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毕业论文-中小企业营销人员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综述
中小企业营销人员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综述
目录
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键词...............11.前言...............1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
3.构建营销人员的激励机制的基本方法...............23.1薪酬激励...............2
3.2以员工需求为出发点建立激励机制..............2
3.3建立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机制..........33.4对员工进行人性化管理..........3
3.5构建员工多通道发展途径...............3
3.6约束机制与绩效考察相结合.............3
3.7引入博弈论将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有效的结合起来.......3
4.总结...............4主要参考文献................4
【摘要】企业的营销人员在企业占领市场,抢占市场份额的市场经济活动中起着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留人难”的现状,系统的运用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理论,并引入博弈论对中小企业关于营销人员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我国企业建立完善的科学的用人机制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促使企业认识到激励与约束机制的重要性,建立完善科学的用人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采取相关监督措施,以达到育人、用人、留人的目的,保证企业营销队伍的稳定。
【关键词】激励机制;约束机制 ;博弈论;绩效管理。
1.前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存在的不规范的公司运作而导致企业人员过剩办事效率低下等弊端开始显现出来,从而导致企业发展举步维艰,企业内部人才难以留住。纵观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着激励不够和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从而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尤其是营销人员队伍,吃回扣,频繁跳槽现象层出不穷。本文针对中小企业“留人难”的问题,分析中小企业营销人员激励不足的原因,在从企业文化层面进行剖析,论述如何建立企业行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如何建立起完善、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并引入博弈论方法,阐述如何达到企业与营销人员的共赢,为规范公司的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最有效的激励和使用人才提供可供参考的方向。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对于激励问题的研究,自本世纪初以来西方管理界就对此进行了持续不断的研究,经过了一次次飞跃。以麦格雷戈(D.Mcgreor)的“X理论”及泰勒的“差别计件工资制”、“胡萝卜加大棒”、“任务——奖金”等为代表的强调“经济人”和单纯通过金钱刺激进行激励的观点,为激励理论的研究拉开了序幕。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而系统的激励理论。就对当前企业管理而言,被广泛使用的主要有两类:内容型激励理论和过程型激励理论。
在国内,由于对激励研究起步比较晚,直到最近二十几年才出现了一些有关激励问题的研究著作、论文,然而其内容大多为定性描述,难以发现激励工作中较深层次的问题,与国外激励理论的研究成果比较相距甚远。总结这些文献内容,可看出国内对于激励问题的研究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对西方激励理论的整理与消化,二是对我国企业怎样进行员工激励,怎样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进行探讨和研究。国内研究还存在以下问题:缺乏多变量分析,缺乏系统、全面的分析;只注重经济因素,而忽视了社会因素和预测变量作为自变量,并且国外的研究大多基于完善和成熟的市场环境,因而许多国外的研究成果无法移植到我国进行实质性操作。近几年国内学者对激励问题的研究特点主要表现在:由单一的激励研究到对激励和约束机制的研究并重,由如何实现激励到到对激励效果的评估,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
研究更为深刻具体[1]。
对于约束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把约束机制分为内部约束和外部约束。内部约束是指企业和人力资本之间的约束,当事人之间的约束。包含:公司的章程约束、合同约束、偏好约束、在激励中体现约束和机构约束。所谓外部约束,实际上就是社会约束,即社会要对人力资本形成一种约束,这种约束大致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法律约束、道德约束、市场约束、社会团体约束和媒体约束。
3.构建营销人员的激励机制的基本方法
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留住人才是直接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因此,企业应深谋远虑,构架起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激励文化,使企业营销人员一开始就处于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教育之中,潜移默化地推动每一个员工做出良好的自我激励行为。这就对营销人员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营销主管部门对营销人员的管理提出了一个新课题。
时代在进步,新时期企业的员工也开始出现了新的特点,表现在:有强烈的自尊心,忠实领导、同行和社会专家对自己的评价,有独立的见解和人生的奋斗目标,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2]。企业面对新的挑战就不得不扬弃过去单纯进行物质奖励的传统激励观念,而要随着价值观众的演变而有的放矢。
3.1.薪酬激励
营销工作是一种高风险、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这就要求有一套高回报且弹性较大的薪酬体系与之匹配,刘正周在其《管理激励》一书中,认为“激励机制是动力机制与制约机制的矛盾体,激励包括奖励与惩罚,认为把激励看成是奖励一个方面是片面的,用之于实践则是有害的,激励机制是诱导因素集合,行为导向制度,行为幅度制度,行为时空制度和行为归
[3]化制度的有机统一。”企业作为一种在分工基础上构建起来的群体性协作经营组织,由于存
在所有者、经营管理者和劳动者等多个利益主体,这些利益主体在企业内部能否形成一种增进企业整体效率的合力,他们之间是合作还是不合作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合作,取决于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的制度安排。在我国这样一个生活水平不高甚至偏低的国家,人的生存和发展是第一位的,因此物质利益所占比重仍然较大。在新形势下,企业对于营销人员的薪酬制度,不应该单纯的以传统的薪酬制度,还应辅以激励因素,例如对于营销人员根据其营销业绩划分了营销员、营销主管、营销经理、高级营销经理等级别,分别享受不同的职务津贴。业务奖励(营销提成)根据营销积分进行奖励。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激励不光是针对个人的激励,还应该注重团队的激励这样才可以促使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同时防止上下级之间由于工资差距过大导致出现低层人员心态不平衡的现象。
薪酬激励具有方式简单、短期效果明显等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它遵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短期内效果明显,但随着社会收入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激励效果将会减弱。因此,在激励的过程中要建立符合激励机制,严文全在其发表的《建立复合激励机制》一文中提到,在新形势下企业留住人才除了最主要的薪酬激励以外,还应该建立起复合激励机制,如辅之以荣誉激励,升迁激励,情感激励等。[4]
