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车用滤清器市场调查报告
一、我国车用滤清器市场现状分析
1.我国车用滤清器市场宏观环境分析
由于车用滤清器市场与整车(或发动机)配套使用,随着最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高速增加,为我国车用关系滤清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空间。2000年我国汽车发动机产量为181.56万台,汽车产量为206.82万辆,汽车保有量为1609万辆。2005年我国发动机产量增长至471.07万辆,汽车产量增长570.77万辆,汽车保有量增长至3178万辆。
2.我国车用滤清器市场发展现状
从20世纪50年代我国第一家内燃机用滤清器专业生产厂——蚌埠滤清器有限责任公司(原名蚌埠滤清器总厂)成立至今已经有50多年历史了。随着我国汽车工业整体的快速发展,我国车用滤清器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十五”期间,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为滤清器市场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国内多数滤清器企业的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和释放。原有的滤清器企业为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增加技改投入,新的滤清器生产企业纷纷成立,行业整体规模发展较快,企业增多的同时,产品制造能力迅猛提高。国内滤清器行业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对滤清器的需要,而且由于价格优势,还有一定数量的滤清器出口欧洲、北美、澳洲及中东、东南亚地区。
滤清器产品品种和结构具有多样性,既适合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大批量生产,也可采用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小批量作坊式生产方式。因此,滤清器行业内既有投资亿元以上较大规模的企业,也有投资仅几十万元的小企业。目前民间资本已成为滤清器行业投资的主体,技术装备水平则参差不齐,差异极大。由于国内需求增长迅速和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外商投资企业不断
增多,目前已超过十家,如欧洲的曼•胡默尔、美国的弗列加、德国的马勒、日本的电装等公司,且外商控股独资趋势日益明显。其中外方母公司为滤清器制造商的合资企业已达10家,独资企业6家,国外著名的滤清器公司目前大都已在华设厂。随着滤清器跨国公司加大了在华投资力度,因为外资企业具有为主机合资企业及引进生产机型配套的优先权,并享受国家和地方给予的多种优惠政策及品牌知名度等,竞争实力明显高于国内同行企业,中高档车用配套市场,基本被外商投资企业模所垄断。
滤清器行业具有资金壁垒与规模壁垒较低的特征。目前国内滤清器生产企业众多,但企业规模较大的不多,国有、民营、合资、外商独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其中大多数为民间投资设立的中小型企业。2005年我国主要车用滤清器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8.35亿元(统计主要的37家滤清器生产企业),实现工业19.06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改革开放前,国家先后多次组织滤清器生产厂、主机厂、研究所及相关产业的企事业单位共同参加了全国性的“纸质三滤”、“离心式机滤”、“重负荷空滤”的系列化设计研究,使滤清器生产企业和主机生产企业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初步形成了滤清器产品自主开发的能力,个别产品达到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在主机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且现在许多国产主机仍在采用。这一时期形成的产品开发能力,为后来引进机型实现滤清器产品本地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合资企业和引进机型的增多,主机的技术来源多为外方控制,主机厂原则上不接受对进口样件的任何变动和改进,这一良好的技术基础未能得到延续和发展,以致现在的滤清器行业整体上技术力量十分薄弱,许多小型企业几乎没有产品研发人员,完全停留在仿制阶段。
随着整车的引进与合资,滤清器产品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仿制完成了本地化,产品实现了本土化。国产滤清器产品从技术性能指标来看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基本相同,连接尺寸、试验方法基本上采用国际标准。机油滤清器、燃油滤清器、空气滤清器皆成系列,产品规格、品种齐全,引进车型(机型)所用滤清器大多实现国产化。滤清器的性能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滤清材料。国内滤材虽有欠缺,但滤清器行业在滤清材料的应用上已发展到全球采购,美国、德国、意大利、韩国的滤纸都在采用。因此我国滤清器生产企业现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外滤清器市场不同规格品种及性能要求的需要。
