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潜意识对人物性格及命运的影响
潜意识对人物性格及命运的影响——《爱德华大夫》观后感
《爱德华大夫》这部影片开始是寒风中凋零的树枝,一段关于心理分析的语句“心理分析是现代科学处理健康人的情感问题的一种方法。分析者只要求引导病人谈出他潜藏的问题,使其敞开心扉。一旦围绕病人的情结被揭示出来并加以解释,病人的痛症和混乱就会消失。”和一句莎士比亚名言“非理性的恶魔就会被逐出人类的灵魂。”表明了这将是一个贯彻弗洛依德理论的有关心理分析的戏剧故事。
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弗洛依德病例引出了影片的女主人公——某精神病疗养院的心理大夫彼特森,这是一个专心学术的美女。这所医院原由默庆森大夫主管,现在将要由医学界著名的爱德华大夫接手。彼特森是爱德华大夫的崇拜者之一。新来的爱德华大夫虽然英俊不凡,但似乎太年轻了点。他和彼特森很快就产生了彼此爱慕之情。但彼特森随即发现他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爱德华大夫,而是一个被某些可怕的事情困扰着的失忆症病人J.B。而第二天赶来的爱德华大夫的女秘书更使他背上了谋杀爱德华大夫的罪名。彼特森找到逃走的J.B,试图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帮助他回忆起隐藏在记忆深处的真相。警察的追捕使两人来到彼特森的老师阿历克斯的家中,和蔼善良的老头子收留了他们并帮助彼特森一起治疗J.B。
病人的潜意识状态是进行心理分析的最重要的部分。J.B不能平静地面对彼特森衣服上平行的两条直线,甚至她提到疗养院游泳场的不规则的曲线状的泳道,都会使他“感到烦躁,精疲力竭……”病症十分之严重。这使彼特森想起了她从前学习时的一位教授,这位教授也有类似J.B的情况,他不能在阶梯教室里讲课,“因为这会使他有一种被危险包围的感觉。”造成这种精神紧张不安的原因,必定是受到过某种可怕的事物或场景深深地刺激,然后就在心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我们先看看关于干斯先生的病例分析。干斯先生其实并不愿意到彼特森这里来接受精神治疗。他说不出他自己到底是什么感觉。“……你根本看不出我受幻觉干扰,但我的罪行却是真实的……我杀了我的父亲!我愿意受到应有的惩罚。”干斯先生潜意识里的错误感觉控制了他的精神世界,令他的心灵倍受弑父之罪恶感的折磨,惶惶不可终日。
彼特森耐心地帮助干斯先生进行心理分析并开导他。她认为一些错误的观念控制了干斯先生的意识,导致他出现了幻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们往往对他们并没有做过的事情感到内疚,有负罪感。这种状况的产生要追溯到他们的童年。例如小孩子经常希望一些可怕的事情发生在他所不喜欢的人身上。然而当某些事情真的发生在那些人身上的时候,小孩子就会相信他就是罪魁祸首,这就是犯罪情结的成因。其实那不过是小孩子的一个噩梦,所有的一切都未曾发生,那些罪恶并不是真实的。
J.B的病症与干斯先生的情况何其相似,不但线条令他紧张不安,而且连屋外的白雪、明亮的强光都会使他陷入模糊却又恐怖的记忆之中。他的记忆就像一个无底的深渊,就像从镜子里看去无法获得的任何东西。他不愿记起的一些恐怖的事情总在脑海里造成一个似乎是既成事实的幻觉——他杀害了爱德华医生。
