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时间:2019-05-12 11:54: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5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5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第一篇:15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推动大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紧抓当前发展机遇,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坚持“工业强县、产业富县、实干兴县”的富民强县发展战略,立足“脱贫奔小康试点”、“大别山试验区”支点,积极发挥财政职能。

大悟县是一个集老区、山区、边区于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工业弱、城镇小、财政穷。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迈进阶段,县域经济实力不强依然是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存在着许多的困难,但同时也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如: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配套改革综合实验区、国际国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全省贫困山区“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和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等政策扶持发展机遇。本地丰富的矿产资源、特色产业基础和日以形成的交通条件优势,因此,推动大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紧抓当前发展机遇,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坚持“工业强县、产业富县、实干兴县”的富民强县发展战略,立足“脱贫奔小康试点”、“大别山试验区”支点,积极发挥财政职能。我作为一名财政局局长,来自财政管理工作的一线,下面结合大悟县实际,就“财政如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谈几点的认识。

一、着力培育市场主体

一是抓好投产项目投产达效。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着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促使一批中小企业成长为规模企业,一批规模企业成长为大企业。

二是抓好成熟项目开工建设。对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和前期工作已完成的项目,认真落实土地、资金、环保等配套建设,促其早日开工建设。

三是着力培育出口型企业。大力支持金利源服饰、华光水晶、纬兴毛织等出口企业做大做强,扩大出口规模。加强对金凤石材、裕丰毛织等企业产品出口服务,帮助企业办理自营外贸出口资格。积极探索建立民营机制的外贸出口公司,代理出口业务,促进外贸出口增长。

四是进一步扩大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贷款,加快开发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大力开展银企合作,不断加大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信贷投入。认真兑现金融机构信贷激励机制,不断扩大商业银行融资规模。充分发挥县“城投公司”的职能作用,为政府主导的项目建设提供融资平台,开辟企业融资新渠道。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等问题,支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二、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一是落实国家税收相关优惠政策。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一批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将享受15%的优惠税率;农业项目、公共项目中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产业享受企业所得税的减免;创业投资额可在应纳所得税额中予以抵免;节能减排项目可享受减免、加速折旧、投资抵免等税收优惠政策。

二是完善资源开发补偿机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明确企业是资源补偿、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责任主体。

三是出台财税扶持政策。用好用活本级财政性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药引子”和“四两拨千斤”的导向作用。对县直重点项目建设、技术改造以及重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实行财政奖励政策;加大财政投入,支持传统产业嫁接改造。

三、着力夯实发展平台

一是加快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实施开发区“北拓东扩”工程,启动石武高铁孝感北站与城区连接线规划建设,加快征地、拆迁和土地平整步伐,抓紧抓好二期工程供水、供电、有线电视、通信、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

二是引导项目向开发区集中。按照规模化、特色化、集群化的要求,抓好产业定位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协作配套,形成产业集群优势。

三是努力突破土地“瓶颈”制约。积极探索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机制,着力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提高单个企业的投资规模,提高企业的投入产出率。进一步挖掘存量土地潜力,充分利用非基本农田和存量土地,加大荒山、荒坡和丘陵岗地开发力度,拓展园区面积,增加工业用地规模。

四是完善财税扶持政策。对县属重点入园项目,采取土地出让金返还,财政贷款扶持等方式,支持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县内各乡镇搬迁入园的发展企业,通过调整财政结算体制的方式,保护迁出地和落户地双方既得利益。

四、着力扩大招商引进

一是突出引进战略投资。根据当前产业转移中“大企业带着小企业走、大资本带着小资本流”的规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紧紧围绕把大悟建成现代铸造、水晶加工、纺织加工、生物制药“四大基地”,有目的、多渠道地加强同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和精品名牌企业的沟通和联系,努力加快“四大基地”建设步伐。

二是突出抓好资源招商。充分发挥大悟县矿产资源优势,围绕深度开发金、铜、镍等金属矿产资源,大力引进一批资源开发加工型企业。进一步加快石英石、大理石、花岗岩、萤石等非金属矿产资源的招商开发步伐,抓紧建设艺术水晶项目,谋划建设水晶工业城。

三是突出抓好活动招商。继续坚持主要领导带队招商和小分队招商,有针对性地开展小型专项招商活动,积极组团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招商活动,在沿海发达地区自主开展适度规模的招商活动。进一步加大签约项目的跟踪力度,不断提高合同履约率,提高招商质量。

