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董美美
很偶然间,与《霍乱时期的爱情》不期而遇。这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才翻过几页,便欲罢不能,一头扎进,直到最后一个画面的消失。整部小说,像一棵大树,作者以冷峻、从容的笔调,先展示树冠的繁茂,然后顺着叶脉、枝干向树根走去,把阿里萨、费尔米娜经历半个多世纪的爱情故事,描写得跌宕起伏、荡气回肠。那偶尔冒出的或激情或幽默的语句,似草丛中潜伏的鸣虫,突然跳出搅动你的眼神,趁你咀嚼回味之际,又“倏”地藏起。这大概就是传说中张弛有度、令人着迷的语言风格了。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代表作有《百年孤独》(1967年)《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年)。据悉,马尔克斯已罹患老年痴呆症,今后可能无法再从事创作活动。
本书写了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爱的故事。他们在二十岁的时候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年轻了;经过各种人生曲折之后,到了八十岁,他们还是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老了。在五十年的时间跨度中,马尔克斯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所有的爱情方式:幸福的爱情,贫穷的爱情,高尚的爱情,庸俗的爱情,粗暴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放荡的爱情,羞怯的爱情„„甚至,“连霍乱本身也是一种爱情病”。而透过这些爱情,小说表现的是哥伦比亚的历史,是哥伦比亚人自己破坏哥伦比亚的历史。小说以阿里萨和费尔米纳之间持续了半个世纪的爱情作为主线,不失时机地将其他多种爱情磨练成珠,穿缀于这条主线上。而马尔克斯恨不能将人世间的种种爱情“一网打尽”。不少的爱情在书中只是一笔带过;不过,几乎是出现在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被作者系上了“爱情”的红线。这里有阿莫乌尔的隐蔽的爱情,但却“不止一次体验到了刹那间爆发的幸福”、有阿里萨许许多多的朝露之情、有乌尔比诺和林奇小姐之间羞涩而大胆的爱„„变化丰富、形态各异,“真挚火热”的情感内核却都是一样的。它不仅是一部经典的小说更是堪称是一部充满啼哭、叹息、渴望、挫折、不幸、欢乐和极度兴奋的爱情教科书。
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所有此类题材的小说无一例外地在纠结一个问题:爱情是什么?加西亚并未告诉你答案,他只在书中展示了人类所有可能经历的爱情:一见钟情,热恋、苦恋、单恋、三角恋„„精神的、身体的„„高尚的、卑微的„„极少浓墨重彩,大多轻描淡写,有些甚至只以寥寥数笔带过。在严肃的、颇有分寸的行文风格中,一切都是那么真实而又深刻:“世界上没有比爱情更艰难的事了。”“我对死亡感到的唯一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她从来没有想到,好奇也是存在的爱情变种。”“社会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胆怯,夫妻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反感。”“他们的感觉不像新婚夫妻更不像晚遇的情人。那颇像一下越过了夫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磨难,未经任何曲折,而直接奔向了爱巢。他们像被生活伤害了的一对老夫妻那样,不声不响地超脱了激情的陷阱,超越了幻想和醒悟的粗鲁的嘲弄,到达了爱情的彼岸。”“„„”每一段都意味深长——真实的爱情往往充满了不凡的气质,只是有些人连真实的勇气也没有。
书中的阿里萨,是个为爱痴狂的男人。他在一次与费尔米纳的意外邂逅后,爱上了她。在那棵开篇被意味幽怨与隐痛气味的苦扁桃树下,阿里萨终于把长达七十张纸的情书交给了费米尔纳。费米尔纳也接受了他热烈而矜持的爱情,在那减去一半的情书中激切寻找那份想望的热烈。白山茶花是他们的定情花,纯洁美丽充满青春气息,之后阿里萨等待费米尔纳回信时患上了类似霍乱的相思。阿里萨读费米尔纳第一封信是边吃玫瑰花边读完的。他母亲担心他吃了太多玫瑰花后会拉痢疾,减弱抵抗力患上真正的霍乱。阿里萨寄费米尔纳头发,费米尔纳寄他成为标本的叶子,蝴蝶。阿里萨写着自焚发烧的情诗,而费米尔纳写着清淡平常的家务。爱情爆发的不可收拾。
曾经也为爱疯狂,这是霍乱时期爱情最闪亮见证。费米尔纳离开那座埋葬她爱情的城市之前,给阿里萨信中夹着自己剪掉的头发。旅途之中他们的爱情仍在狂热继续,实在太藐视当时爆发的一种病症:霍乱了。相思病态类似霍乱,可能是马尔克斯故设的意外。也给读者造成不经意的意外,霍乱之所以用于这场爱情的恍惚意义。在阅读过程中,我一直在揣测:费米尔纳与阿里萨是真的相爱吗?特别是在费米尔纳旅行后,与他第一次相见后说“不必了,忘掉吧”。这就是两年相爱的结果吗?一句话把阿里萨打入了地狱。
