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煤矿安全状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4:36: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市煤矿安全状况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市煤矿安全状况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我市煤矿安全状况的调研报告

一、**市煤矿基本情况

至2008年10月底,**市共有28处煤矿,其中市属国有煤矿4处,乡镇煤矿24处,分布在全市2个县10个乡镇,其中石门县境内17处,澧县境内11处,主要分布在石门县新铺乡、白云乡、夹山镇、太平镇、易家渡乡、澧县的方石坪乡、中武乡、闸口乡、洞市乡、甘溪乡等地,核定生产能力共为122万吨,从业人员

约4000人,其中井下作业人员约3000人。2007年,全市煤矿原煤产量为110万吨,全部本地销售。

据统计,煤矿生产煤炭成本平均约180元/吨,平均税后售价约350元/吨;吨煤缴纳税费42~110元,平均约70元;井下采掘工人收入一般每月为2000~2800元,井下辅助工人收入一般每月为1500元。

煤矿尽管在全市经济中所占比例非常小,但对个别乡镇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如石门县的新铺乡、白云乡,澧县的方石坪乡、中武乡,是2县的主要产煤乡镇,2007年原煤产量约67万吨,产值约为2.5亿元,税收约2800万元,占所在乡镇收入的50%以上;煤矿从业人员约2200人,人均年收入达到1.8~3.2万元,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由此可见,煤炭生产对当地财政和农民收入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

二、煤矿安全生产状况逐步好转

近几年来,全省煤炭行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着力治本、全面提升煤矿发展水平上,坚持不懈地进行了一系列有效探索和工作实践,其中**市取得的成效尤为明显。

取缔关闭,淘汰落后煤矿。**市的煤矿由2001年的90多处减少到2008年的28处,累计关闭62处煤矿。与此同时,2001年至今,全市没有新开一个煤矿。石门县政府在2007年整顿关闭工作中,坚持持续深入推进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不断淘汰关闭了规模小、安全条件差的矿井,关闭矿井数量比省政府下达的指标多关闭1处,减少到了16处。

改造扩能,提高煤矿单井规模。以扩大煤矿井田范围、增加矿井资源储量为切入点,加大了矿井布局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矿井能力普遍得到了提升。煤矿平均单井产量由2001年的不足1万吨提高到2007年的4万吨。2008年至2009年,又有24处煤矿进行技术改造,到2009年底改造完成后,全市煤矿共有18对井年生产能力达到6万吨。

专项整治,提升煤矿防灾能力和管理水平。近年来,**市煤矿普遍加大了安全投入,开展专项治理,石门县16处煤矿自2005年以来,累计投入安全资金4700万元。对煤矿进行了一系列安全改造和专项整治。一是以“一通三防”为重点,以强化矿井监控系统建设和有效运行为切入点,严格把握不超产、不超标,强化了煤矿瓦斯治理。二是矿井供电和提升运输系统改造。三是大力推行正规采煤方法、支护改革,规范作业规程编制,开展煤矿顶板事故集中整治,实行“一矿一策”。四是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煤矿现场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的安全基本技能及安全意识。五是开展了以规范建设矿井工业广场,调度室、会议室、资料室,食堂、澡堂,职工宿舍,饮用和生活用水池以及厕所,即“一场三室两堂一舍一池一所”为主要内容的矿容矿貌专项整治,逐步改变煤矿“脏、乱、差”的面貌。

近几年来,**市的煤矿在当地政府和有关管理部门及煤矿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事故起数逐年下降、死亡人数逐年减少、百万吨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和杜绝了10人以上重大死亡事故,具体情况如下表:

2004~2008年**市煤矿产量及安全情况表

年 份产量(万吨)死亡人数(人)百万吨死亡率

20041091311.9

20051141210.2006121119.200711398.0

200810576.7

从上表分析可以知道,**市煤炭产量基本稳定,但矿点数量不断减少,单井生产能力逐步提高,死亡人数逐年减少,原煤百万吨死亡率逐年大幅度下降,2008年百万吨死亡率仅为2003年的56.3%,可见,近几年来**市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成效是比较明显的。

