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物学名词解释重点

时间:2019-05-14 03:20: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医学生物学名词解释重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医学生物学名词解释重点》。

第一篇:医学生物学名词解释重点

解答复习重点:

【细胞器标志酶】

内质网:葡萄糖-6-磷酸酶

高尔基体:糖基转移酶

溶酶体:酸性磷酸酶

过氧化物酶体:过氧化氢酶

【高尔基体的超微结构及功能】

高尔基体呈网状结构,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膜性细胞器,由扁平囊、小囊泡、大囊泡构成,内含多种酶,其标志酶为糖基转移酶。

扁平囊,高尔基体的主体部分,由3-10层平行排列,相邻囊间距20-30nm,每个囊腔宽6-15nm,其凸面称顺面或形成面,凹面称反面或成熟面;小囊泡,为直径30-80nm的球形小泡,膜厚6nm,多集中分布于扁平囊形成面与内质网间,由糙面内质网芽生而来,载有糙面内质网合成蛋白质成分转运至扁平囊中,又称运输小泡;大囊泡,直径100-500nm,膜厚8nm,多见于扁平囊周边或局部呈球状膨突而后脱落形成,带有扁平囊所含分泌物,有继续浓缩的作用,又称浓缩泡或分泌泡。

主要功能:参与细胞的分泌活动;对蛋白质进行修饰加工,如糖蛋白的合成修饰和蛋白质的改造;对蛋白质进行分选运输,如分泌蛋白、膜嵌蛋白、溶酶体蛋白的分选;形成溶酶体;参与膜的转变。

【溶酶体的超微结构及功能】

溶酶体是单层膜包裹多种酸性水解酶的囊泡状细胞器,膜厚6nm,是直径0.25-0.5nm的圆形、卵圆形小体,可视为细胞内消化系统。其标志酶为酸性水解酶。溶酶体膜上有氢离子泵,可保持内部酸性环境;膜内存在特殊的转运蛋白,可将消化水解的产物运出溶酶体;溶酶体膜的蛋白高度糖基化,可防止被自身的水解酶消化。

主要功能:消化作用,对外源性异物的消化称异噬作用,消化自身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或细胞器碎片称自噬作用;自溶作用,指细胞内溶酶体膜破裂,消化酶释放入细胞质使细胞本身被消化;对细胞外物质的消化作用,指溶酶体通过胞吐作用将溶酶体酶释放到细胞外,消化分解细胞外物质。

【线粒体的半自主性】

线粒体中含有mtDNA,多为双链的环状分子,和细菌DNA相似,裸露而不与组蛋白结合,分散在线粒体基质不同区域。线粒体DNA具有遗传功能。线粒体含有自身特有的mRNA、tRNA和rRNA及其蛋白质合成的其他组分,可自主合成蛋白质。但mtDNA的基因数量不多,编码合成的蛋白质有限。mtDNA所用的遗传密码表与通用的遗传密码表也不完全相同。这说明线粒体的生物合成依靠两套遗传系统。而实现线粒体基因组复制与表达所需的许多酶,又是由核基因编码的,所以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细胞氧化】

细胞氧化是指依靠酶的催化,氧将细胞内各种供能物质氧化而释放能量的过程。其基本过程为:

酵解。在细胞质中进行。反应过程无需氧,故称为无氧酵解。葡萄糖等物质在细胞质中酵解形成丙酮酸。

乙酰辅酶A生成。在线粒体内膜进行。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后,在内膜的丙酮酸脱氢酶

系作用下,进行脱氢、脱羧并与辅酶A结合,生成乙酰辅酶A。

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基质进行。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柠檬酸经一

系列的氧化脱羧、连续酶促反应,最后降解为草酰乙酸,不停循环。

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在线粒体内膜进行。各阶段脱下的氢离子通过一系列呼吸链

酶系的逐级传递,与氧化合生成水。电子传递释放的能量用于ADP磷酸化形成ATP。

【细胞核的超微结构和功能】

细胞核直径一般为0.5-1.0nm,主要由核膜、核仁、染色质、核基质组成。

核膜是多孔状的双层平行排列的单位膜,由核膜外层、核膜内层、核周间隙、核孔复

合体等构成。功能:重要的保护性屏障;控制核与胞质的物质交换;参与核酸合成。

染色质是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主要含DNA、蛋白质、少量RNA。DNA分为单一

顺序、中度重复顺序、高度重复顺序,蛋白质分为组蛋白、非组蛋白。间期的染色质可分为

常染色质、异染色质。

核仁是一个无外膜包围、裸露在细胞核内、有较高电子致密度的海绵状结构,主要含

蛋白质、RNA、DNA,蛋白质。由核仁旁染色质、纤维成分、颗粒成分、核仁基质组成。功能:

合成核糖体RNA;组装核糖体大、小亚基。

核基质是核内的一个网络系统,又称核骨架,主要含蛋白质。

细胞核的主要功能:储存遗传物质;进行DNA复制;基因的表达;基因的突变及修复。

【遗传病及其分类】

遗传物质发生突变引起的疾病称为遗传病。分为:单基因病(AD,AR,XD,XR,YL),多

基因病,染色体病(常染色体病,性染色体病),体细胞遗传病,线粒体遗传病。

【染色体异常的类型及原因】

数目异常:整倍体变异(三倍体、四倍体等),非整倍体变异(单体型、三体型、多

体型),嵌合体。原因:配子在发生过程中,或受精卵的早起卵裂阶段,染色体复制或行为

异常。

结构异常:缺失,倒位,易位(单方易位,相互易位,罗氏易位)。原因:染色体断

裂后非原位重接。

【真核、原核细胞差异】

1.原核细胞无成型细胞核、无核膜,遗传物质散布或集中分布于细胞内,形成核区或拟核;

真核细胞具有完整细胞核、有核膜核仁。

2.原核细胞的DNA一般仅一条,不与蛋白质结合,呈裸露状态;真核细胞DNA分子有多条,且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质、染色体。

3.原核细胞无内膜系统,缺乏膜性细胞器;真核细胞具有发达的内膜系统。

4.原核细胞不存在细胞骨架系统;真核细胞具有微管、微丝、中间丝等构成的细胞骨架系

统。

5.原核细胞基因表达中,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具有阶

段性、区域性。

6.原核细胞增殖为无丝分裂,无明显周期性;真核细胞增殖为有丝分裂,周期性强。

7.原核细胞体积较小;真核细胞体积较大。

8.原核细胞中有不少病原微生物;真核细胞则是构成人体和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核糖体】

核糖体是一种电子密度较高的圆形或椭圆形致密小颗粒,直径15-30nm,由大、小亚

基构成。附着在内质网表面的称为附着核糖体,不附着在膜上、呈游离状态、分布在细胞基

质内的称游离核糖体。核糖体上存在四个活性部位:

A位(氨酰基位,受位),为接受氨酰基-tRNA的部位;

P位(肽酰基位,供位),为肽酰基-tRNA移交肽链后的tRNA释放部位。

T因子(肽基转移酶位),合成肽链过程中,为催化氨基酸间形成肽链。

G因子(GTP酶位),水解GTP,为肽酰基-tRNA由A位移位到P位提供能量。

核糖体主要化学成分为rRNA和蛋白质。沉降系数80S(大亚基60S,小亚基40S)。主

要功能是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内质网】

内质网是由单位膜围成的一些形状大小不同的小管、小泡及扁囊状结构相互连接形成的一个连续的网状膜系统,由脂类和蛋白质构成,含有大量的酶,其标志酶为葡萄糖-6-磷

酸酶。依其膜表面有无核糖体可分为:

糙面内质网,形态上多为板层状排列的扁囊,少数为小管和小泡,膜表面附有颗粒状

核糖体。其功能主要为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运输、加工。

光面内质网,形态上多为彼此连通的分支小管或小泡,很少扁囊,膜表面无核糖体附

着。其功能主要为:参与脂类合成;参与糖原的合成与分解;解毒作用;参与横纹肌的收缩

活动;参与水和电解质的代谢;参与胆汁的合成。

【细胞骨架各种纤维的结构特征、化学组成、功能】

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纤维网络称为胞质骨架,包括微丝、微管、中间丝。

微管为一中空的圆柱状结构,外径24-26nm,内径15nm,管壁厚6-9nm。化学组成:

微管蛋白(基本化学单位),微管结合蛋白,微管修饰蛋白。功能:构成细胞支架,参与物

质定向运输,参与细胞器运动。

微丝是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实心纤维细丝,直径6-7nm,可以成束、成网或纤维状

分散存在。化学组成:肌动蛋白(基本蛋白质),微丝结合蛋白。功能:具有支撑作用,参

与细胞运动,与细胞质分裂有关,参与信息传递。

中间丝是一类在形态上十分相似,而化学组成上有明显差别的蛋白纤维,为直径

8-10nm的中空管状,介于微管、微丝之间。功能:具有支持作用,参与胞内物质运输,参

与信息传递,参与细胞器定位,参与细胞癌变的调控。、名词解释重点:

1.【新陈代谢】生物体从环境摄取营养物转变为自身物质,同时将自身原有组成转变为废物

排出到环境中的不断更新的过程。2.【细胞体积守恒定律】无论其种属的差异有多大,同一器官与同一组织的大小通常在一个恒定的范围内。即一个生命体的机体大小及器官的大小与细胞的大小无关,而与

其数量成正比,此规律称为“细胞体积守恒定律”。

3.【遗传全能性】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全套的遗传信息,都有分化为各类细胞

或发育为完整个体的潜能。

4.【单位膜】由内外两层致密的深色带和中间一层疏松的浅色带构成的三层膜相结构(2×

2+3.5=7.5nm)

5.【内膜系统】 真核细胞中,在结构、功能上具有连续性的、由膜围成的细胞器或结构。

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内体和分泌泡以及核膜等膜结构,但不包括线粒体和叶绿

体。

6.【被动运输】离子或小分子在浓度差或电位差的驱动下顺电化学梯度穿膜的运输方式。

7.【主动运输】特异性运输蛋白消耗能量使离子或小分子逆浓度梯度穿膜的运输方式。

8.【简单扩散】小分子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自行穿膜运输。属于最简单的一种物质运

输方式,不需要消耗细胞的代谢能量,也不需要专一的载体。也称单纯扩散;自由扩散。

9.【协助扩散】促进扩散又称易化扩散、,或帮助扩散。是指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性物质, 如

氨基酸、糖和金属离子等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的帮助顺浓度梯度或顺电化学浓度梯度, 不

消耗ATP进入膜内的一种运输方式。

10.【膜泡运输】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被运输时并不直接穿过细胞膜,都是由膜包围形成膜泡,通过一系列膜囊泡的形成和融合来完成转运的过程,故称为膜泡运输。

11.【受体】是一种生物大分子,能有选择的识别外来信号分子并与之结合,启动细胞内一

系列生化反应而产生特定的生物学效应。包括识别部位、转换部位、效应部位。

12.【细胞膜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膜上一类特殊的膜内在蛋白,大多数为

跨膜糖蛋白,也有脂蛋白和糖脂蛋白。

13.【常染色质】间期细胞核内处于伸展状态的染色质纤维,着色浅,多位于细胞核中央。

【异染色质】间期核中呈高度螺旋化的,盘曲较紧密的染色质,着色深,多分布于核的外周。

14.【核仁组织区】(NOR):是专门为合成rRNA提供模板的rDNA所在的染色质区域。

15.【核仁周期】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周期性的解体与重建。

16.【微粒体】应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从细胞匀浆中分离出的ER碎片(注意与微体[过氧化物酶体]区别)

17.【细胞骨架】真核细胞中的细胞质中存在由蛋白纤维构成的网架结构,由微丝、微管、中间纤维组成。

18.【不规则显性】在有些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中,由于不同内外因素的影响,显性基因的作用未能表达,或不同个体其表达的程度有差异,使得该显性基因的遗传方式不规则,称之为不规则显性。(原因:外显率降低和个体间表现度有差异)

19.【不完全显性】杂合子患者的表型介于显性纯合子患者隐形纯合子正常个体之间,即在杂合子中,显性基因和隐形基因的作用都得到一定程度的表达。

20.【延迟显性】在一些AD病中,杂合子携带的显性治病基因的作用在生命的早期并不表达,要到一定年龄才表现出相应疾病。

21.【质量性状】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性之间不存在连续性的数量变化,而呈现质的中断性变化的性状。

22.【数量性状】性状的差异呈连续状态分布,界限不清,不易分类的性状。

23.【易患性】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一个个体患病的可能性。

24.【遗传率】在多基因遗传病中,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个体是否患病,其中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的百分比称为遗传率。

25.【核型】一个个体或细胞具有的独特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核型代表生物的种属特性,是物种的最稳定标志。

26.【整倍体改变】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在二倍体基础上,以染色体组为单位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27.【非整倍体改变】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在二倍体基础上增加或减少一条至数条。

28.【嵌合体】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核型的细胞系所形成的个体,称为嵌合体。

29.【共显性】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间没有显性和隐性的区别,在杂合状态时两种基因共同表达。

30.【溶酶体类型】1.初级溶酶体:反面高尔基网出芽形成,只含有酸性水解酶无作用底物的溶酶体。2.次级溶酶体:初级溶酶体与作用底物结合后形成的溶酶体,可分为:A.异嗜溶酶体:初级溶酶体与吞噬体、胞饮体融和后形成的溶酶体,底物来自细胞外细菌、异物和坏死的组织碎片等。B.自嗜溶酶体:内质网膜将衰老、破损的细胞器及细胞内含物包裹起来形成自嗜体,再与初级溶酶体融合。3.终末溶酶体:有残余底物的溶酶体,又称残余小体

31.【核糖体类型】

1.附着核糖体:细胞中很多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的膜表面。

2.游离核糖体:一些核糖体呈游离状态,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细胞自身的结构蛋白以及催化各种生化反应的酶蛋白;血红蛋白;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

32.【X小体(巴尔氏小体)】雌性哺乳类体细胞中的两条X染色体之一,在发育早期随机发生异染色质化而失活,在上皮细胞核膜内缘形成一个高度凝集浓缩的小体

33.【交叉遗传】在X连锁遗传中,男性的致病基因来至于母亲,将来只传给女儿,不存在从男性到男性的传递。

34.【核型】一个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称为核型

35.【动态突变】DNA分子中碱基重复序列拷贝数随着世代的传递发生扩增而导致的突变。

36.【多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并且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37.【遗传异质性】是指表现型一致的个体或同种疾病临床表现相同,但可能具有不同的基因型,称为遗传异质性。

38.【遗传印记】由不同性别的亲本传给子代的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因甲基化失活引起不同表型的现象。

39.【半合子】只存在于一条同源染色体上,而不是成对出现的基因称为半合子。如X-Y系统的雄性即为半合子。

40.【剂量补偿效应】指的是在XY性别决定机制的生物中,使性连锁基因在两种性别中有相等或近乎相等的有效剂量的遗传效应。也就是说,在雌性和雄性细胞里,由X染色体基因编码产生的酶或其他蛋白质产物在数量上相等或近乎相等。

