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无限丰富的海洋能》读后感
《无限丰富的海洋能》读后感
我们国家的海岸线很长,一望无边的大海,不仅为人们提供航运、水源和丰富的矿藏,而且还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它将太阳能以及派生的风能等以热能、机械能等形式蓄在海水里,不像在陆地和空中那样容易散失。如今我们的国家科学越来越发达了,连海洋里面蕴藏的能
量都能开发利用了。
海洋能是海水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可再生能量,主要包括温差能、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海流能、盐差能等。潮汐能和潮流能源自月球、太阳和其他星球引力,其他海洋能均源自太阳辐射。海洋能具有蕴藏量巨大、可再生性、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属于清洁环保新能源。海水温差能是一种自然热能,低纬度的海面水温较高,与深层水形成温度差,可产生热交换从而产生能量。潮汐能、潮流能、海流能、波浪能都是机械能。潮汐的能量决定于潮差和潮量的大小。潮汐能的主要利用方式为发电,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潮汐电站是法国的朗斯潮汐电站,我国的江夏潮汐实验电站是我们中国最大的潮汐电站。利用潮汐发电可以大大缓解我们电力不足的问题,让我们更放心的用电,过上更科学的生活,可以用更多的家用电器,用来照明、煮饭菜、使用
电脑看电视等,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舒适,更丰富多彩。
波浪的能量决定于波高和波动水域的面积。波浪发电是波浪能利用的主要方式,此外,波浪能还可以用于抽水、供热、海水淡化以及制氢等。天天洗澡的热水、天冷时使用的热气都可以用波浪能来解决。在江河入海口还存在海水盐差能,流入大海的江河水与海水有盐
度差,可产生渗透压力,从而产生盐差能。盐差能的开发利用还在不
断的探索中。
利用了海洋能既能缓解我国的用电紧张的局面,又能帮助我们过
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多增添一道美丽的色彩。
读完这本书,我不仅知道了许多能源的知识,还懂得了要节约能源,因为能源是有限的。
第二篇:海洋能演讲稿
今天我要介绍的新能源是------海洋能。
海洋能指的是一种蕴藏在海洋中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引起的机械能和热能;海面上空的风能、海水表面的太阳能。一望无际的大海,不仅为人类提供航运、水源和丰富的矿藏,而且还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它将太阳能以及派生的风能等以热能、机械能等形式蓄在海水里,不像在陆地和空中那样容易散失。
海洋能在海洋总水体中的蕴藏量巨大,而单位体积、单位面积、单位长度所拥有的能量较小。也就是说,要想得到大能量,就得从大量的海水中获得。
海洋能具有可再生性。海洋能来源于太阳辐射与天体间的引力,就是说只要太阳、月球等天体与地球共存,这种能源就会再生,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海洋能属于清洁能源,也就是它一旦开发后,其本身对环境污染影响很小。
它的优点是它是取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开发规模大小均可。据科学家推算,地球上波浪蕴藏的电能高达90万亿度。到2020年,全世界潮汐发电量将达到1000-3000亿千瓦。
它的缺点是获取能量的最佳手段还没有达成共识,大型项目可能会破坏自然水流、潮汐和生态系统。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几种海洋能发电方法。
温差发电,据一座75千瓦试验工厂的试运行证明,温差发电所需抽水量很小,传动功率的消耗很少,其他配件费用也低,再加上用计算机控制,一座3000千瓦级的电站,每千瓦小时的发电成本只有50日元以下,人们预计,利用海洋温差发电,如果能在一个世纪内实现,可成为新能源开发的新的出发点。
潮汐发电,潮汐发电就是利用潮汐能的一种重要方式。据初步估计,全世界潮汐能约10亿多千瓦,每年可发电2~3万亿千瓦时。我国的海岸线长度达18000千米,据1958年普查结果估计,至少有2800万千瓦潮汐电力资源,年发电量最低不下700亿千瓦时。
谢谢观赏
第三篇:《道路无限宽广》读后感
这是松下幸之助的人生箴言,也是我们所要铭记的人生道理。在传奇而辉煌的一生中,松下幸之助冷静自持。勤思善悟,渐臻豁达睿智的境界。《道路无限宽广》即是凝结了其人生智慧的一本书。读了这本书,我感触良多。
