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业建设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4 04:1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农业建设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农业建设调查报告》。

第一篇:新农业建设调查报告

**村位于**县**镇,距离县城140公里,既不近路,也不靠水,曾是典型的穷山僻壤。然而,今天的**村却展现出令人惊喜的新景象,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新农业。据调查,经过多年发展,烟叶、蔬菜、茶叶已经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总面积达到1400余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90,人均拥有2.5亩。依托新农业,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008年达到4500元。收入快速增长,农民富家兴村的热情也随之上涨。近年来,他们远离了打牌赌博等陋习,形成了学习新技术、做大新产业的自觉性。分析“**现象”,我们发现:他们的成功就在于把产业当船,把市场当海,置身市场之“海”,齐心协力划“船”。

一、领航之灯:党员干部

一个地方的产业发展要在市场之海找到适航之线,必须要有“领航之灯”。在**村新农业建设中,善于分析市场、敢于率先垂范、勤于解民之难的共产党员和村组干部就如一盏盏明亮的“航灯”,给人方向、给人自信、领人前进。他们乐当宣传员。每年冬季农闲时,党员和干部都要分片包干,深入农户宣传新政策、新品种、新技术、新典型;每次集中开会时,党员和干部都要推荐合适人员,给农民讲经济效益、讲成功经验、讲市场形势;平时还安排有党员和干部及时更新《**之窗》宣传内容。他们甘当示范者。为了现身说法,党员和干部带头搞专业。今年,全村26名党员和干部农户,户户都是烟叶、茶叶或蔬菜专业户。其中,22户种植规模在10亩以上。几名村干部表现更为突出,村党支部书记康新春家种了20亩烤烟,村主任康村尧家种了25亩烤烟,村文书康新云家种了15亩青椒。他们勤当帮带人。为了帮助有特殊困难的农户,党员和干部每年都要分别联系3-5名农户,给予技术指导,帮助备耕备肥,联系产品销售,甚至提供资金扶持。村主任康存尧上任两年以来,一直联系着5个烟叶生产户,既指导技术,又提供烤房,还先后为3个农户借款2万多元。在党员和干部的引领和帮助下,广大农民对新农业建设认识深、热情高、行动快。都已60多岁的李运之老两口,前年还在村主任的数番劝说下才种了1.1亩烤烟,没想到一下获利3500元。今年,他俩非常积极,硬是向村里争取了2.5亩种烟计划。

二、撑船之桨:科学技术

**人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有深刻的理解,他们高度重视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打造新农业的推进之“桨”。近年来,该村通过与农科部门合作建立了技术上门服务机制,经常邀请专家现场讲课,开通了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开设有农民夜校,增强了全民的科技意识,提高了全村科技兴农的水平。一是推广了实用技术。该村已经广泛实行了农业生产测土配方技术,特别是随着国家烟叶以成熟度为中心配套生产技术示范项目的落户,项目参建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定期派出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研究生现场指导。今年,该村烟叶生产在大田移栽、揭膜培土、抹芽打顶、分级扎把等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又推广了烟叶漂浮育苗、自动排湿控温烤制等最新技术,该村烟叶生产技术和烟叶质量已经达到全国一流水准。二是推广了优质品种。该村成功推广了天超1号、天椒17号等辣椒新品种,推广了K326、云烟78等烟叶新品种,推广了富顶大白等茶叶新品种。目前,该村辣椒、烟叶、茶叶优质率都达到了70以上,实现了产品产量和产品质量的双提高。三是引进了先进机械。该村已经拥有单机日量相当于30个劳动力日量的采茶机8台,拥有单机日量相当于20个劳动力日量的耕整机2台,此外还拥有大小动力运输车38台、大型加工机械28台,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四是形成了生态品牌。该村在重视技术兴农的同时,十分注重农产品生态品牌的打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全面施用生态肥、有机肥,严禁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该村所产农产品已经达到无公害标准,该村已被列为全省无公害蔬菜、茶叶生产基地。

三、挥桨之人:专业大户

在市场大海中,个人力量渺小,抗巨浪、提航速必须众人划桨。近年来,**村通过大力发展专业大户,为自己的产业之船培养了一大批身强力壮的挥桨之人。发展专业大户,他们有三点共识:首先,“门路多了,顾东没顾西,结果什么也搞不好;集中干一行,钻得深研得精,能提高质量生效益,因此,必须推行‘一户一业’”;其次,“一定规模的专业生产,能够使效益产生加法效应,因此,应该鼓励有经济实力和管理能力的专业户向专业大户发展”;再次,“绝大多数农民能力有限,他们还仅仅是被组织者,没有足够的力量组织大规模的产业经营,因此,要重点发展规模适度的‘基本户’,谨慎发展‘超大户’”。在这些理念的指引下,该村专业大户的发展保持了良性稳步发展态势。2008年,该村148个农户中,茶叶、蔬菜、烟叶专业户达到112个,占总户数的76。其中,规模在5-20亩的“基本户”达到78个,占专业户总数70;规模在20亩以上的专业户达到8个,占专业户总数的7。专业大户的快

速发展推动了该村整个产业的做大做强。2008年,该村烟叶面积突破600亩、茶叶面积达到400亩、蔬菜面积达到350亩。

四、扬帆之风:激励措施

**人相信:有效的激励措施是产业之“船”前进的扬帆之风,它能够广泛凝聚民心民力,充分激发创业热情。近年来,一方面,他们坚持及时深入地宣传上级惠农政策,动员全民团结一心,真抓实干,积极创造条件,抢抓政策机遇,加快产业发展。2003年以来,全体村民共同努力、艰苦奋斗,成功实现了烟叶千担村的目标、争取了国家烟叶以成熟度为中心配套生产技术示范项目、蔬菜无公害生产基地等项目,先后获得各级蔬菜基地补贴、公路建设补贴、烟水工程补贴、烟叶苗池和烤房补贴等各种特殊扶持资金40多万元。这些政策的落实,极大地改善了该村产业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条件。另一方面,他们又能够自我创新,出台一些融入情感的“土政策”,表彰先进,鞭策后劲,努力营造自我加压、相互赶超的创业氛围。2003年以来,他们每年都安排有产业发展基金,每年初在村级经济会议上对民主评议产生的产业功臣进行集中表彰,给这些功臣奖励一个红包、戴上一朵鲜花、献上一片掌声,对有突出贡献的服务部门和个人还敲锣打鼓、放鞭炮、送锦旗。这些措施看似很小,但足以令每一个在场的人感动不已,得到表彰的人告诫自己“不负众望再努力”,没得到奖励的人告诫自己“瞄准目标快超越”。

