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据结构期末复习总结
一、填空题
4.数据结构按逻辑结构可分为两大类,它们分别是 线性结构 非线性结构
4.算法分析的两个主要方面是:
12.在顺序表中插入,需要移动元素。具体移动的元素个数与 表长和该元素在表中的位置有关。
13.线性表中结点的集合是的。
14.向一个长度为n的向量的第i个元素(1≤i≤n+1)之前插入一个元素时,需向后移动个元素。
15.向一个长度为n的向量中删除第i个元素(1≤i≤n)时,需向前移动个元素。
16.在顺序表中访问任意一结点的时间复杂度均为因此,顺序表也称为的数据结构。
17.顺序表中逻辑上相邻的元素的物理位置相邻。单链表中逻辑上相邻的元素的物理位置 相邻。
18.在单链表中,除了首元结点外,任一结点的存储位置由 其直接前驱结点的链域的值指示。
19. 在n个结点的单链表中要删除已知结点*p,需找到它的,其时间复杂度为。
20.向量、栈和队列都是结构,可以在向量的位置插入和删除元素;对于栈只能在栈顶插入和删除元素;对于队列只能在队尾插入和队首删除元素。
23.不包含任何字符(长度为0)的串称为空串;由一个或多个空格(仅由空格符)组成的串称为空白串。
24.子串的定位运算称为串的模式匹配; 被匹配的主串称为目标串,子串称为模式。
25.假设有二维数组A6×8,每个元素用相邻的6个字节存储,存储器按字节编址。已知A的起始存储位置(基地址)为1000,则数组A的体积(存储量)为288 B;末尾元素A57的第一个字节地址为;若按行存储时,元素A14的第一个字节地址为 ;若按列存储时,元素A47的第一个字节地址为(6×7+4)×6+1000)=1276。
26. 由3个结点所构成的二叉树有种形态。课本P127,128
27.一棵深度为6的满二叉树有 126-1个叶子。
注:满二叉树没有度为1的结点,所以分支结点数就是二度结点数。或总结点数可算,叶子结点数可算,两个相减
28. 一棵具有257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它的深度为(注:用 log2(n)+1= 8.xx +1=9
29.设一棵完全二叉树有700个结点,则共有答:最快方法:用叶子数=[n/2]=350
30. 设一棵完全二叉树具有1000个结点,则此完全二叉树有个叶子结点,有个度为2的结点,有1个结点只有非空左子树,有0个结点只有非空右子树。
答:最快方法:用叶子数=[n/2]=500,n2=n0-1=499。另外,最后一结点为2i属于左叶子,右叶子是空的,所以有1个非空左子树。完全二叉树的特点决定不可能有左空右不空的情况,所以非空右子树数=0.31.在数据的存放无规律而言的线性表中进行检索的最佳方法是。
32.线性有序表(a1,a2,a3,„,a256)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对一个给定的值k,用二分法检索表中与k相等的元素,在查找不成功的情况下,最多需要检索8次。设有100个结点,用二分法查找时,最大比较次数是7。即树高
33.假设在有序线性表a[20]上进行折半查找,则比较一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1;比较两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2;比较四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8;平均查找长度为3.7。
解:显然,平均查找长度=O(log2n)<5次(2)。即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的结点数。但具体是多少次,则
不应当按照公式
ASLn1m)。因为这是在假设n=2-1的情况下log2(n1)来计算(即(21×log221)/20=4.6次并不正确!n5
推导出来的公式。应当用穷举法罗列:
全部元素的查找次数为=(1+2×2+4×3+8×4+5×5)=74; ASL=74/20=3.7!!
