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大型煤炭企业是当前煤炭工业的重点

时间:2019-05-14 04:33: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展大型煤炭企业是当前煤炭工业的重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展大型煤炭企业是当前煤炭工业的重点》。

第一篇:发展大型煤炭企业是当前煤炭工业的重点

发展大型煤炭企业是当前煤炭工业的重点

来源:内蒙古煤炭网发布时间:2011-05-19 18:59:00

今年以来,自治区提出关于培育建设大型骨干企业和重点开发区,实施“双百亿工程”,以及开展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决定,是顺应形势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全区上下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工作,积极开展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加快培育发展大型煤炭企业,为全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把思想高度统一到自治区战略决策上来

4月份,《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培育建设大型骨干企业和重点开发区实施“双百亿工程”的意见(2011—2013年)》(内党发〔2011〕9号)提出,“力争到2013年底,全区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大型骨干企业及企业集团达到60户左右(含驻区中央企业)”;《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培育建设“双百亿工程”大型骨干企业和重点开发区(园区)名单的通知》(内经信发〔2011〕21号)确定了53户重点培育建设的大型骨干企业,其中,包含煤炭生产业务的企业有24户。3月份,《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的通知》(内政发〔2011〕32号)提出,到2013年底,全区地方煤炭企业“形成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煤炭企业20户”。

自治区确定的上述目标,为全区煤炭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实现这一目标,最现实的途径就是实施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促进煤炭企业结构调整。煤炭企业肩负着重要使命,全区上下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思想高度统一到自治区的决策部署上来。

(一)“十一五”期间,自治区从生产力层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全区煤炭工业发展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

“十一五”以来,自治区从煤炭工业持续、高效、安全发展的高度,对全区煤炭工业进行了以煤炭资源整合、矿井优化升级和淘汰落后产能为主要内容的结构调整,开工建设了一批大型现代化矿井,改造升级了一批老矿井,淘汰了一大批规模小、资源回收率低、开采技术落后、安全保障程度低的小煤矿。煤炭开采水平显著提高,安全状况稳定持续好转。

“十一五”期间,全区共关闭小煤矿近900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5000多 1

万吨,全区各类煤矿由2005年的1378处,减少到2010年的551处,原煤产量由2005年的2.56亿吨增至2010年的7.87亿吨,平均单井产能由2005年不足14万吨提高到140万吨,资源回收率由2005年的20%提高到60%以上,机械化生产水平由35%提升到90%以上,原煤百万吨死亡率由2005年的0.5稳定下降并保持在目前的0.05左右。30万吨以下小煤矿全部退出市场。我区煤炭工业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我区煤炭工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回顾“十一五”,我区煤炭工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绩,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遵循了煤炭工业的内在发展规律,始终坚持了结构调整这一主线,全面开展了资源整合、推广机械化开采、淘汰落后工作,实现了提高煤炭生产力的发展目标。

(二)“十二五”期间,全区煤炭工业需从生产关系层面推动结构调整,全面开展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

发展是煤炭工业的第一要务,结构调整是永恒的主题。目前,我区煤炭工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具备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根据国务院的要求,自治区开展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继续优化煤炭工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煤炭生产力和安全生产水平的重大决策,可以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从生产关系层面上继续进行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

实施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一是可以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截止2010年底,全区551处矿井,企业数353户,一企一矿的企业有309户;500万吨以上规模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6%,30万吨规模的企业占33%;全区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煤炭企业9户(地方企业5户、驻区中央企业4户)。不难看出,我区煤炭企业在规模化和产业集中度上还相对偏低,企业数量不仅多,而且散,一企一矿较为普遍。2009年,全区只有11户地方煤炭企业进入全国煤炭100强行列,排在最前的伊泰集团公司仅位列第19位,其余均在30位之后。因此,我区急需培育形成一批产值超百亿、发展可持续、供给有保障、安全生产可靠、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强的大型和特大型煤炭生产企业,支撑自治区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建设。

二是可以提升全区煤炭企业生产经营水平。大型煤炭企业在技术管理、安全防控、生产经营等诸多方面,均具有与产业自身,市场需求等各方面相适应的机

制,将大型骨干企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等优势植入中小企业,实现对煤炭生产经营的有效调度和均衡调控,确保煤炭产运销的有效衔接,加快推进煤炭工业向科技化、信息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三是可以提高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与大型骨干企业相比,小型企业在安全设施、人员培养等方面的投入能力是有限的,借助大型骨干企业的实力,将大型骨干企业的安全管理经验和做法,延伸、繁殖到小型企业,可以全面提高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四是可以促进煤炭产业多元发展。煤炭生产是典型的资源型产业,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实现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是煤炭企业的发展方向。大型骨干企业利用其管理、资金、科研、人才、抗风险等方面的优势,在煤电、煤机、煤电冶、煤化工等产业进行延伸,改变目前较为单一的结构,实现煤炭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二、扎实做好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

如何开展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在3月16日全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会议上,自治区赵双连副主席,自治区经信委牙萨宁主任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和要求。根据目前各地区的进展情况,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一)领导重视,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

积极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发展大型煤炭企业,关系到我区煤炭工业在“十二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能源供给安全,必须上升为“一把手”工程,而且是两个“一把手”工程,亲自过问方案制订,亲自组织实施,将“各盟市行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落到实处。

(二)真正融合,防止“一顶帽子”大家戴。

煤炭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核心是资产的融合,不管是收购、控股、参股,只有资产的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管理、经营、安全、组织方面的高度有机统一。在企业兼并重组中,要坚决防止假兼并、假整合、假重组,坚决防止任何形式“一顶帽子”大家戴的现象发生。

(三)互利共赢,维护各方利益不受影响。

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本质上是各方利益的调整。自治区出台的支持政策,是针对兼并主体的,被兼并企业只有积极参加兼并重组,融合到兼并主体中,才能享受自治区的鼓励政策,充分体现了本次兼并重组“政府引导,政策推动,企业

