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方案将评审
8月10日~11日,西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方案评审会将在西安举办,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方案将评审。此次评审会由西咸新区管委会主办,来自国内的4家一流规划设计研究单位参与西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方案评审会,探讨以渭河河堤建设、河道治理、生态绿化、景观打造为重点,构建百里滨河生态长廊、文化展示长廊、滨水休闲长廊、大都市形象展示长廊,终将渭河打造成为西安大都市的城中河。会议还邀请原建设部城市规划司副司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王景慧,原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现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董光器,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国玮,北京林业大学教授苏雪痕,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生态学学会秘书长欧阳志云,原济南园林局副局长、教授级高工贾祥云,华东师范大学河口与海岸研究所湿地生态学教授、博导张利权,西安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兼总规划师韩骥,陕西省城市规划学会委员、教授吕仁义,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陕西省住建厅副厅长张孝成,陕西省水利厅总工、教授级高工邓贤艺,原西安市园林局总工程师刘德俊等国内知名专家为西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把脉献策,规划方案《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方案将评审》。西咸新区规划控制范围88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272平方公里。渭河、泾河、沣河三条河流流经新区。据了解,此次会议上,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将分别汇报其精心为西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制定的规划。来自权威部门的13名专家将会对4家规划设计研究单位的方案进行研究评审,并最终确定承担渭河规划的设计单位。会议期间,与会领导、专家和省级部门将就西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进行深入研讨,以期为渭河寻找一个符合西咸新区“现代田园城市”规划理念的战略定位。
第二篇:西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方案
西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最终采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所设计的方案,西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方案。另外,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方案同样受到专家肯定。规划方案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研究1.定位--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关天经济区和其辐射范围的去考虑渭河生态景观带的地位与作用;2.生态--从渭河流域和关中地区去思考渭河生态景观带的生态重任;3.文化--纵贯三千年西咸城市的发展历史看待渭河两岸地区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与文化特色;4.先例--对比中外典型的跨河国际化大都市滨河地带的发展,借鉴其经验教训开拓渭河两岸的发展对策和建设思路;5.技术--追踪当前城市发展的问题与趋势,把握世界前沿,探索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运用。规划设计的基本策略1.恢复重建渭河自然生态系统,建设渭河西咸百里湿地公园群。2.充分发挥自然湿地强大的净化作用的基础上,建设生化池--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城市雨水、污水,循环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并阻断来自城市对渭河的污染。3.结合渭河两岸丰富的文化历史遗存,营造大渭景观,恢复、重建渭河“古朴、壮美”的大自然景观特色。4.在渭河自然生态景观恢复的基础上,适度开展休闲、观光、体验活动,培养人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美德,有限开发利用河道资源,展现历史渭河作为中华文明发源地的辉煌,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城市休憩生活的中央公园,规划方案《西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方案》。