四是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步伐。坚持依托武汉、服务武汉、融入武汉、发展大悟战略,加快推进汉悟经济一体化、空间同城化进程,进一步加强与武汉市武昌区的联系,建立健全联络机制,高度关注武汉产业转移和企业扩张动态,积极争取“武”字头工业企业特别是现代铸造业转移落户大悟。

五、着力发展特色产业

一是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推进现化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强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和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土地要素化、资本化,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集约经营水平和标准化水平,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是巩固发展板栗、花生、茶叶、药材四大板块和规模养殖小区建设。大力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业,建立农林产品加工园区,支持“悟道”现化茶叶加工、“鑫磊”农副产品深加工、新城镇花生深加工等项目建设,启动“胜达木业”二期工程和高档家具生产等项目建设。

三是开发和壮大旅游业。全面开发旅游资源,形成旅游特色,建设旅游强县,建设鄂豫边区烈士陵园、芳畈镇新四军五师司令部、宣化店镇中原军区司令部、37位开国将军故居等红色旅游项目,开发泉水寨城区生态旅游公园、刘集镇铁寨等乡镇旅游景区、乌桕红叶观光带等特色旅游项目,加快发展金色华府国际大酒店、星级农家乐、特色商品街等旅游配套服务业。

六、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

一是支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健全投入机制,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落实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政策;支持做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认真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支持做好中职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费工作。

二是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探索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城乡低保制度,探索建立与物价变动相适应的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支持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三是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提高参保率。开展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险试点,加大城乡医疗救助支持力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促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四是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推进廉租住房保障、农村危房改造。落实好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税收优惠和收费基金减免政策。

(作者系大悟县财政局局长)

第二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正稿)

传承文化、服务社会

——艺术设计系产学研结合模式的探索与社会实践情况总结

高等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理念起源于美国。早在19 世纪初,美国一些著名的教育人士就提出,用大学的人才优势解决当地的实际问题,大学要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之后这一理念便被广泛传播。高等学校为地方服务是现代大学三大功能的其中之一,是在教学与科研之外又一职能的拓展,也是地方院校在寻求自身特色融入当地社会的必然选择。

湘南学院地处湖南南部郴州,远离省会中心城市。与国内众多地方本科院校一样,面临着教育经费不足,信息相对闭塞,对外学术交流受限等不利因素,这些均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另一方面,湘南学院是郴州地区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其在区域位置、政府扶持力度、民众信任度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优势。面向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我们的办学宗旨的首选。在新形势下,积极推进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融入地方经济建设,扩大社会影响,赢得当地政府的支持,是我院深化改革的前提条件。作为地方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学科、人才和科研优势,面向地方,开展应用研究,促进产、学、研结合和科研成果转换。

在学院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特别是在最近学院召开的科研工作大会上,学院党委和行政更加明确了科研工作服务当地社会、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并对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引导各项工作,艺术设计系全体师生深受鼓舞。

在过去的近十年里,艺术设计系依据自身专业特色,在紧密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地方的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极大地促进了办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科研工作的繁荣。在新的大好形势下,为了不断完善学科建设,深入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模式,我们认为有必要对近十年来的产学研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总结,向学院领导进行一次全面的工作汇报,一方面总结自身工作的成果进一步鼓舞全系师生士气;另一方面,总结工作中的不足,以待今后积极改进。以期得到学院对我们所做的工作的肯定和对我们以后工作的支持。

近十年来,我系在产学研结合,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方面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挖掘地域文化资源,科研方向明确,科研成果丰硕

高等学校承担着“文化传承、文化传播和文化创新”的重任。湘南地区历史悠久、风景优美,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文化资源。至2003年以来,艺术设计系一直致力于地域文化的挖掘,如湘南古民居研究、周敦颐理学思想研究、湘南民间美术研究、红色文化研究等,科研定位准确,科研方向明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近十年来,我系被立项的各级科研课题共计56项,其中,围绕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科研课题34项,发表论文177篇,主要集中在湘南民居研究、新农村建设、土特产包装等方面。特别是湘南民居研究方向,共有省部级立项课题16 项,发表论文53篇,专著《湘南民居研究》和《湘南宗祠——建筑装饰艺术研究》2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研体系,填补了国内相关科研领域的空白。2006年9月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学术著作《湘南民居研究》,是国内外系统地研究湘南古民居的重大成果,该书已被全国各大图书城及各高校图书馆陈列,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007年该成果被湖南省社会科学领导小组成果立项。

