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地域文化(岭南民间文化)下半年期末考试

时间:2019-05-14 03:51: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地域文化(岭南民间文化)下半年期末考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地域文化(岭南民间文化)下半年期末考试》。

第一篇:2013地域文化(岭南民间文化)下半年期末考试

广东开放大学 2013年下半年期末考试

各专业《地域文化(岭南民间文化)》试题(开卷)

1.岭南即指五岭以南,五岭包括越城岭、()、萌诸岭、骑田岭和大灰岭。B、都庞岭

2.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的是()民系的风俗。C、客家民系

3.现在居住在广东的客家人,大多是()时期中原地带的“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A、两

4.古代直至解放初期,两广地区有一个被称作“蛋民”的居民群体,其生活习俗的最大特

点是()。D、以舟为居

5.壮族是两广地区主要的土著民族,是由古代百越族中的()人发展而来的。B、西欧、骆越

6.在“五羊神话”中五羊口中所含的是D,谷穗

7.移居羊城的先民是带羊而来,因为()B、羊的繁殖力强,适应力强

8.汉语粤方言是一种以()为主,融会了中原古汉语成分的方言。C、古壮族语

9.最能体现广府民系市井风情的是广州的()和除夕花市。B、茶楼

10.()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商品意识,富于冒险开拓的精神,博采众长。B、福佬民系

11.客家人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的特质。B、中原文化

12.惠能种菜的故事体现了();B、佛学要求根基清静、心如止水的品格

13.广州早期的茶,多为简陋的路头铺,广州人称之为()。D、二厘馆

14.广州的现代化茶楼,诞生于当时的外商云集的十三行第一间现代化茶楼称为()。D、三元楼

15.广州人饮茶,对方给你斟茶时,表示感谢的动作是()。A.用食指和中指轻扣桌面

16.“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指的是潮州工夫茶当中的();C、两道程序

17.在岭南的娱乐活动中,水色以()的水色最有名。D、中山小榄

18.《禁钟与仙藤》的故事中“仙藤”是一条()B.葛藤

19.在广东,真正把刘三妹当作歌仙崇拜的是在()地区。D、阳春

20.清代诗人()在《广东新语》中详细地描述了岭南的歌唱风俗:“凡有吉庆,必唱歌以

为欢迎”。C、屈大均

21.“咸水歌”是()的民间歌唱形式。C、水上居民

22.“赛大标”是()的一种春色活动。A、潮汕地区

23.“行大运”是()地区庆新年的一种活动。C、阳江

24.生菜会的会期是()D、正月二十六至二十八

25.“ 四点金”是()的一种形式。C、潮汕民居

26.广州的()建筑是商业城市的产物,是中外文化交融的结果。D、骑楼

27.雷祖是()地区拜祭的人神。B、粤西

28.在自梳风俗中,一些女子既不想嫁又不想自梳,便找一个早夭的男子嫁,给死鬼守寡,这种风俗是()C、代守清

29.天人感应术―伏仙姑流行于()一带。A、潮汕

30.与德庆龙母的传说相关的风俗是()o B、吃金猪

二、问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

l、在岭南民间,“色”是指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在春天的娱乐活动叫“春色”,在秋天的娱乐活动叫“秋色。请结合学习的内容和实际,谈谈紫泥春色活动的分类和特点。

答案:番禺紫泥的“色”是在春天的元宵夜游行。(2分)

(1)紫泥春色的分类。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树头色”,是以大茶仔树桩插在桌上,其枝干

上装扮两三个女孩童,扮演故事人物,出色时抬着桌子游行;一二是“锣鼓柜色”,是用

4根木柱扎成一个八音锣鼓架,扮演故事的小女孩置于其中,由4至8人抬着游行。

(2)特点1)出色时,每坊一至两板,每晚20板左右,连续数晚,板色不同;

2)一十分讲究板而构思,要求做到一板春色一幅画图,画中有诗,耐人寻味,方为优胜;其次是人物扮相,包括长相和服装,都要得休,符合人物身份、性格;

