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教学方法的改变[最终版]
教育教学方法的改变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综合运用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各种方法,努力创设促使学生独立探索、发散求异的教学情境,形成鼓励学生自由发表独创见解、热烈讨论的课堂气氛。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与学生共创造,教师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教师,学生教师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师生双方共同向创造生活迈进”。在体育《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积极提倡合作学习。所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抓住时机,创设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培养。
例如:在教学前滚翻动作时,要求团身紧,头、颈、背、臀、腿团成一个球,这样容易滚翻;如果某一部分学生在滚翻的时候动作松散,不成球形,就不易滚动。这时,教师一手拿一个充足气的排球,一手拿一个漏气瘪了的篮球,分别在垫上滚动。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这跟前滚翻有什么联系?”学生经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得出前滚翻时团身要紧成球状,这样滚得快,反之则滚得慢。然后在学生学习的过程种教师再要求学生腹部放一个小纸片让学生团身时夹注,在滚翻时要求团身紧,不能让纸片掉下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以及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更好的完成这个动作。
第二篇:教育教学方法
南湾子学区中心校教育教学特色
以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加大教学管理改革力度,相信教师是课程改革最大的财富,使评价和管理更能激发教师身上的热情与创造力;牢固树立质量立校的观念,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改革备、教、改、考、辅各环节,制定落实每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把新课程的理念变为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各科教学中得以具体落实。a.备课 首先引导教师改变对教案的认识,变“教案”为“学案”或“预案”;评价教案主要标准是看是否适用,怎么适用就怎么备,没有限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最大限度地再创造,备出风格与特色;鼓励多备指导学生学,少备教师如何讲;多备学生出现问题教师处理的方法,少一些空洞的套话,多一些教学心得,少一些一厢情愿的板书设计,特别强调写教学后记或月记,以及创新作业设计。形式:不作统一要求,同组在充分集体研究的情况下分工合作,电脑备课或书面均可(检查时同时看书上眉批、个人教学反思等体现教师个人特点的内容)。进行优秀教案交流评比活动,备课组备课交流会各一次。b.上课 三条基本标准:学生喜欢、质量不错、负担不重。评价课堂质量好坏关键看学生学得怎样,学生的收获大不大,教师的活动主要看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否有利于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诸如重点、难点、教学用具、板书设计等具体教学环节,教师完全根据自己教学实际决定。c.作业 要求尽量做到分层、限时,提倡布置动手实践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合作交流完成的作业、周期相对长一些作业。各年级各学科根据教学实际制定统一的作业格式、评价标准,严格规范学生书写。以激励性、提示性评价短语引导学生认真完成各类作业。抽查全校各年级若干名学生全套作业,以了解作业份量、批改情况、完成时间、方式及订正情况,切实减轻学生负担。d.考试严肃考风、考纪,统一单元测试时间,规范期末阅卷流程。e.辅导 改变旧的思维方式,辅导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同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即要将培优辅差工作落实到课堂中,尤其要帮助困难生过关。
2010.6
第三篇: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促进思想政治教学
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是提高民族素质的,而教育最重要的领域是教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民族素质的提高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到教学上。为了提高社会公民的素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上个世纪末开始,美国、英国、日本等当今世界主要大国为适应新世纪新时代的发展都进行了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地探索和改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作为中学德育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课,面临着许多困难,政治课枯燥乏味,学生不爱学,教师不好教。政治教师所道出的这些困惑有力地说明,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今天的教育形势,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改进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一、充分利用教师的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是影响学生学习政治课的情感最活跃的因素。有感染力的教师,不仅能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政治,而且会使学生在无意中接受教师个性的影响。
首先,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具有充沛的热情,具有对政治课的热爱,对学生的责任感,要善于情感投入,注重师生情感的培养。不仅如此,教师要在情感上与学生进行不断的心灵交流,要理解学生,使学生处于无拘无束.心情舒畅的心理状态之中,绝对不要过分强调“师道尊严”,刻意保持课堂的纪律性、严肃性而使教学气氛紧张、沉闷;也不要采用剥夺学生的自由,违背学生意愿的“命令式”说教法,强制学生违心的按教师的旨意进行学习。
其次,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加强政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实施愉快教学。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丰富的情感,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教师道德情操的要求。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增强他们的理智感,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使他们更好的理解和感悟教材。教师要热爱学生,师生之间要形成一种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政治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热爱学生,信任学生,有风趣幽默的课堂教学语言,有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会在学生中产生一种期待效应,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事实表明,风格幽默,善于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教师是受学生喜欢的,教师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亲切的眼神,一句幽默的发问,都会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境和积极向上的求知情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这样,教师传授的知识就会在学生心里产生一种易于接受的心里优势,从而使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二、加强时政教育,充实课堂教学,是增强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重要手段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本人感到,时政教育是中学政治课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时政教育,有利于弥补教材中某些基本观点和基本事实的滞后性;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政治视野,引导他们关心时事政治,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有利于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和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及综合素质。在时政教育方面,本人的做法有:
(1)每周安排15分钟为特定时政教育时间。学生收集一周以来的重大国内外新闻,并用标题形式在课堂发布,一个负责一周要闻,一个负责时政热点评析,其余同学也可以做补充。这一做法使学生真正成为时政教育的主体,吸引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了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去分析说明国内外大事,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思维能力也得到提高。
(2)例举典型的国内外大事作为分析对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消化理解,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辨别是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课堂教学中结合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一时政热点,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从多角度谈谈认识。小康目标的提出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党的宗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中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可以从社会主义本质解读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引导学生比较我国人民当前所达到的小康生活与十六大提出的小康生活有何差异、如何解决。
(3)此外,还经常组织学生撰写时政评论,小论文;举办时事报告会,时政评论演说赛,时事知识竞赛等活动。这些活动从不同方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
三、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强化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要适合学生的思维规律与特点。教学内容要具有可接受性,初中阶段力求浅显生动,增加论证与推理的比重,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要求,使其想学、爱学、会学。本人在教学中的做法有:
(1)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搞好学习的关键,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生一旦具备自学能力,就能增强学习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取新知识,并为探索知识,成为高层次人才,为将来报效祖国创造条件。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会阅读教材。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怎样阅读效果较好呢?