2、强化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探索产学研模式

2003年以来,艺术设计系在科学研究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注重把科学研究的成果进行转化,主动地服务郴州地方经济,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在湘南古民居研究、周敦颐理学思想的整理与展示、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新农村规划建设、企业品牌推广、土特产包装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1城市建设

1.1.1湘南风情园爱莲湖风景区项目

2003年,为响应郴州市“南延东进”战略,受郴州市政府委托,与市建设局、规划局一起承担了郴州市重点建设项目——湘南风情园爱莲湖风景区的方案策划、建设规划与艺术设计。在设计的前期,以唐凤鸣教授、范迎春教授为学术带头人,我系教师为骨干的,会同建设局、文物处、文联等部门专家组成的科研队伍,对湘南地区的古民居村落进行了详实的科学考察,获取了大量的图片、文字资料,对湘南地区古民居的村落布局、建筑形式、装饰艺术、文化背景等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于2004年申报成功湖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1项,2005年申报成功湖南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1项。并将这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到湘南风情园爱莲湖风景区的规划设计中,尤其体现在景区的核心部分——濂溪书院的建筑设计和建筑装饰中。该项目总投资1.4亿元,于2005年10月竣工。风景区自建立以来,成为了郴州市民休闲度假的一个好去处,获得了政府和民众的高度评价。该项目带动了郴州市城市建设东进发展战略,为今天郴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今景区周边高楼林立,成为了一个集居住、旅游、商务为一体的新的城市版块,实现产值超过10亿。2008年该项目获湖南省优秀建设项目二等奖。

1.1.2 2004年主持了东塔重建的设计项目;

1.1.3 2003-2011年,艺术设计学设计、制作了苏仙桥浮雕作品《童区寄传》;设计、制作了五岭阁大型浮雕;设计、制作了国际小水电基地《生命之水》等圆雕和浮雕;设计、制作了湘南风情园爱莲湖风景区的《周敦颐像》和《荷花仙子像》圆雕;参与了五岭广场《神农作耒》、苏仙游园《手拉手》等大型城市雕塑的设计、制作、评审。实现产值达260万元。

1.1.4 2009年主持了《耒宜高速郴州互通口景观设计方案》;

1.1.5 2004年主持了天堂温泉的设计方案,并承接了施工,实现产值120万元;

1.1.6 2005年全面负责濂溪书院的室内设计及周敦颐生平及其理学思想展的筹备与展示设计工作;实现产值20万元;

1.1.7 承担郴州瑶民族传统服饰研究工作; 1.2新农村建设项目

自2009年以来,利用专业优势,为当地新农村建设服务。2010年,受苏仙区新农办委托,为《郴资桂高等级公路(苏仙段)沿线新农村建设示范带》作整体规划,规划方案得到了郴州市委、苏仙区委的高度评价,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推广。该项目由环境艺术设计教研室主任张光俊老师主持,教研室7名教师、30名学生参与了该项目前期调研、实地测绘、方案设计,为郴州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智力服务。2010年,先后为苏仙区桥口镇排塘村、苏仙区荷叶坪乡荷叶坪村,苏仙区马头岭乡做新农村规划设计,2011年,为苏仙区桥口镇石河村做新农村规划,并承担了村委会(学校)改造项目的施工,为桥口镇白溪村、潭溪乡山河村做村口景观设计等等,实现产值约30万元。上述新农村建设项目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实惠,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扩大了艺术设计系的社会影响力,锻炼了青年教师队伍,大量的学生参与其中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为日后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1.3为企业服务项目

近十年来,艺术设计系利用自身专业特色为当地企业提供服务。视觉传达专业教研室先后承担了大冲山辣业的产品包装设计、国丰(湖南)农业有限公司的企业形象策划和产品包装设计、临武县三维全息网络数字地图设计、第九完全小学形象设计和标志设计、振兴地产房交会展厅设计、一筐百福土特产品设计等,以上项目实现产值约为2200万元。环境艺术教研室承担了苏仙区国税局视频会议室、宜章湘粤宾馆、道县琅东酒店等的设计、施工,承担了农业银行、康尔洗浴中心等大量项目的设计工作。公共艺术设计教研室先后承担了五岭阁文化工程建设、演艺中心文化工程建设、宜章邓中夏红色文化建设等项目的设计与施工,以上项目实现产值约为80万元。众多的社会实践项目为企业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提升了湘南学院的社会知名度,也为师生积累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

