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兴盛与危机》读后感-120220

时间:2019-05-14 21:12: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王辉-《兴盛与危机》读后感-120220》,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王辉-《兴盛与危机》读后感-120220》。

第一篇:王辉-《兴盛与危机》读后感-120220

《兴盛与危机》读后感

王辉

金观涛先生与刘青峰先生合著的《兴盛与危机》从系统论和控制论的角度对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存在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作为一部众口交誉的学术著作,其立论点、方法论及学术研究价值都获得了较高的评价,限于专业学识所限加之天性怒钝,从该书中所得到的启示也限于方法论、文章结构以及对现代公司变革等方面,无能从文章的学术价值进行相关的探讨,此亦为对作者的一大亵渎,但亦是无奈之举。

本文从先谈本著作的脉略结构入手,从方法论思维启示,文章构思启示以及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三方面谈谈浅见。

一、关于《兴衰与危机》一书的简介

在《兴衰与危机》一书中两位作者严格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形式布局全书,运用反面例证、否定之否定及模块化的方式,一一解剖中国封建社会结构中的三个子系统相互适应,虽屡经周期性动荡,仍长期存在的超稳定结构的原因。

作者在问题的提出上(第一章)使用了对照分析及否定之否定方法,对前人得理论假设分别提出了质疑,并提出立论点:对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结构的分析应该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从社会结构这个大系统进行对这一问题分析。

接下来,在对问题的分析上,作者采用双线并列的手法,首先分析保持封建社会长期稳定的宗法一体化机制产生的社会结构基础(第二章);接着运用否定之否定原理,对封建社会宗法一体化产生无组织力量的社会结构分析(第三章)。两条线看似前后相称,但在时空角度看却是并行不悖的两条线。然后在这两条线基础上提出了自发调节无组织力量的两种外力变法和**,使无组织力量逐步平稳(第四章),并指出两种外力的内在作用的机理(第五章)。

至此,作者对封建社会超稳定结构的分析已经系统论证完毕,在接下来提出了问题的结果即解决问题----中国封建超稳定结构的历史奇观(第六章);并通过模块化的分析指出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殊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亚稳定结构是稳定结构的特殊阶段(第七章)。

作为学术著作,为使著作保持逻辑上的严谨型,作者从意识形态上进行了论证的补充(第八章);同时,为拓展学术研究的方法论观点,作者从第九章进行研究方法的展开;为增加著作的科学性和说服力,作者在第十章进行了数学模型上的论证。

在这种中作者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对关于社会变改的词汇:刚性破裂与柔性破

裂。这对词汇在该著作中提出,在社会历史学中的研究中的应用自然是毋庸置疑了;但这个词汇应用在企业管理中,特别是企业变革中是否同样适用,拙文将在启示部分略谈一二看法。

二、关于《兴衰与危机》一书的启示

大道相通,本书虽然是一本关于社会历史学的学术研究性著作,但在思维方式、写作手法以及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在思索方面所带来的启迪仍让人受益匪浅,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的。

1.思维方式的启示

作者在本书中的第一章就指出对事物的研究要跳出从单方面追求终极目标的窠臼,从整体的角度和联系的角度,运用系统论和控制论的方法对问题进行认识和探讨。并应用系统论的观点对问题进行了一个高层面的梳理和分析,使逻辑脉络趋于清晰。

首先,系统论强调的是对系统边界的界定,换句话说就是要探讨什么问题以及这个问题所涉及的其他问题的范围大小。作者在该书中首先指出把问题放在意识形态、经济结构等局部并不合适,用系统论的观点而言就是指系统的界定过于狭窄。那么什么叫合适呢,把尽可能多的因素归类并从从大类中找出联系密切的关键因素。本书中,作者摒弃人口结构,科技结构等次要结构因素,将问题的探讨限定于意识形态,政治及经济三种关键结构,并对三种次系统也做了相应的界定,才从超越前辈的角度,抽象概括的形成了该书的论点和论据。

其次,系统是一个内部子系统相互联系并且相互作用出不同结果甚至相互转化的结构。这一点在该书中的体现是在第二章到第五章,三种子结构系统既生成一体化的稳态结构,又产生无组织力量,这两种结果页相互促进转化,使整个社会结构保持超稳定的运行机制。反过来看,如果看不到三者相互作用生成不同后果之间的联系,要探讨超稳定形成的原因也不是一件能达到的事情了。

最重要的是,在系统的分析之时,要保持一个清晰的目标和高远的视野。离开目标空谈系统,遑论控制恐怕就连自己分析的结果也难以产生;同样没有一个跳出系统之外总体上把握系统的高远视角,那么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其中的亚稳定系统和超稳定系统哪能分辨的清楚。

