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整合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4 04:34: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资源整合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资源整合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资源整合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资源整合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郑煤职教中心:陈庆业

我国煤矿地质条件复杂,且多为井工开采,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稍有疏忽,或违反有关规程、规定,就可能导致事故发生,轻者影响生产,重者造成矿毁人亡,煤矿是高危行业。资源整合煤矿安全条件差,事故多发,是管理的重点,近两年来,我分别到郑煤三大公司嵩阳、郑新和国瑞调研,走访十多个资源整合煤矿。总的来说,煤矿被整合后,三大公司分别向整合煤矿委派了五职矿长和专业技术人员,并注入大量的整改资金,资源整合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明显改善,大部分资源整合煤矿已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且已恢复生产,可以说资源整合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和整合前有天地之别。但在安全生产方面还存在如下问题需逐步解决。

一、资源整合煤矿存的问题

(一)煤矿职工的整体安全素质较低,工人流动性大

首先,多数资源整合煤矿现在的管理方式是原业主对上级公司承包管理,煤矿管理的实权在原业主手中,上级公司委派的五职矿长管理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有部分煤矿业主对“安全第一”方针认识不够,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真正落实,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同时煤矿的科室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人,绝大部分是业主负责招聘的,年龄偏大,技术短缺,安全意识不高,郑煤“永丰事件”就是工人技术短缺的现实。此外,许多工人干活凭经验,作业中必须遵守的《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等对他们约束不大,因按煤炭产量发工资,有不少人的观点是“上班就要出煤,出了煤才有钱。”。

其次,采煤工人流动性大,安全意识差,培训费用高。井下采煤工人多为当地农民工,文化素质都比较低,缺乏采煤技术。在岗前培训的72小时中,对《安全作业规程》记不住。同时,农民工的随意性很大。煤矿使用的农民工,农闲时到煤矿打工挣钱,农忙时在家务农。由于没有用工合同的约束,煤矿也只能任之离去,新到的工人虽然进行了上岗培训,但由于对矿井情况不熟悉因一些细节问题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力

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按照要求真正落实,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干部作风漂浮,有些干部下井不是为了管好安全生产,而是为完成规定的下井指标,走马观花现象不少;二是以包代管现象严重,一些部门把煤矿安全指标纳入承包内容后,对安全生产缺乏严密的管理措施和严格的考核办法,使各种安全承包流于形式;三是技术管理不到位,有的技术管理人员片面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写写《作业规程》、《技术措施》。从而导致了现场最直接的技术管理不到位,另外,在编制《作业规程》时有的与现场实际脱节,编制的内容大而全,工人记不住,对现场施工的实用性、指导性不强。

(三)“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依然存在煤矿业主虽然都按要求对安全生产进行了投入,但存在不同程度的 “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在整合期间部分煤矿业主对政策把握不准,出现短期行为。他们大都采取突击生产,抱着能采一点算一点的心态,不注重安全的实质性投入,这样很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多数煤矿业主及工人们总认为:“产量是硬指标,质量是次指标,安全是软指标”,因为作业人员的经济利益是靠完成产量的多少而获得的,我同井下工人交谈强调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时,有的工人反驳说“照你说的做我就不挣钱”。同时,上级多数管理部门下基层检查也是既下通知又打招呼,资源整合煤矿为了检查合格,也停产整顿忙一阵,检查过后恢复了原来的面目,形成了应付检查的局面;煤矿自行组织的每旬工程质量验收也基本形成了规律,检查过后又不顾质量赶产量,形成了不良循环。

(四)安全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多种条件的限制和种种原因的影响,致使煤矿经济效益低、安全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的现象较为普遍。由于历史欠账多,整合前对安全的投入不足,整合后随有较大投入,但现在安全仍有欠帐现象,对支护、设备和技术的投入更显不足,这会造成更大的安全隐患。一些煤矿业主惟利是图,急功近利,对安全投入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想多出煤,又不想多花钱,就容易发生事故。资源整合煤矿和郑煤直管矿相比,整合矿井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弱。

二、措施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认识

煤矿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基本要求。公司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克服厌战、麻痹、侥幸心理,从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现实紧迫性,动员全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全力推进。特别是各资源整合煤矿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从安全生产的投入、教育培训、现场管理等各个方面入手,努力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真正做到生产安全,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

(二)严格各项制度的落实,降低伤亡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要全力降低伤亡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到严格管理。既要认真总结近年来煤矿安全生产上取得的成功经验,树立事故可控的信念。更要看到薄弱环节,特别是在制度的落实上还存在着差距,为此要抓好:

1、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实行“重典治安”,严肃查处各类煤矿违法生产行为,督促资源整合煤矿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肃查处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对事故矿井实施严查重处,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查处每一起事故。认真总结事故教训和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加强和改进工作方法,使资源整合煤矿从被动抓安全向本质安全转变,以达到预防和减少事故的目的。

2、整合煤矿要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真正做到“日监测、周报告、月分析”。

3、建立严格安全检查制度,全力整改安全隐患。一方面资源整合煤矿自身要重视安全生产,不仅要加强安全生产的硬件设备投入,更要抓好日常安全生产的检查,特别是对井下采掘进头、盲巷、废巷的通风瓦斯管理,对井下运输大巷、工作面的支护管理和危岩的处理,对水灾的预兆等都要严格的进行检查,制定好严密防范措施,确保生产安全。另一方面公司有关部门,政府煤炭行业主管部门和住矿检查站要加强对资源整合煤矿的日常安全检查,重点检查企业的采掘作业规程是否合理、通风设备设施是否完善、井下现场管理人员是否到位、特种作业人员是否配齐配足、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预案是否制定、井下的开采布局是否合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重大隐患制定专人负责的预案,确保隐患整改及时,从而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