5.生产型河流--渭河生态景观带作为城市中央公园的同时,也为城市生活提供丰富的生活和生产资源--清洁能源、清洁水源、城市生态农牧业。全面考虑沿河地区城乡发展与渭河生态建设同步进行,生态型城市与生产型城市同步建设。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此次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设计的总体构架:“一河”--横贯关中平原原生态的、灵动的、雄浑的渭河中水河道;“两带”--“周、秦、汉历史文化带”和“秦宫汉陵遗址带”,两代汇聚于渭河;“四园”--泾渭湿地公园、灞渭湿地公园、沣渭湿地公园、涝渭湿地公园;“五大节点”--包括奥林匹克中心、秦汉文化城、都市农牧场、高铁商务中心和生态能源中心。?奥林匹克中心:位于泾渭交汇口东侧的渭河之滨,整个奥运中心沿渭河展开,包括主体育场馆、奥运村、公园湿地、酒店商业等内容。奥运中心空间采用自由流动的空间构图,与渭河的自然形态融为一体,同时利用渭河的河滩形成向城市开放的运动公园和沙滩活动区。?秦汉文化城:位于渭河北岸,横桥和秦宫遗址公园西侧,包括秦汉文化博物馆、剧院、音乐厅、学术机构以及旅游服务和城市休闲设施,形成一个底层高密度的混合型文化区,如同西汉繁华的陵邑。秦汉新城采用中国传统城市井字形的空间格局,配合渭河之滨的人工湖--秦汉映月形成具有独特文化韵味的城市新区。?都市农牧场:千百年来,渭河为其两岸提供了富足的农业生活,至今依然如此。现今的草滩地区依然保存着大规模的农业活动,包括农田、牧场和渔场。建议将这些活动作为渭河至关重要的特性而保留并加强其利用,同时,将农田、牧场、观光农庄和大规模研发机构结合,展示和发展高产的城市农业形式和有机能源供应的多样化解决方案。这将为全世界提供一个城市与农村有效协调的典范。?高铁商务中心:西安北客站是亚洲最大的铁路客运站,也将是我国东西部和南北方联系的枢纽之一,围绕西安北站将会有大量的商业和商务活动,同时此处靠近西安新行政中心,利用此优势建设高铁商务中心,并配合渭河之滨的高尔夫球场、渭河中央的娱乐岛等城市娱乐服务设施形成西安城北的城市商务中心区。?生态能源中心:利用现在的渭河电厂进行改造,保持其能源中心的本质,将其改造成为以生物质为原料的绿色能源生产基地,并形成现代绿色能源展示中心。结合渭河沿岸的风能、光能发电设施计划为一百万人提供能源。
第三篇:西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方案展示
8月10日至11日,西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方案评审会在西安举办,西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方案展示。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分别汇报了精心为西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制定的规划方案。来自权威部门的13名专家对这4家单位的规划方案进行研究评审。最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胜出。其它3家设计单位的方案同样受到专家的肯定。西咸新区规划控制范围88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272平方公里,渭河、泾河、沣河3条河流流经此地。其中,渭河连接西安、咸阳两大城市,秦阿房宫等17处周、秦、汉、唐历史遗迹密布周边,在建设西咸新区的进程中,渭河将作为大都市的核心区带。此次评审会期间,嘉宾们围绕西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进行深入研讨,以期为渭河寻找一个符合西咸新区“现代田园城市”规划理念的建设蓝图。这里,我们将四家单位的设计方案进行集中展示,与读者一起分享他们为西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设计的美丽蓝图。渭水贯都以象天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方案本规划借鉴“渭水贯都、以象天汉”作为设计的基本理念,以渭河作为今日西咸城市跨河发展的主脉,以自然生态作为渭河滨河地带景观建设的基调,嵌缀城市功能空间组团,构成今日西咸城市跨河发展的思路。确定“承启历史、尊重自然,生态绿芯、田园都市,造福子孙、持续发展”作为此次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基本策略:1.恢复重建渭河自然生态系统,建设渭河西咸百里湿地公园群。2.充分发挥自然湿地强大的净化作用的基础上,建设生化池--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城市雨水、污水,循环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并阻断来自城市对渭河的污染。3.结合渭河两岸丰富的文化历史遗存,营造大渭景观,恢复、重建渭河“古朴、壮美”的大自然景观特色。4.在渭河自然生态景观恢复的基础上,适度开展休闲、观光、体验活动,培养人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美德,有限开发利用河道资源,展现历史渭河作为中华文明发源地的辉煌,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城市休憩生活的中央公园。