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茂名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推荐]
2《茂名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目标:围绕休闲度假旅游,以品牌建设为中心,强化精品意识,转变管理观念,创新促销方式,深化区域合作,进一步推进滨海资源、温泉资源、森林资源及文化资源相结合,努力创建旅游产品丰富、旅游市场活跃、旅游产业发达、服务水平一流、综合环境优美的现代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尤其将环水东湾滨海旅游度假区发展成为具有浓郁滨海风情和生态文化特色的全国知名的滨海休闲度假胜地和国家级滨海旅游产业试验区。
《环水东湾国家级滨海旅游产业专项规划》:根据国务院41号文件和茂名市委、市政府实施“滨海发展战略”的精神,在编制和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海洋功能区划、基础设施规划、村镇规划时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需要的前提下,针对“四区”之一(环水东湾新城区)进行的旅游产业专项规划,以此促动环水东湾新城区在旅游与相关行业融合发展领域实现率先突破,起到国家级滨海旅游产业试验区的作用。
《浮山生态旅游》:立足于悠久的荔枝种植历史、独特的山地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按照高起点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统筹安排,分布实施,突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及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强调区域联动和空间一体化,将浮山景区建设成为集文化朝圣、山岳观光、运动探险、乡村休闲、养生度假于一体的郊野休闲公园和生态旅游景区。
第二篇:紫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紫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从2009年2月开始策划,2010年7月18日由市旅游局组织进行了终期评审,《紫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及《汉江洞河水上风景区开发建设规划》、《紫阳城及真人宫旅游区开发建设规划》、《中国富硒茶观光园旅游区开发建设规划》三个重要节点开发规划通过审定,2010年8月19日正式批复,县人民政府于2010年9月13日正式行文报告提请县人大常委会审定。调研组经过调研以及对《规划》编制过程和内容进行座谈了解后,认为:
(一)项目概况。积石峡片区工程是青海东部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子项目之一,位于民和县境内,工程涉及官亭镇和中川乡(官亭镇11村、中川乡12村)。项目区土地面积10.66万亩,其中不动工面积4.18万亩,项目建设规模6.48万亩,新增水浇地1.01万亩,新增耕地8912亩,整理后的耕地皆为高标准农田。工程总投资21163.89万元。新建支渠12条(自流支渠9条,提灌支渠3条),总长30.3km,提灌站3座。斗渠595条,长419.6km,斗门445座。建设田间道路125.9km,生产道路186.4km。省水利厅承担积石峡北干渠工程,干渠长16.8km,设计引水流量为4.19m/s。
(二)项目进展情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旅游产业近年来保持了一定的发展势头,但发展整体水平还不高,效益还不好,尚未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成为支柱产业还有待时日,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旅游意识较为淡薄,对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潜力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发展旅游业与全县经济发展的关系认识不到位,对旅游业促进投资环境改善和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开发富硒资源与开发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意义认识不是很到位。旅游业发展在机构设置、政策投入、规划实施上存在差距和不足。
二是工作机制不健全。旅游业发展涉及方方面面。县上虽已成立了强大的旅游工作领导小组,但在操作层面还缺乏强有力的保障和推进机制,缺乏一个较为完备的组织工作机构,由于观念不
一、认识不
一、重视程度不一等因素,没有形成推进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是服务体系不完善。由于旅游总体发展规划未能及时出台,严重影响了旅游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通往景区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旅游交通制约严重,由于旅游资源分散,旅游景区、景点互不连接,没有形成完整的、适合游客要求的旅游线路;
