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北中考实验题2009--2013
河北2009--2013年实验探究题
36.2009年河北请你和小明一起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
(1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一般选择第①组药品,该组药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不选择第③组药品的原因是。
(2)选择装置。通过对制取氧气装置的分析,他选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你认为他选择的依据是。
(3)制取气体。将药品装入所选装置制取气体,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验满方法是。
(4)气体检验。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因此他确定该气体是二氧化碳。他的检验方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37.(2009河北)某校同学以“比较锰、铁、铜3种金属的活动性”为课题进行探究。提供的药品:铁片、铜片、锰片、稀盐酸、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锰溶液。
【做出猜想】他们考虑到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对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作出如下猜想。猜想一:锰>铁>铜;
猜想二:铁>铜>锰;
猜想三:。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猜想成立,同学们分成三组,分别针对一种猜想设计实验方案。
(1)第一组验证猜想一。实验方案是将锰片、铁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2)第二组验证猜想二。实验方案是将锰片放入中,观察现象。
(3)第三组验证猜想三。实验方案是(只用两个实验):。
【实验及结论】各组通过实验和交流,确认猜想一是正确的。第一组同学的实验现象 是:。
【拓展研究】随后同学们对探究金属活动性的方案涉及作了进一步研究。
为了验证甲、乙、丙、丁4种金属的活动性依次减弱,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①把甲放入乙的盐溶液中;②把乙放入丙的盐溶液中;③把乙放入丁的盐溶液中;④把丁放入丙的盐溶液中。你认为哪个实验没有必要做?请说明理由。
。答案:【作出猜想】铁>锰>铜
【设计实验】
(2)硫酸铜溶液
(3)将两片锰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或将铁片和铜片分别放入硫酸锰溶液中、锰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或将铁片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锰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或将锰片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铜片放入硫酸锰溶液中,观察现象)
【实现及结论】都有气泡产生,锰片的反应比铁片的反应剧烈
【拓展探究】实验③实验①②④已可验证4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没必要进行实验③
36.(1)CaCO32HClCaCl2H2OCO2
(2)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或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与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相同)
(3)将燃着的木条放在机器瓶口,观察火焰是否熄灭
(4)不正确。其他气体也可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或应该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37.【作出猜想】铁>锰>铜
【设计实验】
(2)硫酸铜溶液
(3)将两片锰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或将铁片和铜片分别放入硫酸锰溶液中、锰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或将铁片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锰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或将锰片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铜片放入硫酸锰溶液中,观察现象)
【实现及结论】都有气泡产生,锰片的反应比铁片的反应剧烈
【拓展探究】实验③实验①②④已可验证4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没必要进行实验③
2010年河北
35.某班同学做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用到的药品有铁丝、铜丝、银丝、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实验结束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对该实验的废液进行探究,请
你一起参与。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什么物质?
【交流表达】
(1)小明通过观察,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2)小红通过分析,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她的依据是:
【作出猜想】小华认为废液中还可能含有硫酸。
【实验验证】(1)小华测得废液的pH小于7,证明废液中含有硫酸。用pH试纸测定溶
液pH的方法:。
(2)小明取少量废液,向其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小明的实验
现象是。
通过分析与实验,同学们得出废液中含有硫酸亚铁、硫酸铜和硫酸。
【拓展应用】
(1)若将废液中的溶质全部转化为硫酸亚铁,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写
出该反应过程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2)反应完全后,过滤,滤渣中物质为,滤液中溶质为硫酸亚铁。
35.【交流表达】(1)溶液显蓝色
(2)铁丝与稀硫酸(或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或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实验验证】(1)将待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确定 pH
(2)滴加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后才有沉淀生成【拓展应用】(1)铁片(或 Fe、铁粉、铁丝等)
Fe + H2SO4=FeSO4 + H2↑(或 Fe + CuSO4=FeSO4 + Cu)
(2)铁和铜(或 Fe 和 Cu)
2011年河北
三、实验探究题(7分)
35、在一次实验课上,各小组同学在不同地点找来的小石块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此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明发现,相邻小组气体产生的速率比自己小组的快。小明将这一情况报告老师,老师鼓励
他们对此问题共同探究。
【提出问题】影响二氧化碳气体产生速率的因素是什么?