3.2.以员工需求为出发点建立激励机制
企业的营销人员,整天面对的是不同的客户人群,对于他们而言,当基本的生活需求达到满足的时候,他们的心理渴望着得到别人的尊重,需求个人的能力得到大家的认可。要实现有效的激励,必须对每个相关人员的需求有正确的了解和分析。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了解员工的需求层次结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过需求的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二是了解需求的动态变化(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需求层次的强弱度与持久度变化)[5]。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不仅能调动员工积极性完成任务,而且也是为了更好的体贴员工、关心员工和尊重员工,从而使员工有归属感,也为了留住员工奠定感情基础。
此外,建立起差异化的激励方法,相对于普通员工,营销骨干付出较多,相应的获得报酬也应该较多,而且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营销人员掌握着这企业大量的客户资源,营销人员的流失对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6],因此企业有必要监理实施差异化的激励方法。
3.3.建立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机制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运用一些诱导因素,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采用货币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办法,同时也要根据被管理者的不同需求层次,采用不同的激励手段,有的可重点采用货币激励,如奖金、晋升工资,有的则可以采用非货币激励及精神激励,如理想激励、目标激励、榜样激励、荣誉激励、培训激励等。
3.4.对员工进行人性化管理
对于企业而言,员工队伍的稳定、创造性的大小、素质的高低、凝聚力的强弱深刻影响着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员工频繁进出,付出最大机会成本的还是企业。[8]人与人交往,一方面谋求情感方面的交流,另一方面实现信息方面的沟通。尤其是营销人员,他们在作业务时,经常频繁地与上级主管接触交流,可以增强彼此的信赖和了解程度,上级体察到下级的所思所想、才华能力,在工作安排上就能知人善任,人尽其用。因此,企业要想留住人才尤其是营销人才,还要对他们进行人性化管理,要对营销人员具有平等的意识,给与他们关怀,理解,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到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而不仅仅是跑业务,这样的营销队伍才会有凝聚力、合成力。
3.5.构建员工多通道发展途径
当今企业的营销人员一般学历都不低,他们除了满足适当的特质和精神需求之外,考虑更多的却是未来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自由和充分发展则将是企业员工价值体系的部分,有许多员工频频跳槽,并不是企业待遇差,其实更主要的是为自己赢得一个充分自由的发展空间。因此,企业必须为员工提供一定的发展机会,如在职培训、脱产学习、学费赞助、外派出国留学等。给员工提供了发展机会,也就无形地增强了对员工的激励,从而为企业未来的更大发展增强了后劲和力量。
3.6.约束机制与绩效考察相结合张巍,在《激励为什么失效—理论、实践及启示》一文中提到,激励失效的根本原因在[7]
于,激励简单的作用机制无法涵盖所有影响代理人行为的因素,而多重激励机制的作用又可能相互影响忽视相互矛盾。[9]因此,无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的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部分,应当占有同样的位置。知识经济的到来,传统的约束机制已不能满足现代形式下的企业发展要求。那么如何做到与时俱进,不被时代所抛弃,应该将绩效管理与约束机制结合起来。将绩效管理中加入思想道德的评价内容,时刻保持营销人员的绩效目标与企业一致,将个人的价值观建立在企业的文化上面,时刻以集体的利益为重,从而达到尽量避免“跳槽”现象的发生。
3.7.引入博弈论将激励与约束机制有机的结合起来
博弈论研究的是纳什均衡,把博弈双方每个阶段的所要发生的事罗列出来,然后我们再去按照阶段进行分析,最终找到我们想要的均衡的最佳点[10]。刘康兴、李海在其《关于博弈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综述》指出,由于人力资源管理直接面对的对象是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博弈论恰好适应了这一点,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进行博弈研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11]。在企业营销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引入博弈论,目的在于全面协调企业与营销人员以及企业其他员工的各方面的利益,寻求一个零博弈的切入点,达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将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模型引入绩效管理中,来寻求营销人员与考核管理的过程寻求一个平衡点[12],并在公共人力资源问题上进行博弈分析,为企业营销人员存在的我跳槽现象找
[13]到解决的博弈的切入点,使企业留住人才。
4.总结
以上综述可见,我国国内中小企业对于营销人员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薪酬激励,而且在约束机制上并不健全,因此,对于我国中小企业营销人员的约束与激励机制的研究上,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激励观念,鼓励企业创造有自己特色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用博弈论地方法解决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公共人力资源问题,并在博弈论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适合于自身企业的绩效管理模型。
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影响着我国企业的经营环境,为了面对经营环境中随时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因素,改善我国中小企业留人难的尴尬局面,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迫在眉睫,尤其是从事营销行业的劳动大军中,建立完善科学的人力资源激励与约束机制,最大限度的激发营销人员的创造性,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是现代我国中小企业研究的方向.主要参考文献:
[1]杨曙光.国内外人力资本激励机制研究综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01),89-91.[2]张毅君.新时期企业员工的特点及其管理策略[J].科技信息,2007,(12),213.[3]刘正周.管理激励[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26-27.[4]严文全.建立复合激励机制[J].人力资源,2000,(09),56-58.[5]苗振青.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中的激励理论[J].科技信息,2007,(03),209.[6]季寅颖.企业营销员工差异化激励方法探讨[J].硅谷,2008,(10),146.[7]蒋秀青.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策略研究[J].管理科学文献,2008,(05),61-64.[8]郝喜柱.浅析现代企业的人性化管理[J].北方经济,2008,(12),51-53.[9]张巍.激励为什么失效—理论、实践及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08,(06),23-25.[10]苏广伟.浅谈博弈论[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8,(03),24-25.[11] 刘康兴,李海.关于博弈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综述[J].时代金融, 2007,(04),42-43.[12]万卫.博弈论对绩效管理的分析及对策建议[J].华商,2008,(20),25-26.[13]张向前 黄种杰.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若干博弈分析[J].经济师, 2002,(01),157.