第二篇:医学细胞生物学_重点名词解释

unit menmbrane单位膜 细胞膜性结构在电镜下观察呈现出较为一致的3层结构,即电子致密度高的内外两层之间夹着电子致密度较低的中间层,称为单位膜。

fluid mosaic model流动镶嵌模型该模型认为细胞膜由流动的脂双层和嵌在其中的蛋白质组成,具有液晶态特性。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组成膜骨架;脂双层构成膜的连续主体,既具有晶体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球形蛋白质分子以各种形式与脂质双分子层结合。糖类附在膜外表面。强调细胞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Cell surface细胞表面 人们把细胞膜、细胞外被、细胞膜内面的胞质溶胶、各种细胞连接结构和细胞膜的一些特化结构统称为细胞表面。

fluidity细胞膜的流动性是指膜脂和膜蛋白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这是生物膜的基本特征之一。

cell coat细胞外被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糖脂上所有糖类都位于膜的外表面。在大多数真核细胞膜的表面,富糖类的周缘区常被称为细胞外被或糖萼。细胞外被中的寡糖和多糖能吸附水分,形成黏性表面,可以保护细胞表面免受机械损伤和化学损伤;而且细胞外被在细胞与细胞间的识别和黏附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cell junction 细胞连接多细胞生物的已经丧失了某些独立性,为了促进细胞间的相互联系,相邻细胞膜接触区域特化形成一定的连接结构,称为细胞连接,其作用是加强细胞间的机械联系,维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协调细胞间的功能活动。分为闭锁连接、锚定连接、通讯连接。

amphipathic molecule双亲媒性分子:既亲水又疏水的分子叫做双亲媒性分子。比如磷脂,头部为由磷酸和碱基组成的磷脂酰碱基,极性很强,有亲水性;尾部是两条非极性的脂肪酸链,有疏水性。liposome脂质体:为了进一步减少双分子层两端疏水尾部与水接触的机会,脂质分子在水中排列成双分子后形成一种自我封闭的双层球型结构。

Endomembrane内膜系统位于细胞之中的膜性结构将细胞内部区域化,形成执行不同功能的膜性细胞器,如内质网、GC、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以及小泡和液泡等,统称为内膜系统。

lysosome溶酶体一层单位膜构成,囊泡状,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

matrix 基质线粒体内腔充满了电子密度较低的可溶性蛋白质和脂肪等成分,称之为基质。

elementary particle基粒 即ATP酶复合体。内膜的内表面附着许多突出于内腔的颗粒,头部具有酶活性,能催化ADP磷酸化生成ATP。molecular chaperone分子伴侣是一类能够协助其它多肽进行正常折叠、组装、转运、降解的蛋白,并在DNA的复制、转录、细胞骨架功能、细胞内的信号转导等广泛的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A site。A部位也称氨酰基部位或受位,主要位于核糖体大亚基上,是接受氨酰基-tRNA的部位。

P site。P部位又称肽酰基部位或供位,主要位于核糖体小亚基上,是肽酰基-tRNA移交肽链后,tRNA释放的部位。

polyribosome多聚核糖体 当进行蛋白质合成时,大、小亚基必需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作用,而且常常是多个核糖体结合在一条mRNA分子上,称为多聚核糖体。

chromatin染色质 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等构成的细丝状复合结构,形状不规则,弥散分布于细胞核内。

chromosome染色体 是指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质经复制后反复缠绕凝聚而成的条状或棒状结构,借以保证DNA被准确的分配到子代细胞中,对物种遗传性状稳定性的维持起到重要作用。

nuclear skeleton核骨架 它是真核细胞间期核中除核膜、染色质与核仁以外的部分,是一个以非组蛋白为主构成的一个纤维网架结构。核骨架与核纤层、中间纤维相连形成一个网络体系,是贯穿于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一个独立结构系统 nuclear lamina核纤层 内层核膜靠核质一侧的一层由纤层蛋白组成的纤维状网络结构,称为核纤层。核仁周期 指核仁在细胞周期中出现的一系列结构与功能的周期性变化,进行周期性消失与重建的过程。

karyotype核型是指某一个体细胞的全部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包括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

loop model襻环模型该模型认为30nm的染色质纤维折叠成襻环,襻环沿染色体纵轴由中央向四周放射状伸出,环的基部集中在染色单体的中央,连接在非组蛋白支架上。

extracellular matrix,ECM细胞外基质:机体发育过程中由细胞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的生物大分子所构成的纤维网状物质,分布于细胞与组织之间、细胞周围或形成上皮细胞的基膜,将细胞与细胞或细胞与基膜相联系,构成组织与器官,使其连成有机整体。包括胶原与弹性蛋白,非胶原糖蛋白,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等。basement membrane基底膜 上皮细胞下面特化的细胞外基质,由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及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等构成的网状结构。对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等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GAG氨基聚糖:由氨基己糖和糖醛酸(硫酸角质素中是半乳糖)二糖结构单位重复排列,聚合形成的无分支长链多糖。包括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硫酸乙酰肝素、肝素和硫酸角质素6种。anchorage dependence锚定依赖性正常真核细胞除了成熟血细胞外,大多须黏附于特定的细胞外基质上才能抑制凋亡而存活,称为锚定依赖性。

simple diffusion 单纯扩散不消耗细胞代谢的能量,不依靠专一性膜蛋白分子,只要物质在膜的两侧保持一定的浓度差即可发生的最简单的运输方式。ligand-gated channel 配体闸门通道仅在细胞外的配体与细胞表面结合时发生反应,引起通道蛋白构象发生改变时开放的闸门通道称为配体闸门通道 voltage-gated channel电压闸门通道仅在膜电位发生变化时才开放的闸门通道称为电压闸门通道

carrier protein载体蛋白是镶嵌于膜上的运输蛋白,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其上有结合点,能特异的与某一种物质进行暂时性的可逆结合。

facilitated diffusion帮助扩散借助于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构象变化而顺浓度梯度的物质运输方式称为帮助扩散。

Membrane flow膜流 指由于膜泡运输,真核细胞生

物膜在各个膜性细胞器及质膜之间的常态性转移。

co-transport伴随运输有些物质逆浓度主动运输的动力不是直接来自ATP水解,而是由离子浓度梯度中储存的能量来驱动的。人们把这种由Na+等离子驱动的主动运输过程称为伴随运输。

constitutive pathway of secretion结构性分泌途径:在真核细胞中不断产生分泌蛋白,它们合成后立即包装如高尔基复合体的分泌囊泡中,然后被迅速带到细胞膜处排出,这种分泌过程称为结构性分泌途径。

regulated pathway of secretion调节性分泌途径一些细胞所要分泌的蛋白或小分子,储存于特定的分泌囊泡中,只有当接收细胞外信号的刺激时,分泌囊泡才移到细胞膜处,与其融合将囊泡中分泌物排出,这种分泌过程称为调节性分泌途径。

signal patch信号斑:存在于完成折叠的蛋白质中,构成信号斑的信号序列之间可以不相邻,折叠在一起构成蛋白质分选的信号。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G蛋白偶联受体: 一种膜蛋白受体,可以激活G蛋白,介导许多细胞外信号的传导。其结构特征包括:

1、一条多肽链构成,7个跨膜的α螺旋区;

2、N端朝向胞外,C端朝向胞内;

