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镇煤矿安全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3 23:35: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罗城镇煤矿安全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罗城镇煤矿安全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罗城镇煤矿安全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罗城镇煤矿安全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罗城镇副镇长

刘华安

罗城镇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幅员面积95平方千米,辖26个村3个社区,人口5万多人,经济总量占全县1/10,煤炭和卤盐是镇上“黑”“白”两大资源,拥有股分制煤炭企业5个,其中县级煤矿3个、乡镇煤矿2个,年产量43万吨,煤矿安全监管责任大、难度也大。煤矿安全监管是我镇安全生产监管的重点,下面就存在的问题和我们的对策作简要发言。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企业主体责任意识依然淡薄,主要表现在安全监管的力度不够。

1、企业安全意识淡薄仍然是当前煤矿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纵观近年来的安全生产事故,无不与思想麻痹、重生产轻安全、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等因素有关。随着煤炭价格的不断上涨,煤炭行业已成为暴利行业,煤矿特别是一些个体煤矿,为了利益“拼命”下达产量指标,工人为了挣钱“拼命”生产,两个“拼命”是造成事故的直接根源。

2、从法律角度看,违法后责任追究的力度太轻,也是煤矿老板安全主体责任差的原因之一,无论发生多大的事故,矿主承担刑事责任的高限仅为7年有期徒刑,而且多数老板刑期间被保外就医,照样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甚至照样当老板。

因此,在如此情况下,形成了政府抓安全,企业抓生产,使安全 与生产对立起来。企业往往弄虚作假应付政府的安全监管,侥幸心里在生产中占了上风。

(二)从业人员素质低,安全意识差,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低。

1、煤炭行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培训只能听听,考试往往找人代替,专业人才更是匮乏,知识结构也不合理,严重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特别是乡镇煤矿,专业人才奇缺,管理层几乎没有大中专以上专业人才,部分管理人员文化程度还相当低,不少竟是文盲,不懂规程,难以实施有效管理。

2、煤矿固定工减少,现在大量使用的是农民合同工和轮换工,部分煤矿为减负降本,几乎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可以说是低素质的人在从事高危险、高难度的工作。

3、为了减少开支,煤矿企业采取区域性生产承包,根本不太重视管承包中的安全监管,也埋下了事故安全隐患。

(三)基础薄弱,超能力生产。

我镇青狮煤矿近几年发生了两次不该发生的事故就说明这一点,本来是乡镇煤矿,规模相对较小,采掘通道相对窄小些,属于基础薄弱,虽然经过几次技改仍与大煤矿存在差距,安全投入与监管措施根本不能同大煤矿相比拟,因此导致两次顶板工事故发生。

(四)煤矿安全管理没有形成长效机制。

有些煤矿矿长变化大,一年一换,都是聘用,资质名不符实,短期培训拿到资格证的多,科班出身的少,有的矿长有经验而无理论,不能高瞻远瞩;有的有理论却无实践经验,中看不中用。乡镇煤矿事 故多发,其主要原因是矿业秩序混乱,但追根溯源是管理体制的不适应。

二、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队伍建设,理顺管理体制。

1、我县向煤矿派驻住矿安监员是可以推而广之的做法。但是驻矿安监员如何加强管理,如何考核,还得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要把煤矿安监队伍建设列入考核地方政府安全工作的一项内容,也作为考核领导干部重视安全工作的一项指标。

2、为了切实加强煤矿监管队伍建设,要积极解决煤矿管理部门的编制、经费、办公场所、车辆、工资等问题,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同时,进一步理顺监管体制,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压死责任,确保建设一支力量充实、责权利统一、精干高效的监管队伍,真正形成政府督办、部门监管、企业负责的工作格局,确保煤矿监管体制的良性运行。

3、深化煤矿生产管理体制,探索实行“矿管分离”。煤矿企业的出资人拥有企业,是大股东,可以担任董事长,但不一定要参与煤矿的生产经营管理(特别是存在重大危险源的矿井),全面实行矿长负责制。煤矿企业的出资人只是企业的“股民”,有对企业的经营监督权,但无权干涉煤矿生产管理,是企业的合法受益者。

(二)坚决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增强企业安全监管自觉性。

1、建议重新修订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大经济处罚和刑事责任的追究力度,对重特大事故的主要责任人施以重刑,让企业主感到 死不起人、不敢死人,使安全意识真正溶入其灵魂。

2、强化煤矿生产现场管理,以班组为安全生产责任单元,建立矿长跟班制度、矿长交接班制度、班组专职安全监督员制度;每班至少设一名专职安全检查员,跟班巡回检查存在的隐患并督促及时整改,做到解决隐患不出班。煤矿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引导煤矿企业自我完善、自我提高,逐步形成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的氛围。

(三)加大检查力度,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遏制事故重在消除隐患,必须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上下功夫。

1、安全检查要改变通知时间、地点的检查方式,常规巡查和突击性检查相结合,严防煤矿企业弄虚作假应付检查;同时倡导煤矿不要怕检查,通过检查出找出问题是好事,应该欢迎检查。