第二篇:浅论中小企业激励约束机制创新
浅论中小企业激励约束机制创新
发布时间:2011-7-19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周曙光
论文关键字:中小企业 激励约束机制 创新
论文摘要:近年来,在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企业经营激励约束机制功不可抹。但纵观中小企业已实行的激励约束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思考,实现对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进一步创新。这样,才能使中小企业更加健康地向前发展。
一、当前中小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缺限
1、激励机制的制定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中小企业在激励机制的制定上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其表现为:制度建立的随意性和临时性强,建立激励机制很少作通盘的考虑和充分的论证,到真正付诸实施时,才发现制度的系统性差,可操作性差;制度的建立缺乏长远的规划,朝令夕改现象相对严重,有时对于同一种事件,今年一套激励法,明年又是另一套做法,搞得大家无所适从,不知后年又将如何。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建立制度必须一成不变,但也不应变化太剧烈、太频繁,变化应该是个别的变,而不是大方向的变。
2、激励机制的制定缺乏公平性和公开性
这里所谓的公平性和公开性指的是激励机制的制定是否真正反映了一个企业的全体职工的意图,还是只是老板个人的意愿。因此,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应该代表老板和员工的共同利益和愿望。但是实际上,在很多企业里,员工“主人翁”的地位并没能得到保证,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往往只是一句空话。从理论上分析,激励机制在制定时应经过董事会的讨论和认可,并经过“职代会”讨论通过后才能最终予以贯彻执行。但在民营企业很难做到,因为老板说了算,老板的利益高于一。激励机制的制定仅仅是老板个人的意愿,企业职工并没发挥其“主人翁”的作用,而是成了老板的“打工仔”。
3、激励约束机制往往成为“特权等级”的工具
激励机制的内容特权等级严重,这是中国社会长期特权等级观念在意识形态的反映。这种观念在中小企业打下了落印。如,奖惩不当。即对经理层奖励过重,对下属员工奖励过轻;对经理层惩罚较少,对下属员工惩罚较多。在一个单位里每年评选优秀员工,这个奖项按理说是一个比较高的荣誉,但优秀员工所获得的物质奖励是很少的,就连少的奖金,有时也往往评上先进而充当了请客的资金。
约束机制在实施过程中同样如此。翻开中小企业相关规章制度,我们不难看出,这些规章制度十有八九是针对下属员工而言的,对老权和经理层不具约束力。事实上,在实施中也是如此。在平时工作时,如果有哪位员工迟到或缺席,老板或经理看了必定会问为什么?试想老板和经理是这样,又有哪个员工敢问一个字?
二、建立一个理念和效用相一致的激励约束机制
1、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经营者市场
经营者特别是优秀的经营者,即一般所说的企业家,在我国是一种很稀缺的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包括经营者资源的配置,都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基础。因此,要搞好中小企业经营者制度的创新,首先必须培育和建立一个有利于选择经营者优化配置的市场。否则,没有一个职业企业家的队伍成长和企业所有者采取开放式办法选择经营者的环境,而对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建立也缺乏一种有效的衡量标准。综观一些发达国家和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发展中国家,他们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标准,无论是年薪也好、奖励也好,还是期股、期权等,一般都不是在上岗以后才定的,而是在市场选骋过程中的市场约束。因为,一个经营者只要过去的经营业绩好,其市场信誉就高,在市场上就有人或单位愿意以更好的职位和更优厚的待遇去聘请他,反之就可能做个一般成员也没有人要。
其实,任何一个优秀经营者,主观上都希望实现经营者的自我价值,这就足以说明,尽快培育一个经营者市场,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这个基础和前提,要实现企业经营者的制度创新和建立起一套对经营者的有效激励和与约束机制是很困难的。
2、建立一个直接监督的约束机制
客观地讲,中小企业的运行机制是较大企业灵活的。但实际上,在“灵活”中又显得有一些“松散”。正因为如此,企业老板要对企业实行有效监督控制,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必须实现企业信息对称。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最佳办法,就是实现委托人通过监督代理人获取更多信息。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对经营者行使监督职能,在发现经营者偏离股东目标时,有权决定减少其各种形式的薪酬甚至予以解雇。二是必须建立可控性财务体系。财务体系可控性是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与企业的财务管理内容具有高度相关关系,企业的理财人员对其能够控制。从种意义上说,对企业目标管理的控制就是对经营者的经营行为的控制。因此,建立企业经济责任制,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就是一种责任约束。不过,财务管理目标量化标准要科学。三是必须建立独立审计制度。在中小民营企业建立独立审计制度,出于以下三方面理由:会计目标的多元化,提高了审计风险;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增加了审计的法律责任;内部审计制度的不完备和它天生具有的“畸形”,使得内部审计成为经营者的附庸。因此,中小企业审计应独立于董事会之外,直接向老板负责。只有这样,才能起到直接监督作用。