县城标识系统、卫生环境等方面存在差距,宾馆酒店总量不足,整体档次不高,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四是主题形象不明显。旅游主题形象是一个地方旅游业发展的名片。我县旅游主题形象究竟打什么牌,至今仍没有明确的定位,景区(点)没有形象定位,缺乏深度打造,内容单一,缺乏内涵,缺乏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
建议:强化品牌建设,构筑大旅游格局。一要优化发展布局。坚持以规划为先导,按照提升产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发展相应的具体实施方案,力求突出特色、体现个性。二要打造精品景区。以资源整合、特色营造为核心,加大现有景区的整合提升和深度开发力度,加快万亩桃园风景区、七里寺药泉风景区和炳灵寺水上风景区开发步伐,全面提升核心景区的市场吸引力和客源竞争力。三要提升文化内涵。深入挖掘我县土族民俗文化、喇家遗址古文化资源,做足“纳顿”、“东方庞贝”文章,依托地方民间艺术和古迹,推出一批具有民情风俗的文化旅游产品,推进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打造人文特色的旅游品牌。四要拓展客源市场。创新旅游促销工作机制,强化宣传推介,加强区域合作,大力拓展旅游市场。
当前,地委、行署对今年的各项重点目标和重要部署已定,近期将专题听取主要工作进展情况汇报。要实现巩固回升、加快发展,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驾驭经济工作能力和落实工作部署水平。一是理清工作思路。深入研究经济走势,准确把握加快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切实找准影响和制约我县各项事业发展的突出症结和难点问题。通过深入调查、缜密思考、反复研究,集中全县智慧,形成清晰的工作思路,明确项目推动的主要着力方向、产业发展主要工作布局、改革开放的工作重点、民生工程的主要方面,形成完整、系统的工作部署体系。二是研究细化举措。要密切关注省、地政策变化,及时跟踪对接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最大限度地抢抓各类政策机遇,充分发挥政策效应。特别要将实施的重点项目列出单子,责任细化到单位,及时开展各项准备工作,积极向上争取和衔接联系有关重点项目,加紧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三是抓好当前工作。积极指导和帮助企业和业主单位筹备资金、土地、物资等生产要素,抓好统筹调度,加大生产经营组织和项目开工建设力度,确保一季度工业生产和投资拉动实现“开门红”。切实抓好“十二五”规划的前期政策研究,调查分析、机构组建、人员落实等各项准备工作。积极加强与省、地有关部门和外地客商联系,加大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力度,力争资金早到位,项目早签约。抓好群众和信访工作,确保 “十一”和元旦、春节期间的安全稳定。努力做好春节期间的物资准备和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工作,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确保全市群众过一个安定、祥和的春节。
第三篇:《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由世界旅游组织承担的《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简称总规)编制工作已顺利完成,5月13日,规划获得省政府第130次常务会议通过,5月27日,世界旅游组织的代表正式向省政府递交了规划文本。文本长达35万字,提出了把海南岛建设成世界著名、亚洲一流的度假休闲旅游胜地的目标,并设计了“海南岛:热带中国”的对外促销口号,有关专家称,总体规划是海南旅游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为帮助广大旅游从业人员更深入地了解《总规》,海南金旅网将面向VIP注册用户,分时分批地公布和解读《总规》及其他相关资料。
规划编制历时一年
经过多年发展,旅游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初步显现,旅游产业对全省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也逐步增强,但与旅游产业发达国家、地区和国内旅游发达省份比,海南旅游业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规划滞后。
根据海南的实际情况,省政府领导决定请外国专家帮助编制海南省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加利先生同意帮助聘请外国专家到海南省完成这项任务。2000年7月,世界旅游组织顾问因斯基普先生对海南旅游业进行了立项考察,并形成了编制规划的项目文件,省政府也成立了由国家旅游局领导和海南省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组成的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领导小组。此后,经招标确定由香港森兰郭斯(亚洲)顾问公司为编制的具体承担单位,2001年4月,编制工作正式展开。