5.生产型河流--渭河生态景观带作为城市中央公园的同时,也为城市生活提供丰富的生活和生产资源--清洁能源、清洁水源、城市生态农牧业。全面考虑沿河地区城乡发展与渭河生态建设同步进行,生态型城市与生产型城市同步建设。总体构架:“一河”--横贯关中平原原生态的、灵动的、雄浑的渭河中水河道;“两带”--“周、秦、汉历史文化带”和“秦宫汉陵遗址带”,两代汇聚于渭河;“四园”--泾渭湿地公园、灞渭湿地公园、沣渭湿地公园、涝渭湿地公园;“五大节点”--包括奥林匹克中心、秦汉文化城、都市农牧场、高铁商务中心和生态能源中心。奥林匹克中心:位于泾渭交汇口东侧的渭河之滨,整个奥运中心沿渭河展开,包括主体育场馆、奥运村、公园湿地、酒店商业等内容。奥运中心空间采用自由流动的空间构图,与渭河的自然形态融为一体,同时利用渭河的河滩形成向城市开放的运动公园和沙滩活动区。秦汉文化城:位于渭河北岸,横桥和秦宫遗址公园西侧,包括秦汉文化博物馆、剧院、音乐厅、学术机构以及旅游服务和城市休闲设施,形成一个底层高密度的混合型文化区,如同西汉繁华的陵邑。秦汉新城采用中国传统城市井字形的空间格局,配合渭河之滨的人工湖--秦汉映月形成具有独特文化韵味的城市新区。都市农牧场:现今的草滩地区依然保存着大规模的农业活动,包括农田、牧场和渔场。建议将这些活动作为渭河至关重要的特性而保留并加强其利用,同时,将农田、牧场、观光农庄和大规模研发机构结合,展示和发展高产的城市农业形式和有机能源供应的多样化解决方案。这将为全世界提供一个城市与农村有效协调的典范,规划方案《西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方案展示》。高铁商务中心:西安北客站是亚洲最大的铁路客运站,也将是我国东西部和南北方联系的枢纽之一,围绕西安北站将会有大量的商业和商务活动,同时此处靠近西安新行政中心,利用此优势建设高铁商务中心,并配合渭河之滨的高尔夫球场、渭河中央的娱乐岛等城市娱乐服务设施形成西安城北的城市商务中心区。生态能源中心:利用现在的渭河电厂进行改造,保持其能源中心的本质,将其改造成为以生物质为原料的绿色能源生产基地,并形成现代绿色能源展示中心。结合渭河沿岸的风能、光能发电设施计划为一百万人提供能源。利用渭河独特的自然文化条件形成以“涝渭”、“沣渭”、“灞渭”和“泾渭”为绿色景观核心,以咸阳湖、奥林匹克主题公园、秦汉映月、农业旅游、娱乐岛、新能源主题公园等为活动核心的渭河百里公园群落,让西咸百里渭河及两岸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中央公园。水绕西咸脉东方文化魂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方案愿景:此规划是希望把未来的渭河及其沿岸,能够打造成为:集自然生态、文化休闲、城市活力于一体的大西安中央绿廊,实现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协调共赢,代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崭新形象。战略一:区域生态战略针对与本段渭河相关流域范围,分别构建水生态、生物、遗产、游憩、视觉等安全格局,最终建立以渭河为中心的流域生态基础设施。南侧由秦岭源远流长的河流廊道,以及渭河历年北移的故道湿地为主要构成,北侧则由五陵塬遗产带,以及自然径流形成的冲沟绿带为主要构成。战略二:综合水系战略采用了多种途径,在保证河流防洪安全的同时,大大提高区域水系统雨洪调蓄能力与水质净化能力,并营造出不同的河流景观及城市形态。战略三:文化休闲战略构建沿渭河休闲公园带,形成沿河连续的休闲游憩廊道;构建渭河两岸遗址公园带,实现农业生产、遗产保护、文化体验三者的有机结合;重塑横桥廊道,南北联系三大公园带体系,形成以渭河为核心的完整的文化休闲网络,形成完善的文化与休闲体验网络。战略四: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强调渭河廊道对周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提出将沿河城市用地划分为繁华西咸段、健康西咸段、文化西咸段、高效西咸段、生态西咸段五大功能片区,充分展示新时代的渭河综合产业带的炫彩繁华。战略五:城市形态战略充分尊重和利用地域中台塬、水系等自然资源条件,塑造渭河沿线各具特色的多样城市形态。从西至东打造六种城市形态类型,分别为“滨水环岛城市”、“水网城市”、“庭院城市”、“水滨公园城市”、“滨水阳台”与“帝皇谷”,使不同片区具有独特而强烈的城市认知。秦汉风韵的贯城中廊国际风尚的休闲水岸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方案此规划认为渭河将由两市的南北“边界河”一跃成为西安市的“中心河”,渭河两岸将成为“大西安”金融会展、商务办公等标志性形象的集中展示区,其定位与功能将发生重大转变。总体定位:秦汉风韵的贯城中廊,国际风尚的休闲水岸。规划总体结构:“一轴四廊五段”。一轴即:渭河景观轴。四廊即:依托纵向的沣河及迎宾大道快速路、福银高速、机场高速以及包茂高速,建设四条主要的生态绿化廊道,每条走廊宽度在500-700米左右。五段即:沿渭河景观轴,通过四条主要绿色生态廊道的建设,将分别展现五个不同特色、不同功能的滨水段落,规划对每个功能段都提出了未来的核心形象定位和主导开发政策。十大规划措施:
1、对渭河水体规划措施:设立调蓄库塘(清渭济渭湖),清淤河槽。
2、对渭河滩地规划措施:对渭河宽舒的河漫滩地,分层绿化、分层利用,建立百里滩岸湿地生态景观带。
3、对渭河支流规划措施:利用南岸主要支流水系沣河、皂河等,建设进入城区内部的人工水系,可以组织公共活动更为聚集的城市型滨水岸线。
