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挥工商职能作用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发挥工商职能作用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摘 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服务监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发挥自身职能高效率、高质量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成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工商部门职能的正确定位,并在此基础
上不断完善、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关键词】和谐社会 工商 职能定位 作用发挥
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发展求和谐,以和谐促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达到一个新的水平,社会不断达到一个新的和谐状态。作为代表国家履行社会主义经济监管职能的重要经济机构,工商部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该充任什么角色、承担什么责任,应当塑造什么形象,体现什么价值,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有效的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角色及职能定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运行发挥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准入职能方面,工商行政管理为规范市场主体,促进市场主体的发育成熟和其合法性,把好市场准入关从而维护正常的市场进入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在监管职能方面,工商行政管理履行了政府对市场主体的交易和竞争行为进行监督管理的职责,发挥商标管理、广告管理、合同管理、市场管理等作用,为使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符合市场规则要求,为创制有序的市场环境,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通过培育、监管等方式促进市场的发育和市场体系的形成,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挥基础性作用,这突出地表现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运用自身职能促进各类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完备方面;第四,在执法职能方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和权限,严格执行法律,依法监管市场,保证了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维护了国家法律的严肃性;第五,在保护职能方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对市场交易和竞争行为的监管及对违法行为的查处,有效地保护了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进而进一步发挥了对市场的规范效应,同时也有效地维护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可以说,我国经济的繁荣与规范,社会的公平与稳定等方面都离不开工商部门这个经济卫士的保护。
二、履行工商职责,营造和谐环境。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是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其中,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化解社会矛盾的关键。工商部门在工作中应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动了解大局、积极维护支持大局,自觉将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去定位。
1、维护公平,执法和谐。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是法治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工商部门一方面应当依法严厉打击市场领域无照经营、不正当竞争、欺行霸市、商业欺诈、商业贿赂等各类违法违章行为,维护公平竞争,打击非法经营,保护合法经营,促进和谐发展。另一方面,在行政执法中,应当实行阳光执法工程。在案件的处理上,正确把握监督与服务的合理尺度,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做到以法治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把履行职责的过程,变成对经营者监督和服务的过程,这样既维护了法律的权威性、严肃性,又能使经营者在接受监管和服务中受到法制教育。通过严格执法与人性化执法有机结合,刚柔相济,入情入理,切实求得公正执法和执法效果的和谐。
2、保障权益,消费和谐。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所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服务宗旨,工商部门基于其自身特殊的职能作用,应当把建立健全消保维权网络体系作为一项实践执法为民的“民心工程”来抓,明确工作目标,整合消保维权内部资源,大力推动消费维权职能由单一的部门职能向政府职能、社会职能转变,积极构建 “政府主导、工商牵头、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消保维权新机制,实现真正的消费和谐。
3、广宣诚信,监管和谐。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社会和谐的标志,提升信用是巩固和谐的基础。工商部门在当前可以从市场主体和执法主体两方面入手,不断加强诚信建设,构筑和协基石。一方面,大力倡导经营者增强诚信意识,发扬诚信传统,弘扬诚信美德。另一方面,构建社会监督机制,为自己 量身定做诚信标尺,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
三、提升自身素质,打造和谐工商。
只有一支好的工商队伍,才能在具体的工作中发挥更好的工作效益,才能为构建和谐工商、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工商部门要加强干部人事工作,为构建和谐工商提供组织保障。
第一,构建和谐领导班子。班子和谐,队伍才能和谐,事业才能发展。所谓班子和谐,就是领导班子成员目标一致、行动一致、步伐一致,各负其责,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班子成员个体充满活力,整体在科学、民主、法制的轨道上健康、有序、和谐地运行。共同的事业、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责任是班子成员和谐相处、和谐共事的基础。加强和谐领导班子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