弗洛依德认为人具有两种心理机能——即原发过程,以做梦为代表和继发过程,以日常清醒的思维为代表。前者是以凝缩、移置和象征为特点,毫不顾忌时空规范,并用睡眠时满足欲望的幻觉来缓解本能的冲动;而后者即继发过程,则严格遵循语法和形式逻辑。做梦就代表着在压抑下拼命寻找幻觉满足的原始欲望尚未消失,因而从根本上说,梦是一种精神病症状。J.B经常梦见到处是大小不一的眼睛,造成这种精神紧张不安的原因,就是他儿时的一段痛苦的经历。一个人若是多年前曾经受过一次心灵创伤,只要现实中的情境能接近潜意识的情绪源,那么这些年来的体验就会和新近的感受同样新鲜。只是由于记忆的日渐淡忘,印象也
因日久而在情绪上有所减弱,我们就把它们说成是“时间”对心理的记忆痕迹造成的结果。要彻底清除J.B心灵阴影的影响,就不能让他继续沉浸在病态之中,所以必须使他明白为什么会产生那些对自己不利的感觉,明白那些对他造成伤害的恐怖的事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把一切的来龙去脉都弄清楚了,解开那些梦魇般的情结,病症就会减轻,甚至可以痊愈了。经过诱导,J.B说出了自己的梦境。师徒两个分析出谋杀发生在爱德华大夫与他滑雪的时候。为了让J.B彻底噩梦,彼特森和他来到滑雪场,J.B在两人的危急关头,终于回忆起小时侯的情形,摆脱了犯罪情结,也记起了爱德华大夫出事时的情形。原来J.B在很小的时候与他的小弟弟玩耍,一不小心把弟弟推下屋顶摔死了。当时是大雪纷飞的寒冷的冬天。尽管这只是一件偶然的意外事件,但它给J.B幼小的心灵所造成的伤害却是无比震撼而强烈的,从此噩梦开始伴随着他,令他倍受心灵的自我谴责与折磨,一直影响了他的整个童年时代,甚至是青年时代。因此当他与爱德华大夫一起滑雪,爱德华大夫忽然被人枪杀时,现实中的情境——雪地,白光,滑雪板,笔直滑雪道(线条)接近了他潜意识的情绪源,童年的体验就和面前的感受同样新鲜。于是,他的意识在那一刻完全混乱了,他“确定无疑”地认为自己就是杀害爱德华大夫的凶手。为了逃脱“罪责”,J.B就开始扮演爱德华大夫的角色。然而,事实上他仍然无法摆脱那些潜意识里的可怕的情境的困扰。直到他来到精神病疗养院,并遇上了美丽聪明的彼特森。
警察按J.B提供的线索找到了爱德华大夫的尸体,但却从尸体中找到了子弹,J.B仍然无法摆脱谋杀的指控。彼特森为了J.B多方奔走没有结果,只能回到医院。默庆森大夫一句失言,令彼特森如梦方醒,联系J.B的梦境,整个案件终于有了结果。原来真正的凶手却是默庆森大夫。默庆森大夫在医院工作了20年,这里的一切都是他苦心经营才有现在的发展规模的。所以他不能接受被别人接替的“自己的产业”而退休的事实。只有杀了爱德华大夫,他的医院主管的位置才能保得住。于是,他趁爱德华大夫与J.B滑雪的时候,从背后开枪射杀了爱德华大夫。面对自己的阴谋败露,默庆森无力向彼特森开枪,绝望地饮弹自尽。
《爱德华医生》拍摄与1945年,精神分析在当时是西方所有电影人和电影观众心目中的“金阁”,人们渴望它能够解除战争的压力与杀戮者的负罪感。《爱德华医生》构成了“金阁”破碎的一角。尽管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在这方面,《爱德华医生》永远都是一种失败——但却不失是一种经典的失败。
第二篇:易经对人生命运的影响与意义(本站推荐)
易经对人生命运的影响与意义
摘要;《易经》是一本人人皆知却又深奥莫测的古老经典。它是中华宝贵的文化,蕴含着许多博大精深的思想,至今任然对人们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我对易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与感悟!
