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中考试题(实验与探究题100 例)5
2010年中考试题汇编(实验与探究题100 例)
559.(鞍山)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来探究炼铁的原理,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
答有关问题:
(1)为避免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并回收利用一氧化碳,方框中连接的是C和D,导管接口的连接顺
序为a→()→()→()。C装置中NaOH的作用是
(2)实验开始时,应(填“先加热再通CO”或“先通CO再加
热”),目的是。
(3)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出现的现象为,反应方程
式为。
(4)除CO外,还有哪些物质可以还原Fe2O3(请写一物质的化学式)。
(1)d、b、e(全对2分);除去残余的二氧化碳(2)先通一氧化碳再加热;赶尽玻璃管内的空气
防止加热爆炸(3)固体由红棕色变成黑色;3CO+ Fe2O2(4)C或H2。
60.(大连)现有粗铜粉末,其中含有少量的铁、锌和金。某活动小组想要测定其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以下实验方案:
步骤Ⅰ:称取一定质量的粗铜样品,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
步骤Ⅱ:去“步骤Ⅰ”中所得滤渣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冷却到室温后称量; 步骤Ⅲ:根据测得数据推算出粗铜中铜的质量分数。
⑴步骤Ⅰ:验证稀盐酸过量的方法是____滴石蕊,变红____;如果不对滤渣进行洗涤而直接干燥,称量结果将会(填“偏高”或“偏低”)。偏高
⑵“步骤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⑶某同学认为,按以上方案完成“步骤Ⅰ”,在进行“步骤Ⅱ”时,将所得滤渣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后,再补充适当操作,也可以推算出粗铜中铜的质量分数。写出补充的操作。把灼烧物溶于过量的稀盐酸中,过滤不溶物,用步骤一称量的质量减去不溶物的质量
61.(玉溪)某化学探究小组为了验证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将铁片加入到稀盐酸中;
②将铜片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
③将锌片加入到稀盐酸中;
④将金属片X(表示铁、铜、锌、银中的某一种)加入到
Y中。
(该方案中所有金属均已打磨,且形状、大小以及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
请完成:
(1)写出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2AgNO3=Cu(NO3)2+2Ag;
(2)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判断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依据的现象是锌与稀
盐酸反应比铁与稀盐酸反应剧烈。
(3)要得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果④中Y表示硫酸铜溶液,则X表示的一种金属是Fe;如果X表示铜,则Y表示的一种溶液是稀盐酸(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62.(玉溪)某同学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前,预先在集气瓶底装有少量水。实验过程中
他联想到
老师介绍过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于是他想了解燃烧后集气瓶底部残留的“水”
是否
也呈酸性。他取“水”多次测其pH,发现其pH始终小于7并逐渐减小,直至稳定在pH=4,证明集
气瓶底残留液呈酸性。随后该同学想进一步了解该残留液是否具有酸的通性,请你与他一起
探究:
[提出问题]残留液还能与什么物质反应呢?
[猜想]①能与铁发生反应 ;② 能与碳酸钠发生反应(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设计方案]请你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选择一个猜想即可):
63.酒精喷灯
火焰上灼烧一段时间后,放置冷却。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探究鸡蛋壳灼烧后残留固体的组
成,请
64.2想探究
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溶质只有CaCl2。
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HCl(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
⑴ 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紫色石蕊试液,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⑵ 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要想使处理后的废液只有CaCl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
入过量的碳酸钙,反应完成后过滤。..
65.(宜昌)在高效复习课堂中,同学们利用“硫酸、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钾” 四种物质的溶液对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再探究。
【知识回放】
通过判断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能否发生反应,我能写出其中符合下列条件的两个化学
方程式:
⑴一个中和反应;
⑵一个有沉淀生成的反应。
【挖掘实质】
⑴图26-1是HCl和NaOH在水中解离出离子的示意图,小丽发
+-+-现HCl在水中会解离出H和Cl,NaOH在水中会解离出Na和OH,以此类推硝酸钡在水中会解离出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图26-1 ⑵图26-2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示意图,该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表示为
+-H + OH = H2O
我也能用同样的方式表示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发生反应时有.