34.折半查找有序表(4,6,12,20,28,38,50,70,88,100),若查找表中元素20,它将依次与表中元素28,6,12,20比较大小。
二、判断正误(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勾,反之打叉)
(×)1.链表的每个结点中都恰好包含一个指针。
答:错误。链表中的结点可含多个指针域,分别存放多个指针。例如,双向链表中的结点可以含有两个指针域,分别存放指向其直接前趋和直接后继结点的指针。
(×)2.链表的物理存储结构具有同链表一样的顺序。错,链表的存储结构特点是无序,而链表的示意图有序。
(×)3.链表的删除算法很简单,因为当删除链中某个结点后,计算机会自动地将后续的各个单元向前移动。错,链表的结点不会移动,只是指针内容改变。
(×)5.顺序表结构适宜于进行顺序存取,而链表适宜于进行随机存取。
错,正好说反了。顺序表才适合随机存取,链表恰恰适于“顺藤摸瓜”
(×)6.顺序存储方式的优点是存储密度大,且插入、删除运算效率高。
错,前一半正确,但后一半说法错误,那是链式存储的优点。顺序存储方式插入、删除运算效率较低,在表长为n的顺序表中,插入和删除一个数据元素,平均需移动表长一半个数的数据元素。
(×)7.线性表在物理存储空间中也一定是连续的。
错,线性表有两种存储方式,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后者不要求连续存放。
(×)9.顺序存储方式只能用于存储线性结构。
错误。顺序存储方式不仅能用于存储线性结构,还可以用来存放非线性结构,例如完全二叉树是属于非线性结构,但其最佳存储方式是顺序存储方式。(后一节介绍)
(×)10.线性表的逻辑顺序与存储顺序总是一致的。
错,理由同7。链式存储就无需一致。
(√)13.栈是一种对所有插入、删除操作限于在表的一端进行的线性表,是一种后进先出型结构。(√)14.对于不同的使用者,一个表结构既可以是栈,也可以是队列,也可以是线性表。正确,都是线性逻辑结构,栈和队列其实是特殊的线性表,对运算的定义略有不同而已。
(×)15.栈和链表是两种不同的数据结构。
错,栈是逻辑结构的概念,是特殊殊线性表,而链表是存储结构概念,二者不是同类项。
(√)17.栈和队列的存储方式既可是顺序方式,也可是链接方式。
(√)18.两个栈共享一片连续内存空间时,为提高内存利用率,减少溢出机会,应把两个栈的栈底分别设在这片内存空间的两端。
(√)21.若二叉树用二叉链表作存贮结构,则在n个结点的二叉树链表中只有n—1个非空指针域。(√)23.二叉树中每个结点的两棵子树是有序的。
(×)26.二叉树中所有结点个数是2k-1-1,其中k是树的深度。(应2i-1)
(×)27.二叉树中所有结点,如果不存在非空左子树,则不存在非空右子树。
(√)29.用二叉链表法(link-rlink)存储包含n个结点的二叉树,结点的2n个指针区域中有n+1个为空指针。
三、单项选择题
(B)1.非线性结构是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种:
A)一对多关系B)多对多关系C)多对一关系D)一对一关系
(C)2.数据结构中,与所使用的计算机无关的是数据的结构;
A)存储B)物理C)逻辑D)物理和存储
(C)3.算法分析的目的是:
A)找出数据结构的合理性B)研究算法中的输入和输出的关系
C)分析算法的效率以求改进D)分析算法的易懂性和文档性
(B)17.判定一个栈ST(最多元素为m0)为空的条件是
A.ST->top<>0B.ST->top=0C.ST->top<>m0D.ST->top=m0
(B)22.在表长为n的链表中进行线性查找,它的平均查找长度为
A.ASL=n;B.ASL=(n+1)/2;
C.ASL=n+1;D.ASL≈log2(n+1)-1
(C)24.对22个记录的有序表作折半查找,当查找失败时,至少需要比较次关键字。公式p229A.3B.4C.5D. 6
第二篇:数据结构期末复习资料
《数据结构》课程复习资料
第一章:数据结构概述
1、掌握数据结构的定义,即数据结构三要素: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操作;
2、数据结构包括: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
3、数据之间的关系:表(一对一之间的关系)、树(一对多之间的关系)、图(多对多之间的关系);
4、算法的定义:算法衡量的标准: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5、算法时间复杂度的求法:给定一段程序,求其时间复杂度;时间复杂度的比较;
6、为什么学习“数据结构”?“数据结构”课程主要学了哪些知识?