4、资源整合煤矿要进一步针对煤矿的实际制定和完善煤矿采掘作业规程,并且按照规程要求切实加强有关管理人员的责任,真正按照规程操作。

(三)针对重点,解决难点,全面防范生产安全事故

当前,整合煤矿安全生产上伤亡事故发生的重点是顶板、瓦斯和水患三个方面,因此如何防范以上三个方面的伤亡事故,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顶板管理上,一是必须督促企业配齐配足专职顶板管理员,明确其具体的工作职责、工作时间、工作范围,分片分段加强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二是煤矿的操作工人必须按照作业规程,做到敲帮问顶,支护到位,成排成行,充填必须足实接顶,杜绝工作面现场空顶作业,冒险作业,在处理危岩时技术人员必须现场指挥,制定科学的方案措施方可进行,切实防止顶板事故;三是煤矿井下负责技术的矿长,必须对专职顶板员的工作和工人的支护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抽查,及时解决顶板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四是整合煤矿采面要全面推行“滑移支架”,确保支护到位。

在瓦斯治理上,一是资源整合煤矿必须按照“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十二字方针,全面制定煤矿的瓦斯治理方案,并严格按方案操作;二是整合煤矿所有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必须正常运行,其监控的范围、地点、时间必须按规程进行,并实行专人负责;三是加强通风设施的管理,严禁井下无风、微风作业,特别是要抓好掘进通风管理,防止瓦斯突然聚积;四是煤矿必须配齐配足瓦斯检查人员和瓦检设备,并严格按照规程加强瓦斯检测,真正做到“一班三检”、“一炮三检”,坚决杜绝瓦斯事故的发生;五是必须加强井下电器设备的管理,严禁井下电器失爆;六是严格井下掘进放炮作业瓦斯检查员的跟班,防止掘进过程中瓦斯事故的发生。

在水患治理上,煤矿必须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制定水患治理方案,特别是有水患威胁的矿井,必须对采空区,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制定科学的探放水措施、方案。井下探放水工作必须按方案进行,同时明确专人负责。在洪期要加强井上下值班管理,防止洪水对矿井的威胁。

(四)狠抓安全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当前从整合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来看,主要表现为煤矿管理人员安全知识溃乏,在具体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失误较多,不能够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的、科学的安排部署,从业人员自身素质较低,自我防护意识较差,“三违”现象严重,为此做好煤矿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公司主管部门和培训机构要依法强化对煤矿业主和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强化对《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煤矿安全生产规程的宣传教育,使取得资格和实际管理水平形成统一,真正提高煤矿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二是煤矿自身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特别是要针对各自煤矿的实际情况,按照操作规程逐条逐款培训到位,真正使工人既熟悉井下开拓布局情况,又真正做到遵章守纪,不违规操作,确保生产安全。从而降低伤亡事故的发生。

(五)建立健全监管协调工作机制,推进联合执法工作

整合煤矿各部门要密切协作和配合,充分发挥各种力量,形成合力,做好隐患治理工作,杜绝非法开采行为;共同督促煤矿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努力提高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开展煤矿质量标准化工作,加强现场管理,加大对隐患的排查、整改力度和事故查处力度,营造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安全约束激励机制,促进煤矿安全形势稳定。深化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完善安全基础设施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断改善煤矿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煤矿的防灾抗灾能力。

2012年6月

第二篇:浅谈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采矿定单10-4

周文峰

摘要:煤矿安全是煤矿生产的主题,是保障煤炭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前提。在生产中要积极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安全设备投入,为职工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达到安全生产的标准。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是个永恒的话题,只有建立长期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提高煤矿工人的文化素质和安全意识,煤矿安全工作才能步入高层次发展,做到真正的安全生产。

关键词:安全生产

问题

对策建议 一

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煤矿职工整体素质较低,影响安全生产

随着用工制度的改革,国有煤矿用工制度出现了正式工、合同工、轮换工、协议工、临时工等并驾齐驱的局面。多种形式用工制度,给安全生产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多层次职工队伍,新老接替不上去,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特别是占采掘一线70 %以上的协议工、合同工,大部分来自边远山区,不仅文化程度低,而且思想中普遍存在着“挣钱盖房,娶妻养娘”的小农经济思想,只想多干活、多挣钱,临时雇佣观念严重,对安全技术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表现为安全观念淡薄,个体防护意识差,加之矿工收入不高,造成许多合同工、协议工不安心井下工作。其次,煤矿管理干部,特别是区队长班组长这些“兵头将尾”基层管理人员,绝大部分是从积极肯干的生产工人中选拔上来的。他们在生产中能吃苦耐劳,有股蛮干劲头,但安全意识相对较差。他们当中有不少同志的头脑还存在着“煤矿不违章就出不了煤”的错误观念。还有,煤矿职工中许多老工人干活凭经验,靠感觉,有侥幸心理。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对他们约束不大,可执行,也可不执行。他们中有不少人的观点是“出了煤才能多挣钱,管他违章不违章”。特别是部分青年工人,由于受传统思想影响,认为干煤矿低人一等,不愿上班“,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对学技术不专心。有关院校地矿专业招生比例大幅下降,学校“招不进”、企业“分不来”、“留不住”的现象突出,煤矿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国有煤矿职工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技术人员仅占3%左右,地质、采矿、机电、通风与安全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小煤矿从业人员绝大多数为农民工,技术人才更为短缺。煤矿安全科研力量分散,产学研结合不紧密,人才流失严重,科研投入严重不足,研发基础设施落后,成果转化率低,安全基础理论、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煤尘爆炸、矿井突水机理及主要灾害预防与控制技术等研究滞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尚未形成完善的煤矿安全科技支撑体系。重生产轻安全,把规程、措施当做开工“护照”