三、煤矿安全生产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尽管煤矿的安全状况不断趋好,然而事故总量仍然偏多,百万吨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影响安全生产的不利因素和问题仍然非常突出的,主要表现为:

煤炭资源缺乏且分割严重。**市目前已探明煤炭储量和保有储量不足1000万吨,且大多埋藏较深,零星分散,赋存条件差,开采成本逐步升高。在煤炭资源缺乏的情况下,一些矿区在同一区域内煤矿分布密集,有限的资源被分割给了几个煤矿。采矿范围小、煤炭储量少、服务年限短的情况严重制约了矿井巷道的合理布置、采煤方法的改革、安全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升。

开采条件复杂。**市煤炭资源开采条件较差,水、火、瓦斯、顶板4大灾害重。

第二篇:我市技工状况调研报告

我市技工状况调研报告:

大力加强技术工人队伍建设

农工党综合支部调研组

(2005年5月26日)

一线技术工人队伍状况不容乐观

技术工人是指掌握了一定的技术能力、从事相关技术工作的熟练工人,属技能型人才。目前,我市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工人状况呈现以下一些特点:

一是技术工人总数偏低、结构失衡,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枣核型结构。据有关部门统计,自1994年~2004年,我市在职职工取得技工资格证书的有28552人。其中初级工6669人,占资格总人数的23.35%;中级工15775人,占资格总人数的55.25%;高级工5824人,占资格总人数的20.39%;技师284人,占资格总人数的1%。近期,对我市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等四个主要骨干企业近28000名一线职工调查显示,在职高级工2100人,中级工1600多人,技师180人左右,高级技师仅4人,而初级工仅200多人。从统计数字看,技术工人占一线职工总数14.58%。高级技师和初级工人数太少,只占技工总人数的0.1%和4.9%。有关专家认为,在技术工人队伍中,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的合理比例应该分别占8%、14%、46%、32%。

二是高级技工年龄偏大,人才梯队建设堪忧。目前我市

企业高级工和技师年龄多在45岁左右,且多已不在专业岗位,或是从事管理或是提前退养。一大型企业20名技师中在岗的只有8人。近年来企业大量减员,青年职工人数减少,企业技术工人出现了“断层”现象。

三是整体素质不高,实际操作工作中,部分技工虚有其名,不能满足企业生产使用先进技术的需要。特别是数控操作工、加工中心操作工等工种稀缺。现代化生产要求技术工人不仅要有熟练的操作经验,还要掌握基本的电器、电子和自动控制技术。现有的技工、技师多是师徒相传,只有传统操作经验。因自身文化程度低,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岗位培训及后续学习未跟上,知识更新速度较慢,即使是高级技工,也难以胜任岗位的需要。部分企业表示其技术工人的技术能力不能完全胜任企业引进高新技术或进行技术改造任务的需要,缺少真正懂技术、勇于创新的技术工人,特别是一些掌握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高级技术工人。当前尤其缺乏兼具开发、科研能力又具备实践操作经验的高级技师。

技工短缺掣肘经济发展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和深化阶段,产品和技术更新日益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正方兴未艾。我市致力于原材料深加工、新型建材、电子元器件及装备制造业的新一轮创业布局,迫切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术工人。

最好的设计图纸,如果没有专业的技工去加工,是难以变成优质产品的。我们的产品质量不高,往往不是我们的设计水平低,而是在具体制造过程中走了样,达不到设计图的要求。一线工人技术水平直接影响了产品质量的高低,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同样的设计,同样的设备,产品优劣殊异。究其原因,管理是一个方面,但职工操作技能差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首当其冲,便是身处一线的生产工人的加工技能问题。

一方面,企业缺乏技术工人,特别是优秀的技术工人;另一方面,是社会就业不充分,大量的人员失业。他们中间不少人是因为不具备一技之长,无法适应岗位的需求。现在,带学历求职的人多,带职业等级证书求职的人很少,企业招不到急需的技能人才。前不久,我市一电子企业招不到技术工人,送上门的定单不敢接,企业负责人干着急。