3、建立一个人性化的代理人薪酬激励机制
与外部竞争性市场相比,代理人薪酬激励是一种内部激励手段。人性化的薪酬激励机制,就是要以人为本,要把人放在企业核心地位。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下显性激励的机制安排主要是在传统的短期固定工资基础上,根据经营者的工作业绩,以经营者参股、股票期权、效益赠股连动等方法对其进行长期绩效奖励,这就体现了“以人为本”。通过上述激励制度的安排,可以将代理人的自身利益与公司的整体发展联系在一起,将代理人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结合起来,从而促使代理人和委托人的利益趋于一致,避免代理人出现过分追求自身利益和短期利益而侵蚀委托人利益的现象。这一机制可以引入到中小企业。但是,激励标准以什么作为参数,到底订到什么样的水平为好,也是一个很复杂而敏感的问题。订低了,起不到有效调动和发挥优秀经营者的作用;订高了,企业本身难以接受。这就需要企业老板们综合权衡,主要是考 本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目标、企业财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等因素。
4、要建立起科学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要建立起科学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从制度上强化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有效约束问题。这不仅是公司制企业能否正常运转的核心,也是企业经营者制度创新能否取得应有成效的关键所在。因为,一个真正的现代企业,其所有者、决策者、经营者、监督者四方都必须到位,并形成一种既能互相协作,又能互相制衡的机制。即股东会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代表所有者对企业重大问题作出决策;由董事会负责实施决策;由优秀的经营者全权负责企业的日常经营。并且,由监事会专门负责监督董事会和经理层的活动,只要发现企业有可能亏损或者有某种违规和违法行为,就随时提出警告,甚至可以向股东会提出改组董事会,或向董事会提出改聘经营者等建议。也就是说,不仅必须采用制度性的方法来解决老板对经营者必不可少的监督问题,而且可能减少甚至基本上避免因为经营者经营不善和失误而导致的企业损失。
第三篇: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
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研
究
http://edu.hdol.cn/ 2009-5-
21摘要: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的现状,指出现有的年薪制和高层持股制无法满足对经营者激励的要求,提出股票期权制是一种最有效的经营者激励制度,并对实行股票期权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障
碍进行了探讨。
1现代企业中的代理问题
现代企业产权关系的主要特征就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随着两权的分离,企业内部就产生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在这种关系中,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双方无可避免地存在着由于目标不一致而产生的利益冲突。冲突产生时,代理人为追求自身的利益而损害委托人利益,便产生了代理问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一、信息的不对称性是形成代理问题的主要原因。经营者和股东的关系是一种典型的风险式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主客观原因,股东和经营者相比,在信息获取的易得性和真实性方面处于不利位置。
二、契约的不完全性,是代理问题的另一大原因。股东在与经营者签约时,很难将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考虑进去,因而无法订立完善的合同来限制经营者的越轨行为。
三、代理问题的根本原因,也就是委托人和代理人目标利益的不
一致性。假如经营者和股东的目标利益是相同的,那么他牺牲公司利
益,也导致其本人利益的损失。
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的兴衰存亡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但经营者的决策只有部分可以在短期内见效,而更多的决策是长期性的,需要三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见效。当公司对经营者的评价倾向于短期目标时,经营者为了快速突出自己的工作成绩,可能会倾向于那些短期内会带来好处,但不利于公司长期发展的计划。另外,由于缺乏一个健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便不可避免地出现日本学者青木昌彦所称的“内部人控制”。在内部人控制的情况下,企业经营者往往将大量的资源进行非生产性配置,从而扩大自己的控制权收益。企业激励和约束机制越不健全,代理人行为偏离委托人(股东)的目标也就越严重。
2国有企业中的高层激励现状
2.1国有企业代理问题
代理问题在我国国有企业中同样存在,而且情况更加明显,由于产权结构设置不合理和激励约束机制的不健全导致的代理问题越来越
严重。
国有企业从产权上讲,本质上属全体人民所有,具有高度社会性,因而客观上决定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只能由国家政府代表全体人民行使。但国家并非一个人格化代表,国家必须委托特定自然人来经营国有企业,这样就不可避免产生国有企业所有权的虚置情况。从而造成经营权的强化和所有权的弱化。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虽逐步建立,如年薪制和经营者持股制,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但有效的约束