随着煤炭企业走向市场,少数干部和工人产生了重生产、重效益、轻安全的思想,放松了对安全工作的领导与管理,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改革的关系。特别是当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不能坚持先安全后生产的原则,有些同志甚至认为产量是硬指标,多出煤才能多挣钱,质量是次指标,安全是软指标。尽管很多煤矿在职工中实行了安全风险抵押制度,但奖惩数额对职工收入影响甚小,对工人收入直接有影响的还是产量、进尺。煤矿质量标准化工作,不能保持在动态情况下的达标,养成了“九天松,一天紧,旬旬弄个合格品”的习惯。对于工作面开工前所要编写、贯彻的《作业程》、《技术措施》等,有些技术人员把其看作“护身符”和“开工护照”,所编规程大而全,针对性、实用性、指导性不强,工人记不住。在《作业规程》贯彻执行上,有些技术人员敷衍了事的念一遍,贯彻落实不到位,导致事故发生。安全机构撤并,安全管理力量消弱

为了生存和自身发展,不少煤炭企业在机构改革中将安全管理机构视为非生产部门而同其它部门合并,有的干脆撤消。对原有的安全管理人员大幅度精减,致使安全管理力量削弱。有的矿安全管理人员身兼数职,既是安监员,又是瓦检员,造成职责不清,监督不力,为事故发生埋下了隐患。由局派驻到矿的安监处与矿安检科合二为一,依附于企业,部分单位受双重领导,在履行职权方面有很多不利因素,人际关系的束缚更为严重,难以充分行使其权力。4 急功近利,短期行为严重,安全投入不足

短期行为严重、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安全投入不足是造成当前煤矿安全生产被动局面的关键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单位及集体、个人承包中短期行为所带来的负效应。具体表现在承包者只顾眼前利益,拼人力,拼设备,重生产,轻安全,“要煤要钱不要命”;生产任务完不成搞得工人只顾忙于生产,(采掘队工人每班工作10h 以上)精力疲惫不堪,致使无暇顾及安生;设备陈旧老化,机械人身事故

经常不断。二是煤炭产销失衡,经济效益上不去,安全技措资金严重短缺,致使在安全投入方面形成一个大的缺口,对安全设施无力更换,从而使事故隐患增加。还有安全技术管理和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所需资金,也远远适应不了安全生产的需要。另外,许多承包者招聘工人只讲身体条件,不管人员文化素质,有些煤矿领导认为,市场经济是不管用什么办法,只要把煤出出来就行”,因而增加了安全生产进一步好转的难度。5.地方政府监督严重缺位

煤矿行业虽然已经实现了市场化,符合经济发展大潮,但是完全的市场调节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市场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缺陷,这就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而煤矿安全事故频发很大程度上都归咎于地方政府职能的严重缺位,也即是说,政府对煤矿行业的宏观调控的力度不够大,方法不够科学,绩效不够明显。只要政府认真执行安全生产的相关法令,严格煤矿行业的市场准入,对于不具备生产能力和生产条件的生产者不予认可,不准生产,地方政府严格把关,那么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生产者就没有市场,虽然现在强调许多行业要放开市场准入,但对于关系社会稳定、人民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重要领域政府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严格准入制度,另一方面,如果政府经常组织检查煤矿安全设施对煤矿安全生产能力和生产条件进行评估,那矿难事故就不会那么容易发生了。但事实表明很多时候政府缺位了,仔细分析一下原因,不外乎有二:⑴不少地方官员自身腐败,对煤矿安全生产的检查只是当作走走过场而已,而且很多的政府公务人员采取各种方式投资入股,官商勾结,事实上充当了煤矿企业的保护伞。(2)不少地方政府错误的政绩观制约了政府职能的有效履行。不少地方政府仍以GDP的增长与否作为行政成效的评价标准,很多地方官员把GDP作为追求的目标,把煤矿企业创造的GDP作为提升晋级的基石,因此甘愿充当煤矿企业的保护伞。对煤矿企业的生产状况,安全状况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即使在事故发生以后,对遇难者家属的慰问和补偿似乎总是“迟来的爱”,因此某些地方政府职能的缺位也是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体系脆弱 和安全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对策建议

1.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督检查

事实上,只要管理者措施得力,监督得法,大多数的矿难是可以避免的或者说大多数矿难的损失是可以控制和被最小化的,因此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监督是至关重要的。“煤矿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煤炭工业的重要性和煤矿生产劳动的极度危险性,都要求政府在可持续煤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承担起义不容辞的公共责任。”

政府要积极推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进程,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鼓励吸收社会资本入股以充实大煤矿集团实力,增强我国煤矿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并鼓励大煤矿集团大煤矿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政府对大企业大集团走向世界提供必要的政治、外交支持,通过外交谈判、政治对话等方式争取更广阔的生产基地和新的矿源,政府要适当提高煤矿行业的门槛,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个人和企业不让进入,对安全措施不完善的企业要责令整改,对不具备安全生产能力的企业要坚决取缔,对个别企业胡干乱干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对违反安全生产法规条令的行为要坚决制止、严厉打击。并且不定时地组织进行抽样调查,对企业的安全设施进行认真检查和评估,并监督和鼓励企业更新生产设备、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能力。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充实地方财力,地方财政增大对煤矿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加安全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此外,“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及早建立煤矿事故预警和预防机制,对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重要环节及早预防,认真整改,有备才能无患,事故造成的损失要比安全生产投入和预防预警机制建设投入多得多。同时好要严格贯彻安全生产法规,加大事故惩罚力度,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2004年1月13日,《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开始执行,2005年1月1日新版的《煤矿安全规程》开始实施,加上以前颁布的其他条令,我国的安全生产立法应该是比较完善的,法令即立,重在执行,这些法规必须要严格执行。发生事故后要加大对遇难矿工家属的补偿力度,提高生产者赔偿金额,以督促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加大安全投入,重视安全问题。并且严肃惩治事故责任人,严格责任追究制。2.加快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当政府某些官员自身出现问题并无限滋长时,发生事故已成自然,政府既然在煤矿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政府自身的改革和建设也成为必然。具体而言,即是要加快政府自身的改革和建设,大力推进反腐败工作进程,杜绝任何形式的贪污腐败行为,政府工作人员和各级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摒弃以GDP增长与否作为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评价标准的错误政绩观,同时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煤矿安全生产出谋划策,为煤矿安全生产消除还存在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切实做到“该放的不越位,该管的不失位,职能明确不错位,承担责任不缺位”还要运用政府的号召力,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监督和激励机制,鼓励社会舆论监督煤矿生产,让更多的人共同关注和参与支持煤矿生产,对舆论媒体爆光的问题要及早整改和纠正,争取把险情扼杀在萌芽状态。

