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孙中山全传的启示
读《孙中山全传》的启示
——“三民主义”之我感
一、简介
孙中山,名文,字德明,号逸仙。1866年11月12日诞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4年1月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建立了国共两党和各界人民的统一战线。1925年3月1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二、精彩片段
书中第60页:他的民族主义,就是兴中会和后来的同盟会政治纲领中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虽然仅有八个字,但却包含着深刻的战斗内容。……这个带有浓厚的大汉族主义色彩的口号在鼓动反清的同路人参加革命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他说“假如政权被不同种族的人所把持,那就虽是有国,却已经不是我汉人的国了。”在这样的口号和宣传下,使国内外反清会党组织和受着明末遗臣学士反清著述感召和影响的知识分子,都投入了他的队伍。从实质上说,他的民族主义,并非以反满为最终目的,而是要推翻腐败的满清政府。孙中山明确的提出:“今有满清政府为之鹰犬,则彼外国者,欲取我土地有予取予携之便矣,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洲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他的这条纲领,尽管有着狭隘的种族主义倾向,但却是扩大反清队伍的需要,它已成为辛亥革命前全体反对满清政府的志士的旗帜。
评点:民族主义,首先当然要注意“排满”不是指排斥整个满族,而是要推翻满清政府。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意两点:第一,这里的“民族主义”不仅仅是为汉族的民族主义,应该看成是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主义,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发展是民族主义的目的;第二,民族主义的矛头是直接指向满清政府的,是要推翻清朝政府,这个是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最大区别。就以上两者的关系而言,推翻满清政府是手段,为中华民族的利益则是目的。那么,如何理解推翻满清政府与中华民族利益之间的关系?为何我们要赞成推翻满清政府,也就是在改良与革命之间倾向于革命派而不是改良派呢? 我们都知道,近代中国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必然要将反侵略和反封建作为两大任务。那么,我们到底要不要支持一个政府,最关键的标准,就是看这个政府能不能带领中国完成反侵略和反封建这两大任务。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人民曾经是对清政府给予了厚望的,希望清政府能带领中国人民完成这两大任务:戊戌变法中的维新派,希望能在清政府的领导下完成反封建的任务,逐渐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希望能在清政府的领导下完成反侵略的任务。但是,掌握实权的守旧派镇压了戊戌变法运动,表明清朝统治者不可能允许一场真正反封建的改革,不可能自上而下地带领中国人民完成反封建的任务;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辛丑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不仅已经没有了带领人民坚决抵抗侵略的决心,甚至已经完全成为了侵略者的工具,清政府已经不可能带领中国人民完成反侵略的任务了。这样的政府,当然不可能指望通过改良的手段来让它实现质的进步。所以说,民族主义的提出,将满清政府作为首要打击的对象,把推翻满清统治,看成是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前提。说明革命派已经比改良派和义和团更深入地认识了清政府是当时中国发展最首要的障碍,这无疑是一大进步。但是民族主义的缺点或者说不足,也是存在的。首先,从反侵略方面来看,虽然民族主义看到了满清已经成为了“洋人的朝廷”,是帝国主义的工具,但是孙中山和革命派的大多数人,都简单地认为帝国主义国家会承认一个资产阶级的中华共和国,推翻了满清统治以后自然就能解决中国被侵略的问题,结束中国的半殖民地状态,实现民族独立。这种错误认识,使包括孙中山在
2内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当时对帝国主义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幻想,使他们不可能将帝国主义作为直接斗争的对象,这就决定了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在反侵略方面存在着致命的缺陷,这一缺陷的根本原因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也被后来的历史发展所证明。从反封建的角度来说,仅仅进行民族革命,并不能完整地解决反封建任务,所以说,孙中山又提出了民权主义。
书中第61页至64页:关于民权主义,孙中山解释说:“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是三民主义的核心。他和保皇党的几起论战,都有关于“民权”的内容,它是孙中山要在推翻满清后建立共和政体的政治纲领。……孙中山对君主专制政治是深恶痛绝的。他指出,作为封建国家最高统治的皇帝,“把国家的什么权都拿到自己手里”,凭个人意愿主宰一切,“无论朝廷之事,为国民之事,甚至地方之事,百姓均无发言或与闻之权”,……“人民受苦他总不理会”,他们为了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要人民盲从他,就要推行蒙昧主义和禁锢的政策,绝容不得有一点异端。所以,君主专制政体也“阻碍着人民在智力方面和物质方面的发展”。……孙中山把民国比作一个大公司,国民是股东,是主人,官吏是办事者,是公仆,“权”属于人民,“能”是政府具备的,也就是政权归人民,治权归政府。……孙中山在主观愿望上,为了人民有管理国家支配政治的权力,精心创制了这样一套完整的民主共和国政治方案,在古今中外政治史上是个创举。