五、揽客之诀:诚信友善

市场之海讲究“合作共渡”、“合作共赢”,而合作的纽带是诚信。在新农业建设过程中,**人始终保持了山里人朴实无华的本性,始终做到诚信友善招徕天下客。一是热情接待。只要你进入该村,你就会发现,他们早就打出了“**村欢迎您”的巨幅标语,他们一定会拿出上好的香烟、酒水和饭菜招待外地客人。特别是几位村干部和几位营销大户,每年都会为相约而聚的蔬菜老板安排最好的房间,且房间布置从清晰的彩电、舒适的布鞋到专用的澡盆一应俱全。二是周到服务。凡是外来人在本地碰到的矛盾纠纷,他们都优先调处;凡是外来人在本地遇到的特殊困难,他们都尽力帮助;凡是外来人向本地提出的合理要求,他们都尽量满足。比如,对进村运菜运茶的车辆,不论进村多么晚,出村多么早,党员、干部和流通大户都会及时号召村民组织货源,按时装车,及时发车。三是诚信交易。**人不讲假话,说话算话。客商千里之外打电话形成的口头订货合同都绝对有效。他们出售蔬菜、茶叶等产品从来不搀假,不短斤少量,不欺行霸市、漫天要价。他们付出的是诚信友善,赢得的是丰厚回报。每年,总有100多人从湖北和周边其他乡村赶来打工,有效地弥补了该村产业发展中劳动力的不足。每年,总有数十名来自常德、益阳、长沙、南京、广州等方向的客商前来购货,为该村农产品提供了广阔的销路。

六、上岸之桥:营销协会

农业产业建设在市场之海的每一个“航程”都以农产品销售为终点。上“岸”之桥对于实现农产品价值十分重要。在**村新农业建设过程中,由部分村干部、种植大户和流通大户组成的营销协会,就如市海旅船的“上岸之桥”,总能帮助该村不同的农产品找到不同的“搭桥”之法,实现理想的价值。在茶叶销售上,每年冬季,营销协会就会从全镇30多家茶厂中选出几位有实力、讲诚信的老板,然后再组织村民统一与这些老板签订茶叶销售合同,要求这些老板承诺保低收购价格、并支付部分订金,有效保证了茶农来年能够稳稳当当捞收入。在烟叶销售上,每到销售季节,营销协会就会组织技术人员逐户上门预检,敦促烟农将烟叶分好级、扎好把、打好捆,然后成立几个烟叶销售小组,每组安排有村干部、技术人员、烟叶户主和运输车辆,在规定的时间内分批分次集中销售,有效保证了烟叶收购公平公正、价格合理、秩序井然。在蔬菜销售上,每到上市时期,营销协会就会将各个方面的客商组织起来,协调各方统一收购价格,有效避免了客商之间相互抬压价格;同时,派出协会成员包干负责到地块,组织菜农有序采摘,避免多采乱货、少采错市,有效保护了菜农的利益。

第二篇:新农业建设调查报告

**村位于**县**镇,距离县城140公里,既不近路,也不靠水,曾是典型的穷山僻壤。然而,今天的**村却展现出令人惊喜的新景象,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新农业。据调查,经过多年发展,烟叶、蔬菜、茶叶已经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总面积达到1400余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90,人均拥有2.5亩。依托新农业,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008年达到4500元。收入快速增长,农民富家兴村的热情也随之上涨。近年来,他们远离了打牌赌博等陋习,形成了学习新技术、做大新产业的自觉性。分析“**现象”,我们发现:他们的成功就在于把产业当船,把市场当海,置身市场之“海”,齐心协力划“船”。

一、领航之灯:党员干部

一个地方的产业发展要在市场之海找到适航之线,必须要有“领航之灯”。在**村新农业建设中,善于分析市场、敢于率先垂范、勤于解民之难的共产党员和村组干部就如一盏盏明亮的“航灯”,给人方向、给人自信、领人前进。他们乐当宣传员。每年冬季农闲时,党员和干部都要分片包干,深入农户宣传新政策、新品种、新技术、新典型;每次集中开会时,党员和干部都要推荐合适人员,给农民讲经济效益、讲成功经验、讲市场形势;平时还安排有党员和干部及时更新《**之窗》宣传内容。他们甘当示范者。为了现身说法,党员和干部带头搞专业。今年,全村26名党员和干部农户,户户都是烟叶、茶叶或蔬菜专业户。其中,22户种植规模在10亩以上。几名村干部表现更为突出,村党支部书记康新春家种了20亩烤烟,村主任康村尧家种了25亩烤烟,村文书康新云家种了15亩青椒。他们勤当帮带人。为了帮助有特殊困难的农户,党员和干部每年都要分别联系3-5名农户,给予技术指导,帮助备耕备肥,联系产品销售,甚至提供资金扶持。村主任康存尧上任两年以来,一直联系着5个烟叶生产户,既指导技术,又提供烤房,还先后为3个农户借款2万多元。在党员和干部的引领和帮助下,广大农民对新农业建设认识深、热情高、行动快。都已60多岁的李运之老两口,前年还在村主任的数番劝说下才种了1.1亩烤烟,没想到一下获利3500元。今年,他俩非常积极,硬是向村里争取了2.5亩种烟计划。

二、撑船之桨:科学技术

**人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有深刻的理解,他们高度重视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打造新农业的推进之“桨”。近年来,该村通过与农科部门合作建立了技术上门服务机制,经常邀请专家现场讲课,开通了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开设有农民夜校,增强了全民的科技意识,提高了全村科技兴农的水平。一是推广了实用技术。该村已经广泛实行了农业生产测土配方技术,特别是随着国家烟叶以成熟度为中心配套生产技术示范项目的落户,项目参建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定期派出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研究生现场指导。今年,该村烟叶生产在大田移栽、揭膜培土、抹芽打顶、分级扎把等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又推广了烟叶漂浮育苗、自动排湿控温烤制等最新技术,该村烟叶生产技术和烟叶质量已经达到全国一流水准。二是推广了优质品种。该村成功推广了天超1号、天椒17号等辣椒新品种,推广了K326、云烟78等烟叶新品种,推广了富顶大白等茶叶新品种。目前,该村辣椒、烟叶、茶叶优质率都达到了70以上,实现了产品产量和产品质量的双提高。三是引进了先进机械。该村已经拥有单机日工作量相当于30个劳动力日工作量的采茶机8台,拥有单机日工作量相当于20个劳动力日工作量的耕整机2台,此外还拥有大小动力运输车38台、大型加工机械28台,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四是形成了生态品牌。该村在重视技术兴农的同时,十分注重农产品生态品牌的打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全面施用生态肥、有机肥,严禁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该村所产农产品已经达到无公害标准,该村已被列为全省无公害蔬菜、茶叶生产基地。