3.对生产经营和煤矿行业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的安全知识培训和考核

生产经营者在煤矿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很大程度上起着决定作用,生产者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身素质能力如何,直接关系着安全生产能否顺利进行,因此,努力培训和增强生产经营者的安全生产意识是重中之重,对生产经营者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和安全知识考核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大多数的煤矿从业人员没有专门的生产知识,没有接受高层次的教育,因而普遍缺乏安全生产技能,那么对这部分人进行安全生产技能的培训同样是必需的,使所有的从业人员只有基本上具备了安全生产知识和事故险情发生后逃生自救的能力,具备常规事故的处理能力和临危不乱、遇变不惊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拥有从业资格,准予上岗,这对于解决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和提高煤矿抵御事故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4.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抑制经济投资过快增长

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步骤,经济过热阻碍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自政府采取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后,我国经济开始平稳较快发展,物价也渐趋稳定,但传统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模式仍然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今年,物价可能会反弹,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仍然会持续上升,能源价格也可能会持续上扬,经济对煤矿的影响在今年不仅是存在的,其程度可能会进一步加深,因此经济体制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着力解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着重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坚持“五个统筹”、“五个坚持”,建立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努力改善能源利用和供需模式,降低煤矿生产的高额利润,完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缓解供需矛盾。

第三篇:小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范文)

近一个时期,全国煤矿重特大安全事故不断发生,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及全国人民的极大关注和高度重视。今年以来,国务院多次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如何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我省作为一个产煤大省,同时又是全国煤炭五大重灾区之一,省委省政府领导再三强调,要从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开放四川、法治四川、和谐四川”的高度审视安全生产工作,立足于四川煤矿安全生产的实际,以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解决我省煤矿安全的突出问题。在我省2203家煤矿中,90%以上是设计能力30万吨/年以下的小煤矿,这部分小煤矿数量多,分布广,安全生产条件差,矿工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为了深入了解我省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民革四川省委调研组于今年8月至9月到我省两个重点产煤市宜宾和广元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监管格局具有一定的弊端,制约着我省小煤矿安全生产

我国煤矿安全监管体制采取的是“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监管模式。在目前的煤矿安全监管体制下,除负责履行国家监察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外,省、市、县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也对煤矿安全管理负有职责。制定此政策的初衷是“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可以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共同抓好安全生产。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就成了多头管理、政出多门,乃至于意见分歧到无法统一的地步。

职能划分上,管理煤矿安全的不管生产,管理煤矿生产的不管安全,相互脱节,谁都管,但是谁都管不好。有些事,大家抢着做,比如培训工作,煤监局和安监局都设立了自己的培训机构,结果是多头培训,重复培训,混乱不堪;有些事,比如日常监管,由于各种原因,马虎草率,以发证代替监管,以罚款代替监管,一罚了事,留下大量真空地带和事故隐患。

人员设置上,煤监局集煤矿安全监察和管理、事故调查与批复权于一身,同时还负责煤矿安全设施的竣工验收,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等,是事实上的行业主管部门。但是按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煤监局编制,总共才2680人,监管煤矿28000多个。以四川煤监局川南分局为例,编制26人,监察范围覆盖了五个地市730多个煤矿。最远的从川南分局的驻地宜宾到泸州古蔺,单边行车时间长达12个小时。在这种情况下,安全监察机构往往是哪里出了事故它就出现在哪里,监管机构俨然只有处理善后的使命,与当初制度设计“关口”前移,重在“监察”的初衷背道而驰。

权责关系上,自国家煤炭工业局撤销后,煤矿安全监察局对煤矿既监察又管理,理应对煤矿事故的发生特别是煤矿安全监察中的渎职行为负有重要责任。但是由于煤监部门自己负责煤矿事故的调查又自己批复,不受任何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监督,这就造成了“国家监察”只有权利没有责任的现实。国家监察无

限的权利不承担相应的责任,而地方监管有限的权利却承担了无限的责任,只有责任的下放而没有权利的下放,这极大地伤害了地方工作的积极性。

2、人才匮乏成为影响小煤矿安全生产的一大软肋

据我们调查,目前我省小煤矿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安全管理人员严重不足,技术人才十分缺乏。从工人层面讲,小煤矿工人绝大多数来源于农民,具有很大的流动性、松散性,是我国产业工人中素质最差的群体。宜宾兴文的一个小煤矿,91个工人中初中生仅5人,文盲不低于20人,其余全是小学文化程度,大多数工人的安全知识主要依靠师傅传授。而这个矿在宜宾来说还是管理水平较好的,其它矿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由此可见,安全素质最低的人却从事着危险性最高的行业,安全保障实在令人堪忧。