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实质。..
【实践运用】
+-⑴通过上述探究发现,在溶液中H和OH不能大量共存,我还图26-
2发现在溶液中
和(填离子符号,下同)也不能大量共存。
⑵利用上述四种物质的溶液完成实验后,将所得物质混合并过滤,得到一种无色溶液。经测定,该溶液显酸性。则在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为了验证该溶液
【知识升华】
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的再探究,我发现在分析多种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离子的成分时,应考虑的因素是。
【知识回放】⑴H2SO4+2NaOH=Na2SO4+2H2O
⑵H2SO4+Ba(NO3)2=BaSO4↓+2HNO3或K2CO3+Ba(NO3)2=BaCO3↓+2KNO
32+-2+-+2-+2-【挖掘实质】Ba和NO3或Ba和2NO3;2H+CO3=H2O+CO2↑或2H+CO3=H2CO3,H2CO3=
2+2-2+2-+2-+++-
4333
【知识升华】
溶液中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或者离子是否参加化学反应,参加化学反应的离子是否有剩
余。
66.(株洲)化学老师谢××交给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一个任务:测定实验室里一瓶久置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该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猜想I:没变质,全部是NaOH;猜想II:部分变质,既含有NaOH{又 含有Na2CO3:猜想Ⅲ:完全变质,全部是Na2CO3。
【查阅资料】①已知反应:BaCl2+Na2CO3=2NaCl+BaCO3↓
上述步骤①中,所用称量仪器的名称是(3),滴加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4)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说明上述猜想中(5)是正确的。
【拓展】该小组同学为测定出该NaOH固体的变质程度,继续将上述白色沉淀过滤、洗净、干燥,称得其质量为2.0g,则原试剂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6)(假定试剂中无其它杂质)。
【反思】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7)(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Na2CO3,(2)NaOH,(3)天平,(4)除去Na2CO3(5)猜想Ⅱ,(6)
86.5%,(7)2NaOH+CO2==Na2CO3+H2O
67.(孝感)做菜用的一种嫩肉粉,其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NaHCO3)
可破坏肉质纤维结构、促进肉类吸收水分,从而使肉质松软、鲜
嫩。小明发现将拌了嫩肉粉的肉类放到锅中并加入食醋等调料烧
煮时产生了大量气体。他对此颇感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Ⅰ、小明对气体的成分进行了猜测:气体中除了醋酸气体之外,还可能含有水蒸气和CO2。
他设法收集气体样品并除去醋酸气体后,用右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将气体依次通过A、B两试剂瓶后,发现A瓶质量增加,B瓶中有白色浑浊物产生。(已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实验结论:该气体中一定含有;
Ⅱ、小明对二氧化碳的来源做出了两种猜测:
猜测① 二氧化碳可能是由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的;
猜测②;
Ⅲ、查阅资料:在百度网页中输入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可以获知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产物中有碳酸钠生成。再根据实验Ⅰ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Ⅳ、实验Ⅰ中有白色粉末剩余,请用两种化学方法来验证剩余粉末是碳酸钠(写出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方法一:; 方法二:。Ⅰ.水蒸气和二氧化碳Ⅱ 猜测2:二氧化碳可能是由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生成的;
Ⅲ 2NaHCO3Na2CO3+H2O+CO2↑ Ⅳ 方法一:取少量粉末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气
泡产生,则粉末为Na2CO3方法二:取少量粉末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再加入CaCl2(或BaCl2等)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粉末为Na2CO
368.(咸宁)为探究Al、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将金属分别放入盛有盐酸的3支试管中。根据铜加入盐酸中无变化,现象,判断出Al>Fe>Cu。
(2)乙同学只用一支试管,只取一次盐酸也能证明Al>Fe>Cu,他在盐酸中插入金属的顺序是Fe。
(3)丙同学只调整了乙同学插入盐酸中金属的顺序,也能得到正确结论。丙同学调整
金属的顺序为。
【拓展应用】在CuCl2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
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1)铝与盐酸反应比铁剧烈(2)CuAl(3)CuFeAl 【拓展应用】FeCl2AlCl
369.(咸宁)某兴趣小组同学将CO2分别通入澄清
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1)写出上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
式。
(2)为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王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实验,验证CO2与
