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某某市 发挥人大职能作用_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发挥人大职能作用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市人大常委会1980年设立,已经历七届走过了28年历程。28年春华秋实,岁月的丰碑记载了它的光辉足迹。28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在中共**市委的领导下,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积极实践,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强监督工作
监督权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一项重要职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体现。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监督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坚持党的领导,注重围绕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加强监督工作,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1980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共听取和审议市“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和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报告400多个。针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就业再就业、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上学贵、网吧管理、血吸虫防治、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社区建设、环境污染等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反复督查,一抓到底,促进了一些问题的解决。坚持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加强对财政预算和计划执行情况的审查监督。在全省地方人大中率先出台了预算审查监督办法和计划审查监督办法,在市直单位推行部门预算,促进了我市财政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市委工作重点,及时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实施“兴工富市战略”情况的专项报告,组织视察荆门经济开发区建设情况,推动“兴工富市战略”深入实施。先后就100多部法律法规开展了执法检查。重点对《行政许可法》、《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法》、《节约能源法》、《职业教育法》、《传染病防治法》、《土地管理法》、《种子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促进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的贯彻执行。为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监督实行执法责任制度、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办法》,督促市“一府两院”建立和实行执法责任制、错案责任
追究制度,促进了执法水平的提高。积极围绕中心工作和常委会议题开展视察和调研活动600余次,撰写调研报告1000多份,为市委决策和市“一府两院”改进工作提供了参考。积极开展评议工作,认真组织对市政府组成部门及部分垂管部门进行工作评议,对增强被评议单位和被评议人员的法制观念和公仆意识,推进依法行政和廉政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坚持把信访工作作为联系社情民意,促进公平正义的窗口,认真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督促有关部门及时研究处理,切实保障和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支持和促进“一府两院”的工作
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根据我市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坚持“抓重点、议大事、求实效”,认真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1980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共作出相应的决议决定100多项。为促进经济发展,就市政府关于加速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列入市财政预算等议案作出相关决议决定。为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对依法治市和普法教育工作作出决议。常委会还就水污染防治、开行贷款、授予荣誉市民、**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以及**市中心城区防洪工程规划等重大问题作出决议决定。常委会十分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保障工作,作出了关于加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障工作的决议,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这项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使全市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常委会坚持抓住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事项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把行使决定权和监督权有机结合起来,既增强了人大工作实效,又促进了市“一府两院”的工作。如2004年在听取和审议《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时,针对**实际,作出了关于《认真贯彻水污染防治法,进一步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决议》,并抓住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漳河水环境保护和禁止水库投肥养殖问题的跟踪督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2002年常委会制定了《**市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办法》,促进了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范化。
28年来,常委会在行使决定权的过程中,及时将市委的决策和意图变为国家意志,积极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一是紧紧抓住带有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积极主动行使决定权。主要就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决算、民主法制建设等适时作出决议决定,发挥了决定权的重要作用。二是坚持把行使决定权与全市改革开