很多年以后,在费尔米纳新婚的那天晚上,年轻的阿里萨躺在“那艘不该载他的被忘却的轮船的甲板上”,发高烧,说胡话,那时他想起他的初恋情人,流了眼泪,也许是因为思念,或许是因为痛苦,也或许是两者交集,绝望充满着他的内心,复杂的心情随着前去马格达莱纳河流域的船只渐行渐远„„..当阿里萨把提琴放进盒子,头也不回地沿着死一般寂静的街道回去的时候,已经觉得他不是次日清晨要出走,而是觉得仿佛在许多年前他就带着决不回头的决心出走了,于是他又似乎“有勇气忘掉过去,并且继续生存了”。我原以为他可以忘了她,可对费尔米纳的爱是那么深刻而强烈,他做不到。于是他开始了等待,漫长的等待。他等待着乌尔比诺--费尔米纳的丈夫,离开人世的那一天。在五十一年九个月零的等待后,他终于有机会向她再次表明自己的心迹,但又遭到了拒绝。阿里萨又耐心地用两年时间与费尔米纳通信,最后和她登上了“新忠诚号”轮船,开始了等待以久的旅行。
我实在佩服阿里萨那磐石般坚定的耐心,他也等来了他要的结果:小说结尾,阿里萨和费尔米纳逆流而上,在船上升起了霍乱标志的黄色旗帜,再没有什么人可以来打扰他们。船长询问这样漫无目的的航行还要继续多久?这个愚蠢的家伙在费尔米纳的睫毛上看到初霜的闪光,在阿里萨的脸上看到勇敢无畏的爱,然后,阿里萨公布了他在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个日日夜夜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的答案:“永生永世!”这实在是难令人不动容。
可我总觉得,费尔米纳答应了阿里萨,是因为老年后的孤独与寂寞。甚至她和乌尔比诺之间也没有爱情,他俩的结合是各取所需——他要她的美貌与傲气;她要他的尊贵与显赫。在之后的生活中,他们更多的是依赖。当发现丈夫有外遇时,她的愤怒曾使我以为是出于爱。可后来发现,那是因为她的自尊遭到践踏。或许他们之间是有爱情的,只是他们没发现,我也没发现罢了„„.马尔克斯在阿里萨与费尔米纳这条主线外,又安排了其他的故事,但都没逃脱“爱”这个主旋律。在五十年的时间跨度中,马尔克斯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所有的爱情方式:幸福的爱情,贫穷的爱情,高尚的爱情,庸俗的爱情,粗暴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放荡的爱情,羞怯的爱情„„而随着书中人物的遭遇,你也会跟着他们或喜,或悲,或无奈。
我不禁赞叹马尔克斯那神奇的手笔,用细腻的情感描写出那么生动的人物与情感。还有他通过人物,隐秘地表达了自己堪比箴言的看法:
“我对死亡感到唯一的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
“软弱者永远爱情的王国,爱情的王国是无情和吝啬的,女人们只肯委身于那些敢做敢为的男子汉,正是这样的男子汉能使她们得到她们所渴望的安全感,使她们能正视生活。
“她从来没有想到,好奇也是潜在的爱情的变种。”
“一个人最初和父亲相象之日,也就是他开始衰老之时。”
“社会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胆怯,夫妻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反感。”
“找出儿童和成年人之间的差别,对她来说殊非易事,但分析来分析去,她还是更喜欢儿童,因为儿童的观念更真实。”
小说对老年人心理的关注显然与作家本人的年龄有关。当作家那回忆的幽灵天使一般在过往的时空里飞翔时,我们便倾听到一声沧桑悠远的叹息。叹息声吸纳了人物的私语声,还隐藏了作家探求生命价值的欲望。同时,小说又涌动着滔滔激情。这是作家五十多岁时的作品,我们不得不对老马尔克斯感到敬佩。这样,一方面,我们听见了深沉的叹息;另一方面我们又看见了一位老人满脸热烈的笑,那是热爱生命、回归青春的笑。这一点在小说最后一章体现得最为鲜明。费尔米纳与阿里萨在半个世纪后走到了一起。看起来两人仍不太可能结合,但费尔米纳早已枯萎的爱情又被激活,且渐渐灼热起来。当“新忠诚号”在热带河流上昂然而行时,两位老人如患上“霍乱”一般迷醉,他们的爱情似乎冒出了腾腾的蒸汽。这简直就是爱情挑战死亡、青春活力冲击生命极限的神话。我们在不期然中听到作家的宣告:爱情的最高境界正在于其形而上的永恒品格。舍此,人类所谓的“高尚”、“伟大”必将大打折扣。我们被这个“永恒”所眩惑,恰如被小说结尾阿里萨说出的那句话所震动一样:船长迷惑地问他来来回回航行要到几时才停,他用“在五十三年零十一个日日夜夜前就准备好的答案”来回答船长,这个答案便是——“永生永世!”。
我一直以为,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最最好的地方就是对人性的描述。他并没有说人性是怎样怎样的。可是他小说的人物表现出来的东西显示他对人性是那么了解。我想他对于这些人是同情的,是理解的。人们总是向着真善美的。可是又有几个人能成功的突破自己的牢笼,而达到世俗眼中的完美呢,那是不可能的。除非这个人打上虚伪的烙印。我喜欢他那个真实的世界。-人们总是那么的脆弱而又顽强。脆弱是一点点事就可以触动一个人。
第二篇:《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10篇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1
有一本书叫做《霍乱时期的爱情》。
计划看这本书计划了半个月,迟迟没有付诸行动。
有句话说,行动力等于财富,而我一贫如洗。
挤了一周工作间隙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然而内容跟我想象的不一样,甚至可以说有很大出入。
那种感觉就像是你以为你的相亲对象是男神吴彦祖,见面的时候才发现竟然是男神古天乐!