三、挥桨之人:专业大户

在市场大海中,个人力量渺小,抗巨浪、提航速必须众人划桨。近年来,**村通过大力发展专业大户,为自己的产业之船培养了一大批身强力壮的挥桨之人。发展专业大户,他们有三点共识:首先,“门路多了,顾东没顾西,结果什么也搞不好;集中干一行,钻得深研得精,能提高质量生效益,因此,必须推行‘一户一业’”;其次,“一定规模的专业生产,能够使效益产生加法效应,因此,应该鼓励有经济实力和管理能力的专业户向专业大户发展”;再次,“绝大多数农民能力有限,他们还仅仅是被组织者,没有足够的力量组织大规模的产业经营,因此,要重点发展规模适度的‘基本户’,谨慎发展‘超大户’”。在这些理念的指引下,该村专业大户的发展保持了良性稳步发展态势。2008年,该村148个农户中,茶叶、蔬菜、烟叶专业户达到112个,占总户数的76。其中,规模在5-20亩的“基本户”达到78个,占专业户总数70;规模在20亩以上的专业户达到8个,占专业户总数的7。专业大户的快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特色农业调查报告

米易县农民增收下特色农业作用分析调查攀枝花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XX级应用化学班 梁灵内容摘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而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所在。针对攀枝花米易县的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和全县农业增收情况,可以看出特色农业对农民增收有一定推动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资金、设施、自然灾害、科技、资源,只要解决好这些问题,米易县的农业发展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关键词: 农民增收 特色农业 作用分析

一、米易县农民增收现状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位于四川省西南角,攀枝花市东北部,安宁河与雅砻江交汇区。介于北纬26°42′至27°10′,东经101°44′至102°15′,二滩电站座落其间。全县幅员面积2104.32千平方米,辖8镇,20乡(含9个民族乡)。总人口21.56万人,居住着汉、彝、傈憟、回、白等24个民族。凭借米易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米易农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米易县蔬菜、甘蔗、水果、畜禽和水产品产销两旺。在新农村建设中,米易县以晃桥国家级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优质水果基地、良种畜牧基地和基层文化、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数据显示,XX年米易县农业总产值11.4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 179元,数据显示:XX年米易县农民总收入达13.9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6471.6元,总收入比XX年上升21.7%,人均收入上升25%,但是农民收入差距仍然很大,特别是特色种植农户和普通农户,种植特色农产品的农户,他们一年收入最多达10几万元,但是普通农户一年就1万元左右。所以,要建设好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缩小农民的收入差距,大力促进农民增收。二.特色农业就米易县来说,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的很多,比如说水果种植、蔬菜种植、牲畜养殖、烤烟等等,而且规模大,收入高,他们有的是看到了市场前景和资源条件,有的是政府组织,然后开始特色种养农产品,规模也就不断扩大,给农户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农户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很多种养技术,比如说防病防虫,经营管理,施肥技术等等,有的地方政府也给予了他们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帮助他们们大力发展特色农业。1.1蔬菜种植 米易县的特色蔬菜主要种植青椒、四季豆、茄子、土豆、苦瓜、黄瓜、山药、西红柿、丝瓜、豇豆等。农户都采用大棚种植,小河村盖大棚达145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74.54%,雷窝村盖大棚达145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56.37%,青皮村盖大棚15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33.21%,移民新村盖大棚4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66.7%,种植大棚青椒、苦瓜、黄瓜,一亩大约能收入2.4万元,大棚四季豆一亩大约能收入2万元,山药一亩大约能收入2.5万元,随着种种规模化的种植,蔬菜越来越多、价格也很令人满意、大多是销往外地,比如说成都、重庆、昆明、西昌、西北等地。全县早市蔬菜种植面积4.66万亩,产量15.40万吨,总产值3.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4;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新增的30%依赖早春蔬菜产业,是省内单位面积效益最高的区域。

1.2水果种植特色水果重点发展了晚熟芒果、早春枇杷、青皮石榴等南亚热带水果。重点发展晚熟芒果。XX年,全市水果面积29万亩,产量14.01万吨,同比增长23.9%。面积和产量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其中芒果13.5万亩,增加1.45万亩,产量3.3万吨,增加0.8万吨;枇杷5.36万亩,产量0.45万吨,增加0.04万吨;石榴1.3万亩,产量0.7万吨,增加0.1万吨。水果中的代表晚熟芒果主要种植在独树村。品种有紫芒、香芒、向阳芒、凯特等等,农户都是成片种植,多的有约15亩,收入约达15万元。该村土地面积6397亩,果园种植面积1200亩,占18.76%,是该村的支柱产业。该村的晚熟芒果主要销往外地,而且价格高,达到5——6元/斤,而且果子较大,大的可以卖到十元一个,收益可观,农民增收明显。1.3养殖近年来,米易县严格按照我市“大力发展草食性牲畜”的工作思路,结合退耕还林(草)等生态工程建设,全面加大种草养畜力度,改变传统养殖方式,推行圈养与放牧相结合的科学养殖方式,多渠道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进、繁育及推广,在做大存栏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出栏率,确保生产稳步发展,草食牲畜、水产养殖高速增长。1.3.1牛养殖米易县草场乡建了一个奶牛养殖示范场,养殖场占地2500平方米,现在梅花鹿9头,奶牛、肉牛27头,拥有各类资产折价约50万元。主要从事奶牛、肉牛、杂交选育实验以推广和梅花鹿的繁育、养殖、鹿茸等鹿副产品的加工,现有存栏鹿9只。XX年-XX年计划发展到存栏100头规模。该项目实施以来,累计改良奶牛269头,黄牛391头,水牛100头,已产下杂交一代肉牛485头,出栏350头,饲养18月龄出栏,平均售价4000元/头计算,则可创收350×4000=140万元元,按同等条件下饲养管理出栏1头杂交肉牛比本地黄牛增加纯利润1200元计算,共计增加纯收入为42万元,所以该项目的经济效益显著。1.3.2猪养殖米易新山乡万民生态猪产业化示范养殖场是一个养猪示范基地,占地面积640亩,采用“公司 基地 专合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topigs优质猪良繁体系,在公司的芒果园扩建topigs祖代猪场,在米易县的果疏基地集中成片发展存栏100头父母代topigs种猪的标准化养猪小区10个,将带动攀枝花市2464示范户进行生猪适度规模养殖,实现生猪养殖全过程标准。该养殖场已投入资金300多万,架电2.8千米,建大型生猪养殖场4000多平方米,建沼气池5口658立方米,建蓄水池7口1500立方米,架饮水管4000余米,预计今年出栏生猪5000头,明年出栏10000头,收益明显。1.3.3水产养殖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丰富的水力资源和独特的立体气候,奠定了水产养殖发展的良好基础,水产业的发展为该县立体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又一重要渠道。目前,米易县拥有标准网箱2400口,养殖水面2.8万亩(含二滩),有水产苗种繁殖户17户,年生产各类水产苗种7亿尾。由于苗种繁殖时间较其它县市早30至50天,已经成为川西南重要的水产苗种早繁基地。大大带动了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弄明增收。

