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变废为宝是煤炭企业转型期的突围之路[精选]
变废为宝是煤炭企业转型期的突围之路
在山西,煤炭是其经济发展的最大贡献产业。据了解,2011年煤炭行业上缴税费1211亿元,比五年前增长4倍多,而煤炭产量仅比五年前增长1倍,收入跨越式增长的原因首先是煤炭资源整合和煤企兼并重组,2008年到2011年,山西30万吨以下小煤矿全部淘汰,培育形成了仅20家千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企,同时,这些煤企走出“一煤独大”的困局,锁定多元发展的思路,产业链条延伸到现代煤化工、煤机制造、等产业链,其中引进先进设备,通过新技术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走出一条节能生产、消灭废弃物、挖掘新资源的道路。
煤矸石,一种在煤炭形成过程中与煤伴生的岩石,随煤炭开采提升至地面,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废弃物,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侵占耕地,所含的有毒有害物质对大气环境、土地和水体产生破坏和污染。山西很多煤炭企业已经体会到资源匮乏、环境保护对企业生存带来的种种压力,于是在能源供给和环境保护之间致力寻找更好的办法加以改善,将煤矸石变废为宝便大范围的在数家企业中开展起来。
煤矸石经过破碎机粉碎后可用来发电、生产水泥、新型的净水剂、砖块等各种再生品。因此,在煤矸石得到二次利用的过程中,破碎环节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市场上的煤矸石粉碎机主要集中为锤式破碎机,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堵塞蓖板,而郑州鼎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高效细碎机、新型环锤式破碎机、单段细碎机等煤矸石专用设备都是针对煤炭这一物料特性在原先的产品上进行改进,对蓖板进行优化设计,消除了生产过程中物料堵塞的现象。同时鼎盛公司以耐磨破碎机配件的优势使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减少了耐磨件损耗造成的停机等问题,而且设备配有最先进的除尘和减噪装置,完全解决了生产中带来的环境问题。
第二篇:煤炭企业转型之路
煤炭企业转型之路“漫漫其修远兮”
2013-05-10中国经济网
年内第二轮煤炭降价潮如期而至,煤企的生存环境再度恶化,连续两年的利润下滑已经将部分煤企推向了“生死存亡”的边缘,煤企能否安然渡过难关,煤企如何生存,煤炭行业的未来发展道路究竟在何方?一系列的重点问题亟待通过市场分析给出明确的解读。煤企安然渡过难关:诚然,各行业都有实力强劲的龙头企业,同时还存在着数量较多的中小企业,龙头企业依托资金、技术、管理、人才、资源等各方面的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生存、发展、获利并非难事。而中小企业除了面临来自同类企业之间的竞争较量外,还需与龙头企业进行抗争,生存困境可见一斑。
从当前煤炭行业的整体结构来看,中小煤企数目仍然较多,这与我国要建立煤炭基地的初衷相违背。中小煤企的存在不仅会造成安全隐患、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还会影响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而为了顺应我国煤炭行业兼并重组的浪潮,大规模淘汰中小煤企的做法值得肯定,“煤老板”必须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中小煤矿遍地开花的局面必须“一去不复返”。唯有如此,煤炭行业或有“明天”可言。煤企如何生存:有资质、有实力、有条件的煤企应该生存下去,而且必须很好的生存下去。我国长期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消费方式的格局不会有实质性改变,煤企的整体实力很大程度上是衡量我国能源安全、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但是,大型煤炭集团的生存环境已经发生
了重大改变,积极兼并重组中小煤矿的工作必须开展下去,规模化的经济效益将随之显现出来。
同时,大中型煤企应该努力完善自身产业链条,将勘探、开采、运输、销售、再加工、煤化工等诸多环节有效结合,提升煤炭产品的附加值,并将增强企业把控成本、优化效率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煤化工重启的序幕已经拉开,煤炭集团不妨适时地涉足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项目,将煤化工培育成全新的营收增长点,进而达到核心竞争力提升、改善经营状况的目的。