【作出猜想】①不同地点石块中碳酸钙含量不同;
②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
③还可能是。
【设计实验】(1)验证猜想①是否成立,要设计的实验:分别取大小相同、质量相同、(2)验证猜想②是否成立,对盐酸的要求是。
【交流讨论】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气泡产生的剧烈程度,粗略地比较反应速率。若要做到精
确比较,应该测量的实验数据是
【拓展延伸】上述实验中,小明采用了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用此方法探究“催化剂对用过
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需要控制不变的因素有(答出两点即可)
等。
三、实验探究题
35、CaCO3 + 2HCl = CaCl2 + H2O +CO2↑
【作出猜想】石块大小不同(或石块质量不同、盐酸质量不同)
【设计实验】(1)不同地点溶质质量分数相同(2)溶质质量分数不同
【交流讨论】相同时间内收集的二氧化碳体积(或收集相同体积二氧化碳所需的时间)
【拓展延伸】温度、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压强
2012年河北
三、实验探究题
35.小红为大家做了一个“燃纸成铁”的趣味实验。将一张滤纸(组成元素为C、H、O)
用Fe Cl3浓溶液润湿,在酒精灯上烘干后点燃,滤纸变黑、红热,最终生成黑褐色物质。
小红告诉大家: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质。
【提出问题】黑褐色物质中真的含有铁单质吗?
【探究过程】
(1)小红先从反应物分析,因为,所以反应后可能生
成铁单质。
(2)为获得实验证据,小红做了实验1。
实验1:将黑褐色物质放入稀盐酸中,发现有连续微小气泡产生。若黑褐色物质中
含有铁单质,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小明提出疑问:由反应物的组成分析,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物质不一定是铁单
质,还可能是。
小红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高温条件下不可能生成此类物质。
(4)小明仍有疑问:实验1中产生的气泡也可能是滤纸碳化后吸附的空气。为此,小红又
做了实验1的对比实验:,观察到有微小气泡产生但很快停止,证明实验1中的连续气泡确实是由铁单质与
稀盐酸反应产生的。
(5)为进一步证明黑褐色物质中有铁单质,小红又做了实验2。
实验2:将黑褐色物质放入溶液中,观察到
【得出结论】通过以上探究,证明黑褐色物质中确实含有铁单质。
【拓展探究】请再用一种方法证明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质:
三、实验探究题
35.【探究过程】(1)反应物中含有铁元素(或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2)Fe+ 2HCl ====FeCl2 + H2↑(3)铁的碳酸盐(或碳酸盐)(4)将黑
褐色物质放入蒸馏水中(或将滤纸碳化后放入稀盐酸中)(5)硫酸铜有红色物
质析出
【拓展探究】用磁铁吸引(或测导电性,或在氧气中燃烧)
评分说明:【探究过程】(1)(3)(4)(5)和【拓展探究】答案不唯一,合理
即可给分。
2013年河北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第32小题4分,第33小题6分,第34、35小题各7分,共24分)
(2013河北)35.乙炔(C2H2)气体和氧气反应能产生高温火焰,工人师傅常用氧炔焰切
割或焊接金属。乙炔由碳化钙(块状固体,化学式为CaC2)与水反应生成,同时生成一种
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做出猜想】小明经过思考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猜想一:CaO;猜想二:;猜想三:Ca(OH)2。
他的依据是。
【交流反思】经过同学们交流讨论,认为猜想一不成立。否定猜想一的理由是:。
【进行实验】
(一)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没有观察到,证
明猜想二不成立。
(二)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到水中,取上层清液,有
白色沉淀出现,证明猜想三成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结论:白色固体是Ca(OH)2。
【拓展应用】已知碳化钙与水反应非常剧烈,乙炔的密度比空气略小。实验室欲制取并收集
纯净的乙炔,要求做到节约、安全、随时发生、随时停止,你选择的装置是(选填图15中装置序号)。
图
535.【做出猜想】CaCO3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
【交流反思】CaO能与水反应
【进行实验】
(一)气泡放出
(二)通入二氧化碳气体Ca(OH)2 + CO2 = CaCO3↓ + H2O
[或滴加碳酸钠溶液Ca(OH)2 + Na2CO3 = CaCO3↓ + 2NaOH]
【拓展应用】C、F
第二篇:2013中考化学实验题
2012年中考化学实验题专题训练
1.实验室用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氢气,并进行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发生装置生成的氢气可能含有氯化氢和水)。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C内所盛的液体分别是浓硫酸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则装置B内所盛液体是,装置C的作用是
(2)为检验氢气还原氧化铜有水生成,装置E中所盛试剂是,反应后装置E中观察到的实验