3)讲究扎作工艺,布局要和谐,花草树木要逼真,楼台璀璨,庭院玲珑,对联亦很讲究。如《二难新郎》的布局:在新房深掩的门外摆着一张小桌,桌上放置3个红信封,并有笺、砚等;一双红烛高照,一边放着三个小杯,瓷、玉、银杯各一。秦少游立于假山池旁,临风而望,苦苦思索着应对的诗句;苏小妹安坐于窗卜,手拈花笺,在等待着秦少游的对答;小丫环捧着酒壶,立于小几旁,等候着给相公斟酒贺喜。板而上3人各执其事,恰到好处,板色如画,画中有诗;

4)讲究春色对联。

2、岭南传统民居是岭南文化的一个缩影,请分别说明潮汕民系和客家民系民居的主要形式

和特点。

答案:潮汕民系(1)形式:潮汕民居的类型很多,主要的有四点金、下山虎、马四马拖车等。

(4分)1)“四点金”是一种多层次、对称、平衡、结构完整的平房式宅第。2)下山虎,俗

称“詹尘”。平面布局为三合院形式。整座格局前低后高,因此得名,也称爬狮。这种形式

多为平民人家所建。3)"驷马拖车”也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是“四点金,的复杂化。

整个建筑格局就像一驾由四匹马拉着的车子,故名“四马拖车”。

(2)特点:潮油民居无论是“四点金”和“下山虎”,都十分注重豪华、典雅装饰,与皇宫

注重富丽堂皇的装饰有相似之处。潮汕民居装饰的重点是门楼、屋面和厅堂。屋内的檀木都

漆成红色,椽子则漆成蓝色,称为“红楹蓝桅”。内部装饰建筑有木雕和石雕等,雕工精细、别致配以漆画和嵌瓷等,金碧辉煌,美仑美灸。始檐画栋上则绘制花鸟虫鱼和妞禽妞兽、历

史人物故事等,造型栩栩如生,十分生动、形象,使整座建筑富有艺术气氛,如同进入艺术

殿堂。

客家民系(1)形式:客家民居的基本形式是围龙屋,又称“土围子,(2)特点: 1)围龙屋就其形状来看,隆起平而是画一个大圆圈:中间是一条十几米宽的大

灰场,其两个半圆,一个是屋舍,一是池塘,屋舍后面是竹、树木包围,而池塘前面则

是菜地。2)围龙屋有大有小,小者有一围,屋前设有大门

一、小门二,可住几十户人家;

大者有数围,屋前设大门

一、小门四或

六、住百多户或数百户人家。3)围龙屋多靠山坡而建,前低后高,自成阶梯形,最外围墙筑得很高,窗子开得很小,显得壁垒森严。从低处往上看,围龙屋层层叠叠,有盘龙之状。它把生活起居,辅助劳作和饲养加仁等统一在住宅内部,同

时各个部分又互不干涉,显得协调而又和谐。人们说的围龙屋的客味,其精髓就在于此。

围龙尾在我国己有近2000年的历史,它是客家人所创建的一种聚居形式,客家人是古

代中原地区南迁而来的民众,由于地理条件较差,生活艰苦,再加来自当地上著人的威胁,他们只有依靠集体才能求得生存,这就使他们不得不保持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房屋建筑也

就一直保持着从远古流传下来的独特建筑形式一一土围子。

第二篇:地域文化(岭南民间文化)作业四

地域文化(岭南民间文化)作业四

(1/20)、潮剧,又称潮州戏、潮音戏、潮州白字戏,是用潮州方言演唱,尤以()表现突出的地方戏曲。(3分)

A、武生

B、花旦

C、丑生

D、小生

(2/20)、人们对龙母的崇拜是属于()。(3分)

A、祖先崇拜

B、图腾崇拜

C、自然崇拜

D、神灵崇拜

(3/20)、在春节习俗里,“人日”是指()。(3分)