自愿,市场化运作”的基本原则,也充分兼顾到参与兼并重组各方利益。

(四)加强督促,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一方面督促自治区有关部门,按照自治区工作方案的要求,在资源配置预留、运力保障、产能核定、退出机制、安全生产等方面,进一步细化措施。另一方面是督促有关盟市,不折不扣地组织好、实施好本地区的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

全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全面展开

来源:发布时间:2011-04-29 22:19:00

3月16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全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动员大会。赵双连副主席作了重要讲话,自治区经信委主任牙萨宁具体部署了全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全区100余户主要煤炭生产企业负责人及产煤盟市分管领导、重点产煤旗县政府负责人和行业管理部门、安全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自治区经信委、发改委、国土厅、煤监局等部门负责人近200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结束后,各盟市按照赵双连副主席讲话精神和《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兼并重组工作方案》的要求,积极有序推进此项工作。

一、迅速传达会议精神

全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会议后,全区各盟市均迅速传达学习了会议精神,将自治区工作方案印发给各旗(县、区)和煤炭企业。会议结束后的当天晚上,鄂尔多斯市政府即在呼市召开会议,提出了工作要求,具体布置了相关工作。3月18日,乌海市召开煤炭企业整合重组工作座谈会,传达会议精神,研究进一步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赤峰市安监局专门召开班子会研究确定工作计划。其他盟市也于近期分别召开会议,传达了自治区会议精神,部署了本地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

二、全面开展调查摸底

目前,全区各盟市正在全面开展煤炭企业调查工作,对辖区煤矿分布及生产、资源、资产、人员等情况进行摸底和核实。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乌海市、阿拉善盟等地已完成了调查工作。鄂尔多斯市也基本完成了调查摸底任务,近日正在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

三、正在制订实施方案

全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会议之前,鄂尔多斯市、乌海市、赤峰已提出了本地区的初步实施方案,目前,正在根据调查摸底情况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通辽市安监局制订了两套实施方案(讨论稿)报市兼并重组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其他盟市正在提出方案。

各盟市均明确了本地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牵头部门,建立了日常工作协调机制。

四、着手培育新的百亿元煤炭企业

鄂尔多斯市在去年已形成的5个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伊泰集团、汇能煤电公司、鄂绒集团、伊东煤炭集团、亿利资源集团)的基础上,今年将通过企业兼并重组再培育5个百亿元企业,分别是:满世煤炭集团、特弘煤电集团、蒙泰煤电集团、乌兰煤炭集团、天隆集团。目前,这五家企业已牵头与相邻和就近企业协调重组事宜,到今年底,鄂尔多斯市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煤炭企业将达10户。

从目前的进展情况看,各盟市按照自治区工作方案的要求,于6月底前可上报实施方案。各煤矿企业正在积极酝酿,并按照自主自愿的原则,相互沟通协商。大多数企业参与兼并重组工作的积极性较高,部分企业已形成了相互组合的合作意向。下一步,自治区煤炭工业局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近期深入煤炭企业较多的地区进行协调指导。二是着手盟市实施方案的审批准备工作。同时我们将随时报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情况。

第二篇:大型煤炭企业品牌战略探索

大型煤炭企业品牌化战略探索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越来越趋向于同质化,尤其是煤炭产品,仅靠产品竞争已难以获得差异性的竞争优势。因此,发展品牌化战略成为大型煤炭企业克敌制胜的关键。文章分析了品牌战略在煤炭业竞争中的重要地位及目前我国大型煤炭企业的品牌建设现状,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大型煤炭企业品牌建设战略建议。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展和国家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煤炭生产不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煤炭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世界主要的产煤国家中仍处于中等水平,某些方面还十分落后。严峻的竞争形势使我们不得不考虑如何有效地提高我国煤炭企业的竞争力,我国煤炭企业要想走出国门,融入世界经济浪潮中去,品牌战略发展与实施势在必行。

一、我国大型煤炭企业品牌建设现状

在《2007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煤炭业只有几个有限的大型煤炭企业榜上有名,其他企业仍未对企业品牌建设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煤炭企业在实施品牌战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

(一)品牌概念模糊

煤炭企业普遍重视生产经营,忙于经营总量的提高,而忽视了品牌的建设。对品牌的长期价值与市场作用缺乏深刻的认识,甚至不少企业的产品只有产品类别名称,而没有品牌名称,品牌空壳化现象十分严重。

(二)品牌诉求狭隘

煤炭企业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定势。大多数企业提出的经营理念都是立足于企业内部管理,忙于抒发企业发展豪情与经营目标战略,而忽视了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客户。这样缺乏社会意识与公共意识的口号当然难以为公众所接受,企业品牌缺乏深层的、明确的内涵,难以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什么牌子都一样”的心态。

二、大型煤炭企业品牌建设战略建议

(一)推进品牌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1、品牌定位要把握重点。即瞄准目标市场,针对特定客户提出有针对性的定位。品牌定位不能面面俱到,“全”必将导致“空”。作为煤炭企业来讲,主要是要把握本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应该树立怎样的形象,需要给客户怎样的印象,在客户心中固定一个深刻的记忆。这样的定位就要求有产品的创

新。做到产品与品牌相匹配,给客户以信任感,同时,要将品牌定位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结合起来,品牌定位要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轴心,品牌定位必须围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来进行。

