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文化中介经纪 繁荣南岸演出产业
发展文化中介经纪 繁荣南岸演出产业 文化中介机构和文化经纪业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领域的新生事物和新的重要组织形式,它既是我国文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其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注重培育文化中介组织,充分发挥文化中介机构的作用,这不仅是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弱项所在。文化中介组织不单纯是文化企业,也是推动文化事业繁荣的重要环节。党的十七大提出了“重视城乡文化、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新要求,文艺表演团体发展迎来了新一轮历史性机遇,主要表现为各地开展的多种形式的扶持民营表演团体发展的活动。目前,我区充分利用民营企业和民营资本体制灵活有丰富客户资源的长处,选择了重庆正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重庆品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重庆万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重庆艺灯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有实力的演出公司,共同拓展演出市场,运作剧院商业演出。艺术中心剧院与这些公司签约进行联合经营,以民营公司为主体,引入现代企业运作方式,特别是将剧院和演出剧目精心策划包装后再推向市场,已成为特色作法,这即发挥了民营演出公司之长,调动了其组织商业演出的积极性,又确保了剧院的演出场次得到有效保证。
我区演出市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演出市场不成熟。纯粹的文化中介经纪企业从事市场化运作着实不易,特别是在高雅艺术演出方面,演出商也经常叹苦经:南岸的每一场演出做起来都很吃力。目前整个南岸区文化消费尚不成熟,市
1场化运作更是困难重重。一些引进的高雅艺术演出,完全靠企业赞助,其中大部分门票由赞助单位赠送给相关客户。因此一旦引进好看的演出,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能不能找谁要几张赠票?事实上,在南岸的艺术演出剧场里演出现场气氛十分热烈,观众掌声如潮。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们文化消费意识的滞后。有些人吃顿饭花几百元不在乎,但一说要花钱看演出,便有些“吝啬”起来。另外,还有一些人存在不正常的消费心理,认为“不花钱看演出”是一种“本事、身份”的象征,千方百计找后门托关系要票的现象相当严重。同时,在演出场地,利用各种关系逃票的人也十分多,这对演出的票务市场造成了一定冲击。
2.对演出市场的体系建设和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目前,在我区的演出产业和中介经纪领域,政府在税收政策上没有倾斜,在文化项目的审批上政策从紧等,使文化商人赚钱效应不能突现,况且文化中介机构也好,经纪人也好,都是冲着利益而来,并没有培育市场的任务和必要,现在的文化公司规模都不是很大,也没有实力来做一些前期的工作,培育全民的文化修养,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是经济发展后政府应该做的工作,而政府在这一块做的工作还不够,这些都严重的制约了文化中介机构和经纪业的繁荣和发展。
3.对演出市场的繁荣投入和对文化经纪实体的扶持尚不到位。沈阳市设立了1500万元促进民营文化演出产业加快发展专项资金,通过贷款贴息、演出场租补贴、经营环境改造和优秀品牌项目奖励等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文化演出产业。政策同时降低了准入门槛,对
民营文化企业投资建设、经营文化演出场所和引进文艺表演团体等经营性文化演出项目,简化审批手续,实行备案制。对新设立的民营文化演出企业,沈阳市将允许其注册资本在两年内缴足,首期不低于注册资本的20%及法定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即可。此外,在人们印象中相关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等行为也被明令禁止。相比较而言,我区在这方面的投入尚属空白。我区的文化中介经纪实体相对弱小,且大都单兵作战,能量和资源渠道均受限制,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和配合建设力度较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演出产业的繁荣。
4.艺术管理人才缺乏,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区的中介经纪实体大多是凭着企业法人的人脉和市场资源在运作演出市场,企业经营者既要管人、又要管市场运作也要管钱。且多数经纪公司的员工甚至法人并不是学管理出身,一些为广告媒体从业者转行,还有一些是从艺人员的转业,还有不少完全是外行的新进入。这些人往往不乏经验,但缺乏管理,这与真正的演出专业化、职业化艺术经营和科学管理毕竟不同。很多演出公司在策划一场演出前并没有对市场上哪一部分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进行充分调研,根本没有认清演出的受众面。因而造成对演出市场定位不准,营销不够。
发展文化经纪繁荣南岸演出市场的建议
1.加大对中介经纪机构的扶持力度,使演出市场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一方面,允许部分国营文化经纪单位吸收社会或民营资本,增强国营文化经纪业实力,使其更具活力。在不增加政府投入的前提
下,通过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发展壮大文化经纪业。另一方面,对现有实力较强、信誉良好、业绩卓著的民营文化经纪机构,政府制定奖励办法,对信誉好的文化中介机构和经纪人,政府给予一定的场地费用补贴;对高水平的演出,分级别、分层次给予奖励补贴;对在当地主流媒体所做的广告宣传,有关部门要给予一定的广告费用优惠,政府给予一定的广告费用补贴。建议对我区的大型演出活动要按政策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规划部门要在人流密度大的区域规划一些文艺演出信息宣传栏,或者由利用文化产业发展基金购买部分公交站的广告栏,用于文艺演出的广告宣传。文化部门应加快大型文艺演出活动的审批办理,提高审批办理效率。促进我区整体文化经纪业尽快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的目标,从而创造条件,使之在日益激烈的外来经纪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走上能与外来竞争抗衡的规模经营、规范运作、快速发展的道路。
