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精益运营模式下的港口企业成本管理
浅谈精益运营模式下的港口企业成本管理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导致着世界各国的企业都进行着不同程度的竞争,而麦哲伦的全球航海旅程又使各个国家的交流变得十分紧密,在全球一体化的世界环境下,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就显得十分重要。海洋运输业作为港口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运输业上发挥着它的重要作用,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市场环境,如何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提高港口企业在社会运营成本上的竞争力,使港口的装卸空间市场的到扩大,更好的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港口市场环境是现阶段我国港口企业加强在成本运营管理上的核心内容。以下本文就从现代港口企业的运营成本在管理上的局限性入手,利用创新的发展性思维加强其在对港口企业上精益求精的管理思想,对在加强我国港口企业运营成本管理上的一些问题进行谈论研究,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精益思想;港口企业;成本管理
近些年由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文化实现全球一体化的变化环境中,我国的沿海港口在这种贸易环境中也在迅速的发展,港口企业作为现代海洋运输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随着这种全球一体化的变化发展进程在现代物流业中在发挥着它的巨大作用,而它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也日渐明显。在2006年的8月,为了更好的发挥港口企业的作用,顺应这种瞬息万变的社会市场环境,国务院对《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进行了研究探讨,在进行一系列的探讨中将其进行了通过,《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在国务院的通过进一步的推动了我国港口企业在顺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这样港口企业就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在扩大港口企业的装卸空间的前提下推进港口企业的精益运营模式的成本管理,使其在港口企业的行业竞争中更好的发挥它的竞争优势。
一、港口企业精益思想的具体内涵
“精益思想”主要是来源于企业在生产中的精益,其思想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期由欧美的一些管理学者以丰田汽车公司在进行生产运营组织方式的基础上所总结出来的。“精益思想”是一种全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经营运营理念,其在技术、方法和工具的集成上都具有现代化思想的科学体系。在精益思想的具体含义中,其“精”是表示在生产上要做到产品的精良、精美和精确,其“益”是表示在企业的运营中药具有良好利益和效益等,“精益思想”的核心理念是要在生产中具有整体优化的观点对企业的整体价值流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在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上能充分的运用企业现有的生产要素,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的对企业的非增值作业和增值作业进行确定,在企业进行科学设计确定的基础上加强对管理流程的操作,尽可能的减少以至消除存在的部分非增值作业,最大化的降低企业在生产中对资源的浪费,达到以最少资源投入获得最多的经济效益的能力,增强企业在现代市场需求上的应变能力,提高创新精神[1]。
二、港口企业在现行成本管理上的局限
我国的港口企业在对成本运营的管理上主要是建立在其生产和利用的基础上的,这些港口企业按照生产成本所能达到的最优化要求对生产进行有组织、有科学的生产预测、生产决策、生产计划、生产控制、生产分析和生产考核等系统的生产科学管理,这种系统的生产管理决策是港口企业以及各行企业在生产管理运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现代港口企业的成本运算中,其成本主要是由港口的收入减去港口的运算来计算的,收入的多少就决定着成本上的花销,在企业的成本运算中如果收入作为固定常量出现收入下降的情况时,为了保证企业的利润就必须降低对成本的开销。通过这种传统的运营模式和精益运营模式对比,会发现传统港口企业在对生产成本的管理上还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1、观念依旧落后,成本运算管理不够精细
一般来说,港口企业都是根据其在经营中的不同业务特点来对企业的收入和成本等项目来进行划分的。就拿港口企业在堆存收入和堆存成本、装卸收入和装卸成本来说,港口企业在对货物的装卸收入和装卸成本上,会计在进行核算时会把所有的与装卸成本、装卸支出有关的项目进行统一的整理,对相关的项目进行一个系统的分类,但是不要对核算的结果进行明晰的划分,会计在核算时这样做的好处就十分的简单和方便,其不足就是,不能很好的知道一种货种或者某一批次的货物在装卸上产生的单位成本。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对企业的某种货物在保本价格上不够了解,在这种激烈的港口企业竞争中会直接导致企业无法确定对货主的装卸费进行优惠。
2、港口企业在企业的责任成本上比较薄弱
港口企业在对企业的业绩进行核算时都是以货物的吞吐量做为指标来衡量的,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就会忽视对成本指标的列入,港口企业通常情况下都是以现行的成本控制对企业进行整体的划分来成立专门的成本责任中心,这个中心的采购部门在很多情况下都不会进行相应的询价程序,这样就会导致采购的成本扩大,加大仓库的库存压力,这种想象的产生往往都是没有进行统一的调度流程,而是想当然的根据港口的现场进行随时的安排,这样就导致港口企业在运用中无法实现对成本的预控。
3、港口企业在成本管理的视角上十分狭窄
港口企业在传统的成本管理上往往只局限在某个单个的港口企业,这样就忽视了对上下游客户的价值提升。这种对上游供应商、进出口商和贸易公司以及部分代理商不够重视的现象就无法实现对上、下游企业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价值链成本管理,而对港口企业实现“精益思想”的成本管理下,港口企业在进行商业活动中就无法片面的追求自己的单赢,港口企业只有通过接触各种类型的客户才能在不断的运输行业中的到长远的发展。
4、港口企业缺乏相关的、全面的成本管理信息
传统的港口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有效地日常港口的业务运作进行实施,这种不全面的成本管理模式就容易导致管理者作出不全面的管理决策,同样在某种程度上夜增加了港口在成本信息管理上的费用。