长期以来,粗放式经营使得一些企业和部门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按照国家规定,企业应提取工资总额的1.5%用于职工培训。但一些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职工教育培训经费长期得不到落实。一些企业宁肯花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高薪去聘请技术专家,也不愿花几百元去培训一名技工。技术工人不等同于普通操作工,高级技工、高级工艺师与设计师、工程师同样重要。在人才市场上,技术工人正成为“香饽饽”。在南方,高级技工和硕士博士一样大受欢

迎;在深圳,大学生失业率在逐年上涨,而中高级技工的失业率基本为零。在美国,一个焊工的收入和州长差不多。一定程度上,技工及高级技工、技师的短缺,正成为制约各地工业经济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技工队伍的建设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为技能型人才营造成长环境

据测算,到“十一五”末,我国技能劳动者需求总量将增长30%-35%,其中,高级以上技能劳动者所占比例预计增长20-25个百分点,特别是技师、高级技师的需求将翻一番。加快高技能人才建设培训工程,尽快培养一大批既懂现代技术又会操作技能的技术人才,已成为我市现代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一、树立“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观念,形成尊重劳动、尊重创新、崇尚技艺、尊重技能型人才的舆论氛围,营造有利于工人成长成才的社会环境,彻底改变重文凭、轻技能,重设计、轻工艺的现象。将高级技工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有利于高级技工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和选拔机制。比照科技拔尖人才奖励办法,对有突出贡献的技术工人也应设立政府津贴。在劳动模范的评选中,向技术工人倾斜,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和成就感,扩大社会认同感,增强就业吸引力。

二、建立完善激励机制。

第一、企业要落实技术等级与工资待遇紧密挂钩的政策,鼓励工人学习技术。在分配上要体现向技能型人才倾斜,让他们感到学技术有奔头,懂技术有甜头。对有绝招绝技、先进操作法的创造者、操作技术的领头人和独立开展技术创新的技能人才给予重奖。使广大技术工人从被动的“你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主动提高自身技术素质。注重技术工人的切身利益,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实行技师、高级技师与相应专业技术人员在工资福利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第二,加大培训力度。引导企业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教育事业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按季提取职工工资总额的1.5%用于职工教育。大型企业集团应建立高技能人才业务进修和培训制度,开展技能提升和岗位培训,完善名师带徒的措施,广泛开展技术练兵、观摩、研讨、攻关等活动,努力造就一支高技能人才生力军。要发挥高级技工学校、高等职业院校等培训基地作用,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职业院校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安排应充分体现相关职业资格的要求,为学生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创造条件。

三、改进技能人才评价方式。加快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并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新体系。要突破比例、年龄、资历和身份界限,促进高技能人才更快更好地成长。要加快推进职业资格证制度,打破“重学历、轻技术”的惯有思维模式,代之以学位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为技术工人的成才打通上升和拓展通道。劳动部门要根据新技术发展的需要,扩大技能鉴定范围,使达到相应技能水平的工人都能够获得《资格证书》,壮大我市技工队伍。

我们可以引进外资,可以引进先进技术,甚至可以移植先进的管理模式,但我们不可能引入大批的有技术技能工人,技术工人队伍的培养还得实实在在靠自己。

第三篇:我市金融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我市金融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 左志锋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在资源配置、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发挥着至为重要的作用。2011年2-3月份,我们对全市金融机构进行了走访,对娄底辖区内所有县市区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通过听取当地领导对金融工作介绍以及各县市区财金办关于金融工作的相关汇报,实地查看了一批优质企业,广泛获取了各方面信息,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我市金融业发展现状

(一)存贷余额稳步增长。截至2010年底,全市各项存款余额655.75亿元,比年初增加71.58亿元,增长12.25 %;各项贷款余额399.32亿元,比年初增加61.27亿元,增长18.13%,加上表外资金支持,全年共新增贷款116.65亿元,比年初增长34.5%。