2、检查要细化和广覆盖,而且要重视检查人员的素质提高,比如定期开展检查人员技能培训评比等活动。查出的隐患问题要“回头看”,跟踪督察整改情况,确保检查的质量和效果,严防检查走过场。

3、要建立隐患责任追究制度,解决只是事后处理的倾向;要对各类事故隐患进行“量刑”,视情节给予经济处罚、停产或关闭;情节严重的按事故立案调查,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要把责任人处理在事故前,逐步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意识,真正做到安全监管“关口前移”。

(四)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煤矿健康发展。

1、建立“科技兴安”机制,进一步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研制和推广力度;靠科技进步淘汰危及安全生产的落后技术和工 艺,提高煤矿企业的防灾和抗灾能力。

2、研究激励机制,提倡工人搞技改、提建议。不能小看工人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

3、三是建立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机制,始终把安全质量标准化作为煤矿企业的生产条件,任何时候达不到安全质量标准的煤矿都不准组织生产,从而把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贯穿煤矿生产管理的全过程。

4、建立重点监控机制,根据煤矿自然灾害特点分类管理。作为煤炭企业必须清楚掌握煤矿的灾害特点、生产现场安全状况和主要危险源;县级以上煤矿管理部门必须清楚掌握各地区灾害特点,受水、火、瓦斯等重大自然灾害威胁的矿井等,以此分类制定监管措施,并按受灾程度分级管理。受水、火和瓦斯影响的矿井要重点监控,严看死守,跟踪管理,从而科学分配监管精力,实现科学管理。

(五)建立“一票否决”机制。

要将安全生产列入考核干部和有关部门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其考核结果对干部的任用和部门实绩实行一票否决。

煤矿安全监管是我们安全生产监管的重点,一方面煤矿事故影响大、危害大,另一方面煤矿监管难、力量不够,直接影响到监管的效果。我们只有不遗余力,不断深化监管措施和提高监管水平,才能极大的减少煤矿企业事故发生的频率和破坏强度。

2011-11-8 5

第二篇:浅谈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采矿定单10-4

周文峰

摘要:煤矿安全是煤矿生产的主题,是保障煤炭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前提。在生产中要积极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安全设备投入,为职工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达到安全生产的标准。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是个永恒的话题,只有建立长期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提高煤矿工人的文化素质和安全意识,煤矿安全工作才能步入高层次发展,做到真正的安全生产。

关键词:安全生产

问题

对策建议 一

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煤矿职工整体素质较低,影响安全生产

随着用工制度的改革,国有煤矿用工制度出现了正式工、合同工、轮换工、协议工、临时工等并驾齐驱的局面。多种形式用工制度,给安全生产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多层次职工队伍,新老接替不上去,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特别是占采掘一线70 %以上的协议工、合同工,大部分来自边远山区,不仅文化程度低,而且思想中普遍存在着“挣钱盖房,娶妻养娘”的小农经济思想,只想多干活、多挣钱,临时雇佣观念严重,对安全技术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表现为安全观念淡薄,个体防护意识差,加之矿工收入不高,造成许多合同工、协议工不安心井下工作。其次,煤矿管理干部,特别是区队长班组长这些“兵头将尾”基层管理人员,绝大部分是从积极肯干的生产工人中选拔上来的。他们在生产中能吃苦耐劳,有股蛮干劲头,但安全意识相对较差。他们当中有不少同志的头脑还存在着“煤矿不违章就出不了煤”的错误观念。还有,煤矿职工中许多老工人干活凭经验,靠感觉,有侥幸心理。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对他们约束不大,可执行,也可不执行。他们中有不少人的观点是“出了煤才能多挣钱,管他违章不违章”。特别是部分青年工人,由于受传统思想影响,认为干煤矿低人一等,不愿上班“,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对学技术不专心。有关院校地矿专业招生比例大幅下降,学校“招不进”、企业“分不来”、“留不住”的现象突出,煤矿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国有煤矿职工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技术人员仅占3%左右,地质、采矿、机电、通风与安全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小煤矿从业人员绝大多数为农民工,技术人才更为短缺。煤矿安全科研力量分散,产学研结合不紧密,人才流失严重,科研投入严重不足,研发基础设施落后,成果转化率低,安全基础理论、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煤尘爆炸、矿井突水机理及主要灾害预防与控制技术等研究滞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尚未形成完善的煤矿安全科技支撑体系。重生产轻安全,把规程、措施当做开工“护照”

随着煤炭企业走向市场,少数干部和工人产生了重生产、重效益、轻安全的思想,放松了对安全工作的领导与管理,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改革的关系。特别是当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不能坚持先安全后生产的原则,有些同志甚至认为产量是硬指标,多出煤才能多挣钱,质量是次指标,安全是软指标。尽管很多煤矿在职工中实行了安全风险抵押制度,但奖惩数额对职工收入影响甚小,对工人收入直接有影响的还是产量、进尺。煤矿质量标准化工作,不能保持在动态情况下的达标,养成了“九天松,一天紧,旬旬弄个合格品”的习惯。对于工作面开工前所要编写、贯彻的《作业程》、《技术措施》等,有些技术人员把其看作“护身符”和“开工护照”,所编规程大而全,针对性、实用性、指导性不强,工人记不住。在《作业规程》贯彻执行上,有些技术人员敷衍了事的念一遍,贯彻落实不到位,导致事故发生。安全机构撤并,安全管理力量消弱