从技术人才层面讲,一方面,和电力等其他高危行业相比,煤炭行业的待遇明显不合理,造成煤矿安全管理技术人员的大量流失,出现人才断层现象。另一方面,国家对煤炭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视不够,则是导致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重要因素。有关统计表明,国家原有的15所煤炭院校以往每年都要培养并派遣近万名采矿、选矿、通风安全和地质测量人才充实到生产第一线。但95年后,相当一批煤炭院校停招或更名,目前,全国每年招收的采矿地质专业新生只有500人左右,其中不少学生毕业后还并不愿意到煤矿工作。以广元市为例,近6年来未分配1名涉煤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而区县一级煤炭部门甚至连一个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都没有。我们认为,没有专业技术人才,或者几个矿共用一个工程技术人员的现象,对小煤矿的安全生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3、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过度生产,是小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直接原因

资源量小、基础差,决定了小煤矿安全投入不足。受以前乡镇村村办企业政策的影响,我省小煤矿数量十分庞大。宜宾市384家煤矿,小煤矿达378家,储量30万吨以下的就有150家。以一个储量56万吨的小煤矿为例,用较科学的手段进行管理(很多小煤矿往往无法达到)大概可以采出30万吨煤,而前期投入就需要六、七百万元。可见,小煤矿可采煤数量太少,如果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的规定投入办矿,矿主将没有多少利润可言。所以一个资源量小的煤矿从办矿初期就决定了它很可能是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小煤矿。

小煤矿投融资渠道小,负担重,投入主要靠自身积累。今年国家将拿出30个亿,作为增加煤炭行业安全生产投入的专项资金。其实这笔资金是用于国有大中型煤矿,对于小煤矿,国家不给予任何资金扶持。另一方面,由于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差,利润风险高,银行从保护自身利益的角度考虑,几乎所有商业银行均不向小煤矿提供贷款。目前,小煤矿的投入主要靠自身积累和民间资金的拆借,其投入成本非常高。另外,除了向国家上缴正常的税费外,工商、卫生、环保、工会等职能部门均在向小煤矿提供“服务”、收取费用,这进一步加重了小煤矿的负担。

国家电力短缺,加大了小煤矿的过度生产。我国近年来出现的电力短缺现象,进一步拉动了对煤的需求。从1997年到2004年,全国用电量翻了一番,煤作为火电的主要能源,需求量大增。去年我国产煤19.5亿吨,其中7-8亿吨是没有安全生产保障的煤,是靠企业过度生产出来的煤,是带血的煤。就我省来说,省内外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煤炭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煤价扶摇直上,在去年11月前后,吨煤的销售利润一度达到150元,如此大的暴利,对我省众多的小煤矿业主不顾安全,过度生产是最大的诱惑。

二、我们的对策和建议

1、理顺体制,建立煤矿安全监管联动互动机制

制度的问题是根本性的问题,只有制度问题解决了,才能够实现小煤矿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才能够步入小煤矿安全生产的良性循环。特别是在技术人员已十分匮乏的情况下,监管力量分布在国家监察、地方安监和行业主管几个部门,无法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更无法使监管形成合力。所以,我们建议在市县一级,整合煤矿安全监督管理资源,调整工作职能,由一个部门负责煤矿的安全管理,消除部门工作不协调,互相推诿扯皮的内耗因素。在区县煤矿监管部门建立安全技术总工程师负责制,设置专业技术职务,调配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煤矿安全、矿业秩序的监督管理工作,并建立安全监管与资源监管的互动联动机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工作。

2、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煤矿安全科研及专业人才的培训、培养

推进科技兴矿,将先进的科技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要加强安全生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充分利用和发挥全省科研机构和我省现有的煤矿安全专家的作用,依托科研机构和煤炭大中型企业的优势设立煤矿瓦斯防治研究所、科研中心,面向安全生产一线,研究解决煤矿安全生产面临的重大难题。建立技术服务体系,为全省煤矿瓦斯监测监控和联网、采煤方法和支护方法改革等工作服务。

培训方面,建议制定措施完善的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体系,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分地区、分专业培训的模式,改善培训方法,在全省增强培训力量,对全省煤矿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的培训,实行分层次、分类型,不分区域的强制化培训。对全员培训,建议参照发达国家的做法,由财政拨出专项资金,用于矿工的培训。同时在我省工科院校开设煤矿开采高级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程,对小煤矿现有的管理人员进行高级专业技术培训,培养适应小煤矿长期健康发展的高级管理人才。

专业人才的培养及保护方面,国家应尽快制定相关政策,建立对煤炭企业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分配和使用机制,为培养、选拔、使用各类安全专业人才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平台。如可以参照师范类院校前几年的作法,对报考涉煤专业并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学生在入学、就业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及资金鼓励。同时,要建立人才激励保护机制,以良好的环境、优厚的待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针对四川属于产煤大省,安全形势严峻的状况,建议单独

组建或在我省工科院校设置能源工程专业,培养造就更多的安全科技和管理人才,满足全省安全生产的需要。

3、整合资源,提高煤矿办矿规模,走集团化道路

前面我们已经谈到,小煤矿资源量小是导致安全投入不足的基础性原因,只有整合现有的小煤矿资源,提高办矿规模,安全投入才会有保障。建议坚决关闭非法开采、对矿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和对国有大矿安全生产影响严重的小煤矿。对矿产资源储量不能满足9万吨/年开采规模的小煤矿进行资源整合,鼓励有技术实力、资金实力的煤矿通过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能力,走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的道路。对一些资源储量不大,对规模化开发影响不大的小矿,责令其在划定的区域内限期开采闭坑。这里特别要说的是,目前许多小矿的联合均涉及到矿与矿之间区域采矿权的重新审批问题,按国土资源部门现有的政策,必须重新评估,然后进行招标、拍卖、挂牌,手续繁琐,时间冗长。建议我省国土资源部门出台相应措施,简便手续、减少时耗,如可采取让几家小煤矿先联合进行生产,再补办矿与矿之间区域采矿权手续的作法,以加快小煤矿规模化调整的步伐。