1.4烤烟米易县政府围绕打造攀枝花百万担国家级现代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晃桥村国家级现代烟草农业示范点项目,抓以烟水、烟路、烤房、农业机械、收购站点及新农村建设等十大功能性项目建设。投资3 805.77万元,在普威、白坡等7个乡镇实施烟水配套项目,修建蓄水池122口4.16万立方米、山坪塘5座5.21万立方米、沟渠65条116.88千米、管网7片116.28千米、机耕道12条40.1千米,整治兴发水库,新增蓄水量61.8万立方米。建成现代烟草农业示范烟田767万平方米,常年轮作区基本烟田333万平方米。全县有11个乡镇、78个村、468个村民小组、7 697户农户种植烤烟,烤烟大田移栽4 851万平方米,烤烟产量7 250吨,烟叶总产值11 537.94万元,实现烟叶税2 002.64万元。仅烤烟一项烟农户均收入13 570元/户,人均增收2 541元,给农户带来了可观收益。

三.非特色农业经营户在米易县,非特色种植农户大约有24716人,占总人口的11%,他们的年收入总值达1.4亿,人均收入达5664元,数据显示:他们的务农收入占总收入的26.42%,经商收入占12.53%,务工收入占61.79,资产性收入占0.61%。他们大多是没有土地、或是没有相关特色种植技术,务工收入是家庭的支柱,他们有开车的、做小生意的、打工的、一般家只留些劳动力低下的人或是基本没劳动力的人,在家里种点农作物,比如玉米、小麦、稻谷等,能自给自足,还能有一定结余,但是主要收入还是外出务工所得,另外,外出务工的收入和家里那些特色种植农户的收入相差不多,而且他们认为在家务农更累,没有外出务工自由、轻松,所以就决定长期在外务工。在外务工的人大多都是有一定工作技术、年轻,都是工作比较稳定、工资待遇也比较好,有一个好的工作岗位,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还能有很大一部分结余,生活相对也比较宽松,他们就习惯了在外打工,所以就不愿意回家种地。四.特色和非特色的对比分析农业类型人数种植规模/亩总收入/亿元人均收入/元特色种植***012.557884非特色247161286451.45664数据显示:特色种植户人均收入比非特色高39.2%,比全县人均收入高21.8%,看的出特色农业对农民增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在特色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任然有很多因素制约农民增收,资金:没有资金就不能购买生产资料;设施、资源:没有好的设施和资源就难中出产量好、品质好的产品;气候:在农村,气候影响作物收成,气候不好可能造成颗粒无收;科技:要种出好的农产品也需要科技支持,比如病虫防治、管理、施肥、嫁接等等。所以任然有很多地方有待改进和提高4.1资金问题要让农户增收,当然会有投资,但在投资方面就有问题了,农户的流动资金不多,资金问题就严重影响农民的增收,对于少部分的普通农户,资金基本上能周转,因为他们的资金挪动小,只是少部分的种子钱,肥料钱,基本没有科技投入,而且规模小。对于经特色种植的农户,他们的资金流动就大了,他们的规模大,技术要求高,对于米易县的特色种植农户,41.0%在种植过程中遇到了资金困难,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生产资料,他们的增收就出现了困难,他们尝试着向银行贷款,但手续麻烦、缺少抵押品、缺少担保人这些因素让他们贷款难,甚至贷不到款,特色种植收入就大打折扣,大大降低了农户增收总值,资金成了农户收入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只要农户有资金来源,生产资料就能供应,规模就有了保证,当然就为农民增收加了一个筹码。

4.2设施问题 在农业的发展过程当中,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从事种植还是养殖。比如说水利基础设施、防洪、防泥石流、防风等基础设施。就米易县而言,主要是水利基础设施,蔬菜防冻,对于特色种植农户(水果种植、烤烟种植、蔬菜种植)而言,这是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旦缺水,水果品质低、产量少;一旦霜冻,蔬菜大规模死苗,损失极大。在蔬菜种植 过程中采取了应对措施的占62.2%,其中政府帮助的占46.0%;在水果种植过程中采取了措施的占11.5%,其中农户自己采取措施的占9.6%,政府采取措施占1.9%。从中可以看出,政府更看重蔬菜发展,对于水果,相对的基础应对灾害的设施基本没有,所以水果产量和质量达不到最佳状态,所以对水果种植而言,水利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农户收入的高低,要想增加农户收入,必须解决水利设施,这样才能种出品质好,产量高的特色水果。4.3资源问题(土地/地理位置)每一种生物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生长环境,农产品当然也不例外,在攀枝花这个特殊的城市,根据海拔的不同,发展了不同的农产品。金沙江干热河谷层(海拔1500m以下)。以发展特色水果(包括芒果、石榴、枇杷、桂圆、荔枝、柑橘、鲜食葡萄等)、早市蔬菜、鲜食玉米为主。低中山温湿层(海拔在1500~2300m间)。主要发展坚果、畜牧、水产、烤烟、蚕桑、雪梨、桃、苹果、樱桃和酿酒葡萄等。中山高原寒温层(海拔2300m以上)。以发展干果、生物药业、畜牧业为主,在这些地段的农户大多都发展起了特色农业,其中土地资源的88.47%发展为了特色农业,在大规模种植下,收入可观。对于部分农户来说,土地少成了最大问题,一些农户眼看着邻居逐渐富裕,自己的收入始终不多,就是因为土地资源少,规模小,收入相对较低。所以一旦土地分配均匀,贫富差距就会渐渐缩小,就有助于大规模的发展特色种植,促进农民增收。4.4气候及自然灾害问题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气候及自然灾害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户的增收,就米易县而言,干旱、大风、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阻碍着当地农业的快速发展,55.0%的农户自己采取措施抗灾;10.7%的农户在政府的帮助下实施抗灾保收。自然灾害后,政府给予了一定补助。由此看出,在应对灾害时,大部分农户束手无策,政府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也相对较少,导致农户收入大幅度降低。所以,要让农户增收速度加快,首先就要解决气候及自然灾害给农产品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采取应对灾害的相应措施,这样才能保证米易县的农业朝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才能促进农户增收。4.5科技问题 科学技术在农业的发展中是必不可少的,数据显示,特色种植农户中93.1%的农户需要科技支持,比如说种植、防虫、施肥、嫁接、管理、育苗等技术,但是其中只有33.3%的农户得到了相关的技术指导/培训,由此可以看出,农户对科技的需求远大于所提供的科技服务,农户迫切希望得到相关技术指导,特别是大规模种植的农户,个别的甚至自己花钱去学习,然后应用到种植当中。有了相关技术,种植出来的农产品产量高、质量好,农户收入也相对较高,多的达10万元/年,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所以科技也制约着农民的增收,只有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大量投入科技,才能推动农业的发展,才能促进农民增收。