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气球胀大。
①王强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②李莉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③杨红通过检验生成物: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观察到现象,从而也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④你认为两实验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填代号),理由是。
(1)CO2+Ca(OH)2=CaCO3↓+H2O(2)①氢氧化钠溶液与CO2发生反应,使容器内气压降低②CO2能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气压降低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③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或加氯化钙溶液有沉淀生成)④A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易伤到手
第二篇:怀化市历年中考试题(实验探究题)
怀化市中考试题汇编--《实验探究题》考试
(一)班级姓名得分
本卷每空1.5分,满分为120分。
1、将右边仪器的序号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1)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要用到的仪器是
(2)木炭在氧气燃烧的实验中,需用的仪器是
(3)进行过滤时要用到的仪器
是。
2、某同学做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的实验
时,设计了如下方案(如下图所示),经检验装置气密
性合格后加入试剂,结果发现B中变浑浊
(1)描述A中出现的现象
(2)分析C和D中可能出现的现象:C中,D中
(3)写出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上述方案中:(填图中序号)组合一起足以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3、很多同学都喜欢既别致又实用的树叶书签,其制作方法如下:首先选出大小适当
稍厚一些的树叶,放在烧杯中,加入200g12%的氢氧化钠溶液。如图所示,加热煮沸
10—15分钟(不搅拌),取出冲洗,将叶片压平,最后系上各色丝带,漂亮的树叶书
签便做好了。在制作过程中:
(1)要称取g氢氧化钠。称取时要将其放在小烧杯中,因为氢氧化钠
易。称量时发现天平指针向右偏转,则应(填序号)
A、增加砝码B、移动游码C、取出一些NaOH 固体D、再加一些NaOH固体
(2)指出右上图装置中的两处错误:
①②
4、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对O2和CO2 的实验室制法和有关性质进行研究。
(1)写出上述编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甲同学要用KMnO4固体来制取O2应选用上图中的装置(填编号)(1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1分)。当收集满O2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是先后。
(3)乙同学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在B装置中反应,制取CO2并检验其有关性质,观察到烧杯中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对这一变化的合理解释是(填序号)
A、产生的CO2直接使石蕊试液变红B、产生的CO2与水反应生成了H2CO3使石蕊试液变红
(4)丙同学用C装置制取了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纯净物),你推测该气体可能是,试用最简单的方法证实你的推测。
5、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在化学实验中也可能形成美丽的喷泉(如图所示)
(1)在甲图的装置中,倒置于铁架台的圆底烧瓶中充满干燥的O
2气体,连接在瓶塞上的导管伸入到装有水的烧杯中(此时止水夹关
闭)。不久即可看到白磷自己燃烧起来。待白烟消失,烧杯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可以观察到烧瓶内形成美丽的喷泉。产生该现象的原
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某同学积极思考后,设计了如图乙的装置,也同样形成了喷泉。
已知该同学在广口瓶中装入的是稀盐酸和另一种固体物质,待它们
反应完全后,打开止水夹,在上方的烧瓶内也形成喷泉。该同学加
入的固体物质不可能是
A、锌粒(Zn)B、碳酸钙(CaCO3)C、木炭(C)D、镁(Mg)
(3)比较甲、乙两套装置,从产生喷泉的原理来分析,甲装置是(填“增大”或“减小”)上部烧瓶内压强;乙装置是(填“增大”或“减小”)下部广口瓶内气体压强。
6、下面所给是实验室制取某气体的仪器和试剂。请认真审题,回答下列问题。
试剂: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该实验制取的气体是,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3)制取装置(填序号);收集装置(填序号)。
(4)写出制取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7、如下图,某实验小组用甲酸(HCOOH)和浓H2SO4混合发生化学反应得到一种气体,将该气体通过B装置后与氧化铜反应,一会儿,发现黑色氧化铜变红色,D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请根据下列探究回答有关问题。
(1)A装置中生成的气体是;
(2)装置B中浓H2SO4的作用是,目的是防止。
(3)写出D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实验中,发现D装置中不断有气体逸出,于是在D装置后又连上E装置,重新实验,发现E装置中仍不断有气体逸出,且石灰水未见浑浊。你认为从E装置中逸出的气体可能是。用一个简单实验验证你的猜想:收集一试管气体,(5)根据以上探究,该实验小组同学认为上述装置还不够完善,理由是。于是他们在E装置后再增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例如。