除了系统论之外,还有模块化的思维方式,即把一个整体按时空不同分割成不同的模块逐一探索,作者正是应用于这种思维,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亚稳定结构从整个封建社会中抽出来重点分析补充了超稳定系统中的最终平衡。

2.写作手法的启示

本书在写作中为使论述具备充分的说服力,反复运用否定之否定、对比衡量、矛盾论等手法,通过两次否定达成肯定、对比衡量强化主体、整体把握矛盾两方

面,最终形成了具有信服力的论点。

在文章的开篇作者对问题的提出中,就运用中外封建社会的对比提出论点,之后的篇章中也反复对比着两种社会指出中国封建社会超稳态形成是三种社会结构的结合,这种结合时中国独有的。国外封建社会因无与经济结构相适应的一体化结构迅速衰退,而中国封建社会恰与此相反,这不是关键点那还是什么呢,读者不得不信服。在公文报告这类要求简洁的报告中,很多人只重简洁,往往忽略简洁基础上的对照衡量的证据的说服力,该书的这一点是否要成为我们学习的对象呢,答案显而易见。

第二,否定之否定在文章中的应用也使读者感觉到了本文的严谨性和不可辩驳性。在一体化的控制下,是否一定会平稳运行下去呢,当然不是;既然产生不稳定的因素,是否意味着封建社会的崩溃呢,当然也不是。在一定条件下,双重的否定中便意味着封建社会有可能持续一个稳定状态。这样的答案使读者对论点的信服不是表面的而是发自与内心的。

然而否定之否定的应用是建立在整体对矛盾双方面的充分把握之上的。如果不能充分的对事物内部因素进行严格的分块分析,作者不可能得出建立在一体化之上必然会产生对封建社会的稳定性和无组织化力量的产生这一对矛盾的,自然也很难得出否定之否定的结论和充足的论据。

3.对企业管理的思索

《道德经》中提及“一生二,二生三”“道法自然”,归根到底是说控制世界运营的规律具有某些方面的一致性。在西方,配第在《政治算术》中将数学引入社会科学也说明了规律的相通性。同作为社会科学的历史学和管理学也必然有着某些相通性。具体到本书而言,在本书中两位作者所提到的一对概念:刚性破裂和柔性破裂对企业变革和创新的启迪特大。

作者认为柔性破裂是在新结构形成之时旧结构的破裂,刚性瓦解则是就结构破裂之时新结构未产生。作为柔性破裂的结果,就会促使社会自然转向新社会;而刚性破裂的结果则是使社会限于混乱状态,为避免这种混乱状态,社会会自发的又趋向于旧社会结构。

当代在中国经济社会中,大至国家宏观层面,下至个体经营的超微观层面,都在讲创新战略。然而,创新真的就是救世主么?我看未必,从刚性破裂和柔性破裂这一对概念来看,企业内部是否已经积淀了足够的创新的基础是界定其是否实施创新战略的基础。以新产品开发的创新为例,企业内部尚未形成支持产品创新的财务预算,外部尚未形成足够成熟的市场群体,中间尚未联合相应渠道商达成一致的销售计划,便急吼吼的上马新项目,成功自然是侥幸,失败则是必然,而其结果所对应的也就是所谓的刚性破裂,最终走向衰败、破产,这种例子至少

在中国举不胜举。

对企业的创新而言,其最好的途径是先从培育创新的基础入手,企业文化制度逐步走向创新制度,企业财务预算逐步倾向创新预算,企业逐步引导相关利益方注重企业的创新基础和远景。等一切在企业形成一种深厚的氛围之后再进行创新战略实施,便是睡到渠成之事。同样,对于企业的变革而言也是这个道理。

第二篇:兴盛与危机读后感

初读《兴盛与危机》,虽然整体印象模糊,但是感觉到一股新气息,然后细读了三遍,当文章脉络慢慢清晰时,不免有些不安:结论有些说服力,但是论证过程却稍显牵强。是我没有领会作者的逻辑?于是进一步查找关于资本主义的,又重新温习了文化比较的经典《菊与刀》,最后确信:《兴盛与危机》确实是一个概念上的游戏,只是看上去很美而已。

作者从一个经典问题开始探讨:为什么中国封建社会在两千年之间没有发展出资本主义?之后一一批驳了几种流行的观点,在“破”之后,重新发问:是不是问题本身就不正确?通过分析何为封建社会,作者重新界定了问题:为什么中国“封建社会”能保持自己的结构达两千年之久?借用控制论的观点,将社会看做系统,结构不变即系统稳定,于是问题转化成了中国的封建社会系统为什么能保持结构稳定?

