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实验与探究题》
实验与探究题
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帮助实验老师整理化学药品室时,发现两个未贴标签的试剂瓶中分别存放银白色金属片。到底它们是哪两种金属?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对这两种金属X和Y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实验探究。
(1(2)在进行上述实验之前,实验老师只知道X、Y可能是锌银中的各一种,则根据实验结果说明Y就
是。
(3)小明同学提出,还可以用其它方法证明X、Y的活动性。请你帮他补充完整:。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某同学做“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并收集纯净的气体”的实验。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ABCDE
(1)写出所标仪器的名称:①、②。
(2)描述A中发生的现象:。
(3)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你认为A装置和装置相连并产生什么现象时就足以说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写出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该同学想要收集一瓶纯净的该气体,进一步验证它的性质。连接上述装置的顺序是:(填写各接口字母)。其中,C装置的作用是:;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写出用A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并说出它的一个重要用途。
3.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围绕:“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的反应”展开了如下探究活动。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同学们一致认为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②氢氧化钠和碳酸钠;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小新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说明情况________(填序号)是不可能小红选择了另外一种不同类别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在同学们的合作下,他们顺利完成了探究任务。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CaO)干燥剂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对这包干燥剂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这包干燥剂是否变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全部是CaO;猜想二:是CaO和Ca(OH)2的混合物;
猜想三:全部是Ca(OH)2;猜想四: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1)取部分该干燥剂于试管中,加水后无放热现象,说明这包干燥剂中不含。
(2)继续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出现,说明这包干燥剂中含有。
(3)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干燥剂中有无其他成分,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
另取部分干燥剂于烧杯中,加水并搅拌,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3支试管中。请你参与实验,并填写表中的空白:
写出方案二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出猜想成立。
【拓展迁移】小组同学反思了生石灰干燥剂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室保存氧化钙应注
意
5.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甲、乙两组对溶液的鉴别进行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实验目的】Na2CO3溶液、NaOH溶液、Ca(OH)2溶液、稀盐酸四种溶液的鉴别。
【实验药品】未贴标签的四瓶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Ca(OH)2溶液、稀盐酸]和紫色石蕊试剂。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等。
此鉴别出了四种溶液。乙组三位同学经过交流后发现本组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所滴加的溶液应是溶液,由
【反应与体会】①物质的鉴别有多种方法;②鉴别物质的关键是利用物质的特征性质等。
6.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02)可用在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来源。Na202能跟C02反应生成02和另一种固体化合物(用X表示);它也能跟H20反应生成02,化学方程式为:2Na202+2H20=4NaOH+02↑。以下是某兴趣小组进行的探究活动。
(1)利用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氧气,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表明C02未被Na202完全吸收的实验现象为。
③O2可采用D装置收集,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这是利用了O2的哪些性质?
④若A装置产生的C02中混有水蒸气,要检验干燥的C02能否与Na202反应生成O2,以上实验装置应如何改进?
(2)为探究X是哪种物质及其有关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分析和实验。
①有同学猜想X可能是酸、碱或盐中的一种。通过对物质组成的分析,大家一致认为X肯定不是酸和碱,理由是。
②同学们通过讨论和实验证明了X是Na2C03。以下是他们设计的有关Na2C03性质的探究实验,请根据卷首资料
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7.水煤气是重要的气体燃料,某水煤气样品可能含有CO2、CO和H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水煤气样品的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一:(1)将该水煤气样品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看到____ __,证明该气体样品中含有CO2.实验二:(2)为了证明该水煤气样品中含有CO,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该气体样品中含有CO。
请回答:
A中的药品是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硬质玻璃管内的黑色粉末是________。(3)7.8g过氧化钠与足量的水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若反应后得到了40g氢氧化钠溶液,请计算氢氧化
(3)小张认为小明的实验不够严密,做了如下图的改进:则B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的现象时,可以肯定该水煤气样品中一定含有CO。
8.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来探究炼铁的原理,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
(1)为避免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并回收利用一氧化碳,方框中连接的是C和D,导管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C装置中NaOH的作用是。
(2)实验开始时,应(填“先加热再通CO”或“先通CO再加热”),目的是。
(3)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出现的现象,反应方程式
为。
(4)除CO外,还有哪些物质可以还原Fe2O3(请写一物质的化学式)。
9.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
ABCDE
(1)仪器A中所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仪器B的作用是。
(3)仪器E中的现象是。
(4)若仪器C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质量为W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若仪器D增重a g,则Wg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g(计算结果可为分数形式)
(5)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B,将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测算结果(填“偏小”、“偏大”、“无影响”中之一)。
第二篇:中考化学压轴题 实验探究题
中考化学压轴题-实验探究题
[提出问题]
该淡黄色固体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1)硫单质是一种淡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点燃硫单质,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反应,生成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
[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一:取少量该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
2mL
水,振荡并观察现象。方案二:在燃烧匙里放少量该固体,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比较以上两方案,你认为的最佳方案是,理由是(从环保、操作等角度分析)。
[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
小明向盛有少量该固体的试管中加入
2mL
水,立刻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并且验证出该反应同时生成了氢氧化钠(NaOH)。通过实验验证,确定该淡黄色粉末为过氧化钠。
小明想对生成的气体成分判断,他提出了以下两种假设:
①该气体是
CO
②该气体是
O2
你
认
为
上
述
假
设
哪
个
更
合理?
