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认识燃烧所需的条件和认识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2)初步了解一些火灾自救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对“燃烧条件”的破坏得出“灭火的的原理和方法” ;初步学会知识对比和迁移的能力。
(3)通过对课本演示实验现象、设计意图和优缺点的分析和评价,培养分析能力和对实验方案的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2)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并通过“灭”的书写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3)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科学精神。
(4)增强日常生活中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难点:(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
(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实验准备:
药品:棉签(2支)、蜡烛(2支)、小石子、滤纸、小木条(1条)、玻璃棒(1个)、小煤块(1块)火柴(1盒)、水(1瓶)碳酸钠(固体、浓溶液)盐酸(1:
4、浓)(各15份)。以及学生自带的药品。另白磷、红磷、铜片各一份
仪器:酒精灯(1个)、小烧杯(1个)、烧杯(1个)(500 ml)、白瓷板(1块)、坩埚钳(1个)(各15份)。、另镊子(1个)(2个导管、烧杯(500 mL1只、1 000 mL3只)学习过程:
通过PPT课件展示几幅与燃烧有关的图片。
于燃烧你了解了多少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燃烧与灭火》。
[提问]:你们见过很多燃烧的场面,你发现通常的燃烧一般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 从“钻木取火”到现在液化石油气的使用,人类几乎每天都与燃烧“接触”,对
[提问]回忆生活中的燃烧场面,你 认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
[归纳]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并根据归纳出的学生的猜想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
[探究实验1]:物质的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初步得出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并投影。
[提问]:这三个条件是需要同时具备还是只具其一?事例分析证明。
【组织学生再探究】
[探究实验2]:按课本118页实验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1、课本实验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现象?
2、这些说明了什么问题?
3、课本的实验与你们小组设计的实验相对比,有什么优缺点?
[提问]燃烧在社会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提问]如果控制不当,燃烧又会给生活带来有哪些灾害呢?学生回答后,通过PPT课件展示几幅燃烧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
学生回答后,通过PPT课件展示几幅燃烧带来的灾难的图片。
[提问]:发生火灾怎么办,如何灭火?
[探究实验3]:小组比赛:请各组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把正在烧杯里燃烧着的蜡烛熄灭。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你是怎样熄灭燃着的蜡烛的?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媒体展示]:灭火的原理或方法
(1)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2)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3)将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提问]大家回忆一下,汉字“灭”怎么写?这体现了灭火的哪种原理?
[讲述]这充分体现了我过古代人民的智慧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知联系生活,应用新知
投影)
[讨论与交流]: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3)扑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
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
1995年12月8日,在克拉玛依特大火灾中有288名中小学生葬生火海,灾难震惊全国,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楼房火灾与自救:如果你所在房子出现火灾,你如何逃生? 学生回答后通过PPT课件展示火灾中自救逃生的图片。
[交流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探究你获得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新感受?
当堂检测:
1、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A.纸比煤接触空气面积大B.纸比煤的着火点高
C.纸比煤的着火点低D.纸比煤的密度小
2、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露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A.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
B.开灯,仔细检查泄露源
C.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关闭气源阀门
D.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
3、某商学院女生宿舍发生火灾,四名女生从六楼跳下当场身亡,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不正确的是()
A、沿楼梯迅速下楼B、用湿毛巾堵住口鼻
C、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D、封闭房门,沿绳索下坠
4、《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条件回答: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_____,使火烧得更旺。
5、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在250mL烧杯中,注入200mL热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烧杯口盖上薄铜片,铜片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干水的白磷,另一端放一小堆红磷.(信息点:①白磷的者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00℃;②当吸入或接触五氧化二磷粉尘时,能与粘膜表层、眼、皮肤的水分反应变成磷酸,对局部有强烈的腐蚀性刺激作用,严重者可引起中毒性肺炎、肺水肿.)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现象为,化学方程式为,而铜片上的红磷和热水中的白磷都没有燃烧,其原因分别为、,因此物质燃烧的条件是;
(2)若在甲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中看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红磷也燃烧起来了,可能的原因是.