我国滤清器行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同进,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先,首先是我国滤清器生产企业众多,投资分散,企业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低,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低端产品生产能力过剩。即便是行业内的大企业,市场占有率并不高,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滤清器产销量最大的企业上海弗列加滤清器有限公司实现产品销售收入为3.3亿元人民币。最近几年,我国原有滤清器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特别是新设立的滤清器生产企业,多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工艺装备和产品水平提高不足,低端产品生产能力明显过剩。其次是我国滤清器行业的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国外一些著名的滤清器生产企业都有自己的研究开发中心,有很强的自主开发能力从事产品开发。他们不仅有成熟的滤清器设计和制造技术参与主机厂的同步开发,而且能够进行先期开发。同时,他们还对系统有较深的研究,已经具备模块化生产与系统供货的能力。而国内滤清器企业目前产品设计和制造技术基本上是模仿,产品研发能力薄弱,缺少原创技术。虽然国内主机的配套多已实现国产化,但基本上是对产品样件进行测绘,自主开发的全新产品绝少。大部分企业不具备自主开发能力,难以介入主机的前期开发,不能适应系统化、模块化供货要求。正因如此,导致滤清器生产
单位在与主机进行产品配套时议价无力。第三是我国滤清器行业缺乏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高层次的人才稀缺,人才断层非常突出,几乎所有企业皆然。包括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人才本土化也同样困难。第四是我国滤材主要依赖进口,制约整体行业发展。我国滤清器生产设备、试验设备,滤清材质、试验材料,胶粘剂等相关工业相对落后,尤其是滤清材料,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国内虽有几家品质过关的滤材生产企业,但产能偏小,品种不全,而且纸浆等原材料依旧依赖进口。因此,依赖进口也对滤清器行业的发展造成制约。另外,目前市场竞争激烈,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人工成本上升,主机厂单方面强制性压低采购价格,使得滤清器生产企业利润空间缩小,部分企业甚至生存堪忧。
二、我国车用滤清器渠道调查结果分析
1)调查样本分布情况
本次调查经销商、4S店、滤清器企业(总代理商)320家,回收有效样本300份,其中4S店占到本样量的54.9%、经销商占30.2%、厂商占14.8%。调查样本具有较强的代理性,调查地区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区。
2)经销商品牌认知度情况
通过对滤清器代理商/服务站的调查,我们得到2006年市场品牌知名度前5位企业分别是:豹王、蚌埠、索菲玛、曼牌、海业。排在第一位的豹王在品牌第一提及率中达到38.89%,远远高于排在第二位蚌埠的9.26%。对比2005年调研结果可以发现,在前两位的豹王、蚌埠在品牌知名度没有变化,原来的第三名曼牌被索菲玛替代,曼牌排到了第四位,显示了中国车用滤清器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品牌争夺日益白热化。
品牌知名度情况
3)各品牌市场覆盖率情况
在各品牌的市场覆盖率上,豹王是市场上覆盖面最广的品牌,全国有23.75%的经销商在销售豹王品牌的滤清器;索菲玛排在第二位,全国有18.75%的经销商在销售索菲玛品牌的滤清器;蚌埠滤清器、曼牌滤清器、意奔玛滤清器分别排在第三至五位。
4)经销商进货渠道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经销商主要从厂家直接进货,有55.41%的经销商是直接从厂家进货的,区域代销商处进货的,有25.68%的经销商是从区域代理商处进货,有8.11%的经销商是从整车厂进货,有5.41%的经销商是不直接负责进货,由总公司负责统一进货的,有5.41%的经销商是从二级代理商处进货的。
5)经销商关注因素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经销商在经营滤清器产品,在选择经营那些品牌的时候考虑的因素中,滤清器产品的功能是经销商选择经营时最为关注是因素,有73%的经销商在关注滤清器产品功能,有58%的经销商关注滤清器产品质量,55%的经销商关注品牌因素。