这本书的叙述手法也很不一样,它以一种倒叙的手法娓娓道来,故事紧凑,容不得你半点犹豫思考,就只需要一直看,一直看,一直牵着你的眼睛走,即使已入半夜凌晨,依然会让你放不下它。就像是一大块美味的蛋糕放在你的面前,你的肚子已经饱的'塞不下了,可是嘴巴还是饿,要一直吃。
唯一遗憾的是,买的这本书的封面不好就算了,印刷也不行,错字很多,对于纠正错别字变态到极致的我是一种煎熬。果然,便宜终究没好货,所以,亲爱的人啊,你一定要贵起来,要把自己包装成很值钱的样子才行,哪怕脑子里灌的是浆糊,最起码封面不错,买家也不会有太多怨言。
书中着墨最多的是阿里萨对菲儿米娜的爱,即使在菲儿米娜嫁给了乌尔比诺大夫后,他对她的爱依旧。他尝试结识更多的女人,以此消除对菲儿米娜的思念。对他这个人,我感到既可怜又厌烦。他对菲儿米娜的爱的忠诚和他对许多女人的情感的玩弄。
试想一下,如果有一个人像阿里萨爱着菲儿米娜那样一样爱着你,是一件多么幸福却又有些可怕的事情。
推荐这本书给大家,谨以此祝大家珍惜现在拥有的,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2
这本书是一个同学借给我看的,在去清河湾中学实习学校的四个小时地铁上陆续看了一些,没有让我觉得这来回的四个小时是一天中浪费的时间,很充实…
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对费尔明娜·达萨一生爱的等待让我对爱情多了一份敬畏感,原来爱一个人是刻在骨子里的,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不会因为不期而遇的恋情而忘记,不会因为得到的喜悦而迷失…阿里萨一生有过很多女人但却为达萨终生未娶,因为一个女人而有很多女人,和其他女人在一起的时候是爱但只是那一时那一刻的需求,而达萨才是他心中永远忘不掉的爱恋…遇见时的小鹿乱撞年老时的`初恋般的感觉,岁月带不走年老磨不灭那刻骨铭心的爱…
书信维系的爱情字里行间都倾注着写信人的爱意,不像现在隔着屏随意打字表现出来的调侃…那是花心思花时间动情琢磨出来的,而不是不经大脑不问心的随意…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的等待,阿里萨和达萨终于走到了一起,历经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巅峰时刻,彼此以不一样的身份,带着岁月的沉淀,怀着最初的那一份心动笨拙的摸着彼此的手…
在开始的时候,很害怕阿里萨因达萨的离去而放弃自己,有一段时间是这样的,得了霍乱一样症状的相思病,但作者最后还是把阿里萨塑造成了一个继承叔叔公司的董事长,有了不一样的身份与职责,多了一份稳定与沉淀…思想上的升华,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上的抖擞最终赢得了达萨的另眼相看…
爱情是美好的…不管之前有什么不如意,依旧要相信爱情~~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3
心心念念的一本书终于读完了,剩最后20页的时候,我又缓了一会,听了邓紫棋的泡沫和林宥嘉的说谎然后回来把结尾读完,真的是很出其不意的一本书啊,总是在我以为落入世俗的套路中的时候焕然一新,打开新的视角,我刚读之前我以为指定是个爱而不得的故事,没想到他们两个最后真在一起了,而且并没有得到了之后就质疑后悔失落,而是依然想爱她,而原本对阿里萨的鄙夷不屑唾弃竟然也无影无踪了,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敬佩,还有点羡慕,写一下我得出的几点最直观的感受:
①人真的真的真的要有目标,别管它大还是小,总要为了自己正真喜欢的热爱的不断努力着,五十多年的坚持,一刻都不曾忘过,我觉得已经很伟大了
②人生啊,其实就是体验来了么,所以“最重要的是快乐啊”大家都这么说,可是……费尔明娜做的挺好啊,爱情本身就难遇,为什么还要限制年龄,如果一个人的一生可以遇到两段爱情不也是一种幸福么,如果有人把你从痛苦绝望中拉出来应该也是一种幸运吧,(还有费尔明娜说她女儿的时候真是太有范了)
③人无完人,人无完人,不要考验人性小说里霸道多金帅气专情非你不娶的男人真的.不存在,多的是这种顾家温柔但是也会被外面的女人迷了眼,虽然不会有100次偷腥但总会有10次这样的念头出现并把2次付诸实践,反正不要依赖任何人,有时候感觉自己都不靠谱还敢把自己完全托付给一个男的?别了……
最后是我看这本书的时候一直想的一个问题,灵魂和肉体会不会真的是分开的?完全分开?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4
献给阿里萨的胆怯!你离开之后,满世界都是你。连阳光下的尘埃里都是你。没有人阻拦我,只有我自己隐藏起了自己的真心。真爱表现在阿里萨身上,是胆怯。很难相信,阿里萨火山一般的爱情,永远都在淹没一切的时候退缩。曾经他爱的痴狂,甚至连费尔明娜被迫离开的时候,他能够安排好一整条路线的电报,总有人能够将他的爱意传递给费尔明娜。
然而在费尔明娜拒绝他后,当费尔明娜结婚的时候,他甚至没有勇气去问个清楚,没有勇气去抢回真爱。阿里萨不是没有勇气,只是阿里萨的勇气还不够,一次又一次的退后将他们之间的距离拉长到了五十三年。在餐馆看到魂牵梦绕数十年的`她时,阿里萨在角落里喝了四杯咖啡,观察着她的每一个动作,衣服上的每一个褶皱,却最终没敢走上前,哪怕是简单问一声好。在她离开后,阿里萨疯狂地问店主要镜子,因为那面镜子里,有两个小时,映照的是费尔明娜的面容。如此痴情,都不能给他一个上前的理由。然而,这种胆怯,恰恰是爱的表现。最初阿里萨的胆怯,是因为费尔明娜的拒绝。
所爱隔山海,山海亦可平。但是如果山海那边,没有了等他的爱人,你要他拿什么勇敢呢?费尔明娜给了他爱情的狂热,又从他身上抽走了它们。哪怕阻拦阿里萨的是全世界,只需要费尔明娜的一个点头,阿里萨便有勇气牵着她走,可是拒绝他的是费尔明娜自己。经过了这么多年沉淀的爱,费尔明娜在阿里萨身边变得更加易碎。
