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高考化学北京卷(试题及答案)
2014年北京高考理综化学试题
6.下列试剂中,标签上应标注和的是()
A.C2H5OHB.HNO3C.NaOHD.HCl
7.下列金属中,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的是()
A.KB.NaC.FeD.Al
8.下列电池工作时,O2在正极放电的是()
9.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测0.1mol/L氨水的pH为11:NH3·H2ONH4++OH-
B.将Na块放入水中,放出气体:2Na+2H2O=2NaOH+H2↑
C.用CuCl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发光:CuCl2 Cu2++2Cl-
D.Al片溶于NaOH溶液中,产生气体:2Al+2OH-+2H2O=2AlO2-+3H2↑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丙三醇>苯酚>1—氯丁烷
B.用核磁共振氢谱不能区分HCOOCH3和HCOOCH2CH
3C.用Na2CO3溶液不能区分CH3COOH和CH3COOCH2CH3
D.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能发生水解反应,且产物相同
中现象,不能证实①中反应发生的是()
11.右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实验,有②
12.在一定温度下,10mL0.40mol/L H2O2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定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
如下表。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0~6 min的平衡反应速率:v(H2O2)≈3.3×10-2 mol/(L·min)B.6~10 min的平衡反应速率:v(H2O2)<3.3×10-2 mol/(L·min)C.反应到6 min时,c(H2O2)=0.30mol/L D.反应到6 min时,H2O2分解了50%
25.(17分)顺丁橡胶、制备醇酸树脂的原料M以及杀菌剂N的合成路线如下:
CH2=CHCH=CH
已知:
(1)CH2=CH-CH=CH2的名称是_______;(2)反应I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
a.加聚反应b.缩聚反应
(3)顺式聚合物P的结构式是(选填字母)_______;
H2H
H2n
CH
2a.b.CH2
n
c.H
CH
(4)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8。
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②1molB完全转化为M所消耗的H2的质量是______g。(5)反应III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的某些同分异构体在相同反应条件下也能生成B和C,写出其中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
26.NH3经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HNO3,如下图所示。
(1)I中,NH3 和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II中,2NO(g)+O2
2NO2(g)。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测得NO的平衡转化率在不同压强(P1、P2)下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
①比较P1、P2的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_。
②随温度升高,该反应平衡常数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3)III中,将NO2(g)转化为N2O4(l),再制备浓硝酸。①已知:2NO2(g)
2NO2(g)
N2O4(g)△H1N2O4(l)△H
2下列能量变化示意图中,正确的是(选填字母)_______________。
ABC
②N2O4与O2、H2O化合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4)IV中,电解NO制备 NH4NO3,其工作原理如右图所示,为使电解产物全部转化为NH4NO3,需补充物质A,A是______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
27.(12分)碳、硫的含量影响钢铁性能,碳、硫含量的一种测定方法是将钢样中碳、硫转化为气体,再用测碳、测硫装置进行测定。
(1)采用装置A,在高温下x克钢样中碳、硫转化为CO2、SO2。
①气体a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
②若钢样中硫以FeS的形式存在,A中反应:3FeS+5O
21_____ +3________。
(2)将气体a通入测硫酸装置中(如右图),采用滴定法测定硫的含量。
①H2O2氧化S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用NaOH溶液滴定生成的H2SO4,消耗z mLNaOH溶液,若消耗mLNaOH溶液相当于硫的质量为y克,则该钢样中硫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3)将气体a通入测碳装置中(如下图),采用重量法测定碳的质量。
①气体a通过B和C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计算钢样中碳的质量分数,应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5分)用FeCl3酸性溶液脱除H2S后的废液,通过控制电压电解得以再生。某同学使用石墨电极,在不同电压(x)下电解pH=1的0.1mol/L的FeCl2溶液,研究废液再生机理。记录如下(a、b、c代表电压数值):
(1)用KSCN检验出Fe3+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I中,Fe3+产生的原因可能是Cl—在阳极放电,生成的Cl2将Fe2+氧化。写出有关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II推测,Fe3+产生的原因还可能是Fe2+在阳极放电,原因是Fe2+具有_________性。
(4)II中虽未检验出Cl2,但Cl—在阳极是否放电仍需进一步验证。电解pH=1的NaCl溶液做对照实验,记录如下:
①NaCl的浓度是_________mol/L
②IV中检测Cl2的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与II对比,得出的结论(写出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DBCAAC
【答案】(1)1,3—丁二烯(2)a(3)b
(4)①2 CH2=CH-CH=CH2+
△
②6g
(5)
+HCHO
H
+H2O
(6)
【答案】(14分)(1)4NH3+5O
24NO+6H2O
(2)①p1
(3)①A②2N2O4+O2+2H2O=4HNO3
(4)NH3根据反应8NO+7H2O【答案】(12分)
(1)①O2、SO2、CO2② Fe3O4SO2(2)①H2O2+SO2=H2SO4②
4NH4NO3+2HNO3,电解产生的HNO3多
yz
x
