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暑期湘西支教的思考
对暑期湘西支教的思考
谢小龙
2013年2月15日
今年是我第二次赴湘西支教。去年我大二,是以一名普通队员的身份在都良田小学支教的18天。说实话,那时对支教没有多大的感触,就好似在农家乐玩了18天,顺便教教书,搞了几次活动,带着一群孩子们玩一玩,仅此而已。记得那时候我的脑子里对那次支教意义的定位就是它将是我生命中一次不平常的经历,是我大学生涯里浓墨重彩的一笔。支教回来后,我选择了留下接着做下一届的核心成员,于是我就成为了爱心团队四期队长。时隔一年后,我以大队长的身份带着26名队员再赴湘西支教。这一次我对大学生暑期支教的思想认识还是经历了几度变迁,最后终于也得到了一些可以让自己坚守的定论。我的想法在别人看来也许是不够成熟的或者有失偏颇的,但至少是我经过两年的思考实践得来的,我想说出来,希望能对以后的湘西支教意义的探讨有所帮助。
在湘西农村,大部分是留守儿童,每个家庭生的孩子都比较多,普遍在3到5个。这些孩子平日里缺乏关爱,他们中很多孩子在性格上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孩子过于孤僻,有的孩子又极其调皮,有的孩子甚至可以用顽劣来形容。但是我坚信每一个特殊的孩子背后总会有一段叫人心酸的故事。每个孩子背后的故事都会让人感动让人深思。在支教的时候,每当有队员对这些孩子表现出不耐烦的时候,我都会这样去开导他,希望队员们能静下心来,用心走进这些孩子。当你真的能耐下性子走进这些孩子的世界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一切并不是平时看到的那么简单。我鼓励队员们课下能主动地去跟孩子们聊天,主动去参与到孩子们的生活中去,比如和孩子们一起放牛,一起摘蘑菇,一起洗澡等。我希望队员们能通过这种方式,走进孩子们的心里,真真切切地去了解这些大山里留守儿童的内心。
这几年,随着各路媒体对湘西贫困山区报道的增多,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片地区,各种物资的捐助纷至沓来,各种披着慈善外衣的商业炒作也粉墨登场。社会及政府提高了对这片贫瘠土地的关注是件好事,但没有节制、没有规划的各类捐赠却让人喜忧参半。以都良田小学为例,因为都良田小学就坐落在省道边上,交通相对比较便捷,所以都良田小学也是每年收到各类捐助相对较多的小学之一。结合我个人在都良田小学支教的两次经历,发现都良田的孩子们对铅笔、篮球、书包等文体用品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的珍惜了,孩子们对各类捐赠也都习以为常了,也没有太多的感恩意识。我个人认为现阶段对湘西的支教,物资的帮助是最低级的。孩子们的衣服、文具等,只要能保持他们不缺就好,教育他们长大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反而更还。泛滥的物资捐赠会扭曲孩子们的心灵,如果往重里说,可能会因此毁了湘西的一代人。
记得我在带团队的时候,脑海里时刻牢记着一个理念“我们要献爱心,但也要锻炼自己”,所以今年我在告诫队员们“做爱心不为名、不图利,但求一份爱心”的同时,也要求队员们在湘西支教的同时可以结合自身喜好或者自己的专业,再结合湘西当地的实际情况相应的开设研究课题,做研究报告或者撰写论文。在我的鼓励下,初等教育专业的陶子慰结合自己平时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探索出了一套符合板当禾小学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临床医学专业的陈颖高,在支教期间积极的组织队员一起对新桃小学的学生做体质调查,最后写出了一篇很有参考价值的调查报告。如此,我们在支教献爱心的同时,也增长了自身的才干。那么,“用爱回报社会,用责任点亮梦想”也将不再是一句空话。
在给新队员面试的时候,我就在问队员,你能给湘西带去什么,而大家也一直在苦苦追索,有的人甚至为此而迷茫。我曾告诉过他们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我说我们能给湘西带去的确实很有限,对湘西的改变甚至是微乎其微。我们不能给孩子们带去很多知识,但我们却能给那里的留守儿童们带去更多的心灵上的关怀。也许那里的孩子们不愿听你的课,不愿完成你布置的作业,但如果孩子们愿意课后跟你一起玩耍,期盼你每年的到来,也就是说,你
已经成为孩子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在孩子们的童年回忆里留下爱的记忆,这难道还不够有意义吗?我们要利用每年支教的机会,和孩子们结成可以交心的朋友,再用我们的言传身教,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给孩子们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在他们幼小的心灵处播种下梦想的种子,为孩子们开启一扇正确地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让这些留守儿童们有一个温暖的童年,告诉他们长大后要做一个有爱心、有益于社会的人,这不就是我们正在追求的益满湘西吗?