6)经销商信息获取渠道情况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经销商经营的产品信息获取渠道主要是滤清器制造商,有68%的经销商是通过制造商获取滤清器产品信息的。有36%的经销商是通过整车企业获取滤清器的相关产品信息,24%的经销商是通过同行或者朋友介绍了解滤清器产品信息,通过电视/报纸广告了解滤清器产品信息的比较少,只有14%的经销商通过广告了解滤清器产品信息。
7)经销商营业额情况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经销商的年营业额主要集中50-100万元和200-500万元两个区间,而年营业额低于20万元的和高于500万元的经销商都比较少,显示出我国滤清器等汽车用品经销商的企业规模不大,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年营业额低于20万元的经销商占到5.4%,年营业额在500-1000万元之间的占到9.5%,年营业额在1000-5000万元之间的占到6.8%,年营业额高于5000万元的占1.4%,年营业额在50-100万元之间的占到24.3%,年营业额在200-500万元之间的占到21.6%。
8)经销商毛利率情况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经销商的毛利率主要集中在5%-10%,毛利率在5%-10%之间的经销商占到55%,占到一半以上,毛利率在10-15%之间的占到22%,毛利率在5以下的占到17%,毛利率15%-210%之间的占到6%。
9)经销商希望得到厂商支持情况
本次调查显示,经销商最希望得到厂商支持的是广告支持,其次是返利政策的支持。有43.24%的经销商希望获得滤清器厂商的广告支持,有40.54%的经销商希望获得厂商的返利政策的支持,还有33。78%的经销商希望获得厂商的技术指导。
未来几年我国汽车工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趋势,按我国政策汽车工业“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我国汽车产量将达到1000万辆,汽车保有量将超过6000万辆,汽车保有量比2005年的3178万辆将近翻一翻,这将为车用滤清器企业提供一个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
第二篇:中国饰品市场调查报告
中国饰品市场调查报告
饰品,就是用来装饰的物品。在生活中,我们主要用来装饰居室、公共环境个人和汽车等方面。所以,饰品主要分为环境装饰、个人装饰和汽车装饰。
饰品行业是从珠宝首饰、工艺礼品中分离出来的,综合形成的一个新型行业。在国际市场中,饰品的种类也是玲琅满目。饰界四大时尚之都,巴黎、纽约、米兰、伦敦以及亚洲的首尔、东京、香港等著名的国际饰品之都,每年的饰品交易总额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而在中国,人们对于时尚和美的追求也逐渐成为了生活的主旋律,从而促进了新时代中国饰界的无限商机。
女人天性爱美,当拥有了从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转化的条件时,她们对美的追求也在不断的升华。据锦秋财智咨询数据统计显示,在中国,饰品的消费需求总人口为12.8亿,有明显饰品消费需求的女性从8岁—55岁,约5亿人。如此巨大的消费时尚,平均每人消费200元,总额就高达数百亿元。从市场需求上看,饰品消费群体存在一下几点消费倾向:对饰品的选择上,款式和价格起着决定作用;对饰品的购买,随机性很大。由此可见,饰品只要抓住女性爱美、追求时尚的心里,就很容易获得青睐。
国内目前生产饰品的省份及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一带,该地区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发展水平较高,目前广东有饰品企业和经营户4500多家,义乌有8800多家,青岛约4000家,散落在其它各地的饰品企业和经营户不计其数。广东、义乌、青岛是中国流行饰品的三大集聚地,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其中义乌已被中国轻工联命名为“中国流行饰品工贸之都”。
在流行饰品市场中,主要的饰品可以分为合金饰品、水晶饰品、银质饰品、珍珠饰品和人工宝石等等。一般合金饰品指的是,用合金材料做的首饰品。由于其价格便宜,款式多样,是许多低消费群体的最爱。水晶饰品则是透明度高,晶石完好的石英晶体。在市场上,流通的水晶样式各种各样,颜色也不尽相同。更由于不同颜色的水晶具对人体具有不同的辅助医疗功效,博得了许多女性的青睐。近年来,时尚银饰异军突起,特别是2006年以来各地黄金白银疯狂涨价,创下自1981年以来的最高价,与黄金、铂金、K金饰品相比,时尚银饰价格低廉,更加符合年轻一族的消费特色。珍珠主要产自于中国浙江一带,是一种古老的有机宝石,产在珍珠贝类和珠母贝类软体动物体内。具有瑰丽色彩和高雅气质的珍珠,象征着健康、纯洁、富有和幸福,自古以来为人们所喜爱。但由于珍珠
材质的局限性,所以用珍珠做成的饰品款式并不丰富。但随着人们对时尚追求的不断发展,金银珠宝、半宝石、流行饰品等不同高档的装饰品将逐渐走向融合,形成珠宝饰品时尚化,流行饰品珠宝化的趋势。
第三篇: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
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