为了生存和自身发展,不少煤炭企业在机构改革中将安全管理机构视为非生产部门而同其它部门合并,有的干脆撤消。对原有的安全管理人员大幅度精减,致使安全管理力量削弱。有的矿安全管理人员身兼数职,既是安监员,又是瓦检员,造成职责不清,监督不力,为事故发生埋下了隐患。由局派驻到矿的安监处与矿安检科合二为一,依附于企业,部分单位受双重领导,在履行职权方面有很多不利因素,人际关系的束缚更为严重,难以充分行使其权力。4 急功近利,短期行为严重,安全投入不足

短期行为严重、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安全投入不足是造成当前煤矿安全生产被动局面的关键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单位及集体、个人承包中短期行为所带来的负效应。具体表现在承包者只顾眼前利益,拼人力,拼设备,重生产,轻安全,“要煤要钱不要命”;生产任务完不成搞得工人只顾忙于生产,(采掘队工人每班工作10h 以上)精力疲惫不堪,致使无暇顾及安生;设备陈旧老化,机械人身事故

经常不断。二是煤炭产销失衡,经济效益上不去,安全技措资金严重短缺,致使在安全投入方面形成一个大的缺口,对安全设施无力更换,从而使事故隐患增加。还有安全技术管理和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所需资金,也远远适应不了安全生产的需要。另外,许多承包者招聘工人只讲身体条件,不管人员文化素质,有些煤矿领导认为,市场经济是不管用什么办法,只要把煤出出来就行”,因而增加了安全生产进一步好转的难度。5.地方政府监督严重缺位

煤矿行业虽然已经实现了市场化,符合经济发展大潮,但是完全的市场调节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市场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缺陷,这就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而煤矿安全事故频发很大程度上都归咎于地方政府职能的严重缺位,也即是说,政府对煤矿行业的宏观调控的力度不够大,方法不够科学,绩效不够明显。只要政府认真执行安全生产的相关法令,严格煤矿行业的市场准入,对于不具备生产能力和生产条件的生产者不予认可,不准生产,地方政府严格把关,那么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生产者就没有市场,虽然现在强调许多行业要放开市场准入,但对于关系社会稳定、人民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重要领域政府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严格准入制度,另一方面,如果政府经常组织检查煤矿安全设施对煤矿安全生产能力和生产条件进行评估,那矿难事故就不会那么容易发生了。但事实表明很多时候政府缺位了,仔细分析一下原因,不外乎有二:⑴不少地方官员自身腐败,对煤矿安全生产的检查只是当作走走过场而已,而且很多的政府公务人员采取各种方式投资入股,官商勾结,事实上充当了煤矿企业的保护伞。(2)不少地方政府错误的政绩观制约了政府职能的有效履行。不少地方政府仍以GDP的增长与否作为行政成效的评价标准,很多地方官员把GDP作为追求的目标,把煤矿企业创造的GDP作为提升晋级的基石,因此甘愿充当煤矿企业的保护伞。对煤矿企业的生产状况,安全状况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即使在事故发生以后,对遇难者家属的慰问和补偿似乎总是“迟来的爱”,因此某些地方政府职能的缺位也是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体系脆弱 和安全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对策建议

1.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督检查

事实上,只要管理者措施得力,监督得法,大多数的矿难是可以避免的或者说大多数矿难的损失是可以控制和被最小化的,因此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监督是至关重要的。“煤矿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煤炭工业的重要性和煤矿生产劳动的极度危险性,都要求政府在可持续煤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承担起义不容辞的公共责任。”

政府要积极推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进程,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鼓励吸收社会资本入股以充实大煤矿集团实力,增强我国煤矿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并鼓励大煤矿集团大煤矿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政府对大企业大集团走向世界提供必要的政治、外交支持,通过外交谈判、政治对话等方式争取更广阔的生产基地和新的矿源,政府要适当提高煤矿行业的门槛,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个人和企业不让进入,对安全措施不完善的企业要责令整改,对不具备安全生产能力的企业要坚决取缔,对个别企业胡干乱干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对违反安全生产法规条令的行为要坚决制止、严厉打击。并且不定时地组织进行抽样调查,对企业的安全设施进行认真检查和评估,并监督和鼓励企业更新生产设备、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能力。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充实地方财力,地方财政增大对煤矿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加安全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此外,“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及早建立煤矿事故预警和预防机制,对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重要环节及早预防,认真整改,有备才能无患,事故造成的损失要比安全生产投入和预防预警机制建设投入多得多。同时好要严格贯彻安全生产法规,加大事故惩罚力度,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2004年1月13日,《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开始执行,2005年1月1日新版的《煤矿安全规程》开始实施,加上以前颁布的其他条令,我国的安全生产立法应该是比较完善的,法令即立,重在执行,这些法规必须要严格执行。发生事故后要加大对遇难矿工家属的补偿力度,提高生产者赔偿金额,以督促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加大安全投入,重视安全问题。并且严肃惩治事故责任人,严格责任追究制。2.加快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当政府某些官员自身出现问题并无限滋长时,发生事故已成自然,政府既然在煤矿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政府自身的改革和建设也成为必然。具体而言,即是要加快政府自身的改革和建设,大力推进反腐败工作进程,杜绝任何形式的贪污腐败行为,政府工作人员和各级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摒弃以GDP增长与否作为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评价标准的错误政绩观,同时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煤矿安全生产出谋划策,为煤矿安全生产消除还存在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切实做到“该放的不越位,该管的不失位,职能明确不错位,承担责任不缺位”还要运用政府的号召力,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监督和激励机制,鼓励社会舆论监督煤矿生产,让更多的人共同关注和参与支持煤矿生产,对舆论媒体爆光的问题要及早整改和纠正,争取把险情扼杀在萌芽状态。

