉手段插手经济纠纷、违法立案等问题;追捕追诉漏罪漏犯,监督纠正违法冻结、查封、扣押款物、违法取证、刑讯逼供、滥用和随意变更强制措施等问题;监督纠正重罪轻判、轻罪重判、有罪判无罪等裁判不公问题。要从监督违反诉讼程序问题入手,以惩治司法领域的腐败问题为重点,促进司法文明与公平正义目标的实现。
四是进一步加大依法化解社会矛盾力度,促进安定团结,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从我市情况看,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影响稳定的因素将长期存在,因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税费改革等方面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对此,我们要从加强控告申诉检察工作入手,认真办理群众控告申诉,依法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根据人民群众的呼声,适时地、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法律监督工作,集中解决损害公正执法、侵害群众利益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做好集中处理涉检信访工作,努力把涉检信访问题解决在首办环节和基层,避免矛盾激化,促进社会和谐。
三、完善服务措施,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讲求执法策略和方法。在办理涉及企业的案件时,注意维护企业形象和产品声誉;对企业负责人、技术骨干、关键岗位人员采取强制措施时,及时通报,做好衔接,尽量避免和减少对生产经营和招商引资活动的影响;慎重采取查封、冻结、扣企业账目、银行账户、企业财产等措施。
二是改进执法作风。克服执法办案中的官僚主义、拖拉作风、推诿扯皮,通过变“上访”为“下访”、变“坐堂问案”为“上门取证”、变“冷硬横推”为“微笑服务”、变“粗蛮执法”为“文明办案”,提高执法效率。
三是制定和落实执法便民措施。开展创建“文明接待室”活动,推行程序告知、预约接待、沟通协调等工作机制,完善检察长接访制和首办责任制;坚持对实名举报、控告实行逐件答复。
四是深化检务公开。进一步完善检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拓宽人民群众了解检察工作的渠道;建立健全保障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当事人权利义务告知制度,增强检察工作透明度。
五是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行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及时治理纠正检察执法中不规范的突出问题。严禁受利益驱动违法违规办案;严禁到发案单位吃拿卡要;严禁接受赞助与拉赞助;严禁借口办案干预发案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和生产经营活动;严禁干预市场主体合法自主的经济行为。
六是加强检察队伍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坚定全体干警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加强业务素质建设,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加强纪律作风建设,造就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检察队伍;加强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抓好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法治理念教育,进一步弘扬“忠诚、公正、清廉、严明”的检察官职业道德,树立检察机关良好形象。
二00六年六月二十八日
第二篇: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努力为新型工业化服务
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努力为新型工业化服务
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以新型工业化引领和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市委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当前,我市处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全市检察机关必须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己任,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为新型工业化营造和
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一、依法打击刑事犯罪,为新型工业化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社会稳定是新型工业化的前提和基础。检察机关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依法加强对各种刑事犯罪的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工作。去年以来,共受理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案件1614件2833人,审结1595件2783人(含积存),批准逮捕1473件2574人;受理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案件1961件3483人,审结1676件2924人,提起公诉1647件2873人(含积存)。
1、突出重点,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一打两整”等专项整治行动,始终坚持把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两抢一盗”犯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及毒品犯罪作为打击重点,共批捕上述案件987件1684人,起诉1108件1792人(含积存)。整个专项斗争做到了办案力量、经费、装备三个到位,确保了“一打两整”质量和效果。如市院办理的***故意杀人、抢劫、盗窃案,该案社会影响大,出庭效果好,***被判处死刑并已执行。
2、依法办案,切实维护企业的利益。在工作中,坚持加快办案节奏,提高办案效率;严把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适用法律关,确保办案质量。同时,在办案中从维护企业利益的角度出发,切实服务新型工业化。如:**区院审查犯罪嫌疑人李某合同诈骗**公司货款480余万元一案。该案在公安机关报捕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符合报捕条件。但如果对北京人李某不捕,公司的损失就难以追回。于是,该院主动配合公安机关到北京、天津进行为期16天的调查取证,最终使李某顺利批捕,为**公司追回货款创造了条件。该案办结后,**区政法委对该院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3、立足本职,妥善处理涉检涉诉上访。积极推行院领导对重大复杂案件包案处理办法,坚持和完善检察长接待日、检察长批办制度。两级院共接待来信来访605人(次),其中检察长接待来访90人(次),批办案件62件。切实加大涉检信访专项工作力度,进一步强化“案结事了、息诉罢访”的效果。如:**不服**市院的没收决定,多次向高检院、省院、市院提出申诉,省院于去年决定退还没收款。由于该款已上缴财政,**、**两级检察院与**市政府经过多次协商,现已将该款退还给**,达到了息诉罢访的效果。