A、年初七

B、年初五

C、年初一

D、年初三

(4/20)、把普通话的“方便”说成“荒便”,把普通话的“飞机”说成“灰机”,这是()。(3分)

A、雷州话的说法

B、客家方言的说法

C、广府方言的说法

D、潮汕方言的说法

(5/20)、两晋,特别是东晋末年(约公元317年前后),是一次较大规模的中原汉民南下大迁移,也是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的第一波聚量,这被称为()。(3分)

A、乌衣南渡

B、司豫流人

C、青徐流人

D、衣冠南渡

(6/20)、以中国画为基础,融合东洋、西洋画法,自创一格的流派,这就是闻名于世的()画派。(3分)

A、南方

B、岭南

C、广东

D、南海

(7/20)、潮汕人特别重视宗族血缘关系,与()闽地望族移入潮州有很大关系。(3分)

A、近代

B、明清时期

C、唐朝

D、宋元时期

(8/20)、在各民系移民的过程中,“衣冠南渡”是指()。(3分)

A、谅雷民系

B、客家民系

C、广府民系

D、潮汕民系

(9/20)、香云纱是岭南特有的衣料。其原材料是()。(3分)

A、薯莨

B、纱

C、丝绸

D、丝麻

(10/20)、过去,称为“广州湾”的地方是()。(3分)

A、雷州

B、湛江

C、江门

D、阳江

(11/20)、潮汕工夫茶一般是用()。(3分)

A、乌龙、色种与铁观音

B、发酵茶

C、红茶

D、绿茶

(12/20)、粤方言主要分布在()。(3分)

A、粤西一带

B、韩江平原一带

C、东江一带

D、珠江三角洲一带

(13/20)、“淋罐”是潮汕工夫茶“八步法”的()。(3分)

A、第八步

B、第七步

C、第五步

D、第六步

(14/20)、在广州人的饮茶文化里,人们所说的“一盅两件”是指()。(3分)

A、一份茶叶两份食品

B、一份咸点心两份甜点心 C、一壶茶两样点心

D、一杯茶两样点心

(15/20)、“自梳女”是()地区的一种奇特婚俗。(3分)

A、东江地区

B、海陆丰

C、珠三角

D、韶关

(16/20)、()是由粤曲爱好者自由组织,自娱自乐的相对固定的小型团体。(3分)

A、雷歌班

B、外江班

C、双棚窗

D、私伙局

(17/20)、2008年,“晒莨染整工艺”入选为()。(3分)

A、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B、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C、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8/20)、在人们的观念里,春节至少要过了()才算基本结束。(3分)

A、正月十五

B、年初八

C、年初五

D、年初七

(19/20)、清明节的扫墓活动传说与古代的()有关。(3分)

A、上元节

B、寒食节

C、春龙节

D、上巳节

(20/20)、()是岭南比较有特色的一种器乐。(3分)

A、木鱼

B、咸水歌

C、广东汉乐

D、南音

(1/10)、广东各方言都较多地保留了古代汉语的特点。(2分)

A、正确

B、错误

(2/10)、厚葬和超度既是一种民间信仰形式,也贯穿了传统的伦理观念。(2分)

A、正确 B、错误

(3/10)、广东音乐是一种纯器乐演演奏的地方音乐。(2分)

A、正确

B、错误

(4/10)、潮州大锣鼓是潮州音乐中锣鼓类的一种,常用于潮州歌册的演唱伴奏。(2分)

A、正确

B、错误

(5/10)、自梳女与不落家,是岭南妇女自立自强的一种独特风俗。(2分)

A、正确

B、错误

(6/10)、“客家”,顾名思义就是指作客他乡,以他乡为家。(2分)

A、正确

B、错误

(7/10)、从明代开始,广东省作为一个行政单位名称出现,一直用到今天。(2分)

A、正确

B、错误

(8/10)、骑楼是岭南地区19世纪开始出现的一种建筑形式。(2分)