4、对渭河两岸规划措施:打造堤外滨河绿带--百里渭滨林苑,建设五大湿地公园。
5、对两岸城市开发规划措施:结合多条纵向河流及交通线路形成“脊椎--绿指”状绿化体系,规模大小不一的新建社区如“斑块”般嵌入到整个滨河生态体系中。
6、对两岸城市建设规划措施:建设片区体现“高效紧缩”内涵,根据其本身的现状条件与规划定位,进行不同的建设强度与建筑高度控制。
7、对各个城市开发段落的功能与景观规划措施:规划区内共包括五个滨水区段,每一区段构成特征:城市空间-主题公园-滨水绿地
8、对两岸交通的规划策略:规划区内形成高速公路、交通性主干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五级道路体系。
9、对两岸产业的规划策略:现状石油化工和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低碳环保型产业转型。
10、堤岸建设策略:渭河共设计了6种堤岸,其中刚性的城市型堤岸与柔性的自然型堤岸各占3种;对支流及人工河道设计了8种堤岸,其中城市型堤岸与自然型堤岸各占4种。渭水长流西咸长安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方案此规划提出,生态保育措施重建渭河水体、滩地、滨河空间的生态连续性,修复其生物栖息、生态防洪、净化污染等功能。同时,以可持续发展策略和低碳经济模式规划滨河空间土地利用方向、营造社会、生活空间。以渭河河道湿地长轴串联生态、文化产业和现代生活群落,融生态、文化、生活于一体,打造低碳、生态的城市滨水空间核心功能区带。愿景:渭水长流,天汉贯都,大西安生态长安;泾灞溶溶,横桥南渡,西咸区珠联璧合。总体规划一轴即:东西向的渭河河道湿地轴。二廊即:渭河南北滨河生态绿化走廊--天汉走廊。双核即:泾渭灞汇流河道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保育核心区,横桥中华新文化创意核心区。多射即:泾河、灞河、皂河、沣河、涝河及跨渭河主要道路形成的放射性绿色廊道。多群落即:以“泾渭灞汇流河道国家湿地公园”为统领,建设沿渭河两岸的生态保育群落;以“横桥中华新文化创意核心区”为统领,建设沿渭河两岸的文化展示与新兴服务业群落;以前两者的滋养,建设现代低碳生活群落。规划结构--点、线、面相结合点状结构:以“泾渭灞汇流河道国家湿地公园”为统领,建设沿渭河两岸的生态保育群落;以“横桥中华新文化创意核心区”为统领,建设沿渭河两岸的文化展示与新兴服务业群落;以前两者的滋养,建设现代低碳生活群落。线状结构:天汉走廊是渭河南北滨河生态绿化走廊,由生态绿化基质、滨水绿色交通、标志性景观桥垂直叠加构成。主要作为沿渭河的东西向游憩交通体系,以非机动车道及人行步道作为该绿色交通体系的主要框架。面状结构:通过河道生态恢复手段,改善泾渭两河流域水质;以中国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做为主题进行发展;以奥体中心作为区域的发动机,带动新区的发展、促进老城区的升级;规划较大保存农业用地,形成一块兼具田园与城市景观的城乡交界带特色区段。很不错的方案看起来很不错的样子哦~!www.xiexiebang.com博迅尼科,专业IT外包服务。
第四篇:北京土人规划院介绍渭河生态景观带总体规划方案
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汇报内容如下: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大家好!我们两个代表北京土人规划院汇报一下我们这几个月的工作成果,刚才王军常委副主任讲的非常好,如何尊重生态,如何尊重龙脉,如何尊重我们的历史,如何尊重我们的以人为本,做一个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我认为这些原则是我们做这个方案的原则。
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大的背景和理论方法,渭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的摇篮,也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它经历了这么多年的、5000年的沧桑历史,今天仍然是中国新的文明发展阶段的中心,集中了陕西省全省64%的人口,如何规划好确实非常重视。
过去渭河有着光黄灿烂的历史,它的农业文明是中国文明的摇篮和中心,但今天渭河失去了往日的生机,航运工程丧失、水质下降,人们对渭河,现在失去了它原有的浪漫的形象。
历史上农业文明,刚才讲了非常灿烂的渭河平原,到的工业文明,渭河基本上成为了一个排污河,另外它的水量和水质都严重的下降,我们的规划方法还是这样讲,渭河既然是母亲河,首先要修复这条母亲河,才谈如何建设这个城市,我们的规划方法类似,就是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发展规划,先研究洪水过程、生物过程、乡土文化、文化遗产等,把这些整合成一个基础设施,这是生态基础设施,从三个层次来讲,宏观、中观和微观,宏观就是一个区域的生态基础设施,包括区域的水系统、生物栖息地系统、文化遗产系统、区域的视觉感知系统、综合生态基础设施,休闲游憩系统系统,下来就是分区的设计,这是我们的规划基础。三个尺度,一个是宏观区域的的尺度,就是建设生态基础设施战略,一个是中观渭河沿线的总体规划,第三个微观是沿渭河分段的进行城市设计。