放和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结合起来,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三是搞好调查研究,增强决策的针对性。每次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前,都深入了解情况,广泛集中群众智慧,使作出的决议决定更加符合实际,更有操作性。四是加强检查监督。将决定权与监督权结合运用,较好发挥了人大的职能作用。
三、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保证市级国家机关正常运转
常委会坚持党管干部和依法任免的原则,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1980年以来,先后任免和批准任免了1000多人次。在市直机关进行机构改革和换届期间,常委会及时任免市“一府两院”有关领导人员和工作人员,促进了市级国家机关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工作的正常运转。在任免工作中,常委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对于省委推荐的市级领导干部的任免,事先由市委向常委会组成人员介绍情况,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和表决。常委会加强人事任免制度建设,根据法律规定,制定了人事任免办法,并适时进行修正,人事任免工作程序进一步完善。多年来,常委会坚持会前对拟任人员进行法律知识考试;会中实行拟任人员供职发言,分组审议后集中票决,规范了人事任免工作。这对于常委会组成人员更好地了解拟任人员,正确行使权力,促进拟任人员增强民主法制意识,提高法律知识水平,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常委会还注重加强对被任命人员的任后监督,对“一府两院”领导干部开展述职评议。并将述职人员的工作绩效在市级新闻媒体上公布,社会反响较好。通过述职评议,促进了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转变作风,改进工作。
四、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加强同代表的联系,充分发挥代表的作用,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客观要求,也是人大常委会更好地履行法定职责的基础。1980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认真宣传和贯彻实施《代表法》及我省的实施办法,坚持把代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拓宽联系代表的渠道,扎实为代表服务。采取多种形式向代表通报情况,寄送有关资料,以便代表知情知政,更好地发挥代表作用。组织代表开展视察和参与常委会执法检查;坚持邀请部分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参加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等活动,使代表及时了解和掌握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为畅通代表反映问题的渠道,加强与代表的联系,常委会建立了闭会期间代表意见和建议“直通车”制度:通过印发代表专用
信封、设立代表专用邮箱、网上代表信箱和编印代表通讯录,方便代表向常委会反映情况;各专(工)委建立和完善了对口联系市人大代表的网络;常委会组成人员固定联系选区市人大代表;坚持每年集中走访一次市人大代表制度。二是高度重视代表议案办理,切实做好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督办工作。常委会在办理工作中,注重创新方式,将建议的承办单位、责任人、联系电话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对已答复代表但还没有落实好、办理完的议案和建议加强跟踪督办,一抓到底。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建议,在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努力下,大多数都在规定时限内得到较好办理并向代表作了回复。三是着力抓好代表小组建设,指导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及时组建代表小组。在代表较为集中的地区,实行各级代表分级单独编组;在代表较为分散的农村,实行各级代表混合编组。各代表小组建立了固定的活动场所和完善的活动制度,制定了明确的活动计划,积极开展闭会期间的活动。四是建立了市人大代表激励机制,每届都要对先进代表小组、优秀市人大代表、先进人大工作者进行一次表彰。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市人大代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代表工作制度逐步完善,代表履职的物质条件不断改善,为代表服务的组织网络初步形成,人大代表在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参与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注重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发展的要求,常委会在认真履行各项法定职责的同时,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常委会始终把学习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中心组学习和法律知识讲座制度,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宪法和法律以及现代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努力适应新时期履行职责的需要。各专门(工作)委员会围绕常委会工作议题,加强调查研究,密切配合,整体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常委会结合新的形势和人大工作实际,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了有关常委会议事程序、讨论决定重大事项、代表、信访、机关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促进了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人大机关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监督法》颁布后,为适应《监督法》实施的要求,常委会及时对有关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常委会高度重视宣传和调研工作,我市人大新闻宣传和研究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常委会
机关狠抓思想作风建设,积极改进工作,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机关面貌出现可喜变化。