3、密切联系地方行政部门,开展多层次、多方式的社会服务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文化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生产要素,高校是创造知识和传承文化的园地。2003年以来,艺术设计系与郴州市政府、建设局、规划局、文物处、园林处等行政职能部门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地域文化传承、城市发展建设等方面,为地方政府和各职能部门提供多层次的智力支持。艺术设计系被邀请参与地方文物普查与立项评审工作;参与了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审与立项工作;参与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参与了重大城市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及评审工作;参与了郴州市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立项评审工作。

4、重视实践教学,开展校企合作,实现企业、系部、学生“三赢”近几年,艺术设计系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主动寻求产学研合作项目。先后有30余家企业签订了建设专业实习基地的协议。先后邀请了十多位企业家、设计师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讲师,给学生讲授设计技巧、施工流程、企业管理、职业道德等实践知识和技能。这不仅让学生尽快地接触实际,增加感性认识,而且也给学校教学活动注入新的活力;倡导“案例教学”,即把实际设计案例带入课堂,结合学生课堂作业进行项目实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007年开始与郴州三维雅筑公司尝试合作办学,邀请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实施,采取人才订单式培养,即企业把人才储备工作延伸到地方高校,企业在系部设立人才培养基地,双方提前签订用人订单合同,并以此为依据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订单企业就业。下一步,我系将积极探索与企业共同建立研发中心,以工作室的模式进行运作,学院、企业共同出资、出物、出人,共同获利,达到企业、学校、学生“三赢”的目的。初步设想今明两年成立湘南民居研究所、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所、品牌推广研究所三个研究中心,目前正在积极的酝酿和筹备当中,希望得到院领导的支持和批准。

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有助于其明确定位、履行使命、凸显价值,而且可以获得大量的办学资源,拓展办学空间,增强办学能力,有利于办出特色。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是地方高校的职责,这项职责在未来的发展中会演绎得越来越丰富。所取得的一些成绩,是在学院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全系师生解放思想、努力工作的结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十年来我们虽然重视产学研相结合,在这方面起步较早,但是跟先进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比起来,无论是在产学研的规模和质量、设备和资源方面,我们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一项伟大的的事业,未来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对我们而言,工作任重而道远。

艺术设计系

2012年12月

第三篇:认清形势 提高认识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认清形势 提高认识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检测中

心 倪晓娟】【打印】 【关闭】

发布时间:2011-09-19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作为管理标准化、计量、质量工作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并行使执法监督职能的综合管理部门,履行着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两项职能,是国家行政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78年至今,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已在迪庆高原上扎根33年。33年的发展历程,见证了质监事业在为确保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服务迪庆区域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质监事业中的技术机构,迪庆州质量技术监督检测中心肩负着全州食品、建材产品质量和计量器具、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和人员的委托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起着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检验检测技术机构是质量安全的“把关人”,是站在一线的责任人,因此,发挥技术机构的职能作用,全面推进质监事业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应是我们检验检测队伍的每一个人应该思考的话题。下面就结合迪庆实际,以迪庆州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工作为例浅谈基层检验检测技术机构如何服务区域发展。

一、迪庆现状

(一)迪庆州情

迪庆是云南省惟一的藏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滇、川、藏三省区结合部的青藏高原南延地段,全州国土面积23870平方公里,总人口37.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3.56%,生活着藏、傈僳、纳西、白、彝等26种少数民族。州内气候属温带——寒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

4.7℃—16.5℃,年极端最高气温25.1℃,最低气温—27.4℃。特殊的地理条件形成了迪庆无与伦比的自然景观和极为丰富的资源。一是旅游资源,迪庆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区,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和睦相处的“香格里拉”胜境;二是生物资源,有野生食用菌136种,野生药用植物867种,高等植物多达187科5000余种,野生动物共1400余种;三是水能资源,迪庆州平均海拔3380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条大河的上游都纵贯迪庆州,共有大小支流221条,水能蕴藏量达1650万千瓦,占全省的15%,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在1370万千瓦以上;四是矿产资源,迪庆地处 “三江成矿带”腹心地带,是全国十大矿产资源富集区之一,到目前共计发现铜、钨、钼、铅锌等30多种矿,探明铜金属储量达500多万吨;五是森林资源,全州林业用地161.5万公倾,森林覆盖率达73.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六是畜牧资源,共有草地面积913万亩,占全州国土总面积的18.8%,其中可利用草地629万亩,是 云南最大的天然牧场。因此,旅游、生物、水电、矿产成为了迪庆的四大支柱产业。