今年6月29日,国家正式公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煤炭工业新一轮改革正式启动。未来煤炭工业将以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主线,逐步淘汰小煤矿。对于我省现有的小煤矿来说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的道路,将是他们目前最佳的选择。

4、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小煤矿安全生产投入

今年1-6月,四川销煤3811万吨,其中,2772万吨则为乡镇小煤矿所开采。可以看到,小煤矿在我省煤矿中占的数量多、产值大,特别是在电煤紧张的情况下,小煤矿的产煤及时缓解了国民经济中各行各业用电紧张的状况,对社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然而在做出贡献的同时,国家对小煤矿没有一分钱的投入,各类商业银行均不向小煤矿贷款,小煤矿安全投入严重不足、事故不断。

我们建议国家调整相应的政策,将小煤矿纳入全国增加煤矿安全生产投入的总体规划来考虑。就四川来讲,应积极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等形式,鼓励小煤矿增加投入,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并经过相关部门评比,政府将安全生产条件好,信誉高的小煤矿推荐给银行发放贷款,使它们做大做强,良性发展,促进更多小煤矿改善条件、安全生产。同时省级有关职能部门应出台相关措施,要求市、县各级对应单位禁止向小煤矿乱收费,切实减轻小煤矿负担。

5、除上述针对性的建议外,我省小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还应从以下方面加强管理:

(1)加快煤矿安全法制建设和经济政策研究。近年来,煤矿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与之相适应的法制建设却严重滞后,建议尽快出台《四

川省安全生产条例》和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2)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发展非煤经济,用科学的发展观解决小煤矿的安全生产问题。政府虽然有关闭小煤矿的权利,但地方经济欠发达,县级财政对煤炭经济的依赖性大,所以地方政府在这一问题上往往执行力差。去年“12.29”事故后,宜宾兴文全县煤矿停产,今年上半年,县级财政从煤矿取得的规费收入是300多万,而去年同期是4000多万。我们建议制定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从煤炭行业退出的业主兴办非煤企业,实现煤炭经济的战略转移。鼓励开发煤炭下游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改善县域经济投资环境,发展特色经济,减小县级财政对煤炭经济的依赖程度。设立县级财源建设基金,重点支持县域经济向非煤产业发展和用于煤炭深加工项目的开发研究。

(3)严把“准入关”,培育和规范我省安全评价中介机构。安全评价作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安全评价中介机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培育和规范安全评价中介机构,要督促安全评价机构保持和不断提高资质水平,重点提高内部质量管理水平;要继续加强评价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安全评价工作质量;要加大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安全评价报告提出的整改措施在企业尽快得到落实;最后要进一步完善我省安全评价行业的自律机制,发挥协会在各评价机构与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的桥梁作用。

(4)加强工会组织和舆论的监督,完善小煤矿工人的社保等福利。我们要在全省加快所有煤矿企业特别是小煤矿企业工会组建步伐,同时加大新闻媒体和社会监督,省、市、县应建立举报制度,对事故隐患不整改、瞒报事故、违规生产等进行举报的行为进行奖励,对重大隐患、典型事故等进行曝光,努力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社会氛围。各级劳动社保部门要加大对小煤矿工人养老、工伤等险种投保情况的查处力度,要在小煤矿中强制实施社保制度,使从业的农民真正成为产业工人,切实保障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和生命安全。

煤炭是我省的主体能源,煤炭工业是我省重要的基础产业。改革开放20多年来,煤炭从数量上保障了我省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但在安全方面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由于我省小煤矿数量大,煤矿总体生产力水平低,安全生产基础薄弱,部分地方和单位责任不落实,投入和防范措施不到位,加之市场供需等因素的影响,全省煤矿安全生产的形势是严峻的。煤矿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我们要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严峻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坚持做到不符合安全规定的不生产,坚决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用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促进我省小煤矿安全生产,提升小煤矿社会形象,从根本上改变小煤矿安全生产面貌,推动我省煤炭工业快速、持续发展。

第四篇:当前吉林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吉林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学习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吉林煤矿安全监察局常天明

(2008年11月10日)

根据吉林煤监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调研阶段安排意见,从11月5号至11月8号,我们对通化矿业集团公司、杉松岗矿业集团公司、白山监察分局等单位就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向机关有关处室、延边监察分局、辽源监察分局、吉林站及大的煤矿企业发出调查问卷20份。通过问卷和调研,基本了解全省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吉林省煤矿基本现状

吉林省煤矿自然灾害严重,瓦斯、煤尘、顶板、水、火等自然灾害俱全,在全国96个矿务局中,有16个矿务局被国家确定为重灾局,其中包括我省辽源、通化两个矿业集团。小煤矿多数为开采边角煤和复采区,而且是一个缺煤省。除松源外,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白城、延边等八个市(州)均有煤矿分布。

现有矿井326 处,生产能力4245万吨。其中,生产能力在120万吨以上矿井9处; 能力在30 万吨至120万吨矿井20处;不足30万吨的 297处。国有重点煤矿共有 4个行政矿区、26处矿井;其中 30万吨以上矿井 20 处,不足 30万吨矿井6处。2007年原煤总产量实际完成3001 万吨;其中,国有重点煤矿完成1579万吨,国有地方煤矿完成452万吨,乡镇集体煤矿完成970万吨。

二、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煤矿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井小生产能力低

