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水费问题解答
问题一:所在村庄每人征收10元的黄河水使用费用,询问有无政策依据,费用用在了那方面?
1、高青县农业灌溉用水由刘春家引黄灌区和马扎子引黄灌区提供。由于灌区内存在输水距离差异,农作物用水次数不同等因素影响,农业水费无法计算到村到户,更无法按方计算。按照鲁政发[1987]61号文件规定,实行亩次计收,文件规定每亩次
3.50元-4.50元。各市地可根据本地区水资源的丰缺情况在15%以内浮动水价。我县执行的标准是每亩次4元。按照每年2.5次/亩计算,每亩收水费10元。
所收水费50%留成乡镇,剩余50%用于上交黄河部门水费、两灌区管理人员工资、河道清淤和水工建筑物维修改造。
问题二:所在村庄附近河流干涸,在于乡镇水务局和区县水务局联系时,工作人员回答:已经放水,只是水量不够,所以可能水没有流到村庄。对此回答不满意,询问:既然没有水,为何还要交水费?
2、信访所反应问题属于马扎子灌区,该灌区已于3月25日开始提闸放水,并且放水流量达到15m/s,一是由于该灌区上游乡镇搞工程建设,影响了下游部门河道供水,二是个别地块地势较高,镇办沟渠工程未得到及时清淤,造成供水困难。目前已与有关镇取得联系,积极查找存在问题,并尽快解决处理。3
第二篇:农业灌溉水费收取制度
农业灌溉水费收取制度探析
摘要:农业水费是维系农田水利设施正常运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和效率保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经济来源。表面上看,农业水费收入减少直接的体现是水管单位收入减少,但本质上却对解决水资源紧缺、保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产生损害,影响三农问题的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农业水价改革中出现了水费计收难、收入减、末级渠系损毁、水资源利用效益不高等问题,已经影响了农田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提高和节约用水。本文将从我国农业水价政策、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农业灌溉水费的收取制度。
1.引言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及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25%。而且我国的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极不均匀: 北方大部分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不800mm , 少部分地区甚至不足100 mm;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1500m3, 仅及南方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50%~33%,是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0%。而南方大部分地区虽然水资源总量并不算少,但由于降雨量无论年际或年内分配都极不均匀,加上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量大,致使南方大部分地区在没有灌溉或其它供水设施的情况下,不仅农业生产时时受到干旱的威胁,有时甚至连人畜饮水都感到十分困难。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一方面是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又是水资源的严重浪费,水的利用率很低。节水意识在人们的头脑中还远没有形成,这些一方面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水利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从而造成了其它经济资源的浪费。我国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70%,其中90%以上用于灌溉。由于供水技术、管理水平落后,加之水价偏低,无法起到促使用水户节约用水,提高水利用率的功效,致使我国农业用水存在着极大的浪费,灌溉水利用系数仅0.49。据有关部门统计, 我国目前每万元GDP的用水量为537m3, 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 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目前我国每立方米水只能生产0.5kg粮食, 而发达国家则可生产2kg 粮食。
2.我国农业水价政策现状
