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统文化与语文教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
学”课题成果参评
“到民间采风去”综合性学习案例
情满潜江
湖北潜江园林四中陈秋凡
活动目标:
1、通过了解潜江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感知潜江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热爱潜江、热爱家乡的感情,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爱家乡就是爱祖国。
2、重忆“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让潜江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潜江,培养学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4.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合作。
5.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活动名称:情满潜江
参加人员:本班学生48人,语文教师1人
活动时间:两周活动准备:
1、广开渠道、广泛搜集与潜江有关的资料,如文字、图片、声像等资料,可争取家长、邻里的帮助,做好相关记录。
2、按板块分组分配任务,组内再进行分工合作,科代表及主持人负责全面协调。
3、教师可以参与指导学生对资料的交流、整合、归类工作。
4、各组及时交流、反馈信息,师生共同协商相关事宜,必要时教师给予指导。
活动实施:
第一阶段:搜集资料,全面感知潜江风情
第二阶段:成果展示,自由彰显个性风采
成果展示活动程序:
一、教师宣布活动主题
二、学生主持本活动
1、开场白,介绍潜江概况,调动激情。
请欣赏电视短片《潮涌潜江》。
2、介绍活动板块及代表队。
3、活动开始(主持人对话引出各板块,师生共同点评)
板块一:欢迎您,远方的客人
各小组(①旅游观光 ②民俗趣闻 ③群星璀璨 ④文化教育)
在汇报完毕之际请用一句话为你的导游项目设计一句广告语。
主持人朗诵诗歌《潜江春色》(《潜江日报》2006-3-16 3版)结束第一板块。
附:
潜江春色
曹禺故里耀水乡,杏花新村竞辉煌。园林城市喧林海,文化名城穿画廊。
章华台上引金凤,返湾湖畔忆楚王。千宗行业结硕果,万众一心奔小康。
板块二:家乡风情知多少
以抢答方式进行,答对加20分,答错扣10分。以最先站起开口答题为准。
板块三:共祝愿潜江好
各代表队依次说一句话表达对潜江的热爱之情。
4、宣布比赛结果,发奖。
三、教师总结活动情况
第三阶段:写作练笔,让真情感悟倾注笔端
第二篇:语文教 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学情分析:
全班有学45人,其中优秀生6人他们阅读能力强,基础知识牢固,写作水平较高。差生8人,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不认真听讲,阅读写作差,优秀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对知识的掌握牢固扎实,课堂上思维敏捷,回答问题的准确性高,思维开阔,在知识的运用上,能灵活运用并根据实际需要解决问题的能力强。乐于帮助其他同学。学习比较差的学生也能自觉学习,但对新知识接受的较慢,记忆能力较差,特别是不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学习。其他同学上进心强自学能力较强,但学习慢不太好,鉴于以上情况,本学期我将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结合教材,制定相应的教学和措施。
二、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1. 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掌握全册教材安排的226个生字,正确书写157个。
3、学习教材安排的26篇课文和4篇韵文,是学生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意思,学会分析自然段、逻辑段,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提高阅读能力。
4、学会写游记、人物、想象、自然现象的描写等题材的作文。
5. 能自觉学会教材安排的7个综合练习,会进行口语交际。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词句训练始终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应提高训练要求,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特别是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朗读训练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功,课上一定要有朗朗的读书声,课堂教学要多读少讲,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练习朗读。
3、阅读能力的培养始终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注意读中有悟,重视独特感受。
4、习作训练既是小学阶段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要切实培养学生写文尤其是写记叙文的能力。
5、积累语言也是一个教学重点。本学期安排了名言警句、古诗、成语、对联、谚语,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和积累语言,做到熟读成诵。
四、教学目的要求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习225个生字,其中160个能独立读准子音,认清字型,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会认65个生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要求会写,也不作为考试内容。
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语言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按要求预习课文。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要继续培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字的能力,提高阅读的速度;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提倡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领悟课文的一些表达方法。
6、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本学期课外阅读不少于20万字。
7、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并能转述。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的讲述一件事情。讨论问题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能简要复述课文,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说话有礼貌。
8、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内容比较具体、有一定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后感。练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本学期奋斗目标
本班在上学期教学成绩处于同年级中等水平,本学期要抓好学困生,提高平均分,争取期末名次能上升一个名词。
六、主要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重点抓好学生的书写。
2、利用早自习,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有感情朗读和课文的准确背诵。
3、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4、加强字、词句的练习,打好学生的学习基本功。
5、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6、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7、抓好学生的习作指导,注重培养学生在习作中表达真情实感。在作文中写心里话,不写假话、空话、套话,提高写作能力。