五.解决对策5.1 资金问题针对农户资金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个办法解决,一是创新农户担保体系;拓宽业务范围,积极创新贷款担保方式,银、企、农三结合,发放“企业担保”贷款,组建农户贷款担保机构,完善农户贷款担保体系,延伸便农优惠政策,降低收费标准,同时,各地农户也可以自愿成立相应的农户贷款担保协会等组织,设立基金为协会成员贷款提供担保。另外,可以推广农户信贷保证保险来解决农民贷款难;农户小额信贷保证保险是针对农村小额贷款借款人还款提供保障的保险。小额信贷保证保险的投保人是申请贷款的农民个人或小型农村合作组织,在保险期内,如果个人或小型组织产生还款风险,银行将按协议追讨,对仍不足以清偿借款本金和利息的剩余部分,保险公司将负责赔付。投保保证保险将使得符合条件的投保人在获得保险机构的支持之后,在没有抵押、没有担保的情况下,也能够从银行获得小额贷款。以上模式的共同点在于建立了政府、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三方合作机制,由政府带头,保险公司提供保证保险,银行在此基础上贷款给农民,三方相互合作,为农民小额贷款各尽其责,共同为农业再生产和农民增收保驾护航。5.2设施问题 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必不可少,就米易县而言,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蔬菜防冻基础设施建设。所以,要让农户有意识建设基础设施,政府就得起到带动作用,大力协助并组织农户修建水库,修筑后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补助或是奖励政策(政府需投入一定资金),推动水利设施建设,解决农户在种植过程中的缺水问题。针对蔬菜防冻,就只能增盖大棚,在这方面,只有充分带动群众的积极性,一方面鼓励群众增盖大棚,发虎先锋模范作用,一方面政府给予支持和鼓励,给盖大棚农户给予一定奖励或补助(政府需投入一定资金),全面带动农户大规模大棚种植,所以,在设施方面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主要是资金方面,加大投入,共同促进农业发展,带动农户实现增收。5.3资源问题在米易县,资源方面主要是土地分配问题,根据土地法的分配条例:土地承包期内,因自然灾害严重毁损承包地等特殊情形对个别农户之间承包的耕地和草地需要适当调整的,必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但是在正常的情况下,每隔三至五年,经村里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同意,土地法就应该规定村民委员根据农民家庭人口的变化可以对土地进行适当的调整。另一方面,可对零散土地进行整合,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种植,但现实生活中却有另类现象阻碍了土地科学流转的工作,一是村干部无作为现象的阻碍,二是少数不能服从多数的阻碍。由此可见,要想做好土地科学流转工作,一是村干部要有为民服务热情和因地制宜认真负责的心态,二是要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只要是为大多数农户谋利益,有利于土地科学流转工作,就要勇挑重担认真负责。三是要建立健全乡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规范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种植,促进农户增收。5.4 气候及自然灾害问题就米易县而言,干旱是影响农户增收的主要自然因素,也是唯一可以通过人为补救的,而且旱灾影响也最为广泛(水果、蔬菜等等)。对于霜冻,也可以通过盖大棚解决,而对于少数大风、冰雹基本上没有应对措施,对此,就把问题规划到设施上了,只要政府带动农户修建水利设施,增盖大棚,就能解决自然因素对农户造成的损失。

5.5 科技问题农业科技人才是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中最关键的群体。要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应用能力为核心,以领军和骨干人才为重点,围绕农业产业急需的生物育种创新、动植物疫病防控等领域,打造创新团队,形成人才高地。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为抓手,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积极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着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能够有效服务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用人才队伍。农业部现已确定,2015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要达到1300万,2020年要达到1800万,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2年。重点是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农村生产型人才、农村经营型人才、技能服务型人才的培养。这样一来,农村的科技问题能得到实质上的解决,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六 总结就米易县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对农户增收的作用来看,农户通过特色种植,达到了一定的增收效果,但是在农户特色是种植过程中,任然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笔者通过对种植中的资金、设施、资源利用、气候影响、科技等问题的分析,提出一系列应对措施,望米易县政府和农户一起实施,让米易县的特色农业的发展提升到另一个新高,把米易县农户的增收数额定格到更加理想的高度。部分数据参考:[1]http:///news/news_view.asp?newsid=1935[3] http://218.89.108.58/pt1/eip/news27/news_view.asp?newsid=2139

第四篇:兴化市关于农业标准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农业标准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

根据政协工作计划,3月中、下旬,我们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就我市开展农业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调研走访了质监局、农业局、水产局、林牧业局和海南镇、戴南镇,召开了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座谈会。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工作稳步推进

农业标准化是以农业为对象,按照“统一、简化、协调、选优”原则,通过制订和实施标准,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纳入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的轨道,以取得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最佳效益,达到高产、安全、优质、高效的目的。近年来,我市围绕高效规模农业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先后制订修订农业地方标准42个,其中省级地方标准18个。已经通过验收的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总面积22.3万亩;待验收和正在组织实施的标准化示范区各两个,合计面积9.8万亩。“三品”认证工作取得较大进展,至2008年底,我市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43个、绿色食品51个、有机食品9个。名牌战略实施有了新突破,兴化香葱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称号,大地蓝蚕丝被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红膏大闸蟹、板桥牌大米、冠宇牌小麦粉、欣晖牌脱水蔬菜等一批农产品先后获江苏省名牌产品称号。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提升了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工作亟待重视

虽然我市近年来在开展农业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客观地说,这项工作目前尚未引起有关方面足够重视,在推进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是农业标准化宣传普及滞后,社会认识程度低。由于对实施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多年来各级对农业标准化的相关知识宣传普及不够。相对于传统农业经济,农业标准化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调查发现,不仅普通农民不了解,就连从事农业工作的干部甚至乡镇分管农业的领导对此也

知之甚少。农村干部群众在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标准化和质量安全意识淡薄,“重生产、轻管理,重产量、轻质量”的现象十分普遍。基层干部习惯于按传统思维和老经验抓农业经济,农民“不问标准不标准,只问产量高不高。”

二是我市农业标准化推广水平与农业大县的地位不相称。总体上看,我市农业标准化工作目前主要还停留在主管部门和职能部门业务工作层面,尚未落实到镇、村和农户。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例,虽然我市已建成和正在实施的标准化示范区已有7个,但有些还仅仅体现在形式上,对农业标准化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指导、监管、推广跟不上,示范区的功能并未真正发挥。面积达12万亩的国家级香葱标准化示范区2004年初就通过了验收,但近年来,脱水香葱加工企业却不止一次地发生出口产品因农药残留超标而被退货甚至就地销毁的事件。相比之下,周边一些县市在农业标准化建设方面已走在了我们前面,如东台、江都已成为全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高邮2008年创建国家标准化示范县。