8、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请结合下图回答: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编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用B装置通过复分解反应制取某种气体,选用的药品是;检验该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4)如果实验室需制取少量的CO2应选择发生装置更好。
9、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中和实验时,忘记滴加酚酞试液,故不能判断两种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由此他们对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提出猜想,并展开探究。
(1)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提出问题]: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什么?[猜想]:他们的猜想:溶质只有氯化钠。你的一种猜想:溶质是。[设计实验]:根据你的猜想,完成以下探究方案:
10、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请结合下图回答: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用;收集装置应选用。
(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该装置还可以制取气体。若用该装置通过复分解反应制取某种气体,该反应的方程式为;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11、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发现问题】小军妈妈削好苹果后,没立即吃,一段时间后,小军发现果肉上产生了一层咖啡色的物质,好像“生锈”一般。小红削过铅笔的小刀清洗后忘了擦干,第二天她发现小刀已经生锈。小刚发现自己的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的锈,十分惊讶。
【提出问题】小红听小军和小刚议论后,决定组织小组同学共同探讨以上物质生锈的原因。
【搜集证据】(1)已学知识:铁生锈的条件是。
(2)查阅有关资料: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一系列的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3)实验探究铜生锈的条件:将四小块铜片分别按下图放置一个月,观察、记录如下:
由实验可知:铜生锈是铜与水、、等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得出结论】经过交流、讨论,小组同学认为这些物质“生锈”除与水有关外还可能都与有关(填化学式)。
【反思与应用】(1)请你写出一种防止铁或铜等金属制品生锈的方法:
(2)请你提出一条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建议:
12、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用装置序号填空):
(1)写出编号为①②的仪器名称:①、②。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装置填序号,下同);实验结束后,正确的操作应该是(甲:先从水槽中撤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乙:先熄灭酒精灯,后从水槽中撤出导管;丙:没有要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要检验二氧化碳,应把它通入装置中,观察到,说明气体是二氧化碳;要干燥二氧化碳,应把它通过装置。
怀化市中考试题汇编--《实验探究题》考试
(二)班级姓名得分
本卷每空3分,满分为105分。
13、【发现问题】张老师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特意不加指示剂,结果观察不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因此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激起了同学们对反应后所得溶液酸碱性的探究兴趣。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性,还可能呈性。
【实验验证】
【分析与思考】为了进一步确定该溶液是否呈酸性,小红同学提出了以下两种方案:
方案一:取该溶液l~2 mL到试管中,滴入1~2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则所得溶液呈酸性。
方案二:取该溶液l~2 mL到试管中,加入锌粒,如果观察到,则所得溶液呈酸性。
14、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②。
(2)实验室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二氧化锰起作用;其中发生装置应选用,收集装置应选用。(填编号)
(3)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4)用C装置收集CO2时,检验C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5)如选用E装置来收集CO2,则气体应从端(填“a”或“b”)进入。
(6)E装置还可用来除去杂质气体,如要除去氧气中混有的CO
2,则E瓶中最好选装。(填序号)A.饱和食盐水B.饱和石灰水C.浓氢氧化钠溶液
(7)E装置也可用于气体的分离,如在“(6)”试验后的溶液中滴加,又可收集到CO2。
15、“五一”劳动节,小军给妈妈帮厨,发现一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液体,小军问妈妈这是什么物质,小军妈妈要他猜一猜。假如你是小军,你认为该无色液体会是。
(1)小军打开瓶盖闻了闻,初步判断为白醋。请问小军是利用了白醋的(填“物理”或“化学”)性质作出的判断。
(2)为进一步判断该液体是否为白醋,小军又进行了以下实验。
取少量该液体放入玻璃杯中,加入适量小苏打粉末(碳酸氢钠),观察,有气泡产生,说明该液体中含有性(填“酸”、“碱”、“中”)物质。
(3)请你再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说明该液体的酸碱性(参照小军的实验方案,要求有简单的实验操作
过程和现象,并得出结论)。