有人会问,我们的支教真的是利大于弊吗?真的是有意义的吗?首先说说,我们支教利弊的问题。是的,现在在湘西支教的团队越来越多,良莠不齐,但我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团队的纪律是严明的,目标是纯洁的,出发点是公益的而非功利的,我们确实为也湘西的孩子做了一些事实,也确实给孩子们带去了知识,带去了欢乐。我们尽量小心翼翼地走在湘西这片土地上,生怕因为我们自身的欠成熟而给那里的孩子们带来坏的影响。至于这件事的功过是非,我想历史会给出公允的评价。要问我们这么做是否有意义,还记得在团队举行梦想超市活动的时候有一个队员也这么问过一个外教,那个外教当场就好不给情面的说了没有意义。这名队员因此还伤心了很久。我后来得知这件事后就这样告诉队员:你没有必要因为别人的否定而耿耿于怀,别人说这件事没有意义,自有他个人的角度,而我们认为有意义,也一定有我们自己的考量。事情并不是别人说其有意义,它才有意义,也不是别人说了没有意义,就立马变得没有意义了。一件事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做下去,那么至少这件事对于你而言就是有意义的,你没有必要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最后丢失了自己。带队期间,我曾看到一名队员在QQ状态上说了这样一句话“既然选择了,跪着也要走下去”。这和我当初接手团队时说过的一句话很相似,我说“既然自己决定了,那就勇敢的、奋不顾身的走下去吧!”。记得于丹老师曾说过一句话“大学里要做一个坚持、不妥协地理想主义者,带着大气磅礴从校园出发,你会比人多一份不易妥协的理想主义,多一份不会明灭的英雄情怀。那么,在这苍凉的现实中,你会比别人活得更独立、更舒畅。”
第二篇:湘西支教总结
湘西支教感想
二十多天的支教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支教结束已半月有余,但支教的点点滴滴还不时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有时甚至进入我的梦乡。我想,岩门小学的一切可能已经深深地刻入我的心里,今生终将难忘了吧!
神秘而又美丽的湘西,曾勾起无数国人的遐想。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是美丽的,恍如仙境;香港电影里的湘西是神秘的,却也是是令人恐惧的,“湘西赶尸,生人回避”,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赶尸咒语,不知曾把多少孩子从睡梦中惊醒;电视剧里的湘西是野蛮的,占山为王的土匪遍布湘西的大小山头,民风之剽悍,不知曾使多少外乡人望而却步。总而言之,没有到过湘西的人,是不可能真正了解湘西的,他们对湘西的印象无非就是美丽,却又有几分野蛮。我有幸到湘西支教近20天,从而在湘西的土地上生活了近20天,在这20天里,通过与当地人的交往,我们对湘西有了较为真实的了解,一定程度上揭开了湘西神秘的面纱。由于湘西特殊的地理条件,山多且险峻,交通素来不便,直至今日,那神奇的天路也让我们唏嘘不已。从张家界到龙山有近四个小时的车程,汽车悬挂在半山腰,行驶在狭窄的两车道上,时刻在考验着人类心理的承受能力,早已习惯了崇山峻岭和盘山公路的我,也曾好几次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不得不在心里默默地感叹司机的技术真高。现如今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高铁、高速公路等遍布全国各地,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强大,但即便是如此,湘西的公路也只能修到这种程度,后来我们了解到,就连这种狭窄的两车道也只是近几年才有的,可以想象,几十年前,抑或是更早以前,湘西的路是什么样子的。就在这块极端闭塞的土地上,生活着一群淳朴善良的人,他们的生产方式可能很落后,他们的生活资料可能很匮乏,他们的生活可能很艰苦,一切的一切,都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都活下来了,他们不仅活下来了,还活得很好,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实现了民族的传承。记得就在那条神奇的天路下面,几十甚至上百米的高度,静静的流淌着一条河,河面很宽,河水