从1949年至今,我国农业水价政策先后经历了3个阶段。第1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到1984年,从无偿供水到政策性低价供水,农业用水实行公益性无偿供水政策;第2阶段:1985-1996年,按供水成本核算、计收水费。1985 年国务院颁布了《水利工程水费核订、计收和管理办法》,确定了水利工程供水的商品属性,实现了水利工程从无偿供水向有偿供水的转变,水价政策从此走上了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第 3阶段:1997 年到现在,逐步明确水是商品。1997年,国务院发布了《水利产业政策》,规定新建水利工程的供水价格按照满足运行成本和费用,缴纳税金、归还货款和获得合理利润的原则制定。2000 年,国家计划与改革委员会下发了《改革水价促进节约用水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水价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水价改革的基本思路。2004年,我国颁布实施《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详细规定了我国水价构成及征收、管理程序,规定供水价格由供水生产成本、费用、利润和税金构成。
3.灌溉水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灌溉水价及水价到位率偏低
经调查,甘肃省水利工程农业供水平均成本为0.110元/m3,现行农业平均水价只达到成本的62%,如武威地区平均供水成本为 0.159元/m3,现行平均水价为0.724元/m3,水价到位率为46%,引大灌区平均供水成本为0.30元/m3,现行平均水价为 0.15 元/m3,水价到位率为50%,景电管理局平均供水成本为 0.32元/m3,现行平均水价为0.194元/m3,水价到位率为 60%。3.2“一贯制”灌溉水价不适应市场经济
现行灌溉水价多为行政定价,即“一贯制”水价,它不能及时反应供求关系的变化,更不能灵活地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调整,也就无法指导生产和消费。如在干旱季节需水大于供水时,水管单位不仅不能将水价上浮,相反还要服从政治需要降价供水。3.3灌溉水价概念混乱、不真实
现行水价多为取水口水价。但是,从取水口到用户往往需经过多层管理机构,这些管理机构所附加的费用原则上应当计入水价。在实际操作中,这部分水价很难规范,在水价中成为最不稳定的部分,水价搭车现象严重。实际用户水价通常是规定取水口水价的3—5倍,倘若将实际用户水价与灌区渠道水价比较,则比值更高。3.4灌溉水价结构单一
目前,灌溉用水的价格结构基本是单一计量水价,个别地区实行超额罚款制水价。这样的价格结构显得单调,不灵活,不能适应实际情况,价格不能反映随用水量变化的成本变化,不能给用户传递准确的成本变化信号,同时不能向企业反馈需求量的变化,不能起到调节供给和需求的作用,也不能反映提供水服务的质量和水平。3.5水费计收难收取率下降
水费计收难、收取率下降、收入减少造成了两大问题:一是水管单位难以生存和发展。由于大多数水管单位属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职工生活和水利工程维护,完全依靠收取的水费来维持,随着水费收取率不断降低,许多水管单位职工工资难以保障,导致职工队伍不稳管理服务不到位,农民群众的意见很大。二是管养经费严重不足,水利工程状况日趋恶化。据统计分析,一般情况下水费收入用于供养人员、用于工程维修在收入减少的情况下,水费优先保证职工的基本生活而用于工程维修养护的投入就微乎其微,导致水利工程渠系管理维护差、工程状况下降。税费改革以后,一些财力较好的地方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水管单位的方式,对农业水费实行减免,农民不再缴纳农业水费这种做法在农村产生的影响和引起的震动是很大的。不论是地方各级政府还是农民群众,都希望国家出台免收农业水费的政策。而这对于财政收入薄弱难以实行水费减免政策的大多数地方政府来说,工作压力是很大的,同时也加大了水管单位水费计收的困难。3.6截留挪用水费现象严重
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水费成为向农民收费的唯一途径,也成为搭车收费和截留挪用的手段。据了解税费改革后,基层截留挪用水费用于弥补财政资金缺口的情况不断出现,加重了群众对农业水价改革的误解与不满。灌区大多数农民都能按时足额缴纳水费,但对于县乡镇 村以种种理由截留挪用水费的问题,水管单位缺乏必要的制约手段,从而导致水费被层层截留挪用,类似现象在全国其他地区也时有发生,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引发了群众对农业水价改革工作的不满情绪。3.7末级渠系不配套测量设施不完善
我国灌区末级渠系不配套计量手段和量测水设施不完善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导致难以实行计量收费。许多省目前仍是通过行政手段按耕地面积亩计收水费用水多少,一个样用和不用一个样,喝的是大锅水。另外由于渠道损坏水损大,一些地方将这些损失分摊给农户负担,导致水费过高,由此产生了拒交水费的现象激化了供用水双方矛盾。