三、港口企业在精益思想下对成本管理上的建议
1、树立港口企业在精益成本管理上意识
港口企业在对企业的成本管理上进行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企业在成本费用的实施上实现最小化,在利润的收入上实现最大化,这样就能提高企业员工的待遇同时实现企业的再生产[3]。精益运营模式下的成本管理就是要通过企业中的全体员工的自觉性来实施的。企业的成本管理不仅仅是会计部门的事情,同时也涉及到企业中的每个环节。总之,增强港口企业的成本管理意识就要企业内部中的每个成员来共同执行,对运输装载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严格的执行,这样的话就可以有效的节约成本,真正的达到“节流”的目的。
2、加强港口企业在成本管理流程上的再造能力
港口企业在生产运输的基本活动中主要有生产调度、采购、组货、装卸、仓储以及物流增值服务等;其辅助活动有生产运输计划、生产运输财务、生产运输人事以及生产运输技术和拓展等,港口企业在将每一项活动进行分解的过程中就会尝试不同的途径对相关的成本进行降低,这样在装卸中的完整过程就是所形成的一条系统的作业链。有些港口企业在对货物进行作业时都会遵照装载性质是否相同的原则,这样就会更便于企业对各个责任中心进行责任考核。这种对港口企业的管理流程实施再造能力的加强就能使企业能够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交货,同时还能保证高质量的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3、加强港口企业在精益理念下物流成本的管理
在实现世界贸易的过程中90%都是通过海上运输的方式实现的,港口是每个物流企业在进行贸易时的运输起点和终点。所以在港口发挥其巨大作用的情况中,其物流成本就占有了[2]
较高的比重,在港口企业的物流成本中主要有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存货成本以及港口业务费这四部分。港口企业在保证客户需求的情况下,还要减少对物流成本的浪费,这是精益理念在物流成本管理中的根本目标[4]。在精益的运营模式下其物流成本就要通过精益物流来实现,精益物流就是要从客户的立场来出发,以客户的需求作为其企业服务的理念,同时对企业服务中的每一环节的价值链进行分析,来完善港口企业的物流成本运算,这样就可以发现每一个存在浪费的环节,实现管理上的完美化。
4、加强港口企业在服务管理上的成本精益
港口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着服务的性质,港口企业很多时候都要按照客户的需求将货物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空间上的移位,这样对每种货物进行规定的分类和对其操作的流程就是企业所形成的最终产品。所以可以此过程作为其企业在服务中的成本核算对象,在按照工时给各个运营中心进行分配任务,通过对港口企业在服务管理上成本精益的加强就可以更大化的提高其服务质量,提高港口企业的业务。
5、积极推进港口企业的现代化管理进程
对于一个企业的在进行精益的模式来说,一个企业只有具备了一套完善的成本管理系统才能够实现企业的的整体价值,才能够在企业的价值链中对其所涉及到的全部运营费用进行准确的估算。一套完善的历史成本数据可以很好地对港口企业在运营中的成本进行实时的监控,这样才能提高企业在生产运营成本中的准确度,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使管理方式与运营业绩系统相互联系和呼应,使港口企业具备更高水平的现代化信息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港口企业就要同时运用信息技术和集成管理理论把企业的核心决策、成本管理系统和支持性决策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实现港口企业向精益运营模式上成本管理的转变。
四、总结
通过本文的分析发现在港口企业中实施精益的运营模式其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以利润为主导的成本理念,是一种新形势下的新理念。这种新的成本管理模式更新了传统的思想观念,尾现代化得成本管理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思维创新空间,使港口企业更好地适应着这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市场中。
【参考文献】
[1]陈明.港口成本核算与管理问题探讨[J].交通财会,2009(1):41-45.[2]吴泷.精益成本管理模式及其启示[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7):81-85.[3]李建雄.港口企业降低成本的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10.(4):70-71.[4]陈世玲.港口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思路与运用[J].河北企业,2009(2):28-29.[5]陈明坤.精益会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5]
第二篇:精益生产与成本管理
精益生产与成本管理
我国制造业虽然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总体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1/5,日本的1/4强;制造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仅为美国的1/
25、日本的1/26;制造业结构仍然偏轻,表现为装备制造在制造业中的比重不到30%,远低于美国的41.9%、日本的43.6%;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产业主体技术依靠国外,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依附于国外企业的组装业比重大,工业增加值率仅为26%,远低于美国的49%、日本的38%;低水平生产,能力严重过剩。
JIT生产是当今制造业生产的追求,精益生产最大的好处之一,在于其对成本降低的显著功效,要想达到精益生产的成本控制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浪费,下面我就那些“浪费”会使对应的成本增加因素进行对比:首先是等待的浪费,精益思想认为非增值作业就是无形成本的增加,出现等待原因有那些呢:生产线上产品种类的切换、工序间不平衡、机器设备的故障造的等待,缺料、生产计划安排不均衡使用机闲置。这种类单项来看好象不会,其对应的差异成本主要体现在整体上,造成是生产能力让费,使工人的工资、设备的空转等无形成本的增加。
JIT中浪费的东西,应该从预测生产上解决。因为JIT控制好了,库存的,人力的等等都是到了一定极限,不能怎么动了,如果还想提高效率,减少浪费,应该在预测生产的角度看生产流程上的浪费了。比如,预测做的好,库存滞留量还有压缩可能,生产分配可以更合理,降低JIT中浪费比较大的环节在整个流程中的比重。
其次是库存的积压的浪费它会直接造成资金积压,看看那些不必要的库存增加,会导致那些结果?