清澈见底,让人心旷神怡,河对岸的山郁郁葱葱,山顶云雾环绕,恍如人间仙境一般。在崇山峻岭之中,在峡谷之间,河流艰难地向前延伸,弯弯曲曲,却从未中断,这不正是湘西少数民族几千年文明传承的象征吗?正是这片独特的土地,造就了湘西人民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正是每日的虎口夺食,造就了湘西的剽悍民风。因为湘西交通的不便,外人很少进入这片土地,即便是有进入的,也几乎不会与当地人民深入的交流,从而导致了外界对湘西的诸多猜测,给湘西的一切都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湘西的人民是热情的,我们此次支教活动之所以能顺利开展并取到预期的效果,这与当地老乡的真诚帮助是分不开的,老乡们的善良和淳朴,曾无数次的感动着我,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们可能什么也干不了,首先后勤补给就是一个大问题。湘西的人民更是勤劳坚毅的,我们家访发现,几乎所有的孩子,父母都不在身边,甚至有的孩子是独自一人生活,年仅十一二岁的孩子,这是多么的艰难与不易,父母在外又该是多么的牵挂。但为了养家糊口,为了孩子,父母们只有背井离乡,尽管外面的生活很苦,他们也义无反顾,这是何等的不易啊!
我们此次活动是支教,自然是以教学为主,二十多天的教书经历,通过与当地老师的交流、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我发现当今农村教育之所以很难有大的发展,与城市教育的差距愈发的扩大,其主要原因较之以前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记得我们当初上小学,学校的条件极差,但我们学校的条件在附近已属较好的了,至于一些更差的学校,那就真像电影里演的那样了,除了几间危房,其他什么也没有。因为没有体育器材,我们几乎不上体育课,有时甚至连课本也不能保证人手一份。尽管如此,那时候上学也是有些孩子梦寐以求的事情,但他们的这个梦几乎无法实现,因为家里拿不出多余的钱供他们上学,哪怕是学费已经少得可怜。现在回想起来,仍免不了有几分酸楚。但我们那时候学习都比较刻苦,学习积极性较高。此次的支教,最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们学校的硬件设施还不错,尽管较之城里仍有较大差
距,但这种差距是几十年的城乡二元结构所造成的,不可能一下子就消除,据张校长说,几年前,他们学校的条件还相当糟糕,就连老师的宿舍也破败不堪,这些都是近几年刚改造好的。但我通过给孩子们讲课发现,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极不理想,很多基础的东西都不会,他们的学习并没有随着硬件设施的改善而有所提升,甚至还可能有所下降,这就有些奇怪了,困惑了我好几天,突然有一天,我想起军理课上讲的人与武器的辩证关系: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人与武器的关系如此,学生与学校硬件设施的关系也是如此,决定学生学习成果的不是硬件设施等外部条件,而是学生的心,关键是孩子们有没有想学好的决心,只要有了这种决心,哪怕外部条件再艰苦,也是可以克服的。但我发现,孩子们绝大多数没有这种决心,这一点是很可怕的,造成这一可怕现象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有整个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三十多年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向钱看,导致整个社会拜金主义泛滥,大到整个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小到每个人人生目标的确立,都以钱为主。这种思潮的影响具体到农村,特别是当今表面上还过得去的农村,其产生的危害实在是难以说尽。当今的农村,经过几十年的改造,数千年的乡土社会几近瓦解,传统价值观念早已丧失,但新的价值观念却久久难以产生,这就直接导致了现在农村的各种乱像,古时的农村讲究耕读,家风不正,修养不足,再有钱也只能受乡邻唾弃;现今的农村讲究挣钱,只要能挣到钱,不管你品行如何,都无可厚非。这就十分可怕了,现在农民一年在外打工也能挣到不少钱,在加上其短视,那就会给孩子们灌输一种读书无用的思想,哪怕这种灌输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的,家长自然都希望孩子上大学,但他们还会说,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行,就只能听天由命,让他们出去打工。年幼的孩子无知,眼见父母每年回家都能给他们带来礼物,且带回好多钱,给家里修了新房子,自然不可能想到外面打工的艰辛,可能还会认为打工是一件特别好玩的事情呢,再加上学习的辛苦,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就会形成读书不如打工的可怕思想,这种思想一旦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了,是很难改变的,他们以后就会发自内心的放松自己的学习,从而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从而使父母心安理得的带他们走上打工的不归路。