4.灌溉水价调整改进的措施
4.1明确灌溉水价的组成
灌溉水价应由三部分组成,即资源水价、工程水价和环境水价。工程水价是根据各供水工程运行的单位成本、费用、利润、税金计算形成的。水利工程供水的价格构成中应包括资源水价(水资源费),但现行水价中尚未考虑到环境水价的问题。4.2 改变认识,提高水价到位率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改变长期以来人们对水管单位无偿服务或低价供水的传统思维和认识,充分利用价格杠杆,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使灌溉用水水价逐渐提高到成本水价,并向市场价格过渡。4.3 完善水价体系
全省各类灌区的条件都不一样,因而供水平均成本和现行平均供水水价差异较大,所以有必要发展小流域或分灌区单独定价;同时由于各地区之间的水文气象条件也有不同,因而应制订对应的季节水水价,并拉开季节水价的价差。4.4 灌溉水价实行多层次多元价格
一是加大价格管理的弹性,予市场机制以适当的空间。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实行“价格上限制”,在政府限定的空间内,水企业允许在间和内有自行调整的空间,最高限价形式在间和内调节都可使用。二是改变灌溉水价结构。依靠价格杠杆调整用水结构和农作物种植结构,缓解用水矛盾。对进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的,实行优先供水,优质优价。对水资源奇缺、灌溉用水矛盾大的,要实行限额灌溉,采用累进计价、超量加价的计价办法,促进节约用水。特别是水资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的地区,使水价的变化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成本的变化挂钩,使价格体现成本的变化。4.5 改革水政管理机构
水政管理单位必须进行机构改革,明确职能,减少管理层次,精减人员,提高效率,增加水企业效益,降低农民的负担。4.6创新模式的提出和推广
创新模式主要分三部分:一是明确了各级相关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责。农水价费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办法。价格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田机电灌溉水费具体行为的指导和管理,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农田机电灌溉站的业务指导;各镇价格监督服务站和水利站协助和配合当地价格部门、水利部门做好所在区域灌溉水费行为规范的监管;所在地村委、镇政府负责本地灌溉站农田机电灌溉水费标准的审核和核准。二是农水价费管理“实行农田机电灌溉水费联席审议制度”。即建立“灌溉业主提出方案,‘两站’、村委参与审核,镇政府监督核准,价格部门备案”的联席审议制度。具体由农田机电灌溉业主向当地价格监督服务站提出灌溉水费方案,由价格监督服务站牵头当地水利站、村委、村民代表等相关人员并主持召开灌溉水费联席审议会议,审议当年水费收取方案,报当地镇政府核准,并在执行前一周之内抄送当地价格部门备案。三是农田机电灌溉水费标准原则上一年一定。原则上每年在农田灌溉季节到来之前完成灌溉水费的确定工作,有条件的镇可实行一镇(村)一价,不具备条件的镇也可一站一价。当地价格部门对各地灌溉水费差异较大、矛盾较突出的可进行协调平衡。四是农田机电灌溉站或村委会(代收水费)每年收缴水费前应实行“灌溉面积、水费标准、收费金额”三公开。灌溉站收缴水费使用规定的收费票据,并按实际灌溉田亩数向农户收取灌溉水费。灌溉站不得在水费之外加收或代收其它未经核准的费用。
第三篇:关于灌区农业水费水费征收的问题正文
关于灌区农业水费、水费征收的问题正文
关于灌区农业水费、水费征收的问题
随着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进,多种税费被取消,农民享受着改革发展的成果。在此背景下,农业水费问题变得日益突出,甚至一跃成为农村最大的费用,引发了农民的关注。
一、目前灌区农业水费、水费征收存在的问题
【1】农民交水费的观念逐渐淡漠,水费收取率逐年下降 2006 年, 全国范围内免征农业税, 农业、林业、农机等涉农部门逐步取消了涉农收费项目, 发放了粮补资金、退耕还林资金、购买大型农机具补助资金。随着我国粮食制度的改革和农业税的取消,增加种粮补贴等背景下,农业用水收费受到诸多质疑,“无偿用水”的声音从不同的角度提起,对刚刚培养起来的“水资源有价”观念形成极大的挑战。农民上交水费的意识也逐渐淡漠, 水费收缴难度随之增大, 水费收取率也逐年下降。
【2】农业水费的收费环节多,缺乏监督
农业水费的收费环节多,农业水费通常由乡村干部代收,基层村社管水组织征收水费缺乏监督, 存在相当程度的随意性, 水费征收过程中的乱加价、乱收费现象严重 基层干部不够重视, 征收工作力度差不少村把水费征收任务下达到组, 以组为单位征收, 许多组干部不宣传水费征收政策, 群众认识不够, 缴纳水费的积极性差,许多农民群众认为, 水库水利工程是农民群众投工投劳修建的,水是天上掉下来的, 用水不需要交水费。不向广大群众讲明水费征收的标准, 使许多群众包括一些干部, 认为水费征收不符合国家政策, 增加了农民负担。【3】基础设施差,末级渠系不配套。