A、正确

B、错误

(9/10)、为追逐财富而不顾一切的冒险精神,在广东三个民系中只为广府人所独有。(2分)

A、正确

B、错误

(10/10)、客家人的崇文意识与其南迁后的生存状态存在必然的联系。(2分)

A、正确

B、错误

(1/10)、广府人传统的过年食品有()。(2分)

A、炒米粉

B、萝卜糕

C、炸煎堆

D、蛋散

E、油角

(2/10)、广东清代书法家著名的有()。(2分)

A、顺德李文田

B、新会陈白沙 C、嘉应宋湘

D、番禺屈大均

(3/10)、妈祖诞的风俗有()。(2分)

A、游神

B、打签问卜

C、摸龙床

D、求龙母灵符

E、烧幽

(4/10)、广东汉乐又称()等,主要流行于粤东客家方言区。(2分)

A、中州音乐

B、客家音乐

C、汉调音乐

D、儒家音乐

(5/10)、清明节时,广府人传统的祭品一般是()。(2分)

A、纸钱元宝

B、蒸鱼

C、烧金猪

D、发糕面点

E、甘蔗

(6/10)、潮汕人具有()等特征。(2分)

A、自然闲适

B、善于经商

C、心灵手巧

D、重视教育

(7/10)、在广东,使用粤方言的地区有()。(2分)

A、揭阳

B、韶关

C、广州

D、中山

E、佛山

F、兴宁

(8/10)、民祭龙母有以下的风俗()。(2分)

A、吃“金猪”

B、饮圣水

C、祭龙母

D、游神

E、鲤鱼放生

(9/10)、潮汕民系是一个有着鲜明特色的民系,()等为世人所瞩目。(2分)

A、种田如绣花的精细

B、其语音和结构自成一体的方言

C、浓重的族群意识和高度的凝聚力

D、善于经营而扬名于世的潮商

(10/10)、广东地区使用的方言有()。(2分)

A、客方言

B、吴方言

C、闽方言

D、粤方言

第三篇:地域文化(模版)

地域文化(贵州省情)

一、填空题

1.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92.5%的面积为()和()。

2.贵州气候属于()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3.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11年,森林覆盖率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布以()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4.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乌江以南实行(),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

5.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

6.贵州正在开发的生态畜牧业,是以畜牧业为主体,以()生产为关键,通过()链、生物链和食物链将农林牧渔业连接起来的一种循环农业。

7.解放后贵州工业加快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工业体系,以()工业为主体的机械电子工业体系,以()为特色的食品工业体系和以高科技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8.贵州旅游业的产业形态已由单一的观光型转向多元化的度假型、休闲型、探索型、商务型,()旅游、文化遗产旅游、()旅游、乡村旅游、节庆旅游、赏花旅游、探险旅游等,成为国际、国内旅游的热点地区。

9.明代王阳明在贵州悟出(“

”)和(“

”)的学术思想,形成“阳明文化”现象。

10.构建和谐贵州,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的、()的、充满活力的、安定有序的、人与自然()的贵州。

二、判断题

1.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

2.黔金丝猴是贵州的特有动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是贵州实际现状的描述。()

4.“十一五”时期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新一轮全国竞相发展的大潮中,贵州仍处于落后地位。()

5.唐代朝廷在贵州实行“土流并治”,形成经制州、羁縻州与藩国并存的局面。在三种制度中,实行“羁縻州”的地区朝廷权利比实行“经制州”和“藩国”的大。()

三、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A、红水河

B、乌江

C、北盘江

D、赤水河 2.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位。A、5

B、6

C、7

D、8 3.贵州的疆域范围基本定型是在()。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4.贵州少数民族有的存在自己的文字。有一种从字形看有的类似于甲骨文或金文,有的则是仿汉字倒写或反写,被称为“反书”。它是()族的古老的文字。

A、彝

B、仡佬

C、水

D、瑶 5.2011年贵州国民生产总值突破()亿元大关。A、1000

B、4000

C、5000

D、6000 6.贵州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出现明显变化,2010年与1978年相比,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总产值的比例变化是:()A、种植业下降,林业、畜牧业、渔业上升