4、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在科学判断犯罪态势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基础上所作的新思考、所提的新理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应当把握严格依法、区别对待、注重效果三个基本要求。去年以来,对未成年人犯罪、初犯、偶犯和轻微刑事犯罪案件,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作出不捕决定212人,作出不诉决定68人,保证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对未成年人犯罪,采取帮扶救助的措施,从轻处理,善加引导。如**县院针对罪行较轻、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较小的未成年犯,建立“救助档案”,通过多种形式长期跟踪教育,帮助他们走出犯罪的阴影,重回社会。目前在已建立“救助档案”的5人之中,有2人考上大学,3人仍在高中就读。
二、加大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力度,为新型工业化营造清正廉洁的政务环境
职务犯罪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严重恶化了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检察机关要坚决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严厉惩治腐败的要求,始终把查办职务犯罪工作摆在突出位置。
1、突出办案工作重点。结合自侦工作实际,确立了重点查办大要案的工作目标。去年以来,两级院共立案侦查职务犯罪案件72件86人,其中贪污贿赂案件64件77人;查办县处级以上要案8人,5万元以上贪贿和10万元以上挪用公款案件30件,去年大要案上升幅度居全省前列。查办了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职务犯罪,如:市院查办的**公司出纳***挪用公款920余万元案;**区院查办的**市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受贿200余万元案;市院查办的**公司**等7人受贿、贪污150余万元案;**市院查办的**公司董事长**受贿60余万元案。
2、增强侦查工作能力。进一步健全与纪检监察、审计、金融监管等部门的案件线索移送和工作联系制度,拓宽案源渠道。进一步完
善侦查部门与侦查监督和公诉部门的制约、配合机制,增强获取、固定证据的能力。充分发挥侦查一体化机制的作用,不断完善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评价机制,逐步建立科学合理、能够有效促进查办职务犯罪工作健康发展的考评体系。加强办案工作区建设,提高上下级间通讯调度和实时监控能力,加快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进程。
3、加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把预防涉及公共权益、公共项目、公共资金管理中的职务犯罪作为重点,加强对典型案件的剖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检察建议。共开展重点建设项目预防12个、个案预防41件。如**二期工程预防项目,检企联手为企业节约工程资金近1.5亿元,被评为2006“全省优秀预防项目”。今年市院与市**厂组织开展“清风伴我行”廉政文化宣传月活动,还与市电业局开展电力营销领域职务犯罪专项治理活动,强化了预防教育宣传职能。为切实服务新型工业化,职务犯罪预防部门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提出预防犯罪建议。针对企业人事管理、存货管理、采购程序、付款程序、资料保密等环节,按照我国法律法规,提出预防犯罪的建议,帮助企业堵塞管理中的漏洞。二是加强预防犯罪宣传。宣传的形式有举办讲座、帮助企业进行新员工法律培训、打击犯罪宣传等。三是开展预防犯罪咨询。针对企业提出的具体要求,提供免费及保密的预防犯罪咨询服务。自开通行贿档案查询系统后,两级院共受理69批次来自建设、医疗等领域685家单位的查询。行贿档案的建立,为净化市场环境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全面加强对诉讼活动的监督,为新型工业化营造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检察机关是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是司法权力运行制衡、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职能部门。诉讼监督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司法不公问题,强化监督意识,完善监督机制,讲求监督效果。
1、强化侦查活动监督。按照有罪追究、无罪保护、严格依法、客观公正的要求,进一步改进监督方式,提高监督水平。共立案监督16件17人。追捕犯罪嫌疑人91人;追诉漏犯35人,法院已判决31人,追诉漏罪15条。例如**市院办理的***等6人立案监督案,***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又如***故意伤害案,市院追诉***犯故意伤害罪、强迫交易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2、加强刑事审判监督。坚持程序与实体并重的理念,不断提升抗诉规模和质量,继续保持在全省的领先地位。共提出抗诉15件29人,提请抗诉1件2人,法院已审结改判9件12人,改判率100%。如***、***抢劫致人重伤案,一审二人均被判处缓刑,经过抗诉,二审分别改判为有期徒刑5年、4年。
3、增强刑罚执行监督效果。加强对违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情况的监督,完善同步监督机制。纠正减刑呈报不当4件4人;发现监管场所各类违法和安全隐患46处,纠正37处;考察838名监外执行罪犯,对应当收监执行的26人提出了收监建议,已收监9人。配合全市“一打两整”专项斗争,有针对性地提教在押人员284人,获取各类涉案线索132条,抓获犯罪嫌疑人17人。此外,还开展了囚粮囚款、超期羁押等专项检查,及时提出检察意见,维护了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
4、加强民事、行政审判监督。共受理民事行政申诉案140件,立案审查89件;提请抗诉27件,提出抗诉19件,法院再审审结37件,已改判33件。针对上访老户和疑难申诉案件,积极做好息诉服判工作,已解决5年以上的老上访户案6件6人。同时,认真开展民事、行政诉讼中徇私舞弊、枉法裁判案件的查办工作,有力惩治了司法腐败行为。如市院查办的**区法院法官**受贿一案。
四、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
全市检察机关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围绕市委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目标,加大法律监督工作力度,不断提高检察干警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1、坚持心系群众、执法为民,进一步端正思想作风。始终保持干部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检察干警提高服务意识的核心问题。进一步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下大气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入工业园区,及时了解他们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努力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如:市院、**区院分别深入**经济区、**工业园,学习工业园区的艰苦创业精神,改变坐堂办案的衙门作风,努力为新型工业化服务。在深入工业园区的活动中,检察机关宣传了职务犯罪预防的知识,提供了法律帮助,为工业园区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2、坚持真抓实干、大胆创新,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制定切实可行的、新的工作举措,不断提高检察机关服务新型工业化的能力。在深入调研、把握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业绩。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如:**市院在办案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派出政治、业务素质过硬的反贪局教导员***同志,到**工业园的**厂挂职担任副厂长,以更直接、更有效地方式为新型工业化服务。