16、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题
第三篇: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实验与探究题》
实验与探究题
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帮助实验老师整理化学药品室时,发现两个未贴标签的试剂瓶中分别存放银白色金属片。到底它们是哪两种金属?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对这两种金属X和Y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实验探究。
(1(2)在进行上述实验之前,实验老师只知道X、Y可能是锌银中的各一种,则根据实验结果说明Y就
是。
(3)小明同学提出,还可以用其它方法证明X、Y的活动性。请你帮他补充完整:。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某同学做“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并收集纯净的气体”的实验。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ABCDE
(1)写出所标仪器的名称:①、②。
(2)描述A中发生的现象:。
(3)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你认为A装置和装置相连并产生什么现象时就足以说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写出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该同学想要收集一瓶纯净的该气体,进一步验证它的性质。连接上述装置的顺序是:(填写各接口字母)。其中,C装置的作用是:;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写出用A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并说出它的一个重要用途。
3.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围绕:“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的反应”展开了如下探究活动。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同学们一致认为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②氢氧化钠和碳酸钠;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小新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说明情况________(填序号)是不可能小红选择了另外一种不同类别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在同学们的合作下,他们顺利完成了探究任务。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CaO)干燥剂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对这包干燥剂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这包干燥剂是否变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全部是CaO;猜想二:是CaO和Ca(OH)2的混合物;
猜想三:全部是Ca(OH)2;猜想四: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1)取部分该干燥剂于试管中,加水后无放热现象,说明这包干燥剂中不含。
(2)继续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出现,说明这包干燥剂中含有。
(3)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干燥剂中有无其他成分,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
另取部分干燥剂于烧杯中,加水并搅拌,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3支试管中。请你参与实验,并填写表中的空白:
写出方案二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出猜想成立。
【拓展迁移】小组同学反思了生石灰干燥剂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室保存氧化钙应注
意
5.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甲、乙两组对溶液的鉴别进行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实验目的】Na2CO3溶液、NaOH溶液、Ca(OH)2溶液、稀盐酸四种溶液的鉴别。
【实验药品】未贴标签的四瓶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Ca(OH)2溶液、稀盐酸]和紫色石蕊试剂。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等。
此鉴别出了四种溶液。乙组三位同学经过交流后发现本组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所滴加的溶液应是溶液,由
【反应与体会】①物质的鉴别有多种方法;②鉴别物质的关键是利用物质的特征性质等。
6.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02)可用在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来源。Na202能跟C02反应生成02和另一种固体化合物(用X表示);它也能跟H20反应生成02,化学方程式为:2Na202+2H20=4NaOH+02↑。以下是某兴趣小组进行的探究活动。
(1)利用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氧气,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表明C02未被Na202完全吸收的实验现象为。
③O2可采用D装置收集,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这是利用了O2的哪些性质?
④若A装置产生的C02中混有水蒸气,要检验干燥的C02能否与Na202反应生成O2,以上实验装置应如何改进?