一是煤矿井型小,按2008年以前的实际产量计算(每年不到3000万吨),平均一个矿不到10万吨,全省的产量不如外省的一个矿。大多数小煤矿整合后能力只能达到4万吨/年。二是煤矿生产工艺落后,机械化程度低。除了辽源、珲春几个大的局外,几乎谈不到什么机械化。多数乡镇煤矿基础条件差,使用木支护,仍在采用已被淘汰的生产支护工艺,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例如占全省三分之一产量的白山市多数矿几乎无壁式开采,仅通化矿业集团个别工作面实行机械化开采。使用旧法采煤,工人劳动强度大,安全可靠性差。

2、煤矿职工素质低。

据调查,在我省10万煤矿职工中,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3000人,不到3%。绝大部分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且是采掘工。在中专以上人员中,懂专业技术的又很少。有的矿主要负责人虽经过培训,但实际上仍不具备安全管理资质。根本不懂井下生产、技术、安全管理。

例如白山辖区现有从业人员15850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829人;在乡镇煤矿的5925人中,文盲就有452人,接近10%。杉松岗矿业集团1301名从业人员中,本科毕业只有7人。

3、非法违法生产时有发生。

一是发生在资源整合矿井。主要是资源整合矿井存在观望思想和个别地方对省资源整顿关闭政策理解有偏差,存在畏难情绪,责任不落实,加之部门之间协调不力、审批环节繁琐,导致资源整合工作进度较慢,导致一些整合煤矿非法生产。截至目前,全省101处整合矿井中,只有20多处矿井审批了安全专篇。这些矿井在资源整合过程中违法违规生产现象较为严重。有的整合主体矿井利用原有系统,不能满足整合提高的需要;有的矿井在新采矿许可证未办好、老证过期的情况下仍进行采掘活动;部分改扩建项目不按批准的方案施工,有的煤矿存在着边建设边生产现象;在今年目前为止发生的46起事故中,非法生产就发生一起重大事故,死亡17人。而且整合矿井维修发生事故也不排除有非法生产发生事故的可能。二是部分矿井隐瞒作业地点和事故隐患,存在违规和“三超”现象;例如通化市锟鹏煤矿煤矿安全机构10月28日监察时,打假闭隐瞒作业地点。

4、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不落实。安全投入不足,特别是一些乡镇煤矿,在安全投入上舍不得花钱,技术手段落后,设施设备简陋,防范抵御事故灾害的能力低下;一些企业安全基础管理薄弱,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落实,甚至形同虚设,“三违”现象屡禁不止、熟视无睹;隐患排查治理有的甚至搞形式、走过场,应付检查、自欺欺人。

5、政府监管责任还需进一步落实

从政府监管主体责任落实来看,一是对安全监管工作重视不够,在机构建设、人员配置、执法检查、隐患排查、责任追究等方面还有不到位的地方。一是机构设置不尽合理,工作机制不够理顺。全省7个产煤市州,地方煤矿监管部门有的设在市安监局,有的设在市经委,有的设在市煤炭局。机构设置五花八门,上下不对口、工作侧重点不一致,协调配合难度大,在县区落实也不一致。二是人员、经费、装备不足,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受编制限制,政府机关行政人员只减不增,所以监管部门缺少煤矿安全生产的采掘、通风、机电、管理等专业人员。像白山市监管局人头费500元/年,经费严重不足,缺乏必要的检测仪器,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基层安监机构相关装备、设备、资金不足等问题就更为突出。三是执法力度不够,安全监管工作压力大。受地方经济发展和软环境治理影响,地方安全监管工作压力很大,执法力度不够。例如,白山市的江源区,煤炭产业对财政的贡献率为70%,关停一个煤矿,涉及到了财政税收、人员就业和安全稳定。而这种水平的煤矿,隐患永远存在,整改也是长期的任务,唯有关停。监管部门日常管理工作压力大,阻力大。如果煤矿存在重大隐患生产,按国务院446号令应责令停产整顿,处50万—200万元罚款,在白山市各县区很难执行,造成煤矿井下隐患长期存在,整改无休无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事故也就频繁发生。

6、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执法效能有待加强

随着责任追究力度的加大,个别监管监察人员存在畏难情绪,加之部门之间协调有一定问题,导致责任不落实的情况。一是个别地方安全监察机构下达的监察意见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落实、不反馈或整改不力现象,有抵触情绪;二是个别人认为干的工作越多,可能责任越大;三是部分监管部门对下达的执法行为缺乏必要的督促落实和不好落实的情况,违法违规采掘活动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制止;四是安全生产联合执法运行机制不协调,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在查处超层越界、假密闭、假工作面以及火工品管理等关键上收效甚微,联合执法没有真正做到“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对一些比较重大、棘手的问题,有关部门不愿真正触及,甚至以“责任明确、牵头明确”为借口,敷衍塞责,绕道而行。

三、加强和改进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思想认识和责任不落实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胡锦涛总书记在论述为什么要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中指出:当前我国发展的总形势是好的,但面临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劳动就业,安全生产问题,群体事件等这些问题都应该解决。总书记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讲到安全生产问题是一个科学发展观的问题。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发展的动力依靠人,坚持安全发展才是科学发展。要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煤矿企业上水平,不能让那些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用煤矿工人的生命去发展,不能不顾子孙后代,不能有地就占,有煤就挖,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发展。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安全生产工作。针对当前我省煤矿安全生产主要存在的问题,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解决思想认识的问题;解决个别人对科学发展认识不足,存在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缺乏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作风飘浮、工作不扎实的问题;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监管不力、责任不落实等问题,真正把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严把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批关。目前一个时期正是安全生产许可证换证期,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换证的大好机会,对那些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坚决不能发证;对已经发证但安全条件滑坡的煤矿也要采取措施,使其持续达到办证标准。对达不到标准的,坚决暂扣或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