“每个人的路各不相同,是命运注定的。每一条路,都是独一无二的。你只能自己走下去,不能回头,亦无人可代劳。这条路,时而宽广,时而狭窄;时而上坡,时而下坡;时而平坦,时而曲折。”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独一无二的自己的命运。没有人能完全相同,也没有人的经历能够完全相似。这种唯一性决定了我们的特殊。有的人命运坎坷,有的人生活安逸。不管怎样,命运的道路总归自己来走。那么,何尝不把他们看做命运特殊的馈赠,毕竟,这种馈赠给生活增添了另一抹色彩。这是路。
“在路上,你常会想究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也会想寻求别人的安慰。然而,你的眼前只有这一条路。”人之初,性本善。遵从内心真实的善,在我看来,即是对。人生活在阳光下,本就有光影两面。没有光,就没有影;没有对,即没有错。人生本就是光影交融,对错相织,何必给它们划分明显的界限。遵从本心最好。这是对与错。
“畏惧死亡是人的本能。与其说死亡可怕,不如说面对死亡而无准备可怕。人无时无刻不面临着死亡,生才显得尤为可贵。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应最大程度地发挥生命的能量。这既是对死的准备,也是对生的准备。”生是起点,死亡即是终点。我们从降临这个世界上开始,就展开了一场与死的浴血战斗。我们渴望着胜利的甜美,又在心底默认死亡的必然。古代皇帝渴望“长生不老”。,是出于对权力的野心和私欲。假使生命可以永而不衰,生,将成为无尽的枷锁。死亡是上天的特殊赠予。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毫无准备的去死。那么。坦然面对死亡,趁着有限的时光,为生亦为死做好准备,当我们们对死亡时,可以不带悔恨的走。重归于这三千世界的一抹尘土,不也是件幸福的事吗?这是生与死。
“没有绝对的坏事,也没有绝对的好事。”古人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大千世界,漫漫长生。有好事亦有坏事,有开心事亦有悲伤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有可能变成好事。人的智慧何其浅薄,才会常常悔不当初。其实从一开始就应该谦恭。谨逊地行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便是好与坏。
这本不算厚的书,蕴含了松下幸之助这位老人一生的智慧,人生。社会。自然诸多方面都有涉猎。这一篇篇饶有禅意的小品,每一次阅读,都能给我以新的智慧和感悟。
合上书扉,豁然开朗。
第四篇:激发无限的潜力读后感
激发无限的潜力,一切皆有可能
——《激发无限的潜力》读后感
又是一个明媚的清晨,还是这个时间,我坐在去往单位的班车上,虽是一宿未睡,但却从未像现在这样清醒„„。
“激发无限的潜力”,我暗自问自己,在当今网络占据多半夜晚的时代,我却因为一本书而一夜未眠,这本书吸引我的不仅仅是那跳动的文字,还有文字中那波动心弦的振奋和激情。这本书沁人心扉,只言片语中都在指引我们怎样激发自己的潜力来克服困难,去改变状况,从而创造卓越。
在这本书中,引用了马丁.路德.金的一句话,一直回荡在我耳旁“人生若无值得牺牲之事,犹如白活一场”。牺牲,多么伟大而又光荣的字眼。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前辈们那辛勤的汗水,离不开前辈们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情操,他们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事业、自己热爱的油田家园,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牺牲!我将目光望向了窗外,看到了那迎着太阳工作的抽油机,想起了井场,想起了钢铁1205钻井队,也想起了王进喜——大庆的铁人、大庆的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呈现在王进喜面前的是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公路,车辆不足,吃和住都成问题,在困难面前,王进喜带领全队人员靠人拉肩扛,把钻井设备运到工地,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苦干5天5夜,打出了大庆第一口自喷油井。在随后的10个月里,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和1202钻井队,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克难奋进,双双达到了年进尺10万米的奇迹。王进喜曾说过,“只要上午拿
下个大油田,哪怕下午倒在钻台上也痛快,也值得” 可能在铁人王进喜的眼中,这就是他人生中最值得牺牲的事情,所以他并没有白活!