第二章:线性表
1、线性表按照存储结构不同分为顺序表、链式表;顺序表的特点:逻辑上相邻的两个元素在物理上也相邻;链式表的特点:逻辑上相邻的两个元素在物理上未必相邻;(“未必”的含义是可相邻也可以不相邻)
2、比较线性表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的优缺点。
第三章:栈和队列
1、栈和队列的特点:栈:后进先出,队列:先进先出
2、熟悉栈和队列的基本操作:初始化栈、入栈操作、出栈操作、判断栈是否为空、取栈顶元素等。
3、根据实例,能够容易的判断出是栈的应用还是队列的应用?
4、重点掌握栈的应用:进制转换算法的思想或程序。
第四章:数组
1、牢记对称矩阵、三角矩阵、对角矩阵的特点,掌握矩阵中的元素Aij与一维数组SA[K]的对应关系。
2、掌握稀疏矩阵的三元组表示法。
第五章:串
1、掌握上课介绍的9种函数名称及其实现结果;
第六章:树
1、二叉树的5个性质;
2、二叉树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根据2种遍历结果求第3种遍历结果。
3、完全二叉树、满二叉树、哈弗曼树的定义;
4、给定一组叶子权值,求带权路径长度最小的多少?
第七章:图
1、掌握图的术语:无向完全图、有向完全图、顶点的度等;
2、图的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
3、图的邻接矩阵存储,给定一个图,求出邻接矩阵;或者给定一个邻接矩阵,构造图;
4、图的最小生成树;
第八章:查找
1、查找的定义:静态查找和动态查找
2、折半查找算法的思想;
第九章:排序
1、掌握排序的分类:插入排序、交换排序、选择排序;
2、重点掌握希尔排序、快速排序、简单选择排序;
第三篇:dsp——期末复习总结
Dsp原理及应用
1.简述DSP芯片的主要特点。答:
(1)采用哈佛结构。Dsp芯片普遍采用数据总线和程序总线分离的哈佛结构或者改进的哈佛结构,比传统处理器的冯诺依曼结构有更快的指令执行速度。
(2)采用多总线结构。可同时进行取指令和多个数据存取操作,并由辅助寄存器自动增减地址进行寻址,使CPU在一个机器周期内可多次对程序空间和数据空间进行访问,大大地提高了dsp的运行速度。
(3)采用流水线技术。每条指令可通过片内多功能单元完成取指、译码、取操作数和执行等多个步骤,实现多条指令的并行执行。
(4)配有专用的硬件乘法-累加器。在一个指令周期内可完成一次乘法和一次加法。(5)具有特殊的dsp指令。如:c54x中的FIRS和LMS指令,专门用于完成系数对称的FIR滤波器和LMS算法。
(6)硬件配置强。具有串行口、定时器、主机借口、DMA控制器、软件可编程等待状态发生器等片内外设,还配有中断处理器、PLL、片内存储器、测试接口等单元电路,可以方便地构成一个嵌入式自封闭控制的处理系统。(7)省电管理和低功耗。(8)运算精度高。
2.TI公司的DSP产品目前有哪三大主流系列?各自的应用领域是什么? 答:
(1)TMS320C2000系列,称为DSP控制器,集成了flash存储器、高速A/D转换器以及可靠的CAN模块及数字马达控制的外围模块,适用于三相电动机、变频器等高速实时工控产品等需要数字化的控制领域。
(2)TMS320C5000系列,这是16位定点DSP。主要用于通信领域,如IP电话机和IP电话网关、数字式助听器、便携式声音/数据/视频产品、调制解调器、手机和移动电话基站、语音服务器、数字无线电、小型办公室和家庭办公室的语音和数据系统。
(3)TMS320C6000系列,采用新的超长指令字结构设计芯片。其中2000年以后推出的C64x,在时钟频率为1.1GHz时,可达到8800MIPS以上,即每秒执行90亿条指令。其主要应用领域为:1.数字通信:完成FFT、信道和噪声估计、信道纠错、干扰估计和检测等;2.图像处理:完成图像压缩、图像传输、模式及光学特性识别、加密/解密、图像增强等。
3.简述TMS320C54x的DARAM与其它存储器有什么区别?