餐厅里,他没有去和费尔明娜见面,一方面是对比乌尔比诺,自己的自卑,另一方面,是他无法知道费尔明娜的心里是否还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了。既然如此,何必去打扰。 希望阿里萨能够勇敢一些。 Besame,Besame Mucho。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5
讲述了三个人的爱情,其实准确来说它就是一个人的爱情等待史。
故事一开始,作者展现的是一对老夫老妻的日常生活,几十年的共同生活经历,他们已经学会了互不干扰的生活方式,平静而淡然地接受着时间的一点点流逝。
接着,男主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突然意外死亡,有点让我惊讶,男主怎么这么快离开了呢。
直到在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的葬礼上,出现了一位帮助女主费尔明娜·达萨处理各项事物的老人,并在葬礼结束后深深表达爱意时,我才明白过来。原来,他——弗洛伦蒂诺·阿里萨,才是故事的男主角。
爱始于一见钟情
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爱上费尔明娜·达萨只因那偶然的一瞥,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那一瞥成为了这场半世纪后仍未结束的惊天动地的爱情的源头,他为此付出了自己的一生。
为了获得费尔明娜·达萨的芳心,他每天为她写大量的优美爱情诗,跑到她的.阳台下拉响那曲为她创作的爱的华尔兹,他沉浸在自己的爱情里无法自拔,他说,这种事可不是一辈子什么时候都会遇到的。
年少懵懂的费尔明娜被他的热情和才华打动了,他们开始了秘密交往。他开始享受着爱情带来的甜蜜与幸福。
可是人总是会成长的,当费尔明娜经历了一些事情后,认真审视这个天天给自己写情书表达爱意的人时,她惊慌地自问怎么会如此残酷地让那样一个幻影在自己心间占据了那么长时间,然后她果断地拒绝了他的追求。
没有具体接触的两个人,仅仅靠着书信来交流,凭着幻想来构建各自的形象,这样子的爱情是无法与现实对抗的。所以,女主毫不犹豫地放弃了。或许,她爱的从来都不是真正的他,他爱的是想象中的他。
一见钟情式的爱情,是浪漫的,唯美的,但也是脆弱的。相比较,我更相信日久生情。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6
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我用了3天时间加快的读完了,确实小说好长啊,花的时间也不少。先谈谈我的感想吧,1。霍乱就是爱情,爱情就是霍乱,所以,男主人公阿里萨一生得了这种病:爱情霍乱,阿里萨对达萨的爱情贯穿一生。首先,年轻时的爱情可以在一个男人的内心里安放一生,而且从来没有变过。这个爱情只是属于阿里萨一个人的,这种宿命让人觉得很苦很压抑,没有一天让人觉得幸福和快乐。2。这部小说让我对男人,不,应该是某一部分男人对于爱和性的.思考,也就是,一个男人可以和女人有性,但不一定会有爱。在男人的世界里,爱和性是可以分开的。阿里萨把自己的爱情留给了达萨。
年少时的一见钟情,通信往来,可他们没有真真实实的面对面交往过、了解过,女主人公结婚生子过着幸福的人生,而男主人公一直幻想着可以娶到女主人公,哪怕到了生命的尽头也是这样想的。
男主人公好执着,这样的执着,怎么说,一个字苦,两个字是太苦,人生意义和快乐就在等着那一个人,而那个人却浑然不知。男主人公有没有想过他所有的坚持和等待也许会是一场空呢?我想他不会这样想。男主公自己也说:爱情就是他的宿命。只是,换做谁,没人想用一厢情愿的方式去消耗自己的一生,没有回应的爱情,总归是在绝望里过着每一天。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7
这个片子其实看得并不十分尽心。一路下来都是心不在焉的昏昏沉沉。然而,那句“我等这一刻,已经有51年,9个月,零4天... ...”却开始让我无端的不安,隐隐到最后
半个多世纪,我一眼望不到边的漫长。我想这几乎是一个人的大半生了。倾尽一生心力,全部付诸一段水月镜花般的感情,这常人不能理解的浪漫,到底是不是值得?把爱情放大成毕生追求,这奇迹一般的执著在我等看来这几乎算是种浪费了...可是我等凡尘俗子岂能知晓个中神奇... 当事人或会觉得无比的幸福吧
太美好的`情节,大概只在电影里存在。也许是病中缘故,结局并不凄伤,可我看着那天高云淡的景色倒映在湖面上,心里却满满的全是悲凉
其实的其实,除去某些让人不舒服的细节们,这个故事基本上可以算是童话
想到童话,又开始走神。想起某人评价某某:你是生活在童话里的人,总是把爱情想得太美好,容不得半点瑕疵...
时隔一年,回想起来仍然是无奈。又能如何,他使尽浑身解数为她撑起一出缥缈美好的童话,最后还是逃不过注定的早早落幕,曲终人散。两人黯然退场,各奔前程,现实中童话外面的感情,也许多半都是不过如此
就算结局圆满,分分合合的最后她终于嫁了他,好看的故事也到此为止了。就像小时候童话里惯常的结尾:公主和某某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之后的幸福也好,乏味也罢,柴米油盐酱醋茶,都成了不足为外人道也。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8
在紧张的考试周氛围下,我还是坚持把这本28万字的小说读完了。
有两点值得庆幸:
首先是,我选择一气呵成地读完这本书,而不是由于时间问题,把阅读时光分割开来——最后就会成为读者的潦草收尾。
其次是,我选择阅读纸质版。(前几天由于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歉疚,我选择用阅读和自己和解。)这本从室友那里借来的小说,就这样让我坐下来或侧躺着,陪内心的自己,安安静静地度过着寒潮到来又褪去。
不得不说,当我们选择读纸质书籍的时候,手捧书那种感觉,本身就是一种治愈——不信你试试看。
书看似很厚,其实故事很简单。我认为我啃读到的,更多的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对人物心理、周遭变迁的细细描绘。就像是一张素描,看似没有章法、不厌其烦的窸窣笔触,摊开来看,实则呈现的是一个轮廓分明、明暗有致的整体。