煤炭行业未来发展的道路:煤炭行业黄金十年已经过去,GDP高速增长是煤炭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如今煤炭行业的转型之路愈发艰难。一方面,煤企自身营收状况不甚理想,煤价暴跌使煤企多年积累的盈利“付之一炬”,企业能否顺利挨过“煤炭寒冬”尚未可知;另一方面,水电企业、风电企业、光伏企业、天然气公司都将对煤企造成直接或间接的负面影响,能源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势必会进一步冷落“煤企”,即便是这一过程会来的相对缓慢。
煤炭行业结构调整、产能优化等重点工作必须有效开展,而未来煤炭行业将朝着更加理性、更加稳健的方向发展。东三省、云贵川等地落后产能将会被淘汰出局,煤炭行业的集中度将会有所加强,行业进入门槛和退出门槛都将有所提升,试图通过短期的“投机倒把”很难从煤炭中赚钱。
然而,进口煤对国内煤炭市场的冲击不容忽视,美国、澳洲等地对中国煤炭出口大有增加之势。在经过页岩气革命后,美国向外输出
原油、天然气、煤炭的数量有所增加,这对于世界能源市场而言并非利好消息,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调的趋势将会持续。中国将成为美国能源输出的重要受害国,国内煤企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
为了应对来自“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煤炭”的冲击,我国必须进一步完善煤炭期货市场、现货市场,必须进一步改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必须进一步降低煤炭运输成本,必须进一步调整煤产品进出口关税。唯有多元化的政策同步出台、同步落实,国内煤炭行业所受侵扰方能有所较少,煤企的生存、发展、明天才不会遥不可期。
(作者系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
第三篇:2015农商行发展报告:突围之路
2015农商行发展报告:突围之路
同业人聚集地同业报价 | 资产撮合 | 同业培训
如果爱,请置顶 【交易圈 】投稿及合作:1396496344@qq.comCVA行业洞见│2015农商行发展报告:突围之路来源微信号:CVA西维咨询ID:
gh_69105911360b报告作者:王尊(John Wang)是西维咨询中国区高级经理,常驻上海办公室。
梅文雯(Vivien Mei)是西维咨询中国区副理,常驻上海办公室。农商行是商业银行群体中一股重要的新兴力量,随着农信社改革的加速推进,在过去十年取得了快速发展。然而,受制于历史原因,农商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却仍然为人诟病,在快速变化的经济金融环境中,其面对的经营问题也愈加凸显。如何逆势突围,实现农信社向农商行“质”的转变,是当下农商行亟待探索的课题。CVA认为,转型和创新是未来农商行实现“逆袭”的必由之路,也是农商行未来持续发展的基石。通过对30家领先农商行过去五年经营业绩的比较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最佳案例分析,我们在此分享对农商行如何实现突围的战略思考。主要发现
新的商行力量已经形成随着农信社改制的加速推进,过去五年农商行的法人机构数量增加了10倍,总资产规模占商业银行的比重从2010的3.7%提升到2015年的9.8%,利润规模占比从2010年的4.9%提升到2015年的9.3%,已经成为银行业中可以与城商行比肩的另外一股力量。两大阵营分化严重在农商行群体内部,目前在规模上已分化成两大阵营,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第一阵营(资产规模5,000亿元以上)农商行的ROE与银行业平均水平趋同,经营管理水平赶超城商行平均水平;第二阵营(资产规模5,000亿元以下)虽然有以东莞农商行为代表的回报领先的银行,但大部分为ROE远低于银行业平均水平的低效银行。历史包袱加重生存困境由于历史原因,农商行在盈利模式、风控能力、经营管理方面与其他商业银行差距较大。因此,面对经济下行、金融改革及城镇化加速等市场环境变化,农商行较大中型银行和城商行更易受到冲击,普遍面临市场难守、风险难控、效益难增的生存困境。
转型和创新是突围之路的关键基于对区域资源禀赋和最佳实践案例的分析,CVA认为在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下,经营转型和业务创新是未来农商行走出困境、实现逆袭的必由之路。
农商行的发展现状
截至2015年底,全国已有859家农商行法人机构,网点总数达到4.5万,资产规模超过15万亿元。从区域布局上看,农商行在大部分省份网点份额高于20%,在全国范围内的网点数量占比远高于城商行,主要集中在城市的县域、郊区和城乡结合部。