1.产生很多不必要的搬运、仓库管理堆积、寻找放清除工作
2.场地的占用、仓库租金费用的增加、管理费用增加
3.生产能力不足被掩盖,先入先出作业成为困难。
那库存积压的直接原因就是采购过多或不足、制造过多也会造成库存积压,当在制品、成口积压会增加转移的成本及运输设的的成本还直接导致资金的积压。要减少库存,各个部门应协同,准确预计需求。库存减少了,流转资金就多了,自然成本也降低了。因此,精益生产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管理,沟通与协作。再次,过分精确的加工也是一种浪费,它会造成不必要的人工浪费,使用了多余的作业时间和其它设备,使额外的人员、人力、生产资源、水电等费用增加,加工的管理工时也相应增加,时间浪费还会影响产量的完成。这首先是产品设计和技术要求超过了必要的产品功能。设计者给产品规定了过高的精度,强度,无用的功能、结构等等。
产品质量问题是最大的浪费:
1.次品返工、服务等相关工作使成本增加,如工时、人力、工具、设备、管理费用等都会相应成本增加,客户的服务成本也会加大!
2.还有出现废品后对废品本身处理就是一浪费,当有退货时还需要额外的索赔及相应的费用支出
3.质量问题到导致信用等级的降低,失去对客户的信誉就等于失去了市场,对市场宣传的无形的成本也会加大!
产品的质量成本包括:
预防不良的成本:在防止不良阶段所做的工作所花费的成本;
鉴定不良的成本:检验时所花花费的成本;
内部缺陷的成本: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不良而进行的返工或者维修所的成本;
外面缺陷的成本:产品的售后服务,以及由质量问题失去顾客的成本
可以在确定相应的参数(比如新生产线是否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旧线全盘否定后需要多久才能将新线投产、固定资产折旧、新线成本等)之后经过定量计算,选取效益最大化的方案。
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在企业中其实浪费随处可见,不增加效益的活动比比皆是,那么我们如何加强成本管理呢?说到成本控制,很多人会想到用新材料、技术创新、工艺改进、设备改造等等,然而我们会发现这些都是在一种发散思维的状态下进行问题探讨,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如何系统地看待这样一个关乎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也从侧面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层的系统化工作思路的成熟度和团队职业能力。
在这里试图以成本控制这个议题来演绎系统化思考问题的一种方式。
成本控制的基础在于从企业内部管理入手,采用各种科学管理方法,提高内部劳动生产率。前面提到的那些方法都属于这一层面,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降低产品的单位成本。当然这个方法是有限度的,就是当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所发生的必要支出与提高效益带来的收益相平衡时,就达到了一个临界点,过了这个临界点就会得不偿失。
在内部管理达到效益临界时,我们开始从产品质量管理入手,通过全面质量管理降低次品率,从而降低正品成本。而当为质量管理发生的额外支出与质量管理效用相平衡时,该手段也达到了效用临界点。突破新的临界点一般采用价值工程的方法,即衡量成本构成和产品功能之间的关系,即在功能的取舍与成本的升降间寻求方法,使得产品的性价比得到提升,从而有效控制相对成本。当然这样的操作也是会有所穷尽的。
随着视野的开阔,我们现在还可以通过整合资源配置、优化供应链等方法为成本控制提供新的途径,比如外包等。
从提高劳动生产率,到降低次品率,再到提高产品性价比,再到资源整合、供应链管理,这样的一个思
路是建立在系统考察企业各个层次的运作机理的前提之上的,我们把视线先从成本这个概念上超越过去,完整地看待企业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从基础入手,逐步提高思路的层面和运作的宽度。
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从各个环节分别入手,可以通过群策群力的方法集思广益;而降低次品率的全面质量管理需要将各个环节同时纳入,在一个大的协同标准下进行努力;至于价值工程则更是要紧密连接市场,使企业根据市场的实际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合理的运作,企业的各个部门尽管在这个层面上各自的权重不同,但是整个企业需要和市场(外界)进行有机的联系,每个环节都需要发挥自己的作用;至于资源整合、供应链管理,将在更深刻的层面上对企业的运作提出全新的要求,甚至会因此对企业的现有结构产生巨大的影响,企业将对上下游供应链中的企业进行适度的信息开放。
成本控制只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的诸多问题中的一个,企业还有很多类似的问题要考虑,如何系统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一个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中的企业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当今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即从简单的片面的看待管理问题到系统的全面的理解企业中的现象,同时树立起无限追求卓越的思想。精益生产管理只是公司里众多管理环节中的一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局部到全面,只有无限的持续改进,不断变革创新,才是企业成本控制的基本办法!,