(二)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全市金融市场规模不断壮大,结构日趋合理,金融体系逐渐趋于完善。一是市场体系相对完整。我市目前已大体形成了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地方银行金融机构、证券、保险、担保、小额贷款公司等多层次机构并存、功能互补的金融市场体系。二是组织体系逐步健全。我市已初步建立起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功能较为齐全的金融组织体系。目前招商银行、华融湘江银行已确定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娄星区农信社改制组建娄底农商行的工作正加紧进行;全市证券期货保险业发展迅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当前全市证券公司营业部8家,期货公司营业部2家,保险机构19家。同时,其他类型金融机构还包括小额贷款公司2家,融资性担保机构12家,全市担保行业协会也即将组建。三是监管体系日趋完善。市金融工作办协同市人行、娄底银监分局,监管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同时加大对保险证券业的监管服务以及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规范整顿工作,有效维护了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

(三)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近年来,我市金融工作注重把抓好日常监管与防范金融突发事件紧密结合起来,把金融垂直监管与地方协调服务结合起来,初步建立起维护金融稳定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和水平,有效维护金融稳定。全市所有县市区全部达到市级金融安全区标准,冷水江市成为全省第四个省级金融安全区。目前正推动娄星区、双峰县等积极创建省级金融安全区。

二、我市金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调研中我们感到,面对当前激烈的竞争态势,我市金融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一)金融总量相对偏小。2010年全市各项存款总额在全省占比为3.94%,居市州排名第11位;各项贷款总额在全省占比为3.47%,居市州排名第7位。目前我市尚无本土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有限。金融资产总量偏小,尤其是资本市场融资规模偏小,是我市金融业竞争力不强的主要表现,这也说明当前我市金融业还不能完全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融资结构不尽合理。从金融主体看,目前银行业是我市金融业的绝对主体,证券、保险等产业发展仍不够充分,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等产业相对滞后。同时我市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还有待进一步创新,我市以银行信贷为主体的间接融资占比过大,直接融资规模偏小,融资结构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三)民间融资亟待规范。民间融资快速增长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很大一部分不规范融资行为。有部分投资公司参与非法集资,吸取当地资金流向外地,导致储蓄存款快速下滑,构成了对正规金融业务的挑战。加之目前民间融资游离于金融监管范围之外,容易引发债权债务纠纷甚至滋生违法行为,危害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恶化了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亟待加以规范引导。

三、我市金融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综合我们的调研分析,我市金融业发展面临三大机遇和三大挑战。

三大机遇:

一是我市融资需求旺盛给金融业带来发展机遇。从全市宏观形势来看,我市正处在“四化两型”建设的重要历史时期,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区域影响力不断提升,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必将催生出一批优质企业和优质项目,加之2011年我市计划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将形成较为旺盛的金融需求,为全市金融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我市产业集群建设为金融业发展提供的良好发展基础。我市经开区、万宝新区等产业园区积极对接长株潭并做好产业配套,传统优势产业集群的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引进培育,必将催生出一批优质融资主体。我市十大产业集群的培育为全市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必将推动我市金融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是金融业发展面临良好的政策机遇。“十二五”时期我国金融业将着力构建和完善中央地方两级金融监管体系,理顺金融发展权利和监管责任。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和国内外金融机构对娄底经济金融发展的关注度、认同度不断提高;“3+5”城市群建设这块金字招牌,带来了先行先试的重大机遇;国家中部崛起战略规划,明确提出了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这无疑为我市金融业加快发展创造了宽松的外部条件。三大挑战:

一是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带来的挑战。从国际形势来看,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当前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中东和北非局势的不确定性、以及日本海啸地震冲击、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资产泡沫、货币升值等不稳步、不确定因素较多,世界经济恢复增长动力不足,复苏形势十分复杂,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也对加强金融市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使的货币政策面临诸多两难。从国内政策来看,2011年我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央行提出要把好流动性总闸门,引导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在总量规模受限的情况下,金融机构信贷投放面临更大的政策压力和宏观风险,这必将对我市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增加相当的难度。