3、坚持公正执法、文明办案,进一步改善执法作风。严禁越权办案、违法插手经济纠纷,严禁违法违规查封、扣押、冻结款物和严禁拉赞助。纠正利益驱动违规办案,堵塞兹生腐败问题的漏洞。认真开展为检不廉、办关系案、办人情案的专项治理工作,对发现的问题严肃查处。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的原则,兼顾公正与效率,注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辩证统一。
第三篇: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 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 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梁山县人民检察院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的问题,积极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推动检察工作全面发展进步,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三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
今年2月5日,《最高人民检察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实施意见》公布后,院党组高度重视,立即召开党组会、中层干部会和全院干警会,采取“三从三看”的方法,引导全院干警充分认识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即从国际国内形势看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重要性;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看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必要性;从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期待看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紧迫性。大家深刻认识到,三项重点工作是党中央从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既为检察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平台,又为检察工作的科学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抓住了“三项重点工作”,就抓住了检察工作的根本,抓住了检察机关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关键和基础。从而大大增强了做好三项重点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院党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研究和制定了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具体措施,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实施,为广大党员、干部作好表率。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对三项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的了解和督促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及时编发各种信息、简报,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新举措、新进展、新成效、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努力营造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实施“三个延伸”,营造优良发展环境
我院针对检察环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问题,探索延伸“一体化”思维模式,将“三个延伸”贯穿三项重点工作的全过程:
一是延伸检察触角,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我院坚持把化解社会矛盾贯穿于执法办案始终,将化解矛盾作为根本性任务来抓,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采用“法”“情”并用,不简单就案办案。积极拓宽调解渠道,将单一的调解向综合调解延伸,扩大调解范畴。实行民行案件、轻伤害案件调解优先的原则,疑难复杂案件矛盾纠纷化解彻底地满足诉求合理,采取社区调解员跟踪对接,当事人双方签订承诺的方式,大大节约了诉讼成本,提高了办案效率。通过在乡镇、社区设立检察服务联络室,直接为群众提供面对面的司法服务,改变检察机关关门办案的形象,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和感情,增强群众对检察机关检察人员的信任,解决群众的矛盾纠纷和法律疑惑。特别是运用好调解的方法,增强群众工作能力,建立检察执法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配合机制,将一些特定刑事案件委托专业调解组织介入处理,拓宽轻微刑事案件非对抗处理的渠道。
二是延伸检察职能,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我院将检察工作融入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中去谋划思考,树立维稳促发展的大局意识,建立科学风险研判机制。出台多项服务举措,多渠道收集风险研判信息。从办理的各类自侦案件中发现影响经济发展、危害社会稳定、侵害人民权益的现象、问题和不利因素,及时梳理,制定详细的前瞻性预警计划和排查方案,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对策。对重点领域、行业建立检察工作站,设立检察联络员,及时掌握一线情况。同时积极参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检察长巡回接访,特殊人群帮教管理,青少年维权工作等,将
民生司法延伸到检察工作的每个环节。