关键词:易经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包容 随顺 含蓄从容
《易经》历来被称为“群龙之首”,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则客气地称其为“群经之首”,说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是诸子百家的开始。关于《易经》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把它看做中国古代占卜用书,在我看来未免太片面了。
《易经》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在当今社会竟然受到那么多中外人士的热切追捧,他对我们的个人事业和企业成长究竟有什么样的现实指导意义?接下来我就把自己学习和研究的《易经》的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
易经的原理贯穿天、地、人三才之道,凝聚着中国文化在漫长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人生和社会规律探索的经验成果,其中不易、变易、简易的“三易”原理,就是在现代企业组织变革、运营创新、战略决策等诸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的文化结构决定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性格,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是一个文化成熟较早的国家,历代政治家和思想家为我们留下了恢弘的治国之道与管理之道。易经中蕴藏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六十四卦更是耐人寻味。《易经》乾卦告诉我们:不论你是身处“潜龙勿用”阶段,还是已达“飞龙在天”,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境遇下都要懂得适时调整和应对。乾卦的卦辞其实很简单,就是四个字:元、亨、利、贞,从这简单的四个字里,我感悟到成为一个卓越的领导者不仅要有好的品格,还要懂得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懂得固本培元,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执行能力和控制能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几千年来乾坤卦的这句卦辞成为了炎黄子孙做人做事的准绳。他的意思是说天上的日月星辰在不断运行,我们做事就要像天那样不断运行,不断努力;土地的地势厚广,可以承载万物,我们做人就要像大地一样,要积累道德,才能承担事业。历代不少学者,能深刻体会这种精神并自觉的加以践行。清华大学也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校训,正是易经文化的传承。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市场的竞争说白了就是文化的竞争,企业的成长不能忽视企业文化的构造。企业管理哲学是企业文化的基础,松下幸之助的成功是因为他懂得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元素,而《易经》作为中国本土文化,我们更应该汲取其优秀基因,同时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建设自身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这是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作为整体的中国传统之中的中国人,从来都不缺乏文明意识,从来都不缺乏理想与现实的实践精神,并以其形而上道的思想、求实的态度,果然地付诸于实践的勇气,一代代地探索着文明、进步的客观发展的道路。作为一名大学生,大学时期是我们灌溉根的好时期,为未来打基础的黄金时期,错过了这个时期,将会给我们带来很多不利,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利用这段时期,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所谓的“心中有丘壑,风雨又何惧”,只要我们够自强不息,我们将“直挂云帆济沧海”。