(3)①排除SO2对CO2测定的干扰②吸收CO2前、后吸收瓶的质量 【答案】(15分)(1)溶液变红
(2)2Cl—-2e— =Cl2↑Cl2+2Fe2+=2Cl—+2Fe3+(3)还原
(4)①0.2②取少量阳极附近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③通过控制电压,证实了产生Fe3的两种原因都成立;通过控制电压,验证了Fe2先于Cl放电
+
+
-
第二篇:2014年重庆高考试题——化学卷
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重庆卷)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S-
3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⒈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明矾用作净水剂B.液氨用作致冷剂C.氢氟酸刻蚀玻璃D.生石灰作干燥剂 ⒉下列实验可实现鉴别目的是()
A.用KOH溶液鉴别SO3(g)和SO2B.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鉴别Br2(g)和NO
2C.用CO2鉴别NaAlO2溶液和CH3COONa溶液 D.用BaCl2溶液鉴别AgNO3溶液和K2SO4溶液 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B.CH3COONa溶液中滴加少量浓盐酸后c(CH3COO)增大
C.Ca(HCO3)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可制得Ca(OH)2
D.25℃时Cu(OH)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Cu(NO3)2溶液中的溶解度
⒋茶叶中铁元素的检验可经过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各步骤中选用的实验用品不能都用到的是()
-④ A.将茶叶灼烧灰化,选用①、②和⑨
B.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选用④、⑥和⑦
C.过滤得到的滤液,选用④、⑤和⑦
D.检验滤液中的Fe
3,选用③、⑧和⑩ +⒌某天然拒食素具有防御非洲大群蚯蚓的作用,其结构简式如题5图(未表示
出原子或原子团的空间排列)。该拒食素与下列某试剂充分反应,所得有机物分子的官能团数目增加,则该试剂是()
A.Br2的CCl4溶液B.[Ag(NH3)2]OH溶液
C.HBrD.H
2⒍已知C(s)+H2O(g)=CO(g)+H2(g)ΔH=akJ·mol1 -
-
1-CHO 题5图 2C(s)+O2(g)=2CO(g)ΔH=-220kJ·molH-H、O=O和O-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496和462kJ·mol1,则a为()
A.-332B.-118C.+350D.+130
⒎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X并发生反应:2X(g)Y(g),温度T1、T2下X的物质的量浓度c(X)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题7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进行到M点放出的热量大于进行到W点放出的热量 a-b--
B.T2下,在0 t1时间内,c(Y)=L1·min
1t1C.M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大于N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 D.M点时再加入一定量X,平衡后X的转化率减小
1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8分)
⒏(15分)月球含有H、He、N、Na、Mg、Si等元素,是人类未来的资源宝库。
(1)3He是高效能原料,其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题7图
(2)N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Na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所得产物的电子式为(3)MgCl2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可由MgO制备。
①MgO的熔点比BaO的熔点(填“高”或“低”。)
②月球上某矿石经处理得到的MgO中含有少量SiO2,除去SiO2的离子方程式为;SiO2的晶体类型为。
③MgO与碳粉和氯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制备MgCl2。若尾气可用足量NaOH溶液完全吸收,则生成的盐为(写化学式)。
(4)月壤中含有丰富的3He,从月壤中提炼1kg 3He,同时可得6000kg H2和700kg N2,若以得到H
2和N2为原料经一系列反应最多可生产碳酸氢铵kg
⒐(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760-200)规定葡萄酒中SO2最大使用量为0.25g·L1.某兴趣
-
-
小组用题9图I装置(夹持装置略)收集某葡萄酒中SO2,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
.2O2
(1)仪器A的名称是A的进口为。
(2)B中加入300.00mL葡萄酒和适量盐酸,加热使SO2全部逸出并与C中H2O2完全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3)除去C中过量的H2O2,然后用0.0900mol·L1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滴定前排气泡时,应
-
选择题9图2中的;若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8.8,则选择的指示剂为;若用50mL滴定管
进行实验,当滴定管中的液面在刻度“10”处,则管内液体的体积(填序号)(①=10mL,②=40mL,③<10mL,④>40mL)
(4)滴定至终点时,消耗NaOH溶液25.00mL,该葡萄酒中SO2含量为g·L
1-
(5)该测定结果比实际值偏高,分析原因并利用现有装置提出改进措施: ⒑(14分)结晶玫瑰是具有强烈玫瑰香气的香料,可由下列反应路线合成(部分反应条件)
HCCl3 + C6H5AB Cl3CCHO + C6H6 DE
②
G
③
J(结晶玫瑰)
(1)(A)的类别是Cl2反应生成A的烷烃是。B中的官能团是。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3)已知:
B苯甲醇+苯甲酸钾,则经反应路线①得到的副产物加水萃取、分液,能除去的副
产物是
+H2O,则经反应路线②得到一种副产物,其核磁共振
2(4)2氢谱有4种峰,各组吸收峰的面积之比为
(5)G的同分异构体L遇FeCl3溶液显色,与足量饱和溴水反应未见白色沉淀产生,则L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所得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只写一种)
⒒(14分)氢能是最重要的新能源。储氢作为氢能利用的关键技术,是当前关注的热点之一。⑪氢气是清洁能源,其燃烧产物为。
⑫NaBH4是一种重要的储氢载体,能与水反应生成NaBO3,且反应前后B的化合价不变,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消耗1molNaBH4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⑬储氢还可借助有机物,如利用环已烷和苯之间的可逆反应来实现脱氢和加氢。