如今的大庆,虽然已不是当年“人拉肩扛搬钻机”、“脸盆端水保开钻”、“用身体搅拌泥浆”的时代,但是,冬天恶劣的环境却无法改变,直到今天,冬天作业的钻井工人依然要在工服里面穿上棉裤,棉裤里面穿上毛裤,毛裤里面穿上绒裤来抵御严寒。有时钻井喷出来的泥浆会不停地浇在手扶刹把的工人身上,可是因为岗位工作的原因,要求他们必须一动不动地保持站立来保证钻井的稳定。据说,一位叫马军的钻井队司钻,曾经有一次从工作台上下来后,全身被冻成的冰包裹了起来,是工友们为他刨开工服才将他拉了出来,而他的衣服,竟然可以站立在雪地上。我想寒冬虽冷,身体虽寒,对于他来说这是值得的。正是因为他的爱岗敬业,才使得他克服了冬日的严寒,忘却了身体上的痛楚,扶着沙把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这是一种忘我的精神、奉献的精神、牺牲的精神,这是铁人的精神。
在这个有着铁人精神的大庆,在我所工作的周围,也不断的涌现出传承铁人精神的人,他们一直用他们的行动默默谱写他们生命的乐章。
资料采集第一大队XXX,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工作在录井一线,他刻苦钻研、务实工作,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他牺牲小家顾大家,常常是单位一个电话他就会急忙赶往工作现场。曾经有一次在录取达33井时,由于钻井队发电机故障,导致仪器房UPS损坏,服务器无法正常工作,在井仪器技术员多次尝试失败后,将这一现象打电话告诉
了他,此时他刚刚倒班回家,手中的筷子还没有焐热,他马上放下碗筷穿上衣服准备赶赴井场。妻子埋怨说:“你刚倒班回来就又要上去,哪怕吃了饭再去也行啊。”他说:“不能因为仪器坏耽误钻井啊,这是我的工作!”说完就急冲冲地出了门。
远赴伊拉克鲁迈拉工作的录井队以“站得稳、打得赢、打得响”为目标,继承和发扬“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在现有条件困难车辆紧张的环境下,每天早上4点钟起床,采取人抬肩扛的方式,从基地向施工现场运送设备物料。当时正值伊拉克地区最热的季节,中午最热时地表温度可达60多度,即使什么也不干站在太阳下晒一会也会头昏眼花、浑身是汗。面对这样恶劣炎热的天气和繁重的工作量,录井队员工没有屈服,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斗志,克服了每天多次出现头晕、呕吐、全身发冷等中暑症状,以顽强的毅力,凭借“征战国际市场,扬名鲁迈拉”的信心和决心,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全面完成物料的清点和分配工作,赢得甲方高度称赞,以优质的服务打响了录井品牌,获钻探工程公司“铁人式”红旗基层队荣誉称号。
信息中心XXX远离家乡,默默奉献,他奋战异域,任劳任怨。他只身一人担负起外蒙卫星通讯保障工作,连续奋战了近五个月,累计上井提供服务60余次,为公司实现产值100余万元; XXX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从07年海塔项目启动至今,他已累计完成了近260多口井的岩心扫描工作,以扎实的工作、优质的服务、出色的业绩为公司站稳与开拓外蒙录井服务市场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大庆这块土地上正是有着一个又一个铁人和传承铁人精神的人,才使得油田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铁人精神是大庆精神的人文体现,一代又一代油田人续写和实践着这样的精神。从以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五面红旗”,到九十年代以新铁人王启民为代表的六大标兵,再到最近涌现出来的“新五面红旗”和“新的十大标兵”,在大庆油田形成了人才辈出,楷模涌现的局面。铁人之魂常在,铁人精神长存!
“小伙子,不下车了”,司机的叫声,唤回了我的思绪,我连忙说道:“下,我还要上班呢!”,下了车,我微笑着大踏步走向了单位。
第五篇:丰富的安静读后感300
丰富的安静读后感300
《安静》的诞生,于我几乎是一个惊喜。它是周国平继《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后的第三本散文集。丰富的安静读后感300 丰富是拥有了内在的精神宝库.”他对安静的理解不正切合了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对生命的嘲讽吗?——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同为当代智者的文化大师余秋雨也在其代表作《文化苦旅》的自序中说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英气是以尚未悟得历史定位为的,一旦悟得,英气也就消了大半.”“让唐朝的烟尘宋朝的风洗了最后一点少年英气.”这个不正也是国平先生说道来的安静吗?年龄长久的提炼和沉积,让其内心更为充盈,使其生命摆脱浮躁而逐渐趋于安静.