从2001年5月至9月,国外专家11人对我省各地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航空、公路、文化等相关部门进行座谈和讨论,先后召开了50次座谈会。9月下旬,国外专家完成了初稿,12月20日召开了初稿评审会,17名国内专家原则通过了这一规划,并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会后,由外国专家对规划进行修改,同时规划办公室对规划进行译校,历时一年才形成最后的定稿。规划主要内容
《总规》长达35万字,并附有大量图表,分为三大卷,对海南旅游业进行了详细的评估,提出了具体的行动方案。
第一卷分为五个部分,评估了海南旅游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和现有的旅游产品,阐明了开发规划的总政策,提出了全省旅游发展战略目标和空间结构规划,并对国内外潜在的旅游客源市场进行了分析,对海南旅游产业发展的九大战略作了具体的说明。
第二卷详述了应采取的各项行动,提出了旅游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规划标准以及可持续的旅游指导原则,专门对海口、三亚、五指山等景区作出了规划,对文化旅游、温泉康体旅游、海洋旅游等九个专项旅游产品作出了规划,每一个项目都提出了详细的5年期计划。
第三卷是背景研究,收录了各项目组专家在编制规划过程中所作的专题研究报告。突出度假旅游
《总规》根据我省“一省两地”的产业发展战略,充分把握了把海南建成世界著名、亚洲一流的度假休闲旅游胜地的意图,打破了以往国内旅游规划编制中以资源为导向的常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始终从国际旅游市场对度假休闲旅游胜地产品的需求出发,对如何开发海南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如何调整海南旅游产品结构做出了科学规划,设计了“海南岛:热带中国”的对外促销口号。
国家旅游局编制的《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认为,在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格局中,海南是惟一具备条件建成热带海岛海滨旅游度假胜地的地区,总规贯彻了这一精神,提出度假休闲旅游产品的比重逐步加大,观光旅游产品逐步减小的要求和目标。总规引入了世界上较超前的旅游发展思维和理念。针对我省目前旅游设施的状况,要求开发一些低密度、高档次的旅游度假区,并且要具有一定规模,如在三亚的小东海、万宁的石梅湾、昌江的棋子湾和五指山、尖峰岭、吊罗山等进行这样的开发。在我国的旅游规划开发中,第一次提出了“莽原
旅游”的概念,并设计了热带雨林、滨海莽原旅游产品。总规吸取了省内专家的意见,把生态旅游划分为绿色生态旅游和蓝色生态旅游。
外国专家建议深入挖掘海南黎族苗族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其它特色文化遗产,开发吸引国内外游客的富有新意的文化旅游产品,还从外国客源市场的需求角度提出有创意性的方案,建议利用现有的火车设施,兴建蒸汽火车博物馆,开发蒸汽火车旅游产品。
这个规划的一大特色是可操作性强,既有指导原则,又有具体要求。如低密度的矮屋度假村每公顷不超过25个房间,要尽量使用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装饰物也要充分显示地方的文化特点。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初稿)总目录
第一卷 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前言
第一部分 海南省旅游发展现状评估
第1章 宏观发展背景评估
1.1 宏观环境 1.2 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第2章 旅游产品评估
2.1 引言及评估方法 2.2 海南的旅游资源和产品 2.3 海南旅游产品的分类评估
2.4 空间发展趋势 2.5 海南旅游体验 2.6 机遇与制约 2.7 海南旅游产品定论
第3章 旅游政策评估
3.1 引言 3.2 总体政策背景 3.3 现行的旅游政策 3.4 引起关注的问题
第二部分 海南省旅游发展战略目标与空间结构规划
第4章 旅游发展战略目标与对策
4.1 宏观指导思想 4.2 总体目标 4.3 “旅游总体规划”设定的发展目标 4.4 海南旅游业发展的目标与对策
第5章 旅游发展空间结构战略规划
5.1 引言 5.2结构规划的目的 5.3 开发概念 5.4 空间发展战略 5.5 住宿设施的布局
第三部分 市场开发与住宿需求
第6章 市场开发
6.1 潜在市场 6.2 游客接待人次目标 6.3 市场营销战略原则
第7章 住宿设施需求
7.1 现有住宿设施情况 7.2 未来住宿设施需求
第四部分 海南省旅游发展战略
第8章 旅游交通战略
8.1 岛外交通 8.2 岛内交通
第9章 滨海旅游战略
9.1 目标 9.2 方略 9.3 要件
第10章 生态旅游战略
10.1 生态旅游的定义 10.2 生态旅游的原则 10.3 海南生态旅游的机遇
10.4 对海南生态产品的潜在需求 10.5 海南生态旅游开发战略
第11章 文化旅游战略
11.1 重建的历史文物古迹 11.2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11.3 五指山市博物馆的改造