FeSO4/Al 2O
高温
+3H2(g)
在某温度下,向恒容容器中加入环已烷,其起始浓度为amol·L-,平衡时苯的浓度为bmol·L-,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⑭一定条件下,题11图所示装置可实现有机物的电化学储氢(忽略其它有机物)。
题11图
①导线中电子转移方向为。(用A、D表示)②生成目标产物的电极反应式为。
③该储氢装置的电流效率η=。(η=生成目标产物消耗的电子数/转移的电子总数×100%,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
参考答案:
1.B2.C3.D4.B5.A6.D7.C 8.(15分)
⑪1
Na+O O
-
-
2- +
Na
⑬①高②SiO2+2OH=SiO32+H2O;原子晶体③NaCl,NaClO,Na2CO3 9.(15分)⑪冷凝管或冷凝器,b⑫SO2+H2O2=H2SO4 ⑬③;酚酞;④ ⑭0.24
⑮原因:盐酸的挥发;改进措施:用不挥发的强酸如硫酸代替盐酸,或用蒸馏水代替葡萄酒进行对比实验,扣除盐酸挥发的影响。
10.(14分)
⑪卤代烃,CH4或甲烷。—CHO或醛基。
CCl3
+CH3CCl3
+H2O
⑬苯甲酸钾 ⑭1∶2∶4∶4
⑮
ClCH =CH2
或
ClCl
CH2
11.(14分)⑪H2O
⑫NaBH4+2H2O=NaBO2+4H2↑,4NA或2.408×10
27b4
3-3
⑬a-b·L ⑭①A
D
②C6H6+6H++6e-=C6H12 ③64.3%
第三篇:2008高考语文试题(北京卷)详解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全国卷II)
(供贵州、黑龙江、吉林、云南、甘肃、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使用)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请认真核准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迸发(bâng)不屈不挠(ráo)怆然(chuàng)婀娜多姿(ē)B.跻身(jī)岿然不动(kuī)女娲(wō)谆谆教导(zhūn)C.恫吓(xià)病入膏肓(huāng)浣衣(huàn)神情尴尬(gà)D.粗糙(cāo)徘徊观望(huái)糟粕(pò)锲而不舍(qiâ)【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的能力,多音字需要结合语境来分析。A项中“不屈不挠”的“挠”应读“náo”,B项中“女娲”的“娲”应读“wā”,C项中“恫吓”的“吓”应读“hâ”,D项几个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
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D.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B项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各尽所能”意思是“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主语应该是人,而不能是“博物馆的收费”。A项“无伤大雅”的意思“指虽有影响但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B项“络绎不绝”意思是“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D项“伯仲之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这三项成语使用均恰当。】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B.该县认真实施“村村通”这一全省规划的八件实事之一,到10月底,在全地区率先解决了农村百姓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
C.中俄两国元首在致辞中一致表示,要以举办“国家年”为契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深化两国各领域的交流合作。
D.听说博士村官潘汪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需要熟练掌握病句的几种类型。A项搭配不当,“具有”和“享受”不能搭配,可以将“享受”改为“特色”;B项成分残缺和语序不当,“实施”缺少宾语中心语,第一分句可以改为“该县认真开展这一全省规划的八件实事之一的‘村村通’安装工作”;D项表意不明和语序不当,“还没到时间”改为“还没到上课时间”,“村民来听课”改为“来听课的村民”。】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铁路客车动车组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列车防火系统也很先进,重要设施都附有防火装置
①并与地面通讯,实现地面对列车的监控②能实现对动车组各个系统的控制
③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动车组即可自动减速或停车④同时对系统进行监视和故障诊断 ⑤无需人为干预
A.②①⑤④③B.②④①③⑤C.⑤④③②①D.⑤④①③②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解答时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文段先讲“动车组”的优越性,再讲“异常情况”时的特点,注意“同时”“并”“一旦”等语言标志。】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在明王朝统治中国的276年间,白银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货币化过程。明初,明朝禁用金银交易,到了明后期,白银则已经通行于全社会。迄今为止,对于这一货币化过程,中外学术界无不以《明史》正统初年明英宗“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的诏令为根据,以为是朝廷推行的结果。实际上,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是自民间开始,到明英宗以后才逐渐为官方认可、自上而下地展开。随着白银成为合法货币,白银迅速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使得市场前所未有地活跃起来。到了嘉靖年间,整个中国对白银产生了巨大的需求,标志着这一货币化过程基本完成。此时,一方面明朝国家财政白银入不敷出,另一方面从皇族到平民都有对于白银的大量需求。在国内白银开采和供应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将寻求的目光投向海外。中国外来白银最早的源头是日本,虽然日本出产的金银在16世纪中叶以前就有向外出口的记载,但那时日本向中国输出的主要是刀剑、扇子、屏风、硫磺等。情况的转变是自16世纪40年代开始的。当时,来自中国福建、广东、浙江的船只不断到达日本九州。它们的目的不再以物易物,而是以物易银。有需求就有开发和供给。也正是这一时期,日本银矿的开发得到了迅速发展,16世纪后半叶日本的输出品中,白银独占重要地位,而对中国丝与丝织品的巨大需求,则构成了银产量激增的日本方面的原因。在美洲方面,当西方走向世界寻求财富时,最早寻找的是黄金,但也是从16世纪40年代开始,西班牙在美洲转而开采白银且产量激增。当时达到菲律宾的西班牙人几乎立刻了解到中国商品对于他们的意义,立即开始与中国海商的贸易。美洲白银不仅从马来西亚流向中国,带动了整个东南亚贸易。也从欧洲运至印度,再流到中国,以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水银、麝香、朱砂等。从1540年到1644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葡萄牙学者加良斯•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