既然用结构的方法来讨论社会系统,首先当明确社会的结构是什么;作者将社会的结构定义为三个子系统的耦合,即政治结构,经济结构,意识形态结构的耦合,三者分别表现为中央集权,地主经济,儒家学说,然后指出封建社会具有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结构“一体化”的基因。一体化既是国家兴盛的力量,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异化出导致国家衰亡的力量,即作者说的无组织力量。国家的兴盛和危机,衰亡,就是一体化力量和无组织力量相互较量的结果:国家初建,一体化力量使得国家慢慢强盛,与此同时,无组织力量也潜在滋生,统治者当然不能坐视不管,于是进行改革,则推动国家继续发展强盛,失败则使给无组织力量继续发展的空间,直到国民**,国家濒临灭亡,系统启动自我修复,革命者推翻旧统治者,建立新王朝。

显然,自我修复是社会结构演化的转折点,因为欧洲也是经历发展,**,推翻旧结构,但是却建立了新系统,即资本主义,而我们为什么建立的还是原来的系统?作者提出了两点:一,我们借助家国同构保留了一体化的基因,二,儒生阶层为该基因提供了复生的环境。简言之,新王朝初创,统治阶层的指导思想还是源自上一朝,所建立的系统自然也是原来的结构。打个比方来说,作者的问题是,为什么人自猿猴转化成直立人之后就一直保持现在的样子,而作者给出的答案是,因为人有生殖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这些系统的耦合使得人一方面成长,另一方面也异化出衰老的力量,但是由于人的基因完整保存了自己的信息,在合适的环境中可以重生,即使自己已经死亡,后代也是人本身的结构而不会变成其他物种。

作者将这样的社会叫做超稳定系统,但是因为魏晋是个反例,所以作者进一步探讨魏晋的情况,指出魏晋其实是亚稳定系统,它的出现使得超稳定系统更加稳定,即起到了反向刺激的作用。然后作者大胆的借用数学来说明超稳定系统,作为一个数学专业毕业生,我对于作者粗糙草率的做法很是失望。并不是社会科学不能引入数学,而是社会科学本身的发展到了必须要用数学才能进一步发展时我们再用,而且用的时候,一定得保证所用的数学是合乎社会原理的。就本文来说,作者的数学模型是关于王朝寿命,简单的将王朝寿命分解为三个子系统的线性和,倘若如此,作者的意思就是三个系统的耦合就是加和,但是不论从原理还是文章看,都不是这样的情况。一旦核心的模型都是错的,后面再有什么数学的内容,不过都是空中楼阁,自欺欺人罢了。

而作者的野心还不仅仅局限于此,作者要进一步将自己的结构分析法运用到整个人类社会演化史,并且据此得出演化的四种方向,静止型,灭绝型,超稳定型,进化型。姑且不论四种型是否有意义,只问两个问题:一,作者对于人类社会的知识是否足够精确完整?二,如果连结构的子系统耦合的概念都没有清晰定义,谈何系统结构方法?

总体而言,文章运用结构分析法研究社会演化进程,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可惜作者没有清晰定义何为结构,各要素如何相互作用,因此文章整体不严密,有些结论也不是建立在推理上,而是直接引用马克思或其他人的话,或由某个特例便得出一般性断语,这样所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具有说服力;其次,作者论证过程涉及到相当一部分的文化比较,我本身没有多少这方面的知识,但是读过《菊与刀》之后,我认为从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当下生活在其中的人的具体行为去比较更有意义。

第三篇:危机与转机读后感

《危机与转机》读后感

通过学习《危机与转机》,我深深地认识到:原来,危机离我们并不遥远,危机无处不在。成功的机会往往就隐藏在危机下,如果你冷静、有胆识、能够审时度势,就一定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如果你在危机面前心慌意乱、进退失据,危机自然就会成为致命的袭击。危机中常常蕴含着转机,关键看你能不能做到,找方法不找借口是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卓越的员工不能止步于解决问题,应对危机,而要努力化危机为转机。