11.4 少数民族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建筑的生态敏感性 11.5 海南主要的文化吸引物
第12章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战略
12.1 海南少数民族概述 12.2 少数民族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12.3 面向少数民族的规划战略
12.4 旅游业直接创造的就业机会 12.5 旅游业间接创造的就业机会
第13章 旅游市场营销战略
13.1 引言 13.2 市场营销战略的决定性因素 13.3 海南旅游市场形象与定位 13.4 地域市场和细分市场
13.5 市场营销战略的阶段性
第14章 旅游产品改进
14.1 引言 14.2 观光游内容的多样化和质量的改进 14.3 旅游商品零售条件的改善 14.4 手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
14.5 旅游餐饮 14.6 其他旅游服务 14.7旅游信息系统的改善 14.8 旅游开发的监控
第15章 旅游人力资源战略
15.1 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总体对策 15.2 未来的聘雇需求 15.3 培训政策和培训机构述评 15.4 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第16章 旅游投资渠道
16.1 政府渠道 16.2 企业渠道 16.3 投资激励措施 16.4 投资战略
第五部分 海南省旅游发展影响评估
第17章 旅游发展环境影响评估
17.1 环境影响评估方式 17.2 旅游业对海南环境的影响 17.3 海南旅游承载能力 17.4 结语
第18章 旅游发展经济影响评估
18.1 对旅游收入和GDP的影响 18.2 对政府税收的影响 18.3 对就业的影响 18.4 提高旅游经济收益的措施
第19章 旅游发展社会—文化影响评估
19.1 正面影响 19.2 负面影响 19.3 对本岛本社区的社会影响 19.4 对本岛少数民族群体的文化影响
19.5 旅游开发项目对当地社区的影响
第二卷 专题旅游规划建议
前言
第一部分 政策行动
第1章 旅游产业发展保障体系
1.1 引言 1.2 政府部门的作用和功能 1.3 企业界的作用和功能 1.4引入股份制合作形式 1.5 强化旅游意识的必要性
1.6 组织机构保障体系 1.7 现行体制述评 1.8 加强旅游规划的 1.9 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的作用
第2章 规划标准及规定
2.1 引言 2.2 规划的层次结构 2.3 旅游住宿设施的通用形式及标准 2.4 土地利用分类及开发规定
第3章 可持续旅游指导方针
3.1 供海南省政府采取的总体指导方针 3.2 最佳环境可持续性做法的指导方针 3.3 生态旅游指导方针
第二部分 区域旅游开发规划
前言
第4章 海口区域旅游规划
4.1 规划范围 4.2 战略背景 4.3 交通条件 4.4 现有特点 4.5 现行城市规划背景 4.6 面临的机遇与制约
4.7 旅游开发概念 4.8 旅游规划要件 4.9 旅游线路 4.10主要旅游开发建议总结
第5章 三亚区域旅游规划
5.1 规划范围 5.2 战略背景 5.3 交通条件 5.4 现有特点 5.5 现行城市规划背景
5.6 面临的机遇与制约 5.7 旅游开发概念 5.8 旅游开发要件 5.9 旅游线路 5.10 主要旅游开发建议总结
第6章 五指山区域旅游规划
6.1 规划范围 6.2 战略背景 6.3 交通条件 6.4 现有特点 6.5 面临的机遇与制约 6.6 旅游开发概念
6.7 旅游规划要件 6.8 旅游线路 6.9 主要旅游开发建议总结
第7章 其他旅游圈开发建议
7.1 引言 7.2文昌旅游圈 7.3 石梅湾/兴隆旅游圈 7.4 棋子湾旅游圈 7.5 其他旅游地区改进意见
7.6 主要旅游开发建议总结
第三部分 专项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第8章 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8.1 引言 8.2 海南的节庆 8.3 歌舞和影视 8.4 黎苗文化旅游产品 8.5 历史名人
第9章 温泉及康体疗养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9.1 海南温泉资源概述 9.2 海南温泉旅游开发概述 9.3 未来温泉度假区开发建议
9.4 具体改进措施 9.5 温泉康体疗养旅游业的主要目标
第10章 森林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10.1 海南热带森林资源概况 10.2 森林旅游开发措施 10.3 森林公园生态保护 10.4 森林旅游发展目标
第11章 海洋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11.1 背景情况 11.2海洋环境综述 11.3现有水上运动项目评估 11.4 可持续利用海域的原则 11.5 水上运动规划的总体方略 11.6水上运动培训的改进
11.7 水上运动的健康与安全要求 11.8 水上运动项目的改进
第12章 会展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12.1 海南作为会展旅游目的地的优势 12.2 海南国际会展旅游概况 12.3 海南国内会展旅游概况 12.4 会展旅游开发措施 12.5 会展旅游发展目标