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意味着中国由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走向商品经济转变,同时也使中国更多更主动地走向世界。以贵金属白银为征象,明代中国与两个历史转折的开端相联系,一个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另一个就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开端。(摘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
5、下列对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明初朝廷禁用金银进行交易,因此白银货币化的进程并没有开始。B.正统初年明英宗颁布“弛用银之禁”的诏令,表明白银开始货币化。
C.明代白银货币化虽然是从民间开始的,但后来朝廷的推行加快了它的进程。D.明代嘉靖年间,整个中国对白银的巨大需求促使白银成为了合法货币。【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以及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时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A项顾此失彼,“朝廷禁用金银进行交易”,但民间已经开始了;B项断章取义,是学术界的观点与实际不符;D项因果倒置,“白银成为了合法货币”后才使“中国对白银的巨大需求”。C项根据文章第一段的信息可知为正确选项。】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明代嘉靖年间,由于国家经济恶化,财政困难,最终形成了白银入不敷出的局面。B.16世纪中叶以前日本向中国输出刀剑、扇子、屏风、硫磺等,白银并不占主要地位。C.戈迪尼奥之所以称中国为“吸泵”,是因为明代中国吸纳了全球数量庞大的白银。D.白银货币化标志着中国农业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和中国商品的进一步走向世界。【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和推断文中信息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A项无中生有,在原文中并无“经济恶化,财政困难”等信息。B、C、D三项可以筛选和整合第二段和第三短信息看出均为正确选项。】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16世纪中叶以后,在日本各种输出品中,最受中国欢迎并得到大量交易的是白银。B.西方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是寻求黄金,因此西班牙早期在美洲的主要矿产是黄金。C.美洲白银不仅从菲律宾,也从欧洲经过印度流入中国,这就带动了更多地区的贸易。D.晚明时期,中国对于白银的巨大需求,是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开始形成的根本原因。【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需要根据原文信息和人文知识推断。D项夸大事实,“中国对于白银的巨大需求”应为“白银的货币化”,“开始形成”应为“开端”。A、B、C、三项可以根据原文第二段信息推断,均为正确选项。】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正确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少弟也。幼有业尚,除著作郎,不就。兄弟分财,昙首唯取图书而已。辟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与从弟球俱诣高祖,时谢晦在坐,高祖曰:“此君并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昙首答曰:“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晦曰:“仁者果有勇。”高祖悦。行至彭城,高祖大会戏马台,豫坐者皆赋诗;昙首文先成,高祖览读,因问弘曰:“卿弟何如卿?”弘答曰:“若但如民,门户何寄。”高祖大笑。昙首有识局智度,喜愠不见于色,闺门之内,雍雍如也。手不执金玉,妇女不得为饰玩,自非禄赐所及,一毫不受于人。太祖为冠军、徐州刺史,留镇彭城,以昙首为府功曹。太祖镇江陵,自功曹为长史,随府转镇西长史。高祖甚知之,谓太祖曰:“王昙首,沈毅有器度,宰相才也。汝每事咨之。”及
第四篇:高考卷,05高考文科数学(北京卷)试题及答案
2005年高考文科数学北京卷试题及答案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l至2页,第Ⅱ卷3至9页.共150分考试时阃120分钟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第1卷(选择题 共40分)注意事项:
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设全集U=R,集合M={x∣x>l},P={x∣x2>l},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M=P(B)(C)(D)(2)为了得到函数的图象,只需把函数上所有点(A)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B)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C)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D)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3)“”是“直线(m+2)x+3my+1=0与直线(m-2)x+(m+2)y-3=0相互垂直”的(A)充分必要条件(B)充分而不必要条件(C)必要而不充分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若,.,且,则向量与的夹角为(A)300(B)600(C)1200(D)1500(5)从原点向圆=0作两条切线,则该圆夹在两条切线问的劣弧长为(A)(B)2(C)4(D)6(6)对任意的锐角,下列不等关系中正确的是(A)sin(+)>sin+sin(B)sin(+)>cos+cos(C)cos(+) 1.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9)抛物线 的准线方程是,焦点坐标是(10)的展开式中的常数项是(用数字作答)(11)函数的定义域是(12)在,AB=则BC的长度是(13)对于函数定义域中任意的(),有如下结论: ①; ②; ③>0; ④<. 当时,上述结论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14)已知n次多项式=. 如果在一种算法中,计算(k=2,3,4,…,n)的值需要k-1次乘法,计算的值共需要9次运算(6次乘法,3次加法),那么计算的值共需要 次运算. 下面给出一种减少运算次数的算法: =Pn+1()=Pn()+(k=0, l,2,…,n-1).利用该算法,计算的值共需要6次运算,计算的值共需要 次运算.