并
说
明
选
择的理由。
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合理假设(写出简要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
2mL
水,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有气泡,木条复燃
该气体为氧气
2.为进一步研究高锰酸钾的分解产物,某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并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使之完全分解,然后分别进行了以下三个实验。
【实验内容】:
编
号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固体剩余物0.2g
加入5mL
6%的H2O2
溶液中
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量,产生大量气体
固体剩余物中的MnO2
对
H2O2
分解有催化作
用
取
0.2gMnO2
加
入
5mL
a
(H2O2
溶液的质量分数)的H2O2
溶液中
平稳反应,放出热量,持续产生气体
MnO2
对
H2O2
分解有催化作用
取反应后固体剩余物1.0g
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溶解,过滤
固体完全溶解,滤纸上无黑色固体
残余物
固体剩余物中无
b
【实验分析】
(1)完成上表中的填空内容:a、b;
(2)实验
2的目的是;
(3)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实验
1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查阅资料】
Ⅰ、KMnO4
受热分解时,在某条件下可能发生以下两个反应:
①6KMnO4
2K2MnO4+K2Mn4O8+4O2↑
②KMnO4
KMnO2+O2↑
Ⅱ、相对分子质量:(KMnO4:158
O2:32)
(4)16gKMnO4
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加热使之完全分解,若完全发生反应①,生成O2的质量为
;若同时发生反应①②,生成O2的质量范围是。
(保留二位小数。提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观察)
①a:6%
b:KMnO4
分解后的产物中没有
MnO2
②和实验
进行对比,确定
MnO2的催化作用
③可能是分解后产物中其他物质起催化作用
③6.48g
2.16g
2.16g~3.24g
3.张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
验
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结论
总结
实一
验
取
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
气
泡产生,木条
不
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反应速率。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
氧
化锰
是
过
实二
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
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没
有
明显现象
氧
化
氢
分
解的催化剂
实三
验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请你帮张丽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1)在张丽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2)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取一小段光亮铜片,放
推
知
入试管内,然后用试管夹夹持试
铜片变黑
(填甲、乙、丙)的错
管,放在酒精灯的外焰部位加热。
误。说明黑色物质的出
现
可能
与
空
气中的有关。
实验二:取一试管,将一小段光
取下胶塞前的现象:
亮铜片放入试管中,塞上胶塞,并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的空气。取下胶塞后的现
乙的猜想正确
封好胶塞,并加热,趁热取下胶
象:
塞,观察现象。
实验操作
实验主要现象
①
取少量原料样品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充分溶解
溶液变浑浊,且有明显放热
②
静置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试剂
A
无明显变化
③
向白色固体中加入试剂
B,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试剂
A
白色固体消失,有气泡产生,试剂
A
变浑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有少量气泡木条不复燃
常
温
下
过
氧
化
氢溶
液
分
解
速
率
很慢.
实验二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
Al2
O3,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产生大量的气泡木条复燃
步骤③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操作
结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氧化铜也能作催化剂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物质
MgSO4
Na2SO4
(NH4)2SO4
H2SO4
溶解度
35.1g
19.5g
75.4g
与水任意比互
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
溶液
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猜想①成立
②用玻璃棒蘸取少许原溶液滴在pH
试纸上,并跟标准比色卡对照
溶液
pH
小于
猜想③成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猜想④成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和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后静置,再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剩余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
式)
(2)
剩余固体成分中
一定含有碳酸钙.