也正是如此,注定了安静不是一种瞬间的偶得,而是从最深的中寻找最美丽的惊喜,这是一种成熟人生的境界.少年时代的周国平有幸进多少人所梦寐以求的北大,在那如此深沉丰盈的人文环境和氛围下成长.在中国最的十年时期,他又有幸在深山里安静思考,与圣贤先哲交流,和花草虫鱼对晤,在那样的社会环境和经历下,他完成了对思想的构建,对灵魂的提炼.大宁静产生了大孤独,大孤独又催生了大,和从容又让他完成了一种内在的本身的超越性的突破.凭着他思考者的身份,他可以随意逡巡于任何国度的思想界,穿梭古今,吞吐千年,与尼采,与苏格拉底、斯宾诺莎,与柏拉图、帕斯卡尔完成心与心的对晤.他甚至纯碎可以以父亲的身份对自己逝的女儿哭歉:“在这个时代,平庸的哲学家太多了,而杰出的父亲太少了.”“你短促而美丽的生命是我最真实的宿命.而我在人世苟活只是一个幻影.我抱着你小小的尸体,拒接受任何哲学的安慰……”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智者,顿时让我们感觉到他是多么的真实和贴切啊!智者是人,不是神,哲学也并不是无所不能.搞哲学研究的周国平能写出如此丰富深刻的散文,集哲学与文学于一身,融理性与感性于一体.质朴平实又不失诗的光华,畅达深邃渗透着哲学的.正是这样一种风格,使他摆脱了纯学术的艰涩而实现了对哲学本身的突破.时光如梭,岁月荏苒,从童年到青年,从意气风发渐渐步人生的暮年,一路走来,生命如同一曲终将谢幕的长歌,在击节处倾听周国平六十载人生回首,一个向死而生的人站在上帝的心灵独白:岁月改变了曾经的脸,性情在岁月中宁静致远.夜深人静的时候,再回过头来,静静地翻开这样一本《安静》,再品味书中对人生、灵魂以及人性的感悟
丰富的安静读后感300 我之所以喜欢并推荐周国平的这本《安静》,是因为我自己不仅非常喜欢“安静”这个书名,而且十分艳羡“安静”这样的境界。看看我们生活的世界,利益的驱动往往高于一切,物质的诱惑远高于精神的愉悦。连学界这样一片本应成为净土的地方也叽叽喳喳地成了名利场——一年里人为地制造一两个看似热闹的话题,话题不断在变,不变的是不同学科的这家那家、这“腕”那“腕”们在同一时期仿佛全在研究着相同的话题,或者是某些貌似学者的人在某一阶段煞有介事地用同一话语解释着根本不同的社会文化现象。在这样一种日趋喧嚣与躁动的社会氛围里,安静、宁静就会显出多么的珍贵;守住一份宁静又是多么的不易。
周国平的随笔散文,真正映了“随”和“散”这两个字。每篇文章都透着淡然,好像是从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一般。他的文章更多地关注自己而不是家国大事,好像就一直停留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身”境界。这看似不够伟大,用套话说就是“缺少社会责任感”。不过如果以他所制定的修身圆满的标准来衡量,天下之大,那些正行治国之事的“伟人们”又有几个是做到了修身、甚至尝试过修身呢?官吏腐败问题是哪一个国家都不可避免要面临的问题。可如果我们恪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略,循序渐进的话,哪里还会有贪官污吏得势的道理?
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自己的任务和位置。如果不细心叩问自己的心灵,如何能发现社会早已为自己预留的位置?对于我们,人生的大半都是未知,都需要探索;可是如果在迈出探索的步伐之前,连自己的目的地都不清楚;或是在行进途中渐渐迷失了方向,那又有什么资格口称自己是在探索人生呢?前进的步伐一刻也不能停下,了望的目光更是一刻也不能松懈。周国平用他的散文教给我们把握出世入世的度:即不能不问世事,那是不可能且自私的;也不能沉浸于俗世,迷失了自我。
智者的沉默—— 《安静》的诞生,于我几乎是一个惊喜。它是周国平继《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后的第三本散文集。
对比昔日的“守望”和“朝圣”,安静似乎来得更为纯碎和彻底。我喜欢《安静》,缘于这个诗意化的词语,更是惊羡安静这样一种境界。周国平在书中说道:“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和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在的虚名浮行的诱惑。
“让唐朝的烟尘宋朝的风洗去了最后一点少年英气。”这个不正也是周国平说道来的安静吗?年龄长久的提炼和沉积,让其内心更为充盈,使其生命摆脱浮躁而逐渐趋于安静。也正是因为如此,注定了安静不是一种瞬间的偶得,而是从最深的绝望中寻找最美丽的惊喜,这是一种成熟人生的境界。
关于“安静”,周国平写下了这样的文字:“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我对一切太喧嚣的事业和一切太张扬的感情都心存怀疑,它们总是使我想起莎士比亚对生命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现在想来,真是至理名言。