现象是。
(3)为证实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装置B应改盛溶液。
(4)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主要操作步骤有:
① 加热氧化铜 ② 检验氢气纯度 ③ 停止加热 ④ 通入氢气 ⑤ 停止通入氢气。
正确的操作顺序(序号)是。
(5)实验过程中,通入D装置的氢气如果不纯(混有空气)就可能发生事故。
2.某同学用纯净、干燥的一氧化碳做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因一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二氧化碳,还要防止反应后多余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气,他准备了甲、乙、丙、丁四个装置(丙装置中的浓硫酸可吸收水蒸气),试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丙丁
(1)装置丙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2)实验进行时,各装置口的连接顺序为:A接,接,G接。
(3)C处放出的气体为,应处理。
(4)装置丁中反应管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装置乙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种气体可能含有N2、H2O(气)、CO2、H2和CO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研究该气体的组成(A中试剂足量):
该同学观察到的现象为:A、E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F中无水硫酸铜变蓝,C中浓H2SO4无明显变化,D中氧
化铜转化为一种红色物质。于是他得到如下结论:气体中① 肯定不含CO2;② 肯定含CO; ③ 肯定含H2O(气);④ 肯定含H2;⑤ 可能含N2。你认为不正确的结论是(填序号)。为使实验得到正确结论,须将上...述实验中的仪器装置重新连接,你认为合理的排列顺序是(填代号)。其中C中浓H2SO4的作用是F中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 4.图3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洗气:除去CO2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2)检验:证明CO中混有CO2,装置内应盛。
(3)贮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填“A”或“B”,下同。)
若用排水法收集O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若要用水将装置中的氧气排出来进行实验,水应从端通入。5.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回答:
(1)用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产生气体应选(填序号,下同)______;用固体受热反应产生气体应选_____;收集难
溶性气体应选______;收集常温下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应选_______。
(2)A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受热后试管________;B中的长颈漏斗末端应伸至液面以下,可以防止产
生的气体_______。伸进D、E中的导管均应接近集气瓶底部,是为了将瓶中的空气________。(3)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加热来制取甲烷气体,请根据甲烷的性质回答:
① 制取甲烷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
② 收集甲烷时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或________。
6.今有A、B、C三种无色气体和D、E、F三种黑色粉末,已知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 A+C→B;② B+D→A ;③ D+E→B+Cu。(1)根据以上反应推断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B._______ C._______D._______ E.________
(2)F为制取C
7.填空回答问题:
(1(28.某学生设计了如下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二氧化碳分别与水和氢氧化钙反应的性质。根据该学生设计的装置和所要达到的实验目的,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2)用锌粒和浓盐酸反应制氢气,将制出的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氢气中含有(写化学
式),若要制出纯净、干燥的氢气,除发生装置外,还应选用的一种装置是,该装置中药品的作用是。
(3)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① 加热② 把药品装入试管后固定在铁架台上③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④ 熄灭酒精灯⑤ 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⑥ 从水槽中取出导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写序号)。