2、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为了获得长远的发展,大型煤炭企业必然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实施“走出去”战略,不仅需要核心技术,更需要自主品牌。如果说核心技术是“根”,那么自主品牌就是企业的“神”和“魂”。品牌国际化战略包括:“走出去”战略、“走进去”战略(进入主流市场、销售主流产品)、“走上去”战略、优势品牌和优势产业相结合战略,以及充分利用品牌文化价值的品牌发展战略。为此,大型煤炭企业要着力培养自己的自主品牌和信心技术,争取成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知名企业。在品牌管理中,就要建立面向全球的品牌管理模式,培养具有跨文化领导能力的品牌管理者。本土化绝对不是把企业标识、品牌说明翻译成相应的文字就可以了,而是要仔细研究当地的文化特色、消费者习惯等因素,对产品性能、品牌侧重点等进行相应的改变,只有符合当地客户的需要,才能够培育相应的客户忠实度。

3、以文化引领品牌建设。品牌的内涵不仅是顾客渗透度、市场占有率、消费者指明认购率、顾客忠诚度等市场指标,还包括品牌的公众形象、品牌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品牌在主流媒体的曝光率以及社会舆论对品牌的评价等社会性指标。品牌不仅体现在品牌经济上,还体现在品牌社会价值和文化品牌上,品牌应该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体。因此,品牌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宣扬先进的社会公德、商业伦理。品牌蕴藏先进文化,只有体现了企业先进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的品牌才能为企业赢得更好的声誉,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同。这样才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之一,煤炭业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大型煤炭企业更应该承担起宣扬先进文化、保障社会责任的重任,以文化引领品牌,用品牌宣传文化,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二)推进品牌建设的具体措施建议

1、打造大型煤炭企业矿区旅游品牌。旅游产业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产业,也是绿色、环保、有活力的朝阳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业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游客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观光游、健身游等传统项目,而是需要更多的新型旅游产品。煤炭工业旅游的开发,必将激起人们极大的兴趣,进而为企业品牌添加活力,使其声名远播。所谓煤炭工业旅游,就是以煤炭企业的建筑环境、设施设备、生产采掘流程、企业文化与管理等为亮点,经过设计包装推向旅游市场,来满足游人的求知、求新等旅游需求,从而实现企业自身的经济、社会、管理等目的的一项专项旅游活动。大型煤炭企业规模大、开发与建设历史时间长,矿区中的很多事物都可以作为旅游亮点。煤炭资源作为一种最普遍的使用于各家各户的能源,人们对它的用途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是大部分人对它的开采过程却不了解,尤其是对于正在学习阶段的青少年,对煤炭的历史演进、开采过程、加工过

程进行了解,既是一个娱乐的过程,又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如山西省大同市就开办了“井下游”,深入煤海井下300米,让人们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来了解工业文明的发展史,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这是典型的利用品牌体验实现差异化的成功例证。同时,矿区地上、地下都是开展旅游活动的场所,矿井、矿渣、露天采场、煤炭传输系统、大型排土场、选(洗)煤场区、厂房建筑、矿职工生活区都可以作为可开发的旅游资源。在我国,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几个地区,都用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如河南省义马矿区附近不仅有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仰韶文化遗址、古秦赵会盟台,还有三门峡、小浪底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山西省著名的煤都大同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因此,将矿区的旅游工业与古人类文化内涵结合起来,将极大的丰富矿区的旅游内涵。

2、打造绿色环保煤炭企业品牌。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由于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等原因,环境污染和破坏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大型煤炭企业树立绿色环保的企业品牌,不仅符合社会发展潮流,而且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对企业的品牌诉求产生认同感。首先,企业应该大力倡导绿色技术,生产环保、节能型产品。所谓绿色技术,是指遵循生态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节约资源和能源,避免、消除或减轻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负效应最少的“无公害化”或“少公害化”技术、工艺和生产的总称。绿色技术为煤炭企业开发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绿色创新技术成本较高,因此,若只将绿色技术用于初级产品的生产,对企业的资金和技术则是巨大的浪费。因此,大型煤炭企业要将绿色创新技术用于产品的深加工和产业链的扩展,使煤矿生产中的各种废弃物得到综合利用,减少污染源并增加经济效益。其次,实施绿色营销是我国大型煤炭企业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绿色营销是为了适应人们无污染、无公害、延年益寿的绿色消费需求而出现的一种全新营销观念和方式。具体到煤炭营销领域,绿色营销可以理解为煤炭企业与社会及用户共同承担起减轻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的责任,从绿色环保的高度对待煤炭生产与营销的过程,在生产环节减少对作业区域的污染,着力开发对环境相对有利的低污染煤炭,在营销中大力宣传绿色环保、减轻污染的意义,争取将生态由于燃煤污染付出的代价降到最低,使煤炭绿色营销成为人类保护环境所作努力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消费者一般都认为绿色产品具有更高的价值,愿意为此支付较高的价格,因此,实施绿色营销能够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并且符合国际煤炭市场潮流。最后,企业可以对已破坏区域进行复垦绿化,塑造秀美环境,打造“花园式矿井”。对采空区进行回填与复垦,然后进行绿化,美化矿区公共场所。还可以将复垦区建成养殖场所,逐步发展成为集种植、养殖、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加速产业化进程,成为促进矿区经济繁荣、改善矿区职工生活条件的重要保障。如神华煤炭神东公司就将复垦区打造为国家级旅游景区,在为企业带来大量经济效益的同时,大范围提高了企业的品牌认知度。