评点:前面已经提到过了,仅仅进行民族主义,推翻满清政府,虽然是反封建的体现,但是如果在推翻满清政府以后建立一个新的封建王朝,那么就距离反封建的任务太远,因此,政治革命实际上可以说是民族革命的继续。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历来凡是革命,政权问题都是革命的核心问题,只有解决了政权的归属问题,才能确定政权的性质,任何阶级,只有掌握了政权,才能通过它来将自己的意志变成国家意志,通过国家的各种法律、政策来建立有利于本阶级的秩序,保护本阶级的利
3益。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推翻满清政府以后由谁来掌握政权以及如何组织政权的问题,也就是解决了国体和政体问题。建立共和国还是君主国的争论,也是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的区别所在,民权主义的理论,可以说是革命派一面鲜明的旗帜,其资产阶级性质,使他们划清了与封建势力的根本区别,而共和制的理想,则让他们与改良派泾渭分明。虽然他的民权主义,闪耀着唯物主义的光辉和革命性、民主性的战斗精神。但是他提出的民权思想究其本质依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体系。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他的民权思想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缺陷,一方面他反对封建主义,但只重视推翻清朝廷的统治,没有明确提出反对整个地主阶级和封建制度;另一方面他提出用民权主义把中国改造成一个“全民政治”的民国,而实际上这种设想是不好实现的。
书中第64页至66页:他的民生主义,反映在政纲上,只有“平均地权”四个字,这是他实行社会革命的根本方针。他认为,“里头千条万绪成为一种科学,不是十分研究,不得清楚”。……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他是这样赞扬社会主义制度的:“鄙人对于社会主义,实欢迎其为利国福民之神圣,本社会之真理,集种种生产之物产,归为公有,而收其利。实行社会主义之日,即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所。我中华民国之国家,一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矣。予言至此,极抱乐观。”还说:“社会主义为人类谋幸福,普遍普及,地尽五洲,时历万世,蒸蒸芸芸,莫不被其惠泽。”他对将来用民生主义进行社会革命后的中国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他要用民生主义“排斥少数资本家,使人民共享生产上之自由”“以造成中国之社会主义”。
评点:民生主义作为一个资本主义的纲领,试图通过核定地价、土地国有的方法来解决土地问题。按照民生主义的观点,核定地价以后,虽然国家不会立刻剥夺地主的土地所有权,也不会强制没收地主的土地所有权,但是由于核定地价以后的土地增值并不归土地所有者占有,所以说,以后土地所有者通过土地获得的收益增长遭到了极大的限制,尤其避免了资本
4主义社会中随着经济增长导致的土地所有者获利暴增问题。而当时中国的主要土地所有者,正是封建地主阶级,因此,民生主义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地主阶级通过土地获得的利益将大大削弱。同时,在未来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内,资产阶级通过经营资本主义的工业、商业和资本主义农业,可以逐渐增加实力,最后在经济实力上超过地主阶级,成为名副其实的统治阶级。由此可见,虽然孙中山在主观上是想避免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弊端,但是作为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家,他却没有看到造成贫富分化问题的,恰恰是他要发展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他把贫富分化归咎于土地问题没有解决,实际上是将矛头对准了当时的封建地主阶级,他没有到民族资产阶级身上去寻找贫富分化的根本原因,自然也就不可能真正避免欧美社会贫富分化的弊端。因此,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与其说是要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不如说是试图用一个相对温和的方法来瓦解封建地主阶级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辛亥革命以后的历史就证明,虽然资产阶级一度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但是封建势力马上对资产阶级发动了有力的反扑,中国仍然处在封建势力的统治之下。
所以,总的来说,三民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它在反侵略、反封建上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挽救民族危亡、实现近代化的主张。但是由于他们力量弱小、对帝国主义认识不清,决定了他们在反侵略时不能直接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在反封建时也不能真正认识到直接与地主阶级斗争、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重要性。这从本质上来讲,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表现,也决定了在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辛亥革命难免要遭到失败。