首先,泛读。弄清全课或全章的大体结构,从总体把握教材内容,找出重点、难点和疑点,为下一步深入学习教材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精读。在泛读基础上学生根据教师所出的自学提纲或自学思考题对教材进行深读,细读;阅读时做到边读边划,边读边批,边读边写,弄清教材中的重要段落,概念,关键字词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促使学生扎实掌握课本知识。
再其次,培养学生学会做笔记。学会做笔记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具体做法:第一,对教材的重点内容作上标记或写上批注,比如一课的课题,节题,框题,黑体字,特殊词语,特殊句式等。第二,充分利用课本的空白处,记好课堂笔记。课文上,下方和两边空白处要充分利用,记上特别重要的内容,重要心得体会,易混淆的知识上以及一些说明,这有利于以后的复习。第三,准备笔记,专门记载学习纲要,重点内容和学习心得等,这可以提高学习质量。
(2)改进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针对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结构的弊端,本人在教学中努力构建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学生为主体,合作为主线,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性学习特色。其操作步骤为:
第一、展标定向。即课前出示目标,使师生共同明确教学方向,避免教学的盲目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第二、教师导学。即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的重难点和知识要点设计导学要点(或问题),提高单位时间的利用率。第三、分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发表意见,不重复地回答出同一问题,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度。第四、答疑解难。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中尚不能自行解决的疑难问题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启迪思维,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形成理性认识。第五、小结评价。即通常所说的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它不仅是巩固知识,信息反馈的过程,而且是查缺补漏的过程。主要包括:对基础知识及重点知识的理解程度,对框体整体结构的把握程度。
四、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变一讲到底为教学合一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讲到底,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一味地讲,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对此,教育家陶行知早就一针见血地提出过批评。为改变这种状况,陶行知提出了“教学合一”的思想,并在教育实践中加以实施。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现代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方法。这种合作关系应该是新型的,教与学相互促进的关系。
结合“教学合一”的指导思想,我在启发式教学法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发展和创新。比如,我尝试着学导式教学法和“异步式教学法”两种教法结合,交叉运用到政治课教学中经过实践和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为推进素质教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因为:(1)这两种方法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亲自参与到教学中,其观察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培养。(2)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并伴之以情感的体验和交流,使所学的政治知识印象更加深刻。(3)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可以建立起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为做到以上三条,我采用了如下的几条方法:(1)转变教学观念,在备课设计教学方法时,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2)精心设计系列问题(即自学提纲、教学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分析、阅读和勾画要点。(3)启发学生讨论归纳,教师精讲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分析、概括,然后再练习反馈。以上做法可以概括为“四步型”教学法,其基本结构为:“自学(读)+讨论(议)+精讲(讲)+演练(练)”。
“四步教学法”的特点是把教与学的重心落实在“学”字上。教师因势利导,从发展学生的自觉与探索能力入手,把全面开发学生的智力为教学活动的主线,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即“授人以渔使其终生受用无穷。”具体说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自学、思考、讨论等活动为主,使学生活跃在主动猎取知识、转变思想、锻炼能力的各个步骤上,而各个步骤又呈递进关系,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不断扩张、丰富和深化。
第一步:学生自学
此步骤关键在于学生的“读”。即由学生阅读教材前先拟定好自学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课文,教师可以在教室的巡回查看学生看书情况,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并及时解答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此步骤约10分钟)
第二步:学生讨论
此步骤的关键在于学生的“议”。即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讨论、研究、分析提纲中所提问题。讨论在同桌、前后学生中进行,教师鼓励关于不同观点的争论,不回避现实问题,并不时地引导同学注意分析和讨论,纠正错误,准确、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锻炼学生的思维及表达能力。(此步骤用15分钟)
第三步:教师精讲
讲,不必面面俱到。教师可以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先针对讨论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和模糊观点进行讲解。然后梳理体系及知识点使学生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便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内容。最后,教师可利用诱导式提问,形象化比喻,富于哲理性的图画、成语故事以及贴近学生实际的事例,通过展示,比较、归纳,让学生深化理解理论,并与实践紧密联系。(此步骤用10分钟)
第四步:学生演练
