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比实验
1、(2009•山西)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CuSO4溶液显蓝色是由Cu2+造成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A.将CuSO4溶液加水稀释
B.观察Cu(NO3)2溶液
C.观察Na2SO
4D.向CuSO4溶液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
2、(2006•济南)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CuSO4溶液显蓝色不是由SO42-离子造成的,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意义的是()
A.观察Na2SO4溶液,溶液没有颜色
B.对比不同浓度的CuSO4溶液的颜色差异,浓度小的溶液颜色较浅
C.向CuSO4溶液中滴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颜色未消失
D.向CuSO4溶液中滴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颜色消失
3、(2004•扬州)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硫酸铜溶液显蓝色与SO42-无关,只进行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A.观察硫酸钠溶液没有颜色
B.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蓝色未消失
C.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蓝色消失
D.加水稀释硫酸铜溶液,溶液蓝色变浅
4、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氯化铁溶液的黄色不是Cl-引起的,设计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A.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观察生成物颜色
B.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适量硝酸银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未消失
C.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消失
D.观察氯化钠溶液没有颜色
5、小婷同学想用实验证明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是MnO4-离子的颜色,而不是K+离子的颜色,他设计的下列实验事实与证明该问题无关()
A.将高锰酸钾晶体加热分解,所得固体质量减少
B.观察氯化钾、硝酸钾、硫酸钾溶液都没有颜色,表明溶液中K+离子无色
C.向氯化钾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振荡,静置后未见明显变化,表明锌与K+离子不反应
D.向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振荡,静置后见紫红色褪去,表明MnO4-离子呈紫红色
6、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探究“CuSO4溶液显蓝色与什么离子有关”作为研究课题,以下是他们提交的实验方案,其中不需要做的实验是()
A.观察Na2SO4、K2SO4溶液的颜色 B.观察CuCl2、Cu(NO3)2溶液的颜色
C.向CuSO4溶液中滴加适量的NaOH溶液,静置后观察溶液颜色 D.加水稀释后观察溶液的颜色
7、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可溶于稀硫酸:某同学想知道是稀硫酸中的哪种粒子(H2O、H+、SO42-)能使氧化铜溶解.请你和他一起通过下图I、II、III三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1)你提出的假设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I可以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溶解氧化铜,还需要进行实验Ⅱ和Ⅲ,在Ⅲ中应该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探究结果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除实验Ⅱ和Ⅲ所用试剂外,还能够溶解氧化铜的一种常见物质是______________
(4)反思评价:通过这次探究,同学们得到的启示是:在学习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勇于探究.
10、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酚酞显红色.氢氧化钠溶液中主要存在的粒子是H2O、Na+和OH-,哪一种粒子能使指示剂变色呢?(1)提出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探究:
①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2ml水,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2ml氯化钠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现象是(3)结论:原假设______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4)拓展实验:
①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2ml氯化钡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不变色.
②在第四支试管中加入2ml氢氧化钡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
11.已知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H2O分子、Na+离子和OHˉ离子.氢氧化钠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你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哪一种粒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观点是正确的(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