(2)若用装置C制取CO2,并把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较长时间一直未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其原因是生成的CO
2中混有气体。
(3)D是用CO还原CuO的实验装置图。实验时,①中的现象是;②中的现象是。尾气应该,以防止和控制尾气中的对空气的污染。
【试题答案】
1.解析:本题是一道以氢气有关知识为主线,融合实验操作、清除杂质、气体、现象观察分析和物质检验等为一体的综合题。设计意图是:检查对氢气各种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对所学各种化学知识能否达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程度的全面检阅。这类题的解决方法是:抓牢主线,认真审题,周密思考各种所给物质及仪器的性质和用途,弄清各自的作用,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层层推进,把问题解决。现分析如下:
(1)根据题目要求,A中生成的气体到达D时,除氢气外不得有其他杂质。所以,B、C的作用是除掉氢气中可能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氯化氢可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水蒸气可用浓硫酸除去。为保证进入D中的氢气干燥,C中应装浓硫酸,B中盛氢氧化钠。
(2)由于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它易吸水变成蓝色晶体。所以,E中可盛无水硫酸铜,现象是白色固体变蓝色。(3)硝酸银跟氯化氢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B中盛硝酸银溶液。(4)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可简单概括成八个字:“一通;二点;三撤;四停”。含义是:第一步通入纯氢气;第二步点酒精灯加热;第三步撤去酒精灯;第四步停止通入氢气。记准这个顺序,正确选择答案就容易了。(5)不纯的氢气点燃时会发生爆炸。答案:
(1)氢氧化钠溶液干燥氢气(2)无水硫酸铜白色变成蓝色(3)硝酸银溶液(4)②④①③⑤(5)爆炸 2.答案:
(1)吸收原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CO2+2NaOH=Na2CO3+H2O,因为NaOH溶液质量分数大,NaOH极易溶于水;而Ca(OH)2质量分数小,属微溶于水的物质。因此,吸收CO2常选用NaOH,不用Ca(OH)2。(2)A接E、D接F,G接B。(3)CO,点燃法(4)黑色粉末变红(5)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3.解析:此题为2000年中考题,是一道综合推断、鉴别、除杂的实验题。因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判断混合气体中肯定含有CO2气体。因先经过石灰水后经无水CuSO4,有颜色改变,无法确知使无水CuSO4变蓝的水的来源,故不能断定原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H2O(气)。同理,还原CuO后,经过石灰水而后经无水CuSO4,同样不能断定水的来源,因此无法确知是否含有H2。
答案:不正确的结论是①③④,正确顺序为BACDFE。浓H2SO4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
F无水CuSO4的作用:证明D中是否产生水,从而判断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H2。
注:欲证明水的存在,应将无水CuSO4放置在装置的最先,以防气体流经其它试剂洗瓶带出水蒸气而影响判断。欲证明H2的存在,应将无水CuSO4放置在还原装置后的第一个位置。
4.解析:设计本题的意图是考查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由于题中所示的装置及用途,教材上没做专门介绍,所以,需要学生结合题意和学过的有关知识,分析探索进行解答。不难推断:将气体由A或B通入时会出
现以下几种情况:①瓶中加入液体时:气体由A通入液体会从B导出,由B通入气体会把瓶中的液体从A排出。② 瓶中不加液体时:由A通入的气体会从B导出,由B通入的气体会从A导出。因此,向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液体(不超过1/3容积),由A通入气体时,可进行洗气与检验操作(本题的洗气操作是除去CO2中的水蒸气,可选用易吸水且跟CO2不反应的浓硫酸;而证明CO中混有CO2的检验操作,应选用跟CO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且跟CO不反应的澄清石灰水);向瓶中加满水,由B通入气体,能进行排水法收集气体;瓶中不加任何液体,由A通入气体可进行向上排气法收集气体,由B通入气体可进行向下排气法收集气体。
答案:
(1)浓硫酸
(2)澄清的石灰水(3)B;B;A
5.(1)B;A;C;D
(2)炸裂;从长颈漏斗逸出;排净(3)① A;② C;E
6.(1)CO;CO2;O2;C;CuO MnO
27.(1)A、C;检验其纯度(2)B;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8.(1)所制得的CO2中含有HCl;将浓HCl换为稀HCl(2)紫色的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3)Ca(OH)2+CO2== CaCO3↓+H2O
9.(1)A;澄清的石灰水(2)HCl;C;除去氯化氢和水蒸气(3)③、②、①、⑤、⑥、④
10.(1)B;检验甲烷的纯度(2)氯化氢
(3)黑色的CuO逐渐变为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气球收集或点燃;一氧化碳 11.(1)① D② B③ CAD(2)C;BCAD