机制却未能同时形成,从而造成了目前国有企业中权利和责任严重不对称的局面。另外,随着近些年来国企改革的不断展开,收益权和控制权逐渐分化。法律上不把握控制权的具有很大收益权,而把握控制权的却只有有限的收益权。这就是我国国有企业中代理问题的现状。
2.2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的基
本思路在实质上一直是在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上作文章,无论是以政企分开为导向的承包制,还是以高层激励为主的年薪制和经营者持股制,都是这一思路的体现。但迄今为止,我国国企中,尚未建立良性运转的有效的激励约束制度,导致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内在动力机制的失灵。在这种情况下,委托代理关系是否有效,取决于代理人本身的道德觉悟的高低。而事实上,代理人首先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很难做到“义在利先”,因而国有企业大量存在着“保持中游现象”、“
58、59现象”、“穷庙富方丈”等不正常现象。另外,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失灵,也导致了“在职消费”、“隐性收入”等畸形激励的发展。近几年来,一部分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并建立了一套自己的经营者激励制度,如年薪制、经营者持股制等,但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为什么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年薪制。年薪制是以为计算单位决定经营者工资薪金的制度,包括基本薪金收入和风险收入两部分:①基本收入部分,主要是根据当地平均生活水平确定的,用于保障企业经营者基本生活需要的报酬。②风险收入,是根据一定的企业效益指标,对经营者的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后,确定的经营者报酬。
年薪制在一定程度上把经营者的收入与企业绩效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了经营者的工作积极性。但该制度本身存在着不足之处:第一、在实际执行当中,往往基本薪金比例较大,而风险收入比例较小,达不到对经营者激励的效果。第二、风险收入是以为单位的,造成经营者为追求短期利益,而牺牲企业的长期发展。
再来看一下经营者持股制,理论上讲,它可以在对经营者进行有效激励的同时,也使经营者受到相应的约束。但它在我国当前的实施情况却不如人意。我们来看一看目前国内国有上市企业的情况。第一,高级治理人员持股比例偏低,不能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我国上市公司高级治理人员平均持股19620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0.014%。这同《财富》杂志1980年公布的371家大公司董事会成员平均10.6%的持股比例相比,实在是太低了。这样的低持股比例,根本无法把高
级治理人员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第二,高级治理人员持股制度,实际变成了一种福利制度。由于我国股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存在巨大差价,高级治理人员持有公司的股份,几乎不用付出努力就可以获得利益,这对于年薪报酬较低的高级治理人员来说,是相当丰厚的。因而持股制度变成一种福利,从而
导致股票剩余索取权产生的激励效应荡然无存。
第三,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持股制度是作为内部职工持股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不是一项单独的激励制安排的,没有独立的目的和运行机制。这种持股仅是一种奖励,是一种凭着职位就可以得到的,而不是凭借表现的一种奖励;另外,它仅是一种针对过去的奖励,一次性的,将来的表现再好也不可能再有。这样的激励机制是无法产生令人满足的激励效果。
第四,国家法规规定,上市公司高级治理人员在任职期间不能通过二级市场买卖本公司股票。这样公司治理人员持有公司股份除了通过公司初次发行,增发新股或配股时划定保留股票外,没有其他渠道可增加持股量。这实际是束缚了持股制度,使其处于僵化状态。
2.3经营者激励和约束机制失灵的原因
激励和约束机制失灵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第一,在观念上,国有企业经营治理人员被看成是国家干部而不是具有独立利益的经营者,特点是在企业内部,许多人不接受经营者与绩效挂钩的薪酬制度。甚至,在有些国有企业中,治理人员出于多种考虑,不敢拿国企效益增加而奖励给他的奖金。第二,从经营者产生气制来看,企业经理市场只在小范围内存在,还未正式形成统一、开放的经理市场。因而大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者基本上由政府主管部门任命,导致经营者从经营企业变成“经营领导”,目标和行为严重错位。第三,从内部约束机制看,国有企业内部未能建立有效的经营者约束机制。这表现在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所有者对经营者约束不力,甚至根本无法约束。另外,在实行股份制的许多国有企业中,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尚未能真正发挥作用,内部人控制的现象依然严重。第四,企业的外部约束机制尚未完善,证券市场、经营者市场、企业兼并机制等外部约束机制虽在逐步建立,但力量仍然微弱,约束力度不足。
3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的新对策——股票期权
长期以来,针对我国国有企业的代理问题,人们曾提出年薪制、经营者持股制等制度,但实施效果都不是很理想。随着我国国有经济的战略改组,一种全新的企业经营者激励方式逐渐铺开,这就是股票期
权制。
第四篇:激励约束机制
激励约束机制
一、原则
1、物质激励: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提高生活品质,使其生活获得保障。
(1)工资:按员工技能、工作繁简难易、责任轻重、同行
业薪资水准确定社区全员各职位薪资。