实验步骤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
猜想(B)正确
猜想(C)正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该漂白液与烧杯中,该漂白液已完全失效
实验步骤
预期实验现象
实验目的或预期结论
步骤①;取少量该漂白液于试管中,加
入,静置,观
察
产生白色沉淀
目的:
步骤②: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观察
结论:
猜想成立;否则,另一位同学猜想成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干
燥的pH
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pH
(填“>”、“=”或“<”)7
猜想一不成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用
A,B,C
三支试管取样,然后各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
A
中
B
中
C
中
A
中的物质是食盐水
B
中的物质是稀盐酸
C
中的物质是澄清石灰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
M
溶液于试管中,向其
中滴加
猜想①正确,碳酸钠与其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
盐酸
没有气体产生
“猜想一”不成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取少量滤液于
A、B
两支试管中,A
中加入
CaCI2
溶液,B
中加入
溶
液
若
A
中产生白色沉
淀,B
中没有沉淀
“猜想一”成立
“猜想二”成立
第三篇:化学实验探究题
化学实验探究专题训练
1.小红同学想探究实验室中碳酸钙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横线上的①~⑦七个问题。........【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溶质只有CaCl2。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
(1)请你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2)分别取少量该废液和CaCl2溶液加入到两支试管中,并向其中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做对比试验,结果两支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小红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3)你认为小红的实验(填“能”或“不能”)证明她的猜想,理由是。
(4)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填字母:A、石蕊试液B、氢氧化钠溶液 C、稀盐酸)来代替酚酞试液,理由是。
(5)若实验证明了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反应完成后过滤就可得到只含CaCl2一种溶质的溶液。
2.(娄底)化学课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实验桌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塞橡皮塞,征得老师同意后,开展了以下探究:[提出问题1] 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
[猜想与假设]猜想1: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猜想2: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查阅资料](1)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2)氯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反思与评价](1)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上述[实验探究2]中,小明提出可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你认为该方案(填“可行”或“不可行”)。
[理解与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容易变质,必须密封保存。实验室必须密封保存的药品还有很
多,试另举一例:。
3.(烟台)某兴趣小组发现一袋腌制松花蛋的泥料,配料表上的成分是氧化钙、纯碱和食盐。他们要探究在腌制松花蛋过程中都有哪些物质对鸭蛋起作用。于是取少量泥料在水中溶解,充分搅拌后过滤,取滤液探究其成分。
【猜想与假设】他们都认为滤液中一定有NaCl和NaOH。生成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对其他成分他们分别做出了如下猜想:
小亮猜想:还可能有Na2CO3小强猜想:还可能有Ca(OH)2和Na2CO
3你认为谁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你还能做出的猜想是:还可能有。
【活动与探究】小亮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了几滴稀盐酸,振荡,没有气泡,于是他得出结论:没有Na2CO3。
请你选择CO2以外的物质,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
4. 铁、铝、铜是常见的三种金属。同学们发现生活中的铝和铜制品表面一般不用防锈,而铁制品一般需要做防锈处理。
【提出问题】这是不是因为铁、铝、铜三种金属中铁的活动性最强呢?
【实验探究】同学们对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填写空格。将粗细相同的铁丝、铝丝、铜丝分别插人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盐酸中:
【讨论交流】为什么同一个实验得出了两种结论呢?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查阅了相关资料,明白了铝丝在稀盐酸中短时间内无气泡,是因为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会先与盐酸反应。
【反思评价】做金属性质实验时需将金属进行打磨,打磨的目的是。
【实验验证】为了进一步确认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又将两根粗细相同的、打磨过的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铝溶液、硫酸铜溶液中:
写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拓展迁移】(1)若只有一支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只需合理安排金属丝的插人顺序(能与盐酸反应的要一次将盐酸消耗完),也能证明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丝的插入顺序为。
(2)金属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也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请写出铁、铝、铜三种金属材料被人类利用的先后顺序。