常委会重视加强同上下级及外地人大的联系。坚持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列席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参加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各工作机构召开的各种会议,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省人大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视察和立法调研等活动,完成了先后在我市召开的全省人大人事任免和代表工作、农村工作、教科文卫工作等座谈会的相关服务工作。坚持邀请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举办相关工作经验交流会和座谈会,密切了与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的联系。在历次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中,常委会加强联系,及时指导,保证了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同时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问题作了精辟论述,为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要自觉按照十七大精神的要求,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切实担负起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重任,积极为加快**崛起、构建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发挥人大职能作用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发挥人大职能作用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时间:2009-2-23 15:55:35 【字体:大 中 小】
荆门市人大常委会1980年设立,已经历七届走过了28年历程。28年春华秋实,岁月的丰碑记载了它的光辉足迹。28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在中共荆门市委的领导下,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积极实践,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强监督工作
监督权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一项重要职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体现。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监督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坚持党的领导,注重围绕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加强监督工作,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1980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共听取和审议市“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和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报告400多个。针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就业再就业、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上学贵、网吧管理、血吸虫防治、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社区建设、环境污染等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反复督查,一抓到底,促进了一些问题的解决。坚持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加强对财政预算和计划执行情况的审查监督。在全省地方人大中率先出台了预算审查监督办法和计划审查监督办法,在市直单位推行部门预算,促进了我市财政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市委工作重点,及时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实施“兴工富市战略”情况的专项报告,组织视察荆门经济开发区建设情况,推动“兴工富市战略”深入实施。先后就100多部法律法规开展了执法检查。重点对《行政许可法》、《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法》、《节约能源法》、《职业教育法》、《传染病防治法》、《土地管理法》、《种子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促进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的贯彻执行。为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监督实行执法责任制度、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办法》,督促市“一府两院”建立和实行执法责任制、错案责任
追究制度,促进了执法水平的提高。积极围绕中心工作和常委会议题开展视察和调研活动600余次,撰写调研报告1000多份,为市委决策和市“一府两院”改进工作提供了参考。积极开展评议工作,认真组织对市政府组成部门及部分垂管部门进行工作评议,对增强被评议单位和被评议人员的法制观念和公仆意识,推进依法行政和廉政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坚持把信访工作作为联系社情民意,促进公平正义的窗口,认真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督促有关部门及时研究处理,切实保障和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支持和促进“一府两院”的工作
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根据我市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坚持“抓重点、议大事、求实效”,认真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1980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共作出相应的决议决定100多项。为促进经济发展,就市政府关于加速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列入市财政预算等议案作出相关决议决定。为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对依法治市和普法教育工作作出决议。常委会还就水污染防治、开行贷款、授予荣誉市民、荆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以及荆门市中心城区防洪工程规划等重大问题作出决议决定。常委会十分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保障工作,作出了关于加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障工作的决议,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这项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使全市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常委会坚持抓住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事项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把行使决定权和监督权有机结合起来,既增强了人大工作实效,又促进了市“一府两院”的工作。如2004年在听取和审议《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时,针对荆门实际,作出了关于《认真贯彻水污染防治法,进一步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决议》,并抓住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漳河水环境保护和禁止水库投肥养殖问题的跟踪督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2002年常委会制定了《荆门市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办法》,促进了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范化。