如何防止孩子们在内心深处形成学习无用的可怕思想呢?对于大山深处的留守儿童来说,父母鞭长莫及,爷爷奶奶由于文化程度偏低,也较难产生影响。这一重任就落在了老师的身上,但据我观察,老师们几乎不会考虑到这方面的问题,他们很少跟孩子们说读书的重要性,即使说了,也不会从根上说,正如我前面所说,读书无用论一旦在孩子们脑子里形成,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孩子们是不可能听进去的。只这一点,就要求老师有较高的素质,且能真心为孩子们好。
退一步说,哪怕孩子们树立了学习的理想,如果老师没有足够的能力深入浅出,让课堂生动有趣,孩子们的成绩也是不可能理想的。所以,我认为,老师在农村教育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甚至比学校的硬件条件更为重要。但在现在的农村,好房子容易,好教师难求,房子花点钱盖好了,几十年都能发挥作用,且可作为政绩,使相关领导获益;但教师就没有这么简单了,追求事业上的成功是每个人一生的最大理想,而农村显然不具备使之成功的土壤,且农村生活条件艰苦,很难留住人。一方面农村需要好老师,另一方面,农村又没有足够的吸引力留住好老师,这就愁杀我辈了。、农村教育的现状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几十年积聚的结果,我们不可能希望它短期内有所变化,但总得有人去努力改变它吧。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在发展农村经济,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才会有更多有才华的人走入农村,为农村教育服务。
支教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支教给我带来的影响必将伴随我的一生。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庆幸的是我经历了这种生活,体会了这种艰辛,拥有了这份快乐,并且正用心感受着这种纯粹。支教需要支教人的一份
真心,一份真诚,一颗乐于奉献及无私的爱心。我一直认为,或许我不能改变什么,可是我至少可以给山村带来一缕清新的空气。支教不应仅仅是带给孩子们课本上的知识,还要用我们的努力去启发学生,激发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我们能给的,更多的是一种意识,一种积极向上、健康快乐的人生态度,百折不挠、乘风破浪的勇气和信心,面对艰难困苦永不言败的身心承受能力。支教赋予我的太多,他让我在平凡中感动,在感动中思索;他让我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在经历中变得深刻。指教赋予我的太多太多,难以言表,只能用心将其珍藏,直至永远。
第三篇:湘西凤凰支教随感
长沙学院中文与新闻传播系
暑期“三下乡”活动汇报
——凤凰县柳甲村支教
在刚刚过去的暑假里,我跟随着我们中文系25名同学和老师一起来到湘西,来到柳甲村,在柳甲村八一希望小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支教生活。支教时间虽短,但回忆起来,在柳甲村度过的每一天都是饱满的。上课、调研以及我们的生活,都是那么的充实,我们付出着,并且也在收获着。
我被安排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分别教授他们数学和地理。数学还好说,尽管面对的是一群刚踏入校园不久的小孩子,但算数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孩子们接受起来也不会很困难。相比之下,二年的地理课让我倍感压力,因为地理这门学问,作为学科名称出现在我脑海的时间不早于六年级。一门新课,对于一位学生来说是很有挑战性的,对于传授新课的老师更是如此。
第一节课,在清脆的铜铃敲响之后开始。,孩子们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教室里突然安静起来,让我顿时紧张万分。第一次为人师,那三尺讲台对于我来说充满着敬畏和向往,站在台上的那一刻,心里激动万分,以至于有点手忙脚乱。但是孩子们面带着微笑送给我的温暖的眼神鼓舞了我,给了我信心,我那时才突然明白以前为什么我的老师总是在强调师生间的眼神交流,原来那是在课堂上,最具亲和力的方式。课上的很成功,孩子们的反应还不错,他们对这个新事物没有表现出我之前担心的那种抵触,反而很活跃,充满了好奇。他们眼中那种对知识的渴望深深感动了我,这是他们与大城市里成长的孩子最大的不同点,应为那种知识的短缺,让这些生长在大山襁褓中的孩子们更多了几分天真的求知欲望。
柳甲村并不是聚在一起的,被一座小山包分成了两个相隔不远的自然村,而学校正在着两个自然聚落的中间。我们每天会和放学回家的孩子们顺路一起去吃晚餐,因此有机会得以进一步深入地了解孩子们乃至柳甲人的生活。
调研的时候,因为要走进农家,走近孩子们的亲人,我才算是开始了解这个风景优美的小山村。但是我们的调研一开始就遇到了困难,原本打算让孩子们带我们到他们的家中拜访他们的父母亲,但是他们大部分都摇头告诉我们,他们的爸爸妈妈都不在家!都在外地打工!当越来越多的孩子这样回答我的时候,我愕然了:原来在我身边的这群可爱的孩子们,竟然有那么多是留守儿童!