三、《孙中山全传》对我的启示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在中华民族争取独立、民主和富强的艰难曲折而又宏伟壮丽的事业中,孙中山先生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他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一百多年前,在黑暗的旧中国,在近代社会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中,他从
5一个具有朴素爱国主义热情的青少年成长为一位坚定执著的革命者,并由此登上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舞台。作为民主革命的一面旗帜,他以政治家卓越的组织才能,倡导建立并壮大了兴中会、中国同盟会和中国国民党;他以百折不挠的大无畏气概,策划并指挥了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没落的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中华民国。此后,为保卫共和制度,他又带领人民进行了维护统一、反对封建军阀割据的长期不懈的斗争。晚年,在新世纪曙光——苏联十月革命的映照下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他通过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不断追求真理,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改组了中国国民党,建立了革命的统一战线,实行了国共合作,从而推动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发展进程。
孙中山先生漫长的革俞生涯,与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脉搏以及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历程紧紧相连,他始终不渝地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坚定不移地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列,百折不挠地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一生的光辉经历折射出当时中国社会波澜壮阔的历史现实,因此,要了解近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就必须了解孙中山曲折奋斗和辉煌壮丽的一生。不仅如此,与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运动的战斗生活相映衬的是,他在颠沛流离、艰苦备尝的个人生活中,在与人民群众、国内外友人和广大爱国侨胞的接触交往中,在处理家庭和亲友的复杂关系中,还给后人留下了很多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在这些方面体现出来的高贵品质和高尚情操,对我们21世纪的大学生具有很大的启示,对我们进一步激发振兴中华的热情,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具有极大的意义。
第二篇:孙中山全传读后感
《孙中山全传》读后感
通读《孙中山全传》被伟人孙中山的人格魄力和领袖才能所折服。孙中山不愧为中华民族的先行者。致力于中国革命他是付出了艰辛而毕生的努力,他身体力行,规划富国强民的《建国方略》,且号召和付之实践,虽然当时是空想,或者说是不现实的,但多年后人们把孙中山总理的梦想个个都变成了现实,说明孙中山的远见卓识和雄才伟略。
孙中山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一直处于急先锋的位臵。初期,孙中山浪迹和游历海外20年,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几十年如一日,从没有停顿过,形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民主义”,并贯穿在自己的斗争纲颔中,兴中会、同盟会到国民党。
中期,也就是1912年1月1日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打碎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建立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遗憾的是新政权拱手让给窃国大盗的袁世凯,从此中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时代,直到孙中山逝世也无法辗转结局,就是在这种内外交困的状况下,既要反帝反封建,又要反复辟、反军阀,他仍能致力于推行“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感染和唤醒一大批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征战南北,发动革命,潜心开发和研究实业救国,但是,这种愿望与现实相差太远。孙中山的梦想和努力,以至于使治国方略一次次化为泡影。挫折和失败经常伴随着他,他的亲密战友相继离他而去,宋教人、黄兴、陈其美等等革命义士和领袖的失去,对他的打击最大。甚至无数次的失败,他从没有灰心丧气过,就是这样,他虽身处逆境,也曾多次流亡,然而他的革命意志从未因此而衰退过,反而更加强烈。
后期,他致力于北伐、护法、护国以及民生问题的运动。同袁世凯、段祺瑞、黎元洪、张勋、陈炯明、冯国璋等军阀,甚至一大批革命的败类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与此同时还要对付革命阵营中的投机分子、旧官僚卖办,丧失民族气节的革命败类。可以说出生入死,面对威胁从不退缩,与政敌、与封建主义、与封建残余,与军阀、与帝国主义、与自己阵营中的动摇分子斗争,表现出他超然脱俗的伟人风采。他缔造了中华民国,并为之奋斗,最后死在斗争的最前列。1925年3月12日一代伟人孙中山在北京病逝,享年59岁。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党人的忠诚朋友。他的逝世对中华民族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通过这本书,我认为:他爱读书,学识渊博,口才和表达能力多数人不能企及,具有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这与他的学习精神有直接的关系。知识就是力量,是他成就伟业的巨大动力。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和振兴中华的意志始终不渝,人格精神和奋斗意志值得我们学习一生。