三个关系:一是正职与副职的关系。正职既要通过高超的领导艺术把副职的潜力挖掘出来、内在活力激发出来,又要对副职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副职要有责任意识,不越权,不越位,积极把自己分管的工作做好,要让一把手放心,也要让班子其他成员信任。二是副职与副职的关系。副职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需要彼此沟通协调,要相互信任和理解。副职在履行各自的职责时,要善于站在全局的、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处理事情。同志之间要敞开心扉,以诚相见。三是个体与集体的关系。班子成员要找准自己的位置,给自己定好位。班子作为一个集体,要有凝聚力、战斗力,必须发挥个体的积极性,使班子成员的活力在工作实践中竞相迸发。因此,在选拔、使用干部方面,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科学选人,科学用人,合理流动,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各级工商领导班子中来,这是建设和谐领导班子的政治基础。要完善领导机制和体制,健全各种权力运作的程序和规范,使班子成员都能在地税大局和组织原则下行使职权。
第二,构建和谐工商队伍。结合行政效能建设要求,工商部门在工作中应强调团队精神,加强队伍建设,营造整体协调、团结进取的氛围,使每个工商人在一个和谐团队氛围中成长,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聪明才智,充分调动每位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较强的亲和力、沟通力,充分履行职责,达成思想上的共鸣和行动上的默契,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将每个人的力量有机地凝聚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互帮互助,密切协作,共同拧成一股绳,积极营造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提高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一批干部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和困难较多的地方去工作,让他们丰富经历,积累经验,尽快成熟起来,及时地为工商部门输送新鲜血液。
总之,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始终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关系,打造和谐执法氛围,以服务市场主体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工作职能,维护好各类市场主体和消费者的合法利益,积极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第二篇:发挥审计职能作用 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发挥审计职能作用 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的组成部门和经济执法部门,首要一条就是要按照宪法和审计法的规定,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这就要求审计机关必须增强依法行政意识,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始终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工作方针,深化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审计,加大对被审计单位遵纪守法、遵守廉政纪律情况的审计监督,以促进政府、部门、公职人员勤政廉洁,尤其是促进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率先垂范,从更高层次上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从审计机关的职能和特征分析,笔者认为,审计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发挥作用:
(一)把注重检查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在促进宏观调控方面发挥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首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不和谐的问题也只有通过发展、通过宏观调控来解决。审计紧紧扣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做好工作,就是最直接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审计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就是要紧紧围绕政府工作中心和宏观经济调控的总体目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要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着眼,关注财政资金支出结 1
构,关注政府性资金支出效果,加强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及其他重点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应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经济工作中心,谋划、开展审计工作。在揭露和查处严重违规违纪问题的同时,注重从机制、体制上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被审计单位科学规范地管理资金,确保政府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对党委、政府有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方面发挥作用
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维护群众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审计工作一直坚持以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准则。扶贫、救灾、环保、抚恤等专项资金关系到千家万户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为此,审计机关在制订审计计划时,应更多地考虑这些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突出问题,比如棚户区改造、水利专项资金、福利彩票专项资金等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针对盲目投资、重复投资、低水平投资、投资结构不合理问题和土地征用及房屋拆迁问题开展审计工作;继续加强对医院收费、农村征地、城市拆迁、企业改制等方面的审计和审计调查,力争及时找出宏观调控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其中具有规律性和普遍性的现象。对审计中发现的损