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房地产业,有关部门对我国城市居民的居住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其调查结果如下:
城市居民目前住得怎样
从调查所涉及的范围看,20个城市居民以居住楼房为主,87.7%的家庭住房为无电梯式楼房,只有3.7%的家庭住在有电梯的商品房里,还有8.2%住在平房,另有一小部分处于卫生间或厨房共享的合住状态。由于房改不断深入,目前居民住房私有化比例已达超过半数;18.2%向房管所租用房屋;11.5%租住单位的房子。住房面积多数在米之间。
据调查,五年内准备购房的都市人占调查城市总体的品房为主,预购面积在70-150平方米之间,可承受价格以每平方米辅之以每平方米500-1000元及2000-3000元的价格。购房资金将主要来源于家庭储蓄,政府及银行贷款也占据一定比例。
数据显示,调查总体中59.3%的家庭拥有住房产权,为2、3或4口之家,其中以居住面积在50-80平方米所占比例为最高,积位居其次。还有小部分家庭或个人从单位或私人处租房。租房者才是房产预购对象呢?调查结果显示并不尽然。23.3%预计在五年内购房,20.1%预计明年购房,商品房及经济适用房仍占预购主导地位。
调查显示,无产权房家庭主要希望购买80平方米以下的房子,属一期置业,为解决生活问题;而已拥有产权房的家庭则希望购买更大的房子,属二期置业,为改善生活质量。
有产权房家庭计划5年内购房的比例远远高于计划大面积住房的购买。
另外,在商品房预购群体中,有产权房的家庭预购比例达群体,预购面积以81-100平方米的需求为最高,达体中,拥有产权房的家庭预购比例高达62.3%,可见购房在这个群体中的市场潜力非常可观。但是,他们的购买能力又怎样呢?
假设拥有房产权的预购者为一总体,调查显示,的比例最高,达16.5%;6000元以上的高薪家庭比例最小。从总体家庭月收入状况来看,我们就不难理解他们对房子售价的期望值所在。希望房价在30.4%; 500-1000元的占22.3%;2000-3000元的占足1%。
59.3%,40-80平方多少都市人准备买房 21.9%,其中以经济适用房和商1000-2000元为主体,有了产权房,还买房吗 住房面积在20-80平方米不等,多20-50平方米居住面那么,是不是只有这一小部分的调查显示,在已拥有产权房的家庭中,1年或2年内购房的比例,尤其是对55.6%,远远高于其他住房30.5%;而在100-150平方米的预购群2000至2500元之间1000-2000元的比例最高,为21.6%;希望房价在6000元以上的不其中家庭月收入在以上数据显示,国内巨大的人口基数和迅猛的经济发展态势使房地产业具有惊人的潜力,但当前楼市价格的居高不下与不断增长的房屋物业需求之间出现了断层。如果商家能顺应市场,对价格、服务及其他相关要素加以调整,相信房地产的前景非常乐观。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拥有房产权的预购者中,有69.1%希望使用家庭存款来购房,31.4%希望政府贷款,16.1%打算向银行贷款。看来,传统的消费观念显然不利于消费的良性增长。
购房者是什么样的人
数据显示,25-34岁的人占购房人群的36%,位居傍首,而35-44岁的人群比例为20.3%,位居第二。总体购房人群以中学以上学历为主流,半数以上为全职工作者,重点分布于贸易、制造业、政府机关及教育文化领域,以制造业职工、中级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业职员/公司中级经理居多,辅之以其他行业人士,月薪在1000-2000元范围内为主体购房者。
目前,中国的家庭结构以三口之家或四口之家为主,购房计划多数定位在商品房及经济适用房,分别占预购比例的42.7%和39.2%; 预购面积在70-150平方米不等,以80-100平方米的需求量最高。而主要房屋预购者的家庭月收入在1000-4000元间。另外,调查发现,收入越高越倾向于购买商品房。可以说,他们将是未来几年房地产市场内的一支生力军。
居民购房承受能力有多大
房地产业区域性差异很大,但房价与区域性平均收益的比例却基本类似。
从居民对房价的期望值曲线上来看,期望值与市场价差距甚远。目前国内的经济发展现状决定了恩格尔系数(指居民家庭花费在食品和日常家庭用品上的费用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还比较高,这更加大了工薪阶层购房的难度。另外,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量入为出,还不习惯去花将来的钱,加之银行贷款手续目前还稍嫌繁杂,担保条件较苛刻,还款制度不够完善,更阻碍了人们消费观念的尽快更新。从总体购房人群中预购房屋的资金来源上看,希望使用家庭存款的占68.6%,希望政府贷款的占31.1%,希望银行贷款的占15.5%,希望向亲戚朋友借的占12.2%。近七成的家庭可望用自有资金买房,近三成的人希望得到政府资助,只有一成半的人愿望办理银行贷款,可见,银行贷款制度亟待完善,以帮助人们改变固有消费观念,刺激消费增长,达到商家与消费者双赢的效果。
谁更急于买房
目前,从预购房者的人群结构来看,商业、服务业一般职工占预购总体的11.5%,居第二位,而这其中60.1%的预购者介于21-35岁之间;制造业职工占预购总体的12.8%,居首位,这其中46.5%的预购者介于21-35岁之间;而中级公司经理介于21-35岁的预购比例也超过了60%。由此可见,市场的重心在年轻一族。这一组人群中,63.6%为已婚,其中介于21-35岁的占43.7%,介于36-45岁的占30.4%;34.7%的独身,其中66.1%介于21-35岁之间,仅有1.4%介于36-45岁之间。从预购房者的年龄结构、职业特征及婚姻状况看,已婚的中、初级工作者构成预购主体,而年轻的单身族也是这一购房群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