12、学习过溶液以后,我们知道很多种溶液会显示一定的颜色.如:硫酸铜溶液显蓝色,硫酸铁溶液显黄色,高锰酸钾溶液显紫色.硫酸铁溶液中含有Fe3+、SO42-和水分子,请你设计实验证明是溶液中的那种微粒使其显示黄色的?(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第二篇:对比实验评判标准
对比(示范)试验成功评判标准
一、种猪料成功条件:满足以下二项之一
1、初生窝重、初生均重必须有1项高于对比组,断奶窝重、断奶均重必须有1项高于对比组。
2、初生均重、断奶均重必须达到集团要求的标准。
二、猪三宝成功条件:满足以下二项之一
1、头均增重高于对比组,阶段利润高于对比组。2、70日龄70斤料均重达到60斤。
三、猪后期料552成功条件:满足以下三项之一
1、造肉成本低于对比组。
2、阶段利润高于对比组。
3、生长性能达到集团要求的标准。
四、示范试验成功条件
示范试验猪仔生产成绩达集团标准
广安正大有限公司销售部
2014年6月9日星期一
公司总经理:财务总监:销售总经理:
第三篇:大学物理实验对比教学研究论文
1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大学物理实验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理想的实验教学模式应该是分层次教学模式,按照先开设基础性实验,再开设综合性实验,最后开设设计性实验的顺序授课,这样安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而现实情况却给这种教学模式提出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1)随着多年扩招,学生人数逐年递增,仪器数目的增长远不及学生人数的增长,而在上课时为保证教学效果一台仪器最多容纳两名同学同时使用,仪器数目严重制约着上课学生的人数,一个实验一般只能保证有一个班或者半个班的学生来做;
(2)大学物理实验一次课为3学时,同一个实验一天最多只能排三次课,即上午、下午和晚上各上一次课,那么一个实验一周最多只能重复15次左右。如果所有的班级都按同样的顺序来上实验课,对于大部分高校来说每个实验每周要重复的次数都大于15次,这样在排课上就会出现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部分高校目前都采用轮转授课的方式来排课,即各实验室同时开课,然后各班在实验室之间进行轮转。由于学时的限制,大部分高校的大学物理实验只开两个学期甚至有个别学校只开一个学期,这样就会出现一学期的实验课包含三类实验中的两类或者三类的情况。如果轮转授课,那么就很难保证让所有学生都先做基础性实验,再做综合性实验,最后做设计性实验,也就是说必然有部分学生打破理想的上课顺序,这样分层次教学模式就很难实行了。另外,由于在中学阶段各地区、各学校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刚入校大学生的实验基础及实验能力差异较大。而大学物理实验课是大学生最先接触的实验课之一,所以我们在授课时必须考虑到这个差异。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实验课上对所有学生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没有任何差异。这样就会使学生出现两种极端,部分实验能力强的学生迅速完成实验,而部分实验能力差的学生需要他人帮忙或是延长时间才能完成实验,甚至有个别学生为完成实验选择抄袭其它同学的实验数据。长此以往,实验能力强的学生会认为实验课程过于简单,学不到多少知识,对自己的能力提高没有帮助,会逐渐对物理实验课程失去兴趣;实验能力差的学生由于经常不能独立完成实验,会认为课程太难,自己无法掌握,在逐渐丧失自信心的同时势必对物理实验课程提不起兴趣。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两类极端的学生都会逐渐丧失对实验课程的兴趣,显然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提出迫在眉睫。
2对比教学模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需要在无法实行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情况下,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而且这种教学模式要既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要求,又兼顾两类极端学生的学习要求,更广泛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们提出对比教学模式。
2.1演示实验和课堂实验的对比
在实验课前增加演示实验内容,学生通过观察或亲自参与有趣的演示实验,会对接下来要做实验产生强烈的兴趣。如:做全息照相实验时,演示白光再现全息照片;做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实验时,让学生参与演示茹科夫斯基凳;做受迫振动实验时,让学生参与演示鱼洗盆等。学生在完成实验以后,通过与演示实验的对比可以引发更多的思考。
(1)在全息照相实验前演示白光再现全息照片,而各高校在实验中做的基本都是激光再现全息照片。做完全息照相实验以后,学生会发现自己的照片无法在白光下直接观测,而需要在激光下观测。这时学生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不让我们拍摄能直接在白光下观测的白光再现全息照片,这样观测起来不是更方便吗?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在实验报告上解释这个问题。通过这样带着疑问去学习的过程,学生对全息照相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2)在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实验前,学生参与演示茹科夫斯基凳时,双臂平伸凳子转速减慢,双臂收缩凳子转速加快。通过分析可以知道双臂平伸时转动惯量大,双臂收缩时转动惯量小,最终得出结论:总质量一定的情况下,质量分布离转轴越远,转动惯量越大。做实验时给学生提供的塑料圆柱、金属圆桶和实心球的质量基本一样,让学生做完实验来验证上面的结论是否正确。学生怀着好奇心,在做实验时就会更加认真,更有利于其能力的培养。
2.2多种实验方案的对比
许多实验都有多种实验方案,如:声速的测量、测细丝直径、电桥测电阻等。我们可以在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采用多种方案来做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实验能力不同的学生做不同要求,更能有效的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下面是一些具体的做法。