在规模和盈利性方面,农商行在商业银行中处于第四梯队。“高ROA、低ROE”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农商行获取资产能力有限的现状。过去五年,农商行总资产及税后利润年增速的下降幅度远大于其他类型的商业银行。面对经济下行、金融改革等市场环境变化,农商行被倒逼转型的形势较其他商业银行更为严峻和紧迫。而在农商行群体内部,已分化成两大阵营,盈利水平整体上随着规模的增长逐步趋于稳定。处于第一阵营的大型农商行(资产规模>=5,000亿元)的盈利能力已趋于或超过银行业平均水平,而处于第二阵营(资产规模<5,000亿元)的农商行则大部分仍处于低效经营阶段。进一步从细化的各项效率和盈利指标来看,尽管农商行在整体上和城商行的经营管理水平相距较大,但是第一阵营的农商行在经营效率、风控水平和盈利能力方面均已接近甚至赶超了城商行平均水平。农商行面临的生存困境
在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下,农商行普遍面临市场难守、风险难控、效益难增的困境,经营转型和业务创新已势在必行。相比其他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仍然较为传统、过度倚重利差收入使得农商行在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改革中容易受到较大冲击。在网均和人均经营效率方面,农商行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差距较大。由于历史原因,农商行存在大量低效网点,进而拖累人均效率,亟需通过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来实现改善。过去五年,农商行不良贷款的增幅显著高于其他商业银行机构。相比国有银行等大中型银行,农商行历史包袱重、经营管理落后、风控能力弱的问题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尤为突出。领先农商行的转型探索
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长期扎根农村的农商行的经营环境也已发生相应的改变,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已无法满足经营需要。农商行需根据区域特色调整发展模式,以实现持续发展。
我们看到,第一阵营的农商行已经纷纷根据所处区域的经济金融特色,调整发展策略,实现了较快速的发展。示例一:重庆农商行深耕农村金融成为当地领先银行重庆作为西部中心城市目前正处于快速城镇化阶段。重庆农商行一直以来依托其网点渠道和政府资源优势,能够获得稳定的农村存款,在县域已形成传统优势。而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重庆农商行也转而实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战略,将战略重心向城市和城乡结合部倾斜,进而巩固和壮大客户基础,保持领先地位。
示例二:广州农商行紧抓城镇化改革契机“逆袭”城商行广州正在经历广泛深化的农村改革和城镇化发展,得益于其客户在城镇化浪潮中财富的迅速积累,广州农商行通过深耕本地城乡结合部及村镇地区,实现了资产规模和税后利润的跨越式发展,在规模和效益上都远超当地城商行。
示例三:上海农商行在后城镇化阶段通过创新发展巩固市场地位上海是全国城镇化率最高的省市,上海农商行一直以来都必须面对上海农村金融市场逐步缩小,郊区和城区互相交叉的经营环境。面对与大中型银行和城商行争客户、争资源的市场环境,上海农商行在积极调整客户定位、优化既有业务的同时,通过创新业务类型和开拓新市场创造新的利润来源,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农商行突围思路
CVA认为,面对当前迅速变化的经营环境,农商行须准确了解所处市场特征和自身运营优劣势,制定恰当的市场战略,提高经营效能和风险控制两项核心能力,才能在逆势中实现突围。
同业报价我们贴心备至资产撮合我们有问必答同业培训我们助你向前在这里读懂银行同业交易圈
第四篇:《中国科学报》中国本土种子企业的突围之路(精选)
《中国科学报》中国本土种子企业的突围之路
信息来源:中国科学报
种业是一个触及中国农业发展命脉的产业,企业则是种业发展的主体。在外资企业的强势进入和市场冲击下,我国本土种子企业该如何突围?
我国自2000年颁布《种子法》以来,种业开始进入市场化发展阶段,随着国内种子市场的逐步开放,全球种业前十强的跨国集团开始大举进军中国市场,面对外资种业巨头的蚕食,本土种业堪忧。
据不完全统计,外国种子已经控制中国市场70%的种子来源,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本土种子企业的前十强在国内所占市场份额仅为13%。
种业是一个触及中国农业发展命脉的产业,企业则是种业发展的主体。在外资企业的强势进入和市场冲击下,我国本土种子企业该如何突围?