基础设施差,末级渠系不配套。由于末级渠系的维护费用不同于干渠, 一般是由农民投工投劳。农村“两工”取消后, 组织农民维护渠道十分困难,造成末级渠系损毁率上升,工程状况日益下降。渠道损坏,水损大,渠系不配套造成的供水保证率下降使农民用水的权力和缴费的义务严重不对称。灌溉、用水、收费更难。【4】缺乏科学、合理、简易、经济有效的计量手段和量、测水设施
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简易、经济而有效的计量手段和量、测水设施。计量目前还难以实现,导致目前仍是通过按耕地面积收取农业水费。农民反映,按亩计收水费,用水多少一个样,用和不用一个样,既然没有得到供水服务,交水费就不合理。另外,农业水费通常实行按亩征收的计收方式。水费与用水多少没有直接关系, 导致农民没有节水积极性, 助长了水资源的浪费。位于灌区上游的农户采用大水漫灌,尽可能泡透、灌满,甚至还轮灌,灌区下游农户则往往无水可用,由此导致水事纠纷不断。引起
群众的强烈不满,产生了拒交水费的现象,激化了用水农户和水管单位的矛盾。
【5】水费征收难、收取率下降、水费收入锐减是管理单位最大问题 水费征收难、收取率下降、水费收入锐减是当前基层管理单位工作中出现的最大问题。水费收入锐减造成了两大问题。一是基层单位难以生存和发展。由于大多数水管单位均属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职工生活和水利工程维护完全依靠收取的水费来维持。随着水费收取率不断降低。许多水管单位职工然仍执行着几年前的工资标准,还拖欠职工工资。没有参加养老保险,造成职工队伍不稳。管理服务不到位,农民群众的意见也很大。基层水管单位陷入了重收费轻管理的被动局面的同时。也造成农民不愿交水费的恶性循环。二是管养经费严重不足。水利工程状况日趋不善。在收入减少的情况下,水费优先保证职工的基本生活,用于工程维修养护的投入更是微乎其微,灌区工程基本无人看护,老化失修,人为损毁严重,许多闸门、启闭机被盗被毁。影响灌区正常运行。
二、几点建议
1农业水费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建立新型的农业供水管理体制。
税费改革以后,一些财力较好的地方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水管单位的方式,对农业水费实行减免。农民用水不交水费,农业水费由财政转移支付给水管单位的做法在农村产生的影响和引起的振动是很大的。一是减轻了农民负担。二是减少了水管单位征收水费的工作量,使其可以集中精力抓好工程管理,提高供水服务质量。可以避免因部门利益而争水,浪费水资源。三是资金保障能力有所提高。使末级渠道得到了进一步的整治,可以借鉴。2逐步改善用水计量设施, 实施合同供水。
明白增强农户的节约用水意识, 供用水双方共同协商签订供水合同, 在供水合同中明确规定了用水量、用水时段, 按合同规定按时按量供水, 用水户则依据合同按时缴纳水费。严格实行定额用水管理, 并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确定合理的农作物灌溉用水定额, 农户在定额内用水合同水费, 对超过定额的用水量征收计划外用水水费, 甚至征收较高的水费。超用水量越多, 水费越高。既能保障水管单位提供高质量的供水服务, 又能促进用水者及时缴纳水费和节约用水, 用水量明显减少,让农民用上“明白水”,“交费”。3建立产权激励机制, 促进农民节约用水。
推行农民用水户协会, 不断完善农业供水管理体制。明晰农业用水权, 积极推行农业水权转换, 来提高用水效率, 减少水资源浪费。把水像土地一样分配到户, 激励农户自觉节水, 以便减少购买
水权水量或将节省的水权出售获利, 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将过去农业供水管理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管理转变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用水户参与和自主管理的模式。让农民“全程参与”和“自主管理”供水收费事务。有利于免除基层水利组织收缴水费的工作负担。提高供水保证率和供水服务质量让农民在需要的时候“浇上水”,增强了农民的节水意识, 而且通过供用水双方直接见面, 减少了水费收取的中间环节, 减轻了农民因搭车乱收费造成的不合理负担, 水费实收率也得到提高。4加强宣传提高干部群众对征收水费的认识
加强水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宣传, 提高干部群众对征收水费的认识 , 广泛深入地开展水资源有偿使用、节约用水等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水资源忧患意识,建立“水商品意识”、“节约用水意识”、“水危机意识”, 增强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自觉性和水商品意识。