第13章 热带农业观光及其它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13.1 热带农业观光游 13.2 工业观光游
第14章 体育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14.1 引言 14.2 训练设施 14.3 体育赛事 14.4 参与性体育活动 14.5 体育旅游开发措施 14.6 体育旅游发展保障体系
第15章 旅游商品开发规划
15.1 引言 15.2 本地产品的利用 15.3 手工艺品及旅游纪念品
第四部分 生态旅游项目规划
第16章 吊罗山生态旅游项目规划
16.1 场地描述及总体概念 16.2 保护价值 16.3 开发建议 16.4 时间安排
第17章 尖峰岭生态旅游项目规划
17.1 总体概念 17.2 保护价值 17.3 开发建议 17.4 度假村承载极限 17.5 辅助性生态旅游吸引物 17.6 进入通道 17.7 时间安排
第18章 五指山生态旅游项目规划
18.1 总体概念 18.2 保护价值 18.3 开发建议 18.4 时间安排
第19章 七仙岭生态旅游项目规划
19.1 总体概念 19.2 保护价值 19.3 开发建议 19.4 时间安排
第20章 霸王岭生态旅游项目规划
20.1 总体概念 20.2 开发建议 20.3 时间安排
第五部分 旅游开发项目规划蓝本
第21章 小东海旅游度假区项目概念性规划
21.1 选择小东海的缘由 21.2 区位和场地描述 21.3 规划及设计概念 21.4 交通条件 31.5 基础设施
21.6 开发要略 21.7 市场分析 21.8 可行性分析 21.9 环境影响分析
第六部分 五年期旅游发展行动计划
第22章 优先行动计划
22.1 引言 22.2 优先开发项目 22.3 组织机构 22.4 人力资源 22.5 生态环境保护
22.6 社会-文化旅游 22.7 投资渠道 22.8 交通与基础设施 22.9 其他行动
第23章 市场营销与促销计划
23.1 目前市场营销概述 23.2 市场调研 23.3 省外及海外代理营销代理 23.4 营销与促销手段 第三卷 背景研究
前言
第1章 客源市场调研分析
1.1 内地市场和海南市场 1.2 亚洲区域内市场 1.3 跨区域远程市场
第2章 旅游需求评估方式
2.1 有关定义 2.2 国家及海南省的旅游统计 2.3 旅游需求的评估方式
第3章 自然与环境特征
3.1 地理 3.2 气候 3.3 环境
第4章 历史与社会回顾
4.1 历史回顾 4.2 海南少数民族的结构与分布状况 4.3 黎苗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与经济收入状况
第5章 以往旅游规划和研究述评
5.1 引言
5.2 《海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 5.3 《海南省旅游发展规划大纲》
第6章 环境和生态旅游方面述评
6.1 引言
6.2 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6.3 海南环境状况(议程21)报告 6.4 海南自然保护区
6.5 海南生态可持续性质量 6.6 海南生态旅游产品质量 6.7 海南岛部分海滩评估
第7章 文化吸引物述评
7.1 海南文化遗产的特点 7.2 海南文物古迹分类 7.3 精选文物古迹简述 7.4 海南现有中国特色景观公园
第8章 经济述评
8.1 经济发展趋势 8.2 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计划 8.3 产业结构 8.4作为经济领域一部分的旅游业
8.5 旅游产业目前的经济状况
第9章 旅游业相关就业与服务
9.1 在校生的旅游就业引导 9.2 能力标准
第10章 水上运动设施及水上运动培训标准
10.1 水上运动设施标准 10.2 先决条件及培训课程
第11章 海南旅游资源目录及评估
第四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评审意见
文章标题: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评审意见
《凉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承担,历时7个多月的研究,现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为了保证《规划》的质量,2006年11月24日,凉州区人民政府在天马宾馆多功能厅邀请武威市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组成了评审小组,对《规划》
(送审稿)进行评审论证。评审小组在听取课题组的汇报和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经过认真评审,形成如下意见:
1、《规划》以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通则》有关标准为准则,依据国家、省、市、区相关政策、法规和规划,结合凉州区旅游业发展实际,应用新政策、新理论、新方法,全面地研究了凉州旅游发展现状与发展潜力,系统地分析论证了发展旅游业将给凉州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规划》以系统的调查研究为基础,对凉州的区情把握全面,调查研究深入,并根据国家标准,对客源市场发展进行了问卷调查,借鉴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相关研究成果,对全区旅游资源和基础设施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凉州旅游业今后的发展模式、旅游形象等方面进行了科学合理评价和规划设计,表述符合规范,方法步骤妥当,具有科学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