2.加大对演出市场的投入力度,为演出市场的产业化进程注入血液。在落实好现有文化政策的基础上,要继续抓紧制定有关政策,将民办文化企业和产业项目纳入文化产业发展的统一规划,特别是要继续加大民营文化集团大型文化项目在土地、资金、税收方面的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在演出产业方面的投入,培育演出市场,补贴高雅演出,降低高雅演出的成本,让人民群众能够走进剧院,欣赏高雅剧目,提高人民群众整体的文化修养,做大做强我区演艺娱乐产业。同时,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办法,对在农村、社区开展的公益性演出活动给予扶持。文化演出产业最需要的是资本注入。要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将资本注入整合资源,推动文化演出产业的良性循环,同时借鉴国外成熟的演出经营模式,提高演出经纪公司的经营实力、管理水平,利用文艺演出的公众效应,以资金、股份、品牌等形式推进中介经纪企业的集团化进程,实现演出的综合效益。改革文化演出业的投资体系,建立多渠道投资体制和有效的筹资机制,运用多种经济政策可以激活表演艺术团体的内部活力。加大社会资金投资力度,拓宽多种方式投资渠道,使演出产业化运作一开始就建立在资本运作的层面上。同时要鼓励和支持鼓励演出中介实体强强联合,降低运作成本,提高票房收益。剧场与大型企业、演出团体、演出经纪机构,通过联合、兼并和股份化,使资本重组,按照产业化规模经营的要求,组建跨地区、跨部门、跨不同所有制的演艺产业集团。有了充足的资本还可以制定长期演出计划,降低演出成本。充分开发利用现有场馆,维修、改建、开发闲置场馆,通过自主经营、租赁经营、与剧团联姻经营等方式,盘活国有演出场馆资产,整合场馆资源。
3.加大演艺娱乐与文化旅游的结合力度,打造精品演出,发展周边演出。可充分借鉴《印象·刘三姐》、《云南映象》、《风中少林》、《梦幻漓江》等演艺项目的成功运作经验,打造一台能够代表南岸形象、展现南岸风貌、具有艺术价值和市场前景的歌舞节目。以南岸丰富的历史文化为创作源泉,以山水绿为特征的旅游资源为依托,采取中介机构、旅行社及景点、政府三结合的办法,策划大型文艺节目演出,并逐步打造长期演出的品牌节目,创造文艺演出走出去的契机。同时,以现代声光电元素为主,开辟新的演艺娱乐场所,创
造新的旅游景点。通过创新来促进艺术生产、繁荣演艺市场。随着我区文化演出产业的发展,良性循环链条一旦能够更好的运行,演出周边产业将得到蓬勃发展。通过品牌演出的效应,赢得市场利润,是处于品牌演出产业链中的各类运营主体,都能从品牌市场化的商业运作中获得经济回报。比如演出服装业、数字化音响工程、演出多媒体及网络工程、舞台灯光工程、舞台机械工程等等。
4..加大对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促进演出市场高质量的繁荣。文化演出生产作为艺术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它的主体是人,在当前文化演出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中介经纪实体和艺术机构培养具有国际管理理念、先进专业知识的开拓型、复合型艺术管理人才显得尤为重要。这样的复合型人才要求他精通艺术生产、舞台制作、市场策划、市场营销。我区应加大对艺术管理人才的引进,同时,利用我市的高校资源,开辟相关专业课程,建立艺术管理人才的输送基地。现阶段,我区演出艺术管理人才主要包括艺术经纪人、策划人、节目制作人、剧目管理、剧场管理以及文化创意等各方面的人才。作为民营演出经纪公司,要想实现永续经营,长期发展,必须具有独到的经营理念和符合演出经济规律的项目运作模式。这些都需要有专业人才来操作。
第二篇:如何发展广电产业 促进文化大繁荣 大发展
如何发展广播电视产业 促进文化大繁荣 大发展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强国的要求,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面对新形势下的新要求,作为传播先进文化,引领文化发展的主流媒体,如何做大做强广电产业,我局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立足县域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立足实际,认真研究制定了广电产业发展的思路。
一、依托广告,推动广电事业的发展
广播电视广告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起着支柱作用。广告收入成为广播电视发展的主要经济支撑和推动力量。但由于现在的机制不畅通,广告的收入非常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广电产业发展的需求,设备的更新、人员的培训、产品推介都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保障,这就需要我们要通过政策支持建立长效的广告经营机制和考核奖励机制,把创新机制、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入工作队伍,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让新闻工作者与广告从业人员大胆创新,在精办栏目、打造精品方面狠下功夫,把节目制作、频道包装与植入广告有机地结合起来,着力培育品牌栏目,为广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是以媒体资源为平台,主动出击,与我县的石材、煤炭煤化工、房地产开发等重点企业联办精品节目,在节目中植入广告,开创“活动搭台、广告唱戏”“广告为媒、终端销售”的新方式,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宣传、推介奇台,另一方面可以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最终实现谁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推动奇台县文化产业发展。二是以满足观众需求为出发点,时刻关注节目市场变化,坚持“精办专题、扩大服务”的节目制作理念,推出一批广播电视精品栏目。我们将立足与百姓,服务与百姓,对电视《今日关注》、《农经大视野》栏目进行改版。在《今日关注》