(1)在全息照相实验中采用难易不同的两种光路进行照相。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选择用传统光路进行实验,通过认真调节、精确计算,使光路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参考光和物光的光程相差不太大,不大于所用激光的相干长度;参考光和物光的夹角在20°~30°之间;参考光与物光的光强比为3∶1~5∶1之间。实验能力弱的学生可以选择用简化光路进行实验,此光路经过简单调节就可以满足上面提到的三个条件。采用以上做法,可以让所有学生都能自己动手完成实验,实验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养。实验完成以后,可以组织学生对两种光路进行对比分析,如对两种光路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用简化光路的实验成功率比较高,经过分析可以发现:①简化光路中的光学元件个数比传统光路少,由9个减少为5个,所以外界振动对实验的影响也较传统光路要小,故而照相成功率高。②简化光路容易调节,学生只需要调节感光底板和物体的位置及角度就可以使参考光和物光的光程差、夹角和光强比在都在合适的范围内。而传统光路中光学元件较多,调节比较复杂,经常需要反复调节,中间过程如果某些地方没注意,导致某个条件没得到满足,实验就会失败,观察不到全息照片。也可以组织同学讨论简化光路与传统光路的适用情况,利用简化光路拍摄表面凸凹程度小的物品效果较好,如:钥匙、硬币等。简化光路不但可以拍摄反光性好的金属材料,也可以拍摄反光性差的塑料材料如中性笔笔帽等。而对于表面凹凸差距比较大的物体采用传统光路拍摄的效果较好。通过这样的分析过程,学生的分析能力可以得到提高。
(2)除了以上介绍的做法还可以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作如下对比,如:在测量声速时,可以对行波法和驻波法进行对比;在测量液体密度时,可对让静力称衡法和比重瓶法进行对比;在测量金属材料弹性模量时可以对静态拉伸法和动态悬挂法进行对比等。在多种实验方案对比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注意引导学生选用不同实验方案,更要注重组织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与实验操作相结合,在不断的分析过程中找到操作过程中的不足,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比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
在采取多种实验方案对比教学的时候,由于供学生选择的实验方案不是唯一的,各种方案的难易程度未必相同。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评分标准,学生为快速完成实验往往会选择容易的实验方案,这样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在给出学生成绩时,必须充分考虑实验方案的难易程度,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准确体现学生的实验水平。我们根据学生选择实验方案的难易程度在评分时引入权重系数,课堂实验分数=对所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得分×权重系数。由于各实验所涉及的实验方案难度不同,所以权重系数并不是一个定值,而是根据实验的特点分成几种情况。
(1)对于两种实验方案难度相近,实验操作难度低的实验,两种方案都做权重系数为1,只用一种方案为0.6。
(2)对于两种实验方案难度相近,操作难度高的实验,两种方案都做权重系数为1,只用一种方案为0.8。
(3)对于两种实验方案难度明显不同的实验,两种方案都做权重系数为1,选择难的实验方案的为0.9,选择简单实验方案的为06。权重值由教师在课前给出,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水平及想要取得的成绩选择实验方案。为了鼓励学生勇于创新、积极思考,学生在实验时有创新或在实验后能对实验方案进行深入分析时,可以给其适当加分。
4结语
教学实践证明,通过课堂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对比、多种实验方法的对比以及合理的评分方法,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和做实验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提高。实验能力强的学生采用多种实验方案的机会多,在对各实验方案对比分析过程中收获较多,相应的实验成绩也较高。实验能力差的学生,也能为取得较好的成绩积极努力,在讨论环节更加用心,任课教师如果能及时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肯定,再适当鼓励,这些学生也能逐渐融入课堂。甚至有一部分同学看到了自己在理论方面的优势,在操作过程中注重理论分析,以理论带动实践,不但能很好的完成实验还能提出创新方案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第四篇: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实验.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实验
贵定二小陈红群
对比实验是小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小学三到六年级的实验中,对比实验在五年级占的比例最大。那么,如何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实验呢?下面,我谈谈我个人的做法,与大家共勉。
一、选择研究的问题
做对比实验,首先要选择一个研究的问题,明确研究的方向。比如:在研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实验中,要让学生明白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这些条件中,哪些条件比较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所谓的适合我们研究,就是实验所需的材料我们是否容易找到,里面要控制的条件我们是否能够控制。当学生推测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阳光、温度、养料、土壤等条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这些条件中,哪些条件才是种子发芽最基本的条件,这个过程要让学生分组交流、讨论,不要直接告诉他们。当学生得出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是: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后,再接着讨论在这些条件中,哪些条件又最适合我们做实验研究,为什么?哪些条件不适合我们实验研究,为什么?学生通过不断的交流、讨论、分析、筛选,就会明白:为什么光、温度、水最适合我们小学生做实验研究了。最后,教师出示以下三个问题: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吗?
2、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光吗?