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审计机关既要严肃查处,充分揭露,又要加以剖析,查找原因,提出从源头上制止问题发生的审计建议。
(三)加大对事关千家万户的各种社会保障资金和“三农”资金的审计力度,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发挥作用
社会保障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社会保障体系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其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群众是高度关注的。随着全省社会保障体系及相关配套措施的逐步完善,审计机关应加大对住房公积金、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等这些与老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资金的审计监督,密切关注这些资金的管理和安全,关注这些资金的去向和使用绩效。并在探索完善社会保障政策方面加强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各项社会保障和救助措施落到实处。同时,为做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审计机关应特别重视开展与“三农”问题相关资金的审计。
(四)逐步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廉洁政府方面发挥作用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有效手段”,是审计部门为党委、政府用好、用对干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审计机关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
审计机关应按照“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积极推进经济责任审计,促进各单位和部门“一把手”认真用好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和财经法规执行监督权,促进为民政府、服务政府和法治政府形成。同时,努力促进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利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形成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情况通报制度,由审计机关就审计查明的事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处理意见等,反馈给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等相关部门。努力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以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行政权力规范运行、政府职能转变、依法行政和执政能力的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应有作用。
(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方面发挥作用
审计机关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作用,应把审计队伍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一是从严治理审计队伍,增强审计干部自身拒腐防变能力,发挥审计干部的创造力。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审计干部自身清正廉洁,才能真正发挥监督的作用。审计机关应继续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教育,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努力提高审计干部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构筑思想道德防线;加强和完善工作考核制度,把审计干部遵守“八不准”纪律和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定列入考核内容,并
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奖惩、提拔和任用的重要依据,以达到约束干部的目的;加强和完善审计工作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避免审计项目安排上的随意性。二是努力实现审计方式的变革。审计调查是审计服务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武器,审计机关应充分运用调查手段,扩大审计影响面,使审计更贴近社会,使审计反映的情况更全面。探索开展效益审计,查找损失浪费原因,寻准对策,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审计的手段上注意发现大要案线索。三是加大审计处理处罚力度,树立审计权威,发挥审计应有的作用。对审计结果要适时实行社会公告,增加审计结果透明度,提高审计成果社会综合利用程度。同时借助社会力量,推进审计决定和审计建议的落实,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发挥税收职能作用_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 主要来源和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在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政权运行、维护社会 公平与稳定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代表国家履行税收征管职能的 重要经济部门,肇庆市国税局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充分发挥税收职 能作用,使国税工作的目标和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的整体目标相协调, 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财力保障
雄厚的财政实力,是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多年来,肇庆市国税部门坚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大力组织税收收入。1995年〜2004年,全市国税系统累计组织税收收入119.66亿元,年均增长10.4%。税收收入在 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增长,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财力支持。