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5)已知tan=2,求(1)tan()的值(2)的值(16)(本小题共14分)如图, 在直三棱柱中,点为的中点(Ⅰ)求证;(Ⅱ)求证;(Ⅲ)求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17)(本小题共13分)数列的前n项和为S,且n=1,2,3….求(I)的值及数列的通项公式; (II)的值.(18)(本小题共13分)甲、乙俩人各进行3次射击,甲每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乙每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Ⅰ)记甲恰好击中目标2次的概率;(Ⅱ)求乙至少击中目标2次的概率;(Ⅲ)求乙恰好比甲多击中目标2次的概率;(19)(本小题共14分)已知函数.(I)求的单调递减区间; (Ⅱ)若在区间[一2,2]上的最大值为20,求它在该区间上的最小值.(20)(本小题共14分)如图,直线>0)与直线之间的阴影区域(不含边界)记为,其左半部分记为,右半部分记为.(Ⅰ)分别有不等式组表示和.(Ⅱ)若区域中的动点到的距离之积等于,求点的轨迹的方程;(Ⅲ)设不过原点的直线与(Ⅱ)中的曲线相交于两点,且与分别交于两点.求证△的重心与△的重心重合.2005年高考文科数学北京卷试题及答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C(2)A(3)B(4)C(5)B(6)D(7)C(8)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9)x=-1; (1, 0)(10)-20(11)[-1, 2)∪(2, +∞)(12)(13)②③(14)65;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15)(共12分)解:(I)∵ tan=2, ∴;所以 =; (II)由(I), tanα=-, 所以==.(16)(共14分)(I)直三棱柱ABC-A1B1C1,底面三边长AC=3,BC=4AB=5,∴ AC⊥BC,且BC1在平面ABC内的射影为BC,∴ AC⊥BC1; (II)设CB1与C1B的交点为E,连结DE,∵ D是AB的中点,E是BC1的中点,∴ DE//AC1,∵ DE平面CDB1,AC1平面CDB1,∴ AC1//平面CDB1; (III)∵ DE//AC1,∴ ∠CED为AC1与B1C所成的角,在△CED中,ED=AC 1=,CD=AB=,CE=CB1=2,∴,∴ 异面直线 AC1与 B1C所成角的余弦值.解法二: ∵直三棱锥底面三边长,两两垂直 如图建立坐标系,则C(0,0,0),A(3,0,0),C1(0,0,4),B(0,4,0),B1(0,4,4),D(,2,0)(Ⅰ),(Ⅱ)设与的交点为E,则E(0,2,2)(Ⅲ)∴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7)(共13分)解:(I)由a1=1,n=1,2,3,……,得,,由(n≥2),得(n≥2),又a2=,所以an=(n≥2), ∴ 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 (II)由(I)可知是首项为,公比为项数为n的等比数列,∴ =.(18)(共13分)解:(I)甲恰好击中目标的2次的概率为(II)乙至少击中目标2次的概率为; (III)设乙恰好比甲多击中目标2次为事件A,乙恰击中目标2次且甲恰击中目标0次为事件B1,乙恰击中目标3次且甲恰击中目标1次为事件B2,则A=B1+B2,B1,B2为互斥事件. =.所以,乙恰好比甲多击中目标2次的概率为.(19)(共14分)解:(I)f ’(x)=-3x2+6x+9.令f ‘(x)<0,解得x<-1或x>3,所以函数f(x)的单调递减区间为(-∞,-1),(3,+∞).(II)因为f(-2)=8+12-18+a=2+a,f(2)=-8+12+18+a=22+a,所以f(2)>f(-2).因为在(-1,3)上f ‘(x)>0,所以f(x)在[-1, 2]上单调递增,又由于f(x)在[-2,-1]上单调递减,因此f(2)和f(-1)分别是f(x)在区间[-2,2]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于是有 22+a=20,解得 a=-2. 故f(x)=-x3+3x2+9x-2,因此f(-1)=1+3-9-2=-7,即函数f(x)在区间[-2,2]上的最小值为-7.(20)(共14分)解:(I)W1={(x, y)| kx (III)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可设直线l的方程为x=a(a≠0).由于直线l,曲线C关于x轴对称,且l1与l2关于x轴对称,于是M1M2,M3M4的中点坐标都为(a,0),所以△OM1M2,△OM3M4的重心坐标都为(a,0),即它们的重心重合,当直线l1与x轴不垂直时,设直线l的方程为y=mx+n(n≠0). 由,得 由直线l与曲线C有两个不同交点,可知k2-m2≠0且 △=>0 设M1,M2的坐标分别为(x1, y1),(x2, y2),则, , 设M3,M4的坐标分别为(x3, y3),(x4, y4),由得 从而,所以y3+y4=m(x3+x4)+2n=m(x1+x2)+2n=y1+y2, 于是△OM1M2的重心与△OM3M4的重心也重合. 2018年全国普通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职能并不是新鲜事物。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的答卷。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营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联结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非智能部件相互作为的产物,在他们眼里人类也是一种机器,其智能来源于许多非智能但半自主的组成大脑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他们研究大脑的结构,让计算机去模仿人类的大脑,并且用某种教学模型去重建一个简化的神经元网络。行为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是机器和人类的行为相似,研究人工智能应该研究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而不是高级的逻辑推理,不解决基本问题就无法实现复杂的思维模拟。因而他们让计算机模仿人的行为,建立人工智能系统。 时至今日,研究者们对“智能”的理解仍未形成共识。但是,正是对“何为智能”这个核心问题的不断思考和解答,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层面的发展。 (取材于谭营等人的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第一段“人工智能”定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工智能是对一种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B.人工智能是能感知行动的智能体。 C.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对环境的描述和构建。 D.人工智能是对计算机思维的实现。 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学家图灵提出了用机器来模拟人类行为的设想。 B.“图灵测试”提出了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判断标准。 C.“中文房间”实验是为了证明计算机无法理解中文。 D.图灵和希尔勒全都认为计算机是可以拥有智能的。 