3、打造煤炭企业社会责任品牌。国际大品牌都非常重视社会责任。社会责任(CSR)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保护弱势群体等。煤炭行业是高风险的行业。目前,瓦斯、煤尘、地质灾害等在煤炭行业还属于世界性难题,在煤炭生产中还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避免事故。因此,对煤炭企业来说,除经济责任外首要的社会责任就是保障煤炭生产的安全性、最大限度的保障煤矿职工的安全。我国煤炭产量占世界35%,但矿难死亡人数却占世界的80%,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100倍,南非的30倍。因此,承担保障安全的社会责任对我国大型煤炭企业来说尤为重要。煤炭企业经营管理者要意识到履行社会责任是法律的强制性要求。要改善煤矿职工的工作环境与福利、重视人权,尊重职工的劳动和合法权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正确承担这些责任对品牌的成长和培育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社会责任并不是指传统的“企业办社会”的责任。理性的社会责任品牌战略是在企业的经济利益、职工的各项福利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可以有选择的承担一些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保护弱势群体等活动。这些活动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企业的人权、关爱等这些价值观可以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巨大满足感,让消费者对企业产生情感上的依赖,那么这个企业品牌就可以建立客户的忠诚度,为企业带来终身价值。如“公益营销”在农夫山泉的成长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农夫山泉坚持以回报社会的公益活动来进行宣传营销。2001年,农夫山泉提出“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从现在起,买一瓶农夫山泉,你就为申奥捐出了一分钱”,这个活动巧妙的将奥申委、企业、消费者三者联系起来,使消费者成为其中的参与者,达成了三方共赢的局面。这个活动大大的提高了农夫山泉的企业形象与品牌知名度。后来,农夫山泉又先后将活动重点放在希望工程、航天工程、公益助学、保护水源等方面,获得了大量新闻媒体的报道和社会的广泛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达到了名利双收的效果。参考文献:

1、林海.英国品牌的启示[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2、包晓闻,刘昆山.企业核心竞争力经典案例[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3、付景保.河南省煤炭工业旅游开发初步研究[J].煤炭工程,2007(9).4、胡江.神东绿色煤炭营销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7(4).5、游善生.对煤炭企业社会责任的分析与思考[J].煤矿安全,2006(10).6、刘旸.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的战略选择[J].新西部,2007(18).7、翟玉荣,王健.以先进文化促进品牌战略的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7(8).(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第三篇:2013煤炭工业改革发展情况

2013煤炭工业改革发展情况

2014-01-16来源:国家煤炭工业网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召开2013中国煤炭工业改革发展情况通报会,通报了2013煤炭工业改革发展情况。

一、煤炭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1、生产结构不断优化。2013年全国煤矿数量1.2万处,比2005年减少1.3万处。其中,年产12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矿850多处,比2005年增加560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由35.7%提高到65%(其中年产千万吨级煤矿50处,产量占全国的17%左右);年产30万吨以下的小型煤矿9800多处(其中9万吨以下的煤矿7500处),数量比2005年减少了1万多处,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近30%下降到16%以下。建成安全高效矿井(露天)406处,产量占全国的1/3左右。

2、大型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初步预计,14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34亿吨左右,占全国总产量的92%,同比增加2个百分点。初步分析预测内蒙古、山西、陕西、贵州、河南、山东、新疆、安徽、云南等9个省区产量超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3%左右,同比增加2个百分点;河北、宁夏、黑龙江、湖南、辽宁等5个省区原煤产量超过500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0%左右。

3、大型煤炭企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初步统计分析,神华、中煤、同煤、山东能源、冀中能源、陕西煤业化工、河南能源、山西焦煤等8家企业原煤产量超过亿吨,总产量占全国的37%左右;开滦、潞安、兖矿、华能、阳泉、中电投、淮南、晋城等11家企业超过5000万吨,总产量占全国的19%左右;有52家煤炭企业产量超过1000万吨,总产量占全国的70%左右;17家中央企业开办的煤矿324处,产量9.8亿吨,占全国的26.5%。

4、生产集中度不断提高。预计前4家煤炭企业产量占总产量的25%左右,同比增加了

2.5个百分点左右;前10家煤炭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左右,同比增加6个百分点。

5、企业兼并重组取得积极进展。2013年,河南煤化集团与义马集团重组而成的河南能源化工集团,进入亿吨级煤炭企业行列;山西煤运集团和山西国际电力合并成立晋能公司,打造山西综合能源基地的企业航母;山西焦煤重组山西省焦炭集团,进一步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2013年,全国整顿关闭煤矿770余处,技改提升小煤矿490多处,兼并重组小煤矿610处,累计淘汰落后产能2亿多吨。

6、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初步分析预计全国煤炭企业参股、控股电厂权益装机容量约占全国的11%左右,占火电装机容量的15%左右;全国煤制油总产量147万吨左右;形成煤制气装置产能27亿立方米;煤制烯烃总产能168万吨左右;煤制乙二醇总产能 90万吨左右,全年转化煤量约3200万吨左右。开滦集团物流信息商务智能系统正式投入运行,“两港”储配煤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淮南矿业创新物资供应模式,构建现代大物流格局,实现了由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的转型,建成了安徽省最大的物流企业;鄂尔多斯依托煤炭资源优势,以现代物流业为切入点,打造“服务内蒙古、联动晋陕宁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

二、煤炭行业改革取得新进展。2013年是深化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全面实施,取消了重点合同,实现了电煤价格并轨;国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了煤炭生产许可证和煤炭经营许可证,降低了煤炭生产经营门槛,激发了市场活力。煤炭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煤炭市场交易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一是“6+1”煤炭市场合作机制(“6+1”煤炭市场合作机制是指:由中国煤炭运销协会与中国太原、东北亚、陕西、秦皇岛、徐州、内蒙古等煤炭交易中心形成的煤炭市场合作机制)更加完善。搭建了有利于煤炭供需企业自主交易的平台,节约了交易成本;发布了《煤炭交易市场交易规则》,组织了《煤炭购销合同示范文本》研究。二是完成了201

3煤炭产运需衔接合同签订和执行汇总工作,开展了2014煤炭产运需衔接合同签订和合同执行情况汇总工作。三是全国已经建成了31家区域性煤炭市场交易中心。四是炼焦煤和动力煤期货合约分别在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成功上市交易。