乾德如天高,坤德似地厚。翻开报纸,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不好的事情,我们说话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作为个体,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学了《易经》我们就会明白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道理;一件事打达到极点就会走向反的方面,一个人倒霉到了极点就会开始走运,自古荣辱周而复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把握乐天知命的无忧人生呢?所谓的“失之泰然,得之淡然”,一颗平和的心去面对人生的潮起潮落。“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是何等的境界啊,难道你不向往吗?
坤卦义主柔顺、包容,启示人们要有“大地”的承顺万物,有“雌马”之“贞”。卦中以大地、母、柔顺为特性,意示大地在静中贮存,生育万物,通过卦义,显示真率、方正、宽大、包容承载万物的品性,强调柔顺的处事原则。
第三篇:《苔丝》环境描写与人物性格命运的表现
摘要: 试图分析英国杰出作家哈代在《苔丝》中所使用的艺术手法,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和揭示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不仅仅把环境当作是人物活动的背景, 而是把环境作为与人物心态、性格和命运息息相关的部分。
关键词: 环境描写;心理活动;性格
环境是构成小说的要素之一。从环境中, 往往可以预见到人物的命运, 窥见出人物的性格。在《苔丝》(Tess)这部作品中, 环境更是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作者哈代并不仅仅把环境当作是人物活动的背景, 而是把环境作为与人物心态、性格和命运息息相关的部分。因此, 在《苔丝》中, 哈代巧妙地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把环境描写同女主人公苔丝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从“肥沃的、绿意葱茏的田野”到“悬石神庙”, 把悲剧一步一步地推向高潮。
《苔丝》一书第一处主要环境描写出现在苔丝出场前。作者不惜笔墨, 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苔丝的家乡黑原谷(the Vale of Blackmore), 显然是为了给苔丝的出场做铺垫。这里的田野是“浅绿色”的, 天空是“蔚蓝”的, 连“大气也清澈透明”, 分明是苔丝性格的写照———纯洁,未涉人世。而当苔丝身穿白袍出场欢舞后回家看到的却是“由一枝蜡烛照耀着的幽暗愁苦的景象”, 这是一个“巨大的差异”, 与“白色袍子, 花束, 柳条”简直是天壤之别。这也许是苔丝命运从此走向不幸的一个预兆。哈代的象征手法在此也初露端倪。
川特里奇(Trantridge)是苔丝人生女旅途第一站。苔丝在川特里奇的杜伯维尔(D'Urbeuville)家的猎宛(Chase)与阿历克·杜伯维尔(Alecd'Urberville)相识, 这可说是她一生不幸的起源,因此, 哈代对杜伯维尔家的描写也颇费了一番苦心。这座“纯粹为享乐而建造的乡间别墅”几乎全新,“是那种跟长青树鲜明对比的大红”。在西方文学中, 红色经常被作为是血、暴力、情欲和罪恶的象征。事实上, 在杜伯维尔大厦的经历也的确是苔丝“年青生命中的光谱中的一道血红色的光”(《苔丝》孙法理译, 译林出版社2000 年1 月,第33 页)虽然这座大楼绿树掩映, 玫瑰盛开, 但是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的;“有毒的野草总是跟名花纠缠;甜蜜的鸟儿歌唱处便有毒蛇咝鸣。”在这看似宁静的气氛中, 苔丝的悲剧已经悄悄地拉开了序幕。