应该说,21-45岁之间的人群对购房最有兴趣,他们希望的房屋类型仍然是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面积介于50-150平方米之间,最好单价在3000元以下,愿望花3000-4000元/平方米购房的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一预期和市场价格的差距低于调查总体对房价的预期与真正市场行情的差距。调查总体对每平方米的价格预期如下:每平方米500-1000元的占22.9%,1000-2000元的占32%,2000-3000元的占19.6%,而6000元以上的仅占1.3%。可以看出,国人对房价的承受能力与实际的市场情况大相径庭。
居住环境对购房有多大影响
调查还显示,消费者已逐渐将目光投向新的视点,比如:环保问题、居住环境(包括人文环境、地理环境、教育投入、文化氛围)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消费者购房的决策。
目前环保已成为一种全球化的概念,购房者对居住地的环境要求日益提高。认为城市环境污染太严重的占调查总体的60.9%,看来,争取“绿色”生存环境已成为大多数都市人的梦想。相比较而言,郊区的物业价格比市区要便宜很多,“绿色”程度也大大好于市区,且有些文化小区的人文环境也很好,城市则因为交通网络的不够完善、私家车普及率偏低、交通过分拥挤等,造成许多居民渴望以低廉价格求得“绿色”生存环境的愿望无法实现。
第四篇: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
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
居民住房私有化比例已达59.3%
●预购房以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为主
●居民可承受的房价以每平方米1000-2000元为主
●25-34岁的人占购房人群的36%
●预购面积以80-100平方米的需求量最高
●主要房屋预购者家庭月收入在1000-4000元
间
工薪阶层购房依然难,价格是最大瓶颈;高收入者将是市场生力军
随着国家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购房已成大势且愈演愈烈。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每年在中国的城市进行一项名为“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cmms)”的调查,今年的“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2000(cmms2000)”调查总体为居住在20个样本城市的15-64岁的人口,样本量50000.以下是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根据cmms2000数据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所得的调查结果。
城市居民目前住得怎样从cmms调查所涉及的调查范围看,20城市居民以居住楼房为主,87.7%的家庭住房为无电梯式楼房,只有3.7%的家庭住在有电梯的商品里,还有8.2%住在平房,另有一小部分处于卫生间或厨房共享的合住状态。
由于房改的不断深入,目前居民住房私有化比例已达59.3%,超过半数;18.2%向房管所租用房屋;11.5%租住单位的房子(见图一)。住房面积多数在40-80平方米之间。
多少都市人准备买房据调查,五年内准备购房的都市人占调查城市总体的21.9%,其中以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为主,预购面积在70-150平方米之间,可承受价格以每平方米1000-2000元为主体,辅之以每平方米500-1000元及2000-3000元的价格。购房资金将主要来源于家庭储蓄,政府及银行贷款也占据一定比例。
有了产权房,还买房吗数据显示,调查总体中59.3%的家庭拥有住房产权,住房面积在20-80平方米不等,多为2、3或4口之家,其中以居住面积在50-80平方米所占比例最高,20-50平方米居住面积位居其次。还有小部分家庭或个人从单位或私人处租房。那么,是不是只有这一小部分的租房者才是房产预购对象呢?调查结果显示并不尽然。调查显示,在已拥有产权房的家庭中,23.3%预计在五年内购房,20.1%预计明年购房,商品房及经济适用房仍占预购主导地位。
调查显示,无产权房家庭主要希望购买80平方米以下的房子,属一期置业,为解决生活问题;而已拥有产权房的家庭则希望购买更大的房子,属二期置业,为改善生活质量。(详见图二)
有产权房家庭的购房情况可以参见图三。计划5年内购房的比例远远高于计划1年或2年内购房的比例,尤其是对大面积住房的购买。而计划1年内购房的比例也高于计划2年购房的比例,说明购房群体要么已持币在手,有比较具体的购买计划,要么准备一个较长时间的资金积累,再进行置业大投入,使生活质量彻底改观。
另外,在商品房预购群体中,有产权房的家庭预购比例达55.6%,远远高于其他住房群体,预购面积以81-100平方米的需求为最高,达30.5%;而在100-150平方米的预购群体中,拥有产权房的家庭预购比例高达62.3%,可见购房在这个群体中的市场潜力非常可观。但是,他们的购买能力又怎样呢?