全国煤炭市场交易机制不断创新。2013年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57号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煤炭行业按照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形成了“6+1”煤炭市场交易机制,并成功举办了夏季东北亚和中国太原煤炭市场交易会。交易会按照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去行政化的思路进行。一是搭建有利于煤炭供需企业自主交易的平台,节约交易成本;二是促进区域交易中心发展,推动全国煤炭交易市场体系建设;三是推动诚信体系建设,会上发布了《煤炭市场交易规则》,开展了《煤炭购销合同示范文本》研讨,以树立倡导“规则意识”“契约精神”,推动“阳光交易”。在会议组织上,坚持“四不”和开门办会,即:不干预订货数量、订货价格,不收取会议费,不开大会,同时邀请新闻媒体参加,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不搞招待会、不搞相互宴请,营造务实、高效、节俭的会风。

交易会期间,召开了市场高峰论坛、多场产业发展战略圆桌会,举办了49场交易洽谈会,2000多户交易商和神华、中煤、大同煤矿等84家煤炭企业,华能、大唐等90家发电企业,鞍钢、宝钢等40家钢铁企业和冀东水泥、湖北宜化等50家大型建材、化工企业,以及北京、太原、郑州3家铁路局和秦皇岛、曹妃甸等10家港口企业,中国工商银行、大连、郑州商品交易所等23家金融期货公司,7万余人参加,签订煤炭购销合同9.55亿吨,占全国煤炭消费的26.5%。

三、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增强。

1、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深入开展。2013年,全行业新增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能源重点实验室1个。截止2013年底,全行业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6个,国家能源研发中心3个,国家能源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9个。国家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中心国家级实验室10个。

2、科技创新取得新的成果。2013年煤炭行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深部动力灾害一体化预测与防治关键技术”建立了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发生统一失稳理论,提出了深部动力灾害一体化预测与防治技术,推动了煤矿动力灾害预测与防治水平的提高;“煤矿岩巷全断面高效掘进关键技术与装备”在岩巷掘进爆破理论与技术研究方面取得原创性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压钻车与破装运喷一体机实现了岩巷施工装备的跨越式发展;“0.6m~1.3m复杂薄煤层自动化综采成套技术与装备”发展和完善了我国煤炭综合机械开采技术体系,解决了薄煤层开采相关技术瓶颈;“多流态梯级强化浮选技术开发及应用”提出了多流态梯级强化浮选理论及及其过程设计方法,初步形成了多流态梯级强化浮选技术体系;“面向数字化采矿的软件关键技术及应用”提出了系列数字化采矿专业模型和算法,研发了相应软件,结束了采矿软件长期依赖国外核心技术的历史。同时,获国家能源局能源科技一等奖6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35项;评出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313项,其中:一等奖30项、二等奖132项、三等奖151项。

3、重大科技工程示范取得新进展。千万吨级智能化综采成套装备进入工业化生产。神华宁煤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工程开工建设,神华百万吨煤炭直接液化示范工程实现长周期平稳运行,煤制烯烃成套工业化技术开发和应用取得显著进步。大唐克旗13亿立方米/年、新疆庆华13.7亿立方米/年煤制气示范工程投入运营,并向输气管网正式送气。

4、行业标准工作扎实推进。2013年,煤矿安全生产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商品煤质量评价与控制技术指南》等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领域国家标准研究稳步推进。煤炭行业申报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107项,完成标准制修订109项,经主管部门批准发布国家标准

15项。

5、知识产权工作成效显著。2013年,兖矿集团进入第一批“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神华能源、中煤第一建设公司、山西兰花、煤科总院爆破技术研究所、宁夏天地奔牛集团5家企业进入第一批“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全行业获中国专利金奖1项,专利优秀奖5项,外观设计优秀奖1项;煤炭行业百强企业授权专利拥有量为10757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584项。

四、行业“两化”融合步伐加快。

1、企业系统整合与业务协同能力增强。神华集团ERP、SRM系统项目全面上线,集团人、财、物、销协同资源整合平台全面建成;山东能源集团实现了总部及所属单位的财务、物资、营销等核心业务“纵向贯通、横向集成、数据共享”;晋煤集团全业务覆盖的一体化ERP系统建设全面启动;阳煤集团一站式综合信息平台投入试运行。

2、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开滦集团投资8900万元,推进49个两化融合项目建设,推进传统煤炭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迈进;山西焦煤集团积极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三大基地”建设(研发、制造、示范基地);安徽四大国有煤炭企业启动了智慧矿山建设,走安全高效生产、清洁高效利用发展之路。

3、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神华集团电子商务平台7个月实现交易9000万吨,山东能源中国矿用物资网实现在线交易额超过30亿元,淮北矿业集团实现煤炭网上销售。

2013年,7家煤炭企业入选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13个煤炭行业项目入选国家级电子商务集成创新试点工程。淮南矿业集团获得国家“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资金支持。

五、煤炭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取得的新成效。初步统计,2013年原煤入选能力23.5亿吨,入选量22.14亿吨,原煤入选率59.8%,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煤矸石发电总装机容量突破3000万千瓦;利用煤矸石4.9亿吨,折合5600万吨标准煤;全年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155亿立方米,其中,井下瓦斯抽采量125亿立方米,地面煤层气产量30亿立方米。

六、煤炭行业文化建设成果丰硕。提出了《关于推进煤炭行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全面推动煤炭行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举办了第四届中国煤矿艺术节美术、摄影展,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乌金杯”、“乌金奖”赛事,推动矿区全民健身活动。煤矿代表团出征十二届全运会,参加了摔跤、柔道、跆拳道三个大项比赛,获得了体育道德风尚奖。开展煤炭企业文化品牌矿和文化示范矿建设活动。召开了全国煤炭行业“五四”表彰大会,开展了“寻找最美青工”活动,展示了行业青年风采。全国煤炭工业劳模事迹报告团,深入基层,弘扬了劳模精神。评出AAA级、AA级信用企业69家,32家企业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加强了煤炭文献委工作,启动了煤炭行业史志编纂工作。