答:DARAM由一些分块组成。每个DARAM块在单周期内能被访问2次。4.请详细描述冯·诺依曼结构和哈佛结构,并比较它们的不同。答:
(1)冯诺依曼结构,采用单存储空间,即程序指令和数据共用一个存储空间,使用单一的地址和数据总线,取指令和取操作数都是通过一条总线分时进行。当进行高速运算时不但不能同时进行取指令和取操作数,而且还会造成数据传输通道的瓶颈现象,工作速度较慢。(2)哈佛结构采用双存储空间,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分开,有各自独立的程序总线和数据总线,可独立编址和独立访问,可对程序和数据进行独立传输,使取指令操作、指令执行操作、数据吞吐并行完成,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能力和指令的执行速度,非常适合于实时的数字信号处理。
5、TMS320C54x 系统,有哪几种寻址方式?每种寻址方式写一条指令。答:
(1)立即寻址:LD
#80H,A
;立即数指令;
(2)绝对寻址:
MVKD 2000H, *AR5
;数据存储器数据数据存储器
;2000H为数据存储器地址
(3)累加器寻址:READA 2000H
;程序存储器数据数据存储器
;累加器A中存放的是程序存储器地址
;2000H是数据存储器地址(4)直接寻址:ADD 20H, B
;
操作数地址=DP左移7位+20H , CPL=0 操作数地址=SP
+20H , CPL=1(5)间接寻址:LD *AR2+, A
;
(6)存储器映像寄存器寻址:LDM 39H, A
;数据存储器数据累加器A
;SPSD0累加器A(7)堆栈寻址:PSHM ST0 6.请描述FIRS指令的功能。答:
FIRS Xmem,Ymem,pmad
;有限冲激响应(FIR)滤波器指令
;pmadPAR ;如果 RC>0 ;B+AH x(PAR)B ;((Xmem)+(Ymem))<<16 A ;PAR+1 PAR ;RC-1 RC FIRS指令实现一个对称的有限冲激响应(FIR)滤波器。首先Xmem和Ymem相加后的结果左移16位放入累加器A中。然后累加器A的高端(32~16位)和由pmad寻址得到的Pmem相乘,乘法结果与累加器B相加并存放在累加器B中。在下一个循环中,pmad加1.一旦循环流水线启动,指令成为单周期指令。
7.FFT蝶形运算对输入序列倒序采用何种寻址方式?AR0中应存放什么值? 答:
(1)间接寻址中的位倒序寻址方式。FFT运算主要实现采样数据从时域到频域的转换,要求采样点输入是倒序时,输出是顺序;若输入是顺序,则输出是倒序,采用位倒序寻址方式正好符合FFT算法的要求。
(2)AR0存放的整数值为FFT点数的一半。8.简述主机接口(HPI)的通讯过程。答:
TMS320C54X的主机接口(HPI)是一个8位并行接口,通过8根外部数据线HD(0~7)实现DSP与其他总线或CPU进行通信。当TMS320C54X与主机传送数据时,HPI能自动地将外部接口连续传来的8位数组成16位数,并传送至TMS320C54X。当主机使用HPI寄存器执行数据传输时,HPI控制逻辑自动执行对TMS320C54X内部的双寻址RAM的访问,以完成数据处理。9.进行块重复操作要用到哪几个寄存器?块重复可否嵌套? 答:
RPT:循环执行一条指令
RPTB:循环执行一段指令,即块循环指令(1)进行块重复操作的循环次数由块循环计数器(BRC)确定,需要利用两个寄存器:块重复起始地址寄存器(RSA)、块重复结束地址寄存器(REA)。(2)由于使用了不同的寄存器,因此可以实现循环嵌套。
10.TMS320C54x的CPU主要由哪几个部分构成?它们的功能是什么? 答:
(1)40位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可完成宽范围的算术、逻辑运算;
(2)2个40位的累加器A和B:可以作为ALU或MAC的目标寄存器存放运算结果,也可以作为ALU或MAC的一个输入;
(3)支持—16~31位移位范围的桶形移位寄存器:用于累加器或数据区操作数的定标,将输入数据进行0~31位的左移和0~16位的右移;
(4)乘法-累加单元MAC:可在一个流水线周期内完成1次乘法运算和1次加法运算;(5)比较。选择和存储单元CSSU:用于完成Viterbi算法中的加法/比较/选择(ACS)操作;
(6)指数编码器EXP:用于支持指数运算指令的专用硬件,可以在单周期内执行EXP指令,求累加器中指数的指数值;
(7)CPU状态和控制寄存器:包括ST0、ST1和PMST,这些寄存器都是存储器映像寄存器,可以很方便对它们进行数据操作:1.将它们快速地存放到数据存储器;2.由数据存储器对它们进行加载;3.用子程序或中断服务程序保存和恢复处理器的状态。
11.已知中断向量TINT=13H,中断向量地址指针IPTR=111H,求中断向量地址是多少?