3、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样的温度?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喜欢的问题进行研究,学生明确了研究的方向,就能避免实验的盲目性。
二、变量与定量的控制
变量与定量是对比实验中的两个关键词,变量就是对比实验中要 改变的条件;定量就是对比实验中不改变的条件。变量与定量控制不好,会大大影响学生的观察,甚至还会误导学生。还是以“绿豆种子发芽与水、温度、光的关系”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先说绿豆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当学生预测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后,就要让学生明白以下问题:
1、怎样来验证你们的猜测?
2、这是一个什么实验?
3、既然是对比实验,那么是谁和谁比?(有水和没有水比)
4、怎样制造一个有水的环境?一个没有水的环境呢?
5、在这个实验里我们要改变什么条件?(水)
6、不改变什么条件?(光和温度等等),7、怎样控制一个有水、一个没有水呢?(准备两个一次性杯子,在两个杯子里各放三张餐巾纸,再各打三个小洞,分别放上三颗绿豆种子,同放在桌子上,一个杯子上填上“浇水”标签,当实验组;另一个杯子填上“无水”标签,当对照组。每天按时给实验组浇水,对照组不浇水,保持干燥。又如:“绿豆种子发芽与温度的关系”实验,因为学生有了前面实验的经验,在这个实验中不需太多的指导,就知道要改变的条件是温度,不改变的条件是水和光等,并且学生还知道可以做三组实验来证明,即高温、常温和低温,在讨论怎样制造低温环境时,学生出现了争议,如果一个放在冰箱里(低温),一个放在常温下,那么无形中就改变了两个条件:温度和光,因为冰箱里必定不是自然光。如果再一组杯子的四周都放冰块,这样还公平一点。高温那一组可以用一个大一点的杯子,装上开水,把装有种子的杯子放在有
开水的杯子里,但不能让开水进入种子杯里,随时换开水,这样可以制造高温的环境,在这个实验里,有一个实验组,两个对照组,三组统一放在桌子上,同时浇水。在这个实验的讨论中,有一个惊喜,就是学生打破了依赖教材的坏习惯,学会了发散思维。综上所述,做对比实验的研究,只有控制好变量和定量,才能体现实验的公平性,实验结果才与自然规律相符合。
三、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当学生已经把实验结果拿出来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他们的实 验观察记录进行整理、分析,不要武断地告诉学生结论。比如:在做物体的吸热与颜色的实验,我们有很多组的实验数据确实说明:黑色无光纸吸热能力最强,铝泊纸吸热能力最弱。但五年级四个班,就有六个小组的实验数据与现实(预测)不符,这六个小组的数据说明的问题也不相同,他们却坚持自己的意见,说要以事实来为依据。如果教师要强制要求他们修改数据,他们虽然愿意修改,但心里一定很疑惑,同时也违背了科学讲究实事求是的原则。因此,教师必需引导学生找出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即对比实验中变量与定量的控制我们是否控制好了。我激发全班学生参与寻找原因的活动,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寻找答案:
1、我们研究的是什么问题?(物体的吸热与颜色)
2、这是一个什么实验?(对比)
3、对比实验要注意哪些问题?(要改变哪些条件和不改变哪些条件)
4、在这个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纸袋的颜色)不改变的条件是什么?(纸袋的大小、后薄、同时放在阳光下、温度计的起始温度要相同、同时读数)学生对
以上问题一一排查,还是没有找到原因。我接着问:除了以上条件,还有吗?再想想。学生虽然每天都在操场上活动,却没有认真地观察过地面的颜色是否相同,尽管我不断启发,还是想不起来,我只好让学生再到操场上去观察,要求学生主要观察地面,通过我不断的提问,不断的引导,学生终于找到了造成实验失败的原因。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实验失败的小组提出重新实验的要求,我很高兴的答应了,为他们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十分钟后,这些学生兴奋地告诉我,他们的实验数据有了变化,黑色无光纸里的温度升得最快,铝泊纸里的温度升得最慢。这时,再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数据,得出:“深色物体吸热能力强,反光能力弱;浅色物体吸热能力弱,反光能力强”的结论。在分析实验数据时,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实验结果,不要以为学生的数据与我们所需要的结果不符时,强硬地强迫学生按我们的思路走,这样下去的后果将会导致学生再也不会去认真做实验了,而是敷衍性的完成实验的任务。所以,在实验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固然重要,但我认为对学生出现异样的结果又不断引导他们找出原因的过程更为重要,因为这个过程包含了太多的意义,其中有老师对学生的信任、尊重、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不断克服困难的毅力、持之以恒的精神、获得成功的喜悦等。
总之,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实验的研究,不但要遵循实验的原则,还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这样才能达到科学教育的目的。
第五篇:物理教学中的对比性实验(范文)
物理教学中的对比性实验
一、运用对比性实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