12.(1)除CO2,在瓶内装入NaOH溶液,a进b出。(2)排水取气,在瓶内装满水,b进a出。
(3)证明CO2,在瓶内装入Ca(OH)2溶液,a进b出。
还可用于排空气取气,若向上排空气,应a进b出;若向下排空气,应b进a出。
第三篇:2006-2010年河北中考历史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两极格局崩溃后,世界仍不太平,10多年间,美国到处插手别国事务,1998年8月,美国对苏丹和阿富汗实施代号为“无所不至”的导弹袭击;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了科索沃战争;2003年3月,美国又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材料二:至今世界除美国之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它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如科索沃战争爆发后,由于俄罗斯、中国等国的共同干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被迫终止对“南联盟”的空袭。材料三: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指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到处插手别国事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如何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4分)
(3)根据材料和问题,你认为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3分)2.阅读材料 , 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一: 1929 年 , 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 , 国民经济陷入绝境。从 1933 年开始 , 政府 一改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 加强了国家干预 , 使经济在 1933 年夏和 1934 年春开始小幅度 回升 , 1936 年和 1937 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 , 国民经济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材料二: 在斯大林经济体制下 ,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曾取得巨大成就。1940 年工业总产 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后来 , 该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 , 虽历经几次改革 , 都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到 20 世纪 80 年代 , 苏联经济陷入困境 , 出现了危机。
材料三: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 , 中国的经济体制基本采用苏联模式 , 经济建设取得过巨 大成就 , 但是后来社会经济却逐渐丧失了活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 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 制改革 , 20 世纪 90 年代后 , 逐步形成了新的经济体制 , 国民经济高速发展。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经济的复兴得益于什么改革 ?(2 分)
(2)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中国经济体制曾经共有的特征,(1 分)并说明这种体制特征在中国是怎样改变的。(3 分〉
(3)上述材料和问题能为调整经济体制提供哪些借鉴 ?(4 分〉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为摆脱大萧条,在国际联盟的主导下,1933年6月,66个国家的代表聚在英国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通过协商来建立稳定的世界经济秩序。但由于英美等主要大国矛盾重重,会议没有取得任何结果,最后不欢而散。
材料二:1933年伦敦经济会议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促使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在资源战日益激化的情况下,资源自给率较低、金融力量相对薄弱的德、日、意逐渐相互靠拢,形成了法西斯集团;而垄断了国际市场、资源相对雄厚的英、法、美面临着法西斯国家的争夺,逐渐捐弃前嫌,于l936年秋分别签订了《三国货币稳定协定》和《三国黄金协定》,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三国之间的经济矛盾。两种不同类型的帝国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分化对立和重新组合,为以后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形成铺垫了道路。请回答:(1)伦敦世界经济会议的失败,表明一战后帝国主义建立的国际关系体系无法解决当时面临的经济问题。这一“国际关系体系”指的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概括德日意三国、英法美三国在经济上重新组合的共同原因。(2分)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德日意三国、英法美三国最终演变为哪两大政治军事集团?(2分)这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给世界带来的重大影响分别是什么?(4分)4.学以致用,探究问题。(11分)