经受生命浅层的侍弄,半世纪后,两个褪色的灵魂仍能在死神窥视下,大胆地重拾深处的懵懂和初心——现实又伟大。
实际上,压在箱底的'坚守,早已跨越任何俗物,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你永远也想象不到,能与时间抗衡的事物,竟能这么简单而顽强。
很遗憾,每次发现图书馆的好,想拼尽全力去读那里藏着的每一本好书时,都是在时间紧急的情况下,比如期末考试。
让书做治愈者,让书带我们更多感官和心灵上的新体验吧!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9
为了阿里扎的懦弱!离开之后,全世界都是你。连日光下的尘埃都是你。没有人阻止我,只是我隐藏了我的诚意。真爱在阿里扎身上表现为胆怯。很难相信,当一切都被淹没时,阿里扎的火山般的爱总是会收缩。他曾经爱得痴狂,甚至在费尔明娜被迫离开的时候,他都能安排一整条电报路线,总有人能将他的爱传达给费尔明娜。
可是,在费尔明娜拒绝了他之后,等到费尔明娜结婚的时候,他连问清楚的勇气都没有,更没有勇气抢回自己的真爱。不是阿里扎缺乏勇气,而是阿里扎的勇气不够。一次次的背水一战,将他们之间的距离拉长到了五十三年。当她在餐厅看到梦见她几十年的她时,阿里扎在角落里喝了四杯咖啡,观察着她的一举一动,衣服上的每一道折痕,但最终不敢上前,即使是只是一个简单的问候。她走后,阿里萨发疯似的询问镜子的主人,因为在那面镜子里,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倒映着费尔明纳的脸。这样的痴情,不能给他站出来的理由。然而,这种胆怯恰恰是爱的表现。起初,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的.胆怯是因为费尔明纳的拒绝。
爱情隔着山海,山海可以平。可如果没有爱人在山海的另一边等着他,你要他有什么样的勇气?费尔明娜给了他爱的激情,又把它们从他身上夺走了。哪怕是全世界都在挡着阿里扎,费尔明娜只要点头,阿里扎就有勇气带她离开,可是拒绝他的却是费尔明娜自己。积累了这么多年的爱,费尔明纳在阿里扎身边变得更加脆弱。
在餐厅里,他并没有去见费尔明娜。一方面,他不如乌尔比诺,另一方面,他也不知道费尔明娜在他心中是否还有一席之地。既然如此,何必呢。希望阿里扎能勇敢一点。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10
当全书只剩下最后一句“一生一世”时,百感交集。
整部书,很马尔克斯。
尝试去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
男主人公是阿里萨,在我看来,我觉得他的这种半个多世纪紧闭内心的等待,只为一个人敞开,是极度浪漫的;但是,为了满足自己精神世界的洁癖,而不断去放纵自己的肉体,这种做法对于其他人来讲是不公平的,又是极其残忍的。
女主人公最后的选择在我看来,是这样的。
首先,面对着一个男人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等待,即使不接受,在心里也是一种对自己极大的肯定。你要明白,总会有人山高路远,为你而来。
其次,当乌尔比诺医生去世后,面对着生活中的琐碎,以及外界的压力。费尔明娜其实早已不堪重负,在这时帮助她最大的,给她继续生活下去信心的,是阿里萨的信,以及他的陪伴。所以,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费尔明娜选择了已经等待了近一生的阿里萨。
两个年过七十的老人,在一艘永无止境的轮船上,重新萌发了爱情。
或许爱情真的像霍乱一样,一经沾染就会让人癫狂。浪漫的人终其一生都在苦苦找寻自己眼中的爱情。爱情,更多的是一种惺惺相惜的.陪伴和相互搀扶着给予彼此生命力量的远行。
可以说男女主人公的故事并不是我所想象的爱情的模样,但是在书中的世界里,费尔明娜最终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生活的希望,阿里萨穷尽一生完成了自己极度浪漫的追逐。
至此,最后的“一生一世”,任谁读了,都会在心中点亮一盏温暖而又浪漫的灯吧。
第三篇:《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在偶然的一次阅读中邂逅了《霍乱时期的爱情》,在一个暑假里对爱情还有着无限神秘感和陌生感的我带着大脑皮层奇妙的电流反应读完了这本书。这个故事是一个很长很长的爱情故事,它写尽了世间情感百态,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横亘半生的爱情,也是一个男人和他遇到的无数个女人之间纠缠不清的情仇爱恨。当半个世纪的沧桑在指间掠过的时候,才会感觉出这本书的厚实、宏伟和气象万千。
二十岁的时候他们没有结婚,因为他们太年轻,彼此不成熟又有那么多的变数,八十岁的时候他们依然没有结合,因为他们太老了,彼此已成为对方的知己。爱情,是等待一生最终苍老的苍白誓言和残酷现实。时长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的爱恋与等待,这漫长又疯狂的等待让我想起了与同样是女性的林徽因女士有着万般联系的著名哲学家金岳霖先生。这可确是有依可据的爱情故事了。在林微因短暂而又充满传奇的人生里,“金岳霖”三个字却让人感动和震撼。金岳霖先生为了林终身未娶,他“逐林而居”,这个“林”就是林徽因女士,即使是在林徽因女士已经为人妻母,甚至到去世„„这种发乎情,止乎礼的爱远远超出简单男女之间的倾慕与忠贞,那是矢志不渝的执念,他仿佛在用剩余的生命等待,等待死亡也许能给他一个新的开始„„
第一次知道马尔克斯是在高中的语文书里,“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哥伦比亚作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百年孤独》”,那时候每天早上我们如虔诚的教徒做祷告一般将这些作为考点的内容一字儿不差地读一遍,到最后就如吐顺口溜一样顺溜了,让我们再次惊叹于大脑神奇的构造。这条“顺口溜”给我最深的作用就是让我知道《霍乱时期的爱情》的作者是一位大师了。