赵祥周2010.08.18
第四篇:对免收农业水费有关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农业水费的思考
王大全 楼豫红
(四川省农田水利局 成都610015)
摘要:农村税费改革以后,灌溉水费收取越来越引起外界的关注,请求政府减免农业水费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根据四川省农业灌溉水费计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灌区的灌溉水价、农民对水费的承受能力,提出了按照《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合理制定农业灌溉水价,坚持在农民承受能力基础上计收农业灌溉水费的同时,政府补贴水费缺口的政策建议,最终实现灌区的良性运行。关键词:农业;水费;收缴;思考
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涉农收费更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近年来,相关各方对农业水费的讨论越来越多,请求政府减免农业水费的呼声越来越高。每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都会涉及此议题。但农业水费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不能简单地“一免了之”。应该在合理确定水价的同时,根据不同地区农民的承受能力收取,缺口部分由各级财政足额补贴,以实现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1 四川农业水费情况
1.1 农业水费收取情况
我省目前农业水费计收方式主要为灌溉受益田(土)按亩计收,部份灌区按用水量计收。收取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委托县、乡(镇)财政代收;二是灌区采取自收;三是成立了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灌区,通过协会进行收取。近几年,我省水利工程每年提供农业灌溉用水大约150多亿立方米,灌溉农田面积约3700多万亩。按照现行收费标准,2008年全省农业水费应收32660.22万元,实收28576.17万元,实收率87.5%。2009年全省农业水费应收32179.65万元,实收28811.07万元,实收率89.5%。2010年全省应收农业水费31748.63万元,实收26224.36亿元,实收率82.6%。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实际收入减少的情况下,水费优先保障职工的基本生活, 用于工程维修养护的投入相对较少,仅能维持工程低水平运行。1.2 免交农业水费情况
2005年全面免征农业税后,四川省财政状况较好的一些市、县已经开始探索农民免交农业水费, 即农业水费由财政转移支付给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截至2010年底全省已经有乐山市各县(市、区)、成都市温江区、龙泉驿区、都江堰市、郫县等县(市、区)农民农业灌溉用水不再缴纳水费,水费由当地财政转移支付给水利工程管理单位。2 免征农业水费带来的影响分析
免征农业水费,此举有其积极作用,一是减少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得到灌区受益群众的欢迎;二是减少了水管单位的工作量,使其可以集中精力抓好工程管理工作。但从长远来分析,对节约用水、工程维护、尾部灌区用水等带来负面影响,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和思考。2.1 与相关法规政策要求抵触
《水法》指出,“使用水工程供应的水,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向供水单位缴纳水费”。免征农业水费与《水法》及国家大力推行的计量用水、节约用水,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政策相违背。2000多年来,举世闻名的都江堰之所以能持续焕发青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灌区人民继承和发扬了缴纳农业水费的优良传统,给千年古堰良性运行提供了坚强保障。如果农民不交水费了, 会使世代努力培育的水资源有偿使用理念、“水商品意识”等价值体系受到严重冲击甚至丧失殆尽。
2.2 不利于节约用水