我下面讲第一个尺度,就是区域的生态基础设施的建立,我们基于5大重要的过程,5个重要方法,第一个方面就是水系统,第二个是生物系统,第三个是文化遗产系统,第4个是游憩系统,第5个是综合生态系统,过去是八水绕长安,水资源是非常好的,但是这么多年来存在了一系列的问题,我们看一下历史,渭河1000年来,基本上是北移的一条河,这就形成了北侧是圆的一个非常明显的截面,南侧是大量的湿地、可利用地,同时又是可以淹没的地方。
目前现在的问题,第一就是洪涝和干旱并存,这是我们做了一个模拟图,这是一条泛滥的河,第二到目前为止,渭河水资源出现了大量的减少,干旱频发。
第二个就是水资源的问题,一五期间、二五期间,使渭河变成了排污河。
第三个问题,水土流失、泥沙瘀积。
那么根据这么多的问题怎么办呢?单一的解决问题不行,我们提出了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就是建立连续的、区域的水系统格局,在区域尺度下,从黄土高原和秦岭山脉开始水系统要进行完整的对待。
第二部分,就是生物的保护系统,保护这里的生物,渭河是一条泛滥的河,同时形成大量的湿地,一直是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有2万余只鸟在这里栖息。这么年的开发,导致了栖息地的破碎化,我们构建一个连续的栖息地的网络,把它网络化,把孤立的栖息地,变成一个完整的景观生态系统。
我们做了两个物种的研究,一个是白鹭,对白鹭的栖息地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栖息地的网络。
第三个方面要进行得是文化遗产系统的保护,文化遗产系统目前存在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所有遗产点比较孤立,缺乏相互之间的联系,缺乏完整的保护,点很多,但是像珍珠散落在大地之上,没有连续的网络,以致于它的保护很多,但是见效比较难。
第二大问题,现在对点比较重视,缺乏对原有的线性遗产的保护,包括原有的丝绸之路,这些遗产正在消失。
我们的对策就是连接渭河两侧的遗产资源,构建文化遗产网络,而且是体验的网络,这是一个世界级的遗产区域,用遗产区域的概念进行遗产的保护。
第四个系统,我们希望建立一个休闲游憩系统,以人为本真正体现在人的生活,现状有很多公园和湿地、绿地,这些点同样还是散落的,分布在关中大地之上,问题就是刚才讲的空间孤立分布、缺乏连续性,缺乏走得通的廊道系统。
我们的战略就是经过叠加分析,要形成一个可达的,把孤立的帝王陵墓、宫殿连为一体,形成一个连续的遗产网络,这个遗产网络是一个区域性的,为未来的休闲留下一个空间,这个也是作为我们基础设施的一个关键点。
第五大系统就是视觉感知系统,古陵园是秦岭大地上最可以看得见的人文景观、我们对它进行了一个系统的视觉分析,把武陵源作为重点保护,然后发现遗产的视觉廊道,最后把五大系统声喝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叫生态基础设施,这个决定了我们城市可以在哪建设,不可以在哪建设,决定了城市未来发展的骨架,这是我们的大格局。
这是根据生态研究,得到的可以在哪开发,可以不在哪开发,这是沣东新城、沣西新城,可以高密度开发,其中在这里开发,在北部地区,主要是秦汉新城,它是紧邻武陵源,它的开发应该是低密度的、低高度的,比较敏感的区域就是草滩这一块,它是一个历史性的河脉,生态很好,这一代也是一个低密度的开发区,还有两个高密度开发,也不是这次规划的范围,我们也认为应该统一考虑,一个是未来的高铁中心,高铁站,这个可以作为高密度开发,还有就是泾渭交汇处、泾渭新区可以高强度开发,这是根据生态决定城市可以在哪建,不可以在哪建,以及建设的强度。
第三个我们做的一个大格局的定位,国家机遇、国家给这块地方的定位是国际化大都市,这是一个机遇,第二是省级战略,省里给它一个很高的定位,就是
一轴、一河、两带的空间结构,一轴就是垂直于渭河的,西安、咸阳形成了一个发展轴,一河就是渭河,二带就是武陵源的保护带,还有秦岭的保护带,这是省级的发展战略。最后定位在西咸新区的,这个区域发展战略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要地带。
除了咸阳和西安,有沣东新城、沣西新城、秦汉新城、空港新城,还有泾河新城,这是原来已经批过的,我们如何把大的定位跟生态基础设施相偶合,形成我们的规划,形成了繁华西咸,就是最西端的,对生态环境破坏最小、最视觉破坏最小、对文化遗产破坏最小的,就是沣东新城、沣西新城,还有健康西咸,就是国际竞技中心,还有文化西咸,就是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还有高效西咸,就是国际总部基地,最后就是生态西咸,就是国际生态休闲基地,这五段就是详细设计的重点。
第四部分我要讲的就是在上面总体的基础设施研究上,提出了渭河生态景观带的规划,我们有五大战略!构建新兴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第一大就是生态水系统,就是水系格局为骨架,构建完善的湿地系统与雨洪收集系统,全面恢复旱涝调剂。
第二就是渭河以南,就是秦岭,利用秦岭来的清流、清澈的水流穿过城市,这样有可能使城市变成一个水城,利用河流穿过新城,主要是西咸新城,这是沣西新城这一块,利用沣河从秦岭里来的清流,还有未来有可能引汉济渭,在水进入渭河之前,先进入城市,这样既不破坏水,又可以把水资源利用起来。
第三条途径,就是渭河以北,利用沟壑构建绿廊,绿廊变成了连接武陵源和廊道之间的绿廊。
这是第一大战略,构建以水系统为核心的基础设施。
第二大战略构建文化遗产保护的战略,渭河两岸遗留了众多的文化遗产,要把散落的珍珠形成一个网络,目前要总体的保护,把它作为一个遗产区域保护,形成网络,这个网络南面是以宫殿遗址为核心,背面是帝王陵墓为核心,形成南北大的网络,然后以渭河廊道作为骨架把它们连接在一起,然后通过横桥连接南北,横桥就成了标志性的连接通道。