3、N端有糖基化位点,C端的第三袢环和C端有磷酸化位点。

G protein.G蛋白 是一类在信号转导过程中,与受体偶联的、能与鸟苷酸结合的蛋白质,位于细胞膜胞质面,为可溶性的膜外周蛋白,由αβγ三个蛋白亚基组成,有GTP酶的活性,可结合GDP。G蛋白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其自身构象的变化,激活效应蛋白,进而实现信号从胞外向胞内的的传递。

adenylate cyclase, AC腺苷酸环化酶:是G蛋白的效应蛋白,可催化ATP生成cAMP,是cAMP信号传递系统的关键酶。cellular respiration细胞呼吸:糖、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逐步分解释放能量,最终生成CO2和H2O;与此同时,分解代谢所释放出的能量储存于ATP中,这一过程称为细胞呼吸,也称为生物氧化或细胞氧化。

substrate-level phosphorlation底物水平磷酸化 由高能底物水解放能,直接将高能磷酸键从底物转移到ADP或其他核苷二磷酸上使其磷酸化的作用,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chemiosmotic coupling hypothesis化学渗透假说 : ATP合成的一种机制。氧化磷酸化偶联的基本原理是电子传递中的自由能差造成H+穿膜传递,暂时转变为横跨线粒体内膜的电化学质子梯度。然后,质子顺浓度梯度回流并释放出能量,驱动结合在内膜上的ATP合酶,催化ADP磷酸化成ATP。

电子传递链 在线粒体内膜上有序的排列成相互关联的链状的传递电子的酶体系,它们能够可逆的接受和释放质子和电子。

ATP synthase ATP合酶 是线粒体内膜的内表面附着的球形基粒,将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电子能量用于使ADP磷酸化成ATP的关键装置,是多种多肽结构的复合体,称为ATP合酶。分为头部、柄部、基片。

axonal transport轴突运输发生在轴突内的物质运输称为轴突运输,目前已知的轴突运输是沿着微管提供的轨道进行的。

acrosomal reaction顶体反应 卵细胞表面覆盖着胶状物,为了越过这道屏障,精子细胞首先伸出一个顶体突起,穿透胶质层和卵黄层,使精卵细胞膜融合而完成受精,这个过程称为顶体反应。

kinesin驱动蛋白:是微管动力蛋白,其分子结构由2条重链和2条轻链聚合而成。

myosin肌球蛋白:微丝的动力蛋白,每个肌球蛋白分子有一条重链和数条轻链组成,分为头部、颈部、尾部。

dynein动位蛋白:微管动力蛋白,包括胞质动位蛋白和纤毛动位蛋白。

transposon转座子 是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位置或者在不同染色体之间移动,又称为移动基因。

gap gene间隔基因:基因转录区中位于编码基因之间的,与蛋白质翻译无关的序列。overlapping gene重叠基因:同一DNA序列中2个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相互重叠。

split gene割裂基因:在真核生物细胞基因中,编码序列常常被非编码序列隔断,呈现分裂状。

genetic codon遗传密码: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排列形成一个密码子,一个密码子决定一种氨基酸的形成,所有的密码子统称遗传密码。

translation翻译 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后,在核糖体上进行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即为翻译(translation)。

cell proliferation细胞增殖:细胞通过生长和分裂获得具有与母细胞相同遗传特征的子代细胞,从而使细胞数目成倍增加的过程。它是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也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一种体现,使生命得以延续。

Restriction point限制点。正常细胞的G1期有某些特殊的调节点,起到控制细胞增殖周期开关作用的,被称为限制点。

MPF有丝分裂促进因子 M期细胞质中存在某种成分能使间期细胞提前进入M期,这种成分后来被命名为有丝分裂促进因子。它是调节细胞进出M期所必须的的蛋白质激酶,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通过促进靶蛋白的磷酸化而改变其生理活性。

mitotic apparatus有丝分裂器 在中期细胞中,由染色体、星体、中心粒及纺锤体所组成的结构被称为有丝分裂器。中期以后发生的染色体分离、染色体向两极的移动及平均分配到子代中,有丝分裂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growth factor生长因子是一大类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多肽类信号物质。目前发现的生长因子多数有促进细胞增殖的功能,少数兼具双重调节作用,能促进一类细胞的增殖,而抑制另一类细胞。

synapsis联会减数分裂偶线期同源染色体发生配对现象,称为联会。联会的结果是每对染色体形成一个紧密相伴的二价体bivalent。

cdk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为一类必须与细胞周期蛋白结合后才具有激酶活性的蛋白激酶,通过磷酸化在细胞周期调控中起关键核细胞中一些功能相似的同源蛋白,由一个相关基因家族编码,能随细胞周期进程周期性的出现及消失。在细胞周期各特定阶段中,不同的周期蛋白相继表达,并与细胞中的其他蛋白结合,对细胞周期相关活动进行调节。

check point 细胞周期检测点为了保证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完整性及细胞周期正常运转,细胞中存在着一系列监控系统,可对细胞周期发生的重要事件及出

现的故障加以检测,只有当这些事件完成或故障修复后,才允许细胞周期进一步进行,该监控系统即为检测点。

dertermination决定:细胞从分化方向确定开始到出现特异形态特征之前这 细胞全能性是单个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增殖、分化发育成为完整个体的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细胞称为全能性细胞(totipotent cell)

induction诱导一部分细胞对邻近细胞的形态发生影响,并决定其分化方向。

inhibition抑制在胚胎发育中,分化的细胞受到临近细胞产生抑制物质的影响。

housekeeping gene管家基因是维持细胞最低限度的功能所必不可少的基因,但对细胞分化一般只有协助作用。

luxury gene奢侈基因指与各种分化细胞的特殊性状有直接关系的基因,丧失这类基因对细胞的生存并无直接影响。

oncogene癌基因是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正常基因突变的一种形式,能引起正常细胞癌变。

homobox gene,Hox同源框基因:是一种同源异型基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将空间特异性赋予身体前后轴不同部位的细胞,进而影响细胞分化

Cleavage卵裂: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自受精卵至囊胚早期的细胞有丝分裂。在此阶段,胚胎的体积与受精卵差别不大。再生regeneration是生物体受损后组织或器官在原有基础上重新形成已失去部分的过程,也是修复的一种。

Stem cell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能够产生至少一种类型的、高度分化的子代细胞。

它的主要功能是控制和维持细胞的再生。全能干细胞Totipotent stem cell: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形成任何类型细胞的能力,能发育成为有ige完整个体的发育全能性早起胚胎细胞。受精卵和8细胞器之前的每一个胚胎细胞都是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puripopent stem cell:囊胚内细胞团细胞具有分化为成熟个体中所有细胞类型的潜能,但没有形成一个完整个体的能力,这种早期胚胎细胞成为多能干细胞

专能干细胞 multipopent stem cell:由多能干细胞分化而来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细胞群体单能干细胞 unipopent stem cell: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细胞的干细胞

Embryonic germ stem cell胚胎干细胞 机体在发育过程中存在处于不同分化等级的干细胞,囊胚内细胞团中的细胞具有分化为机体任何一种组织器官的潜能,故称之为胚胎干细胞。somatic成体干细胞:出现在已特化的组织中的未分化的细胞,能够自我更新,并且能分化产生该组织的各种特化类型的组织细胞。