28年来,常委会在行使决定权的过程中,及时将市委的决策和意图变为国家意志,积极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一是紧紧抓住带有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积极主动行使决定权。主要就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决算、民主法制建设等适时作出决议决定,发挥了决定权的重要作用。二是坚持把行使决定权与全市改革开
放和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结合起来,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三是搞好调查研究,增强决策的针对性。每次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前,都深入了解情况,广泛集中群众智慧,使作出的决议决定更加符合实际,更有操作性。四是加强检查监督。将决定权与监督权结合运用,较好发挥了人大的职能作用。
三、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保证市级国家机关正常运转
常委会坚持党管干部和依法任免的原则,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1980年以来,先后任免和批准任免了1000多人次。在市直机关进行机构改革和换届期间,常委会及时任免市“一府两院”有关领导人员和工作人员,促进了市级国家机关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工作的正常运转。在任免工作中,常委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对于省委推荐的市级领导干部的任免,事先由市委向常委会组成人员介绍情况,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和表决。常委会加强人事任免制度建设,根据法律规定,制定了人事任免办法,并适时进行修正,人事任免工作程序进一步完善。多年来,常委会坚持会前对拟任人员进行法律知识考试;会中实行拟任人员供职发言,分组审议后集中票决,规范了人事任免工作。这对于常委会组成人员更好地了解拟任人员,正确行使权力,促进拟任人员增强民主法制意识,提高法律知识水平,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常委会还注重加强对被任命人员的任后监督,对“一府两院”领导干部开展述职评议。并将述职人员的工作绩效在市级新闻媒体上公布,社会反响较好。通过述职评议,促进了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转变作风,改进工作。
四、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加强同代表的联系,充分发挥代表的作用,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客观要求,也是人大常委会更好地履行法定职责的基础。1980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认真宣传和贯彻实施《代表法》及我省的实施办法,坚持把代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拓宽联系代表的渠道,扎实为代表服务。采取多种形式向代表通报情况,寄送有关资料,以便代表知情知政,更好地发挥代表作用。组织代表开展视察和参与常委会执法检查;坚持邀请部分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参加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等活动,使代表及时了解和掌握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为畅通代表反映问题的渠道,加强与代表的联系,常委会建立了闭会期间代表意见和建议“直通车”制度:通过印发代表专用
信封、设立代表专用邮箱、网上代表信箱和编印代表通讯录,方便代表向常委会反映情况;各专(工)委建立和完善了对口联系市人大代表的网络;常委会组成人员固定联系选区市人大代表;坚持每年集中走访一次市人大代表制度。二是高度重视代表议案办理,切实做好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督办工作。常委会在办理工作中,注重创新方式,将建议的承办单位、责任人、联系电话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对已答复代表但还没有落实好、办理完的议案和建议加强跟踪督办,一抓到底。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建议,在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努力下,大多数都在规定时限内得到较好办理并向代表作了回复。三是着力抓好代表小组建设,指导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及时组建代表小组。在代表较为集中的地区,实行各级代表分级单独编组;在代表较为分散的农村,实行各级代表混合编组。各代表小组建立了固定的活动场所和完善的活动制度,制定了明确的活动计划,积极开展闭会期间的活动。四是建立了市人大代表激励机制,每届都要对先进代表小组、优秀市人大代表、先进人大工作者进行一次表彰。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市人大代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代表工作制度逐步完善,代表履职的物质条件不断改善,为代表服务的组织网络初步形成,人大代表在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参与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注重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发展的要求,常委会在认真履行各项法定职责的同时,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常委会始终把学习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中心组学习和法律知识讲座制度,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宪法和法律以及现代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努力适应新时期履行职责的需要。各专门(工作)委员会围绕常委会工作议题,加强调查研究,密切配合,整体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常委会结合新的形势和人大工作实际,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了有关常委会议事程序、讨论决定重大事项、代表、信访、机关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促进了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人大机关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监督法》颁布后,为适应《监督法》实施的要求,常委会及时对有关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常委会高度重视宣传和调研工作,我市人大新闻宣传和研究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常委会