第三篇:浅析精益生产模式下的品质管理思路
浅析精益生产模式下的品质管理思路
精益生产管理对品质的认识可以归纳为一个核心,就是追求零缺陷,追求客户的100%的满足。但是实施精益生产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是不能以牺牲安全和品质为代 价去提升生产业绩。因此实施精益生产的核心前提必须保证提供客户满意的产品品质和追求零PPM(百万分之),即我们一直提及的零库存、零缺陷为前提。在整 个组织,特别是告诫生产现场人员,如果出现百万分之一的不良意味着送到客户的手中就会带来100%的不良,这点我们的组二QC是深有体会的。
以往谈到精益生产管理时往往偏重于介绍精益生产中对生产平准化、物流、看板、标准作业、U型生产线场地布局、多能工训练等方面的内容。但很少有人去对品质管理流程去做精益生产的管理与改善。结合我司的产品特针与过程流程,在此提出几点我部的品质精益管理思路。一、一专多能:
一专多能,一人多岗,着眼于多能手方向培养。一能提高基层人员的综合业务技能,二有利于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与调配,在突发事件前,有足够的人员来应对。比如,我们的IQC分外观组与功能组,在一专多能岗位制培养机制,使我们的功能组忙时外观组人员可以进行支援,外观组忙时,功能组也可以进行人员支援,这样也很好的解决了人员与报检高峰期之间的矛盾。
二、防呆设计:
在生产过程中,作业者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终有失误的时候,有些人为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将品质水平依赖于人的工作态度,一则品质仍不能有效保证,二 则需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检验控制。但是我们能否设计出这样的装置,不给操作者犯错误的机会,这就是精益生产管理的普遍使用的品质控制防错装置,例如: 1)作业忘记或失误时,工件无法放入夹具内; 2)作业忘记或失误时,机器不能启动;
3)出现加工错误时,传输滑道将阻挡不良的工件,不能流到下道工序; 4)加工过程失误时或者定为不到位时,警报装置鸣叫,设备会停止; 5)即使不良品流入生产线,也不会发生错误装配,等等。
在我司组立实际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发现短装、漏装等现象,也不止一次的收受到来自顾客的投诉,在此,引入防呆设计将是解决此问题的一个有效方式: 1.在包装后增加一道计重控制,每箱设定一个合理的重量范围,流过的产品重量不在范围内将自动进行报警,并被输送到不良品通道进行隔离; 2.包装设计进行模穴形状式设计,在漏装配件时,下道工序能很快直观的给予识别加以剔除。
3.定量管控,如该批次生产1000SET产品,投入每种物料均为1000PCS,生产完成后扣除不良品与成品数,若出现某部件有剩余,则该批次产品有短、漏装质量异常。
三、过度检验:
包含没必要检验的项目或样本量过大不合理的检验,过度检验不仅会造成更多不良品的可能,而且还会造成我部检验资源的无序浪费,大量的检验人员辛苦的在做无用功。
其中我部IQC针对供应品质稳定的供应商进行的免检制度就是对过度检验的一种改进,同时我们可以对目前的各部件的检验标准、检验项目进行重新评审,找出多 余的管控检验项目,把它剔除出我们的检验工作中;在样本量的定义中也应考虑慎重,检出力度是其最好的衡量标准,在制定其抽样水平时,我们的工程师应充分考 虑到其参数的普遍性与代表性,从而制定出适宜的,有效的抽样水平。把我们的检验人员从大量的、繁杂的无效检验中解放出来。
四、等待检验: 在QC人员检验中,经常会发生时而大批量到货手忙脚乱,现场主管喊人手不足;时而没有报检批,无货可检。造成检验人员在等待中的浪费。对此,从精益生产的角度出发,给我们的QC主管开几个方: 1.对报检的工作要有前瞻性,做好先期的工作计划与安排;
2.对工作的轻重缓急进行分类,充分应用统筹学原理进行工作安排与调配;
3.量化工作效率,对各种物料的批次检验作业时间进行标准化,并纳入QC人员的考核体系进行考核。
五、自动化:
自动化是精益生产中的两大支柱之一。一提及自动化,大家更多的是想到机台生产线的自动化。而质量控制中的自动化少有人问津。
我对质量管理自动化的理解是:让设备具有人的智能,能自动识别错误和缺陷,而自动化是机械化,无人化操作。把大量的监控QC人员解放出来,提高作业效率,这也是很多企业在精益生产实施过程所追求的目标。
前期有机会到可口可乐的生产线参观,为他们的生产自动化程度感到惊讶。一条线只有四个工作人员,没有一个QC。从上盖、注胶、灌装、封盖、打标、检验全线 一条龙自动化。其检验管控点有缸盖外观检测、灌装重量检测、打标条码检测等全部实现电脑自动化检测,对于不合格的产品,系统会自动剔除送到另一条通道。整 个流程顺畅,有条不紊。观后自感,真正的自动化就是把生产线做一条线艺术线。
目前的生产线,不管是大流水线还是单元生产细胞线在自动化方面还是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提升,从品质的角度来看人为的越多就可能造成的不合格因素越多。自动化生产、自动化控制将是我们今后的一条必由之路。
六、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精益生产、六西格玛、ISO9000体系共同强调的理念。改进持续化在精益质量管理中起承前启后作用,是管理的核心生命力,缺少改进持续管理则无从谈起,而员工职业化、生产系统化、工序标准化则会缺少新的活力和要求,管理将止步不前甚至于倒退。