中增加民生新闻,《农经大视野》中推出百姓身边事等自制节目,逐步形成品牌效应,以节目的高质量,带动广告的新增长。
二、通过协作,实现广播电视全覆盖
地面无线数字电视有线高清数字电视是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们拥有无线数字电视用户8000户,2011年在县委、政府支持下,组织实施了城区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程,现已完成2000户。无线数字电视收入尽能满足于自收自支,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程只能靠政策的支持。广电总局要求“以地面无线数字电视有线高清数字电视为主要手段,改善和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维护人民听广播、看电视的基本文化权益”,“到2012年底,县级广电应该覆盖到全县范围”,加快推进广播电视覆盖建设,扩大全县电视覆盖区域,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电视的全覆盖,必须有强大的资金做后盾,为此我们大胆谋划,初步构想在坚持“存量不变、增量分成”的原则下,我们掌握51%控股权前提下,与北京北广优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地面无线数字电视、有线高清项目建设和运营业务。优力公司以特许经营的方式从事无线数字电视有线高清数字电视的建设运营,广播电视台将负责提供具有版权的内容和信息源,包括视音频、图文、新闻资讯等,共同开展无线数字电视、移动电视、车载电视、手持终端电视业务、机顶盒业务、相关增值业务以及其它法律法规未禁止的业务,并获取收视费、维护费、外地频道落地费、广告费等。另一方面是县委、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下拨2700万的贴息贷款,我们自己开展以上业务。
三、借助演播厅,促进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我们将精心设计和打造电视演播大厅,做好电视演播大厅的内部装修设计和电视直播设备的更新和装备工作,将非编网系统联入演播室主系统,提高节目录制的灵活性和时效性,实现节目录、制、播一体化。充分利用演播大厅这个平台,推出一批品牌
栏目,唱响文化宣传的主旋律。一是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创新观念,创新载体,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推出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二是依托演播大厅做节目的直播、录播,录制全县大型的文艺晚会、重大节庆日活动等,提升节目的质量;三是积极和广告商、知名企业等联手,承办各类活动,逐步形成演艺、娱乐、广告、会展于一体的文化产群。四是依托演播大厅做节目外出的直播、录播等。
第三篇:发展富民产业,繁荣村镇经济
发展富民产业
繁荣村镇经济
中共株洲县委书记 汤立斌
村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村镇经济,就是要从传统模式中转变过来,走产业化的道路,切实改变农村面貌,促进农业发展,推动农民致富。
一、强化产业发展理念
产业建设是发展村镇经济的抓手,是顺应市场规律、有效整合生产要素的平台。只有依托产业建设,才能不断提升村镇经济内生动力。
1、产业是富民的载体。苏北地区的发展实践表明,农业产业化是带动老百姓致富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农牧产品种养加工产业,虽然对财政贡献有限,但能迅速带动百姓致富。特别是村镇经济大部分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容量大,增收渠道广,一个产业就能带动一方发展,致富一方百姓。只有通过深入抓村镇经济,让广大农民融入产业体系,参与产业分工,共享发展成果,才能实现百姓富、民心安、基层稳。
2、产业是发展的动力。浙江台州、温州这些地方,村镇经济做得非常好,占县域经济总量的50%,而且都特色鲜明。株洲县有丰富的农林资源,产业基础较好,但是长期以来的传统发展模式导致农业大而不强,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发展优势。只有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抓手,以工业化的理念来谋划农业,大力推进农 1
业产业化,才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发展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村镇经济培育成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3、产业是统筹的支点。株洲县是农业大县,农村面积大,农村人口多,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艰巨。扩大内需,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县委提出建设工业主导战略,不是不发展农业,而是以新型工业化为带动,在更高层面加强农业,以更大的力度支持农业,走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之路。统筹城乡发展,就要从村镇产业建设入手,培育市场开发农村,引导生产要素投向农村,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健全体制机制保障农村,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自我“造血”功能。
二、突出产业发展特色
发展产业,必须立足县域资源禀赋,顺应市场规律,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的要求,突出产业特色,增加产业效益。