12.DSP的仿真器的作用是什么? 答:
(1)下载程序;
(2)样机资源可视化,应用程序调试;
(3)控制样机运行方式:单步执行、执行到断点或者全速执行。
第四篇:马克思期末复习总结
马克思主义
绪论
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割分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马克思吸收几千年的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
3、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乔·威·弗·黑格尔和路·费尔巴哈。辩证法思想
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4、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 学说。
5、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6、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 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理论品质,是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7、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
第一章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世界万物的两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人类活动的两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
4、旧唯物主义哲学包括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5、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三个阶段: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 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6、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时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7、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
一维性。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8、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9、马克思在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阐明了实践是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
10、自然界是独立于人的活动或未被纳入人的活动范围内的客观世界,其运动变化是自发的。
11、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的主要体现:
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12、事物内部之间的联系的特点:
一、客观性
二、普遍性
三、多样性。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14、矛盾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15、量变是物质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16、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的扩张。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17、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18、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9、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必然联系、稳定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他的存在不依赖与人的意识。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里的“常” 就是指规律;“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就是说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唯心主义者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如德国哲学家康德就提出过“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的观点。
20、意识的能动作用的主要表现: 第一,意识是能动地,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不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总之,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响,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唯物主义。
第二章
1、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中的主体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所指的对象。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2、时间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着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事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
4、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有着两个严重缺陷:
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二是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离开辩证来考察认识问题,不能把认识看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
5、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6、实践由理论向实践的飞跃,是有条件的:
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 第三、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第四、要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7、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真理的客观性原理,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即反应论的一般原理在真理问题上的贯彻。
8、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
9、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10、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辨证统一的。
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辨证转化的。
总而言之,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从“静态”上看,即从它们的相互渗透上看,任何客观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从“动态”上看,即从真理的发展上看,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又都表现为一个过程。
11、真理与谬论的关系
真理与谬论既对立又统一。
首先,真理与谬论是对立的。就一定范围、一定客观对象来说,真理就是真理,谬误就是谬误,二者有本质区别,不能混淆。
其次,真理与谬误又是相互联系的。真理是与谬误相比较存在的,没有谬误也就无所谓真理。
再次,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真理的每一个进步都意味着谬误被批驳、被放弃、被真理所取代。