三是工作主体力量弱化,运行机制有待完善。各级农技推广队伍是实施农业标准化的重要力量,但由于多种原因,原先的市、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职能趋于模糊,队伍不稳定,有的整日忙于农资经营。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更是日趋萎缩,难以在推广农业标准化技术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之间、部门与乡镇之间未能建立起职责分工明确、相互协调联动的标准化工作推进机制,管理权限分散交叉,缺少一个统一高效的牵头机构。如“三品”认证,省里是农林厅统一负责受理,但我市却分别由多个部门受理,遇到问题协调难度大。由于监管职能交叉重叠,我市农资市场秩序较为混乱,城乡经营农资的网点达1000多个,有的副食品商店也卖农药,加剧了农业投入品的不规范使用。

四是过度分散的农业种植、养殖模式成为制约农业标准化进程的突出因素。调研中接触的人员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即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是实施农业标准化的重要前提。但由于我市农业人口多,户均耕地少,连片种植、养殖的面积小,一家一户零散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品种繁杂,混种混收,标准难以统一,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特别是大宗农产品的内在一致性,不适应农产品深加工的要求。由于土地流转难,规模化程度低,目前在一些乡镇试点的专业化统防统治也面临诸多问题,推广难度大。

五是政策支撑乏力,行政推动不到位。当前,在引导农民实施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方面,各级政府出台的主要是一些原则性指导方针,缺少操作性强的具体政策措施。实施农业标准化,离不开基本的技术装备和检测手段,但目前地方政府限于财力,对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工作缺少必要的投入。同时,行政推动力度不够,没有将农业标准化工作纳入对乡镇和相关部门目标考核体系,缺少明确的工作目标和相应的考核推进机制,因而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工作很难进一步深入。

三、对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工作的几点建议

农业标准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我市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应立足当前,放眼长远,把实施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作为我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的重大战略举措,予以大力推进。为此建议:

1、加大宣传普及力度,增强干部群众农业标准化意识。当前我市农业标准化工作之所以推进不快,一个重要原因是全市上下对农业标准化缺少了解,对实施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当前要把宣传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摆上工作位子。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农业标准化知识,将其作为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运用各种宣传工具,以现场观摩会、电视专题片、送科技下乡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尤其要注意通过宣传推介一些地方和农户实施农业标准化种植、养殖所带来的实际效益,让广大农民真切了解实施农业标准化的好处,从而自觉投身到农业标准化建设中去。

2、形成管理合力,提高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组织化程度。要落实农业标准化工作牵头部门,明确界定农业主管部门、标准化职能部门和有关乡镇的工作职责,并围绕农业标准的贯彻实施,制定乡镇和相关部门的工作目标,实行考核奖惩,改变过去以标准制定代替标准贯彻的局面。要理顺部门之间涉及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管理职能,减少推诿扯皮现象,提高办事效率。建议按照上下对口的原则,将我市“三品”认证工作统一到一个部门或系统受理。政府要积极构建农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组织有关部门协同做好上争工作,采取灵活变通的办法(如统一建设,分别挂牌),加快建立我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本地化、快速化。要进一步明确部门监管职责,加大对农业投入品市场的监

管力度,创造条件发展农资专业市场,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要务实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着重在发挥示范区的辐射带动功能上下功夫。

3、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突破农业标准化的制度瓶颈。基层同志说得好,“农业标准化离不开土地规模化。”据了解,目前全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含各类农场)占耕地面积的比重已达32%,其中,通过土地流转的规模经营面积占家庭经营面积的15.8%。苏南地区由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高,土地规模经营比例更高,如无锡市已达66%。而我市以上两个比重分别为11.8%和13.2%,差距较大。因此,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从我市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有效途径,推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建议市政府在组织认真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市农村农业的特点,制订修订更具可操作性的土地流转实施办法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规划,加大对土地流转的奖励力度,引导农村土地加快流转,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为农业标准化的推广实施创造必要的条件。现阶段重点是要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土地股份合作组织以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基地等平台,推动我市农村土地的有序流转和适度集中。从长远看,则还是要加快发展非农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来促进土地流转。

4、把握发展的阶段性,在局部领域寻求农业标准化的率先突破。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鉴于目前大宗农产品和常规农业领域推广农业标准化尚不具备条件,应坚持先易后难、先高效农业后常规农业的工作思路,选择高效农业和部分特色农产品作为现阶段我市实施农业标准化的突破口,紧紧围绕我市的高效农业“3246”工程的实施,推行农业标准化,做到以标准指导生产、以标准规范产业、以标准保证安全、以标准提升质量,总之,以标准化推动我市高效农业的健康发展。要大力推广陈堡、周庄、临城等乡镇依托专业合作组织,实施农业标准化,发展高效农业、循环农业的成功经验,放大典型示范效应。要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与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基地建设统一起来,把农业标准化实施与农业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相互配合,联动推进,以提高工作成效。

5、注重载体建设,培养农业标准化建设带头人。农业标准化的最终主体是农民,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的关键。但就当前来看,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要靠一定的组织或载体带动。因此。现阶段要以各类龙头加工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及专业种养大户为重点,突出抓好农业标准化载体建设,依托这些载体灌输标准化理念,实施标准化生产,推行标准化管理,从而将农业标准化工作落到实处。要采取理论培训与实践指导相结合、以实践为主的办法,对乡镇分管领导、村干部、龙头企业负责人、合作组织成员以及种养大户等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农业标准化知识和技能培训,培养农业标准化建设带头人,充分发挥其先导示范效应,带动全市面上农业标准化的推广实施。

6、政策支持与专业化服务并举,营造有利于农业标准化实施的外部环境。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是一项带有方向性、战略性的工作。政府要把支持农业标准化建设纳入财政支农惠农政策范畴,给予必要的资金投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当前尤其是要在开展农业标准化技术培训推广、搭建农业标准化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以及鼓励农民通过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种植养殖、实施标准化生产等方面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要深化农口事业单位改革,适当整合现有农口基层站所,建立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的乡镇公益性农业综合技术推广中心,承担包括农业标准化技术在内的农业技术推广指导任务。建议成立市、乡土地流转服务组织,担负土地流转供求信息的收集发布以及农地确权、登记、领证等工作。要鼓励多种主体兴办各类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为实现农业的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

第五篇:某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查报告

某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查报告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如何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

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是我们急需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得到加强。近年来,我市下大力气抓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河道整治等水利重点工程建设。先后完成了三义寨、柳园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通许、尉氏县省级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和赵口引黄灌区骨干工程维修,对贾鲁河、涡河等流经市内的主要河道进行了清淤治理。据统计,全市共有机电井8.5万眼,井灌面积可达430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为483.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2%。旱涝保收面积35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59.3%。

2、耕地质量不断提高。通过沃土工程的实施,一大批先进适用土壤肥料技术得到推广和普及,培肥了土壤,提升了地力,耕地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有效提高了作物品质,粮食总产和单产都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以来,市属五县相继承担了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累计投入补贴资金890万元,完成了2万多个土样的采集与测试,落实万亩沃土工程综合示范基地建设10个,改造中低产田110万亩,提高土壤有机质0.02%,推广配方施肥面积689万亩次。通过项目实施,市县两级土肥队伍得到了加强,技术手段有了大幅提升。目前,市、县都建有土肥测试中心,都能独立为农民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