三是延伸检察监督范围,推进公正廉洁执法。我院围绕推进公正廉洁执法细化执法标准和执法管理监督,做好自身和外部两个监督。一是自觉接受人大、社会各界的监督。坚持定期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报送简报、情况反映,发放征求意见函等,邀请人大代表视察评议公诉庭审活动。二是拓展人民监督员监督范围。对不服逮捕决定、不起诉和撤案的三类职务犯罪案件纳入监督程序。邀请人民监督员同步监督职务犯罪案件办理,监督办案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搜查、违法扣押冻结、诱供、刑讯逼供及侮辱人格等情形,增强了办案工作的透明度。尝试人民监督员监督涉检信访案件和普通刑事案件。三是创新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用制度规范办案行为,打牢案件质量基础,用规则约束干警行为,廉洁自律,文明执法。创新由纪检人员监督案件刑事和解全过程,防止因不当和解产生新的违法办案问题。创新纪检人员对重大自侦案件进行同步监督,对案件办理全程进行实时监督机制。创新侦查讯问律师在场制度,邀请犯罪嫌疑人代理律师旁听侦查终结综合讯问。四是实施案件质量月考评,季分析制。对于自侦案件、不捕不诉等六类案件由纪检人员监督必查。五是扩大检务公开,扩大听证范围,改进听证方式。公开检察机关执法办案的依据、制度,公开检察人员管理情况,公开办案流程,公开质疑渠道。六是改革检察法律文书的结构内容,答复式、终结性文书要增强说理性,必要时可以公开部分内部文书。注意给予当事人充分的说理机会,争取社会力量的理解支持,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通过实施三个延伸,有效地化解了社会矛盾,提高了社会管理水平和执法公信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优良的环境。
三、健全完善“三项重点工作”机制,全力抓好落实
针对目前在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院将着力健全完善“三项重点工作”机制,在抓好落实上下功夫。
(一)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矛盾化解
一是完善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工作机制。在坚持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同时,认真落实依法从宽处理的政策。二是探索建立检调对接机制。坚持调解优先,树立调解也是执法的观念,对轻微刑事案件的附带民事部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涉检信访案件能调则调,尽量使用非诉讼和非强制性手段解决社会矛盾。三是建立健全刑事和解机制。对符合条件和标准的案件,积极促成矛盾双方达成和解,对矛盾消除的轻微刑事案件,落实从宽政策,依法适用不批捕、不起诉等非罪、非监禁处理办法,尽最大可能减少社会对抗。四是落实办案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把化解矛盾贯穿执法办案全过程,主动延伸工作触角,及时发现、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纠纷。要认真落实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制度,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排查化解。五是健全涉检信访化解机制。要下大力气化解涉检信访积案,以开展“信访到我这里停止”活动为载体,健全落实首办责任制和领导接访、下访、巡访等制度,综合采取依法处理、教育疏导、救助救济等措施,努力化解涉检信访。
(二)着力在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中发挥检察职能作用,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一是积极参与对重点地区的综合治理。二是加强对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三是积极参与网络虚拟社会的建设管理。
(三)着力提高检察机关的公信力,促进公正廉洁执法
一是加强和改进院机关党的建设。坚持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建设为重点,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为龙头,以法律监督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用党的建设成效带动检察队伍建设,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二是大力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整合、细化检察业务工作流程,制定统一的执法工作规范,形成权责明确、行为
规范、监督有效的执法工作机制。三是加快推进检察信息化建设。建立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质量网上考评机制,实现对执法办案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实时监督。四是进一步深化检务公开。树立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的观念,大力推行“阳光检务”,增强执法透明度和公信力。五是健全执法监督制约机制。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维护检察机关的良好形象。六是完善执法考评机制。建立检察人员执法业绩档案制度,把执法档案作为检察人员绩效考评、调整岗位、晋职晋级和追究执法过错责任的重要依据,促进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第四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强调,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关键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两个责任”的提出,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举措。作为基层纪律检查机关的主要负责人,我认为落实纪委监督责任,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要求,履行尽责,做到守土有责。
一、充分认识落实监督责任是纪检机关的法定职责 纪律检查机关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和执行党的纪律的职能部门,落实监督责任是纪委必须担负的重大政治责任。《党章》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了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三项主要任务和五项经常性工作,都涉及到对执行纪律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处理。《党内监督条例》指出:“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不管具体任务怎样改变、工作范围如何确定,从法律授权、机构设置和工作要求来看,落实监督责任都是各级纪检机关必须履行的法定职责。
纪律检查机关要深刻认识落实监督责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既不能以监督责任替代主体责任,也不能单方面强调主体责任而推卸、弱化监督责任。目前,一些纪律检查机关大包大揽、主次不分、职能泛化、力量分散、聚力不足的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影响了纪律检查机关职能的充分发挥。强调纪委负监督责任,就是要明确职能定位,聚焦主业主责,把主要力量放到对遵纪不够、执纪不严、违反纪律等现象的监督和案件查处上来;把工作重心放在对“四风”问题的监督、执纪和曝光上来;把主要精力用到督促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上来;把预防重点放在强化领导干部党风党纪和廉洁自律教育上来,逐步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温床,使领导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
二、认真落实纪委监督责任
落实纪委监督责任,就是各级纪委要按照党章规定认真履职,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督促检查相关部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进行经常性监督检查,聚焦主业,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严肃查处各类腐败问题。