最后,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真理与谬误的区别和对立并不是绝对的,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才能够成立,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失去了特定条件,它就会变成谬误。
1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3、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14、价值的特性: 第一、价值具有客观性 第二、价值具有主体性 第三、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 第四、价值具有多维性
15、任何真理都必然有价值,这是因为真理能为实践提供科学的客体尺度和主体尺度,能为实践提供正确的目标。
16、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表现: 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第三章
第一节
1,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机器规律的问题上,历来存在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史
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统治地位。
2,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生活资料的生产和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3,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4,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5,社会意识的独立性表现在;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互相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6,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7,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可能是判断题理解下三要素的意义,p100)
8,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与生产力。9,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其中意识形态又称观念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又称政治上层建筑。10,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11,国家的两种职能是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1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13,社会历史可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其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节 14,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16,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③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17,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18,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9,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革命。作为历史唯物主意范畴的革命,亦称社会革命,它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形态的质变。20,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材料分析p123)
第三节 21,为什么说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①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第四章
第一节 1,所谓资本积累,就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人手中的历史过程。2,资本原始积累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3,资本的原始积累材料分析p141
4,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势,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商品经济得意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5,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6,商品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货价值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价值形式。7,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8,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①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②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③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④
第二节
9,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自己当做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的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10,劳动力价值包括: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逼学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11,产业资本再循环中的三个阶段和执行的职能:①购买阶段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②生产阶段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③售卖阶段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12,产业资本的运动必须具备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并存,在时间上继起。13,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因素有许多,关键的因素是,一是资本周转的时间、二是生产资本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14,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第三节 15,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的几个基本原则:①私有制原则,②“主权在民”的原则,⑤
分权与制衡原则,④人权原则 第五、六章
资本主义发展经历的两个阶段:19世纪7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阶段;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逐步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并占据统治地位,垄断资本主义得以形成。
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主要通过“参与制”实现。