《孙中山全传》读后感
三 年 二 班
周 宏 宇
第三篇:读孙中山传记有感
读孙中山传记有感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时如果没有前人的牺牲又怎会有我们现在的辉煌,他们像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我们。要是我们连他们是谁干过什么都不知道,我们就太不应该了。于是在这个寒假中,我找了本孙中山传记来一览,不览不知道一览下一跳,孙中山先生的伟大让我震撼,他的付出他的坚持他的一切好的都是我应该学习的榜样。
孙中山,原名叫孙文,谱名德明,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驱,也是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更是三民主义的倡导者。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在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在1929年6月1日去世,根据其生前遗愿,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钟山中山陵。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他是一位在海峡两岸都受到敬重的革命家,中华民国尊其为国父、中国国民党尊其为总理,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称孙中山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首先讲讲孙中山的革命路程之艰辛。孙中山先生曾经到过天津给李鸿章写过信,要求改革时政,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没有得到他的认同,接着去了檀香山向华侨宣传革命,同时在哪里简历了兴中会,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在海外16年,先后5次环游世界,在华侨中广泛宣传革命,建立革命组织。再然后就在东京建立同盟会并且被推举为总理。不断的发起武装起义,其中孙中山直接领导的起义有黄冈起义、七女湖起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州起义、河口起义、广州新军起义、广州起义、惠州起义,虽然这些起义都以失败告终,却唤醒了人民,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立即在美国开展外交活动,争取各国的支持。在南京举行的17省代表会上,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接着在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被推举为总理。接着就和宋庆龄结婚。让后又做了中华民国政府大元帅。他在1919年10月将中华革命党改名为中国国民党。他曾督促陈炯明率粤军攻克广州,接着孙中山就回到了广州,重新护法军政府。1921年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并成立正式政府。1922年的六月陈炯明发动叛乱,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去了上海。此后,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帮助,提出联苏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23年初驱逐陈炯明后,孙中山再次回到广州重建大元政府,并派出“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访问苏联,邀请苏联政治和军事顾问到广州帮助中国革命。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党纲、党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同时创办黄埔军官学校,训练革命武装干部。在1925年3月12日这位伟大的领袖离我们而去,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从孙中山先生的遗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来看,他的爱国之心真的是天地可鉴日月可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虽然孙中山先生没有等到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但是如果没有他也许就不会有那一天了,他的成就是可见的,没有他新中国的成立就少了一篇华丽的乐章,没有他就影响不了那么多革命优秀人才。同时,我认为孙中山他是一个很低调的人,他不为名利,只是一心想解救人民于水火,他讲过:“不做大官,要做大事。”他认为天下为公,应当以天下为己任,国家之本在于人民,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即使遇到失败也要做到“越挫愈奋”。我在孙中山先生那学到了做人永远不能放弃,即使我们这一生都没成功过,但是我们确实在前进,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前进着,我们不知道这段路有多长,究竟还要走多久,但是我们知道只要我们相信,总有一天会到达。