同时,迪庆地处偏远高寒山区,地广人稀,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工业化水平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食品及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少,再加上高原的气候条件限制,各项检验检测工作都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二)迪庆检测中心基本情况

检测中心现有在职干部职工25人,下设计量测试所、特种设备检验所、产品质量检验所、食品质量检验所及综合业务办公室,其中21人为一线检验检测人员。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是清醒的,具有较强的紧迫性和责任感,并在积极地进行研究和探索,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并且基本做到了履职不错位,服务不缺位,为我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完善的服务和有效的保障。

二、迪庆检测中心在新形势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检验检测机构“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检测中心工作职能需要调整,切实把“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作为质检职能的定位;工作观念需要转变,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提高思想认识,抓住工作重心,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在新形势下,应该让全体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检测中心的职责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工作标准不是低了,而是更高了。

三、认清形势,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与水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质检技术机构在服务质监事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加强质检技术机构建设,提高检验能力,需要我们强化服务理念,创新工作思路,抓住工作重点,提升服务能力,提高人员素质,以此为依托,形成系统性的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模式,共同促进发展。

(一)理清工作思路,更新服务理念

服务就是围绕迪庆经济发展和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履行职能。检验检测技术机构作为计量、质量、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部门,服务企业,强化企业技术基础,从源头上抓好质量,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做好质量安全的“把关人”,维护企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是应尽的职责。

同时还要明确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是质监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就不可能有质监事业的发展,技术机构也就缺少了发展进步的空间。为此我们要始终坚持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各项工作都要服务和服从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围绕州委州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在服务中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不断提高服务发展的能力。

(二)结合当地实际,找准工作切入点

按照迪州“十二五”规划所提出的“立足云南,背靠东部藏区,面向东南亚和南亚,充分发挥迪庆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以建设‘全国藏区示范区’为主题,着力构建‘七个一战略’”的战略定位,积极履行质监部门职能,发挥检验检测技术优势,积极服务各建设工程和工业、旅游、生态建设;积极服务企业,为企业主动上门服务,指导企业加强技术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完善产品检测手段,努力指导和培育企业打造区域品牌,壮大产业集群,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提高自身能力建设,优化服务发展能力

1、加强质检技术机构的队伍素质建设,提高检验人员的业务能力。为了更好地服务质监事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质检技术机构要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和培训,逐步提高检验人员的检验能力和业务能力。

2、加强质检技术机构仪器设备的综合管理,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仪器设备的准确度直接关系着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因此质检技术机构应加强仪器设备的综合管理,加强仪器设备的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避免资源闲置和重复建设。

3、加强质检技术机构的网络化办公系统建设,提高现代化办公水平,把质检技术机构的检验结果及时发送到行政执法部门、政府决策部门和生产企业,更好地服务质监事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4、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新项目,拓宽业务范围,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加强质检技术机构建设,必须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了解地方经济发展状况,掌握当地产品质量的总体水平,因地制宜,巩固完善现有的检验项目,淘汰一些不符合标准要求和检验技术落后的项目,积极开展新的检验项目,拓宽业务范围,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质检技术机构的发展。

5、积极争取科研项目,提高质检技术机构的科学研究能力。在做好检验业务的同时,要充分发挥质检技术机构的人员优势、技术优势、设备优势,积极争取科研项目,增强质检技术机构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6、加强质检技术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办公条件,优化办公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办公效率,树立质检技术机构的良好形象。

总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给质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希望,给质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与机遇,质检技术机构只有不断地拓宽检验业务,不断地提高检验能力和业务能力,不断地把质检技术机构做大做强,只有这样,质检技术机构才能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深入广泛开“作风建设年”活动,力争取得“五个成效”。一是要在求真务实上的取得新成效。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时间放在钻研业务上,时刻牢记检验惠民宗旨,以公正的检验保障民利,以优质的服务减轻民负。二是要在争先创优上取得新成效。今年是中心创建市级精神文明单位的重要一年,全体职工要牢固树立争先创优的决心,一心想事、精心谋事、用心做事、耐心成事,以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以新的工作姿态,创造新的业绩,迎接市文明办的全面检查和考核。三是要在学以致用上取得新成效。作为一名现代质检人,不仅要具有深厚的检验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具备高素质的综合能力,要根据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质量立省”发展战略整体推进的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理念,提高作风素养。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是构建和谐质检能力的最基本保证。四是要在团结和谐上取得成效。团结出成绩,和谐铸业绩。各部门和个人均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致力和谐,善于和谐。从有利于促进检验工作的开展,有利于维护好中心形象的高度出发,正确处理好部门与集体、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自觉服从中心工作大局,不要因个人恩怨影响工作全局,更不能以个人私利影响中心形象。五是要在廉洁自律上取得新成效。加强自身修养,自觉抵制各种消极腐败思想,始终端好三盆水:一盆水浇浇头,慎独慎微,在是非面前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一盆水洗洗手,干净干事,不该拿的东西不拿;一盆水冲冲脚,不淌浑水,不该去的地方不去。