“练”的目的,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初中阶段的内容除以课本为主外,还可适当在练的内容上增加一定的难度。当然练的形式要灵活多样,且所提问题的答案没有唯一性,既在书中又可以不在书中,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练习题,贴近学生,学生可以有感而发。所以练习起来得心应手,兴趣盎然。(此步练习时间为10分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读、议、讲、练是有机联系,步步深入,不断提高的统一整体,“读”是基础,“议”是关键,“讲”是疏导,“练”是运用。这四个步骤交替使用,从不同角度不断刺激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整个课堂气氛活跃热烈。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采用这种启发式的四步型教学法的班级的学生,自学能力的养成比传统教法的班级的学生早一年至一年半,考试成绩也比较突出。总之,如果学生没有积极性,我们就无法提高思想政治教学质量,我们的任务就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都有好奇心、求知欲,只要我们工作得法,绝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是可以在不同程度上被调动起来的。我们需要大力扭转学生被动的局面,要在政治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使学生由“负担”转化成“乐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教育在实践中改变
教育在实践中改变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信息技术的革命在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创新。教育的创新也源于教育模式的转变。教书育人的宗旨始终指引着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前进的方向。每一个人都会有理想,但在前往理想的路途中不断有人停止了前进的步伐,不是我们缺少了信念,更多的是我们没有充分地去实践。
教育在于启发人们心智,教会人们技能,端正人生态度。改变就从现在开始,我们身体力行,无畏困难与挫折。通过在暑假期间的读书学习,提升自己。让在新学期的教育工作中充分实践自己创新的教学方式。
作为工作在教育一线的一名普通教师,教室就是我们的主战场,我们将自己所学所思都奉献在这个需要我们的地方,一个简单的事业,贵在坚持,将自己的价值用学生的成长来衡量。
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教育相结合,用互联网思维去思考,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课堂上的主人。首先,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让他们将被动地学习态度转化为主动地去思考寻求自我的价值提升,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规划好自己的奋斗目标,而不是盲目的为了学习而学习。其次,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例如互联网等媒介,让学生明白学习目的不止于知识,而更多的在于自身能力的提升,为将来踏上社会打好铺垫。最终在端正学习态度后,充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育实践中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让教育这个系统工程得以完善,从反馈信息中进行判断和创新,让课堂变得更有吸引力,让学生们了解到参与其中的乐趣与综合素质的提升。人的精力有限,无法全面系统的掌握所有的知识,必须在教学工作的实践中结合执行力将时间管理的理念,让学生明白没有最好最全的知识,只有最适合你的学习方法与方式。
每个人都有其他所不具备的天赋,不论优缺点如何,不论在何阶段,都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去发现去引导。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面对的不是钢筋水泥,建造的不是高楼大厦,而是鲜活的生命,娇嫩的心灵,未来社会进步的动力。
第五篇:课堂改变教育范文
课堂改变教育教师改变课堂
——任永生
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课堂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件小事情,课堂是教育工作中天大的事情,可以这样说,教育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课堂,其他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服从服务于课堂。没有课堂就没有教育,没有好课堂就没有好教育。教育的真正均衡发展就是课堂的均衡,任何硬件的均衡也不能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只有课堂均衡,学生才能学的均衡,所以教育发展的真正突破口在于课堂。
1、课堂不变,教育就不变。我们究竟能不能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不在于我们的教学条件如何优越,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构建了适合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而课堂教学模式是否科学决定我们培养模式是否科学。我们之所以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就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不适合学生的健康成长,或者说,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说扼杀了学生的天性,我们学生的实践能力很创新能力就很差。我们要想改变教育就必须从改变课堂人手。
2、教师不变,课堂就不变。教育的希望在课堂,课堂的希望在教师,没有好教师就没有好课堂,没有好课堂就没有好教育。中国多次的教育改革的主体都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而唯独课堂教学改革的主体是教师,如果我们的教师不变,课堂就不可能改变,教育就不变。所以,课改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改教师,构建新课堂必然呼唤有新思想、新观念、新行动的新教师。
3、观念不变,教师就不变。如果我们的教师观念不能转变,我们课堂教学模式就不可能变,教师就不能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形势,所以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教师行为转变的前提,更是新教师的标志。教师观念的改变,实质是我们能不能让教育回归本真的问题,能否在深水区中乘风破浪,把学生带到成功的彼岸,在深水区如果我们不能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情就会在深水区中被淹没。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关系到我们素质教育的成败,素质教育的成败决定着我们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课堂教学改革能否成功是对我们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良心和责任的考验,更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教育智慧和能力的考验。所以,只有抓住了课堂,才算抓住了教育的七寸和牛鼻子,课堂就是我们撬动教育发展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