B、种植业上升,林业、畜牧业、渔业下降

C、种植业、畜牧业下降,林业、渔业上升

D、林业上升,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下降

7.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贵州电力工业实施国家“西电东送”战略,主要以()为主。A、黔电送湘

B、黔电送粤

C、黔电送桂

D、黔电送沪

8.清朝光绪年间向朝廷上奏《请推广学校折》,建议开设算学、外语、天文、地理、格致(理、化)、制造、农、工商、矿业、时事外交等方面的课程,推行新教育的先驱者是()。

A、李端棻

B、严修

C、王阳明

D、尹珍 9.清代在黔北崛起了“独领中国西南文化之风骚”的(),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道德、文化艺术遗产。

A、清明文化

B、沙滩文化

C、黔北文化

D、西南文化

10.()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组织形式。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D、“一国两制”

四、多项选择题(所列答案中有一个以上为正确答案,请选出。)1.贵州野生植物种类繁多,下列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植物有()。A、珙桐

B、贵州苏铁

C、银杉

D、马尾松 2.下列矿产中,贵州储量排全国前三名的有()。A、重晶石

B、铝土矿

C、磷矿

D、黄金 3.下列属于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活动的历史纪念胜地是()。A、黎平会议会址

B、遵义会议会址 C、息烽集中营旧址

D、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 4.下列民族中属于贵州世居民族的有()。

A、苗族

B、藏族

C、水族

D、畲族 5.贵州种植业中的经济作物主要以()为主。

A、板栗

B、油菜籽

C、甘蔗

D、茶叶 6.贵州工业科技自主创新决策能力、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已开发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有:()

A、无人驾驶飞机遥测遥感技术 B、中央空调智能化节能控制技术 C、新型半凝胶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技术 D、纳米氧化锌开发技术

7.下列属于贵州特色食品的是()。A、老干妈辣椒

B、过桥米线 C、牛头牌牛肉干

D、手扒羊肉

8.抗日战争期间,敌占区的部分学校迁入贵州,促进了贵州教育事业的发展。当时迁入贵州的学校有()。

A、私立大夏大学

B、私立湘雅医学院 C、国立浙江大学

D、国立交通大学分校 9.国务院批准的贵州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有:()。A、侗族大歌

B、苗族蜡染

C、茅台酒制作技艺

D、彝文习俗 1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解决好的“三农”问题是指()。A、农村

B、农田

C、农业

D、农民

四、分析题

1、为什么说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结合实际说明“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3、试述贵州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4、试述贵州的城镇发展规划。

5、结合实际说明贵州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6、试述贵州旅游业的发展优势。

7、试述贵州构建反腐倡廉工作的“三道防线”。

8、试述“十二五”时期,贵州全局发展需要切实把握好的五个重大问题。

9、写一篇学习“地域文化”(贵州省情)课程的心得体会。

10、结合贵州省情,写一篇“我为贵州而努力”的文章。

第四篇:岭南海洋文化

我的故乡在云浮,这个城市,又被称为石城,位于中国华南西江南岸、是连接广东珠三角和大西南的枢纽,系著名旅游风景名城,全国有名的“石材王国”,素有“硫都”和“石都”之称,有“沙糖桔之乡”的称誉。“城中有山,山中有水,绿树花香,山水相映”是云浮的特色。这个城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中游以南,东与肇庆市、江门市交界,南与阳江市、茂名市相邻,西与广西梧州市接壤,北临西江,与肇庆市的封开县、德庆县隔江相望。全市位于北纬22°22'~23°19'和东经111°03'~112°31'之间。云浮市管辖云城区、新兴县、郁南县、云安县、罗定市(县级)。总人口261.28万人。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地貌,云浮市地域地质上处于云开山脉隆起带之中部,由褶皱和断裂发育而成,境内峰峦叠嶂,丘陵起伏,形成奇特的岩溶地貌。地势总体西南高东北低。全市最高峰是位于罗定市与信宜市交界的龙须顶,海拔1327米。云浮市的气候也非常宜人,地处亚热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1.6℃,年平均降水量1518mm,年平均日照1708小时。一年四季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春季阴雨天气多,雨量少;夏季高温多雨,雷暴日数多;秋季凉爽,气候宜人;冬季干燥少雨,阳光充足。