第四篇:发挥人大职能作用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发挥人大职能作用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时间:2009-2-23 15:55:35 【字体:大 中 小】

荆门市人大常委会1980年设立,已经历七届走过了28年历程。28年春华秋实,岁月的丰碑记载了它的光辉足迹。28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在中共荆门市委的领导下,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积极实践,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强监督工作

监督权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一项重要职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体现。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监督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坚持党的领导,注重围绕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加强监督工作,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1980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共听取和审议市“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和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报告400多个。针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就业再就业、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上学贵、网吧管理、血吸虫防治、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社区建设、环境污染等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反复督查,一抓到底,促进了一些问题的解决。坚持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加强对财政预算和计划执行情况的审查监督。在全省地方人大中率先出台了预算审查监督办法和计划审查监督办法,在市直单位推行部门预算,促进了我市财政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市委工作重点,及时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实施“兴工富市战略”情况的专项报告,组织视察荆门经济开发区建设情况,推动“兴工富市战略”深入实施。先后就100多部法律法规开展了执法检查。重点对《行政许可法》、《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法》、《节约能源法》、《职业教育法》、《传染病防治法》、《土地管理法》、《种子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促进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的贯彻执行。为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监督实行执法责任制度、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办法》,督促市“一府两院”建立和实行执法责任制、错案责任

追究制度,促进了执法水平的提高。积极围绕中心工作和常委会议题开展视察和调研活动600余次,撰写调研报告1000多份,为市委决策和市“一府两院”改进工作提供了参考。积极开展评议工作,认真组织对市政府组成部门及部分垂管部门进行工作评议,对增强被评议单位和被评议人员的法制观念和公仆意识,推进依法行政和廉政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坚持把信访工作作为联系社情民意,促进公平正义的窗口,认真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督促有关部门及时研究处理,切实保障和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支持和促进“一府两院”的工作

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根据我市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坚持“抓重点、议大事、求实效”,认真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1980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共作出相应的决议决定100多项。为促进经济发展,就市政府关于加速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列入市财政预算等议案作出相关决议决定。为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对依法治市和普法教育工作作出决议。常委会还就水污染防治、开行贷款、授予荣誉市民、荆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以及荆门市中心城区防洪工程规划等重大问题作出决议决定。常委会十分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保障工作,作出了关于加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障工作的决议,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这项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使全市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常委会坚持抓住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事项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把行使决定权和监督权有机结合起来,既增强了人大工作实效,又促进了市“一府两院”的工作。如2004年在听取和审议《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时,针对荆门实际,作出了关于《认真贯彻水污染防治法,进一步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决议》,并抓住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漳河水环境保护和禁止水库投肥养殖问题的跟踪督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2002年常委会制定了《荆门市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办法》,促进了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范化。

28年来,常委会在行使决定权的过程中,及时将市委的决策和意图变为国家意志,积极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一是紧紧抓住带有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积极主动行使决定权。主要就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决算、民主法制建设等适时作出决议决定,发挥了决定权的重要作用。二是坚持把行使决定权与全市改革开

放和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结合起来,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三是搞好调查研究,增强决策的针对性。每次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前,都深入了解情况,广泛集中群众智慧,使作出的决议决定更加符合实际,更有操作性。四是加强检查监督。将决定权与监督权结合运用,较好发挥了人大的职能作用。

三、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保证市级国家机关正常运转

常委会坚持党管干部和依法任免的原则,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1980年以来,先后任免和批准任免了1000多人次。在市直机关进行机构改革和换届期间,常委会及时任免市“一府两院”有关领导人员和工作人员,促进了市级国家机关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工作的正常运转。在任免工作中,常委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对于省委推荐的市级领导干部的任免,事先由市委向常委会组成人员介绍情况,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和表决。常委会加强人事任免制度建设,根据法律规定,制定了人事任免办法,并适时进行修正,人事任免工作程序进一步完善。多年来,常委会坚持会前对拟任人员进行法律知识考试;会中实行拟任人员供职发言,分组审议后集中票决,规范了人事任免工作。这对于常委会组成人员更好地了解拟任人员,正确行使权力,促进拟任人员增强民主法制意识,提高法律知识水平,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常委会还注重加强对被任命人员的任后监督,对“一府两院”领导干部开展述职评议。并将述职人员的工作绩效在市级新闻媒体上公布,社会反响较好。通过述职评议,促进了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转变作风,改进工作。