(3)你认为应选择同学的实验方案最好;用大烧杯罩上的目的是。
教后反思:
第二篇: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
2、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3、了解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通过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等内容的探究,体验教学的探究过程。
【学习重难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预习导学】
1.想一想:你能回忆起曾经见到的燃烧实例和现象吗?把它们一一列举出来,如 用来煮
饭用的煤炉火、_。
其中能为人类带来好处的燃烧实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给人类带来危害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一读:燃烧是一种的的化学反应。
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物质具有;
(2)可燃物要与接触;
(3)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
3.议一议:可燃物完全燃烧的条件是:氧气要。优点:燃烧得,放出的热
量。不完全燃烧带来的弊端有:燃烧,放热,生成________和小的等物质。
【课堂学习研讨】
引言:同学们,说到燃烧你会立刻联想到什么?那么火给我们的生活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同学们,看了这一段录像你有什么样的感想?请发表你的看法。
一、燃烧的条件:
结论: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化学变化。
思考:(1)、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吗?给出一些物质,选择可以燃烧的:木条、蜡烛、小煤块、小石子、纸张、酒精、玻璃、棉布
(2)、能燃烧的物质在什么条件下都可以燃烧吗?
(3)、物质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作物质的着火点。同学们实验探究,然后交流讨论,分析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思考:这三个条件是需要同时具备还是只具其一既可呢?
二、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演示实验:蜡烛的不完全燃烧。(引出可燃物的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1、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但燃烧时,氧气的充足和不充足,可燃物的燃烧情况是不同的。现在我们以碳燃烧为例:
完全燃烧 :氧气充足、燃烧快,放出的热量多;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燃烧慢,放出的热量少
2、一氧化碳气体是家庭所使用的煤气的主要成分。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化学性质:可燃性,毒性。
3、一氧化碳的毒性介绍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吸入人体内的一氧化碳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了输氧的功能,人体就因缺氧而窒息死亡。(毒性是化学性质)当发现家中煤气泄漏,应该马上打开门窗,切记不能打开电灯、排风扇等电器,防止电火花引起火灾。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来源: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汽车的尾气、煤气泄漏等。启示:我们要认识到燃料的完全燃烧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的作用和意义。
【课堂讨论】
1、万一发生火灾,你应采取什么措施?多媒体播放课件:火灾现场逃生的视频。
2、火灾会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1)如果我们的住房着火,是否要打开所有的门窗,为什么?
(2)从火灾中逃生时,常用湿手巾捂住鼻子和嘴,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3、补充演示实验:
白磷和红磷的自燃的实验。(先简介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
实验现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起来,放出大量的白烟;而铜片上的红磷及水中的白磷都没有燃烧起来。白磷的着火点:40℃左右;红磷的着火点:240℃左右
实验结果:铜片上的白磷;铜片上的红磷;
开水中的白磷;将氧气通入杯底的白磷。思考:请学生分析实验,针对燃烧的三个条件,逐个分析。
【总结归纳】
谈一谈本节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课堂达标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就能燃烧
B、凡有发光、发热现象产生的都是燃烧
C、不是所有的物质与氧气接触,且提供足够的热量都会燃烧
D、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都能产生燃烧现象
2、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梗着火点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3、下列因素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的是()
A、可燃物本身是不是易燃物B、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C、周围氧气的浓度D、可燃物与空气接触面积
4、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汽油燃烧,轮胎爆炸B、湿衣服晾干,酒精挥发
D、铁制成锅,在晾干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
6月中旬以来,俄罗斯中部地区和伏尔加河岸流域,出现罕见的炎热天气,白天最高气温高达40摄氏度。俄卫生与社会发展部部长戈利科娃8月5日表示,据最新统计数据,俄罗斯境内的火灾共造成50人死亡,458人受伤。由于大面积干旱,防火形势极其严峻。目前共有1900多栋房屋被烧毁,3000多人无家可归。
(1)、燃烧的条件:、、。
(2)当发生下列情况时,你会建议采取什么方法灭火?