3.对生产经营和煤矿行业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的安全知识培训和考核

生产经营者在煤矿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很大程度上起着决定作用,生产者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身素质能力如何,直接关系着安全生产能否顺利进行,因此,努力培训和增强生产经营者的安全生产意识是重中之重,对生产经营者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和安全知识考核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大多数的煤矿从业人员没有专门的生产知识,没有接受高层次的教育,因而普遍缺乏安全生产技能,那么对这部分人进行安全生产技能的培训同样是必需的,使所有的从业人员只有基本上具备了安全生产知识和事故险情发生后逃生自救的能力,具备常规事故的处理能力和临危不乱、遇变不惊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拥有从业资格,准予上岗,这对于解决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和提高煤矿抵御事故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4.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抑制经济投资过快增长

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步骤,经济过热阻碍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自政府采取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后,我国经济开始平稳较快发展,物价也渐趋稳定,但传统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模式仍然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今年,物价可能会反弹,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仍然会持续上升,能源价格也可能会持续上扬,经济对煤矿的影响在今年不仅是存在的,其程度可能会进一步加深,因此经济体制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着力解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着重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坚持“五个统筹”、“五个坚持”,建立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努力改善能源利用和供需模式,降低煤矿生产的高额利润,完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缓解供需矛盾。

第三篇:当前吉林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吉林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学习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吉林煤矿安全监察局常天明

(2008年11月10日)

根据吉林煤监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调研阶段安排意见,从11月5号至11月8号,我们对通化矿业集团公司、杉松岗矿业集团公司、白山监察分局等单位就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向机关有关处室、延边监察分局、辽源监察分局、吉林站及大的煤矿企业发出调查问卷20份。通过问卷和调研,基本了解全省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吉林省煤矿基本现状

吉林省煤矿自然灾害严重,瓦斯、煤尘、顶板、水、火等自然灾害俱全,在全国96个矿务局中,有16个矿务局被国家确定为重灾局,其中包括我省辽源、通化两个矿业集团。小煤矿多数为开采边角煤和复采区,而且是一个缺煤省。除松源外,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白城、延边等八个市(州)均有煤矿分布。

现有矿井326 处,生产能力4245万吨。其中,生产能力在120万吨以上矿井9处; 能力在30 万吨至120万吨矿井20处;不足30万吨的 297处。国有重点煤矿共有 4个行政矿区、26处矿井;其中 30万吨以上矿井 20 处,不足 30万吨矿井6处。2007年原煤总产量实际完成3001 万吨;其中,国有重点煤矿完成1579万吨,国有地方煤矿完成452万吨,乡镇集体煤矿完成970万吨。

二、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煤矿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井小生产能力低

一是煤矿井型小,按2008年以前的实际产量计算(每年不到3000万吨),平均一个矿不到10万吨,全省的产量不如外省的一个矿。大多数小煤矿整合后能力只能达到4万吨/年。二是煤矿生产工艺落后,机械化程度低。除了辽源、珲春几个大的局外,几乎谈不到什么机械化。多数乡镇煤矿基础条件差,使用木支护,仍在采用已被淘汰的生产支护工艺,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例如占全省三分之一产量的白山市多数矿几乎无壁式开采,仅通化矿业集团个别工作面实行机械化开采。使用旧法采煤,工人劳动强度大,安全可靠性差。

2、煤矿职工素质低。

据调查,在我省10万煤矿职工中,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3000人,不到3%。绝大部分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且是采掘工。在中专以上人员中,懂专业技术的又很少。有的矿主要负责人虽经过培训,但实际上仍不具备安全管理资质。根本不懂井下生产、技术、安全管理。

例如白山辖区现有从业人员15850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829人;在乡镇煤矿的5925人中,文盲就有452人,接近10%。杉松岗矿业集团1301名从业人员中,本科毕业只有7人。

3、非法违法生产时有发生。

一是发生在资源整合矿井。主要是资源整合矿井存在观望思想和个别地方对省资源整顿关闭政策理解有偏差,存在畏难情绪,责任不落实,加之部门之间协调不力、审批环节繁琐,导致资源整合工作进度较慢,导致一些整合煤矿非法生产。截至目前,全省101处整合矿井中,只有20多处矿井审批了安全专篇。这些矿井在资源整合过程中违法违规生产现象较为严重。有的整合主体矿井利用原有系统,不能满足整合提高的需要;有的矿井在新采矿许可证未办好、老证过期的情况下仍进行采掘活动;部分改扩建项目不按批准的方案施工,有的煤矿存在着边建设边生产现象;在今年目前为止发生的46起事故中,非法生产就发生一起重大事故,死亡17人。而且整合矿井维修发生事故也不排除有非法生产发生事故的可能。二是部分矿井隐瞒作业地点和事故隐患,存在违规和“三超”现象;例如通化市锟鹏煤矿煤矿安全机构10月28日监察时,打假闭隐瞒作业地点。