在组织收入过程中,肇庆市国税局始终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 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既正确解决 好依法治税与外部干扰、依法征收与优化服务、依法征管与完成收入任务的矛 盾,又正确处理好规范管理与社会矛盾、履行职责与人情面子、基础工作与长 远发展、投资环境与治税环境的关系,用税法的准则和科学的方法,建立税收 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收入增长机制。加强对税基的调查,摸清税基现状,强化 分析预测,健全定期分析档案,既关注税收总量的变化,又关注直接影响税基 的各税种、各行业的结构性变化和相关经济指标之间的变化,及时掌握影响收 入变化的重要因素,增强组织收入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加强对重点税源企 业、重点税源行业的监控,及时掌握新增税源情况,抓住支柱税源,管住中小 税源,积极清理漏征漏管户。引入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强化对现行税 种的征管,严格申报管理,加强审核计税,严格缓税审批,确保税款及时足额 入库。同时各级国税机关紧紧依靠地方党政领导和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建立协同有效的护税机制,形成全社会依法治税的共识和合力,营造依法诚信 纳税的社会氛围。
营造公平正义的税收环境
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灵魂,是依法治国的重耍组成部分,是在税收领域 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必然要求。只有坚持依法治税,营造民主法治、公平正 义的税收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实现。
在工作实践中,肇庆市国税部门严格贯彻执行各项税收法律法规,认真落 实税收实体法,深入贯彻《税收征管法》和其他程序法,认真贯彻《行政许可 法》,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加强执法监督,认真落 实稽查案件复查和重大案件集体审理等制度,切实做好行政处罚听证、复议与 应诉工作,全面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推进政务公开,建立内外
结合的监督网络,对税收执法权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确保依法行政、规范执法。严格落实流转税政策,按照以票控税、网络比对、税源监控、综合 管理的要求,以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废旧物资经营和农副产品收购企业以及 “四种票”管理为重点,加强增值税管理。严格落实企业所得税政策,按照管 好税基、完善汇缴、加强评估、分类管理的要求,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基础管 理,规范行政审批,完善核定征收,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企业所得税管理。严格 落实涉外税收政策,加大审核评税和涉外税务审计的推广力度,加强对重点行 业、重点企业和亏损大户的监控管理,加大反避税工作力度,积极推行预约定 价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出口退(免)税政策,认真研究解决落实出口退税新机 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防止发生新欠,同时依托“金税”工程和口岸电子执法 系统,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管理措施,严格审核分析,加快退税和免抵调 库进度,防范和打击骗税等违法行为。严格落实税收扶持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和社会稳定。
据统计,2004年肇庆市国税系统通过落实出口退税政策,全年共办理出口
退(免)税107065万元,同比增长86.8%,增加49735万元,促进了外贸经 济的发展;通过落实扶持弱势群体的税收政策,为1985户下岗再就业纳税人减 免税收168.13万元,免收税务登记工本费40558元,为11437户未达增值税起 征点和涉农纳税人减免增值税936.71万元,促进了 “三农”工作和再就业工作,肇庆市国税局因此连续两年被肇庆市政府评为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成绩 突出表扬单位。
建立公平有序的税收秩序
公平、有序、规范的税收秩序,是税收和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和
谐社会的重耍特征。肇庆市国税局不断加强税收征管,提高征管质量,加强纳 税户籍管理,认真做好税务登记信息与相关部门信息的交换比对工作,加强开 业、变更、注销、停歇业、未达起征点业户的管理,防止漏征漏管;加强发票 管理,严格以票管税;加强防伪税控装置的管理,积极稳妥地推广应用税控收 款机;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开展纳税评估,全面掌握纳税人管理情况,及时 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促使纳税人如实申报纳税;加强纳税分析,充分运用各种 信息资料,分析测算纳税人实际纳税与应纳税额的差距,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
在税务稽查中,肇庆市国税局认真研究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稽查方式、方
法,不断完善稽查工作机制,创新稽查工作思路;严格按照规定程序依法开展 稽查,加强对举报、转办、交办案件和重大案件的查办、督办工作,重点查处 虚开和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与利用其他可抵扣凭证骗取出口退税,利用做 假账、多套账和账外经营等手段偷税的违法活动;加大案件审理、执行力度,及时曝光大要案件,严格执行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司法机关的规定;按照全国的 统一部署,集中力量深入开展对钢铁生产企业、水泥生产企业、废旧物资回收 经营企业及以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生产加工企业4个行业的税收专项整治行 动,协同公安部门联合开展打击涉税违法犯罪的专项行动。通过加大稽查力度, 规范税收秩序,净化税收环境。
建立充满活力的税收工作机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税收