①家用电器线路老化短路而发生火灾。
②炒菜锅中食油起火。
③在实验室不慎碰翻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着火。
④档案室、图书室失火。__________
⑤大片森林发生火灾。_____
【课后思考作业】:
1、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因为在人员密集,高速行驶的车船上,这些物品一旦着火或爆炸,极易造成巨大的危害,以下物品: ① 蔗糖 ② 酒精 ③ 烟花鞭炮 ④ 汽油、煤油不准随身携带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它可以和冷水直接反
应生成氢气,但是它与煤油不会发生反应,把一小
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投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如图
a可以看到钠浮在水面上,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
放出的热量使钠溶化成小球,甚至会使钠和生成的氢气都发生燃烧,如果在上述盛蒸馏水的烧杯中先
注入一些煤油,再投入金属钠,可以看到金属钠悬浮在煤油和水的界面上,(如图b)同样与水发生剧烈反应,但是不发生燃烧。
(1)在a实验中钠和氢气燃烧是因为;
(2)在b实验中钠与水反应,但却不燃烧,这是因为。
第三篇: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2012年 12月 5日星期三第一节课
课型:新授课
授课人:郑秀侠单位:枣庄市第三十五中学
课题:第五单元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内容和学情分析:
1.学生在第一单元第二节《化学之旅》中,通过对蜡烛燃烧的探究,对燃烧现象和它燃烧产物有一定的认识。
2.在第四单元第三节《氧气》学习中,通过炭在空气和氧气燃烧、铁丝在氧气燃烧及石蜡燃烧,让学生理解了氧气的化学性质,但对燃烧的条件没有深入的学习探究。
3.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现象很熟悉,火的认识不足。不能从正反两面认识。对生活观察力不强,导致对燃烧与灭火的经验上认识有偏差。
学习建议:
1.2.。
3.。
学习目标:
1.了解燃烧的概念。
2.能从化学角度分析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3.知道如何促进燃烧的方法
4.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知识点(重点、难点):
重点:从化学角度分析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分析理解燃烧的条件。难点: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准备:多媒体;试管,酒精灯,滴管,坩埚钳,镊子,镁条,稀盐酸等。学习过程:
二、学情分析
三、学习策略
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实验探究”“对比分析”“情境创设”等教学方法,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手段,增大课的信息量。新闻报道视频比增加事实的可信度,磷的燃烧视频可减少对教室对污染。
四.学习用具:酒精灯,蒸发皿,水泥块,棉花球,石块,木块,烧杯,蒲扇,火柴,白磷。
多媒体
五.学习过程
七、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通过对通过小组讨论和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通过对吸烟有害的视频和火灾场景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把课堂还给学生,改变教师的角色,老师能做的是纠偏、点评、释疑、总结。不足没有充分地让学生展示、暴露出学生的不足。对发展学生能力和学生自主创新方面做得不足。
第四篇:燃烧与灭火课时作业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掌握燃烧的方法和灭火方法
2、了解促进燃烧的方法
3、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学习过程】
学习任务
(一)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学生活动一:在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哪些方法可以灭火?为什么这些方法可以灭火?
学生活动三:反思:根据灭火的原理都是阻止燃烧反应的发生,你认为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活动四:交流共享:回想一下前面学过的物质跟O2反应的现象,结合上面的内容,你认为什么是燃烧呢?