分析下面两则材料,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五四运动不仅是一次爱国政治运动,还是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一:当巴黎和会的消息终于传来的时候,我们都大为震惊。我们立刻醒觉到外国列强仍然是自私、崇尚军国主义,而且全都是大骗子……我们对政府无计可施……眼看着国民及可怜的无知群众,我们认为我们必须起来斗争!—五四运动期间北京大学学生的文章
材料二:(五四运动后)伴随着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各式各样的“主义”(包括机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改良主义等)蜂拥而来,各种研究新思潮的团体、介绍新思潮的刊物纷纷出现,各种改造社会的新方案、新主张不断提出。—王文泉、刘天路主编的《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找出五四运动期间青年学生对当时的局势有哪些认识。(4分)
(2)五四运动中,哪个阶级担当了主力角色?(1分)结合材料二并用史实说明,五四运动后思想解放对这个阶级的发展起到的作用。(2分)
(3)五四运动前后,推动思想解放的原因,除了上述材料和问题涉及的,你认为还有哪些?(4分).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以俄共为主的左翼政治派别仍然把列宁视为自己的领袖和精神象征。他们认为,列宁领导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使劳动人民当家作了主人,是列宁把俄国从战争中拯救出来。列宁倡导人民政权,反对人剥削人的制度,这些对于今天和未来的俄罗斯来说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俄罗斯右翼政治派别则对列宁、布尔什维克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持极端仇视态度。
材料二俄罗斯绝大多数学者仍然认为,列宁和“十月革命”不仅改变了俄国,也改变了世界,改变了资本主义本身。人们应该以历史的态度来对待历史。少数右翼学者认为,苏联历史中一切阴暗的东西都源于列宁,苏联的制度从一开始就错了。
材料三在普通百姓心目中,列宁是穷苦人的救星,是公正的象征。在社会分配严重两极分化的今天,普通百姓更加怀念社会主义时代的福利。
(1)材料一、二、三分别是俄罗斯哪三个群体对列宁的评价?(3分)(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他们作出评价的相同背景。(2分)
(3)在上述背景下,我们仍然认为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拓者。请用所学的中外史实加以说明。(4分)6.学以致用,探究问题。(12分)
上海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1)1910年,一位叫陆士谔的上海青年创作了幻想小说《新中国》,虚构了100年后在上海浦东举办万国博览会的情景。上海当时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有助于陆士谔的幻想?(6分)
(2)如今,幻想已成现实。上海世博会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这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些趋势?(4分)
(3)请据当今中国、世界发展的趋势,用一句话预测百年后中国的整体状况。(2分)
第四篇:实验证伪题 中考物理
西二36.小刚认为:“浸没在水中的两个物体,所受浮力较大的物体会上浮”。实验桌上有装适量水的大水槽一个,还有:①大铝块、②小铝块、③体积与小铝块相同的小蜡块各一个。请你从①②③种器材中选用两个,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说明小刚的观点不正确。(已知:ρ铝>ρ水>ρ蜡)。要求:
(1)写出所选用的实验器材;(2)简述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答案
(1)实验器材:装适量水的大水槽、大铝块、小蜡块。(1分)
(2)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
① 用手拿着大铝块和小蜡块,将它们浸没在水槽的水中,且不触碰水槽。由于大铝块的体积大于小蜡块,当它们浸没在水中时,大铝块所受浮力较大。(1分)
② 放开手,可以观察到大铝块下沉到水槽底部,小蜡块上浮到水面。(1分)
这个实验说明小刚的观点不正确。
东二37.小红认为只要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导体中就一定会产生电流,请你说明如何利用如图27所示的装置,证明小红的观点是错误的。
答案(2分)当导体棒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让导体棒沿着
磁感线的方向运动,电流表的指针不偏转。图27
朝二
37.小阳在学习了浮力的知识后,得到了这样的结论:物体在密度大的液体中受的浮力就大,在密度小的液体中受的浮力就小。请你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说明小阳的观点是错误的。请你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3分)
答案