(2)为探究X是哪种物质及其有关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分析和实验。
①有同学猜想X可能是酸、碱或盐中的一种。通过对物质组成的分析,大家一致认为X肯定不是酸和碱,理由是。
②同学们通过讨论和实验证明了X是Na2C03。以下是他们设计的有关Na2C03性质的探究实验,请根据卷首资料
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7.水煤气是重要的气体燃料,某水煤气样品可能含有CO2、CO和H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水煤气样品的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一:(1)将该水煤气样品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看到____ __,证明该气体样品中含有CO2.实验二:(2)为了证明该水煤气样品中含有CO,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该气体样品中含有CO。
请回答:
A中的药品是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硬质玻璃管内的黑色粉末是________。(3)7.8g过氧化钠与足量的水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若反应后得到了40g氢氧化钠溶液,请计算氢氧化
(3)小张认为小明的实验不够严密,做了如下图的改进:则B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的现象时,可以肯定该水煤气样品中一定含有CO。
8.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来探究炼铁的原理,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
(1)为避免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并回收利用一氧化碳,方框中连接的是C和D,导管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C装置中NaOH的作用是。
(2)实验开始时,应(填“先加热再通CO”或“先通CO再加热”),目的是。
(3)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出现的现象,反应方程式
为。
(4)除CO外,还有哪些物质可以还原Fe2O3(请写一物质的化学式)。
9.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
ABCDE
(1)仪器A中所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仪器B的作用是。
(3)仪器E中的现象是。
(4)若仪器C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质量为W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若仪器D增重a g,则Wg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g(计算结果可为分数形式)
(5)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B,将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测算结果(填“偏小”、“偏大”、“无影响”中之一)。
第四篇:中考化学压轴题 实验探究题
中考化学压轴题-实验探究题
[提出问题]
该淡黄色固体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1)硫单质是一种淡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点燃硫单质,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反应,生成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
[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一:取少量该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
2mL
水,振荡并观察现象。方案二:在燃烧匙里放少量该固体,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比较以上两方案,你认为的最佳方案是,理由是(从环保、操作等角度分析)。
[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
小明向盛有少量该固体的试管中加入
2mL
水,立刻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并且验证出该反应同时生成了氢氧化钠(NaOH)。通过实验验证,确定该淡黄色粉末为过氧化钠。
小明想对生成的气体成分判断,他提出了以下两种假设:
①该气体是
CO
②该气体是
O2
你
认
为
上
述
假
设
哪
个
更
合理?
并
说
明
选
择的理由。
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合理假设(写出简要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
2mL
水,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有气泡,木条复燃
该气体为氧气
2.为进一步研究高锰酸钾的分解产物,某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并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使之完全分解,然后分别进行了以下三个实验。
【实验内容】:
编
号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固体剩余物0.2g
加入5mL
6%的H2O2
溶液中
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量,产生大量气体
固体剩余物中的MnO2
对
H2O2
分解有催化作
用
取
0.2gMnO2
加
入
5mL
a
(H2O2
溶液的质量分数)的H2O2
溶液中
平稳反应,放出热量,持续产生气体
MnO2
对
H2O2
分解有催化作用
取反应后固体剩余物1.0g
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溶解,过滤
固体完全溶解,滤纸上无黑色固体
残余物
固体剩余物中无
b
【实验分析】
(1)完成上表中的填空内容:a、b;
(2)实验
2的目的是;
(3)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实验
1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查阅资料】
Ⅰ、KMnO4
受热分解时,在某条件下可能发生以下两个反应:
①6KMnO4
2K2MnO4+K2Mn4O8+4O2↑
②KMnO4
KMnO2+O2↑
Ⅱ、相对分子质量:(KMnO4:158
O2:32)
(4)16gKMnO4
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加热使之完全分解,若完全发生反应①,生成O2的质量为
;若同时发生反应①②,生成O2的质量范围是。
(保留二位小数。提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观察)
①a:6%
b:KMnO4
分解后的产物中没有
MnO2
②和实验
进行对比,确定
MnO2的催化作用
③可能是分解后产物中其他物质起催化作用
③6.48g
2.16g
2.16g~3.24g
3.张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
验
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结论
总结
实一
验
取
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
气
泡产生,木条
不
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反应速率。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
氧
化锰
是
过
实二
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
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没
有
明显现象
氧
化
氢
分
解的催化剂
实三
验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请你帮张丽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1)在张丽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2)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取一小段光亮铜片,放
推
知
入试管内,然后用试管夹夹持试
铜片变黑
(填甲、乙、丙)的错
管,放在酒精灯的外焰部位加热。
误。说明黑色物质的出
现
可能
与
空
气中的有关。
实验二:取一试管,将一小段光
取下胶塞前的现象:
亮铜片放入试管中,塞上胶塞,并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的空气。取下胶塞后的现
乙的猜想正确
封好胶塞,并加热,趁热取下胶
象:
塞,观察现象。
实验操作
实验主要现象
①
取少量原料样品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充分溶解
溶液变浑浊,且有明显放热
②
静置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试剂
A
无明显变化
③
向白色固体中加入试剂
B,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试剂
A
白色固体消失,有气泡产生,试剂
A
变浑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有少量气泡木条不复燃
常
温
下
过
氧
化
氢溶
液
分
解
速
率
很慢.