学生活动五:尝试练习:
1、使物质燃烧应具备的条件()
A、只要有充分的氧气B、只要是可燃物质
C、只要是可燃物达到了一定的温度
D、可燃物达到了一定的温度,并有充足的氧气
2、用水可以熄灭着火的木材,这是因为()
A、水蒸发吸热,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
B、水的密度比木材大C、水蒸发吸热,提高了木材的着火点
D、水蒸发吸热,使温度降低到木材的着火点以下,且水蒸气还使木材与空气隔绝
3、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中,不恰当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时,用湿抹布扑盖
C、电器因短路着火时,用水浇灭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室的火灾
学习任务
(二)探究促进燃烧的方法
学生活动六:我们遇到过这样一些现象:(1)铁丝在空气中加热不能燃烧,但是在纯氧中加
热能剧烈燃烧:(2)一张纸被揉成一团时燃烧不旺,而打开时燃烧很旺;(3)湿稻草不宜燃
烧,且冒烟,干稻草却燃烧很旺。通过对以上现象分析,分别说明影响上述物质燃烧的因素
各是什么?
乙炔燃烧,当氧气量充足时,发生燃烧,生成物是;当氧气的量不足时,发生燃烧,生成物是。通常促进可燃物完全燃烧有两种途
径和学生活动七:尝试练习:下列现象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促进可燃物完全燃烧的?
1、工厂烧锅炉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粉末状()
2、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汽缸()
3、用煤炭烧锅炉时,要用鼓风机不断往锅炉中鼓入空气()
4、家庭用的燃煤通常要加工成蜂窝煤()
5、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不会发生燃烧;如果在纯氧中加热铁丝,它就会火星四射,剧烈燃烧。()
三、学习诊断
1、木材燃烧时,常把木材架空一些,目的是()
A使热量易散失 B使木材的着火点降低
C使木材变成易燃 D使木材与氧气充分接触
2、促进可燃物完全燃烧的途径有
3、如图,在500毫升的烧杯中注入400毫升开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
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
白磷 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最终能燃烧起来的物质
是为什么?
4、1995年12月8日在克拉玛依大火灾中有288名中小学生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全国。2000
年河南焦作、洛阳发生的特大火灾,更是损失惨重。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1)沿楼梯迅速下楼(2)用湿毛巾堵住口鼻(3)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4)封闭房
门(5)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6)跳楼
A(1)(2)(3)(4)B(2)(3)(4)(5)C(3)(4)(5)(6)D(1)(2)(4)(5)
第五篇:6-1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燃烧与灭火
一、备课标
(一)课程标准:
“
五、化学与社会发展”之
(一)“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2.知道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在“
四、物质的化学变化”之(二)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1.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并能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2.能用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进行实例分析,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化学具体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里,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3.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关系,能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分析常见的化学现象,解释简单的化学问题。
5.能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6.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进行加工。
10.初步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乐于实践、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科学品质。
二、备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
一、燃烧的条件;
二、灭火的原里。
其中“
一、燃烧的条件;
二、灭火的原里”,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其反映的化学科学的发展增进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教材重点确定为:1.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里。
重点知识: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2.通过实验及实例得出灭火的原里。重点过程与方法:1.通过白磷红磷的燃烧与否的科学探究,经历“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2.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用化学语言表述燃烧条件、灭火的原里的相关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加工。
重点情感类目标:1.体验合作学习和科学探究的乐趣。2.通过燃烧条件、灭火原理对生产、生活现象进行解释,进一步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化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难点:用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里解释具体的现象。
三、备学情
(一)分析学生的起点知识和能力,思维障碍;学生对燃烧、灭火比较熟悉,容易接受。涉及到一些灭火的具体实例、燃烧的条件时需要学生较为缜密的形象和逻辑思维,部分学生会感到困难。
因此把教学难点确定为:利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
估计有80%的学生能够理解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里。70%的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策略:①做好探究性实验,提供充分的感性认识。②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兵教兵”的策略突破难点。
四、备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类目标:
1.通过对燃烧的条件演示实验,能够说出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能熟练地写出化学方程式。
2.经历燃烧的条件的探究过程,能够得出灭火的原里。3.能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方法类目标:
1.通过对燃烧的条件的科学探究,经历“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用化学语言表述反应现象,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加工。
情感态度类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体验合作学习和科学探究的乐趣。2.通过用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里对生产、生活现象进行解释,进一步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化学的应用价值。
五、备教学过程
一、燃烧的条件
探究活动一:
【构建动场】原始人钻木取火、诸葛亮火烧赤壁、用燃气做饭等都是燃烧,燃烧是怎样发生的?需要条件吗?