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是落实纪委监督责任的首要职责。纪律检查机关要协助党委建立健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坚持履行监督责任必须对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负责,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开展执纪监督工作,协助党委制定党风廉政建设目标任务,及时进行责任分解、检查监督和责任追究,确保党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督促检查部门单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是落实纪委监督责任的重要职责。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协助同级党委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任务分解,落实承办单位和责任人,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贯穿到日常工作中来。认真开展督促指导,指导各部门单位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细化县委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具体办法,夯实工作任务,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开展执纪监督和严肃查处腐败案件是落实纪委监督责任的专门职责。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成果,加大明察暗访、问责处理、通报曝光、整改落实力度,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严明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人事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认真开展对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党员干部的组织意识和纪律观念。严肃查处领导干部贪污贿赂、权钱交易、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严肃查处司法执法人员徇私舞弊、枉法裁判、以案谋私案件,严肃查处乡镇、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和基层村干部的腐败案件,严肃查处群体性事件、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腐败案件。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决克服零办案,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三、切实转变监督工作方式方法
按照中央对纪律检查机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要求,聚焦主责主业,转变工作作风,创新监督理念,转变监督方式。
牵头抓总,在职能作用体现中落实监督。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和查办案件是纪律检查机关的主责主业,义不容辞。纪律检查机关要集中主要精力,运用各种措施和手段,畅通各种举报渠道,认真受理各种来信来访,严肃查处违规违纪案件,及时发现和纠正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受侵害。
组织协调,在协同作用发挥中落实监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需要多个部门单位协同完成的,尤其是案件查办工作,纪委要做好组织协调,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做到牵头不包办、监督不替代、协调不越位,形成工作合力。
督促指导,在对各乡镇部门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检查指导中落实监督。纪委应当充分发挥专门机关优势,对各乡镇、部门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对工作落实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及时提出改进意见,支持和帮助各乡镇、部门单位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执纪问责,在对服务和监管部门督查问责中落实监督。对各部门的业务监管责任,纪委不能包办和替代,应当把首次监督权交还主责部门,纪委主要通过“再监督”,及时发现各行业主管部门履职履责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执纪问责,以促使各部门履行法定职责。
四、以实际举措推动监督责任的落实
加快推进“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工作进程,创新监督机制,深化反腐败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是推动纪委落实监督责任的实际举措和现实要求。
加快推进“三转”工作进程。“三转”是反腐败斗争形势任务使然,是纪检机关履行好监督职责的必然选择。要进一步明确职能定位,把不该管的工作还给主责部门;要深化机构改革,把更多力量调配到主责主业上来;要改进方式方法,转变工作作风,切实把工作重心、工作力量转到执纪监督问责上来。
创新完善监督机制。落实监督责任、转变纪委职能,要在推进纪检监察机构改革的同时,因地制宜设置工作机构、配置工作力量、提高专业化水平,使工作力量集中化的同时提升集约化程度;要在退出“一线监督”、“全程监督”的同时,建立健全对职能部门履行监督职责情况进行再监督的工作机制,完善监督结果报送审查和再调查机制,切实把监督的重点放在“问题”上,把监督的效应体现在“问责”上,通过加大纪律兑现切实强化震慑。“两个责任”的提出,是在现行双重领导体制内从工作机制上解决问题的创新举措既坚持了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领导,又保证了纪委监督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
加强执纪监督队伍建设。要认真落实“两个全覆盖”要求,深入推进派驻机构改革,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理顺内部机构设置和职责关系,科学配置人员力量,打造一支忠诚可靠、服务人民、刚正不阿、秉公执纪的纪检干部队伍,为全面落实监督责任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第五篇:发挥人大职能作用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发挥人大职能作用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时间:2009-2-23 15:55:35 【字体:大 中 小】
荆门市人大常委会1980年设立,已经历七届走过了28年历程。28年春华秋实,岁月的丰碑记载了它的光辉足迹。28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在中共荆门市委的领导下,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积极实践,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强监督工作