而在苔丝遭遇不幸的那个晚上, 更是夜色深沉。这不仅反映了苔丝生命中最黑暗的一幕, 也是对苔丝所处的那个残酷、无情的世界的写照。苔丝离开川特里奇, 回家途中, 路上所见的是狂热的教徒用朱红色的大字写的教义, 这对受辱的苔丝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此之后, 即她在家中休养的日子里, 书中仅有一两处简单的景物描写, 或是“雾气朦胧的破晓”, 或是烦闷的田野, 正如苔丝此刻的心灵, 迷茫, 无望, 到了这里, 景物的描写已经把人物的心情、命运巧妙地呈现了出来, 表现出苔丝在社会习俗压力下, 在自我鄙薄的痛苦中挣扎的情形, 悲剧的气氛强烈地凸现出来。
然而,哈代又给了苔丝新生的希望。她第二次离家是在“一个麝香草馨香弥漫, 鸟儿们孵化着幼雏的五月清晨”,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充满了希望,苔丝的命运也似乎出现了转机。但是, 苔丝是在走向“一片石楠丛生的辽阔而荒凉的高地”。(第91页)如果联想到哈代惯用的象征手法, 敏锐的读者会注意到这一场旅途不过又是把苔丝推向另一场悲剧罢了。虽然在苔丝的眼中, 艾格登牧场(Egdon Farm)是生机勃勃的, 但哈代仍然不动声色的在景物中揭示了一些“恶兆”:“这佛鲁姆河(the Floom)的水却清澈得如同福音传播者所见到的生命之水, 迅疾得如同流水的影子⋯⋯”(第92 页)根据《新约》, 任何不贞不洁的东西都不能流入这条生命之河, 把这种说法同苔丝的处境相联系起来, 这里显然有强烈的暗示。当苔丝下到谷底, 在平原上行进时,“很像一只落在广阔无垠的弹子台上的苍蝇”。可见苔丝的命运仍然没有改变。在那个充满了陈规陋习的社会里, 苔丝渺小如一只苍蝇对社会即使有所反抗, 也是无济于事的。等待她的, 仍然只是不幸。的确, 即使在苔丝最欢乐的时候, 厄运的暗影仍然没有放松她。书中有一处描写苔丝和安琪儿·克莱尔(Angel Clare)到车站去送牛奶, 这一段路对苔丝也许是最幸福的一段旅途了, 因为在路上, 安琪儿大胆的向她求婚了。然而哪怕是在这个时候, 她们周围的景物也不是令人愉悦的: “那路被艾格登荒原黝黑的陡坡衬托成一条灰色, 往多少英里外延伸。艾格登荒原顶上是一丛丛, 一排排枞树, 倒齿形的树梢像有雉垛的塔楼,高踞于一座座有黑色大门的魔法城堡之上。⋯⋯河流水洼上水银样的光泽不见了, 从一张张巨大的明镜变作了表面像矬子一样的黯淡的铅板。”(第164 页)
这一段描写, 读者领略到的不是明媚的风光, 而是略带阴森的荒原风景。这也是苔丝心情的反映: 甜蜜, 但更多的是恐惧与不安。苔丝命运中的那根悲剧的弦又在暗暗地拉紧了。在苔丝向安琪儿坦白后, 安琪儿走在她身边的影子是“黑糊糊的”, 令她觉得“凶险可怕”, 连她们走过的桥都现出“五个大张着嘴的桥洞”。命运已经赤裸裸地露出了真面目, 正在吞没着苔丝。
然而,《苔丝》中最扣人心弦的环境描写是关于苔丝到燧石顶村(Flintcomb-Ash Village)劳动时的景象。这是苔丝命运中最艰难的一段时间: 深爱的丈夫离她而去, 生活无处着落, 来到燧石顶村后, 又面临着艰辛的劳作, 意图报复的雇主。哈代对苔丝的工作场景有过这样一段描写:“⋯⋯因此整片农场变作了一片荒凉的黄色, 一片没有颜色,有如一个从下巴到前额只有一层皮而没有五官的面孔。天空同样也是模糊一片, 只是颜色不同, 在蒙蒙的白色里什么都没有。⋯⋯两张脸之间一无所有, 只有两个妇女像苍蝇一样在黄脸上爬来爬去。”(第252 页)哈代所用的颜色是极其单调的, 但所造成的心灵撞击却远远超过任何绚烂的颜色。荒凉的田野正如苔丝的心灵: 寂寞、凄凉。而苔丝在这里又一次被比做是“苍蝇”, 这既是对苔丝个人微不足道, 受命运拨弄的又一次强调, 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更加深入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靠近了悲剧的真谛: 在此书中, 苔丝一直是作为纯洁、美丽的化身存在的, 而此刻, 即使是苔丝, 也不得不像苍蝇一样挣扎求生。鲁迅说过,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哈代这里的环境描写显然给鲁迅这句话作了一个完美的诠释。在没有口眼的苍天下,苔丝再美好也是枉然, 她只能是一个被迫害, 被摆布的人。