马尔克斯称《霍乱时期的爱情》是他最满意的作品,尽管《百年孤独》给他带来了更多的荣誉,也更为人熟知,但《百年孤独》声名显赫主要是因为其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在文学史上开创性的地位。我刚开始看《百年孤独》,至少到现在,写这句话时,我觉得在内容上,这位大师晚些年写的《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倾注了他更多的人生洞察,笔法愈发成熟,功力更为深厚,书中故事情节对我的吸引力更大,你不会想匆匆翻过这一页„„这本书里纯正的拉美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底
蕴,为它的故事戴上了令人想一探究竟的黑纱,为它讲述的这一段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三角恋造就了一个如同重彩油画一般的背景,展现出了不可思议的爱情和爱情的不可思议,都那么让人深思并为之向往。
“„„她上了年纪,心有余而力不足,怎样也跑不动,她像疯子似的叫喊着,不知道在枝繁叶茂的芒果树下发生了什么事。看到丈夫仰面躺在泥地上时,她的心几乎要从胸膛里跳出来了。他已奄奄一息,还在抵抗死神最后的打击,等候她的到来。他终于在混乱的人群中认出了她,眼里含着最后的痛苦的眼泪。他最后看了她一眼,在他们共同生活的半个世纪中,她从来没有看到过他的目光如此明亮,如此悲伤,如此充满感激之情,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对她说:“只有上帝才能知道我有多么爱你。” „„”
“„„船长看了一下费尔米纳,在她的睫毛上看到了初霜的闪光。然后又看了一眼阿里萨,看到了他那不可战胜的自制力和勇敢无畏的爱。于是,终于领悟到了生命跟死亡相比,前者才是无限的这一真谛,这是船长大吃一惊。
“你认为我们这样瞎扯淡的未来去去可以继续道何时?”他问。
阿里萨早在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个日日夜夜之前就准备好了答案。“永生永世!”他说。”
这是全书的结尾,我想我能够在脑中清晰的勾画出这些个情节,从古老的背景格局到人物的外貌动作再到人物的眼神声音。两位老人的话不会不在生活在这个物质与浮躁的社会的我们的内心深处激起久久不息的涟漪,哀伤的音乐都能使路人驻足聆听,这有血有肉的情节怎么能不催人遐想。每个人都渴望真正的爱情,也几乎每个人都在苦苦寻找或缅怀真正的爱情,现在青年团体中大多数恋情更多的是应对寂寞的需求或眼神引起荷尔蒙短暂的加速分泌。已经大学的我面对不长不短的未来从没想过会有什么至死不渝的爱情发生在我身上,麻烦事儿别太多就足够了。
费尔米纳(《霍》的女主角)是幸运的,幸运得快要使人嫉妒了,有两个成功的男人一同爱着她从半个世纪到永远,但她又是不幸的,因为两个男人都在同一件事上背叛了她。她在丈夫死后才知道丈夫与好友私通,而另一位在等待她的半个多世纪里都沉浸在与各色女人的肉欲中,甚至动情,只是不及她而已。但她总是令人羡慕的。两位男人的背叛是我无法理解的,雨果不是就给他的夫人写了
一辈子的情书吗。
半个世纪的沧桑在指间掠过,我又一次清晰的感受到光阴如梭,照镜子仿佛就想象得出自己老了的样子,可能是因为《霍》中比比皆是的长段叙述和排比,充斥着一种岁月沉积的宿命感和沧桑味道。例如阿里萨突然发觉时光逝去的文段:
“十二月的一个星期日,当墓地的玫瑰丛已经战胜了修枝的大剪子,几只燕子停在为通电灯而刚刚架起的电线上时,他暮然间发现,母亲去世后竟已过去了这么多年,距离奥林皮亚•苏莱塔被杀,则过去了更多年,而距离那个遥远的十二月下午,费尔明娜•达萨给他回信说‘可以’,并说‘会永远爱他’,更不知已经流逝了多少岁月”
“看见燕子停在电线的那个下午,他从最久远的记忆开始回顾自己的过往,回顾了一桩桩猎艳的情事,回顾了为爬上发号施令的位置曾跃过的无数处暗礁,以及种种数不清的往事,而这一切皆由他那刻骨的决心而起:他誓要让费尔明娜•达萨属于他,而他也属于她,这个决心高于一切,所向披靡。可直到这一刻,他才发现自己的一生几乎都已经过去了。五脏六腑的一阵寒战传遍他的全身,他眼前一黑,不由得送掉了手中的园艺工具,靠在墓地的围墙上,这才没有因衰老的第一次打击而倒下。”
我无法感受到古言岁月不饶人的无奈,也体会不了阿里萨对年老去世的恐惧,我想是因为他们有自己未完成但又放不下的事情吧。有时候我们会突然的发现岁月留在我们身上的印记,不会像童年时候那般忽视炽热的阳光,自己照镜子的时候或看着周围同伴的脸会突然联想到他老了的样子,书中也有这样一句“许多年后,阿里萨对镜子梳头时发现了这种相似之处,也只有在那个时候他才明白,一个人最初和父亲想象之日,也就是他开始衰老之时。”想想也不无道理。
我想到了自己的未来,我该以怎样的过程走完我的一生,年老时我会怎样回忆我的从现在起还能改变的未来。这让我想起了目标是灯,是路的那首诗来,很励志的一首诗„„„
马尔克斯在这场横亘了半个世纪的爱情中倾诉了一位智者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爱情理解,绝大部分的情感是细微绵长,波澜不惊,却在时光流逝中积累着痛苦和力量,而到阿里萨显露勇气,坚定爱情时,就坚定到永生永世。一切徐徐道
来,有着历尽世事的平静,要知道这场贯穿了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的爱情,历经了漫长的岁月,对爱情,对世界都做出了一定的诠释。
书中的名句有:“我对死亡感到唯一的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人生应真爱过才不遗憾。在真爱之下梁思成确是比阿里萨幸运多了,林微因对梁思成说过“你给了我生命之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将用我一生的行动来回答你。”