假设拥有房产权的预购者为一总体,调查显示,其中家庭月收入在2000至2500元之间的比例最高,达16.5%;6000元以上的高薪家庭比例最小(见图四)。从总体家庭月收入状况来看,我们就不难理解他们对房子售价的期望值所在。希望房价在1000-2000元的比例最高,为30.4%;500-1000元的占22.3%;2000-3000元的占21.6%;希望房价在6000元以上的不足1%(见图五)。
以上数据显示,国内巨大的人口基数和迅猛的经济发展态势使房地产业具有惊人的潜力,但当前楼市价格的居高不下与不断增长的房屋物业需求之间出现了断层。如果商家能顺应市场,对价格、服务及其他相关要素加以调整,相信房地产的前景非常乐观。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拥有房产权的预购者中,有69.1%希望使用家庭存款来购房,31.4%希望政府贷款,16.1%打算向银行贷款。看来,传统的消费观念显然不利于消费的良性增长。
购房者是什么样的人?
数据显示,25-34岁的人占购房人群的36%,位居榜首,而35-44岁的人群比例为20.3%,位居第二。总体购房人群以中学以上学历为主流,半数以上为全职工作者,重点分布于贸易、制造业、政府机关及教育文化领域,以制造业职工、中级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业职员、公司中级经理居多,辅之以其他行业人士,月薪在1000-2000元范围内为主体购房者。
目前,中国的家庭结构以三口之家或四口
之家为主,购房计划多数定位在商品房及经济适用房,分别占预购比例的42.7%和39.2%;预购面积在70-150平方米间不等,以80-100平方米的需求量最高。而主要房屋预购者的家庭月收入在1000-4000元间。
居民购房承受能力有多大房地产业区域性差异很大,但房价与区域性平均收益的比例却基本类似。比如北京的房价与其他各
大城市相比持续居高不下,市内一般地段也要6000元以上一平方米,若按2成20年按揭付80平方米房价,则首付最低在10万元左右,每月还款额大致要在2000元左右。这样的还款额与总体家庭收入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北京地区预购房家庭月收入集中在1000-3500元范围内,占预购总体的64.4%,月收入3500-6000元的占16.7%,6000元以上的仅占5.6%(见图六)。
从居民对房价的期望值曲线上可以明显看出,期望值与市场价差距甚远(见图七)。目前国内的经济发展现状决定了恩格尔系数(指居民家庭花费在食品和日常家庭用品上的费用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还比较高,这更加大了工薪阶层购房的难度。
另外,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量入为出,还不习惯去花将来的钱,加之银行贷款手续繁杂,担保条件较苛刻,还款制度不够完善,更阻碍了国人消费观念的尽快更新。从总体购房人群中预购房屋的资金来源上看,希望使用家庭存款的占68.6%,希望政府贷款的占31.1%,希望银行贷款的占15.5%,希望跟亲戚朋友借的占12.2%。近七成的家庭可望用自有资金买房,近三成的人希望得到政府资助,只有一成半的人愿意办理银行贷款。可见,银行贷款制度亟待完善,以帮助人们改变固有消费观念,刺激消费增长,达到商家与消费者双赢的效果。
谁更急于买房中国人喜欢居有定所,不尚迁徒。据调查,认为“只有真正拥有自己的房子,才会觉得稳定和可靠”的人占总体调查人口的75.6%。可见房子在国人的心目中的位置是何等重要!