第三大战略,我们提出开放空间与游憩网络的战略,开放空间为市民提供游憩、文化的体验,建立在遗产、湿地、大量的绿地的基础上构建的。
第二个构建跨河廊道,构建连续且多样的休闲空间。
第四大战略就是建立适应性的河流廊道,不是工程强硬的治理河道,与洪水为友,打造一条安全、情节的,具有多样景观活动体验的城市河流廊道,构建水系统导向的低于城市形态要素新框架,变成一个面向渭河的城市带。
途径是什么呢?就是遵循河流动力与治河文化遗产,构建河流廊道,沿渭河廊道硬件大量小型的湿地,恢复它的生态、蓄洪、栖息地等生态系统的服务能力。这是对河流廊道的治理方法,不是用水泥做成河道,而是放开,形成一系列的河流湿地、河漫滩和岛,这是打破原来单一的治洪的方法。
途径二,利用改造咸阳湖的堤坝,我们要把它变成由岛链构成的河流系统。
途径三,分水内河,调蓄雨洪,提升土地价值,塑造独特城市形象,把河引到城市中来。
途径四,因势利导,恢复河道生态景观,一个是公共岛屿,一个是半自然岛屿,求就是自然岛屿。
其中包括咸阳湖的治理,这是现有比较成功的做法,但是要进行生态化的设计,利用瘀积的泥沙,形成大量的湿地系统,形成生态休闲地。
战略五,就是景观引导城市形态,水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引导城市的发展,其中包括以河流为主线的引领周边土地的发展,带动城市功能多元化。
怎么样形成这个呢?我们有几大途径,第一个遵循环境景观特征,塑造水绕西咸的多样城市形态特色,一会我们会比较细致的讲,哪一段城市因为河道的水文条件不一样,形成自己独特的滨水城市的特征。有6大特征,一个是环水岛城,就是水网城市、庭院城市、帝皇谷等,这是水网城市,让水穿过城市。因为水量有限,我们要充分利用水,提升城市土地的价值。还有滨水公园城市。
第二条途径,沿河营造三处地标,展现西咸城市形象,第一处地标就是咸阳湖的标志性景观,第二处就是横桥,连接南北,第三处就是泾渭分明,这三处都是利用自然、生态的景观形成地标。
刚才讲了咸阳湖、横桥、泾渭分明,这些都是非常有自己特征的。总体概念就形成了功能符合的大西安中央绿廊。
这个总体方案第一就是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的格局,这个生态基础设施是以水为核心的,第二是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土地利用格局和功能分区,我们进行了系统的调理。
总体方案,第一个就是完整的生态机制,核心是完整的河流廊道系统、这个河流廊道系统之上布置了湿地坑塘系统,在此之上形成湿地植被系统、绿地、森林系统、密林草地,也是根据生态条件进行绿化,然后再加上公园带,形成一个慢行系统,就是自行车、步行,最后加一些活动场地,包括社区的活动场地,包括公园、体育设施等等,最后再布局我们的建筑,这是建筑的分布,然后最后在一些重点地段形成城市的地标,在此基础上布局城市的道路和网络。
最后形成我们的总体规划,核心概念就是东方文化之脉,绿色西咸之魂,下面是分区的详细设计,这有一个宏观的大的动画,大家可以看一下。这是从西边往东边走,这是刚才讲的高密度的沣西新城、沣东新城,咸阳湖的改造形成生态的岛链,这是刚才讲的内河湿地,这一片是奥体中心的区域,这是沣河入渭河的交汇口,这是湿地自然植被的情况,这是北侧秦汉新城这一侧,这是帝皇谷,这是中轴线,这里是西咸的总部,正对着的是咸阳古城,这是横桥,用现代手法做出的横桥,南面这一侧以湿地为主,也就是草滩这一侧,这是高铁新区这一片,构建城市的滨水住宅,主要是公寓、办公楼、住宅,这边到了泾渭分明,形成以湿地为主的体验游憩的公园。
下面再分段做一个稍微具体的介绍。
下面由我简单的对后面的各个分段给各位专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我们当时分了五大段,第一个是繁华西咸,当时这一段做了一个定位,依托两个优势,就是区位优势,形成一个次区域核心,形成金融中心,第二个这一块的交通环境比较好,在这里形成这个区域的次中心,以综合的服务中心、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地标为主,打造一个休闲、商务、办公的地标,大概是商务、办公、休闲、居住等等,这里有一些建好的建筑和道路,我们对它是一个分期的调整,这个就不展开讲了。
另外,我们希望是土地的综合利用,而不是单一的,我们设计了很多办公和商业、商业和住宅结合的用地,这是西咸快速道。
这是商务办公的核心,两侧是居住片区,这是整个城市的形象,这是从渭河这边看过去的核心区,这是分水内河旁边,这是低密度的住宅。
这是咸阳湖的改造,我们希望公园带以绿为主的基础上,加一些城市的功能。
第二块是健康西咸,以未来的运动场馆建设为契机,这里考虑依托体育产业,做一个延伸,为市民的休闲活动提供条件,这里重点的是沣渭湿地的交汇口,形成一个健身、休闲的区域,这是湿地的一些情况。
第三个是文化西咸,主要是两块,有一块是武陵源这一块,一块是高校的园区。然后这是绿廊的情况,中间是核心的轴线,中间由横桥联系,这边是一个低密度、低层的建筑为主,这边是高层的开发。
这边做了一个地标,就是横桥,我们形成了一个起伏的现代的、艺术的横桥,一方面看武陵源,一方面也是一个地标,这里形成了一个文化中心,然后这边是以高校园区形成的花园城市。
第三个就是高效西咸,由高铁站发展总部基地,以及滨水的商铺、公寓等等,这些公寓建设都是面河内部,有比较好的观景面。
同时草滩这一片有大量的鱼塘,我们利用鱼塘形成一些生产性的景观,同时提供市民的游憩的条件,一产和三产结合。
还有就是生态西咸,在泾河和渭河交汇口这里,利用泾河和渭河冲击过来的泥沙,形成一些大地艺术,形成湿地公园,同时形成渡假村,提供一度假设施。在它对面有一个比较高的高地,可以形成一个观景台,体验泾渭分明这个成渝的景象。
谢谢大家!