种子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
进口种子能够占据中国种业市场的半壁江山,凭借的就是合格的种子质量。同样的品种,国外生产的种子一粒几十元或是上百元,我国生产的种子一袋几元或几十元。而农民们在尝试了不理想的种子后,宁可花大价钱也愿意买那些数粒的外国种子。
“这就是产品终端质量的差距。”中国农业大学种子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华说,“我们要注重如何把优良的品种生产出优质的种子,而企业现在恰恰缺少这种观念。”
王建华认为,种业的发展不仅仅是品种的问题,种子质量才是种业竞争的关键。这一点,大北农集团副总裁宋维平表示赞同,他认为,培育成一个好品种只是完成了种业技术创新的40%,而对于商业化育种来说,大量的工作还是集中在种子的生产过程中。
种子作为一个活的生命,从育种材料到商业化产品,这之间要经历若干环节,而我国种子企业在生产种子的环节上能力有所偏差,企业往往只重视种子的发芽率,却忽视了种子的纯度、活力、生命力、健康性等多项指标,这也是造成国产种子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早在2011年10月27日,农业部办公厅就曾下发《关于2011年春季种子市场联动抽查结果和2010年冬季种子企业监督抽查品种纯度结果的通报》,通报结果显示,全国种子企业春季抽查不合格率高达14.9%,在不合格产品名单中,银荃高科、登海种业、敦煌种业、神农大丰等种业上市公司赫然在列。
面对众多国内企业种子质量不合格的问题,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认为,生产、加工是种子公司发展经营的基础,先进的生产加工设备、规范的操作管理流程、科学的质量监控体系是提高种子加工质量的关键。企业要确保生产出质量合格的种子,就得严格执行国家质量标准,全套引进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并对种子生产、加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科技创新突破种业掣肘
“当然,我国本土种子企业与国外跨国公司相比,有差距也是客观的事实。”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战略投资部副总张涛表示,国外发展种业都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而我们国家从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真正将种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差距必然存在,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知道差距在哪儿。
跨国公司的种业发展,普遍具有全球战略、创新引领、产品输出的典型特征,他们能够集成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研发中心的技术优势及国家的优惠政策,组成种业科技创新组织体系,以此来引领种业科技创新前沿。
张涛认为,与国外跨国公司相比,我国种子企业明显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有些落后。宋维平也认为,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援引《农业农村农民》杂志早前报道,目前拥有研发创新能力的国内种子企业不到总数的1.5%,绝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一般在其销售额的1%,有的企业1%还不到,低于国际公认的“死亡线”。而在研发投入上,跨国公司一般占销售收入的10%左右,有的高达15%~20%。
另外,中国具有潜力巨大的种业市场,数据显示,未来10年全球的种业市场份额有500亿~800亿美元,其中中国的种业占有80亿美元,是世界第二大市场。
拥有市场就拥有驱动种业创新的巨大空间,宋维平表示,企业需要贴近市场,本身就能够围绕产业发展的规律加强品种的选育,如果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能够培养强大,使企业在技术研发上不断获益,那必然就能推进中国种业的发展。
宋维平认为,种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主要针对育繁推一体化的企业、研发型企业和生产制种类企业三大类,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不仅品种的优良性能够成功转化,品种的不足和缺陷企业也能够得到弥补。
“先锋公司的玉米品种“先育335”本身够厉害,厉害的是推出“先育335”背后的平台能力。”宋维平说,先锋、孟山都等种业巨头之所以能够将种业发展强大,就是因为它们背后有强大的研发技术团队遍布全球。
“如果我国种子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能够解决,那我们国家种业发展中遇到的一切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宋维平说。
提高产业集中度
原隆平高科总裁刘石在其博客中指出一个现象,国内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科研机构在育种目标设置、育种战略、育种计划、信息、育种资源等方面各自为战,互不交流,造成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刘石估计,这样的组织形式造成的社会资源的浪费在70%以上。这也是我国虽然有大约10万人专业从事各种作物的育种工作,但是育出高水平品种的数量却寥寥无几的重要原因之一。
