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演讲时忘词处理方法
演讲就是一项个人技能,是可以通过训练而提升;演讲也是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是可以被设计的;演讲是一种行销,要么销售观念、思想,要么销售一种产品。以下是由
一、插话衔接法。当你一旦忘却的时候,立即插入一两句与演讲内容有关的问话。利用短暂 的时间,加速回忆下面要讲的内容。比如讲着讲着忘却了,这时切不可停顿,你应当面向广大听众问一句:“同志们,前面这一部分我不知道大家是否听清楚了?”话音落后,你就可以扫视全场,而就在 扫视的瞬间,就完全可以想起下面应当讲的内容了。一旦想起,你就可以说:“好,既然大家听清楚了,我就继续讲下去。”
二、重复衔接法。所重复衔接法,就是一旦忘却的时候,要把最后这句话再加重语气重复一遍。这样,往往能使断了的思维链条再衔接起来,使演讲顺畅地继续下去,比如前段演讲最后一句话是:“我理解了他们的爱吗?我懂得爱他们吗?”而后段前句话是:“从那以后我变了”。一旦前段讲完了,而后一段的前句话又忘了,这时,你可以有意地加重语气,重复讲一遍前段最后的那句话“我懂得爱他们吗?”往往就在重复的这一瞬间,便想起了后段的第一句话“从那以后我变了”。这样,演讲就可以继续下去了。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三、跳跃衔接法。演讲者常常出现的忘 却,并不是把后面的全部忘却了,而仅是把下段的第一句或整段忘记了。这时只好随方就圆,忘却就忘却吧,哪里没忘,就从那里接着讲下去。这就是跳跃衔接法。用这种方法虽然丢掉了几句话,甚至一个段落,但它总不至于因中断而破坏了演讲的气氛,涣散了听众的注意力,影响整个演讲的效果。如果这几句话或这段比较重要,演讲期间又想起来了,可采取在收尾前补充的办法。比如可以这样说:“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就可以把忘掉的重要段落补充进去了。
第二篇:上台紧张忘词的原因及方法
口才培训方法:永久消除紧张忘词
上台演讲紧张忘词有以下四大原因:
一、天生胆小
天生胆小好比天生晕血、天生恐高,都是一生下来便具有的缺陷。胆小者面对演讲台如同大敌当前,不战已败。就算硬着头皮走上去,也是紧张不安、脑袋发懵,忘词卡壳,甚至哑口无言。
二、追求完美的心态
对于演讲来说,追求完美就是追求完蛋。大部分人一演讲必备稿子,花大把时间把演讲稿好,再花大把时间把稿子翻来覆去地背。一心求追在台上的完美表现,生怕漏掉任何一句话甚至任何一个字。结果信心百倍地上台,稿子背了不到几句,遇到一点点突发状况,一紧张,忘词了。冥思苦想、抓耳挠腮,越紧张越想不起下一句话是什么——掉链子了。
三、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
紧张忘词虽然可能由某些天生原因造成,但是完全可以经过后天的训练永久消除。如果有正确的口才训练方法做引导,加以努力训练,将不再紧张、不再掉链子。
四、内心负面的心锚
有句话说得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不少人曾经在演讲台上出过丑、丢过面子,从此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从而对演讲台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只要上台必定紧张——这就是已经在内心深处买下了负面的心锚。
消除紧张忘词的方法:
一、转移注意力
1、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包括转移自己的目光、转移自己的思路等等。
2、转移听众的注意力,比如利用道具或者利用互动技巧进行转移。
二、提高声音
请注意:在演讲台上,越是紧张,越是恐惧;越是声音小,就越是放不开。反而言之,越是声音大,越是可以消除紧张。
三、打开手势
肢体语言可以说是演讲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在紧张的情况下打开手势,可以把内心的恐惧转化为外在的热情,越是打开手势全身发力,就越是放松。飞扬口才培训独创的“万能转移法”帮你瞬间有效转移注意力、“六个打开”可以帮你提高胆量、提高声音、打开手势——彻底帮你解决上台紧张、忘词的问题。
第三篇:演讲时礼仪
要求是不卑不亢,雍容大方,彬彬有礼,不失身份,听众对演讲者傲慢的态度、轻佻的作风、随便的举止极为反感。前演讲者由站起到走向讲坛面对听众站立的十几秒钟里,给广大听众留下的印象非常重要,应注意:
在主持演讲的人介绍后,向主持人颔首微笑致意,然后稳健地走到讲坛前,自然地面对听众站好,向听众行举手礼、注目礼或微微鞠一躬,尔后以亲切的目光环视听众,以示招呼,并借以镇场。演讲中应注意:
(1)手及头部动作不要太多,太碎。
(2)走路不易过多,不可一步三晃,扭捏作态。
(3)忌弯腰驼背或双手撑着讲坛或者插入衣兜内,这样显得松垮、懒散。
(4)演讲中常见的几种手势如下:
第一种,食指直伸,其余手指内屈。这是用在涉及某个话题、对象和物件时,提醒听众注意时用的。
第二种,手指向上,与耳朵约成45°角,拇指力张,食指伸直,其余手指微屈呈现自然状态,表示欢欣、请求、许诺或谦逊。
第三种,手的姿势开始呈现精神抓据状态(即穿针引线或握笔写字的常规姿势),然后五指分开向外展开,呈现一个五指分开又绷直的手掌,这是干脆、有力、大方的手势,可以强烈地吸引公众的注意。