二是区域竞争压力增大带来的挑战。对接融入长株潭对娄底当前和长远的发展将起到根本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要考虑到长株潭特大城市群快速发展产生的巨大“回波效应”或“极化效应”可能导致对我市发展的“抑制性覆盖”,出现“大树底下不长草”的困境和尴尬。加之 “3+5”城市群中其他兄弟市州在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同时,必然会竞相出台扶持金融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和重大举措,大力发展地方金融业,力争在新的一轮竞争中率先确立自身的竞争优势。我市当前面临激烈的区域竞争,金融业发展赶超进位面临挑战。

三是我市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带来的挑战。与长株潭等市州相比,我市经济总量的相对不足,使我市在引进金融机构、享受金融改革先试权和提升金融规模等方面都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经济发展综合实力的相对不足对我市金融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从我市当前经济结构来看,我市属资源型城市,工业增加值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第二产业贷款占比高达三分之二以上,其中大企业信贷集中度高,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明显不足,总体需求旺盛与需求结构不理想的矛盾,加大了我市金融业兼顾执行国家政策、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与谋求自身发展的难度。

四、对策与建议

支持我市金融产业做大做强,加大金融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我们认为应重点在扩大融资规模、引进金融机构、培育地方金融产业、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等五个方面加大力度,主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金融意识,制定中长期金融业发展规划。一是利用报纸、电台、电视、网站广泛宣传金融知识,有计划地开展主题宣传月活动。同时对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开展金融知识培训,形成正确的金融意识,必须始终坚持金融业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发展原则,既要强调当前我市金融总体发展不足或“滞后”,也应尽力避免不顾实体经济实际需求而去简单模仿与照搬发达地区的最新金融产品技术。二是根据国家、省金融产业政策和规划,结合我市发展实际, 采取政府主导、专家团队运作、社会各界参与的方式,开展《娄底市金融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编制,提出娄底金融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发展方向、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

(二)加大信贷投放,确保合理融资规模。一是引导驻娄金融机构正确解读国家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意图,鼓励驻娄金融机构积极向总行、省行反映我市企业资金需求,争取上级行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认同,最大限度争取有利于我市经济发展的信贷政策和规模。二是支持和鼓励银行类金融机构运用联合贷款、搭桥贷款、银团贷款等方式引进异地资金来满足娄底辖区内的资金需求;全面推广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解决好中小企业和“三农”贷款难问题。三是加强政银企对接,把银行关注度高的项目和涉及地方发展及民生的项目统筹安排,统一向银行推介。四是加大调度考核力度。制订出台《娄底市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评分细则》,构建考核评价体系,量化考核指标,实施按月调度,完善考核奖惩约束机制;同时适当扩大奖励范围,将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机构等纳入考核当中。

(三)引进和培育各类境内外金融机构。完善政策措施,着手制订出台我市新设金融机构奖励办法,同时要取得市委、政府领导对引进新设金融机构工作的认可和支持,请市委、政府领导到金融监管部门、商业金融机构总部或区域总部走访联络,促进政银合作,吸引更多金融企业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或新组建金融机构。一是引进成长性好、经营有特色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来娄设立分支机构,目前重点做好招商银行、华融湘江银行等的入驻工作。二是吸引境内外保险机构来娄发展,同时高度关注和重视国家日益放开保险资金投资范围的有利形势,制订出台鼓励险资入娄的优惠政策,积极跟踪中国人寿100亿险资对湖南投资的相关事宜,抢占地方政府引导险资投入的先机。三是在推动证券期货机构发展本身业务的同时,重点引导和组织证券期货机构与企业的互动对接,充分发挥证券机构的优势,推动企业上市进程。同时重点跟踪动力煤、焦炭商品期货交割库设立的政策动向,探索争取立项在娄底设立动力煤、焦炭商品期货交割库的相关调研准备工作。