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先有国后有家,我们必须把国家放在首位,时刻准备着为国家抛热血的准备。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讲“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只要我们尽力去做,勇敢去做,一定会成功的。虽说中国如今在世界的地位正逐步上升,但是想要和平还是不容易,我们中国绝对不能再被欺负了,自从新中国成立那天我们便站直了腰杆,绝对不会在倒下。我们没什么好怕的,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相信党相信国家有能力有实力去保护我们,所以不管其他国家是来硬的还是软的,我们国家绝对不会妥协。我们已做好准备为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的准备,为中国能屹立在世界之巅而刻苦顽强拼搏的准备,我们是与未来有约的人,同时也是与那些为新中国成立付出生命代价的伟大革命家有约的人,我们将继承他们的衣钵,继续在捍卫祖国的道路上上浴血奋战,我们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一定可以带领中国走得更快更高更远,让世界知道遥远的东方有龙的传人不是传说。
第四篇:读《和shen全传》有感
和珅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满洲字第,成长为权倾天下的军机大臣,一步步走来顺风顺水。他上讨皇帝欢心,下对幕僚激励倾轧,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朝中的低位;他人前一套背后一套,及取得了皇帝的信任,又赚取了别人的功劳,为自己捞足了资本;他胆大心细,为皇帝敢出头做事、、、、、、可惜他太妄自尊大,没有为自己留下后路,最终落个:“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笑谈。
这是写在书背后的一段话,我把这本书看了一大半,感觉当贪官也很不容易,不仅要有真才实学,而且还要懂得各种勾心斗角,历史始终是精彩的。
和珅是个贪官,和珅小时候也是家境不能说非常好,但也衣食无忧,后来由于父亲去世,家境逐渐落寞。但兄弟两个能把家里仅剩的几亩田卖掉去京城最好的咸安宫官学读书,足以说明知识改变命运。在他的童年,受尽了冷嘲热讽,受够了风里来雨里去,没有了父亲,母亲又在三岁去世,现在家里只剩和珅和琳两个人,长兄为父,他尽量充当小大人,尽己所能为兄弟二人筹钱。在一次一次的向亲戚们借钱的同时也磨练了他的意志,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他在童年遭受的磨难为他将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低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后来在无意之中他帮助了福康安解答了乾隆帝的一句论语(忘了),此后便辉煌腾达。他的刻苦努力终于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在一次开会的时候,他解答了西藏喇叭送来的奏章,是用藏文写的,满朝文武没有能懂的,结果他在朝堂之上大声翻译出来,并且根据皇帝的意思,写了满文、藏文、汉文三份奏章,这件事让所有人对他刮目相看。
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对在朝中的纪晓岚、福康安、刘墉等一批大臣勾心斗角,后来把他们一个个扳倒,不断网结党羽,收刮银财,最后达到权倾朝野的地位。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可是和珅不一样,他摸透了皇帝的心思,他知道皇帝心里想什么,也知道该怎么办,虽然和珅寸功未立,但是他甚至人心,他懂得怎么做能让皇帝高兴,怎么做能保护自己,提升自己。虽然是史上第一大贪官,但他的为人处世还是很值得谈论的。和珅在乾隆这个巨大的保护伞下,游刃有余,往往乾隆刚刚提出这件事该怎么怎么做,和珅就马上接口道,臣已办妥,请皇上安心,然后一一道来,这不仅让皇帝惊讶,也让满朝文武百官唏嘘不已。和珅是个文化人,心机颇深,和他斗是没有是什么好下场的,他的党羽遍布全国,他一心讨好皇上,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关键时候丢车保帅,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八面玲珑为人奸诈,口蜜腹剑蛇蝎心肠,衣冠禽兽罄竹难书,是古今大奸大恶之人之一。和琳是个习武的人,带兵打仗,胜利了还好,输了也会在和珅的庇护下安然无事。不过他在西藏边陲,甘肃一带确实做了一些好事,和官兵的关系都很好,这一点无可厚非了。
书中也写了很多人不满和珅的作为,敢公开与之叫板,烧车御史谢振定,武将福崧,刘墉,纪晓岚,福康安,钱沣,广西人刘定逌(you,通„悠‟),云南人尹壮图等等一批忠节之士,看不惯他的作为,总想扳倒和珅,可是和珅每次事前都会得到消息,并且迅速的做好应对准备,而且又有皇帝罩着他,所以一次一次化险为夷。有一次,和珅请纪晓岚到和府来为他新盖的阁子写字,纪晓岚心领神会,告诉他:“你们院里的竹子很多而且很漂亮,诗经上有„如竹苞矣,如松竹矣‟,就起名叫„竹苞‟吧”,和珅当然知道有这句词,于是马上拿来纸墨,能请到天下第一才子为自己的阁子写字,还有什么好推辞的,让天下人知道,纪晓岚为我题字了,哈哈。想到心里不知道多爽,后来逢人就说,纪晓岚给我字了,多有面子。有一次,乾隆帝来到和珅家,逛园子的时候,看到纪晓岚提的字,不尽问起,这是谁写的,和珅兴致勃勃的说如此如此,其他大臣仔细一看不尽扑哧笑了起来,乾隆提醒他,你仔细看,上面明明写的是“个个草包”,和珅一听傻了眼,对纪晓岚恨得牙痒痒。后来,在他的操作下,纪晓岚因为《四库全书》的事被皇帝流放到乌鲁木齐去了。在乾隆时期没有被封大学士一职等等都是和珅搞的鬼,直到嘉庆执政,和珅倒台,他才被封为大学士,给了他一个名号,还为之平反。
和珅在政治上打压对手,在文学上比不过纪晓岚、刘墉之辈,每每当他吹牛拍马的时候,其余有真才实学的人认为他简直是可笑之极。可是他在感情上却是非常讲义气的,不过这限于自己亲戚之间,他对自己的弟弟和琳,妻子,妾,还有打手刘全都是非常非常好的。冯氏是糟糠之妻,他对他的感情是真挚而深情的,冯氏身体有病,他不惜动用自己的权力到全国各地找名医来治理,直到嘉庆三年去世,几十年如一日,黄金右脚情义无价,如此可见一斑!