8、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加大阅读量,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多种渠道学习语文。
以上是本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在具体实施中,教师还要挖掘教材,分析学生,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科学的执行本计划,不断的提高教学水平,更新教学方法,使本班语文成绩有更大的提高。
2009年8月
第三篇:各国语文教什么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内容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让学生变聪明,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由此可见,阅读才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换言之,只有让学生觉得书籍就像朋友一样可亲可敬时,他们才愿意坐下来去从容地阅读和体会;也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在教师可行的指导下,学生才能够把自己的课余时间,喜怒哀乐都花费和寄托在书籍当中,从而促使阅读成为生活的一种必需,一种能力。
【关键字】阅读兴趣习惯思考探索培养
著名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忠告:“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丰富多彩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在世界的云雨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这让我深深意识到应该让学生尽量多地去了解教科书以外的知识,而除了实践、考察等方法外,最简单的最能付诸实现的就是大量的阅读。知识的获取,阅读是主渠道。然而我们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本里只有为数不多的几首古诗和大量的白话文,这样的教材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吗?并且为了追求高分,无论教师,还是家长,可能更乐于去多做一些练习。可这一切,孩子的成绩真的能迅速提高吗?对孩子的发展真的有利吗?所以如何让学生亲近阅读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是我们当前要思考的问题。,那么,本文试从小学生阅读现状的思考,各国语文的教学内容,让经典回归学生的视野及其我的阅读指导等四个方面来阐述。
一、缘起:小学生阅读现状的思考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体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作出了具体的量化规定。
可是现实呢?为了更好地追求教学效果,教师更注重的是在课堂上的教学,以及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针对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教师要让学生在读中去理解,去习得。可这是不是就是说要我们在课堂上抓住重点句子这样读,或那样读呢?甚至于一句话,学生都能背下来了,还在不停地读。这样的现象我们经常看到、听到。如一节公开课上,语文教师这样说:“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语段),读后说一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读书声刚落,孩子们就“小手直举”,抓住文中的只言片语大谈特谈自己的重要发现。这时,老师就会指名让学生来读,“你说高兴,就请你高兴地读。”“你说伤心,就请伤心地读。”一直会叫上七八个同学,这样的读固然学生很乐意,可是他们真正有收获吗?对他们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帮助吗?而且当你仔细听,会发现大多的发言只是在语言的表层意思上打转,那些“言外之意”、“言下之意”根本就无暇顾及,更别说去感悟语言表达上的精妙了。
平时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很多学生因为功课繁重的原因,没有富余的时间去阅读。而且在教育指挥棒的指导下,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多数家长也不 1
注重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他们更热衷于提高成绩的速成之法,至于孩子的阅读趣,那是以后的事情,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取得好成绩上好学校。殊不知这可是舍本逐末的行为啊!另外,有部分学生多读一些漫画类的书籍,而且内容参差不齐,笔者认为这样的阅读对学生的学业和积累没有太大的帮助。诚然,有些学生阅读面较广,但多数小学生的阅读状况是令人担忧的。课内没有较为有效的指导,课外当然也不会有更好的拓展。放眼国外,我们的阅读教学让人心忧。
二、环顾:各国阅读教学荟萃
笔者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各国语文教什么》,文中介绍了美国、法国、德国和中国台湾的语文课所教的内容,看完之后,对比当下的语文教学,不由惊心。我们如此教育出来的学生大概只会答题,将来如何应对国际化的竞争?现将其观点陈列如下;
1、美国的语文课就是读书会。他们的教材无论教育部还是学校,都不会统一印发,教材的深浅程度是可选的,但无论哪种课程,大量的阅读是逃不掉的,如一个刚上初中的13岁的孩子,一个学期下来可能必须读六七种风格的英文作品,而希望上好一点大学的高中生,平均一个学期要完整地啃10本左右的名著。而且在美国中学语文课程中小说和传记类作品所占的比例很大,与中国语文课本主要收录选段不同,美国中学生要完整阅读整本著作,并按进度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2、法国语文教育曾长期等于文学教育。法语区的经典小说、诗歌和戏剧,都是法国中学教师热衷选择的教材。后来,法国教育部又于2010年5月宣布把电影引入文学课程,将学生感兴趣的性、浪漫和反叛精神引入日常课堂。
3、德国的语文课是“惊心动魄”的公民教育。20世纪90年代,德国曾对基础教育课堂进行改革,目的是让教育“更适应社会发展”。包括语文在内的一些科目选取教材时还专门加入展现社会阴暗面(如种族歧视、违法犯法等)的内容,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释社会现象。
4、中国台湾的语文课最重视古文教育。在台湾的教材中,文言文的比例超过白话文,这是台湾语文课本的一大特色。文言散文集《古文观止》几乎是每一个台湾中学生都精读过的教材。
三、思考:让经典回归学生的视野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几年来的语文学科教学给我最深的体会是:阅读能力强的学生不论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较普通学生强,成绩也不错。所以多读书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和阅读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
这让我想到了在《小学语文教与学》上看到的一个故事:石头和沙子的教学。具体到小学阶段的学习不正是装“石头”的学习吗?再具体到语文学习就更是如此了。可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本里只有为数不多的几首古诗和大量的白话文,这些能够充当“石块”的教育吗?我想答案也应该是不言自明的。
那么什么才能算是“石块”的教育呢?我想只有让经典回归学生的视野,也许可以代替现在大量白话文的“沙子”教学。
首先,就是国学经典的诵读学习。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不应该抛弃的,因为这些经典不但能够传承悠久的文化,还能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让孩子们从小就明白我是为了什么而读书。我校
正在举行的“诵国学经典美文,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活动,应该是紧切时代脉搏的,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要求。然而有的家长却只认识分数,没有意识到对于孩子来说,目标比分数要重要得多。在我班上,一名学生回家读《弟子规》时,被家长明令禁止,理由就是“考试的时候又不考《弟子规》!”此家长的目光短浅,令人叹息啊!