5.(清远)学习了CO2的有关知识之后,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Mg能在CO2中燃烧:
点燃 2Mg + CO
22MgO + C,所以镁着火不能用CO2来灭火。但没有找到有关钠能否与CO2反应的介绍。于是同学们展开钠着火能否用CO2来灭火的探究。
【提出猜想】钠能发生类似于CO2与镁的反应,可能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将燃着的钠伸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钠能在CO2中继续燃烧。
进一步【查阅资料】得知:
①Na2O是白色固体,能与CO2反应生成Na2CO3,与H2O反应生成NaOH。
②Ba(OH)2溶于水而BaCO3不溶于水。③Na2CO3的存在会干扰NaOH的检测。
基于以上资料,同学们认为钠在CO2中燃烧的产物应该与Mg在CO2中燃烧的产物情况有所不同,并对产物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① Na2O、C②、C③ NaOH、C④ Na2O、Na2CO3、C
2在步骤(3)中也可以通过加入试剂的方法进行检验(任写一种试剂)。
【结论】猜想(填序号)正确。
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Mg、Cu、Fe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开展了一下以下探究活动。
反应产生氢气的快慢,有两种测定方法:
方法一是在相同时间内测量氢气体积的大小。
若用右图所示装置测量,则接口c应与__________(填“a”或“b”)
相连。
方法二是测定产生相同体积氢气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NaCl、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依次进行如下实验:
(1)白色粉末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2)过滤后,向所得沉淀中加入盐酸,沉淀不溶解;
(3)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中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以上实验,不能确定混合物中是否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检验不能确定的物质是否存在,则上述实验的操作(1)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
8.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碳酸氢铵、氯化钡、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试从如下实
验推断该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
①取少量白色粉末加热,不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②在白色粉末中加入足量的水有沉淀生
成;③在②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全部溶解同时放出气体。
A、碳酸氢铵B、氯化钡C、硫酸钠D、碳酸钠
9.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是氯化钙和碳酸钠的混合物,也可能只含有一种物质,为了鉴别它,做了如下实验:(a)取一些样品溶解在水里,有白色沉淀生成,把悬浊液过滤,得无色滤液。(b)在滤出的沉淀里加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
(c)在滤液里加过量硝酸银,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
①该白色固体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操作(a)里滤出的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_______,操作(c)里的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_____。③操作(a)滤液中含有的溶质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氯化钠、无水硫酸铜、氯化镁、硫酸钠、碳酸钠中的若干种混合物。
现做如下实验进行所含成分的判断:
①取少量粉末加水溶解得无色溶液,说明肯定不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上述溶液中加烧碱溶液看不到变化,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另取少量固体,加入盐酸中看不到任何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最终要判断出存在的物质,应另取少量固体,加入适量水配成溶液,再加入________试剂,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可以确定的硫酸钠存在;将沉淀过滤,向滤液中加入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可以确定氯化钠的存在。有关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有一包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碳酸钠、硫酸钠、硫酸铜、硝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学生为了
223244该固体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样,加足量的水,充分搅拌,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和无色溶液B。
②在白色沉淀A中加入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放出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③在无色溶液B中加入AgNO3溶液,得到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白色沉淀不溶解。请
回答下列问题。
(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①得到的无色溶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原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有一包粉末,可能由 NaCl、Na2SO4、Na2CO3、FeCl3、MgCl2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现做如下实验:①取少量粉末,加水溶解,得无色透明溶液;②取①中所得溶液少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③另取少量粉末,滴加稀盐酸,也无明显现象。请问:
(1)由实验①可知,原粉末中没有_____________; 实验②可说明原粉末中没有_________; 实验③证明原粉末中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实验,可得出原粉末中可能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确定原粉末的成分,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
[ 在AgNO3、Ba(NO3)
2、BaCl2中选择二种作为A、B试剂,且A、B的阳离子不同 ]
用化学式填写:粉末的成分__________;试剂A__________;试剂B__________。
第四篇:中考物理:应加强训练探究实验题
中考物理:应加强训练探究实验题在中考物理试题中,实验题往往是考生的软肋,实验题主要有两种类型:探究实验题和测值实验题。考生尤其应加强对探究实验题的训练,明确了解实验要求,认真审题,作答时紧扣实验目的。从现在开始到中考前,考生可分六个阶段进行复习。
第一阶段复习要对力、热、光、电、声五大部分知识进行整理,总结知识脉络。例如:力学可以力的三要素为线索,将弹力、重力等常见力的三要素进行整理比较,找到这些力之间的区别及联系,同时,总结力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及步骤。
第二阶段要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以做综合题为主,集中做若干套模拟题,以增强知识应用能力及整合知识的能力。做题过程中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突出重点知识及高频考点。有意识地对题型进行简单分类,初步总结答题技巧。
第三阶段要进行专项训练。针对市调研测试的题型分类别进行训练。例如:选择题专项、填空题专项、作图题专项、实验题专项、计算题专项等。以题型为线索对知识进行重新梳理,总结各题型的答题要点及技巧。
第四阶段要回归教材。对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及知识点重新回顾,细化考点,规范语言。此阶段应相应减少做题量,调整节奏。
第五阶段要查缺补漏。考生针对自己的情况进行强化训练。力、热、光、电、声哪个部分差就补哪个部分,哪种题型不熟练就练哪种题型。
第六阶段要整理回忆,调整状态。广泛收集相关信息,关注各区模拟考试题。对前几个阶段的复习成果进行整理及回顾,注意休息,调整心态及作息时间,并做适量的综合题保持良好的应考状态。
第五篇:2013中考化学实验题
2012年中考化学实验题专题训练
1.实验室用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氢气,并进行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发生装置生成的氢气可能含有氯化氢和水)。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C内所盛的液体分别是浓硫酸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则装置B内所盛液体是,装置C的作用是
(2)为检验氢气还原氧化铜有水生成,装置E中所盛试剂是,反应后装置E中观察到的实验
现象是。
(3)为证实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装置B应改盛溶液。
(4)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主要操作步骤有:
① 加热氧化铜 ② 检验氢气纯度 ③ 停止加热 ④ 通入氢气 ⑤ 停止通入氢气。
正确的操作顺序(序号)是。
(5)实验过程中,通入D装置的氢气如果不纯(混有空气)就可能发生事故。
2.某同学用纯净、干燥的一氧化碳做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因一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二氧化碳,还要防止反应后多余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气,他准备了甲、乙、丙、丁四个装置(丙装置中的浓硫酸可吸收水蒸气),试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丙丁
(1)装置丙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2)实验进行时,各装置口的连接顺序为:A接,接,G接。
(3)C处放出的气体为,应处理。
(4)装置丁中反应管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装置乙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种气体可能含有N2、H2O(气)、CO2、H2和CO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研究该气体的组成(A中试剂足量):
该同学观察到的现象为:A、E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F中无水硫酸铜变蓝,C中浓H2SO4无明显变化,D中氧
化铜转化为一种红色物质。于是他得到如下结论:气体中① 肯定不含CO2;② 肯定含CO; ③ 肯定含H2O(气);④ 肯定含H2;⑤ 可能含N2。你认为不正确的结论是(填序号)。为使实验得到正确结论,须将上...述实验中的仪器装置重新连接,你认为合理的排列顺序是(填代号)。其中C中浓H2SO4的作用是F中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 4.图3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洗气:除去CO2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2)检验:证明CO中混有CO2,装置内应盛。
(3)贮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填“A”或“B”,下同。)
若用排水法收集O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若要用水将装置中的氧气排出来进行实验,水应从端通入。5.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回答:
(1)用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产生气体应选(填序号,下同)______;用固体受热反应产生气体应选_____;收集难
溶性气体应选______;收集常温下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应选_______。
(2)A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受热后试管________;B中的长颈漏斗末端应伸至液面以下,可以防止产
生的气体_______。伸进D、E中的导管均应接近集气瓶底部,是为了将瓶中的空气________。(3)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加热来制取甲烷气体,请根据甲烷的性质回答:
① 制取甲烷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
② 收集甲烷时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或________。
6.今有A、B、C三种无色气体和D、E、F三种黑色粉末,已知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 A+C→B;② B+D→A ;③ D+E→B+Cu。(1)根据以上反应推断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B._______ C._______D._______ E.________