哈代选用景物是精心, 谨慎的。在《苔丝》一书的结尾, 苔丝是在“献牲台”上被捕的。献牲台(the Pillar)是远古时期为向太阳献祭而建的, 这在书中曾特别提到。这也就意味着苔丝是无辜的受害者,但她的牺牲在“社会习惯势力代表者们眼里却是确保人类利益的需要”, 因为在他们眼里, 苔丝是一个不贞不洁的人。然而, 就哈代而言, 他却把苔丝当作“奉献给神灵的无辜牺牲品”———只有纯洁的事物才有资格做供品。因此,“献牲石”是哈代对社会习俗的一个大胆抨击。许多评论家说过,“自然景物也是哈代小说中的人物”。确实, 在《苔丝》一书中, 几乎每一处景物, 每一种颜色, 每一个地点都有其内在的含义。在书中, 哈代用了许多颜色来描绘自然景色。比如, 从一开始, 充满生机的“浅绿色”, 到后来预示着血腥不祥的“大红”, 再到“荒凉的黄色”,“蒙蒙的白色”, 可以说, 苔丝所处的地方, 背景颜色也就是苔丝心态及命运的折射。因此在这部讲述苔丝一生悲惨遭遇的书中, 虽然也有阳光明媚的时候, 更多的确是凄风苦雨。在她向安琪儿坦白时,“一个巨大的暗影在她的身后升起, 投射到墙壁和天花板上去”, 这也表明了哈代的意向: 清新的颜色和希望是联系在一起的, 而阴郁的颜色却是不幸的象征。
此外, 苔丝活动的地点的风景地貌和她的命运也是息息相关的。黑原谷的美丽和僻静实际上也就反映了苔丝纯洁的心灵。而川特里奇是一个风俗不良的地方, 与之相伴的是大红的猎苑, 尘土飞扬的庸俗舞会———这一切都在暗示川特里奇是给苔丝带来污点的地方。苔丝和安琪儿相识在艾格登农场, 因此这里风光秀丽。然而, 这里又是苔丝另一场悲剧开始的地方, 美丽的风景也就常常夹杂着令人不安的因素:“生命之河”, 突如其来的暴风雨等, 无一不在预示着苔丝厄运的到来。苔丝只身到燧石顶村工作时, 心情郁闷凄凉, 与之相应的景色也变成了黄色的荒原, 苍白的天空。可见环境反映心态, 心态赋予环境灵气。而苔丝作为阿力克的玩物来到桑德波恩(Sandbourne), 哈代笔下的这座城市虽然美丽, 却是没有内涵, 浮华不实的,是一个“幻美的奇镜”和“寻欢作乐的城市”。这与苔丝的处境多么相似。最后苔丝在“献牲台”上被捕, 更是哈代巧妙的安排, 说明了苔丝只是社会陋俗中一个无辜的牺牲者而已。
哈代的景物描写造诣很深, 真正发挥了环境对小说的作用。“他的描写不但是彼时彼地人物情绪和心境的外化, 而且呈现出一种内在的和流动着的美感, 使主体和客体, 人物和自然景物达到水乳交融, 相得益彰, 人物的思索和情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得到平衡, 交流和调整。”《苔丝》中的环境描写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哈代在苔丝中, 着力创作的是苔丝这样的“纯洁的女人”, 因此, 他在书中所作的一切, 比如塑造了一群性格各异, 形象丰满的人们, 这些都是对苔丝起了一个众星捧月的作用。自然, 书中的环境描写也是为了表现苔丝的性格, 为暗示她的命运而存在的, 是经过哈代精心设计的。当然, 苔丝的形象也因此变得丰满。正如黑格尔所说的,“人要有现实客观存在, 就必须有一个周围的世界, 正如神像不能没有庙宇来安顿一样。”哈代的环境描写是他的小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他的书中, 景物描写往往如他自己所言的, 是“一片风景加一个人的灵魂”, 体现了人物与环境之间的交会和契合, 为他的小说增添了许多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M].北京: 商务出版社1979, 1.[2]黎舟, 阙国虬.茅盾与外国文学[M].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1.[3]莎士比亚.鲁克受辱记[M].译林出版社, 2000.[4]曾令富.象征与神话原型: 德泊家的苔丝[J].外国文学评论, 1994(4).[5]张中载.托马斯哈代———思想与创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第四篇:对命运的认识
对命运的认识
一、命运本在宇宙之中
天地人是大一统的体验世界文化,作为一种现象,是高度凝聚着文化创造者的体验,是充满生命的人体世界的概括和总结。体验是什么?当我们说“我痛苦”、“我高兴”时,表达的是一个真实的感觉,也是表达一种体验,陈述一种体验。更有无数难以言传的东西,如“梦见”,是沉淀在心底的一个多姿多彩,充满创造的世界。每个地区、每个国家都有着不同核心的文化。天,可说便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不知天,便不能洞悉这个体验。
这天是历史之天。诞生于殷周之际的周文化,其核心是“以天为宗,以德为本”。其蕴涵在战国、秦汉之际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果说周人的天,展现为天下大一统,那么战国、秦汉之际的天则表现为天地人大一统。