其次就是唐诗宋词的背诵。
俗话说:“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做来也会吟。”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凝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优美的意境以及深刻的内涵都值得我们去深深体味。所以让孩子去背一些古诗,既可以提高孩子的文学品味,也可以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就是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
“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当学生进行阅读时便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而且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故事性强,并将道理蕴含在故事当中,这是孩子们乐于接受的,也是符合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的。许多的家长花很多钱给孩子买作文书看,认为这样就能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诚然,孩子也许能从中学到一点皮毛,可是不可能从中学到作文的精魂。因为这个是孩子自己的思想,他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也就不会有自己的想法。不会思考,作文当然就没有灵魂。而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以其优秀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情节而获得了孩子们的青睐。所以让孩子们用他们课外时间到时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去遨游吧!
四、探索:我的阅读指导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阅读有很多研究,他对阅读与学习能力的关系阐述得很多也很清晰。他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孩子在小学,仅仅依靠聪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如果没有阅读垫底,年级越高越会显出力不从心。在笔者的几年的语文教学中,也发现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让孩子的智力状况和学习能力更好,而缺乏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得很平淡,求知欲也相对较弱。那么如何让学生热爱阅读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呢?笔者有几点粗浅的感受。
1、书卷多情似故人——让学生亲近阅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先贤说得很好,兴趣是最好地老师。那么如何让学生觉得书籍就像朋友一样值得亲近呢?我想那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帮他们选择有意义的课外读物。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教师在不同场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去选择。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应以儿童文学为主,因为儿童文学家在创作时都有自己较为明确的读者对象定位,在内容上比较适合儿童的口味,从而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小学低年级应以图画书作为学生阅读的主体,小学中高年级可阅读一些经典的长篇作品。
笔者在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读与课本配套的《同步阅读》,因为这些文章是与教材相同主题的文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更深地理解主题,同时学习相同的表达主题的方法。其次,要求学生儿童文学作品,这些较为符合学生的心理,而且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多变,学生很喜欢,而且也能较好地激发学生亲近阅读的兴趣。最后,对于一些爱钻研和思考的学生,可以推荐他们读一些科学和历史类的书籍。
而且这些书籍,老师只推荐种类,不提供书名,让学生自己去找来,然后让老师来鉴定能不能读。这就给了学生的一个选择的机会。让他们自主地去决定自己要读什么。
2、晨昏忧乐每相亲——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扩展学生课外的阅读面,并对各个年级的阅读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多种课外阅读的方法。著名语文教育家徐特立也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所以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使之成为一种习惯的前提。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指导:(1)指导写读书笔记,可以记的内容有:语文基础知识、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迹及豪言壮语等。(2)指导记录的方法:A、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划出优美或重点的词句(这种方法只能用于自己的书籍上);B、做好批注。在你读后有感受的地方,用一句或几句话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3)任何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监督,所以在习惯养成初期我要求学生在第二天上交并认真检查。对于做的好的,和读得快的,要给予表扬,以起到示范的作用。(4)让学生将自己读过的书的名称写到名单上,张贴在班级中显眼的位置。并告知学生期末时会选出读书既多又好的同学为“读书之星”。当以竞赛的方式来出现时,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现在班级里学生读书已蔚然成风。我想,在不久的将来,去掉了检查的约束,他们也会在自己课余的时间,将自己的喜乐在书中找到寄托,到那时,读书也就不再是一种要求,而是生活的一种必需,一种习惯。
阅读是一种能力,它不仅仅是学习和继承前人和他人的知识,还将影响到人类社会现实和未来的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潜能和素质的发展,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笔者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不遗余力地贯彻阅读这一宗旨,为学生的长期发展打好基础!以上为笔者在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肤浅的理解和体会,不当之处,还请多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传统语文教什么》,《小学语文教与学》第3期。