(2)奖金:包括浮动工资、年终奖和奖励基金,以激发员
工工作意愿为原则,达到员工努力工作。
(3)福利:包括保险、食堂、春节赠送物品、职工生日礼
品、补习班(培训)、文体活动、庆典等改善员工生活的问题。
2、精神激励:满足员工高层次的自尊、社会与自我发展的需求,提高员工荣誉感与责任心。
(1)引导方式:让员工能获得尊重、实现自我价值,逐级
授权,提高员工责任感,挖掘激发员工潜力。
(2)奖赏惩罚:建立奖惩制,奖励有功员工,激发其向心
力、荣誉感,惩罚有过员工。
(3)工作环境: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激发工作情绪,提
高工作效率,办公场所注意其光线、温度、安静、清洁、办公自动化等必要的办公条件。
(4)公正态度:问题处理应公正,不失偏颇,晋升、考核、奖惩、加薪要公平处理。
(5)加强沟通参与:重视员工意见,加强员工参与,接受
员工合理建议,利用各种机会加强沟通,接近员工,分享员工的喜悦和忧伤,了解并设法解决员工的困苦。
(6)晋升:员工的成就应予以赞赏、肯定,职位空缺,任
现职的绩优人员可获得晋升机会。
二、方法
(1)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予以赞扬。
(2)关注员工,关心其安全,使其有安全感。
(3)鼓励员工提出建议并予以接纳。
(4)尽量授权,以培养员工工作能力。
(5)全力协助员工完成任务。
(6)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
(7)促使员工合作无间,和谐融洽。
(8)迅速有效地处理员工宿怨。
(9)有效的维持工作纪律。
(10)与员工洽商工作分配及指派,并接受其高见。
(11)立场应公正并为员工主持正义。
(12)勿对员工过分的要求。
(13)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14)追踪考核工作进度,并解决困难。
(15)拟定每日的工作计划与进度,并订出优先顺序。
(16)了解每位员工,但少干预其私事。
(17)接近员工,与员工打成一片。
(18)注意仪容仪表,树立良好形象。
(19)培养积极主动的工作作风。
(20)工作指派或下达命令,应使员工充分了解。
(21)节庆赠送礼品,向员工表达祝贺之意。
同时,告诫社区所有管理人员牢记,员工高昂士气的由来,是依下列次序排列:
(1)公平处理员工的宿怨。
(2)工作安定有保障。
(3)随时能获悉员工能力和进步情形。
(4)对员工所提的有价值的建议予以赞扬、赞赏。
(5)以友善和协助的态度来批评及纠正员工。
(6)根据工作绩效决定加薪的高低。
(7)提升优秀的员工而不依靠关系。
(8)赞扬优秀员工。
(9)合理的分配工作量。
(10)按物价水准调整待遇。
(11)员工有困难时可请求帮助。
(12)没有不公平的处罚。工作时间令人满意。
(13)公平的休假计划。
三、奖惩内容
1、奖励方面
A 属于工作者
(1)工作上有重大革新,具有成效者。
(2)领导有方,使业务进展卓有成效。
(3)节省资金、材料、物料卓有成效者。
(4)在恶劣环境下顺利完成任务,交办之重大工作,能提
前完成者。
(5)冒生命危险,完成任务。
(6)研究改善项目开发有成效者。
(7)预防灾害发生或减少损害者。
(8)对损害之处及时抢修,提早完成并有助于工作顺利开
展者。
(9)忠于职务,绩效特佳者。
(10)主动协助他人工作并有绩效者。
B 属于品德生活者
(1)品行端正,足为楷模者。
(2)拒收贿,不受诱惑者。
(3)拾金不昧者。
(4)劝人改过自新有成效者。
C 属于出勤情形者
(1)年内无请假、迟到、早退、旷工记录者。
(2)提早上班、迟晚下班足为楷模者。
D 属于其他方面者
(1)协助维护社区治安卓有绩效者。
(2)热心公益、济助贫困足为楷模者。
(3)调解纠纷,处理得当。
(4)对员工舞弊能防患或察觉者。
2、惩罚方面
属于工作者
(1)擅离工作岗位者。
(2)执行工作不力或懈怠疏忽者。
(3)执行工作畏难规避或推诿者。
(4)不服从管理人员之指挥监督者。
(5)故意浪费材料或毁损公司财产者。
(6)在工作场所赌博者。
(7)在工作时间酗酒者。
(8)在工作场所骂人或互骂者。
(9)在工作时间睡觉者。
(10)在工作时间嬉戏影响工作者。
(11)在禁止吸烟场所吸烟者。
(12)在工作场所处理私人事情者。
(13)泄露职务机密者。
(14)在外兼营、兼职与公司同类业务者。
(15)煽动他人懈怠工作者。
(16)工作时未遵守安全规定者。
(17)疏于保养办公设备、设施者。
(18)对于资料作不实记载或报告者。
B 属于品德生活者
(1)制造事端,影响团结者。
(2)言行粗暴、扰乱社区秩序者。
(3)在外行为不检,影响本社区声誉者。
(4)窃盗财产者。
(5)辱骂同事或管理人员者。
(6)在工作场所,制造有伤风化行为者。
(7)收受贿赂者。
(8)侵占公款者。
C 属于出勤情形者
(1)托人签到或代人签到者。
连续旷工或一个月缺勤多次者。
(2)伪造出差事者。
(3)值班时擅离岗位者。
(4)伪造请假证明者。
(5)拒绝安排加班者。
D 其他方面
(1)同事不法行为隐瞒不报。
(2)违反国家法令规定者。
四、奖惩标准
(一)奖励形式:
1、经济奖励:给予被奖励人一定的奖金。
2、行政奖励:通报表扬、记功、记大功、晋级、晋职等。
3、物质奖励:给予被奖励人一定的实物。
4、外出培训:公司支付培训费,安排被奖励人学习培训的机会。
5、其他形式。
6、以上奖励形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结合使用。属个人本职工作的不在此奖励范围内,但与个人浮动工资和年终奖挂钩,并记入人事考评。
(二)奖励范围及奖励实施
(三)分级奖励
1、对中层干部的奖励
通报表扬三次,记功两次,记大功一次,可分别考虑给予总经理特别奖、升级或升职。
2、对员工的奖励
(1)通报表扬三次,记功两次,记大功一次,可分别考虑
晋升一级。
(2)记大功两次,可以考虑升职。
(3)奖励的累计
奖励次数的累计按计算。
五、考勤方面
(1)托人签到人处以30元罚款,代人签到的处以60元罚款,并给予通报批评。
(2)连续旷工两天的,处以100—500元罚款,并通报批评。
(3)值班时擅离岗位的,处以50—100元罚款,并给予警告处分。
(4)伪造请假证明的,处以50—200元罚款,并通报批评。
六、其他方面
1、对同事不法行为见到或知道而隐瞒不报的,处以50—200元罚款,给予警告处分。
2、违反国家法令规定的,按国家法律或法规规定执行。
(二)分级处罚(考勤通报除外)
1、对中层干部的处罚
(1)警告处分两次,通报两次,降一级使用。
(2)通报两次,记过一次,降两级使用。
(3)通报两次,记过两次,降职使用。
(4)记大过一次,公司予以辞退。
(5)凡记过一次,在季度和考核中不能满意以上级别。
(6)对处罚不服且无正当理由的,公司可予以辞退。