监督权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一项重要职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体现。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监督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坚持党的领导,注重围绕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加强监督工作,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1980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共听取和审议市“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和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报告400多个。针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就业再就业、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上学贵、网吧管理、血吸虫防治、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社区建设、环境污染等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反复督查,一抓到底,促进了一些问题的解决。坚持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加强对财政预算和计划执行情况的审查监督。在全省地方人大中率先出台了预算审查监督办法和计划审查监督办法,在市直单位推行部门预算,促进了我市财政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市委工作重点,及时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实施“兴工富市战略”情况的专项报告,组织视察荆门经济开发区建设情况,推动“兴工富市战略”深入实施。先后就100多部法律法规开展了执法检查。重点对《行政许可法》、《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法》、《节约能源法》、《职业教育法》、《传染病防治法》、《土地管理法》、《种子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促进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的贯彻执行。为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监督实行执法责任制度、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办法》,督促市“一府两院”建立和实行执法责任制、错案责任
追究制度,促进了执法水平的提高。积极围绕中心工作和常委会议题开展视察和调研活动600余次,撰写调研报告1000多份,为市委决策和市“一府两院”改进工作提供了参考。积极开展评议工作,认真组织对市政府组成部门及部分垂管部门进行工作评议,对增强被评议单位和被评议人员的法制观念和公仆意识,推进依法行政和廉政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坚持把信访工作作为联系社情民意,促进公平正义的窗口,认真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督促有关部门及时研究处理,切实保障和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支持和促进“一府两院”的工作
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根据我市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坚持“抓重点、议大事、求实效”,认真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1980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共作出相应的决议决定100多项。为促进经济发展,就市政府关于加速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列入市财政预算等议案作出相关决议决定。为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对依法治市和普法教育工作作出决议。常委会还就水污染防治、开行贷款、授予荣誉市民、荆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以及荆门市中心城区防洪工程规划等重大问题作出决议决定。常委会十分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保障工作,作出了关于加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障工作的决议,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这项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使全市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常委会坚持抓住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事项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把行使决定权和监督权有机结合起来,既增强了人大工作实效,又促进了市“一府两院”的工作。如2004年在听取和审议《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时,针对荆门实际,作出了关于《认真贯彻水污染防治法,进一步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决议》,并抓住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漳河水环境保护和禁止水库投肥养殖问题的跟踪督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2002年常委会制定了《荆门市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办法》,促进了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范化。
28年来,常委会在行使决定权的过程中,及时将市委的决策和意图变为国家意志,积极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一是紧紧抓住带有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积极主动行使决定权。主要就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决算、民主法制建设等适时作出决议决定,发挥了决定权的重要作用。二是坚持把行使决定权与全市改革开
放和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结合起来,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三是搞好调查研究,增强决策的针对性。每次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前,都深入了解情况,广泛集中群众智慧,使作出的决议决定更加符合实际,更有操作性。四是加强检查监督。将决定权与监督权结合运用,较好发挥了人大的职能作用。
三、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保证市级国家机关正常运转