(四)培育本土金融主体,构建地方金融体系。一是积极推进小额贷款公司组建。稳妥有序地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2011年拟成立5家,以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同时建立和实施小额贷款公司分类评级制度及行业年审制度,加强日常监管、专项检查和行业自律机制建设,并对其运行情况进行评估。二是试点组建村镇银行。各县市区要有针对性地加大与主发起行的联络与洽谈力度,力争双峰、新化两地今年村镇银行组建有实质性突破。三是健全地方融资性担保体系。坚持规范与发展、整顿与扶持并重的原则,着手组建娄底市担保行业协会,开展再担保机构组建的可行性调研,大力推进地方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发展,努力建设富有成效的地方融资性担保体系。四是支持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以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经营机制转换、遗留问题解决为要求,支持农信社大力依法清收不良贷款工作。今年全市农信社要全面启动改革工作,力争娄底农村商业银行于明年春节前挂牌开业。全市要在2012年底前按中国银监会三年行动规划纲要(2010-2012)全面完成农信社改制改革工作。

(五)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加大企业上市培育扶持工作。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资本市场的若干意见》(湘政发〔2010〕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尽快制订出台《娄底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资本市场的实施意见》。一是认真研究创业板市场的最新动态、加快推动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前期准备步伐,给予上市专项基金扶持引导和产权明晰、改制重组等税费减免支持,尽快形成一批拟上市企业梯队乃至上市企业的“娄底板块”。二是积极跟踪非上市公司代办股份转让试点的最新进展及我省建立OTC市场和企业股权融资项目资料库的相关信息,积极搭建金融机构及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与我市优秀中小企业和项目对接的平台。三是加大债券发行力度,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制订企业直接融资奖励办法,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以及中期票据,争取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等。四是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市场。尽快出台《关于促进我市股权投资业发展的意见》,完善工商登记、机构投资和税收等相关政策,推动设立股权投资基金,搞好股权投资与拟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对接,促进股权投资市场快速健康发展。同时探讨研究设立政府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大力发展和引进产业投资、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等各类基金或投资机构。

(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要以创建省级金融安全区为平台,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大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一要扎实推进“信用娄底”建设。加快联合征信体系建设步伐,归集统一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信用信息,实现信息库的互建共享。二要建立多部门工作协调机制,相关政府部门要积极协助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信用社做好收贷维权工作,严厉打击逃废债务等不法行为,确保金融机构依法维护金融债权,稳定地方金融秩序。三是完善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联系会议,开展担保机构信用评级,规范担保机构与银行、中小企业的业务合作,为担保机构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四是要科学界定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的边界和区别,依法处理具有非法集资特点的民间借贷行为。制订《娄底市非法集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周密防范和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行为。将娄底打造成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生态城市,构建成区域“信用高地”和“资金洼地”。

第四篇:我市养老院安全状况调研报告[推荐]

我市养老院安全状况调研报告

目前我市共有养老机构xx家,其中:公办养老院xx家,民办养老院xx家,农村敬老服务中心xx家。结合去年开展的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大检查活动,我们对全市各类养老机构安全状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和专项调研,基本摸清了全市养老机构的安全状况。总的来看我市养老院安全形势是好的,各区、县(市)政府在消防安全方面投入力度比较大,民政部门和养老机构对安全工作比较重视,养老机构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有一定增强,消防设施基本健全,安全防控措施比较到位,安全制度较好落实,为确保我市养老机构安全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在检查中我们也发现一些养老机构还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需要引起各级的高度重视:

一、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消防专业人员缺乏。从我们安全检查情况看,全市几乎所有养老机构人员都没有经过消防专业培训,没有达到持证上岗,没有按规定配备专职消防人员,绝大多数都是管理者、保安或者护工兼任。这些人对消防设施不能熟练使用,一些消防常识掌握不多,应急反应能力差,一旦出现火情,很难及时有效处理。经过我们实地检查和认真分析,导致各养老机构没有配备消防专业人员的原因有三:一是消防宣传不够。多数养老机构不知道消防值守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不知道啥时培训,在哪培训。二是培训费用和人员成本较高。按照消防条例的要求,消防监控室24小时不能离人,每班要有2名专业人员值守,三班倒需要6人,培训费用加上雇佣人员成本,各养老机构很难承担得了。三是人员流动性大。一些小型民办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少,抽不出时间去培训;如果培训的是临时人员,也许刚培训完,人家就不干了,还得重新培训。由于以上几点原因,造成消防专业人员缺乏。