1、规划引领。各村镇要立足本地特色资源和区位优势,借鉴江浙等先进发达地区经验,以市场为导向,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型产业,开发潜在产业,形成初具特色和竞争力的发展格局。要聘请专业团队加强产业规划,尤其是要集中力量打造几个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主导产业。朱亭、龙潭、龙凤等南部乡镇要发挥现有的油茶、竹木、蕨菜、辣椒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资源性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 2
品附加值,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渌口、洲坪等城郊乡镇要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吸引城市居民体验休闲。淦田、朱亭、堂市等乡镇,要依托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规划具有自身特色的乡镇工业小区。
2、规模支撑。现代农业的本质是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以此提高效率、节约资源、减少风险、增加效益。分散经营,缺乏技术、经验、资本支撑,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市场效应。要面向市场整合资源,对产业相同、水系相连、道路相通的村镇,要同步规划,整体开发,培育各种特色的专业村、专业片和专业带,以此扩大产业规模,放大产业优势。依托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加工专用基地,建立稳固的产销对接、村企合作关系,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产品增值增效增收。
3、项目带动。产业发展的最大推手是项目。要切实增强项目意识,树立招大商的意识,着力引进大的投资商。一方面,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理念,引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走农户+基地的农业发展路子,改变没有品牌,不上规模的现状。另一方面,解放思想,创新方法,突出重点,主攻产业集群项目的招商引资,以优质资源带动相关项目配套招商,形成大招商、招大商的工作格局。同时,要善于“无中生有”、敢为人先,只要有利于发展,有利于形成特色产业,都要大胆想、积极试,着力包装、策划、引进开发一批好项目、大项目。
三、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产业建设是个系统工程,要有坚实的基础来支撑,良好的服务来推动,强有力的基层组织来保障。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各种投资渠道,抓好农田水利配套建设、农村土地整理和中低产田改造,特别是集中开展水库除险加固、渠系改造、山塘清淤扩容,用2—3年时间基本解决水利建设的遗留问题,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按照“建设大通道、发展大产业”的要求,开展交通网络建设大会战,加快建设出境公路、乡际公路、旅游公路、通村公路,全面改善村镇交通基础条件。加强城镇体系建设。按照株洲市区标准,规划建设县城老城区、湾塘工业区、伏波生态区、东湖生态区、南洲新区等五大板块,加速与株洲市区无缝对接,提升县城产业集聚和承载能力。重视小城镇建设,以各中心村镇为节点,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充分发挥城镇辐射周边农村的功能。
2、加强服务能力建设。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引导土地有序向经营大户集中。要围绕本地主导产业,大力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各种专业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带动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要按照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要求,加强金融、科技、信息等服务,积极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为农村经营大户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大力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抓好农民培训和素质教育,提高农民 4
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
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是“三农”工作的基础,也是繁荣村镇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农村基层组织要强化服务职能,把主要精力用到服务发展上来,切实帮助农民搞好生产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销售服务,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产业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干部特别是村支两委干部要增强凝聚力、号召力和带动力,把带动村民致富作为统揽全局工作的重要抓手,让群众看到希望、学到榜样、尝到甜头。同时,要依托政风民风双轮驱动,抓政风、淳民风,激发农民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提升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水平,为繁荣村镇经济提供有力支撑。
第四篇:浅谈安康文化发展繁荣问题
浅谈安康文化发展繁荣问题
一座城市应该有一座城市的文化。安康是历史名城,西汉高速公路、绿色产业,标志着安康成为步入现代生活的城市,定位和建设安康的城市文化成为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安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安康文化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安康文化建设已经有了相当基础。比如现代文明(主要指“三苦”精神、英
模人物、南水北调、水色白河等)、绿色产业就有着深刻的政治、生态文化意蕴。