对称分裂symmetry division:干细胞分裂产生同类型细胞,如两个子细胞都是干细胞或都是分化细胞 不对称分裂asymmetry division:干细胞分裂产生不同类型细胞,如两个子细胞中一个是干细胞另一个是分化细胞

stem cell niche干细胞巢:一系列的干细胞与细胞外所有物质共同构成的细胞生长的微环境,又称为干细胞巢。

Trans-differentiation转分化:一种组织类型的干细胞,在适当条件下分化成另一组织类型的细胞。Dedifferentiation去分化:干细胞向其前体细胞的逆向转化。

transit amplifying cell过渡放大细胞:干细胞分裂时必须要经过快速的增殖期产生过渡放大细胞。过度放大细胞介于干细胞和分化之间,分裂较快,经过若干次分裂后产生分化细胞,其作用是通过较少的肝细胞产生较多的分化细胞。

cell fusion细胞融合:是在自发或人工诱导下,两个不同基因型的细胞或原生质体融合形成一个杂种细胞。

differential centrifugation差速离心法:根据颗粒大小和密度的不同存在的沉降速度差别,分级增加离心力,从试样中依次分离出不同组分的方法。

第三篇:预防医学重点名词解释

1、三级预防策略:①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在第一级预防中,如果在疾病的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性措施,则称为根本性预防。②第二级预防 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③第三级预防 对以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地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以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心理康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病人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2、流行病学: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使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3、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4、罹患率:与发病率一样,也是测量人群新病例发生频率的指标,计算方法同发病率;与发病率相比,罹患率适用于小范围、短时间内疾病频率的测量,观察期限可以以日、周、旬、月为单位,可以精确地测量发病的几率,常用于疾病爆发或流行时的调查,如传染病、食物中毒及职业中毒等爆发的调查。

5、患病率:也称现患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现患某病者(包括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6、续发率:也称二代发病率,指某传染病易感接触者中,在最短潜伏期与最长潜伏期之间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7、判断疾病地方性的依据:①该病在当地居住的各人群组中发病率均高,并随着年龄增长儿上升。②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人群组中,该病的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③外来的健康人,到达当地一定时间后发病,其发病率逐渐与当地居民接近。④迁出该地区的居民,该病的发病率下降,患者症状减轻或呈自愈趋向。⑤当地对该病易感的动物也可能发生类似的疾病。

8、移民流行病学:利用移民人群综合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从而找出病因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观察某种疾病在移民人群、移居地当地人群及原居住地人群中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别,区分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从而发现病因线索。移民流行病学进行病因探索主要依据以下两点:①若某病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主要由环境因素造成,则该病在移民人群中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原

居住地的人群不同,而与依据地当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接近。②若某病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主要是遗传因素的作用,则该病在移民中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移居当地人群不同,而与原居住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接近。

9、大流行:当疾病迅速蔓延,涉及地域广,短时间内可跨越省界、国界或洲界、发病率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即为大流行。

10、现况研究:描述性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是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的分布状况、疾病与因素的关系加以描述。因为现况研究所获得的资料是在某一时间横断面上收集的,故又称横断面研究。又因它得到的率是在特定时间、特定人群中的患病率,因而又有患病率研究之称。

11、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患有和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各组人群过去暴露与某种或某些可疑危险因素的比例或水平,通过比较各组之间暴露比例或水平的差异,判断暴露因素是否与研究的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12、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该方法一是按照随机化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二是同时前瞻性随访各组的疗效,是典型的按照实验法的原则设计的研究类型,符合实验研究的基本条件。

13、病因研究的步骤:

一、总结现象:可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疾病的发生于流行也是如此

二、建立假设:此阶段的任务是根据已掌握的具有科学事实的大量材料进行分析,对其规律性作出假设性的解释和推断,即建立假设。

三、检验假设:通过对描述性研究和临床观察的材料分析,形成了某因素与某疾病有因果联系的假设。

四、病因推到:在经过上述三个阶段的研究后,可能得到某因与某疾病有统计学的关联,虽然经过分析性研究进行检验,也不能随便就判断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联。

14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①关联的强度②关联的重复性③关联的时间性④剂量-反应关系⑤关联的特异性⑥关联的合理性⑧试验证据⑨相似性 15筛检:是运用快速、简便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在健康的人群中,发现那些表面健康,但可疑有病或有缺陷的人。16 筛检试验 诊断试验 目的 区别可疑病人与可能无病者 区别病人与可疑有病而实际无病者

对象 健康人或无症状患者 病人或筛检阳性者

要求 快速、简便灵敏度等 科学、准确、特异度

费用 经济、廉价 花费较高

处理 用诊断试验确诊 严密观察和及时治疗

18、诊断的应用原则:①灵敏度、特异度要高②快速、简单、价廉、容易进行③安全、可靠、尽量减少损伤和痛苦。

19、灵敏度:又称真阳性率,指金标准确诊的病例中被评试验也判断为阳性者所占的百分比。20、特异度:又称真阴性率,指金标准确诊的非病例中被评试验也判断为阴性者所占的百分比。

21、假阳性率:又称误诊率,是指金标准确诊的非病例中被评试验错判为阳性者所占的百分比。

22、假阴性率:又称漏诊率,是指金标准确诊的病例中被评试验错判为阴性者所占的百分比。

23、约登指数:又称正确指数,是灵敏度和特异度之和减去1。

24、在患病率一定时,试验的灵敏度越高,阴性预测值越高;试验的特异度越高,阳性预测值越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对阳性预测值的影响较阴性预测值明显。当灵敏度和特异度一定时,受检人群中所检疾病的患病率越高,阳性预测值越高,阴性预测值越低;受检人群所检疾病患病率越低,阳性预测值越低,阴性预测值越高。患病率对阳性预测值的影响也较阴性预测值明显。

25、并联试验:又称平行试验,是指同时应用多项试验时,其中只要有一项阳性判为阳性。并联试验可是灵敏度提高,减少漏诊率,阴性预测值升高,但使特异度降低,减少误诊率,阳性预测值下降。

26、串联试验:又称系列试验,是这一次应用多项试验,当所有试验均为阳性时才判为阳性。串联试验可提高特地度和阳性预测值、降低误诊率,但使灵敏度降低、漏诊率升高、阴性预测值下降。

27、公共卫生监测:是连续地、系统地收集疾病或其他卫生事件的资料,经过分析、解释后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所有应该知道的人(如决策者、卫生部门工作者和公共等),并且利用监测信息的过程。三

要素:①连续地、系统地收集疾病或其他卫生事件资料,发现其分布特征和发展趋势;②对原始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解释,将其转化成有价值的信息;③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所有应该知道的人,利用这些信息来制订或者调整防治策略和措施。

28、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一般可以分为A型反应和B型反应,A型反应与剂量有关,可以预测,包括过度使用、副作用、毒性作用、首剂反应、继发反应和停药综合症;B型反应与常规的药理作用和剂量无关,可能涉及遗传易感性和变态反应等机制,因此难以预测。损害情形:①引起死亡②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③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地伤残④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⑤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

29、询证医学:任何临床的诊治决策,必须建立在当前最好的研究证据与临床专业知识和患者的价值相结合的基础上。实施步骤:①从病人存在的问题提出临床面临的要解决的问题②收集有关问题的资料③评价这些资料的真实性和有用性④在临床上实施这些有用的结果⑤进行后效评价。30、临床预防服务:是指由医务人员在临床场所(包括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在家庭和社区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患者”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实施个性化的预防干预措施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掌握以下相应的知识和技能:①鉴别和评价个体疾病的危险因素②应用生物、行为和环境的方法,为纠正或减少疾病/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③组织和管理临床诊疗室工作,使之有利于临床预防与医疗工作相结合而且便于进行监控,并成为开展个体健康促进活动的倡导者④对社区以及其他人群包括职业群体实施危险因素评价,减少人群健康危险因素,并通过大众传媒等手段,成为一名在社区中实施健康促进活动和利用预防策略信息和资源的倡导者⑤评估用于减少个人和社区危险因素的技术的有效性,了解相关信息,成为医生、工作场所和政府对临床预防服务的发展和评价的顾问。

31、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①求医者的健康咨询②健康筛检③免疫接种④化学预防。

32、预防高血压:①第一级预防:教育病人不吸烟,不酗酒,避免吃过咸的食物,适当运动,保持理性体重,劳逸结合。②第二三级预防:教育病人定期测量血压以及早发现。

33、国内外健康教育实践中常用的健康相关行为理论可分为三个水平:①应用于个体水平的理论或“模式”:包括健康信念模式、阶段变化理论、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②应用于人际水平的理论:社会认知理论③应用于社区和群体水平的理论:社区组织、创新扩散理论。