3.根本材料一,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表现为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能力。 B.联结主义学派和符号主义学派都认为应研究人类大脑的结构。 C.行为主义学派主张应把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作为研究的内容。 D.三个学派对“智能”的理解不同,因而他们的研究思路也不同。 材料二 2018年5月,谷歌Duplex人工智能语音技术(部分)通过了“图灵测试”。这个消息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思考:当机器人越来越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 在人工智能的开发过程中,设计者会遇到伦理问题的挑战。比如著名的“隧道问题”:一辆自动驾驶的汽车在通过黑暗的隧道时前方突然出现一个小孩,面对撞向隧道还是撞向行人这种进退维谷的突发情况,自动驾驶汽车会怎么做? 自动驾驶汽车依靠的是人工智能“大脑”,它会从以往案例数据库中选取一个与当前情景较相似的案例,然后根据所选案例来实施本次决策。当遇到完全陌生的情景时,汽车仍然会进行搜索,即在“大脑”中迅速搜索与当前场景相似度大于某个固定值的过往场景,形成与之对应的决断。如果计算机搜索出来的场景相似度小于那个值,自动驾驶汽车将随机选择一种方式处理。 那么,如果自动驾驶汽车伤害了人类,谁来负责呢?有的学者认为不能将人工智能体作为行为主体对待。因为“主体”概念有一系列限定,譬如具有反思能力、主观判断能力以及情感和价值目标设定等。人工智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智能”,它所表现出来智能以及对人类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掌握和遵循,是基于大数据学习的结果,和人类主观意识有本质的不同。因此,人工智能体不可以作为社会责任的承担者。以上述自动驾驶汽车为例,究竟由人工智能开发者负责,还是由汽车公司负责甚至任何的第三方负责,或者各方在何种情形下如何分担责任,应当在相关人工智能的法律法规框架下通过制订商业合同进行约定。 人工智能在未来还可能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奇点(singularity)”。所谓“奇点”就是指机器智能有朝一日超越人类智能,那时机器将能够进行自我编程而变得更加智能,它们也将持续设计更加先进的机器,直到将人类远远甩开。尽管研究者对“奇点”到来的时间和可能性还有争议,但是不管“奇点”时刻能否真的到来,在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小心被人工智能“异化”。在我们训练人工智能的同时,有可能也被人工智能“训练”了。我们的一举一动、生活爱好都将被人工智能塑造,人工智能在无形中暗暗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当我们还在为自己的自由意志而骄傲的时候,也许已不知不觉地沦为了数据的囚徒。 面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种种冲击,上世纪50年代美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大定律,今天对我们依然有借鉴意义。这三大定律是: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见到人受伤害而袖手旁观;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归根结底,人是智能行为的总开关。人工智能的开发者应该始终把对社会负责的原则,放在对技术进步的渴望之上。人类完全可以做到未雨绸缪,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 (取材于芮喆等人的文章) 4.下列对材料 一、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言论。稽,考证。 B.进退维谷:进退两难,很难做出选择。 C.袖手旁观:置身事外,不提供帮助。 D.未雨绸缪:比喻虽然事情不会发生也要做好准备。 5.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自动驾驶汽车能够根据情景的相似度进行决策。 B.人工智能体的“智能”和人类的主观意识相同。 C.人们认为人工智能的“奇点”总有一天会到来。 D.在任何情况下,机器都应该服从人的一切命令。 6.根据材料二,下列现象属于被人工智能“异化”的是(3分) A.经常使用“健康手环”来检测自己的运动健康状况。 B.工作繁忙无暇做家务,购买智能产品帮助清扫房间。 C.出行全依赖手机导航,丧失了应有的路线识别能力。 D.从事某一职业过久,习惯了用行业思维来思考问题。 7.根据材料 一、材料二,简要说明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是如何不断深化的。(5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8-12题。(共19分) (1)积微,月不胜【1】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2】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悬【3】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诗》曰:“德輶【4】如毛,民鲜克举之。”此之谓也。 (取材于《荀子》) 注释:【1】胜,超过。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2】敦比:注重从事。本句意思是,像这样,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3】悬: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4】輶:分量轻。 (2)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且【1】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2】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 注释:【1】且:连词,表示转折。【2】管叔、蔡叔之事:指叛逆之事。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不胜月 时:季节 B.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 戚:为……悲伤 C.智士贤者与积心愁虑以求之 相与:一同、都 D.取其金,则无损于行 行:行为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故善日者王 B.{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 王者敬日 不可胜日志也 C.{此之谓也 D.{察其秋毫若白垩之与黑漆 其人拜之以牛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事之至也数 小事出现得很频繁 B.大荒者亡 政事很荒疏的国家就会灭亡 C.霸者之善著焉 霸主的功业很显赫 D.赐失之矣 赐,你丢失了机会啊 11.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 ②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12.以上两则短文都讲到要重视微小的事情。请根据要求作答。(6分) ①分别写出两则短文中能作为中心论点的一个句子。 ②分别为两则短文拟定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标题字数限定2-5字) (二)根本要求,完成第13题。(共5分) 13.《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 子路问:“闻斯【1】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2】,故退之。” 注释:【1】斯:就。【2】兼人:勇于作为。 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6题。(共12分)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法相如所《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15.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式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16.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 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述。(6分) 17、在横线出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 ①陶渊明是很多古代诗人的偶像。《归园田居》(其一)写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表”是一种应用文体,不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李密《陈情表》却写得极为感人:“臣无祖母_______,________;祖母无臣________,_________。” ③古人送别,常在渡口码头。比如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________,__________。 ④你所在的中学举办隆重的校庆典礼,邀请了很多的校友、家长参加。你作为学生代表向来宾致欢迎辞,其中要引用两句古代诗文。请填写恰当的句子。 金秋十月,天高云谈,今天大家齐聚一堂,真可谓“________,________”。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在校同学,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2题。 水缸里的文学 ①我始终认为,我的文学梦,最初是从一口水缸里萌芽的。 ②我幼年时期自来水还没有普及,一条街道上的居民共用一个水龙头,因为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储水的水缸,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像一个冰凉的大肚子巨人,也像一个傲慢的家庭成员。记得去水站挑水的大多是我的两个姐姐,她们用两只白铁皮水桶接满水,歪着肩膀把水挑回家,哗哗地倒入缸中,我自然是袖手旁观,看见水缸里的水转眼之间涨起来,清水吞没了褐色的缸壁,我便有一种莫名的亢奋。现在回忆起来,亢奋是因为我有秘密,秘密的核心事关水缸深处的一个河蚌。 ③请原谅我向大人们重复一遍这个过于天真的故事,故事说一个贫穷而善良的青年在河边捡到一只被人丢弃的河蚌,他怜惜地把它带回家,养在唯一的水缸里。按照童话的讲述规则,那河蚌自然不是一只普通的河蚌,蚌里住着人,是一个仙女!也许是报知遇之恩,仙女每天在青年外出劳作的时候从水缸里跳出来,变成一个能干的女子,给青年做好了饭菜放在桌上,然后回到水缸钻进蚌里去。而那贫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青年,从此丰衣足食,在莫名其妙中摆脱了贫困。 ④我现在还羞于分析,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了那么多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为什么独独对那个蚌壳里的仙女的故事那么钟情?如果不是天性中有好逸恶劳的基因,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馅饼的庸众心理。我至今还在怀念打开水缸盖的那些瞬间,缸盖揭开的时候,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我盼望看见河蚌在缸底打开,那个仙女从蚌壳里钻出来,一开始像一颗珍珠那么大,在水缸里上升,上升,渐渐变大,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然后是一个动人而实惠的细节,那仙女直奔我家的八仙桌,简单清扫一下,她开始往来于桌子和水缸之间,从水里搬出一盘盘美味佳肴,一盘鸡,一盘鸭,一盘炒猪肝,还有一大碗酱汁四溢香喷喷的红烧肉!(仙女的菜肴中没有鱼,因为我从小就不爱吃鱼。) ⑤很显然,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这样的阅读一方面充满诗意,另一方面充满空虚,无论是对诗意还是空虚,都要用时间去体会。我从来没有在我家的水缸里看见童话的再现,去别人家揭别人家的水缸也一样,除了水,都没有蚌壳,更不见仙女。偶尔地我母亲从市场上买回河蚌,准备烧豆腐,我却对河蚌的归宿另有想法,我总是觉得应该把河蚌放到水缸里试验一下,我试过一次,由于河蚌在水里散发的腥味影响水质,试验很快被发现,家里人把河蚌从缸底捞出来扔了,说,水缸里怎么养河蚌?你看看,辛辛苦苦挑来的水,不能喝了,你这孩子,聪明面孔笨肚肠! ⑥我同年时仅有的科学幻想都局限于各种飞行器,我渴望阅读,但是身边没有多少适合少年儿童的书,我想吃得好穿得光鲜,但我的家庭只能提供给我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这样的先天不足是我童年生活的基本写照,今天反过来看,恰好也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我们格外好奇。我们家家都有水缸,一只水缸足以让一个孩子的梦想在其中畅游,像一条鱼。孩子眼里的世界与孩子身体一样有待发育,现实是未知的,如同未来一样,刺激想象,刺激智力,我感激那只水缸对我的刺激。 ⑦我一直相信,所有成人一本正经的艺术创作与童年生活的好奇心可能是互动的。对于普通的成年人来说,好奇心是广袤天空中可有可无的一片云彩,这云彩有时灿烂明亮,有时阴郁发黑,有时则碎若游丝,残存在成年人身上所有的好奇心都变得功利而深奥,有的直接发展为知识和技术。对人事纠缠的好奇心导致了历史哲学等等人文科学,对物的无限好奇导致了无数科学学科和科技发明。而所谓的作家,他们的好奇心都化为了有用或无用的文字,被淘汰,或者被挽留。这是一个与现代文明若即若离的族群,他们阅读,多半是出于对别人的好奇,他们创作,多半是出于对自己的好奇。在好奇心方面,他们扮演的角色最幸运也最蹊跷,似乎同时拥有幸运和不幸,他们的好奇心包罗万象,因为没有使用价值和具体方向而略显模糊,凭借一颗模糊的好奇心,却要对现实世界做出最锋利的解剖和说明,因此这职业有时让我觉得是宿命,是挑战,更是一个奇迹。 ⑧一个奇迹般的职业是需要奇迹支撑的,我童年时期对奇迹的向往都维系在一只水缸上了,时光流逝,带走了水缸,也带走了一部分奇迹。我从不喜欢过度美化童年的生活,也不愿意坐在回忆的大树上卖弄泛滥的情感,但我绝不忍心抛弃童年时代那水缸的记忆。这么多年来,我其实一直在写作生活中重复那个揭开水缸的动作,谁知道这是等待的动作还是追求的动作呢?从一只水缸看不见人生,却可以看见那只河蚌,从河蚌里看不见钻出蚌壳的仙女,却可以看见奇迹的光芒。 (取材于苏儿的同名散文)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 雄踞:颇有气势地蹲坐。 B.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 热烈:热闹,眼花缭乱 C.