2、对员工的处罚)警告两次,通报一次,降一级使用。
(2)通报两次,记过一次,降两级使用。
(3)记大过一次,降为试用期职员,试用期内仍不合格,公司予以辞退。
(4)凡记过一次,在季度和考核中不能满意以上级别。
(5)对处罚不服的,公司可予以辞退。
3、处罚的累计
处罚次数的累计按计算。
第五篇:激励和约束机制
激励和约束机制
I激励机制。
所谓激励机制是指用“利诱”的办法来激励管理层为股东利益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努力,同时防止其为了个人利益或管理层集团的利益而损害股东的利益。私募股权投资家往往通过股权和期权的办法来构筑针对被投资企业管理层的激励机制。
对管理层的股权和期权安排是最普遍的一种激励方法,在私募股权投资的企业中,私募股权投资家投资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持有具备增长潜力的被投资企业的股份到一段时期后出售获利,因此私募股权投资家持有被投资企业的股份百分比一般在10%~40%之间,而安排相当一部分股权份额由企业管理层持有。对管理层的这种股权安排一方面是满足管理层对控制自己创建企业的需求,同时也使管理层的利益和企业的兴衰相一致,实现了和私募股权投资家利益的一致性。对管理层的期权安排的目的是要将管理层的利益和被投资企业价值的增长联系起来,从而使管理层努力增加被投资企业的价值。因为只有当被投资企业的价值达到最大时,私募股权投资家才能顺利出清手中的股份,并实现超额利润。这时管理层、被投资企业和私募股权投资家各自的利益通过期权安排也达成了一致。期权安排的做法是允许管理层在实现未来经营目标时按照事先约定的较低的价格或无偿的增持企业的股份。
II约束机制。
约束机制是通过对被投资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督控制来迫使管理层尽力去增进企业和股东价值,从而使私募股权投资家的期望收益得以实现。在治理结构安排中,私募股权投资家通常运用董事会席位、表决权分配、控制追加投资和管理层雇佣条款等办法来构筑针对被投资企业管理层的约束机制。激励机制中股权和期权安排最大的缺陷是拥有较大比例的股权和期权的管理层很有可能偏好从事收益很高但风险也很大的项目或业务。在私募股权投资家看来,这种风险不符合其投资战略,因此需要制定管理层雇佣条款来惩罚那些经营业绩差的管理者,以限制管理层偏好风险的倾向。管理层雇佣条款通常包括解雇、撤换管理层并回购其股份的种种情况。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私募股权投资家虽然不谋求对被投资企业的控股权,但同样在被投资企业的董事会中占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席位。在很多情况下,投资人作为外部董事,具备丰富的经验、拥有在培育公司成长和鉴别管理层素质等方面的专业素养以及有着极为广泛的外部联系,私募股权投资家凭着投入到企业的资本和投资后向该企业所提供的服务而在董事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由于董事会要对被投资企业的经营业绩负责,并有权任命或解聘总经理,指导、监督企业的运营情况,私募股权投资家通常会利用其在董事会的有利位置对管理层实行监督。私募股权投资的契约设计加上私募股权投资家在资本运作和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和理念,是产生对被投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改善的关键因素。
(三)组织模式
私募股权投资的组织模式是私募股权市场中最核心的内容,它是指投资者和中介机构(治理公司)之间就权利义务关系及收益分享、风险分担方式的安排规则。目前私募股权投资的组织模式主要有公司制、契约制和有限合伙制三种形式。基金可以采取契约型、信托型、公司制和合伙型等组织形式。
I契约型基金。是基于一定契约原理通过口头协议或书面合同等契约而组织起来的基金。契约型基金的缺点是契约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虽有契约协议规定,但通常缺乏特定法律来调整,容易产生纠纷和导致契约关系的不稳定,司法实践中对保底分成条款认识不一,可能会被认为是扰乱金融秩序而被认定无效,不利于各方权益的保护。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的组织形式 —— 多为封闭式基金.公司制投资基金是按照《公司法》组成的法人实体,投资者购买公司股份而成为公司股东,由股东会选出董事会和监事会,再由董事会委任某一投资管理公司或由董事会自己直接来管理基金资产。
I公司制基金。法人治理结构比较完善;股东能够获得充分的法律保护(股东能够参与决策、股东退出比较容易)公司制投资基金在操作过程存在很多不尽人意之处:《公司法》规定在投资公司首次交付的出资不少于注册的20%,其余的必须在5年之内募足,这对于私募股权基金来讲,在没有合适的项目时募集资金,就造成了资金闲置;公司制投资基金存在双重税赋问题(尽管在《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的框架下获得一定的税收优惠,但没有合伙制私募基金的税收优惠直接而有效);基金管理人承担有限责任,不利于建立激励与奖惩相结合的激励制度。
II信托制私募基金。2007年01月23日,银监会颁布了《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信托公司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加以规范。办法规定: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投资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单个
信托计划的自然人人数不得超过50人,合格的机构投资者数量不受限制;信托公司推介信托计划时,不得进行公开的营销宣传。根据这一《办法》成立的信托计划实际上就是信托制私募基金。信托型基金是一种特殊的契约型基金,需要引入信托人方,通常是专业的信托公司。引入信托方以后,投资人与管理人之间已经被信托公司隔离。信托计划及其投资产品被称为投资及基金,信托公司取代信托产品的购买人(真正的投资人)行使投资者权利。投资人、管理人和信托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由《信托法》调整。在这个模式中,增加了一层法律关系,因此,其稳定性有所提高;缺点是费用也相应的增加,而且信托产品一次性募集,会出现暂时的资金闲置。