3、农畜产品质检体系初步建立。目前,全市两级(市、县农产品质检中心)三层(市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质检体系已基本形成。共建成市级检测机构1个,县级监测中心5个,农产品批发市场监测站4个。市农产品质检中心被农业部授权为无公害农产品检测机构,被省中心授权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机构。同时,市级蔬菜、果品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已经启动。市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已通过省级验收,并投入运行,年承检能力可达到畜产品1000个指标、兽药和饲料产品1000批次以上,畜产品、兽药、饲料质量标准规定的检测项目可检率达到50%以上。农产品和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提升我市的农畜产品的安全水平和竞争能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4、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所提升。新增大型农机具867台,目前,全市共有大中型拖拉机6000多台,农机总动力达616万千瓦。在农业机械拥有量增加的同时,全市农业机械化作业面积进一步增加,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率达到70%。全年完成机耕面积542万亩,机收面积426万亩,其中联合收割面积423.79万亩,完成机脱小麦占全市麦播总面积的96%以上。

5、农村社会建设得到较快发展。一是加强了农村“水、气、路、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16.9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沼气池3.2万座,全市农村沼气池已达8万多座;实施“村村通”和电网改造工程,农村道路建设和电网建设深入推进,基本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路通电。二是农村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目前,我市已建成11个农业信息网站,32个信息服务平台,58个乡镇信息服务站,已实现了村村通电话,1628个村能够上网查找信息,约占全市行政村数的70%,电信、网络已成为农民获得农业信息和服务的重要途径。

二、当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市在农业发展中投入巨大,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在政策性投入上,虽然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资金在逐年增加,但相比我市农业经济发展对于基础设施的要求来说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资金投入中要求地方配套的资金,由于市、县两级财政特别是县级财政相对困难,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专项投入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国家投入的资金多用于大中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而对于伸入到田间地头的支渠、毛渠等排灌设施则投入较少。在金融性投资上,农行、农发行、农信社本应是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主体,但近年来受金融体制改革和商业效益的影响,银行主业已是“弃农经商”,加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多是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的公益项目,金融投入更是少之又少,融资难、信贷难问题较为突出。在农民自筹上,当前农村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千家万户经营,各自只管责任田,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两工”,对于周围排灌

渠系的简单管养、疏通、维修都成了问题,出现了管理缺位,加之我市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根本没有能力投资组织统一的维护,基层村组管理范围内的农田水利设施普遍年久失修,损毁严重,远远不能满足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对农田水利设施的要求。同时,由于资金欠缺,良种繁育体系难以健全,良种和技术的引进、繁育、推广力度不大;植物防治和检疫体系建设落后,仪器设备老化、落后;从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人员知识老化却又难以得到及时培训,素质偏低,许多科研课题无法展开,许多科研成果不能及时推广。

总之,由于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已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需要,甚至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传统生产方式占主要地位,现代农业发展滞后。受土地政策制约,农业难以形成规模经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方式,无法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生产手段相对落后,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较低,仅到70%,而山东、浙江等一些发达地区已经达到80%,甚至90%。设施农业发展严重落后,节水灌溉面积小。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有待提高,由于长期重氮轻钾、重化肥轻有机肥的施肥不当和高(来源:公务员在线http://www.xiexiebang.com)毒农药的过度使用,造成化肥、农药利用率低,土壤碱化、硬结严重和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现象普遍发生。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需要加强,农产品市场规模较小,连锁经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新型营销体系还未建立,农村市场环境亟需改善。

3、农业减灾抗灾能力不强。一是农田排水不畅。统计数字显示,全市目前有效灌溉面积为483.9万亩,旱涝保收面积350万亩。这就说明约有135万亩农田排水不畅,轻则形成田间积水,重则造成涝灾。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在我们的调研对象中,凡是土质较重的地方,几乎都是怕涝不怕旱,个别地方排灌渠道淤塞,不仅涝不能排,而且旱不能浇;凡是夏秋雨水较多的年份,棉花、玉米等秋作物都不同程度地减产,严重时甚至绝收。二是引水灌溉面积小。我市紧邻黄河,引黄灌溉应是我市的优势。然而我市的引灌覆盖面积却十分有限,管理不到位,运行成本较高,往往是下游掏钱,上游用水,农民群众难免产生抵触情绪。加上惠济河等内河污染严重,灌溉功效明显萎缩。多数地块只能靠井水灌溉,但随着地下水资源的日益短缺,井浇田受此限制影响较大。三是中低产田改造任务艰巨。我市耕地土壤沙化较为严重,水源涵养能力差,粮食单产在800斤以下的中低产田有424万亩,占到全市591万亩耕地的三分之二,大多还是“靠天吃饭”,产量低而不稳,综合生产能力较弱,如遇大的涝灾或旱情,将会对我市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4、农业基础设施管理体制不顺,管护机制不活。我市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部分是改革开放前或初期修建的,由于建设标准低和设施老化,年久失修等问题导致安全隐患多,抗灾能力差,加上近年来我市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一些地方因修筑道路、建设厂房等,导致公路两旁、厂房周围排灌渠系等基础设施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目前,我市农业基础设施的管理机制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政出多门,职能交叉重叠,工作职责不清。由于农业基础设施管理体制不配套,管护机制不完善,相当一部分的农业基础设施工程建成后,由于管护的措施不到位,管护的责任不到人,管护的资金不落实等原因,造成“重建设、轻管理”,“有人建、无人管”,边建边毁、重复建设的问题较为突出。一些重点设施工程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如农村道路建设,在我市以前已完成的“村村通”公路中,由于排水设施的不完善和道路维护跟不上,才三年多时间,那时修建的柏油路,现在一些道路已是坑洼不平,损毁严重,部分农村又出现了新的“行路难”问题。农田水利设施也是如此:由于水源、供水、排水、治污节水等环节实行分割管理,难以建立、制定适应市场规律的、与相关的政策法规配套的规范管理措施,致使长期以来存在的重建轻管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已建成的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不善,效益难以充分发挥,影响了农田水利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加速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农业基础牢则生产丰,生产丰则农民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必须尽快研究解决制约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的瓶颈问题,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结合实际,长抓不懈。

1、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和农民负担监督查处力度加大,一些领导和行政管理部门对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花钱多,效益不明显。因此,愿意大笔投资搞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或发展工业及第三产业,不愿投资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造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不研究、不解决,能推则推,推不了则拖,在农民群众中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声望。

在市九次党代会上市委就明确提出了“三大跨越”,而要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关键就是必须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我市近期开展的“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开封大发展大讨论活动”,建议有关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带头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农村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赖以发展的“先行资本”;认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应统筹城乡发展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来抓;作为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工程”来抓;作为为农民办实事,为农民办好事的“民心工程”来抓,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用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真正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与基层干部群众一道研究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具体部署,从而尽快改变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现状。