嘉庆一开始执政,和珅马上就倒台,全国为之震惊,但嘉庆帝没有对其一网打尽,因为全国都是其爪牙,只能杀一儆百,让其自尽,本来是凌迟处死,后来鉴于他的地位,给了他一个自尽。
和琳把他哥找了一个地方给埋了,结局非常凄惨,这和他身前的作为完全不一样,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但是他留给人们的思考却永远没有终止,这就是和珅。
第五篇:读《说岳全传》有感
读《说岳全传》有感
谢兴斌
最近我在看历史小说,有《明朝那些事》﹑《说岳全传》……其中我最喜欢看《说岳全传》,里面讲的是岳飞成长和抗击金兵的故事。
岳飞是五都省大元帅,跟金兵打了一百二十多次仗,每次都大败金兵,所以被称为“百胜将军”。他还有十万八千人的“常胜军”,被称为“岳家军”。金兵有一句话叫“撼泰山容易,撼岳家军难”证明了岳家军英勇无敌﹑所向披靡的凌厉攻势。
有一次岳飞率兵反击金兵,眼看就要实现“直捣黄龙府”这一宿愿,可是昏庸的宋高宗听信奸臣秦桧的话,一天连下十二枚金牌把岳飞招回来。岳飞无奈只好班师回朝。当时朱仙镇附近的百姓都大惊失色,无法挽回后都执手含泪相送,不舍岳飞就此离去。而岳飞含愤回到朝廷后,几次三番上奏应趁此时机反击金人。但宋高宗却迟迟不准,而后将岳飞下狱。最后在奸臣秦桧的诋毁下,以“莫须有”的罪名勒死在**亭中,一代名将岳飞就此含冤而去!“直捣黄龙”就此震响耳边。
遥想岳飞作的《满江红》,不禁感叹于他“三十功名尘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忠贞执著;感叹于他“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迈英勇;感叹于他“待重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自信自强与拳拳报国之心!
我喜欢岳飞,佩服岳飞。因为他一生精忠报国,以他的言行举止阐释了四个字“忠孝节义”。
有一次岳飞奉命讨伐水寇,他领军前去,软硬兼施,当地水寇或死伤或逃窜或心服口服地归顺投降。顺利完成任务时,听说皇帝被困,岳飞顾不得休息,即刻命全军日夜兼程前往解救。他率兵从四面八方杀来,把金兵杀得屁滚尿流,血流成河。然后设计把金兀术引到了爱华山,再次把金兀术一部打得四散奔逃,抱头鼠窜。让自命不凡的金人见识了我大宋的军威和国威;见识了我大宋军民爱国护国忠国的情操。
有一次,他的结拜兄弟牛皋被金兵困在了金营里。他急忙率领张宪﹑张保﹑何元庆﹑张立等八名将领来救牛皋。岳飞对国对君对民均忠心耿耿,对朋友对兄弟对下属又有情有义,真不愧为一位忠义名将啊!他就如一颗钻石熠熠闪光,吸引了无数英雄好汉投奔而来,以他为核心共同组建了一支所向披靡的军队,为国家为百姓征战沙场,扬我军威!
书中令我佩服的人不仅有岳飞,还有杨再兴和高宠。杨再兴是五刀杨令公的后代,曾率领士兵五千人大败四名金国将领和二十万金兵,杀得对方血流成河,尸成山积。高宠,是宋朝开国大将高怀德的后代。有一次他一个人冲进金营,连挑十一辆铁华车,而且差点把金兀术挑死,真可谓楚霸王再世。
我最讨厌的人是秦桧﹑万俊窝﹑罗汝辑三个人。因为他们三人是奸臣,无恶不作。最后还丧尽天良,把岳飞﹑岳云﹑张宪勒死在**亭中,可谓罪大恶极,人神共愤。《说岳全传》一书让我读了心潮澎湃,血脉贲张。我多想穿越到那个时代,加入到岳家军,为我的偶像岳飞尽一份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