既然云浮市的地貌比较多山,云浮也被叫做城中有山,而不得不提的是云浮蟠龙洞被世界洞穴协会誉为“世界三大石花洞之一”;云浮蟠龙洞风景名胜区位于广东省云浮市区北部的狮子山中,是一个经历了1.7亿多年逐渐形成的次生溶洞。洞分3层,上为天堂通天洞,下为龙泉地下河,中为九龙长廊。蟠龙洞属喀斯特溶洞,洞内石花高悬,钟乳低垂,石笋石柱如林,石幔、石帐、石盾、石堤应有尽有,奇景叠出,洞体迂回曲折,形若蛟龙,故得名“蟠龙洞”。蟠龙洞属喀斯特溶岩,经历亿万年漫长岁月逐渐形成。洞内游程528米,分三层,上层天堂通天洞,下层龙泉地下河,中层九龙长廊,层层相连,曲折迷人。洞内钟乳千姿百态,石笋石柱如林。处处有景,景景皆奇。类人似物有“神龟朝圣”、“龙母浴池”“天书神笔、”“玉壁雄关”等58景,真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而最为奇特的是洞内岩壁上长出的簇簇石花,石花晶莹洁白,剔透玲珑,如银星闪烁熠熠生辉。

云浮市新兴县拥有被誉为“东方三大圣人”之一的禅宗六祖惠能出生地,而国恩寺始建于公元683年由中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开山创建,亦是大师圆寂之所。该寺由半山亭、山门牌坊、金刚殿、大雄空殿、六祖殿、方丈室、两旁回廊有诸天佛殿、禅房、观音堂、六祖纪念堂、五百罗汉堂、报恩塔等建筑物组成,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寺侧有六祖父母坟、龙山碑林、卓锡泉、浴身池、六祖手植千年荔枝树,以及五祖亲传的袈裟衣钵,武则天手书的敕赐“国恩寺"题匾等文物古迹。

至于云浮的饮食文化也颇有特色,例如云浮市新兴县的凉果,新兴凉果生产业启动于80年代中后期继而蓬勃发展、势不可挡,县领导大力倡导农业发展种养业,全县柑桔橙、荔枝、龙眼、青梅等水果种植面积达1.53 万公顷。新兴以青梅为龙头的凉果加工业应运而生。全县兴起了国有、集体、个体的食品加工企业260多家。开发凉果品种达130多个,年加工1万吨,产值3亿多元。新兴县的凉果加工品种发展到几十种,味道从以甘咸为主发展到甜、酸、辣各味俱全,其中话梅皇、果中皇等商标的系列凉果多次获得国家级奖、中国博览会金奖,畅销国内外市场。

云浮市郁南县更是广东省沙糖桔重要的产区之一。专家认为,南盛镇是典型的山区镇,群山环抱,贡柑果在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下出落的形靓丽、肉脆化渣、清甜香蜜,是柑桔之中的上品,堪称“广东第一柑”,而南盛沙糖桔色泽桔红鲜亮、果肉爽脆、汁多、无渣,吃之沁心润喉,可称“广东名桔”。