实验二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
Al2
O3,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产生大量的气泡木条复燃
步骤③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操作
结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氧化铜也能作催化剂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物质
MgSO4
Na2SO4
(NH4)2SO4
H2SO4
溶解度
35.1g
19.5g
75.4g
与水任意比互
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
溶液
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猜想①成立
②用玻璃棒蘸取少许原溶液滴在pH
试纸上,并跟标准比色卡对照
溶液
pH
小于
猜想③成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猜想④成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和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后静置,再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剩余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
式)
(2)
剩余固体成分中
一定含有碳酸钙.
实验步骤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
猜想(B)正确
猜想(C)正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该漂白液与烧杯中,该漂白液已完全失效
实验步骤
预期实验现象
实验目的或预期结论
步骤①;取少量该漂白液于试管中,加
入,静置,观
察
产生白色沉淀
目的:
步骤②: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观察
结论:
猜想成立;否则,另一位同学猜想成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干
燥的pH
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pH
(填“>”、“=”或“<”)7
猜想一不成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用
A,B,C
三支试管取样,然后各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
A
中
B
中
C
中
A
中的物质是食盐水
B
中的物质是稀盐酸
C
中的物质是澄清石灰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
M
溶液于试管中,向其
中滴加
猜想①正确,碳酸钠与其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
盐酸
没有气体产生
“猜想一”不成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取少量滤液于
A、B
两支试管中,A
中加入
CaCI2
溶液,B
中加入
溶
液
若
A
中产生白色沉
淀,B
中没有沉淀
“猜想一”成立
“猜想二”成立
第五篇:中考物理:应加强训练探究实验题
中考物理:应加强训练探究实验题在中考物理试题中,实验题往往是考生的软肋,实验题主要有两种类型:探究实验题和测值实验题。考生尤其应加强对探究实验题的训练,明确了解实验要求,认真审题,作答时紧扣实验目的。从现在开始到中考前,考生可分六个阶段进行复习。
第一阶段复习要对力、热、光、电、声五大部分知识进行整理,总结知识脉络。例如:力学可以力的三要素为线索,将弹力、重力等常见力的三要素进行整理比较,找到这些力之间的区别及联系,同时,总结力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及步骤。
第二阶段要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以做综合题为主,集中做若干套模拟题,以增强知识应用能力及整合知识的能力。做题过程中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突出重点知识及高频考点。有意识地对题型进行简单分类,初步总结答题技巧。
第三阶段要进行专项训练。针对市调研测试的题型分类别进行训练。例如:选择题专项、填空题专项、作图题专项、实验题专项、计算题专项等。以题型为线索对知识进行重新梳理,总结各题型的答题要点及技巧。
第四阶段要回归教材。对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及知识点重新回顾,细化考点,规范语言。此阶段应相应减少做题量,调整节奏。
第五阶段要查缺补漏。考生针对自己的情况进行强化训练。力、热、光、电、声哪个部分差就补哪个部分,哪种题型不熟练就练哪种题型。
第六阶段要整理回忆,调整状态。广泛收集相关信息,关注各区模拟考试题。对前几个阶段的复习成果进行整理及回顾,注意休息,调整心态及作息时间,并做适量的综合题保持良好的应考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