宋维平也表示,科研机构在育种过程中对于关键性的仪器设备、工程设备浪费比较大。200万元甚至400万元一台的育种设备,某个科研单位购买后,可能真正的利用率才10%。
因此,商业化育种必须具备信息和育种资源共享的机制,对于公益性材料的种质资源、大型仪器设备等资源有必要进行共享。
另外,宋维平还提出,中国种业要想做强做大,国家首先要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的种子企业,同时还要积极培育研发型企业。
前不久,国务院印发的《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也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种业,整合种业资源,培育一批具有重大作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良种繁育和生产基地,打造现代种业集团。
承德裕丰种业项目总监张建光表示,基地的建设是他们公司面临的最大问题,因为目前土地都是由农户单独管理,基地落实十分困难。如果国家能够实行土地流转政策,土地由国家或公司承包,进行公司化管理,机械化作业,那对基地的建设和种子质量都会有保障。
第五篇:煤矿是煤炭企业中的基层单位
煤矿是煤炭企业中的基层单位、生产实体和经营载体,煤矿的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状况如何,直接决定着煤炭企业的整体水平及效益。尤其是在当今金融危机冲击和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双重挤压下,科学分析、正确研判我国煤矿管理创新及发展的走势,准确把握其发展的主体目标任务非常重要,这对于煤炭企业管理人员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策略极为必要。
一、认识煤矿管理创新及发展的新走势
煤矿,目前在国有煤炭企业中多数定位于“成本中心”,不是独立法人经济实体,是企业内部核算单位。煤矿在管理范围边界划定及管理功能定位上,都与集团公司有不同的要求。近十年来全国煤矿建设发展及管理创新都呈现出许多的新走势、新特点,概括分析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走势、特点。
(一)、矿井高效生产的走势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煤炭企业主要搞的是“两化”矿井建设模式,即建设质量标准化和现代化矿井。进入21世纪,根据国内外市场竞争需要,煤矿的生产模式转为生产高效化,这就是煤矿在生产上追求高产高效,特别在一些居领航地位的煤炭企业,如神华、淮南、大同等,一个矿井年产量就突破1000万吨,有的达到2000万吨;淮南矿业集团已建成和拟建成4个千万吨级煤矿;神华集团现有7个千万吨级煤矿,到2010年准备建成12个千万吨级煤矿。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到2010年全国要建成25个千万吨级煤矿。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截至2008年,全国已建成千万吨级煤矿24处,核定能力3.26亿吨,正在规划建设的千万吨级煤矿还有24处,核定能力3.19亿吨。井工综采工作面单产由200万吨上升为300万吨、400万吨、500万吨、600万吨以上;同时,员工劳动效率由几吨/工,上升为十几吨/工、几十吨/工,个别矿井达到一百多吨甚至200吨/工。
生产高效率也促进了煤矿生产成本的大幅度降低,极大地提高了煤炭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
(二)、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的走势
近几年煤矿重大伤亡事故的接连发生,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严重不符。为此,这几年许多煤矿在实践中逐渐推行了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实现本质安全化。创建本质型安全矿井就是要求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实行“标本兼治、重在治本”,追求人、机、环境、管理等要素优化组合,实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的目标。可以预见,“本质安全化”将成为煤矿实施安全管理的一种新型主流模式。
(三)、注重煤矿成本控制的走势
成本是决定企业盈利水平高低和市场竞争力强弱的关键因素,成本管理是煤矿经营管理中最基本、最重要、最常规的管理工作。特别在当今市场经济竞争和国家相关政策调整的新形势下,煤矿成本管理的内涵与外延均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挑战。为了适应这种新情况、新挑战,煤矿在成本管理上要想新招数。为此,现实中煤矿成本管理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常规成本管理上要追求精细实。就是在原有成本结构的常规性管理方面,坚持由粗放管理转为集约管理和精细管理,依托现有企业组织体制和业务单元流程线,全面分析与系统策划,实施目标成本责任制的细化管理、突出可控成本的管理、测实成本目标基础数据、优化生产经营业务流程、严格指标考核并与其收益密切挂钩。