有些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对比性实验,边引导边实验边分析,抽象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完成认识上的飞跃。例如,大气压强这一概念,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教学中我设计两个对比性实验,每做一个实验,都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步步深入。讲课开始,教师做“水杯――厚纸片”演示实验,让学生思考,放开手后,厚纸片会不会掉下来?当学生看到厚纸片不会掉下来这个意想不到的现象时,无不感到新奇有趣。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提出:“上述实验中厚纸片受到哪些向下的力的作用?为什么厚纸片不会掉下来?”学生很自然地领会到厚纸片不会掉下来一定受到一个向上的力的作用,这个力只能是大气产生的,由此可见,大气对厚纸片产生了压强。
进而向学生提出:“课本上要求做这个实验时,杯里要装满水,若杯里只盛少量水,甚至不装水,这个实验能不能成功?”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又进一步提出若用小刀片把厚纸片与杯的接触处撬开一个小口子,将会出现什么现象?然后再做实验加以验证。实验结果与分析、推理的一致性,加深了学生对大气压强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接着进行“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对物体的任何方向都有压强,而且大气压强可以产生很大的力。从而使学生对大气压的理解具体而鲜明。
二、运用对比性实验纠正学生的错误概念
为了纠正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形成的错误观念,建立正确概念,恰当地运用对比性实验也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我针对学生认为质量大的物体下落得快,质量小的物体下落得慢的错误认识,设计了以下的对比性实验。先从相同高度处同时释放一个小铁球和一张纸片,结果小球下落得快。不少学生错误地认为小铁球质量大,下落快,因而得出下落加速度由其质量决定的错误结论。此时教师不要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而是接着分别演示:①两张相同的纸片,其中一张揉成一个小团,再从同样高度同时释放,结果观察到纸团下落快。②将一张质量较小的小纸片揉成一团与一张质量较大的纸片,同时从同样高度开始下落,可观察到质量小的纸团反而下落得快。当学生弄清纸片之所以比纸团下落得慢是因为空气阻力对纸片的影响比较大以后,进而提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的影响,将会出现什么现象?”让学生思考。然后再过渡到解决问题的对比性实验:“钱毛管”实验。先观察抽成真空的“钱毛管”中的金属片、小羽毛、小软木塞在没有空气阻力时,下落加速度都相同。接着打开“钱毛管”上的开关,让空气进入“钱毛管”里,再把“钱毛管”倒立起来,这时可以看到这些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不同的,前后两次实验的对比分析,突出了阻力对下落速度快慢的影响,形成了“重力加速度g与质量无关”的正确概念。
三、运用对比性实验导出物理规律
对于学生易于形成片面认识的物理规律,设计针对性强的对比性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认识上的飞跃。例如,初中学生对“二力平衡”条件觉得很简单,似乎没有什么困难,但又往往形成片面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从日常生活中吊在电线上的电灯,放在桌子上的书籍等物体保持静止状态等实例,引出做“二力平衡的条件”的演示实验(课本中安排的),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读出小车保持静止时两边吊盘里砝码的重力,并向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二力在什么条件下才会平衡?”学生往往得出片面的结论:“二力平衡条件是二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时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如下两个有针对性的对比实验。①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即用两个小车拼合在一起代替原来的小车实验);②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小车)上,但两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通过这两个实验,学生自己否定了原先的片面论断,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力就平衡。”
四、运用对比性实验理解物理现象的本质
在“浮力”一课的教学中,为了揭示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水中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强差对物体造成的压力差,我设计了如下浮力消失和产生的对比实验,把一蜡块的底面紧压在平底的玻璃器皿的底面,使之紧密接触,然后缓慢地向器皿中注水,使整个蜡块都浸没在水中,蜡块并不浮起。如果将蜡块与器皿底接触处推开一道小缝,让水浸入,蜡块则很快就浮起来。通过对比,学生对浮力产生的本质原因的理解就具体而深刻了。
(作者单位:吉林省松原市丰泽中学)
编辑/张烨
E-mail:hit7902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