事业永葆生机的源泉。肇庆市国税局通过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建立新税收征管 模式,按照信息化和专业化的要求,完善征管体制,规范机构设置,优化业务 流程,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岗责体系,加强征收、管理、稽查和业务管理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建立和完善“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 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税收征管模 式。抓好“金税”工程、征管系统、行政管理系统、“三大应用系统”整合应 用系统等税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全面规范应用工作,加强增值税管理的计算机 监控、增值税专用发票认证信息企业采集和纳税人信息“一户式”管理工作,加快建立财税库银联网缴税系统,逐步实现税款入库电子化和税款征收无纸化;加强信息质量管理,制定和完善信息数据管理制度,加强对基础数据产生、核 对、使用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确保信息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深化信息资源应用工作,加强数据衔接和共享,拓展数据分析应用的范围,加 强对数据的前后对比和纵横分析,发挥信息系统在纳税异常预警、动态监控、决策支持等方而的作用;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建立以网络安全、设备安全、机 房安全和数据安全为重点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和谐诚信的征纳关系
和谐诚信的征纳关系,是和谐税收、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这就要求各级
国税部门和全体国税干部树立聚财为国、执法为民、诚信为纳税人服务的观念,广泛听取纳税人的意见和建议,着力解决纳税人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热情为纳税人做好税收服务工作;树立公正执法就是对纳税人最根本的服务的 观念,秉公执法,文明执法,在执法中优化服务,在服务中加强管理;树立认 真负责、热情耐心是税收优质服务基本要求的理念,广泛开展送税法、送政策 服务活动,将税收政策及时、准确、全面地向纳税人进行宣传;树立质量和效 率是税收优质服务标准的理念,优化办税流程,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精简需要纳税人报送的报表资料,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准确高效的服务。
加强税收宣传和辅导,采取座谈会、讲座、辅导班等形式,帮助纳税人掌握税 法知识,熟悉办税程序。进一步健全包括限时服务、首问责任、政务公开以及 文明礼貌在内的服务规范,完善纳税服务质量考核体系,实现纳税服务的标准 化和制度化。进一步完善办税服务厅职能,按照办税服务厅统一受理、内部运 转处理、限时承诺办结的要求,将纳税事项统一归口由办税服务厅窗口受理,方便纳税人办税。完善电话报税和税银联网申报扣缴系统,加快税库银联网步 伐,逐步建立上门申报与委托代征、电话申报、邮寄申报、网上申报相结合的 多元化纳税申报方式,方便纳税人缴税。加强肇庆国税网站建设,快速准确地 解答纳税人的网上咨询和电话咨询,探索建立网上办税系统的途径,打造优质 高效的服务平台。
锻造正气和谐的国税队伍
发挥国税部门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
设,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干部职工之间、上下级之间相
互支持、相互理解、协调融洽、心情舒畅、政令畅通的干事创业平台,造就一 支诚信友爱、正气和谐的国税队伍,实现人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在实践中,肇庆市国税局深刻地体会到:一是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以加 强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素质,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加强对 领导干部的监督,落实领导班子责任,全面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做好税收工作的 能力。二是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落实从严治队的各项工作,做到结合思想作 风抓治队,确保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落实每一项纪律制度抓治队,确保遵纪 守法、依法行政;结合落实每一项工作抓治队,确保工作到位、政令畅通;结 合落实岗位责任抓治队,确保到位尽责、高效优质;结合树执法形象抓治队,确保队伍文明执法、科学执法、诚信有礼、正气和谐。三是要加强和改进思想 政治工作。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权力观为核心,狠抓思想教育,扎 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开展以 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廉洁奉公为基本内容的税务职业道德教育和 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公民教育;开展创建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巾帼 文明示范岗、争当文明人员活动,弘扬立足岗位、敬业奉献的精神。四是加强 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廉政教育和制度建设,强化“两权”监督,加大惩治腐败 力度,建立不想为、不必为、不能为、不敢为的廉政工作机制,健全符合实际 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五是大力营造团结和谐的氛围。在工作 中,既认真履行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做到分工明确,又加强团结协作,做到 相互协作。在队伍管理中,既严要求、严教育、严管理、严监督,又重关怀、重引导、重鼓励、重帮助,切实关心干部职工的工作、学习、生活和进步,这 样的国税队伍才具有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四篇: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长期任务,各级财政部门要在积极整合资金、增加投入的基础上,合理划分政府与农民、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投入责任,切实制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政策措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起好步,开好头,打好基础,不断推动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新农村建设的不同模式
一是产业带动型。即以发展乡村经济产业为关键,通过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增强农民经济实力,提高农民福利,彻底改变农村面貌。如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江苏华西村是产业带动型的典型代表。目前,在乡村经济的带动下,华西的“三农”已经变成了“三化”,即农业工业化、农民知识化、农村城市化,以及“三集中”,即农村工业向小区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创造了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模式。