云浮市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其地域在地质上处于云开隆起带云中部,构造复杂,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好,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矿化集中区之一,是闻名全国的石材之乡,且享有“硫都”的美誉。现已发现的矿种有52种,已探明储量并开采的有23种。其中金属矿种有:金、银、铜、铁、锡、铅、锌、锰等;非金属矿种有:硅线石、白云岩、大理岩、花岗岩、重晶石、滑石、高岭土、石灰石、粘土、砂页岩、钾长石、矿泉水、地热和稀有矿种等。截至2005年底,全市共有持证矿山131个。其中,云浮是全国闻名“石材王国”。当地从事石材生产加工已经有400多年历史,产能销量位居全国前列,被誉为“中国三大石材产业基地”之一。境内一条长达50多公里的“百里石材走廊”,在全世界非常罕有,闻名海内外。多年来石材产销量全国第一,品种高居全国首位“十里石材走廊”车水马龙,店铺一家紧挨一家,大大小小的天然石人造石依架而立,蔚为壮观。据介绍,在云浮,经营石材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就有3000多家,年产值达40多亿人民币。

云浮市民对待外来的游客也非常热情,身为一个云浮人,这一点我感到非常骄傲,街上也经常会出现一些志愿者指导外地到来的游客,为他们解惑,说到云浮的风土人情,一位伟人不得不说,这就是邓发同志,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为了纪念他,政府特意建立了邓发纪念中学和邓发纪念小学,而他的故居就在邓发纪念中学的旁边,他的励志人生经常鼓励着包括我在内的每一位邓发学子

不过,由于云浮市地处广东的西北部地区,地方大多是农村,经济发展又大多是靠石材和水泥,发展途径单一,而且这样发展下去对环境的污染非常大,导致了经济发展的落后,根据资料,云浮市是广东省第二大落后城市,对于这样的囧境,我们年轻一代人要更加努力才能把我们的家乡发展起来

这个被我同学叫做浮云的城市水资源状况令人担忧,它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中下游右岸,东经111°03′至112°19′,北纬22°22′至23°06′之间。地处亚热带以南,属南方水网地带、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境内水力资源丰富,西江主干流从西向东在我市北部通过,南江、新兴江从南向北,分别在郁南县南江口和高要市的新江口流入西江。另外,还有黑河、建成河、罗镜河、围底河、泗纶河、集成河、共成河等28条集雨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河流。全市登记在册的中型水库12宗,小(一)型水库49宗、小(二)型水库159宗,总库容23295.19万立方米。浅层地下水总储量17.7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降雨量1577毫米,实测年最大降雨为2620.8毫米。河流年均径流总量59.82亿立方米,过境客水2235亿立方米(含西江过境客水2227亿立方米)。因过境客水在我市的利用率很低,实际可供开发利用的径流资源不多。全市78%—83%的降雨集中在4—9月份,由于雨量集中,山区易爆发山洪、丘陵地区涝积易成灾害,夏季台风暴雨破坏性较大,加上境内水土流失严重,河床升高,洪水冲刮力强,路途停留时间短和受西江洪水顶托,往往水灾为患。10月至次年3月的枯水季节降雨少,不少河流甚至出现断流。另外,我市各地降雨分布也不均匀,西南多,东北少,尤其是有些石灰岩地区,生产、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有“十年九旱”之称。加上常年的石材开采,水土流失已经越来越严重,不过开发石材已经成为我们云浮市赖以生活的发展途径,未来实在是令人堪忧

作为一个云浮人,我还是非常推荐到云浮去旅游一下,看一下难得一见的宝石花,浏览一下历史伟人的风采,到六祖慧能的国恩寺那里悟道,品尝一下云浮的小吃,体验一下农村生活,也不失为一个周末或者假期的好去处。这个岭南海洋文化作业就写到这里,老师有兴趣的可以到云浮溜达一下

第五篇:岭南建筑文化(本站推荐)

岭南建筑文化是中国建筑文化的一种特殊地区性建筑文化,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是由于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历史人文哲理思想和民俗生产生活习惯等因素促成的,岭南建筑风格是在发展变化的,每一时代有每一时代的岭南建筑。