4、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不落实。安全投入不足,特别是一些乡镇煤矿,在安全投入上舍不得花钱,技术手段落后,设施设备简陋,防范抵御事故灾害的能力低下;一些企业安全基础管理薄弱,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落实,甚至形同虚设,“三违”现象屡禁不止、熟视无睹;隐患排查治理有的甚至搞形式、走过场,应付检查、自欺欺人。

5、政府监管责任还需进一步落实

从政府监管主体责任落实来看,一是对安全监管工作重视不够,在机构建设、人员配置、执法检查、隐患排查、责任追究等方面还有不到位的地方。一是机构设置不尽合理,工作机制不够理顺。全省7个产煤市州,地方煤矿监管部门有的设在市安监局,有的设在市经委,有的设在市煤炭局。机构设置五花八门,上下不对口、工作侧重点不一致,协调配合难度大,在县区落实也不一致。二是人员、经费、装备不足,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受编制限制,政府机关行政人员只减不增,所以监管部门缺少煤矿安全生产的采掘、通风、机电、管理等专业人员。像白山市监管局人头费500元/年,经费严重不足,缺乏必要的检测仪器,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基层安监机构相关装备、设备、资金不足等问题就更为突出。三是执法力度不够,安全监管工作压力大。受地方经济发展和软环境治理影响,地方安全监管工作压力很大,执法力度不够。例如,白山市的江源区,煤炭产业对财政的贡献率为70%,关停一个煤矿,涉及到了财政税收、人员就业和安全稳定。而这种水平的煤矿,隐患永远存在,整改也是长期的任务,唯有关停。监管部门日常管理工作压力大,阻力大。如果煤矿存在重大隐患生产,按国务院446号令应责令停产整顿,处50万—200万元罚款,在白山市各县区很难执行,造成煤矿井下隐患长期存在,整改无休无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事故也就频繁发生。

6、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执法效能有待加强

随着责任追究力度的加大,个别监管监察人员存在畏难情绪,加之部门之间协调有一定问题,导致责任不落实的情况。一是个别地方安全监察机构下达的监察意见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落实、不反馈或整改不力现象,有抵触情绪;二是个别人认为干的工作越多,可能责任越大;三是部分监管部门对下达的执法行为缺乏必要的督促落实和不好落实的情况,违法违规采掘活动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制止;四是安全生产联合执法运行机制不协调,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在查处超层越界、假密闭、假工作面以及火工品管理等关键上收效甚微,联合执法没有真正做到“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对一些比较重大、棘手的问题,有关部门不愿真正触及,甚至以“责任明确、牵头明确”为借口,敷衍塞责,绕道而行。

三、加强和改进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思想认识和责任不落实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胡锦涛总书记在论述为什么要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中指出:当前我国发展的总形势是好的,但面临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劳动就业,安全生产问题,群体事件等这些问题都应该解决。总书记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讲到安全生产问题是一个科学发展观的问题。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发展的动力依靠人,坚持安全发展才是科学发展。要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煤矿企业上水平,不能让那些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用煤矿工人的生命去发展,不能不顾子孙后代,不能有地就占,有煤就挖,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发展。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安全生产工作。针对当前我省煤矿安全生产主要存在的问题,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解决思想认识的问题;解决个别人对科学发展认识不足,存在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缺乏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作风飘浮、工作不扎实的问题;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监管不力、责任不落实等问题,真正把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严把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批关。目前一个时期正是安全生产许可证换证期,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换证的大好机会,对那些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坚决不能发证;对已经发证但安全条件滑坡的煤矿也要采取措施,使其持续达到办证标准。对达不到标准的,坚决暂扣或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

3、加大监察执法力度,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把遏制重特大事故,作为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中心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要求已经很明确,安全发展才是科学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以人为本,主动出击,遏制重特大事故,坚持安全第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职责,加大安全监察执法力度,严格执法,秉公执法。对那些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煤矿,该罚的罚,该停的停。对那些以各种名义非法违反生产的煤矿,建议地方政府该关闭的关闭,绝不姑息迁就。对一些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必须盯住不放,跟踪到底。不能一查了之、留下后患。

4、继续打好瓦斯治理煤矿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

一是贯彻落实瓦斯治理“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16字方针;二是加快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进度。规范和简化行政审批手续、程序,对煤矿整合项目审批建立部门联合审批机制或联合审批办公制度,加快推进整合项目顺利实施。