第四篇: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我在寒假拜读了凭借《百年孤独》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世界著名文学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先生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百年孤独》让人倍感震撼,但与此相对的,《霍乱》这本书更加现实真切,语调更加平缓,可读性强,将长达半个多实际的爱情故事娓娓道来。
故事的开头从一个一见钟情开始,像大多数爱情那样:年轻的电报员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对富人家的女儿费尔明娜·达萨一见倾心,谁知这竟成为了两人终生的宿命。弗洛伦蒂诺的狂热和他瘦弱忧郁的外表并不相称,在他不知疲倦的追求下,两人仅通过信件便从一开始的渐渐了解到后来的私定终身,即使是在后来费尔明娜的父亲阻止和生活的打击下也没能让费尔明娜放弃自己心中的爱情。但现实却并没有如弗洛伦蒂诺的愿。费尔明娜的拒绝给了弗洛伦蒂诺沉重的一击,成为弗洛伦蒂诺五十多年试图治愈的伤口。生活的真相和残酷就是费尔明娜嫁给了有钱有势的追求者W医生,开始步入人生的正规。而弗洛伦蒂诺也在这期间事业上步步高升,身心却也在多年的放荡生活和对费尔明娜的思念的痛苦折磨中开始走向衰老。W的去世让弗洛伦蒂诺看到了希望,然而在弗洛伦蒂诺再一次向费尔明娜表白他忠贞不渝的爱的时候两人都已垂垂老矣。但正是在这时,费尔明娜内心迸发出一股对爱情的渴望,两个老人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岁月后最终走到一起,用生命谱写了真正带爱情。
对于爱情而言,整本书讲了许多种爱情“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洞穿了世人爱情的全部真相”。弗洛伦蒂诺对费尔明娜的一见钟情与狂热的追求可以说是一种爱情最浪漫的表现:弗洛伦蒂诺在那个小花园假装看书而对费尔明娜渴望不可及,他把他所有的思念写成厚厚的一塌情诗,采摘洁白的山茶花送给她;他还学会辨别风向,让他动情的小夜曲直接送达她的耳中;他为她们的婚约修缮住所,计划为了“让她能在金子里打滚”而去寻找大海的宝藏;在费尔明娜饱受旅途的艰辛时,弗洛伦蒂诺早已打探好消息为他们的联系沟通建立了一个长长的电报线„„年轻时期的弗洛伦蒂诺和费尔明娜好像就要在这样充满所谓的爱情的美好未来中开启未知的人生了,但费尔明娜的拒绝也是不容置疑:他们之间就不是爱情。
对于涉世未深的费尔明娜,爱情就如它一开始她自己所理解的那样,是一个好奇心驱使下的产物。爱情甘之如饴,没有生活的风吹雨打,爱情简直不堪一击。而那个让费尔明娜心心念念的人也不过是她自己的幻想罢了。最终她向现实低了头,嫁给了自己并不爱的W,走上人生的巅峰。纵观乌尔比诺夫妇的一路夫妻情,可以说它诠释了婚姻的真相,那就是婚姻不在于幸福,而在于稳定。可以说,两个人并不是真心相爱——费尔明娜需要的是医生带给她的安定的衣食无忧的生活的安全感,乌尔比诺也需要一个像费尔明娜这样高傲的、一个迎合符合他社会地位的世俗意义上的妻子。两人一路的风风雨雨尝尽了所以婚姻中该出现的矛盾,只是在最后医生从梯子上摔下来是对费尔明娜的那句“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爱你”有了一份因长久的陪伴而产生的爱情吧。
而对于弗洛伦蒂诺而言,在遭受费尔明娜的拒绝后,从他第一次尝到能从别人身上找到减轻对费尔明娜的思念的痛苦开始,他就像一个游魂一般,淫乱放荡,伺机捕捉愿意分享寂寞的女人。但是即便如此,他还是以一种对真理的信任似的等待着费尔明娜丈夫的去世。即便他早已违背诺言失去了自己的童贞——虽然这说起来就算是费尔明娜也不能相信,他的心里好像一直住着这么一个费尔明娜,那每一个记载在他小本子上的女人都是他对费尔明娜想念的的载体,因为在漫长的岁月中,他对费尔明娜的感情可能就不再是一种单纯的爱情,而是信阳,是他心中真正的花冠女神。有种力量驱使着他拖着日渐衰老的身子等待下去,在那故事的最后,他们在那艘挂着“霍乱”旗子、航行在永不抵达目的地的游轮上,以难以想象的勇气说出“永生永世”的宣言,这一段爱情的史诗就被传为了不朽,“真正伟大的不是死亡而是生命”。
可以说爱情是本书的中心,不论是书篇章的开头摄影师的爱情故事,还是男女主人公的荡气回肠的爱情,会让人有种爱情就是生活的全部的错觉。其实,不论是生活之爱,还是生命之爱,没人对两者的所需都是不同的。本书实际上就是讲了两种爱,一种是浪漫的幻想之爱,一种是生活的理智之爱,代表的人主要是前者的弗洛伦蒂诺和后者的乌尔比诺。费尔明娜在晚年的时候突然意识到,抛弃掉过去的种种年轻气盛年纪的回忆,在她即将走到生命的进投的时候,她还能从生命中索取一种久违了的快乐和喜悦,所以她能欣然接受弗洛伦蒂诺,与他永生永世一起走向永不抵达的“黄金港”。这就是爱的作用,是治愈心灵的力量。只是我们现在已经不再相信会有生命之爱的存在了,因为爱情始终是种幻觉,他需要物质来维持,但往往即便是享有取之不尽的薪火也未必能点燃一点爱情的火星。因为在爱情中,爱与被爱的责任往往被人看得过于严谨细致了,使得你不能再以你自己独有的方式随心所欲地去爱。它需要经常被拿出来炫耀,为许多毫不相关的人争取虚荣心和优越感。这一切看起来都令人失望,但生活确实如此,我们要么选择孤独地反抗,要么选择平淡地适应。但这一切也不能全部归罪于婚姻,更多的,它淡化了过于激烈的感情,让一切都能够受的起生活的打压。
爱情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无数的传说和美丽的故事,时间无法阻止人们对爱情的幻想。要说《霍乱时期的爱情》真正伟大的是什么,大概是那长久的时间跨度和经验之下的生活哲理和以无限对抗有限的不朽的真爱。
第五篇:《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
三队四区队,暴强,学号:1011102 一对年轻人,他们20岁的时候不能在一起,因为他们太年轻了。经历了各种曲折之后,等他们到了80岁的时候,他们仍然不能在一起,因为他们已经太老了。
如果美好却短暂的爱情带来的却是一生的煎熬和折磨,那么用一生的时间来等待爱情是不是太久?