精益质量管理强调改进持续化,除理念倡导外还包含具体的构成要素和保障条件。改进持续化主要包括如下六类要素:市场意识、领导作用、全员参与、工具方法、测量评价、奖惩措施,如图7所示。这六类措施是改进持续化的保障条件。
市场意识影响改进持续性的动力强弱,影响改进标杆的高与低;领导作用影响改进持续性的组织力度和资源配置;全员参与赋予改进持续性以群众基础和团队力量; 工具方法是改进持续性的方法体系,5W1H、PDCA、QC小组、改进小组、六西格玛项目等均是促进改进持续性的工具方法;测量评价是将改进持续性纳入测 量和管理中,让改进持续性因测量和评价而焕发生机和活力;奖惩措施将改进持续性纳入管理和激励体系中,是测量评价的延续和要求,促进改进真正实现持续性。
改进的项目形式多样,有流程的、标准的、技术的、方法的、管理的。作为品管人员在持续改进上我们有先天上的优势,第一,我们在第一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实时了解生产、质量的统计数据。有效的抓出改善项目进行立项改进。如对生产质量不良率、报废率进行统计分析,应用柏拉图找出重点问题,从人、机、料、法、环管理五要素进行原因分析及纠正预防。达成预期目标后,将流程方法标准化。透过不断的PDCA管理循环改进,不断的提升工作绩效。
总之,精益生产管理思想在品质管理中的应用无处不在,如何将其精髓应用到品质管理之中,除有效的激励措施外,日常工作中各级主管的计划、倡导及意识培养是分不开的。只有真正的把精益文化融入到我司的质量管理文化中来,才能让其在质量管理上发挥最大效益。
第四篇:企业精益管理心得体会
心得一:企业精益管理心得体会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去年,公司通过时代光华管理学院对举办了企业管理知识的培训,经过一年的学习,我收获颇多。深刻领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层管理者,应该如何更好、更合理掌控整个部门的生产运作;并领悟到,应该以管理促创新,以创新促生产,以精益生产理念为部门又好又快地发展保驾护航。下面就精益生产 谈一谈我的一些感想。
1973年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第一次石油危机。日本经济出现了零增长的局面,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被逼到了亏损的境地,惟有丰田汽车公司例外。这说明了丰田公司有一种抗拒风险的强有力的方法,这就是丰田生产方式(精益生产)。而精益生产主要是彻底杜绝企业内部各种浪费,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的质量。而丰田公司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丰田生产方式不断充实、发展、完善,已经形成了一个将科学管理、技术创新、信息革命融为一体的完整管理体系。而现在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要有竞争力就必须在精益生产方面下大功夫。对于精益生产我们只是迈出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所以摆在我们面前的将会是一段难及慢长的历程。而我们要全面开展精益生产必须要从人员的意识着手宣传、培训等工作,而实行动中要从简单容易的做起。精益生产有以下特点:
一、均衡化与多样化
多样化也就是多品种及少批量,但多品种少批量如果控制不好会对我们的库存尾数造成压力,也就是说资金的积压。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做好均衡化的管理,在库存量及合格率上的有效控制是做好多样化的基础。
二、杜绝各种浪费以提高生产效率
操作的浪费在我们的工作中时刻存在,如可找出这些浪费及改善是关键,要找出我们身边的浪费只有全员参与才能做到更全面。要真正能达到杜绝各种浪费还要做大量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才能做到,所以我们做好宣传工作,动员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才能杜绝各种浪费,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三、少人化、自动化
少人化是从省人化过度得来的,这需要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才可实现。而自动化除了设备自动化外,我觉得作为生产部门,人的自动化由其重要,人的自动化指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自动去做事,自动去寻找问题并寻求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挖掘第一个人的潜力,使到在少人的情况下能完成预期的工作任务。所以我们在人员的思想教育方面要多下功夫,使员工的意识上提高做到发处内心的自愿去做,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自动化。
四、柔性生产
柔性生产实际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岗多能,如果我们每一个员工能够掌握多个岗位的操作技能,那么在生产上人员的调动方面较为灵活,是少人化、自动化及杜绝浪费提高生产效率的基础。要使每一个员工能掌握多个岗位的技能必须多给员工有培训及实践的机会,我们要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及给予分配不同的工作,让他们在理论及实践中提高操作质能。