(二)消防设施不健全。部分受检单位不能提供消防建设工程设计图纸,没有消防验收合格手续。有的农村敬老中心没有消防控制室、微消防站等消防设施,有的消防设施,如喷淋、烟感器设置过高,有的走廊过长,没有防火隔离门,没有强排风设施,有的消防管线渗漏,消防栓无法使用,还有一些单位消防设施年久失修,正处于上报维修阶段。主要原因,一是消防条例进行了修改,原来的设计不符合现在的规范,需要重新改造;二是有的区、县(市)政府在消防设施建设上投入不足,历史欠帐较多;三是部分民办小型养老机构多是民房改建,要达到消防标准确有实际困难。

(三)消防制度落实不到位。检查中发现部分社会办养老机构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流程,没有消防应急预案,或者缺少可操作性,平时演练少,关键时候不会用。主要是有的养老机构管理人员不知道消防制度应该有哪些,即使有也是贴在墙上、夹在本里,安全巡查、设施检查、特种设备检查等记录不全,制度不落实等问题还普遍存在。

(四)电气方面存在安全隐患。一些民办养老机构很多是民房改造,建设年代久远,电线老化,插座开关损坏,随着老人的增加,用电量和危险也随之增加。在检查中发现,有的养老机构一个插排上插有手机充电器、电视、热水器等多种充电设备。有的养老机构使用的是煤气罐,罐体长时间不经过检查打压,连接管长时间不更换,煤气灶距煤气罐很近,这些都是不安全隐患。

二、加强消防安全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对养老机构消防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实行“三位一体”的消防培训。一是由消防部门定期对养老机构中从事消防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区、县(市)政府对培训费用给予适当减免。二是养老机构聘请专业消防培训机构对从业人员进行不定期消防常识培训。三是养老机构对新进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时,必须把消防常识做为业务培训的重要内容。

(二)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大对农村公办敬老院消防安全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确保消防设计合理,手续完备,设施健全。

(三)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安全检查执法队伍建设,形成全市养老院安全管理工作检查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动态跟踪管理,加大动态检查、抽查力度,彻底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加大消防投入,提高消防技术含量。各养老机构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大消防安全投入,开发和利用消防设施设备,不断提高技术防范效率和质量。

第五篇: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研报告

**市位于湘西南部的雪峰山东麓,南岭山脉北缘,资水上游,地处邵阳市西南五县中心,总面积1549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75万多人,且80%以上的人居住在农村,属于典型的经济欠发达地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乡户籍制度的放宽,许多农民外出进城务工,劳务输出成了农民致富图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成了他们家庭经济的重要来源。大人进城务工了,可孩子仍然留在农村,他们的现状令人担忧,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基本情况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长期外出进城务工,而孩子被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目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据调查统计,**市目前17个乡镇共有农村“留守儿童”119629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5.1%。按年龄段分布如下:0—5周岁33473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27.9%;6-10周岁35785人,占其总数的29.4%;11-16周岁50371人,占其总数的42.7%。

二、监护方式

根据农村世代相传的习惯,对孩子的看护及.教育,主要由父母亲承担。现在,情况出现显著变化,为了生计,父母亲要出去务工,增加家庭的收入,狠心把孩子留在家里,交给其他人进行监护。以**市的湾头桥镇、邓家铺镇两镇的情况来看,父母双方外务工后,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方式主要有以下五种:

第一种方式:隔代监护。主要由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进行监护。这种监护方式主要集中在0-5周岁、6-10周岁两个年龄段的孩子上。也是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监护方式。

第二种方式:上代亲戚监护。主要由孩子的叔叔、姑姑、舅舅、姨等进行监护。主要集中在6-10周岁年龄段的“留守儿童”身上。

第三种方式:同辈监护。采取家中年龄较大的哥哥、姐姐带弟弟、妹妹的方法。主要集中在由11-16周岁年龄段的孩子负责照顾0-5周岁、6-10周岁年龄段的孩子。

第四种方式:自我监护。俗话说得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就是自我监护的最好表现形式。主要集中在11-16周岁年龄段的孩子身上。