四、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加强同代表的联系,充分发挥代表的作用,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客观要求,也是人大常委会更好地履行法定职责的基础。1980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认真宣传和贯彻实施《代表法》及我省的实施办法,坚持把代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拓宽联系代表的渠道,扎实为代表服务。采取多种形式向代表通报情况,寄送有关资料,以便代表知情知政,更好地发挥代表作用。组织代表开展视察和参与常委会执法检查;坚持邀请部分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参加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等活动,使代表及时了解和掌握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为畅通代表反映问题的渠道,加强与代表的联系,常委会建立了闭会期间代表意见和建议“直通车”制度:通过印发代表专用

信封、设立代表专用邮箱、网上代表信箱和编印代表通讯录,方便代表向常委会反映情况;各专(工)委建立和完善了对口联系市人大代表的网络;常委会组成人员固定联系选区市人大代表;坚持每年集中走访一次市人大代表制度。二是高度重视代表议案办理,切实做好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督办工作。常委会在办理工作中,注重创新方式,将建议的承办单位、责任人、联系电话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对已答复代表但还没有落实好、办理完的议案和建议加强跟踪督办,一抓到底。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建议,在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努力下,大多数都在规定时限内得到较好办理并向代表作了回复。三是着力抓好代表小组建设,指导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及时组建代表小组。在代表较为集中的地区,实行各级代表分级单独编组;在代表较为分散的农村,实行各级代表混合编组。各代表小组建立了固定的活动场所和完善的活动制度,制定了明确的活动计划,积极开展闭会期间的活动。四是建立了市人大代表激励机制,每届都要对先进代表小组、优秀市人大代表、先进人大工作者进行一次表彰。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市人大代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代表工作制度逐步完善,代表履职的物质条件不断改善,为代表服务的组织网络初步形成,人大代表在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参与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注重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发展的要求,常委会在认真履行各项法定职责的同时,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常委会始终把学习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中心组学习和法律知识讲座制度,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宪法和法律以及现代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努力适应新时期履行职责的需要。各专门(工作)委员会围绕常委会工作议题,加强调查研究,密切配合,整体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常委会结合新的形势和人大工作实际,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了有关常委会议事程序、讨论决定重大事项、代表、信访、机关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促进了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人大机关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监督法》颁布后,为适应《监督法》实施的要求,常委会及时对有关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常委会高度重视宣传和调研工作,我市人大新闻宣传和研究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常委会

机关狠抓思想作风建设,积极改进工作,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机关面貌出现可喜变化。

常委会重视加强同上下级及外地人大的联系。坚持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列席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参加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各工作机构召开的各种会议,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省人大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视察和立法调研等活动,完成了先后在我市召开的全省人大人事任免和代表工作、农村工作、教科文卫工作等座谈会的相关服务工作。坚持邀请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举办相关工作经验交流会和座谈会,密切了与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的联系。在历次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中,常委会加强联系,及时指导,保证了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同时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问题作了精辟论述,为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要自觉按照十七大精神的要求,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切实担负起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重任,积极为加快荆门崛起、构建和谐荆门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长期任务,各级财政部门要在积极整合资金、增加投入的基础上,合理划分政府与农民、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投入责任,切实制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政策措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起好步,开好头,打好基础,不断推动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新农村建设的不同模式

一是产业带动型。即以发展乡村经济产业为关键,通过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增强农民经济实力,提高农民福利,彻底改变农村面貌。如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江苏华西村是产业带动型的典型代表。目前,在乡村经济的带动下,华西的“三农”已经变成了“三化”,即农业工业化、农民知识化、农村城市化,以及“三集中”,即农村工业向小区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创造了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模式。