我先前从别人那里听说过这种状况,但没有想到会有这么普遍!再看孩子们的充满阳光的笑脸时,不由得有点隐隐的心痛。孩子们那么小,为了生存的父母不得不把孩子交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抚养,一年中,才只有过年时那短暂的相聚。我们的调研只能在孩子们的其他亲人中进行。有一次,我们采访了一位小朋友的姐姐,姐妹两个人在谈及长期在外打工的父母时眼睛都湿润了„„这是一个时代的伤痛,它深深触痛了我们,但我们却不得不碰。
这次的调研,主要到任务就是帮助柳甲人脱贫致富,我们努力地做着,希望有更多的家长能够在家乡创业,让孩子们能够能够生活在父母身边,感受家庭的温暖,尽管,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那么容易,但对于柳甲人,这条路还要走很长。
回来的路上脑海中一直在回忆孩子们的样子,大家在车里沉默着,我知道,大家也在想念,想念刚刚还拉过自己手的孩子们。
湘西的世界不同于繁华的长沙,这一个星期的支教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差异的存在,在大山深处,还有无数个像柳甲这样的村子,还有无数的留守儿童还在默默地承受着寂寞侵袭,他们需要我们,一个星期是不够的,我们25个人更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更多的人加入到支教、支边、支贫的队伍中来,和我们一起完成这个时代的愿望。
第四篇:2010湘西暑假支教总结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警察2010湘西支教总结
支教活动历经两周,在这短短的十几天中,我们既感受到了刚来时县乡村各方领导的亲切关怀,热情招待,也深深感激着谷坡村民和孩子们的真诚和热情。在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村民的帮助下,以及在同学们的积极配合中,支教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成功开展。教学方面,根据同学年龄和所处年级的差异,我们灵活的调整了教程安排,开设了初中班和小学班两个班。机动灵活的课程安排使得同学们能够更多的学到自身需要的东西,课程安排方面,我们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等常规课,同时根据同学们的需要针对性的开设了普通话,音乐,美术,双节棍,警体拳,队列训练等专业课,保障同学们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之上学会更多的技能,课余时间我们安排了许多娱乐游戏,使同学们在学习的同时有充足的活动时间达到劳逸结合的目的。与村民的关系方面,我们来到谷坡第二天即在村干部吴兴刘大叔的带领下走访了各个村民的家里,初步结识和了解了一些基本情况,后来又根据与同学们的接触在同学们的带领下去了每个同学们的家里与家长进行思想交流,让家长真正认识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在走访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几个同学家里特别贫困的状况,商量表决后我们趁赶场之机特地买了些礼物,送给了同学们的家里,村民的热情让我们感动,我们也希望用我们的努力和实际行动让村民满意。生活体验方面,说到生活体验,确实感受颇多,山路的崎岖,乡镇的遥远,赶场的艰辛,的确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然而也正是这些,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更为我们迈向社会做了一次很好的生活预演,也希望我们大学生以此为契机,更好的珍惜我们的所有,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以上是我们的支教概况,以下介绍一下我们的支教感想和心得。
一、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攻克难关。队员们大多都来自城市,艰苦的生活坏境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艰难的挑战,来到谷坡村的时候,正是烈日炎炎的时节,我们是在酷暑下完成了两个周的支教活动。谷坡村偏远落后,虽然在来之前我们就做了很大的心理准备,可是现实还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崎岖不平的盘山公路,把我们吓得半晕,在一辆没有座位的货车车厢里颠簸了一个多小时我们才来到这个村子里,我们被安臵在村干部家里,由于床位不够,我们不得不睡潮湿的地板。山里蚊虫多,到那里的第二天,不少同学的身体上就被蚊虫咬得全是疙瘩。没有热水,晚上洗澡只能用冰冷的井水,每次洗澡我们都冻得直发抖,但是白天,我们又必须冒着烈日爬山涉水,走山路去家访。晚上备课,白天上课,虽然我们人手不少,但是真正休息的时间并不多。大家并没有为第一次受这样的苦而选择退缩,反而更加乐在其中,九名热血青年组成一家,彼此互帮互助,相互扶持爱护,和谐相处。在共同的工作中,我们一起克服困难,增进了了解,增进了友谊。期间,我们也得到了当地村委会以及村民的大力支持,没有教室,村委会想办法给我们腾出计划生育办公室的房子做临时的教室,怕晚上冷,给我们送衣服和被子。我们生活上有什么困难都会找他们帮忙,他们每次都是热情地生出援助之手。还有许多