机关狠抓思想作风建设,积极改进工作,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机关面貌出现可喜变化。
常委会重视加强同上下级及外地人大的联系。坚持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列席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参加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各工作机构召开的各种会议,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省人大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视察和立法调研等活动,完成了先后在我市召开的全省人大人事任免和代表工作、农村工作、教科文卫工作等座谈会的相关服务工作。坚持邀请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举办相关工作经验交流会和座谈会,密切了与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的联系。在历次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中,常委会加强联系,及时指导,保证了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同时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问题作了精辟论述,为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要自觉按照十七大精神的要求,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切实担负起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重任,积极为加快荆门崛起、构建和谐荆门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发挥人大职能作用
发挥地方人大职能作用 加快幸福城市建设步伐
作者 : 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徐航
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大力推进主辅分离,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是青岛率先进入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市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后期催生服务业跃升的关键节点上,现代服务业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机遇难得。本人认为,我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是企业主辅分离,主辅分离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制造业企业技术水平提升,有利于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及全球大分工下占有一定的份额,有利于优化青岛的财政收入结构,特别是增加地方可用财力。因此,应进一步提高对企业实施主辅分离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建立协调机构,专门研究有关的分离中的政策推动、运作连接、市场培育、中介发展、税收转换、组织化等方面的问题,确定规划和实现分离的路线图、时间表以及半岛区域协调、分工、合作等。鼓励大企业部门服务外部化,使原来二产的部分分离成三产。同时,在老企业搬迁转移过程中鼓励将传统产业的管理优势留下,形成服务业,为“十二五”服务业年平均增长2个百分点,优化三次产业的结构做出积极贡献。
二是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全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青岛作为老工业城市,发展先进制造业具有技术管理基础比较雄厚等方面的优势。但是,随着其他新兴发展国家低端竞争,及发达国家重振先进制造业的压力,我市在全球制造业新的调整发展进程中既面临新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只有清楚地认识当前所处的位置,科学地研判行业发展趋势,特别是充分的彰显本土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新的发展。本人认为,青岛在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最大优势是港口,我们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良港,努力打造的东北亚物流中心,能够有效的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因此,要进一步优化整合港口优势资源,规划建设装备制造产业园,重点实施先进制造业工程,着重发展大型海工装备、港机装备、交通运输装备、物流装备、新新能源装备、石油化工装备、大型工程机械配套装备等领域。要围绕产业园搞好配套,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协助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制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政策,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尽快形成市场竞争优势显著、专业化程度高、产业链完整、创新能力较强的装备产业发展格局,尽早实现先进制造业发展新的更大的突破。另外,先进制造业一般产业链长且处于顶端,支撑其的研发体系也处于生产性服务业的顶端,而产业链的连接环节又为生产性服务业创造具体的市场空间,进而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三是切实利用宜居资源,率先发展海洋产业。今年初,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不仅是青岛的一次重大机遇,更富含着在全新的发展格局下,中央对山东、青岛率先在海洋经济领域实现科学发展、引领产业转型的重要期许。青岛作为半岛城市群中心城市和蓝色经济的龙头城市,具有海洋资源、产业资源、科技资源和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但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需直面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科技人才的支持和高端产业的维系。新兴海洋产业最大的优势在于以高技术支撑,高技术则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也就是“人脑+电脑”的有机结合。青岛与其他城市相比,吸引人才的最大优势是宜居,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显著特点,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特别是国际化人才、掌握核心技术人才、高新技术领军人才的引进,切实改变海洋高技术产业产业专业人才及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缺乏的现状。同时,还要尽快解决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发展平台建设不足、人才评价机制不完善、人才培养与现实需要脱轨等问题,清除制约我市蓝色经济长足发展的制约“瓶颈”。