这个体验世界的全体显现的是一个阴阳消长、五气运行之象。道家称之为道。理学称之为理,董仲舒则称之为天,当然,道、天、理都是体验世界的外向投射、模拟、象征。
阴阳五行则是表术体系。阴阳和五行都起源于古代中国人心灵中涌动不息的生命体验,不同于真实的体验,而是模拟、象征、隐喻。就梦这一特例而言,梦境是象;梦意是体验。从根本上说,这种被现代人称之为“神秘”的体验不能通过逻辑和语言传递,只能由个体“洞悟”。但是经历着天地万物融合为一的体验,并在这体验中“发现”了合适的表达途径时,便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的创造性活动解释为“天赐”。即由“象”来“言”。正如创造艺术是表达不可言传的体验方式一样,在人的精神世界中,不可言传的东西实在远比可言传者丰富。而汉字不同于机械的复制,其造型恰恰是人类体验世界加上语言这种表达方式的结晶。阴阳、五行是个有条理化的框架,那么只有穿透这个“目障”,才能洞见“大通”世界的真蕴,才能真正把握古代人类生活其中的世界。所以说我们通过阴阳五行来学习各种方技术数,首先要明白,他们特殊体验中的水火金木土之性,实际上就是那种具有生命力的东西,是运用了诸多象征(或隐喻),在很大程度上再现了生命的体验世界。即用尽可能简约的概念体系和运算程序,表达尽可能完善、丰富的思想。
阴阳五行观念来源于殷周文化。秦、汉之际,阴阳、五行学说已开始成为统摄一切的表述体系。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将当时广为流行的五行说和阴阳说进一步具体化。在《十二纪》中描述了一年五气运行对应的天象、气象、物象,并以此为据制定出一年十二个月的“政令之所行”的宇宙律令。《月令》又兼用五行和阴阳描述了对季节变易的感受。到了西汉中叶,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已经合流,并逐渐成为公认的系统的表认体系,在阴阳五行学说所表述的这一观念系统中,世界是一幅天人万物交融、互感、互应、互渗的“使人拘而多所畏”的图景。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中,“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这个表述体系最终的完成者是《淮南子》和董仲舒,他们虽然分别代表“道”和“儒”两大传统,但同出一个观念系统,使用同一个表述体系(阴阳五行),具有一致的精神品格,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统一体中,二者占据着不同层次和领域,但又互立、互通、互补、互融。中国文化总以“大一统”为常道。这常道,不是先秦儒、法、诸家追求的两维空间的“天下大一统”,而是阴阳五行表象的四维立体、时空的“古、今、天、地、人大一统”。儒、道、墨、名、法在这个统一体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阴阳五行为秦汉以后中国人的生活世界立法定制统摄着其他文化因素,形成了今日的“中国文化”。
人之为人本于天。天,在本质上是不可言说的,但天通过阴阳五行显示自己,人们通过明阴阳、辨五行可以体察天志、天道。实际上是以阴阳五行来描述对天的体验。
人之为人本于天。董仲舒的《太极图说》明言阴阳、五行皆出于太极。太极讲述的是五气顺布、二气交感,表明阴阳五行都是气,人得阴阳五行之秀气而最灵,高于万物。人最为天下贵是由于天人相隔,由于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人之血气,化天志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天,亦人之曾祖父也。由于天是万物之祖,人则受命于大一统的天,因而人必须顺天而行不能逆天而动。
人为什么有命运。人类最关切的是命运。人类体验最深的是命运。人类体验世界中最大的谜,也是命运。我们所说的命运,并非一般外在的或外来的超自然、超人格力量,而是一种体验。所谓命运之神和命运的力量之类,不过是命运体验之外化(外向投射)的产物,而命运也无所不在,无时不在。人类的一切感受一切活动,一切创造无不闪着命运体验之光。命运作为一种体验难以言说,根本无法给命运下定义。命运最可知但却无形;意欲对它言说,必先使之显现为象。天地人大统一的体验,是以阴阳五行之象来表述的。天象之变,系于阴阳五行之一变,阴阳五行之变,起于人事之失。所以说,人事之失与天象变是经由阴阳五行感应的。