第五篇:陕西杨凌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设计研究-魏景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级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河南新乡卫河生态景观带规划设计研究 Studies on Ecological Landscape Belt of Weihe River
Planning and Design in xinxiang Henan
学院:园艺学院
学科、专业:风景园林硕士
研 究 方向:规划设计
研究生:郭晖
指 导 教师:邹志荣
研究生通过开题论证日期:2010年10月日
开题论证委员会主席签名:
开题论证委员会委员签名: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渭河流域具有悠久的古代文明,渭河在陕西境内塑造和滋润的关中平原,是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摇篮。渭河流经宝鸡、杨凌、咸阳、西安、渭南五个市区,杨凌位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中部地区,具有衔接东西城市的作用,地理位置重要。杨凌作为中国的农科城,具有特定的历史文化和行业背景,如何打造渭河生态长廊景观,事关渭河治理、城市形象和生态环境建设。
近年来,宝鸡、咸阳等城市进行了滨河区的景观营造和生态恢复等方面的实践探索,为渭河治生态景观建设供了宝贵的经验。本文通过对杨凌渭河生态景观带的设计研究,旨在为打造杨凌渭河两岸滨河景观的生态、文化特色,展示杨凌城市风貌提供参考。
二选题的依据
2.1现实依据
随着渭河沿岸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渭河流域的水环境及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如何重塑渭河生态、自然的景观特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问题。
2008年,陕西省政府已经出台的《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五年规划(2008年—2012年)》建设,绿色生态渭河流域建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渭河沿岸城市的滨河生态景观建设的条件已经成熟。
目前,渭河生态景观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渭河杨凌段未进行大面积的开发,尚处于开发初期的状态,随着杨凌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已经具备了打造渭河生态景观带的条件。
2.2理论依据
本文以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园林美学、恢复生态学、环境工程学、水利工程等为理论依据。
三 国内外研究概况
3.1国外研究进展
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城市滨水地区的设计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起步较早,自60年代起,西欧、北美就广泛开展了滨水区开发实践活动。其内容不仅局限于保护水环境及水滨绿带公园,还以回到水滨生活与工作为目标,重新恢复其作为城市空间的活力。万斯.马丽所著的《景观中的水》,赫伯特.德莱塞特尔著的《德国生态水景设计》,麦格.特雷所著的《建筑与水》等;在L.麦克哈格所著的《设计结合自然》,凯文.林奇所著的《城市意向》,D.普林茨所著的《城市景观设计方法》等有关城市空间、景观的书籍中有对城市水体形态的论述。
80年代后的亚洲,以日本东京滨水区开发为代表,其它亚洲国家也紧跟其后。日本
土木学会编的《滨河景观设计》详细介绍了滨河景观的设计思路及方法。日本河川治理中心编著的滨水景观设计丛书总共三本,分别为《滨水自然景观设计理念与实践》、《滨河地区亲水设施规划设计》、《护岸设计》,对河道景观的开发,亲水设施及护岸设计的背景、条件、类型、形式等结合实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而且这些设计特别重视公众的参与,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设计出各种符合市民生活需要的具有生态性、亲性的河道景观。
3.2国内研究进展
中国城市河道滨水景观的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对部分主要城市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河道改造,如上海外滩景观的研究与改建、大连城市滨水区的规划与建设、长江沿江风光带建设、成都府南河政治工程、武汉市滨江景观的环境设计等。工程实践以及理论研究也由单纯工程师的主持扩展到园林、生态、旅游、城市规划等多方面专业人士的共同参与。同时,国内许多期刊杂志如《中国园林》、《中国水利》、《规划师》、《建筑师》、《城市规划》、《建筑学报》等介绍了大量的实例设计及相关理论研究。
四 研究内容
4.1渭河两岸的环境状况分析
实地调查渭河两岸的地形、地貌、植被等自然气候条件;当地建筑风貌、人文环境;水文状况等资料,完成研究前基础的收集。
4.2渭河生态景观带的景观构成分析
对杨凌渭河所在区域进行景观组成、结构进行分析,如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滨河湿地、滩地、两岸等的植物群落;休闲空间及设施;生态驳岸、生态河道等。
4.3周边生产开发与景观建设
渭河生态景观带的建设,需要以杨凌城市规划布局为依托。了解渭河周边的城市规划状况,再进行相应的景观建设,充分考虑实地的农业生产、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实现生产和景观的和谐共建。