二、认真贯彻全市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
今年6月22日,青岛市委召开了全市人大工作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了党的十七大以来,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为推动青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深刻阐述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重大意义,通过了《中共青岛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意见》。当前,青岛正处在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和品质的关键时期,要抓住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一系列重大机遇,推动青岛在更高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需要人大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把代表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把全市的力量充分激发出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市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保障和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推进。
三、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发展完善
我市人大作为地方立法机关,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与时俱进和发展完善。
一是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要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创新立法工作思路,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加强立法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方面迈出新步伐,不断提高立法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紧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抓紧研究制定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现代产业发展等方面立法,为我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二是要坚持依法监督,突出监督实效。加强法律监督,保证宪法和法律、法规得到正确实施,是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人大要始终坚持把法律监督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通过执法检查、听取报告、实地调研等形式,不断加大法律监督力度,确保宪法和法律、法规在我市得到正确实施,确保行政权、司法权得到正确行使,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要善于在法制轨道上运用法律手段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不断提高法律监督的能力和水平。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继续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市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依法治国方略,进一步加强人大监督,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在建设宜居青岛、打造幸福城市中发挥更大作用。
第四篇:发挥退伍军人作用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发挥退伍军人作用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成武县大田集镇党委
我们大田集镇辖63个行政村,108个自然村,7.1万人,11万亩耕地。近年来,我们大田集镇党委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意识,充分发掘使用退伍军人这个宝贵的人才资源,通过实施全面培育、大胆启用和优化发展环境等一系列的开发使用机制,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真正发挥了骨干带动作用。目前,全镇1500余名退伍军人有1200余名成为致富带头户,100余人在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中成为骨干力量,200余人在村级组织和社会团体中担任重要职务。
一、强化培养,全力促进退伍军人成长成才
把快速提高退伍军人思想政治水平、技能水平放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大培训、服务和政策指导力度。一是培训拉动。对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内工作的退伍军人,本着“送得出、回得来、用得上”的原则,每年定向选送到党校、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学习深造,提高其业务知识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对担任村干部的退伍军人进行学历培训,全镇85%的退伍军人村干部参加了农广校的函授学习,获取了大、中专文凭。对党团员和有专业特长的农村退伍军人,利用农业广播学校教学点、经济工作培训班和民兵技术普及班等培育阵地,对他们进行适应农村基层工作的系列化培育,全镇每年有针对性地对农村籍退伍军人培训达10余期。同时,以示范基地、村级电教室为阵地,聘请专家、农业技术人员到田边地头现场示范,开展针对性培训。多渠道、1 多形式、多方面的学习培训使农村退伍军人增长了才干,有效解决了许多退伍战士不能从事、无心从事农村工作的问题。目前,全镇有396名农村退伍军人获得了助理农技师和农业技术员资格,3人被命名为市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土专家”、“田秀才”不计其数。二是政策鼓动。为了让退伍军人成长,在不同行业里发展创业,镇党委政府时时想着退伍军人,先后出台了种植、养殖、加工和兴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引导他们创业。退伍军郑连生是全县小有名气的企业家,2003年,退伍回乡刚创业时,只建有30间瓦房车间,30多个工人,是个小作坊企业。我们专门给他出台优惠政策。在镇西开发区免费给他按排了80多亩场地,帮助他贷款,使他的作坊企业实现了扩张。目前,他创办的宏达纺织公司已成为固定资产3000余万元,拥有3万纱锭棉纺规划的大型纺纱企业。几年来,我们先后为从事大蒜种植、销售、储藏、加工和养殖的退伍军人出台优惠政策30多个,加快了他们创业速度。