对部门发展的思考:
1、设立有关整顿浪费的制度,降低工人提出改进、创新的门槛。工人只要提出合理、且对生产有益的改进就算一项成果,到年底的时候评比出优秀的成果,给予奖励和公布。这样才能激发工人的创造热情,将员工的智慧充分加以利用,也就是先将第八大浪费减到最小。
2、生产计划要尽可能的细致和科学。因为粗放的计划,肯定会造成库存和搬运的浪费,但是科学的计划还需要在下达计划的先期进行细致的工作,将各项零部件的生产节拍掌握清楚,然后再制订出科学的计划,避免不需要的零件堆满现场的弊端。
3、让现场管理真正地为生产服务。现场管理应是生产管理的基石,而不应是障碍。丰田公司的5s管理就是为整顿现场的浪费而服务的,只有建立起现场管理为生产服务的理念,才能将现场管理真正地做好。
4、工艺人员在编制工艺时,对加工余量的大小应科学、适当,避免不必要的加工和多余的加工,并且在审图时,对图中加严要求的地方应与设计及时沟通,不必要的加严应放松,以减少加工难度和加工时间。
5、对产品质量问题的处理不能仅停留在事后管理的层面上。应制定改善问题的制度,为持续改善创造条件,创造出勇于和乐于面对问题的氛围,并提供对员工的方法培训,以加强对问题的追溯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做到全员抓质量的目的。
最后,我觉得,只要能够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改起,将精益的理念逐渐地渗透于日常的生产中,精益总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我相信总有一天,当我们面临生产计划跟不上变化的时候,不是改变计划,而是学会控制变化。
心得二:企业精益管理心得体会
6月下旬,我在北京参加了国航工程技术分公司举办的精益管理交流研讨会,参加本次会议 ,也是我第一次接触精益管理,收获颇丰。
首先是让我知道了精益生成模型是如何搭建的:企业基层员工使用精益工具,立足于点的改善;中层干部的作用在于建立精益流程,比如生产流程、维修体系、管理方式等,立足于线的改善;高层重在构建符合本企业的融合了精益理念的战略和文化,拟在从面上建立精益未来,建立企业的方法论。精益管理必须是三位一体的,各层级人员各司其职,才能有效推进企业的精益管理工作。
精益管理使丰田生产方式上升到了更高一个层次,让我们知道了这种生产方式是属于世界科学发展进程中的必经之路。那么如何运用好的管理方法及流程提高企业竞争力呢?就要改变陈旧思想、运用创新方法、采取有效实践,最终实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标。记得韩国三星电子集团公司全球革新负责人李永奎先生所说的一句话:tps是一种哲学,简单模仿丰田公司会失败,要采用吸收原则并加以思考,量身定做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才能使企业获得成功。
面对推进精益化管理以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未来的路还很漫长,关于如何开展下一步的工作,我有一些想法:
一、培训非常重要。这次在分公司的培训,让我看到各基地同事对精益管理的认同,以及普及精益生产知识的重要性。今年我们推行精益化管理,着眼点首先是生产现场的改善以及广大员工的学习,让他们了解精益管理的益处。如何让其他员工理解、认同精益管理,我想培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培训让大家了解精益、学好精益、用好精益,把精益管理思想和理念融入到我们的正常生产经营中,这才是做好精益工作的基础。
二、成立精益变革的核心团队。精益成功推进的动力源泉来自于企业领导的坚定决心,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核心领导团队,包括企业的管理监控层、协调推进层、项目实施层。比如以设备设施的工具库房管理来说,库房的布局如何有效,以便生产者借用工具时以最快的速度发出工具,节约等待时间,管理员又如何减少不必要的来回,寻找工具所在架位的时间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库房管理这个团队来考虑及实施的。
三、要树立阶段性的目标。目前推行精益化工作虽然形成了良好的氛围,但各自为政的孤岛现象还有的,精益工作不是几个人来实施就能做好的。现在偶尔也会听到一些同事说感到迷茫,有必要这样来做么。精益是企业行为,而不是几个人的责任,如何进行大流程改善、专业化系统性推进,如何将精益理念上升到更高高度,如何结合分公司的3-5年规划,把生产方式制定出精益计划等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
心得三:企业精益管理心得体会
精益管理像一股新鲜的血液注入到我们质监系统,像一缕春风吹进每一位员工的心里。经过一段对精益管理的学习,让我受益非浅。精益管理把先进的监管理念和管理方法传授给我们,使我们无论在单位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发挥它的作用。
精益管理是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因其日语的拼音均以s开头,因此简称为5s。整理是要区分要与不要的东西,对不要的东西进行处理,来腾出空间,提高生产效率。整顿是要把东西依规定定位、定量摆放整齐,明确标识,以排除寻找的浪费。清扫是指工作场所内的脏污,设备异常马上修理,并防止污染的发生,使不足、缺点明显化,是品质的基础。清洁是将上面实施制度化、规范化,并维持效果。素养是要人人依规定行事,养成好习惯,以提升人的品质,养成对任何工作都持认真态度的人。另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安全,安全是指单位及每一位员工的安全,在这里是着重强调安全的重要性。