目前,从预购房者的人群结构来看,商业、服务业一般职工占预购总体的11.5%,居第二位,而这其中60.1%的预购者介于21-35岁之间;制造业职工占预购总体的12.8%,居首位,这其中46.5%的预购者介于21-35岁之间;而中级公司经理介于21-35岁的预购比例也超过了60%。由此可见,市场的重心在年轻一族。这一组人群中,63.6%为已婚,其中介于21-35岁的占43.7%,介于36-45岁的占30.4%;34.7%为独身,其中66.1%介于21-35岁之间,仅有1.4%介于36-45岁之间。从预购房者的年龄结构、职业特征及婚姻状况看,已婚的中、初级工作者构成预购主体,而年轻的单身族也是这一购房群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
应该说,21-45岁之间的人群对购房最有兴趣,他们希望的房屋类型仍然是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面积介于50-150平方米之间,最好单价在3000元以下,愿意花3000-4000元/平方米购房的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一预期和市场价格的差距低于调查总体对房价的预期与真正市场行情的差距。
调查总体对每平方米的价格预期如下:每平方米500-1000元的占22.9%,1000-2000元的占32%,2000-3000元的占19.6%,而6000元以上的仅占1.3%。可以看出,国人对房价的承受能力与实际的市场情况大相径庭。
居住环境对购房有多大影响调查还显示,消费者已逐渐将目光投向新的视点,比如:环保问题、居住环境(包括人文环境、地理环境、教育投入、文化氛围)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消费者购房的决策。
目前环保已成为一种全球化的概念,购房者对居住地的环境要求日益提高。认为城市环境污染太严重的占调查总体的60.9%,看来,争取“绿色”生存环境已成为大多数都市人的梦想。相比较而言,郊区的物业价格比市区要便宜很多,“绿色”程度也大大好于市区,且有些文化小区的人文环境也很好,城市则因为交通网络不够完善、私家车普及率偏低、交通过分拥挤等,造成许多居民渴望以低廉价格求得“绿色”生存环境的愿望无法实现。
多少人不怕失业都市人每天生活在事业与生活的双重压力下,拥有一个宜人的家居环境非常重要。而购房贷款制度要求贷款人具有持续还款能力,即拥有可持续发展的事业及资金来源,这使许多想购房又缺乏资金的人望贷款而却步。但是,在调查总体中仍有47.1%的人认为自己不惧怕失业,这些人中26.5%的人预计在五年内购房,而他们的收入目前主要在1000-3000元之间(见图八的收入曲线)。
另外,从图九中我们还可以发现,收入越高越倾向于购买商品房。可以说,他们将是未来几年房地产市场内的一支生力军。
第五篇:中国成品油市场调查报告
中国成品油市场调查报告
供应紧张
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有控制地间接接轨的定价机制 成品油价格继续控销保零
成品油价格对增加居民生活成本及相关产业成本
受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强、美国输油管线改向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本周(11月18日当周)震荡下行。综合一周情况来看,NYMEX原油期货一周下跌1.58美元/桶至97.41美元/桶。展望后市,随着入冬取暖油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预计下周国际油价仍将呈现高位震荡走势。国内成品油方面,随着国际油价走高,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或再次打开,市场观望氛围浓厚,预计国内成品油市场或趋稳。以下是本人根据国家公布的数据及新闻信息对中国成品油市场所得的调查结果。
目前中国的成品油市场供应情况
据调查,进入10月以来,江苏、安徽、浙江,到成都、重庆、武汉,以及石家庄、济南均爆出加油站无油可加的消息。与往年油价不涨导致油荒不同,今年油荒正好发生在10月初国内油价下调后。10月8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此后成品油的批发价一直处于批零倒挂的状态,即批发价高于零售价,各地陆续爆发柴油供应紧张局面。
据了解,目前的资源紧张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中、华东等地,表现在油企控量销售,民营加油站无柴油可加。目前湖南市场柴油紧张严峻,加油站排队现象较多;江西市场资源供应也未见好转,九江炼厂尚未正常生产,当地加油站也均开始限供。据悉,在长江江苏段水上服务区,昨日出现船舶等待加油现象,原因是南京港50多家加油站停供。中石化长江燃料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为保证更多的船舶可以加到油,一般船舶可以加跑完一个航程、“接力”到另一个加油站的柴油。