37.将同一木块分别放入装有足量水和酒精的容器中(1分),待木块静止时,可观察到木块均漂浮在液面,即此时木块在水和酒精中受到浮力相同(1分)。由此可以说明:小阳的观点是错误的。(1分)
房二
37.某同学在学习浮力时,观察到放入水中小木块会上浮,根据生活经验他判断出在水 中的木块因为受到浮力而上
浮的,当他把小石块用线拴住放入水中时观察到小石块 下沉了,因此小明得到了这样的结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不受浮力。请你选择适当 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说明该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3 分)
答案
(1)实验器材:盛有适量水的烧杯、测力计;
(2)实验过程:用细线把石块挂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下,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将石块浸没在水中,待石块静
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
(3)分析与结论:若F2<F1,说明浸在水中的石块也会受到浮力作用。
说明:其它方法正确给分。
门二
36.小明和同学们一起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如图19所示,此时杠杆水平平衡,由此他认为 “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请你利用图中所示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他的观点是错误的。
石二
36.(3分)为了探究灯泡消耗的电功率与电阻的关系,小军利用如图23所示的电路做了实验,小军闭合开关S后,发现灯泡L1比L2亮,已知灯泡L1的电阻R1大于灯泡L2的电阻R2,于是小军得出结论:灯泡电阻越大,灯泡消耗的电功率越大。请你利用图23电路图中的元件,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军的结论是错误的。要求画出实验电路图,根据实验现象简要说明小刚的结论是错误的。
L2 L
答案
(1)电路设计如答图1所示。
(2)实验现象: 按图连接电路,闭合开
关S后,可观察到电阻小的L2灯比
电阻大的L1灯亮,说明小军的结论是错误的。
大二 图23 答图
137.小明在实验室桌面上利用一小块平面镜、激光笔、一块可以沿ON折叠的光屏EF,如图22所示,研究光的反射
现象时,发现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请用小明的实验器材证明他的结论是正确的。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通二
36.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中,小兵选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按图22所示的实验装置正确组装了实验器材。
当他把透镜固定在50cm刻线处,将蜡烛放在距透镜12cm位置时,发现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接到像,因此小兵认为:当物距小于、或略大于焦距时,所成的像都是虚像。经老师检查发现,图中的器材组装没有问题,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都在同一水平线上。请你使用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小
答案
将光屏取下,在透镜右侧距离透镜更远的位置找像,直到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把透镜固定在50cm刻线处,蜡烛放在30cm刻线处,将蜡烛点燃,在透镜右侧光具座上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将蜡烛放在38cm刻线处,在透镜的右侧~~光具座的最右端(或51cm~~100cm刻线处)之间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不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第五篇:中考化学压轴题 实验探究题
中考化学压轴题-实验探究题
[提出问题]
该淡黄色固体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1)硫单质是一种淡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点燃硫单质,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反应,生成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
[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一:取少量该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
2mL
水,振荡并观察现象。方案二:在燃烧匙里放少量该固体,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比较以上两方案,你认为的最佳方案是,理由是(从环保、操作等角度分析)。
[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
小明向盛有少量该固体的试管中加入
2mL
水,立刻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并且验证出该反应同时生成了氢氧化钠(NaOH)。通过实验验证,确定该淡黄色粉末为过氧化钠。
小明想对生成的气体成分判断,他提出了以下两种假设:
①该气体是
CO
②该气体是
O2
你
认
为
上
述
假
设
哪
个
更
合理?