5、深化隐患排查治理,防止走过场。省、市州都要按照国务院关于“隐患治理年”的总体部署和百日督查专项行动要求,立足于治大隐患、防大事故,将隐患排查治理作为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持之以恒地抓下去,确保抓出成效。省有关部门要督促各市州进一步对所辖煤矿开展隐患排查、明确责任,加强监管,督促落实,确保隐患整改到位、“隐患治理年”的各项工作要求落实到位。要把瓦斯治理和防治水作为工作的重点,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巩固百日督查成果。切实把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落到实处,防止出现事故反弹,6、变煤矿招工为招生。针对煤矿职工目前状况,煤矿企业应把招工变为招生。煤矿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有针对性将所需人员选送到各类学校进行培训,提高业务技能,更好地适应煤矿工作需要。同时各有关部门也要健全完善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体系,改进培训方法,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实行分层次、分类型的强制培训,提高培训效果。加强小煤矿安全技术培训,确保管理和技术人员符合煤矿安全生产相关资质要求,使其逐步提高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加强煤矿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保护。

7、进一步明确安全监察职责,提高安全监管监察效能。

国家虽然在国办79号文明确 “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相关职能,但有些工作尚不明确,应出台这方面的细则,进一步规范和明确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工作职责。督促地方政府落实安全监管人员编制、办公设施、经费及必要的装备,确保安全监管职责全面履行到位。规范煤矿安全监察如何监察和定位,特别是对地方政府监督指导怎么开展,推进执法到位和“两个主体责任”的落实。建议国家尽快修改出台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第四篇:当前小金库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当前小金库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2009年以来,我区相继在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有企业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累计查处“小金库”金额360万元。在专项治理中,发现当前小金库现象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问题。

一、当前“小金库”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和特点:

1、小金库主要表现形式:一是部分收入不入账。较为典型的是单位资产处置、出租收入不入账形成小金库。二是以收抵支。将支出直接与部分收入款相抵形成小金库。三是虚列支出。以会议费、培训费、劳务费等名义,虚开多开甚至开具假发票,套取资金形成小金库。四是财务处理不当。部分项目款长期挂账形成小金库。

2、小金库主要特点和难点:一是从单位性质看,随着预算管理的加强,公务卡等制度的推行,一级预算单位财务、资金管理较为规范,小金库发生主要集中在下属部分企事业单位。二是从资金来源看,传统小金库多源于“三乱”资金或截留、挪用项目经费等,随着财经秩序的逐步规范,上述现象得到遏制,而虚列支出套取资金、单位资产管理等薄弱环节成为小金库主要来源。三是从资金使用看,传统小金库多表现为设置账外账、个人开户、现金保管,使用多为个人消费甚至私分资金等,而现在小金库实施手法更加隐蔽,从直接方式逐步向间接方式转变,多为通过虚列多列支出、虚开发票套取资金、通过下属单位报销开支等,使用也多表现为超标准发放奖金福利,上下级礼品礼金支出等。四是小金库核实查处难度加大。小金库认定出现一些模糊地带,一些部门片面认为只要不装入个人腰包,为干部职工谋福利就不算小金库,一些违规行为,由于财务处理、资金用途等方面较难界定,只能作为违反财政财务制度处理。虚开多开发票套现等手法的调查取证难度很大,若无举报或与往来单位核对明细,相当难以发现。

二、当前防治小金库的几点对策建议

1、推进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目前,由于资产配置不科学和使用监管不力,为小金库滋生埋下隐患。建议改变现在各自管理、各自为政的做法,将单位资产纳入统一管理体系,实现资产综合管理,确保资产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合理调剂,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对于闲置资产的使用、出租等,应经过相应审批程序,资产运营收入不应再作为单位收入自行支配和使用,应纳入财政统一预算和管理。

2、深化财政财务管理机制改革。一是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非税收入管理和公务卡、收支两条线制度等各项改革,努力前移监督关口,健全支出绩效考评体系,建立“三公”支出预算管理和考核机制,提高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和公开化,从源头上遏制小金库产生。二是强化单位财务收支管理。切实抓好“票款分离”工作,严禁隐瞒、坐支各项收入,虚支支出费用。进一步规范行事单位收入分配秩序,完善部门单位内控和监督机制,强化单位银行账户管理,严格收支核算。

3、进一步健全监督监管机制。一是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和非税收入网络功能,加强对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监管,及时发现和纠正单位财务异常行为,提高监管水平。二是实行监督常态化、公开化。完善落实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财务、物资采购制度,健全纪检、财政、审计、单位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逐步建立部门预算公开、审计结果公开、财务收支结果公开制度,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切实做到经常性监督与突击性监督相结合,有效遏制财务违规行为。

第五篇:当前养猪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养猪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养猪业是畜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起着重要作用。当前,不平静的养猪业让人们心有余悸,日趋复杂的猪病给人们造成极大分恐慌,笔者作为从事基础畜牧兽医工作者,针对当前养猪业存在的问题谈几点意见: 一生猪生产存在的问题

1、养猪场建设欠合理

在政府惠农政策的鼓励下,养猪户存栏量增加,先后建起了多个上规模,上档次的养猪场,有的在原厂的基础上进行扩建,有的重新建设猪场。但总体来看,不管是改建,还是新建,养殖户都没有经过专业技术人员的设计规划,而是仿造别人的或者按照自己的意愿随心所欲地建设,存在场址选址不合理,距离村和主要交通要道较近,场内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三区”布局分布不合理。