对企业来说,危机一旦爆发,其破坏性的能量就会被迅速释放,并呈快速蔓延之势,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危机会急剧恶化,使企业遭受更大损失。危机事件,考验的是一个组织的智慧与文化。因为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而正确地制定策略,运用有效的对话通道和沟通手段、工具,影响关键人物的态度,改变人们的认识,绝非易事。而如果能从成因与心理认识的相关性出发,及时妥善地改变利益相关者的心态,那么在某些情况下经过恰当处理,也可以向好的方面转变!这就是日常说的“危险中蕴藏着机遇,而机会中同样暗藏着危险”。其实危机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可怕。如果把一个企业比做一个人的话,那么企业危机就象象人生病一样,体格健壮的人很少会遭到病魔的侵袭。就象病菌往往亲睐于弱不禁风的人一样,企业危机大多数的毁灭性是针对于企业危机意识淡薄,企业危机处理能力弱小的企业。一个人要想少生病,就要不但的加强锻炼,让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包括饮食、睡眠等)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抵抗病菌,让自己长寿。对于一个企业而言,道理完全相同,大部分的企业危机的爆发都是由于企业或者行业的不规范操作所造成的,行业猫腻现象时时发生,这就要求我们企业在日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真正站在社会共赢的角度,而不是仅仅站在个人或者行业的角度。

转机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在转变中寻找机会,在危机中寻找希望,从而帮助企业在急剧变化的环境中以及在逆境中实现“涅磐重生”。“危机不是坏事”我们应该认识这一点。老子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说明了这个道理。危机之所以有时能转化为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被“逼上了梁山”,置之死地而后生。人们舒舒服服地过日子,远不如在危机的情况下更能发奋。人们常说要自强不息、发奋图强,解决危机不是最终的问题,避免危机防患于未然才是我们要做的。

那么,如何才能把“危机”化为“转机”呢? 在任何时候,恶劣的环境都比安逸的条件更能激发人们的斗志。化危机为转机,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信念,它来自强烈的自信心、过人的勇气和胆识。化危机为转机首先就要敢想敢干。在平时,敢想敢干、坚持不懈对于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够起到巨大的作用。在发生危机的时候,采取勇敢的态度不但有助于解决面临的问题,而且危机所带来的压力常常能最大限度地刺激一个人的潜能,使他做出在平常状态下做不到的事情,从而开创出新的局面。

在我们煤矿企业,面对危机,我们的各级领导和管理骨干要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抓落实,跟班生产,现场指挥,哪里有困难,哪里就能体现领导骨干的带头作用;哪里有失误、有问题,哪里就有团队的核心力量第一时间到现场帮助解决,让大家把自己的命运和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这次战危机,我们培养锻炼了一支有凝聚力、有向心力、有战斗力的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骨干队伍,这是我们继续前进,再创未来的坚实基础。

第四篇:王辉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县环保局学习王辉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王辉同志,中共资源县委组织部干部股股长,是资源县新时期涌现出来的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1月26日,他因连续超强度工作,突发脑溢血,倒在了全县换届工作的岗位上,年仅40岁。王辉同志是新时期组工干部的典范,他忠诚于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一心扑在工作上,长期带病工作。王辉去世后,领导、同学、同事、朋友、邻居等数百人自愿前来为他送行。王辉同志参加工作20年来,一直牢记党的宗旨,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勇挑重担,无私奉献。2011年5月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追授王辉同志“自治区优秀组工干部”。现对王辉同志学习体会总结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习王辉同志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精神。王辉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学校、县招商局、县委组织部等多个单位工作过,他无论在哪个岗位、担任何种职务,都一如既往的忘我工作,埋头苦干,为资源县的发展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力量,用行动赢得了组织的认可、同事的敬重和乡镇干部的爱戴。

第二,学习王辉同志坚持原则、公道正派的职业操守。王辉同志深深地知道恪守原则、公道正派是组织工作的生命线,也是他本人作为干部的立身之本、为人之道、处事之基。王辉也一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要有一颗公心,要敢为好人、老实人说好话,不能让老实人吃亏的信条。

第三,学习王辉同志情系老百姓、乐于助人的优秀品格。从大山里走出来的王辉对待群众始终心怀理解、关切。梅溪乡80高龄的李叙旺老人因工龄问题成了县里的老上访户。每次当李叙旺来到他办公室反映情况时,王辉总是先递上一杯热茶,并耐心解释县委的答复。王辉还与老人约定,今年春节要去给他拜年。当老人得知王辉永远也来不了了,老人惋惜的说“可惜了一位好同志啊!可惜了一位好同志啊!” 同样在同事的眼中,王辉同志为人谦和,是一位好大哥,许多曾经受到王辉同志帮助和指导的同志不愿意接受王辉离去的现实。

第五篇:王旭辉策划书

内联部春游策划书

一、活动名称:梅岭之行(我都不知道你怎么用宋体打字成这个样子,感觉

像楷体,前面的间距太大了。)

二、活动背景:上一学期中内联部部员团结一致,认真负责,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肯定。四季之始,内联部又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学期,通过春游的方式缓解压力、舒缓心情、增进友谊,是非常必要的。(有些时候活动背景比较少写,既然写了,前后逻辑,文字运用是否得体?)官方,官方!!