3、加大监察执法力度,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把遏制重特大事故,作为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中心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要求已经很明确,安全发展才是科学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以人为本,主动出击,遏制重特大事故,坚持安全第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职责,加大安全监察执法力度,严格执法,秉公执法。对那些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煤矿,该罚的罚,该停的停。对那些以各种名义非法违反生产的煤矿,建议地方政府该关闭的关闭,绝不姑息迁就。对一些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必须盯住不放,跟踪到底。不能一查了之、留下后患。

4、继续打好瓦斯治理煤矿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

一是贯彻落实瓦斯治理“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16字方针;二是加快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进度。规范和简化行政审批手续、程序,对煤矿整合项目审批建立部门联合审批机制或联合审批办公制度,加快推进整合项目顺利实施。

5、深化隐患排查治理,防止走过场。省、市州都要按照国务院关于“隐患治理年”的总体部署和百日督查专项行动要求,立足于治大隐患、防大事故,将隐患排查治理作为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持之以恒地抓下去,确保抓出成效。省有关部门要督促各市州进一步对所辖煤矿开展隐患排查、明确责任,加强监管,督促落实,确保隐患整改到位、“隐患治理年”的各项工作要求落实到位。要把瓦斯治理和防治水作为工作的重点,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巩固百日督查成果。切实把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落到实处,防止出现事故反弹,6、变煤矿招工为招生。针对煤矿职工目前状况,煤矿企业应把招工变为招生。煤矿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有针对性将所需人员选送到各类学校进行培训,提高业务技能,更好地适应煤矿工作需要。同时各有关部门也要健全完善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体系,改进培训方法,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实行分层次、分类型的强制培训,提高培训效果。加强小煤矿安全技术培训,确保管理和技术人员符合煤矿安全生产相关资质要求,使其逐步提高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加强煤矿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保护。

7、进一步明确安全监察职责,提高安全监管监察效能。

国家虽然在国办79号文明确 “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相关职能,但有些工作尚不明确,应出台这方面的细则,进一步规范和明确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工作职责。督促地方政府落实安全监管人员编制、办公设施、经费及必要的装备,确保安全监管职责全面履行到位。规范煤矿安全监察如何监察和定位,特别是对地方政府监督指导怎么开展,推进执法到位和“两个主体责任”的落实。建议国家尽快修改出台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第五篇:南方草地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南方草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南方草地资源优势

①水热条件好,单位面积生产力高;牧草生长期长,经改造可形成常绿草地带,可全年放牧,饲草供应较平衡;

②基本上无雪灾、旱灾、风灾等自然灾害,发展草地畜牧业的风险小,易于改造; ③适于发展农牧结合型持续农业。

④南方草山草坡蕴藏着巨大生产潜力,如能集中力量开发,将成为第三个草食畜牧业基地,投资回报率高。

(2)存在问题

由于南方草地畜牧业起步晚,加之多年来传统观念的束缚和生产条件的限制,南方草地资源开发尚存在一 些问题。

①南方草地分布较零散,畜牧业发展方向尚未完全解决;

②地形起伏,交通不便,草地利用率低,且发展不平衡;

③自然牧草质量较差,人工栽培牧草受限制;

④草地分布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差,政府投资力度不够,政策方面尚不完善。

(3)相关对策

① 国家将南方草地列为加大开发力度的一项后备农业自然资源,并组织编制南方草地资源总体开发规划。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每个区域草地开发的具体规划结构及畜产品生产指标与技术体系,同时考虑畜产品加工基地及销售体系的建设,以及相应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② 建议中央像支持北方牧区草地畜牧业那样, 设立南方草地资源开发基金, 财政上开一个户头, 对南方草地资源的开发予以支持, 各省区在使用这项经费时, 应给予配套, 并应建立相对应的专项基金。

③ 加大南方各省区草原执法力度, 认真而系统地组织各级人民政府制定贯彻草原法!的条例, 使草地管理真正走上以法管理的轨道。为此, 加强各级人民政府对草地畜牧业的领导及草地管理机构的建设、草地监理机构和队伍的建设, 真正做到各级政府都设有专门机构, 县有中心, 乡有站, 村有兽医。从而彻底改变现有管理能力不能满足开发建设需要的被动局面。

④我国南方草地畜牧业的大力发展必将改变目前业已形成的区域畜产品组成的结构和规模, 也行将改变我国整体的畜产品结构和供求关系, 以及我国畜产品的进出口结构、规模及水平。为此, 在制定南方草地畜牧业开发规划的同时, 要全面考虑我国畜产品供求现状及发展趋势, 以及与我国有畜产品进出口贸易往来的国际畜产品供求市场的发展态势, 全面考虑南方草食性畜产品加工转化基地的建设计划与规划。

下载资源整合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资源整合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海洋渔业安全生产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析海洋渔业安全生产存在问题及对策安全生产工作历来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的问题,它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大局的稳定。近几......

    我国安全生产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安全生产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安全生产的现状 ***、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完善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做好杨公庙乡安全生产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安全生产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管理工作。安全生产工作开展的如何,将直接影响整个安全生产......

    罗城镇煤矿安全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罗城镇煤矿安全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罗城镇副镇长 刘华安 罗城镇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幅员面积95平方千米,辖26个村3个社区,人口5万多人,经济总量占全县1/10,煤炭和卤盐是镇上......

    乡镇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对策

    贵州省乡镇煤矿经过1998年以来的“关井压产”和多次整改,安全生产设备投入明显增强,大多数煤矿已形成了正规的壁式采煤方法,煤矿生产规模和安全生产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

    潢川县文化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专题

    潢川县文化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潢川历史悠久,早在八千年前,潢川人民繁衍生息,劳动在这块土地上,潢川县成为县、郡、州、专治所,豫东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境内的张集......

    林木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林木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林地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森林资源的载体和基础。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加强林业资源的管......

    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安全生产事关国家和人民利益,事关社会安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