24日,中石化集团新闻发言人黄文生表示,此次油荒与民营炼油企业负荷减少相关,当地方炼厂油品质量和价格都低于中石化时,一些平时不来中石化加油的客户都会转向中石化,导致公司供应压力陡增。中石油方面则表示,旗下27个炼厂都在开足马力生产,公司正积极加大生产,增加销量,保证市场供应。
于此同时,山东一地方炼油企业人士表示,“油荒”主要是由两大石油巨头“控制”销售导致。地炼产能下降导致“油荒”的说法是借口。地炼领导表示,部分地方公司从事成品油批发仓储业务,最痛苦的就是油源完全是由两大石油公司垄断,政府不开放成品油进口,导致即使国外的成品油很便宜,民营企业也买不来。中国成品油市场定价机制
将现行成品油零售基准价格允许上下浮动的定价机制,改为实行最高零售价格,并适当缩小流通环节差价。而最高零售价格,将以出厂价格为基础,加流通环节差价确定。同时,新方案提出,将原允许企业根据政府指导价格上下浮动8%降为4%左右,折成额度取整确定。中国现行的成品油定价调整机制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新加坡、纽约和鹿特丹等三地以22个工作日为周期对国际油价进行评估,当三地成品油加权平均价格变动幅度超过4%时,即调整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并向社会发布相关价格信息。2008年底进行的成品油价格和燃油税费改革,目的在于理顺成品油和原油的价格关系,形成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有控制地间接接轨的定价机制
目前成品油市场的价格情况怎么样
为应对油荒局面,本周国内成品油价格继续控销保零,且有部分省份为保证零售柴油供应而全面停批柴油。汽油方面,国内库存相对丰富,暂无出现明显紧张局面,本周国际原油价格盘整走高,给予国内炼厂巨大成产成本压力,预期国内成品油价格将继续到位高挂,且不排除批发缓解以及部分民营加油站的批零倒挂局面。总结国内成品油市场主流报价,华北市场0#柴油8208-8500元/吨资源匮乏,93#汽油到位挂牌成交情况较差,价格在9000-9300元/吨;西南地区主营;93#汽油9431-9805元/吨,0#柴油8320-8600元/吨,市场柴油主流8400-8800元/吨;沿江地区主营:93#汽油9350-9670元/吨,0#柴油8210-8293元/吨,部分市场柴油主流8400-8600元/吨;华南市场中石化柴油执行批高批发限价8458基本停出,中石油 8420-8458元/吨,海油因资源紧张基本停销;华东市场江浙、福建柴油按最高零售价出货8190-8240元/吨,批发成交约8300-8550左右,上海沪Ⅳ0#按照8530元/吨附近出货,华东地区93#9300-9500元/吨,沪Ⅳ93#9600-9700元/吨;西北市场0#8200-8500元/吨,-10#8675-8692元/吨。
成品油市场价格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据调查,提高油价,对居民生活产生一定影响。在国际油价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不调价将加剧目前成品油价格与原油价格倒挂的矛盾,致使成品油市场供给不足,给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带来巨大不便;而提高油价,又会加大人民生活支出,加大相关产业生产成本。因此,适度并适时的调价,才是最佳选择。当前,广泛存在的成品油价格与原油价格倒挂的矛盾,挫伤了炼油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因为,若按每桶80美元计算,炼油企业每生产1吨成品油就要亏损人民币1000元。原油价格越高,炼油企业生产就越亏损,部分炼厂特别是地方炼厂不得不停产或半停产,严重影响市场上成品油供应。近一段时间,部分地区出现了油源紧张、停供限供的情况。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指出,成品油价格提高之后,主要会影响交通运输业和出租车运营。铁路货运价格、民航燃油附加标准将做相应调整。公路客运价格由地方政府适当疏导。铁路客运、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价格、民用天然气价格不做调整。成品油价格调整对出租车行业的影响,由地方政府采取调整出租车运输价格或收取燃油附加方式进行疏导,也可采取临时补贴的方式稳定出租车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在出租车运价调整到位之前,各地要对出租车司机给予临时性补贴。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影响国际油价走势的因素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包括欧债危机、地缘政治,以及冬季消费旺季等等,虽然从目前情况来看,处于上升的趋势中,但如果其中有一个,或者多个因素发生突变的时候,无疑将立刻改变走势。这无疑将对于我们的成品油价格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调查者 陈敬平201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