第四种,手掌附于前额一部,与脸部表情配合,表现痛苦、慎思或自责自省的状态,是自叙性演讲常用的。
第五种,双掌合抱、高举者是祈祷、感激的示意,两肘举起,则是激愤、悲戚、怨恨情感的自然流露。
第六种,手掌向外伸展,与小臂成一定角度,随着手腕的变化,表示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手心向上,胳膊微曲,手掌稍向前伸,主要表示要挟、请求、欢迎、坦白、许诺、赞赏等意思。
手心向下,胳膊微曲,手掌稍向前伸,主要表示神秘、压抑、否认、回绝、反对、不快等意思。
第七种,紧握拳头,或高举或挥动,或直锤或斜击,一般表示演讲者的愤怒、决断、警告等强烈情感。
第八种,肩部以上的动作手势表示理想、拼搏、张扬、向上的内容和情感;动作在肩部至腹部,多表示平静的记述事物和说明事理,腰腹部以下的动作表示憎恶、鄙夷、不屑、厌烦等内容和情感。手势动作要和演讲内容一致,和演讲者的身份、职业、年龄一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举起双手招呼记者站起来,嘴上却说:“大家请坐” ;还有一次用手指着听众,嘴上却说“我“,然后又指着自己说:“你们”,都留下了笑柄。因为手势在演讲中的作用既特殊又很重要,所以很多成功的演讲家都非常重视手势的作用,邱吉尔经常对着镜子练习手势的动作,闻一多演讲前都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手势。
(5)眼睛不能总看讲稿、照本宣科地念讲稿。
(6)不能靠在桌子或椅子上。
(7)演讲时要头部端庄,举止自然大方,仪态符合站、坐、行的礼仪。
(8)演讲者声音发出的方向应该沿着嘴部的水平线而稍微向上,注意声音的力度、发音的规范、语音的正确、音色的考究。
(9)演讲中对听众的称呼有泛称和类称两种,泛称是具有较大的广泛性,能普遍使用的称呼,如“同志们”“同胞们”“朋友们”等;类称是指具体适用于某一类别的称呼,如“领导们”“同学们”“战友们”等。使用泛称还是类称应灵活掌握。如曲啸在对劳改犯演讲时用“触犯了国家法律的年轻朋友们”一下子拉近了与劳改犯的心理距离,使演讲效力大大增强。
(10)注意克服以下不美的演讲语言:
无意义的杂音、鼻音;
语调矫揉造作;
过多方言、外来语;
不堪入耳的粗语;
习惯赘语如“这就是说”“反正”等;
夸大其辞的语言;
吞吞吐吐的语言;
走下讲坛时的礼仪应该是向听众点头示意或稍鞠一躬,然后含笑退场,如遇听众鼓掌应表示感谢并面向听众敬礼,态度应真诚、谦逊。避免退回座位时过于激动、匆忙或洋洋得意或羞怯、忸怩。
第四篇:六个方法教你摆脱演讲时的紧张情绪
回避目光法 作为一个初登讲台的演讲者,心情难免紧张,特别是听众的某些偶然因素也会人为地造成紧张情绪。比如某个听众发出一些声响,就会引起演讲者情绪的波动。这时,你就应该转移目光,或者采取流动式的虚视方法,有意识地回避目光对视,以保持良好的心境。
呼吸松弛法 在演讲前,运用深呼吸松弛紧张情绪的办法简便可行。具体做法是站立、目视远方、全身放松,做深呼吸。这样就可缓解演讲时的紧张情绪。
自我陶醉法 在演讲时,面对满场听众,有时会因精神紧张而出现语言表达失误的情况。这时可以假想一下自己已经获得成功的情绪,就会信心倍增。
自我调节法 为了消除紧张情绪,可在演讲前通过创设良好的外界环境,使自己的情绪得到放松。如在演讲前,听一首轻松愉快的乐曲,看一些令人捧腹的幽默故事等。
注意转移法 为了消除演讲前大脑的紧张程度,可以有意识地把注意力转移在某一个具体的物件上。比如,可以欣赏会场的环境布置,也可以与人闲谈,借以冲淡紧张的情绪。
语言暗示法 语言的暗示也是多种多样的,它包括自我暗示和他人暗示。比如演讲前可以这样暗示自己:“今天听众很熟悉,心情紧张没必要。”“我准备得很充分,很有信心。”“你能行!我们等着为你的精彩演讲喝彩。”通过语言的暗示,从而消除紧张的情绪。
第五篇:坏账处理方法
坏账处理方法
坏账损失及其核算是应收账款核算的一个重要方面。顾名思义,坏账损失是指由于坏账而产生的损失,因此,了解坏账损失及其核算首先要从什么是坏账谈起。
坏账的确认
一笔应收账款在什么时候才能被被确认为坏账,其条件通常是由会计准则或制度给出的。不论会计准则或制度如何变化,在会计实务中,坏账的确认都要遵循财务报告的基本目标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尽量做到真实、准确、切合本单位的实际。一般来说,应收账款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就应将其确认为坏账:
1、债务人死亡,以其遗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的账款;
2、债务人破产,以其破产财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的账款;
3、债务人较长时期内未履行其偿债义务,并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无法收回或收回可能性极小的账款。
上述三个条件中的每一个条件都是充分条件,其中第3个条件是需要会计人员作出职业判断的。我国现行制度规定,上市公司坏账损失的决定权在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
坏账损失的核算
坏账损失的核算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转销法;二是备抵法。
1、直接转销法