(2)F为制取C
7.填空回答问题:
(1(28.某学生设计了如下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二氧化碳分别与水和氢氧化钙反应的性质。根据该学生设计的装置和所要达到的实验目的,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2)用锌粒和浓盐酸反应制氢气,将制出的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氢气中含有(写化学
式),若要制出纯净、干燥的氢气,除发生装置外,还应选用的一种装置是,该装置中药品的作用是。
(3)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① 加热② 把药品装入试管后固定在铁架台上③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④ 熄灭酒精灯⑤ 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⑥ 从水槽中取出导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写序号)。
(2)若用装置C制取CO2,并把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较长时间一直未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其原因是生成的CO
2中混有气体。
(3)D是用CO还原CuO的实验装置图。实验时,①中的现象是;②中的现象是。尾气应该,以防止和控制尾气中的对空气的污染。
【试题答案】
1.解析:本题是一道以氢气有关知识为主线,融合实验操作、清除杂质、气体、现象观察分析和物质检验等为一体的综合题。设计意图是:检查对氢气各种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对所学各种化学知识能否达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程度的全面检阅。这类题的解决方法是:抓牢主线,认真审题,周密思考各种所给物质及仪器的性质和用途,弄清各自的作用,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层层推进,把问题解决。现分析如下:
(1)根据题目要求,A中生成的气体到达D时,除氢气外不得有其他杂质。所以,B、C的作用是除掉氢气中可能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氯化氢可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水蒸气可用浓硫酸除去。为保证进入D中的氢气干燥,C中应装浓硫酸,B中盛氢氧化钠。
(2)由于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它易吸水变成蓝色晶体。所以,E中可盛无水硫酸铜,现象是白色固体变蓝色。(3)硝酸银跟氯化氢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B中盛硝酸银溶液。(4)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可简单概括成八个字:“一通;二点;三撤;四停”。含义是:第一步通入纯氢气;第二步点酒精灯加热;第三步撤去酒精灯;第四步停止通入氢气。记准这个顺序,正确选择答案就容易了。(5)不纯的氢气点燃时会发生爆炸。答案:
(1)氢氧化钠溶液干燥氢气(2)无水硫酸铜白色变成蓝色(3)硝酸银溶液(4)②④①③⑤(5)爆炸 2.答案:
(1)吸收原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CO2+2NaOH=Na2CO3+H2O,因为NaOH溶液质量分数大,NaOH极易溶于水;而Ca(OH)2质量分数小,属微溶于水的物质。因此,吸收CO2常选用NaOH,不用Ca(OH)2。(2)A接E、D接F,G接B。(3)CO,点燃法(4)黑色粉末变红(5)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3.解析:此题为2000年中考题,是一道综合推断、鉴别、除杂的实验题。因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判断混合气体中肯定含有CO2气体。因先经过石灰水后经无水CuSO4,有颜色改变,无法确知使无水CuSO4变蓝的水的来源,故不能断定原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H2O(气)。同理,还原CuO后,经过石灰水而后经无水CuSO4,同样不能断定水的来源,因此无法确知是否含有H2。
答案:不正确的结论是①③④,正确顺序为BACDFE。浓H2SO4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
F无水CuSO4的作用:证明D中是否产生水,从而判断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H2。
注:欲证明水的存在,应将无水CuSO4放置在装置的最先,以防气体流经其它试剂洗瓶带出水蒸气而影响判断。欲证明H2的存在,应将无水CuSO4放置在还原装置后的第一个位置。
4.解析:设计本题的意图是考查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由于题中所示的装置及用途,教材上没做专门介绍,所以,需要学生结合题意和学过的有关知识,分析探索进行解答。不难推断:将气体由A或B通入时会出
现以下几种情况:①瓶中加入液体时:气体由A通入液体会从B导出,由B通入气体会把瓶中的液体从A排出。② 瓶中不加液体时:由A通入的气体会从B导出,由B通入的气体会从A导出。因此,向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液体(不超过1/3容积),由A通入气体时,可进行洗气与检验操作(本题的洗气操作是除去CO2中的水蒸气,可选用易吸水且跟CO2不反应的浓硫酸;而证明CO中混有CO2的检验操作,应选用跟CO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且跟CO不反应的澄清石灰水);向瓶中加满水,由B通入气体,能进行排水法收集气体;瓶中不加任何液体,由A通入气体可进行向上排气法收集气体,由B通入气体可进行向下排气法收集气体。
答案:
(1)浓硫酸
(2)澄清的石灰水(3)B;B;A
5.(1)B;A;C;D
(2)炸裂;从长颈漏斗逸出;排净(3)① A;② C;E
6.(1)CO;CO2;O2;C;CuO MnO
27.(1)A、C;检验其纯度(2)B;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8.(1)所制得的CO2中含有HCl;将浓HCl换为稀HCl(2)紫色的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3)Ca(OH)2+CO2== CaCO3↓+H2O
9.(1)A;澄清的石灰水(2)HCl;C;除去氯化氢和水蒸气(3)③、②、①、⑤、⑥、④
10.(1)B;检验甲烷的纯度(2)氯化氢
(3)黑色的CuO逐渐变为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气球收集或点燃;一氧化碳 11.(1)① D② B③ CAD(2)C;BCAD
12.(1)除CO2,在瓶内装入NaOH溶液,a进b出。(2)排水取气,在瓶内装满水,b进a出。
(3)证明CO2,在瓶内装入Ca(OH)2溶液,a进b出。
还可用于排空气取气,若向上排空气,应a进b出;若向下排空气,应b进a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