【自主学习、活动探究】
一、燃烧的条件 实验探究:
用白磷、红磷、热水探究燃烧的条件 【交流探究】
通过燃烧与否得出燃烧的条件。【活动目的】
1.通过对燃烧的条件的探究,能够所学知识较为熟练地解释生产与生活中的现象。2.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用化学语言表述反应现象,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加工。
【活动过程】
Ppt图片展示活动情境——学生设计并讨论实验方案——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获取信息——分析归纳总结——交流探究,反思——应用反馈
【活动策略】
这里主要运用到的问题探究活动策略有: ① 为学生创设引导其提出问题的问题情境策。② 问题探究方法的选择策略
③ 要致力于挑战性、竞争性学习环境的营造策略。④ 营造一种对话、交流和质疑的课堂交流环境策略。【活动评价】
采用活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当堂检测”。
二、灭火的原里 探究活动二
[讨论]森林着火,洒在桌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炒菜时,锅里的油着火了。怎么办? 灭火的原里
创设情境:播放火灾的视频及图片
【综合建模】:
1、灭火的方法有哪些?
2、图书着火用什么灭火?
3、电器着火怎么办? 总结:灭火的原里: 【活动目的】
1.通过对灭火的原里的探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常见现象。
2.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用化学语言表述反应现象,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加工。
【活动过程】
Ppt图片展示活动情境——学生设计并讨论实验方案——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获取信息——分析归纳总结——交流探究,反思——应用反馈
【活动策略】
这里主要运用到的问题探究活动策略有: ⑤ 为学生创设引导其提出问题的问题情境策。⑥ 问题探究方法的选择策略
⑦ 要致力于挑战性、竞争性学习环境的营造策略。⑧ 营造一种对话、交流和质疑的课堂交流环境策略。【活动评价】
采用活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当堂检测”。
。。。。。。。。。。。。。。。。。。。。。。
【课内检测作业】
基础
一、森林着火、房屋着火时,通常采用哪些方法灭火?
通常我们采用的灭火方法中,主要目的:①
②
③。
二、由木炭、红磷、铁丝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分析、归纳:
1、燃烧的条件: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
....②
③。
2、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
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 反应。
3、促进燃烧的方法:
或
都能促进可燃物完全燃烧。
三、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爆炸声不绝于耳,你能用化学的知识解释爆炸吗?
例:可燃性气体或易燃物的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
时,遇到明火会
,导致有限空间里气体的体积
,从而引起爆炸。
四、铁制用品在阴雨天气时,表面常常会生锈,这是一种
的现象,生活现象中同属此类的还能列举吗?
小结:燃烧、爆炸、缓慢氧化都是物质与
的反应,都叫
反应。
拓展
1、下列灭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油锅着火用水浇灭
B 实验桌上酒精着火用湿布盖灭 C 白磷着火用沙土盖灭
D 电器着火切断电源后用湿棉被盖灭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 剧烈的燃烧都会引起爆炸 C 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D 燃烧一定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
3、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发现热水中的白磷熔化成一白色小液滴。不久,铜片上的白磷开始燃烧。
请回答:(1)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
(2)白磷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3)向热水中的白磷附近通氧气,发现白磷在水下燃烧起来,请解释该现象
写出白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4)通常保存少量白磷的方法是
4、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 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据图所示燃烧的条件填写: 曹军的木船是
,木船燃烧的条件是
、5、成语“釜底抽薪”从化学角度看使用了灭火措施中的6、生活中缓慢氧化的例子: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共同点:
7、为什么在油库、化工厂、面粉加工厂等地都写有“严禁烟火”的字样?