安康需要什么样的文化?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安康人民的热切愿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安康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其目的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我们所要发展和繁荣的安康文化应该是,安康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安康的精神动力,是安康在历史上对中华文化富有特色贡献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安康展示魅力、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生活的方式。
安康文化应该提炼出定位和升华自己的精神主题,以集中、深刻、鲜明地彰显自己。其精神主题,需要分析安康属性特点,从不同视角进行审视。从属性特点看,安康文化是安康这块土地上的,同时又兼容并蓄外来的优秀文化。安康文化是安康历代人民的思想观点和实践的结晶。安康处于巴蜀、秦楚接壤处,特殊的地域在赋予安康文化极具个性的同时,又使安康文化富有多元性和包容性。安康文化与巴蜀文化结盟,与秦楚文化相继承,风气兼南北,语言杂秦蜀,展示着鲜活的生命力。安康文化是在安康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形成和发展的,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同时,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又为安康文化注入了时代内容。“惟天有汉,监亦有光”,汉水流域自远古的旧石器时代以来就有人类栖息繁衍。丝绸之路、造纸发明,屈原、李白。汉水、汉民族、汉文化之间已显示出深刻的历史关联。安康文化是安康过去发展的内在精神,也是安康未来发展的深刻动力。作为精神层面上的文化是物质文明发展的血脉和灵魂。安康经济社会的历史发展是安康文化内在精神的表现和张扬。从这个意义上讲,安康文化是现实的,也是理想的,它含有对未来美好前景的期盼。
从历史视角分析,安康的历史文化,对安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巴蜀、秦楚文化,给安康文化打下了深刻的历史特色。从现代视角看,定位安康文化要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反映出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着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现代视角赋予了安康文化以与时俱进的发展朝气和活力。换成生态环境视角,安康生态在全国范围内也可能独具优势,有很多标志性的东西,如生物多样化、大熊猫、朱鹮、绿色产业、南水北调等等。这种生态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积累了丰富的生态文明素材,是安康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并且是安康文化的鲜明特色。
安康文化还有自我定位和外部评价问题。自我定位多带溢美和理想成分,外部评价是外部对安康文化的认可程度。实际上,外部对安康文化的评价,认可的主要是历史、现代文明(包括“三苦”精神、英模人物等)和绿色生态。
安康文化的繁荣发展重在建设。当前,首先要做好安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规划。通过规划,确定特定期限内的建设目标、重点等,用以指导文化建设的活动。要整合重组文化组织,建立健全机制。安康文化组织、人员等资源应该说是有一定数量和质量,但比较分散,不少力量处于静置或闲置状态。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整合重组,以激活并形成合力。要实施重大文化项目带动战略。做项目有利于出文化精品,体现特色,建设文化发展的标志。也有利于吸引和积聚人才,统筹资金。因而可以把文化项目作为带动安康文化发展繁荣的战略。相应地,也就发展了文化产业,培育了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市政府办公室:孙传志)
第五篇:郊区大力推进文化发展繁荣
郊区全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是全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积极利用郊区资源条件,发掘各种有特色、有影响的民间文化艺术,培植2—3个特色文化品牌。大力提升大通美食文化节、灰河乡葡萄文化节、桥南文化活动月等文化品牌效应,促进特色文化的发展。
二是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区直部门积极开展农村文艺调演、社区文化活动月、文化艺术节、文化下乡和广场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充分利用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村级文化活动室、社区文化家园、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阵地,积极引导群众组织歌咏、舞蹈、曲艺、书画、摄影等表演和展示活动,丰富基层文化生活,引导和促进全区人民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发展成果。
三是着力开拓产业发展空间。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项目资金,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引导社会力量自办、协办各种文化活动,拓展先进文化建设平台。以大通镇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为抓手,加强对优秀民俗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和保护。抓住城乡一体化和南部城区建设的战略机遇,将文化产业发展同现代物流、汽车贸易、房地产、影视动漫、交通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有机衔接融合。
(郊区区委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