在日常的工作中,突出的问题是要查找和使用以前的某些文件资料、执法文书,表格,相关信息,案卷,办公用品等,往往翻箱倒柜,东找西找,大部分时间浪费了,工作效率很难提高。精益管理的全面实施使我们的工作场地地物明朗化,大大减少了寻找资料和物品的时间,工作效率有很大的提高。
把精益管理的理念带到自己的工作中,力求完美高质;及时对我们的文档资料的资源进行整理等习惯通过推行、实施精益管理,使我们的环境整洁、地物明朗、员工行为规范,大家认识到工作不仅要认真、细致、热情、负责,还要不断地学习、总结、改进,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工作人员心情舒畅,士气必将得到提高。同时,精益管理的实施,可以减少人员、设备、场所、时间等等的浪费,从而降低工作运行和办公成本。
当然,做好一时并不困难,而长期坚持靠的则是我们的素养。这是精益管理工作的目的,也是我们的工作目的。今后,我们应该以精益管理工作为契机,抓住机遇、发扬齐心共管、整洁高效的精神,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使我们南岸质监局在广大人民心中树立环境整洁、举止严谨、办事高效、公平公正的美好形象,为我局的持续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心得四:企业精益管理心得体会
自20xx年1月份、2月份共计13天关于精益生产管理的培训,得到的心得和体会如下:
一、精益生产的概念是最小投入,获得客户满足,企业最大回报。这也是我们做精益生产的核心,我们企业属于生产加工型企业。丰田在天不时,地不和,人不利的情况下,能创造性的获得利润,就是因为他们运用了精益生产的管理模式。精益生产是从丰田生产方式中总结提炼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消除企业所有环节上的不增值活动,达到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和改善质量的目的。这种思想和我们企业是完全符合的。
二、精益生产十大工具
是我们运用精益生产的最直接最有效的。第一个工具也是运用十大工具的前提,是6s工作有序安排,在最好6s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做精益。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安全,依次顺序。目视管理,问题解决、业绩考核、计划科学精密、标准化、现场改善、快速换模、看板、价值流分析,这些都是6s做好的基础上,才能做好的工序。
三、动作不增值,工作增值这是大野耐一提出的,我们日常工作中活动有很多,动作是增值的,工作才是增值的。我们在衡量我们做过或者正在做或者是将要做的,要先想一想,这个是否是增值的活动。这是对我最大的启发。
四、精益生产的两个方法是消灭浪费,准时化生产。什么是浪费:一切不为顾客创造价值,消耗资源的活动就是浪费。精益生产的七大浪费,多余动作的浪费是感触最深。在日常办公中,多余动作是经常有的,例如文件件摆放不合理,用时不是很方便,消除这种浪费,是要在6s的基础上做的。一个月内不用的不放在手边,这是对我很有益处的。
五、什么是不平凡,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什么是不简单,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及时不简单这是海尔张瑞敏说的一句话。我只是人力资源负责考勤平凡工作的人,精益也同样让我受益匪浅,考勤合工人工资是比较乱的,做这项工作时,一是要把资料收齐,二是要集中一段时间做这项工作,这样才不会出错。如果做这项工作时,又断断续续做其他的,效率大大减低,这也是一种浪费。
六、做精益,我们一定是坚持、持续改善。一个动作或者活动被重复21次,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做精益生产,是公司全体员工都要做,都在做,每个人都不例外,是要把这种精益的思想渗透到每个人的思想,从而达到改变,公司才能有变化。
七、作为人力资源的成员,我们最重要的及时各项培训,包括新入职员工,车间各工种的定期。不定期培训。也是推行精益生产管理七项工作的首要工作。
八、做精益生产要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他不仅仅是在应用在工作中,生活中也可以精益化。
第五篇:《高效精益成本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精益高效成本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精益高效的成本管理是企业取得利益的关键,只有做好成本管理,才能从最起点为企业创造效益。现代企业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既要求得生存,更要求得长期成长和发展,削减成本就成了一个企业面临的永恒主题,目前,许多中小企业只注意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而忽视设计研发、供应过程和销售过程的成本控制;只注意投产后的成本控制,忽视投产前产品设计及生产要素合理组织的成本控制;缺乏经营控制,忽略了成本管理的事前预测和管理决策,导致成本计划不准确,事前成本控制薄弱,成本预测、成本决策缺乏规范性,成本计划缺乏科学性,造成生产成本控制的盲目性。企业应该在危机到来之前就及早地考虑这些问题,以便能以别人所不具备的竞争优势赢得有利地位,不能等到危机到来时才临时抱佛脚!精益成本管理思想的精髓就在于追求供应链成本的最小化,即采购成本、研发成本、生产成本、质量成本、物流成本和服务成本的最小化。