从发展历程上看,岭南建筑可上溯远古至先秦时期,秦汉、魏晋南朝、隋唐南汉、宋元、明清、晚清民国时期以及解放后的岭南建筑各具特色,亦各有其代表作。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有:唐朝“海上丝绸之路”时期以南海神庙为代表,明清时代以陈家祠、西关大屋为代表,鸦片战争以后以沙面、石室教堂等殖民地建筑为代表,清末到民国时期,高层的商业楼宇、钢桁材料的桥梁出现,显示建筑技术向近代化发展。1922年,广州建成岭南第一座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大新公司,高12层50米,1937年建成岭南第一座钢框架高层建筑爱群大酒店,高15层64米多,都是当时称为南方建筑之冠的高层建筑。1929-1936年,陈济棠主政广东时期进行旧城改造,广东建筑得到较快的发展,其中新河浦别墅群等就很有特点。1994-1996年,深圳地王大厦,高69层,总高度383.95米,实高324.8米,建成时是亚洲第一高楼,现在是深圳第二高楼,也是全国第一个钢结构高层建筑,位居目前世界十大建筑之列。地王观光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是中国第一个主题性高层观光旅游景点。地王观光运用了多种高科技手段,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并有多项参与性节目让游客全情投入。这样,游客从参与和娱乐中获得知识,可充分感受到地王观光的娱乐性、趣味性、参与性。

岭南建筑的基本特色是既保留古制,又融会中西;既有地域共性,又各呈异彩;同时由于气候湿热,岭南建筑一般都空间开敞,由于四季常绿,在园林营造方面也很有特色,岭南庭园代表作有清晖园、余荫山房、可园和梁园(十二石斋)等等。

岭南建筑文化的特点:(1)为适应气候建筑布局比较开畅明朗,通透玲珑,造型比较轻巧淡素。(2)因岭南地处南大门离中原边远地域,建筑少受传统法制约束,比较求新自由,民俗味比较浓,善于吸取外来文化,“洋为中用”、“中西结合”,常开建筑独特风格之先河。(3)受岭南先哲人文思想的影响,岭南建筑比较务实重利,因地制宜,宜时多变丰富多彩。有海洋文化特色,也有崇山峻岭之文化特色。

下载2013地域文化(岭南民间文化)下半年期末考试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地域文化(岭南民间文化)下半年期末考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域文化单选题

    《江西地域文化》单选题 1. 明代江西在北京的会馆有( B )所。 A. 10B. 14C. 41D. 45 2. “人生自古谁元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 A )的诗句。 A. 文天祥B. 欧阳修C. 王安石D. 江......

    三秦地域文化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地域文化(本) 分校(工作站) 宝鸡分校陇县教学点 专 业 行政管理 学 号 ***80 学生姓名 胡 洋 2014年 7 月 摘要:在人文地理学中......

    地域文化(合集五篇)

    /10)、左图是谁的雕像?(2分)  A、妈祖 (2/10)、左图神像的原型是哪里人? (2分)  B、福建湄洲 (3/10)、左图神像的诞日是什么时候?(2分)  A、农历三月二十三 (4/10)、左图......

    黑龙江地域文化

    黑龙江地域文化黑龙江地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最有活力的一部分,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黑龙江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发展历程上与其他地区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从而使黑......

    地域文化调查报告

    黟县地域文化调查 ——《地域文化》调查报告 一、调查内容及过程 我主要对黟县的风俗进行了调查,一方面我从小在黟县长大对黟县的一本风俗比较了解,也切身体会了很多。另一方......

    青海地域文化

    一、 单项选择题(20个) 1、()是青海省人口最多的民族。人类活动最早的地区之一。 A、藏族B、回族C、蒙古族D、汉族 答案:D 2、青海汉族的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 A、汉代B、唐代C、......

    江苏地域文化

    院选论文 江 苏 地 域 文 化 江苏地域文化——南京 南京作为十朝故都,文化积淀深厚,山川形势又极为大气,“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晋]张勃《吴录》记诸葛亮语),“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

    6447地域文化

    6447地域文化_0001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80 分。) 1. 最晚至(B ),赣地的古老方国不复存在。B. 公元前6世纪 2. 确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的年代是(C)年。C.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