金融寡头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来实现。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四种主要形式:第一种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第二种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第三种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第四种是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三种基本形式:第一、借贷资本输出;第二、生产资本输出;第三、商品资本输出。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一、生产的全球化;
二、贸易的全球化;
三、金融的全球化;
四、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
列宁领导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经历了三个时期: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外国武装干涉和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又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
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立社会主义的思考:首先,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其次,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再次,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最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简答或多选)
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从经济方面来看,主要由经济反战战略和经济体制两部分组成。在发展战略方面,主要以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一种工业为发展重点,实现从农业国倒工业国的转变。在经济体制方面,完全采用行政手段,形成了过的集中地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从政治方面看,表现在1.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2.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度,3.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
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之间有着根本区别,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不同、阶级本质不同、原则与实践的关系不同等
马克思设想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有以下基本特征:生产资料贵社会所有;根据社会需要,有计划的调节生产;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没有商品生产,没有货币交换;没有阶级对立阶级差别,国家开始消亡但未完全消亡——(简答或多选)
列宁对社会主义特征的认识:实行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狡猾,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及其民主制度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第三、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第四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六、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困难: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的制约;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呈现多样性的原因: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重要条件);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现实原因)。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三大差别”: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第五篇: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总结
大学语文纲要期末复习总结
一. 单选&判断
1.周王朝主管礼乐文化的乐官——周太师们,在上古前11世纪至前6世纪之间,通过对三种主要渠道获得的诗歌作品的韧性收集与专业整理,共同编纂成就了这样一部合民歌与贵族、王室的作品为一体的伟大诗集,古称《诗》或《诗三百》 2.孔子诗第一位给《诗三百》的阅读与批评提供思想的人
3.解读并传授《诗经》的共有四家,即“四家诗”——齐家诗,鲁家诗,燕家诗,赵家诗。赵家诗又称为毛家诗、毛诗。
4.毛诗建立了“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的序诗方式。5.诗经内容包括:风、雅、颂。
6.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 秦风 》、《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160篇。7.时至西汉,刘向收集了屈原及其后学宋玉、唐勒、景差等人的作品。8.宋人黄伯思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9.南楚宗教巫风催生了《九歌》这样的艺术精品。《九歌》由:《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组成。
10.《山鬼》是《九歌》中最美丽的一篇,11.从孔子始,就有对诗经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总体功能评价。12.《楚辞》作为第一部文人创作诗歌集,它那具有原创性的作品,开创了中国文学发展史的新局面。
13.子贡问孔子,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吗?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孟子主张性善。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凡是人,总有“四心”。所谓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即:仁义礼智四种道德意识。15.孟子提出“仁政”、“王道”等概念。
16.庄子认为要达到精神的绝对自由,必须做到“无己”、“无功”、“无名”,他将这种精神状态成为“心斋”、“坐忘”。
17.墨子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的政治哲学
18.《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包括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
19.司马迁写史的根本任务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20.鲁迅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1.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22.王子猷夜访戴安道,经宿而至,却造门不前而返。23.超然与忧愤的交织,是魏晋风度的主要特征。24.盛唐时期,“三绝”:张旭草书,裴旻剑舞,李白歌诗。25.盛唐诗歌的风格特点:笔力雄壮,气象浑厚 26.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27.盛唐以山水田园诗著称的诗人,以王维成就最高。
28.唐代殷璠评价王维的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着壁成绘;” fányóu
bīn
yōng29.王昌龄被成为“七绝圣手”、“诗家天子”。
30.盛唐诗的特征:风骨遒劲、兴象玲珑、自然平易。31.老子主张:以柔克刚,上善若水。32.儒家十三经:《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二. 填句子释义单字