34、行为变化阶段:①无转变打算阶段②打算转变阶段③转变准备阶段④行动阶段⑤行为维持阶段。35、5A戒严法:①询问吸烟情况:在每一个病人、每一次就诊时了解和记录其吸烟情况②劝阻吸烟:以一种明确、语气肯定、个体化的方式促使没有一个吸烟者戒烟③评估戒烟意愿:了解吸烟者这次是否愿意尝试戒烟④帮助尝试戒烟:帮助愿意戒烟者确定戒烟日、制订戒烟计划;提供咨询帮助及培训解决问题技巧;帮助病人获得外部支持及提供戒烟资料等⑤安排随访:确定随访时间表(至少开始戒烟后的第1周随访1次)。

36、提高戒烟动机的快速干预策略及措施——5R法:①指出相关性:鼓励自己指出自己戒烟的相关理由或原因,与自己的情况(如疾病、健康危害、家庭、社会关系)越密切越好②强调危险性:鼓励吸烟者自己说出吸烟的不良后果。医务人员应强调与病人最相关的危害部分,并指出彻底戒烟时避免这些不良后果的唯一途径③认识回报:鼓励吸烟者说出戒烟可获得的潜在益处,并强调与病人最相关的回报④认清障碍:鼓励吸烟者说出阻碍其吸烟的理由,并告之能解决这些障碍的办法和措施⑤反复动员:动机干预应在无戒烟意愿的吸烟者每次看病时都反复进行。

37、静坐生活方式:在工作、家务、交通行程期间或在休息期间内,不进行任何体力活动或仅有非常少的体力活动。

38、营养: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39、营养素: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

40、氨基酸模式:指某种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必需氨基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组氨酸、蛋氨酸。

41、蛋白质互补作用:由于各种食物蛋白质中必须氨基酸模式不同,通常将富含某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与缺乏该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互相搭配混合食用,混合后食物蛋白质中必须氨基酸模式更接近理想模式,从而提高膳食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作

用即成为蛋白质互补作用。

42、必需脂肪酸:指人体必需的、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需由食物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43、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摄入膳食纤维20——25g比较适宜。

44、维生素:是指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所必须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45、营养失衡:营养失衡可产生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时指由于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①营养素摄入不足,可导致营养缺乏病。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缺碘性疾病、维生素A缺乏病等。②营养素摄入过多,可产生营养过剩性疾病。如肥胖、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

46、社区诊断:是借用了临床上“诊断”这个名次,指的是社区卫生工作者通过一定的定性与定量的调查研究方法,收集必要地资料,通过科学、客观地分析确定并得到社区人群认可的该社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及社区现有资源状况,为社区预防服务计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47、环境污染:由于认为的或自然地原因,各种污染物进入环境,使环境的组成与性质发生改变,扰乱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了直接的或间接地或潜在的有害影响,即为环境污染。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成为公害,即环境污染对居民健康以及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影响的情况,其突出的标志是许多人因此出现急、慢性中毒与死亡。

48、剂量—效应关系:即化学物质的摄入量与摄入该化学物质的生物机体呈现某种生物学效应程度之间的关系。

49、剂量—反应关系:是指一定剂量的化学物质与在接触其有害作用的群体中呈现某一生物学效应并达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例的关系 50、多种环境有害物质(主要的化学物)的联合作用一般有:①相加作用②协同作用③拮抗作用④单独作用。

51、食物中毒:是指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做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分类:①细菌性食物中毒②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③动物性食物中毒④有毒植物中毒⑤化学性食物中毒。特点:①季节性②爆发性③相似性④非传染性。

52、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环境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的总称。分4类:①物理性有害因素,天气等;②化学性有害因素,毒物和粉尘等;③生物性有害因素,细菌和病毒等;④不良生理、心理性因素,人体工程问题和工作过度紧张等。

53、医学监护:①就业前健康检查②定期健康检查③离岗或转岗时体格检查④职业病的健康筛检。

54、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或“慢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组起病时间长,缺乏明确的病因证据,一旦发病即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56、脑卒中是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脑组织缺血或出血)引起的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确实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病,高血压和脑部动脉血管的粥样硬化是致病的主要原因。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或脑血管意外,不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慢性脑血管病。

57、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胰岛素的作用不足引起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的全是性代谢紊乱性疾病。

58、理想总能量摄入=理想体重*生活强度。理想体重=22*身高*身高(m),生活强度:轻度(如司机及脑力劳动者)25;中度(如电工,木工)30;重度(如搬运工,建筑工)35。向心性肥胖的标准是:腰围男性≥90cm,女性≥80cm。

59、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 简称“慢阻肺”,是以气流受限为特征,气流受限不能完全逆转的一类疾病。气流受限常常渐进发展并伴有气道对毒性颗粒或气体有异常的炎症反应。COPD主要包括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两种疾病,支气管哮喘发展到晚期因为支气管壁结构重构而出现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阻也属于COPD。COPD是一种常见、多发、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吸烟者患病率高于不吸烟者;北方气候寒冷患病率高于南方;工矿地区大气污染严重,患病率高于一般城市。60、卫生系统:是在一定的法律和规章制度所规定的范围内,提供以促进、恢复和维护健康为基本目标的活动的总体。

61、基于健康是基本人权这一原则,WHO把卫生系统的功能归纳为三项:卫生服务提供、公平对待所有人以及满足人群非卫生服务的期望。目标:提高所服务人群的健康水平、对人们的某些期望予以满足以及能够保障就医者的经济开支不至于过高。62、均等:是对一种客观的分配的结果或分配状态的描述,它回答的是不同人之间的分配结果是否有差别或者是否有差距。正义:是对社会运行状态和

人际关系(包括分配关系)进行判断的价值标准,包含了“合理性”和“善”的内容,具有非常强烈的规范性。公平:是用正义的原则对分配过程和分配结果的价值判断。卫生领域的公平性是指生存机会的分配应以需要为向导,而不是取决于社会特权或者收入差异。

63、卫生保健公平性:是指按照需要公正平等地分配各种可利用的卫生资源、使整个人群都能有相同的机会从中受益。卫生服务筹资公平性:是指在卫生服务筹资过程中,不同人群间的经济负担应该公平。它也可分为水平公平和垂直公平。健康公平性:是指不同社会人群(如不同收入、不同种族、不同性别等)及有相同的健康状况或健康差别尽可能缩小,或者说不同人群具有相同的获得健康的机会。64、社区卫生服务: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65、职业病:是指与工作有关并直接与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因果关系的疾病。即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机体所能代偿的限度时,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通称职业病。66、工作有关疾病:如果职业因素不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唯一直接因素,而是诸多因素之一;并且职业因素影响了健康,促使潜在的疾病显露或加重已有疾病的病情;然而,通过控制有关职业因素,改善生产劳动环境,可使所患疾病得到控制或缓解,这类疾病称为工作有关疾病。

67、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种类: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理化性质和作用部位与发生职业病密切相关。物理性有害因素的特定物理参数,如温度、声音、和电磁辐射等;化学性有害因素有化学性毒物等。68、职业病诊断原则:①职业史:是职业病诊断的重要前提。应详细询问患者现职工种、工龄、接触有害因素的种类、程度和时间、生产劳动方式、防护措施;既往工作经历。②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与危害评价:了解患者所在岗位的生产工艺流程、劳动过程;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转状态以及个人防护用品佩戴情况;同一作业场所其他作业工人是否受到伤害或有类似情况;工作场所毒物检测与分析。③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包括患者的症状与体征,鉴定患者受职业性有害因素损害的结果及其病情程度。