4.4渭河的防洪控岛工程与景观建设
生态景观建设的同时,首先要满足水利工程的要求,达到安全防洪的标准。防洪控岛工程建设可以为河道内景观带的建设提供条件,为河漫滩景观建设提供保障。景观建设中既要满足工程的需要,也要满足生态、景观的需要。
4.5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设计相关理论
通过对国内外滨河生态景观建设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借鉴和吸收它们可取的经验和理论,提出与杨凌渭河景观建设相适应的规划设计理论。宝鸡、咸阳渭河生态景观建设的实践,为沿渭河两岸其它城市的滨河景观生态建设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并为渭
河生态景观的规划设计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4.6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设计
对于不同的滨河景观功能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如自然生态化设计,人文生态设计,休闲娱乐空间设计,生态设计的措施等。具体为:河道处理、河岸线处理、驳岸处理、滨河植物群落营造、休闲娱乐空间设计、地方文化的塑造等。
五 研究方法
5.1文献检索
使用图书馆的论文数据库和图书馆期刊资源,查找关于滨水、滨河、城市河流的相关论文,包括优秀的硕博士论文,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5.2理论总结
通过理论研究,归纳总结出城市滨河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措施。
5.3实地调查
实地调查渭河沿岸附近的生态和景观特征,分析、整理滨水景观中存在的问题和有借鉴意义的成份。
5.4案例分析
总结、分析国内外滨河生态建设中取得巨大成绩的城市的建设经验和理论,结合渭河沿岸滨河城市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规划设计理论,探索杨凌渭河生态景观带建设之路。
六 预期结果
本文通过杨凌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设计研究,为杨凌渭河生态景观建设提供理论、方法参考,旨在将杨凌渭河景观带建设成为富有有生态、文化特色的景观长廊。
七 本研究的创新点
反映自然、生态的渭河生态景观长廊;反映杨凌特色文化,使渭河成为展示城市的窗口。
八 所需工作条件
数码相机一部,用于采集图片资料;电脑一台,便于论文写作、整理和查阅资料;图书馆期刊数据库资源,便于查阅文献资料。
九 论文工作进展安排
2010年3月——2010年4月搜集、阅读文献资料,选择研究方向,拟定开题方向。2010年5月——2010年6月完成开题报告,确定论文题目
2010年7月——2010年8月调查杨凌渭河两的滨河景观状况
2010年9月——2010年12月 完成论文草稿,提交导师审阅,并给出修改意见。2011年1月——2011年3月根据修改意见,进一步完善论文
2011年4月——2011年5月定稿,完成论文
十 经费概算
资料查阅(打印、复印、购买资料):1000元;外出调研:3000元;论文发表:1000元。
十一 研究工作中面临的技术难点和拟采取的解决办法
缺乏杨凌渭河详实的资料,研究过程中需要做大量的调研工作,了解杨凌渭河段的基本情况,需要投入大量时间进行实地勘察。水利设施方面的知识缺乏,研究时需要将水利建设和景观的营造结合起来,需到水利部分调研,了解水利方面知识。缺乏国外相关资料,需要使用图书馆资源和期刊数据库进行搜集资料。
十二 参考文献
[1](日)河川治理中心编.1990.滨水自然景观设计理念与实践.刘云俊译.2004.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日)河川治理中心编.1990.护岸设计.刘云俊译.2004.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胡文娜.一河两岸滨水城市空间形态初探[硕士学位论文].北京:清华大学,2004,6.[4]李洪远,鞠美庭等.2004.生态恢复的原理与实践.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5]牛铜铜.河流近自然化学说在河流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6.[6]安文娴.城市滨河景观设计浅析[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6.[7]王巍巍.城市河流的景观与生态环境的共建[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6.[8]曹旭.城市滨河景观的地区性设计策略初探[硕士学位论文].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5,6.[9]姜丽丽.我国城市河流近自然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6.[10]洪艳.自然河流对提升城市景观功能的价值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6.[11]孙鹏,王志芳.1999.当代多自然型城市河流的设计与实践.国外城市规划,(1):34-35.[12]董哲仁.2003.保护和恢复河流形态多样性.中国水利,6:53-57.[13]刘晓鞠.体现自然自然特征的城市河岸空间[硕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4.[14]刘富志.城市景观再生设计的理论及策略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