村民,给我们送菜,给我们看病,照顾我们。在众人的关心支持下,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与努力下,我们和学生的交流得心应手,由于我们的年龄和学生的年龄相差不大,学生很乐意跟我们作无拘无束的交流,因此,我们能够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诚信诚意,教书育人,全心全意,关心孩子。人们一般喜欢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浇灌充满希望的幼苗,我们有幸亲身体会了一下做教师的滋味,当我们第一次踏上讲台,看见台下几十双求知的的眼睛,我们感到自己就像知识的源泉,哺育这些渴望成长的孩子,心中有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可是更多的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责任,一种巨大的压力。虽然这只是一次实践活动,我们只做了两个星期,但是,我知道我们肩上的担子并不轻,要上好每一堂课,让这些孩子对我们上的课感兴趣,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况且是对我们这些自己还是学生的老师,一切都得靠自己去探索,去研究。我们所教的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当地村里的孩子,经过进行家访,我们了解到很多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大多数的孩子是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有的孩子甚至自己独立生活,缺乏必要的照顾和监督。据了解,当地的家长们不怎么管孩子的学习,他们从来不来学校了解孩子的情况,为了争取家长的配合,我们逐个进行家访,给他们做思想工作,他们听说我们是城里来的老师也信心十足,很乐意配合我们的工作。但是,我们发现,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孩子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都不好,这就是影响他们学习的主要根源,为此,我们决定从改变他们的习惯
入手,告诉他们:习惯影响终生,态度决定一切。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积极地目标,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比赛活动,激发了孩子的积极性,同时也辅以座谈,谈心,交流......一段时间过去后,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孩子们学习比以前刻苦了,学习习惯也变好了,成绩的提高只是水到渠成的事。这同时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农村里的孩子是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聪明的,只要我们和孩子们共同去努力,总会有收获。
三、如果有机会,还做支教人!两周转眼就过去了,我们经历了,走过了,收获了,这短短的十几天已成为我们每一个人心底最美好的回忆,支教虽然结束了,但支教的情形仿佛就在昨日,我们要感谢那些可爱的谷坡村民,是你们给了我们成长的经历,我要感谢支持和帮助我们的老师和领导,谢谢你们的关心与信任,我还要互相感谢一起支教的同学们,是你们让我看见了真正的互相照顾互相帮助的真情。在这里我们也真诚希望谷坡村的人民生活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红火。其实,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带去青春,留下足迹。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实践的机会,让我们学到了许多校园里学不到的东西。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的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对我国的现实农村教育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认识到祖国未来的教育工作还很艰难。通过社会实践我们可以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磨练吃苦耐劳的意志。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我们应该积极投身到火热的社会实践当中,用我所学、尽我所能为祖国的发展、社会的前进贡献我们的青春!如果有机会,我们还做支教人!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庆幸的是我们经历了这种生活,体会了这种艰辛,拥有了这种快乐,并且正用心感悟着这份纯粹。支教需要支教人的一份真心,一份真诚,一颗乐于奉献及无私的爱心。我们一直认为,或许我们不能改变什么,可是我们至少可以给山村带来一缕清新的空气。支教不应仅仅是带给孩子们课本上的知识,还要用我们的努力去启发学生,激发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我们能给的,更多的是一种意识,一种积极向上、健康快乐的人生态度,百折不挠、乘风破浪的勇气和信心,面对艰难困苦永不言败的身心承受能力!下乡支教赋予我们的太多,它让我们在平凡中感动,在感动中思索;它让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在经历中变得深刻。言语再也无法表达,只能用心将其珍藏,永久长存。
第五篇:暑期支教
参加武汉万邦教育组织的暑期乡镇培训中心的工作提前结束了,之间的辛酸苦辣真是一言难尽,大致说说吧。
与学生课内课外的动感画面
一、7月7号下午到达孝感应城杨玲镇教学点后,负责人肖柳杰安排我好好休息一下午,第二天好正式上课。乘着课间我去教室转转,想与学生谈谈,不一会儿,六年级的两个小朋友李晨曦和王子琪说要我和他们聊天,我感到很欣喜!