第五种方式:寄宿制全托。就是把孩子完全托付给学校老师或信得过的其他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代管家长”,这种监护方式,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且发展势头比较强劲。

三、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父母外出务工后,由于上面五种监护方式各自存在不同的利弊,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在生存状况、安全意识、理想信念、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等10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值得注意。

1、生存状况的缺失。父母外出务工后,只是不定期地给孩子寄钱。孩子在家收到父母的汇款,由于年龄小,缺乏计划性,有钱就毫无节制地乱花一通,没钱或少钱时就饱一顿饥一顿,导致身体消瘦,营养不良,严重损害了身体的正常发育。这种现象在自我监护和寄宿制全托年龄段的孩子身上表现最为明显,几乎65%以上的孩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现象。

2、爱的缺失。父母双方和孩子长期不在一起,缺少沟通,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孩子自己作主,由于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大都表现出自私、偏执、冷漠的性格特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缺乏爱心、容忍心和正义感,甚至连中国最传统的“孝心”二字也不能理解。

3、安全感的缺失。就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而言,调查结果显示,父母的外出给孩子的安全带来了更大的安全威胁。由于农村居住比较分散,孩子的自我防范能女弱、辨别是非的能力差,被拐卖、意外伤害与意外死亡等问题时有发生。逃学、上网、早恋甚至违法犯罪等现象屡见不鲜。如邓家铺镇一“留守儿童”邓某,由爷爷、奶奶监护,每天早晨吃完早饭就背着书包和同学一起去上学,下午独学按时回家。老师见他一个星期没有来上学,以为家里出了什么事或者是生病了,上门家访,一探究竟,原来上学期间,中途他就和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玩去了,让人哭笑不得。

4、心理的缺失。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健康人格与美好心理的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中55.5%的人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孤独、对父母充满怨恨,21.6%的表现为柔弱无助、自卑闭锁、寂寞空虚、不愿与人交流等,18.3%的表现为盲目反抗、逆反心理强等,4.6%的表现为缺乏自信、心理负担重等。

5、思想品德的缺失。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的有效监护,其思想品德、行为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问题。调查发现,由于父母的外出,对子女思想道德教育不够重视

下载我市煤矿安全状况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市煤矿安全状况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市电信行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一、电信业发展的现状 几年来,通过电信业几个公司的积极工作,我市电信业发展较快,各电信业运营公司坚持以新理念促进信息网络建设,切实抓好各项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建立健全工......

    我市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状况的调研报告

    我市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状况的调研报告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掌握我市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状况,积极探索......

    我市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状况的调研报告

    我市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状况的调研报告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掌握我市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状况,积......

    关于我市卫生环境状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卫生环境状况的调研报告市环境卫生管理局局长吴冠华2010年5月16日儋州市环卫局的主要职责是负责那大城区210条大街小巷面积333万平方米的清扫保洁、日产250吨生活垃......

    关于我市工会基层组织建设状况的调研报告

    市总工会组织部为了全面准确地掌握我市工会组织建设情况,增强工会基层组织建设的针对性,进一步加强全市工会基层组织建设,根据市总党组要求,从2005年7月上旬开始至8月上旬结束,市......

    我市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状况的调研报告(合集五篇)

    我市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状况的调研报告 我市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状况的调研报告 我市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状况的调研报告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

    关于我市工会基层组织建设状况的调研报告

    市总工会组织部为了全面准确地掌握我市工会组织建设情况,增强工会基层组织建设的针对性,进一步加强全市工会基层组织建设,根据市总党组要求,从2005年7月上旬开始至8月上旬结束,市......

    我市实施两法两纲状况调研报告

    为加大对“两法”“两纲”的实施力度,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姜玉泉、副主任杨宋虎的带领下,**市人大内司委与**市人民政府妇儿工委办及相关成员单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