3、《规划》在对凉州旅游定位上,充分考虑了凉州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充分考虑了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战略未来,充分考虑了凉州旅游资源的优势、特色和开发潜力,充分考虑了旅游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符合甘肃省旅游发展总体要求和凉州的实际。
4、《规划》依据凉州旅游区位与资源优势,将凉州旅游发展布局融入河西、甘肃、以及全国旅游网络之中,提出了我区旅游业未来发展“一心、两翼、三轴、一带”的空间布局和打造凉州旅游精品的战略构思,具有创新性、可行性、前瞻性,对全区未来15年内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5、《规划》以生态旅游开发为契机,以旅游产业替代为模式,以游客生态消费需求为中心,以绿色能源、绿色建造、循环利用、清洁环保的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思想,提出了全面保护与改善旅游地生态环境,提高旅游地环境质量,建设绿色旅游风景区,实现凉州由生态脆弱地区、生态耗竭型产业经济模式向生态亲和型的绿色大旅游产业经济模式转变的战略构想,并规划了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等9个生态建设重点项目,做到了保护、开发、利用并重,符合现代社会经济可持续增发展的要求。
6、《规划》对旅游开发重点项目优选与投资效益分析,符合凉州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是确保凉州旅游业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和保证。
7、《规划》从人力资源、资金、旅游管理与体制保障等方面制定了凉州旅游发展的重大对策,全面切实,具有可操作性。
8、《规划》在个别章节的表述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待进一步修补、补充、完善。
鉴于以上意见,一致同意通过《规划》的评审。并请规划编制单位根据评审小组的具体意见建议,对《规划》进一步修改、补充和完善,尽早向区政府提出正式的规划成果,以使其成为凉州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依据。
《规划》评审小组组 长(签名):
副组长(签名):
二○○六年XX月XX日
附:《XX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评审小组名单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评审意见》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评审意见。
第五篇:北京市大兴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北京市大兴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大兴是北京兼具城市、城郊、卫星城特征的一个区,在新世纪之初,如何面对北京快速的城市生长,如何应对日趋多样性、个性化的旅游需求,如何将潜在优势转化成为具有独特性卖点的市场竞争优势,转化成为围绕核心竞争力部署的优势集聚,转化成为精品原则与系统科学相结合的项目网络,转化成为享有长久生命周期的旅游产品,是摆在大兴区和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规划特别注重了在北京旅游的大背景下把握大兴的比较优势,环顾左右,与兄弟区、县认真比较,以共性推动趋势,以个性塑造优势。规划引进了环境经济、休闲经济和体验经济的丰富内涵,着重突出三个主题:从容欢畅的生命体验节奏,清新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鲜活丰富的旅游文化元素;着重打造三张名片:以昔日皇家苑囿尊贵生活为代表的金色名片,以今天“绿海甜园、都市庭院”为形象的绿色名片,以未来白领阶层时尚休闲需求为导向的银色名片;着重植入三个理念:“旅游就是销售梦想,并使梦想成为现实(世界旅游组织知名专家麦克纳尔蒂)。”“服务经济的下一步将走向体验经济,商家靠提供独特的体验服务取胜(《第三次浪潮》作者托夫勒)。”“快乐创造财富(《体验经济》作者派恩和吉尔摩)。”规划提出了“绿海甜园,都市庭院”的总体形象口号。充分反映了大兴区这个休闲庭院将成为北京居民居住、休闲、娱乐、享受自然、理解自然、倾听乡村音乐和自然音乐的第三空间。
本规划得到了大兴区政府的高度认可,总体形象口号已叫响大兴区。中国旅游报、中国经济时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等都对该规划进行了报道。规划成果已受到了不少投资商的关注。在今天看来,大兴旅游正按照我们规划中的内容进行科学建设和合理发展,也正如规划预期的一样,已经成为北京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