人的命是宇宙之易的体现,亦即宇宙变易过程中某一特定状态的体现,人蕴涵了这一状态的全部信息,这被称作禀赋。人出生时所禀赋的当时的宇宙状态的信息,便固结为命,宇宙之易表象为特定的阴阳五行,这是以天干地支为象的。但宇宙之易永不停息,于是命在继续变易的不同宇宙状态中,便表现出不同的运。因此,就有了命运并称。但这是不同的。究其根本,命是一种固结了的特定宇宙状态,运是流变着不同宇宙状态中的遭遇。
阴阳五行是气,它所表象的命运,则显现为不同“成份”构成的气。对每个人而言,由于各人禀受的份量不同,故而造成个体之间的差异。禀清纯厚渥之气者,其象真;禀浊驳粘薄之气者,象不真。人生天地之间,天施地化而成。故而人象天地,与天地同气,三者合以成体,各各特定状态的气都处于生生不息的宇宙之气中。我们通透了阴阳五行之象,便可洞见“万物与我为一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事物无论巨硕细微都充溢相同的生命,蕴涵着世界全体的“信息”,遵循着类固(同)相召,气同则合,声比同应的原则,交感互动,因而这个世界是全息世界,阴阳五行便是全息之象,个人命运本在宇宙之中,这便是知命的根本意义所在。知命而不忧乃是一种极高的境界。
第五篇:影响高中生命运的八句话
影响高中生命运的八句话
每个人都有对自己的高中学习生活进行回顾,并发表感悟。下面根据摘录的关于高中生活的材料总结出8句话,现和大家共享,以促使我们的孩子尽快成长成才。
1.习惯决定命运。
对一个人来讲,良好的习惯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它易使人养成科学的处世态度,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这类学生学习自觉、刻苦、遵纪守法,成才的可能性最大。高中阶段主要培养的习惯有良好的做人习惯、高效学习的习惯、以及好的生活习惯。
2.人不自控必自毁。
有些学生因控制不住自己而沉溺于网络游戏、言情武打小说、谈情说爱、打架斗殴、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而耽误大好学习时光,名落孙山,甚至最终中途辍学。这类事件让人触目惊心、发人深省,这类学生也应该及早悬崖勒马。
3.人生无草稿,生命不演习。
人生就是一个括号,左括号代表的是出生,右括号代表的是死亡。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填括号的过程。你是让自己的人生括号里丰富多彩,还是干瘪暗淡,完全都有自己来决定。
人生的每一页,无论是漫不经心或是全心全意的书写,都会成为无法更改的现实。你每天都在书写你自己的历史,应该让每一天都必须成功。
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消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长久的打算和目标。殊不知高考过后乃至工作多年,提起当年这样还会后悔不已,唏嘘感叹虚度了黄金岁月。
5.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这句话对我们树立自信心非常有效,它告诉大家世上没有做不了的事,学习中也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6.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人的一生如树的成长,如果小树苗没有园丁的精心呵护,修剪施肥,只能长成一从灌木,最终只能做“柴禾”而已。学生应该自觉接受老师及家长,还有社会良好的教育,改正不良行为,成为社会的栋梁。
7.参加高考的人是幸福的人。
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也是一个人成就理想的主要途径。经过高考,正在成长的你们可以在人生的重大岔路口选择自己的将来。在以前,你不上大学,或许你可以做暴发户,但是在今天这个时代,没有知识,没有能力,你很难做到。所以我们的所有同学应该体会到能有机会参加高考,无论成功或失败,都是多么“幸福”啊!
8.做最好的自己。
人生的发展是多元化的。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习惯的不同,加上教育环境的影响,人一生所取得的成就也不同。怎样挖掘自己的最大潜力,考上适合自己的大学,走上完美的人生坦途,是每个学生必须把握好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