“我唯一对死亡感到痛苦的是我不能够为爱而死”有一个叫阿里萨的老人在经历过半个世纪的等待后,用这样的话做了回答。
这就是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这本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
这本小说的作者是哥伦比亚人加西亚.马尔克斯,他在1982年凭借小说《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霍乱时期的爱情》是他的另一篇著作。看过这本小说,你会觉的其他任何有关人生、爱情的教科书都会黯然失色。
该小说以1880—1930的加勒比海地区为背景,以阿里萨和费尔明娜半个世纪的爱情为主线,展现了种种不可思议的爱情和爱情的不可思议。
小说开始于乌尔比诺医生,他前来检查挚友阿莫乌尔的遗体。阿莫乌尔在60岁的时候自杀,为的是不再变老。回到自己的家中,医生发现自己心爱的宠物鹦鹉正停在一棵芒果树的顶上,当他试图抓住它的时候,迎向了自己的死亡。
在乌尔比诺医生的葬礼上,阿里萨选择了这个时候向医生的妻子费尔明娜表白了心迹,但是她被他的唐突,以及自己所感到的内心深处触发出的情感所吓退。她把他赶出了自己的家,然而半个世纪前那个在她窗外吹小夜曲的少年的形象又渐渐清晰起来。
他们第一次相遇时,阿里萨18岁,费尔明娜14岁。她是一名贵族学校的学生,家庭富裕,她的父亲希望她嫁给社会地位高的家族。而他是一位船主的私生子,在电报局当学徒,母亲开着一间杂货铺。
在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下午,阿里萨从窗口经过,费尔明娜把头抬了起来,谁也没有料到这偶然的一瞥,引起了一场爱情大灾难,持续了半个世纪尚未结束。一瞥之后,阿里萨就不可救药地爱上了费尔明娜,他开始给费尔明娜写信。
在阿里萨狂热的激情席卷之下,费尔米纳也狂热起来。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只靠着传递有限的信件维持情感。
他们的爱情遭到了她父亲的阻扰,她的父亲决定带她去远方的亲戚家掐断他们的爱情。在近两年的分离中,他们的感情不仅没有倒退,反而决定要结婚。而再次见到他时,费尔明娜却突然诧异为什么眼前的这个少年能在自己心中占据那么长的时间,于是她不留余地的拒绝了阿里萨,她退回了他所有的信件,并要求他把她写的信也还给她。
作者没有说明为什么,它或许缘自费尔明娜热情冷却之后的一种远距离静观、或许缘自生命之本能、或许缘自人性的弱点、或许缘自世俗的诱惑,缘自于天真褪去之后的成熟……她对他说“不必了,忘了吧”六个字就结束了四年的感情。很快,费尔明娜嫁给了乌尔比诺医生,成为了他忠实的伴侣。
阿里萨为此肝肠寸断,他在之后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重新赢回她的心。即使一切都是徒劳,但在接下来的51年9个月4天中阿里萨都一直坚定的爱着费尔明娜,因为餐馆的一面镜子曾照出爱人的影像,他买下了它;因为在黑暗的电影院中爱人碰巧坐在他身后,使得他为有生以来第一次长久地坐在心上人身边而感激上帝;他日日驾车从她门前经过,却在雨天车子恰巧坏在她门口的时候狼狈地逃开。
在这场漫长的等待中,他从发誓为费尔明娜保留童贞,到后来不分日夜的放纵自己,为的是寻求对无望爱情的解脱,在这半个世纪中,他有着622段较长的恋情纪录。即使这样,他也从未曾把费尔明娜从心中抹去一丝一毫。甚至越到老年,爱越发激烈不可抑制。
虽然,在长达半个世界的追求中,他们甚至没有触摸过对方,然而就是这样一种存在于真空中的爱,却促使私生子身份的阿里萨忍受了一切折磨,赢得财富、地位和尊重,最终得以坦然地面对自己的爱人。
他等了半个世纪,从一个坐在扁桃树下读书的少年变成了年逾七旬的老人;而他的爱人也从戴着王冠的仙女变成了行动迟缓的老妪。他看着她结婚、多次怀孕生子,他默默地关心着她,为她短暂的失踪惶恐不已。在等待中,他发觉母亲去世已经许多年了,生活中曾经的女人先后离开或死去,而距费尔明娜给他回信答应永远爱他那个遥远的下午,则逝去了更长的岁月。
只有在乌尔比诺死后阿里萨才重新审视对费尔明娜的爱情,他慢慢地通过自己的文字消弭了两人之间的隔膜。
在一次船上的旅行中,年迈的一对发现自己重坠爱河。费尔明娜担心这桩情事可能会引起丑闻,于是船长升起了一面代表霍乱流行的黄旗,护送着这自我放逐但永远不分离的爱情。
在小说的最后,船长迷惑地问阿里萨来来回回航行要到几时才停,阿里萨用他“在53年7个月11天个日日夜夜前就准备好的答案”来回答船长,这个答案便是——“一生一世!”
也许,他们的爱只能借着霍乱的伪装,漂泊在日渐枯萎的河道上,永远无法上岸。
对于这样一部作品,说多少都是不足,说半句已是多余。什么是爱情,它能持续多久,这是个幼稚的问题。生活嘲弄了爱情,而爱情嘲弄了我们,我给大家的建议就是,在老去之前,读完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