2、以政府为主体,千方百计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是解决投入问题。因此,应创新投资机制,建立长效机制,继续坚持并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真正做到县级以上财政每年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长幅度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推动国民收入分配切实向“三农”倾斜,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两只手”的作用,建立以政府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筹资渠道。一是向上级要一点。充分利用本次世界粮食危机带来的机遇,紧紧跟随国家在河南建立粮食核心区、并给予大规模资金扶持的政策取向,积极向上争取一部分资金;二是市县乡挤一点。地方财政,通过减压其它支出,挤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请农民集一点。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在坚持效率与公平原则的基础上,广泛征求群众意愿,按照谁出资、谁受益的方式,制订优惠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个人、村集体经济组织以独资或股份制形式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农民维护基础设施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四是去银行贷一点。通过申请补贴或以村为单位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方式筹集部分资金,千方百计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五是向社会筹一点。要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将社会闲散资金转化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探索多元化投资的新路子。同时,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整合现有各项支农投资,建立专门的资金帐户,进行专门管理,突出重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引入市场化管理机制,重视建后管护。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三分建、七分管”,必须高度重视项目建成后的管理维护工作。要创新和完善项目长效管护机制,在落实专门管护力量的同时,充分调动农民群众作为设施管护主体的作用,切实保护好、维护好农业项目设施,保证项目工程常年发挥效益。一是通过宣传,增强群众管护意识,发动群众参与项目管理。二是将项目的建后管护纳入各级主管部门的日常工作。制定项目管护计划和实施方案,指定专人负责,同时定期对各项目区管护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做到奖优罚劣。三是探索农业基础设施经营管理的新机制。对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在确保安全、有效运行、发挥效能的前提下,探索引入竞争机制,推行市场化管理新模式,具体形式可灵活多样。如:对已建成的农村基础设施的产权进行卖断,所变卖资产由村委会集中起来就地专门用于农村公益基础设施建设,使其滚动发展。对容易管护和维修的基础设施有偿承包,由承包人定期对管护的基础设施进行维修,村委会按照目标责任管理合同书的规定予以监督,使之成为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4、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增强农田灌溉条件。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是对于大中型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要统筹兼顾,综合治理。整合国家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项目资金,突出抓好赵口、黑岗口、柳园口、三义寨四大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加快内陆河治理步伐,提高防洪除涝标准,对贾鲁河、涡河、运粮河、惠济河等重点灌溉排涝河道进行彻底整治。二是对于用于灌溉排涝的支渠,目前是地方拿不出钱,农民不愿拿钱,堵塞较为严重,存在的问题也较大,要采取国家投资为主和各县乡辖区内谁收益谁治理的方式,明确责任,尽快疏通。三是对于伸入田间地头的小型沟渠,要对受益范围内的一村一组采取“一事一议”、民主决策的办法,筹工筹劳,进行清淤整治。

5、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从土地出让收入中增加对农业农村的投入,重点支持基本农田整理和耕地质量提高。加快建设一批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扩大有效灌溉和节水灌溉面积,将项目区建成旱能灌、涝能排、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基本农田。鼓励和引导发展设施农业,根据农业部《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设施农业建设,建立和完善设施农业标准化体系,示范和带动全市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加快沃土工程实施步伐,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规模,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切实提高地力。扩大种子工程、植保工程实施范围,积极推广优质高产品种,提高品种优质率;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引导合理施药、安全用药,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和人工影响天气建设,提高突发气象灾害的预警时效和准确率,有效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6、以人为本,切实抓好有关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一是抓好农村道路建设。对全市农村已建、在建、续建道路进行认真排查,有针对性地进行逐个认真分析,对未毁道路,要完善排水设施,落实管护责任;在建道路,要严格监督管理,确保质量;损毁道路,要根据损坏情况,排出时间表,分类维修,切实解决农村道路的问题。二是抓好农民饮用水安全。饮水工程可因地制宜,采取打井取水和城市水厂管网延伸的办法,使广大农民群众都能喝上安全清洁放心的饮用水。三是抓好沼气建设。进一步加大沼气建设实施力度,争取加大补贴标准。同时,要继续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推进农村改厨、改圈、改厕,努力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四是抓好绿化造林工作。以林业生态市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村庄道路和庭园绿化,提高村庄和农田林网的建设水平。五是大力推进农村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超市和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六是加快促进信息化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融合,加快推进农村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体系建设,加强电子政务建设。

7、要切实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新型农用工业。认真组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和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努力提高我市农机装备水平。大力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和农机专业服务公司。加快农机行业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重点发展大中型拖拉机、多功能通用型高效联合收割机及各种专用农机产品。要在继续稳定小麦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水平的同时,结合我市农业生产实际,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和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水稻联合收割和玉米联合收割、花生收获机,不断提高机械化技术含量。着力提高水稻、玉米、花生生产过程中机械化作业技术和农作物精量播种、免耕播种、秸秆还田等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新技术。

下载新农业建设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农业建设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调查新农村新建设调查报告

    夏季烈日当头,我们展开了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新农村新建设的活动。早在未放假两周前我们就已计划好此次社会实践的目的和安排,大家都很期待暑假的到来。6月30号,......

    休闲农业调查报告

    南昌市休闲农业实地考察报告 毛主席语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现在不仅是我们要往前跑,政府领导也在推着我们往前跑。”这几句话是休闲农业业主们的感慨。他们说得多好啊......

    农村农业调查报告

    关于寒假的调研报告 片区概况:安徽地处中国华东腹地,近海邻江,区位优势明显,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比重大。全省土地面积13.9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22万公顷,林地329万公顷,水面105万公......

    农业畜牧调查报告

    农产品“卖难”问题调查分析——衢州橘子“农产品卖难”问题是一把悬在我国9亿农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部分农产品告别了普遍短缺的时代,却又......

    农业调查报告(5篇材料)

    农业调查报告 4 篇【篇一】农业调查报告 ?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稳定发展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作为世界上农业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我国脆弱的农业,亟须......

    设施农业调查报告

    调 查 报 告 --------关于泸西县设施农业建设的调查 学号074040234 姓名周艳琼 院系历史与行政专业 行政管理 指导老师王俊程 关于泸西县设施农业建设的调查报告 现在全......

    农业农村调查报告

    农业农村调查报告 农业农村调查报告1 县农业基点调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及我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以及县、乡、村全体调查员的共同努力,按时、按量准确及时地完成了农业部、......

    休闲农业调查报告范本大全

    休闲农业调查报告范本 简要来说,休闲农庄休闲农庄是乡村旅游的一种类型。它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乡村民俗文化为灵魂,城市居民为目标的一种休闲旅游形式。与旅游景点不同的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