2、生猪饲养成本高,养猪效益下滑

目前,生猪饲养户一般不养母猪,不自繁自养,而是图省事,直接购进仔猪以集中育肥的方式饲养,因此,饲料和仔猪的价格成为影响养殖成本最主要的因素。饲料价格呈逐步盘升的趋势,仔猪价格更是一路攀升,居高不下。尤其是2009年对养猪户来说不不平凡的一年,上半年生猪,生猪、仔猪、苗猪一直波动很大,对养猪户利益冲突,再加上水电费,用工费,防疫费等也不断提高,导致养殖成本大大增加,养殖效益下滑。

3、近年来,猪病的威胁越来越严重,对养猪业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已经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当前许多猪病都是由多种致病因子的共同作用造成的,它们导致的复合性疾病危害极为严重,且难以控制,其中较为严重的是多种病毒混合感染;其次是多种病毒和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再者就是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往往是有几种不同病原体,有的为原发,有的为继发或并发,而一些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更使病情加重。

4、猪群免疫功能受到严重抑制。饲料中长期添加使用的抗生素饲料添加剂,对动物免疫功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对畜禽健康的威胁日益增加,猪群免疫功能出现障碍,可使低致病性的病原体引起多种疾病综合征的发生,甚至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各种综合征疾病普遍性存在,充分说明猪群基本的抵抗功能(免疫功能)出现问题。

5、养猪技术落后,疫病防治困难。目前,生猪养殖主要依靠传统饲养技术,缺乏科学的养殖技术、先进的饲养 管理经验。容易导致饲养成本增加,饲养效益低下。缺乏对突发性疫情的有效预防和控制,再加上对疫情预防时有些生产单位不做药敏实验,也不按给药剂量规定操作,长期、盲目、滥用抗菌药,还有些厂家在饲料中加入抗微生物药既无临床针对性有无应有的剂量,使病原菌和寄生虫产生抗药性,会导致可供选择的敏感性药物越来越少,防治时更加困难。

6、长途运输及粗暴宰杀,猪的动物福利国际法规定,猪在运输途中必须保持运输车的清洁,按时喂食、供水,运输时间超过8h要休息24h。宰杀时要用高压电击快速使猪失去知觉,减少宰杀的痛苦。要隔离宰杀,以防其他猪看到而产生恐惧感。我国目前主产区的生猪往往要经一二十小时的车载运输才能到达广东、香港和上海等地,特别是广东的某些转运站在收到一车经长途运输的活猪后,给每头活猪立即强制灌服20~30L凉水,这不仅是对猪的摧残,也造成猪肉品质严重下降。至于宰杀方式,则极大多数达不到国际法规要求。

7、过早断奶,母猪哺育仔猪,仔猪在母猪身边自由自在地生活,这是动物的天性,一种康乐。然而,现在有些集约化猪场为了片面追求高产,显示本场的生产水平高超,将仔猪断奶日龄从28天提早到21天,又从21天提早到14天,须知这种不顾条件的盲目追求,不仅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因断奶引起的心理应激、环境应激、营养应激造成的损失也非小数。

8、饲养密度过大,有的猪场在二、三百亩土地上建了年产4~5万头的商品猪场,猪舍间隔不足10m,一间不足20m2的猪栏内养20多头育肥猪,有的实行楼层立体养猪。这种高度密集饲养,不仅造成大量粪尿、臭气、噪音污染,使有些猪吃不到料,饮不上水,处在饥渴状态,也使猪只产生了打斗、咬尾、咬耳等行为怪癖,最终导致生长速度缓慢,肉质下降。由于饲养密度过大,猪舍通风不良,空气质量差,有些猪吃不上料,导致营养不良,猪群免疫功能下降而诱发各种传染病、群发病,特别是猪呼吸道疾病非常普遍。集约化猪场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通常为30%~60%,死亡率为5%~30%(杨汉春,2004),成为目前集约化养猪面临的最棘手、最难净化的疾病之一。

对策:动物福利是人类文明的产物,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动物福利也必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关注动物福利,首先要改变人们的观念。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动物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必需的动物蛋白等各种营养元素。为人类科学研究提供了各种实验材料,动物还是人类的伴侣,是保持自然界协调平衡的重要一员,为人类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因此,首要的是要加强动物保护、动物福利方面的意识和宣传,尊重动物福利本身也是对人类自身的尊重。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动物保护法规,制定动物福利法,明确动物福利范围和执法机构,这一工作我国已落后国际社会数十年,亟待着手解决。从表面上看,立法保护动物福利,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类处置动物的自由和权利,但从发展和长远的眼光看,今天立法保护动物福利,正是关注明天人类自身的福利。除了以法律手段加强动物福利外,这里就改善猪的生存环境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1、用地制宜,适度控制猪场规模。要改变过去千家万户的养猪形式,提倡适度规模饲养,猪场建设规模要因地制宜,在远离城市的偏僻乡村,提倡多建年产50~100头肉猪的专业户猪场,实行放养或散养。在人口密集或经济发达地区,可建一些年产5000~10000头肉猪的大型猪场,这种猪场应远离居民区、省道国道1km以上。现在有些农业龙头企业要建5万、10万头规模的猪场,这种超大型养猪企业最好选在粮食主产区,而且要分点选址,分点饲养,化整为零,彼此相隔1km以上,以利饲料供应、防疫和排污处理。在这种养猪龙头企业,要建屠宰加工厂,活猪就近屠宰加工,改活猪流通为猪肉流通和肉制品流通,这样既可减少运输应激,改善肉质,又可防止传染病的散播。