丰富的安静读后感300 不管世界多么热闹,热闹永远只占据世界的一部分,热闹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那里有着我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这就好像在海边,有人弄潮,有人嬉水,有人拾贝壳,有人聚在一起高谈阔论,而我不妨找一个安静的角落独自坐着,是的,一个角落-在无边无际的大海边,哪里找不到这样一个角落呢,但我看到的却是整个大海,也许它比那些热闹聚玩的人看得更加完整。
周国平《安静》北岳文艺出版社
是的,热闹一时的吹嘘和喝彩,终是虚声浮名,在万象喧嚣的背后,在一切语言消失之外,隐藏着的才是世界的秘密。因为世界是无边无际的,有声的世界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只会听得见语言而不会倾听沉默的人就像是被声音堵住了耳朵的聋子!只有懂得沉默价值的人才拥有有双倾听沉默的耳朵,如同纪伯伦所说的,“他们听见了寂静的唱诗班唱着世纪的歌,吟咏着空间的诗,解释着永恒的秘密”。一个听懂了千古历史和万有存在的沉默的话语的人,他自己一定也是更懂得怎样说话的。周国平也不例外,他正是这样的一个人。
读周国平,你会觉得就像读中国古代哲人的书一样,让人沉静、让人平淡、让人孤独、让人出世。因为他是安静的,而与此同时又是能让你灵魂受到强烈的震撼和撞击,在平静之余又是精神充实之时,如此之魅力,自然吸引我义无反顾地走进其精神家园以窥究竟。于是,在寻寻觅觅中,我略有所获,现将之呈上,贻笑大方了。
作为一个哲学家,他所作的是一种探究人生之谜,他所追求的是富有生活价值和意义的哲理人生,而在这日趋功利化的时代,这样的探究显得不合时宜,从此意义上讲,周国平是孤独的,因而也是安静的。然而,走进周国平的精神世界之后,你会惊喜地发现他的灵魂是如此丰富和耀眼!究其原因,不难发现:首先,他享受孤独带来的安静。“孤独之为人生的重要体验,因为惟有在孤独中,人才能与上帝、与神秘、与宇宙的无限之迷相遇。释迦牟尼的成佛,不但是在出家之后,而且是在离开林中的那些苦行者以后,他是独自在雅那河畔的菩提树下连日冥想,而后,豁达彻悟的。耶稣也是在旷野度过了四十天,然后才向人宣示救世的消息。穆罕默德在每年的斋日期间,都要到希拉山的洞窟里隐居。”(《各自的朝圣路》,长江文艺出版社)因而,国平先生说,他的孤独是“带着如此浓烈的爱意,爱着田野里的花朵、小草、树木和河流。”可见,安静给了他思考解释永恒秘密的时间和空间。
其次,追索人生价值和意义已经成为他难以解分的情结,他在追索中体验人生的乐趣和心灵的欣慰。在《守望的距离》中,他怀着深切的爱意谈及生活和人生境界,他认为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到现实的利益中,在其中随波逐流,因为“人必然有人格上的独立自主,不能攀缘在社会建筑和他人身上,在人的现实生活中还应该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家园。失去精神价值的生活,纵使轰轰烈烈,也只能是浮光掠影的表象,是空虚。”“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都应该有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安全的场所,其中珍藏着的最珍贵的宝物,任何灾祸都不能侵犯它。”(《只有一个人生》,长江文艺出版社)可见一个人拥有了精神家园,他就拥有了人生的意义。于是,我们不难发现到他丰富的安静源于他的精神家园。
再次,不幸的人生遭遇激发了他对生命、对死亡的思考,由此提升了他的精神境界。妞妞-那个他不幸而有幸的女儿,在来到这个陌生世界的五百六十二天后,带着对世界的依恋和渴望,在父亲绝望的祈祷中,悄悄走了,多发性视网膜母细胞是一种发病率仅为一万二千分之一的绝症,但这一万二千分之一的厄运偏偏落在了可爱的妞妞身上,成了这个不幸家庭在劫难逃的百分之百。周国平用他的笔留下了和妞妞相处的五百六十二个日日夜夜,她的可爱与死亡的阴影抹在了父亲细腻而深沉的内心境地,我想也许这一过程中正是对周国平先生思想灵魂的一次大洗礼,由此让他感受到了死亡这一冰冷的存在,从而转入对生命的思考、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更深层次的寻求。人总有一死,无论经历多少喧哗和骚动。结局总要走向寂灭。也正因为这样,他不会看重和孜孜追逐虚名浮利,“我们短暂的生命过于拥挤,我们把太多的光阴抛洒在繁忙的工场和喧闹的市场。”一个思考过死亡的人就像是“把人生边界勘察了一番,看到人生的全景和限度,如此他就会形成一种豁达的胸怀。”(《只有一个人生》,长江文艺出版社)于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的一种人生境界:绚烂归于平淡,执著于安静中的丰富。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所以,在我看来,凡有志于探究人生真理的人,首先要学会安静,在安静中面对灵魂中属于他自己的重大问题,比如孤独,比如平淡,比如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