二是主体培训型。即以培养新农民、造就新骨干为核心,打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平台,以新型农民带动新农村建设。如重庆市积极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紧紧抓住农村劳动力供求信息系统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城务工农民系列权益保障等环节提供财政支撑。通过培训转移衣村富余劳动力,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不少进城务工人员回乡建新居、开发新产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三是村庄整治型。如吉林省推行政府推动、高额补贴、建设高标准小康示范村模式,平均每个村财政投入284万元;浙江省推行农民推动、财政扶持、全面建设模式,实施“千村不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农村新社区,各级财政投入100多亿元,带动村集体、农民和社会其他方面投入250亿元;四川推行整合支农资金、整村推进建设模式,该省仪陇县是全国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县,以建设扶贫新村为平台,根据统一规划,整合各类涉农资金5000多万元,用于试点村的人畜饮水、村道公路、民居“三建五改”和沼气建设,使新农村建设走向整村推进的轨道;江西省推行以物代资、民办公助、农民为主建设模式,该省赣州市以“三清三改”为切入点,大力实施村庄整治,各级财政投入3.6亿元,平均每个村财政投入9万元左右,并借鉴了韩国以物代资、奖补结合的做法,主要通过发放水泥、石灰等原料促使农民改善村庄道路、维修房屋等。
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原则
一是整合资金,盘活存量。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指导和支持建立县级支农资金整合平台。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发动工作主要在县级政府,资金整合的工作重点也应在县级。要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支农资金有效整合方式和途径,引导支农资金的存量统筹用于新农村建设。
二是找准抓手,用好增量。财政部门应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和“试点示范,以点带面”的原则,找对抓手,选准载体,以政府的增量资金引导存量资金和社会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这也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办法。
三是民办公助,激励投入。不断创新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的投入积极性,特别是调动农民这个主体的投入积极性,共同建设新农村。目前不少地方实行的农民自愿申报、以物代资、以奖代补、奖补结合及补助政策公示等制度,都是一种有效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激励机制,可以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应该大力推广。
四是强化监管,高效使用。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很强、涉及面广、关系到千家万户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创新监管机制,完善各项制度,确保资金安全运行、高效使用,真正用于农村、用于农民。
根据不同的建设内容实行区别投入政策
——合理确定财政支持政策。一是进一步加大投入,支持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作为中央对“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和一项宏伟目标,各级财政应从履行职能不缺位的角度出发,按照“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的理财思路,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目前,不少省份都安排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新衣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二是财政资金主要用于村庄建设和村容整治。各级财政部门要选准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目前农村主要问题是村庄建设缺乏规划,公共设施落后,脏乱差的状况没有改善,发生公共卫生事件的隐患没有消除。因此,各级财政应以涉及农民生活条件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的最现实问题,如新村规划、改水、改厕、环境治理、沼气开发利用等为突破口,支持村庄整治的示范建设,并逐步整体推进。三是合理划分政府与农民的支出责任。根据村容整治和村庄建设内容的不同性质,按照公益性和非公益性区别对待的原则,给予不同的支持。对于新村规划、村容整洁、改水改厕等公益性的建设内容,主要由财政投入;对于农村垃圾处理等半公益性公共产品由农民投入为主,财政适当补助;对于农民自己房屋的改建、通户道路修建等非公益
第五篇: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促进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长期任务,各级财政部门要在积极整合资金、增加投入的基础上,合理划分政府与农民、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投入责任,切实制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政策措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起好步,开好头,打好基础,不断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新农村建设的不同模式
一是产业带动型。即以发展乡村经济产业为关键,通过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增强农民经济实力,提高农民福利,彻底改变农村面貌。如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江苏华西村是产业带动型的典型代表。目前,在乡村经济的带动下,华西的“三农”已经变成了“三化”,即农业工业化、农民知识化、农村城市化,以及“三集中”,即农村工业向小区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创造了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模式。