我提议咱仨自个带一个凳子到院子里的树下好好聊聊,因为他们加下去没有课,我们从自我介绍开始,一聊就是一个半小时。李晨曦对历史比较感兴趣,他说妈妈经常看韩剧,但是他不喜欢看,所以就自个儿去书店租书看。他对刘邦、韩信、吕后、汉武大帝、朱元璋、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等等知识掌握的具体而准确,让人惊叹!想想我在读六年级的时候,恐怕连当时的国家主席是谁不知道······王子琪对生物很感性趣,从达尔文进化论,到云南西双版纳的“箭毒木”有“一剑封喉”的神奇杀伤力,他还喜欢观察小动物,和它们交流对话,和小动物建立感情,还拿着一个烧过一截的木材说:“这是树的遗体”——多么单纯而美丽的心灵啊!可是,王子琪说有一次因考试成绩低于90而被爸爸(或者妈妈:记不清楚了)痛打,之后再也不敢不认真准备考试以达到90分了。李晨曦也说,它们总是有没完没了的练习,没有玩的时间,对父母有意见。
二、“杨老师”“东哥”“冬瓜”
第一节课自我介绍是,我叫大家不要叫我杨老师,因为我认为“老师”意味着更多的东西,我还不配,或许最多是个可以给你们讲解几道题目的哥哥而已,所以建议大家叫我“东哥”,我还说我有同学好友叫我“冬瓜”,你们自己觉得可以的话······呵呵!
三、我们带着学生去继续招生,去乡镇家访,他们乐此不疲。我们兵分三路,根据他们的家庭地址来分配队伍,这样的话,各个团队逐一走访他们认识的同学、好友,效果当然比我们几个大学生自己出去招生好。从早上8点出发,一直到午间12点多才回来,其间我们经过一个果园,征得农夫同意后,我们在果园里面吃葡萄、枣子、梨子,拍照,其乐融融,好不热闹欢快!会去后,我们一起做大锅饭吃——具体的话就是大锅面,我和华师的周溪一起负责做大锅面,留下来吃饭的有十五六个人,结果我们的把水放少了,所以最后部分的面条干了贴在锅上,学生们都说:再也不敢吃东哥做的面了,虽然是责怪我,但我却感觉特别的特别!(我真卑鄙无耻)
四、作为我们那个教学点的负责人,来自南阳的肖柳杰被公司已招生不力遣返武汉,那一天下午,接到公司要求她会武汉接受新的工作的电话时,她脸上挂满了笑容,还说是马上立刻就走。整个我们呼吸的空气都凝固了,孩子们流不干的眼泪,低沉持续的哭泣······我们大家已经有感情了,无论是五个老师,还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她被以这种方式遣返后,已我隐隐感觉我们的招生之路还很长。
五、新的负责人来了,别的问题不说,招生!招生!公司的盈利太薄!学生听说我们招不到总数60个(时有48个)的话,就会被裁掉。他们说:东哥,我们停课再去招生吧,满了60个你们就可以留下来了(听着想哭)。可是,整个镇上还有相连的数个村庄我们早已走访了好几遍,有些家长看着我们就知道是干啥去了,甚至有见我们就躲的少数人,我们的脸往哪儿搁?都已过去半个月了,总共时间一个月。还在逼着我们招生。
六、眼见新来的负责人频频召集我们开会,看着我们郁闷不满的表情,学生们开始声援我们了。他们按照宣传海报上的电话找到了公司总部,可是公司推脱,让他们打什么孝感负责人鲍老师的电话,可是姓鲍(据说是武大的)的“老师”不理睬!