二是主体培训型。即以培养新农民、造就新骨干为核心,打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平台,以新型农民带动新农村建设。如重庆市积极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紧紧抓住农村劳动力供求信息系统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城务工农民系列权益保障等环节提供财政支撑。通过培训转移衣村富余劳动力,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不少进城务工人员回乡建新居、开发新产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三是村庄整治型。如吉林省推行政府推动、高额补贴、建设高标准小康示范村模式,平均每个村财政投入284万元;浙江省推行农民推动、财政扶持、全面建设模式,实施“千村不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农村新社区,各级财政投入100多亿元,带动村集体、农民和社会其他方面投入250亿元;四川推行整合支农资金、整村推进建设模式,该省仪陇县是全国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县,以建设扶贫新村为平台,根据统一规划,整合各类涉农资金5000多万元,用于试点村的人畜饮水、村道公路、民居“三建五改”和沼气建设,使新农村建设走向整村推进的轨道;江西省推行以物代资、民办公助、农民为主建设模式,该省赣州市以“三清三改”为切入点,大力实施村庄整治,各级财政投入3.6亿元,平均每个村财政投入9万元左右,并借鉴了韩国以物代资、奖补结合的做法,主要通过发放水泥、石灰等原料促使农民改善村庄道路、维修房屋等。

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原则

一是整合资金,盘活存量。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指导和支持建立县级支农资金整合平台。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发动工作主要在县级政府,资金整合的工作重点也应在县级。要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支农资金有效整合方式和途径,引导支农资金的存量统筹用于新农村建设。

二是找准抓手,用好增量。财政部门应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和“试点示范,以点带面”的原则,找对抓手,选准载体,以政府的增量资金引导存量资金和社会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这也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办法。

三是民办公助,激励投入。不断创新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的投入积极性,特别是调动农民这个主体的投入积极性,共同建设新农村。目前不少地方实行的农民自愿申报、以物代资、以奖代补、奖补结合及补助政策公示等制度,都是一种有效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激励机制,可以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应该大力推广。

四是强化监管,高效使用。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很强、涉及面广、关系到千家万户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创新监管机制,完善各项制度,确保资金安全运行、高效使用,真正用于农村、用于农民。

根据不同的建设内容实行区别投入政策

——合理确定财政支持政策。一是进一步加大投入,支持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作为中央对“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和一项宏伟目标,各级财政应从履行职能不缺位的角度出发,按照“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的理财思路,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目前,不少省份都安排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新衣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二是财政资金主要用于村庄建设和村容整治。各级财政部门要选准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目前农村主要问题是村庄建设缺乏规划,公共设施落后,脏乱差的状况没有改善,发生公共卫生事件的隐患没有消除。因此,各级财政应以涉及农民生活条件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的最现实问题,如新村规划、改水、改厕、环境治理、沼气开发利用等为突破口,支持村庄整治的示范建设,并逐步整体推进。三是合理划分政府与农民的支出责任。根据村容整治和村庄建设内容的不同性质,按照公益性和非公益性区别对待的原则,给予不同的支持。对于新村规划、村容整洁、改水改厕等公益性的建设内容,主要由财政投入;对于农村垃圾处理等半公益性公共产品由农民投入为主,财政适当补助;对于农民自己房屋的改建、通户道路修建等非公益

下载15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15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促进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长期任务,各级财政部门要在积极整合资金、增加投入的基础上,合理划分政府与农民、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投入责任,切实制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政策措......

    发挥职能作用服务转型跨越

    发挥职能作用服务转型跨越 省委书记袁纯清在2010年7月29日召开的“全省干部大会”上提出了转型跨越发展的总方略。税务部门作为重要的经济职能部门,要在全省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做好聚财(共5篇)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做好聚财“八钱”文章 基于当前财政形势,市财政局深度把握财政规律,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千方百计做好生钱、收钱、借钱、贷钱、融钱、赚钱、省钱、要钱“八钱”......

    发挥职能作用 服务“三农”工作

    发挥职能作用服务“三农”工作 张光灿 2006年第5期 ——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工商部门服务“三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服务“三农”,......

    发挥国税职能作用服务招商引资工作(精选)

    发挥国税职能作用服务招商引资工作县国税局今年来,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总体部署,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立足于全力服务招商引资项目,促进了县开发区税源增长。......

    某某市 发挥人大职能作用_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范文合集

    发挥人大职能作用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市人大常委会1980年设立,已经历七届走过了28年历程。28年春华秋实,岁月的丰碑记载了它的光辉足迹。28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在中共**市委的领......

    发挥工会职能作用

    发挥工会职能作用创建魅力和谐校园 学校是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创造知识、服务社会、传播先进文化的多功能组织,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奠基和辐射作用。......

    发挥检察职能作用

    发挥检察职能作用 积极参与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今年以来,我院为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做好新形势下的检察工作,真正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我院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