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 正规:与想象的标准吻合D.卖弄泛滥的情感 泛滥:过度,不加节制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②段把水缸比作“傲慢的家庭成员”,形象地写出了在孩子眼里水缸是家里一个了不起的重要角色。 B.文章第⑤段中“聪明面孔笨肚肠”写出了大人对“我”行为的嗔怪,反映了成人对孩子纯真心理的不理解。 C.第⑦段承接上文,从对童年生活和梦想的感悟转向对成人好奇心的议论,最后揭示了好奇心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D.作者很怀念过去一无所有的生活,因为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只有这样的生活才能刺激想象。 20.文章第④段对河蚌仙女梦想的描述与第③段的童话故事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21.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 22.作者说:“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实际上,像这样非书本的“阅读”在生活中多种多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对这类“阅读”的体会。要求:写出具体的“阅读”对象以及获得的体验和感悟。(6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3、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在《红岩》《边城》《老人与海》中,至少选择一部作品,用一组排比比喻句抒写你从中获得的教益。要求:至少写三句,每一句中都有比喻。120字左右。 ②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要求:符合原著故事情节。150-200字。 ③读了《论语》,在孔子的众弟子之中,你喜欢颜回,还是曾参,或者其他哪位?请选择一位,为他写一段评语。要求:符合人物特征。150-200字。 24、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今天,众多2000年出生的同学走进高考考场。18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发展,大家也成长为青年。 请以“新时代新青年一一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②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 请你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符合逻辑;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有细节,有描写。 2018北京高考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1.(3分)A 2.(3分)B 3.(3分)B 4.(3分)D 5.(3分)A 6.(3分)C 7.(5分) (1)对于“智能”的理解、思考不断深入,深化了对人工智能 的认识。20世纪中叶已出现的“机器思维”,图灵提出利用计算机执行代码,模拟人类计算和逻辑思维的设想:20世纪80年代,希尔勒用“中文房间”提出不同思考,提出“智能”需意味着具有理解能力;不同的学派对“智能”的不断思考和解答,也推动了对于人工智能认识的深化(2)“人工智能”的发展引发了如何认识、对待“人工智能”的 思考,深化了对人工智能的认识。 开发中对伦理问题的思考:对于未来“奇点”问题的思考;技术不断发展完善中,对被人工智能“异化”的思考:面对可能存在的冲 击,阿四莫夫提出的三大定律都不断深化着对于人工智能的认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8.(3分)D 9.(3分)C 10.(3分)D 11.(4分) ①懿德轻得像鸿毛一样,人们很少能够举得动它。②不领取赎金,就不会有人再赎人了 12.(6分) ①第一则:财物货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第二则: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②第一篇:积微:第二篇:察微/明察秋亳。理由:第一篇文章通过分析三种人“善日者”“善时者”“大荒者”对比论证证明关注日常小事的重要性;第二篇开篇通过比喻说明世间万物的区别是非常细微的,又通过管叔、蔡叔等历史事迹说明:只有做到明察秋毫才能在大事上不犯错。13.(5分) 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分别是: 孔子回答子路,听到合于义理的事,要向父亲兄长请教。孔子回答冉有,听到合于义理的事,需要立刻去做。 孔子向公西华解释,为什么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问,会有二种不同的回答。此则短文反映的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14.(3分)D 15.(3分)A 16.(6分) 虎啸龙吟与和缓相对,分别指诗人用典的大气与情感的细腻。诗人通过“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表达出对友人的祝愿和期许,希望他能为国家建功立业,给人以“虎啸龙吟”之感;又通过“中年多病”“儿女泪”“须相忆”几句感怀自身老病交加,怀才不遇同时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此为“和缓”。17.(8分)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无以至今日;无以终余年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18.(3分)B 19.(3分)D 20.(5分) 内容上:第三段中的仙女为报知遇之恩,从水缸中出现然后端出饭菜,帮助救他的青年摆脱贫困。表明了很多人心中的好逸恶劳、期待掉馅饼的从众心理。第四段中我想象的自家水缸里的仙女则是增添了很多细节。直奔作者家中,清扫,做出作者喜欢的美味。这表明了作者当时对仙女的幻想和对美味的期待。 手法上:更多细节描写,表现了孩子有趣天真的想象力;两段通过对比凸显出孩童时期的我因好奇心而生发出的想象力;主旨上:揭示主旨,表现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而这些给了物质贫乏时代的我最早的阅读。结构上:承上启下,共同承接上文回忆童时期河蚌的秘密,引出下文凝视水缸是作者最早的阅读方式。21.(6分) 寓意:水缸与我童年密切相伴,是我童年认识世界,体味人生,引发文学梦的主要对象;水缸引发了关于河蚌故事的论述,激发了作者诗意想象,是作者阅读和体会世界的方式;因为小时候物质所限,作者渴望但无法阅读儿童书,水缸刺激作者想象、智力;水缸是作者童年时期的记忆,保留了作者的好奇心,保留了我奇迹般的创作活力。 表达效果:贯穿全文的线索,生动形象,激发读者想象力,吸引读者兴趣,由事及理,作者通过幼年与水缸的关系,以及对水缸的好奇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文学创造的看法;保持好奇心,面对社会现实,从平凡的生活中去刺激孩子的想象和智力,探索现实中的未知,体味人生,让孩子找到寄托物,去创作奇迹。揭示文章的主旨。22.(6分)略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3.微写作(10分)略 24.作文(50分)第五篇:2018年全国普通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