直接转销法是指在坏账损失实际发生时,直接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这种方法核算简单,不需要设置“坏账准备”科目。关于直接转销法,我们还应掌握以下两个要点:第一,该法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第二,在该法下,如果已冲销的应收账款以后又收回,应做两笔会计分录,即先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然后再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2、备抵法
备抵法是指在坏账损失实际发生前,就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估计损失,并同时形成坏账准备,待坏账损失实际发生时再冲减坏账准备。估计坏账损失时,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坏账损失实际发生时(即符合前述的三个条件之一),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至于如何估计坏账损失,则有三种方法可供选择,即年末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销货百分比法。
应用年末余额百分比法时,坏账准备的计提(即坏账损失的估计)分首次计提和以后计提两种情况。首次计提时,坏账准备提取数=应收账款年末余额×计提比例。
例
1、兴华公司1995年首次计提坏账准备,当年年末的应收账款余额为100000元,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为5‰。则:
坏账准备提取数=100000×5‰=500(元)
借:管理费用 500
贷:坏账准备 500
以后计提坏账准备时,可进一步分以下四种情况来掌握:
(1)应收账款年末余额×计提比例> “坏账准备”年末余额(指坏账准备计提前的余额,不同),按差额补提坏账准备。
例2:承例1,1996年10月兴华公司实际发生坏账损失400元;当年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20000元。会计处理过程如下:
①1996年10月:
借:坏账准备 400
贷:应收账款 400
年末计提前“坏账准备”账户余额=500–400=100(元)
②坏账准备提取数=120000×5‰–100=500(元)
1996年12月:
借:管理费用 500
贷:坏账准备 500
年末补提500元坏账准备后,“坏账准备”账户的余额为600元。
(2)应收账款年末余额×计提比例<“坏账准备”年末余额,按差额冲减坏账准备。
例3:承例2,1997年6月,兴华公司上年确认的坏账损失又收回;当年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50000元。会计处理过程如下:
①以前核销的坏账又收回,同样需要做两笔分录:
1997年6月:
借:应收账款 400
贷:坏账准备 400
借:银行存款 400
贷:应收账款 400
年末计提前“坏账准备”账户余额=600+400=1000(元)
②坏账准备提取数=150000×5‰–1000=–250(元)
1997年12月:
借:坏账准备 250
贷:管理费用 250
年末冲减250元坏账准备后,“坏账准备”账户的余额为750元。
(3)应收账款年末余额×计提比例=“坏账准备”年末余额,不补提亦不冲减坏账准备,即不做会计处理。
例4:承例3,1998年10月兴华公司实际发生坏账损失350元;当年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80000元。会计处理过程如下:
①1998年10月:
借:坏账准备 350
贷:应收账款 350
年末计提前“坏账准备”账户余额=750–350=400(元)
②坏账准备提取数=80000×5‰–400=0(元),不需做任何会计处理。
(4)年末计提前“坏账准备”出现借方余额,应按其借方余额与“应收账款年末余额×计提比例”之和计提坏账准备。
例5:承例4,1999年6月兴华公司实际发生坏账损失1000元;当年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200000元。会计处理过程如下:
①1999年6月:
借:坏账准备 1000
贷:应收账款 1000
年末计提前“坏账准备”账户为借方余额600(1000–400)元。
②坏账准备提取数=200000×5‰+600=1600(元)
1999年12月:
借:管理费用 1600
贷:坏账准备 1600
年末计提1600元坏账准备后,“坏账准备”账户为贷方余额1000元。
总之,在采用年末余额百分比法的情况下,始终要掌握这样一个原则,即当年坏账准备计提后,一定要保持“坏账准备贷方余额÷应收账款年末余额=计提比例”这一等式成立。此外,关于备抵法,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备抵法下的计提比例由公司自行确定;
②在预收账款登记在“应收账款”账户的情况下,计提坏账准备所依据的应收账款应剔除预收账款因素;
③应收票据不计提坏账准备,但上市公司的其他应收款要计提坏账准备;
④年末余额百分比法要熟练掌握,因为它还是我们理解合并报表中内部应收账款及其坏账准备在跨抵销时的一个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