第四篇:医学生物学总结、(范文模版)

医学生物学终极总结

1.2.元素—小分子—生物大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个体—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3.方面差异显著的异质细胞,进而形成具有不同结构、执行不同功能的组织、器官的过程。

4.胞可通过细胞分化、分裂产生一种以上类型的特化细胞。

5.克隆是通过无性方式,由单个细胞或个体产生的,和亲代非常相似(或在遗传上基本相同)的一群细胞或生物体。

6.1)共同的生命大分子基础

2)相似的生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高度一致的生命基本形式

4)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统一机制

5)生物体由量变到质变的表现形式

6)生命现象无限延续的根本途径(会区分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7)遗传和变异——决定和影响生命现象的中枢

8)进化——生命活动的全部历史

9)生物与环境的统一——生命自然界的基本法则

7.生物的进化包含了生物进化和化学进化

8.多分子体系形成的两个学说:蛋白起源学说,福克斯的微球体学说、9.生物界最原始的生命是:异养、厌氧型的(35亿年前)

10.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的变化有两个学说:内共生起源说、分化起源说

11.胡克第一个发现了死细胞;列文虎克第一个发现了活细胞;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12.为什么说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1)细胞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2)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3)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

4)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13.细胞守恒学说

同类型细胞的体积一般是相近的,不依生物个体的大小而增大或缩小。器官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的数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

14.支原体是最小的原核细胞

15.原核细胞一般由:细胞壁、细胞膜、拟核、细胞质、核糖体、中间体组成。

16.质粒是细胞质中裸露的环状DNA。

17.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是:二分裂

18.真核细胞中的膜相结构有:细胞膜、溶酶体、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过氧化氢酶体、内质网、核膜

19.真核细胞结构和原核细胞结构的比较

特征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 胞 壁

细 胞 质

核 糖 体

细胞骨架

内膜系统

细 胞 核

染 色 体

细胞分裂 肽聚糖 仅有核糖体,无胞质环流 70S(50S+30S)无 无 拟核(无核膜、核仁)单组 二分裂 纤维素(植物细胞)各种细胞器,存在胞质环流 80S(60S+40S)有 有 有核膜、核仁 多组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20.病毒有DNA病毒和RNA病毒两种。RNA病毒的RNA是有蛋白质外壳的。而类病毒的RNA

分子是裸露的。

21.蛋白质感染分子:又成为阮病毒。普鲁西纳由于发现了蛋白质感染分子而获得了1997年的诺贝

尔奖。

22.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游离水95%;结合水以氢键结合于蛋白质等分子中的水分

23.人体中的生物小分子是:单糖、脂肪酸、氨基酸和核苷酸

24.五碳糖主要组成核糖和脱氧核糖。二糖主要有:蔗糖,麦芽糖,乳糖。是通过糖苷键连接的。

特殊的结构多糖是几丁质。

25.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糖脂和胆固醇。

26.人体内的生物大分子是蛋白质和核酸。蛋白质的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中间通过肽键连

接。

27.关于蛋白质:一级结构决定高级结构;α螺旋和β折叠是组成二级结构的主要形式,通过氢键

连接;

28.结构域:一个结构域指的是一条多肽链或能够独立折叠为稳定的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的一部分。一条肽链上相同的结构域一般具有相同的功能,一条多肽链上可能有多个结构域。

29.核苷酸的组成:磷酸,戊糖,碱基;其中磷酸和戊糖是组成核苷酸骨架的物质。碱基是连接成双链的;碱基和戊糖是通过糖苷键连接的;核苷酸之间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成核酸分子

30.DNA的双螺旋是染色质的一级结构;螺线管是染色质的二级结构;染色体是四级结构

31.rRNA在细胞中数量最多,在核仁中合成。

32.了解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时间的概念

细胞增殖:细胞通过生长和分裂,获得与母细胞同样遗传信息的子细胞,细胞数量增加的过程。细胞周期:细胞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终了所经历的过程(生长、遗传物质复制、分裂)

细胞周期时间:细胞周期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33.细胞分裂包括了:分裂期和静止期(G1合成前期,S DNA合成期,G2合成后期)其中G1合成前期时间的不同,引起了细胞周期的不同

34.和细胞周期相关的三种细胞:连续分裂的细胞(造血干细胞),静止期的细胞(肝、肾细胞)终

末分化的细胞(肌细胞、神经细胞)

35.细胞周期各时特点:

 G1期(合成前期)

2)rRNA、mRNA、tRNA大量合成3)核糖体装配

4)结构蛋白、酶蛋白大量合成,控制新细胞的代谢-G1末期合成S期活化因子,启动DNA

复制

5)G1末期,中心粒开始复制

 S期(合成期)

1)DNA复制

2)组蛋白、非组蛋白合成3)染色质装配,形成两条完全相同的姐妹染色单体,借着丝粒相连

4)中心粒复制完成5)微管蛋白开始合成 G2期(合成后期)

1)成熟促进因子(maturation promoting factor,MPF)合成2)有丝分裂因子(mitotic factor)有丝分裂促进因子(mitosis promoting factor)——诱导间期染色质凝

3)微管蛋白合成完成此时细胞体积增加一倍,细胞器得到复制

 M期(分裂期)

1)亲本细胞核染色体精确均等分配给两个子细胞

2)RNA停止合成3)蛋白质合成减少

占细胞周期时间最短,但细胞的形态结构变化最大包括细胞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

有丝分裂各期的特征:

前期:染色质凝集→染色质丝→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借着丝粒连接)

中心粒分开,分裂极确定→初步形成纺锤体

晚前期,核仁消失,核膜崩解

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纺锤体的中央形成赤道板

有丝分裂器完全形成;

有丝分裂器是由中心粒、纺锤体和染色体构成的临时性细胞结构,专门执行有丝分裂功能,确保完全相同的两套染色体均匀的分配给两个子细胞。

后期:染色体着丝粒纵裂

成对的动粒分离,将染色体拉向两极

后期末,染色体在两极合并成团

末期:染色体解压缩→伸长为细丝状的染色质

核膜重建核仁重现

36.细胞质分裂是在细胞核分裂的后期开始的。

37.M期(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是连续完成的。细胞增殖调控包括环境中控制细胞

增殖的因素及细胞内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基因及其产物

38.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不同是的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包括: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

期,终变期。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

细线期:染色质凝集染色体细长如线称为染色线(chromonema)染色粒(chromomere)偶线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联会复合体(SC)二价体

粗线期:四分体 重组节交叉交换与重组

双线期:联会复合体解体交叉端化

终变期:核膜、核仁消失; 纺锤体形成39.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的动原粒朝向两极

40.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形成4个染色体数目和遗传物质都是单倍体的细胞。

41.减数分裂的意义:

A证人类染色体树数目在遗传中的恒定:减数分裂造成染色体数目减半产生单倍体的生殖细胞,精卵结合重新形成二倍体,保证世代染色体数目恒定。

B生物遗传复杂性的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配对,非同源染色体可以进行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之间可以进行交换,从而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形成生物体的多样性。

C细胞学上证实了遗传学三大定律: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是孟德尔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非同源染色体随机组合进入同一个生殖细胞,是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体之间DNA片段的互换是摩尔根连锁与互换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42.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减数分裂(meiosis)

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得到四个单倍

体细胞;

有联会

染色体复制成两个染色单体,不分开

2个同源染色体分别走向2个子细胞,得到单倍

体细胞

同源染色体经过交叉、重组有丝分裂(mitosis)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得到两个二倍体细胞同源染色体没有联会染色体复制后,分别分配到2个子细胞中子细胞得到和亲本同样的一组染色体,得到二倍体细胞同源染色体没有交叉、重组