并
说
明
选
择的理由。
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合理假设(写出简要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
2mL
水,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有气泡,木条复燃
该气体为氧气
2.为进一步研究高锰酸钾的分解产物,某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并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使之完全分解,然后分别进行了以下三个实验。
【实验内容】:
编
号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固体剩余物0.2g
加入5mL
6%的H2O2
溶液中
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量,产生大量气体
固体剩余物中的MnO2
对
H2O2
分解有催化作
用
取
0.2gMnO2
加
入
5mL
a
(H2O2
溶液的质量分数)的H2O2
溶液中
平稳反应,放出热量,持续产生气体
MnO2
对
H2O2
分解有催化作用
取反应后固体剩余物1.0g
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溶解,过滤
固体完全溶解,滤纸上无黑色固体
残余物
固体剩余物中无
b
【实验分析】
(1)完成上表中的填空内容:a、b;
(2)实验
2的目的是;
(3)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实验
1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查阅资料】
Ⅰ、KMnO4
受热分解时,在某条件下可能发生以下两个反应:
①6KMnO4
2K2MnO4+K2Mn4O8+4O2↑
②KMnO4
KMnO2+O2↑
Ⅱ、相对分子质量:(KMnO4:158
O2:32)
(4)16gKMnO4
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加热使之完全分解,若完全发生反应①,生成O2的质量为
;若同时发生反应①②,生成O2的质量范围是。
(保留二位小数。提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观察)
①a:6%
b:KMnO4
分解后的产物中没有
MnO2
②和实验
进行对比,确定
MnO2的催化作用
③可能是分解后产物中其他物质起催化作用
③6.48g
2.16g
2.16g~3.24g
3.张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
验
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结论
总结
实一
验
取
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
气
泡产生,木条
不
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反应速率。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
氧
化锰
是
过
实二
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
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没
有
明显现象
氧
化
氢
分
解的催化剂
实三
验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请你帮张丽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1)在张丽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2)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取一小段光亮铜片,放
推
知
入试管内,然后用试管夹夹持试
铜片变黑
(填甲、乙、丙)的错
管,放在酒精灯的外焰部位加热。
误。说明黑色物质的出
现
可能
与
空
气中的有关。
实验二:取一试管,将一小段光
取下胶塞前的现象:
亮铜片放入试管中,塞上胶塞,并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的空气。取下胶塞后的现
乙的猜想正确
封好胶塞,并加热,趁热取下胶
象:
塞,观察现象。
实验操作
实验主要现象
①
取少量原料样品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充分溶解
溶液变浑浊,且有明显放热
②
静置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试剂
A
无明显变化
③
向白色固体中加入试剂
B,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试剂
A
白色固体消失,有气泡产生,试剂
A
变浑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有少量气泡木条不复燃
常
温
下
过
氧
化
氢溶
液
分
解
速
率
很慢.
实验二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
Al2
O3,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产生大量的气泡木条复燃
步骤③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操作
结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氧化铜也能作催化剂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物质
MgSO4
Na2SO4
(NH4)2SO4
H2SO4
溶解度
35.1g
19.5g
75.4g
与水任意比互
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
溶液
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猜想①成立
②用玻璃棒蘸取少许原溶液滴在pH
试纸上,并跟标准比色卡对照
溶液
pH
小于
猜想③成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猜想④成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和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后静置,再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剩余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
式)
(2)
剩余固体成分中
一定含有碳酸钙.
实验步骤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
猜想(B)正确
猜想(C)正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该漂白液与烧杯中,该漂白液已完全失效
实验步骤
预期实验现象
实验目的或预期结论
步骤①;取少量该漂白液于试管中,加
入,静置,观
察
产生白色沉淀
目的:
步骤②: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观察
结论:
猜想成立;否则,另一位同学猜想成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干
燥的pH
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pH
(填“>”、“=”或“<”)7
猜想一不成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用
A,B,C
三支试管取样,然后各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
A
中
B
中
C
中
A
中的物质是食盐水
B
中的物质是稀盐酸
C
中的物质是澄清石灰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
M
溶液于试管中,向其
中滴加
猜想①正确,碳酸钠与其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
盐酸
没有气体产生
“猜想一”不成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取少量滤液于
A、B
两支试管中,A
中加入
CaCI2
溶液,B
中加入
溶
液
若
A
中产生白色沉
淀,B
中没有沉淀
“猜想一”成立
“猜想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