目前我省大水漫灌的现象十分普遍,2009年我省总用水量223.46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用水123.64亿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占用水总量的55.3%,农业节水的潜力非常 大。水价杠杆和水费收取机制可以有效促进节约用水,我省实行计量用水的武引灌区亩均农业灌溉用水最高限价42元,亩均用水200立方米左右,实行非计量用水的都江堰平坝灌区亩均农业灌溉用水水价28元,亩均用水500立方米左右。如果对农民农业水费实行免征,农民没有节水动力了,上游敞开用,下游等水用,最终将会助长农业用水浪费,同时可能导致更多的用水矛盾和水事纠纷。免收灌溉水费短期看减轻了灌区农民支出, 但从长远分析, 却助长了用水浪费现象, 形成“不收水费-用水浪费-水资源短缺”的恶性循环。
2.3 引起新的社会不公
我省目前还有近一半的耕地得不到有效灌溉,还处于靠天吃饭的境地。就实际情况而言,水利工程灌区的自然、经济条件、农民的收入水平明显好于非灌区。对用水条件,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灌区农业水费实行免征,而缺乏对非灌区的对等扶持、补偿政策,没有体现出财政对公共资源进行再分配的公平性、普惠性,必然引起农村新的社会不公,不利于农村稳定。
2.4 不利于工程的良性运行
长期以来, 农业水费一直是灌区管理单位的主要经费 来源, 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仍将是灌区工程良性运行和水管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费保障。农业水费免征后,灌区管理单位的良性运行将受到影响, 如果没有稳定的经费保障, 灌区管理单位将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 连最基本的运行都难以维持, 更谈不上及时对水利设施进行维修养护。3 农业水价及农民水费承受能力分析 3.1 四川农业水价执行情况
我省的农业供水价格是按不同灌区制定的,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由省物价、水利部门制定大型灌区的农业水价,市(县)物价、水利部门制定中(小)型灌区的农业水价。我省多数灌区2000年农业水价在1985年的基础上第一次上调6%;2001年第二次上调10.85%;2003年第三次上调19.15%。2003年以后全省农业水价没有调整,目前仍执行2003年制定的农业水价计收标准。目前全省农业供水价格总水平每亩约为9元,其中,大型灌区每亩平均32元左右;中型灌区每亩平均12元左右;小型灌区每亩平均4元左右(其中部分小型灌区不收水费)。3.2 水价标准远低于供水成本
根据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联合颁发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规定,“水利工程供水价格,要按照补偿供水 生产成本、根据国家经济政策以及用水户的承受能力”的原则核定。由于我省丘陵、山区面积占90%左右,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偏高,新增一亩有效灌溉面积投资达5000元以上,致使水利工程供水成本普遍偏高,全省水利工程现行农业供水成本每亩高达80元以上。
我省经济欠发达,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成本逐年逐年增高,农产品价格偏低,致使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农民的农业收入增长缓慢,农业用水户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因而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的现行农业水价计收标准普遍低于实际供水成本,现行农业水价计收标准平均仅达2001年测算供水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我省都江堰龙泉山灌区2001年测算农业供水成本为每亩105.04元,而现行农业供水收费标准为每亩40.37(含伤残补助费等5.37元),仅占供水成本的38.4%;绵阳市武引灌区2001年测算农业供水成本为每亩150.62元,而现行农业供水收费标准为每亩42元,仅占供水成本的27.9%;乐山市沐江堰灌区农业供水成本为58.5元/亩,实际收费价格为20元/亩,占成本的34.2%。广安区的全民水库灌区、岳池县的响水滩水库灌区农业供水成本为58元/亩和56.25元/亩,实际收费价格为自流灌溉19.2元/亩,分别占成本的33.1%和34.1%。3.3 农民目前灌溉水费承受能力 通过我省典型灌区受益群众问卷分析表明,农业水费在农民人均年收入2%到5%左右,大部分灌区群众可以接受。国内一些调查资料显示,农民对水费的经济和心理承受能力为:农业水费占到年收入的4%到6%,占农业投入的10%到12%。2010年我省农村居民全年人均纯收入5919元,农业水费占到年收入的1-2%,农业水费占整个农业生产性支出的比例占8.4%。可以说目前我省现行农业水价和水费仍然处在农民可承受的范围内。但是,要按照《水价办法》提高灌溉水价到补偿灌溉供水全成本水平,灌溉水价还要成倍增长。据测算灌溉水价上涨10%,相当于农民人均纯收入下降0.5%,如果按照灌溉供水全成本的灌溉水价政策目标,农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将下降4-5%,这个数正好与近年来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增长率接近。也就说,全成本灌溉水价政策将会阻止农民收入增长的步伐,加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因此,水价和水费政策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情况,当前要按供水全成本向农民计收灌溉水费是不现实的。4 政策建议