III合伙制基金。2006年08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合伙企业法》,并自2007年06月01日起实行。其后,国务院修订了《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合伙制基金是由投资人和管理人共同出资组建的基金。管理人负责日常运作,投资人不参与日常运作,仅获取投资利益。合伙制是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通过合伙协议约定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当事人称为合伙人。合伙制和公司制不同,合伙企业通常不是法人,各合伙人仍为权利和义务的主体,既是合伙企业的共同所有者和经营者,又都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制度的设置,为成立有限合伙制私募基金提供了法律保障。投资者能够以有限合伙人身份投入资金并承担有限责任,而基金管理人则以少量资金介入称为普通合伙人并承担无限责任,基金管理人具体负责投入资金的运作,并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收取管理费。客观上,基金管理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是对投资者利益的进一步保护。同时,对合伙企业不重复征税制度,使得私募基金中的个人投资者可以合法享受证券投资收益的免税优惠,者符合私募基金投资者利益。有限合伙制 —— “能人”和“富人”共舞的舞台。在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过程中,有限合伙制逐渐占主导地位的组织形式。根据企业产权的组织形式,企业可分为单个业主制、合伙制、法人或公司制。合伙制是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通过合伙协议约定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当事人成为合伙人。合伙制和公司制不同,合伙企业通常不是法人,各合伙人仍然是权利和义务的主体,既是合伙企业财产的共同所有者和经营者,又都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制的优势有:
a1避免了双重征税。合伙企业不缴纳企业所得税,当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盈利并分配投资收益时,每个投资皱着制需按分配到的份额承担相应的所得税缴纳义务,能规避公司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双重课税问题。而且合伙企业享有的这种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待遇是不需要备案、不需要申请的,自合伙企业成立之日就自动享有。
a2 资金可以分次募集,灵活方便,避免了资金闲置。在私募基金中,还经常用到CALL CAPITAL机制。该机制相当于基金在决定投资企业后,给投资人一个拨付资金的期限,在此期限内,投资者向基金拨付资金,再由基金向企业进行投资。
a3有限合伙是人力与资本的完美结合。有限合伙人作为真正的投资者投入99%的资金,但不参与管理,而普通合伙人作为真正的管理者投入1%的资金,主要投入表现为投资管理团队的专业知识、技能、经验和精力。基金管理团队的私募股权投资家通常具有丰富的产业、金融、财务、法律和管理经验,并且与商界、官方、各中介机构具有广泛的联系,能广泛的发现投资项目,并能以敏锐而精确的判断力筛选出有成功希望的项目,还能为所投资的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使其早日发展壮大,直至成功上市。
a4有限合伙制的激励机制比较完善。合伙协议规定普通合伙人作为基金管理人除在投入1%资金的情况下可以分得20%的利润,还能够每年从已缴纳或已投资的基金中提取2.5%左右的管理费,用作工资、办公费用等日常开支。
a5有限合伙人的权利在有限合伙制下得到妥善的保护。有限合伙协议一般都规定,普通合伙人作为基金管理人,必须定期向有限合伙人披露私募股权投资运营和受资企业经营等有关信息,从而降低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协议通常还规定,有限合伙人可以随时查阅会计账簿。这些都强化了有限合伙人对普通合伙人的监督。
LP(limited partners,投资人通常投入99%的资金,是有限合伙人)
a1普通合伙人不得同本企业进行交易,但是合伙协议另有约定或者全体合伙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有限合伙人可以同本企业进行交易,但是合伙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
a2普通合伙人不得自营或者同他人合营与本合伙企业相竞争的业务;有限合伙人可以,但是合伙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
a3普通合伙企业的合伙协议不得约定将全部利润分配给普通合伙人;有限合伙企业不得将全部利润分配给有限合伙人,但是合伙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
a4普通合伙人以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出质的,须经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未经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其行为无效;有限合伙人可以将其在有限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出质,但是合伙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
GP(general partner)普通合伙人 普通合伙中的出资人、隐名合伙中的出名合伙人和有限责
任合伙中的无限责任合伙人的统称。在普通合伙中,合伙人参与合伙事务的管理,分享合伙收益,每个普通合伙人都对合伙债务负无限责任或者连带责任。在隐名合伙和有限责任合伙中,只有其中的普通合伙人有权管理、决定合伙事务,对合伙债务负无限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