常委会坚持党管干部和依法任免的原则,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1980年以来,先后任免和批准任免了1000多人次。在市直机关进行机构改革和换届期间,常委会及时任免市“一府两院”有关领导人员和工作人员,促进了市级国家机关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工作的正常运转。在任免工作中,常委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对于省委推荐的市级领导干部的任免,事先由市委向常委会组成人员介绍情况,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和表决。常委会加强人事任免制度建设,根据法律规定,制定了人事任免办法,并适时进行修正,人事任免工作程序进一步完善。多年来,常委会坚持会前对拟任人员进行法律知识考试;会中实行拟任人员供职发言,分组审议后集中票决,规范了人事任免工作。这对于常委会组成人员更好地了解拟任人员,正确行使权力,促进拟任人员增强民主法制意识,提高法律知识水平,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常委会还注重加强对被任命人员的任后监督,对“一府两院”领导干部开展述职评议。并将述职人员的工作绩效在市级新闻媒体上公布,社会反响较好。通过述职评议,促进了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转变作风,改进工作。
四、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加强同代表的联系,充分发挥代表的作用,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客观要求,也是人大常委会更好地履行法定职责的基础。1980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认真宣传和贯彻实施《代表法》及我省的实施办法,坚持把代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拓宽联系代表的渠道,扎实为代表服务。采取多种形式向代表通报情况,寄送有关资料,以便代表知情知政,更好地发挥代表作用。组织代表开展视察和参与常委会执法检查;坚持邀请部分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参加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等活动,使代表及时了解和掌握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为畅通代表反映问题的渠道,加强与代表的联系,常委会建立了闭会期间代表意见和建议“直通车”制度:通过印发代表专用
信封、设立代表专用邮箱、网上代表信箱和编印代表通讯录,方便代表向常委会反映情况;各专(工)委建立和完善了对口联系市人大代表的网络;常委会组成人员固定联系选区市人大代表;坚持每年集中走访一次市人大代表制度。二是高度重视代表议案办理,切实做好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督办工作。常委会在办理工作中,注重创新方式,将建议的承办单位、责任人、联系电话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对已答复代表但还没有落实好、办理完的议案和建议加强跟踪督办,一抓到底。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建议,在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努力下,大多数都在规定时限内得到较好办理并向代表作了回复。三是着力抓好代表小组建设,指导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及时组建代表小组。在代表较为集中的地区,实行各级代表分级单独编组;在代表较为分散的农村,实行各级代表混合编组。各代表小组建立了固定的活动场所和完善的活动制度,制定了明确的活动计划,积极开展闭会期间的活动。四是建立了市人大代表激励机制,每届都要对先进代表小组、优秀市人大代表、先进人大工作者进行一次表彰。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市人大代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代表工作制度逐步完善,代表履职的物质条件不断改善,为代表服务的组织网络初步形成,人大代表在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参与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注重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发展的要求,常委会在认真履行各项法定职责的同时,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常委会始终把学习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中心组学习和法律知识讲座制度,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宪法和法律以及现代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努力适应新时期履行职责的需要。各专门(工作)委员会围绕常委会工作议题,加强调查研究,密切配合,整体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常委会结合新的形势和人大工作实际,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了有关常委会议事程序、讨论决定重大事项、代表、信访、机关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促进了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人大机关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监督法》颁布后,为适应《监督法》实施的要求,常委会及时对有关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常委会高度重视宣传和调研工作,我市人大新闻宣传和研究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常委会
机关狠抓思想作风建设,积极改进工作,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机关面貌出现可喜变化。
常委会重视加强同上下级及外地人大的联系。坚持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列席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参加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各工作机构召开的各种会议,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省人大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视察和立法调研等活动,完成了先后在我市召开的全省人大人事任免和代表工作、农村工作、教科文卫工作等座谈会的相关服务工作。坚持邀请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举办相关工作经验交流会和座谈会,密切了与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的联系。在历次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中,常委会加强联系,及时指导,保证了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同时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问题作了精辟论述,为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要自觉按照十七大精神的要求,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切实担负起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重任,积极为加快荆门崛起、构建和谐荆门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