4.1 加大对农业水费征收力度
农业水费是供水生产单位的经营性收费,是水利工程正常运行和水管单位正常运转的主要经费来源。对于保证灌区水利工程的正常、安全运行及水资源的合理配臵和利用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省的水管单位均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收取的农业水费一般80%左右用于供养人员,其余用于工程维修。
2001年财政部、国家计委以财综[2001]94号规定,水利工程水费由行政事业性收费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农民使用了水利工程提供的农业灌溉用水后缴纳的农业水费,是和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等农资产品一样的生产资料,使用水利工程供应的水,向供水单位缴纳水费,是必需的生产性支出。
农业用水收费在我国有久远的历史,都江堰等许多古老的灌区由于有比较严密的岁修和水费征收制度,历经千年而不衰。灌溉水费的收取无论从经济、法律、法规、政策的角度, 还是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都是必要的。因此,应加强宣传,加大征收力度,促进计划用水、节约用水。4.2 科学核定成本水价
应定期开展供水成本测算和审核工作, 在准确核定供水成本和合理利润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 环境状况的改变, 确定不同时期的供水成本, 分步、分类、及时调整水价,才能实现灌区良性运行。4.3 建立农业水费政府补贴机制 在考虑农民承受能力基础上计收水费的同时,政府进行一定的水费补贴是非常必要的。水价制定应采用“成本水价=用户承受能力+政府适量补贴”的模式,实施农业水费计收与政府补贴结合。建立农业灌溉水费补贴机制:农民仍按现行农业水价标准及时足额缴纳水费,现行水价与灌区成本价格的差额由财政足额补贴。4.4 加快末级渠系建设
应创新机制,加大对水利建设特别是末级渠系建设投入,切实解决好渠道“最后一公里问题”,努力提高灌区灌溉保证率,增强群众对灌溉用水的满意度,引导农民自觉缴纳灌溉用水水费。同时,要加快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步伐,切实减轻农民水费支出。
作者简介:
王大全(1968——),男,四川省农田水利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楼豫红(1964——),女,四川省农田水利局灌区管理处处长,高级工程师,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水土工程博士研究生。
第五篇:水费承包合同
村二零一二年水费承包合同
按照我区农田水利文件要求,依据我村历年水费机制,为农业农民增收、增效、灌排畅通,经甲乙双方协商,达成以下协议,使双方共同信守,维护合同条款:
一、承包范围
村辖区高干渠、七星渠、南渠各渠系流域灌溉面积。
二、费用的征收
1、高干渠、七星渠、南渠三大渠系的水费征收标准依照2011年我村的水费征收标准。
2、七星渠、南渠两大渠系的两工征收标准依照2011年的征收标准。
三、双方签订合同时,乙方须先向甲方交维管费,风险抵押金:
1、签订合同时,乙方须一次性交给甲方管理费¥18000.00元现金。
2、签订合同时,乙方须一次性交给甲方风险抵押金¥30000.00元。
四、甲方职责:
1、行水期甲方须监督乙方的正常供水。
2、甲方在行水期须保证渠道畅通。
3、甲方在行水期须配合乙方与农户发生的纠纷处理。
4、甲方在行水期不得干涉乙方的正常运行管理。
五、乙方职责:
1、乙方必须服从甲方领导。
2、乙方必须保护好水利设施,如不负责任损坏渠道闸道由乙方负责维修。
3、乙方须积极收缴好水费、两工费,水费收缴时足额上交水利管理部门,确保农户用水及时有序。
4、乙方须在当年11月底与甲方结清两工费。
5、乙方与甲方结帐后,如有农户尾欠两工费,乙方须向甲方递交农户欠款花户,此欠款总额甲方负责追缴40%,乙方负责追缴60%.6、春秋两季农田建设期间,乙方必须每天保证两名人员配合甲方正常工作,乙方如不能保证人员配合甲方,按每人每天100元现金在风险抵押金中扣除。
7、乙方在履行好以上6项的前提下,甲方于当年11月下旬将乙方交给甲方的风险抵押金如数退回。
村村民委员会
甲方法人(签字):村村民用水协会
乙方水费、两工费承包人(签字):
二零一二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