七、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煤炭行业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理念,通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化“打非治违”和依法治理,贯彻实施“双七条”,加快修订《煤矿安全规程》,强化煤矿技术标准管理,推动煤矿安全攻坚治本。2013年全国煤矿共发生各类事故589起,死亡和失踪1049人,同比分别下降23.8%和23.7%,其中较大事故同比分别下降35.6%和37%,重特大事故同比分别下降12.5%和10.3%。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降到0.293,同比下降21.7%。

第四篇: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全国煤炭工业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主要发展目标

(一)煤炭生产。“十二五”末,全国煤炭生产能力41 亿吨/年,煤炭产量控制在39 亿吨左右。

(二)煤矿建设。“十二五”期间新开工建设规模7.4 亿吨/年,建成投产规模7.5 亿吨/年。

(三)企业发展。“十二五”末,形成10 个亿吨级、10 个5000 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

(四)技术进步。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75%以上。

(五)安全生产。煤矿事故死亡人数、重特大事故起数比2010 年分别下降12.5%和15%以上,百万吨死亡率下降28%以上。

二、生产开发布局

全国煤炭开发总体布局总要求是“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发展西部。”即:东部(含东北)控制开发强度,维持现有供应能力。中部放缓开发增速,保障稳定供应。西部开发潜力大,提高供应能力,增加调出量。

三、重点任务

(一)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大型企业集团。全国煤矿企业数量控制在4000 家以内,平均规模提高到100 万吨/年以上。鼓励煤、电、运一体化经营,促进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二)有序建设大型煤炭基地,保障煤炭稳定供应。加快陕北、黄陇、神东、蒙东、宁东、新疆煤炭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晋北、晋中、晋东、云贵煤炭基地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大型矿区。

(三)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提升小煤矿办矿水平。晋陕蒙宁甘新重点建设300 万吨/年及以上煤矿。停止新建30 万吨/年以下的高瓦斯矿井、45 万吨/年以下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项目。

(四)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坚持安全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加强职业健康监护,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五)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促进资源高效清洁利用。在内蒙古、陕西、山西、云南、贵州、新疆等地选择煤种适宜、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重点支持大型企业开展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升级示范工程建设,加快先进技术产业化应用。

(六)推进瓦斯抽采利用,促进煤层气产业化发展。重点建设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产业基地,建成寺河、潘河、成庄、潘庄、赵庄等项目,加快建设大宁、郑庄、柿庄南等重点项目,配套建设沁水盆地南部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产业基地的集输管网。

(七)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矿区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矿区

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加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结合新农村规划建设,做好村庄搬迁。

(八)加强科技创新,提升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煤炭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新技术推广应用、重大成套装备研制,提高煤炭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煤矿技术装备水平。

(九)发展现代煤炭物流,建立煤炭应急储备体系。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煤炭物流服务体系,提高煤炭物流效率,降低煤炭物流成本。加快建立全国煤炭应急储备体系,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多元发展、互利共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境外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深入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和技术服务,进一步拓展煤炭国际贸易。

第五篇:榆林煤炭工业发展概况

榆林煤炭工业发展概况

www.xiexiebang.com

2006-09-0来源:榆林市人民政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朋友们、同志们:

今天隆重举行的“煤炭科技万里行——走进榆林”活动,是我市煤炭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市煤炭工业实施科技兴煤的重大战略举措。为此,我代表榆林煤炭工业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向前来榆参加活动的各位领导、专家、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榆林煤炭工业的发展情况,分三个层面:资源概况、发展现状、需要解决的问题,向各位做一简要介绍。

一、榆林煤炭资源概况

榆林是煤炭资源富集区,是国家规划13个大型煤炭建设基地之一。全市含煤炭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54%,煤炭资源的预测储量为2800亿吨,探明储量为1460亿吨,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的86%,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12%,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按照规划分为神府矿区、榆神矿区、榆横矿区和吴た笄?BR>

榆林煤炭的形成是在漫长的地壳运动过程中,经历了三次聚煤作用,从而形成了三个不同地质时代的煤系,即石炭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煤田。石炭二叠纪煤主要分布在黄河沿岸的府谷、吴堡一线,探明储量70.49亿吨,可采煤层11层,单层最大厚度15.47米。煤类主要为气煤、肥煤、焦煤。三叠纪煤主要分布在子洲、米脂一线,总储量为0.33亿吨。侏罗纪煤主要分布在榆、神、府、横四县区,含煤面积24561平方公里,探明储量1357.33亿吨,主采煤层5层,煤层单层最大厚度12.5米,每平方公里地下平均储煤1000多万吨。煤类主要为长焰煤、不粘煤和弱粘煤。煤质具特低灰(7-9%)、特低硫(小于0.8%)、特低磷(0.006---0.035%)、中高发热量(6800---8200大卡/千克)的特点,是优质低温干馏、工业气化和动力用煤,是理想的环保用煤,在国内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竟争力。

二、煤炭工业发展现状

我市煤炭工业从“七五”起步,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辛努力,煤炭工业的开发与建设已具雏形,已形成1亿吨/年的生产规模。“八五”以来,煤炭工业产值和实现的税利一直占到全市GDP和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市煤炭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了具有转折性、标志性和历史性的五大突破:一是全市煤炭产量突破亿吨大关,2005年煤炭产量达到1.06亿吨,同比增长30%,占全省产量1.55亿吨的68.5 %;二是煤炭工业产值突破百亿,达到115.56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35 %;三是全行业实现税利费突破50亿,达到54.78亿元,纳入财政部分为42.43亿元,占财政总收入62.69 %;四是全市煤炭铁路发运煤炭首次突破1000万吨大关,达到1102万吨;五是地方国有煤炭运销企业实现税利突破5亿,达到 5.21亿元,同比增长13.5%。