三、活动意义:促进部员之间的交流,增进部员友谊,有利于本学期工作的开展,同时缓解大家的学习以及工作压力。这个还可以,以后多看些文

学类的,积累词库!

四、活动单位: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内联部

五、活动地点:梅岭(梅岭哪个景点呢,有些景点有季节性,有些景点要收

费,有些景点距离相差很大,梅岭这么大,这就是策划有些不足的地方!欠考虑

六、活动时间:2014年4月5日(星期六)要注明,大家看了才懂!

七、活动流程

1、前期准备:

A、一般很少用A一般都是(1)这样表示部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讨论,初步规划,搜集游戏方式等。(你下面所写的前期准备,每个具体环节都有有具体人员负责,要发动大家一起完成)

B、熟悉路线的成员讨论,确定旅行路线,交通工具待定。

C、通知在校部员,自愿报名,统计参加的人数。

D、准备春游所需物品,估计出相应预算。(这些你是否考虑好了,什么是春游物品,还有没有哪些遗漏的)

E、提前关注当天天气,确定活动可行性,提醒部员携带雨具。

2、活动过程:

A、9;00在学校三号门集合B、9;30出发前往梅岭

C、10;30到达梅岭,购买门票。

D、10;50开始梅岭之行

E、13;00进行午餐,之后开始集体游戏

F、14;30自由活动

G15:30在原地集合,准备返回学校

H、16;30到达学校

八、经费预算;(做表)

零食:瓜子等小食品三十元;方便面约七十元;

车费依据讨论交通工具及路线确定

门票若干元

(具体费用依总人数确定)

九、备注:(后期的安排呢,集体游戏是什么,谁负责后期总结存档,谁负责

活动拍照等等你作为活动负责人都是要考虑的)

零食在学校超市购买;每人需携带背包;梅岭内自由活动费用由个人承担。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

内联部:王旭辉

二〇一四年二月一日 总体策划还是很好的,梅岭也是个比较好的游玩点,策划的也比较具体,但是在一些细节上,尤其是公文写作上还有欠缺,我在上面都说了。下面,关于你的策划,我想说下:梅岭,有部分部员去过了,有好处也有不好的地方,自己想。第二:外出游玩的意义是什么?主要还是游玩,没别的意思,就是寻开心,找乐子,所以要突出你为这个方面所做的工作,吸引大家愿意跟你走!而不是强制性。通篇而言,这方面还欠缺!在游戏方面加强,还有自己也要通过同学还有网络多了解下梅岭是个什么样的??第三加强紧急或者突发情况的预测和活动整体的把控能力!

可能批评多与表扬但是确实做的好,我很少夸你,现在是,以后也会是,更多的是批评,希望你能调整!新年快乐!

阖家幸福!问好!

下载王辉-《兴盛与危机》读后感-120220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王辉-《兴盛与危机》读后感-120220.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王辉个人工作总结

    英姿学校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个人工作总结 迈着匆匆而又踏实的步伐,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这又是一个忙碌而有意义、丰富而又充实的学期。在这......

    王辉个人工作总结

    英姿学校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个人工作总结 迈着匆匆而又踏实的步伐,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这又是一个忙碌而有意义、丰富而又充实的学期。在这......

    王辉个人工作总结

    英姿学校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个人工作总结 迈着匆匆而又踏实的步伐,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这又是一个忙碌而有意义、丰富而又充实的学期。在这......

    王辉个人工作总结

    英姿学校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个人工作总结 迈着匆匆而又踏实的步伐,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这又是一个忙碌而有意义、丰富而又充实的学期。在这......

    王辉事迹感想

    他仿佛永远不知道累,总是日复一日加班;他总是将别人的事情放在第一位,自家的事情却一推再推,从不跟领导提。2011年1月26日凌晨,在连续工作了17个小时后,他倒在了全县乡镇干部换届......

    王大辉述职报告2012

    述 职 报 告 新发乡人民政府 王大辉 本人于2010年12月任新发镇副镇长一职,分管畜牧站、林业站等工作,在这段时间里,本人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政治理论学习放......

    王辉培训总结

    瞬息间,SMT操作培训已经过去。在过去的几天里,似乎值得自己去回顾的事情并不是很多,生活和工作依旧是沿途没有什么风景,我经过前领导的引荐回到了高标,很荣幸的有机会加入到工程......

    王延辉先进事迹

    个人先进事迹 ——记建筑工程安装公司王延辉 王延辉,男,汉, 48岁,高中学历,1982年参加工作,焊接高级技师,认识他的人都尊敬称他为“王大工”。 作为一名焊接高级技师王延辉同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