2、实行科学饲养。无论采用何种饲养方式,都要保证供应全价饲料和充足饮水,在饲料中严禁添加有毒有害物质。饲养后备猪和生长肥育猪,尽可能采用自动喂料箱实行不限量饲喂,保证猪只吃饱吃好。要避免饲养密度过大,过于拥挤,要为各类猪只设置小运动场,使其有活动和逍遥的空间。在我国现有条件下,集约化猪场仍以28~35日龄断奶为宜。保持保育舍温密不低于20~25℃,产仔舍的乳猪保温箱温度达到30~32℃。严禁鞭打猪只,建立饲养员、防疫员与猪只和善相处的良好氛围。

3、保障动物肠道健康,采取最新动物营养研究成果,提高饲料报酬,最大程度降低养猪业的饲料成本。

猪价是由宏观供需关系决定,具体的养猪业从业人员只能去适应,但是从业者可以采取具体的措施降低养猪成本来保障养猪效益。饲料成本是养猪业的主要成本,尽量采取最新动物营养研究成果,可以降低饲料在养猪业中的成本。同时,动物肠道健康是营养消化吸收的保证,决定养殖效益的关键。而且,消化道是动物体内接触外环境最大的面积(200-300m2)和动物给药的主要途径之一。消化道的健康和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动物保健的效果,而且消化道遭到破坏,很容易造成动物免疫功能抑制的后果。

在疫病挑战时,动物代谢增强,可导致所有养分的维持需要大幅增加,动物的营养分配从生长转向免疫。保证动物健康的条件下,饲料成本才有可能降到最低水平。

4、养猪业可以考虑养猪品种的更新。养猪业为解决满足中国人对肉食品的需求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已经完全满足量的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肉食品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满足量的供应,对肉食品的安全性、口感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养猪业主要饲养品种以进口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的三元杂交品种为主,该品种选育主要突出生长性能,抗病性、耐粗饲性、口感均比较差。

动物在疫病挑战时,代谢增强,对养分的需要增加,营养分配从生长转向免疫。但是,在人工育种选择下,猪在疫病挑战时的代谢模式有一定的偏离自然选择的轨道。近年来猪的育种进展使得猪的生长潜力大幅提高,瘦肉生长速度大幅增加。这样的猪一旦受到感染,可利用养分的分配模式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分配到免疫系统的养分减少,分配到生长的养分加。在健康的条件下,这自然对提高生产性能有利(猪的选育是在非常健康条件下进行的),但在疫病挑战时,这样的猪免疫力较低,死亡率高于老品种(地方猪品种生长缓慢,但抗病力远远高于现代外来猪)。持续地专注于提高生长性能的选择,在基因上改变了养分的分配,必定牺牲生长以外的功能。近十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等新技术引入育种工作,饲养品种的生长性能提高很快,但抗病性能存在缺陷,与我国相对恶劣的饲养环境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凸现出来。同时,我国饲料资源有限,进口品种的不耐粗饲性使得国内有限的饲料资源并不能充分利用。而且,进口品种与我国饮食注重口感的习惯不符。

我国地方猪品种资源丰富,繁殖产仔数高、抗病能力强、口感好、耐粗饲性强,如果使用杜洛克作为父本,我国地方品种作为母本,杂交后代在产仔数、抗病性、口感方面的改良从经济性方面考虑,可以弥补生长性能的损失。近几年,国家在地方畜禽品种保种工作投入逐年增加,已经为地方品种的利用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下载罗城镇煤矿安全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罗城镇煤矿安全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当前政府采购存在问题和对策

    浅谈当前利津县政府采购存在的 问题和对策 2014年上半年,XXX县政府采购规模达到91274万元,较去年同时期大幅增长。随着政府采购规模的增长,许多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很多矛盾也......

    浅谈当前监所检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监所检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监所检察是国家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法律监督职能,是刑事诉讼监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检察机关最......

    当前农资市场存在主要问题及对策

    当前我县农资市场存在主要问题及对策 市局市场科;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农资商品质量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

    当前土地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当前土地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中国的土地市场的发展是打破计划手段而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过程,表现为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演进路径。近几年虽然土地的市场化进程......

    当前保健食品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内容提要]我国的保健食品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目前正在逐渐走向法制化。在这个进程中存在着......

    当前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当前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人生发展的奠基性教育就是学前教育。学前教育还是基础教育的基础、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巩固和......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

    尼勒克县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系到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构建的工作大局。但是,当前的食品安全管理工......

    当前装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装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对策 部队管理无非包括两个方面,即对人的管理和对物的管理。对物的管理也就是武器装备管理。所以说,武器装备管理是部队管理的一个重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