3、王易,《各国语文教什么》,《读者》2011年第1期,4、张万祥,《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天津教育出版社。
第四篇:九年级语文教情学情分析
九年级语文教情学情分析
吴起二中
张宝玲
本次期中考试试卷结构合理,既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又注重对综合运用能力以及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考查。同时,试题能根据课程标准把握重点、难点;知识点覆盖全面。
从本次考试来看,两极分化十分明显,尤其是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比较弱。具体来说:
1、文言默写。学生眼高手低。依提示填写诗文原句,得满分的同学很少,其原因不是学生不会背,而是眼高手低,书写错误很多。
2、解读文本不仔细、不用心。
3、审题不严。有不少题结合文本内容解答的题,却抛开了文本,架空分析。分析、理解、探究等方面能力欠缺。
4、答题语言缺乏条理,表述不全面、不准确。
5、作文分数普遍不高。
另外,学生懒,不愿背古诗文,不愿做题,抄袭现象严重。上课时注意力易分散,上课效率不高,课后也不能及时复习巩固,做题时不能正确对待。另外,教师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培养好学生的学习习惯;针对性较差,训练不到位;检查力度不够。
针对此次考试所反映出来的现状,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抓住基础知识、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体如下:
1、科学研究教材内容及学情特点,制定可行的教学思路。
基本思路是:尽快推进新授课进度,努力争取更多系统复习时间,力争本学期结束新课。
2、基础知识要抓实抓牢。对文言古诗的默写有待细化、强化。常用字的音、形、义,文学常识,名著阅读,经典诗文的背诵默写,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所必备的有关知识要整理分类,反复强化识记。
3、提高阅读课的效率,注重培养整体阅读的能力。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读书和思考。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
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把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到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上。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
4、要重视方法的指导与能力的培养。现代文阅读,重在研读材料,审清题意,按点答题。对理解性阅读、评价性阅读、创造性阅读三个层次,应培养学生准确抓住问题要害,并能用简要的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重在怎样解出这个正确答案的解题过程、思路,表达的条理性。
5、教学要有开放性,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不强求整齐划一,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6、作文要进一步加强,一定要养成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反映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良好写作习惯。重视作文指导、作文评改、作文后评析等几个重要环节。加大练笔力度,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另外特别重视书写训练。
7、处理好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与积累的关系。
8、评价以激励为主,但要及时纠错,决不姑息放任。
第五篇:九年级语文教情学情分析
九年级语文教情学情分析
漳县三中
周虎
一、教学成绩分析:
本学期,我教九年级4、6班语文,本次期中考试语文及格率85℅,稍高于级平均及格率,与去年本校同级同期语文及格率基本持平,但与中考责任书确定的95℅的目标相距甚远。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从答卷情况分析:
1、文言默写。学生眼高手低。依提示填写诗文原句,得满分的同学很少,其原因不是学生不会背,而是眼高手低,书写错误很多。
2、解读文本不仔细、不用心。
3、审题不严。有不少题结合文本内容解答的题,却抛开了文本,架空分析。分析、理解、探究等方面能力欠缺。
4、答题语言缺乏条理,表述不全面、不准确。
5、作文分数普遍不高。
由此折射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督查不到位。
2、现代文阅读课堂教学效率极低。
3、作文教学不够重视,作文指导不到位。
4、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保证。
5、自习早晚读的指导不到位。
三、教学改进措施
1、科学研究教材内容及学情特点,制定可行的教学思路。
基本思路是:尽快推进新授课进度,努力争取更多系统复习时间,力争本学期结束新课。
2、基础知识要抓实抓牢。对文言古诗的默写有待细化、强化。常用字的音、形、义,文学常识,名著阅读,经典诗文的背诵默写,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所必备的有关知识要整理分类,反复强化识记。
3、提高阅读课的效率,注重培养整体阅读的能力。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读书和思考。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把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到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上。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精讲多练,讲课时间不超过15分钟。
4、要重视方法的指导与能力的培养。现代文阅读,重在研读材料,审清题意,按点答题。对理解性阅读、评价性阅读、创造性阅读三个层次,应培养学生准确抓住问题要害,并能用简要的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重在怎样解出这个正确答案的解题过程、思路,表达的条理性。
5、教学要有开放性,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不强求整齐划一,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6、作文要进一步加强,一定要养成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反映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良好写作习惯。重视作文指导、作文评改、作文后评析等几个重要环节。加大练笔力度,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另外特别重视书写训练。
7、处理好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与积累的关系。
8、评价以激励为主,但要及时纠错,决不姑息放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