43.精子的发生在睾丸曲细精管中;A型精原细胞 —— 干细胞,分化较低,有丝分裂

B型精原细胞 —— 进入减数分裂;B型精原细胞提经增大,形成初级精母细胞

44.精子发生包括了:增殖期,生长期(体积增大),成熟期(分裂),变形期(顶体形成,核染色

质形成,尾部形成)

45.卵子发生在卵巢内,包括: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前期的双线期阶段,每一个卵母细胞都由一个卵泡细胞包裹,形成原始卵泡

46.成熟卵泡包裹的是初级卵母细胞;成熟卵泡包裹的卵处于第二次减数分裂的中期,直到受精后

才完成第二次减数分离,形成卵细胞,如未受精,次级卵母细胞24小时后死亡

47.配子的成熟与运行包括了:精子的成熟与运行和卵子的成熟与运行。卵子的成熟包括了核成熟

和细胞质的成熟。核的成熟主要表现为初级卵母细胞恢复并完成第一次减数分裂,次级卵母细胞停留在第二次减数分裂的中期。胞质的成熟表现为在胞质内可见皮质颗粒形成,并沿次级卵母细胞膜分布,颗粒外周有膜包被,内含酶。

48.受精发生在输卵管的壶腹处。包括了精子获能,顶体反应,精卵结合;

49.单精入卵是由皮质反应和透明带反应控制的;

50.雌、雄原核形成与融合是形成受精卵的标志,也是受精完成的标志。

51.遗传:在生殖过程中亲代与子代之间或者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

变异:亲子之间或子代个体之间无论多么相似,总是存在差异的现象

遗传和变异的辩证关系:遗传现象是相对的,变异则是绝对的52.人体的基因组包括:线粒体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

53.多基因家族(multigene family)是由一个祖先基因经过重复和变异所产生的一组基因

基因簇(序列高度同源,成簇排列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基因家族(序列不同的成员,成簇分布在几条染色体上)

54.人类的结构基因主要由外显子、内含子(可以相互转化)和侧翼序列(启动子,增强子,终止

子)组成。

55.DNA的复制: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复制

56.DNA聚合酶的特点:

不能将两单独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在一起;只能在已有引物的3’端加脱氧核苷酸;只能按5’→3’方向合成新链;具有3’→5’外切酶活性——保证了DNA复制的准确性

57.复制子:真核生物DNA复制有许多复制起点,一个复制起点所进行复制的DNA区段为复制单

58.基因表达是如何被调控的呢?(传说中要求严格,感觉应该是简答)

1)转录前调控 -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

2)转录水平的调控-转录因子等反式作用因子与启动子、增强子等顺式元件中特异的DNA靶序

列相互作用

3)转录后调控-hnRNA的剪切、戴帽、加尾相同的基因产同的蛋白质

4)翻译水平的调控-核糖体数量、翻译速度、mRNA的寿命

5)翻译后修饰-氨基酸的羧基化或磷酸化,多肽链的切割和糖基化

59.基因突变类型:碱基置换(同义突变,措意突变,无义突变,终止密码突变)移码突变,动态

突变

60.个体发育包括胚胎发育(胎生,卵生,卵胎生)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

61.胚胎发育的阶段:卵裂(受精卵)→囊胚期(具有囊胚腔)→原肠胚→神经轴胚→器官发生

62.根据卵黄的分部和含量卵细胞分出了动物极和植物极。有均黄卵(人),端黄卵,中黄卵,间黄

63.细胞继续分裂,卵裂球数量增多,实心胚体中间出现一个不规则的腔隙,随着腔隙中液体增多,此腔变为圆形的空腔,称囊胚腔,在人类又称为胚泡腔,这种囊状的胚胎称为囊胚。囊胚的形成标志着卵裂期的结束。

64.囊胚形成过程中,外部细胞构成单层的胚囊壁,成为滋养层。囊胚形成过程中,内部细胞则排

列在胚泡腔的一端,称为内细胞团。

65.囊胚期以后的胚胎细胞继续分裂,但分裂速度减缓。植物极细胞逐渐向囊胚内部凹陷,囊胚腔

逐渐缩小或消失,动物极细胞向植物极方向迁移,并外包植物极半球。这时胚胎成为具两层细胞的胚体,陷入的细胞所包围的腔称为原肠腔,它以胚孔与外界相通。此时期的胚胎称为原肠胚。

第五篇:医学生物学复习提纲

绪论:Hooke,Linnaeus,Schleiden、Schwann,达尔文,孟德尔,沃森、克里克,等人的科学发现和时间

第一章:生命的基本特征(九点)

第二章:细胞学说的内容(四点),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理解(四点),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病毒、类病毒和蛋白感染因子的结构特点,膜的化学组成和各种成分的功能,膜的结构(液态镶嵌模型,四点),膜的功能(六点),第四节均为重点。

第三章: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定义,精子(四期)、卵子(三期)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的定义和过程(重点在“前期Ⅰ”),受精和卵裂的定义

第四章: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和生物学意义(三点),人类基因组的定义,断裂基因、内含子、外显子、侧翼序列的定义,DNA复制的特点,基因表达、转录、翻译的定义,基因突变的定义,常染色质、异染色质、性染色质的定义,人类染色体的数目,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连锁交换定律的定义,染色体畸变的定义和分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定义和分类,多基因遗传病的定义和特点(五点)。

第五章:胚胎发育的过程(五个时期),三个胚层发育的组织器官(92页表格),胚后发育、变态发育、衰老的定义,衰老的机制,第六章:生物多样性的表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第七章:种(物种)的定义

第九章:环境因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

第十章:疾病的定义,引起疾病的外在致病因素(七点)

第十一章:克隆的定义,克隆技术不完善的问题(五点)

第十二章: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基本问题(155页正文第一段),遗传图、序列图的定义,基因测序带来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

第十三章:神经元的结构,人类朊蛋白疾病的临床特点,痴呆的定义

第十四章:生殖器官的发生过程,性决定、性分化的定义,人类生育控制的方法,女性不孕、男性不育的原因,试管婴儿技术的发展过程,生殖的伦理问题。

第十五章:预测医学的定义,预测医学的道德原则

第十六章:干细胞的定义和分类

下载医学生物学名词解释重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医学生物学名词解释重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学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生物学教学大纲 (供于蒙医学专业本科生使用) 前 言 医学生物学是研究生命运动及其本质并探讨生物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高等医学教学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医学必修课程,是医......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1. 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2. 病毒体:结构完整并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3. 菌毛:是许多革兰阴性菌与少数革......

    预防医学名词解释

    预防医学名词解释 毒物:指较小剂量即可造成机体急性或慢性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生产性毒物: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或使用的毒物。 职业中毒:由生产性毒物引起的......

    预防医学名词解释

    1.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2.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规律,制定实施相应的公共卫生措施,到达防制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的......

    预防医学名词解释

    预防医学重点 名词解释 1. 医学模式:是人类对健康观、疾病观的总体概括,它从医学科学中抽象出某些特征,构成医学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指导医学工作者观察、思考、解释和解决医学......

    医学伦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道德: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传统习惯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伦理:是指处理人和人关系的道理和道德理论和原则。 3.伦理学:......

    医学管理名词解释

    1. 管理:是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等各项职能工作,合理有效利用和协 调组织管理所拥有的资源要素,与被管理者共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 管理职能:计划、组织......

    环境生物学复习重点

    3.环境生物学定义: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学科,是环境科学的分支 4.外来化合物:是指生物体在正常情况下不产生的化合物,即使在生物体内存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