二是主体培训型。即以培养新农民、造就新骨干为核心,打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平台,以新型农民带动新农村建设。如重庆市积极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紧紧抓住农村劳动力供求信息系统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城务工农民系列权益保障等环节提供财政支撑。通过培训转移衣村富余劳动力,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不少进城务工人员回乡建新居、开发新产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三是村庄整治型。如吉林省推行政府推动、高额补贴、建设高标准小康示范村模式,平均每个村财政投入284万元;浙江省推行农民推动、财政扶持、全面建设模式,实施“千村不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农村新社区,各级财政投入100多亿元,带动村集体、农民和社会其他方面投入250亿元;四川推行整合支农资金、整村推进建设模式,该省XX县是全国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县,以建设扶贫新村为平台,根据统一规划,整合各类涉农资金5000多万元,用于试点村的人畜饮水、村道公路、民居“三建五改”和沼气建设,使新农村建设走向整村推进的轨道;江西省推行以物代资、民办公助、农民为主建设模式,该省赣州市以“三清三改”为切入点,大力实施村庄整治,各级财政投入3.6亿元,平均每个村财政投入9万元左右,并借鉴了韩国以物代资、奖补结合的做法,主要通过发放水泥、石灰等原料促使农民改善村庄道路、维修房屋等。
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原则
一是整合资金,盘活存量。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指导和支持建立县级支农资金整合平台。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发动工作主要在县级政府,资金整合的工作重点也应在县级。要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支农资金有效整合方式和途径,引导支农资金的存量统筹用于新农村建设。
二是找准抓手,用好增量。财政部门应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和“试点示范,以点带面”的原则,找对抓手,选准载体,以政府的增量资金引导存量资金和社会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这也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办法。
三是民办公助,激励投入。不断创新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的投入积极性,特别是调动农民这个主体的投入积极性,共同建设新农村。目前不少地方实行的农民自愿申报、以物代资、以奖代补、奖补结合及补助政策公示等制度,都是一种有效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激励机制,可以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应该大力推广。
四是强化监管,高效使用。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很强、涉及面广、关系到千家万户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创新监管机制,完善各项制度,确保资金安全运行、高效使用,真正用于农村、用于农民。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ww.xiexiebang.com网。
根据不同的建设内容实行区别投入政策
——合理确定财政支持政策。一是进一步加大投入,支持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作为中央对“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和一项宏伟目标,各级财政应从履行职能不缺位的角度出发,按照“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的理财思路,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目前,不少省份都安排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新衣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二是财政资金主要用于村庄建设和村容整治。各级财政部门要选准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目前农村主要 问题是村庄建设缺乏规划,公共设施落后,脏乱差的状况没有改善,发生公共卫生事件的隐患没有消除。因此,各级财政应以涉及农民生活条件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的最现实问题,如新村规划、改水、改厕、环境治理、沼气开发利用等为突破口,支持村庄整治的示范建设,并逐步整体推进。三是合理划分政府与农民的支出责任。根据村容整治和村庄建设内容的不同性质,按照公益性和非公益性区别对待的原则,给予不同的支持。对于新村规划、村容整洁、改水改厕等公益性的建设内容,主要由财政投入;对于农村垃圾处理等半公益性公共产品由农民投入为主,财政适当补助;对于农民自己房屋的改建、通户道路修建等非公益性产品,则由农民自己承担。
——整合现有支农资金,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支持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按照中央“国家今后每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积极整合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卫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扶贫资金,并整合现有的乡村道路、农村沼气等“六小工程”资金,围绕新农村建设规划,支持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二是支持培育和发展新产业。要整合目前有关粮食生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业产业化、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等专项资金,用于培育和发展新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三是支持培训和造就新农民。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并将培训造就新农民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大措施来抓。各级财政部门要整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培训、农业科技示范、农业职业教育等资金,围绕造就新农村建设人才,用于培训新农民。四是支持农村综合改革,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体制保障。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原有的深层次矛盾凸显,并引发了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下决心深化改革,进行体制创新,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已经取得的成果,才能保证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要不断加大对基层的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基层政府的经费自给能力,避免农民负担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