七、公司因我们招生不力而给我们没人开出200元毫无依据可查的罚款(合同没有提及)我们坚决拒绝接受罚款,公司方面粗暴的叫我们“滚蛋”,还必须及时滚蛋,我们为了不对学生造成太大伤害,所以决定先吞下委屈离开。并要求就工资结算和一些事宜给出书面说明。
长这么大了,已经不记得上一次哭是什么时候了。但是,昨天那稀里哗啦,面对照相机镜头时无忌惮的哭,绝对不会忘记。与学生的深情拥抱,看着他们一双双闪着泪光清澈的眼睛,怎能不感动?还和旅社大爷,邻里熟悉的爷爷,一个学生的爸爸的握手,依依告别。
八、生日祝福想念
回学校后很多不知情的学生问我们为什么那么匆匆地就走了,还有在电话你哭泣着问:公司要是召我们回去的话,我们愿不愿意再回去。最使我感动的就是:很多很多同学借那里新来的老师的手机给我打电话,发短信祝我生日快乐,还说原计划在那边和我一起过生日,但是现在不可能了,很遗憾!还在网络上给我生日贺卡······还有几个要在八月初来武汉和我们一起玩。
九、我主要教六年级的语文和七年级的数学、物理,学生给我的感觉是很聪明,很活泼,我们采用抽签形式进行课堂问答,我和他们每人都有一签,有专人管理。每次需要找人回答问题或是上黑板默写、做练习时,就由学生轮流来抽签,抽到我的话,就再抽取一人来向我提出题,否则,被抽取学生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大家表现的很积极,课后我问谁愿意留下来义务扫地,基本上全留下来了。虽然我们不值得作业不多,但他们都很认真地完成,我也是十分认真的批改。六年级十四个人100字的小作文我批改了将近两个小时。我写的评语可能达到六七百字。七年级的数学全等三角形的证明、角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知识,我们通过反复的联系,打架已经感觉到了证明出一个几何难题的成就感。我们还有每节课末尾十几分钟时讲笑话、哲理小故事等固定的“开心时刻”,这也是由提前抽签决定的,提前是因为给他们时间准备,我要求他们不要照着书念,而是以自己的话,加入自己丰富的表情,这样才能调动大家情绪。
十、我们每隔一天去中学操场打羽毛球、篮球、散步等,有几个男生很喜欢和我打篮球,虽然他总是打不过我们,但还是心甘情愿地接受惩罚——输一个球做两个俯卧撑,三局二胜做五个俯卧撑。还打算有放风筝、极力赛、跳绳、唱歌、朗诵诗歌等活动,但因为我们很多个下午要配合公司负责人招生和提前离开而未能如愿。
与公司负责人的反复博弈和纠葛磕碰
一开始我们几个大学生(在那里都被叫做老师)与负责人配合还默契,无论招生还是教学都进行得比较顺利,但公司方频频给我们施加招生压力,一开始暗示我们要140多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也看到市场不是期望的那样,降到100、70再到他们再也不能降的60,到半个月时我们的学生是48个,分五个班,每个老师每天6节课。每个学生每天也是上六节课。公司突然提出60个是死指标了,我们因招生不力每人要被罚款200元,而且只能留下三个,要被裁掉一个。
我们火了啊!君不知原合同上并没有招生指标一说,招生数目“148→100→70→60”只是他们口头的想当然,罚款一事更是强加与我,200元的数目更是凭空而论。当我们找上一级(依旧是统管孝感全部教学点)的鲍先生反应时,他还不赖烦了,直接说“你们给我滚蛋”。听说是咱武大毕业的,看!什么素质啊!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