回顾煤炭工业发展的历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煤矿建设成效显著。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在神府煤田的开发带动下,国家和地方共投入资金近300亿元用于我市煤炭资源的开发建设,形成了以大柳塔、榆家梁、榆树湾等现代化矿井为代表,大中小矿井齐全,国家、地方和个人联合开发的格局。目前,全市境内共有各类生产矿井395处,其中中央企业矿6处、省属企业矿2处、地方煤矿387处。“十五”期间,我们抓住西煤东运、西电东送和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有利时机,按照“高起点、新机制、大规模、现代化”的煤矿建设方针,集中力量规划建设了榆树湾、锦界、冯家塔、拧条塔、何家塔、三道沟、南梁、海湾、中能榆阳、杨伙盘等一批现代化矿井。特大型、现代化矿井前期1000万吨,后期4000万吨榆树湾煤矿,年底可建成投产。南梁煤矿和中能煤矿,为地方煤矿的技术改造树立了榜样,成为榆林煤炭工业发展史上璀璨明珠。

(二)煤炭产销趋于合理。我市通过铁路外运经营煤炭始于1982年,当年由2万吨起步,经过20多年努力,出口煤计划增加到120万吨,内销煤计划增加到565万吨。发运线路由过去的在山西庄阴线发运到现在的神朔、包神、西包三条线路发运。发运站点由过去在山西庄阴线借站上煤到现在的在神朔线上的新城川、黄羊城、孤山站;神延线上的凉水井、大保当、牛家梁、鱼河;包神线上的大柳塔石圪台、瓷窑湾等站上煤装车发运。全市经省政府批准的公路煤炭计量站点36处,其中出省、出市地界站点24处,县乡公路12处。截止2005年,全市国有重点煤炭运销企业通过铁路外发运经营煤炭计划量为3145万吨,实际发运煤炭4228.5万吨,实现税利费16.44亿元,出口煤创汇2.67亿美元。

(三)安全状况基本平稳。各级政府、煤炭管理部门和煤矿企业,重视安全程度普遍提高,深化煤矿专项整治,强化监管,加大投入,综合治理,促进全市煤矿安全状况总体稳定。2001年至2005年,全市地方煤矿原煤百万吨死亡率远低于全国全省水平,分别为1.72、1.23、1.16、0.81和0.90,总体呈下降趋势,未发生5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煤矿安全生产走在全国、全省前列,连续十六年被评为安全生产先进集体。

(四)结构调整有重大突破。“十五”期间,煤炭工业逐步实现了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由初级加工向深度加工、综合利用的转变,由资源粗放型管理向严格保护型管理的转变。

一是“三个转化”进程稳步推进。2003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推进三个转化,加快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开发与转化并重,把转化放在首位的方针,突出煤炭主业,实施项目带动,推动了一批涉煤转化项目的建设。着力走科技创新、项目带动、转化为主的路子。

二是标准化矿井建设成效明显。从2003年起,我们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施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累计投资2.04 亿元,建成标准化矿井68处,初步改变了地方煤矿小而散、脏而乱,无序竞争、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局面,促进了资源与生产、资金、技术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产品结构明显改善,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三是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十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1.53 亿元,完成3549.67 km2的煤田地质勘探任务,为后续规划发展创造条件。完成了神府、榆神、榆横矿区的总体规划,并通过了国家发改委组织的评审。积极实施资源整合,关闭516处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对45处地方煤矿实施了资源整合和技术改造,对86处乡镇煤矿进行了联并。全市累计投入2亿多元,用于小焦化厂的清理整顿,共关闭兰炭企业49户、焦炉78 台;累计投入1.6亿元,用于煤矿生产、生活区绿化,矿容矿貌得到了改观;共投入1.5亿元资金,对煤矿开采已形成的地表塌陷、水体泄露,植被破坏等进行了补偿和治理;累计矿区植树种草面积400多万亩,林草覆盖率较2000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组织专家开展因采煤造成地面沉陷的治理调查研究,制定了榆树湾矿井保水采煤实施方案;规划了六个工业园区,促进产业集中发展,环境集中保护,资源综合利用;新建煤矿实施环境保护与建设项目“三同时”;新建电力项目都采用空冷装置,同步建设了脱硫设施,并完善了节水环保工艺和设备。

三、需要解决的问题

榆林是煤炭资源的禀赋条件,特别适合大规模开采和就地转化。我市煤炭企业要实现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必须紧紧抓住国家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的有利时机,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按照“三个转化”的方针,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在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能源化工基地过程中,把发展大型、特大型煤电化、一体化项目作为主攻目标,打破产业界限,以多种形式推进煤电联营、煤焦化联营、煤路运联营,延长产业链,形成优势互补,共赢发展,循环经济的格局。

当前,我们要着力处理好以下我市煤炭工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关系和问题。我市煤炭工业尽管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在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着许多困难,一些自身内部深层次体制性、结构性的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直制约着我市煤炭工业的发展。特别是由于我市地方煤矿技术人员缺乏,科技含量低,从而形成盲目开采,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比如在我市,集矿、路、港、电、航于一体的跨地区、跨行业的中央大型煤炭企业神华集团,单井单面产量、全员工效等多项指标创世界记录,是世界煤炭工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与地方煤矿落后的采煤方法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我们深信通过这次“煤炭科技万里行”活动,为我们榆林煤炭工业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为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下面,我就榆林煤炭工业发展中,急需研究解决的课题供各位领导、专家进一步研究。

一是要正确处理好跨越式发展和适度开采之间的关系。我市地方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市场需求旺盛拉动的结果,并不完全是行业自身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产量的增加很大程度是靠煤矿超能力生产;企业效益的增加主要还是依靠产量增加和价格提升。因此,要正确处理好跨越式发展和适度开采之间的关系,充分考虑环境的承载力,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和谐榆林煤炭”、“平安榆林煤炭”。