1.《诗经〃秦风〃蒹葭》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3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4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56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7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8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下文“萋萋”“采采”义同。2.溯洄(sù huí)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向上游去寻找她。溯洄:逆流而上。从,追,追求。3.溯游从之:溯游:逆流而下 4.晞(xī):晒干。
5.跻(jī):升高,这里形容道路又陡又高。6.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7.涘(sì):水边。
8.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
2.《九歌〃湘夫人》
12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嫋嫋兮秋风3,洞庭波兮木叶下4。
1.帝子:指湘夫人。舜妃为帝尧之女,故称帝子。北渚:北方的小岛。2.眇眇(miǎo):望而不见的徉子。愁予:使我忧愁。3.嫋嫋(niǎo):微风吹拂的样子。4.波:生波。下:落。
3.《论语》语录
12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1.罔:迷惑。2.而:却 3.殆:有害。
4.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奏乐有什么用?
4.《孟子》语录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1.尊敬自己家的老人同样尊敬别家的老人,爱自己的孩子,也爱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天下就能控制在手掌之间了。及:推及;运于掌:运:运动,运转。运转于手掌之上。比喻极其容易。2.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壮实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尸体,这如同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且厌恶,而身为百姓的父母,施行政事,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呢? 饿莩:饿死的人,又写作饿殍。莩:饿死。行政:办政事管理国家
5.逍遥游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1.列子乘风飞行,飘然轻巧,十五天后才返回。他对于寻求幸福的事,从来没有急急忙忙追求的样子。这虽然不用步行,但还是要凭借风力。御风:驾着风;泠然:轻妙的样子;旬:十天;有:通又。旬有五日,十五天;致,使„„至。致福,等于说求福;待,指依靠。有所待,有依靠的东西(指风)。
2.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天地之正:指自然界的根本规律;六气之辩:阴阳风雨晦明六气的变化。辩,通变;恶乎待哉:还需要依赖什么呢?恶:何。
三. 简答
1.诗经的艺术特征
1)赋: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之一。2)比:比即比喻之意,明喻、暗喻均属此类。
3)兴: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做铺垫。用于渲染气氛、创造意境(通常用于句首或段首)2.对于孟子的思想的理解
孟子主张“性善论”,并提出“仁政”“王道”等概念。孟子所处的时代是天下大乱、兵戈不息、民不聊生的时代,当时诸侯国所实行的大多是霸政暴政。孟子继承孔子“仁民爱物”之说,生发出淑世救民的心愿,奔走于列国之间,游说于诸侯之殿,力谏君主施行仁政。他正告天下“民贵君轻”,将先秦时代的重民思想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3.对于孔子思想的理解
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仁是德的总称。《论语》上提到的德,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仁”的部分内容。只有部分之和才能体现“仁”的全貌。只有所有德之和才是最高层次的“仁”。“仁”的境界,绝不是这个字本身的意义能说明的,任何一种哲学思想,都是围绕着一种信仰的核心而展开的,只要抓住这个核心,就能解开它所包含的一切谜底。孔子的教导重点是从世纪的行动中去体现真实的后意。因此“仁” 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包,它是贯穿于公、孔子学说的一条主线,也是孔子教导人们如何思想、如何行动的一条主线。4.对庄子逍遥游精神的理解
全文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5.史记的文学成就
1)《史记》是一部“成一家之言”、洋溢着激情和个性的文学著作; 6.7.8.9.2)《史记》在继承先秦文学的基础上,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3)《史记》的语言艺术堪称典范,代表了“古文”的最高成就。魏晋风度
1)生命意识的觉醒
汉代是经学时代,汉末魏晋以来,随着经学束缚的解除,正统观念的淡化,僵化的内心世界让位于感情丰富细腻的世界,强烈的生命意识成为了士人内心生活的中心。在混乱痛苦的时代,这种生命意识,一方面表现在对生命的珍爱、对生命逝去的哀伤以及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另一方面表现在① 个性价值的发现和肯定;②对于人的神韵、品格之美的欣赏,并常以自然之美来形容; ③高雅的生命趣味和情调(人生艺术化)。魏晋名士追求一种自然适意、无拘无碍的生活意趣,一切唯求其真,任其性,适其情,尽其兴而已。行为中不掺杂虚伪、功利、礼教等成分,不受任何外在的约束。任诞之风盛行。情有雅俗,性有善恶,任性而行,也就美丑杂陈。这种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单凭兴之所至的惊俗行为,传达出人物任诞放达、不拘形迹、通脱超逸的精神气韵。2)超然与忧愤交织的特征。
魏晋风度产生与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士人臵身于充满矛盾、危险的社会中,终日如履薄冰,内心充满忧惧和惊恐。《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意义:
世说新语是中国最早的小说,在此之前,人们都以“三教九流”为代表,不把“小说家”列入其中,认为它是不正经的家派。可三教九流全是说理的,于是有人便准备写一部小说,此人便是刘义庆。它开创了中国小说界的先河,为后人写小说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在宋元明清时代是一个文学批评的专门术语,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盛唐诗歌的风格特点:笔力雄壮,气象浑厚。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一是盛唐诗人的豪情壮志。诗人们面对当时国势强大、经济文化繁荣的局面,大抵胸襟开阔,意气昂扬,希冀建功立业。二是对前代优秀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发扬。陶渊明《饮酒》(其五)赏析
《饮酒》是陶渊明田园诗中最具真情厚意,也最为著名的作品。写作时诗人已归田十二年,但是对自然的热爱、高洁的心智和理性的自觉仍然使他对简陋、朴素的田园生活充满喜爱和自得。诗的前四句表达诗人归隐田园的生活外观和内在心情,说明了在人境结庐而心远地偏的道理。只要能做到“心远”,即终止内心对尘俗事务的思虑,尤其是对尘俗价值的保持,就感受不到复杂人际的虚伪交往,从而获得主观心境与外在环境的剥离,成就自己的个性。接下来,作者则用外在景物的描绘来表达心远之后的充满真意的生活景观,此间,人与物的活动,景与物的关系,人与景的关系都那么和谐自然,人花山鸟都各得其位,更各得其性,超脱出外在功利的侵害和局限,返归到自身的坦然与自在之处,这就是真的自然与真的人生,全诗正是借这种物我浑融的田园诗生活表达了诗人的怡然自得心情,同时透露了他新的人生观和自然观,整首诗作者用平淡、毫无修饰的语言,将现实生活诗意化,达到了语浅韵深、哲思无穷的效果。同时,诗人又将写景、抒情、谈理融为一体,形成了完美、朴素、物我无碍的艺术境界,被王国维称作“物我之境”的代表。10.春江花月夜意境赏析
春江花月夜标志着诗坛从初唐向盛唐过渡。初唐青春活力弥漫,但总还带着几分稚气。盛唐大诗人则已成熟,对宇宙人生有着更深刻的感受。而“过渡”,刚刚是在幼稚和成熟之间,它否定了幼稚的自我满足感,从而萌发自觉的新机。一个新型的社会群体,怀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憧憬的士人们,当时也如人之处于少年时代,踏入自失阶段,就不欺然的出现哲理性问题,对宇宙人生提出永远得不到完整答案的追问。而在这不断追问中,又逐渐觉得自己对宇宙人生加深了领悟,从而逐日成长。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的正是这个自失阶段。他不写思考,只写情绪、氛围,符合诗歌艺术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