全镇1500多名退伍军人中有大蒜经纪人200多人,800余人从事大蒜等农产品的储藏与加工,建有恒温库、蒜干、蒜粉、蒜粒等加工企业46家,8个棉花加工和纺织企业、20多家木材加工业,养鸡专业户80多户。三是服务促动。实行干部联系退伍军人、帮扶退伍军人制度。本着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则加的原则,帮选发展方向,帮上致富项目,动用一切手段,协调各种关系,为农村退伍军人成长提供有利条件。先后帮助退伍军人创业协调贷款3000余万元,协助申请无偿扶持资金500多万元,帮选项目100多个,无偿提供场地400余亩,帮助申办证照500余次。退伍军 2 人迅速成长成才,尽显身手。王庄村党员退伍军人王文柱通过学习,掌握了蔬菜间作连作立体种植技术,摸索出了中温棚种植“蒜苗-西红柿-大葱”和“香菜-西葫芦-豆角-秋芸豆”的高效模式,亩均效益10000余元。王文柱把自己掌握的技术全部传授给村民,当起义务技术员,带领群众搞一地多收种蔬菜。现在,全村中温棚已发展到300多个,村中户户忙种菜,每年给全村带来40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阚庄村党员退伍军人马殿训,通过帮扶,成为有名的养鸡专业户,他主动向村内的贫困户提供信息、技术、资金和赊销饲料、鸡苗等措施,先后帮助马文成等100余户群众办起了养鸡场,并负责技术指导,使全村养鸡存栏量保持在30万只以上,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鸡专业村,把全村群众带上了致富路。
二、大胆创新,全力启用退伍军人干事创业
在优秀退伍军人使用上,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大胆启用退伍军人,科学挖掘使用他们的潜力。一是大胆使用。打破传统用人机制,不看学历,不看职称,不看资历,不看身份,只看能力。镇农技站副站长张庆英退伍返乡后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但他勤奋好学,对农业技术十分热爱,刻苦钻研,掌握了大量农业实用技术,自学取得了高级农艺师资格,是十里八村闻名的“土专家”。镇党委政府从服务农业和农民的战略角度出发,直接招聘他为镇农技站技术员,还提拔他当了副站长。在他的带领下,农技站既服务,又创收,使一个靠镇财政补贴过日子的单位变成自给自足的好单位,还接纳了5名分流人员。2000年,邓庄村组建新班子时,让事业心强的年轻的党员退伍 3 军人毕爱国担任村支部书记。几年来,在他的带领下,邓庄村成为我镇第一个“市级文明村庄”,他本人获得“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几年来,全镇机关事业单位破格录用优秀农村退伍军人13名,46名优秀农村退伍军人被推选到村“两委”中,成为村级组织的骨干力量。二是科学使用。把握退伍军人特点,寻找合适岗位,用其所长,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镇经管工作人员退伍军人白惠文挚爱电脑,有天赋,但他不爱下账、查账行业。发现特长后,让他任信息中心的主任。两年时间,他便建立了政府网站,制作了网页,把机关里的电脑全部联在一起,设立了局域网,并义务为机关单位打印材料,每年节约打印费5万多元。镇机关水产站工作人员徐新练有经济头脑,既想经商,又怕丢了“饭碗”,了解情况后,我们让他带薪下海。离岗后,从事大蒜营销,几年时间便赚了100多万元,接着建了两门恒温库,目前,已成了拥有近300万元资产的“小老板”。在他的带动下,镇机关和镇直部门先后有30多名干部职工下海,个个都有了发展项目。
三、优化环境,全力激励退伍军人施展才华
把优化发展环境,激励发展,作为发挥退伍军作用的重要举措,全面实施了“三给”战略,竭力为每个退伍军人施展才华搭建舞台。一是物质上给实惠。制定出台了《关于对重奖做出突出贡献退伍军人的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奖励政策,设立退伍军人贡献奖励基金,每年都召开专题表彰大会,对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退伍军人进行表彰。几年来,累计出资近百万元,300余名不同行业的优秀退伍军人受到了奖励。二是精神上给荣誉。在全镇退伍军人中开展“田集英才” 4 和“优秀退伍军人”评选活动,每年各评选10名,颁发奖励证书和奖杯,并通过广播等全力宣传,让每个退伍军人知晓,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同时,把获得荣誉人员的事迹记入大事记,立卷保存。各单位认真学习,狠抓落实。镇卫生院骨科和外科各有一位从部队卫生员岗位退伍参加工作的大夫,其技术水平虽达到中级职称要求,但受身份所限,不能晋升主治医师,个人不理解,想到民营医院去。院里专门制定了特殊政策,按主治医师聘用了他们,并按相应标准核发了工资,两位医生表示民营医院工资再高也不去。三是政治上给地位。退伍军人军政治素质优良,是一支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稳步发展的中坚力量。每逢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兵连换届选举,镇党委政府都采取重点推荐,上下结合、分级负责的办法,将村级班子成员的后备名额向退伍军人倾斜。目前,全镇有200余名退伍军人成为村两委班子的重成员或后备村干部人选。对重大贡献的退伍军人,我们打破常规,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科学安排。几年来,机关单位中有30多名优秀退伍军人被提拔为中层干部,有6名特殊贡献的退伍军人被聘为镇经济发展高级顾问,或被推荐选举为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动模范。
第五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农业方面:立足于促进农民增收,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稳步推进“特色种植业、水生蔬菜产业、畜禽产业、水产业、特色农业旅游”五大产业工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生态化进程。保障措施:
1、政策扶农,改善农业发展环境;
2、项目强农,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3、科技兴农,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4、依法护农,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5、龙头壮农,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业方面:一是以招商引资为主抓手,实施项目工程,培植工业经济发展增长点;二是以骨干企业群为主核心,实施强体工程,抢占工业经济发展制高点;三是以村镇工业集中区为主载体,实施创业工程,打造工业经济发展闪光点。
个体私营经济:坚持能放则放,能宽则宽,能活则活的原则,防守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十一五”期间,我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实际,真抓实干,国民经济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新的业绩,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计划的各项目标。2010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7.05亿,比上年增长16.4%;工业生产总值17.12亿元,完成“十一五”计划目标的180.2%,比2005年增长80.2%,平均年递增率12.5%。农业经济稳步发展。2010年末农业生产总值4.85亿元,平均年递增率5.5%,2010年末粮食总产量达到61834吨,亩产479公斤,林牧渔生产持续增长;大力发展畜牧养殖,扩大四季鹅养殖,2010年四季鹅杨亮达80万只,加快发展肉鸡产业,年出栏500万只。工业经济增长较快。工业主导地位日益突出,2010年末全镇工业生产总值12.27亿元,年递增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