通过对精益高效成本管理学习,我对精益高效成本管理的理解更为深入。精益高效成本管理是从丰田生产方式中总结提炼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消除企业所有环节上的不增值活动,达到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和改善质量的目的。实现精益高效成本管理的基础是稳定的生产运作,及时供货(JIT)和稳定的质量保证是实现精益高效成本管理两大推动力。精益高效成本管理主要是彻底杜绝企业内部各种浪费,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的质量。丰田公司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丰田生产方式不断充实、发展、完善,已经形成了一个将科学管理、技术创新、信息革命融为一体的完整管理体系。如何运用精益高效成本管理理念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没有定式的,它是一个需要结合企业实际的情况,以精益思想多角度着眼,使用不同的精益工具,由表及里逐步持续改善的过程。现将本次学习体会到的有关精益生产的内容总结如下:
一、“均衡化”与“多样化” 多样化也就是多品种及少批量,但多品种少批量如果控制不好会对我们的库存尾数造成压力,也就是说资金的积压。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做好均衡化的管理,在库存量及合格率上的有效控制是做好多样化的基础。
二、杜绝各种浪费以提高生产效率操作的浪费在我们的工作中时刻存在,如
可找出这些浪费及改善是关键,要找出我们身边的浪费只有全员参与才能做到更全面。要真正能达到杜绝各种浪费还要做大量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才能做到,所以我们做好宣传工作,动员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才能杜绝各种浪费,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三、少人化、自动化 “少人化”是从“省人化”过度得来的,这需要提高
员工的操作技能才可实现。而“自动化”除了设备自动化外,我觉得作为生产部门,人的“自动化”由其重要,人的“自动化”指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自动去做事,自动去寻找问题并寻求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挖掘第一个人的潜力,使到在少人的情况下能完成预期的工作任务。所以我们在人员的思想教育方面要多下功
夫,使员工的意识上提高做到发处内心的自愿去做,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自动化”。
四、柔性生产 “柔性生产”实际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岗多能”,如果我们每一个员工能够掌握多个岗位的操作技能,那么在生产上人员的调动方面较为灵活,是少人化、自动化及杜绝浪费提高生产效率的基础。要使每一个员工能掌握多个岗位的技能必须多给员工有培训及实践的机会,我们要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及给予分配不同的工作,让他们在理论及实践中提高操作技能。企业精益高效成本管理渗透于企业各个环节,是一个需要全员参与、共同推动的,要实行精益高效成本管理,要关注以下几个环节:
1、设立有关整顿浪费的制度,降低工人提出改进、创新的门槛。工人只要
提出合理、且对生产有益的改进就算一项成果,到年底的时候评比出优秀的成果,给予奖励和公布。这样才能激发工人的创造热情,将员工的智慧充分加以利用,也就是先将第七大浪费减到最小。
2、生产计划要尽可能的细致和科学。因为粗放的计划,肯定会造成库存和
搬运的浪费,但是科学的计划还需要在下达计划的先期进行细致的工作,将各项零部件的生产节拍掌握清楚,然后再制订出科学的计划,避免不需要的零件堆满现场的弊端。
3、让现场管理真正地为生产服务。现场管理应是生产管理的基石,而不应
是障碍。丰田公司的“5s管理”就是为整顿现场的浪费而服务的,只有建立起
现场管理为生产服务的理念,才能将现场管理真正地做好。
4、工艺人员在编制工艺时,对加工余量的大小应科学、适当,避免不不必
要的加工和多余的加工,并且在审图时,对图中加严要求的地方应与设计及时沟通,不必要的加严应放松,以减少加工难度和加工时间。
5、对产品质量问题的处理不能仅停留在事后管理的层面上。应制定改善问题的制度,为持续改善创造条件,创造出勇于和乐于面对问题的氛围,并提供对员工的方法培训,以加强对问题的追溯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做到全员抓质量的目的。
总之,只要能够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改起,将精益的理念逐渐地渗透于日常的生产中,精益总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我相信总有一天,当我们面临生产计划跟不上变化的时候,不是改变计划,而是学会控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