二是正确处理开采与塌陷的关系。煤炭开采必然造成地表塌陷,据不完全统计,到2005年底,全市因煤炭开采形成的采空区面积达320平方公里,仅神木县采空区面积达99.12平方公里,现已塌陷44平方公里。煤炭开采造成的塌陷,已经产生了大量的社会问题,我们绝不能熟视无睹,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坚持在开采中治理,在治理中开采,力求把塌陷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绝不能再走山西、东北等老工业区的曲折道路。

三是正确处理煤炭开采和水资源保护的关系。榆林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属重度缺水地区,水资源总量仅占全省的7.3%。现有的开采方式,已造成了水体泄露,这就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因此,在煤炭资源开放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煤炭开采和水资源保护的关系,积极探索保水采煤新技术。

四是采煤方法落后,资源浪费严重。全市现有地方煤矿普遍以炮采为主。高档普采、轻型综采和综采等先进的采煤方法没有得到普遍应用。落后的采煤方法,不仅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很大隐患,而且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这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不相适应,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必须应用煤矿先进适用技术,改革现有的采煤方法。

五是采空区治理已成为煤矿亟待解决的问题。受采煤方法限制,房柱式硐室开采导致工作面无法实现全负压通风,工作面空顶作业,顶板事故频发。随着开采力度的加强,采空区面积范围越来越大。近年来大面积冒顶次数不断发生,已经成为我市煤炭安全生产的心腹之患。

六是煤层自燃发火倾向严重,矿井防治水任务艰巨。我市榆神矿区、神府矿区属侏罗纪煤田,煤类主要为长焰煤、不粘煤和弱粘煤。煤层自燃发火自燃发火指数低,极易自燃。近年来,全市有多处煤矿发生井下煤层自燃,虽然没有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但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榆神矿区大部分煤矿采用竖井开拓方式,工作面离涵水层较近,极易发生透水。

七是煤炭产品结构单一,转化率低。我市现有给类煤矿395处,2005年共生产原煤1.06亿吨,原煤生产和输出的比重过大,大量原煤以直销为主。受资金、技术、人才诸多因素限制,全市原煤就地转化1330万吨,转化率仅为12.5%,煤炭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煤电、煤化工、煤建材、煤焦化、煤电铝、煤气化、煤液化等优势产业和项目建设进展缓慢,洁净煤项目建设和劣质煤、煤矸石、与煤共生伴生物的综合开发利用等接续产业的培育更是滞后,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经营粗放,煤炭产业经济运行质量水平和综合效益不够理想。

八是煤矿安全欠账多,技术装备落后。受历史条件限制,我市地方煤矿起点低、先天不足,矿井采、掘、机、运、通以及排水、供电系统等普遍缺乏先进技术装备,井下采用非防爆车辆运输,没有实现矿井全程电子监控,整体技术装备落后,安全基础薄弱,矿井防灾抗灾能力较差,影响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

同志们,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我国能源政策的调整,煤炭作为一次能源的作用、地位在今后会进一步加强,市场需求会进一步推动产量逐年提高。榆林作为全国产煤大市,既要做到产量有序增长,又要避免走过去长期形成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以及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装备煤炭企业,逐步提高我市煤矿安全技术装备水平。

这次煤科总院前来我市,秉承“立足煤炭、服务煤炭”的基本宗旨,坚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和优化煤炭产业,不断创新煤炭开采、洗选和安全防范技术、安全保障能力。这对于我市煤炭工业的跨越式发展,是一次极好的机会,“煤炭科技万里行—走进榆林”,为我们加强交流合作提供了平台。我们应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重点在资源勘探、采煤方法改革、中小煤矿技术改造、煤矿安全、洁净煤技术利用、产业延伸转化、保水采煤技术、采空区治理、环境保护、煤矿信息化、矿井标准化等领域加强合作交流。请参加会议的代表,要针对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寻找与煤炭科研单位对接的切入点,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题,为榆林煤炭工业的跨越式发展,为建设西部经济强市,携手合作,共同奋斗!

衷心祝愿“煤炭科技万里行”活动在榆林这块圣洁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谢谢大家!

榆林市煤炭工业局局长——刘乃儿

下载发展大型煤炭企业是当前煤炭工业的重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展大型煤炭企业是当前煤炭工业的重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议当前地方煤炭企业人事管理2

    加强人事制度改革促进煤炭企业快速发展 滕州市金达煤矿 邮编277514 电话2313636) 李伟 费玉祥 闫加伟 摘要:用人机制是企业三大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

    艰苦奋斗是当前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内容

    改革开放是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一次伟大实践,需要全党全民的齐心努力,需要一种时代精神和向 心力。每个时代都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时代精神,否则就不能形成向心力。时代精......

    煤炭工业发展面临四大问题

    2月25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在全国煤炭工作会议上指出,站在煤炭工业“十二五”及长远发展战略的高度,煤炭工业发展还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 “应充分认识我国短期煤炭......

    浅谈当前形势下煤炭企业工会工作如何开展

    浅谈当前形势下煤炭企业工会工作如何开展 中图分类号:D4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8)2-000-01 摘 要 随着煤炭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职工心理和思想状况也随之出现了......

    当前工商文化发展重点思考(共5则范文)

    一、培育工商文化应服从、服务于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发展的整体战略培育工商文化的核心,是根据工商文化自身的发展方向来主动、自觉地培育所需要的文化元素,并使其服从、服务于工......

    世界煤炭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世界煤炭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1 煤炭资源煤炭是世界储量最丰富的化石燃料。2000年末,世界煤炭探明可采储量为9842亿t。按目前 生产速度可开采200多年。世界各地都有煤炭资源,但......

    煤炭工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煤矿机械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查看报告详细内容。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除上海以外其它各省区均有分布,但分......

    当前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精选合集)

    乌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汇报 (二〇一〇年九月十六日) 尊敬的包组长、各位领导: 今年以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