二是搞好煤矿完全成本管理。煤矿现行成本核算基本是生产成本或制造成本,今后要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调整、行业标准提高、物价指数上升、企业改革改制和技术工艺装备的提高等变化,调整成本结构,推行完全成本核算。
三是在成本管理中变革、创新中降耗提效。如通过改革降低成本费用;推进生产技术、工艺、装备的改造和创新,提高效率,降低消耗。
(四)、强化煤矿质量管理的走势
新的世纪是一个注重质量及质量比拼的世纪,无论是国际市场或是国内市场,质量是取胜的第一关键因素,其次才是价格因素。所以,一个煤炭企业在市场中的应变力和竞争力主要取决于质量管理的好与差。为此,近年来各煤矿都注重质量管理工作,主流的做法有四点:一是普遍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意识;二是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坚持“两场”对接,就是把市场与现场对接,市场导向于现场,现场服从、服务于市场。及时了解用户动态变化的质量要求,根据市场用户的质量要求,编制煤矿内部生产、加工、运输、检验等质量标准规范,确保现场产品质量及流通服务质量符合用户要求,达到用户满意,进而赢得用户的信任和忠诚。三是推行ISO9000质量认证,实行“三全”质量管理,即要实行全面、全员、全过程质量经营管理。四是分解落实质量管理责任,推行“三零”质量管理,实现产品质量零杂物、零缺陷、零投诉,创名牌,造品牌,以“三零”质量工作目标赢得市场地位。
(五)、注重员工素质培育的走势
为了适应和服务于煤炭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适应煤矿新技术装备更新升级和安全高效生产的需要,适应多产业发展和多元经营的需要,广大煤矿管理者应把培养提高员工素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视培训为煤矿最有价值的投资。结合实际树立提高员工素质的新理念,创造新方法,一是牢固树立培训新理念。即树立知识更新理念,树立终生学习和持续动态学习的新理念,树立人才培训开发与企业成长互动“双向对接”的新理念,树立因人适教和尊重成人素质提高规律的新理念。二是根据各自煤炭企业所处发展阶段不同、产业结构不同、规模大小不一和经营业务所需人员素质(年龄、文化、技能等)不等的情况,科学编制员工培训计划。三是本着形式多样、因人制宜和追求实效的原则,根据培训计划中企业需要与职工素质的“差距”,确定员工培训的适用内容。四是及时做好培训效果的评估工作,检验员工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五是创造员工培训物质的和政策的条件,提供有力支持保障。
(六)、加强煤矿区队班组建设的走势
“区队是企业的基础,班组是企业的基石”。新时期煤矿区队班组建设工作面临许多的新情况和新挑战,她是煤矿管理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项战略任务,针对目前区队班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高度重视和加强煤矿的区队班组建设。在加强和创新煤矿区队班组建设中做好五点:一是进一步确立区队班组是基石、区队班组的执行力和战斗力是企业生产力的源泉、区队长班组长是煤矿最重要管理者的思想;二是明确区队班组建设的方向,即建设安全高效型区队班组、建设节约降耗型区队班组、建设技能素质型区队班组、建设现代管理型区队班组、建设文明和谐型区队班组、建设自主管理型区队班组;三是注重强化煤矿区队班组建设的管理体系、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四是重点抓好区队长班组长的选拔和使用、加强区队班组团队建设、强化区队班组人员素质培训、完善考评激励机制建设;五是积极开展“六好区队”、“五好班组”、“三无班组”、“星级班组、星级员工”等活动。
二、正确认定煤矿的主体目标任务
煤矿是干什么的,她的主体目标任务有哪些,这些看似简单而又容易误判的问题必须给予明确。概括地讲,煤矿有“八个”主体目标。
(一)安全稳定。煤矿是高危生产企业,安全是第一要求,没有安全便没有了一切。
(二)生产高效。煤矿是基层生产单位,生产高效率既是煤矿的本职要求,也是体现矿井生产力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三)成本较低。同类型矿井确保正常生产安全经营活动情况下,如果物耗、能耗等消费少,综合成本低,也就意味着这个矿井管理水平高。
(四)效益良好。大家都清楚一个企业利润高是好企业的最主要表现,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企业都把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追求目标,现在仍是主要目标。
(五)产品优质。产品质量优良和成本低是决定企业市场竞争力高低的关键要素,质量问题
极为重要。
(六)生产清洁化。这是新时期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落实节能减排任务的钢性要求,不可忽视。
(七)煤矿和谐化。保持内部和谐稳定与外部和谐支持,这是贯彻以人为本的要求,也是企业顺利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八)发展持续化。一个煤矿几千名职工,加上职工家属及子女万余人,大家基本上是以矿为家工作生活的,煤矿持续发展问题是广大职工及其家属尤为关注的重大生存发展问题,应未雨绸缪早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